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56358A - 太阳能电池串、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以及太阳能电池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电池串、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以及太阳能电池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56358A
CN114156358A CN202210115869.5A CN202210115869A CN114156358A CN 114156358 A CN114156358 A CN 114156358A CN 202210115869 A CN202210115869 A CN 202210115869A CN 114156358 A CN114156358 A CN 1141563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cell
piece
string
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1586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56358B (zh
Inventor
王永谦
许文理
杨新强
陈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Aik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Aik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Aik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Aik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1586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563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563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563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563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56358B/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89863 priority patent/WO2023147714A1/zh
Priority to NL2031858A priority patent/NL2031858B1/en
Priority to DE202022102629.7U priority patent/DE202022102629U1/de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5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 H01L31/0504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 H01L31/0508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the interconnection means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5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 H01L31/0504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串、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以及太阳能电池系统。太阳能电池串包括:至少两个电池片;分别连接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的导电互联膜,导电互联膜包括第一端、第二端以及分别连接第一端和第二端的中间段;第一端与第一电池片的第一电极导电连接,第二端与第二电池片的第二电极导电连接;或者,第一端与第一电池片的第一电极导电连接,第二端与第二电池片的第一电极导电连接;其中,中间段的厚度小于500um。太阳能电池串可避免发生由于设有焊带引起的电池片弯曲、应力集中的问题,能够大大降低导电材料的热膨胀对图形化精准度造成的影响,并且能够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太阳能电池串、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以及太阳能电池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串、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以及太阳能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半导体器件,较高的应用可靠性、较低的生产成本和较高的能量转化效率一直是太阳能电池工业追求的目标。在太阳能电池制备完成后,需要通过各样的互联技术将各个太阳能电池组成太阳能电池串,进而实现应用。
目前常用的太阳能电池互联技术有以下三种:①、MBB焊带方式:在电池片上设计多组pad点和汇流条,使用焊带连接每组pad点,最终通过汇流条汇流焊带上的电流与下一电池片形成串联。②、两电池间汇流焊接方式:在电池片两端设计pad点,使用结构化焊带焊接两电池片边缘pad点,形成电池片间的串联。③、一体化背板方式:在背板上覆盖图形化的金属膜,并且背板与电池片上的多组pad点或者细栅线连接,将电池片电流引出,同时电池片间通过图形化的铜膜进行串联,其中为了保证足够低的电阻损耗,金属膜需要覆盖背板面积的一半以上。
上述三种太阳能电池互联技术,均存在各种不足之处。在第一种方式和第二种方式中,需要设有焊带,焊带价格较贵,导致电池片成本较高;在电池片同一面上焊接多根焊带,而电池片另一面上未焊接焊带,导致电池片会产生弯曲情况,降低组件制作过程中的产品良率;焊带的强度较高,在设有焊带的区域应力集中,会降低电池片可靠性。在第三种方式中,需要大面积覆盖有金属膜,金属膜常采用银、铝等材料,导致电池片成本较高;金属材料的热膨胀会影响图形化对准度,容易引起断路、断路等不良后果,导致电池片的可靠性不高。
基于上述不足之处,设计一种太阳能电池串、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以及太阳能电池系统,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串,旨在解决现有太阳能电池互联技术成本高、可靠性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串,所述太阳能电池串包括:
至少两个电池片,各个所述电池片均包括第一电极和与所述第一电极极性相反的第二电极;
分别连接第一电池片和与所述第一电池片相邻的第二电池片的导电互联膜,所述导电互联膜包括沿所述太阳能电池串延伸方向设置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对方向设置的第二端以及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中间段;
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池片的第一电极导电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池片的第二电极导电连接;或者,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池片的第一电极导电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池片的第一电极导电连接;
其中,所述中间段的厚度小于500um。
更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段的厚度小于100um。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厚度均小于200um,所述中间段的厚度小于或等于50um。
更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段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端的厚度。
更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段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端的厚度。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电互联膜的面积与所述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总面积的比例小于50%。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电互联膜的面积与所述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总面积的比例小于或等于25%。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电互联膜的面积与所述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总面积的比例小于或等于10%。
更进一步地,所述太阳能电池串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电互联膜所在区域、覆盖所述第一电池片的第二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池片的第一电极的绝缘层。
更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池片的第二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池片的第一电极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导电互联膜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电互联膜只覆盖所述第一电池片的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池片的第二电极。
更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段包括若干第一中间区,所述第一中间区呈平行设置,并且所述第一中间区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
更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段包括若干第二中间区,所述第二中间区呈交叉设置,并且所述第二中间区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端设有环绕镂空区,所述环绕镂空区环绕着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或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的连接区域,但不形成闭合;所述中间段包括若干第三中间区,且各个第三中间区之间可形成与所述环绕镂空区连接和/或不连接的角形镂空区。
更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片设有第一pad点和第二pad点,所述第一pad点连接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pad点连接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电池片的第一pad点与所述第一电池片的第一电极导电连接,所述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电池片的第二pad点与所述第二电池片的所述第二电极导电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片设有第一主栅和第二主栅,所述第一主栅连接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主栅连接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电池片的第一主栅与所述第一电池片的第一电极导电连接,所述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电池片的第二主栅与所述第二电池片的第二电极导电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的长度为L1,所述第一端的宽度为D1;
所述第二端的长度为L2,所述第二端的宽度为D2;
所述中间段的长度为L3,所述中间段的宽度为D3;
其中,L1≥L2,D1>D3,D2>D3。
更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段设有若干个,所述中间段沿所述太阳能电池串延伸的第一方向的长度为L4,所述中间段沿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的宽度为D4;
其中,L4小于3cm,D4小于3cm。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池片与所述第二电池片的相邻边缘为第一边缘,所述第一端在远离并平行所述第一边缘的第一中心线与所述第一边缘的距离为L5;
所述第二电池片与所述第一电池片的相邻边缘为第二边缘,所述第二端在远离并平行所述第二边缘的第二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边缘的距离为L6;
其中,L5小于30cm,L6小于30cm。
更进一步地,L5小于5cm,L6小于5cm。
更进一步地,L6≥L5。
更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片为双面电池片,所述第一端连接位于第一电池片正面的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端连接位于第二电池片背面的第二电极。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电互联膜设有多个,且各个导电互联膜彼此之间不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电互联膜设有3至30个。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电互联膜采用铜、银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端之间均设有导电胶或锡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如上所述的太阳能电池串。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系统,所述太阳能电池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导电互联膜包括与第一电池片连接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池片连接的第二端和分别连接第一端、第二端的中间段,通过导电互联膜实现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的导电连接,其中中间段的厚度小于500um。太阳能电池串通过导电互联膜实现各个电池片之间的导电连接,无需设有焊带,则可避免发生由于设有焊带引起的电池片弯曲、应力集中的问题,并且导电互联膜通过第一端与第一电池片连接、第二端与第二电池片连接,只需小面积覆盖在各个电池片上,覆盖面积小于50%,且用于连接第一端和第二端的中间段厚度较小,能够大大降低导电材料的热膨胀对图形化精准度造成的影响,另外由于太阳能电池串未设有焊带且小面积使用导电互联膜,能够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对于GW产能级别而言,能够有效帮助生产厂家控制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串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接触电池片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电互联膜的第二种可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图4是基于图3的中间段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电互联膜的第三种可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电互联膜的第四种可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电互联膜的第五种可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图8是基于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串包括至少两个电池片和用于连接各个电池片的导电互联膜,导电互联膜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分别连接第一端、第二端的中间段,导电互联膜通过第一端和第一电池片导电连接,通过第二端和第二电池片导电连接,实现与各个电池片之间的导电连接,其中中间段的厚度小于500um。太阳能电池串通过导电互联膜实现各个电池片之间的导电连接,无需设有焊带,则可避免发生由于设有焊带引起的电池片弯曲、应力集中的问题,并且导电互联膜通过第一端与第一电池片连接、第二端与第二电池片连接,只需小面积覆盖在各个电池片上,覆盖面积小于50%,且用于连接第一端和第二端的中间段厚度较小,能够大大降低导电材料的热膨胀对图形化精准度造成的影响,另外由于太阳能电池串未设有焊带且小面积使用导电互联膜,能够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对于GW产能级别而言,能够有效帮助生产厂家控制成本。
实施例一
参考图1,本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串,所述太阳能电池串包括:
至少两个电池片,各个所述电池片均包括第一电极和与所述第一电极极性相反的第二电极;
分别连接第一电池片11和与所述第一电池片11相邻的第二电池片12的导电互联膜2,所述导电互联膜2包括沿所述太阳能电池串延伸方向设置的第一端21、与所述第一端21相对方向设置的第二端22以及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21和所述第二端22的中间段23;
所述第一端21与所述第一电池片11的第一电极导电连接,所述第二端22与所述第二电池片12的第二电极导电连接;或者,所述第一端21与所述第一电池片11的第一电极导电连接,所述第二端22与所述第二电池片12的第一电极导电连接;
其中,所述中间段23的厚度小于500um。
在本实施例中,太阳能电池串为至少两个电池片通过导电互联膜2导电连接一起而形成的电池串,太阳能电池串可包括两个电池片、三个电池片、四个电池片或者其他更多个数的电池片,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确定需要连接的电池片的个数。其中位于太阳能电池串两个端部的电池片定义为端部电池片,而在太阳能电池串包括两个以上电池片时,其连接在两个端部电池片之间的电池片定义为内部电池片。
电池片可以为任意类型的电池片,例如PERC电池片、HJT电池片、topcon电池片、IBC电池片等。电池片包括第一电极和与第一电极极性相反的第二电极,当第一电极为正电极时,第二电极即是负电极,当第一电极为负电极时,第二电极即是正电极。其中在电池片中,掺硼的P型区域为正电极,掺磷的N型区域为负电极。作为本发明中的可实现的一种实施例,参考图2,若电池片为IBC电池片时,第一电极111可为正电极,第二电极112可为负电极,两者接替设置在电池片上。作为本发明中的可实现的另外一种实施例,若电池片为双面电池片,例如PERC电池片、HJT电池片或者topcon电池片,第一电极设置在其中一面(例如正面),可为正电极,第二电极设置在另外一面(例如背面),可为负电极。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重点在于各个电池片之间的互联方式,并非是电池片,故图1省略了电池片的细节之处(例如省略了栅线等)。
在太阳能电池串中,各个电池片通过导电互联膜2实现导电连接。在设有两个电池片时,导电互联膜2设在两个电池片之间。在设有三个电池片时,导电互联膜2设在两两电池片之间。在设有更多数量的电池片时,也是两两电池片之间设有导电互联膜2。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电池片11和第二电池片12是相邻关系,也就是说,对于相邻的电池片而言,一侧电池片为第一电池片11,另一侧电池片为第二电池片12。其并非对电池片进行数量限定,也就是说,并非限定电池串只设有两个电池片。并且,第一电池片11和第二电池片12可以是左右相邻,也可以是上下相邻,具体根据各个电池片的摆放而定。
具体来说,导电互联膜2包括连接第一电池片11的第一端21、连接第二电池片12的第二端22和分别连接第一端21、第二端22的中间段23,第一端21沿太阳能电池串延伸方向设置,第二端22设在第一端21相对方向。太阳能电池串延伸方向指的是太阳能电池串串联的方向,也即是太阳能电池串的摆放方向,当太阳能电池串垂直摆放时,太阳能电池串延伸方向为垂直方向,导电互联膜2的第一端21沿着垂直方向设置,当太阳能电池串水平摆放时,太阳能电池串延伸方向为水平方向,导电互联膜2的第二端22沿着水平方向设置。而导电互联膜2的第一端21沿着垂直方向设置时,第二端22设在该垂直方向的相对方向,即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所处位置满足导电互联膜2一端、另一端的位置要求。导电互联膜2的第一端21沿着水平方向设置时,第二端22设在该水平方向的相对方向,也即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所处位置满足导电互联膜2一端、另一端的位置要求。
导电互联膜2的第一端21与第一电池片11的第一电极导电连接,第二端22与第二电池片12的第二电极导电连接,第一电池片11和第二电池片12形成串联关系。当第一电池片11的第一电极为正电极时,第一电池片11的第二电极为负电极,第二电池片12的第一电极为正电极,第二电池片12的第二电极为负电极。当第一电池片11的第一电极为负电极时,第一电池片11的第二电极为正电极,第二电池片12的第一电极为负电极,第二电池片12的第二电极为正电极。
或者,导电互联膜2的第一端21与第一电池片11的第一电极导电连接,第二端22与第二电池片12的第一电极导电连接,第一电池片11和第二电池片12形成并联关系。当第一电池片11的第一电极为正电极时,第一电池片11的第二电极为负电极,第二电池片12的第一电极为正电极,第二电池片12的第二电极为负电极。当第一电池片11的第一电极为负电极时,第一电池片11的第二电极为正电极,第二电池片12的第一电极为负电极,第二电池片12的第二电极为正电极。
参考图1,作为本发明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导电互联膜2为呈完整矩形,导电互联膜2在位于第一电池片11对应位置的为第一端21,在位于第二电池片12对应位置的为第二端22,在位于第一电池片11和第二电池片12之间位置的为中间段23。该实施例为导电互联膜2的第一种实现方式。
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设有绝缘区。绝缘区可以是一种不导电的胶带或绝缘膜,也可以是其他适当的不导电屏蔽罩或盖;绝缘区可包含聚丙烯或聚乙烯等材料,且还可包含一种丙烯酸类黏结层。绝缘区夹在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通过绝缘区的绝缘作用,避免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相接触而短路。例如,在第一电池片11中,第一电池片11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设有第一绝缘区;在第二电池片12中,第二电池片12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设有第二绝缘区。
其中,中间段23的厚度小于500um。在本实施例中,中间段23的厚度可设为10um、50um、100um、150um、200um、250um、300um、350um或者400um,或者设为小于500um的其他参数值,但需要说明的是,中间段23不可设为0um。中间段23的厚度较小,具有一定的柔性,在保证电池片之间可靠性连接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应力。
在此,详述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串的其中一种制备方法:
步骤1、准备一基板,在基板上覆盖胶膜、EVA或者POE。
步骤2、将导电互联膜2贴在基板上。
步骤3、在导电互联膜2上设置导电胶或锡膏,或者,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上设置导电胶或锡膏。
步骤4、将电池片规律性摆放在步骤3制得的基板上,并使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与相应的导电互联膜2对准,实现电池片与导电互联膜的连接。
在此,详述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串的另外一种制备方法:
步骤1、准备一基板,在基板上覆盖胶膜、EVA或者POE。
步骤2、在导电互联膜2上设置导电胶或锡膏,或者,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上设置导电胶或锡膏。
步骤3、规律性摆放电池片,并将导电互联膜2贴在相邻的电池片上,形成电池串。
步骤4、将步骤3制得的电池串摆放在基板上。
在本发明中,导电互联膜2包括与第一电池片11连接的第一端21、与第二电池片12连接的第二端22和分别连接第一端21、第二端22的中间段23,通过导电互联膜2实现第一电池片11和第二电池片12的导电连接,其中中间段23的厚度小于500um。太阳能电池串通过导电互联膜2实现各个电池片之间的导电连接,无需设有焊带,则可避免发生由于设有焊带引起的电池片弯曲、应力集中的问题,并且导电互联膜2通过第一端21与第一电池片11连接、第二端22与第二电池片12连接,只需小面积覆盖在各个电池片上,覆盖面积小于50%,且用于连接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的中间段23厚度较小,能够大大降低导电材料的热膨胀对图形化精准度造成的影响,另外由于太阳能电池串未设有焊带且小面积使用导电互联膜2,能够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对于GW产能级别而言,能够有效帮助生产厂家控制成本。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二的所述中间段23的厚度小于100um。在本实施例中,中间段23的厚度可设为10um、20um、30um、40um、50um、60um、70um、80um或者90um,或者设为小于100um的其他参数值,但需要说明的是,中间段23不可设为0um。中间段23的厚度较小,具有一定的柔性,在保证电池片之间可靠性连接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应力。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三的所述第一端21和所述第二端22的厚度均小于200um,所述中间段23的厚度小于或等于50um。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21的厚度可设为20um、40um、60um、80um、100um、120um、140um、160um、180um,或者设为小于200um的其他参数值,但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端21不可设为0um。第二端22的厚度可设为20um、40um、60um、80um、100um、120um、140um、160um、180um,或者设为小于200um的其他参数值,但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端22不可设为0um。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的厚度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其根据第一电池片11和第二电池片12的规格做相应设置。但由于一般第一电池片11和第二电池片12采用同样规格,故一般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的厚度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中间段23的厚度可设为5um、10um、15um、20um、25um、30um、35um、40um、45um或者50um,或者设为小于或等于50um的其他参数值,但需要说明的是,中间段23不可设为0um。
第一端21、第二端22、中间段23的厚度均较小,在保证第一电池片11和第二电池片12之间可靠性连接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应力。
实施例四
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四的所述中间段23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端21的厚度。由于第一端21需要连接第一电池片11的第一电极,实现第一电极的电流传递,而中间段23只需连接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实现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之间的电流传递,故将中间段23的厚度设置为小于或等于第一端21的厚度,能够尽可能将中间段23的厚度设置为较低值,依然能够在保证电流有效传递的同时,有效降低应力。
实施例五
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五的所述中间段23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端22的厚度。由于第二端22需要连接第二电池片12的第一电极,实现第一电极的电流传递,或者需要连接第二电池片12的第二电极,实现第二电极的电流传递,而中间段23只需连接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实现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之间的电流传递,故将中间段23的厚度设置为小于或等于第二端22的厚度,能够尽可能将中间段23的厚度设置为较低值,依然能够在保证电流有效传递的同时,有效降低应力。
结合实施例四,较佳的实现方式是,将中间段23的厚度设置为小于或等于第一端21的厚度,且小于或等于第二端22的厚度。
实施例六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六的所述导电互联膜2的面积与所述第一电池片11和第二电池片12总面积的比例小于50%。
上述指的是,导电互联膜2的第一端21、第二端22和中间段23的面积之和与第一电池片11和第二电池片12面积之和的比例小于50%。若导电互联膜2设有多个,则上述指的是所有导电互联膜2的第一端21、第二端22和中间段23的面积之和。导电互联膜2通过第一端21与第一电池片11连接、第二端22与第二电池片12连接,且通过中间段23分别连接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只需小面积覆盖在各个电池片上,覆盖面积小于50%,能够大大降低导电材料的热膨胀对图形化精准度造成的影响,且能够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面积比例可设为1%、10%、20%、30%、40%或者50%,或者设为小于50%的其他参数值,但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面积比例不得选为0%。
实施例七
在实施例六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七的所述导电互联膜2的面积与所述第一电池片11和第二电池片12总面积的比例小于或等于25%。
上述指的是,导电互联膜2的第一端21、第二端22和中间段23的面积之和与第一电池片11和第二电池片12面积之和的比例小于或等于25%。若导电互联膜2设有多个,则上述指的是所有导电互联膜2的第一端21、第二端22和中间段23的面积之和。导电互联膜2通过第一端21与第一电池片11连接、第二端22与第二电池片12连接,且通过中间段23分别连接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只需小面积覆盖在各个电池片上,覆盖面积小于或等于25%,能够大大降低导电材料的热膨胀对图形化精准度造成的影响,且能够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面积比例可设为1%、5%、10%、15%、20%或者25%,或者设为小于或等于25%的其他参数值,但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面积比例不得选为0%。
实施例八
在实施例七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八的所述导电互联膜的面积与所述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总面积的比例小于或等于10%。
上述指的是,导电互联膜2的第一端21、第二端22和中间段23的面积之和与第一电池片11和第二电池片12面积之和的比例小于或等于10%。若导电互联膜2设有多个,则上述指的是所有导电互联膜2的第一端21、第二端22和中间段23的面积之和。导电互联膜2通过第一端21与第一电池片11连接、第二端22与第二电池片12连接,且通过中间段23分别连接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只需小面积覆盖在各个电池片上,覆盖面积小于或等于10%,能够大大降低导电材料的热膨胀对图形化精准度造成的影响,且能够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面积比例可设为1%、3%、5%、7%或者9%,或者设为小于或等于10%的其他参数值,但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面积比例不得选为0%。
实施例九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九的所述太阳能电池串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电互联膜2所在区域、覆盖所述第一电池片11的第二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池片12的第一电极的绝缘层。
由于第一端21连接第一电池片11的第一电极,第二端22连接第二电池片12的第二电极,中间段23分别连接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电流在“第一电极-第一端21-中间段23-第二端22-第二电极”之间传递,故通过设置绝缘层,能够避免第一电池片11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而造成的短路,也能够避免第二电池片12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而造成的短路。
实施例十
在实施例九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十的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池片11的第二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池片12的第一电极上。
绝缘层可以是一种不导电的胶带或绝缘膜,也可以是其他适当的不导电屏蔽罩或盖;绝缘层可包含聚丙烯或聚乙烯等材料,且还可包含一种丙烯酸类黏结层。绝缘层设置在第一电池片11的第二电极上,能够避免第一电池片11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而造成的短路,绝缘层设置在第二电池片12的第一电极上,能够避免第二电池片12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而造成的短路。
实施例十一
在实施例九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十一的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导电互联膜2上。
在本实施例中,在导电互联膜2对应第一电池片11的第二电极的区域和对应第二电池片12的第一电极的区域设置绝缘层。绝缘层可以是一种不导电的胶带或绝缘膜,也可以是其他适当的不导电屏蔽罩或盖;绝缘层可包含聚丙烯或聚乙烯等材料,且还可包含一种丙烯酸类黏结层。通过设置绝缘层,能够避免第一电池片11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而造成的短路,也能够避免第二电池片12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而造成的短路。
实施例十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十二的所述导电互联膜2只覆盖所述第一电池片11的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池片12的第二电极。
由于导电互联膜2只覆盖第一电池片11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池片12的第二电极,不覆盖第一电池片11的第二电极和第二电池片12的第一电极,故电流只在“第一电极-第一端21-中间段23-第二端22-第二电极”之间传递,第一电池片11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未连接,第二电池片12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也未连接,能够避免第一电池片11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而造成的短路,也能够避免第二电池片12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而造成的短路。
实施例十三
参考图3,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十三的所述中间段23包括若干第一中间区,所述第一中间区呈平行设置,并且所述第一中间区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21和所述第二端22。该实施例为导电互联膜2的第二种实现方式,此时中间段23可延伸到第一电池片11和第二电池片12的对应位置上,不仅仅只是位于第一电池片11和第二电池片12之间。
若干第一中间区平行设置,各个第一中间区之间位置形成镂空区,能够有效降低应力,且可以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实施例十四
参考图5,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十四的所述中间段23包括若干第二中间区,所述第二中间区呈交叉设置,并且所述第二中间区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21和所述第二端22。该实施例为导电互联膜2的第三种实现方式,此时中间段23可延伸到第一电池片11和第二电池片12的对应位置上,不仅仅只是位于第一电池片11和第二电池片12之间。
若干第二中间区交叉设置,使得第一电池片11和第二电池片12之间形成镂空区,能够有效降低应力,且可以节省材料,降低成本。并且,第二中间区采用斜线设计,而未采用与电池片边缘垂直的设计,可有效解决冷热释放等引起的电池电之间收缩、膨胀导致的应力问题。
实施例十五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十五的所述第一端21和/或所述第二端22设有环绕镂空区,所述环绕镂空区环绕着所述第一端21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或所述第二端22与所述第二电极的连接区域,但不形成闭合;所述中间段23包括若干第三中间区,且各个第三中间区之间可形成与所述环绕镂空区连接和/或不连接的角形镂空区231。
其中,环绕镂空区指的是以第一端21与第一电极的连接区域和/或第二端22与第二电极的连接区域为中心进行环绕设计的镂空区,但其存在连接区域与中间段23的连接,则该环绕镂空区需设计成不闭合的镂空区,而非闭合的镂空区。环绕镂空区可采用弯月型设计,其延伸到第一端21和/或第二端22的中心线之后。角形镂空区231可呈三角形形状。
参考图6,第一端21设有第一环绕镂空区211,第一环绕镂空区211环绕着第一端21与第一电极的连接区域,但不形成闭合,避免第一端21与第一电极的连接区域和第二端22断路;第二端22设有第二环绕镂空区221,第二环绕镂空区221环绕着第二端22与第二电极的连接区域,但不形成闭合,避免第二端22与第二电极的连接区域和第一端21断路。中间段23包括若干第三中间区,且各个第三中间区之间形成与第一环绕镂空区211、第二环绕镂空区221不连接的角形镂空区231。该实施例为导电互联膜2的第四种实现方式,此时中间段23可延伸到第一电池片11和第二电池片12的对应位置上,不仅仅只是位于第一电池片11和第二电池片12之间。
参考图7,第一端21设有第一环绕镂空区211,第一环绕镂空区211环绕着第一端21与第一电极的连接区域,但不形成闭合,避免第一端21与第一电极的连接区域和第二端22断路;第二端22设有第二环绕镂空区221,第二环绕镂空区221环绕着第二端22与第二电极的连接区域,但不形成闭合,避免第二端22与第二电极的连接区域和第一端21断路。中间段23包括若干第三中间区,且各个第三中间区之间形成与第一环绕镂空区211、第二环绕镂空区221连接的角形镂空区231。该实施例为导电互联膜2的第五种实现方式,此时中间段23可延伸到第一电池片11和第二电池片12的对应位置上,不仅仅只是位于第一电池片11和第二电池片12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还可实现的方式是,对于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而言,第一端21设有环绕镂空区,第二端22未设有环绕镂空区;第一端21未设有环绕镂空区,第二端22设有环绕镂空区。
在本实施例的导电互联膜2中,可通过环绕镂空区的折弯设计方式释放应力,也可通过角形镂空区231的空隙设计方式释放应力,可有效解决冷热释放等引起的电池电之间收缩、膨胀导致的应力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施例一、实施例十三、实施例十四、实施例十五的导电互联膜2各种实现方式中,可相互结合使用,即在电池片的Y轴上,可设置各种不同的导电互联膜2,进一步达到减少应力以及节省成本的目的。
实施例十六
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十六的所述电池片设有第一pad点和第二pad点,所述第一pad点连接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pad点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其中,第一pad点可收集第一电极的电流,第二pad点可收集第二电极的电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21通过所述第一电池片11的第一pad点与所述第一电池片11的第一电极导电连接,所述第二端22通过所述第二电池片12的第二pad点与所述第二电池片12的所述第二电极导电连接,实现两个电池片之间的电流传递。
实施例十七
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十七的所述电池片设有第一主栅和第二主栅,所述第一主栅连接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主栅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其中,第一主栅可收集第一电极的电流,第二主栅可收集第二电极的电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21通过所述第一电池片11的第一主栅与所述第一电池片11的第一电极导电连接,所述第二端22通过所述第二电池片12的第二主栅与所述第二电池片12的所述第二电极导电连接,实现两个电池片之间的电流传递。
实施例十八
参考图3,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十八的所述第一端21的长度为L1,所述第一端21的宽度为D1;
所述第二端22的长度为L2,所述第二端22的宽度为D2;
所述中间段23的长度为L3,所述中间段23的宽度为D3;
其中,L1≥L2,D1>D3,D2>D3。
第一端21设有长边和短边,第一端21的长度指的是长边长度,第一端21的宽度指的是短边长度。第二端22设有长边和短边,第二端22的长度指的是长边长度,第二端22的宽度指的是短边长度。中间段23为不规则形状,但中间段23的四个边缘点可形成一矩形,该矩形设有长边和短边,中间段23的长度指的是长边长度,中间段23的宽度指的是短边长度。在本实施例中,中间段23的长度L3可和第一端21的长度L1或者第二端22的长度L2相一致。
将第一端21的长度设置大于或等于第二端22的长度,第一端21的宽度设置大于中间段23的宽度,第二端22的宽度设置大于中间段23的宽度,在保证电流有效传递的同时,能够尽可能的降低应力且降低成本。
实施例十九
参考图4,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十九的所述中间段设有若干个,所述中间段23沿所述太阳能电池串延伸的第一方向的长度为L4,所述中间段23沿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的宽度为D4;
其中,L4小于3cm,D4小于3cm。
在本实施例中,中间段23设有多个,而每个中间段23可理解为是实施例十的每个第一中间区。每个中间段23呈矩形设置,该中间段23设有长边和短边,中间段23沿太阳能电池串延伸的第一方向的长度指的是长边长度,中间段23沿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的宽度指的是短边长度。
其中,L4可设为0.5cm、1cm、1.5cm、2cm或者2.5cm,或者设为小于3cm的其他参数值,D4可设为0.5cm、1cm、1.5cm、2cm或者2.5cm,或者设为小于3cm的其他参数值。优选地,L4和D4为毫米级别,例如设为0.5至2mm。将中间段23的长度设置为小于3cm,宽度也设置为小于3cm,在保证电流从第一端21有效传递到第二端22的同时,能够尽可能的降低应力且降低成本。
实施例二十
参考图8,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二十的所述第一电池片11与所述第二电池片12的相邻边缘为第一边缘113,所述第一端21在远离并平行所述第一边缘113的第一中心线212与所述第一边缘113的距离为L5;
所述第二电池片12与所述第一电池片11的相邻边缘为第二边缘121,所述第二端22在远离并平行所述第二边缘121的第二中心线222与所述第二边缘121的距离为L6;
其中,L5小于30cm,L6小于30cm。
参考图1,第一边缘113呈垂直方向设置,第一端21的第一中心线212和第一边缘113平行,也呈垂直方向设置,而第一中心线212远离第一边缘113,第一中心线212即是位于第一端21正中间位置的垂直线。第二边缘121呈垂直方向设置,第二端22的第二中心线222和第二边缘121平行,也呈垂直方向设置,而第二中心线222远离第二边缘121,第二中心线222即是位于第二端22正中间位置的垂直线。
在本实施例中,L5可设为5cm、10cm、15cm、20cm或者25cm,或者设为小于30cm的其他参数值。L6可设为5cm、10cm、15cm、20cm或者25cm,或者设为小于30cm的其他参数值。将L5和L6设置为小于30cm,在保证第一电池片11的第一电极的电流有效传递到第一端21、第二电池片12的第二电极的电流有效传递到第二端22的同时,能够尽可能的降低应力且降低成本。
实施例二十一
在实施例二十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二十一的L5小于5cm,L6小于5cm。L5可设为1cm、2cm、3cm或者4cm,或者设为小于5cm的其他参数值。L6可设为1cm、2cm、3cm或者4cm,或者设为小于5cm的其他参数值。进一步减小L5和L6,通过该设置方式,在保证第一电池片11的第一电极的电流有效传递到第一端21、第二电池片12的第二电极的电流有效传递到第二端22的同时,能够尽可能的降低应力且降低成本。
实施例二十二
在实施例二十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二十二的L6≥L5。进一步减小L5,通过该设置方式,在保证第一电池片11的第一电极的电流有效传递到第一端21、第二电池片12的第二电极的电流有效传递到第二端22的同时,能够尽可能的降低应力且降低成本。
实施例二十三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二十三的所述电池片为双面电池片,所述第一端21连接位于第一电池片11正面的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端22连接位于第二电池片12背面的第二电极。
其中,双面电池片可为PERC电池片、HJT电池片或者topcon电池片。第一电池片11正面的为第一电极,背面的为第二电极,第二电池片12正面的为第一电极,背面的为第二电极。第一端21连接第一电池片11的第一电极,第二端22连接第二电池片12的第二电极,中间段23呈弯曲设置,连接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
实施例二十四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二十四的所述导电互联膜2设有多个,且各个导电互联膜2彼此之间不连接。各个导电互联膜2彼此之间不连接,在保证电流有效传递的同时,能够尽可能的降低应力且降低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是基于相邻的第一电池片11和第二电池片12之间的导电互联膜2,而非基于所有导电互联膜2。
实施例二十五
在实施例二十四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二十五的所述导电互联膜2设有3至30个。导电互联膜2可设有5个、10个、15个、20个、25个或者30个,或者设为3至30个之间的其他参数值,其根据第一电池片11和第二电池片12的规格而定。一般而言,第一电池片11和第二电池片12的规格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是基于相邻的第一电池片11和第二电池片12之间的导电互联膜2,而非基于所有导电互联膜2。
实施例二十六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二十六的所述导电互联膜2采用铜、银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当然,导电互联膜2也可采用其他材料,此处不一一赘述。
实施例二十七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二十七的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端21之间、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端22之间均设有导电胶或锡膏。通过导电胶或锡膏的作用,可保证第一电极与第一端21之间、第二电极与第二端22之间的有效导电。
实施例二十八
本实施例二十八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如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二十七所述的太阳能电池串。
在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串中,导电互联膜2包括与第一电池片11连接的第一端21、与第二电池片12连接的第二端22和分别连接第一端21、第二端22的中间段23,通过导电互联膜2实现第一电池片11和第二电池片12的导电连接,其中中间段23的厚度小于500um。太阳能电池串通过导电互联膜2实现各个电池片之间的导电连接,无需设有焊带,则可避免发生由于设有焊带引起的电池片弯曲、应力集中的问题,并且导电互联膜2通过第一端21与第一电池片11连接、第二端22与第二电池片12连接,只需小面积覆盖在各个电池片上,覆盖面积小于50%,且用于连接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的中间段23厚度较小,能够大大降低导电材料的热膨胀对图形化精准度造成的影响,另外由于太阳能电池串未设有焊带且小面积使用导电互联膜2,能够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对于GW产能级别而言,能够有效帮助生产厂家控制成本。
实施例二十九
本实施例二十九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系统,所述太阳能电池系统包括如实施例二十八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在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串中,导电互联膜2包括与第一电池片11连接的第一端21、与第二电池片12连接的第二端22和分别连接第一端21、第二端22的中间段23,通过导电互联膜2实现第一电池片11和第二电池片12的导电连接,其中中间段23的厚度小于500um。太阳能电池串通过导电互联膜2实现各个电池片之间的导电连接,无需设有焊带,则可避免发生由于设有焊带引起的电池片弯曲、应力集中的问题,并且导电互联膜2通过第一端21与第一电池片11连接、第二端22与第二电池片12连接,只需小面积覆盖在各个电池片上,覆盖面积小于50%,且用于连接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的中间段23厚度较小,能够大大降低导电材料的热膨胀对图形化精准度造成的影响,另外由于太阳能电池串未设有焊带且小面积使用导电互联膜2,能够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对于GW产能级别而言,能够有效帮助生产厂家控制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9)

1.一种太阳能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串包括:
至少两个电池片,各个所述电池片均包括第一电极和与所述第一电极极性相反的第二电极;
分别连接第一电池片和与所述第一电池片相邻的第二电池片的导电互联膜,所述导电互联膜包括沿所述太阳能电池串延伸方向设置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对方向设置的第二端以及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中间段;
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池片的第一电极导电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池片的第二电极导电连接;或者,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池片的第一电极导电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池片的第一电极导电连接;
其中,所述中间段的厚度小于500u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段的厚度小于100u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厚度均小于200um,所述中间段的厚度小于或等于50u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段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端的厚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段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端的厚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互联膜的面积与所述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总面积的比例小于5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互联膜的面积与所述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总面积的比例小于或等于25%。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互联膜的面积与所述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总面积的比例小于或等于1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串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电互联膜所在区域、覆盖所述第一电池片的第二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池片的第一电极的绝缘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太阳能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池片的第二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池片的第一电极上。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太阳能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导电互联膜上。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互联膜只覆盖所述第一电池片的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池片的第二电极。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段包括若干第一中间区,所述第一中间区呈平行设置,并且所述第一中间区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段包括若干第二中间区,所述第二中间区呈交叉设置,并且所述第二中间区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端设有环绕镂空区,所述环绕镂空区环绕着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或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的连接区域,但不形成闭合;所述中间段包括若干第三中间区,且各个第三中间区之间可形成与所述环绕镂空区连接和/或不连接的角形镂空区。
1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片设有第一pad点和第二pad点,所述第一pad点连接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pad点连接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电池片的第一pad点与所述第一电池片的第一电极导电连接,所述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电池片的第二pad点与所述第二电池片的所述第二电极导电连接。
1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片设有第一主栅和第二主栅,所述第一主栅连接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主栅连接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电池片的第一主栅与所述第一电池片的第一电极导电连接,所述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电池片的第二主栅与所述第二电池片的第二电极导电连接。
1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的长度为L1,所述第一端的宽度为D1;
所述第二端的长度为L2,所述第二端的宽度为D2;
所述中间段的长度为L3,所述中间段的宽度为D3;
其中,L1≥L2,D1>D3,D2>D3。
1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段设有若干个,所述中间段沿所述太阳能电池串延伸的第一方向的长度为L4,所述中间段沿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的宽度为D4;
其中,L4小于3cm,D4小于3cm。
2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片与所述第二电池片的相邻边缘为第一边缘,所述第一端在远离并平行所述第一边缘的第一中心线与所述第一边缘的距离为L5;
所述第二电池片与所述第一电池片的相邻边缘为第二边缘,所述第二端在远离并平行所述第二边缘的第二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边缘的距离为L6;
其中,L5小于30cm,L6小于30cm。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太阳能电池串,其特征在于,L5小于5cm,L6小于5cm。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太阳能电池串,其特征在于,L6≥L5。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片为双面电池片,所述第一端连接位于第一电池片正面的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端连接位于第二电池片背面的第二电极。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互联膜设有多个,且各个导电互联膜彼此之间不连接。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太阳能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互联膜设有3至30个。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互联膜采用铜、银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
2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端之间均设有导电胶或锡膏。
28.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27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串。
29.一种太阳能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02210115869.5A 2022-02-07 2022-02-07 太阳能电池串、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以及太阳能电池系统 Active CN1141563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15869.5A CN114156358B (zh) 2022-02-07 2022-02-07 太阳能电池串、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以及太阳能电池系统
PCT/CN2022/089863 WO2023147714A1 (zh) 2022-02-07 2022-04-28 太阳能电池串、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以及太阳能电池系统
NL2031858A NL2031858B1 (en) 2022-02-07 2022-05-13 Solar cell string, solar module, and photovoltaic system
DE202022102629.7U DE202022102629U1 (de) 2022-02-07 2022-05-13 Solarzellenstrang, Solarzellenmodul und Solarzellen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15869.5A CN114156358B (zh) 2022-02-07 2022-02-07 太阳能电池串、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以及太阳能电池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56358A true CN114156358A (zh) 2022-03-08
CN114156358B CN114156358B (zh) 2022-04-26

Family

ID=80450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15869.5A Active CN114156358B (zh) 2022-02-07 2022-02-07 太阳能电池串、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以及太阳能电池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56358B (zh)
DE (1) DE202022102629U1 (zh)
NL (1) NL2031858B1 (zh)
WO (1) WO202314771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47714A1 (zh) * 2022-02-07 2023-08-10 广东爱旭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串、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以及太阳能电池系统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3410A (zh) * 2005-10-14 2008-11-26 夏普株式会社 互连器、使用该互连器的太阳能电池串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太阳能电池串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CN201345366Y (zh) * 2009-02-13 2009-11-11 苏州富能技术有限公司 串并联结构的薄膜太阳电池模块组
US20140113400A1 (en) * 2008-07-02 2014-04-2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olar battery module and solar battery array
US20150243798A1 (en) * 2014-02-24 2015-08-27 Lg Electronics Inc. Solar cell module
US20150263183A1 (en) * 2014-03-13 2015-09-17 Airbus Ds Gmbh Solar Cell Interconnector, Solar Cell Array and Method of Interconnecting Solar Cells of a Solar Cell Array
CN105789344A (zh) * 2016-04-28 2016-07-20 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透明电极晶体硅光伏电池的组串连接结构
JP2017017170A (ja) * 2015-06-30 2017-01-1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6784052A (zh) * 2017-02-10 2017-05-31 泰州中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10168744A (zh) * 2016-12-20 2019-08-2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
WO2020054129A1 (ja) * 2018-09-11 2020-03-19 株式会社カネカ 太陽電池デバイス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13574679A (zh) * 2019-03-18 2021-10-29 索拉沃特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发电的太阳能电池阵列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76782A (ja) * 2008-01-21 2009-08-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934978B2 (ja) * 2012-04-23 2016-06-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14156358B (zh) * 2022-02-07 2022-04-26 广东爱旭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串、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以及太阳能电池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3410A (zh) * 2005-10-14 2008-11-26 夏普株式会社 互连器、使用该互连器的太阳能电池串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太阳能电池串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US20140113400A1 (en) * 2008-07-02 2014-04-2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olar battery module and solar battery array
CN201345366Y (zh) * 2009-02-13 2009-11-11 苏州富能技术有限公司 串并联结构的薄膜太阳电池模块组
US20150243798A1 (en) * 2014-02-24 2015-08-27 Lg Electronics Inc. Solar cell module
US20150263183A1 (en) * 2014-03-13 2015-09-17 Airbus Ds Gmbh Solar Cell Interconnector, Solar Cell Array and Method of Interconnecting Solar Cells of a Solar Cell Array
JP2017017170A (ja) * 2015-06-30 2017-01-1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5789344A (zh) * 2016-04-28 2016-07-20 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透明电极晶体硅光伏电池的组串连接结构
CN110168744A (zh) * 2016-12-20 2019-08-2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
CN106784052A (zh) * 2017-02-10 2017-05-31 泰州中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WO2020054129A1 (ja) * 2018-09-11 2020-03-19 株式会社カネカ 太陽電池デバイス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13574679A (zh) * 2019-03-18 2021-10-29 索拉沃特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发电的太阳能电池阵列模块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47714A1 (zh) * 2022-02-07 2023-08-10 广东爱旭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串、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以及太阳能电池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NL2031858A (en) 2023-08-11
DE202022102629U1 (de) 2022-05-31
WO2023147714A1 (zh) 2023-08-10
CN114156358B (zh) 2022-04-26
NL2031858B1 (en) 2024-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243027A1 (en) Solar cell and solar cell module
CN115172486B (zh) Ibc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作方法、ibc太阳能电池组串
CN114156358B (zh) 太阳能电池串、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以及太阳能电池系统
CN110246911A (zh) 背接触叠片太阳电池串及制造方法、叠片太阳电池组件
CN111628028A (zh) 一种采用导电复合膜串联的背接触太阳电池组件
CN110707167B (zh) 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方法及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
WO2018176182A1 (zh) 一种n型ibc太阳能电池拼片连接的电池串及其制备方法、组件和系统
CN110071186B (zh) 一种薄膜光伏组件内联结构及生产工艺
KR20200122394A (ko) 태양 전지 모듈, 유리 건축재 및 태양 전지 모듈의 제조 방법
WO2024012161A1 (zh) 无主栅ibc电池组件单元及制作方法、电池组件、电池组串
CN112825337B (zh) 柔性太阳能电池阵
CN216849965U (zh) 异质结光伏组件
CN215988784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
CN212136463U (zh) 一种采用导电复合膜串联的背接触太阳电池组件
CN215988783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
CN215418199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串以及包含太阳能电池串的光伏组件
CN107579122B (zh) 电池片、电池片矩阵、太阳能电池及电池片的制备方法
CN114420771B (zh) 异质结光伏组件和异质结光伏组件的制造方法
AU2022209308B2 (en) Photovoltaic Module
JP4000502B2 (ja) 薄膜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13782025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的电流导出结构及太阳能电池
US11984518B2 (en) Photovoltaic module
CN217562580U (zh) 一种高密度无主栅的光伏组件
CN114122179B (zh) 叉指背接触电池串、叉指背接触电池组件以及系统
CN220172148U (zh) 太阳能电池互联结构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