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91187A - 加工轨迹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加工轨迹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91187A
CN114091187A CN202111269481.2A CN202111269481A CN114091187A CN 114091187 A CN114091187 A CN 114091187A CN 202111269481 A CN202111269481 A CN 202111269481A CN 114091187 A CN114091187 A CN 1140911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processing
auxiliary
point
orig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6948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伟明
罗晓明
陈国栋
杨朝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ns CN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ns CN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ns CN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ns CN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6948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911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0911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911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7Mechanical parametric or variational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10Numerical model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Numerical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激光切割技术领域,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加工轨迹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加工轨迹的生成方法包括:通过目标图形的内区域、外区域及辅助加工类型确定目标区域,目标区域是目标图形的内区域或外区域,并且根据目标图形的形状参数结合预设的起止点选取规则,在目标图形上选择原始起点和原始终点,最后利用目标区域、原始起点和原始终点、辅助线型、辅助线型长度及形状参数确定不在目标图形上、且位于目标区域内的目标加工起点及目标加工终点,使得按照最终生成的加工轨迹进行加工,可以不在目标图形上的起止点进行加工,减少起止点衔接不良产生的衔接痕迹,提高目标图形的加工精度,实现目标图形无衔接痕迹的无痕加工效果。

Description

加工轨迹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切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工轨迹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PCB激光切割领域,激光数控切割机根据图形处理软件处理后的图形文件进行切割,以得到符合形状要求的产品。
但目前仅激光切割后的产品,会出现一些如图1或图2所示的工艺问题,例如切割的圆形或封闭的多边形时,激光切割起点和末点的衔接不良、相交处重点或变黑等工艺问题。可以参考图1或图2,图1方框101以及图2方框102中定位的均为原始起点和原始终点的衔接不良造成的工艺问题,上述工艺问题的产生会造成所得到的产品报废等损失,成品率低下,且进一步导致加工效率降低。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减少产品的废品率且提高加工效率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轨迹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激光切割起点和末点的衔接不良、相交处重点或变黑等工艺问题,造成的成品率低下及加工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加工轨迹的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加工图形信息及辅助加工参数,所述待加工图形信息包括待加工的目标图形的形状参数、所述目标图形的内区域和外区域,所述辅助加工参数包括辅助对所述目标图形进行加工的加工参数,所述辅助加工参数至少包括辅助加工类型、辅助线型及辅助线型长度;
根据所述内区域、外区域及所述辅助加工类型,确定目标区域;
根据所述形状参数及预设的起止点选取规则,确定位于所述目标图形上的原始起点、原始终点;
基于所述原始起点、所述原始终点、所述形状参数、所述目标区域、所述辅助线型及所述辅助线型长度,确定不在所述目标图形上、且位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目标加工起点及目标加工终点;
基于所述目标加工起点、所述目标加工终点、所述目标图形、所述辅助线型及所述辅助线型长度,生成所述目标图形的加工轨迹。
在一种可行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待加工图形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图形的制图文件,所述制图文件包括所述目标图形的形状参数;
根据所述形状参数及预设的内外区域识别规则,确定所述目标图形的内区域及外区域,以得到所述待加工图形信息。
在一种可行实现方式中,所述形状参数包括形状类型,所述根据所述形状参数及预设的起止点选取规则,确定位于所述目标图形上的原始起点、原始终点,包括:
当所述形状类型为多边形,则将所述多边形的各个直线中的最长直线的中点确定为所述多边形的原始起点以及原始终点;
当所述形状类型为圆形,则在所述圆形的上选取任意一点作为所述圆形的原始起点以及原始终点。
在一种可行实现方式中,所述形状参数包括形状类型,在所述形状类型为多边形时,所述根据所述形状参数及预设的内外区域识别规则,确定所述目标图形的内区域及外区域,以得到所述待加工图形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多边形的制图文件中的各个直线的矢量方向;
当各个所述矢量方向首尾相连构成同一转动方向,且所述转动方向为逆时针转动时,将各个所述直线的矢量方向的左侧区域的交集,确定为所述多边形的内区域;将各个所述直线的矢量方向的右侧区域的并集,确定为所述多边形的外区域;
当各个所述矢量方向首尾相连构成同一转动方向,且所述转动方向为顺时针转动时,将各个所述直线的矢量方向的右侧区域的交集,确定为所述多边形的内区域;将各个所述直线的矢量方向的左侧区域的并集,确定为所述多边形的外区域。
在一种可行实现方式中,所述辅助线型包括辅助线段;所述辅助线型长度包括辅助线段长度;
则所述基于所述原始起点、所述原始终点、所述形状参数、所述目标区域、所述辅助线型及所述辅助线型长度,确定不在所述目标图形上、且位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目标加工起点及目标加工终点,包括:
以所述原始起点为第一射线的起点,在所述目标区域内以第一预设夹角范围发出第一射线,所述第一预设夹角范围为所述第一射线与所述最长直线的第一夹角;
利用所述第一射线的起点、所述辅助线段长度在所述第一射线上确定第一辅助线段的终点,将所述第一辅助线段的终点确定为所述目标加工起点;
以所述原始终点为第二射线的起点,在所述目标区域内以第二预设夹角范围发出第二射线,所述第二预设夹角范围为所述第二射线与所述最长直线的第二夹角;
利用所述第二射线的起点、所述辅助线段长度在所述第二射线上确定第二辅助线段的终点,将所述第二辅助线段的终点确定为所述目标加工终点。
在一种可行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形状类型为圆形时,所述辅助线型包括辅助弧线;所述辅助线型长度包括辅助弧线长度;
则所述基于所述原始起点、所述原始终点、所述形状参数、所述目标区域、所述辅助线型及所述辅助线型长度,确定不在所述目标图形上、且位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目标加工起点及目标加工终点,包括:
获取所述圆形的第一半径;
按照预设缩放比例将所述第一半径进行缩放,得到第二半径,所述预设缩放比例与所述辅助弧线长度及预设间隔范围有关,所述预设间隔范围为所述辅助弧线与所述圆形之间的间隔;
根据所述第二半径及所述辅助弧线长度,确定所述辅助弧线;
根据所述辅助弧线、所述原始起点、所述预设间隔范围、所述原始终点及所述目标区域,确定所述圆形的目标加工起点及目标加工终点。
在一种可行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辅助弧线、所述原始起点、所述预设间隔范围、所述原始终点及所述目标区域,确定所述圆形的目标加工起点及目标加工终点,包括:
将所述原始起点作为第一辅助弧线的终点,按照所述预设间隔范围将所述第一辅助弧线设置在所述目标区域内,得到所述目标加工起点,所述目标加工起点为所述第一辅助弧线的起点;
将所述原始终点作为第二辅助弧线的起点,按照所述预设间隔范围将所述第二辅助弧线设置在所述目标区域内,得到所述目标加工终点,所述目标加工终点为所述第二辅助弧线的终点;
所述第一辅助弧线及所述第二辅助弧线的弯曲方向相对,且均指向所述目标区域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加工轨迹的生成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加工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加工图形信息及辅助加工参数,所述待加工图形信息包括待加工的目标图形的形状参数、所述目标图形的内区域和外区域,所述辅助加工参数包括辅助对所述目标图形进行加工的加工参数,所述辅助加工参数至少包括辅助加工类型、辅助线型及辅助线型长度;
目标区域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内区域、外区域及所述辅助加工类型,确定目标区域;
原始起止点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形状参数及预设的起止点选取规则,确定位于所述目标图形上的原始起点、原始终点;
目标起止点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原始起点、所述原始终点、所述形状参数、所述目标区域、所述辅助线型及所述辅助线型长度,确定不在所述目标图形上、且位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目标加工起点及目标加工终点;
无痕轨迹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加工起点、所述目标加工终点、所述目标图形、所述辅助线型及所述辅助线型长度,生成所述目标图形的加工轨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第一方面或任一可行实现方式所示步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第一方面或任一可行实现方式所示步骤。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通过根据目标图形的内区域、外区域及辅助加工类型确定目标区域,该目标区域是目标图形的内区域或外区域,并且根据目标图形的形状参数结合预设的起止点选取规则,以使得可先在目标图形上选择原始起点和原始终点,最后利用目标区域、原始起点和原始终点、辅助线型、辅助线型长度及形状参数确定不在目标图形上、且位于目标区域内的目标加工起点及目标加工终点,如此使得按照最终生成的加工轨迹进行加工,则可以减少在目标图形上的起止点进行加工,出现起止点衔接不良产生衔接痕迹的问题,从而提高目标图形的加工精度,实现目标图形无衔接痕迹的无痕加工效果,并进一步提高成品加工良率及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激光切割多边形时起止点衔接不良的工艺效果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激光切割圆形时起止点衔接不良的另一工艺效果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加工轨迹的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加工轨迹的生成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5(a)(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目标图形为多边形时的一种无痕工艺效果图;
图6(a)(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目标图形为圆形时的一种无痕工艺效果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加工轨迹的生成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加工轨迹的生成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既可以应用于终端,也可以应用于服务器,本实施例以应用于终端举例说明,其中,图3所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01、获取待加工图形信息及辅助加工参数,所述待加工图形信息包括待加工的目标图形的形状参数、所述目标图形的内区域和外区域,所述辅助加工参数包括辅助对所述目标图形进行无痕加工的加工参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获取待加工图形信息及辅助加工参数,其中,待加工图形信息获取方式可以是通过读取目标图像的制图信息,或者由用户在预设的输入界面主动输入,在此举例不做限定;辅助加工参数可以由用户在预设的输入界面主动输入,其中,该预设的输入界面用于输入加工参数或选择加工参数。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所介绍的加工轨迹的生成方法可以形成软件模块,并提供载有该软件模块的图形处理软件以实现用户侧实现加工轨迹的生成,因此,该预设的输入界面可以为载有该图形处理软件的任一终端界面,通过该终端界面实现对加工参数的设置或选择,以实现后续加工轨迹的生成可产生无痕效果。进一步的,待加工图形信息用于指示目标图形的尺寸、形状、内区域和外区域等等目标图形的性质特征,该性质特征可用于对实现目标图形的加工而进行指导。辅助加工参数包括辅助对目标图形进行无痕加工的加工参数,包括但不限于辅助加工类型、辅助线型及辅助线型长度与目标图形的位置关系等等,其中,辅助加工类型用于指示辅助加工的目标区域,也即是在目标图形的外部区域进行辅助加工,还是在目标图形的内部区域进行辅助加工;辅助线型用于指示辅助加工的辅助线的类型,例如线段或弧线等等;辅助线型长度则是指辅助线的长度,例如,线段长度,或弧线的弧长;与目标图形的位置关系是指该辅助线与目标图形的位置关系。
302、根据所述内区域、外区域及所述辅助加工类型,确定目标区域;
303、根据所述形状参数及预设的起止点选取规则,确定位于所述目标图形上的原始起点、原始终点;
可以理解的是,获取待加工图形信息及辅助加工参数之后,进一步来确定目标图形的目标区域以及原始起点和原始终点,其中,通过目标图形的内区域、外区域及辅助加工参数即可确定目标图形的目标区域;通过形状参数及预设的起止点选取规则,确定位于目标图形上的原始起点、原始终点。其中,预设的起止点选取规则用于在目标图形上选取原始起点、原始终点,包括但不限于随机选取一点,使得该点作为原始起点和原始终点,或者结合形状参数选取一点来作为原始起点及原始终点,在此举例不做限定。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后者提高无痕轨迹的生成精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目标区域为目标图形的外区域或内区域,通过辅助加工参数中包含的辅助加工类型以及目标图形的内区域及外区域即可确定该目标区域。辅助加工类型表示在目标图形的哪一侧(内侧或外侧)来进行目标图形的无痕轨迹的生成,辅助加工类型包括内无痕或外无痕,内无痕表示在目标图形的内部进行无痕轨迹的生成,反之外无痕则表示在目标图形的外部进行无痕轨迹的生成。进一步的,继续以上述预设的输入界面为例,用户在该界面中可以选择辅助加工类型,通过确定在目标图形产品的内部或外部进行无痕加工来进行目标图形的无痕轨迹的生成,示例性的,若目标图形的外部是需要保留的产品区,则此时目标图形的内部则为无需保留的废品区,因此用户可以通过该终端界面的提示输入或选择辅助加工类型为“内无痕”,使得目标区域为目标图形的外部;反之若目标图形的内部是需要保留的产品区,则此时目标图形的外部则为无需保留的废品区,因此用户可以通过该终端界面的提示输入或选择辅助加工类型为“外无痕”,使得目标区域为目标图形的外部。
可以理解的是,步骤302及303的执行顺序不存在先后关系。也就是说,原始起点和原始终点的确定,及目标区域的确定,可以同步进行。
304、基于所述原始起点、所述原始终点、所述形状参数、所述目标区域、所述辅助线型及所述辅助线型长度,确定不在所述目标图形上、且位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目标加工起点及目标加工终点;
进一步的,确定原始起点、原始终点及目标区域之后,就可以结合形状参数及辅助加工参数,确定不在目标图形上、且位于目标区域内的目标加工起点及目标加工终点。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目标图形具有不同的形状类型,例如多边形或圆形,多边形分规则或不规则,圆形分大圆小圆,因此,辅助加工参数也存在差异,因此,在确定原始起点、原始终点及目标区域之后,结合形状参数及辅助加工参数,可以实现不同尺寸、不同形状的图形不在目标图形上、且位于目标区域内的目标加工起点及目标加工终点。
305、基于所述目标加工起点、所述目标加工终点、所述目标图形、所述辅助线型及所述辅助线型长度,生成所述目标图形的加工轨迹。
可以理解的是,再确定目标加工起点、目标加工终点后,就可以利用该目标加工起点、目标加工终点、目标图形及辅助加工参数生成目标图形的无痕轨迹。进一步的,由于目标加工起点、目标加工终点位于目标区域内,不在目标图形上,因此,最终结合目标图形及辅助加工参数得到的目标图形的加工轨迹,使得基于加工轨迹进行激光切割时,得到的产品无衔接痕迹,不会出现同现有技术中一般,由于图形加工轨迹的加工起点和加工终点位于目标图形上,导致加工得到的目标图形产生衔接痕迹。可以通过将不在目标图形上、且位于目标区域内的目标加工起点及目标加工终点得到目标图形的无痕加工,提高加工精度与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说的无痕是指由于现有的图形加工轨迹的加工起点和加工终点一般位于图形上,而在开始加工和结束加工往往由于不同加工装置的性能差异会导致终点和起点的衔接不良,例如终点起点重合使得衔接处加重,导致的衔接点加粗变黑的图形畸变;或者是衔接不足使得图形无法闭合的图形残缺。以上问题导致加工得到的目标图形产生衔接痕迹,往往这种问题是通过调整加工设备的性能参数进行补偿来减少这样的差异,但是不同加工设备的性能均不同,并且每次加工均需调试费时费力。因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简单方便的无痕加工轨迹的生成,可以有效减少由于在目标图形上开始加工和结束加工对目标图形加工带来的影响。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加工轨迹的生成方法,方法包括:本申请通过根据目标图形的内区域、外区域及辅助加工类型确定目标区域,该目标区域是目标图形的内区域或外区域,并且根据目标图形的形状参数结合预设的起止点选取规则,以使得可先在目标图形上选择原始起点和原始终点,最后利用目标区域、原始起点和原始终点、辅助线型、辅助线型长度及形状参数确定不在目标图形上、且位于目标区域内的目标加工起点及目标加工终点,如此使得按照最终生成的加工轨迹进行加工,则可以减少在目标图形上的起止点进行加工,出现起止点衔接不良产生衔接痕迹的问题,从而提高目标图形的加工精度,实现目标图形无衔接痕迹的无痕加工效果,并进一步提高成品加工良率及加工效率。
请参阅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加工轨迹的生成方法的另一流程图,如图4所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01、获取所述目标图形的制图文件,所述制图文件包括所述目标图形的形状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图形的形状参数通过制图文件得到,制图文件包括但不限于DXF文件和Gbr-RS-274-X文件(Gerber X2与RS-274RS-274X)等制图文件。
其中,DXF是AutoCAD(Drawing Interchange Format或者Drawing ExchangeFormat)绘图交换文件,该文件是一种开放的矢量数据格式,可以分为两类:ASCII格式和二进制格式,用于AutoCAD与其它软件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据交换。
Gerber格式是线路板行业软件描述线路板(线路层、阻焊层、字符层等)图像及钻、铣数据的文档格式集合。Gerber有三种格式:Gerber X2,最新的Gerber格式,以及RS-274X(扩展Gerber格式)和老式的RS-274-D。Gerber格式是线路板行业图像转换的标准格式。并且,用户可以根据目标图形的规格和加工需求,对辅助加工参数进行设置或选择。其中,步骤401与步骤301相似,也可参考前述步骤301所做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进一步的,获取该制图文件后,可以进一步获取所述辅助加工参数,或者同时获取辅助加工参数,在此举例不做限定;
402、根据所述形状参数及预设的内外区域识别规则,确定所述目标图形的内区域及外区域,以得到所述待加工图形信息;
具体的,预设的内外区域识别规则与形状参数有关,不同形状的目标图形可以采取不同的内外区域识别规则,形状参数包括形状类型,比如多边形、圆形或椭圆形等等闭合图形,示例性的,当目标图形的形状类型为多边形时,步骤402可以包括步骤i、ii及iii,以实现多边形的内外区域的确定,其中,步骤i、ii及iii如下:
i、获取所述多边形的制图文件中的各个直线的矢量方向;
示例性的,在目标图形为多边形时,获取构成该多边形的各个直线的矢量方向,该矢量方向可以由制图文件中得到,以长方形为例,矢量方向包括长方形的是四条边的各个矢量方向。
ii、当各个所述矢量方向首尾相连构成同一转动方向,且所述转动方向为逆时针转动时,将各个所述直线的矢量方向的左侧区域的交集,确定为所述多边形的内区域;将各个所述直线的矢量方向的右侧区域的并集,确定为所述多边形的外区域;
iii、当各个所述矢量方向首尾相连构成同一转动方向,且所述转动方向为顺时针转动时,将各个所述直线的矢量方向的右侧区域的交集,确定为所述多边形的内区域;将各个所述直线的矢量方向的左侧区域的并集,确定为所述多边形的外区域。
进一步的,确定矢量方向后,按照多边形的形状,将各个矢量方向首位依次相连,当各个首位相连的矢量方向可以形成一致的转动方向,则通过每一个直线对应的矢量方向判断多边形的内区域和外区域,当转动方向为逆时针,则将每个直线的矢量方向的左侧区域构成的交集,确定为所述目标图形的内区域;将各个所述直线的矢量方向的右侧区域的并集,确定为所述目标图形的外区域。
其中,当转动方向为顺时针,则将每个直线的矢量方向的右侧区域构成的交集,确定为所述目标图形的内区域;将各个所述直线的矢量方向的左侧区域的并集,确定为所述目标图形的外区域。
可以理解的是,当每条直线的矢量方向的首尾连接中出现尾尾连接或者首首连接,则说明各个矢量方向无法构成一致的转动方向,则需要将不满足首尾连接的直线的矢量方向修正,使得每条直线的矢量方向的首尾连接可以形成一致的转动方向,进而通过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区分多边形的内区域和外区域。
示例性的,当目标图形的形状类型为圆形,形状参数还包括圆形的圆心及半径,则步骤402还可以包括如下方式以确定圆形的内外区域:以圆心为起点,当平面上某一点与圆心的连线大于半径,则该点所在位置为圆外一点,进而将与原连线大于半径的所有点的集合构成的区域确定为圆形的外区域,将与圆心连线小于半径的所有点的集合构成的区域确定为圆形的内区域。
403、根据所述内区域、外区域及所述辅助加工参数,确定目标区域;
404、根据所述形状参数及预设的起止点选取规则,确定位于所述目标图形上的原始起点、原始终点;
其中,步骤403与步骤404与图3所示步骤302及303相似,,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做赘述,具体可参考前述步骤所做说明。
在一种可行实现方式中,可以预先为每一图形的形状类型对应设置一种起止点选取规则,比如,当形状参数为多边形,则起止点选取规则可以为将最长直线的中点作为原始起点和原始终点;当该多边形具有多个相等的最长直线则随机选取一条最长直线,并将该直线的中点作为原始起点和原始终点;当形状参数为圆形,则随机选取圆形上一点作为原始起点和原始终点,在此举例不做限定,示例性的可以参考图5(a)(b),图5(a)(b)为目标图形为多边形时的一种加工轨迹的效果图,其中,图5(a)中的原始起点511及原始终点511位于多边形上,且为该多边形的最长直线的中点;图5(b)中的原始起点512及原始终点512位于多边形上,且为该多边形的最长直线的中点。
405、基于所述原始起点、所述原始终点、所述形状参数、所述目标区域、所述辅助线型及所述辅助线型长度,确定不在所述目标图形上、且位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目标加工起点及目标加工终点;
可以理解的是,辅助加工参数与形状参数中的形状类型有关,不同形状类型对应不同的辅助加工参数。
在一种可行实现方式中,当形状类型为多边形,则辅助加工参数中的辅助线型包括辅助线段;辅助加工参数中的辅助线型长度包括辅助线段长度;则步骤405,可以包括:
S1、以所述原始起点为第一射线的起点,在所述目标区域内以第一预设夹角范围发出第一射线,所述第一预设夹角范围为所述第一射线与所述最长直线的第一夹角;
S2、利用所述第一射线的起点、所述辅助线段长度在所述第一射线上确定第一辅助线段的终点,将所述第一辅助线段的终点确定为所述目标加工起点;
需要说明的是,为防止以目标区域中的目标加工起点开始目标图形的加工时,使得最终形成的目标图形的边缘出现拐角,则本申请中在确定目标加工起点时,还预先设置第一预设夹角范围,通过以原始起点为第一射线的起点,将第一夹角范围作为第一射线与最长直线的第一夹角,在目标区域内以第一预设夹角范围发出第一射线,其中,第一夹角范围可以为角度的变动范围,用于表示第一射线与最长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临界范围,第一夹角介于该变动范围内,防止超过该角度范围造成第一射线与最长直线重合或者第一射线与最长直线距离过大使得目标图形上出现拐角。
其中,通过第一射线及辅助线段长度得到第一辅助线段,将第一辅助线段的终点作为目标加工起点,线段长度可以自行设置,但不应超过目标区域所能容纳的最长长度,保证目标图形的无痕加工效果。
S3、以所述原始终点为第二射线的起点,在所述目标区域内以第二预设夹角范围发出第二射线,所述第二预设夹角范围为所述第二射线与所述最长直线的第二夹角;
S4、利用所述第二射线的起点、所述辅助线段长度在所述第二射线上确定第二辅助线段的终点,将所述第二辅助线段的终点确定为所述目标加工终点。
需要说明的是,为防止以目标区域中的目标加工终点结束目标图形的加工时,使得最终形成的目标图形的边缘出现拐角,则本申请中在确定目标加工终点时,还预先设置第二预设夹角范围,通过以原始终点为第二射线的起点,将第二夹角范围作为第二射线与最长直线的第二夹角,在目标区域内以第二预设夹角范围发出第二射线,其中,第二夹角范围可以为角度的变动范围,用于表示第二射线与最长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临界范围,第二夹角介于该变动范围内,防止超过该角度范围造成第二射线与最长直线重合或者第二射线与最长直线距离过大使得目标图形上出现拐角。
其中,通过第二射线及辅助线段长度得到第二辅助线段,将第二辅助线段的终点作为目标加工终点,辅助线段长度可以自行设置,但不应超过目标区域所能容纳的最长长度,保证目标图形的无痕加工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辅助线段及第二辅助线段均位于目标加工区域内,示例性的可以参考图5(a)(b),图5(a)(b)为目标图形为多边形时的一种加工轨迹的效果图,图中示出的为最长直线处添加了第一辅助线段及第二辅助线段后的加工轨迹,其中,图5(a)中的方框501定位处为原来的原始起点511和原始终点511的衔接处,其中,该多边形的目标区域(废品区)内的端点521为目标加工起点,端点531为目标加工起点,如图5(a)所示在目标区域内增加了第一辅助线段(521-511)及第二辅助线段(511-531)后,产品区中的目标图形的边缘线平滑,不存在衔接痕迹,无痕效果明显。进一步的,图5(b)中的方框502定位处为原来的原始起点512和原始终点512的衔接处,其中,目标加工起点522及目标加工起点532位于该多边形的目标区域(废品区)内,如图5(b)所示在目标区域内增加了第一辅助线段(522-512)及第二辅助线段(512-532)后,产品区中的目标图形的边缘线平滑,不存在衔接痕迹,无痕效果明显。进一步的,由图5(a)(b)对比可以看出,图5(a)(b)中的目标加工区域相反,也进一步体现了,本申请中通过通过内外识别可以保证不论目标区域在内或外,均可以保证无痕加工效果。其中,进一步的,本申请可以适用于激光切割领域,例如PCB板的加工,通过在PCB模板上进行刻蚀,实现开孔或成型,图5中所示的产品区为需要保留的产品区域,废品区为不需保留的目标区域。
在一种可行实现方式中,形状类型为圆形时,辅助加工参数中的辅助线型包括辅助弧线;辅助加工参数中的辅助线型长度包括辅助弧线长度;则步骤405,可以包括步骤P1-P4以确定圆形的目标加工起点及目标加工终点,具体的步骤P1-P4如下:
P1、获取所述圆形的第一半径;
P2、按照预设缩放比例将所述第一半径进行缩放,得到第二半径,所述预设缩放比例与所述辅助弧线长度及预设间隔范围有关,所述预设间隔范围为所述辅助弧线与所述圆形之间的间隔;
在一种可行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制图文件获取圆形的第一半径,通过该第一半径来确定用于确定辅助弧线的第二半径,具体的,将该第一半径按照预设缩放比例进行缩放,得到上述第二半径,该缩放比例与预先设置的圆形的圆弧与辅助弧线之间的预设间隔范围有关,该预设间隔范围用来保证将辅助弧线增添至目标区域内时,该辅助弧线不与圆弧重合,且不会导致圆形边线出现拐角。
P3、根据所述第二半径及所述辅助弧线长度,确定所述辅助弧线;
P4、根据所述辅助弧线、所述原始起点、所述预设间隔范围、所述原始终点及所述目标区域,确定所述圆形的目标加工起点及目标加工终点。
可以理解的是,已知第二半径及弧线长度后,可以确定一辅助弧线,进一步的,通过辅助弧线、原始起点、预设间隔范围、原始终点及目标区域,确定圆形的目标加工起点及目标加工终点。
其中,P4可以包括步骤P4a及P4b,具体的步骤P4a及P4b如下:
P4a、将所述原始起点作为第一辅助弧线的终点,按照所述预设间隔范围将所述第一辅助弧线设置在所述目标区域内,得到所述目标加工起点,所述目标加工起点为所述第一辅助弧线的起点;
示例性的,将原始起点作为第一辅助弧线的终点,进一步将第一辅助弧线的另一端(起点)与圆弧之间的距离作为第一辅助弧线与圆弧之间的间隔,按照预设间隔范围将该第一辅助弧线设置在目标区域内,将在该目标区域内且具有预设间隔范围的第一辅助弧线的起点作为目标加工起点。
P4b、将所述原始终点作为第二辅助弧线的起点,按照所述预设间隔范围将所述第二辅助弧线设置在所述目标区域内,得到所述目标加工终点,所述目标加工终点为所述第二辅助弧线的终点;
示例性的,将原始终点作为第二辅助弧线的起点,进一步将第二辅助弧线的另一端(终点)与圆弧之间的距离作为第二辅助弧线与圆弧之间的间隔,按照预设间隔范围将该第二辅助弧线设置在目标区域内,将在该目标区域内且具有预设间隔范围的第二辅助弧线的起点作为目标加工起点。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辅助弧线及第二辅助弧线的弯曲方向相对,且均指向目标区域内。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辅助弧线及第二辅助弧线均位于目标加工区域内,示例性的可以参考图6(a)(b),图6(a)(b)为目标图形为圆形时的一种加工轨迹的效果图,其中,图6(a)中的方框601定位处为原来的原始起点611和原始终点611的衔接处,其中,原始起点611和原始终点611位于圆形上一点,目标加工起点621与目标加工终点631位于该圆形的目标区域(废品区)内,如图6(a)所示在目标区域内增加了第一辅助弧线(621-611)及第二辅助弧线(611-631)后,产品区中的目标图形的边缘线平滑,不存在衔接痕迹,无痕效果明显。进一步的,图6(b)中的方框602定位处为原来的原始起点612和原始终点612的衔接处,其中,原始起点612和原始终点612位于圆形上一点,目标加工起点622与目标加工终点632位于该圆形的目标区域(废品区)内,如图6(b)所示在目标区域内增加了第一辅助弧线(622-612)及第二辅助弧线(612-632)后,产品区中的目标图形的边缘线平滑,不存在衔接痕迹,无痕效果明显。进一步的,由图6(a)(b)对比可以看出,图6(a)(b)中的目标加工区域相反,一个位于圆内,一个位于圆外,这进一步体现了,本申请中通过对目标图形的内外区域区分并识别,及辅助加工类型的选择,可以保证不论目标区域在目标图形的内区域或外区域,均可以保证无痕加工效果,保证目标图形的在产品区的成型质量。
406、基于所述目标加工起点、所述目标加工终点、所述目标图形、所述辅助线型及所述辅助线型长度,生成所述目标图形的加工轨迹。
进一步的,通过上述步骤得到目标加工起点、所述目标加工终点后,可以结合所述目标图形及所述辅助加工参数生成目标图形的加工轨迹,也可称为无痕加工轨迹,并且还可以将该无痕加工轨迹发送至加工设备进行加工得到最终的成型产品,其中,加工设备可以为激光切割机,成型产品可以是具有该目标图形的外形的产品,或者是刻蚀掉该目标图形后得到的产品,在此举例不做限定。其中,以图6(a)为例,无痕加工轨迹的加工路径可以为激光从目标加工起点621沿第一辅助弧线(621-611)移动至原始起点611,从原始起点611经目标图形(圆形)后移动至原始终点611,并继续沿第二辅助弧线(611-6312)移动至目标加工终点631,最终得到所切割的产品,其中,以图6(a)为例得到的产品为外形的外部区域,因此,在圆形的外部区域不存在衔接痕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痕加工轨迹的生成方法,本申请通过根据目标图形的内区域、外区域及辅助加工类型确定目标区域,该目标区域是目标图形的内区域或外区域,并且根据目标图形的形状参数结合预设的起止点选取规则,以使得可先在目标图形上选择原始起点和原始终点,最后利用目标区域、原始起点和原始终点、辅助线型、辅助线型长度及形状参数确定不在目标图形上、且位于目标区域内的目标加工起点及目标加工终点,如此使得按照最终生成的加工轨迹进行加工,则可以减少在目标图形上的起止点进行加工,出现起止点衔接不良产生衔接痕迹的问题,从而提高目标图形的加工精度,实现目标图形无衔接痕迹的无痕加工效果,并进一步提高成品加工良率及加工效率。进一步的,辅助加工参数依据形状类型进行设置,使得该无痕加工轨迹的生成方法适用于多种形状类型的产品的无痕加工,并且,根据不同形状参数辅助加工参数还包括辅助线段长度和预设夹角范围,或者辅助弧线长度和预设间隔范围,进一步保证采用本申请的无痕加工轨迹的生成方法所得到的无痕加工轨迹在消除衔接痕迹的同时,不会产生目标图形上出现额外的拐角问题,进一步保证加工质量,提高加工效率,可以让激光切割机等切割设备,切割图形时能够达到更好的工艺要求,避免产品报废和降低成本。
请参阅图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加工轨迹的生成装置,图7所示装置包括:
加工数据获取模块701:用于获取待加工图形信息及辅助加工参数,所述待加工图形信息包括待加工的目标图形的形状参数、所述目标图形的内区域和外区域,所述辅助加工参数包括辅助对所述目标图形进行加工的加工参数,所述辅助加工参数至少包括辅助加工类型、辅助线型及辅助线型长度;
目标区域确定模块702:用于根据所述内区域、外区域及所述辅助加工类型,确定目标区域;
原始起止点确定模块703:用于根据所述形状参数及预设的起止点选取规则,确定位于所述目标图形上的原始起点、原始终点;
目标起止点确定模块704:用于基于所述原始起点、所述原始终点、所述形状参数、所述目标区域、所述辅助线型及所述辅助线型长度,确定不在所述目标图形上、且位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目标加工起点及目标加工终点;
无痕轨迹生成模块705: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加工起点、所述目标加工终点、所述目标图形、所述辅助线型及所述辅助线型长度,生成所述目标图形的加工轨迹。
需要说明的是,图7所示各模块的作用,与图3所示方法中各个步骤类似,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做赘述,具体可参阅前述图3中各步骤所做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加工轨迹的生成装置,通过根据目标图形的内区域、外区域及辅助加工类型确定目标区域,该目标区域是目标图形的内区域或外区域,并且根据目标图形的形状参数结合预设的起止点选取规则,以使得可先在目标图形上选择原始起点和原始终点,最后利用目标区域、原始起点和原始终点、辅助线型、辅助线型长度及形状参数确定不在目标图形上、且位于目标区域内的目标加工起点及目标加工终点,如此使得按照最终生成的加工轨迹进行加工,则可以减少在目标图形上的起止点进行加工,出现起止点衔接不良产生衔接痕迹的问题,从而提高目标图形的加工精度,实现目标图形无衔接痕迹的无痕加工效果,并进一步提高成品加工良率及加工效率。
图8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该计算机设备具体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服务器。如图8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计算机设备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还可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实现上述方法。该内存储器中也可储存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图3或4任一方法所示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图3或4任一方法所示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加工轨迹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加工图形信息及辅助加工参数,所述待加工图形信息包括待加工的目标图形的形状参数、所述目标图形的内区域和外区域,所述辅助加工参数包括辅助对所述目标图形进行加工的加工参数,所述辅助加工参数至少包括辅助加工类型、辅助线型及辅助线型长度;
根据所述内区域、外区域及所述辅助加工类型,确定目标区域;
根据所述形状参数及预设的起止点选取规则,确定位于所述目标图形上的原始起点、原始终点;
基于所述原始起点、所述原始终点、所述形状参数、所述目标区域、所述辅助线型及所述辅助线型长度,确定不在所述目标图形上、且位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目标加工起点及目标加工终点;
基于所述目标加工起点、所述目标加工终点、所述目标图形、所述辅助线型及所述辅助线型长度,生成所述目标图形的加工轨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待加工图形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图形的制图文件,所述制图文件包括所述目标图形的形状参数;
根据所述形状参数及预设的内外区域识别规则,确定所述目标图形的内区域及外区域,以得到所述待加工图形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参数包括形状类型,所述根据所述形状参数及预设的起止点选取规则,确定位于所述目标图形上的原始起点、原始终点,包括:
当所述形状类型为多边形,则将所述多边形的各个直线中的最长直线的中点确定为所述多边形的原始起点以及原始终点;
当所述形状类型为圆形,则在所述圆形的上选取任意一点作为所述圆形的原始起点以及原始终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形状类型为多边形时,所述根据所述形状参数及预设的内外区域识别规则,确定所述目标图形的内区域及外区域,以得到所述待加工图形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多边形的制图文件中的各个直线的矢量方向;
当各个所述矢量方向首尾相连构成同一转动方向,且所述转动方向为逆时针转动时,将各个所述直线的矢量方向的左侧区域的交集,确定为所述多边形的内区域;将各个所述直线的矢量方向的右侧区域的并集,确定为所述多边形的外区域;
当各个所述矢量方向首尾相连构成同一转动方向,且所述转动方向为顺时针转动时,将各个所述直线的矢量方向的右侧区域的交集,确定为所述多边形的内区域;将各个所述直线的矢量方向的左侧区域的并集,确定为所述多边形的外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线型包括辅助线段;所述辅助线型长度包括辅助线段长度;
则所述基于所述原始起点、所述原始终点、所述形状参数、所述目标区域、所述辅助线型及所述辅助线型长度,确定不在所述目标图形上、且位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目标加工起点及目标加工终点,包括:
以所述原始起点为第一射线的起点,在所述目标区域内以第一预设夹角范围发出第一射线,所述第一预设夹角范围为所述第一射线与所述最长直线的第一夹角;
利用所述第一射线的起点、所述辅助线段长度在所述第一射线上确定第一辅助线段的终点,将所述第一辅助线段的终点确定为所述目标加工起点;
以所述原始终点为第二射线的起点,在所述目标区域内以第二预设夹角范围发出第二射线,所述第二预设夹角范围为所述第二射线与所述最长直线的第二夹角;
利用所述第二射线的起点、所述辅助线段长度在所述第二射线上确定第二辅助线段的终点,将所述第二辅助线段的终点确定为所述目标加工终点。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形状类型为圆形时,所述辅助线型包括辅助弧线;所述辅助线型长度包括辅助弧线长度;
则所述基于所述原始起点、所述原始终点、所述形状参数、所述目标区域、所述辅助线型及所述辅助线型长度,确定不在所述目标图形上、且位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目标加工起点及目标加工终点,包括:
获取所述圆形的第一半径;
按照预设缩放比例将所述第一半径进行缩放,得到第二半径,所述预设缩放比例与所述辅助弧线长度及预设间隔范围有关,所述预设间隔范围为所述辅助弧线与所述圆形之间的间隔;
根据所述第二半径及所述辅助弧线长度,确定所述辅助弧线;
根据所述辅助弧线、所述原始起点、所述预设间隔范围、所述原始终点及所述目标区域,确定所述圆形的目标加工起点及目标加工终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辅助弧线、所述原始起点、所述预设间隔范围、所述原始终点及所述目标区域,确定所述圆形的目标加工起点及目标加工终点,包括:
将所述原始起点作为第一辅助弧线的终点,按照所述预设间隔范围将所述第一辅助弧线设置在所述目标区域内,得到所述目标加工起点,所述目标加工起点为所述第一辅助弧线的起点;
将所述原始终点作为第二辅助弧线的起点,按照所述预设间隔范围将所述第二辅助弧线设置在所述目标区域内,得到所述目标加工终点,所述目标加工终点为所述第二辅助弧线的终点;
所述第一辅助弧线及所述第二辅助弧线的弯曲方向相对,且均指向所述目标区域内。
8.一种加工轨迹的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加工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加工图形信息及辅助加工参数,所述待加工图形信息包括待加工的目标图形的形状参数、所述目标图形的内区域和外区域,所述辅助加工参数包括辅助对所述目标图形进行加工的加工参数,所述辅助加工参数至少包括辅助加工类型、辅助线型及辅助线型长度;
目标区域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内区域、外区域及所述辅助加工类型,确定目标区域;
原始起止点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形状参数及预设的起止点选取规则,确定位于所述目标图形上的原始起点、原始终点;
目标起止点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原始起点、所述原始终点、所述形状参数、所述目标区域、所述辅助线型及所述辅助线型长度,确定不在所述目标图形上、且位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目标加工起点及目标加工终点;
无痕轨迹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加工起点、所述目标加工终点、所述目标图形、所述辅助线型及所述辅助线型长度,生成所述目标图形的加工轨迹。
9.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111269481.2A 2021-10-28 2021-10-28 加工轨迹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0911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69481.2A CN114091187A (zh) 2021-10-28 2021-10-28 加工轨迹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69481.2A CN114091187A (zh) 2021-10-28 2021-10-28 加工轨迹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91187A true CN114091187A (zh) 2022-02-25

Family

ID=80298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69481.2A Pending CN114091187A (zh) 2021-10-28 2021-10-28 加工轨迹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9118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99126B2 (en) Tool-path correcting apparatus and tool-path correcting method
US5768136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ciding trace of tool to be moved
US9494930B2 (en) Automatic programming apparatus and automatic programming method
US10884390B2 (en) Optimized control of a metal-cutting machine tool
CN116090667A (zh) 板材切割过程中的余料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US8594831B2 (en) Automatic programming method and automatic programming device
CN113312872B (zh) 一种锣带制作方法、装置、锣带制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91187A (zh) 加工轨迹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EP0240569A1 (en) Method of forming compposite curved surface
US9389605B2 (en) Method of generating a numerical control program, apparatus for the same, and program for causing a computer to execute the method
CN111709573A (zh) 一种热切分剪待剪切钢板的最优子板规划方法及系统
JP3799976B2 (ja) 溶接打点データの作成方法
CN111680471B (zh) 一种集成电路版图中的布线倒角方法
JP3564721B2 (ja) Cad/cam装置
JP2022086454A (ja) 画像検査装置、及び画像検査プログラム
CN112395821B (zh) 一种pcb成型外型线处理方法及设备
JP3925506B2 (ja) Cad/cam装置
JP2815278B2 (ja) Cad/cam装置及びそのソリッドモデル修正方法
JP3269278B2 (ja) 金型加工工具軌跡作成用camシステム
JP2005301450A (ja) 二次元板金形状データの形状補正方法、その形状補正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08017741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construction of electrodes for rocking-motion electric discharge machining
CN114115117B (zh) 一种带有法向加工余量的刀轨生成方法及系统
JP2705429B2 (ja) Cad/cam装置
CN116068964A (zh) 数控机床控制指令自动生成方法及相关设备
JPH0527822A (ja) Cad/cam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