CN114158951A - 蒸汽装置 - Google Patents

蒸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58951A
CN114158951A CN202010948791.6A CN202010948791A CN114158951A CN 114158951 A CN114158951 A CN 114158951A CN 202010948791 A CN202010948791 A CN 202010948791A CN 114158951 A CN114158951 A CN 1141589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flow dividing
working cavity
flow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4879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58951B (zh
Inventor
潘刚
范岩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4879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58951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30791 priority patent/WO202205231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1589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589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589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589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24Warm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4Cooking-vessels for cooking food in steam; Devices for extracting fruit juice by means of steam ; Vacuum cooking 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 Commercial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蒸汽装置,蒸汽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包括工作腔,工作腔的底部设置有排气部;蒸汽发生装置,蒸汽发生装置与工作腔相连通,蒸汽发生装置能够产生蒸汽;扰流部,设置于箱体的顶部,位于工作腔内,扰流部能够改变蒸汽流向。本发明提供的蒸汽装置利用蒸汽与空气的密度差,在向工作腔中输入蒸汽的过程中,快速将工作腔内的空气全部排出,在无氧的环境下对食物进行烹饪,有效留存了食物的营养,提升了食物口感。并且,通过扰流部的设置,还使得进入工作腔内的蒸汽层分布更加均匀,进而使食物受热更加均匀,进一步提升了烹饪效果,同时有利于工作腔的清洗。

Description

蒸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到一种蒸汽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蒸汽发生器产生的大量高温蒸汽流入蒸箱中,对食物进行蒸煮,但在对食物进行烹饪时,蒸箱内的空气导致食物表面的营养成分发生氧化,降低食物的营养和口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提出了一种蒸汽装置。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蒸汽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包括工作腔,工作腔的底部设置有排气部;蒸汽发生装置,蒸汽发生装置与工作腔相连通,蒸汽发生装置能够产生蒸汽;扰流部,设置于箱体的顶部,扰流部至少部分位于工作腔内,扰流部能够改变蒸汽流向。
本发明提供的蒸汽装置包括:箱体、蒸汽发生装置和扰流部。其中,箱体设有工作腔,工作腔的底部设有排气部,蒸汽发生装置产生的蒸汽从输出端流出后进入到与其连通的工作腔。由于蒸汽的密度远远小于空气的密度,蒸汽在进入工作腔后,会从工作腔的上方开始占据工作腔的空间,在设置于箱体顶部的至少部分扰流部的扰动下,蒸汽会向沿流入方向的两侧流动,均匀地漂浮于箱体顶部,进而形成均匀的蒸汽层。对应地,原空间内的空气会从位于工作腔底部的排气部流出。随着蒸汽持续进入,蒸汽会占据工作腔内的全部空间,此时,工作腔内的空气会被全部排出,进而实现了工作腔内的无氧环境。
本发明提供的蒸汽装置利用蒸汽与空气的密度差,在向工作腔中输入蒸汽的过程中,快速将工作腔内的空气全部排出,在无氧的环境下对食物进行烹饪。有效留存了食物的营养,提升了食物口感,且烹饪过程中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更加健康。并且,通过扰流部的设置,还使得进入工作腔内的蒸汽层分布更加均匀,进而使食物受热更加均匀,进一步提升了烹饪效果,同时有利于工作腔的清洗。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蒸汽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扰流部包括凸起结构,凸起结构朝向工作腔内部凸起;或扰流部包括条状筋结构,条状筋结构的延伸方向与工作腔的进气方向不同。
在该技术方案中,一方面,扰流部包括朝向工作腔内部凸起的凸起结构,相邻的两个凸起结构之间形成了导流槽,进入工作腔的蒸汽在扰流部的扰动下,会沿导流槽的延伸方向流动,使得进入工作腔内的蒸汽均匀铺满工作腔上层,有利于充分排出空气。并且,凸起结构可与工作腔一体成型,降低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扰流部包括条状筋结构,条状筋结构的延伸方向与工作腔的进气方向不同,进入工作腔的蒸汽除了沿进气方向流动,在扰流部的扰动下,朝两侧流动,使蒸汽充分占据工作腔上层的空间,有利于工作腔内无氧环境的实现,改善了烹饪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多个进气孔,多个进气孔设置于箱体的顶壁和/或侧壁,多个进气孔与工作腔相连通;分流结构,分流结构的出口与多个进气孔相连通,分流结构的进口与蒸汽发生装置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蒸汽装置还包括多个进气孔和分流结构。多个进气孔与工作腔连通,蒸汽可通过多个进气孔进入工作腔。进气孔开设的位置具有三种实施方案,第一种方案是将多个进气孔设置于箱体的顶壁,蒸汽从箱体的顶部进入工作腔。第二种方案是将多个进气孔设置于箱体的侧壁,使蒸汽从箱体的侧壁进入工作腔。第三种方案是将多个进气孔设置于箱体的顶壁和侧壁上,箱体的顶壁和侧壁同时进气,提升了蒸汽的进入速度,多个方位进气还可使蒸汽在工作腔内的分布更加均匀。分流结构的进口与蒸汽发生装置相连通,使蒸汽发生装置产生的蒸汽在进入工作腔前还经过分流结构进行分流,分流结构的出口与多个进气孔相连通,使得分流后的蒸汽通过多个进气孔进入工作腔内,蒸汽经过分流后进一步提升了蒸汽在工作腔内分布的均匀性,有利于工作腔内无氧环境的形成。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分流结构包括:罩体,罩体罩设于多个进气孔上,进口和出口均设置于罩体上;第一分流板,第一分流板与罩体相连接,位于罩体内,第一分流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分流孔;其中,第一分流板位于进口和出口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蒸汽发生装置产生的蒸汽通过罩体上的进口进入分流结构的罩体内,罩体可防止蒸汽在进入工作腔前溢出。蒸汽在流至进气孔前,还经过设置于罩体内的第一分流板,蒸汽通过第一分流板上的第一分流孔分流后,更加均匀地流动至进气孔,使蒸汽更加均匀地流入工作腔,使食物受热更加均匀,获得了更好的烹饪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分流板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一分流板沿箱体的高度方向分布。
在该技术方案中,分流结构中至少设有两个第一分流板,至少两个第一分流板沿箱体的高度方向分布,使蒸汽在传递的过程中,至少经过两次分流,大大提升了分流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多个进气孔沿箱体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多个进气孔沿箱体的高度方向分多行分布,相邻两行的进气孔交叉分布。
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进气孔沿箱体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使得进入工作腔的蒸汽沿箱体的宽度方向分布更加均匀。设置多个进气孔沿箱体的高度方向分多行分布,有利于缩短蒸汽层形成的时间。相邻两行的进气孔交叉分布,使得通过不同高度的进气孔流出的蒸汽流之间的间隙得以缩小,进而使工作腔内的蒸汽更加均匀,提升了烹饪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多个第一分流孔分多排设置,相邻两排的第一分流孔交错分布。
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第一分流孔分多排设置,提升了蒸汽通过第一分流板的速率,进而提高了分流效率,同时也使蒸汽更加均匀地流向进气孔。相邻两排的第一分流孔交错分布,使通过相邻两排第一分流孔流出的分流后的蒸汽流间隙更小,进一步地提升了分流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分流板,第二分流板设置于箱体内,位于工作腔的顶部,第二分流板与箱体的顶部围合出分流腔,扰流部位于分流腔内;多个第二分流孔,设置于第二分流板上,分流腔通过多个第二分流孔与工作腔相连通;其中,分流腔通过进气孔与蒸汽发生装置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箱体内设有第二分流板,第二分流板位于工作腔的顶部,第二分流板与箱体的顶部围合出分流腔,扰流部位于分流腔内。蒸汽发生装置产生的蒸汽通过进气孔进入到分流腔内,在分流腔内的扰流部的扰动作用下,均匀布满分流腔。分流腔中的蒸汽在进入工作腔前,还经过第二分流板,通过第二分流板上的多个第二分流孔分流后,可更加均匀地流入工作腔,使食物受到更加均匀的加热,并充分排出食物周围的空气,使食物在无氧环境下受热,更好地留存了食物营养,提升了食物口感。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加热件,加热件设置于分流腔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加热件设置于分流腔内,一方面,可以对进入分流腔内的蒸汽进行进一步加热,防止蒸汽在进入工作腔前提前冷凝,进一步保证了蒸汽的温度,提升了烹饪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加热件对蒸汽的再加热可以减少冷凝水的产生,进而可以避免冷凝水流入工作腔,进而提升食物的烹饪效果。再一方面,加热件可以控制蒸汽的温度,使送入工作腔的温度存在一个可调的范围,以实现在不同的蒸汽温度下进行烹饪,以适应于针对不同食材的烹饪温度需求,达到最佳的烹饪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排气部设置于工作腔的底壁和/或侧壁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一方面,排气部设置于工作腔的底壁上,可使工作腔内的空气从工作腔的底壁排出。另一方面,排气部设置于靠近工作腔的底壁一侧的侧壁上,可使工作腔内的空气从工作腔的侧壁排出。再一方面,还可在工作腔的底壁和侧壁上同时开设排气部,使工作腔中的空气可以快速排出,实现工作腔内的无氧环境的同时,还可避免工作腔内气体不能及时排出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门体,门体与箱体相连接,门体被配置为能够打开或关闭工作腔;其中,门体为透明门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蒸汽装置还包括门体,通过门体以对工作腔实现打开或关闭。通过将门体设置为透明门体,可以通过透明门体观察工作腔内的工作情况,在开始烹饪进行排氧的过程中,蒸汽在透明门体上的冷凝,冷凝小水滴在门体上自上而下的分层冷凝,通过观测分层冷凝现象而感知箱体内氧气被排除过程,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感温层,感温层涂覆于门体,感温层被配置为基于温度的变化能够显示不同颜色;或门体的材料中包括变色材料,变色材料能够基于温度的变化改变颜色。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门体上涂覆有感温层,或者在门体的制作成分中加入变色材料,进而实现了透明门体能够根据环境温度变化进而实现自身颜色的变化,通过颜色实现对排氧过程的可视化。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蒸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蒸汽装置的主视图;
图3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蒸汽装置的俯视图;
图4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的蒸汽装置中的箱体的侧视图;
图5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的蒸汽装置中的分流结构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所示分流结构中的第一分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的蒸汽装置进行蒸汽排除工作腔内空气的过程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的蒸汽装置进行蒸汽排除工作腔内空气的过程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的蒸汽装置进行蒸汽排除工作腔内空气的过程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的蒸汽装置进行蒸汽排除工作腔内空气的过程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蒸汽装置的进气流向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蒸汽装置的进气流向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蒸汽装置的进气流向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蒸汽装置的进气流向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4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蒸汽装置,10箱体,12工作腔,14排气部,16扰流部,20进气孔,22分流结构,222进口,224出口,226罩体,228第一分流板,230第一分流孔,24第二分流板,26分流腔,28第二分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4描述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的蒸汽装置1。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汽装置1,包括:箱体10、蒸汽发生装置和扰流部16。
其中,如图1所示,箱体10设有工作腔12,工作腔12的底部设有排气部14。蒸汽发生装置能够产生蒸汽,蒸汽发生装置与工作腔12相连通,蒸汽发生装置产生的蒸汽从输出端流出后进入到与其连通的工作腔12。由于蒸汽的密度远远小于空气的密度,蒸汽在进入工作腔12后,会从工作腔12的上方开始占据工作腔12的空间,在设置于箱体10顶部的至少部分扰流部16的扰动下,蒸汽会沿流入方向的两侧流动,均匀地漂浮于箱体10顶部,进而形成均匀的蒸汽层。对应地,原空间内的空气会从位于工作腔12底部的排气部14流出。随着蒸汽持续进入,蒸汽会占据工作腔12内的全部空间,此时,工作腔12内的空气会被全部排出,进而实现了工作腔12内的无氧环境。
本实施例提供的蒸汽装置1利用蒸汽与空气的密度差,在向工作腔12中输入蒸汽的过程中,快速将工作腔12内的空气全部排出,在无氧的环境下对食物进行烹饪。有效留存了食物的营养,提升了食物口感,且烹饪过程中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更加健康。并且,通过扰流部16的设置,还使得进入工作腔12内的蒸汽层分布更加均匀,进而使食物受热更加均匀,进一步提升了烹饪效果,同时有利于工作腔12的清洗。
进一步地,蒸汽发生装置可以设置于箱体的侧壁,位于箱体的外部,蒸汽发生装置的出气端与工作腔相连通。
实施例二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汽装置1,包括:箱体10、蒸汽发生装置和扰流部16。
其中,如图1所示,箱体10设有工作腔12,工作腔12的底部设有排气部14。蒸汽发生装置设置于箱体10的外侧壁,蒸汽发生装置能够产生蒸汽,蒸汽发生装置与工作腔12相连通,蒸汽发生装置产生的蒸汽从输出端流出后进入到与其连通的工作腔12。由于蒸汽的密度远远小于空气的密度,蒸汽在进入工作腔12后,会从工作腔12的上方开始占据工作腔12的空间,在设置于箱体10顶部的扰流部16的扰动下,蒸汽会沿流入方向的两侧流动,均匀地漂浮于箱体10顶部,进而形成均匀的蒸汽层。对应地,原空间内的空气会从位于工作腔12底部的排气部14流出。随着蒸汽持续进入,蒸汽会占据工作腔12内的全部空间,此时,工作腔12内的空气会被全部排出,进而实现了工作腔12内的无氧环境。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扰流部16包括多个凸起结构,凸起结构朝向工作腔12内部凸起。
在该实施例中,扰流部16包括朝向工作腔12内部凸起的凸起结构,相邻的两个凸起结构之间形成了导流槽,进入工作腔12的蒸汽在扰流部16的扰动下,会沿导流槽的延伸方向流动,使得进入工作腔12内的蒸汽均匀铺满工作腔12上层,有利于充分排出空气。
具体地,扰流部16的延伸方向与蒸汽的进气方向不同。
具体地,扰流部16的延伸方向与蒸汽的进气方向相垂直。
具体地,凸起结构是与工作腔12一体成型的半圆形压型结构,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实施例三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汽装置1,包括:箱体10、蒸汽发生装置、扰流部16。
其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箱体10设有工作腔12,箱体10的侧壁上设有多个进气孔20,多个进气孔20与工作腔12相连通。
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进气孔20,蒸汽发生装置产生的蒸汽通过多个进气孔20进入到工作腔12内,通过设置多个进气孔20增加进入工作腔12内的蒸汽量,进而达到快速进气的目的。
进一步地,蒸汽装置1还包括分流结构22,分流结构22的出口224与多个进气孔20相连通,分流结构22的进口222与蒸汽发生装置相连通。扰流部16设置于箱体10的顶部,位于工作腔12内。
具体地,蒸汽发生装置产生的蒸汽在进入工作腔12前还经过分流结构22进行分流,分流后的蒸汽可通过多个进气孔20均匀地从箱体10的侧壁进入工作腔12。蒸汽进入工作腔12后会接触设置于箱体10顶部的扰流部16,从而改变蒸汽流向,在扰流部16的扰动下,蒸汽还会朝进气方向的两侧流动,进而充分占据工作腔12上层的空间,有利于工作腔12内无氧环境的形成,改善了烹饪效果。
进一步地,分流结构22包括:罩体226和第一分流板228。其中,如图1、图2和图5所示,罩体226罩设于多个进气孔20上,分流结构22的进口222和出口224均设置于罩体226上。罩体226内设有第一分流板228,第一分流板228位于进口222和出口224之间,第一分流板22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分流板228沿箱体10的高度方向分布,第一分流板228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分流孔230。
具体地,蒸汽发生装置产生的蒸汽通过罩体226上的进口222进入分流结构22的罩体226内,罩体226可防止蒸汽在进入工作腔12前溢出。蒸汽在流至进气孔20前,还经过设置于罩体226内的两个第一分流板228,蒸汽在传递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分流板228上的第一分流孔230,实现两次分流,大大提升了分流效果。分流后的蒸汽可更加均匀地流动至进气孔20,使蒸汽更加均匀地流入工作腔12,食物受热更加均匀,获得了更好的烹饪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多个进气孔20沿箱体10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多个进气孔20沿箱体10的高度方向分多行分布,相邻两行的进气孔20交叉分布。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进气孔20沿箱体10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使得进入工作腔12的蒸汽沿箱体10的宽度方向分布更加均匀。设置多个进气孔20沿箱体10的高度方向分多行分布,有利于缩短蒸汽层形成的时间。相邻两行的进气孔20交叉分布,使得通过不同高度的进气孔20流出的蒸汽流之间的间隙得以缩小,进而使工作腔12内的蒸汽更加均匀,提升了烹饪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多个第一分流孔230分多排设置,相邻两排的第一分流孔230交错分布。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分流孔230分多排设置,提升了蒸汽通过第一分流板228的速率,进而提高了分流效率,同时也使蒸汽更加均匀地流向进气孔20。相邻两排的第一分流孔230交错分布,使通过相邻两排第一分流孔230流出的分流后的蒸汽流间隙更小,进一步地提升了分流效果。
具体地,第一分流孔230的形状可以设计为圆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形状。
具体地,如图7至图10所示为蒸汽排除工作腔12内空气的过程蒸汽装置1的正视图,图7为进气时长为4秒的箱体10内部的效果示意图,图8为进气时长为8秒的箱体10内部的效果示意图,图9为进气时长为12秒的箱体10内部的效果示意图,图10为进气时长为16秒的箱体10内部的效果示意图。黑色表示空气,其它颜色表示不同浓度的水蒸气。由于蒸汽密度为0.6kg/m3,远远低于空气密度1.29kg/m3,蒸汽从箱体10右侧流入,蒸汽在向前流动过程中不断被分流,在扰流部16的扰动分流以及浮力联合作用下,蒸汽分层逐渐向下流动,在扰流部16的凸起结构之间的导流槽中向两侧流动。同时在浮力的作用下,蒸汽相对均匀铺满上表层,随着蒸汽输入量的增加,蒸汽层逐渐加厚,最终将空气氧气排除工作腔12。利用蒸汽空气之间较大密度差产生的分层现象,将空气快速排除蒸箱。
实施例四
如图11至图14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汽装置1,包括:箱体10、蒸汽发生装置、扰流部16和第二分流板24。
其中,如图11至图14所示,箱体10包括工作腔12和进气孔20,工作腔12的底部设置有排气部14,第二分流板24设置于箱体10内,位于工作腔12的顶部,第二分流板24与箱体10的顶部围合出分流腔26,扰流部16位于分流腔26内。蒸汽发生装置设置于工作腔12的外侧,蒸汽发生装置通过进气孔20与分流腔26相连通。第二分流板24上设有多个贯穿第二分流板24的第二分流孔28,第二分流孔28与工作腔12相连通。
具体地,蒸汽发生装置产生的蒸汽通过进气孔20进入到分流腔26内,在分流腔26内的扰流部16的扰动作用下,均匀布满分流腔26。分流腔26中的蒸汽在进入工作腔12前,还经过第二分流板24,通过第二分流板24上的多个第二分流孔28分流后,可更加均匀地流入工作腔12,使食物受到更加均匀的加热,并充分排出食物周围的空气,使食物在无氧环境下受热,更好地留存了食物营养,提升了食物口感。
如图1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排气部14设置于箱体10的底壁,进气孔20设置于箱体10的顶壁。蒸汽装置1的进气流向如图所示,图中箭头方向为气流流动方向,蒸汽从箱体10的顶壁上的进气孔20进入分流腔26后,会经过第二分流板24上的多个第二分流孔28进入工作腔12内进行食物的烹饪,由于蒸汽的密度远远小于空气的密度,经过分流的蒸汽会更加均匀地向工作腔12的下方流动,从工作腔12的上方开始占据工作腔12的空间,使得工作腔12内的空气逐渐的从设置于底壁的排气部14排出,随着蒸汽持续进入,蒸汽会占据工作腔12内的全部空间,此时,工作腔12内的空气会被全部排出,进而实现了工作腔12内的无氧环境,使食物受热更加均匀,进而提升烹饪效果。
如图1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排气部14设置于箱体10的侧壁,进气孔20设置于箱体10的顶壁。蒸汽装置1的进气流向如图所示,图中箭头方向为气流流动方向,蒸汽从箱体10的顶壁上的进气孔20进入分流腔26后,会经过第二分流板24上的多个第二分流孔28进入工作腔12内进行食物的烹饪,由于蒸汽的密度远远小于空气的密度,经过分流的蒸汽会更加均匀地向工作腔12的下方流动,从工作腔12的上方开始占据工作腔12的空间,使得工作腔12内的空气逐渐的从箱体10两侧壁的排气部14排出,随着蒸汽持续进入,蒸汽会占据工作腔12内的全部空间,此时,工作腔12内的空气会被全部排出,进而实现了工作腔12内的无氧环境,使食物受热更加均匀,进而提升烹饪效果。
如图1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排气部14设置于箱体10的底壁,进气孔20设置于箱体10的侧壁。蒸汽装置1的进气流向如图所示,图中箭头方向为气流流动方向,蒸汽从箱体10的侧壁上的进气孔20进入分流腔26后,会经过第二分流板24上的多个第二分流孔28进入工作腔12内进行食物的烹饪,由于蒸汽的密度远远小于空气的密度,经过分流的蒸汽会更加均匀地向工作腔12的下方流动,从工作腔12的上方开始占据工作腔12的空间,使得工作腔12内的空气逐渐的从设置于底壁的排气部14排出,随着蒸汽持续进入,蒸汽会占据工作腔12内的全部空间,此时,工作腔12内的空气会被全部排出,进而实现了工作腔12内的无氧环境,使食物受热更加均匀,进而提升烹饪效果。
如图1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排气部14设置于箱体10的侧壁,进气孔20设置于箱体10的侧壁,进气孔20位于排气部14上方。蒸汽装置1的进气流向如图所示,图中箭头方向为气流流动方向,蒸汽从箱体10的侧壁上的进气孔20进入分流腔26后,会经过第二分流板24上的多个第二分流孔28进入工作腔12内进行食物的烹饪,由于蒸汽的密度远远小于空气的密度,经过分流的蒸汽会更加均匀地向工作腔12的下方流动,从工作腔12的上方开始占据工作腔12的空间,使得工作腔12内的空气逐渐的从箱体10两侧壁的排气部14排出,随着蒸汽持续进入,蒸汽会占据工作腔12内的全部空间,此时,工作腔12内的空气会被全部排出,进而实现了工作腔12内的无氧环境,使食物受热更加均匀,进而提升烹饪效果。
具体地,排气部14可以为孔结构、喷嘴结构等等。
进一步地,蒸汽装置1还包括加热件。
在该实施例中,加热件设置于分流腔26内,一方面,可以对进入分流腔26内的蒸汽进行进一步加热,防止蒸汽在进入工作腔12前提前冷凝,进一步保证了蒸汽的温度,提升了烹饪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加热件对蒸汽的再加热可以减少冷凝水的产生,进而可以避免冷凝水流入工作腔12,进而提升食物的烹饪效果。再一方面,加热件可以控制蒸汽的温度,使送入工作腔12的温度存在一个可调的范围,以实现在不同的蒸汽温度下进行烹饪,以适应于针对不同食材的烹饪温度需求,达到最佳的烹饪效果。
进一步地,加热件采用加热管,加热管的布置方式可以为沿分流腔26盘绕的方式。或者加热管可以为直管,可以设置多根直管以实现整个分流腔26的受热均匀。
进一步地,加热管悬空置于分流腔26内,进而增加了加热管与分流腔26内蒸汽的接触面积,提升加热效率和加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蒸汽装置1还包括:门体,门体与箱体10相连接,门体被配置为能够打开或关闭工作腔12;其中,门体为透明门体。
在该实施中,蒸汽装置还包括门体,通过门体的开合打开或关闭工作腔12。通过将门体设置为透明门体,可以通过透明门体观察工作腔12内的工作情况,在开始烹饪进行排氧的过程中,蒸汽在透明门体上的冷凝,冷凝小水滴在门体上自上而下的分层冷凝,通过观测分层冷凝现象而感知箱体内氧气被排除过程,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具体地,如图7至图10所示为蒸汽从上部进入工作腔12后的蒸汽体积分数分布CFD仿真结果,上半部分颜色较浅的是蒸汽,下半部分颜色较深是空气。CFD仿真表明,工作腔12上部进气底部排气的方式是能实现蒸汽-空气分层的。
在排除箱体10空气(氧气)的实验测试过程中,蒸汽在门体内表面分层逐渐凝结的过程为:蒸汽刚进入工作腔12,在门体的上部形成凝露层;蒸汽逐渐进入工作腔12,蒸汽层到达中部区域,在门体的中上部形成凝露层;蒸汽占据整个工作腔12,在整个门体上形成凝露层。由于门体设为透明门体,在视觉上直观的展示了上部形成均匀厚度的蒸汽层,蒸汽层越来越厚,空气层越来越薄,最终将空气(氧气)排除蒸箱,从而快速实现蒸箱的无氧烹饪过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蒸汽装置1还包括:感温层,感温层涂覆于门体,感温层被配置为基于温度的变化能够显示不同颜色;或门体的材料中包括变色材料,变色材料能够基于温度的变化改变颜色。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门体上涂覆有感温层,或者在制备门体的原材料中加入变色材料,进而实现了透明门体能够根据环境温度变化进而实现自身颜色的变化,通过颜色实现对排氧过程的可视化。
具体的变色材料可以选择感温变色粉,或者其他能够实现变色功能的材料,在此不在赘述。
具体实施例
本具体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蒸箱,如图1至图10所示,蒸箱包括箱体10、分流结构22、扰流部16和排气部14。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蒸汽从分流结构22的进口222流入分流结构22,经过分流结构22中两层第一分流板228的分流后,均匀流至设置于箱体10侧壁的进气孔20,通过进气孔20进入到箱体10内的工作腔12。由于蒸汽的密度远小于空气的密度,在浮力的作用下,蒸汽停留在工作腔12的上部,实现蒸汽与空气的分层。
在工作腔12顶部呈半圆形凸起结构的扰流部16的扰动下,蒸汽向两侧流动,从而实现同一层蒸汽的均匀分布。随着蒸汽层厚度的增加,快速完全地将空气排出工作腔12,在蒸箱内实现无氧烹饪环境。排气部14设置在工作腔12底部,以使空气从箱体10的底壁排出。
如图1和图2所示,扰流部16为凸起结构,凸起结构朝向工作腔12内部凸起。凸起结构为压型凸出的半圆形,直径为18mm,间距为42mm。相邻的两个凸起结构之间形成了导流槽。蒸汽从工作腔12的侧壁流入,在凸起结构的扰动分流作用下,蒸汽在沿工作腔12长度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不断被分流,在导流槽中向两侧流动。同时在浮力的作用下,水蒸气均匀地铺满上表层,随着蒸汽输入量的增加,蒸汽层逐渐加厚,最终将空气排除蒸箱。
图7至图10示出了在指定时间间隔下,蒸汽排出蒸箱内空气的过程。工作腔12下方的气体的表示空气,其它区域为不同浓度的蒸汽。由于蒸汽密度为0.6kg/m3,远远低于空气密度1.29kg/m3,在凸起结构、导流槽的扰动分流以及浮力联合作用下,蒸汽分层逐渐向下流动。利用蒸汽和空气之间较大密度差产生的分层现象,将空气快速排除蒸箱。
如图4所示,多个进气孔20分布在工作腔12侧壁靠进顶部的位置。进气孔20距离箱体10的顶部20mm,距离两侧边的距离为64mm,孔径为6mm,进气孔20为多排交叉布置,横向间距24mm,纵向间距18mm。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蒸汽从进口222进入分流结构22。经过两层设有第一分流孔230的第一分流板228的二次均匀分流后,蒸汽均匀进入工作腔12侧壁的进气孔20。第一分流孔230的孔径为4mm,第一分流孔230为叉排布置,横向间距为24mm,纵向间距为9mm。第一分流板228距离罩体226底部距离25mm,两个第一分流板228的间距25mm。
本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蒸箱采用从工作腔12侧面进汽的方式,经过均匀分流及扰流后,实现蒸汽层流向下流动,可以快速完全地排出箱体10内的空气,实现无氧烹饪。
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发明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蒸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包括工作腔,所述工作腔的底部设置有排气部;
蒸汽发生装置,所述蒸汽发生装置与所述工作腔相连通,所述蒸汽发生装置能够产生蒸汽;
扰流部,设置于所述箱体的顶部,所述扰流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工作腔内,所述扰流部能够改变蒸汽流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扰流部包括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朝向所述工作腔内部凸起;或
所述扰流部包括条状筋结构,所述条状筋结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工作腔的进气方向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进气孔,所述多个进气孔设置于所述箱体的顶壁和/或侧壁,所述多个进气孔与所述工作腔相连通;
分流结构,所述分流结构的出口与所述多个进气孔相连通,所述分流结构的进口与所述蒸汽发生装置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结构包括:
罩体,所述罩体罩设于所述多个进气孔上,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均设置于所述罩体上;
第一分流板,所述第一分流板与所述罩体相连接,位于所述罩体内,所述第一分流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分流孔;
其中,所述第一分流板位于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分流板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分流板沿所述箱体的高度方向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进气孔沿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
所述多个进气孔沿所述箱体的高度方向分多行分布,相邻两行的所述进气孔交叉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汽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一分流孔分多排设置,相邻两排的所述第一分流孔交错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分流板,所述第二分流板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位于所述工作腔的顶部,所述第二分流板与所述箱体的顶部围合出分流腔,所述扰流部位于所述分流腔内;
多个第二分流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分流板上,所述分流腔通过所述多个第二分流孔与所述工作腔相连通;
其中,所述分流腔通过进气孔与所述蒸汽发生装置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蒸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设置于所述分流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部设置于所述工作腔的底壁和/或侧壁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门体,所述门体与所述箱体相连接,所述门体被配置为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工作腔;
其中,所述门体为透明门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蒸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感温层,所述感温层涂覆于所述门体,所述感温层被配置为基于温度的变化能够显示不同颜色;或
所述门体的材料中包括变色材料,所述变色材料能够基于温度的变化改变颜色。
CN202010948791.6A 2020-09-10 2020-09-10 蒸汽装置 Active CN1141589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48791.6A CN114158951B (zh) 2020-09-10 2020-09-10 蒸汽装置
PCT/CN2020/130791 WO2022052316A1 (zh) 2020-09-10 2020-11-23 蒸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48791.6A CN114158951B (zh) 2020-09-10 2020-09-10 蒸汽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58951A true CN114158951A (zh) 2022-03-11
CN114158951B CN114158951B (zh) 2023-05-05

Family

ID=80475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48791.6A Active CN114158951B (zh) 2020-09-10 2020-09-10 蒸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58951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45568A (ja) * 1999-11-19 2001-05-29 Shokkyo Kk 食品加工調理方法及び食品加工調理装置
CN1620969A (zh) * 2003-11-25 2005-06-0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加热烹调器
JP2005195248A (ja) * 2004-01-07 2005-07-21 Sharp Corp 蒸気調理器
CN101454614A (zh) * 2006-05-25 2009-06-10 夏普株式会社 加热烹调器
JP2013079803A (ja) * 2012-12-27 2013-05-02 Sharp Corp Ihクッキングヒータ
US20170010005A1 (en) * 2015-07-08 2017-01-12 Tomoda Selling & Sailing Co., Ltd. Heating cooking device and heating cooking method using superheated vapor
CN106466111A (zh) * 2015-08-17 2017-03-01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无氧烹饪器具
CN108518665A (zh) * 2018-06-11 2018-09-11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器及蒸汽炉
CN110547664A (zh) * 2018-05-30 2019-12-1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烹饪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115245A1 (fr) * 2018-12-07 2020-06-11 Seb S.A. Accessoire cuiseur vapeur avec dispositif de support revetu en silicone
CN210961464U (zh) * 2019-11-19 2020-07-10 鼓楼区颐辰堂中医药古方研究所 一种电蒸汽炖蒸箱
CN111568162A (zh) * 2020-05-19 2020-08-25 安徽永耀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蒸箱的加热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1603037A (zh) * 2020-05-20 2020-09-01 青岛海尔智慧厨房电器有限公司 蒸烤箱、蒸烤箱的控制方法及具有蒸烤箱的集成灶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45568A (ja) * 1999-11-19 2001-05-29 Shokkyo Kk 食品加工調理方法及び食品加工調理装置
CN1620969A (zh) * 2003-11-25 2005-06-0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加热烹调器
JP2005195248A (ja) * 2004-01-07 2005-07-21 Sharp Corp 蒸気調理器
CN101454614A (zh) * 2006-05-25 2009-06-10 夏普株式会社 加热烹调器
JP2013079803A (ja) * 2012-12-27 2013-05-02 Sharp Corp Ihクッキングヒータ
US20170010005A1 (en) * 2015-07-08 2017-01-12 Tomoda Selling & Sailing Co., Ltd. Heating cooking device and heating cooking method using superheated vapor
CN106466111A (zh) * 2015-08-17 2017-03-01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无氧烹饪器具
CN110547664A (zh) * 2018-05-30 2019-12-1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烹饪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518665A (zh) * 2018-06-11 2018-09-11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器及蒸汽炉
WO2020115245A1 (fr) * 2018-12-07 2020-06-11 Seb S.A. Accessoire cuiseur vapeur avec dispositif de support revetu en silicone
CN210961464U (zh) * 2019-11-19 2020-07-10 鼓楼区颐辰堂中医药古方研究所 一种电蒸汽炖蒸箱
CN111568162A (zh) * 2020-05-19 2020-08-25 安徽永耀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蒸箱的加热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1603037A (zh) * 2020-05-20 2020-09-01 青岛海尔智慧厨房电器有限公司 蒸烤箱、蒸烤箱的控制方法及具有蒸烤箱的集成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58951B (zh) 2023-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80273U (zh) 一种新型的空气炸锅
CN110440319A (zh) 炒菜机油烟处理系统及炒菜机
CN114158951A (zh) 蒸汽装置
CN111089278B (zh) 一种内管体管径变大的蒸汽发生器
CN201152519Y (zh) 一种供调理装置使用的蒸汽发生器
CN101879041A (zh) 一种电蒸器水箱结构
CN202813328U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
CN109611811B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
CN114158901A (zh) 蒸汽装置
CN215838373U (zh) 一种蒸制内胆结构及蒸箱
CN215899453U (zh) 一种双锅胆空气炸锅
CN209789628U (zh) 一种改进型空气炸锅
WO2022052316A1 (zh) 蒸汽装置
CN204683307U (zh) 电饭煲
CN109611810B (zh) 一种电加热功率距离中心变化的蒸汽发生器
CN209026782U (zh) 高温蒸汽发生器
JP5658578B2 (ja) 加熱調理器
CN215191021U (zh) 一种多功能空气炸锅的蒸汽导流结构
CN205162837U (zh) 一种带排烟装置的烤箱
CN217566848U (zh) 一种黄精切片蒸制装置
CN206365814U (zh) 一种蒸汽阀组件及设有该蒸汽阀组件的电饭煲
CN210204424U (zh) 高温蒸汽发生器及高温蒸柜
CN211651003U (zh) 一种滤料制作用烘干箱
CN211212744U (zh) 一种蒸烤箱
CN210345422U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