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27459A - 吸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吸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27459A
CN114127459A CN202080052310.1A CN202080052310A CN114127459A CN 114127459 A CN114127459 A CN 114127459A CN 202080052310 A CN202080052310 A CN 202080052310A CN 114127459 A CN114127459 A CN 1141274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oles
passage
center line
absorb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5231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秋松龙之介
冨堂绫香
佐藤广之
井手辰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1274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745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5/00Devices or appurtenances for use in, or in connection with, pipes or pipe systems
    • F16L55/02Energy absorbers; Noise absorbers
    • F16L55/033Noise absorber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通路部件(10)具有供空气流动的通路。微细穿孔板(20)是穿透有多个微细的贯通孔(21)的板状的部件,被设置为一个面面对通路中的空气的流场(11),另一个面隔着空气层(12)与通路部件的内壁面(13)相对,该微细穿孔板(20)利用通过贯通孔(21)的空气而产生粘性衰减作用。而且,在多个贯通孔(21)中,至少相邻的贯通孔(21)不沿与通路的中心线(CL)正交的方向配置为直线状,而被配置在相对于与通路的中心线正交的方向错开的位置。

Description

吸音装置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2019年7月22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9-134790号,在此将其记载内容作为参照编入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在流体中传播的声音的吸音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通过在刚壁的前方隔着空气层设置多孔板来获得吸音效果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通过在圆筒形的配管的内壁隔着空气层设置多孔板来吸收在配管内传播的声音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9483号公报
然而,发明者们对在通路部件的内壁隔着空气层设置微细穿孔板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里,微细穿孔板是指穿透有多个微细的贯通孔的板状的部件,也被称为MPP(Micro perforated Panel(微细穿孔板)的略称)。其结果是,发明者们发现,当空气在通路部件的空气的流场流动时,空气层的空气通过微细穿孔板的贯通孔向流场吹出的状态和在流场流动的空气通过贯通孔进入空气层的状态以恒定的周期重复。
由此,发明者们发现,从微细穿孔板的贯通孔相对于通路部件的空气的流场吹出的空气或从流场进入贯通孔的空气对由微细穿孔板产生的噪音降低效果有影响。
记载于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的结构虽然以降低在配管内部传播的噪音为目的,但没有考虑从多孔板的孔吹出或进入孔的空气对在配管内部流动的空气的影响。因此,可以认为,由于从多孔板的多个孔吹出的空气的涡流而配管内的空气的流动被扰乱。此外,可以认为,在从多孔板的多个孔分别吹出的空气的涡流彼此互相干涉而这些涡流变大时,配管内的空气的流动的紊乱也变大。因此,记载于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的结构有噪音降低效果降低或噪音恶化的担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的降低效果的吸音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
在一种吸收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的吸音装置中,
通路部件,该通路部件具有供空气流动的通路;以及
微细穿孔板,该微细穿孔板是穿透有多个微细的贯通孔的板状的部件,被设置为一个面面对通路中的空气的流场,另一个面隔着空气层与通路部件的内壁面相对,该微细穿孔板利用通过贯通孔的空气而产生粘性衰减作用,
在多个贯通孔中,至少相邻的贯通孔彼此间不沿与通路的中心线正交的方向配置为直线状,而被配置在相对于与通路的中心线正交的方向错开的位置。
由此,微细穿孔板构成为利用通过多个微细的贯通孔的空气产生粘性衰减作用。因此,该吸音装置能够吸收在流动于通路部件的空气中传播的声音。
而且,如上所述,当空气以恒定的流速在通路部件的空气的流场流动时,空气层的空气通过微细穿孔板的贯通孔向流场吹出的状态和在流场流动的空气通过贯通孔进入空气层的状态重复。此时,假设多个贯通孔沿与通路的中心线正交的方向配置为直线状,则从多个贯通孔向流场吹出的多个空气的涡流在与通路的中心线正交的方向上形成涡丝芯,涡流彼此干涉、成长。
与此相对地,在本发明的一个观点中,在多个贯通孔中,至少相邻的贯通孔彼此间不沿与通路的中心线正交的方向配置为直线状,而配置在相对于该方向错开的位置。由此,从多个贯通孔向流场吹出的多个空气的涡流不沿与通路的中心线正交的方向形成涡丝芯。因此,在微细穿孔板的附近,空气的涡流成长的情况被防止,因此,在通路的流场流动的气流的紊乱被抑制。因此,该吸音装置一边通过微细穿孔板的粘性衰减作用吸收在通路部件的空气中传播的声音,一边抑制在该微细穿孔板的附近的气流的紊乱,由此,能够提高在通路部件的空气中传播的声音的降低效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观点,
在一种吸收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的吸音装置中,
通路部件,该通路部件具有供空气流动的通路;以及
微细穿孔板,该微细穿孔板是穿透有多个微细的贯通孔的板状的部件,被设置为一个面面对通路中的空气的流场,另一个面隔着空气层与通路部件的内壁面相对,该微细穿孔板利用通过贯通孔的空气而产生粘性衰减作用,
在多个贯通孔中,至少相邻的贯通孔彼此间不沿与通路的中心线平行的方向配置为直线状,而被配置在相对于与通路的中心线平行的方向错开的位置。
由此,假设多个贯通孔沿与通路的中心线平行的方向配置为直线状,则从上游侧的贯通孔吹出的空气的涡流和从其下游侧的贯通孔吹出的空气的涡流互相干涉,该涡流随着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逐渐长大。
与此相对地,在本发明的另一观点中,在多个贯通孔中,至少相邻的贯通孔彼此不沿与通路的中心线平行的方向配置为直线状,而被配置在相对于该方向错开的位置。由此,由于从上游侧的贯通孔吹出的空气的涡流与从其下游侧的贯通孔吹出的空气的涡流互相干涉的情况被抑制,所以该涡流随着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逐渐长大的情况被防止。因此,在微细穿孔板的附近,在通路部件的流场流动的气流的紊乱被抑制。因此,该吸音装置一边通过微细穿孔板的粘性衰减作用吸收在通路部件的空气中传播的声音,一边抑制在该微细穿孔板的附近的气流的紊乱,由此,能够提高在通路部件的空气中传播的声音的降低效果。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又一观点,
在一种吸收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的吸音装置中,
通路部件,该通路部件具有供空气流动的通路;
微细穿孔板,该微细穿孔板是穿透有多个微细的贯通孔的板状的部件,被设置为一个面面对通路中的空气的流场,另一个面隔着空气层与通路部件的内壁面相对,该微细穿孔板利用通过贯通孔的空气而产生粘性衰减作用;以及
分隔板,该分隔板将通路部件的内壁面与微细穿孔板连接,并分隔空气层,
在通过通路部件的内壁面、微细穿孔板以及分隔板形成的多个分区中,至少相邻的分区彼此的体积不同。
由此,能够错开空气从设置于每个分区的贯通孔向流场吹出的周期。因此,由于空气从设置于每个分区的贯通孔向流场吹出的时刻错开,所以多个空气的涡流彼此不互相干涉,防止涡流长大。因此,该吸音装置一边通过微细穿孔板的粘性衰减作用吸收在通路部件的空气中传播的声音,一边抑制在该微细穿孔板的附近的气流的紊乱,由此,能够提高在通路部件的空气中传播的声音的降低效果。
另外,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不是指在制造公差的范围内的不同,而是指起到本发明的效果的程度的实质上的不同。
另外,对各结构要素等标注的带括号的参照符号表示该结构要素等与记载于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具体的结构要素等的对应关系的一例。
附图说明
图1是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吸音装置的通路的中心线平行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由吸音装置的微细穿孔板产生的粘性衰减作用的图。
图5A是用于说明吸音装置中的实验的模型的图。
图5B是表示在吸音装置流动有空气的状态的图。
图5C表示在吸音装置流动有空气的状态,是接着图5B之后的图。
图5D表示在吸音装置流动有空气的状态,是接着图5C之后的图。
图5E表示在吸音装置流动有空气的状态,是接着图5D之后的图。
图5F表示在吸音装置流动有空气的状态,是接着图5E之后的图。
图6A是用于说明吸吸音装置中的实验的模型的图。
图6B是表示在吸音装置流动有空气的状态的图。
图6C表示在吸音装置流动有空气的状态,是接着图6B之后的图。
图6D表示在吸音装置流动有空气的状态,是接着图6C之后的图。
图6E表示在吸音装置流动有空气的状态,是接着图6D之后的图。
图6F表示在吸音装置流动有空气的状态,是接着图6E之后的图。
图7是用于在图3的VII部分中说明微细穿孔板的贯通孔的配置及其作用的图。
图8是用于在图1的VIII部分中说明微细穿孔板的贯通孔的配置及其作用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微细穿孔板的贯通孔的位置偏移量的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吸音装置所具备的微细穿孔板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吸音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吸音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吸音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4是设置有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吸音装置的空调单元的剖视图。
图15是图14的XV方向的向视图。
图16是第七实施方式涉及的吸音装置的俯视图。
图17是第八实施方式涉及的吸音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彼此之间,对彼此相同或等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吸音装置例如设置于车辆用空调装置或吹出管道等,进行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的吸收。
如图1~图3所示,吸音装置具备通路部件10和微细穿孔板20等。通路部件10例如截面形成为矩形状,并且在其内侧具有空气流动的通路。另外,通路部件10的截面形状不限于矩形状,也可以采用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或者它们的组合等各种形状。
在图1和图3中,用空心的箭头表示在通路部件10的通路流动的空气的主流方向。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路部件10的通路流动的空气的主流方向与通路的中心线CL一致。此外,通路部件10的通路的中心线CL是指作为形成空气的流场的壁面中相对的壁面彼此的中心的假想线。
在通路部件10的内壁固定有微细穿孔板20。微细穿孔板20是穿透有多个微细的贯通孔21的板状的部件。微细穿孔板20被称为MPP(Micro perforated Panel(微细穿孔板)的略称)。具体而言,贯通孔21的孔径d大于0且为1mm以下。微细穿孔板20被设置为一个面面对通路中的空气的流场11,另一个面隔着空气层12与通路部件10的内壁面13相对。另外,在通路部件10设置微细穿孔板20的部位不限定于通路部件10的内壁的一个面,可以是多个面或全部的面。
微细穿孔板20构成为利用通过多个贯通孔21的空气而产生粘性衰减作用。这里,对粘性衰减作用进行说明。
在将设置于微细穿孔板20的多个微细的贯通孔21考虑为毛细管的情况下,根据粘性边界层的动作来决定粘性衰减作用是否起作用。粘性衰减作用是否起作用能够通过声响的雷诺数来进行研究。另外,图4表示贯通孔21的直径d和粘性边界层的厚度t。在图4中,用虚线的阴影来表示粘性边界层的厚度t。
空气的密度:ρ[kg/m3];
粘性係数:η[Pa·s];
角频率:ω[rad/s],在该情况下,声响的雷诺数Rey由以下的式1来表示。
[数式1]
Figure BDA0003477684180000061
然后,若Rey<10,则粘性衰减作用起作用。由此,微细穿孔板20在贯通孔21的内壁和与该内壁接触的空气之间产生因空气的粘性而导致的摩擦力,能够吸收、衰减在通路部件10的流场11流动的空气中传播的声音。
进而,发明者们对本实施方式的吸音装置那样的在通路部件10的内壁隔着空气层12设置微细穿孔板20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了以下的情况。即,发明者们发现,如果空气以恒定的流速在通路部件10的空气的流场11流动,则后述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以恒定的周期重复。第一状态是指空气层12的空气通过微细穿孔板20的贯通孔21向流场11吹出的状态。第二状态是指在流场11流动的空气通过贯通孔21进入空气层12的状态。
图5A是用于说明在吸音装置的实验中所使用的模型的图。在图5A中,也用空心的箭头表示在通路部件10的流场11流动的空气的主流方向。另外,该主流方向与通路部件10的通路的中心线CL一致。
在本实验所使用的模型中,空气层12的厚度为恒定。穿透微细穿孔板20的多个贯通孔21沿与通路的中心线CL平行的方向配置为直线状。多个贯通孔21的孔径d均为1.0mm。此外,在主流方向上相邻的一方的贯通孔21的中心与另一方的贯通孔21的中心的距离P均为3mm。
在如图5A所示那样的模型中,空气以恒定的风速U流过通路的流场11。该风速U为10m/s。
然后,将微细的粒子配置在空气层12当中,对可视化空气层12的空气通过微细穿孔板20的贯通孔21向流场11吹出的状态和在流场11流动的空气通过贯通孔21进入空气层12的状态进行了可视化评价。图5B~图5F是将通过该实验得到的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后的图。
图5B表示在开始实验之后,空气层12的空气开始通过多个贯通孔21向流场11吹出的状态。另外,如上所述,从空气层12通过多个贯通孔21向流场11吹出的空气由于配置于空气层12的微细的粒子而被可视化。空气层12的空气大致同时开始从多个贯通孔21向流场11吹出。
图5C表示接着图5B之后的状态。此时,大致同时从空气层12通过多个贯通孔21吹出至流场11的空气分别成为涡流,并利用在流场11流动的风而向下游侧移动。
图5D表示接着图5C之后的状态。此时,从空气层12通过多个贯通孔21吹出至流场11的空气的从上游侧的贯通孔21吹出的空气的涡流与从其下游侧的贯通孔21吹出的空气的涡流互相干涉,开始成长。
图5E表示接着图5D之后的状态。此时,从空气层12通过多个贯通孔21吹出至流场11的空气的涡流随着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进一步长大。
图5F表示接着图5E之后的状态。此时,空气从空气层12通过多个贯通孔21向流场11吹出的状态结束。之后,在流场11流动的空气成为通过贯通孔21进入空气层12的状态。
从图5F的状态经过恒定的时间后,上述图5B~图5F的现象以恒定的周期再次重复。这样,若空气以恒定的流速在通路部件10的流场11流动,则空气层12的空气如进行呼吸那样地以恒定的周期重复从多个贯通孔21向流场11吹出的状态和从流场11通过贯通孔21进入空气层12的状态。
另外,图6A是与图5A相同的图。图6B~图6F虽然表示与图5B~图5F相同的状态,但将通过上述的实验得到的图像以灰度表示。但是,虽然在国际申请中灰度是二值化了的,但为了帮助理解而进行了记载。
从上述的实验结果中,发明者们认为,在吸音装置中,当从多个贯通孔21向流场11吹出的空气的涡流彼此干涉、成长时,由于在通路的流场11流动的气流紊乱,存在噪音降低效果减少し或噪音恶化的可能性。而且,发明者们发现,通过抑制从多个贯通孔21向流场11吹出的空气的涡流彼此的干涉和成长,能够提高吸音装置的噪音的降低效果。
于是,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多个贯通孔21中,至少相邻的贯通孔21彼此不沿与通路的中心线CL正交的方向配置为直线状,而配置在相对于该方向错开的位置。由此,如图7的箭头V所示,从多个贯通孔21向流场11吹出的多个空气的涡流不沿与通路的中心线CL正交的方向形成涡丝芯。因此,能够防止在微细穿孔板20的附近空气的涡流成长。
此外,在多个贯通孔21中,至少相邻的贯通孔21彼此不沿与通路的中心线CL平行的方向配置为直线状,而配置在相对于该方向错开的位置。由此,从上游侧的贯通孔21吹出的空气的涡流与从其下游侧的贯通孔21吹出的空气的涡流互相干涉的情况被抑制,因此,能够抑制该涡流随着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逐渐长大。
此外,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通路部件10的内壁面13与微细穿孔板20的距离H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变化的结构。因此,在多个贯通孔21中,至少在相邻的贯通孔21彼此间,通路部件10的内壁面13与贯通孔21的距离H不同。即,在相邻的贯通孔21彼此间,通路部件10的内壁面13与贯通孔21之间的空气层12的厚度不同。由此,能够将空气从相邻的贯通孔21分别向流场11吹出的周期错开。因此,由于空气的涡流从相邻的贯通孔21分别向流场11吹出的时刻被错开,因此,多个空气的涡流彼此不互相干涉,能够防止涡流长大。
另外,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流方向上相邻的上游侧的贯通孔21的中心与其下游侧的贯通孔21的中心的距离S优选在与通路的中心线CL垂直的方向上大于比贯通孔21的孔径d的一半地错开地进行配置。通过像这样配置多个贯通孔21,从而防止从多个贯通孔21向流场11吹出的多个空气的涡流彼此互相干涉。因此,能够防止涡流随着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逐渐成长。
此外,在主流方向上相邻的上游侧的贯通孔21的中心与其下游侧的贯通孔21的中心的距离P被设定为能够抑制从上游侧的贯通孔21产生的涡流到达从下游侧的贯通孔21产生的涡流的距离。该距离也可以被称为能够抑制从上游侧的贯通孔21产生的涡流与从下游侧的贯通孔21产生的涡流彼此互相干涉的距离。而且,该距离P能够通过实验等适当地设定。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防止在微细穿孔板20的附近从多个贯通孔21向流场11吹出的空气的涡流彼此互相干涉而成长。因此,在微细穿孔板20的附近,在通路的流场11流动的气流的紊乱被抑制。因此,该吸音装置通过微细穿孔板20的粘性衰减作用吸收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并且,通过抑制在通路的流场11流动的气流在该微细穿孔板20的附近紊乱,由此,能够提高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的降低效果。
(第二实施方式)
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变更了穿透微细穿孔板20的多个贯通孔21的配置,其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仅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
如图10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穿透微细穿孔板20的多个贯通孔21被随机地配置。换言之,多个贯通孔21没有任何规则性而被随意地配置的。在图10中,用单点划线L1表示包含指定的贯通孔21的中心且与通路的中心线CL平行的假想线。此外,用单点划线L2表示包含该指定的贯通孔21的中心且与通路的中心线CL垂直的假想线。从这两条假想线上观察,与指定的贯通孔21相邻的其他的贯通孔21的中心没有重叠的情况。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在多个贯通孔21中,至少相邻的贯通孔21彼此不沿与通路的中心线CL正交的方向配置为直线状,而配置在相对于该方向错开的位置。此外,在多个贯通孔21中,至少相邻的贯通孔21彼此不沿与通路的中心线CL平行的方向配置为直线状,而配置在相对于该方向错开的位置。
因此,第二实施方式也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等,第三实施方式变更了空气层12的厚度,其他与第一实施方式等相同,因此,仅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等不同的部分。
如图11所示,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通路部件10的内壁面13为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弯曲的形状。因此,通路部件10的内壁面13与微细穿孔板20的距离H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变化。因此,在多个贯通孔21中,至少在相邻的贯通孔21间,通路部件10的内壁面13与贯通孔21的距离H不同。即,在相邻的贯通孔21彼此间,通路部件10的内壁面13与贯通孔21之间的空气层12的厚度不同。因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使空气从相邻的贯通孔21分别向流场11吹出的周期错开。因此,第三实施方式也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等同样的作用效果。
(第四实施方式)
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等,第四实施方式向空气层12追加了分隔板30,其他与第一实施方式等相同,因此,仅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等不同的部分。
如图12所示,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吸音装置具备分隔空气层12的多个分隔板30。多个分隔板30将通路部件10的内壁面13与微细穿孔板20连接。多个分隔板30从通路部件10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大致等间隔地配置。不过,多个分隔板30也可以以不同的间隔配置。此外,通路部件10的内壁面13与微细穿孔板20的距离H随着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逐渐变远。因此,在通过通路部件10的内壁面13、微细穿孔板20以及分隔板30形成的多个分区中,至少相邻的分区彼此的体积不同。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由于分区彼此的体积不同,因此,能够错开空气从设置于每个分区的各个贯通孔21向流场11吹出的周期。因此,由于空气的涡流从设置于每个分区的各个贯通孔21向流场11吹出的时刻错开,所以多个空气的涡流彼此不互相干涉,防止涡流长大。因此,第四实施方式也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等同样的作用效果。
(第五实施方式)
对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五实施方式是第三实施方式与第四实施方式的组合。
如图13所示,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吸音装置与第四实施方式同样地具备分隔空气层12的多个分隔板30。此外,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路部件10的内壁面13为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弯曲的形状。因此,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在通过通路部件10的内壁面13、微细穿孔板20以及分隔板30形成的多个分区中,至少相邻的分区彼此的体积不同。
因此,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也同样,由于空气的涡流从设置于每个分区的各个贯通孔21向流场11吹出的时刻错开,所以多个空气的涡流彼此不互相干涉,防止涡流长大。因此,第五实施方式也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等同样的作用效果。
(第六实施方式)
对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六实施方式说明将吸音装置设置于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空调单元的方式。
如图14所示,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空调单元1具备空调壳体2、蒸发器4、加热器芯5、空气混合门6以及吹出开口部门7等。
空调壳体2是相当于吸音装置的通路部件10的部件。空调壳体2由具有一定程度的弹性且强度优异的树脂(例如聚丙烯)形成。空调壳体2形成空调单元1的外壳。在空调壳体2的内侧形成有供向车室内吹出的空气流动的通路(即空气的流场11)。另外,在图14中,用空心箭头表示通路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
此外,空调壳体2在通路的空气流动方向下游侧具有用于将空气向车室内的指定区域吹送的多个吹出开口部8。
在空调壳体2的内部设置有蒸发器4、加热器芯5、空气混合门6以及吹出开口部门7等。
蒸发器4是用于冷却在通路流动的空气的热交换器。蒸发器4构成未图示的制冷循环的一部分。蒸发器4使在其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通过蒸发器4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制冷剂蒸发并冷却空气。
加热器芯5是用于加热在通路流动的空气的热交换器。加热器芯5使在其内部流动的发动机冷却水或高压制冷剂与通过加热器芯5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利用发动机冷却水或高压制冷剂的热来加热空气。
此外,空调壳体2内的通路在加热器芯5的外侧具有使空气绕过加热器芯5流动的旁路通路51。
在空调单元1的通路中,在蒸发器4与加热器芯5之间设置有空气混合门6。空气混合门6对通过蒸发器4后绕过加热器芯5的风(即,在旁路通路51流动的风)与在通过蒸发器4后通过加热器芯5的风的风量比例进行调整。
吹出开口部门7设置于多个吹出开口部8中的一方的第一吹出开口部81,对第一吹出开口部81的开口面积进行调整。另外,在图14中,省略了设置于多个吹出开口部8中的另一方的第二吹出开口部82的吹出开口部门的图示,但也可以与第一吹出开口部81同样地在第二吹出开口部82设置吹出开口部门。
为了吸收在空调壳体2内传播的声音,第六实施方式的吸音装置所具备的微细穿孔板20设置于空调壳体2的内侧。在图14中,用虚线例示在空调壳体2内供微细穿孔板20设置的部位。不过,供微细穿孔板20设置的部位不限于图14所示的部位,可以是空调壳体2的内壁中的任意场所。由此,吸音装置通过降低从空调装置向车室内放出的噪音,从而能够提高空调性能。
如图15所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吸音装置具备分隔空气层12的分隔板30。分隔板30将通路部件10(即空调壳体2)的内壁面与微细穿孔板20连接。另外,在图15中,是从空调壳体2的空气的流场11观察微细穿孔板20的情况,但为了使图便于观察,对微细穿孔板20进行透视而用实线表示相对于微细穿孔板20配置于通路部件10侧的分隔板30。此外,在图15中,也用空心箭头表示通路内的空气流动的主流方向。另外,这在后述的第七、第八实施方式所参照的图16、17中也一样。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在多个贯通孔21中,至少相邻的贯通孔21彼此不沿与通路的中心线CL正交的方向配置为直线状,而配置在相对于该方向错开的位置。此外,在多个贯通孔21中,至少相邻的贯通孔21彼此不沿与通路的中心线CL平行的方向配置为直线状,而配置在相对于该方向错开的位置。
因此,第六实施方式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在微细穿孔板20的附近抑制气流的紊乱。因此,该吸音装置通过微细穿孔板20的粘性衰减作用吸收在空调壳体2内传播的声音,并且抑制在空调壳体2内流动的气流的紊乱,由此,能够提高从空调壳体2的吹出开口部8向车室内放出的噪音的降低效果。
(第七实施方式)
对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等,第七实施方式变更了分隔板30的结构,其他与第一实施方式等相同,因此,仅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等不同的部分。
如图16所示,在第七实施方式中,吸音装置所具备的分隔板30被随机地配置。因此,在通过通路部件10的内壁面13、微细穿孔板20以及分隔板30形成的多个分区中,至少相邻的分区彼此的体积不同。此外,在第七实施方式中,配置于多个分区中的每个分区的贯通孔21的数量有时不同。因此,在多个分区中,至少在相邻的分区彼此之间,设置于每个分区的贯通孔21的孔数与该分区的体积的比不同。
由此,能够错开空气从设置于每个分区的各个贯通孔21向流场11吹出的周期。因此,由于空气的涡流从设置于每个分区的各个贯通孔21向流场11吹出的时刻错开,因此,多个空气的涡流彼此不互相干涉,防止涡流长大。因此,第七实施方式也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等同样的作用效果。
(第八实施方式)
对第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八实施方式是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七实施方式的组合。
如图17所示,在第八实施方式中,穿透微细穿孔板20的多个贯通孔21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被随机地配置。此外,吸音装置所具备的分隔板30与第七实施方式同样地被随机地配置。因此,在通过通路部件10的内壁面13、微细穿孔板20以及分隔板30形成的多个分区中,至少相邻的分区彼此的体积不同。而且,在第八实施方式中也同样,配置于多个分区中的每个分区的贯通孔21的数量有时不同。因此,在多个分区中,至少在相邻的分区彼此之间,设置于每个分区的贯通孔21的孔数与该分区的体积的比不同。
由此,能够错开空气从设置于每个分区的各个贯通孔21向流场11吹出的周期。因此,由于空气的涡流从设置于每个分区的各个贯通孔21向流场11吹出的时刻错开,因此,多个空气的涡流彼此不互相干涉,防止涡流长大。因此,第八实施方式也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等同样的作用效果。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而能够进行适当的变更。此外,上述各实施方式并非彼此无关,除了明显不能组合的情况外,能够进行适当的组合。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构成实施方式的要素除了明确表示为特别必须的情况以及在原理上被认为是明显必须的情况以外,当然不一定是必须的。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除了提及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的个数、数值、数量、范围等数值的情况、特别是明确表示为必须的情况以及原理上明确限定为特定的数的情况等之外,并不限定于该特定的数。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提及结构要素等的形状、位置关系等时,除了特别明确表示的情况以及原理上被限定为特定的形状、位置关系等的情况以外,并不限定于该形状、位置关系等。
(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多个贯通孔21中,至少相邻的贯通孔21彼此被配置在相对于与通路的中心线CL正交的方向错开的位置,但不限于此。多个贯通孔21的一部分也可以例外地包含沿与通路的中心线CL正交的方向配置为直线状的情况。
(2)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多个贯通孔21中,至少相邻的贯通孔21彼此被配置在相对于与通路的中心线CL平行的方向错开的位置,但不限于此。多个贯通孔21的一部分也可以例外地包含沿与通路的中心线CL平行的方向配置的情况。
(3)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多个分区构成为至少相邻的分区彼此的体积不同,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多个分区的一部分例外地包含相邻的分区彼此的体积相同的部位。
(4)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多个分区构成为,至少在相邻的分区彼此之间,设置于每个分区的贯通孔21的孔数与该分区的体积的比不同,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多个分区的一部分例外地包含设置于每个分区的贯通孔21的孔数与该分区的体积的比相同的部位。
(总结)
根据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或全部所示的第一观点,吸收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的吸音装置具备通路部件和微细穿孔板。通路部件具有供空气流动的通路。微细穿孔板是穿透有多个微细的贯通孔的板状的部件,被设置为一个面面对通路中的空气的流场,另一个面隔着空气层与通路部件的内壁面相对,该微细穿孔板利用通过贯通孔的空气而产生粘性衰减作用。而且,在多个贯通孔中,至少相邻的贯通孔彼此不沿与通路的中心线正交的方向配置为直线状,而被配置在相对于与通路的中心线正交的方向错开的位置。
根据第二观点,吸收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的吸音装置具备通路部件和微细穿孔板。通路部件具有供空气流动的通路。微细穿孔板是穿透有多个微细的贯通孔的板状的部件,被设置为一个面面对通路中的空气的流场,另一个面隔着空气层与通路部件的内壁面相对,该微细穿孔板利用通过贯通孔的空气而产生粘性衰减作用。而且,在多个贯通孔中,至少相邻的贯通孔彼此不沿与通路的中心线平行的方向配置为直线状,而被配置在相对于与通路的中心线平行的方向错开的位置。
根据第三观点,在多个贯通孔中,至少相邻的贯通孔彼此不沿与通路的中心线正交的方向配置为直线状,也不沿与通路的中心线平行的方向配置为直线状,而被配置在相对于与通路的中心线正交的方向和与通路的中心线平行的方向都错开的位置。
由此,从多个贯通孔向流场吹出的多个空气的涡流不在沿与通路的中心线正交的方向形成涡丝芯。此外,由于从多个贯通孔向流场吹出的多个空气的涡流彼此互相干涉的情况被抑制,因此,涡流随着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涡流逐渐长大的情况被抑制。因此,在微细穿孔板的附近,在通路的流场流动的气流的紊乱被抑制。因此,该吸音装置一边通过微细穿孔板的粘性衰减作用吸收在通路部件的空气中传播的声音,一边抑制在该微细穿孔板的附近的气流的紊乱,由此,能够提高在通路部件的空气中传播的声音的降低效果。
根据第四观点,在多个贯通孔中,至少在相邻的贯通孔彼此间,通路部件的内壁面与贯通孔的距离不同。
由此,由于相邻的贯通孔彼此的通路部件的内壁面与贯通孔之间的空气层的厚度不同,所以能够错开空气从相邻的贯通孔分别向流场吹出的周期。因此,由于空气的涡流从相邻的贯通孔分别向流场吹出的时刻错开,所多个空气的涡流彼此不互相干涉,防止涡流长大。因此,该吸音装置能够抑制在微细穿孔板的附近的气流的紊乱,并提高在通路部件的空气中传播的声音的降低效果。
根据第五观点,吸收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的吸音装置具备通路部件、微细穿孔板以及分隔板。通路部件具有供空气流动的通路。微细穿孔板是穿透有多个微细的贯通孔的板状的部件,被设置为一个面面对通路中的空气的流场,另一个面隔着空气层与通路部件的内壁面相对,该微细穿孔板利用通过贯通孔的空气而产生粘性衰减作用。分隔板将通路部件的内壁面与微细穿孔板连接,并分隔空气层。而且,在通过通路部件的内壁面、微细穿孔板以及分隔板形成的多个分区中,至少相邻的分区彼此的体积不同。
根据第六观点,在通过通路部件的内壁面、微细穿孔板以及分隔板形成的多个分区中,至少在相邻的分区彼此之间,设置于每个分区的贯通孔的孔数与该分区的体积的比不同。
由此,能够错开空气从设置于每个分区的贯通孔向流场吹出的周期。因此,由于空气的涡流从设置于每个分区的各个贯通孔向流场吹出的时刻错开,所多个空气的涡流彼此不互相干涉,防止涡流长大。因此,该吸音装置一边通过微细穿孔板的粘性衰减作用吸收在通路部件的空气中传播的声音,一边抑制在该微细穿孔板的附近的气流的紊乱,由此,能够提高在通路部件的空气中传播的声音的降低效果。

Claims (7)

1.一种吸音装置,吸收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其特征在于,具备:
通路部件(10),该通路部件具有供空气流动的通路;以及
微细穿孔板(20),该微细穿孔板是穿透有多个微细的贯通孔(21)的板状的部件,被设置为一个面面对所述通路中的空气的流场(11),另一个面隔着空气层(12)与所述通路部件的内壁面(13)相对,该微细穿孔板利用通过所述贯通孔的空气而产生粘性衰减作用,
在多个所述贯通孔中,至少相邻的所述贯通孔彼此不沿与所述通路的中心线(CL)正交的方向配置为直线状,而被配置在相对于与所述通路的中心线正交的方向错开的位置。
2.一种吸音装置,吸收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其特征在于,具备:
通路部件(10),该通路部件具有供空气流动的通路;以及
微细穿孔板(20),该微细穿孔板是穿透有多个微细的贯通孔(21)的板状的部件,被设置为一个面面对所述通路中的空气的流场(11),另一个面隔着空气层(12)与所述通路部件的内壁面(13)相对,该微细穿孔板利用通过所述贯通孔的空气而产生粘性衰减作用,
在多个所述贯通孔中,至少相邻的所述贯通孔彼此不沿与所述通路的中心线(CL)平行的方向配置为直线状,而被配置在相对于与所述通路的中心线平行的方向错开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多个所述贯通孔中,至少相邻的所述贯通孔彼此不沿与所述通路的中心线正交的方向配置为直线状,也不沿与所述通路的中心线平行的方向配置为直线状,而被配置在相对于与所述通路的中心线正交的方向和与所述通路的中心线平行的方向都错开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多个所述贯通孔中,至少在相邻的所述贯通孔彼此之间,所述通路部件的内壁面与所述贯通孔的距离不同。
5.一种吸音装置,吸收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其特征在于,具备:
通路部件(10),该通路部件具有供空气流动的通路;
微细穿孔板(20),该微细穿孔板是穿透有多个微细的贯通孔(21)的板状的部件,被设置为一个面面对所述通路中的空气的流场(11),另一个面隔着空气层(12)与所述通路部件的内壁面(13)相对,该微细穿孔板利用通过所述贯通孔的空气而产生粘性衰减作用,以及
分隔板(30),该分隔板将所述通路部件的内壁面与所述微细穿孔板连接,并分隔所述空气层,
在通过所述通路部件的内壁面、所述微细穿孔板以及所述分隔板形成的多个分区中,至少相邻的所述分区彼此的体积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所述通路部件的内壁面、所述微细穿孔板以及所述分隔板形成的多个分区中,至少在相邻的所述分区彼此之间,设置于每个所述分区的所述贯通孔的孔数与该分区的体积的比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多个所述贯通孔中,至少相邻的所述贯通孔彼此不沿与所述通路的中心线(CL)正交的方向配置为直线状,也不沿与所述通路的中心线平行的方向配置为直线状,而被配置在相对于与所述通路的中心线正交的方向和与所述通路的中心线平行的方向都错开的位置,
在通过所述通路部件的内壁面、所述微细穿孔板以及所述分隔板形成的多个分区中,至少在相邻的所述分区彼此之间,设置于每个所述分区的所述贯通孔的孔数与该分区的体积的比不同。
CN202080052310.1A 2019-07-22 2020-07-03 吸音装置 Withdrawn CN11412745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34790A JP2021018357A (ja) 2019-07-22 2019-07-22 吸音装置
JP2019-134790 2019-07-22
PCT/JP2020/026290 WO2021014942A1 (ja) 2019-07-22 2020-07-03 吸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7459A true CN114127459A (zh) 2022-03-01

Family

ID=74193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52310.1A Withdrawn CN114127459A (zh) 2019-07-22 2020-07-03 吸音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1018357A (zh)
CN (1) CN114127459A (zh)
WO (1) WO2021014942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3199A (zh) * 2003-05-23 2005-02-02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多孔板消音构造
CN101460993A (zh) * 2006-07-20 2009-06-17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固体音降低构造
CN104047724A (zh) * 2013-03-15 2014-09-17 科勒公司 噪声抑制系统
EP2858066A2 (en) * 2013-10-03 2015-04-08 Kohler Co. Noise suppression systems
CN107615375A (zh) * 2015-05-19 2018-01-19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多孔板
CN207363792U (zh) * 2017-06-12 2018-05-15 四川五环石化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极低流体压力损失复合结构降噪装置
CN108458467A (zh) * 2017-02-17 2018-08-28 S.I.Pan公司 分离器以及包括该分离器的消声器
CN108713227A (zh) * 2016-03-29 2018-10-2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隔音结构、开口结构、筒状结构、窗部件以及隔断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58665B2 (ja) * 2003-05-23 2009-11-04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多孔板消音構造
US9752494B2 (en) * 2013-03-15 2017-09-05 Kohler Co. Noise suppression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3199A (zh) * 2003-05-23 2005-02-02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多孔板消音构造
CN101460993A (zh) * 2006-07-20 2009-06-17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固体音降低构造
CN104047724A (zh) * 2013-03-15 2014-09-17 科勒公司 噪声抑制系统
EP2858066A2 (en) * 2013-10-03 2015-04-08 Kohler Co. Noise suppression systems
CN107615375A (zh) * 2015-05-19 2018-01-19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多孔板
CN108713227A (zh) * 2016-03-29 2018-10-2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隔音结构、开口结构、筒状结构、窗部件以及隔断部件
CN108458467A (zh) * 2017-02-17 2018-08-28 S.I.Pan公司 分离器以及包括该分离器的消声器
CN207363792U (zh) * 2017-06-12 2018-05-15 四川五环石化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极低流体压力损失复合结构降噪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18357A (ja) 2021-02-15
WO2021014942A1 (ja) 2021-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74791B2 (en) Acoustic dispersing airflow passage
US8166775B2 (en) Noise attenuating device for a heating-ventilation-cooling system of a motor vehicle
US6715580B1 (en) Gas flow-through line with sound absorption effect
JP2008064446A (ja) 車両空調用吹出ダクトおよび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0507525A (ja) 航空機エアパイプライン、特に航空機空調システム用音波吸収装置
JP5643660B2 (ja) 鉄道車両
EP1916424A2 (en) Ventilation system with sound barrier
CN110462222B (zh) 空调装置
EP1929216B1 (en) Low-noise volume flow rate throttling of fluid-carrying pipes
JP5758578B2 (ja) 雑音低減構造を備えるhvac装置
CN114127459A (zh) 吸音装置
DE19730355C1 (de) Schallabsorber in Lüftungskanälen
CN114127840A (zh) 吸音搅拌装置
KR100555375B1 (ko) 공명형 덕트 소음기
WO2021261138A1 (ja) 消音器
WO2019225293A1 (ja) 吸音構造体
JP2003041528A (ja) 吸音構造体
EP3557145B1 (e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RU2752219C1 (ru) Глушитель шума воздушного потока (гшвп) (варианты)
DE102008017121A1 (de) Gebläsegehäuse
US11446980B2 (en) HVAC system noise control
JP4408237B2 (ja) 消音器
JP2005156040A (ja) 車両用熱交換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車両
JPS61257313A (ja)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JPS60155092A (ja) 消音ダク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301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