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04322A - 一种便携式反推力装置辅助扣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反推力装置辅助扣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04322A
CN114104322A CN202111326511.9A CN202111326511A CN114104322A CN 114104322 A CN114104322 A CN 114104322A CN 202111326511 A CN202111326511 A CN 202111326511A CN 114104322 A CN114104322 A CN 1141043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 rod
hinge
rod
rod head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2651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04322B (zh
Inventor
李盈建
霍耀霞
杨树楷
刘洪波
刘明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ECC Shenyang Engine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AECC Shenyang Engin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ECC Shenyang Engine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AECC Shenyang Engin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11132651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043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043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043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043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043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F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IRCRAFT; 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CLEAN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NDLING, TRANSPORTING, 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F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clean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ndling, transporting, 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F5/10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aircraft, e.g. jig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反推力装置辅助扣合装置。该装置包括位于反推力装置的第一单元体上的限位座以及位于反推力装置的第二单元体上的拉杆组件,限位座具有半圆形豁口,拉杆组件包括支座及拉杆,拉杆包括第一拉杆头(9)、第二拉杆头(11)及杆体(10),支座固定在第二单元体上,第一拉杆头(9)及第二拉杆头(11)分别螺纹连接在杆体(10)的两端,第一拉杆头(9)的端部为旋转铰接点,第一拉杆头(9)在该旋转铰接点处通过球轴承连接支座,第二拉杆头(11)的端部通过球轴承连接一限位杆(12),拉杆绕旋转铰接点转动以使得限位杆(12)落入限位座的半圆形豁口内,实现第一单元体与第二单元体的端部扣合。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反推力装置辅助扣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反推力装置辅助扣合装置。
背景技术
反推力装置是军民大飞机上常用的减速装置,在飞机着陆和中断起飞过程中能够将发动机排气气流折返,从而获得反向减速推力,缩短飞机滑跑制动距离。
为确保动力装置短舱的地面维护性,反推力装置通常由两半单元体组成,单元体的一端通过导轨梁与飞机挂架相连,另一端通过锁扣将两半单元体彼此相连。反推力装置的外涵流道处一般设有橡胶密封件,在两半单元体扣合过程中通过压缩橡胶件达到密封外涵气流的效果,以减少外涵气流的泄漏损失,但同时带来了反推力装置两半单元体的扣合问题:越接近最终安装位置橡胶件的压缩量越大,扣合越困难,单纯依靠人力很难将反推力装置扣合到位。
为保证反推力装置的安装,台架试车过程中通常通过台架配备的电动葫芦及吊带完成扣合,吊带分别与安装在反推力装置下导轨梁中间部位的工装连接,向反方向拉动反推力装置两半单元体完成扣合;而反推力装置外场配装飞机工作时因无电动葫芦,通常通过安装在下导轨梁中间部位的工装拉动反推力装置两半单元体完成扣合,上述两种方案都能够达到辅助安装的目的。
现有的台架电动葫芦及吊带辅助扣合的缺点在于:电动葫芦拉动吊带的方向难以控制,向两侧拉动反推力装置单元体的过程中吊带需接触挤压复合材料外壳体,易造成反推力装置外壳体的变形、损伤。
常用的外场辅助扣合装置的缺点在于:因较为笨重无法安装在反推力装置上,通常设置为地面工装,使用时需反复安装、拆卸,时间和人力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反推力装置辅助扣合装置,包括位于反推力装置的第一单元体上的限位座以及位于反推力装置的第二单元体上的拉杆组件,所述限位座具有半圆形豁口,所述拉杆组件包括支座及拉杆,拉杆包括第一拉杆头、第二拉杆头及杆体,支座固定在所述第二单元体上,第一拉杆头及第二拉杆头分别螺纹连接在杆体的两端,且随所述杆体的转动,第一拉杆头及第二拉杆头同步靠近或远离,第一拉杆头的端部为旋转铰接点,第一拉杆头在该旋转铰接点处通过球轴承连接所述支座,第二拉杆头的端部通过球轴承连接一限位杆,所述拉杆绕所述旋转铰接点转动以使得所述限位杆落入所述限位座的半圆形豁口内,实现所述第一单元体与所述第二单元体的端部扣合。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拉杆头的端部设置有球形孔,第一球体设置在该球形孔内,第一球体具有中空通孔,支座具有双耳片,螺栓穿过所述双耳片的通孔及所述第一球体的中空通孔后,将所述第一拉杆头铰接在所述支座上。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拉杆头的端部设置有球形孔,第二球体设置在该球形孔内,第二球体具有中空通孔,限位杆穿过并固定在第二球体的中空通孔内。
优选的是,所述限位杆与所述第二球体的中空通孔过盈配合。
优选的是,所述杆体两端分别设置沿轴向方向的螺纹孔,所述第一拉杆头及所述第二拉杆头的与螺纹孔内螺纹匹配的一端分别设有左旋外螺纹和右旋外螺纹。
优选的是,所述杆体中间固定有六角扳拧螺母。
优选的是,所述便携式反推力装置辅助扣合装置还包括拉杆固定组件,所述拉杆固定组件包括由多个相互连接的铰叶构成的铰链,所述铰链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支座上,所述铰链的另一端设置有卡箍,卡箍能够卡扣在所述杆体上,所述卡箍随铰链运动所在的面垂直于所述杆体旋转所在的面。
优选的是,所述铰链包括第一铰叶及第二铰叶,第一铰叶与第二铰叶通过铆钉铰接,第一铰叶的另一端通过铆钉铰接在支座上,第二铰叶上固定所述卡箍。
优选的是,所述卡箍包括折叠成Ω型的弹性板,Ω型的弹性板的中间部分通过铆钉固定在所述铰链上,Ω型的弹性板的两端靠近并形成敞口,杆体用于自所述敞口进入或离开卡箍。
本发明中的便携式反推力装置辅助扣合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包括;
1)重量轻,结构简单;
2)能够安装在反推力装置上,且不影响飞机和反推力装置正常工作,不需要反复拆装,节省时间、人力成本,工作效率高;
3)对操作空间要求低,操作省力、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便携式反推力装置辅助扣合装置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便携式反推力装置辅助扣合装置一优选实施例的限位座结构主视图。
图3是本申请图2所示实施例的限位座结构俯视图。
图4是本申请图2所示实施例的拉杆组件及拉杆固定组件俯视图。
图5是本申请图2所示实施例的拉杆组件及拉杆固定组件主视图。
图6是本申请图2所示实施例的拉杆固定组件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图2所示实施例的辅助扣合装置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其中,1-限位座,2-支座,3-铆钉,4-第一铰叶,5-第二铰叶,6-卡箍,7-铆钉,8-第一球体,81-第二球体,9-第一拉杆头,10-杆体,11-第二拉杆头,12-限位杆,13-螺栓,14-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反推力装置辅助扣合装置,如图1-图7所示,主要包括位于反推力装置的第一单元体上的限位座1以及位于反推力装置的第二单元体上的拉杆组件,所述限位座1具有半圆形豁口,所述拉杆组件包括支座2及拉杆,拉杆包括第一拉杆头9、第二拉杆头11及杆体10,支座2固定在所述第二单元体上,第一拉杆头9及第二拉杆头11分别螺纹连接在杆体10的两端,且随所述杆体10的转动,第一拉杆头9及第二拉杆头11同步靠近或远离,第一拉杆头9的端部为旋转铰接点,第一拉杆头9在该旋转铰接点处通过球轴承连接所述支座2,第二拉杆头11的端部通过球轴承连接一限位杆12,所述拉杆绕所述旋转铰接点转动以使得所述限位杆12落入所述限位座1的半圆形豁口内,实现所述第一单元体与所述第二单元体的端部扣合。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拉杆头9的端部设置有球形孔,第一球体8设置在该球形孔内,第一球体8具有中空通孔,支座2具有双耳片,螺栓13穿过所述双耳片的通孔及所述第一球体8的中空通孔后,将所述第一拉杆头9铰接在所述支座2上。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拉杆头11的端部设置有球形孔,第二球体81设置在该球形孔内,第二球体81具有中空通孔,限位杆12穿过并固定在第二球体81的中空通孔内。
本申请通过球形孔与球头的配合,形成球轴承结构,拉杆组件安装过程中球轴承能够弥补安装角度和位置的误差,使得拉杆组件更可靠得工作;限位杆12通过过盈配合插入拉杆组件一端的球体中,在拉杆组件工作时嵌入限位座1的半圆形豁口中,起限位作用。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杆12与所述第二球体的中空通孔过盈配合。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杆体10两端分别设置沿轴向方向的螺纹孔,所述第一拉杆头9及所述第二拉杆头11的与螺纹孔内螺纹匹配的一端分别设有左旋外螺纹和右旋外螺纹。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杆体10中间固定有六角扳拧螺母。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便携式反推力装置辅助扣合装置还包括拉杆固定组件,所述拉杆固定组件包括由多个相互连接的铰叶构成的铰链,所述铰链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支座2上,所述铰链的另一端设置有卡箍6,卡箍6能够卡扣在所述杆体10上,所述卡箍6随铰链运动所在的面垂直于所述杆体10旋转所在的面。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铰链包括第一铰叶4及第二铰叶5,第一铰叶4与第二铰叶5通过铆钉铰接,第一铰叶4的另一端通过铆钉铰接在支座2上,第二铰叶5上固定所述卡箍6。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卡箍6包括折叠成Ω型的弹性板,Ω型的弹性板的中间部分通过铆钉7固定在所述铰链上,Ω型的弹性板的两端靠近并形成敞口,杆体10用于自所述敞口进入或离开卡箍6。
本申请的双铰链结构能够确保铰叶具备足够的调节量,有效弥补卡箍6与拉杆组件的安装误差,同时卡箍6特有的“Ω”形结构,使得拉杆组件安装和拆卸方便快捷。
本申请中,辅助扣合装置未工作时,限位座1位于左半单元体的下导轨梁上,拉杆固定组件和拉杆组件位于右半单元体的下导轨梁上,拉杆放置在支撑座的顺航向左侧,卡箍6扣到杆体10上,根据图2-图5可以看出,由于杆体10和卡箍6的运动方向垂直,因此能够起到相互制约限位的作用,有效防止彼此脱开。图2与图5为主视图,图3与图4为俯视图,在图3与图4的基础上,结合图7,能够看出杆体10的运动方向。
辅助扣合装置工作时,将卡箍6从杆体10上向下拔出,铰链绕铆钉3旋转,到达竖直位置,然后水平掰动拉杆组件使其转动180°,使限位杆12到达限位座1的豁口,采用六角扳手转动杆体10上的六角板拧处,使拉杆组件的长度不断缩短,将反推力装置左右单元体不断拉紧至预定位置,扣合下导轨梁的数道锁扣,然后将拉杆组件恢复原位。
本申请的辅助扣合装置工作时,只需将卡箍从杆体上向下拔出,水平转动动拉杆组件180°,并转动杆体及可实现辅助扣合,安装简便工作效率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便携式反推力装置辅助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反推力装置的第一单元体上的限位座(1)以及位于反推力装置的第二单元体上的拉杆组件,所述限位座(1)具有半圆形豁口,所述拉杆组件包括支座(2)及拉杆,拉杆包括第一拉杆头(9)、第二拉杆头(11)及杆体(10),支座(2)固定在所述第二单元体上,第一拉杆头(9)及第二拉杆头(11)分别螺纹连接在杆体(10)的两端,且随所述杆体(10)的转动,第一拉杆头(9)及第二拉杆头(11)同步靠近或远离,第一拉杆头(9)的端部为旋转铰接点,第一拉杆头(9)在该旋转铰接点处通过球轴承连接所述支座(2),第二拉杆头(11)的端部通过球轴承连接一限位杆(12),所述拉杆绕所述旋转铰接点转动以使得所述限位杆(12)落入所述限位座(1)的半圆形豁口内,实现所述第一单元体与所述第二单元体的端部扣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反推力装置辅助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杆头(9)的端部设置有球形孔,第一球体(8)设置在该球形孔内,第一球体(8)具有中空通孔,支座(2)具有双耳片,螺栓(13)穿过所述双耳片的通孔及所述第一球体(8)的中空通孔后,将所述第一拉杆头(9)铰接在所述支座(2)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反推力装置辅助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拉杆头(11)的端部设置有球形孔,第二球体(81)设置在该球形孔内,第二球体(81)具有中空通孔,限位杆(12)穿过并固定在第二球体(81)的中空通孔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反推力装置辅助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12)与所述第二球体的中空通孔过盈配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反推力装置辅助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10)两端分别设置沿轴向方向的螺纹孔,所述第一拉杆头(9)及所述第二拉杆头(11)的与螺纹孔内螺纹匹配的一端分别设有左旋外螺纹和右旋外螺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反推力装置辅助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10)中间固定有六角扳拧螺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反推力装置辅助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反推力装置辅助扣合装置还包括拉杆固定组件,所述拉杆固定组件包括由多个相互连接的铰叶构成的铰链,所述铰链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支座(2)上,所述铰链的另一端设置有卡箍(6),卡箍(6)能够卡扣在所述杆体(10)上,所述卡箍(6)随铰链运动所在的面垂直于所述杆体(10)旋转所在的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反推力装置辅助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包括第一铰叶(4)及第二铰叶(5),第一铰叶(4)与第二铰叶(5)通过铆钉铰接,第一铰叶(4)的另一端通过铆钉铰接在支座(2)上,第二铰叶(5)上固定所述卡箍(6)。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反推力装置辅助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6)包括折叠成Ω型的弹性板,Ω型的弹性板的中间部分通过铆钉(7)固定在所述铰链上,Ω型的弹性板的两端靠近并形成敞口,杆体(10)用于自所述敞口进入或离开卡箍(6)。
CN202111326511.9A 2021-11-10 2021-11-10 一种便携式反推力装置辅助扣合装置 Active CN1141043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26511.9A CN114104322B (zh) 2021-11-10 2021-11-10 一种便携式反推力装置辅助扣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26511.9A CN114104322B (zh) 2021-11-10 2021-11-10 一种便携式反推力装置辅助扣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04322A true CN114104322A (zh) 2022-03-01
CN114104322B CN114104322B (zh) 2024-05-03

Family

ID=80378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26511.9A Active CN114104322B (zh) 2021-11-10 2021-11-10 一种便携式反推力装置辅助扣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04322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413266Y1 (ko) * 2005-12-05 2006-04-05 박정신 자체유압신축장치
KR100860492B1 (ko) * 2007-05-09 2008-09-26 양태호 낚시용 뜰채 걸이장치
KR101532693B1 (ko) * 2013-12-26 2015-07-01 한국항공우주연구원 헬리콥터의 하부 로드엔드 홀딩용 치구
CN106969206A (zh) * 2017-04-07 2017-07-21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发动机管路固定可调装置
CN207999559U (zh) * 2018-03-23 2018-10-23 洛阳腾腾金属加工液有限公司 金属加工液运输管道连接装置
CN110450973A (zh) * 2019-07-30 2019-11-15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一种可调长度的反推对中支撑装置
CN211904643U (zh) * 2020-05-27 2020-11-10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航空发动机工艺短舱拉紧装置
CN111907720A (zh) * 2020-07-27 2020-11-10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一种反推力装置浮动拉杆
CN213145663U (zh) * 2020-08-27 2021-05-07 天津百盛高通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单向锁紧功能的卡箍
CN113028167A (zh) * 2019-12-25 2021-06-25 龙门县南华新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管道连接用钢材卡箍接头
CN213773700U (zh) * 2020-11-05 2021-07-23 郭伟 市政道路雨水检查井
CN113336136A (zh) * 2021-06-29 2021-09-03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水电站桥机吊钩护具的拆装及搬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413266Y1 (ko) * 2005-12-05 2006-04-05 박정신 자체유압신축장치
KR100860492B1 (ko) * 2007-05-09 2008-09-26 양태호 낚시용 뜰채 걸이장치
KR101532693B1 (ko) * 2013-12-26 2015-07-01 한국항공우주연구원 헬리콥터의 하부 로드엔드 홀딩용 치구
CN106969206A (zh) * 2017-04-07 2017-07-21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发动机管路固定可调装置
CN207999559U (zh) * 2018-03-23 2018-10-23 洛阳腾腾金属加工液有限公司 金属加工液运输管道连接装置
CN110450973A (zh) * 2019-07-30 2019-11-15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一种可调长度的反推对中支撑装置
CN113028167A (zh) * 2019-12-25 2021-06-25 龙门县南华新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管道连接用钢材卡箍接头
CN211904643U (zh) * 2020-05-27 2020-11-10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航空发动机工艺短舱拉紧装置
CN111907720A (zh) * 2020-07-27 2020-11-10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一种反推力装置浮动拉杆
CN213145663U (zh) * 2020-08-27 2021-05-07 天津百盛高通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单向锁紧功能的卡箍
CN213773700U (zh) * 2020-11-05 2021-07-23 郭伟 市政道路雨水检查井
CN113336136A (zh) * 2021-06-29 2021-09-03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水电站桥机吊钩护具的拆装及搬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04322B (zh) 2024-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841592C (en) Aircraft nacelle assemblies
US20110133489A1 (en) Aircraft nacelle incorporating a hood closure device that is independent of the locking mechanism
EP3247902A1 (de) Multifunktionales flap als rueckstromklappe
DE2550525A1 (de) Vorrichtung zum anbringen eines strahltriebwerkes an einem flugzeug
US2014005982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oad introduction element for a movable surface of an aircraft
CN206456570U (zh) 无人机弹射托举闭锁释放机构
CN114104322A (zh) 一种便携式反推力装置辅助扣合装置
CN205060041U (zh) 电池阵零重力展开双向驱动装置
CN102991667A (zh) 一种弹簧摇臂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EP1826401A2 (de) Montage und Demontage eines Rotorblattes einer Windenergieanlage
CN203581386U (zh) 一种航空发动机安装维护用旋转机构
CN107628042B (zh) 轨道车辆导流罩、开闭机构及自锁锁定机构
CN207228778U (zh) 一种新型硬质围栏
CN214273154U (zh) 篷房移动系统
CN211543867U (zh) 一种可伸缩机翼
CN211904643U (zh) 航空发动机工艺短舱拉紧装置
CN209176933U (zh) 一种飞机工装用骨架电动定位锁紧装置
CN109586000B (zh) 一种中心驱动的环形张拉整体可展结构
CN216436441U (zh) 一种用于非步入式储能能源柜的移动检修篷装置
CN206920241U (zh) 一种耐老化超低温尼龙材料的扎带拉伸试验装置
CN202731409U (zh) 一种大跨度组合门架结构
CN216438134U (zh) 一种钢缆拉幕系统
CN205838082U (zh) 装船机及其防倾翻钩
CN205741995U (zh) 一种变电站用安全遮拦
CN207776199U (zh) 快调式钢结构建筑屋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Yingjian

Inventor after: Liu Hongbo

Inventor after: Liu Jia

Inventor after: Huo Yaoxia

Inventor after: Liu Mingchen

Inventor before: Li Yingjian

Inventor before: Huo Yaoxia

Inventor before: Yang Shukai

Inventor before: Liu Hongbo

Inventor before: Liu Mingche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