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95934A - 中继攻击的识别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中继攻击的识别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095934A CN114095934A CN202111260502.4A CN202111260502A CN114095934A CN 114095934 A CN114095934 A CN 114095934A CN 202111260502 A CN202111260502 A CN 202111260502A CN 114095934 A CN114095934 A CN 11409593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unlocking
- vehicle
- devices
- mobile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9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4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spiromesifen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CC(C)=C1C(C(O1)=O)=C(OC(=O)CC(C)(C)C)C11CCCC1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13 weake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12—Detection or prevention of fraud
- H04W12/121—Wireless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 [WIDS]; Wireless 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s [WIPS]
- H04W12/122—Counter-measures against attacks; Protection against rogue devices
-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309—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with bidirectional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data carrier and loc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中继攻击的识别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该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移动终端与设置于车辆的信号发送装置建立无线通信连接,该方法包括:通过无线通信连接接收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分别发送的至少两个解锁信号,其中,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设置于车辆的不同位置和/或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的信号发送功率不同;进一步地,若确定上述的至少两个解锁信号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小于差值阈值,则确定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受到中继攻击。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方法,可以识别车辆通过电子钥匙解锁的过程中是否遭受中继攻击,避免车辆失窃。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继攻击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技术的快速发展,车辆的钥匙从传统的钥匙演变出了无线电子 钥匙。电子钥匙的原理是车辆在上锁时会广播无线信号来搜寻拥有解锁权限 的移动终端,一旦识别到拥有解锁权限的移动终端靠近车辆,则会自动解锁 车辆。
而正是利用车辆在识别到拥有解锁权限的移动终端靠近就会自动解锁 的特点,不法分子经常通过中继攻击的方式来解锁车辆。中继攻击的方式是 通过信号放大器将车辆广播的无线信号放大,以将无线信号中继至拥有解锁 权限的移动终端,使得车辆误以为拥有解锁权限的移动终端靠近车辆,并为 不法分子解锁车辆,从而导致车辆失窃。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中继攻击的识别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 介质,可以识别车辆通过电子钥匙解锁的过程中是否遭受中继攻击,避免车 辆失窃。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一种中继攻击的识别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 所述移动终端与设置于车辆的信号发送装置建立无线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 括:
通过无线通信连接接收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分别发送的至少两个解锁 信号,所述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设置于所述车辆的不同位置和/或所述至少 两个信号发送装置的信号发送功率不同;
若确定所述至少两个解锁信号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小于差值阈值,则确 定所述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受到中继攻击。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一种中继攻击的识别方法,应用于设置在车 辆中的车载终端,所述车辆还设置有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所述信号发送 装置与移动终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分别发送解锁信号,所述 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设置于所述车辆的不同位置和/或所述至少两个信号 发送装置的信号发送功率不同;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信号强度信息,并根据所述信号强度信息确定 所述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分别发送的至少两个解锁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 所述接收信号强度表征解锁信号被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到时的信号强度;
若确定所述至少两个解锁信号分别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差值 阈值,则确定所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发送装置受到中继攻击。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公开一种中继攻击的识别装置,应用于移动终端, 所述移动终端与设置于车辆的信号发送装置建立无线通信连接,所述装置包 括:
接收单元,用于通过无线通信连接接收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分别发送 的至少两个解锁信号,所述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设置于所述车辆的不同位 置和/或所述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的信号发送功率不同;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确定所述至少两个解锁信号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 小于差值阈值时,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受到中继攻击。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公开一种中继攻击的识别装置,应用于设置在车 辆中的车载终端,所述车辆还设置有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所述信号发送 装置与移动终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控制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分别发送解锁信号,所述至 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设置于所述车辆的不同位置和/或所述至少两个信号发送 装置的信号发送功率不同;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信号强度信息,并根据所述信 号强度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分别发送的至少两个解锁信号的 接收信号强度,所述接收信号强度表征解锁信号被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到时的 信号强度;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确定所述至少两个解锁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 值小于差值阈值时,确定所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发送装置受到中继攻击。
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
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本申请 实施例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公开的中继攻击的识别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计算机程 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或第二方 面公开的中继攻击的识别方法。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通过无线通信连接接收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 置分别发送的至少两个解锁信号,其中,上述的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可以 是设置于车辆的不同位置和/或信号发送功率不同的,所以移动终端接收到的 至少两个解锁信号的信号强度是不同的。进而若移动终端确定接收到的至少 两个解锁信号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小于差值阈值,即这至少两个解锁信号非 常接近时,则说明可能解锁信号可能被信号发大器放大到同一信号强度,对 此移动终端可以确定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受到中继攻击。实施本申请实施 例,可以识别车辆通过电子钥匙解锁的过程中是否遭受中继攻击,避免车辆 失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 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 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适用于中继攻击的识别方法的应用场景 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用于说明中继攻击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中继攻击的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中继攻击的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用于说明信号发送装置分布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中继攻击的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再一种中继攻击的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中继攻击的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中继攻击的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 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 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 “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本申请 实施例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 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 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 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中继攻击的识别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 介质,可以识别车辆通过电子钥匙解锁的过程中是否遭受中继攻击,避免车 辆失窃。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中继攻击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电子设备、存储介质,首先介绍一种适用于该中继攻击的识别方法的应用场 景。可选的,该中继攻击的识别方法可以应用于通过移动终端解锁车辆的场 景中,具体地,该中继攻击的识别方法可以应用于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可 以包括但不限于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进一步地,该移动终端可以 安装有“电子钥匙”应用程序,移动终端可以通过“电子钥匙”应用程序解 锁与移动终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的车辆。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适用于中继攻击的识别方法 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可选的,车辆100可以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信号发送装置 101,可选的,信号发送装置101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蓝牙信号发送装置、wifi 信号发送装置等无线信号发送装置,用于发送解锁信号或者测距信号(其中, 测距信号用于确定移动终端和车辆的相对位置)等无线信号,在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若信号发送装置101有多个,则多个信号发送装置101可以设置于车 辆100的不同位置,有利于信号发送装置101向不同的方向发送无线信号。可选的,移动终端200可以与上述的信号发送装置101建立无线通信连接,进而 移动终端20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连接接收信号发送装置101发送的无线信号。 进一步地,移动终端200可以安装有“电子钥匙”应用程序,进而移动终端200 可以通过“电子钥匙”应用程序与车辆100的车载终端进行绑定,以使得移动 终端200拥有解锁车辆100的解锁权限。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中继攻击的识别方法,以下介 绍一种车辆通过“电子钥匙”解锁的过程。请再次参阅图1,当车辆100处于 上锁状态时,设置于车辆100的信号发送装置101可以向外广播解锁信号来搜 寻拥有解锁权限的移动终端200。假设其中一个信号发送装置101广播的解锁 信号的覆盖范围如图1中300所示,则当移动终端200从位置A移动到位置B,即 移动终端200落入解锁信号的覆盖范围内时,车辆100的车载系统可以确定用 户靠近车辆100,则车辆系统可以控制车辆100解锁。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用于说 明中继攻击的示意图。在图1中,移动终端200处于位置A时,由于位置A未处 于解锁信号的覆盖范围内,说明移动终端200距离车辆100较远,所以车辆100 不进行解锁。而在图2中,不法分子可以通过信号放大器400放大解锁信号, 以使得解锁信号的覆盖范围增大(如图2的500所示部分),进而使得处于位 置A的移动终端落入解锁信号的覆盖范围内,使得车辆100的车载终端误以为 拥有解锁权限的移动终端200靠近车辆100,并为不法分子解锁车辆100,从而 导致车辆100失窃。
对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中继攻击的识别方法。其中车辆的车载系 统可以控制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分别发送解锁信号,其中,上述的至少两 个信号发送装置可以是设置于车辆的不同位置和/或信号发送功率不同的,所 以若移动终端接收到这至少两个解锁信号时,这至少两个解锁信号的信号强 度应该是不同的。对此,移动终端在通过无线通信连接接收到这至少两个解 锁信号时,若确定接收到的至少两个解锁信号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小于差值 阈值,即这至少两个解锁信号非常接近时,则说明可能解锁信号可能被信号 发大器放大到同一信号强度,对此移动终端可以确定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 受到中继攻击。进一步地,移动终端可以设置于车辆的车辆终端发送第一控 制信号,以禁止车辆终端控制车辆解锁,从而可以避免车辆失窃。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中继攻击的识别方法的流程 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与上述的移动终端或者其他执行主体,在此不作限 定,该移动终端可以与设置于车辆的信号发送装置建立无线通信连接。该方 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302、通过无线通信连接接收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分别发送的至少两个 解锁信号,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设置于车辆的不同位置和/或至少两个信号 发送装置的信号发送功率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辆可以设置有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包括但不限 于蓝牙信号发送装置、wifi信号发送装置等无线信号发送装置,用于发送解锁 信号或者测距信号等无线信号,在此不作限定。对此可选的,车辆的车载终 端在车辆处于上锁状态时,车载终端可以控制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通过无 线通信连接分别发送解锁信号,以通过广播的解锁信号来搜寻拥有解锁权限 的移动终端。进而移动终端在通过无线通信连接接收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 分别发送的至少两个解锁信号时,可以触发步骤304。
其中,上锁状态可以是指车辆熄火下电,并且车门上锁的状态。解锁信 号可以是蓝牙信号或者wifi信号等无线信号,解锁信号用于触发移动终端中安 装的“电子钥匙”应用程序,进而触发后续的权限验证、车辆解锁等过程。
在实践中发现,相关技术通常仅是通过一个解锁信号来判断是否解锁车 辆,所以即使解锁信号被信号放大器放大,由于移动终端不知道解锁信号被 信号放大前的信号强度,所以移动终端也无法确定接收到的解锁信号是否被 信号放大过,也就无法确定是否存在中继攻击。此外,在信号发送装置受到 中继攻击时,不同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初始信号强度(即解锁信号刚从信号 发送装置发送出来时信号强度)不同的解锁信号被同一个信号放大器信号放 大后,解锁信号的信号强度将被放大到同一个信号强度,然后再被中继转发到移动终端。对此,如果在不考虑后续解锁信号从信号放大器传输到移动终 端的过程中的能量损耗的情况下,后续移动终端接收到的多个被信号放大器 信号放大后的解锁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即解锁信号传输到移动终端,并被 移动终端接收到时的信号强度)应该是相同的。
对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继攻击的识别方法中,车载终端可以控制 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分别发送至少两个解锁信号,进而后续在移动终端接 收到至少两个解锁信号时,可以通过判断接收到至少两个解锁信号的接收信 号强度是否相同来确定信号发送装置是否受到中继攻击。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发送解锁信号的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所发送的 至少两个解锁信号的初始信号强度相同,进而导致在信号发送装置未受到中 继攻击的情况下,后续移动终端接收到的至少两个解锁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 也是相同的,导致移动终端错误地判断出信号发送装置受到中继攻击,进而 可能导致车辆无法解锁。
对此可选的,发送解锁信号的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可以是设置于车辆 不同位置的信号发送装置。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解锁信号等无线信号在空气 等介质中传播时,信号能量会受到损耗,所以移动终端接收到解锁信号的接 收信号强度,通常小于解锁信号刚从信号发送装置发送出来时的初始信号强 度。此外,解锁信号在空气等介质中传播时,信号能量损耗的程度是与传播 距离呈正相关关系的,所以当移动终端处于车辆附近的某一位置时,若移动 终端接收到设置于车辆不同位置的信号发送装置分别发送的解锁信号,则这 个多个对应不同信号发送装置的解锁信号的初始信号强度应该是不同的。
可以理解的是,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无线信号的初始信号强度是与信号 发送装置的信号发送功率呈正相关关系的。所以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移动终 端、车辆终端或者是开发人员可以将发送解锁信号的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 的信号发送功率设置为不同的数值,从而使得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 至少两个解锁信号的初始信号强度不同。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发送解锁信号的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还可 以设置于所述车辆的不同位置,且信号发送功率不同的信号发送装置,以使 得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至少两个解锁信号的初始信号强度不相同, 在此不作限定。
304、若确定至少两个解锁信号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小于差值阈值,则确 定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受到中继攻击。
如上所述,在不考虑后续解锁信号从信号放大器传输到移动终端的过程 中的能量损耗的理想状态下,移动终端接收到的多个被信号放大器信号放大 后的解锁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应该是相同的。则移动终端可以在确定接收到 的至少两个解锁信号之间的信号强度相同时,确定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受 到中继攻击。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传输路径、传输时机的不同,可能导致传输介 质(例如:空气)发生了改变,所以解锁信号从信号放大器传输到移动终端 的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可能会不同。对此可选的,移动终端可以在确定接收到 的至少两个解锁信号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小于差值阈值(例如:0.1dB、0.2dB 等,具体数值可以由开发人员根据大量的开发经验设定,在此不作限定)时, 即接收到的至少两个解锁信号之间的接收信号强度非常接近,但又不相等的 情况下,确定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受到中继攻击。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如上所述,不同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至少两个解 锁信号的初始信号强度是不同,但是至少两个解锁信号的初始信号强度的差 值通常是远大于上述的差值阈值。可选的,若差值阈值是0.1dB或者0.2dB,则 至少两个解锁信号的初始信号强度的差值可以是2dB、4dB等,在此不作限定。 对此,移动终端可以准确地判断造成接收到的至少两个解锁信号之间的信号 强度存在差值的原因是不是中继攻击。
实施上述各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移动终端通过无线通信连接接收至少两 个信号发送装置分别发送的至少两个解锁信号,其中,上述的至少两个信号 发送装置可以是设置于车辆的不同位置和/或信号发送功率不同的,所以移动 终端接收到的至少两个解锁信号的信号强度是不同的。进而若移动终端确定 接收到的至少两个解锁信号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小于差值阈值,即这至少两 个解锁信号非常接近时,则说明可能解锁信号可能被信号发大器放大到同一 信号强度,对此移动终端可以确定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受到中继攻击。实 施本申请实施例,可以识别车辆通过电子钥匙解锁的过程中是否遭受中继攻 击,避免车辆失窃。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中继攻击的识别方法的流 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与上述的移动终端或者其他执行主体,在此不作 限定,该移动终端可以与设置于车辆的信号发送装置建立无线通信连接。该 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402、通过无线通信连接接收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分别发送的至少两个 解锁信号,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设置于车辆的不同位置和/或至少两个信号 发送装置的信号发送功率不同。
在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可以包括第一信号发送 装置和第二信号发送装置,可选的,第一信号发送装置可以设置于车辆的内 部,第二信号发送装置可以设置于车辆的外部。
需要说明的是,车辆的内部具体可以是指车辆壳体的内部,车辆的外部 可以是指车辆壳体的外部。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车辆的壳体通常是金属材质 的,而由于金属材质对应解锁信号等无线信号有屏蔽作用,所以在第一信号 发送装置和第二信号发送装置的信号发送功率相同,且第一信号发送装置和 第二信号发送装置都未受到中继攻击的情况下,移动终端接收到的来自第一 信号发送装置的第一解锁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应该是小于来自第二解锁信 号的第二解锁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
也就是说,若后续移动终端接收到的来自第一信号发送装置的第一解锁 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等于来自第二解锁信号的第二解锁信号的接收信号强 度;或者是第一解锁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二解锁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之 间的差值小于差值阈值时,可以确定第一信号发送装置和第二信号发送装置 受到中继攻击。
实施上述方法,可以通过控制设置于车辆内部的第一信号发送装置,和 设置于车辆外部的第二信号发送装置分别发送解锁信号,从而使得移动终端 接收的来自第一信号发送装置的第一解锁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和自第二解 锁信号的第二解锁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天然就不一样。进而后续可以通过判 断终端接收到的来自第一信号发送装置的第一解锁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是 否等于来自第二解锁信号的第二解锁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来确定信号发送 装置是否受到中继攻击。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信号发送装置的信号发送功率,可以小于或等 于第二信号发送装置的信号发送功率。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信号发送装 置和第二信号发送装置中间间隔着车辆壳体,所以在第一信号发送装置的信 号发送功率等于第二信号发送装置的信号发送功率的情况下,移动终端接收 到的来自第一信号发送装置的第一解锁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应该是小于来 自第二信号发送装置的第二解锁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
但是由于车辆壳体对于第一解锁信号的信号强度的削弱作用可能较弱, 所以第一解锁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二解锁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别可 能不大,进而可以影响后续移动终端对是否存在中继攻击的判断。对此可选 的,第一信号发送装置的信号发送功率可以小于第二信号发送装置的信号发 送功率,从而使得后续移动终端接收到的来自第一信号发送装置的第一解锁 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与来自第二信号发送装置的第二解锁信号的接收信号 强度的差别更大,进而使得第一解锁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二解锁信号的 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远大于上述的差值阈值,从而可以避免移动终端错误地 判断出信号发送装置受到中继攻击,进而可能导致车辆无法解锁。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可以是车辆包 括的信号发送装置中,与移动终端的之间的距离相等的第三信号发送装置和 第四信号发送装置。如图5所示,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用于说明信 号发送装置分布的示意图。第三信号发送装置1011与移动终端200之间的第一 距离L1,等于第四信号发送装置1012与移动终端200之间的第二距离L2,可以 理解的是,由于L1等于L2,所以在第三信号发送装置1011和第四信号发送装 置1012的信号发送功率相同的情况下,移动终端200接收的来自第三信号发送 装置1011的解锁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应该是等于来自第四信号发送装置 1012的解锁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
对此可选的,第三信号发送装置和第四信号发送装置的信号发送功率可 以被设置为不同的数值。从而后续移动终端接收的来自第三信号发送装置的 解锁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和来自第四信号发送装置的解锁信号的接收信号 强度应该是不同的。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讨论的是在第三信号发送装置和第 四信号发送装置都未受到中继攻击的情况下,所以若后续移动终端接收的来 自第三信号发送装置的解锁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和来自第四信号发送装置 的解锁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相同,或者是两者之间的差值小于差值阈值,则 移动终端可以确定第三信号发送装置和第四信号发送装置受到中继攻击。
404、若至少两个解锁信号分别对应不同的标识信息,且至少两个解锁信 号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小于差值阈值,则确定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受到中 继攻击,其中,不同的标识信息对应不同的信号发送装置。
在实践中发现,在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中存在信号发送装置故障,无 法发送解锁信号,或者是某个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多个解锁信号先被移动终 端接收到,则可以导致后续移动终端用于比较信号强度的至少两个解锁信号 是来自于同一个信号发送装置的。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后续移动终端用于比 较信号强度的至少两个解锁信号是来自于同一个信号发送装置的,那么这来 自同一个信号发送装置的解锁信号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当然会小于差值阈 值,所以会导致移动设备错误地判断出信号发送装置受到中继攻击,进而可 能导致车辆无法解锁。
对此可选的,信号发送装置在发送解锁信号时,可以在解锁信号中添加 自身的标识信息(例如:产品编号、在无线通信连接中的通信地址等,在此 不作限定),标识信息可以用于确定解锁信号来自哪一个信号发送装置。对 此可选的,移动终端在通过无线通信连接接收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分别发 送的至少两个解锁信号之后,可以在确定至少两个解锁信号分别对应不同的 标识信息,且至少两个解锁信号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小于差值阈值时,确定 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受到中继攻击。
实施上述方法,可以通过标识信息确定接收到的至少两个解锁信号来自 不同的信号发送装置的情况下,才执行后续的中继攻击识别。从而可以避免 移动终端用于比较信号强度的至少两个解锁信号是来自于同一个信号发送装 置的,进而导致移动设备错误地判断出信号发送装置受到中继攻击。
实施上述各实施例公开的方法,可以识别车辆通过电子钥匙解锁的过程 中是否遭受中继攻击,避免车辆失窃;以及,可以通过控制设置于车辆内部 的第一信号发送装置,和设置于车辆外部的第二信号发送装置分别发送解锁 信号,从而使得移动终端接收的来自第一信号发送装置的第一解锁信号的接 收信号强度,和自第二解锁信号的第二解锁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天然就不一 样。进而后续可以通过判断终端接收到的来自第一信号发送装置的第一解锁 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是否等于来自第二解锁信号的第二解锁信号的接收信 号强度,来确定信号发送装置是否受到中继攻击;可以通过标识信息确定接 收到的至少两个解锁信号来自不同的信号发送装置的情况下,才执行后续的 中继攻击识别。从而可以避免移动终端用于比较信号强度的至少两个解锁信 号是来自于同一个信号发送装置的,进而导致移动设备错误地判断出信号发 送装置受到中继攻击。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中继攻击的识别方法的流 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与上述的移动终端或者其他执行主体,在此不作 限定,该移动终端可以与设置于车辆的信号发送装置建立无线通信连接。该 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602、通过无线通信连接接收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分别发送的至少两个 解锁信号,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设置于车辆的不同位置和/或至少两个信号 发送装置的信号发送功率不同。
在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可以包括一个主信号发 送装置和从信号发送装置,其中,主信号发送装置与移动终端建立无线通信 连接,从信号发送装置不与移动终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车载终端可以控制所述主信号发送装置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发 送第三解锁信号;进而移动终端在通过无线通信连接接收到主信号发送装置 发送的第三解锁信号时,可以向主无线信号发送装置发送反馈信号;主信号 发送装置在接收到上述反馈信号之后,可以确定移动终端处于车辆的无线信 号的覆盖范围内,则车载终端可以控制主信号发送装置将主信号发送装置对 应的第一通信地址,和移动终端对应的第二通信地址发送给从信号发送装置; 进而控制从信号发送装置以第一通信地址,向第二通信地址发送第四解锁信 号。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主信号发送装置和从信号发送装置设置于车辆的不 同位置,所以在主信号发送装置和从信号发送装置未受到中继攻击的情况下, 移动终端接收到的来自主信号发送装置的第三解锁信号,和来自从信号发送 装置的第四解锁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应该是不同的。进而可选的,移动终端 在接收到从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第四解锁信号之后,若确定第三解锁信号和 第四解锁信号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小于差值阈值,则确定主信号发送装置和 从信号发送装置受到中继攻击。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通信地址可以是主信号发送装置在移动终端和主信 号发送装置建立的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局域网地址;同理的,第二通信地址可 以是移动终端在移动终端和主信号发送装置建立的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局域网 地址;进而主信号发送装置和移动终端可以根据彼此的通信地址,准确地在 无线通信网络进行信号交互。
实施上述方法,可以采用“一主多从”的架构来设置信号发送装置,这 与现有车辆上的信号发送装置架构吻合,从而可以利用该架构中信号发送装 置设置于车辆不同位置的特点,来实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继攻击的识别 方法,从而降低了该方法的实施难度和实施成本。此外,采用一主多从的方 式先后发送解锁信号,还可以避免不同的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解锁信号互相 干扰,提高了后续移动终端判断是否存在中继攻击的准确性。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上述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可以包括一个主信号发 送装置和M个从信号发送装置,M大于或等于2,且这M个从信号发送装置可 以设置于车辆的不同位置。
进一步地,车载终端在控制确定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反馈信号后,可 依次控制M个从信号发送装置轮流以第一通信地址,向第二通信地址发送第四 解锁信号;进而移动终端可以根据接收到第三解锁信号和M个第四解锁信号来 判断是否存在中继攻击。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用于比较的解锁信号的数量增 多,从而可以避免偶然性数据不准确对判断结果造成的影响,进而提高了移 动终端判断是否存在中继攻击的准确性。
604、若确定至少两个解锁信号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小于差值阈值,则确 定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受到中继攻击。
606、向设置于车辆的车辆终端发送第一控制信号,第一控制信号用于禁 止车辆终端控制车辆解锁。
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在确定车辆设置的信号发送装置受到中继攻 击时,可以向设置于车辆的车辆终端发送第一控制信号;进而车辆终端可以 根据第一控制信号禁止车辆终端控制车辆解锁,避免车辆被不法分子盗窃。
可选的,移动终端在确定车辆设置的信号发送装置受到中继攻击时,可 以向车辆终端发送第二控制信号,进而车辆终端可以根据第二控制信号控制 车辆输出报警信号。
实施上述各实施例公开的方法,可以识别车辆通过电子钥匙解锁的过程 中是否遭受中继攻击,避免车辆失窃;以及,可以采用“一主多从”的架构 来设置信号发送装置,这与现有车辆上的信号发送装置架构吻合,从而可以 利用该架构中信号发送装置设置于车辆不同位置的特点来实施本申请实施例 提供的中继攻击的识别方法,从而降低了该方法的实施难度和实施成本。此 外,采用一主多从的方式先后发送解锁信号,还可以避免不同的信号发送装 置发送的解锁信号互相干扰,提高了后续移动终端判断是否存在中继攻击的 准确性;以及,由于用于比较的解锁信号的数量增多,从而可以避免偶然性 数据不准确对判断结果造成的影响,进而提高了移动终端判断是否存在中继 攻击的准确性。
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再一种中继攻击的识别方法的流 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与上述车辆的车载终端或者其他执行主体,在此 不作限定,该车辆还设置有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信号发送装置与移动终 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702、控制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分别发送解锁信号, 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设置于车辆的不同位置和/或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的 信号发送功率不同。
在一种实施例中,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可以包括一个主信号发送装置 和从信号发送装置。进而车载终端可以控制主信号发送装置通过无线通信连 接发送第三解锁信号;以及,若接收到移动终端响应于第三解锁信号发送的 反馈信号,则控制主信号发送装置将主信号发送装置对应的第一通信地址, 和移动终端对应的第二通信地址发送给从信号发送装置;进而控制从信号发 送装置以第一通信地址,向第二通信地址发送第四解锁信号。
实施上述方法,可以采用“一主多从”的架构来设置信号发送装置,这 与现有车辆上的信号发送装置架构吻合,从而可以利用该架构中信号发送装 置设置于车辆不同位置的特点,来实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继攻击的识别 方法,从而降低了该方法的实施难度和实施成本。此外,采用一主多从的方 式先后发送解锁信号,还可以避免不同的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解锁信号互相 干扰,提高了后续移动终端判断是否存在中继攻击的准确性。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可以包括一个主信号发送装 置和M个从信号发送装置,M大于或等于2。进而车载终端在控制主信号发 送装置将主信号发送装置对应的第一通信地址,和移动终端对应的第二通信 地址发送给从信号发送装置之后,可以依次控制M个从信号发送装置轮流以 第一通信地址,向第二通信地址发送第四解锁信号。
实施上述方法,由于用于比较的解锁信号的数量增多,从而可以避免偶 然性数据不准确对判断结果造成的影响,进而提高了移动终端判断是否存在 中继攻击的准确性。
704、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信号强度信息,并根据信号强度信息确定至少 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分别发送的至少两个解锁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接收信号 强度表征解锁信号被移动终端接收到时的信号强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在接收到解锁信号时,可以确定接收到解锁 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并将解锁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发送给车载终端;进而 后续车载终端可以根据移动终端接收到的解锁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来判断是 否存在中继攻击,进而使得车载终端可以更加快速的采用防盗措施,例如禁 止车辆解锁,输出报警信息等。
706、若确定至少两个解锁信号分别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差值 阈值,则确定至少两个无线信号发送装置受到中继攻击。
可选的,车载终端在确定至少两个无线信号发送装置受到中继攻击,可 以禁止车辆解锁,并输出报警信息。
实施上述各实施例公开的方法,车载终端可以控制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 置分别发送解锁信号,由于上述的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可以是设置于车辆 的不同位置和/或信号发送功率不同的,所以移动终端接收到的至少两个解锁 信号的信号强度是不同的。进而若车载终端根据移动终端反馈的信号强度信 息确定移动终端接收到的至少两个解锁信号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小于差值阈 值,即这至少两个解锁信号非常接近时,则说明可能解锁信号可能被信号发 大器放大到同一信号强度,对此车载终端可以确定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受 到中继攻击。
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中继攻击的识别装置的结构 示意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与上述的移动终端或者其他执行主体,在此不作限 定,该移动终端可以与设置于车辆的信号发送装置建立无线通信连接。该装 置可以包括接收单元801和第一确定单元802,其中:
接收单元801,用于通过无线通信连接接收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分别 发送的至少两个解锁信号,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设置于车辆的不同位置和/ 或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的信号发送功率不同;
第一确定单元802,用于在确定至少两个解锁信号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小 于差值阈值时,确定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受到中继攻击。
实施上述实施例公开的装置,移动终端通过无线通信连接接收至少两个 信号发送装置分别发送的至少两个解锁信号,其中,上述的至少两个信号发 送装置可以是设置于车辆的不同位置和/或信号发送功率不同的,所以移动终 端接收到的至少两个解锁信号的信号强度是不同的。进而若移动终端确定接 收到的至少两个解锁信号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小于差值阈值,即这至少两个 解锁信号非常接近时,则说明可能解锁信号可能被信号发大器放大到同一信 号强度,对此移动终端可以确定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受到中继攻击。实施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识别车辆通过电子钥匙解锁的过程中是否遭受中继攻击, 避免车辆失窃。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包括第一信号发送装 置和第二信号发送装置,第一信号发送装置设置于车辆的内部,第二信号发 送装置设置于车辆的外部;
以及,在第一信号发送装置和第二信号发送装置未受到中继攻击的情况 下,移动终端接收到第一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第一解锁信号的信号强度,小 于移动终端接收到第二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第二解锁信号的信号强度。
实施上述实施例公开的装置,可以通过控制设置于车辆内部的第一信号 发送装置,和设置于车辆外部的第二信号发送装置分别发送解锁信号,从而 使得移动终端接收的来自第一信号发送装置的第一解锁信号的接收信号强 度,和自第二解锁信号的第二解锁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天然就不一样。进而 后续可以通过判断终端接收到的来自第一信号发送装置的第一解锁信号的接 收信号强度,是否等于来自第二解锁信号的第二解锁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 来确定信号发送装置是否受到中继攻击。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信号发送装置的信号发送功率,小于或 者等于第二信号发送装置的信号发送功率。
实施上述实施例公开的装置,可以避免移动终端错误地判断出信号发送 装置受到中继攻击,进而可能导致车辆无法解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包括一个主信号发送 装置和从信号发送装置,主信号发送装置与移动终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从 信号发送装置不与移动终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以及,接收单元801还用于 在通过无线通信连接接收到主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第三解锁信号时,向主无 线信号发送装置发送反馈信号,反馈信号用于使得主信号发送装置将主信号 发送装置对应的第一通信地址,和移动终端对应的第二通信地址发送给从信 号发送装置;以及,接收从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第四解锁信号,第四解锁信 号是从信号发送装置在接收到主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第一通信地址及第二通 信信号后,以第一通信地址向第二通信地址发送的解锁信号;
以及,第一确定单元802还用于在确定第三解锁信号和第四解锁信号之间 的信号强度差值小于差值阈值时,确定主信号发送装置和从信号发送装置受 到中继攻击。
实施上述实施例公开的装置,可以采用“一主多从”的架构来设置信号 发送装置,这与现有车辆上的信号发送装置架构吻合,从而可以利用该架构 中信号发送装置设置于车辆不同位置的特点,来实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 继攻击的识别方法,从而降低了该方法的实施难度和实施成本。此外,采用 一主多从的方式先后发送解锁信号,还可以避免不同的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 解锁信号互相干扰,提高了后续移动终端判断是否存在中继攻击的准确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包括一个主信号发送 装置和M个从信号发送装置,M大于或等于2;以及,接收单元801还用于依次 接收M个从信号发送装置轮流发送的M个第四解锁信号。
实施上述实施例公开的装置,可以避免偶然性数据不准确对判断结果造 成的影响,进而提高了移动终端判断是否存在中继攻击的准确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确定单元802还用于在至少两个解锁信号 分别对应不同的标识信息,且至少两个解锁信号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小于差 值阈值时,确定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受到中继攻击,其中,不同的标识信 息对应不同的信号发送装置。
实施上述实施例公开的装置,可以通过标识信息确定接收到的至少两个 解锁信号来自不同的信号发送装置的情况下,才执行后续的中继攻击识别。 从而可以避免移动终端用于比较信号强度的至少两个解锁信号是来自于同一 个信号发送装置的,进而导致移动设备错误地判断出信号发送装置受到中继 攻击。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8所示的中继攻击的识别装置还包括控制信 号发送单元,控制信号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一确定单元802确定至少两个信号发 送装置受到中继攻击之后,向设置于车辆的车辆终端发送第一控制信号,第 一控制信号用于禁止车辆终端控制所述车辆解锁。
实施上述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车辆终端可以根据第一控制信号禁止车辆 终端控制车辆解锁,避免车辆被不法分子盗窃。
请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中继攻击的识别装置的结 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与上述车辆的车载终端或者其他执行主体,在此 不作限定,该车辆还设置有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信号发送装置与移动终 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该装置可以包括发送单元901、接收单元902和第二确 定单元903,其中:
发送单元901,用于控制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分别发送解锁信号,至少 两个信号发送装置设置于车辆的不同位置和/或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的信号 发送功率不同;
接收单元902,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信号强度信息,并根据信号强度 信息确定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分别发送的至少两个解锁信号的接收信号强 度,接收信号强度表征解锁信号被移动终端接收到时的信号强度;
第二确定单元903,用于在确定至少两个解锁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 小于差值阈值时,确定至少两个无线信号发送装置受到中继攻击。
实施上述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车载终端可以控制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 分别发送解锁信号,由于上述的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可以是设置于车辆的 不同位置和/或信号发送功率不同的,所以移动终端接收到的至少两个解锁信 号的信号强度是不同的。进而若车载终端根据移动终端反馈的信号强度信息 确定移动终端接收到的至少两个解锁信号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小于差值阈 值,即这至少两个解锁信号非常接近时,则说明可能解锁信号可能被信号发 大器放大到同一信号强度,对此车载终端可以确定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受 到中继攻击。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包括一个主信号发送 装置和从信号发送装置;以及,发送单元901,还用于控制主信号发送装置通 过无线通信连接发送第三解锁信号;以及,若接收到移动终端响应于第三解 锁信号发送的反馈信号,则控制主信号发送装置将主信号发送装置对应的第 一通信地址,和移动终端对应的第二通信地址发送给从信号发送装置;以及, 控制从信号发送装置以第一通信地址,向第二通信地址发送第四解锁信号。
实施上述实施例公开的装置,可以采用“一主多从”的架构来设置信号 发送装置,这与现有车辆上的信号发送装置架构吻合,从而可以利用该架构 中信号发送装置设置于车辆不同位置的特点,来实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 继攻击的识别方法,从而降低了该方法的实施难度和实施成本。此外,采用 一主多从的方式先后发送解锁信号,还可以避免不同的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 解锁信号互相干扰,提高了后续移动终端判断是否存在中继攻击的准确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包括一个主信号发送 装置和M个从信号发送装置,M大于或等于2;以及,发送单元901,还用于依 次控制M个从信号发送装置轮流以第一通信地址,向第二通信地址发送第四解 锁信号。
实施上述实施例公开的装置,由于用于比较的解锁信号的数量增多,从 而可以避免偶然性数据不准确对判断结果造成的影响,进而提高了移动终端 判断是否存在中继攻击的准确性。
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1001;
与存储器1001耦合的处理器1002;
其中,处理器1002调用存储器1001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上 述各实施例公开的应用于移动终端的中继攻击的识别方法,或者应用于车载 终端的中继攻击的识别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 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实施例公开的应用于移动终端的中继攻 击的识别方法,或者应用于车载终端的中继攻击的识别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应用发布平台,其中,应用发布平台用于发布 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 执行如以上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 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 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 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 施例均属于可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 着执行顺序的必然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 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 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单元,即可位于一个地方,或者 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 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 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 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 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集成的单元若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 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获取的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 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 部或者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 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请求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为个人计算机、 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具体可以是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本申请的 各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 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 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 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一次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One-tim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OTPROM)、电子抹除式可复 写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 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 他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磁带存储器、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数据的 计算机可读的任何其他介质。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中继攻击的识别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存储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 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 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 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 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中继攻击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与设置于车辆的信号发送装置建立无线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无线通信连接接收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分别发送的至少两个解锁信号,所述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设置于所述车辆的不同位置和/或所述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的信号发送功率不同;
若确定所述至少两个解锁信号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小于差值阈值,则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受到中继攻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包括第一信号发送装置和第二信号发送装置,所述第一信号发送装置设置于所述车辆的内部,所述第二信号发送装置设置于所述车辆的外部;
以及,在所述第一信号发送装置和第二信号发送装置未受到中继攻击的情况下,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第一解锁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二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第二解锁信号的信号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发送装置的信号发送功率,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信号发送装置的信号发送功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包括一个主信号发送装置和从信号发送装置;所述通过无线通信连接接收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分别发送的至少两个解锁信号,包括:
在通过无线通信连接接收到所述主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第三解锁信号时,向所述主无线信号发送装置发送反馈信号,所述反馈信号用于使得所述主信号发送装置将所述主信号发送装置对应的第一通信地址,和所述移动终端对应的第二通信地址发送给所述从信号发送装置;
接收所述从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第四解锁信号,所述第四解锁信号是所述从信号发送装置在接收到所述主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所述第一通信地址及第二通信信号后,以所述第一通信地址向所述第二通信地址发送的解锁信号;
以及,所述若确定所述至少两个解锁信号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小于差值阈值,则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受到中继攻击,包括:
若确定所述第三解锁信号和所述第四解锁信号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小于差值阈值,则确定所述主信号发送装置和所述从信号发送装置受到中继攻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包括一个主信号发送装置和M个从信号发送装置,所述M大于或等于2;所述接收所述从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第四解锁信号,包括:
依次接收所述M个从信号发送装置轮流发送的M个第四解锁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确定所述至少两个解锁信号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小于差值阈值,则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受到中继攻击,包括:
若所述至少两个解锁信号分别对应不同的标识信息,且所述至少两个解锁信号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小于差值阈值,则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受到中继攻击,其中,不同的标识信息对应不同的信号发送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受到中继攻击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设置于所述车辆的车辆终端发送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禁止所述车辆终端控制所述车辆解锁。
8.一种中继攻击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设置在车辆中的车载终端,所述车辆还设置有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所述信号发送装置与移动终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分别发送解锁信号,所述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设置于所述车辆的不同位置和/或所述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的信号发送功率不同;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信号强度信息,所述信号强度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分别发送的至少两个解锁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所述接收信号强度表征解锁信号被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到时的信号强度;
若确定所述至少两个解锁信号分别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差值阈值,则确定所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发送装置受到中继攻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包括一个主信号发送装置和从信号发送装置;所述控制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分别发送解锁信号,包括:
控制所述主信号发送装置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发送第三解锁信号;
若接收到所述移动终端响应于所述第三解锁信号发送的反馈信号,则控制所述主信号发送装置将所述主信号发送装置对应的第一通信地址,和所述移动终端对应的第二通信地址发送给所述从信号发送装置;
控制所述从信号发送装置以所述第一通信地址,向所述第二通信地址发送第四解锁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包括一个主信号发送装置和M个从信号发送装置,所述M大于或等于2;所述控制所述从信号发送装置以所述第一通信地址,向所述第二通信地址发送第四解锁信号,包括:
依次控制所述M个从信号发送装置轮流以所述第一通信地址,向所述第二通信地址发送第四解锁信号。
11.一种中继攻击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与设置于车辆的信号发送装置建立无线通信连接,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通过无线通信连接接收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分别发送的至少两个解锁信号,所述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设置于所述车辆的不同位置和/或所述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的信号发送功率不同;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确定所述至少两个解锁信号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小于差值阈值时,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受到中继攻击。
12.一种中继攻击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设置在车辆中的车载终端,所述车辆还设置有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所述信号发送装置与移动终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控制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分别发送解锁信号,所述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设置于所述车辆的不同位置和/或所述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的信号发送功率不同;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信号强度信息,并根据所述信号强度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信号发送装置分别发送的至少两个解锁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所述接收信号强度表征解锁信号被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到时的信号强度;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确定所述至少两个解锁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差值阈值时,确定所述至少两个无线信号发送装置受到中继攻击。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以及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如权利要求1~7或者8~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或者8~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60502.4A CN114095934A (zh) | 2021-10-28 | 2021-10-28 | 中继攻击的识别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60502.4A CN114095934A (zh) | 2021-10-28 | 2021-10-28 | 中继攻击的识别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95934A true CN114095934A (zh) | 2022-02-25 |
Family
ID=80297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260502.4A Pending CN114095934A (zh) | 2021-10-28 | 2021-10-28 | 中继攻击的识别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095934A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127354A1 (en) * | 2017-01-09 | 2018-07-12 | Jaguar Land Rover Limited | Vehicle entry system |
CN109641570A (zh) * | 2016-07-01 | 2019-04-16 | 德克萨斯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 抗中继攻击通信 |
JP2019203329A (ja) * | 2018-05-24 | 2019-11-28 |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 携帯機、車載器、及びリモート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ーシステム |
-
2021
- 2021-10-28 CN CN202111260502.4A patent/CN11409593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41570A (zh) * | 2016-07-01 | 2019-04-16 | 德克萨斯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 抗中继攻击通信 |
WO2018127354A1 (en) * | 2017-01-09 | 2018-07-12 | Jaguar Land Rover Limited | Vehicle entry system |
JP2019203329A (ja) * | 2018-05-24 | 2019-11-28 |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 携帯機、車載器、及びリモート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ーシステム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918797B (zh) | 用于为车辆提供基于蓝牙的被动进入和被动启动(peps)的方法和系统 | |
KR102394578B1 (ko) | 차량 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 |
CN109572617B (zh) | 终端、车辆控制系统、以及车辆控制方法 | |
US7365633B2 (en) | Vehicle remote control apparatus and vehicle remote control system using the same | |
US9786110B2 (en) | On-vehicle apparatus control system and on-vehicle control device | |
CN107452098B (zh) | 用于具有中继攻击阻止的密钥的方法和设备 | |
US11151814B2 (en) | Anti-theft protection for a vehicle | |
JP2023118733A (ja) | 不正通信防止システム及び不正通信防止方法 | |
US20210207967A1 (en) | Sharing vehicle access by using mobile device messaging | |
CN111163977B (zh) | 访问系统和访问验证方法 | |
JP2020090159A (ja) | 車載装置、電子キー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 |
CN113147668B (zh) | 智能钥匙解锁车辆的方法和车辆的自动解锁方法 | |
WO2021176782A1 (ja) | 通信装置、端末装置、及び無線信号のデータ構造 | |
JP6702840B2 (ja) | 無線通信正否判定システム | |
KR102192457B1 (ko) | 차량 탑재 통신 장치 및 통신 방법 | |
JP2020029715A (ja) | 認証システム及び認証方法 | |
CN114095934A (zh) | 中继攻击的识别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
CN112776753A (zh) | 用于联网车辆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 |
CN115380149A (zh) | 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 |
CN114257965A (zh) | 基于多蓝牙设备连接的车载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EP4140833A1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equipped vehicl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recorded with program | |
EP4447011A1 (en) | Control device, control system,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 |
KR102139483B1 (ko) | 사물인터넷을 이용한 자동차 스마트키 해킹방지장치 및 그 방법 | |
KR102588530B1 (ko) | Relay Station Attack 방어를 위한 차량용 스마트키 시스템 및 그 동작 방법 | |
JP2022117732A (ja) | 電子キー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