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46988B - 一种双工位齿形带耐久性试验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工位齿形带耐久性试验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46988B
CN114046988B CN202111532536.4A CN202111532536A CN114046988B CN 114046988 B CN114046988 B CN 114046988B CN 202111532536 A CN202111532536 A CN 202111532536A CN 114046988 B CN114046988 B CN 1140469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othed belt
belt
driving
toothed
tens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3253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46988A (zh
Inventor
员亚朋
楚建安
张永
曾宏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Degao Dyeing & Printing Auto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Degao Dyeing & Printing Auto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Degao Dyeing & Printing Auto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Degao Dyeing & Printing Auto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3253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4698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469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469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469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469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3/00Testing of machine parts
    • G01M13/02Gearings;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工位齿形带耐久性试验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底座、齿形带安装机构和双工位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该方法包括步骤:一、确定齿形带的包角值;二、安装齿形带;三、确定齿形带的张紧力;四、对齿形带进行耐久性试验,并判断齿形带的耐久性;五、判断不同张紧力下齿形带的耐久性;六、判断不同包角值不同张紧力下齿形带的耐久性。本发明所采用的装置,其设计新颖合理,能够对两条齿形带同时进行耐久性试验,省时省力,测试效率高;通过设置齿形带固定张紧器对齿形带的张紧力进行调节,能够在不同张紧力下对齿形带的耐久性进行试验;通过设置安装高度可调的张紧带轮,能够在不同包角值下对齿形带的耐久性进行试验,适用范围广。

Description

一种双工位齿形带耐久性试验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皮带试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工位齿形带耐久性试验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自动化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种自动化设备在环保、高速、清洁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衍生出许多与自动化设备相关的基础行业,齿形带作为自动化设备的动力传递用带而广泛使用,在齿形带投入使用之前,需要对设计制造出的齿形带进行大量的试验,以测试齿形带是否满足各种工况下的特殊要求,特别是对齿形带的耐久性进行试验测试齿形带的寿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在对齿形带的耐久性进行试验时,通常要进行几十万次甚至上百万次的试验,常规的齿形带耐久性试验方法是在高处固定安装驱动电机,将被测试齿形带的一端固定在驱动电机上,并在被测试齿形带的另一端加载重物,操作驱动电机工作将被测试齿形带加有重物的另一端卷起,对齿形带的耐久性进行测试,该试验方法无法模拟齿形带真实的使用工况,且需要工作人员辅助方能完成,费时费力,测试效率低,无法满足当下快速发展的行业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工位齿形带耐久性试验装置,其设计新颖合理,可以模拟齿形带的实际使用工况同时对两条齿形带进行耐久性测试,省时省力,测试效率高,便于推广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工位齿形带耐久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均设置在底座上的齿形带安装机构和双工位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
所述齿形带安装机构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传动轮安装座和安装在所述传动轮安装座上的传动轮,所述传动轮的圆周外侧面上设置有两组齿形带固定张紧器;
所述双工位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传动轮左右两侧的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齿形带缠绕在所述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和传动轮上;
每个所述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均包括驱动机构和传动机构,以及设置在底座上且用于安装所述传动机构的矩形框架;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与驱动电机连接的减速机;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带轮,以及安装在矩形框架上且安装高度可调的张紧带轮。
上述的一种双工位齿形带耐久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轮安装座包括两个均设置在底座上的支撑架、设置在支撑架上的第一带座轴承,以及安装在两个第一带座轴承之间且与第一带座轴承转动配合的传动轮安装轴,所述传动轮套设在传动轮安装轴上。
上述的一种双工位齿形带耐久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形带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所述齿形带缠绕在传动轮和一个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上,另一个所述齿形带缠绕在传动轮和另一个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上;
所述传动轮的圆周外侧面上开设有用于安装齿形带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槽与两个所述齿形带一一对应,一个所述安装槽、一个所述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主动带轮的轮槽,以及一个所述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张紧带轮的轮槽共面;另一个所述安装槽、另一个所述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主动带轮的轮槽,以及另一个所述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张紧带轮的轮槽共面。
上述的一种双工位齿形带耐久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齿形带固定张紧器与两个齿形带一一对应,每组所述齿形带固定张紧器均包括两个固定张紧机构,每个所述固定张紧机构均包括设置在传动轮的圆周外侧面上的基座、设置在基座上的L形安装座,以及均设置在L形安装座上的固定器和张紧器,所述固定器通过固定器连接螺栓与L形安装座的一个直角边可拆卸连接;
所述固定器包括底板和与底板配合的压板,以及用于锁紧底板和压板的齿形带锁紧螺栓,所述底板的顶面开设有与齿形带的齿部配合的齿槽;
所述张紧器包括穿设在L形安装座的另一个直角边上的张紧螺杆,以及套设在张紧螺杆上且与张紧螺杆螺纹配合的张紧螺母,所述张紧螺杆的两端均伸出L形安装座的另一个直角边,所述张紧螺杆的一端与底板螺纹连接,所述张紧螺母位于张紧螺杆的另一端。
上述的一种双工位齿形带耐久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齿形带的一端与一组所述齿形带固定张紧器的一个固定张紧机构的固定器连接,一个所述齿形带的另一端依次绕过传动轮上的一个安装槽的顶部、一个所述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张紧带轮的底部、一个所述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主动带轮的顶部、一个所述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主动带轮的底部,以及一个安装槽的底部与一组所述齿形带固定张紧器的另一个固定张紧机构的固定器连接;
另一个所述齿形带的一端与另一组所述齿形带固定张紧器的一个固定张紧机构的固定器连接,另一个所述齿形带的另一端依次绕过传动轮上的另一个安装槽的顶部、另一个所述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张紧带轮的底部、另一个所述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主动带轮的顶部、另一个所述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主动带轮的底部,以及另一个安装槽的底部与另一组所述齿形带固定张紧器的另一个固定张紧机构的固定器连接。
上述的一种双工位齿形带耐久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带轮通过主动带轮安装座安装在矩形框架上,所述主动带轮安装座包括两个均设置在矩形框架上的第二带座轴承,以及安装在两个第二带座轴承之间且与第二带座轴承转动配合的主动带轮安装轴,所述主动带轮套设在主动带轮安装轴上,所述主动带轮安装轴的一端与减速机的输出轴连接。
上述的一种双工位齿形带耐久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架上设置有两组调节安装板,两组所述调节安装板分别位于张紧带轮的前后两侧,每组所述调节安装板均包括两个平行布设在矩形框架上且分别位于张紧带轮左右两侧的调节安装板,所述调节安装板沿矩形框架的高度方向布设;
所述张紧带轮通过张紧带轮安装座安装在调节安装板上,所述张紧带轮安装座包括两个第三带座轴承,以及安装在两个第三带座轴承之间且与第三带座轴承转动配合的张紧带轮安装轴,所述张紧带轮套设在所述张紧带轮安装轴上,
所述第三带座轴承通过连接螺栓可拆卸安装在一组调节安装板上,所述第三带座轴承与调节安装板之间通过定位销定位,所述调节安装板上沿其高度方向开设有多个用于调节第三带座轴承安装高度的连接螺栓安装孔和定位销安装孔。
一种双工位齿形带耐久性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齿形带的包角值:
步骤二、安装齿形带:在传动轮和一个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上安装一个齿形带,并在传动轮和另一个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上安装另一个齿形带,完成两个齿形带的安装;其中,两个齿形带的结构不同;
步骤三、确定齿形带的张紧力:
步骤四、对齿形带进行耐久性试验,并判断齿形带的耐久性:
步骤401、操作两个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驱动电机按照设定的正转转动速率和设定的正转转动角度同步正转,带动两个齿形带同步正转;
步骤402、操作两个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驱动电机按照设定的反转转动速率和设定的反转转动角度同步反转,带动两个齿形带同步反转,完成一次齿形带的耐久性试验;其中,驱动电机的正转转动速率与驱动电机的反转转动速率相等,驱动电机的正转转动角度与驱动电机的反转转动角度相等,在齿形带完成一次耐久性试验后传动轮回到初始位置;
步骤403、重复步骤401和步骤402,直至完成N次齿形带的耐久性试验,判断齿形带的耐久性;
当齿形带在进行N次耐久性试验的过程中发生断裂时,齿形带的耐久性差,齿形带为不合格齿形带;
当齿形带在进行N次耐久性试验后仍保持完好,齿形带的耐久性好,齿形带为合格齿形带;
步骤五、判断不同张紧力下齿形带的耐久性:
多次调节齿形带的张紧力,执行步骤二至步骤四,判断不同张紧力下齿形带的耐久性;其中,在每次执行步骤二时,均需要对传动轮上的两个齿形带进行更换,使传动轮上的两个齿形带为未进行耐久性试验的齿形带;
步骤六、判断不同包角值不同张紧力下齿形带的耐久性:
多次调节齿形带的包角值,执行步骤一至步骤五,判断不同包角值不同张紧力下齿形带的耐久性;其中,在每次执行步骤一时,均需要对传动轮上的两个齿形带进行更换,使传动轮上的两个齿形带为未进行耐久性试验的齿形带。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所采用的双工位齿形带耐久性试验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结构紧凑,可以模拟齿形带的实际使用工况同时对两条齿形带进行耐久性测试,省时省力,测试效率高,便于推广使用。
2、本发明所采用的双工位齿形带耐久性试验装置设置有双工位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双工位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包括两个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两个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分别带动两个齿形带转动,两个齿形带共用一个传动轮,利用两个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对两个齿形带的转速进行精确控制,实现两个齿形带一拖一拉的工作状态,进而实现对齿形带实际使用工况的模拟,便于对齿形带的耐久性进行试验,使用效果好。
3、本发明所采用的双工位齿形带耐久性试验装置设置有齿形带固定张紧器,通过设置齿形带固定张紧器将齿形带的两端可拆卸安装在传动轮上,并对齿形带的张紧力进行调节,便于对不同张紧力下齿形带的耐久性进行试验,有效提高该双工位齿形带耐久性试验装置的适用范围。
4、本发明所采用的双工位齿形带耐久性试验装置设置有张紧带轮,张紧带轮在矩形框架上的安装高度可以调节,通过调节张紧带轮的安装高度调节安装在张紧带轮底部的齿形带的包角值,便于对不同包角值下齿形带的耐久性进行试验,适用范围广。
5、本发明采用的方法,步骤简单,能够同时对两个齿形带的耐久性进行测试,省时省力,且测试效率高。
综上所述,本发明设计新颖合理,可以模拟齿形带的实际使用工况同时对两条齿形带进行耐久性测试,省时省力,测试效率高;通过设置齿形带固定张紧器将齿形带的两端可拆卸安装在传动轮上,并对齿形带的张紧力进行调节,便于对不同张紧力下齿形带的耐久性进行试验;通过调节张紧带轮在矩形框架上的安装高度调节齿形带的包角值,便于对不同包角值下齿形带的耐久性进行试验,有效提高了该双工位齿形带耐久性试验装置的适用范围,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采用的双工位齿形带耐久性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固定张紧机构去掉基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B-B剖视图。
图6为图4的C-C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方法的流程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 2—传动轮; 3—矩形框架;
4—驱动电机; 5—减速机; 6—主动带轮;
7—张紧带轮; 8—支撑架; 9—第一带座轴承;
10—传动轮安装轴; 11—齿形带; 15—基座;
16—L形安装座; 17—固定器连接螺栓; 18—底板;
19—压板; 20—齿形带锁紧螺栓; 21—齿槽;
22—张紧螺母; 23—张紧螺杆; 24—第二带座轴承;
25—主动带轮安装轴; 26—调节安装板; 27—第三带座轴承;
29—连接螺栓; 30—定位销;
31—连接螺栓安装孔; 32—定位销安装孔; 33—减速机安装座;
34—腰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双工位齿形带耐久性试验装置,包括底座1和设置在底座1上的齿形带安装机构,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底座1上的双工位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
所述齿形带安装机构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的传动轮安装座和安装在所述传动轮安装座上的传动轮2,所述传动轮2的圆周外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齿形带固定张紧器;
所述双工位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传动轮2左右两侧的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齿形带缠绕在所述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和传动轮2上;
每个所述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均包括驱动机构和传动机构,以及设置在底座1上且用于安装所述传动机构的矩形框架3;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4和与驱动电机4连接的减速机5;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带轮6,以及安装在矩形框架3上且安装高度可调的张紧带轮7。
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采用的双工位齿形带耐久性试验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结构紧凑,可以模拟齿形带的实际使用工况同时对两条齿形带进行耐久性测试,省时省力,测试效率高;
底座1上设置有双工位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双工位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包括两个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两个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分别带动两个齿形带11转动,两个齿形带11共用一个传动轮2,利用两个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对两个齿形带11的转速进行精确控制,实现两个齿形带11一拖一拉的工作状态,进而实现对齿形带11实际使用工况的模拟,便于对齿形带11的耐久性进行试验;
传动轮2上设置有齿形带固定张紧器,通过设置齿形带固定张紧器将齿形带11的两端可拆卸安装在传动轮2上,并对齿形带11的张紧力进行调节,便于在不同张紧力下对齿形带11的耐久性进行试验,有效提高该双工位齿形带耐久性试验装置的适用范围;
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与减速机5的输入轴连接,减速机5的输出轴与主动带轮安装轴25的一端连接,驱动电机4为伺服电机,驱动电机4的输出力矩可以精确控制,便于对不同负载下齿形带11的耐久性进行试验,有效提高该双工位齿形带耐久性试验装置的适用范围,减速机5为大速比的减速机,可以满足更大负载下齿形带的耐久性进行测试,特别对于特殊行业的高强度齿形带的耐久性测试提供了试验的可能;
主动带轮6的圆周侧面上设置有与齿形带11的齿部配合的卡槽,便于将齿形带11卡装在主动带轮6的圆周侧面上,通过主动带轮6带动齿形带11转动,通过更换主动带轮6和齿形带固定张紧器的底板18可以在该双工位齿形带耐久性试验装置安装不同齿形的齿形带11,进而完成不同齿形的齿形带11的耐久性试验,且主动带轮6的轮宽和张紧带轮7的轮宽均优选为轮宽较宽的带轮,齿形带11的最宽带宽与主动带轮6的轮宽相等,使该双工位齿形带耐久性试验装置能够完成最宽带宽以内的各种宽度的齿形带11的耐久性试验,适用范围广;
张紧带轮7在矩形框架3上的安装高度可以调节,通过调节张紧带轮7的安装高度调节张紧带轮7底部的齿形带11的包角值,便于在不同包角值下对齿形带的耐久性进行测试,适用范围广。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减速机5通过减速机安装座33安装在底座1上。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轮安装座包括两个均设置在底座1上的支撑架8、设置在支撑架8上的第一带座轴承9,以及安装在两个第一带座轴承9之间且与第一带座轴承9转动配合的传动轮安装轴10,所述传动轮2套设在传动轮安装轴10上。
本实施例中,两个支撑架8对称设置在传动轮2的前后两侧,传动轮2位于底座1的中部。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齿形带11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所述齿形带11缠绕在传动轮2和一个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上,另一个所述齿形带11缠绕在传动轮2和另一个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上;
所述传动轮2的圆周外侧面上开设有用于安装齿形带11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槽与两个所述齿形带11一一对应,一个所述安装槽、一个所述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主动带轮6的轮槽,以及一个所述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张紧带轮7的轮槽共面;另一个所述安装槽、另一个所述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主动带轮6的轮槽,以及另一个所述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张紧带轮7的轮槽共面。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两个安装槽均沿传动轮2的圆周方向布设。
如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两组所述齿形带固定张紧器与两个齿形带11一一对应,每组所述齿形带固定张紧器均包括两个固定张紧机构,每个所述固定张紧机构均包括设置在传动轮2的圆周外侧面上的基座15、设置在基座15上的L形安装座16,以及均设置在L形安装座16上的固定器和张紧器,所述固定器通过固定器连接螺栓17与L形安装座16的一个直角边可拆卸连接;
所述固定器包括底板18和与底板18配合的压板19,以及用于锁紧底板18和压板19的齿形带锁紧螺栓20,所述底板18的顶面开设有与齿形带11的齿部配合的齿槽21;
所述张紧器包括穿设在L形安装座16的另一个直角边上的张紧螺杆23,以及套设在张紧螺杆23上且与张紧螺杆23螺纹配合的张紧螺母22,所述张紧螺杆23的两端均伸出L形安装座16的另一个直角边,所述张紧螺杆23的一端与底板18螺纹连接,所述张紧螺母22位于张紧螺杆23的另一端。
本实施例中,固定器的底板18和压板19上均开设有供固定器连接螺栓17穿过的腰形孔34,每个固定器通过多个固定器连接螺栓17与该固定器对应的L形安装座16可拆卸连接为一体,L形安装座16上开设有多个供固定器连接螺栓17伸入的螺纹安装孔,多个所述螺纹安装孔的数量与多个固定器连接螺栓17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通过在底板18和压板19上开设腰形孔34,便于通过张紧螺杆23拉动所述固定器靠近或远离L形安装座16的另一个直角边时,只需要拧松固定器连接螺栓17即可拉动所述固定器,避免将固定器连接螺栓17整体拆卸下来,保证固定器和L形安装座16的可靠连接,且仅需要一个工作人员即可对齿形带的张紧力进行调节,调节方便;张紧器的张紧螺母22和固定器分别位于L形安装座16的另一个直角边的两侧,张紧螺母22的内侧面与L形安装座16的另一个直角边的外侧面相贴合,通过L形安装座16的另一个直角边对张紧螺母22进行限位。
本实施例中,底板18的顶面开设有与齿形带11的齿部配合的齿槽21,便于将齿形带11的端部卡装在固定器内,固定效果好,避免齿形带11在试验过程中脱离固定器。
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在传动轮2和一个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上安装一个齿形带11,以及在传动轮2和另一个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上安装另一个齿形带11的安装方法相同,在传动轮2和一个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上安装一个齿形带11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将一个齿形带11的一端安装在一个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一个固定张紧机构的固定器内,使齿形带11一端的齿部位于一个固定器的底板18顶面的齿槽21内,并通过一个固定张紧机构的齿形带锁紧螺栓20将齿形带11的一端锁紧在一个固定张紧机构的固定器内,通过一个固定张紧机构的固定器连接螺栓17将一个固定张紧机构的固定器安装在一个固定张紧机构的L形安装座16上,并将一个固定张紧机构的张紧螺杆23与一个固定张紧机构的底板18螺纹连接,完成齿形带11一端的安装;
其次,将一个齿形带11的另一端依次绕过传动轮2上的一个安装槽的顶部、一个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张紧带轮7的底部、一个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主动带轮6的顶部、一个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主动带轮6的底部,以及一个安装槽的底部安装在一个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另一个固定张紧机构的固定器内;其中,一个齿形带11的另一端安装在一个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另一个固定张紧机构的固定器内的安装方法,以及一个齿形带11的一端安装在一个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一个固定张紧机构的固定器内的安装方法相同;
最后,完成传动轮2和一个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上一个齿形带11的安装。
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在对齿形带11的张紧力进行调节时,通过一组齿形带固定张紧器的两个张紧器分别对一个齿形带11的两端的张紧力进行调节,利用一个张紧器对齿形带11的一端的张紧力进行调节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当需要增大齿形带11的一端的张紧力时,保持张紧螺母22的位置不变,顺时针旋转张紧螺母22,张紧螺母22顺时针转动带动张紧螺杆23靠近底板18的端部向靠近L形安装座16的另一个直角边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与张紧螺杆23连接的固定器向靠近L形安装座16的另一个直角边的方向移动,实现固定器内齿形带11的一端的张紧力的增大;当需要减小齿形带11的一端的张紧力时,保持张紧螺母22的位置不变,逆时针旋转张紧螺母22,张紧螺母22逆时针转动带动张紧螺杆23靠近底板18的端部向远离L形安装座16的另一个直角边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与张紧螺杆23连接的固定器向远离L形安装座16的另一个直角边的方向移动,实现固定器内齿形带11的一端的张紧力的减小。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一个所述齿形带11的一端与一组所述齿形带固定张紧器的一个固定张紧机构的固定器连接,一个所述齿形带11的另一端依次绕过传动轮2上的一个安装槽的顶部、一个所述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张紧带轮7的底部、一个所述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主动带轮6的顶部、一个所述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主动带轮6的底部,以及一个安装槽的底部与一组所述齿形带固定张紧器的另一个固定张紧机构的固定器连接;
另一个所述齿形带11的一端与另一组所述齿形带固定张紧器的一个固定张紧机构的固定器连接,另一个所述齿形带11的另一端依次绕过传动轮2上的另一个安装槽的顶部、另一个所述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张紧带轮7的底部、另一个所述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主动带轮6的顶部、另一个所述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主动带轮6的底部,以及另一个安装槽的底部与另一组所述齿形带固定张紧器的另一个固定张紧机构的固定器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动带轮6通过主动带轮安装座安装在矩形框架3上,所述主动带轮安装座包括两个均设置在矩形框架3上的第二带座轴承24,以及安装在两个第二带座轴承24之间且与第二带座轴承24转动配合的主动带轮安装轴25,所述主动带轮6套设在主动带轮安装轴25上,所述主动带轮安装轴25的一端与减速机5的输出轴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矩形框架3上设置有两组调节安装板,两组所述调节安装板分别位于张紧带轮7的前后两侧,每组所述调节安装板均包括两个平行布设在矩形框架3上且分别位于张紧带轮7左右两侧的调节安装板26,所述调节安装板26沿矩形框架3的高度方向布设;
所述张紧带轮7通过张紧带轮安装座安装在调节安装板26上,所述张紧带轮安装座包括两个第三带座轴承27,以及安装在两个第三带座轴承27之间且与第三带座轴承27转动配合的张紧带轮安装轴,所述张紧带轮7套设在所述张紧带轮安装轴上,
所述第三带座轴承27通过连接螺栓29可拆卸安装在一组调节安装板26上,所述第三带座轴承27与调节安装板26之间通过定位销30定位,所述调节安装板26上沿其高度方向开设有多个用于调节第三带座轴承27安装高度的连接螺栓安装孔31和定位销安装孔32。
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一个齿形带11的包角值的调节方法与另一个齿形带11的包角值的调节方法相同,对一个齿形带11的包角值进行调节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通过调节一个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两个第三带座轴承27在两组调节安装板上的安装高度,实现一个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张紧带轮7的安装高度的调节,进而实现一个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张紧带轮7底部齿形带11的包角值的调节;当需要增大一个齿形带11的包角值时,将第三带座轴承27沿调节安装板26的高度方向向上移动,通过定位销30对第三带座轴承27进行定位,并通过连接螺栓29将第三带座轴承27与调节安装板26可拆卸连接,使齿形带11的包角值增大;当需要减小一个齿形带11的包角值时,将第三带座轴承27沿调节安装板26的高度方向向下移动,通过定位销30对第三带座轴承27进行定位,并通过连接螺栓29将第三带座轴承27与调节安装板26可拆卸连接,使齿形带11的包角值减小,调节过程省时省力,且调节方便。
如图7所示的一种双工位齿形带耐久性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齿形带的包角值:
步骤二、安装齿形带:在传动轮2和一个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上安装一个齿形带11,并在传动轮2和另一个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上安装另一个齿形带11,完成两个齿形带11的安装;其中,两个齿形带11的结构不同;
步骤三、确定齿形带的张紧力:
步骤四、对齿形带进行耐久性试验,并判断齿形带的耐久性:
步骤401、操作两个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驱动电机4按照设定的正转转动速率和设定的正转转动角度同步正转,带动两个齿形带11同步正转;
步骤402、操作两个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驱动电机4按照设定的反转转动速率和设定的反转转动角度同步反转,带动两个齿形带11同步反转,完成一次齿形带11的耐久性试验;其中,驱动电机4的正转转动速率与驱动电机4的反转转动速率相等,驱动电机4的正转转动角度与驱动电机4的反转转动角度相等,在齿形带11完成一次耐久性试验后传动轮2回到初始位置;
步骤403、重复步骤401和步骤402,直至完成N次齿形带11的耐久性试验,判断齿形带11的耐久性;
当齿形带11在进行N次耐久性试验的过程中发生断裂时,齿形带11的耐久性差,齿形带11为不合格齿形带;
当齿形带11在进行N次耐久性试验后仍保持完好,齿形带11的耐久性好,齿形带11为合格齿形带;
步骤五、判断不同张紧力下齿形带的耐久性:
多次调节齿形带11的张紧力,执行步骤二至步骤四,判断不同张紧力下齿形带11的耐久性;其中,在每次执行步骤二时,均需要对传动轮2上的两个齿形带11进行更换,使传动轮2上的两个齿形带11为未进行耐久性试验的齿形带11;
步骤六、判断不同包角值不同张紧力下齿形带的耐久性:
多次调节齿形带11的包角值,执行步骤一至步骤五,判断不同包角值不同张紧力下齿形带11的耐久性;其中,在每次执行步骤一时,均需要对传动轮2上的两个齿形带11进行更换,使传动轮2上的两个齿形带11为未进行耐久性试验的齿形带11。
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步骤二中,在安装齿形带11时,两个齿形带11可以选择为结构相同的两个齿形带11,两个齿形带11也可以选择为结构不同的两个齿形带11,当两个齿形带11结构相同时,可以在相同工况下对同一齿形带11的合格率进行测试;当两个齿形带11结构不同时,可以对相同工况下不同齿形带11进行对比实验,使该双工位齿形带耐久性试验装置的试验范围更广,且有效提高了齿形带耐久性试验的效率,进而节省企业研发的费用;该双工位齿形带耐久性试验装置体积小,能够放置在具备制冷或制热的密闭空间中,便于对不同环境温度下齿形带11的耐久性进行试验;步骤五中,传动轮2上更换好的一个未进行耐久性试验的齿形带11的结构与传动轮2上取下的一个已完成耐久性试验的齿形带11的结构相同,传动轮2上更换好的另一个未进行耐久性试验的齿形带11的结构与传动轮2上取下的另一个已完成耐久性试验的齿形带11的结构相同;步骤六中,传动轮2上更换好的一个未进行耐久性试验的齿形带11的结构与传动轮2上取下的一个已完成耐久性试验的齿形带11的结构相同,传动轮2上更换好的另一个未进行耐久性试验的齿形带11的结构与传动轮2上取下的另一个已完成耐久性试验的齿形带11的结构相同。
利用双工位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驱动齿形带11动作,判断齿形带11的耐久性;通过齿形带固定张紧器对齿形带11进行固定,并对齿形带11的张紧力进行调节,能够在不同张紧力下对齿形带11进行耐久性试验;通过调节张紧带轮7的安装高度调节齿形带11的包角值,能够在不同包角值下对齿形带11进行耐久性试验,试验范围广,且方法步骤简单,试验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双工位齿形带耐久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均设置在底座(1)上的齿形带安装机构和双工位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
所述齿形带安装机构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的传动轮安装座和安装在所述传动轮安装座上的传动轮(2),所述传动轮(2)的圆周外侧面上设置有两组齿形带固定张紧器;
所述双工位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传动轮(2)左右两侧的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齿形带(11)缠绕在所述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和传动轮(2)上;
每个所述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均包括驱动机构和传动机构,以及设置在底座(1)上且用于安装所述传动机构的矩形框架(3);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4)和与驱动电机(4)连接的减速机(5);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带轮(6),以及安装在矩形框架(3)上且安装高度可调的张紧带轮(7);
所述齿形带(11)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所述齿形带(11)缠绕在传动轮(2)和一个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上,另一个所述齿形带(11)缠绕在传动轮(2)和另一个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上;
所述传动轮(2)的圆周外侧面上开设有用于安装齿形带(11)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槽与两个所述齿形带(11)一一对应,一个所述安装槽、一个所述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主动带轮(6)的轮槽,以及一个所述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张紧带轮(7)的轮槽共面;另一个所述安装槽、另一个所述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主动带轮(6)的轮槽,以及另一个所述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张紧带轮(7)的轮槽共面;
所述主动带轮(6)通过主动带轮安装座安装在矩形框架(3)上,所述主动带轮安装座包括两个均设置在矩形框架(3)上的第二带座轴承(24),以及安装在两个第二带座轴承(24)之间且与第二带座轴承(24)转动配合的主动带轮安装轴(25),所述主动带轮(6)套设在主动带轮安装轴(25)上,所述主动带轮安装轴(25)的一端与减速机(5)的输出轴连接;
所述传动轮安装座包括两个均设置在底座(1)上的支撑架(8)、设置在支撑架(8)上的第一带座轴承(9),以及安装在两个第一带座轴承(9)之间且与第一带座轴承(9)转动配合的传动轮安装轴(10),所述传动轮(2)套设在传动轮安装轴(10)上;
所述矩形框架(3)上设置有两组调节安装板,两组所述调节安装板分别位于张紧带轮(7)的前后两侧,每组所述调节安装板均包括两个平行布设在矩形框架(3)上且分别位于张紧带轮(7)左右两侧的调节安装板(26),所述调节安装板(26)沿矩形框架(3)的高度方向布设;
所述张紧带轮(7)通过张紧带轮安装座安装在调节安装板(26)上,所述张紧带轮安装座包括两个第三带座轴承(27),以及安装在两个第三带座轴承(27)之间且与第三带座轴承(27)转动配合的张紧带轮安装轴,所述张紧带轮(7)套设在所述张紧带轮安装轴上,
所述第三带座轴承(27)通过连接螺栓(29)可拆卸安装在一组调节安装板(26)上,所述第三带座轴承(27)与调节安装板(26)之间通过定位销(30)定位,所述调节安装板(26)上沿其高度方向开设有多个用于调节第三带座轴承(27)安装高度的连接螺栓安装孔(31)和定位销安装孔(32)。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工位齿形带耐久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齿形带固定张紧器与两个齿形带(11)一一对应,每组所述齿形带固定张紧器均包括两个固定张紧机构,每个所述固定张紧机构均包括设置在传动轮(2)的圆周外侧面上的基座(15)、设置在基座(15)上的L形安装座(16),以及均设置在L形安装座(16)上的固定器和张紧器,所述固定器通过固定器连接螺栓(17)与L形安装座(16)的一个直角边可拆卸连接;
所述固定器包括底板(18)和与底板(18)配合的压板(19),以及用于锁紧底板(18)和压板(19)的齿形带锁紧螺栓(20),所述底板(18)的顶面开设有与齿形带(11)的齿部配合的齿槽(21);
所述张紧器包括穿设在L形安装座(16)的另一个直角边上的张紧螺杆(23),以及套设在张紧螺杆(23)上且与张紧螺杆(23)螺纹配合的张紧螺母(22),所述张紧螺杆(23)的两端均伸出L形安装座(16)的另一个直角边,所述张紧螺杆(23)的一端与底板(18)螺纹连接,所述张紧螺母(22)位于张紧螺杆(23)的另一端。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工位齿形带耐久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齿形带(11)的一端与一组所述齿形带固定张紧器的一个固定张紧机构的固定器连接,一个所述齿形带(11)的另一端依次绕过传动轮(2)上的一个安装槽的顶部、一个所述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张紧带轮(7)的底部、一个所述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主动带轮(6)的顶部、一个所述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主动带轮(6)的底部,以及一个安装槽的底部与一组所述齿形带固定张紧器的另一个固定张紧机构的固定器连接;
另一个所述齿形带(11)的一端与另一组所述齿形带固定张紧器的一个固定张紧机构的固定器连接,另一个所述齿形带(11)的另一端依次绕过传动轮(2)上的另一个安装槽的顶部、另一个所述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张紧带轮(7)的底部、另一个所述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主动带轮(6)的顶部、另一个所述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主动带轮(6)的底部,以及另一个安装槽的底部与另一组所述齿形带固定张紧器的另一个固定张紧机构的固定器连接。
4.一种双工位齿形带耐久性试验方法,利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工位齿形带耐久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齿形带的包角值:
步骤二、安装齿形带:在传动轮(2)和一个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上安装一个齿形带(11),并在传动轮(2)和另一个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上安装另一个齿形带(11),完成两个齿形带(11)的安装;其中,两个齿形带(11)的结构不同;
步骤三、确定齿形带的张紧力:
步骤四、对齿形带进行耐久性试验,并判断齿形带的耐久性:
步骤401、操作两个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驱动电机(4)按照设定的正转转动速率和设定的正转转动角度同步正转,带动两个齿形带(11)同步正转;
步骤402、操作两个齿形带驱动传动机构的驱动电机(4)按照设定的反转转动速率和设定的反转转动角度同步反转,带动两个齿形带(11)同步反转,完成一次齿形带(11)的耐久性试验;其中,驱动电机(4)的正转转动速率与驱动电机(4)的反转转动速率相等,驱动电机(4)的正转转动角度与驱动电机(4)的反转转动角度相等,在齿形带(11)完成一次耐久性试验后传动轮(2)回到初始位置;
步骤403、重复步骤401和步骤402,直至完成N次齿形带(11)的耐久性试验,判断齿形带(11)的耐久性;
当齿形带(11)在进行N次耐久性试验的过程中发生断裂时,齿形带(11)的耐久性差,齿形带(11)为不合格齿形带;
当齿形带(11)在进行N次耐久性试验后仍保持完好,齿形带(11)的耐久性好,齿形带(11)为合格齿形带;
步骤五、判断不同张紧力下齿形带的耐久性:
多次调节齿形带(11)的张紧力,执行步骤二至步骤四,判断不同张紧力下齿形带(11)的耐久性;其中,在每次执行步骤二时,均需要对传动轮(2)上的两个齿形带(11)进行更换,使传动轮(2)上的两个齿形带(11)为未进行耐久性试验的齿形带(11);
步骤六、判断不同包角值不同张紧力下齿形带的耐久性:
多次调节齿形带(11)的包角值,执行步骤一至步骤五,判断不同包角值不同张紧力下齿形带(11)的耐久性;其中,在每次执行步骤一时,均需要对传动轮(2)上的两个齿形带(11)进行更换,使传动轮(2)上的两个齿形带(11)为未进行耐久性试验的齿形带(11)。
CN202111532536.4A 2021-12-15 2021-12-15 一种双工位齿形带耐久性试验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140469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32536.4A CN114046988B (zh) 2021-12-15 2021-12-15 一种双工位齿形带耐久性试验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32536.4A CN114046988B (zh) 2021-12-15 2021-12-15 一种双工位齿形带耐久性试验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46988A CN114046988A (zh) 2022-02-15
CN114046988B true CN114046988B (zh) 2023-11-14

Family

ID=80212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32536.4A Active CN114046988B (zh) 2021-12-15 2021-12-15 一种双工位齿形带耐久性试验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469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24440B (zh) * 2023-04-19 2023-06-23 江苏爱尔特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张紧器耐久性测试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365750A (en) * 1937-04-27 Charles Hatcher Ernest Belt or chain tensioning device
JP2004084772A (ja) * 2002-08-26 2004-03-18 Bando Chem Ind Ltd ベルト伝動装置
JP2004197893A (ja) * 2002-12-20 2004-07-15 Komatsu Zenoah Co ベルトテンションクラッチ装置の連れ回り防止機構
JP2010169606A (ja) * 2009-01-26 2010-08-05 Mitsuboshi Belting Ltd 動力伝達機構の耐久試験機
CN106184444A (zh) * 2016-09-21 2016-12-07 苏州瑞得恩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履带张紧装置及履带式行进装置
CN106768968A (zh) * 2017-01-03 2017-05-31 苏州西格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轮系综合工况耐久试验装置
DE102016218709A1 (de) * 2016-09-28 2018-03-29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Anordnung eines Spanners an einem Riementrieb, Riementrieb und Antriebsaggregat
CN113654784A (zh) * 2021-08-28 2021-11-16 无锡双益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张紧轮轴承试验装置
CN216559714U (zh) * 2021-12-15 2022-05-17 西安德高印染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双工位齿形带耐久性试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365750A (en) * 1937-04-27 Charles Hatcher Ernest Belt or chain tensioning device
JP2004084772A (ja) * 2002-08-26 2004-03-18 Bando Chem Ind Ltd ベルト伝動装置
JP2004197893A (ja) * 2002-12-20 2004-07-15 Komatsu Zenoah Co ベルトテンションクラッチ装置の連れ回り防止機構
JP2010169606A (ja) * 2009-01-26 2010-08-05 Mitsuboshi Belting Ltd 動力伝達機構の耐久試験機
CN106184444A (zh) * 2016-09-21 2016-12-07 苏州瑞得恩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履带张紧装置及履带式行进装置
DE102016218709A1 (de) * 2016-09-28 2018-03-29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Anordnung eines Spanners an einem Riementrieb, Riementrieb und Antriebsaggregat
CN106768968A (zh) * 2017-01-03 2017-05-31 苏州西格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轮系综合工况耐久试验装置
CN113654784A (zh) * 2021-08-28 2021-11-16 无锡双益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张紧轮轴承试验装置
CN216559714U (zh) * 2021-12-15 2022-05-17 西安德高印染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双工位齿形带耐久性试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46988A (zh) 2022-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46988B (zh) 一种双工位齿形带耐久性试验装置及方法
CN216559714U (zh) 一种双工位齿形带耐久性试验装置
DE112013006458B4 (de) Reifen-Transportverfahren, Reifen-Transport- und Befestigungsvorrichtung, und Reifen-Prüfsystem
CN104390779B (zh) 减速机试验系统
CN111766084A (zh) 一种基于动态运动仿真的汽车底盘性能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CN111122154A (zh) 一种实现滑滚比工况的三线接触疲劳试验机
CN104359672B (zh) 减速机试验系统
CN116625676B (zh) 一种通用型减速机试验装置
CN110595708A (zh) 一种多尺寸柔性轴承的盘式实验平台
CN113702034A (zh) 一种推拉钢索疲劳试验装置
CN110095343B (zh) 圆环件多向载荷试验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6838163A (zh) 皮带自涨紧传送装置
CN206951832U (zh) 一种整型设备
RU2538075C1 (ru) Стенд для испытания изделий на виброустойчивость
CN107576567A (zh) 用于点阵夹芯复合材料薄板力学性能复合测试的实验平台及测试方法
CN113654784A (zh) 一种张紧轮轴承试验装置
CN110261251B (zh) 飞轮盘旋转弯曲疲劳试验系统
CN218895939U (zh) 一种减速机的疲劳试验装置
CN208621303U (zh) 能够侧向加载的机轮疲劳试验台
CN216098478U (zh) 一种一级行星架工装夹具
CN116968937A (zh) 一种基于并联索驱动的变形翼随动加载机构
CN216594095U (zh) 张紧轮轴承试验装置
CN217805005U (zh) 一种特种车辆履带板快速装卸装置
CN218121639U (zh) 一种可预加扭矩的测试工装
CN219563155U (zh) 一种用于视觉检测的同步旋转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