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362A - 精纺机传动系 - Google Patents
精纺机传动系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1362A CN1141362A CN96108073.6A CN96108073A CN1141362A CN 1141362 A CN1141362 A CN 1141362A CN 96108073 A CN96108073 A CN 96108073A CN 1141362 A CN1141362 A CN 114136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train
- belt
- belt pulley
- described power
- transmis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9987 spin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7378 ring spin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00—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 D01H1/14—Details
- D01H1/20—Driving or stopping arrangements
- D01H1/24—Driving or stopping arrangements for twisting or spinning arrangements, e.g. spindles
- D01H1/241—Driving or stopping arrangements for twisting or spinning arrangements, e.g. spindles driven by bel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精纺机传动系,除用于局部的电机(4)或穿过几个分支机构(4)的轴(3)外还包括至少一个由皮带轮(15a、15c)、皮带(15b)组成的驱动传动系(15),其中皮带轮(15c)与另一皮带轮(16a)和带有另一皮带(16b)的所述皮带轮相联。几个分动机构(11、12、13、14)各均与皮带轮(15a、15c、16a)固定相联,且它们均具有用于工位(10a、10d、…10h)的皮带轮(18a)和皮带(21a、21b)。这种传动系尤其可用于环锭精纺机中,其中皮带(21a)同时传动至少四个工位或例如八个工位。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独立权利要求前序部分所述精纺机的传动系。
Pat.EP0476770A1所公开的精纺机传动系位于几个工作段内,故一段里的一个分动机构带一或多条传动皮带7a、7b。一传动皮带被导引通过该段并在其中与工位接合,其中工位的排列平行于精纺机的纵向。一皮带7a被用于多个工位,在须更换它时停机时间很长,这是因为皮带或皮带组中的每条被导引转折的次数很多。
故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尽快地进行更换的专用精纺机传动系。
按此目的本发明的任务由独立权利要求中特征所述的传动系来解决。
从属权利要求中述及独立权利要求总概念范围内具体实例中的最佳方案。
由于传动机构纵向布置,分动机构就能被限制使其对应于易控制量的工位,故分动机构中的传动装置就可较快地加以更换并方便地装配。
本发明的目的经以下附图被描述,其中:
图1:基本件的侧视示意图;
图2:带两个分动机构的精纺机传动系示意图,其中两个分动机构有多种设计样式;
图3:具上下风道的传动系的上部示意图;
图4:可设于分动机构上的盖;
图5a,6:分动机构的两个示意图;
图5b:具有相应的皮带的图5a的分动机构的皮带轮侧视图。
图7:用于单个传动段的电动机或分动机构的冷却系;
图8:具有相应锭子的十六个工位传动组的不同布置;
图9:在各带有锭子组的工位中传动机构的皮带轮上的皮带的布置;
在图1中,在分别由盖25c和相应的壳壁25c形成的平面下方示出了主传动系,例如具有区段3a、3b和分支机构4的轴3。轴3由电机2驱动(图2)。在中央电机2处还设置了被共同控制的几个独立电机4来代替分支4,在其中轴3就不是必要的了。
在盖25c和25b之间主传动系再增加一个传动机构。图1中示出几个互联的传动机构15、16、17。在图1中所示的具体示例中传动机构17由在分支机构4处的轴19d上的皮带轮17c组成,该皮带轮17c借助于传动机构17b(最好是皮带和皮带轮17a)传动轴19c。该轴再通过皮带轮16c传递动力至传动装置16b和皮带轮16a,后者又连接另一皮带轮15c。传动装置15b与皮带轮15c和皮带轮15a互联,并借助轴19a驱动皮带轮18a。所述皮带轮18a通过皮带21a、21b与工位10a、10d相连。分动机构12、13、14各带有皮带轮18b、18c、18d来通过传动装置22a、23a等把动力供给工位11a、11b等。传动装置最好使用平皮带。例如在皮带轮15a、18a、15c、16a等之中皮带轮5a最好是带齿皮带轮而皮带轮18a最好是平滑表面皮带轮。在传动机构15、16、17之上的盖25b和处于传动机构下方与主传动系3、4上方的25c能合并为一个有能支承轴19a、19b等的轴承20a、20b的一个壳体。
在图2所示精纺机布置图中显示出两个分动机构11、12和一个传动机构15以及一个变速机构16的局部。其中皮带15b、16b基本上沿精纺机的纵向延伸,并与操作工位10a、10b、10c、10d等的顺序平行。皮带15b、16b通过皮带轮15a、16a变向180°。分动机构11、12相对精纺机纵向成直角。传动装置21a、24a、21b、22a、22b可以各种形式布置。皮带22a、22b在上方彼此以同样方式绕皮带轮18b 360°,使得所有工位(锭子11a、11b、11c、11d)都有同样转动方向。这就实现了图2左部具分动机构11的实例。其中传动装置24a被引导成一从图2左上部开始的环状(实线)。它首先以顺时针方向绕过工位10a再绕工位10b再绕皮带轮18a再绕工位10c、10d、10h、10g再绕可用作张紧轮的导向带轮20再绕过工位10f和10e。皮带21a(虚线)和21b(虚线)也可这样被导引,即同时各自在两个工位10a、10b;10e、10f或10c、10d、10g、10h同时被一条皮带21a、21b分别驱动从而绕皮带轮18a 360°角。 在再一个最佳实例中一条单独的皮带24b也能用来同时传动八个锭子10a、b、c、d、e、f、g、h,即如图2中所示实例那样。
—皮带的左部24a逐次绕锭子10f、10e、10a、10b运转,然后在皮带轮的下侧环绕180°角,然后
—从皮带轮18a引导皮带的右部21b传动锭子10c、10d、10h、10g,以便随后从右下侧返回皮带轮18a并在其上部环绕180°,以便随后再被引导至锭子10f。
在皮带轮18a的范围内皮带的两部分分别在两个水平面上绕过180°,后者在轴向上彼此隔开。最好是一条皮带最多驱动四个锭子。
如图2,盖25a能分别处于传动机构16上、分动机构12下,以使分动机构12下方的空间在某种程度上不进入沉积物。
在该传动区段的范围内也可以设置吸气道26,其中之一概略地示于图2左部皮带轮18a之上。此法使各机构区域内能量损失转变成的废热立刻被吸出以使精纺机附近的空气状态不受或少受影响。
由经验得知传动机构15、16的传动装置15b、16b几乎不需要替换,而皮带21a、22a等不得不在短时间内被替换。由于皮带21a、24a、22a等都被布置在传动区段1的最高处:它们在那里传动少数的工位,所以非专业人员能简单地在精纺机内不用任何焊接工艺就能快速可靠地替换它们。
按图3,在传动机构15、16之上分动机构11、12、13能用盖密封以在很大程度上与周围大气隔开。这就实际上避免了整个传动系飞扬杂尘。在变速机构15、16之下可布置风道28,它通过上方的相连吸气道26可与另一风道27相连。该风道27具有开口27a故精纺机的另一区域借助其抽气使吸入件尤其地免除了灰尘。该抽吸系在EP-70377中已被公开,其中的内容可以结合已描述的各传动系来使用。用于传动机构15、16的驱动电机4最好布置在风道28中以使电机的废热不进入纺纱厂。盖25、20b封闭了除锭子10a、10b之外的该传动系从而使皮带24a、22a能被导引通过图4中盖25d中的凹槽25e。盖25d能在传动系进行维修时被移开。
图5a为一实例,其中二皮带24a、24b均绕皮带轮18a 180°从而分别驱动锭子10a、b、e、f;10d、c、g、h。由中央电机驱动的中央皮带24c可用以传动皮带轮18a。按图5,皮带24c环绕皮带轮18a的下部。为确保在皮带轮18a上皮带24 c的最小围绕量提供了导向辊18h(如在图5a中所示)。
取代采用和皮带轮18a一起的两条皮带24a、24b(图5a),可采用一条单独的皮带24a(如上所述及图6中所示)。皮带24a环绕锭子10a、10b然后沿反时针方向环绕皮带轮18a 180°,在返程中皮带24a(虚线)通过锭子10h并从那里再通向皮带轮18a再环绕皮带轮18a 180°以便再通往锭子10e和10f。
专用于传动机构15的电机4或使用一个皮带轮18a和电机35a(图5b)可被环围在冷却循环管路中(在图7中概略示出)。如箭头39所示热交换器39在风道29中直接暴露于气流中。冷却剂通过在供给管37中的泵40引向电机35a、35b等再穿过一条支流管,从那里由后续的支流管引导返回至回流管38。另外的电机36a、b或热发射电子元件能设置在精纺机端供其它精纺机传动之用。它们也可以联接在供给管37和回流管38之间。这种冷却剂导引方式使指导冷却剂流成为可能,并可以该种方式来专门指定热流量。
尽管电机35a、b至泵40之间的距离是变化的,但至每个电机35a的管线长度相同,以使至每个电机35a的容积流量相同,从而冷却能力也相同。电机4、35a布置成一列,各与设计成用来使冷却剂进入。排出的冷却剂供给管、回流管37、38相连。热交换器39也可由在风道28中设置的管37、38构成。
图8示出另一实例,其中皮带轮18a传动十六个工位10a、b、c;12a、b、c……13c、d的全部。 在工位间的皮带局部上作出与工位类似的标记,例如工位10c、10d之间的皮带局部称作10cd。该皮带局部以箭头指出运转方向和指出皮带轮18a的对应邻接皮带部分。即双箭线从工位11d指向皮带轮18a又从皮带轮18a指向工位12a。皮带局部10ab、cd在皮带被导入另一四工位组11a、b、c……区域内之前均绕皮带轮18a变向150°。皮带轮18a必须具有安放皮带局部的四个彼此叠置的运行通道。最好使用圆形皮带(如所示)。在图9中以标号示出了皮带18a上为各皮带局部分别设定的位置,这些皮带局部又分别对应于工位10a、11a、12a等。在工位10a、11a(各对应一些锭子)上一个运行槽就足够了。然而也可以有四个运行槽(如所示),这样每个单个运行槽可以例如在工位10a处被皮带10ab所占或在工位13a与13b处为13ab所占。
下面补充叙述一些优点。
—采用分支机构或局部电机因而不需联轴节;
—与传统机构比较传动损失较少;
—基本上不需要张紧与导向皮带轮;
—电机2不通过中间机构直接安装在轴3上;
—皮带导引装置复盖范围大,故清洁工作量较小;
—传动皮带不交叉,这就允许使用具有较高弹性系数的皮带而使打滑减少并减小能量损失;
—由于不使用轴3,精纺机因不产生空气涡动而减少了飞尘的沾染;
—在轴所在区域内可以设置第二吸气道与靠近抽吸装置的风道相联;
—对用于四十八锭子传动部的分支机构来说,每个电机的功率有2kw就足够了;
—由于驱动锭子10a、10b的皮带24a所受张力小,故传动中的打滑减小,故所述皮带可以是仅4mm宽的平皮带或圆形带。
Claims (28)
1.用于精纺机的精纺机传动系,有沿该机纵向依次排列的具锭子(10)的若干工位以将该传动系分或几个传动区段(1),
—故在工位(9)的区域内主传动系沿机身长度延伸;并有几个分动机构(12、13、14),其中每个单独的皮带轮固定联结在主传动系上,并通过皮带(24b)带动几个锭子(10),锭子的排列方向与皮带轮(18a)的轴线平行,
其特征在于,皮带(24b)由至少四个锭子(10a、b、c、d)和皮带轮(18a)变向后至少从其先前的方向转过了9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系,其特征在于:主传动系由一中央电机(2)、轴(3)和分动机构(4)组成;或是由只用于一个传动区段(1)的一个电机(4、35a)组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动系,其特征在于传动机构(15、16、17)在其输入侧与主传动系(2、3、4或4)相联,而在其输入侧与用于几个操作工位(9)的几个分动机构(11、12、13、14)相联。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精纺机,其特征在于中心皮带(24c)沿纵向穿过精纺机延伸,所述皮带置于皮带轮(18a)上。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之一所述的精纺机传动系,其特征在于:在分动机构(12、13)中,单条皮带(24b)被用于同时传动八个锭子(10a、b、c、d、w、f、g、h),其中:
—皮带的一部分(24a)逐次环绕四个锭子(10f、e、a、b)使其总包角达360°,随后:
—绕皮带轮180°角,随后:
—绕皮带轮(18a)引出的皮带的又一部分(21b)驱动锭子(10c,10d,10h,10q),以再:
—返回皮带轮(18a)再变向180°,以再:
—被引导至锭子(10f)。
6.如权利要求2至5中之一所述的传动系,其特征在于:分支机构是等径伞齿轮(4),且主传动系由至少一个与轴(3)直接相联的电机(2)和等径伞齿轮组成,等径伞齿轮间隔地布置在轴(3)上。
7.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之一所述的传动系,其特征在于:主传系由几个垂直布置的电机(4)组成,电机(4)沿精纺机纵向间隔设置。
8.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之一所述的传动系,其特征在于:皮带轮(17c)安装在分动机构(4)的轴(19d)上或电机(4)上并通过传动装置(17b)与另一皮带轮(17a)相连,因此皮带轮和传动装置共同构成传动机构(17),同时分动机构(13)通过轴(19c)与皮带轮(17a)相联,轴(19d)还从动联接于另一分动机构(14)。
9.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之一所述的传动系,其特征在于:分动机构(11、12、13)包括具有传动装置(24a,22a、b)的至少一个驱动皮带轮(18a),传动装置环绕工位(10a…h,11a、11b…)。
10.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之一所述的传动系,其特征在于:几个传动机构是互联的,故带有这些相联传动装置(15b)之一的皮带轮对(15a、15c)与另一皮带轮对(16a、16c)并与从动的一传动装置(16b)固定相连。
11.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之一所述的传动系,其特征在于皮带轮(15a、15c)传动皮带,且传动装置(15b、16b、17b)是平皮带或齿形皮带。
12.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传动系,其特征在于:传动装置以环皮带轮(18b)的两条皮带(22a、22b)的形式进行输导,皮带(22a、22b)分别沿相对于精纺机大致或直角的方向离开皮带轮。
13.如权利要求2至12中之一所述的传动系,其特征在于:该轴(3)分为几部(3a、3b),各部(3a、3b)通过分支机构(4)互联。
14.如权利要求3至13中之一所述的传动系,其特征在于:盖(25a、25b)置于分动机构(11、12、13)之下和传动机构(15、16)之上。
15.如权利要求3至14之一所述的传动系,其特征在于:盖(25b、25c)置于传动机构(15、16、17)之上和之下。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传动系,其特征在于:两个盖(25b、25c)连接成一个外壳并形成一个密闭的纵向风道。
17.如权利要求14至16之一所述的传动系,其特征在于盖(25c)支承至少一个轴(19a,19b)的轴承(20a,20b)。
18.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之一所述的传动系,其特征在于吸气道(26)位于分动机构(11)的范围内或传动系区段(1)的电机(4)范围内。
19.如权利要求3至18中之一所述的传动系,其特征在于若干传动机构(15、16、17)在精纺机的纵方向上互联。
20.如权利要求18和19中之一所述的传动系,其特征在于:吸气道(26)设置成位于带开口(27a)的风道(27)与邻接于分动机构(15、16)之后的风道(28)之间起连接风道的作用,故用于分动机构(15、16)的电机(4)最好设置在后一风道(28)之内。
21.如权利要求3至20中之一所述的传动系,其特征在于:在分动机构(11、12)之上的盖(25d)和传动机构(15、16)至少是局部地环绕除锭子(10a、10b)以外的传动部分(1)。
22.如权利要求3至21中之一所述的传动系,其特征在于:在传动区间(1)内设置每组同类分动机构(11、12、13、14)所用的传动机构(15、16、17),且其沿机身纵向连续分布。
23.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传动系,其特征在于:传动区段(1)仅包括用于一个分动机构(12)的锭子(10)。
24.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传动系,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皮带轮(18a)均布置一个电动机(35a、b)。
25.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传动系,其特征在于皮带(24b)环绕至少四个锭子(10a、b、c、d)至少90°及皮带轮(18a)至少150°。
26.如上述权利要求2至25之一所述的传动系,其特征在于:若干电机(4、35a)成列布置,每个电机均与沿该列经过的冷却剂供给管和回流管相连,其中电机被设计成或可用于冷却剂出入,且管道(37、38)连接形成环绕热交换器的冷却回路。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传动系,其特征在于:在风道(28)中热交换器由排废气的管道(37、38)构成。
28.如权利要求1-4和6-27中之一所述的传动系,其特征在于:皮带轮(18a)布置在一组十六个工位(10a、b、c…,13c、d)的中央,此时皮带(10ab、cd)围绕四个工位(10a、b、c、d),在其返回皮带轮(18a)之前,再围绕另外四个工位(11a、c、d)故又改变方向≤180°。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H108495 | 1995-04-13 | ||
CH01084/95 | 1995-04-13 | ||
CH225995 | 1995-08-04 | ||
CH02259/95 | 1995-08-04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1362A true CN1141362A (zh) | 1997-01-29 |
Family
ID=25686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6108073.6A Pending CN1141362A (zh) | 1995-04-13 | 1996-04-12 | 精纺机传动系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H08325856A (zh) |
CN (1) | CN1141362A (zh) |
BR (1) | BR9601331A (zh) |
DE (1) | DE19613855A1 (zh) |
IT (1) | IT1283293B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94268B (zh) * | 2009-12-11 | 2014-12-24 | 太平洋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粗纱机前后排筒管分别传动装置 |
CN110629333B (zh) * | 2019-09-30 | 2020-10-30 | 赛特环球机械(青岛)有限公司 | 粗纱机上下龙筋锭带传动装置及粗纱机 |
-
1996
- 1996-03-22 IT IT96MI000573A patent/IT1283293B1/i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1996-04-06 DE DE19613855A patent/DE19613855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1996-04-12 BR BR9601331A patent/BR9601331A/pt active Search and Examination
- 1996-04-12 CN CN96108073.6A patent/CN1141362A/zh active Pending
- 1996-04-12 JP JP8091357A patent/JPH08325856A/ja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BR9601331A (pt) | 1998-01-13 |
ITMI960573A0 (zh) | 1996-03-22 |
JPH08325856A (ja) | 1996-12-10 |
DE19613855A1 (de) | 1997-02-06 |
ITMI960573A1 (it) | 1997-09-22 |
IT1283293B1 (it) | 1998-04-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13789C (zh) | 对带有干燥器的压缩机设备进行调节的方法以及与该方法配套使用的压缩机设备 | |
FI100114B (fi) | Menetelmä ja laite mineraalikuitujen vastaanottamiseen | |
CN100488855C (zh) | 输送车、制造装置、及输送系统 | |
CA2010784A1 (en) | Shingle stacking machine | |
CN101293348B (zh) | 工业用机器人和集合处理装置 | |
CN1256959A (zh) | 用于双床真空变压吸附系统的回转阀 | |
CN1816459A (zh) | 用于模块化的车顶空调系统的结构 | |
CN1008576B (zh) | 一种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及其制造设备 | |
CN109972234A (zh) | 一种实现多工作温度的丝束平行氧化炉及氧化设备 | |
CN1407156A (zh) | 纺丝-拉伸-卷曲变形机 | |
CN109573607A (zh) | 平板灯装配线用导光板装配工位 | |
CN107284954A (zh) | 一种全向轮传送带 | |
CN1141362A (zh) | 精纺机传动系 | |
CN1868619A (zh) | 容器转送装置 | |
CN1488594A (zh) | 用于光纤冷却剂气回收和再循环的设备和方法 | |
CN1048766C (zh) | 精梳机 | |
CN1904163A (zh) | 用于精梳机的驱动装置 | |
CN1066506C (zh) | 吸取轨道道碴用的机械 | |
CN101294318A (zh) | 纺纱准备机上具有牵伸系统的设备 | |
CN1101862C (zh) | 卷曲变形机和长丝在卷曲变形机工作部位生头的方法 | |
CN1175543A (zh) | 在两个按工序相继的并条机间输送和准备条筒的设备 | |
CN212943691U (zh) | 一种耐磨导轮表面喷涂装置 | |
CN1626710A (zh) | 带抽吸系统的纺纱机 | |
CN201776048U (zh) | 过滤筛滤网上堆积铁粉的清除装置 | |
CN1115993C (zh) | 操作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