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02972A - 一种硅胶导管尖端成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硅胶导管尖端成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02972A
CN114102972A CN202111223761.XA CN202111223761A CN114102972A CN 114102972 A CN114102972 A CN 114102972A CN 202111223761 A CN202111223761 A CN 202111223761A CN 114102972 A CN114102972 A CN 1141029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p
catheter
core needle
conduit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2376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02972B (zh
Inventor
黎萌
林悦凤
闻潮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Baih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Baih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Baih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Baih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2376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029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029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029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029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029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B29C45/14008Inserting articles into the moul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72Heating or cooling
    • B29C45/73Heating or cooling of the moul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导管尖端成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硅胶导管尖端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芯针从导管的端部开口处插入至导管内;步骤2:将插设有芯针的导管的端部放置于尖端成型模具的成型腔内;步骤3:往成型腔上方的下料口内加入胶料后合上尖端成型模具,加热尖端成型模具,使胶料注射入导管的端部;步骤4:保压定型;步骤5:开模,取出导管;步骤6:在导管上开切口,并将芯针从切口取出。本发明由于在尖端成型前在导管内插入了芯针,导管与尖端一体化成型,使尖端成型后效果更好,尖端与导管端部连接处更加平滑,尖端及连接处不会出现凸起和披锋,导管内外壁更加光滑,在使用过程中可保护血管内壁,减少对血管内壁的损伤。

Description

一种硅胶导管尖端成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管尖端成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硅胶导管尖端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用于为患者建立中长期静脉治疗或静脉输注高渗性有刺激性药物的医疗器械。现有的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需先进行尖端成型,一般是直接在模具中进行注胶,形成尖端的形状后从模具中取下,最后将尖端与导管用胶水粘接起来,使导管的端部变为密封状态;接着再用刀片在导管端部附近开切口。这种成型方法,尖端与导管端部连接效果较差,胶水容易溢出,进而出现凸起和披锋(即飞边、毛刺、溢边),且连接处不够平滑,导致在使用过程中会对血管内壁造成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硅胶导管尖端成型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尖端与导管成型后粘接效果较差、容易出现凸起和披锋、连接处不够平滑,导致在使用过程中会对血管内壁造成损伤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硅胶导管尖端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芯针从导管的端部开口处插入至所述导管内;
步骤2:将插设有所述芯针的所述导管的端部放置于尖端成型模具的成型腔内;
步骤3:往所述成型腔上方的下料口内加入胶料后合上所述尖端成型模具,加热所述尖端成型模具,使胶料注射入所述导管的端部;
步骤4:保压定型;
步骤5:开模,取出所述导管;
步骤6:在所述导管上开切口,并将所述芯针从切口取出。
优选地,所述芯针的直径φ1≥所述导管正常状态下的内径φ2。
优选地,所述芯针的一端为半球体;步骤1中,将所述芯针插入至所述导管内时,所述半球体所在的一端先插入至所述导管内。
优选地,步骤1中,将所述导管和所述芯针放置在辅助工装上,所述辅助工装工作时将所述芯针插入至所述导管内。
优选地,所述辅助工装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座和活动座;步骤1中,先将所述导管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并将所述芯针放置在所述活动座上,将所述活动座向所述固定座移动,以使所述芯针插入至所述导管内。
优选地,所述辅助工装还包括底板和滑轨;所述固定座安装在所述底板上、且所述固定座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导管的通孔,所述滑轨安装在所述底板上、且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活动座的移动方向一致,所述活动座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滑轨上;所述活动座在靠近所述固定座的一侧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芯针的安装部;
步骤1中,将所述导管放置在所述通孔内,并将所述芯针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移动所述活动座使其沿所述滑轨移动并靠近所述固定座;所述芯针插入至所述导管内后,移动所述活动座使其沿所述滑轨移动并远离所述固定座;从所述通孔内取出插设有所述芯针的所述导管。
优选地,所述固定座包括上压座和下底座,所述上压座的下端面开设有向上凹陷的上凹槽,所述下底座的上端面开设有向下凹陷的下凹槽;所述上压座压合在所述下底座上时,所述上凹槽和所述下凹槽配合成所述通孔;
步骤1中,将所述导管放置在所述下凹槽内,再将所述上压座盖合在所述下底座上。
优选地,所述上凹槽内设有上压紧限位块,所述下凹槽设有下压紧限位块;所述上压座压合在所述下底座上时,所述上压紧限位块位于所述下压紧限位块的正上方;所述芯针插入至所述导管内时,所述芯针的一端抵于所述上压紧限位块和所述下压紧限位块处。
优选地,所述尖端成型模具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上模、模芯和下模,所述成型腔开设在所述模芯上,所述模芯在所述成型腔的正上方开设有下料口,所述下料口为上宽下窄的圆锥状。
优选地,所述成型腔为上窄下宽的漏斗状,且所述成型腔的最小内径=所述导管的外径;
步骤2中,将插设有所述芯针的所述导管放入至所述成型腔内,使所述导管在所述模芯内呈L形状态,且插设有所述芯针的所述导管部分处于竖直状态,所述导管与下料口之间留有成型所述导管尖端的间隙;
步骤3中,将胶料放置在下料口内,加热所述尖端成型模具,下压所述上模,使胶料射入所述成型腔内。
优选地,所述下模在所述成型腔的正下方设有垫片。
优选地,步骤6中,使用切割工装在所述导管上开切口;所述切割工装包括上滑块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导管的容置孔,所述上滑块的下端设有刀片,所述上滑块位于所述安装座的正上方、且所述上滑块自上而下靠近所述安装座;
步骤6中,将所述导管放置在所述容置孔内,下压所述上滑块,使所述刀片在所述导管上切出所述切口。
优选地,所述安装座设有向上延伸的导柱,所述导柱上套设有弹簧,所述上滑块开设有滑孔,所述导柱插设在所述滑孔内、且可在所述滑孔内滑动;所述安装座的上端开设有向下延伸、位于所述容置孔正上方、且与所述容置孔相连通的滑槽,所述刀片可在所述滑槽内上下滑动;
步骤6中,在所述导管上切出所述切口后,松开所述上滑块,所述上滑块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回弹至初始位置,然后取出所述导管,并将所述芯针从切口处取出。
优选地,步骤6中,松开所述上滑块,所述上滑块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回弹至初始位置后,所述刀片的最低端位于所述滑槽内。
优选地,步骤1中,使用插入工装将所述芯针插入至所述导管内;所述插入工装包括手持部和与所述手持部连接的置入部,所述置入部的直径φ3≤所述导管的内径φ2,所述手持部的直径φ4≥所述导管的内径φ2,所述置入部的长度L1≥所述芯针的置入深度L2。
本发明一种硅胶导管尖端成型方法,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由于在尖端成型前在导管内插入了芯针,使导管端部和尖端成型后融合效果更好,尖端及连接处连接处更加平滑,不会出现凸起和披锋,导管内外壁更加光滑,在使用过程中可保护血管内壁,减少对血管内壁的损伤,有效防止血栓形成,降低置管阻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成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使用插入工装将芯针插入导管内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芯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插设有芯针的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将芯针取出后的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尖端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尖端成型模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尖端成型模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导管位于成型腔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辅助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固定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切割工装按压上滑块的前后状态变化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上滑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插入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芯针、11-半球体、2-导管、3-尖端成型模具、31-上模、311-导向孔、32-模芯、321-成型腔、322-下料口、323-导向柱、33-下模、34-垫片、35-手柄、4-胶料、5-切口、6-辅助工装、61-固定座、611-通孔、612-上压座、6121-上凹槽、6122-上压紧限位块、613-下底座、6131-下凹槽、6132-下压紧限位块、62-活动座、621-安装部、63-底板、64-滑轨、7-切割工装、71-上滑块、711-滑孔、72-安装座、721-容置孔、722-导柱、723-滑槽、73-刀片、74-弹簧、8-插入工装、81-手持部、82-置入部。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至图17所示,一种硅胶导管尖端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芯针1从导管2的端部开口处插入至所述导管2内;
步骤2:将插设有所述芯针1的所述导管2的端部放置于尖端成型模具3的成型腔321内;
步骤3:往所述成型腔321上方的下料口322内加入胶料4后合上所述尖端成型模具3,加热所述尖端成型模具3,使下料口322内的胶料4注射入所述导管2的端部;
步骤4:保压定型;
步骤5:开模,取出所述导管2;
步骤6:在所述导管2上开切口5,并将所述芯针1从切口5取出。
导管2的材质具体为硅橡胶,硅橡胶无毒,无味,无嗅,与人体组织生物相容性良好,具有抗凝血作用,对肌体组织的反应性非常少,非常适合作为医疗材料。导管2为空心长直管,管体最长达80cm,管外径最小仅有1.1mm,管体柔软且细长。导管2挤出成型后其两端是开口状态,若想实现“三向瓣膜”的效果,至少在其一端需要形成一尖端,使该端部变为封闭状态,并另外做一个切口5,尖端的形状一般无具体要求,主要作用是封闭导管2端部,具体形状也可根据使用需求设置。芯针1的材质具体为不锈钢或其他合适的金属材质。尖端成型模具3用于在导管2端部形成尖端,其内部的成型腔321的形状适配导管2端部、且与所需成型的尖端形状相对应。导管2尖端成型的方法步骤具体如下:步骤1,将芯针1从导管2端部开口处插入至导管2内,在这过程中可使用辅助工装6或插入工装8来辅助插入,以提高效率,当然也可采用人工操作,芯针1插入的深度要求一般应满足芯针1完全插入至导管2内,而芯针1的具体形状可以是直径统一的圆条形或中间大、两端小的梭形或一端直径较小的尖端形;步骤2,将导管2插有芯针1的一端放置在尖端成型模具3的成型腔321内;步骤3,往成型腔321内加入胶料4后合上尖端成型模具3,采用加热装置对尖端成型模具3进行加热,使成型腔321内的胶料4射入导管2的端部;步骤4,保持压力,冷却,使胶料4在导管2端部上定型;步骤5,尖端成型后,开模,取出导管2;步骤6,在靠近芯针1远离导管2尖端的一端开一切口5或一孔位,然后将导管2内的芯针1取出。至此,即完成在导管2的端部封装尖端以形成封闭结构,同时在导管2端部附近的位置上开设的切口5同样是导管2所需的切口5。相比于现有的导管2尖端成型方法,本技术方案由于在尖端成型前在导管2内插入了芯针1,导管2与尖端一体化成型,使导管2和尖端成型后融合效果更好,尖端及导管2端部连接处更加平滑,不会出现凸起和披锋,导管2内外壁更加光滑,在使用过程中可保护血管内壁,减少对血管内壁的损伤,有效防止血栓形成,降低置管阻力。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芯针1的直径φ1≥所述导管2正常状态下的内径φ2。由于导管2采用的是硅橡胶,其自身存在较好的柔韧性和回弹性,设置芯针1的直径φ1略大于导管2正常状态的内径φ2,则芯针1在插入过程中会扩张导管2内部、使导管2产生一定的形变,芯针1插入至导管2内部之后,芯针1与导管2属于过盈配合;因此芯针1可稳固地插入在导管2内、且不易在导管2内滑动或从导管2中脱落;而且导管2的摩擦力较大,也进一步防止导管2滑动、改变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芯针1的一端为半球体11,且半球体11的直径与芯针1的直径一致;步骤1中,将所述芯针1插入至所述导管2内时,所述半球体11所在的一端先插入至所述导管2内;芯针1的一端为半球体11,另一端磨平;如此设置,可以使芯针1在插入至导管2过程中,半球体11起引导作用,插入过程更加顺畅、平滑,效率更高,且芯针1不会对导管2内壁造成损伤。
进一步地,如图12和图13所示,步骤1中,将所述导管2和所述芯针1放置在辅助工装6上,所述辅助工装6工作时将所述芯针1插入至所述导管2内。如果采用人工将芯针1插入导管2内,则生产效率较低,且由于工作人员的熟练程度很容易造成插入效果较差,或者是芯针1损坏导管2、插入不到位、插入深度不满足要求等。而本实施例,在步骤1中使用了用于辅助芯针1插入至导管2内的辅助工装6,通过该辅助工装6,可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成本、保证芯针1插入的效果。
具体地,所述辅助工装6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座61和活动座62;步骤1中,先将所述导管2固定在所述固定座61上,并将所述芯针1放置在所述活动座62上,将所述活动座62向所述固定座61移动,以使所述芯针1插入至所述导管2内。固定座61用于固定导管2,活动座62用于放置芯针1,固定座61和活动座62相对设置;当导管2固定在固定座61时,其端部开口朝向活动座62,且正对活动座62放置芯针1的位置;将芯针1放置在活动座62后,驱使活动座62向固定端移动,可使活动座62上的芯针1准确无误地插入至导管2内。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是芯针1固定在固定座61,导管2固定在活动座62,通过导管2向芯针1移动以使芯针1插入至导管2内;当然还可以是芯针1和导管2相互靠近以使芯针1插入至导管2内。辅助工装6如此设置,可利用固定座61和活动座62的相互靠近实现芯针1准确无误插入至导管2内,无需过多的人工操作;活动座62的移动还可采用自动化控制的方式。
具体地,所述辅助工装6还包括底板63和滑轨64;所述固定座61安装在所述底板63上、且所述固定座61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导管2的通孔611,所述滑轨64安装在所述底板63上、且所述滑轨64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活动座62的移动方向一致,所述活动座62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滑轨64上;所述活动座62在靠近所述固定座61的一侧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芯针1的安装部621;步骤1中,将所述导管2放置在所述通孔611内,并将所述芯针1放置在所述安装部621上;移动所述活动座62使其沿所述滑轨64移动并靠近所述固定座61;所述芯针1插入至所述导管2内后,移动所述活动座62使其沿所述滑轨64移动并远离所述固定座61;从所述通孔611内取出插设有所述芯针1的所述导管2。底板63作为辅助工装6的基板,用于承载固定座61、活动座62和滑轨64,固定座61安装在底板63上,且固定座61开设有通孔611,通孔611的长度方向与活动座62的移动方向一致;滑轨64安装在底板63上,且长度方向与活动座62的移动方向一致;活动座62可滑动地安装在滑轨64上,使活动座62可以靠近或远离固定座61;活动座62在靠近固定座61的一侧设有安装部621,芯针1可安装在安装部621上。辅助工装6的结构如此设置,可以使芯针1插入至导管2中更加方便、准确、快速,且插入效果更好。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设置用于驱动活动座62移动的驱动装置,如气缸、液压缸、电机丝杆等装置。
具体地,所述固定座61包括上压座612和下底座613,所述上压座612的下端面开设有向上凹陷的上凹槽6121,所述下底座613的上端面开设有向下凹陷的下凹槽6131;所述上压座612压合在所述下底座613上时,所述上凹槽6121和所述下凹槽6131配合成所述通孔611;步骤1中,将所述导管2放置在所述下凹槽6131内,再将所述上压座612盖合在所述下底座613上。为了方便放置导管2,将固定座61设计为上压座612和下底座613组合的形式,通过上凹槽6121和下凹槽6131的配合以形成通孔611;放置导管2时,可先将导管2放置在下凹槽6131内,然后盖上上压座612,使导管2也位于上凹槽6121内。固定座61如此设置,不仅方便放置导管2,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压紧导管2,使芯针1插入过程更加顺畅。
具体地,所述上凹槽6121内设有上压紧限位块6122,所述下凹槽6131设有下压紧限位块6132;所述上压座612压合在所述下底座613上时,所述上压紧限位块6122位于所述下压紧限位块6132的正上方;所述芯针1插入至所述导管2内时,所述芯针1的一端抵于所述上压紧限位块6122和所述下压紧限位块6132处。上压紧限位块6122和下压紧限位块6132用于夹紧导管2,且可辅助芯针1插入时的定位;上压座612压合在下底座613上时,上压紧限位块6122和下压紧限位块6132夹紧导管2,且两者夹紧导管2的位置为芯针1插入导管2后,芯针1远离导管2端部的一端所在的位置;即芯针1在插入过程中,芯针1的一端抵到上压紧限位块6122和下压紧限位块6132时,则表示芯针1插入到位,可停止插入。因此,设置上压紧限位块6122和下压紧限位块6132不仅可夹紧导管2,使芯针1插入过程更加顺畅,还能定位芯针1,使芯针1的插入深度满足需求;当需要调整芯针1的插入深度时,通过改变上压紧限位块6122和下压紧限位块6132的位置即可。
进一步地,如图6至图11所示,所述尖端成型模具3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上模31、模芯32和下模33,所述成型腔321开设在所述模芯32上,所述模芯32在所述成型腔321的正上方开设有下料口322,所述下料口322为上宽下窄的圆锥状。
模芯32的上端面开设有向下延伸的下料口322,且下料口322与其正下方的成型腔321相连通;下料口322类似于倒立的圆锥状,其上宽下窄;由于导管2内径较小,因此下料口322的形状可方便将胶料4精准射入成型腔321中的导管2端部的内腔(即从导管2端部开口处射入导管2内部)。硅橡胶原胶料4(固态),放置在下料口322,模具合模的过程中产生向下的压力,将胶料4射入(压入)成型腔321中。模芯32上开设有多个成型腔321和多个下料口322,因此可同时成型多条导管2的尖端。
具体地,所述成型腔321为上窄下宽的漏斗状,且所述成型腔321的最小内径=所述导管2的外径;步骤2中,将插设有所述芯针1的所述导管2放入至所述成型腔321内,使所述导管2在所述模芯32内呈L形状态,且插设有所述芯针1的所述导管2部分处于竖直状态,所述导管2与下料口322之间留有成型所述导管2尖端的间隙;步骤3中,将胶料4放置在下料口322内,加热所述尖端成型模具3,下压所述上模31,使胶料4射入所述成型腔321内。
成型腔321为上窄下宽的漏斗状,即与下料口322连通的上部分的直径小于其下部分的直径;成型腔321形状似倒扣的漏斗,末端细长逐渐窄小,直到与导管2外径大小一致,可以卡住导管2使导管2端部与下料口322有一定的空间距离,使熔融的胶料4流入导管2端部形成闭合,即“尖端成型”;由于部分胶料4会流入至导管2内部,部分胶料4位于导管2外部,因此成型后的尖端形状像蘑菇。胶料4填满预留的导管2内腔后,继续填充预留出来的成型腔321空间距离;模具合模后形成压力,将下料口322的胶料4射入成型腔321内,按照模具成型腔321的形状成型,并与导管2端部交联,成型后的尖端与导管2端部平滑过渡、尖端柔软圆滑,不易断裂,不易损伤血管壁,不刮手,无披锋和凸起,使用过程中不会“挂血”,不形成血栓。由于导管2柔软又是空心管,导管2内插设的芯针1可用于支撑管体,限制胶料4流入管体内腔过深,起到限位和支撑作用。
具体地,所述下模33在所述成型腔321的正下方设有垫片34。当导管2放置在成型腔321内时,插设有芯针1的导管2部分处于竖直状态,且垫片34位于芯针1的正下方,对芯针1及导管2起一定的支撑作用。模具合模后,加压和保压的过程中,垫片34可以顶着芯针1和导管2,不让导管2后退(即退管),又保护导管2弯曲部分不受模型和下模33(材质不锈钢)内壁磨损,起到缓冲作用;垫片34的材质可为硅胶或其他材质的软垫。
具体地,上模31的两侧设有手柄35,模芯32的两侧也设有手柄35。上模31和模芯32上的手柄35都是方便员工用来打开/合上模具。
具体地,上模31开设有自上而下贯穿的导向孔311,模芯32开设有与导向柱323,上模31在压紧模芯32时,导向柱323插设在导向孔311内。模具合模过程中,导向柱323和导向孔311互相配合,不让上模31和模芯32在工作时发生偏移,从而保证成型腔321中心和下料口322在同一纵向;导向柱323和导向孔311的配合起到限位和定位的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14至图16所示,步骤6中,使用切割工装7在所述导管2上开切口5;所述切割工装7包括上滑块71和安装座72,所述安装座72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导管2的容置孔721,所述上滑块71的下端设有刀片73,所述上滑块71位于所述安装座72的正上方、且所述上滑块71自上而下靠近所述安装座72;将所述导管2放置在所述容置孔721内,下压所述上滑块71,使所述刀片73在所述导管2上切出所述切口5。
在生产过程中,如果采用人工操作,则需要工作人员拿刀片73在导管2上切一个切口5;这种人工操作的方式,生产效率低、切口5的质量难以保证、刀片73可能会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因此,本实施例在步骤6中使用切割工装7来辅助切割切口5,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切口5质量,提高工作人员的生产安全。首先将导管2放置在安装座72的容置孔721内,下压上滑块71,使上滑块71和刀片73靠近安装座72,并使刀片73切割导管2。提高切割工装7的自动化程度,如使用自动化控制上滑块71的运动,还可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等。由于导管2内插设有芯针1,因此刀片73切割完导管2后会直接触碰到芯针1,此时则表示切口5切割完成。
容置孔721可以是贯穿安装座72的孔,也可以是不贯穿安装座72的槽孔。当容置孔721贯穿安装座72时,捏住导管2的尖端,从远离刀片73的一端将导管2插入至容置孔721内,直到尖端与容置孔721的末端齐平为止;切口5切割完成后,可从容置孔721的两端将导管2拉出;当然,由于导管2的长度较长,因此从远离刀片73的一端将导管2拉出较为方便。当容置孔721为不贯穿安装座72的槽孔时,从远离刀片73的一端将导管2插入至容置孔721内,直到尖端抵到容置孔721的末端内壁即可;切口5切割完成后,从远离刀片73的一端将导管2拉出即可。将容置孔721设置为贯穿安装座72的孔,能直观、快速地判断导管2是否插入到位;将容置孔721设置为不贯穿安装座72的槽孔,可直接塞入导管2,等到导管2碰到容置孔721末端的内壁即可判断导管2插入到位。安装座72具体采用透明塑料制成,方便工作人员直接观察容置孔721内的导管2的位置,避免导管2插入不到位,影响切口5位置的精度。当然,上滑块71也可采用透明塑料制成。
具体地,所述安装座72设有向上延伸的导柱722,所述导柱722上套设有弹簧74,所述上滑块71开设有滑孔711,所述导柱722插设在所述滑孔711内、且可在所述滑孔711内滑动;所述安装座72的上端开设有向下延伸、位于所述容置孔721正上方、且与所述容置孔721相连通的滑槽723,所述刀片73可在所述滑槽723内上下滑动;步骤6中,在所述导管2上切出所述切口5后,松开所述上滑块71,所述上滑块71在所述弹簧74的作用下回弹至初始位置,然后取出所述导管2,并将所述芯针1从切口5处取出。安装座72上具体可设有两条导柱722,且导柱722垂直向上、与安装座72的上端面垂直;每条导柱722上均套设有弹簧74;上滑块71的下端面开设有向上凹陷的滑孔711,导柱722插入至滑孔711内、且可在滑孔711内滑动。滑孔711具体可为贯穿上滑块71的孔,此时导柱722的长度无特定限制,在下压上滑块71过程中,上滑块71不会与导柱722发生干涉。滑孔711还可以是不贯穿上滑块71的孔,此时导柱722的长度应设置得短一些,具体是上滑块71在初始状态(没有往下压)时,导柱722插入至滑孔711内,但导柱722的上端面与滑孔711的内端面之间的距离≥上滑块71下压时所需的行程距离,以保证在上滑块71下压时,刀片73能在导管2上切出切口5的基础上,导柱722与上滑块71不会发生干涉(即导柱722不会阻止上滑块71下压)。安装座72上开设有供刀片73升降滑动的滑槽723,刀片73在滑槽723内往下滑动时,可在导管2上切出切口5。切割切口5的过程为:工作人员按住上滑块71向下压,弹簧74在上滑块71的作用下向下压缩,刀片73跟着向下移动,直到刀片73切到芯针1,感受到阻力后放手,弹簧74在自身弹性的作用下复位,上滑块71和刀片73随之复位,取出导管2,即完成一次切割切口5的过程。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智能化控制上滑块71的下压距离来控制切割切口5,自动化更高、切割更加精准。切割工装7如此设置,可避免上滑块71在下压过程中出现偏移,且切割完成后,上滑块71和刀片73可自动复位,方便操作、精准切割。
具体地,步骤6中,松开所述上滑块71,所述上滑块71在所述弹簧74的作用下回弹至初始位置后,所述刀片73的最低端位于所述滑槽723内。在初始状态,刀片73的刀尖没入安装座的滑槽723内,可以保护刀尖不被其他东西撞崩,且能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不会触碰到刀尖、造成割伤。
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17所示,步骤1中,使用插入工装8将所述芯针1插入至所述导管2内;所述插入工装8包括手持部81和与所述手持部81连接的置入部82,所述置入部82的直径φ3≤所述导管2的内径φ2,所述手持部81的直径φ4≥所述导管2的内径φ2,所述置入部82的长度L1≥所述芯针1的置入深度L2。插入工装8是一种结构更加简单的零件,手持部81用于工作人员抓取,置入部82用于抵住芯针1并一同插入至导管2内;手持部81和置入部82连接,且一体成型,手持部81和置入部82同圆心。置入部82的直径φ3≤导管2的内径φ2,且置入部82的长度L1≥芯针1要置入至导管2内的深度L2(即芯针1靠近导管2端面的一端到导管2端面的距离),以保证置入部82可插入至导管2内,使芯针1插入至特定的深度;手持部81的直径φ4≥导管2的内径φ2,使手持部81不会塞入至导管2内、造成无法拔出,同时也能辅助芯针1插入至特定的深度(当手持部81与导管2端面接触时,则表示芯针1已插入至特定的深度)。更优地,置入部82的直径φ3<导管2的内径φ2,手持部81的直径φ4>导管2的内径φ2,置入部82的长度L1=芯针1的置入深度L2。插入工装8的结构更简单,操作更方便,灵活性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硅胶导管尖端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芯针(1)从导管(2)的端部开口处插入至所述导管(2)内;
步骤2:将插设有所述芯针(1)的所述导管(2)的端部放置于尖端成型模具(3)的成型腔(321)内;
步骤3:往所述成型腔(321)上方的下料口(322)内加入胶料(4)后合上所述尖端成型模具(3),加热所述尖端成型模具(3),使胶料(4)注射入所述导管(2)的端部;
步骤4:保压定型;
步骤5:开模,取出所述导管(2);
步骤6:在所述导管(2)上开切口(5),并将所述芯针(1)从切口(5)取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胶导管尖端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芯针(1)的直径φ1≥所述导管(2)正常状态下的内径φ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胶导管尖端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芯针(1)的一端为半球体(11);步骤1中,将所述芯针(1)插入至所述导管(2)内时,所述半球体(11)所在的一端先插入至所述导管(2)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胶导管尖端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将所述导管(2)和所述芯针(1)放置在辅助工装(6)上,所述辅助工装(6)工作时将所述芯针(1)插入至所述导管(2)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硅胶导管尖端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工装(6)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座(61)和活动座(62);步骤1中,先将所述导管(2)固定在所述固定座(61)上,并将所述芯针(1)放置在所述活动座(62)上,将所述活动座(62)向所述固定座(61)移动,以使所述芯针(1)插入至所述导管(2)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硅胶导管尖端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工装(6)还包括底板(63)和滑轨(64);所述固定座(61)安装在所述底板(63)上、且所述固定座(61)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导管(2)的通孔(611),所述滑轨(64)安装在所述底板(63)上、且所述滑轨(64)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活动座(62)的移动方向一致,所述活动座(62)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滑轨(64)上;所述活动座(62)在靠近所述固定座(61)的一侧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芯针(1)的安装部(621);
步骤1中,将所述导管(2)放置在所述通孔(611)内,并将所述芯针(1)放置在所述安装部(621)上;移动所述活动座(62)使其沿所述滑轨(64)移动并靠近所述固定座(61);所述芯针(1)插入至所述导管(2)内后,移动所述活动座(62)使其沿所述滑轨(64)移动并远离所述固定座(61);从所述通孔(611)内取出插设有所述芯针(1)的所述导管(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硅胶导管尖端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61)包括上压座(612)和下底座(613),所述上压座(612)的下端面开设有向上凹陷的上凹槽(6121),所述下底座(613)的上端面开设有向下凹陷的下凹槽(6131);所述上压座(612)压合在所述下底座(613)上时,所述上凹槽(6121)和所述下凹槽(6131)配合成所述通孔(611);
步骤1中,将所述导管(2)放置在所述下凹槽(6131)内,再将所述上压座(612)盖合在所述下底座(613)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硅胶导管尖端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凹槽(6121)内设有上压紧限位块(6122),所述下凹槽(6131)设有下压紧限位块(6132);所述上压座(612)压合在所述下底座(613)上时,所述上压紧限位块(6122)位于所述下压紧限位块(6132)的正上方;所述芯针(1)插入至所述导管(2)内时,所述芯针(1)的一端抵于所述上压紧限位块(6122)和所述下压紧限位块(6132)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胶导管尖端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尖端成型模具(3)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上模(31)、模芯(32)和下模(33),所述成型腔(321)开设在所述模芯(32)上,所述模芯(32)在所述成型腔(321)的正上方开设有下料口(322),所述下料口(322)为上宽下窄的圆锥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硅胶导管尖端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腔(321)为上窄下宽的漏斗状,且所述成型腔(321)的最小内径=所述导管(2)的外径;
步骤2中,将插设有所述芯针(1)的所述导管(2)放入至所述成型腔(321)内,使所述导管(2)在所述模芯(32)内呈L形状态,且插设有所述芯针(1)的所述导管(2)部分处于竖直状态,所述导管(2)与下料口(322)之间留有成型所述导管(2)尖端的间隙;
步骤3中,将胶料(4)放置在下料口(322)内,加热所述尖端成型模具(3),下压所述上模(31),使胶料(4)射入所述成型腔(321)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硅胶导管尖端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33)在所述成型腔(321)的正下方设有垫片(34)。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胶导管尖端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使用切割工装(7)在所述导管(2)上开切口(5);所述切割工装(7)包括上滑块(71)和安装座(72),所述安装座(72)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导管(2)的容置孔(721),所述上滑块(71)的下端设有刀片(73),所述上滑块(71)位于所述安装座(72)的正上方、且所述上滑块(71)自上而下靠近所述安装座(72);
步骤6中,将所述导管(2)放置在所述容置孔(721)内,下压所述上滑块(71),使所述刀片(73)在所述导管(2)上切出所述切口(5)。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硅胶导管尖端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72)设有向上延伸的导柱(722),所述导柱(722)上套设有弹簧(74),所述上滑块(71)开设有滑孔(711),所述导柱(722)插设在所述滑孔(711)内、且可在所述滑孔(711)内滑动;所述安装座(72)的上端开设有向下延伸、位于所述容置孔(721)正上方、且与所述容置孔(721)相连通的滑槽(723),所述刀片(73)可在所述滑槽(723)内上下滑动;
步骤6中,在所述导管(2)上切出所述切口(5)后,松开所述上滑块(71),所述上滑块(71)在所述弹簧(74)的作用下回弹至初始位置,然后取出所述导管(2),并将所述芯针(1)从切口(5)处取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硅胶导管尖端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松开所述上滑块(71),所述上滑块(71)在所述弹簧(74)的作用下回弹至初始位置后,所述刀片(73)的最低端位于所述滑槽(723)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胶导管尖端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使用插入工装(8)将所述芯针(1)插入至所述导管(2)内;所述插入工装(8)包括手持部(81)和与所述手持部(81)连接的置入部(82),所述置入部(82)的直径φ3≤所述导管(2)的内径φ2,所述手持部(81)的直径φ4≥所述导管(2)的内径φ2,所述置入部(82)的长度L1≥所述芯针(1)的置入深度L2。
CN202111223761.XA 2021-10-20 2021-10-20 一种硅胶导管尖端成型方法 Active CN1141029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23761.XA CN114102972B (zh) 2021-10-20 2021-10-20 一种硅胶导管尖端成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23761.XA CN114102972B (zh) 2021-10-20 2021-10-20 一种硅胶导管尖端成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02972A true CN114102972A (zh) 2022-03-01
CN114102972B CN114102972B (zh) 2024-03-19

Family

ID=80376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23761.XA Active CN114102972B (zh) 2021-10-20 2021-10-20 一种硅胶导管尖端成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02972B (zh)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09657A1 (en) * 1982-11-18 1984-05-30 Abbott Laboratories Improved catheter assembly
US4629450A (en) * 1984-05-09 1986-12-16 Terumo Corporation Catheter introducing instrument
US20030083621A1 (en) * 2001-10-26 2003-05-01 Shaw Thomas J. IV catheter introducer with retractable needle
US20050104255A1 (en) * 2003-11-14 2005-05-19 Mejlhede Signe T. Injection moulding of a catheter
US20110254202A1 (en) * 2008-12-24 2011-10-20 Ssb Technology Pty Ltd Moulding cannulae and small deep holes
CN202528395U (zh) * 2012-05-08 2012-11-14 广东百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心静脉导管注射成型封胶的设备
US20150051587A1 (en) * 2012-02-27 2015-02-19 Coloplast A/S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f urinary catheters
CN105168005A (zh) * 2015-09-16 2015-12-23 曹赞 一种导管
CN205705294U (zh) * 2016-06-29 2016-11-23 山东吉威医疗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导管尖端成型模具
US20170035989A1 (en) * 2014-04-16 2017-02-09 Hollister Incorporated Molded Catheter Tip
CN108126267A (zh) * 2018-02-10 2018-06-08 威海吉威重症医疗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picc导管
CN207841907U (zh) * 2018-01-11 2018-09-11 中山市知密亚兽医设备生产有限公司 一种兽用导尿管把手模具
CN209365398U (zh) * 2018-11-29 2019-09-10 佛山市汉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尖端机的芯针与高分子管位置检测结构
CN111231006A (zh) * 2020-03-18 2020-06-05 中为医疗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圆管状导管尖端成型机
CN211272922U (zh) * 2019-07-30 2020-08-18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一种自断式输液器
CN211683584U (zh) * 2019-10-18 2020-10-16 沈阳新智源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自控导管尖端成型模具
CN212288894U (zh) * 2020-04-20 2021-01-05 桂林中南(亳州)药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药物饮片的切制装置
CN212554252U (zh) * 2020-03-18 2021-02-19 中为医疗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圆管状导管尖端成型机
CN113246452A (zh) * 2021-07-14 2021-08-13 广东大宇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扩张器尖端成型装置及自动尖端成型机
CN216182331U (zh) * 2021-10-20 2022-04-05 广东百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导管尖端成型模具
CN217944316U (zh) * 2022-07-08 2022-12-02 安吉特(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导管头端成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09657A1 (en) * 1982-11-18 1984-05-30 Abbott Laboratories Improved catheter assembly
US4629450A (en) * 1984-05-09 1986-12-16 Terumo Corporation Catheter introducing instrument
US20030083621A1 (en) * 2001-10-26 2003-05-01 Shaw Thomas J. IV catheter introducer with retractable needle
US20050104255A1 (en) * 2003-11-14 2005-05-19 Mejlhede Signe T. Injection moulding of a catheter
US20110254202A1 (en) * 2008-12-24 2011-10-20 Ssb Technology Pty Ltd Moulding cannulae and small deep holes
CN102264524A (zh) * 2008-12-24 2011-11-30 Ssb技术有限公司 模制套管与小深孔
CN107441611A (zh) * 2012-02-27 2017-12-08 康乐保有限公司 导尿管的制造方法
US20150051587A1 (en) * 2012-02-27 2015-02-19 Coloplast A/S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f urinary catheters
CN104768602A (zh) * 2012-02-27 2015-07-08 康乐保有限公司 导尿管的制造方法
CN202528395U (zh) * 2012-05-08 2012-11-14 广东百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心静脉导管注射成型封胶的设备
US20170035989A1 (en) * 2014-04-16 2017-02-09 Hollister Incorporated Molded Catheter Tip
CN105168005A (zh) * 2015-09-16 2015-12-23 曹赞 一种导管
CN205705294U (zh) * 2016-06-29 2016-11-23 山东吉威医疗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导管尖端成型模具
CN207841907U (zh) * 2018-01-11 2018-09-11 中山市知密亚兽医设备生产有限公司 一种兽用导尿管把手模具
CN108126267A (zh) * 2018-02-10 2018-06-08 威海吉威重症医疗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picc导管
CN209365398U (zh) * 2018-11-29 2019-09-10 佛山市汉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尖端机的芯针与高分子管位置检测结构
CN211272922U (zh) * 2019-07-30 2020-08-18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一种自断式输液器
CN211683584U (zh) * 2019-10-18 2020-10-16 沈阳新智源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自控导管尖端成型模具
CN111231006A (zh) * 2020-03-18 2020-06-05 中为医疗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圆管状导管尖端成型机
CN212554252U (zh) * 2020-03-18 2021-02-19 中为医疗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圆管状导管尖端成型机
CN212288894U (zh) * 2020-04-20 2021-01-05 桂林中南(亳州)药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药物饮片的切制装置
CN113246452A (zh) * 2021-07-14 2021-08-13 广东大宇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扩张器尖端成型装置及自动尖端成型机
CN216182331U (zh) * 2021-10-20 2022-04-05 广东百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导管尖端成型模具
CN217944316U (zh) * 2022-07-08 2022-12-02 安吉特(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导管头端成型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白利平;王若婧;丁彤红;吴林珠;陈利芬;: "中心静脉压波形在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位置判断中的应用", 现代临床护理, no. 08, 15 August 2017 (2017-08-15), pages 46 - 4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02972B (zh) 2024-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72182A (en) Notched pressure pad for an artery clamp
KR101472943B1 (ko) 피부 주름 성형용 캐뉼라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015624B1 (ko) 카테테르 슬리이브 조립체 및, 그것을 제조하기 위한 단일단계의 사출 성형 방법
JP5845808B2 (ja)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4220334A (ja) 尖端を有するプラスチック製医療用物品
KR20080058633A (ko) 마이크로니들 어레이와 그의 성형 몰드 및 방법
EP0824930A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insert molded catheter with securement windows
US5716572A (en) Flashless catheter beveling process
CN107595324A (zh) 一种全自动负压抽吸旋切式活检针
CN114102972A (zh) 一种硅胶导管尖端成型方法
CN216182331U (zh) 导管尖端成型模具
CN210931699U (zh) 一种新型麻醉穿刺针
CN201469870U (zh) 一种血管鞘带针组件的外鞘
CN216180782U (zh) 一种用于导管的切口工装
CN112719130B (zh) 一种角度塑形装置
EP1441794B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catheter
CN220455008U (zh) 血管组织包埋块制作模具
JPS62273823A (ja) 輸液容器の製造方法及び輸液容器成形金型装置
CN215874875U (zh) 一种脊柱结核脓液穿刺引流工具
US20030160362A1 (en) Method of injection molding an article having an array of openings
CN216703151U (zh) 一种导丝塑形器
CN216167748U (zh) 卵母细胞采集器
CN219700675U (zh) 一种具有定位和拔针功能的输液港
CN213220006U (zh) 一种密闭式动脉留置针
CN212997897U (zh) 一种兔颈动静脉插管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