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75029A - 配备有复合移送单元的成形装置 - Google Patents

配备有复合移送单元的成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75029A
CN114075029A CN202110924682.5A CN202110924682A CN114075029A CN 114075029 A CN114075029 A CN 114075029A CN 202110924682 A CN202110924682 A CN 202110924682A CN 114075029 A CN114075029 A CN 1140750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unit
transfer
cooling
for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2468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75029B (zh
Inventor
郑荣和
李衍衡
郑东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eh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eh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eh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eho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0750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50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750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50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1/00Pressing molten glass or performed glass reheated to equivalent low viscosity without blowing
    • C03B11/05Pressing molten glass or performed glass reheated to equivalent low viscosity without blowing in machines with reciprocating moul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DWORKING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S
    • B28D5/00Fine working of gems, jewels, crystals, e.g. of semiconductor material; apparatus or devic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DWORKING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S
    • B28D5/00Fine working of gems, jewels, crystals, e.g. of semiconductor material; apparatus or devices therefor
    • B28D5/0058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with machines for fine working of gems, jewels, crystals, e.g. of semiconductor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1/00Pressing molten glass or performed glass reheated to equivalent low viscosity without blowing
    • C03B11/06Construction of plunger or mould
    • C03B11/08Construction of plunger or mould for making solid articles, e.g. len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1/00Pressing molten glass or performed glass reheated to equivalent low viscosity without blowing
    • C03B11/12Cooling, heating, or insulating the plunger, the mould, or the glass-pressing machine; cooling or heating of the glass in the mould
    • C03B11/122He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1/00Pressing molten glass or performed glass reheated to equivalent low viscosity without blowing
    • C03B11/12Cooling, heating, or insulating the plunger, the mould, or the glass-pressing machine; cooling or heating of the glass in the mould
    • C03B11/125Cool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1/00Pressing molten glass or performed glass reheated to equivalent low viscosity without blowing
    • C03B11/16Gearing or controlling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glass pr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成形装置,可以包括:主腔室,可供收纳有被成形物的模具移送;以及,复合移送单元,与用于安置模具的下部块相向,沿着第一方向对模具进行移送。复合移送单元,可以包括第一移送臂至第n移送臂。在第一移送臂至第n移送臂中的仅一部分与下部块相向而剩余的一部分与下部块相距一定间隔的第一模式下,复合移送单元可以将模具向第一方向进行移送。

Description

配备有复合移送单元的成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收纳在模具中的被成形物进行成形的成形装置。
背景技术
具有弯曲曲面部的玻璃或透镜可以作为便携式终端的前盖、后盖以及照相机用镜头等使用。
将被成形物安置到模具中之后对模具进行加热以及加压,即可成形出所需要的3D形状的玻璃或透镜。
发明内容
技术课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对模具停留在各个下部块的节拍时间进行各种不同的调节的配备有复合移送单元的成形装置。
技术方案
作为一实施例,本发明的成形装置,可以包括:主腔室,可供收纳有被成形物的模具移送;以及,复合移送单元,与用于安置模具的下部块相向,沿着第一方向对模具进行移送。
复合移送单元,可以包括第一移送臂至第n移送臂。
在第一移送臂至第n移送臂中的仅一部分与下部块相向而剩余的一部分与下部块相距一定间隔的第一模式下,复合移送单元可以将模具向第一方向进行移送。
作为一实施例,本发明的成形装置,可以包括:成形单元,用于对收纳在模具中的被成形物进行成形;第一冷却单元以及第二冷却单元,从成形单元分支成多个;以及,复合移送单元,将模具从成形单元移送至第一冷却单元或第二冷却单元。
模具停留在各个冷却单元的下部块中的时间,可以是模具停留在成形单元的下部块中的时间的整数倍,其中,所述整数可以是2以上。
作为一实施例,本发明的成形装置,可以包括:成形单元,用于对收纳在模具中的被成形物进行成形;第一冷却单元以及第二冷却单元,从成形单元分支成多个;以及,复合移送单元,将第一冷却单元的模具移送至主腔室的排出口一侧,在第一冷却单元的最上游形成空白空间,将成形单元的模具移送至第一冷却单元的最上游的空白空间。
模具停留在成形单元的下部块中的时间:模具停留在各个冷却单元的下部块中的时间=1:x,其中,x可以大于1且小于2。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模具可以以成形单元为基准交替地移送到一侧以及另一侧的第一冷却单元以及第二冷却单元。因此,在从位于成形单元的最下游的一个下部块观察时,从中排出的模具可以分支到多个不同方向上的冷却单元。其结果,与停留在成形单元的一个下部块的节拍时间相比,可以将停留在冷却单元的一个下部块的节拍时间增加整数倍。
作为比较实施例,在预热、成形以及冷却单元排列成一列且模具被无缝依次移送的情况下,无论是在哪一个单元,对一个下部块的节拍时间全部相同。如果需要对不同单元的模具经过的总时间进行调节,则需要对各个单元的下部块的数量进行调节,而这会诱发成形装置的多轴设计并导致装置的大型化以及能源浪费的问题。
与其相比,本发明可以通过包括例如第一冷却单元以及第二冷却单元而配备两个以上的冷却单元。在将排列在多个冷却单元的所有模具一次性地移送到排出口一侧的情况下,模具停留在成形单元的一个下部块的节拍时间与模具停留在冷却单元的一个下部块的节拍时间的比例可以达到如1:2、1:3等整数倍。在成形单元的排列为一个的情况下,可以使得节拍时间达到与冷却单元的排列数量相同的整数倍。其中,整数可以是冷却单元的分支数量。
本发明可以进一步对其进行改良,从而在将冷却单元分支成多个的同时不在各个冷却单元排列中将模具依次地一次性进行移送,而是分成多次进行移送。借此,可以达成将模具更快递移送到排出口一侧的效果。因此,成形单元的节拍时间与冷却单元的节拍时间的比例可以达成如1:1.10、1:1.35等多种不同的小数点比例。在成形单元的排列为一个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冷却单元的分支数量以及在各个冷却单元中的移送间隔的分割精细程度,对所述小数点比例进行各种不同的调节。
本发明可以在执行预热工程、成形工程以及冷却工程的主腔室内与模具移送时的预热时间以及成形时间相比延长其冷却时间。借此,可以提升被成形物的品质。
本发明在上部块的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防止与一字形排列相比在采用T字形或交叉性多轴安装时装置占有空间急剧增加的问题。
本发明在例如被成形物大型化或高温成形的情况下,为了提升至较高的温度而增加预热单元的块位置为宜。而且,为了防止受到急剧的加压力作用,利用排列在多个位置上的上部块以及下部块分成多个步骤逐步地对模具进行加压为宜。而对于冷却单元,在大型化的被成形物、高温的被成形物以及被成形物为非常坚固的难以成形的材质的情况下,同样分成多个步骤逐步地进行冷却为宜。
为此,需要将成形装置多轴安装。例如,在假定预热单元的下部块或上部块为5个、成形单元的下部块或上部块为5个且冷却单元的下部块或上部块为7个的情况下,因为相对于下部块进行升降的上部块需要配备17轴以上,因此会导致成形装置变得庞大的问题。
本发明可以将预热单元以及成形单元一列配置在中心,并从成形单元分支形成多路的冷却单元。借此,与预热、成形以及冷却单元一列多轴排列的情况相比,即使是在块的轴数相同的情况下也可以节省成形装置的占有空间,而这不仅可以达到节省空间的目的,还可以减少主腔室安装部件的升温所需要的能量。在品质方面,可以与成形节拍时间相比延长冷却节拍时间。
本发明的移送装置也可能为了多轴对应而变得庞大化。因为移送装置是通过在主腔室中挖出沟槽并以可移动的方式进行安装,因此主腔室内部的真空环境或但其环境可能会受到影响。通过安装对庞大化的移送装置进行围绕的密封罩,可以防止主腔室内部的氧化并提升填充氮气时的密闭性。
本发明可以达成多轴对应或节拍时间调节效果,但是复合移送单元的结构设计却非常简单。移送臂可以在一个轴上独立驱动,而在移送方向上单一驱动。借此,可以在不大规模变化执行机构的数量的情况下实现复杂的移送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对本发明的复合移送单元进行图示的平面图。
图2是对本发明的复合移送单元的第二模式进行图示的平面图。
图3是对本发明的复合移送单元的第一模式进行图示的平面图。
符号说明
100:主腔室,110:下部块,120:模具,130:排出部件,140:排出口,200:密封罩,210:门,220:第一执行机构,300:复合移送单元,310:第一移送部,320a、320b:第二移送部,330:移送臂,340:臂槽,350:臂杆,360:支撑部,370:第二执行机构,H1、H2、H3:预热单元,P1、P2:成形单元,C1、C2、C3:冷却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阅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的说明。
被成形物可以包括照相机镜头、具有曲面部的玻璃、表盘玻璃、汽车仪表盘玻璃、各种计测设备的覆盖玻璃、蓝宝石、透光板、便携式终端的前盖以及后盖。被成形物包括镜头、利用半固态或液态的玻璃成对镜头进行成形的所有情况,在本发明中不对被成形物的种类进行限定。
本发明的成形装置,可以包括主腔室100以及复合移送单元300。主腔室100的内部可供收纳有被成形物的模具120移送。在主腔室100的内部,可以依次安装有预热单元H1、H2、H3和成形单元P1、P2以及冷却单元C1、C2、C3。
作为被成形物的成形方式,可以采用接触式以及非接触式,在选择接触式的情况下,模具120可以由与被成形物的上部以及下部接触的多个块构成。在利用上部块对上部模具120进行挤压时,上部模具120可以相对于下部模具120发生移动。借此,可以将被成形物成形为所需要的3D形状。在预热单元H1、H2、H3和成形单元P1、P2以及冷却单元C1、C2、C3中,可以在放置模具120的各个位置上排列形成用于安置模具120的下部块110以及相对于下部块110进行升降的上部块。
预热单元H1、H2、H3可以将被成形物加热至预热温度或软化温度。在预热单元H1、H2、H3中,为了帮助借助于接触传导的热传递并防止在哎软化之前被成形物发生断裂,上部块可以是以没有加压力的方式与上部模具120接触的状态。
在预热单元H1、H2、H3中,被成形物可以在经过多个位置上的块的过程中充分达到软化温度。与预热单元H1、H2、H3连接的成形单元P1、P2可以对上部模具120进行加压。经过软化的被成形物可以借助于成形单元P1、P2对上部块的加压力成形为所需要的形状。在成形完成之后,可以在冷却单元C1、C2、C3中维持上部模具120与下部模具120之间的被成形物形状的状态下缓缓地进行冷却。
复合移送单元300可以在主腔室100内部进行移送。复合移送单元300可以沿着第二方向进行移动,也可以向与用于安置模具120的下部块110相向的方向进行移动,或者向远离下部块110的方向进行移动。
本发明的复合移送单元300,可以向第二方向一体移动或独立移动。在独立移动的情况下为第一模式,而在一体移动的情况下为第二模式。此外,为了简化结构,复合移送单元300可以借助于共同的执行机构向模具120的移送方向即第一方向一体移动。
其结果,复合移送单元300可以以第一模式以及第二模式中的某一个模式驱动,并沿着第一方向对模具120进行移送。
为了提升生产性,复合移送单元300可以为了对多个模具120进行处理而包括第一移送臂330至第n移送臂330。
第一模式,是只有第一移送臂330至第n移送部330中的一部分与下部块110相向,而剩余的一部分与下部块110相距一定间隔的状态。在第一模式中,复合移送单元300可以将一部分模具120向第一方向进行移送,而剩余的一部分模具120可以不向第一方向进行移送。
复合移送单元300可以包括第一移送部310以及第二移送部320a、320b。在第一模式时,在第一移送部310与模具120接触的情况下,第二移送部320a、320b可以是与模具120相距一定间隔的状态。借此,第一移动部310可以将模具120向第一方向进行移送,而第二移送部320a、320b可以不将模具120向第一方向进行移送。借助于如上所述的动作,可以实现模具120的多种不同的移送状态。
利用X轴表示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模具120可以沿着第一方向进行移送。利用Y轴表示的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可以垂直。复合移送单元300接近或远离模具120的方向为第二方向。
如图所示,因为预热单元H1、H2、H3以及成形单元P1、P2是沿着第二方向进行排列,因此预热单元H1、H2、H3以及成形单元P1、P2的模具120的移送方向为第二方向。因为冷却单元C1、C2、C3是沿着第一方向进行排列,因此冷却单元C1、C2、C3的模具120的移送方向为第一方向。因为所图示的复合移送单元300是安装在冷却单元C1、C2、C3中,因此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模具120的移送方向可以是第一方向。但是并不限定于图示的结构,复合移送单元300也可以安装在预热单元H1、H2、H3或成形单元P1、P2中。不限于安装方向,根据相同的原理,在复合移送单元300安装在预测单元H1、H2、H3或成形单元P1、P2的情况下,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可以相互对调。
在第一模式中,在第一移送臂330至第n移送部330中的仅一部分向第二方向进行移动之后,第一移送臂330至第n移送臂330可以全部向第一方向进行移动。
本发明的复合移送单元300可以在第一模式第二模式中的某个模式下对模具120进行移送,因此可以实现多种不同的节拍时间。
图2对第二模式进行了图示。所有移送臂330向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一体移动的情况即为第二模式。第二模式,可以是第一移送臂330至第n移送部330全部与下部块110相向的状态。在第二模式中,在第一移送臂330至第n移送部330中全部向第二方向进行移动之后,第一移送臂330至第n移送臂330可以全部向第一方向进行移动。
图3对第一模式进行了图示。在等待状态或初始状态下,第一移送部以及第二移送部可以位于与下部块相距一定间隔的位置。复合移送单元可以沿着第二方向独立驱动。第一移送部为与下部块接近的状态,而第二移送部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与下部块相距一定间隔。如上所述,第一移送部以及第二移送部可以在彼此不同的位置上沿着第一方向一起进行移动。此外,可以仅利用一部分移送部330将位于成形单元的模具移送到第一冷却单元。
无论第一模式以及第二模式,第一移送臂330至第n移送臂330可以沿着第一方向向正反方向进行移动。在配备多路的冷却单元C1、C2、C3的情况下,复合移送单元300的移动方向为正反方向为宜。
各个移送臂330的一侧可以向第一方向的正方向推动模具120,或者各个移送臂330的另一侧可以向第一方向的反方向推动模具120。为此,可以在移送臂330的一侧以及另一侧分别形成由移送臂330的一部分凹陷而成的臂槽340。臂槽340可以与模具120的一侧或另一侧接触。在透镜成形的情况下,模具120的外周面可以是圆形,而臂槽340可以提升模具120与移送臂330之间的接触稳定性。
无论第一模式以及第二模式,使复合移送单元300向模具120的移送方向即第一方向一体移动是本发明用于简化结构的创意所在。
第一执行机构220与所有移送臂330共同连接,从而可以将所有移送臂330向第一方向进行驱动。第一执行结构220以及第二执行机构370可以是如电机以及滑块、气缸等。
可以配备使复合移送单元300向第二方向进行移动的第二执行机构370。为了实现第一模式,各个第二执行机构370可以与一部分移送臂330以及其他移送臂330独立连接。与被驱动的第二执行结构370连接的移送臂330可以沿着第二方向进行移动,而与没有被驱动的第二执行机构370连接的移送臂330可以在第二方向上处于静止状态。
移送臂330以及第二执行机构370可以通过臂杆350连接。可以配备以可向第二方向进行移动的方式对臂杆350进行支撑的支撑部360。支撑部360可以以可沿着第一方向进行移动的方式安装在主腔室100或主腔室100的门210上。为此,在主腔室100的分隔壁或门210上可以形成狭槽。可以配备将贯通到狭槽中的支撑部360向第一方向进行进行驱动的第一执行机构。
接下来,将对复合移送单元300的动作进行说明。为了减少成形装置的占有空间并节省对上部块或下部块110进行升温的电能,需要对成形装置进行紧凑型设计。为此,可以以“T”字形状对各个单元进行排列。
可以安装以配置在中央的成形单元P1、P2为基准分别配置在一侧以及另一侧的第一冷却单元C1、C2、C3以及第二冷却单元C1、C2、C3。
预热单元H1、H2、H3可以在主腔室100的一直线上排列,而成形单元P1、P2可以在预热单元H1、H2、H3的下游的一直线上排列。对模具120进行冷却的冷却单元C1、C2、C3可以在成形单元P1、P2的下游分成多路排列。复合移送单元300可以将从成形单元P1、P2排出的模具120交替地移送到各个冷却单元C1、C2、C3。
可以将模具120停留在预热单元H1、H2、H3中所配备的各个下部块110的时间定义为预热节拍时间,将模具120停留在成形单元P1、P2中所配备的各个下部块110的时间定义为成形节拍时间,将模具120停留在冷却单元C1、C2、C3中所配备的各个下部块110的时间定义为冷却节拍时间。在排列多个冷却单元C1、C2、C3的情况下,冷却节拍时间可以大于预热节拍时间以及成形节拍时间。
模具120停留在各个冷却单元C1、C2、C3的下部块110中的时间可以是模具120停留在成形单元P1、P2的下部块110中的时间的整数倍。在复合移送单元300以第二模式工作时,可以实现整数倍。其中,整数可以是2以上。在从成形单元P1、P2分支出两个冷却单元C1、C2、C3时的整数倍可以是2倍,而在分支出三个冷却单元C1、C2、C3时的整数倍可以是3倍。
在第二模式下,成形节拍时间:冷却节拍时间可以是1:2。作为第二模式的工作条件,冷却区间的节拍时间可以是与成形区间的节拍时间相比的约2倍的时间。最下游的成形单元P1、P2以参考编号P2进行图示,安置在P2中的模具120可以被交替地移送到第一冷却单元C1、C2、C3以及第二冷却单元C1、C2、C3。在附图中,只对移送到左侧的第一冷却单元C1、C2、C3的情况进行了图示。
可以以成形节拍时间即10秒为间隔将新的模具120投入到成形位置即P2中。因为冷却单元C1、C2、C3分为两路,因此供应到P2中的模具120可以交替地排出到两个排出口140中。在每个排出口140中,可以以20秒为间隔排出新的模具120。从成形单元P1、P2到排出口140,模具将经过冷却单元C1、C2、C3并排出。借此,在各个冷却单元C1、C2、C3中每个下部块110的冷却节拍时间可以达到20秒,即成形节拍时间的整数倍。
在图2的等待状态下第二执行机构370被驱动,所有移送臂330可以以相同的姿势向下部块110接近。在移送状态下第一执行机构220被驱动,所有移送臂330可以以与模具120接触的状态下向第一方向的反方向移送。位于最下游的冷却单元C1、C2、C3中的模具120可以通过排出口140排出到主腔室100的外部。
作为将模具120排出到主腔室100的外部的排出部件130,在附图中对旋转的排出部件130进行了图示。在P2位置上的模具被移送到第一冷却单元C1、C2、C3方向时,在成形单元P1、P2的最下游将形成空位,此时参考编号P1上的模具120可以被移送到所述空位上。
其中,在复合移送单元300以第一模式工作时,可以进一步提升从冷却单元C1、C2、C3的模具120的排出速度,并增加在冷却单元C1、C2、C3中的移送次数。第二模式中的整数倍,在第一模式中可以进一步被细化成小数点倍数。如上所述,本发明可以使得使用者对冷却节拍时间进行任意调节并根据被成形物的材质或成形条件以多种不同的方式运行装置。
在第一模式时,复合移送单元300将各个单元的模具120向主腔室100的排出口140一侧进行移送,在第一冷却单元C1、C2、C3的最上游形成空白空间,并将成形单元P1、P2中的模具120移送到第一冷却单元C1、C2、C3的最上游的空白空间。
在第一模式时,模具120停留在成形单元P1、P2的下部块110中的时间:模具120停留在各个冷却单元C1、C2、C3的下部块110中的时间可以是1:x。其中,x可以是大于1且小于2的分数或小数。
参阅图3,三个移送臂330将三个模具120从C1、C2、C3位置移送到C2、C3、排出口140一侧。
当在冷却单元C1、C2、C3中形成空位时,在第一模式中为了将成型单位P1、P2最下游的模具120移动到C1位置,复合移送单元300将向第一方向的正方向进行移动,而配置在第一移送部310的左右量侧的第二移送部320a、320b中的某一个可以将模具推向第一方向的反方向。
安置在成形单元P1、P2的最下游位置即P2中的模具120可以在成形节拍时间(例如假定为10秒)内在P2中进行成形。所述模具120可以在各个冷却单元C1、C2、C3中经历20秒或10~20秒的冷却节拍时间。

Claims (14)

1.一种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腔室,可供收纳有被成形物的模具移送;以及,
复合移送单元,与用于安置模具的下部块相向,沿着第一方向对模具进行移送;
复合移送单元,包括第一移送臂至第n移送臂,
在第一移送臂至第n移送臂中的仅一部分与下部块相向而剩余的一部分与下部块相距一定间隔的第一模式下,复合移送单元将模具向第一方向进行移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复合移送单元,包括第一移送部以及第二移送部,
在第一移送部与模具接触时,第二移送部为与模具相距一定间隔的状态,
第一移送部将模具向第一方向进行移送,而第二移送部不将模具向第一方向进行移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与第一方向垂直且复合移送单元接近或远离模具的方向定义为第二方向的情况下,
在第一模式中,在第一移送臂至第n移送部中的仅一部分向第二方向进行移动之后,第一移送臂至第n移送臂全部向第一方向进行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模式以及第二模式中的某一个模式下,复合移送单元对模具进行移送,
第二模式为第一移送臂至第n移送部全部与下部块相向的状态,
在第二模式中,在第一移送臂至第n移送部全部向第二方向进行移动之后,第一移送臂至第n移送臂全部向第一方向进行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移送臂至第n移送臂沿着第一方向向正反方向进行移动,
各个移送臂的一侧向第一方向的正方向推动模具,或者各个移送臂的另一侧向第一方向的反方向推动模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移送臂的一侧以及另一侧分别形成由移送臂的一部分凹陷而成的臂槽,臂槽与模具的一侧或另一侧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配备有与所有移送臂共同连接并将所有移送臂向第一方向进行驱动的第一执行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与第一方向垂直且复合移送单元接近或远离模具的方向定义为第二方向的情况下,
配备有将复合移送单元向第一方向进行移动的第一执行机构以及向第二方向进行移动的第二执行机构,
各个第二执行机构与一部分移送臂以及其他移送臂独立连接,
与北区东的第二执行机构连接的移送臂沿着第二方向进行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与第一方向垂直且复合移送单元接近或远离模具的方向定义为第二方向的情况下,
配备有将移送臂向第二方向进行驱动的第二执行机构,
移送臂与第二执行机构通过臂杆连接,
配备以可向第二方向进行移动的方式对臂杆进行支撑的支撑部,
支撑部以可沿着第一方向进行移动的方式安装在主腔室或主腔室的门上,包括将支撑部向第一方向进行驱动的第一执行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热单元,对模具进行预热;
成形单元,对收纳在模具中的被成形物进行成形;以及,
冷却单元,对模具进行冷却;
冷却单元包括分别配备于成形单元的一侧以及另一侧的第一冷却单元以及第二冷却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模具进行预热的预热单元在主腔室的一直线上排列,
对收纳在模具中的被成形物进行成形的成形单元在预热单元的下游的一直线上排列,
对模具进行冷却的冷却单元在成形单元的下游分成多路排列,
复合移送单元将从成形单元排出的模具交替地移送到各个冷却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主腔室内部配备有对模具进行预热的预热单元以及对模具进行冷却的冷却单元,
在预热单元与冷却单元之间排列成形单元,
在将模具停留在预热单元中所配备的各个下部块的时间定义为预热节拍时间、将模具停留在成形单元中所配备的各个下部块的时间定义为成形节拍时间、将模具停留在冷却单元中所配备的各个下部块的时间定义为冷却节拍时间的情况下,
冷却节拍时间大于预热节拍时间以及成形节拍时间。
13.一种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成形单元,对收纳在模具中的被成形物进行成形;
第一冷却单元以及第二冷却单元,从成形单元分支成多个;以及,
复合移送单元,将模具从成形单元移送至第一冷却单元或第二冷却单元;
模具停留在各个冷却单元的下部块中的时间,是模具停留在成形单元的下部块中的时间的整数倍,其中,所述整数为2以上。
14.一种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成形单元,对收纳在模具中的被成形物进行成形;
第一冷却单元以及第二冷却单元,从成形单元分支成多个;以及,
复合移送单元,将第一冷却单元的模具移送至主腔室的排出口一侧,在第一冷却单元的最上游形成空白空间,将成形单元的模具移送至第一冷却单元的最上游的空白空间;
模具停留在成形单元的下部块中的时间:模具停留在各个冷却单元的下部块中的时间为1:x,其中,x为大于1且小于2的分数或小数。
CN202110924682.5A 2020-08-12 2021-08-12 配备有复合移送单元的成形装置 Active CN1140750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101116A KR102381060B1 (ko) 2020-08-12 2020-08-12 복합 이송 유니트를 구비한 성형 장치
KR10-2020-0101116 2020-08-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5029A true CN114075029A (zh) 2022-02-22
CN114075029B CN114075029B (zh) 2024-04-09

Family

ID=80283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24682.5A Active CN114075029B (zh) 2020-08-12 2021-08-12 配备有复合移送单元的成形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2381060B1 (zh)
CN (1) CN11407502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1884A (zh) * 2003-01-24 2006-03-01 阿尔马包装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动模制机
JP2007332017A (ja) * 2006-06-15 2007-12-27 Daeho Technology Co Ltd 高画素多焦点レンズ製造装置
CN107530921A (zh) * 2015-07-29 2018-01-02 仲田涂覆株式会社 粉末搪塑成形机以及粉末搪塑成形法
CN208700877U (zh) * 2018-06-13 2019-04-05 Daeho科技株式会社 具备移送单元的成型装置
CN208843937U (zh) * 2018-06-13 2019-05-10 Daeho科技株式会社 具备投入室的成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0172998B1 (ko) * 1995-07-20 1999-02-18 사와다 쿠니오 변속기의 동기장치
KR101366248B1 (ko) * 2007-05-11 2014-02-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원소재 투입 및 성형렌즈 취출 자동화 장치 및 원소재 투입및 성형렌즈 취출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1884A (zh) * 2003-01-24 2006-03-01 阿尔马包装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动模制机
JP2007332017A (ja) * 2006-06-15 2007-12-27 Daeho Technology Co Ltd 高画素多焦点レンズ製造装置
CN107530921A (zh) * 2015-07-29 2018-01-02 仲田涂覆株式会社 粉末搪塑成形机以及粉末搪塑成形法
CN208700877U (zh) * 2018-06-13 2019-04-05 Daeho科技株式会社 具备移送单元的成型装置
CN208843937U (zh) * 2018-06-13 2019-05-10 Daeho科技株式会社 具备投入室的成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5029B (zh) 2024-04-09
KR20220020608A (ko) 2022-02-21
KR102381060B1 (ko) 2022-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921344B2 (ja) 金型、金型半部又は金型支持体、金型、金型半部又は金型支持体の保持装置及び保持装置への金型、金型半部又は金型支持体の挿入方法
US6143225A (en) Turret cooling block for an index machine
CN103238247B (zh) 以电极板组装配机动车的电池壳体的装配站及装配设备
US6827571B2 (en) Apparatus for injection-molding plastic material articl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CN104842475B (zh) 一种嵌件上料装置、转移系统及转移方法
CN114075029A (zh) 配备有复合移送单元的成形装置
KR101471371B1 (ko) 플레이트 벤딩 장치
CN105170835B (zh) 一种汽车座椅滑道的自动冲压装置及自动冲压线
JP3560531B2 (ja) ブロー成形機の型締め機構
CN101330024B (zh) 树脂封固装置、移动部件和树脂封固方法
JPS6234650B2 (zh)
CN1230392C (zh) 玻璃器皿机
CN210085258U (zh) 一种用于车载曲面玻璃热弯机的组合式超长距离推料机构
WO2004033175A3 (en) Rotating turret molding machine and associated process
KR100225663B1 (ko) 프레스 공정을 이용하여 성형 유리 제품을 제조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 방법의 실시에 특히 적합한 장치
KR100382622B1 (ko) 플라스틱 튜브벤딩장치 및 제조방법
KR102591240B1 (ko) 상코어 냉각 기능을 구비하는 상코어 분리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송장치
CN113478703B (zh) 一种四面曲立体光学纹理模芯制做方法
CN112828162B (zh) 斜楔切换机构及模具
CN220549709U (zh) 搬运装置
CN216757839U (zh) 一种换热器管夹冲压成型装置
JP2003112341A (ja) 射出成形装置
CN112851092B (zh) 配备第1移送单元以及第2移送单元的大面积成形装置
CN117226005A (zh) 折弯设备
KR20010091540A (ko) 복합 링크방식 다중 금형 개폐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