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03648B - 集电靴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集电靴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103648B CN114103648B CN202010897746.2A CN202010897746A CN114103648B CN 114103648 B CN114103648 B CN 114103648B CN 202010897746 A CN202010897746 A CN 202010897746A CN 114103648 B CN114103648 B CN 11410364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ssembly
- swing arm
- shoe
- rotating
- carb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PCTMTFRHKVHKIS-BMFZQQSSSA-N (1s,3r,4e,6e,8e,10e,12e,14e,16e,18s,19r,20r,21s,25r,27r,30r,31r,33s,35r,37s,38r)-3-[(2r,3s,4s,5s,6r)-4-amino-3,5-dihydroxy-6-methyloxan-2-yl]oxy-19,25,27,30,31,33,35,37-octahydroxy-18,20,21-trimethyl-23-oxo-22,39-dioxabicyclo[33.3.1]nonatriaconta-4,6,8,10 Chemical compound C1C=C2C[C@@H](OS(O)(=O)=O)CC[C@]2(C)[C@@H]2[C@@H]1[C@@H]1CC[C@H]([C@H](C)CCCC(C)C)[C@@]1(C)CC2.O[C@H]1[C@@H](N)[C@H](O)[C@@H](C)O[C@H]1O[C@H]1/C=C/C=C/C=C/C=C/C=C/C=C/C=C/[C@H](C)[C@@H](O)[C@@H](C)[C@H](C)OC(=O)C[C@H](O)C[C@H](O)CC[C@@H](O)[C@H](O)C[C@H](O)C[C@](O)(C[C@H](O)[C@H]2C(O)=O)O[C@H]2C1 PCTMTFRHKVHKIS-BMFZQQSS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Current collectors for power supply lin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8—Current collectors for power supply lin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collecting current from conductor rails
- B60L5/39—Current collectors for power supply lin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collecting current from conductor rails from third rail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urrent-Collector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集电靴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集电靴由底座、摆臂组件、碳滑板组件、驱动组件组成,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组件及弹簧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及所述弹簧组件均与所述摆臂组件相连,所述转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摆臂组件由升靴位置运动至降靴位置,且使所述弹簧组件发生形变,处于降靴位置的所述摆臂组件在所述弹簧组件的驱动下运动至所述升靴位置。通过转动组件的转动运动并与弹簧组件的自身形变结合,转换为集电靴的升降靴运动,具有稳定的升降靴控制性能,便于缓慢升降靴控制,在与导电轨接触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升降靴效果,避免与导电轨产生较大程度的撞击,延长了集电靴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电靴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集电靴通过升降靴的动作实现与导电轨进行受电,具体地,通过气压的伸缩运动以实现对集电靴的碳滑板进行升降控制,在集电靴与导电轨接触过程中,气缸的推拉力会由于气压的波动而波动,且气缸的推力难以实现微调,集电靴在升靴过程中容易受较大推力而瞬间撞击导电轨,易损坏集电靴导致集电靴的稳定受流性能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集电靴,集电靴上设置转动组件和弹簧组件,通过转动组件和弹簧组件的作用以带动所述摆臂组件摆动,从而实现集电靴的升靴和降靴动作,以实现与导电轨接触受流。具体地,通过转动组件的转动运动并与弹簧组件的自身形变结合,转换为集电靴的升降靴运动,具有稳定的升降靴控制性能,便于缓慢升降靴控制,在与导电轨接触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升降靴效果,避免与导电轨产生较大程度的撞击,延长了集电靴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电靴,适于与导电轨接触受流,所述集电靴由底座、摆臂组件、碳滑板组件、驱动组件组成,其中,所述摆臂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碳滑板组件与所述摆臂组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摆臂组件相连,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组件及弹簧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及所述弹簧组件均与所述摆臂组件相连,所述转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摆臂组件由升靴位置运动至降靴位置,且使所述弹簧组件发生形变,处于降靴位置的所述摆臂组件在所述弹簧组件的驱动下运动至所述升靴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件及抵接件,所述抵接件与所述转动件连接,所述转动件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抵接件与所述摆臂组件抵接推动所述摆臂组件由升靴位置运动至降靴位置,所述转动件沿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摆臂组件能够在所述弹簧组件的驱动下运动至所述升靴位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摆臂组件包括第一摆臂、第二摆臂,所述第一摆臂的一端与所述碳滑板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摆臂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摆臂的一端与所述碳滑板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摆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弹簧组件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摆臂包括第一臂及第二臂,所述第一臂的一端与所述碳滑板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臂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摆臂呈L型,所述抵接件用于与所述第二臂及所述第一臂靠近第二臂的一侧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摆臂组件包括第一摆臂、第二摆臂和连接杆,所述第一摆臂位于在所述第二摆臂上方,所述第一摆臂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摆臂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摆臂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摆臂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铰接,所述第一摆臂、第二摆臂、连接杆和所述底座组成四连杆机构,所述四连杆机构形成为平行四边形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适于相对所述导电轨平动,所述碳滑板组件适于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抵接件为滚子,所述滚子可绕自身转动,所述滚子的中心轴与转动件的中心轴不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碳滑板组件包括碳滑板、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部的一端和所述碳滑板一端铰接;所述第二缓冲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碳滑板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一缓冲件和所述第二缓冲件沿所述碳滑板组件的长度方向对称布置,且形成有向下的夹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碳滑板组件还包括中间连接件,所述中间连接件固定在所述碳滑板下端,位于所述第一缓冲件和所述第二缓冲件的中间,并与所述安装部铰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件包括第一铰接部,第二铰接部、第一连接件和弹性元件,所述第一铰接部与所述碳滑板铰接,所述第二铰接部与所述安装部铰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部可移动连接,所述弹性元件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位于所述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之间。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前所述的集电靴。通过设置如前所述的集电靴,大大提高了车辆受流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电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电靴处于降靴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电靴处于升靴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电靴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碳滑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碳滑板组件在上下移动缓冲的状态比对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碳滑板组件在上下摆动缓冲的状态比对示意图。
附图标记:
集电靴100;导电轨200;
底座1;第一限位槽11;第二限位槽12;
摆臂组件2;第一摆臂21;第二摆臂22;连接杆23;安装部230;延伸段231;连接段232;限位销221;第一臂211;第二臂212;
碳滑板组件3;碳滑板31;第一缓冲件32;第二缓冲件33;中间连接件34;第一铰接部321;第二铰接部322;第一连接件323;弹性元件324;
驱动组件4;转动组件41;弹簧组件42;抵接件412;转动件411;
导电组件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中,需注意的是,术语“设置”、“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其具体的设置方式和连接方式可根据具体情况来设定,不受特定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其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下面参考图1-图9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集电靴100,集电靴100上设置转动组件41和弹簧组件42,通过转动组件41和弹簧组件42的作用以带动所述摆臂组件2摆动,从而实现集电靴100的升靴和降靴动作,以实现与导电轨200接触受流。具体地,通过转动组件41的转动运动并与弹簧组件的自身形变结合,转换为集电靴的升降靴运动,具有稳定的升降靴控制性能,便于缓慢升降靴控制,在与导电轨接触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升降靴效果,避免与导电轨产生较大程度的撞击,延长了集电靴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电靴,如图1-图4所示,集电靴100适于与导电轨接触受流,集电靴100由底座1、摆臂组件2、碳滑板组件3、和驱动组件4组成,其中,驱动组件4设置在底座1上,且与摆臂组件2相连,驱动组件4包括转动组件41及弹簧组件42,转动组件41及弹簧组件42均与摆臂组件2相连,转动组件41用于驱动摆臂组件2由升靴位置运动至降靴位置,且使弹簧组件42发生形变,处于降靴位置的摆臂组件2在弹簧组件42的驱动下运动至升靴位置。具体地,如图3所示,集电靴100处于升靴位置,当集电靴100由图3到图2的运动过程中,转动组件41通过转动推动摆臂组件2运动,从而带动碳滑板组件3下降从而实现脱靴,且摆臂组件2的摆动会带有弹簧组件不断拉伸,并处于持续拉伸状态,直至集电靴100运动至图2的降靴位置;当需要升靴时,摆臂组件2可在在弹簧的驱动下,即弹簧从拉伸状态自动恢复时会产生驱动力从而带动摆臂组件运动,从而带动碳滑板组件3升起,并运动至升靴位置(即图2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升靴”可理解为集电靴的碳滑板组件向导电轨逐步接触的运动过程;“降靴”可理解为集电靴由碳滑板组件与导电轨接触的状态逐步分离并相互远离的运动过程;“升靴位置”可理解为集电靴的碳滑板组件与导电轨接触并处于正常受流的位置;“降靴位置”可理解为集电靴的碳滑板组件与导电轨分离后处于预设的安置位置。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电靴100,通过转动组件41和弹簧组件42的作用以带动所述摆臂组件2摆动,从而实现集电靴100的升靴和降靴动作,以实现与导电轨200接触受流。具体地,通过转动组件41的转动运动并与弹簧组件的自身形变结合,转换为集电靴的升降靴运动,具有稳定的升降靴控制性能,便于缓慢升降靴控制,在与导电轨接触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升降靴效果,避免与导电轨产生较大程度的撞击,延长了集电靴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转动组件41包括转动件411及抵接件412,抵接件412与转动件411连接,转动件411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抵接件412与摆臂组件2抵接推动摆臂组件2由升靴位置运动至降靴位置,转动件411沿第二方向转动时,摆臂组件2能够在弹簧组件42的驱动下运动至升靴位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具体地,如图3所示,碳滑板组件3处于升靴位置,当受流完毕,需要降靴时,转动件411逆时针(即第一方向),以将抵接件412逐步运动至最左边位置,弹簧组件42逐步被拉伸,以使摆臂组件2顺时针摆动,从而实现降靴,直至碳滑板组件3运动至图2所示出的降靴位置。同样地,如图2所示,抵接件412处于最左端时,弹簧组件4处于最大拉伸状态,此时,碳滑板组件3处于降靴位置,当转动件411顺时针(即第一方向)转动时,抵接件412的位置由最左端逐步向右边偏移,弹簧组件4由拉伸状态逐步恢复,以使摆臂组件2逆时针摆动,从而实现升靴,直至碳滑板组件3运动至图3所示出的升靴位置,此时,碳滑板组件3与导电轨200接触以实现受流。这样设置使得集电靴100升靴过程中,弹簧组件的恢复能力受到转动件的约束而使得升靴速度受到良好的控制,具有稳定的升靴控制性能,提高了集电靴100受流的稳定性;在降靴过程中转动件的转动拉伸弹簧,将转动能量转化为弹簧的拉伸能量,从而为集电靴的升靴蓄能,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可选地,抵接件412与转动件411形成为凸轮结构,以使得抵接件412在随转动件411转动过程中,对摆臂组件2产生不同的推动位移,从而实现对摆臂组件2的驱动。可选地,转动组件41还包括减速器,减速器适于与转动件连接,以便对转动件的转动速度进行有效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摆臂组件2包括第一摆臂21、第二摆臂22,第一摆臂21的一端与碳滑板组件3连接,第一摆臂21的另一端与转动组件41连接,第二摆臂22的一端与碳滑板组件3连接,第二摆臂的另一端与弹簧组件42连接。这样设置使得,转动组件41与弹簧组件42得到相互协同作用,从而实现稳定的升降靴控制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摆臂21包括第一臂211及第二臂212,第一臂211的一端与碳滑板组件2连接,第一臂211的另一端与第二臂212连接以使第一摆臂呈L型,抵接件412用于与第二臂212及第一臂211靠近第二臂212的一侧抵接。具体地,抵接件412设置在第一臂211靠近第二臂212的一侧,即L型的内侧。这样设置,设置抵接件412可以很好地抵接第一摆臂21从而推动摆臂组件实现摆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摆臂组件2包括第一摆臂21、第二摆臂22和连接杆23,第一摆臂21位于在第二摆臂22上方,第一摆臂21的一端和第二摆臂22的一端设置在底座1上,第一摆臂21的另一端和第二摆臂22的另一端分别与连接杆23的两端铰接,第一摆臂21、第二摆臂22、连接杆23和底座1组成四连杆机构,四连杆机构形成为平行四边形结构。具体地,如图5所示,为了形成更稳定的运动结构,第一摆臂21具有空间结构,即第一摆臂21由两根平行的臂件和两根平行连接部件构造为四边形空间结构,第二摆臂22同一由两根平行的臂件和两根平行连接部件构造为四边形空间结构,连接杆23上具有多个铰接孔,第一摆臂21和第二摆臂22通过连接杆23上的铰接孔实现与连接杆铰接。其中,由第一摆臂21、第二摆臂22、连接杆23和底座1组成四连杆机构形成为平行四边形结构。具体地,如图3所示,由第一摆臂21、第二摆臂22、连接杆23和底座1的两两铰接的铰接点ABCD所组成的图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其中AB//CD,AB为底座1上的两个点,CD为连接杆23上的两个点,在连接杆运动过程中,CD始终平行与AB,这样设置,使得连接杆23的运动相对于四连杆机构所在底座上所形成的边,为平动的运动关系。从而易于控制摆臂组件2的摆动轨迹。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连接杆23上设置有安装部230,安装部230适于相对导电轨200平动,碳滑板组件3适于安装在安装部230上。具体地,集电靴100由如图2所示出的降靴状态运动到图3所示出的升靴状态的过程中,安装部230始终与导电轨200相平行。这样设置利于集电靴100在升靴过程,与导电轨平稳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抵接件412为滚子,滚子可绕自身转动,滚子的中心轴与转动件411的中心轴不重合。这里通过设将抵接件412设置成可转动的滚子,当抵接件412与摆臂组件2的过程中,抵接件412与摆臂组件2为滚动接触,减少了材料间的接触磨耗,延长了抵接件的使用寿命。可选地,抵接件412在所述转动件上可拆卸连接,以方便维修更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和图7-图9所示,碳滑板组件3包括碳滑板31、第一缓冲件32和第二缓冲件33,第一缓冲件32的两端分别与安装部230的一端和碳滑板31一端铰接;第二缓冲件33的两端分别与安装部230的另一端和碳滑板31另一端铰接;第一缓冲件32和第二缓冲件33沿碳滑板组件的长度方向对称布置,且形成有向下的夹角。具体地,碳滑板31通过第一缓冲件32和第二缓冲件33铰接在安装部230上,且第一缓冲件32和第二缓冲件33沿碳滑板组件的长度方向(如图7中所示出的碳滑板组件3的左右方向)对称布置,且形成有向下的夹角,这样设置使得碳滑板31在于与导电轨在接触过程中具有极强的自适应性能,具体表现为,碳滑板在第一缓冲件32和第二缓冲件33的作用下,既可实现如图8所示出的上下方向的自适应移动调节,同时可实现如图9所示出的沿上下方向自适应摆动调节(如图9所示出的碳滑板组件可沿上方向或下方向摆动并可与水平面形成为β角)。在车辆高速运行的过程中,车辆上的集电靴需要与导电轨进行实时接触以实现供电,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导电轨受流面的起伏不平而导致的集电靴在导电轨上高频振动,这里通过设置第一缓冲件32和第二缓冲件33,提高了集电靴100与导电轨200的自适应接触性能,确保集电靴100和导电轨200之间良好的耦合和平稳受流,同时进一步保护了集电靴100不受较大的撞击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碳滑板组件3还包括中间连接件34,中间连接件34固定在碳滑板31下端,位于第一缓冲件32和第二缓冲件33的中间,并与安装部230铰接。这里通过设置中间连接件34,从而形成了以中间连接件34为主要连接部件,第一缓冲件32和第二缓冲件33为辅助缓冲调节部件的整体缓冲结构,大大提高碳滑板组件3自身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缓冲件32包括第一铰接部321,第二铰接部322、第一连接件323和弹性元件324,第一铰接部321与碳滑板31铰接,第二铰接部322与安装部230铰接,第一连接件323的一端与第一铰接部321连接,第一连接件323的另一端与第二铰接部322可移动连接,弹性元件324套设在第一连接件323上,位于第一铰接部321和第二铰接部322之间。这样设置实现了第一铰接部相对于第二铰接部之间的弹性连接,以具备弹性缓冲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弹簧组件42的与底座连接的一端高于弹簧组件42的另一端(即弹簧组件42的与摆臂组件连接的一端)。这样设置为摆臂组件2创造了具备产生上下方向的分力条件,从而所实现升降靴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连接杆23包括连接段232和延伸段231,连接段23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摆臂21和第二摆臂22铰接,安装部230设置在延伸段231上,延伸段231与连接段连232接,与连接段232成预设角度,以使安装部230适于相对导电轨平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底座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11,转动件411上设置有限位凸起(图中未标记出),限位凸起(图中未标记出)适于与第一限位槽11配合,适于在第一限位槽11内限位运动。具体地,集电靴的运动状态在图2和图3的状态切换过程中,通过设置第一限位槽11和限位凸起,使得转动件411在为限定在预设的转动角度以内,保证抵接件412始终与摆臂组件2相接触,便于对摆臂组件2的运动进行控制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摆臂组件2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槽221,底座1上设置限位销12,限位销12适于限制在第二限位槽221内。可选地,为适应摆臂组件的摆动轨迹,第二限位槽221可设置为弧形槽,这里通过设置第二限位槽和限位销,实现了对摆臂组件2的摆动角度进行限定,避免了因摆动过大造成集电靴100与导电轨200产生撞击。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摆臂组件2上设置有抵接部(即图3中的第二臂212),在抵接件转动到预设位置时,抵接件412与抵接部相抵接与带动摆臂组件2摆动。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摆臂组件2上的第一摆臂21上设置有抵接部,抵接件412在运动过程中,适于与抵接部相抵,从而推动摆臂组件2沿绕摆臂组件2在底座1上的铰接点进行摆动。具体地,如图2所示,抵接件412处于最左端时,抵接件412与抵接部相抵,以抵压摆臂组件2,同时作用于弹簧组件42,此时,弹簧组件42处于最大拉伸状态,碳滑板组件3处于降靴位置,当转动组件顺时针转动时,抵接件412的位置由最左端逐步向右边偏移,弹簧组件42由拉伸状态逐步恢复,以使摆臂组件2逆时针摆动,从而实现升靴,直至碳滑板组件3运动至图3所示出的升靴位置,此时,碳滑板组件3与导电轨200接触以实现受流;同样地,当受流完毕,需要降靴时,转动组件逆时针,以将抵接件逐步运动至最左边位置,抵接件412与抵接部相抵,以抵压摆臂组件2,同时作用于弹簧组件42,弹簧组件42逐步被拉伸,以使摆臂组件2顺时针摆动,从而实现降靴,直至碳滑板组件3运动至图2所示出的降靴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集电靴100还包括导电组件5,导电组件5的一端适于与碳滑板组件3电连接,另一端适于与车辆电连接。具体地,导电组件用于将碳滑板31上所采集的电传递到车辆上,以实现车用。更为具体地,导电组件可选用软排导电体(即可实现自身可实现柔性伸缩的导电材料,比如铜排等)。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电靴100,集电靴100上设置转动组件41和弹簧组件42,通过转动组件41和弹簧组件42的作用以带动所述摆臂组件2摆动,从而实现集电靴100的升靴和降靴动作,以实现与导电轨200接触受流。具体地,通过转动组件41的转动运动并与弹簧组件的自身形变结合,转换为集电靴的升降靴运动,具有稳定的升降靴控制性能,便于缓慢升降靴控制,在与导电轨接触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升降靴效果,避免与导电轨产生较大程度的撞击,延长了集电靴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车辆上设置有集电靴100。具体的,集电靴与车辆上的供电系统电连接,通过集电靴上转动组件41和弹簧组件42的作用以带动所述摆臂组件2摆动,从而实现集电靴100的升靴和降靴动作,以实现与导电轨200接触受流。具体地,通过转动组件41的转动运动并与弹簧组件的自身形变结合,转换为集电靴的升降靴运动,具有稳定的升降靴控制性能,便于缓慢升降靴控制,从而大大提高了车辆受流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电靴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集电靴,适于与导电轨接触受流,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电靴包括:
底座;
摆臂组件,所述摆臂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底座铰接;
碳滑板组件,所述碳滑板组件与所述摆臂组件的另一端连接;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摆臂组件相连,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组件及弹簧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及所述弹簧组件均与所述摆臂组件相连,所述转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摆臂组件由升靴位置运动至降靴位置,且使所述弹簧组件发生形变,处于降靴位置的所述摆臂组件在所述弹簧组件的驱动下运动至所述升靴位置;
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件及抵接件,所述抵接件与所述转动件连接,所述转动件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抵接件与所述摆臂组件抵接推动所述摆臂组件由升靴位置运动至降靴位置,所述转动件沿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摆臂组件能够在所述弹簧组件的驱动下运动至所述升靴位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底座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转动件上设置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适于与第一限位槽配合,适于在第一限位槽内限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电靴,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组件包括第一摆臂、第二摆臂,所述第一摆臂的一端与所述碳滑板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摆臂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摆臂的一端与所述碳滑板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摆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弹簧组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电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包括第一臂及第二臂,所述第一臂的一端与所述碳滑板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臂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摆臂呈L型,所述抵接件用于与所述第二臂及所述第一臂靠近第二臂的一侧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电靴,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组件包括第一摆臂、第二摆臂和连接杆,所述第一摆臂位于在所述第二摆臂上方,所述第一摆臂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摆臂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摆臂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摆臂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铰接,所述第一摆臂、第二摆臂、连接杆和所述底座组成四连杆机构,所述四连杆机构形成为平行四边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电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适于相对所述导电轨平动,所述碳滑板组件适于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电靴,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件为滚子,所述滚子可绕自身转动,所述滚子的中心轴与转动件的中心轴不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电靴,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滑板组件包括碳滑板、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部的一端和所述碳滑板一端铰接;所述第二缓冲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碳滑板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一缓冲件和所述第二缓冲件沿所述碳滑板组件的长度方向对称布置,且形成有向下的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电靴,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滑板组件还包括中间连接件,所述中间连接件固定在所述碳滑板下端,位于所述第一缓冲件和所述第二缓冲件的中间,并与所述安装部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电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件包括第一铰接部、第二铰接部、第一连接件和弹性元件,所述第一铰接部与所述碳滑板铰接,所述第二铰接部与所述安装部铰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部可移动连接,所述弹性元件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位于所述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之间。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集电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97746.2A CN114103648B (zh) | 2020-08-31 | 2020-08-31 | 集电靴和具有其的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97746.2A CN114103648B (zh) | 2020-08-31 | 2020-08-31 | 集电靴和具有其的车辆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103648A CN114103648A (zh) | 2022-03-01 |
CN114103648B true CN114103648B (zh) | 2023-11-14 |
Family
ID=80360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897746.2A Active CN114103648B (zh) | 2020-08-31 | 2020-08-31 | 集电靴和具有其的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103648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437670A (en) * | 1973-05-15 | 1976-06-03 | Bbc Brown Boveri & Cie | Current collector |
CN105365583A (zh) * | 2015-12-04 | 2016-03-02 | 湖南中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摆杆自锁受流器 |
CN107054098A (zh) * | 2017-06-06 | 2017-08-18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一种受流器用升降装置 |
CN209955771U (zh) * | 2019-05-15 | 2020-01-17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一种高速受流器 |
CN111231686A (zh) * | 2020-03-25 | 2020-06-05 | 安徽盛世高科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手动和气动脱靴的双靴联动侧接触受流器 |
-
2020
- 2020-08-31 CN CN202010897746.2A patent/CN11410364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437670A (en) * | 1973-05-15 | 1976-06-03 | Bbc Brown Boveri & Cie | Current collector |
CN105365583A (zh) * | 2015-12-04 | 2016-03-02 | 湖南中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摆杆自锁受流器 |
CN107054098A (zh) * | 2017-06-06 | 2017-08-18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一种受流器用升降装置 |
CN209955771U (zh) * | 2019-05-15 | 2020-01-17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一种高速受流器 |
CN111231686A (zh) * | 2020-03-25 | 2020-06-05 | 安徽盛世高科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手动和气动脱靴的双靴联动侧接触受流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103648A (zh) | 2022-03-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794359B (zh) | 电能表用夹紧检测装置 | |
CN108394283B (zh) | 一种新型伞状垂直升降受电弓弓体 | |
CN114103648B (zh) | 集电靴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110280506B (zh) | 一种弧面异物清理方法 | |
CN111231686A (zh) | 一种手动和气动脱靴的双靴联动侧接触受流器 | |
CN114103649B (zh) | 集电靴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101421810A (zh) | 具有转动杆开关机构的电开关元件,特别是继电器 | |
WO2021004200A1 (zh) | 一种弧面异物清理设备 | |
CN100579843C (zh) | 道岔转辙机转换开关 | |
CN208118959U (zh) | 一种摆动式受流靴滑板 | |
CN219564783U (zh) | 一种随动三轨受流器 | |
CN217778369U (zh) | 一种集电装置、轨道车辆以及轨道交通系统 | |
CN117996445B (zh) | 一种移相器及基站天线 | |
CN207425655U (zh) | 一种自动转换开关中转轴储能结构以及自动转换开关 | |
CN210416298U (zh) | 一种充电弓柔性驱动机构 | |
CN206421987U (zh) | 断路器操作传动机构 | |
CN210136807U (zh) | 一种刀闸 | |
CN114801753B (zh) | 一种适用于有轨电车的受电弓弓头结构 | |
CN112848902B (zh) | 受流器 | |
CN218730613U (zh) | 一种辅助下接地开关 | |
CN2927306Y (zh) | 剪刀式接地开关 | |
CN218631786U (zh) | 一种墙壁开关 | |
CN118366801B (zh) | 基于触点操作的多电源供电自动转换机构及其配电柜 | |
CN220821508U (zh) | 一种多级联振式拍舟器及其石墨舟拍舟排布线体 | |
CN215869039U (zh) | 一种防止触点拉弧的快速断开机械结构电气开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