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12239A - 一种电子烟及气密性负压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烟及气密性负压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12239A
CN114112239A CN202111398980.1A CN202111398980A CN114112239A CN 114112239 A CN114112239 A CN 114112239A CN 202111398980 A CN202111398980 A CN 202111398980A CN 114112239 A CN114112239 A CN 1141122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negative pressure
detection
chamber
storage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9898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守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nqingd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nqing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nqingd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nqing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9898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1223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122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122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26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 G01M3/28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for pipes, cables or tubes; for pipe joints or seals; for valves ; for welds
    • G01M3/2807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for pipes, cables or tubes; for pipe joints or seals; for valves ; for welds for pipes
    • G01M3/2815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for pipes, cables or tubes; for pipe joints or seals; for valves ; for welds for pipes using pressure measur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密性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烟及气密性负压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提供气密性检测设备;(2)产生负压,并测量检测室或储存室内的压力;根据第一负压值和第一压力值判断检测室的气密性;(3)停止对储存室提供负压;并测量检测室或储存室内的压力;(4)停止对储存室提供负压后,测量检测室或储存室内的压力;(5)根据第二压力值和第三压力值判断检测室的气密性。该气密性负压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操作方便、检测效率高、通用性强、检出率高,且对待测样品无损害,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烟及气密性负压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密性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烟及气密性负压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常需要检测产品的气密性,进而检测出产品的可靠性,这对电子产品来说尤为重要。然而,现有的电子产品如电子烟的气密性检测流程较为繁琐,检测准确度不高,容易对产品造成损耗,所使用的设备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密性负压检测方法,该气密性负压检测方法操作方便、检测效率高、通用性强、检出率高,且对待测样品无损害,实用性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密性负压检测设备,该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检测效率高,可准确检测待测样品的气密性,且对待测样品无损害,可用于电子烟等产品的气密性测定,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气密性负压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提供气密性检测设备,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控制装置、用于容设待测样品的检测室、与检测室连通的储存室、用于检测储存室或储存室压力的压力测试装置、与储存室连通并用于提供负压的负压产生装置以及用于控制负压产生装置和储存室之间气体流通的控制阀,所述负压产生装置、压力测试装置以及控制阀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将待测样品可气密地装设于检测室;
(2)启动负压产生装置产生负压,记作第一负压值,并测量检测室或储存室内的压力,记作第一压力值;根据第一负压值和第一压力值判断检测室的气密性;
(3)停止对储存室提供负压;并测量检测室或储存室内的压力,记作第二压力值;
(4)停止对储存室提供负压后,静置一段时间后测量检测室或储存室内的压力,记作第三压力值;
(5)根据第二压力值和第三压力值判断检测室的气密性;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第一负压值和第一压力值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先设定的第一预设差值时,判断该待测样品的检测室漏气。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第一负压值和第一压力值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先设定的第一预设差值时,判断该待测样品的检测室的动态气密性合格。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第二压力值和第三压力值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先设定的第二预设差值时,判断该待测样品的检测室漏气。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第二压力值和第三压力值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先设定的第二预设差值时,判断该待测样品的检测室的静态气密性合格。
进一步的,所述待测样品为电子烟。电子烟可气密地装设于检测室。电子烟油仓与塑胶配件衔接处的密封性的交接处具有气密需求。
进一步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烟,所述电子烟包括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括微孔陶瓷发热体,微孔陶瓷发热体包括多孔陶瓷体和发热电路,所述多孔陶瓷体的顶部凹设有若干储油槽,所述储油槽间隔设置,所述多孔陶瓷体的外表面包括位于多孔陶瓷体底部的雾化面和位于多孔陶瓷体侧壁的封油面,所述封油面的外侧表面涂敷有玻璃釉层,所述发热电路设置于所述雾化面处,所述多孔陶瓷体由多孔陶瓷材料烧结制得;所述发热电路的两端各设有引脚线,所述引脚线平行设置。更优选的,所述储油槽的形状为柱形槽、U形槽、楔形槽和V形槽中的任意一种。
现有技术中,陶瓷发热体主要陶瓷基体和金属发热膜两种组件,发热膜通常以电子浆料形式直接印刷在陶瓷坯体上,再经过高温烘烤、电极及引线处理等工艺,得到陶瓷发热体。然而,由于陶瓷表面孔分布一致性差异较大,陶瓷基体与金属发热膜间结合强度较差,在高温雾化应用过程,发热膜容易发生脱落、开裂等问题,严重影响陶瓷发热体的使用寿命;另外,由于发热膜是设置于陶瓷基体的外侧面,而这种设置的弊端是置于储油槽内的烟油会通过陶瓷基体侧壁的微孔渗出,导致部分烟油浪费,虽然现有技术采用塑胶进行密封时由于微孔不规则导致塑胶不完全,还是会有局部渗油现象,影响使用效果。
本发明中的微孔陶瓷发热体通过在多孔陶瓷体的上端面凹设多个储油槽可以增加储油量以及烟油与多孔陶瓷体的接触面积,便有烟油通过多孔陶瓷体侧壁的微孔渗透至雾化面进行雾化,而多孔陶瓷体的侧壁封油面涂敷致密的玻璃釉层,可有效避免部分烟油通过多孔陶瓷体侧壁的微孔渗油的问题,且该微孔陶瓷发热体还具有更好的耐高温性能、使用寿命更长和安全环保的优点,电子储油槽与塑胶配件衔接处的气密好。
优选的,所述多孔陶瓷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陶瓷骨粉20-40份、莫来石20-30份、玻璃粉10-20份、造孔剂5-15份、分散剂0.5-2份、粘接剂15-30份和烧结助剂1-5份。
优选的,所述多孔陶瓷体通过如下步骤制得:
S1、按照重量份,依次将陶瓷骨粉、莫来石、玻璃粉、造孔剂、烧结助剂加入密炼机中于100-150℃的温度下密炼3-7h,得到基材,备用;
S2、按照重量份,称取粘接剂并融化,再加入分散剂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步骤S1中得到的基材中加热至60-100℃搅拌3-4h,得到浆料,备用;
S3、将步骤S2中得到的浆料加入注射机中于140-200℃的温度下,施以30-120Mpa的压力将浆料注入到模具中成型,得到生坯;
S4、对生坯进行排胶处理,得到陶瓷素坯;
S5、将陶瓷素坯置于温度为800-1300℃烧结炉中烧结40-120min,得到多孔陶瓷体。
本发明中通过在制备多孔陶瓷体的多孔陶瓷材料的原料中加入陶瓷骨粉、莫来石、造孔剂和烧结助剂混合制得的多孔陶瓷体具有较高的空隙率,孔隙分布均匀的优点,使高温烧结得到的多孔陶瓷体强度更好,可减少漏油风险,也不易氧化;而其中采用的分散剂和粘接剂可以提升造孔剂在陶瓷粉和玻璃粉中的分散作用,进而解决了以往造孔剂分散性差,导致利用其制备获得的多孔陶瓷基体孔隙分布均匀性差的问题,使烧结出来的多孔陶瓷基体具有较好的强度,孔径和孔隙率可调的多孔陶瓷,同时便于料浆固化脱模,成型效率高。
优选的,每份所述陶瓷骨粉为硅藻土、长石、石英砂和碳化硅粉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的,每份所述陶瓷骨粉是由硅藻土、长石、石英砂和碳化硅粉按照重量比为0.4-0.8:0.6-1.0:0.8-1.2:0.1-0.5组成的混合物。
本发明中采用的上述陶瓷骨粉均具有坚固、耐磨、耐高温、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的优点,可确保微孔陶瓷发热体的强度和韧性。
优选的,每份所述造孔剂为聚苯乙烯微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聚氨酯微球、聚丙烯微球、聚氯乙烯微球、碳粉、炭粉、碳酸盐、硝酸盐、铵盐、木屑、面粉和玉米粉中的至少两种;更优选的,每份所述造孔剂为聚苯乙烯微球、聚氨酯微球、炭粉和木屑按照重量比为0.8-1.2:0.4-0.8:0.1-0.5:0.6-1.0组成的混合物。
本发明中通过采用上述特定原料组成的造孔剂可以协同各自的优异性能,使烧结出来的多孔陶瓷基体具有较好的强度,以及较高的空隙率,孔隙尺寸小、分布均匀的优点。
优选的,每份所述分散剂是由油酸和BYK110分散剂按照重量比为0.2-0.6:0.4-0.8组成的混合物。
本发明中采用的上述混合分散剂可有效解决以往造孔剂分散性差,导致利用其制备获得的多孔陶瓷基体具有孔隙分布均匀性差、尺寸较大的问题。
优选的,每份所述粘接剂为石蜡、蜂蜡、棕榈蜡、聚乙烯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的,每份所述粘接剂是由石蜡、棕榈蜡和聚乙烯按照重量比为0.2-0.6:0.4-0.8:0.6-1.0组成的混合物。
本发明中采用的粘接剂能够保持坯体不变形,能够减小热应力产生的陶瓷缺陷,有利于提高微孔陶瓷发热体的良品率。
优选的,每份所述烧结助剂为硼酸盐玻璃粉、铋酸盐玻璃粉和硅酸盐玻璃粉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的,每份所述烧结助剂是由硼酸盐玻璃粉、铋酸盐玻璃粉和硅酸盐玻璃粉按照重量比为0.8-1.2:0.4-0.8:0.6-1.0组成的混合物;而所采用的上述混合烧结助剂具有可促进陶瓷坯体致密化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玻璃釉层采用耐高温玻璃釉材,所述耐高温玻璃釉材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云母粉1-5份、硅酸钠5-10份、氧化铝20-40份、氧化钙5-10份、二氧化硅玻璃体4-8份、二氧化皓4-8份、三氧化铋1-5份和二氧化钌5-10份。
所述耐高温玻璃釉材通过如下步骤制得:
E1、按照重量份,称取上述原料,将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后加热至1200-1500℃预烧制料;
E2、将预烧制料至于600-1000℃条件下烧结形成耐高温玻璃釉材。
本发明中采用的高温玻璃釉材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导热性以及耐腐蚀性,中含有二氧化硅玻璃体,使得玻璃釉层增加了亲和能力,涂层附着力高,不易脱落。
本发明的微孔陶瓷发热体通过在多孔陶瓷体的上端面凹设多个储油槽可以增加储油量以及烟油与多孔陶瓷体的接触面积,便于烟油通过多孔陶瓷体侧壁的微孔渗透至雾化面进行雾化,而多孔陶瓷体的侧壁封油面涂敷致密的玻璃釉层,可有效避免部分烟油通过多孔陶瓷体侧壁的微孔渗油的问题,且该微孔陶瓷发热体还具有更好的耐高温性能、使用寿命更长和安全环保的优点,相对与现有技术,使得储油槽与塑料配件的气密性更好;其中制备多孔陶瓷体的方法简单高效,操作控制方便,生产的产品质量高,成本低,利于工业化生产;制得的电子烟气密性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气密性检测设备,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控制装置、用于容设待测样品的检测室、与检测室连通的储存室、用于检测储存室或储存室压力的压力测试装置、与储存室连通并用于提供负压的负压产生装置以及用于控制负压产生装置和储存室之间气体流通的控制阀,所述负压产生装置、压力测试装置以及控制阀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可控制负压产生装置以及控制阀的开启,使用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测试装置包括用于检测储存室压力的第一测压装置以及用于测试检测室压力的第二测压装置。第一测压装置和第二测压装置分别用于测定储存室压力和检测室压力的压力,使用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气密性检测设备还包括压力提示装置,所述压力提示装置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当控制装置接收到检测室负压过大时,压力提示装置可发生灯光或声音等信号进行提示,防止负压过大对设备和待测样品带来损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气密性负压检测方法操作方便、检测效率高、通用性强、检出率高,且对待测样品无损害,实用性强;该气密性负压检测方法,该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检测效率高,可准确检测待测样品的气密性,且对待测样品无损害,可用于电子烟等产品的气密性测定,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气密性负压检测设备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微孔陶瓷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检测室、2-储存室、3-负压产生装置、4-控制阀、5-待测样品、6-第一测压装置、7-第二测压装置、8-多孔陶瓷体、9-储油槽、10-雾化面、11-封油面、12-发热电路、13-引脚线和14-玻璃釉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2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一种气密性负压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提供气密性检测设备,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控制装置、用于容设待测样品的检测室1、与检测室1连通的储存室2、用于检测储存室2或储存室2压力的压力测试装置、与储存室2连通并用于提供负压的负压产生装置3以及用于控制负压产生装置3和储存室2之间气体流通的控制阀4,所述负压产生装置3以及控制阀4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将待测样品可气密地装设于检测室1;
(2)启动负压产生装置3产生负压,记作第一负压值,并测量检测室1或储存室2内的压力,记作第一压力值;根据第一负压值和第一压力值判断检测室1的气密性;
(3)停止对储存室2提供负压;并测量检测室1或储存室2内的压力,记作第二压力值;
(4)停止对储存室2提供负压后,静置一段时间后测量检测室1或储存室2内的压力,记作第三压力值;
(5)根据第二压力值和第三压力值判断检测室1的气密性;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第一负压值和第一压力值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先设定的第一预设差值时,判断该待测样品的检测室1漏气。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第一负压值和第一压力值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先设定的第一预设差值时,判断该待测样品的检测室1的动态气密性合格。由于待测样品可气密地装设于检测室1,故检测室1漏气时,表示待测样品的动态气密性未达标准,反之则判断动态气密性未达标准为合格。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第二压力值和第三压力值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先设定的第一预设差值时,判断该待测样品的检测室1漏气。
进一步的,第二压力值和第三压力值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先设定的第一预设差值时,判断该待测样品的检测室1的静态气密性合格。由于待测样品可气密地装设于检测室1,故检测室1漏气时,表示待测样品的静态气密性未达标准,反之则该待测样品静态气密性合格。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测试装置包括用于检测储存室2压力的第一测压装置6以及用于测试检测室1压力的第二测压装置7。第一测压装置6和第二测压装置7分别用于测定储存室2压力和检测室1压力的压力,使用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气密性检测设备还包括压力提示装置,所述压力提示装置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当控制装置接收到检测室负压过大时,压力提示装置可发生灯光或声音等信号进行提示,防止负压过大对设备和待测样品带来损害。
进一步的,所述待测样品为电子烟。电子烟可气密地装设于检测室1。电子烟油仓与塑胶配件衔接处的密封性的交接处具有气密需求。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气密性检测设备,包括用于容设待测样品的检测室1、与检测室1连通的储存室2、用于检测储存室2或储存室2压力的压力测试装置、与储存室2连通并用于提供负压的负压产生装置3以及用于控制负压产生装置3和储存室2之间气体流通的控制阀4。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一种电子烟,所述电子烟包括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括微孔陶瓷发热体,所述微孔陶瓷发热体包括多孔陶瓷体8和发热电路12,所述多孔陶瓷体8的顶部凹设有若干储油槽9,所述储油槽9间隔设置,所述多孔陶瓷体8的外表面包括位于多孔陶瓷体8底部的雾化面10和位于多孔陶瓷体8侧壁的封油面13,所述封油面13的外侧表面涂敷有玻璃釉层14,所述发热电路12设置于所述雾化面10处,所述多孔陶瓷体8由多孔陶瓷材料烧结制得;所述发热电路12的两端各设有引脚线13,所述引脚线13平行设置;所述储油槽9的形状为柱形槽。
所述多孔陶瓷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陶瓷骨粉20份、莫来石20份、玻璃粉10份、造孔剂5份、分散剂0.5份、粘接剂15份和烧结助剂1份。
所述多孔陶瓷体8通过如下步骤制得:
S1、按照重量份,依次将陶瓷骨粉、莫来石、玻璃粉、造孔剂、烧结助剂加入密炼机中于100℃的温度下密炼3h,得到基材,备用;
S2、按照重量份,称取粘接剂并融化,再加入分散剂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步骤S1中得到的基材中加热至60℃搅拌3h,得到浆料,备用;
S3、将步骤S2中得到的浆料加入注射机中于140℃的温度下,施以30Mpa的压力将浆料注入到模具中成型,得到生坯;
S4、对生坯进行排胶处理,得到陶瓷素坯;
S5、将陶瓷素坯置于温度为800℃烧结炉中烧结40min,得到多孔陶瓷体8。
每份所述陶瓷骨粉是由硅藻土、长石、石英砂和碳化硅粉按照重量比为0.4:0.6:0.8:0.1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造孔剂为聚苯乙烯微球、聚氨酯微球、炭粉和木屑按照重量比为0.8:0.4:0.1:0.6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分散剂是由油酸和BYK110分散剂按照重量比为0.2:0.4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粘接剂是由石蜡、棕榈蜡和聚乙烯按照重量比为0.2:0.4:0.6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烧结助剂是由硼酸铵玻璃粉、Bi2O3-B2O3-SiO2玻璃粉和硅酸盐玻璃粉按照重量比为0.8-1.2:0.4-0.8:0.6-1.0组成的混合物;所述硅酸钠盐玻璃粉采用拓亿新材料(广州)有限公司生产的。
所述玻璃釉层14采用耐高温玻璃釉材,所述耐高温玻璃釉材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云母粉1份、硅酸钠5份、氧化铝20份、氧化钙5份、二氧化硅玻璃体4份、二氧化皓4份、三氧化铋1份和二氧化钌5份。
所述耐高温玻璃釉材通过如下步骤制得:
E1、按照重量份,称取上述原料,将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后加热至1200℃预烧制料;
E2、将预烧制料至于600℃条件下烧结形成耐高温玻璃釉材。
本实例的其余内容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所述储油槽9的形状为楔形槽。所述多孔陶瓷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陶瓷骨粉30份、莫来石25份、玻璃粉15份、造孔剂10份、分散剂1.5份、粘接剂23份和烧结助剂3份。
所述多孔陶瓷体8通过如下步骤制得:
S1、按照重量份,依次将陶瓷骨粉、莫来石、玻璃粉、造孔剂、烧结助剂加入密炼机中于125℃的温度下密炼5h,得到基材,备用;
S2、按照重量份,称取粘接剂并融化,再加入分散剂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步骤S1中得到的基材中加热至80℃搅拌3.5h,得到浆料,备用;
S3、将步骤S2中得到的浆料加入注射机中于160℃的温度下,施以75Mpa的压力将浆料注入到模具中成型,得到生坯;
S4、对生坯进行排胶处理,得到陶瓷素坯;
S5、将陶瓷素坯置于温度为1000℃烧结炉中烧结80min,得到多孔陶瓷体8。
每份所述陶瓷骨粉是由硅藻土、长石、石英砂和碳化硅粉按照重量比为0.6:0.8:1.0:0.3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造孔剂为聚苯乙烯微球、聚氨酯微球、炭粉和木屑按照重量比为1.0:0.6:0.3:0.8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分散剂是由油酸和BYK110分散剂按照重量比为0.4:0.6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粘接剂是由石蜡、棕榈蜡和聚乙烯按照重量比为0.4:0.6:0.8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烧结助剂是由硼酸铵玻璃粉、Bi2O3-B2O3-SiO2玻璃粉和硅酸盐玻璃粉按照重量比为1.0:0.6:0.8组成的混合物;所述硅酸钠盐玻璃粉采用拓亿新材料(广州)有限公司生产的。
所述玻璃釉层14采用耐高温玻璃釉材,所述耐高温玻璃釉材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云母粉3份、硅酸钠7份、氧化铝30份、氧化钙7份、二氧化硅玻璃体6份、二氧化皓6份、三氧化铋3份和二氧化钌7份。
所述耐高温玻璃釉材通过如下步骤制得:
E1、按照重量份,称取上述原料,将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后加热至1300℃预烧制料;
E2、将预烧制料至于800℃条件下烧结形成耐高温玻璃釉材。
本实例的其余内容与实施例2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所述储油槽9的形状为U形槽。所述多孔陶瓷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陶瓷骨粉40份、莫来石30份、玻璃粉20份、造孔剂15份、分散剂2份、粘接剂30份和烧结助剂5份。
所述多孔陶瓷体8通过如下步骤制得:
S1、按照重量份,依次将陶瓷骨粉、莫来石、玻璃粉、造孔剂、烧结助剂加入密炼机中于150℃的温度下密炼7h,得到基材,备用;
S2、按照重量份,称取粘接剂并融化,再加入分散剂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步骤S1中得到的基材中加热至100℃搅拌4h,得到浆料,备用;
S3、将步骤S2中得到的浆料加入注射机中于200℃的温度下,施以120Mpa的压力将浆料注入到模具中成型,得到生坯;
S4、对生坯进行排胶处理,得到陶瓷素坯;
S5、将陶瓷素坯置于温度为1300℃烧结炉中烧结120min,得到多孔陶瓷体8。
每份所述陶瓷骨粉是由硅藻土、长石、石英砂和碳化硅粉按照重量比为0.8:1.0:1.2:0.5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造孔剂为聚苯乙烯微球、聚氨酯微球、炭粉和木屑按照重量比为1.2:0.8:0.5:1.0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分散剂是由油酸和BYK110分散剂按照重量比为0.6:0.8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粘接剂是由石蜡、棕榈蜡和聚乙烯按照重量比为0.6:0.8:1.0组成的混合物。
每份所述烧结助剂是由硼酸铵玻璃粉、Bi2O3-B2O3-SiO2玻璃粉和硅酸钠盐玻璃粉按照重量比为1.2:0.8:1.0组成的混合物;所述硅酸钠盐玻璃粉采用拓亿新材料(广州)有限公司生产的。
所述玻璃釉层14采用耐高温玻璃釉材,所述耐高温玻璃釉材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云母粉5份、硅酸钠10份、氧化铝40份、氧化钙10份、二氧化硅玻璃体8份、二氧化皓8份、三氧化铋5份和二氧化钌10份。
所述耐高温玻璃釉材通过如下步骤制得:
E1、按照重量份,称取上述原料,将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后加热至1500℃预烧制料;
E2、将预烧制料至于1000℃条件下烧结形成耐高温玻璃釉材。
本实例的其余内容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对比例1
本对比例与上述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本对比例中没有添加分散剂,本对比例的其余内容与实施例2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对比例2
本对比例与上述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本对比例中在制备多孔陶瓷体8时仅采用硼酸铵玻璃粉作为烧结助剂,本对比例的其余内容与实施例3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对实施例2、3、4和对比例1-2制得的微孔陶瓷发热体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下1表所示:
根据阿基米德排水法测试孔隙率,以10mm*4mm的制件在相同的条件下测试吸油时间;孔径按照(采用Auto Pore IV 9500(Micromeritics Instrument Corporation)测试;导热率按照(GB/T 5990-2006)测试。
表1
Figure BDA0003364891850000131
Figure BDA0003364891850000141
由实施例2-4的对比可知本发明制得的微孔陶瓷发热体具有较高的储油、锁油功能,以及孔隙率高,热导率低等优点,其孔隙率可以高达75%,而导热率降至0.09W/(m·k)。
由实施例2-4和对比例1-2的对比可知,加入造孔助剂可使制得的微孔陶瓷发热体具有孔隙率高、孔隙尺寸小、分布均匀的优点,其孔隙率可以达到75%,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应用价值。
采用本申请的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气密性负压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提供气密性检测设备,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控制装置、用于容设待测样品的检测室、与检测室连通的储存室、用于检测储存室或储存室压力的压力测试装置、与储存室连通并用于提供负压的负压产生装置以及用于控制负压产生装置和储存室之间气体流通的控制阀,所述负压产生装置、压力测试装置以及控制阀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将待测样品可气密地装设于检测室;
(2)启动负压产生装置产生负压,记作第一负压值,并测量检测室或储存室内的压力,记作第一压力值;根据第一负压值和第一压力值判断检测室的气密性;
(3)停止对储存室提供负压;并测量检测室或储存室内的压力,记作第二压力值;
(4)停止对储存室提供负压后,静置一段时间后测量检测室或储存室内的压力,记作第三压力值;
(5)根据第二压力值和第三压力值判断检测室的气密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密性负压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样品为电子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密性负压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第一负压值和第一压力值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先设定的第一预设差值时,判断该待测样品的检测室漏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密性负压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第一负压值和第一压力值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先设定的第一预设差值时,判断该待测样品的检测室的动态气密性合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密性负压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第二压力值和第三压力值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先设定的第二预设差值时,判断该待测样品的检测室漏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密性负压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第二压力值和第三压力值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先设定的第二预设差值时,判断该待测样品的检测室的静态气密性合格。
7.一种如权利要求1的气密性负压检测方法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性负压检测方法应用于检测电子烟的气密性。
8.一种电子烟,其特征在于:包括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括微孔陶瓷发热体,微孔陶瓷发热体包括多孔陶瓷体和发热电路,所述多孔陶瓷体的顶部凹设有若干储油槽,所述储油槽间隔设置,所述多孔陶瓷体的外表面包括位于多孔陶瓷体底部的雾化面和位于多孔陶瓷体侧壁的封油面,所述封油面的外侧表面涂敷有玻璃釉层,所述发热电路设置于所述雾化面处,所述多孔陶瓷体由多孔陶瓷材料烧结制得;所述发热电路的两端各设有引脚线,所述引脚线平行设置。
9.一种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控制装置、用于容设待测样品的检测室、与检测室连通的储存室、用于检测储存室或储存室压力的压力测试装置、与储存室连通并用于提供负压的负压产生装置以及用于控制负压产生装置和储存室之间气体流通的控制阀,所述负压产生装置、压力测试装置以及控制阀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测试装置包括用于检测储存室压力的第一测压装置以及用于测试检测室压力的第二测压装置。
CN202111398980.1A 2021-11-19 2021-11-19 一种电子烟及气密性负压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 Pending CN1141122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98980.1A CN114112239A (zh) 2021-11-19 2021-11-19 一种电子烟及气密性负压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98980.1A CN114112239A (zh) 2021-11-19 2021-11-19 一种电子烟及气密性负压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12239A true CN114112239A (zh) 2022-03-01

Family

ID=80440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98980.1A Pending CN114112239A (zh) 2021-11-19 2021-11-19 一种电子烟及气密性负压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12239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67280A (zh) * 2016-12-30 2018-07-10 致茂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气密性检测方法及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09376696U (zh) * 2018-11-29 2019-09-13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烟雾化器及包含该电子烟雾化器的电子烟
CN211099825U (zh) * 2019-10-23 2020-07-28 深圳市你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陶瓷雾化芯及雾化器
CN213779388U (zh) * 2020-12-02 2021-07-23 艋项(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烟气密性检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67280A (zh) * 2016-12-30 2018-07-10 致茂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气密性检测方法及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09376696U (zh) * 2018-11-29 2019-09-13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烟雾化器及包含该电子烟雾化器的电子烟
CN211099825U (zh) * 2019-10-23 2020-07-28 深圳市你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陶瓷雾化芯及雾化器
CN213779388U (zh) * 2020-12-02 2021-07-23 艋项(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烟气密性检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18743B (zh) 一种混合导体致密扩散障型氧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US6573208B1 (en) Homogeneous bulky porous ceramic material
CN105801122B (zh) 一种梯度孔结构碳化硅基多孔陶瓷的制备方法
US20090159853A1 (en) Colloidal templating process for manufacture of highly porous ceramics
CN113349454A (zh) 一种陶瓷雾化芯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89770B (zh) 氧传感器用电解质层和致密扩散层双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CN114674168A (zh) 雾化基材、制造雾化基材的浆料及雾化基材的制造方法
CN114000031B (zh) 一种加热用多孔导电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20110128439A (ko) 다공성 세라믹 지지체 위에 전사법을 이용한 세그멘티드형 고체산화물연료전지 구성 소재막 제조 방법
CN106770583A (zh) 旋转涂覆制备极限电流型氧传感器致密扩散障碍层的方法
CN113925225A (zh) 一种微孔陶瓷发热体
CN114112239A (zh) 一种电子烟及气密性负压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
CN101530701B (zh) 碳化硅烛状过滤器的制备方法
CN109608172A (zh) 一种高孔隙率多孔陶瓷膜支撑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53148A (zh) 陶瓷过滤膜制备方法及陶瓷过滤膜
CN115925442A (zh) 一种多孔陶瓷雾化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611623A (zh) 一种莫来石多孔微滤膜支撑体陶瓷制备方法
CN113385052B (zh) 氧化铝基陶瓷平板膜
CN210642434U (zh) 一种多孔陶瓷的改进结构、电子烟及多孔陶瓷雾化器
US20100025884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ceramic honeycomb structure
CN113072390A (zh) 一种多孔陶瓷加热体及其制备方法
JP4024704B2 (ja) 複層構造セラミックスフィルターの製造方法
CN115708596B (zh) 一种陶瓷雾化芯及其制备方法
JP2001118590A (ja) 高導電性固体電解質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233057C (zh) 注浆法制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锰酸镧锶自支撑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