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03630A - 一种车辆分动器、动力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分动器、动力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03630A
CN114103630A CN202010895450.7A CN202010895450A CN114103630A CN 114103630 A CN114103630 A CN 114103630A CN 202010895450 A CN202010895450 A CN 202010895450A CN 114103630 A CN114103630 A CN 1141036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input shaft
output shaft
vehicle
pla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9545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晓磊
何明伟
孙佳慧
李波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eycomb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Heb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eycomb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Heb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eycomb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Heb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eycomb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Hebe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9545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0363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036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036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clutc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 B60K17/043Transmission unit disposed in on near the vehicle wheel, or between the differential gear unit and the wheel
    • B60K17/046Transmission unit disposed in on near the vehicle wheel, or between the differential gear unit and the wheel with planetary gearing having orbital mo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3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for driving both front and rear wheels, e.g. four wheel drive vehicles
    • B60K17/34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for driving both front and rear wheels, e.g. four wheel drive vehicles having a transfer g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rangement And Driving Of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动力分配系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分动器,包括输入轴(1)、与后桥连接的第一输出轴(2)和与前桥连接的第二输出轴(3),所述输入轴(1)上设有复合行星齿轮机构,该复合行星齿轮机构包括行星架、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轮组、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轮组、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所述行星架能够通过离合器(5)选择性地与第二太阳轮相连接,以实现前桥和后轿的扭矩按固定的设计比例分配或按需分配;所述第一齿圈配置为能够选择性地与壳体(4)和行星架连接,以由齿轮副间的不同组合,向所述前桥和后桥输出至少两挡传动比的扭矩。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车辆分动器的动力总成以及车辆。本发明的车辆分动器结构紧凑,体积小。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分动器、动力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动力分配系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分动器,此外还涉及一种动力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对汽车操控性能和越野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车辆的四驱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目前追求动力性的高端车型大都采用前置后驱的四驱系统,尤其多采用全时四驱,以将变速器输出的动力通过分动器时时地按所需比例分配给前桥和后桥,使四个车轮与地面都有驱动力,大大增加了车辆的动力性能,而分动器的结构参数直接影响着传动系统的动力性和安全性,属于传动系统的关键部件。而较小型的全时四驱的四轮驱动车辆由于具有良好的操控性能、越野性能以及较高的性价比,往往更受消费者的青睐。
现有的可实现全时四驱的分动器结构较为复杂,占用空间大分,配给车辆动力系的组装容积已经大为减少,因此很难实现车辆的小型化,难以满足广大消费者对于小型的全时四驱的四轮驱动车辆的需求。
有鉴于此,需要提供一种车辆分动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分动器,以能够实现前桥和后轿的扭矩按固定的设计比例进行分配或者按需分配,以及能够向前桥和后轿输出至少两挡传动比的扭矩,以提高操控性能和越野性能,且要能够实现车辆分动器的小型化,使得车辆分动器能够应用于车型较小的四轮驱动的车辆上。
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动力总成,以能够输出高低两挡的传动比以及前桥和后轿的扭矩按固定的设计比例进行分配或者按需分配,且该动力总成的体积小。
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车型小,操控性能和越野性能高且整体制造成本低,性价比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分动器,其包括与变速器输出端连接的输入轴、与后桥连接的第一输出轴、与前桥连接的第二输出轴、壳体和离合器,所述输入轴上设置有复合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复合行星齿轮机构包括行星架、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轮组、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轮组、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所述行星架能够通过所述离合器选择性地与第二太阳轮相连接,当断开时能够实现所述前桥和所述后轿的扭矩按固定的设计比例进行分配;当接合时,所述前桥和所述后轿的扭矩可以实现按需分配;所述第一齿圈配置为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壳体或所述行星架连接,以能够通过齿轮副间的不同组合方式,向所述前桥和所述后桥输出至少两挡传动比的扭矩。
具体地,所述输入轴上还设有输入轴链轮,所述输入轴链轮与所述第二太阳轮整体形成为空套齿轮轴结构,并可旋转地支撑于所述输入轴上,所述空套齿轮轴结构与所述离合器的离合器从动盘固定连接;所述输入轴经由所述输入轴链轮与所述第二输出轴动力传输配合,所述第一行星轮组和所述第二行星轮组中的行星轮均通过各自对应的销轴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行星架上,所述第一行星轮组包括三个短行星轮,三个所述短行星轮均啮合于所述第一太阳轮和所述第一齿圈之间,所述第二行星轮组包括三个长行星轮,三个所述长行星轮均啮合于所述第二太阳轮和所述第二齿圈之间,且各所述长行星轮所对应的销轴还与所述离合器的离合器主动盘相连接。
进一步地,各所述长行星轮的轴向长度均大于各所述短行星轮的轴向长度,各所述长行星轮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齿圈相啮合,各所述长行星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太阳轮相啮合,且仅在所述一端和所述另一端处设置有啮合轮齿结构,各所述长行星轮的中部区域的直径小于所述一端和所述另一端处的直径。
进一步地,三个所述短行星轮与三个所述长行星轮沿周向相互交错分布,且各所述短行星轮以及与各所述短行星轮相啮合的所述第一太阳轮均布置于各所述长行星轮的中部区域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齿圈与所述第一输出轴相连接以传递扭矩。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输出轴上设有固定连接的第二输出轴链轮,所述第二输出轴链轮与所述输入轴链轮经由链条相连接,以实现所述输入轴向所述第二输出轴传递扭矩。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圈、所述壳体以及所述行星架上均设有凸起结构,且所述第一齿圈的所述凸起结构上还设有滑动尺套,所述滑动尺套能够沿所述第一齿圈上的所述凸起结构左右移动,以能够选择性的与所述壳体以及所述行星架上的所述凸起结构相啮合,从而实现所述第一齿圈选择性地与所述壳体和所述行星架的连接。
具体地,所述输入轴与所述第一输出轴之间还设有中间连接轴,所述中间连接轴的一端可旋转地套于所述输入轴内,所述中间连接轴的另一端可旋转地套于所述第一输出轴内,以在所述输入轴和所述第一输出轴之间提供支撑,并保证所述输入轴和所述第一输出轴之间的同轴度。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动力总成,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车辆分动器、发动机和用于拨动所述滑动尺套的拨叉装置。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动力总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第一方面所提供的一种车辆分动器,其复合行星齿轮机构上的第一齿圈能够选择性地与壳体和行星架连接,并通过相应的齿轮副之间的传动组合,能够向前桥和后桥输出高低两挡传动比的扭矩;其离合器能够实现第二行星轮组与第二太阳轮的连接,从而使得第二行星轮组与第二太阳轮能够同步转动,进而实现了扭矩向前桥和后桥不同比例的分配,使得车辆处于低速四驱锁止模式,以增大扭矩,提高车辆在复杂路面的通过性;且由于复合行星齿轮机构中的两组行星轮组中的行星轮沿周向相互交错分布,并支撑于同一个行星架上,所以复合行星齿轮机构结构紧凑、体积小,适于在小车型的四轮驱动车辆上使用。
本发明第二方面所提供的一种动力总成,由于其包括了上述的复合行星齿轮机构,所以也同样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的特点,并且也同样能够输出高低两挡的传动比以及按照不同的比例向前桥与后桥传递扭矩。
本发明第三方面所提供的一种车辆,由于其包括了上述的动力总成,所以具有车型小的优点,且操控性能和越野性能高,整体制造成本低,性价比高。
有关本发明的其它优点以及优选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将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车辆分动器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车辆分动器中第一行星轮组和第二行星轮组中行星轮的空间布置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车辆分动器中复合行星齿轮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车辆分动器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输入轴 11-复合行星齿轮机构
111-行星架 112-第一太阳轮
113-第一行星轮组 114-第二太阳轮
115-第二行星轮组 116-第一齿圈
1161-滑动尺套 117-第二齿圈
118-输入轴链轮 2-第一输出轴
3-第二输出轴 31-第二输出轴链轮
4-壳体 5-离合器
51-离合器从动盘 52-离合器主动盘
6-链条 7-中间连接轴
8-拨叉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同轴度是一种定位公差,具体是指零件上要求在同一直线上的两根轴线,它们之间发生了多大程度的偏离,偏离量越小同轴度越高。
如图1和图5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所提供的一种车辆分动器,其包括与变速器输出端连接的输入轴1、与后桥连接的第一输出轴2、与前桥连接的第二输出轴3、壳体4和离合器5,其中输入轴1上设置有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包括行星架111、第一太阳轮112、第一行星轮组113、第二太阳轮114、第二行星轮组115、第一齿圈116和第二齿圈117,行星架111能够通过离合器5选择性地与第二太阳轮114相连接,当离合器5断开时,能够实现前桥和后轿的扭矩按固定的设计比例进行分配;当离合器5接合时,前桥和后轿的扭矩可以实现按需分配;第一齿圈116配置为能够选择性地与壳体4或行星架111连接,以能够通过齿轮副间的不同组合方式,向前桥和后桥输出至少两挡传动比的扭矩。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车辆分动器,通过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实现扭矩的分配,并能够实现输出至少两挡传动比的扭矩。具体地,其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上的第一齿圈116能够选择性地与壳体4和行星架111连接,并通过相应的齿轮副之间的传动组合,能够向前桥和后桥输出高低两挡传动比的扭矩;其离合器5能够实现第二行星轮组115与第二太阳轮114的连接,从而使得第二行星轮组115与第二太阳轮114能够同步转动,进而在离合器5接合时,能够实现前桥和后轿的扭矩按需分配,使得车辆处于低速四驱锁止模式,以增大扭矩,提高车辆在复杂路面的通过性;且由于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中的两组行星轮组中的行星轮均支撑于同一个行星架111上,所以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结构紧凑、体积小,适于在小车型的四轮驱动车辆上使用。
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5所示,输入轴1上还设有输入轴链轮118,输入轴链轮118与第二太阳轮114整体形成为空套齿轮轴结构,并可旋转地支撑于输入轴1上,空套齿轮轴结构与离合器5的离合器从动盘51固定连接;输入轴1经由输入轴链轮118与第二输出轴3动力传输配合,第一行星轮组113和第二行星轮组115中的行星轮均通过各自对应的销轴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行星架111上,第一行星轮组113包括三个短行星轮,三个短行星轮均啮合于所述第一太阳轮112和第一齿圈116之间,第二行星轮组115包括三个长行星轮,三个长行星轮均啮合于第二太阳轮114和第二齿圈117之间,且各长行星轮所对应的销轴还与离合器5的离合器主动盘52相连接。
各长行星轮所对应的销轴与离合器5的离合器主动盘52相连接,而空套齿轮轴结构与离合器5的离合器从动盘51固定连接,即第二行星轮组115与空套齿轮轴结构能够通过离合器5实现扭矩传递的断开与连接,当离合器从动盘51与离合器主动盘52相啮合时,空套齿轮轴结构将能够与第二行星轮组115实现以输入轴1为旋转轴线的同步转动。在扭矩传输过程中,将离合器从动盘51与离合器主动盘52相啮合时,扭矩经输入轴1、第一太阳轮112和第一行星轮组113传递至行星架11后,一部分的扭矩将经过第二行星轮组115、离合器主动盘52、离合器从动盘51传递至空套齿轮轴结构,进而由输入轴链轮118经第二输出轴3向前桥传递;另一部分的扭矩经过第二行星轮组115和第二齿圈117传递至第一输出轴2,并由第一输出轴2向后桥传递,且扭矩传递过程中第一行星轮组113起到了降速增扭的作用,从而实现了低转速下将扭矩按照不同的比例传递至前桥与后桥的低速四驱锁止模式,能够使得车辆在受困时各轮都有较大的扭矩,方便车辆脱困。
具体的,如图3至图5所示,各长行星轮的轴向长度均大于各短行星轮的轴向长度,各长行星轮的一端与第二齿圈117相啮合,各长行星轮的另一端与第二太阳轮114相啮合,且仅在上述的两端处设置有轮齿结构,各长行星轮的中部区域的直径小于其两端的直径。各长行星轮的中部区域不设齿轮结构,能够减轻各长行星轮的质量以及制造成本。
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三个短行星轮与三个长行星轮沿周向相互交错分布,且各短行星轮以及与各短行星轮相啮合的第一太阳轮112均布置于各长行星轮的中部区域处。上述的布置形式,实现了空间的高效利用,使得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的轴向长度较小,从而减小了车辆分动器整体的轴向长度,实现了车辆分动器的小型化,且将各短行星轮以及与各短行星轮相啮合的第一太阳轮112均布置于各长行星轮的中部区域处,由于长行星轮的中部区域的直径小于其两端的直径,且不设有齿轮结构,所以能够有效的避免短行星轮与长行星轮之间发生干扰。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第二齿圈117与第一输出轴2相连接以传递扭矩。并通过第一输出轴2向后桥传递扭矩。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第二输出轴3上设有固定连接的第二输出轴链轮31,第二输出轴链轮31与输入轴链轮118经由链条6相连接,以实现输入轴1向第二输出轴3传递扭矩。采用链条6进行扭矩的传递,是因为链传动具适于进行远距离的扭矩传递,且传递功率大,机械效率高,并且整体质量小,还能够使得车辆分动器轻量化。
优选地,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一齿圈116、壳体4以及行星架111上均设有凸起结构,且第一齿圈116的凸起结构上还设有滑动尺套1161,滑动尺套1161能够沿第一齿圈116上的凸起结构左右移动,以能够选择性的与壳体4以及行星架111上的凸起结构相啮合,从而实现第一齿圈116选择性地与壳体4和行星架111的连接。该设计能够实现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中的齿轮副按不同的组合方式,向外传递不同传动比的扭矩。
更优地,如图5所示,输入轴1与第一输出轴2之间还设有中间连接轴7,中间连接轴7的一端可旋转地套于输入轴1内,另一端可旋转地套于第一输出轴2内,以在输入轴1和第一输出轴2之间提供支撑,并保证输入轴1和第一输出轴2之间的同轴度。采用中间轴7实现输入轴1和第一输出轴2的可旋转地支撑,该连接方式结构简单,可以减少设置支座以及轴承的运用,能够起到轻量化的效果,且同样能够保证输入轴1与第一输出轴2间的同轴度。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本发明第二方面所提供的一种动力总成,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车辆分动器、发动机和用于拨动滑动尺套1161的拨叉装置8。由于该动力总成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车辆分动器,所以其具有上述技术方案中车辆分动器的全部技术效果及优点,且通过控制拨叉装置8带动滑动尺套左右移动,可以实现第一齿圈116选择性地与壳体4和行星架111的连接,进而形成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中的齿轮副的不同组合方式,以使得该动力总成能够向外传递不同传动比的扭矩。
本发明第三方面所提供的一种动力总成,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动力总成。由于该车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动力总成,所以其具有上述技术方案中动力总成的全部技术效果及优点。
根据上述方案的车辆分动器,其工作状态及相应的扭矩传输过程如下:
当车辆分动器处于低挡时,滑动齿套1161向左运动,第一齿圈116与壳体4相连并固定,扭矩经输入轴1、第一太阳轮112、第一行星轮组113和行星架111传递至第二行星轮组115后,一部分扭矩经第二齿圈117传递至第一输出轴2,进而由第一输出轴2传递至后桥;另一部分扭矩经第二太阳轮114、输入轴链轮、链条6和第二输出轴链轮传递至第二输出轴3,进而由第二输出轴3传递至前桥。此时,通过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的减速作用,第一输出轴2和第二输出轴3的转速较低,而扭矩较大,能够提高车辆在复杂路面上的通过性。
当车辆分动器处于高挡时,滑动齿套1161向右运动,第一齿圈116与行星架111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作为整体运转,扭矩经输入轴1、第一太阳轮112、第一行星轮组113、第一齿圈116和行星架111传递至第二行星轮组115后,一部分扭矩经第二齿圈117传递至第一输出轴2,进而由第一输出轴2传递至后桥;另一部分扭矩经第二太阳轮114、输入轴链轮、链条6和第二输出轴链轮传递至第二输出轴3,进而由第二输出轴3传递至前桥。此时,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中两组相对应的行星系,能够以1:1的传动比整体进行高速转动,第一输出轴2和第二输出轴3输出的扭矩较小但转速较高,从而实现车辆的高速行驶。
当车辆处于低速四驱锁止模式时,离合器从动盘51与离合器主动盘52相结合,滑动齿套1161向左运动,第一级齿圈116与壳体4连接,行星架111与第二太阳轮114连接,扭矩经输入轴1、第一太阳轮112、第一行星轮组113和行星架111传递至第二行星轮组115后,一部分扭矩经第二齿圈117传递至第一输出轴2,进而由第一输出轴2传递至后桥;另一部分扭矩经离合器5以及第二太阳轮114传递至输入轴链轮,随后扭矩经链条6和第二输出轴链轮传递至第二输出轴3,进而由第二输出轴3传递至前桥。此时,第二太阳轮114与行星架111同步转动,车辆分动器能够实现扭矩按照不同比例向所述前桥和所述后桥分配,特别是向后桥分配较大的扭矩,以增加后轮的动力性能,方便车辆越过障碍或是脱困。
综合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一方面,本发明第一方面所提供的一种车辆分动器,其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上的第一齿圈能够选择性地与壳体4和行星架111连接,并通过相应的齿轮副之间的传动组合,能够向前桥和后桥输出高低两挡的传动比的扭矩,当输出低挡位的传动比时,第一输出轴2和第二输出轴3的转速较低,而扭矩较大,能够提高车辆在复杂路面上的通过性;当输出高挡位的传动比时,第一输出轴2和第二输出轴3输出的扭矩较小但转速较高,从而实现车辆的高速行驶。其离合器能够实现第二行星轮组115与第二太阳轮114的连接,从而使得第二行星轮组与第二太阳轮能够同步转动,进而在离合器5接合时,能够实现前桥和后轿的扭矩按需分配,使得车辆处于低速四驱锁止模式,以增大扭矩,提高车辆在复杂路面的通过性。综上,本技术方案的车辆分动器能够提高车辆的操控性能和越野性能。
另一方面,由于复合行星齿轮机构中的两组行星轮组中的行星轮沿周向相互交错分布,并支撑于同一个行星架上,在布置形式实现了空间的高效利用,使得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的轴向长度较小,从而减小了车辆分动器整体的轴向长度,实现了车辆分动器的小型化,使得本车辆分动器能够应用于小型的四轮驱动车辆上;将各短行星轮以及与各短行星轮相啮合的第一太阳轮112均布置于各长行星轮的中部区域处,由于长行星轮的中部区域的直径小于其两端的直径,且不设有齿轮结构,所以能够有效的避免短行星轮与长行星轮之间发生干扰。综上,本技术方案的车辆分动器整体的轴向长度小,实现了车辆分动器的小型化,便于应用在小型的四轮驱动车辆上。
此外,第二输出轴链轮31与输入轴链轮118之间距离远,因而采用适于进行远距离的扭矩传递的链条6进行扭矩传递,且链传动能传递的功率大,机械效率高,并且整体质量小,还能够使得车辆分动器轻量化。输入轴1与第一输出轴2间的固定支撑由中间连接轴7实现,中间连接轴7的一端可旋转地套于输入轴1内,另一端可旋转地套于第一输出轴2内,该连接方式结构简单,可以减少设置支座以及轴承的运用,能够起到轻量化的效果,且同样能够保证输入轴1与第一输出轴2间的同轴度。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分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变速器输出端连接的输入轴(1)、与后桥连接的第一输出轴(2)、与前桥连接的第二输出轴(3)、壳体(4)和离合器(5),所述输入轴(1)上设置有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所述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包括行星架(111)、第一太阳轮(112)、第一行星轮组(113)、第二太阳轮(114)、第二行星轮组(115)、第一齿圈(116)和第二齿圈(117),所述行星架(111)能够通过所述离合器(5)选择性地与第二太阳轮(114)相连接,当断开时能够实现所述前桥和所述后轿的扭矩按固定的设计比例进行分配;当接合时,所述前桥和所述后轿的扭矩可以实现按需分配;所述第一齿圈(116)配置为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壳体(4)或所述行星架(111)连接,以能够通过齿轮副间的不同组合方式,向所述前桥和所述后桥输出至少两挡传动比的扭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分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1)上还设有输入轴链轮(118),所述输入轴链轮(118)与所述第二太阳轮(114)整体形成为空套齿轮轴结构,并可旋转地支撑于所述输入轴(1)上,所述空套齿轮轴结构与所述离合器(5)的离合器从动盘(51)固定连接;所述输入轴(1)经由所述输入轴链轮(118)与所述第二输出轴(3)动力传输配合,所述第一行星轮组(113)和所述第二行星轮组(115)中的行星轮均通过各自对应的销轴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行星架(111)上,所述第一行星轮组(113)包括三个短行星轮,三个所述短行星轮均啮合于所述第一太阳轮(112)和所述第一齿圈(116)之间,所述第二行星轮组(115)包括三个长行星轮,三个所述长行星轮均啮合于所述第二太阳轮(114)和所述第二齿圈(117)之间,且各所述长行星轮所对应的销轴还与所述离合器(5)的离合器主动盘(52)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分动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长行星轮的轴向长度均大于各所述短行星轮的轴向长度,各所述长行星轮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齿圈(117)相啮合,各所述长行星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太阳轮(114)相啮合,且仅在所述一端和所述另一端处设置有啮合轮齿结构,各所述长行星轮的中部区域的直径小于所述一端和所述另一端处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分动器,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短行星轮与三个所述长行星轮沿周向相互交错分布,且各所述短行星轮以及与各所述短行星轮相啮合的所述第一太阳轮(112)均布置于各所述长行星轮的中部区域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分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圈(117)与所述第一输出轴(2)相连接以传递扭矩。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分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出轴(3)上设有固定连接的第二输出轴链轮(31),所述第二输出轴链轮(31)与所述输入轴链轮(118)经由链条(6)相连接,以实现所述输入轴(1)向所述第二输出轴(3)传递扭矩。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分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圈(116)、所述壳体(4)以及所述行星架(111)上均设有凸起结构,且所述第一齿圈(116)的所述凸起结构上还设有滑动尺套(1161),所述滑动尺套(1161)能够沿所述第一齿圈(116)上的所述凸起结构左右移动,以能够选择性的与所述壳体(4)以及所述行星架(111)上的所述凸起结构相啮合,从而实现所述第一齿圈(116)选择性地与所述壳体(4)和所述行星架(111)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分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1)与所述第一输出轴(2)之间还设有中间连接轴(7),所述中间连接轴(7)的一端可旋转地套于所述输入轴(1)内,所述中间连接轴(7)的另一端可旋转地套于所述第一输出轴(2)内,以在所述输入轴(1)和所述第一输出轴(2)之间提供支撑,并保证所述输入轴(1)和所述第一输出轴(2)之间的同轴度。
9.一种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分动器、发动机和用于拨动所述滑动尺套(1161)的拨叉装置(8)。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力总成。
CN202010895450.7A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车辆分动器、动力总成及车辆 Pending CN1141036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95450.7A CN114103630A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车辆分动器、动力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95450.7A CN114103630A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车辆分动器、动力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03630A true CN114103630A (zh) 2022-03-01

Family

ID=80359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95450.7A Pending CN114103630A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车辆分动器、动力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03630A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22880A (ja) * 2002-10-01 2004-04-22 Mazda Motor Corp 4輪駆動車のトルク配分装置
CN201841952U (zh) * 2010-03-15 2011-05-25 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双锥同步器的汽车分动器
CN104309477A (zh) * 2014-09-28 2015-01-28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分动器、动力传动系统和车辆
CN205395772U (zh) * 2016-03-30 2016-07-2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分动器和车辆
CN205836532U (zh) * 2016-04-28 2016-12-28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系统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6274467A (zh) * 2015-05-28 2017-01-0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及其分动器
CN106553541A (zh) * 2015-09-25 2017-04-0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和分动器
CN107009895A (zh) * 2016-01-28 2017-08-0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分动器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7023613A (zh) * 2016-01-29 2017-08-08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高低挡位切换装置、分动器和车辆
CN108501707A (zh) * 2018-05-10 2018-09-07 吉林大学 一种轴间转矩全域主动分配适时四驱系统
US20190061521A1 (en) * 2017-08-22 2019-02-28 Borgwarner Inc. Electrified (4WD) Four Wheel Drive Device
CN208947096U (zh) * 2018-08-03 2019-06-07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8×8驱动车辆的分动器一体式中桥
CN210082943U (zh) * 2019-06-03 2020-02-18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分动器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22880A (ja) * 2002-10-01 2004-04-22 Mazda Motor Corp 4輪駆動車のトルク配分装置
CN201841952U (zh) * 2010-03-15 2011-05-25 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双锥同步器的汽车分动器
CN104309477A (zh) * 2014-09-28 2015-01-28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分动器、动力传动系统和车辆
CN106274467A (zh) * 2015-05-28 2017-01-0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及其分动器
CN106553541A (zh) * 2015-09-25 2017-04-0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和分动器
CN107009895A (zh) * 2016-01-28 2017-08-0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分动器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7023613A (zh) * 2016-01-29 2017-08-08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高低挡位切换装置、分动器和车辆
CN205395772U (zh) * 2016-03-30 2016-07-2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分动器和车辆
CN205836532U (zh) * 2016-04-28 2016-12-28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系统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US20190061521A1 (en) * 2017-08-22 2019-02-28 Borgwarner Inc. Electrified (4WD) Four Wheel Drive Device
CN108501707A (zh) * 2018-05-10 2018-09-07 吉林大学 一种轴间转矩全域主动分配适时四驱系统
CN208947096U (zh) * 2018-08-03 2019-06-07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8×8驱动车辆的分动器一体式中桥
CN210082943U (zh) * 2019-06-03 2020-02-18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分动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76600A (zh) 一种同轴式两档电驱动桥
CN218777413U (zh) 由单电机驱动的电驱桥结构
CN115972896A (zh) 高效多挡电驱桥传动系统
CN113928101A (zh) 单电机同轴式两档电驱动桥
CN206520484U (zh) 一种8×8驱动汽车的分动结构
CN218777398U (zh) 三挡电驱桥结构
CN116373596A (zh) 高效四挡电驱桥传动系统
CN213383878U (zh) 一种电动汽车及其两档同轴电动汽车驱动桥
CN114435106A (zh) 可用于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的电驱动桥结构
CN114103630A (zh) 一种车辆分动器、动力总成及车辆
CN114161878A (zh) 双电机外置式电驱动桥结构
CN114635949A (zh) 换挡结构及汽车
CN211617427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两档后桥动力系统
CN109236957B (zh) 一种自动变速装置
CN110667367B (zh) 车辆及其动力传动系统
CN212637162U (zh) 四驱汽车后桥动力系统
JP6595938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CN219360811U (zh) 车辆的传动系统以及车辆
CN217259578U (zh) 一种电驱动车辆及其断开式输入轴的变速传动装置
CN218267191U (zh) 一种三速输入输出同侧动力换挡机构
CN218702673U (zh) 换挡机构外置的双电机两挡电驱动桥
CN220429866U (zh)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
CN218777399U (zh) 单电机驱动的集成式驱动桥系统
CN217951129U (zh) 分动器和车辆
CN215360910U (zh) 用于四轮驱动机动车的双电机行星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