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03649B - 集电靴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集电靴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03649B
CN114103649B CN202010899578.0A CN202010899578A CN114103649B CN 114103649 B CN114103649 B CN 114103649B CN 202010899578 A CN202010899578 A CN 202010899578A CN 114103649 B CN114103649 B CN 1141036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swing arm
collector shoe
shoe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9957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03649A (zh
Inventor
姚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9957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036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036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036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036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036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Current collectors for power supply lin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8Current collectors for power supply lin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collecting current from conductor rails
    • B60L5/39Current collectors for power supply lin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collecting current from conductor rails from third rai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urrent-Collector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集电靴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集电靴由底座、摆臂组件、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碳滑板组件、弹簧组件和驱动组件组成,其中,集电靴的底座总成和碳滑板组件之间通过设置具备弹性件属性的第一支撑件和具备非弹性件属性的第二支撑件进行连接,即实现了在集电靴的碳滑板组件与导电轨接触过程中的动态缓冲接触,又能保证在接触后的稳定接触受流,在保证受流稳定性的情况下,大大减少了接触撞击,从而延长了集电靴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集电靴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电靴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在车辆停稳,车辆集电靴与导电轨进行静态接触受电时,集电靴通过升降靴的动作实现与导电轨进行受电,具体地,通过驱动件的伸缩运动以实现对集电靴的碳滑板进行升降控制,由于不同受电场景下的导电轨的高度存在误差,若驱动件的作用力过大,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易撞坏集电靴,降低集电靴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集电靴,集电靴的底座总成和碳滑板组件之间通过设置具备弹性件属性的第一支撑件和具备非弹性件属性的第二支撑件进行连接,即实现了在集电靴的碳滑板组件与导电轨接触过程中的动态缓冲接触,又能保证在接触后的稳定接触受流,在保证受流稳定性的情况下,大大减少了接触撞击,从而延长了集电靴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电靴,适于与导电轨接触受流,所述集电靴由底座总成、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碳滑板组件组成,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底座总成铰接,所述第一支撑件为弹性件;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底座总成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为非弹性件;所述碳滑板组件设置有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所述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分别对应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铰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总成包括底座和摆臂组件,所述摆臂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摆臂组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铰接,且与第二支撑件的一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电靴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摆臂组件相连,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组件及弹簧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及所述弹簧组件均与所述摆臂组件相连,所述转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摆臂组件由升靴位置运动至降靴位置,且使所述弹簧组件发生形变,处于降靴位置的所述摆臂组件在所述弹簧组件的驱动下运动至所述升靴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件及抵接件,所述抵接件与所述转动件连接,所述转动件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抵接件与所述摆臂组件抵接推动所述摆臂组件由升靴位置运动至降靴位置,所述转动件沿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摆臂组件能够在所述弹簧组件的驱动下运动至所述升靴位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摆臂组件包括第一摆臂、第二摆臂,所述第一摆臂的一端与所述碳滑板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摆臂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摆臂的一端与所述碳滑板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摆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弹簧组件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摆臂包括第一臂及第二臂,所述第一臂的一端与所述碳滑板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臂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摆臂呈L型,所述抵接件用于与所述第二臂及所述第一臂靠近第二臂的一侧抵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摆臂组件包括第一摆臂、第二摆臂和连接杆,所述第一摆臂位于在所述第二摆臂上方,所述第一摆臂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摆臂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摆臂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摆臂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铰接,所述第一摆臂、第二摆臂、连接杆和所述底座组成四连杆机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抵接件为滚子,所述滚子可绕自身转动,所述滚子的中心轴与转动件的中心轴不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摆臂的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设置有延伸部,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延伸部铰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的与所述第一摆臂铰接的一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铰接件、支撑杆和弹性元件,所述铰接件与所述延伸部铰接,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点铰接,支撑杆的另一端形成为台阶部,所述台阶部与所述铰接件可移动连接,所述弹性元件套设所述台阶部上,位于所述台阶部的台阶端和所述铰接件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铰接点位于所述碳滑板组件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铰接点跟所述第二铰接点不重合。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前所述的集电靴。通过设置如前所述的集电靴,在保证受流稳定性的情况下,大大减少了集电靴和导电轨的接触撞击,从而延长了车辆上集电靴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电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电靴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电靴与导电轨脱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电靴与导电轨接触并处于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电靴与导电轨接触并处于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集电靴100;导电轨200;
底座10;第一限位槽11;
摆臂组件20;第一摆臂21;第二摆臂22;连接杆23;第一臂211;第二臂212;延伸部221;
第一支撑件2;铰接件201;支撑杆202;弹性元件203;台阶部2021;台阶端2022;
第二支撑件3;
碳滑板组件4;第一铰接点41;第二铰接点42;
弹簧组件52;
驱动组件5;抵接件512;转动件511;
导电组件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上”、“下”、“左”、“右”、“前”、“后”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中,需注意的是,术语“设置”、“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其具体的设置方式和连接方式可根据具体情况来设定,不受特定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其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下面参考图1-图5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集电靴100,集电靴100的摆臂组件20和碳滑板组件4之间通过设置具备弹性件属性的第一支撑件2和具备非弹性件属性的第二支撑件3进行连接,即实现了在集电靴100的碳滑板组件4与导电轨200接触过程中的动态缓冲接触,又能保证在接触后的稳定接触受流,在保证受流稳定性的情况下,大大减少了接触撞击,从而延长了集电靴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电靴,如图1-图5所示,适于与导电轨200接触受流,集电靴100由底座总成1、第一支撑件2、第二支撑件3和碳滑板组件4组成,其中,第一支撑2件的一端与底座总成1铰接,第一支撑件2为弹性件;第二支撑件2的一端与底座总成1连接,第二支撑件2为非弹性件;碳滑板组件4设置有第一铰接点41和第二铰接点42,第一铰接点41和第二铰接点42分别对应与第一支撑件2的另一端和第二支撑件3的另一端铰接。如图3所示,集电靴100处于降靴位置,集电靴100与导电轨200处于脱离状态,在集电靴100升靴过程中,集电靴的状态首先由图3状态向图4状态运动,如图4所示,碳滑板组件4的右端首先与导电轨接触,第一支撑件的弹性缓冲推动作用与第二支撑件的非弹性推动作用下,碳滑板的左端逐渐紧贴导电轨200,直至集电靴运动到图5的状态,从而实现集电靴100的碳滑板组件4与导电轨之间从线接触逐步过渡到面接触的缓冲变化过程,实现了在集电靴100的碳滑板组件4与导电轨200接触过程中的动态缓冲接触,又能保证在接触后的稳定接触受流,在保证受流稳定性的情况下,大大减少了接触撞击,从而延长了集电靴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升靴”可理解为集电靴的碳滑板组件向导电轨逐步接触的运动过程;“降靴”可理解为集电靴由碳滑板组件与导电轨接触的状态逐步分离并相互远离的运动过程;“升靴位置”可理解为集电靴的碳滑板组件与导电轨接触并处于正常受流的位置;“降靴位置”可理解为集电靴的碳滑板组件与导电轨分离后处于预设的安置位置。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优选的场景中,车辆处于停车充电状态下,车辆上的集电靴的工作效果最佳,可选地,集电靴100用于安装在一些应用与在静态充电的取电设备上,具有更好的效果。还需要说明的是,在集电靴升靴过程中,第一支撑件的弹性缓冲作用,利于碳滑板组件4与导电轨200之间从线接触逐步过渡到面接触的缓冲变化过程,第二支撑件的非弹性推动作用,利于在碳滑板组件4与导电轨200贴合后,将碳滑板组件4贴紧在导电轨上,从而提高了受流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底座总成1包括底座10和摆臂组件20,摆臂组件20的一端与底座10铰接,摆臂组件20的另一端第一支撑件2的一端铰接,且与第二支撑件3的一端连接。通过设置摆臂组件20,增加了中间调节支撑机构,方便对碳滑板组件的动作速度进行微调,同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集电靴100还包括:驱动组件5,驱动组件5设置在底座10上,且与摆臂组件20相连, 驱动组件5包括转动组件51及弹簧组件52,转动组件51及弹簧组件52均与摆臂组件20相连,转动组件51用于驱动摆臂组件20由升靴位置运动至降靴位置,且使弹簧组件52发生形变,处于降靴位置的摆臂组件20在弹簧组件的驱动下运动至升靴位置。具体地,如图5所示,集电靴100处于升靴位置,当集电靴100由图5到图3的运动过程中,转动组件51通过转动推动摆臂组件20运动,从而带动碳滑板组件4下降从而实现脱靴,且摆臂组件20的摆动会带有弹簧组件52不断拉伸,并处于持续拉伸状态,直至集电靴100运动至图3的降靴位置;当需要升靴时,摆臂组件20可在在弹簧的驱动下,即弹簧从拉伸状态自动恢复时会产生驱动力从而带动摆臂组件20运动,从而带动碳滑板组件4升起,并运动至升靴位置(即图5的位置)。更为具体地,如图3所示,弹簧组件52的两端分别连接底座10和摆臂组件20,为摆臂组件20与底座10之间的提供了可自动恢复调节的预紧力,在驱动组件5的作用下,摆臂组件20绕底座10摆动,进而实现碳滑板组件4的上下伸缩,从而实现集电靴的升靴和降靴,更为具体地,如图3所示,集电靴100处于降靴位置,集电靴100与导电轨200处于脱离状态,在集电靴100升靴过程中,集电靴的状态首先由图3状态向图4状态运动,如图4所示,碳滑板组件4的右端首先与导电轨接触,随着摆臂组件的摆动下,第一支撑件的弹性缓冲推动作用与第二支撑件的非弹性推动作用下,碳滑板的左端逐渐紧贴导电轨200,直至集电靴运动到图5的状态,从而实现集电靴100的碳滑板组件4与导电轨之间从线接触逐步过渡到面接触的缓冲变化过程,实现了在集电靴100的碳滑板组件4与导电轨200接触过程中的动态缓冲接触,又能保证在接触后的稳定接触受流,在保证受流稳定性的情况下,大大减少了接触撞击,从而延长了集电靴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转动组件51包括转动件511及抵接件512,抵接件512与转动件511连接,转动件511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抵接件512与摆臂组件20抵接推动摆臂组件20由升靴位置运动至降靴位置,转动件沿第二方向转动时,摆臂组件20能够在弹簧组件52的驱动下运动至升靴位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具体地,如图5所示,碳滑板组件4处于升靴位置,当受流完毕,需要降靴时,转动件511逆时针(即第一方向),以将抵接件512逐步运动至最左边位置,弹簧组件52逐步被拉伸,以使摆臂组件20顺时针摆动,从而实现降靴,直至碳滑板组件4运动至图3所示出的降靴位置。同样地,如图3所示,抵接件512处于最左端时,弹簧组件52处于最大拉伸状态,此时,碳滑板组件4处于降靴位置,当转动件511顺时针(即第一方向)转动时,抵接件512的位置由最左端逐步向右边偏移,弹簧组件52由拉伸状态逐步恢复,以使摆臂组件20逆时针摆动,从而实现升靴,直至碳滑板组件4运动至图5所示出的升靴位置,此时,碳滑板组件4与导电轨200接触以实现受流。这样设置使得集电靴100升靴过程中,弹簧组件的恢复能力受到转动件的约束而使得升靴速度受到良好的控制,具有稳定的升靴控制性能,提高了集电靴100受流的稳定性;在降靴过程中转动件的转动拉伸弹簧,将转动能量转化为弹簧的拉伸能量,从而为集电靴的升靴蓄能,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可选地,抵接件512与转动件511形成为凸轮结构,以使得抵接件512在随转动件511转动过程中,对摆臂组件20产生不同的推动位移,从而实现对摆臂组件20的驱动。可选地,转动组件51还包括减速器,减速器适于与转动件连接,以便对转动件的转动速度进行有效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摆臂组件20包括第一摆臂21、第二摆臂22,第一摆臂21的一端与碳滑板组件4连接,第一摆臂21的另一端与转动组件51连接,第二摆臂22的一端与碳滑板组件4连接,第二摆臂22的另一端与弹簧组件52连接。这样设置使得,转动组件51与弹簧组件52得到相互协同作用,从而实现稳定的升降靴控制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摆臂21包括第一臂211及第二臂212,第一臂211的一端与碳滑板组件4连接,第一臂211的另一端与第二臂212连接以使第一摆臂21呈L型,抵接件512用于与第二臂212及第一臂211靠近第二臂212的一侧抵接。具体地,抵接件512设置在第一臂211靠近第二臂212的一侧,即L型的内侧。这样设置,设置抵接件512可以很好地抵接第一摆臂21从而推动摆臂组件实现摆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摆臂组件20包括第一摆臂21、第二摆臂22和连接杆23,第一摆臂21位于在第二摆臂22上方,第一摆臂21的一端和第二摆臂22的一端设置在底座10上,第一摆臂21的另一端和第二摆臂22的另一端分别与连接杆23的两端铰接,第一摆臂21、第二摆臂22、连接杆23和底座10组成四连杆机构。具体地,如图2所示,为了形成更稳定的运动结构,第一摆臂21具有空间结构,即第一摆臂21由两根平行的臂件和两根平行连接部件构造为四边形空间结构,第二摆臂22同一由两根平行的臂件和两根平行连接部件构造为四边形空间结构,连接杆23上具有多个铰接孔,第一摆臂21和第二摆臂22通过连接杆23上的铰接孔实现与连接杆铰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抵接件512为滚子,滚子可绕自身转动,滚子的中心轴与转动件511的中心轴不重合。这里通过设将抵接件512设置成可转动的滚子,当抵接件512与摆臂组件20的过程中,抵接件512与摆臂组件20为滚动接触,减少了材料间的接触磨耗,延长了抵接件的使用寿命。可选地,抵接件512在所述转动轴上可拆卸连接,以方便维修更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摆臂22的远离底座的一端设置有延伸部221,第一支撑件2的一端与延伸部221铰接。通过设置用于铰接第一支撑件2的延伸部221,为摆臂组件20与第一支撑件2的铰接提供了可布置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支撑件3的一端与连接杆的与第一摆臂21铰接的一端连接。具体地,第二支撑件3和第一支撑件4与摆臂组件20的铰接为不同位置处的铰接设置,使得第一支撑件2、第二支撑件3、摆臂组件20和碳滑板组件4之间形成四连杆结构,结构稳定性更佳。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7所示,第一支撑件2包括铰接件201、支撑杆202和弹性元件203,铰接件201与延伸部221铰接,支撑杆202的一端与第一铰接点41铰接,支撑杆202的另一端形成为台阶部2021,台阶部2021与铰接件201可移动连接,弹性元件203套设台阶部2021上,位于台阶部2021的台阶端2022和铰接件201之间。这样设置实现了铰接件201相对于支撑杆202之间的弹性连接,以具备弹性缓冲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铰接点42位于碳滑板组件4的长度方向(即如图3中所示出的左右方向)的中间位置,第一铰接点41跟第二铰接点42不重合。这里将第二铰接点设置在碳滑板的中间,且第一铰接点41跟第二铰接点42不重合设置,由于在集电靴升靴过程中,第一支撑件的弹性缓冲作用,利于碳滑板组件4与导电轨200之间从线接触逐步过渡到面接触的缓冲变化过程,第二支撑件的非弹性推动作用,利于在碳滑板组件4与导电轨200贴合后,将碳滑板组件4贴紧在导电轨上,故将用于第二支撑件铰接的第二铰接点设置在碳滑板的中间,可大大提高了受流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摆臂组件20上设置有抵接部(即图中第二臂212),在抵接件512转动到预设位置时,抵接件512与抵接部相抵接与带动摆臂组件20摆动。具体地,如图3所示,抵接件512处于最左端时,抵接件512与抵接部相抵,以抵压摆臂组件20,同时作用于弹簧组件52,此时,弹簧组件52处于最大拉伸状态,碳滑板组件4处于降靴位置,当驱动组件5顺时针转动时,抵接件512的位置由最左端逐步向右边偏移,弹簧组件52由拉伸状态逐步恢复,以使摆臂组件2逆时针摆动,从而实现升靴,直至碳滑板组件4运动至图4和图5所示出的升靴位置,此时,碳滑板组件4与导电轨200接触以实现受流;同样地,当受流完毕,需要降靴时,转动组件逆时针,以将抵接件512逐步运动至最左边位置,抵接件512与抵接部相抵,以抵压摆臂组件20,同时作用于弹簧组件52,弹簧组件52逐步被拉伸,以使摆臂组件2顺时针摆动,从而实现降靴,直至碳滑板组件4运动至图3所示出的降靴位置。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电靴,通过驱动组件5的转动运动转换为碳滑板组件4升降运动,具有稳定的升降控制性能,提高了集电靴100受流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6所示,底座10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11,转动件511上设置有限位凸起(图中未标记出),限位凸起(图中未标记出)适于与第一限位槽11配合,适于在在第一限位槽内限位运动。具体地,集电靴的运动状态在图3到图4和图5的状态切换过程中,通过设置第一限位槽11和限位凸起,使得转动件511在为限定在预设的转动角度以内,保证抵接件512始终与摆臂组件20相接触,便于对摆臂组件20的运动进行控制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弹簧组件52的与底座10连接的一端高于弹簧组件52的另一端(即弹簧组件52的与摆臂组件20连接的一端)。这样设置为摆臂组件创造了具备产生上下方向的分力条件,从而所实现升降靴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集电靴100还包括导电组件6,导电组件6的一端适于与碳滑板组件4电连接,另一端适于与车辆电连接。具体地,导电组件用于将碳滑板组件4上所采集的电传递到车辆上,以实现车用。更为具体地,导电组件可选用软排导电体(即可实现自身可实现柔性伸缩的导电材料,比如铜排等)。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电靴100,集电靴100的底座总成和碳滑板组件4之间通过设置具备弹性件属性的第一支撑件2和具备非弹性件属性的第二支撑件3进行连接,即实现了在集电靴100的碳滑板组件4与导电轨200接触过程中的动态缓冲接触,又能保证在接触后的稳定接触受流,在保证受流稳定性的情况下,大大减少了接触撞击,从而延长了集电靴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车辆上设置有集电靴100。具体的,集电靴与车辆上的供电系统电连接,集电靴100的底座总成1和碳滑板组件4之间通过设置具备弹性件属性的第一支撑件2和具备非弹性件属性的第二支撑件3进行连接,即实现了在集电靴100的碳滑板组件4与导电轨200接触过程中的动态缓冲接触,又能保证在接触后的稳定接触受流,在保证车辆受流稳定性的情况下,大大减少了接触撞击,从而延长了车辆上集电靴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优选的场景中,车辆处于停车充电状态下,车辆上的集电靴的工作效果最佳,可选地,车辆在处于静态充电情况下,具有更好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电靴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集电靴,适于与导电轨接触受流,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电靴包括:
底座总成;
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底座总成铰接,所述第一支撑件为弹性件;
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底座总成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为非弹性件;
碳滑板组件,所述碳滑板组件设置有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所述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分别对应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铰接;
在集电靴升靴过程中,集电靴的状态首先由集电靴与导电轨脱离的状态运动到集电靴与导电轨接触并处于第一状态,碳滑板组件靠近第一铰接点的一端首先与导电轨接触,在第一支撑件的弹性缓冲推动作用与第二支撑件的非弹性推动作用下,碳滑板靠近第二铰接点的一端逐渐紧贴导电轨,直至集电靴运动到集电靴与导电轨接触并处于第二状态,使集电靴的碳滑板组件与导电轨之间从线接触逐步过渡到面接触,使集电靴的碳滑板组件与导电轨在接触过程中动态缓冲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电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总成包括底座和摆臂组件,所述摆臂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摆臂组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铰接,且与第二支撑件的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电靴,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电靴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摆臂组件相连,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组件及弹簧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及所述弹簧组件均与所述摆臂组件相连,所述转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摆臂组件由升靴位置运动至降靴位置,且使所述弹簧组件发生形变,处于降靴位置的所述摆臂组件在所述弹簧组件的驱动下运动至所述升靴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电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件及抵接件,所述抵接件与所述转动件连接,所述转动件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抵接件与所述摆臂组件抵接推动所述摆臂组件由升靴位置运动至降靴位置,所述转动件沿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摆臂组件能够在所述弹簧组件的驱动下运动至所述升靴位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电靴,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组件包括第一摆臂、第二摆臂,所述第一摆臂的一端与所述碳滑板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摆臂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摆臂的一端与所述碳滑板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摆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弹簧组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电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包括第一臂及第二臂,所述第一臂的一端与所述碳滑板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臂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摆臂呈L型,所述抵接件用于与所述第二臂及所述第一臂靠近第二臂的一侧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电靴,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组件包括第一摆臂、第二摆臂和连接杆,所述第一摆臂位于在所述第二摆臂上方,所述第一摆臂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摆臂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摆臂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摆臂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铰接,所述第一摆臂、第二摆臂、连接杆和所述底座组成四连杆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电靴,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件为滚子,所述滚子可绕自身转动,所述滚子的中心轴与转动件的中心轴不重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电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摆臂的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设置有延伸部,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延伸部铰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电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的与所述第一摆臂铰接的一端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电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铰接件、支撑杆和弹性元件,所述铰接件与所述延伸部铰接,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点铰接,支撑杆的另一端形成为台阶部,所述台阶部与所述铰接件可移动连接,所述弹性元件套设所述台阶部上,位于所述台阶部的台阶端和所述铰接件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电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铰接点位于所述碳滑板组件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铰接点跟所述第二铰接点不重合。
1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集电靴。
CN202010899578.0A 2020-08-31 2020-08-31 集电靴和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1141036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99578.0A CN114103649B (zh) 2020-08-31 2020-08-31 集电靴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99578.0A CN114103649B (zh) 2020-08-31 2020-08-31 集电靴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03649A CN114103649A (zh) 2022-03-01
CN114103649B true CN114103649B (zh) 2023-11-14

Family

ID=80360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99578.0A Active CN114103649B (zh) 2020-08-31 2020-08-31 集电靴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0364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80629A1 (zh) * 2017-10-26 2019-05-02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磁浮车辆受流器
CN109910623A (zh) * 2019-03-22 2019-06-21 重庆中车四方所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下接触自动受流器
CN110194060A (zh) * 2018-02-27 2019-09-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受流器及具有其的电力机车
CN110329080A (zh) * 2019-07-30 2019-10-15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用于轨交列车的阻尼受电弓
CN209955771U (zh) * 2019-05-15 2020-01-17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受流器
CN111231686A (zh) * 2020-03-25 2020-06-05 安徽盛世高科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手动和气动脱靴的双靴联动侧接触受流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08866A (zh) * 2018-06-13 2018-10-02 天津益昌电气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块式金属刷受流靴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80629A1 (zh) * 2017-10-26 2019-05-02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磁浮车辆受流器
CN110194060A (zh) * 2018-02-27 2019-09-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受流器及具有其的电力机车
CN109910623A (zh) * 2019-03-22 2019-06-21 重庆中车四方所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下接触自动受流器
CN209955771U (zh) * 2019-05-15 2020-01-17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受流器
CN110329080A (zh) * 2019-07-30 2019-10-15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用于轨交列车的阻尼受电弓
CN111231686A (zh) * 2020-03-25 2020-06-05 安徽盛世高科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手动和气动脱靴的双靴联动侧接触受流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03649A (zh) 202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44881B2 (en) Positioning unit for a charging station and method for making contact
WO2016201902A1 (zh) 一种集电头装置
CN110794359B (zh) 电能表用夹紧检测装置
CN114103649B (zh) 集电靴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1231686A (zh) 一种手动和气动脱靴的双靴联动侧接触受流器
CN102723221B (zh) 一种具有突跳机构的扳动开关
CN212136363U (zh) 一种保险丝加工用限位连接机构
CN114103648B (zh) 集电靴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8544926A (zh) 一种受电弓接电结构
CN217345487U (zh) 一种无人机的电池自动更换装置
CN214492569U (zh) 一种竖直伸缩装置、位置调节装置和自动充电系统
CN209981011U (zh) 一种刀闸
CN115296081A (zh) 充电接头装置、充电架及包括其的换电站
CN111231684B (zh) 受流器及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
CN210136807U (zh) 一种刀闸
CN218948951U (zh) 一种磁浮电车用电动脱靴功能的受流器
CN210416298U (zh) 一种充电弓柔性驱动机构
CN209981045U (zh) 一种带副触头式刀闸
CN111769403A (zh) 电连接器插拔机构
CN210182280U (zh) 一种刀闸
CN219564783U (zh) 一种随动三轨受流器
CN204696012U (zh) 一种滚动接触型耐用开关
CN217768146U (zh) 一种备用电源自动投切装置
CN114801753B (zh) 一种适用于有轨电车的受电弓弓头结构
CN213685871U (zh) 一种机电设备安装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