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79508B - 一种光网络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网络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79508B
CN114079508B CN202010818690.7A CN202010818690A CN114079508B CN 114079508 B CN114079508 B CN 114079508B CN 202010818690 A CN202010818690 A CN 202010818690A CN 114079508 B CN114079508 B CN 1140795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cover body
cover plate
hole
network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1869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79508A (zh
Inventor
梁伟青
王安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Broadb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Broadb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Broadb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Broadb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1869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795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795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95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795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95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7Arrangements for networ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网络终端,盖板和盖体。盖体,与盖板连接,与盖板围城一个封闭腔体。盖体包括上盖体、电路板和下盖体。上盖体,设置有限位槽和解锁键,与盖板连接。电路板,位于上盖体与下盖体之间,表面设置有光纤适配器。下盖体,设置有解锁孔,与上盖体连接。限位槽,一端为活动端,另一端为固定端,活动端设置有凸起,与第一限位件对应设置,用于限制第一限位件的位置,以实现盖板固定盖于盖体。解锁键,与解锁孔对应设置,与限位槽的固定端连接。本申请中,第一限位件越过限位槽的凸起固定于限位槽中,或按住解锁键使第一限位件从限位槽中抽出,方便实现盖板与盖体的盖合和拆卸。

Description

一种光网络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纤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网络终端。
背景技术
光网络终端(俗称光猫或光modem),是指通过光纤介质进行传输,将光信号调制解调为其他协议信号的网络设备。光猫作为大型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的中继传输设备。光网络终端作为家庭上网的连接设备,可将外部局域网的数据转化为家庭局域网内部协议识别的数据,或将家庭局域网的数据转化为外部局域网内部协议识别的数据。
光网络终端安装时需要通过光纤插头接入光纤。为了避免安装后光纤插头外漏影响美观,传统的光网络终端会将安装光纤插头的光纤适配器作内嵌设计,同时设计一个结构盖板对光纤插头进行遮盖。
由于装维人员在安装或维修时需要将结构盖板拆卸,并在设备调试结束后将结构盖板盖好。因此,结构盖板的拆装是否简易将影响装维人员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网络终端,方便实现盖板与盖体的盖合和拆卸。
一种光网络终端,包括:
盖板,内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件;
盖体,包括上盖体、电路板和下盖体,与盖板连接,与盖板围成一个封闭腔体;
上盖体,设置有限位槽和解锁键,与盖板连接;
电路板,位于上盖体与下盖体之间,表面设置有光纤适配器;
下盖体,设置有解锁孔,与上盖体连接;
限位槽,一端为活动端,另一端为固定端,活动端设置有凸起,用于限制第一限位件的位置,以实现盖板固定盖于盖体;
第一限位件,置于限位槽内,可沿着限位槽的活动端滑入或者滑出限位槽;
解锁键,与解锁孔对应设置,与限位槽的固定端连接。
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网络终端,该光网络终端包括盖板和盖体。盖板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件。盖体,与盖板连接,与盖板围成一个封闭腔体。盖体包括上盖体、电路板和下盖体。上盖体,设置有限位槽和解锁键,与盖板连接。电路板,位于上盖体与下盖体之间,表面设置有光纤适配器。下盖体,设置有解锁孔,与上盖体连接。限位槽,一端为活动端,另一端为固定端,活动端设置有凸起,用于限制第一限位件的位置,以实现盖板固定盖于盖体。第一限位件,置于限位槽内,可沿着限位槽的凸起滑入或者滑出限位槽。解锁键,与解锁孔对应设置,与限位槽的固定端连接。当安装盖板时,盖板的第一限位件接触限位槽的凸起,第一限位件越过限位槽的凸起置于限位槽中,实现盖板固定盖于盖体。由于限位槽的一端是活动端,限位槽的另一端与解锁键连接,当拆卸盖板时,按住解锁键,在压力的作用下,限位槽向一侧倾斜,置于限位槽内的第一限位件从限位槽内抽出,实现盖板与盖体的分离。本申请中,第一限位件越过限位槽的凸起固定于限位槽中,或按住解锁键使第一限位件从限位槽中抽出,方便实现盖板与盖体的盖合和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网络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网络终端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网络终端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第三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盖体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盖体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盖体第三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盖板与上盖体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盖板与上盖体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盖板与上盖体第三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盖板与上盖体的第一剖面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盖板与上盖体的第二剖面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盖板与上盖体的第三剖面图。
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光纤通信的核心环节之一是光、电信号的相互转换。光纤通信使用携带信息的光信号在光纤/光波导等信息传输设备中传输,利用光在光纤/光波导中的无源传输特性可以实现低成本、低损耗的信息传输;而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设备使用的是电信号,为了在光纤/光波导等信息传输设备与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设备之间建立信息连接,就需要实现电信号与光信号的相互转换。
光模块在光纤通信技术领域中实现上述光、电信号的相互转换功能,光信号与电信号的相互转换是光模块的核心功能。光模块通过其内部电路板上的金手指实现与外部光网络终端之间的电连接,主要的电连接包括供电、I2C信号、数据信号以及接地等;采用金手指实现的电连接方式已经成为光模块行业的主流连接方式,以此为基础,金手指上引脚的定义形成了多种行业协议/规范。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网络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网络终端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网络终端的分解示意图。如图1-3所示,光网络终端100包括盖板101和盖体102,盖板101与盖体102连接。具体的,
盖体102,包括上盖体1021、电路板1022和下盖体1023,与盖板101围成一个封闭腔体。该封闭腔体内除了设置有上盖体1021、电路板1022和下盖体1023外,还可设置有光纤适配器1024、外部光纤插头1025、光模块1026和网线接口1027,还可设置有内部光纤插芯。
电路板1022,置于上盖体1021与下盖体1023之间,表面可以设置有光纤适配器1024、光模块1026,还可以设置有内部光纤插芯。
下盖体1023,与上盖体1021连接。具体的,上盖体1021的侧边设置有解锁键10214,下盖体1023的侧边设置有解锁孔,解锁键10214插入解锁孔中,实现上盖体1021与下盖体1023固定连接。
下盖体1023与上盖体1021围成一个空心腔体。电路板1022置于该空心腔体内。
由于上盖体1021与下盖体1023固定连接,即上盖体1021与下盖体1023组成一个整体(盖体102),且上盖体1021与盖板101连接指的是盖板101固定盖于上盖体1021上,则盖板101固定盖于上盖体1021上可以视为盖板101固定盖于盖体102上。
光纤适配器1024,一端与外部光纤插头1025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光模块1026或者内部光纤插头连接。其中,内部光纤插头与光模块1026处于光网络终端的同一位置处。当光纤适配器1024的另一端连接内部光纤插头时,内部光纤插头与另一光模块通过内部光纤连接。
外部光纤插头1025,另一端与外部光纤连接,用于将外部光纤传输的光信号传输给光纤适配器1024,并将光纤适配器1024发送的光信号传输给外部光纤。
光模块1026的金手指等电口插入光网络终端100中的电连接器,从而与光模块1026建立双向的电信号连接。具体的,电连接器具有容纳光模块1026的电路板的间隙以及压合在光模块1026的电路板表面的弹片,光模块1026的电路板末端的表面具有呈金属引脚状的金手指,电连接器中的弹片与金手指接触从而实现电导通。
光模块1026的光口通过光纤适配器1024连接外部光纤插头1025,光模块1026与外部光纤建立双向的光信号连接;光模块1026的电口接入光网络终端100中,与光网络单元建立双向的电信号连接;光模块1026实现光信号与电信号的相互转换,从而实现在外部光纤与光网络终端100之间建立连接;具体地,来自外部光纤的光信号由光模块1026转换为电信号后输入至光网络终端100中,来自光网络终端100的电信号由光模块1026转换为光信号输入至外部光纤中。
网线接口1027用于接入网线,与网线建立双向的电信号连接;光模块1026与网线之间通过光网络终端100建立连接,具体地,光网络终端100将来自光模块1026的信号传递给网线,将来自网线的信号传递给光模块1026,光网络终端100监控光模块1026的工作。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如图4和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光模块1026包括上壳体10261、下壳体10262、解锁部件10263、电路板10266、光发射器件10267及光接收器件10268;
上壳体10261盖合在下壳体10262上,以形成具有两个开口的包裹腔体;包裹腔体的外轮廓一般呈现方形体,具体地,下壳体包括主板以及位于主板两侧、与主板垂直设置的两个侧板;上壳体包括盖板,盖板盖合在上壳体的两个侧板上,以形成包裹腔体;上壳体还可以包括位于盖板两侧、与盖板垂直设置的两个侧壁,由两个侧壁与两个侧板结合,以实现上壳体盖合在下壳体上。
两个开口具体可以是位于光模块同一端的两处开口(10264、10265),也可以是在光模块不同端的两处开口;其中一个开口为电接口10264,电路板的金手指从电接口10264伸出,插入光网络终端等上位机中;另一个开口为光接口10265,用于外部光纤接入以连接光模块内部的光发射器件10267和光接收器件10268;电路板10266、光发射器件10267和光接收器件10268等光电器件位于包裹腔体中。
采用上壳体、下壳体结合的装配方式,便于将电路板10266、光发射器件10267及光接收器件10268等器件安装到壳体中,由上壳体、下壳体形成光模块最外层的封装保护壳体;上壳体及下壳体一般采用金属材料,利于实现电磁屏蔽以及散热;一般不会将光模块的壳体做成一体部件,一体化的壳体不利于壳体内部器件的装配。
解锁部件10263位于包裹腔体/下壳体10262的外壁,用于实现光模块与上位机之间的固定连接,或解除光模块与上位机之间的固定连接。
解锁部件10263具有与上位机笼子匹配的卡合部件;拉动解锁部件的末端可以在使解锁部件在外壁的表面相对移动;光模块插入上位机的笼子里,由解锁部件的卡合部件将光模块固定在上位机的笼子里;通过拉动解锁部件,解锁部件的卡合部件随之移动,进而改变卡合部件与上位机的连接关系,以解除光模块与上位机的卡合关系,从而可以将光模块从上位机的笼子里抽出。
电路板10266上设置有电路走线、电子元件(如电容、电阻、三极管、MOS管)及芯片(如MCU、激光驱动芯片、限幅放大芯片、时钟数据恢复CDR、电源管理芯片、数据处理芯片DSP)等。
电路板通过电路走线将光模块中的用电器件按照电路设计连接在一起,以实现供电、电信号传输及接地等电功能。
电路板一般为硬性电路板,硬性电路板由于其相对坚硬的材质,还可以实现承载作用,如硬性电路板可以平稳的承载芯片;当光收发器件位于电路板上时,硬性电路板也可以提供平稳的承载;硬性电路板还可以插入上位机笼子中的电连接器中,具体地,在硬性电路板的一侧末端表面形成金属引脚/金手指,用于与电连接器连接;这些都是柔性电路板不便于实现的。
部分光模块中也会使用柔性电路板,作为硬性电路板的补充;柔性电路板一般与硬性电路板配合使用,如硬性电路板与光收发器件之间可以采用柔性电路板连接。
光发射器件10267,与电路板10266电连接,用于发射光信号。具体的,光发射器件10267,可以设置于电路板10266的表面,也可以与电路板10266通过柔性板实现电连接。
光接收器件10268,与电路板10266电连接,用于接收外部光纤输出的光信号。具体的,光接收器件10268,可以设置于电路板10266的表面,也可以与电路板10266通过柔性板实现电连接。
虽然光发射器件10267和光接收器件10268均可以设置于电路板10266的表面,也可以与电路板10266通过柔性板实现电连接,但本申请实施例中,光发射器件10267和光接收器件10268与电路板10266通过柔性板电连接。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第三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盖体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盖体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盖体第三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盖板与上盖体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盖板与上盖体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盖板与上盖体第三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盖板与上盖体的第一剖面图。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盖板与上盖体的第二剖面图。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盖板与上盖体的第三剖面图。如图6-1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盖板101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件1011、第二限位件1012和第三限位件1013,上盖体1021设置有限位槽10211、第一限位孔10212、第二限位孔10213和解锁键10214。具体的,
第一限位件1011,设置于盖板101的内表面的侧边,与限位槽10211对应设置。第一限位件1011通过滑入或者滑出限位槽10211实现盖板101与盖体102的固定或分离。具体的,当第一限位件1011滑入限位槽10211,并固定于限位槽10211中时,盖板101与盖体102固定起来。当第一限位件1011滑出限位槽10211时,盖板101与盖体102分离。
第一限位件1011的形状为圆柱体或棱柱体。圆柱体或者棱柱体的第一限位件均可以滑入或者滑出限位槽10211。
第一限位件1011的数量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2个。当第一限位件1011的数量为1个时,只有一个第一限位件1011滑入或滑出限位槽10211,也可以固定盖板101与盖体102,但容易造成盖板101与盖体102固定性差。当第一限位件1011的数量为2个,且两个第一限位件1011对称设置时,两个第一限位件1011均滑入或滑出限位槽10211,既可以固定盖板101与盖体102,也不容易造成盖板101与盖体102的固定性差。但本申请并不限于哪一种情况,可视具体情况具体设计。
限位槽10211,一端为活动端,另一端为固定端,活动端设置有凸起102111,与第一限位件1011对应设置,用于限制第一限位件1011的位置,以实现盖板101固定盖于盖体102。限位槽10211的活动端设置有凸起102111,限位槽10211的固定端与解锁键10214为一体成型结构。
第一限位件1011可沿着限位槽10211的凸起102111滑入或者滑出限位槽10211,以实现盖板101与盖体102的固定或分离。具体的,
当光网络终端100安装盖板101时,即盖板101需要固定盖于盖体102上时,推着第一限位件1011沿着凸起102111向限位槽10211运动。当第一限位件1011越过凸起102111滑入限位槽10211中时,第一限位件1011固定于限位槽10211内,实现了盖板101固定盖于盖体102上。
当光网络终端100拆卸盖板101时,即盖板101需要从盖体102上分离时,向光网络终端100内按解锁键10214。由于限位槽10211的固定端与解锁键10214一体成型,且限位槽10211还设置有活动端,当向光网络终端100内按解锁键10214时,限位槽10211向光网络终端100内部倾斜,第一限位件1011滑出限位槽10211,实现了盖板101与盖体102的分离。
解锁键10214,与解锁孔对应设置,与限位槽10211的固定端连接。解锁键10214插入解锁孔中,可将上盖体1021和下盖体1023固定为一个整体,使得盖板101与上盖体1021的固定连接等同于盖板101与盖体102的固定连接。由于解锁键10214与限位槽10211的固定端连接,限位槽10211的固定端与解锁键10214为一体成型结构,则按压解锁键10214时,限位槽10211受到按压力,限位槽10211的活动端向光网络终端100的内部倾斜,使得第一限位件1011滑出限位槽10211,实现了盖板101与盖体102的分离。
第二限位件1012包括连接部10121和第一限位部10122。具体的,
连接部10121,一端与盖板101的内表面连接,沿着第一限位孔10212运动。连接部10121插入第一限位孔10212,并沿着第一限位孔10212运动。连接部10121的形状是长方体或者圆柱体。
第一限位部10122,一端与连接部10121连接,底面积大于连接部10121的底面积,用于限制第二限位件1012的位置。第二限位件1012插入第一限位孔10212时,首先,第一限位部10122进入第一限位孔10212,延伸出第一限位孔10212外;其次,连接部10121进入第一限位孔10212,并沿着第一限位孔10212运动。由于第一限位部10122的底面积大于连接部10121的底面积,当连接部10121沿着第一限位孔10212运动时,第一限位部10122沿着第一限位孔10212的侧边运动,第一限位部10122不容易从第一限位孔10212中滑出。第一限位部10122的形状为长方体或者正方体。
为了使第二限位件1012方便沿着第一限位孔10212运动,当连接部10121的形状为圆柱体时,第一限位孔10212的两个侧边之间的垂直距离均大于连接部10121的底面直径;当连接部10121的形状为长方体时,第一限位孔10212的两个侧边之间的垂直距离均大于连接部10121的宽度。
为了使第二限位件1012方便沿着第一限位孔10212运动,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部10121垂直连接于第一限位部10122。连接部10121垂直连接于第一限位部10122可使连接部10121的纵截面与第一限位孔10212的侧边平行,则当连接部10121沿着第一限位孔10212运动时,连接部10121不容易碰到第一限位孔10212的侧边,不容易磨损第一限位孔10212或连接部10121。当连接部10121不垂直连接于第一限位部10122可使连接部10121的纵截面与第一限位孔10212的侧边不平行,则当连接部10121沿着第一限位孔10212运动容易碰到第一限位孔10212的侧边,容易磨损第一限位孔10212或连接部10121。
为了使第二限位件1012不容易从第一限位孔10212中滑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0122沿着连接部10121对称设置。当第一限位部10122沿着连接部10121对称设置时,第一限位部10122的两端均对称沿着第一限位孔10212的两个侧边滑动,使得第一限位部10122不容易从第一限位孔10212中滑脱。第一限位部10122沿着连接部10121非对称设置,即第一限位部10122沿着连接部10121分为第一子限位部和第二子限位部,且第一子限位部与第二子限位部不对称相等。当第一子限位部大于第二子限位部时,连接部10121沿着第一限位孔10212运动时,第二子限位部可能从第一限位孔10212中滑脱。
第一限位孔10212,与第二限位件1012对应设置,用于限制第二限位件1012的位置,以实现盖板101固定盖于盖体102。第二限位件1012的连接部10121沿着第一限位孔10212运动。第一限位孔10212的下表面可固定罩102123,也可不设置任何部件。其中,第一限位孔10212的下表面指的是第一限位孔10212中靠近电路板的一面。第一限位孔10212的下表面可固定罩102123,也可不设置任何部件,均可使第二限位件1012沿着第一限位孔10212运动。当第一限位孔10212的下表面没有设置固定罩102123时,第二限位件1012插入第一限位孔10212,并越过第一限位孔10212时,可能容易损害电路板上的器件。当第一限位孔10212的下表面设置有固定罩102123时,第二限位件1012插入第一限位孔10212,并越过第一限位孔10212时,固定罩102123的存在,使得第二限位件1012不容易损害电路板上的器件。该固定罩102123的形状与第一限位孔10212的形状相同。
第一限位孔10212包括第二限位部102121和固定部102122。具体的,
第二限位部102121,包括两个第一侧边,两个第一侧边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一限位部10122中分别与两个第一侧边平行的两端之间的垂直距离,用于与第一限位部10122配合,以实现限制第二限位件1012的位置。当两个第一侧边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一限位部10122中分别与两个第一侧边平行的两端之间的垂直距离时,第二限位件1012的第一限位部10122插入第二限位部102121中,并越过第二限位部102121延伸出第二限位部102121外;第二限位件1012的连接部10121插入第二限位部102121中,并沿着第二限位部102121运动。此时,第二限位件1012已被限制于第一限位孔10212。
固定部102122,包括两个第二侧边,与第二限位部102121连接,两个第二侧边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一限位部10122中分别与两个第二侧边平行的两端之间的垂直距离,用于固定第二限位件1012。当两个第二侧边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一限位部10122中分别与两个第二侧边平行的两端之间的垂直距离时,第二限位件1012的连接部10121由第二限位部102121滑入固定部102122中,并沿着固定部102122运动,但不能从固定部102122中滑脱。
当光网络终端100安装盖板101时,即盖板101需要固定盖于盖体102上时,盖板101的第二限位件1012的第一限位部10122插入上盖体1021的第一限位孔10212的第二限位部102121,第二限位件1012的连接部10121也插入第一限位孔10212的第二限位部102121,连接部10121带着第一限位部10122由第二限位部102121向固定部102122运动,实现盖板101固定盖于盖体102上。
当光网络终端100拆卸盖板101时,即盖板101需要从盖体102上分离时,连接部10121带着第一限位部10122由固定部102122向第二限位部102121运动,连接部10121从第二限位部102121中抽出,第一限位部10122也随着从第二限位部102121中抽出,实现盖板101从盖体102上分离。
第三限位件1013,包括第一限位边和第二限位边,与第二限位孔10213对应设置。第一限位边和第二限位边组成一个L型限位件。
第二限位孔10213,用于限制第三限位件1013的位置,以实现盖板101固定盖于盖体102。当光网络终端100安装盖板101时,即盖板101需要固定盖于盖体102上时,第三限位件1013插入第二限位孔10213中,第三限位件1013的第一限位边与第二限位孔10213贴合,第三限位件1013的第二限位边卡合于第二限位孔10213侧边上,进一步实现盖板101固定盖于盖体102上。当光网络终端100拆卸盖板101时,即盖板101需要从盖体102上分离时,第三限位件1013从第二限位孔10213抽出,第三限位件1013的第二限位边与第二限位孔10213的侧边分离,第三限位件1013与第二限位孔10213分离,进一步实现盖板101从盖体102上分离。
如图9所示,上盖体1021上还设置有第三限位孔10217。第三限位孔10217,位于上盖体1021的下表面,与限位槽10211和第一限位件1011对应设置。当光网络终端100安装盖板101时,第一限位件1011插入第三限位孔10217中,并在第三限位孔10217内运动。当光网络终端100拆卸盖板101时,第一限位件1011从第三限位孔10217中抽出。
为了保证光网络终端100的散热性能,光网络终端100还包括散热孔。散热孔,设置于光网络终端100的端口侧,位于盖板101与盖体102之间,用于散热。
如图4和11所示,上盖体1021设置有凹槽10215和连接孔10218。具体的,
凹槽10215,用于放置外部光纤插头1025。外部光纤插头1025,一端与光纤适配器1024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外部光纤。
连接孔10218,一端与光纤适配器1024连接,另一端与外部光纤插头1025连接。其中,光纤适配器1024置于电路板1022上。
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光网络终端100还包括固定柱10216。外部光纤较长时,可沿着固定柱10216缠绕至少一圈,避免后续使用过程中外部光纤被用户拉扯导致信号变差。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网络终端,该光网络终端包括盖板和盖体。盖板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件。盖体,与盖板连接,与盖板围成一个封闭腔体。盖体包括上盖体、电路板和下盖体。上盖体,设置有限位槽和解锁键,与盖板连接。电路板,位于上盖体与下盖体之间,表面设置有光纤适配器。下盖体,设置有解锁孔,与上盖体连接。限位槽,一端为活动端,另一端为固定端,活动端设置有凸起,用于限制第一限位件的位置,以实现盖板固定盖于盖体。第一限位件,置于限位槽内,可沿着限位槽的凸起滑入或者滑出限位槽。解锁键,与解锁孔对应设置,与限位槽的固定端连接。当安装盖板时,盖板的第一限位件接触限位槽的凸起,第一限位件越过限位槽的凸起置于限位槽中,实现盖板固定盖于盖体。由于限位槽的一端是活动端,限位槽的另一端与解锁键连接,当拆卸盖板时,按住解锁键,在压力的作用下,限位槽向一侧倾斜,置于限位槽内的第一限位件从限位槽内抽出,实现盖板与盖体的分离。本申请中,第一限位件越过限位槽的凸起固定于限位槽中,或按住解锁键使第一限位件从限位槽中抽出,方便实现盖板与盖体的盖合和拆卸。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光网络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板,内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
盖体,包括上盖体、电路板和下盖体,与所述盖板围成一个封闭腔体;
所述上盖体,设置有限位槽、解锁键和第一限位孔,与所述盖板连接;
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上盖体与所述下盖体之间;
所述下盖体,设置有解锁孔,与所述上盖体连接;
所述限位槽,一端为活动端,另一端为固定端,活动端设置有凸起,用于限制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位置,以实现所述盖板固定盖于所述盖体;
所述第一限位件,置于所述限位槽内,可沿着限位槽的凸起滑入或者滑出限位槽;
所述解锁键,与所述解锁孔对应设置,与所述限位槽的固定端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连接部和第一限位部,置于所述第一限位孔;
所述第一限位孔,用于限制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位置,以实现所述盖板固定盖于所述盖体;
所述连接部,一端与所述盖板的内表面连接,可沿着所述第一限位孔运动;
所述第一限位部,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底面积大于所述连接部的底面积,可沿着第一限位孔的侧边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网络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孔包括第二限位部和固定部;
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两个第一侧边,两个所述第一侧边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中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侧边平行的两端之间的垂直距离,用于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配合,以实现限制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位置;
所述固定部,包括两个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二限位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侧边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中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侧边平行的两端之间的垂直距离,用于固定所述第二限位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网络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沿着所述连接部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网络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固定部均沿着所述连接部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网络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网络终端还包括第三限位件和第二限位孔;
所述第三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盖板的内表面;
所述第二限位孔,设置于所述上盖体,与所述第三限位件对应设置,用于限制所述第三限位件的位置,以实现所述盖板固定盖于所述盖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网络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网络终端还包括散热孔;
所述散热孔,设置于所述光网络终端的端口侧,位于所述盖板与所述盖体之间,用于散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网络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设置有凹槽和连接孔;
所述凹槽,用于放置外部光纤插头;
所述连接孔,一端与光纤适配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部光纤插头连接。
CN202010818690.7A 2020-08-14 2020-08-14 一种光网络终端 Active CN1140795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18690.7A CN114079508B (zh) 2020-08-14 2020-08-14 一种光网络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18690.7A CN114079508B (zh) 2020-08-14 2020-08-14 一种光网络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9508A CN114079508A (zh) 2022-02-22
CN114079508B true CN114079508B (zh) 2023-03-21

Family

ID=80280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18690.7A Active CN114079508B (zh) 2020-08-14 2020-08-14 一种光网络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79508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51090B1 (en) * 2006-11-30 2008-04-01 Finisar Corporation Latching mechanism for a module
CN110989099A (zh) * 2019-11-18 2020-04-10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
CN111175915A (zh) * 2020-02-14 2020-05-19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
CN111239929A (zh) * 2020-03-12 2020-06-05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
CN111352193A (zh) * 2020-04-10 2020-06-30 河北华美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qsfp28光模块外壳结构
CN211140218U (zh) * 2019-11-01 2020-07-31 广州酷木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steam教学用的盒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35256B2 (en) * 2006-12-01 2012-03-13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Network interface device
TWI431349B (zh) * 2011-03-30 2014-03-21 Protai Photonic Co Ltd 具有遮光件之光纖適配器
US9983373B2 (en) * 2016-06-15 2018-05-29 Hisense Broadband Multimedia Technologies Co., Ltd. Optical modul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51090B1 (en) * 2006-11-30 2008-04-01 Finisar Corporation Latching mechanism for a module
CN211140218U (zh) * 2019-11-01 2020-07-31 广州酷木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steam教学用的盒子
CN110989099A (zh) * 2019-11-18 2020-04-10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
CN111175915A (zh) * 2020-02-14 2020-05-19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
CN111239929A (zh) * 2020-03-12 2020-06-05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
CN111352193A (zh) * 2020-04-10 2020-06-30 河北华美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qsfp28光模块外壳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9508A (zh) 2022-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091953U (zh) 一种光模块
CN213122370U (zh) 一种光模块
CN213659029U (zh) 一种光模块
CN212647093U (zh) 一种光模块
CN212647091U (zh) 一种光模块
CN113253400A (zh) 一种光模块
CN113419315A (zh) 一种光模块
CN212647089U (zh) 一种光模块
WO2024040967A1 (zh) 光模块
CN114079508B (zh) 一种光网络终端
CN215181036U (zh) 一种光模块
CN215181035U (zh) 一种光模块
CN111965768B (zh) 一种光模块
CN214375428U (zh) 一种光模块
CN114624826B (zh) 一种光模块
CN212647094U (zh) 一种光模块
WO2022037186A1 (zh) 一种光模块
CN212647087U (zh) 一种光模块
CN212623217U (zh) 一种光模块
CN114236700A (zh) 一种光模块
CN220671694U (zh) 一种光模块
CN220526053U (zh) 一种光模块
CN213210543U (zh) 一种光模块
CN219916015U (zh) 光模块
CN213091952U (zh) 一种光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