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414A - 空调器的室内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的室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414A
CN1141414A CN96108516A CN96108516A CN1141414A CN 1141414 A CN1141414 A CN 1141414A CN 96108516 A CN96108516 A CN 96108516A CN 96108516 A CN96108516 A CN 96108516A CN 1141414 A CN1141414 A CN 11414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 pan
diversion
indoor set
fan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085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883C (zh
Inventor
佐藤雄彦
小泽哲朗
须藤昭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69964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23594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53738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21827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14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4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88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88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13/2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f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13/2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f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2013/227Condensate pipe for drainage of condensate from the evapora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一种空调器的室内装置,它包括有前板(2)和后板(3)的装置主体(1);含在该装置主体中的一个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一个前热交换器部件(7A)和一个后热交换器部件(7B)并且有一种倒置V形的外形;分别位于该前和后热交换器部件(7A,7B)之下的一个前排水盘(9A)和一个后排水盘(9B),用于接纳由该前和后热交换器部件产生的并且从其落下的冷凝水;和将该后排水盘和该前排水盘接通以便将聚集在后排水盘中的冷凝水引导到前排水盘的引水部分(17A,17B)。

Description

空调器的室内装置
本发明涉及安装了带有倒置V形的外形的热交换器的空调器的室内装置,特别是涉及用于处理从热交换器落下的冷凝水的结构的改进。
通常,采用制冷循环的空调器包括一个位于空调室内的室内装置和一个位于室外的并且通过制冷剂管和电线与室内装置相连的室外装置。
现在许多用户要求制造商减小那些装置的尺寸和它们所要求的空间。因此,制造商在努力满足这些要求,并增加热交换的能力。
例如,公开号为4-106425的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公开了一种装备着热交换器的一种空调器的室内装置。该热交换器包括分别对着构成装置主体的一个前板和一个上板的一个前热交换器部件和一个后热交换器部件。该热交换器有倒置V形的外形。
因为如上构成的热交换器比通常的平面式的热交换器有较大的热交换面积,所以它可以构成得比后者有较小的竖向长度。因此前者的热交换器可以有改进的热交换能力和降低的竖向长度。
在倒置V形外形热交换器中,冷凝水同时从前和后热交换器部件中产生出来,该同时产生的冷凝水分别聚集在位于前热交换器部件之下的前排水盘中和位于后排水盘部件之下的后排水盘中。
前和后排水盘单独制造,前排水盘连在前板上,而后排水盘连在前板上也连在是装置主体的另外一个部件的后板上。
然而,包括大量部件的上述结构必然增加用来模制排水盘的金属模具所要求的费用。这对于室内装置的成本产生不利的影响。另外,在这些部件之间的热膨胀系数的变化很可能在部件的连接处在工作期间引起噪音。
另外,在位于后热交换器之下的后排水盘中聚集的冷凝水通过在后排水盘上形成的多个排水口和通过排水管排到外侧。因为后排水盘的内部在空调作业期间保持在真空压力下,所以,尚未经受热交换的空气部分会通过排水口吸入后排水盘中。
在冷却期间,未经处理的因而湿度大温度高的空气包围着其内流淌着聚集的冷却的冷凝水的后排水盘。
结果,露滴易于凝聚在后排水盘的外圆周表面上,这样的露滴可能从排水盘落入风流通道中并与冷却的空气一起扩散入空调室中,因而会破坏室内空气的舒适条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并提供一种空调器的室内装置,它可以以简单方式以低成本制造和组装,并且它所设置的带有倒置V形外形的热交换器没有露滴凝聚在用于接纳热交换器产生的冷凝水的排水盘上,因而能够实现舒适的空气调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所提供的空调器的室内装置包括:
有一个前板和一个后板的一个装置主体;
含在该装置主体中的一个热交换器,它包括一个前热交换器部件和一个后热交换器部件并且有一种倒置V形的外形;
分别位于该前和后热交换器部件之下的一个前排水盘和一个后排水盘,用于接纳由该前和后热交换器部件产生的并且从其落下的冷凝水;和
将该后排水盘和该前排水盘接通以便将聚集在后排水盘中的冷凝水引导到前排水盘的引水部分。
从结合附图的以下的详细描述将可以更加充分地了解本发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空调器室内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室内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一个分解透视图,它示出构成室内装置主体一部分的后板,内部风扇和风扇的支承装置;
图4是一个分解透视图,它示出后板,第一盖件和构成风扇支承装置一部分的马达固定件;
图5是表示第一盖件和马达固定件连在后板上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6是表示第一盖件和马达固定件连在后板上,并且内部风扇和热交换器连在合成结构上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7是一个分解透视图,它示出了后板,一个第二盖件和构成风扇支承装置一部分的一个支承底板;
图8是表示第二盖件和支承底板连在后板上的状态透视图;
图9是一个透视图,它示出了第二盖件和支承底板连在后板上,和内部风扇和热交换器连在合成结构上的状态;
图10是表示第一和第二盖件连在后板的引水部分的状态图;
图11是用于解释如何制造后板的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引水部分的纵向剖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引水部分的纵向剖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引水部分的纵向剖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引水部分的纵向剖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引水部分的纵向剖视图;
现在参照附图详细解释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
附图1-11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室内装置。
如图1和2所示,其示出了空调器室内装置的构成。室内装置主体1包括一个前板2和一个后板3。前板2有安装着格栅4的带有前吸气孔2a的前表面和安装着格栅5的带有上吸气孔2b的上表面。
装置主体1容纳着沿着吸气孔2a和2b延伸的弓弧形的空气滤清器6和热交换器7。
热交换器7包括一个与前吸气孔2a对置的前热交换器部件7A,与上吸气孔2b对置的后热交换器部件7B,和放在后热交换器部件7B和上吸气孔2b之间的一个辅助热交换器部件8。
前热交换器部件7A和后热交换器部件7B的上端部分彼此接触而它们的下端部分彼此分开。换句话说,热交换器7有倒置V的外形。
如同前板2的下端部分一样,前热交换器部件7A的下部的位置低于后热交换器部件7B的下部的位置,而其前排水盘9A的位置稍稍低于前热交换器部件7A的下端部分。另一方面,后排水盘9B的位置稍稍低于后热交换器部件7B的下端部分,而后热交换器部件7B的下端部分的位置高于前热交换器部件7A的下端部分的位置。
前和后排水盘9A和9B与后板3整体地构成为一个整体。构成前排水盘9A的多个肋91A和构成后排水盘9B的多个肋91B沿着相同的方向延伸。
内部风扇11位于由倒置V形的热交换器7所限定的的空间内,即在前和后热交换器部件7A和7B之间。换句话说,内部风扇11基本由部件7A和7B所包围。
如图3所示,内部风扇11有一个横向流风扇12,其转动轴13a与横向流风扇12的端板12b相连的风扇马达13,和一个支承着从横向流风扇12的另外一个端板12c伸出的支承轴12a的支承件14。风扇12的轴向长度等于热交换器7的宽度(未示出),而其对置端精确地与热交换器7的对置端对齐。
一个第一风扇支承部分15形成在后板3的一个纵向端(附图3的右端),而一个第二风扇支承部分16形成在后板3的另外一个纵向端(左端)。
一个极其狭窄的凹槽部分(此后称为第一引水部分17A’)形成在第一风扇支承部分15之内,而一个相似的凹槽部分(此后称为第二引水部分17B’)形成在第二风扇支承部分16之内。
风流通道18由弯曲后板而形成。
由弯曲后板3形成的风流通道18设置在两个引水部分17A和17B之间,在其内,多个加强肋19沿着纵向以固定的间隔延伸。
鼓风口20沿着风流通道18的前端部分形成。前排水盘9A沿着鼓风口20的前端部分设置,而后排水盘9B沿着风流通道18的上端部分设置。
第一和第二引水部分17A和17B有与后排水盘9B的侧端部分相连通的上端部分和分别地还有与前排水盘9A的侧端部分相连通的下端部分。换句话说,引水部分17A和17B构成使后和前排水盘9B和9A彼此连通的连通通道。
前排水盘9A,后排水盘9B和连接前和后排水盘9A和9B的第一和第二引水部分17A和17B全部与后板3整体地形成。
内部风扇11的风扇马达13由第一风扇支承部分15来支承,这一点以后将更加详细地予以解释。风扇马达13通过由第二风扇支承部分16的支承固定在第一风扇支承部分15上,这一点以后将更加详细地解释。支承件14通过支承底板22固定在第二风扇支承部分16上。
第一和第二盖件23A和23B分别与马达固定件21和支承底板22相连。盖件23A和23B每个都有一个倒置U形的横截面(即有下开口),并且分别安装在形成在风扇支承部分15和16的内部的引水部分17A和17B上,借此关闭由引水部分形成的空间。
在第一风扇支承部分15中使用的用于支承风扇马达13的支承结构现在予以详细地解释。
如图4所示,一个弓弧形的风流通道端板25从风流通道18的侧端部分伸出。一个耐磨板26A以距风流通道端板25的一个预定距离设置。第一引水部分17A表示在风流通道端板25和耐磨板26A之间形成的空间。
如仅在附图10中所示的,有下开孔的排水口部分27与后排水盘9B的侧端部分整体地形成。排水口部分27的开孔对着设在第一引水部分17A的上端的一个接纳部分28a。
在第一引水部分17A中,一个竖向部分28b从接纳部分28a的下端延伸。另外,一个稍稍向下倾斜的倾斜部分28c从竖向部分28b的下端延伸,并且与前排水盘9A相连通。
在内部风扇11组装的情况下,第一引水部分17A的竖向部分28B位于横向流风扇12之后,而倾斜部分28c位于风扇12之下,这一点在以后将予以详细解释。
现在再来参阅附图4,耐磨板26A有一个半圆边部分。一个接纳板26B在耐磨板26A的外侧与其平行地延伸,并且也有一个半圆边部分,该半圆边部分的半径稍稍大于耐磨板26A的半圆边部分的半径。
一个通过弯曲后板3形成的并且有大曲率的弓弧形支承部分28设置在接纳板26B的外侧。
安装在第一引水部分17A内的第一盖件23A在其顶端有一个矩形截面的管部分29。
除管部分29以外的盖件23A部分有倒置U形横截面。在盖件23A安装在引水部分17A的状态下,该有倒置U形横截面的部分的敞开侧边保持与第一引水部分17A的底表面平行,在其间有一预定距离。
第一盖件23A的内表面部分(有倒置U形横截面部分的底表面部分)有预定的曲率。
第一盖件23A的与管部分29对置的那端借助一般称为“P-P铰接”的铰接件30与马达固定件21相连接。
马达固定件21包括一个半圆固定部分31,从固定部分31的基本中央部分伸出并在其间有一狭窄间隙的固定板32a和32b,和从固定部分31沿着其侧边径向伸出的一个闭合板33。
固定板32a的端部形成半圆,其曲率与耐磨板26A的半圆边部分的曲率相同,同时固定板32B的端部形成半圆,其曲率与接纳板26B的半圆边部分的曲率相同。
固定部分31与第一盖件23A的半圆内表面部分有相同的曲率。闭合板33与第一盖件23A对置,铰接件30置于其间。
如图5所示,当马达固定件21从第一盖件23A安装在第一引水部分17A的位置(因而闭合由引水部分17A所限定的空间)围绕铰接件30转向后板3时,盖件23A和固定部分31的部分形成一个圆形部分。
同时,耐磨板26A和接纳板26B分别与固定板32a和32b对齐,借此形成一个具有预定直径的圆孔。另外,固定部分31的部分和后板3的支承部分28形成一个圆形部分。
现请再次参阅附图10,第一盖件23A安装在第一引水部分17A的状态现将予以详细解释。
第一引水部分17A的接纳部分28a,竖向部分28b,和倾斜部分28c构成一个有上开孔的U形横截面部分。
第一盖件23A的矩形横截面的管部分29有与后排水盘9B的排水口件27相啮合的其上敞开端和与构成引水部分17A的一部分的倾斜部分28c的上敞开端相连通的其下敞开端。因此,管部分29与构成引水部分17A的一部分的接纳部分28a和竖向部分28b对齐。
除了管部分29的倒置U形横截面的部分关闭由倾斜部分28c限定的空间。
然后请参阅附图6,现在解释用以将内部风扇11和热交换器7连在后板3上的装置。该装置用于将驱动内部风扇11和热交换器7的风扇马达13连在第一风扇支承部分15上。
如参照附图4所解释的,在第一盖件23A安装在第一引水部分17A之后,使马达固定件21围绕铰接件30转动,以便暴露第一风扇支承部分15和在其上固定风扇马达13。
将与横向流风扇12相连的风扇马达13放在第一风扇支承部分15上,然后围绕铰接件30将马达固定件21转动回来,以便将半圆固定部分31安装在风扇马达13的外圆周表面上,如图6所示。
这样,风扇马达13便安装在由第一风扇支承部分15的支承部分28和马达固定件21的固定部分31所限定的圆孔中。
另外,从风扇马达13的端部伸出的一个凸台13c(见图13),转动轴13a也是从风扇马达13伸出的,安装在由接纳板26B和固定板32B的边缘部分所限定的一个圆孔中。
因为马达固定件21的端部21a和与后板3整体形成的一个凸台c相接触,如图10所示,所以端部21a可以借助固定螺钉35固定在凸台c上。结果,马达固定件21便可靠地固定住风扇马达13。
通过将凸台13c的端部安装在由耐磨板26A和固定板32A的边缘部分所限定的圆孔中,便可将风扇马达13轴向定位。
如图6所示,从风扇马达13的另一端伸出的一个凸台13b被由两部分组成的一个固定件36所支承。结果,风扇马达13便可靠地固定在第一风扇支承部分15上。
第一盖件23A叠盖在横向流风扇12的端板12b上和马达固定件21的固定部分31的设有闭合板33的那个表面上(但是,叠盖状态在附图中未予示出)。因此,风扇12的端板12b由第一盖件23A的和马达固定件21的固定部分31的部分所包围。
通过以某种方式(以后予以解释)将支承件14连在第二风扇支承部分16上,然后将热交换器7布置在预定位置上来完成如图6所示的总成。
现在解释用于支承支承件14的在第二风扇支承部分16中所用的结构。
如图7所示,一个有弓弧形边缘的风流通道端板37在风流通道18的一个侧端部分伸出。构成第二风扇支承部分16的一个接纳板38在该侧端部分距端板37的一个预定距离处伸出。
在端板37和接纳板38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二引水部分17B。换句话说,第二引水部分17B由风流通道18在端板37和接纳板38之间延伸的那部分组成。
对于第二引水部分17B的结构和第二引水部分17B和后排水盘9B之间的关系,未给予详细的解释,因为它们与第一引水部分17A的结构和第一引水部分17A和后排水盘9B之间的关系相似,对于后者已经参照附图4和10解释过了。
第二盖件23B安装在第二引水部分17B上,以便闭合由引水部分17B限定的空间。对于第二盖件23B的结构和盖件23B和引水部分17B之间的关系未给予详细的解释,因为它们与第一盖件23A的结构和盖件23A和引水部分17A之间的关系相似,而后者已经参照附图4和10解释过了。
支承底板22借助比铰接件30细并且可以容易地前后或左右变形的一个柔性的条带部分39而与第二盖件23B的一个端部连接起来。
支承底板22包括一个安装环40,从安装环40径向伸出的一个闭合板41,多个有连接孔的连接片42,和多个螺孔43。
如图8所示,当第二盖件23B安装在第二引水部分17B上,以便闭合由引水部分17B所限定的空间,然后支承底板22围绕条带部分39转向后板3时,使支承底板22与构成第二风扇支承部分16的接纳板38相接触,并且闭合板41的一端放在接纳板38的上边缘上。在该状态下,连接片42的连接孔与在后板3上形成的一个凸台上的螺孔(未示出)对齐。
如图9所示用于将内部风扇11和热交换器7连在后板3上的装置现在将予以解释。更具体来说,该装置的设置用来在第二风扇支承部分16上支承构成内部风扇11的一部分的支承件14和用于布置热交换器7。
假如,在内部风扇11的一侧,横向流风扇12已经与连在第一风扇支承部分15上的风扇马达13的转动轴相连。
如上所述,首先,将第二盖件23B安装在第二引水部分17B上,然后支承底板22再次围绕条带部分39转向第二盖件23B的外侧,借此将第二风扇支承部分16暴露,以便将横向流风扇12连在其上。
支承件14安装在支承底板22的安装环40上。之后,支承底板22围绕条带39转动,以便返回到盖件23B上。在该状态下,支承件14保持安装在支承底板22的安装环40上。
然后,移动支承底板22,以便将支承件14安装在从横向流风扇12的另外一端伸出的支承轴12a上。
在支承底板22放在第二风扇支承部分16上的情况下,连接片42的连接孔与形成在第二风扇支承部分16上的螺孔(未示出)相连通,因此支承底板22可以借助拧入这些螺孔中的固定螺钉来固定在后板3上。
因此,支承着横向流风扇12的支承件14可靠地连在了第二风扇支承部分16上,而风扇马达13固定在了第一风扇支承部分15上。这意味着,内部风扇11已经固定在后板3上。
第二盖件23B叠盖在风扇12的端板12c上,在附图中此种情况未予示出。
之后,布置热交换器7,使得热交换器7的端板7c的连接孔与支承底板22的螺孔43对中,借此将螺钉35插入其中,而将热交换器7固定在支承底板22上。
在如上构成的室内装置中,横向流风扇12由风扇马达13转动,以便将欲调节的室内的空气通过前吸气孔2a和上吸气孔2b吸入装置主体1内,借此使空气通过热交换器7,以便实施空气的热交换。空气被导入风流通道18并通过鼓风口20被吹入室内。
分别在马达固定件21和支承底板22上伸出的闭合板33和41安装在具有倒置V形外形的热交换器7的侧端,借此闭合热交换器7并且防止室内的空气通过其侧端引入热交换器。
在冷却作业期间,在热交换器7中产生冷凝水。在前热交换器部件7A中产生的冷凝水在前排水盘9A中聚集,而由后热交换器部件7B产生的冷凝水在后排水盘9B中聚集。
因为后排水盘9B的位置高于前排水盘9A的位置,所以在后排水盘9B中聚集的冷凝水被引导到设置在后排水盘9B的两个对置侧上的第一和第二引水部分17A和17B,然后引导到前排水盘9A。在前排水盘9A中聚集的冷凝水被排到室外。
因为如上所述,用于引导冷凝水的引水部分17A和17B放置在由热交换器7冷却的空气得以通过的风流通道18中,所以引水部分没有露滴凝聚。另外,后排水盘9B不要求使用象在惯用情况下使用的那些空调室外的空气可能通过其被引入的外排水口,因此空气不可能通过排水口被引入热交换器,因而不可能有露滴凝聚现象。
因为前和后排水盘9A和9B与后板3整体形成并且没有连接部分,所以它们可以精确地连在包括风扇11,筒口等的风扇系统上,并且使室内装置避免可能在连接部分产生的那种噪音。
因为第一和第二引水部分17A和17B位于风流通道18的两个对置侧端,所以它们不会对风扇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内部风扇11的风也不会对在引水部分中聚集的冷凝水产生很大的影响。
虽然不能阻止后排水盘9B中的空气通过排水盘口27进入引水部分17A和17B,但是当空气与由冷凝水冷却的引水部分17A和17B相接触时,它不会冷凝成露滴,因为它已经在热交换器7中经受了热交换。
由第一和第二引水部分17A和17B限定的空间分别由第一和第二盖件23A和23B闭合。该结构可以完全防止灰尘进入引水部分,因此可以防止因灰尘堵塞引水部分。
具有矩形横截面的管部分29设置在每个引水部分17A和17B的竖向部分28b上。假如具有倒置U形横截面的一个零件设置在竖向部分28b上以便闭合由竖向部分28b限定的空间,则冷凝水可能通过在其间形成的间隙而泄漏到外侧。然而,实际上,是具有矩形横截面的管部分29闭合了由竖向部分28b限定的空间,因此在其间不会形成间隙。因此冷凝水不会泄漏的外侧或从外侧进入竖向部分28b。
因为第一和第二盖件23A和23B分别叠盖在横向流风扇12的端板12b和12c上,所以通过端板12b和12c从风流通道18泄漏的空气可以最少,因此可以限制风扇性能的降低。
马达固定件21可以围绕铰接件30从后板3转开,这就便于对横向流风扇12进行诸如清洗,更换等维护工作。
要进行维护工作,必须移动马达固定件21。然而,此时,第一盖件23A必须保持安装在第一引水部分17A上。
为此,马达固定件21借助铰接件30与第一盖件23A相连,使得马达固定件21的移动可以不影响第一盖件23A。另外,因为盖件23A和马达固定件21彼此形成整体,所以部件的数量和所需费用可以降低。
因为支承底板22借助比铰接件30更加柔软和细的条带部分39与第二盖件23B相连,所以在盖件23B安装在引水部分17B的情况下,支承底板22可以容易地相对于后板3前后或左右移动。这就便于对横向流风扇进行诸如清洗、更换等维护工作。
为进行维护作业,必须移动支承底板22。然而,此时,第二盖件23B必须保持安装在第二引水部分上。
为此,支承底板22借助条带部分29与第二盖件23B相连,使得支承底板22的移动可以不影响第二盖件23B。另外,因为盖件23B和支承底板22彼此形成整体,所以部件的数量和所需的费用可以降低。
构成前排水盘9A的肋91A和构成后排水盘9B的肋91B以相同的角度在相同的方向上延伸。
为了使前和后排水盘9A和9B与后板3形成整体,采用示于附图11的模具90A-90B进行注射模压。因为肋91A和91B以相同的角度在相同的方向上延伸,所以用于模压前和后排水盘9A和9B的模具沿着相同的方向拆除。
这特别意味着,包括在模具90A-90B中用于注射模压后板3的模具90A可以用来模压前和后排水盘9A和9B两者,这有助于降低成本。
虽然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引水部分17A和17B由U形横截面的凹形部分组成,但是它们的结构不限于此,而是可以作出如下改变:
因为第一和第二引水部分是彼此对称的,所以仅对第一个给予解释。
附图12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一个引水部分50。引水部分50包括远离风流通道18的一个第一壁51,靠近风流通道18的一个第二壁52,位于它们之间的一个第三壁53,和将这些壁彼此连接的一个板件54。因此,引水部分50有基本为E形的横截面。包括第一至第三壁51-53和连接它们的板件54的引水部分50有很高的刚性。
第一和第三壁51和53以及板件54一起形成容许冷凝水W流动的通道P。
通道P的对置端分别与后排水盘9B和前排水盘9A相连通,而靠近后排水盘9B的对置端之一由在第二和第三壁52和53之间的排水盘9B闭合。
第三壁53低于第二壁52。
在冷却作业期间,冷凝水W从热交换器7中产生并滴出。在后排水盘9B中聚集的冷凝水W流经引水部分50的通道P,然后聚集在前排水盘9A中。
换句话说,冷凝水W流经由第一和第三壁51和53限定的通道P,而第二壁52未由冷凝水W所冷却。因此,没有露滴冷凝在与风流通道18对置的第二壁52的壁表面a上,冷凝水W扩散到室内的情况得以避免。
即使大量的冷凝水W聚集在后排水盘9B中并从通道P溢流出来,溢流的水也可以在第二和第三壁52和53展被引导到前排水盘9A。因此冷凝水W不可能流入风流通道18。
另外,因为第三壁53低于第二壁52,所以第二壁52可以防止冷凝水W,假如溢流的话,被通过风流通道18的风吹散和扩散到风流通道18中。
图13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一个引水部分60。引水部分60包括远离风流通道18的一个第一壁61,靠近风流通道18的一个第二壁62,位于它们之间的一个第三壁63,将第一和第三壁61和63的下边彼此连接的一个第一板件64,和将第二和第三壁62和63的上边彼此连接的一个第二板件65。因此,引水部分60有基本为S形的横截面。
用于使冷凝水W在其内流过的通道P由第一和第三壁61和63以及第一板件64所限定。
因为在如上构成的引水部分60中,冷凝水W通过在第一和第三壁61和63之间限定的通道P从后排水盘9流向前排水盘9A,所以可以防止第二壁62被冷凝水W所冷却。因此没有露滴会冷凝在与风流通道18对置的第二壁62的表面a上,因此水滴不可能扩散到空调室内。
另外,将一个具有高隔热效果的隔热件66布置在由第二和第三壁62和63和第二板件65限定的空间内则可以更有效地防止露滴冷凝在第二壁62的表面上,从而可以提供比第二实施例的引水部分50更简单的引水结构。
因为在本例中,安装在第二和第三壁62和63之间的隔热件66不直接面向风流通道18,所以隔热件66不可能从这些壁上脱开和与横向流风扇12相接触。
附图14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一个引水部分70。引水部分70包括远离风流通道18的一个第一壁71,靠近风流通道18的一个第二壁72,位于第一和第二壁71和72之间的一个第三壁73,位于第二和第三壁72和73之间的一个第四壁74,将第一,第三和第四壁71,73和74的下边彼此连接的一个第一板件75,和将第二和第四壁72和74的上边彼此连接的一个第二板件76。
用于使冷凝水W从其中流过的通道P由第一和第三壁71和73以及第一板件75所限定。另外,一个隔热件77设置在由第二和第四壁72和74以及第二板件76所限定的空间内。
如上构成的引水部分70可以提供与引水部分50相同的优点。
另外,隔热件77有很高的隔热效果,因而可以有效地防止露滴冷凝在第二壁72的表面a上。
附图15示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一个引水部分80。引水部分80包括远离风流通道18的一个第一壁81,靠近风流通道18的一个第二壁82,位于它们之间的一个第三壁83,将第一和第三壁81和83的下边与第二壁的一个侧部分彼此连接的一个第一板件84,和将第二和第三壁82和83的上边彼此连接的一个第二板件85。因此引水部分80有基本为P形的横截面。有由第一板件84连接起来的第一至第三壁81-83的引水部分80有很高的刚性。
用于使冷凝水W从其中流过的通道P由第一和第三壁81和83以及第一板件84来限定。
因为在如上构成的引水部分80中,冷凝水W通过在第一和第三壁81和83之间限定的通道P从后排水盘9B流向前排水盘9A,所以可以防止第二壁82被冷凝水W所冷却,因此,没有露滴会冷凝在与风流通道18对置的第二壁82的表面a上,因此水滴不可能扩散到空调室内。
附图16示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一个引水部分100。引水部分100包括远离风流通道18的一个第一壁101,靠近风流通道18的一个第二壁102,位于它们之间在引水部分100的靠近前排水盘9A处冷凝水W以较低速流动的那部分的一个第三壁103,将第一至第三壁101-103彼此连接的一个板件104,将由第二和第三壁102和103所限定的空间的上游侧(即靠近后排水盘9B的这侧)闭合的一个闭合件105。第一和第三壁101和103限定了使冷凝水W从其流过的通道P。
因为在如上构成的引水部分100中,冷凝水W在靠近后排水盘9B的部分以较高的速度流动,所以,如果冷凝水W与第二壁102相接触,几乎没有露滴会冷凝出来。另一方面,虽然冷凝水W在靠近前排水盘9A部分以较低的速度流动,但是它仅在在第一和第三壁101和103之间限定的通道P内流动,因此没有露滴会冷凝在第二壁102的表面a上。因此引水部分100可以提供与引水部分50一样的优点。

Claims (20)

1.一种空调器的室内装置,它包括:
有一个前板和一个后板的装置主体;
含在该装置主体中的一个热交换器,它包括一个前热交换器部件和一个后热交换器部件并且有一种倒置V形的外形;
分别位于该前和后热交换器部件之下的一个前排水盘和一个后排水盘,用于接纳由该前和后热交换器部件产生的并且从其落下的冷凝水;和
将该后排水盘和该前排水盘接通以便将聚集在后排水盘中的冷凝水引导到前排水盘的引水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后排水盘,该前排水盘,和将该后排水盘和前排水盘接通的该引水部分与后板形成整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该前和后排水盘都由多个肋构成,这些肋以相同的角度沿着相同的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引水部分包括一个第一引水部分和一个第二引水部分,其中,第一引水部分在后排水盘的一个侧端和前排水盘的一个侧端之间连接,而第二引水部分在后排水盘的一个对置侧端部分和前排水盘的一个对置侧端部分之间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主体有容许使外部空气引入装置主体的吸气孔,容许空气通过装置主体引导的风流通道,和容许将空气引导到装置主体外部的鼓风口;该装置主体容纳着内部风扇,用于将空气通过该吸气孔引入热交换器,和用于将热交换之后所获得的空气通过风流通道从鼓风口吹出;该引水部分沿着风流通道的侧端部分延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内部风扇包括一个风扇马达,一个其一端连在风扇马达的转动轴上的横向流风扇,和一个支承着长风扇的另外一端的支承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引水部分包括一个第一引水部分和一个第二引水部分,其中,第一引水部分连在后排水盘的一个侧端部分和前排水盘的一个侧端部分之间而第二引水部分连在后排水盘的一个对置侧端部分和前排水盘的一个对置侧端部分之间,第一和第二引水部分分别沿着风流通道的对置侧端部分延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装置,其特征在于,后排水盘的对置侧端分别有向下敞开的排水口件,并且每个第一和第二引水部分都有用于接纳通过后排水盘的排水口件而排出的冷凝水的用作接纳部分的一个上端部分,与该接纳部分连通并且位于内部风扇之后的一个竖向部分,和从该竖向部分的下端沿着内部风扇的下部延伸并且与前排水盘连通的一个倾斜部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内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引水部分有U形横截面,并且第一和第二盖件分别安装在第一和第二引水部分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室内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盖件中每个都有分别安装在第一和第二引水部分的竖向部分并且固定在后排水盘的排水口件上的管部分。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室内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盖件通过在预定方向上转动的铰接件连在马达固定件上,并且马达固定件将包括在内部风扇中的风扇马达固定在后板上。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室内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盖件通过前后或左右可以活动的一个条带件连在一个支承底板上,并且支承着包括在内部风扇中的一个支承件。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室内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盖件分别叠盖在包括在内部风扇中的横向流风扇的端板上。
14.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装置,其特征在于,引水部分包括在装置主体的外部沿着其宽度方向延伸的一个第一壁,在装置主体的内部沿着宽度方向并且沿着风流通道的侧端部分平行于第一壁延伸的一个第二壁,在第一和第二壁之间与它们平行延伸并且与第一壁一起限定一个容许冷凝水从其流过的一个通道的一个第三壁。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室内装置,其特征在于,引水部分有基本E形的横截面。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室内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壁低于第二壁。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室内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壁从引水部分的下部向前排水盘纵向延伸,并且由第二和第三壁限定的空间在引水部分的下部闭合。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室内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和第三壁的上边彼此连接,引水部分有基本为S形的横截面。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室内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隔热件设置在第二和第三壁之间。
20.如上述结合附图所基本描述的用于空调器的室内装置。
CN96108516A 1995-07-05 1996-07-05 空调器的室内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10588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69964/1995 1995-07-05
JP16996495A JP3235948B2 (ja) 1995-07-05 1995-07-05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JP169964/95 1995-07-05
JP253738/95 1995-09-29
JP25373895A JP3218276B2 (ja) 1995-09-29 1995-09-29 空気調和機
JP253738/1995 1995-09-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414A true CN1141414A (zh) 1997-01-29
CN1105883C CN1105883C (zh) 2003-04-16

Family

ID=26493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08516A Expired - Lifetime CN1105883C (zh) 1995-07-05 1996-07-05 空调器的室内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0196118B1 (zh)
CN (1) CN1105883C (zh)
TW (1) TW320264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1385C (zh) * 2002-12-02 2007-02-21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CN100350068C (zh) * 2004-04-19 2007-11-21 梁一明 交直流电弧金属喷涂方法
CN101000162B (zh) * 2006-01-12 2010-06-23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CN103090510A (zh) * 2011-10-27 2013-05-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风道部件及空调器
CN107525254A (zh) * 2017-09-29 2017-12-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接水盘及空调器
CN108347118A (zh) * 2017-01-25 2018-07-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压板以及空调器室内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00283B1 (ko) * 2001-10-18 2009-05-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천정덕트형 공기조화기의 드레인 팬
KR100641557B1 (ko) 2002-12-02 2006-11-01 다이킨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101397102B1 (ko) 2008-07-18 2014-05-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CN101749793B (zh) * 2008-12-18 2013-05-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1385C (zh) * 2002-12-02 2007-02-21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CN100350068C (zh) * 2004-04-19 2007-11-21 梁一明 交直流电弧金属喷涂方法
CN101000162B (zh) * 2006-01-12 2010-06-23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CN103090510A (zh) * 2011-10-27 2013-05-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风道部件及空调器
CN103090510B (zh) * 2011-10-27 2016-08-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风道部件及空调器
CN108347118A (zh) * 2017-01-25 2018-07-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压板以及空调器室内机
CN107525254A (zh) * 2017-09-29 2017-12-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接水盘及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883C (zh) 2003-04-16
TW320264U (en) 1997-11-11
KR970007127A (ko) 1997-02-21
KR100196118B1 (ko) 1999-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32766C (zh) 分体式空调器
CN1105883C (zh) 空调器的室内装置
CN1766427A (zh) 具有空气集流罩系统的空调抽油烟机
CN2694154Y (zh) 整体式空调器及其前板
CN1154805C (zh) 一种空调器的户外单元
CN2694155Y (zh) 整体式空调器及其空气导向构件
CN1746575A (zh) 空调器
CN1712800A (zh) 空调器
CN2694152Y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1727766A (zh) 空调系统
CN101078556A (zh) 空调器室内机的排水底盘
CN101078557A (zh) 空调器室内机的排水盘
CN1888617A (zh) 空气调节器
CN1888682A (zh) 空调器的风扇以及电机设置结构
CN1299079C (zh) 窗式空调机的固定装置
CN1888684A (zh) 空调器的电机设置结构
CN1888620A (zh) 空调器
CN1888676A (zh) 空气调节器的电动机安装结构
CN1755286A (zh) 分体式空调器的热交换器固定装置
CN101078536A (zh) 空调器的室内机
CN1888615A (zh) 空气调节器
CN1712790A (zh)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CN1553099A (zh) 整体式空调器的压缩机安装结构
CN100340813C (zh) 整体式空调器的底面板
CN1888616A (zh) 空气调节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41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