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40068A -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40068A
CN114040068A CN202111308313.XA CN202111308313A CN114040068A CN 114040068 A CN114040068 A CN 114040068A CN 202111308313 A CN202111308313 A CN 202111308313A CN 114040068 A CN114040068 A CN 1140400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transmission
piece
camera module
w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0831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崇蒙
陈惠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0831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4006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0400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4006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28647 priority patent/WO2023078209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摄像头模组,包括感光芯片、驱动件、传动机构、镜头支架和镜头,镜头与感光芯片相对设置、且可活动地设于镜头支架中,传动机构分别与镜头支架、驱动件相连,在驱动件启动时,驱动件驱动传动机构至少部分朝第一周向转动,传动机构通过镜头支架带动镜头向远离感光芯片的方向移动;在镜头受到外力时,镜头向靠近感光芯片的方向移动,镜头通过镜头支架驱动传动机构至少部分朝第二周向转动;其中,第一周向和第二周向相反,在拍摄过程中摄像头模组受到将导致镜头异常缩回的外力时,能够通过传动机构的运动以卸除外力,从而避免零部件之间受到挤压,实现对摄像头模组的保护,并提高摄像头模组的寿命,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摄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如今,随着电子设备的摄像技术不断提高,人们希望可以利用电子设备拍摄出质量更高的影像。
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可以通过光学变焦对被拍摄对象进行放大。光学变焦可以通过改变镜头与被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来放大被拍摄对象,因此,变焦过程中,通常通过驱动件产生驱动力,传动机构传递驱动力,以实现摄像头模组的伸出或者缩回。
然而,用户使用电子设备时,处于伸出状态的摄像头模组很容易因跌落、碰撞以及人为按压而受到按压力,在该按压力的作用下,摄像头模组的镜头将产生回缩的趋势,但此时用于输出驱动力的驱动件并不工作,因此镜头无法回缩,这将导致镜头与镜头支架之间、传动机构的各部件之间、各部件与电子元器件之间相互挤压,这样容易导致摄像头模组内部的零件损坏,因此此种摄像头模组的寿命较短。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能够解决摄像头模组的寿命较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一种摄像头模组,包括感光芯片、驱动件、传动机构、镜头支架和镜头,镜头与感光芯片相对设置、且可活动地设于镜头支架中,传动机构分别与镜头支架、驱动件相连,在驱动件启动时,驱动件驱动传动机构至少部分朝第一周向转动,传动机构通过镜头支架带动镜头向远离感光芯片的方向移动;在镜头受到外力时,镜头向靠近感光芯片的方向移动,镜头通过镜头支架驱动传动机构至少部分朝第二周向转动;其中,第一周向和第二周向相反。
第二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上述摄像头模组。
在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申请通过对摄像头模组结构进行优化,具体为设置摄像头模组包括感光芯片、驱动件、传动机构、镜头支架和镜头,镜头与感光芯片相对设置、且可活动地设于镜头支架中,传动机构分别与镜头支架、驱动件相连。
这样,在驱动件启动时,驱动件驱动传动机构至少部分朝第一周向转动,传动机构通过镜头支架带动镜头向远离感光芯片的方向移动;在镜头受到外力时,镜头向靠近感光芯片的方向移动,镜头通过镜头支架驱动传动机构至少部分朝第二周向转动;其中,第一周向和第二周向相反。
综上,在拍摄过程中,摄像头模组受到将导致镜头异常缩回的外力时,能够通过镜头驱动传动机构运动以卸除外力,从而避免零部件之间相互挤压,实现对摄像头模组的保护,并提高摄像头模组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公开的摄像头模组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公开的摄像头模组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公开的摄像头模组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公开的柔性联轴器结构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中镜头回缩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中镜头伸出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镜头、120-镜头支架、111-配合凸起、121-螺旋导向槽、
210-第一传动件、220-第二传动件、230-传动带、
310-蜗杆、320-涡轮、
400-驱动件、
500-柔性联轴器、
510-第一连接件、520-柔性件、530-第二连接件、
600-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参考图1~图4,本申请公开一种摄像头模组,包括感光芯片、驱动件400、传动机构、镜头支架120和镜头110。
其中,感光芯片是摄像装置中用于成像的部件,在具体的拍摄过程中,所拍摄的物体反射的环境光线最终能够投射到感光芯片上,感光芯片的感光面可以将光信号转换为与光信号相对应的电信号,从而达到成像的目的。在通常情况下,感光芯片可以是CCD(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也可以是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制感光芯片的具体种类。
镜头支架120为镜头110的承载基础,以便为镜头110实现必要的支撑和保护。而镜头110中通常设有光学镜片,以使外界环境光线可以通过光学镜片投射至感光芯片,进而实现成像,通常来说镜头110可以相对镜头支架120进行伸缩,从而实现调整与感光芯片的距离,进而实现焦距的调整。驱动件400为镜头110实现伸缩提供动力,比如驱动电机等。传动机构为传递动力的基础部件。
具体来说,镜头110与感光芯片相对设置、且可活动地设于镜头支架120中,以实现相对于镜头支架120的伸缩运动。传动机构分别与镜头支架120、驱动件400相连,以使驱动件400产生的动力依次传递,最终实现镜头110伸缩。
在具体的拍摄的过程中,在驱动件400启动时,驱动件400驱动传动机构至少部分朝第一周向转动,传动机构通过镜头支架120带动镜头110向远离感光芯片的方向移动,即镜头110伸出于镜头支架120,从而调整镜头110与感光芯片之间的焦距,以便后续的成像。
而在拍摄结束时,同样启动驱动件400,驱动件400驱动传动机构至少部分朝第二周向转动,其中第二周向和第一周向方向相反,这样传动机构通过镜头支架120带动镜头110向靠近感光芯片的方向移动,以使镜头110缩回于镜头支架120内。
上述为摄像头模组正常的拍摄流程,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用户操作失误,比如摄像头模组出现跌落等原因对镜头110造成磕碰时,该磕碰所产生的瞬时力将通过镜头110传递至摄像头模组内部,会使摄像头模组内部零件之间造成相互挤压,进而可能造成内部元器件的损坏,从而导致摄像头模组的使用寿命降低,而本申请的设置目的,正是为解决此类问题的发生,详述如下:
在拍摄过程中,如果镜头110受到如跌落等原因引起的较大外力时,镜头110将向靠近感光芯片的方向移动,此过程中镜头110将通过镜头支架120驱动传动机构至少部分朝第二周向转动。
可见,正常启动时,动力是由驱动件400一侧传递至镜头110。而在受到外力时,外力将从镜头110一侧向驱动件400传递,并能够通过传动机构的运动将外力卸除,以使镜头110回缩,从而避免零部件之间可能受到的挤压,实现对摄像头模组的保护,并提高摄像头模组的寿命。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较之相关技术中的传动机构设计,很显然,本申请中在受到外力时能够使传动机构至少部分实现运动,此种传动机构的设计方式有别于相关技术中传动机构的设计方式,而传动机构的具体结构,后文也将进行详细介绍。
进一步地,镜头110和镜头支架120中的一者可以设有配合凸起111,另一者可以设有螺旋导向槽121。配合凸起111和螺旋导向槽121进行螺旋导向配合。也就是说,在启动驱动件400时,通过传动机构的传动作用,将实现镜头支架120的转动,而随着镜头支架120的转动,镜头110也将通过上述的螺旋导向配合进行伸出或缩回于镜头支架120,此种方式既能够保证在拍摄过程中摄像头模组的有效成像,也能够保证在拍摄过程中镜头110遭受外力时有效进行缩回,以防止内部零部件遭受外力挤压。
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案可以如图1所示,具体来说,传动机构可以包括第一传动件210和第二传动件220,其中,第一传动件210和第二传动件220相互接触,比如第一传动件210和第二传动件220为相互接触的滑动轮。镜头支架120连接第二传动件220,第一传动件210连接驱动件400。
需要进行拍摄成像时,驱动件400可依次通过第一传动件210、第二传动件220、镜头支架120驱动镜头110沿远离感光芯片的方向运动。具体来说,此种情况下第一传动件210和第二传动件220之间通过接触产生的静摩擦力实现同步转动,进而驱动镜头支架120转动,以使镜头110伸出实现拍摄成像。
同理,拍摄成像结束后,也可通过第一传动件210和第二传动件220之间产生的静摩擦力,驱动镜头支架120转动,以使镜头110缩回。
而在拍摄过程中,如果出现镜头110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外力将从镜头110一侧向驱动件400进行传递,传递至第二传动件220处时,第二传动件220与第一传动件210之间将产生滑动摩擦,这样镜头110将通过镜头支架120驱动第二传动件220运动,以使镜头110缩回并沿靠近感光芯片的方向运动。
可见,通过第二传动件220与第一传动件210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能够使第二传动件220与第一传动件210之间出现“打滑”现象,进而能够卸除拍摄过程中镜头110受到的外力,进而避免摄像头模组中零部件之间受挤压损坏。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由摩擦原理可知,第二传动件220与第一传动件210之间如果需要出现相对滑动,需要打破一个临界值,举例来说,在拍摄过程中,设定镜头110所受外力为F,临界值为F0,在F≤F0时,第二传动件220与第一传动件210之间相对静止,此时受到的外力较小,无法出现相对运动,在F>F0时,此时受到的外力较大,第二传动件220与第一传动件210之间可以出现相对滑动。
这样在拍摄过程中,受到外力较小时,比如正常的触碰镜头110、轻微的磕碰镜头110(即外力F≤临界值F0)时,镜头110依然能够保持稳定的伸出状态,不会影响拍摄,摄像头模组中零件之间产生的挤压力较小,也不会出现损坏。而在受到的外力较大(即外力F>临界值F0)时,比如摄像头模组掉落,较大外力磕碰镜头,第二传动件220与第一传动件210之间才会出现相对滑动,镜头110才会回缩,从而将此外力进行卸除。
可见看出,此种设置下,摄像头模组中零件之间产生的挤压力不会超过第二传动件220与第一传动件210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这样摄像头模组既能够保持拍摄的稳定性,也能够在受外力时防止摄像头模组中的零部件被挤压损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安装和制造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第二传动件220的接触表面的粗糙度和/或控制第一传动件210的接触表面的粗糙度,进而能够控制临界值F0的大小,此处不再详述。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对于第一传动件210和第二传动件220的具体结构来说,两者可以均为完整的圆环结构,不过考虑到镜头110的行程有限,第二传动件220可以设置为不完整圆环,以保证在镜头110的伸缩行程之内,第一传动件210和第二传动件220能够有效接触即可,比如第二传动件220为弧度大于π/2的一段弧形环。这样可以简化第二传动件220的结构,进而可以降低装配复杂度。
本申请的另一实施方案可以如图2所示,传动机构可以包括第一传动件210、第二传动件220和传动带230。其中,传动带230为平型传动带,传动带230分别与第一传动件210、第二传动件220传动相连,以组成带传动机构。镜头支架120连接第二传动件220,第一传动件210连接驱动件400。
需要拍摄成像时,驱动件400可依次通过第一传动件210、传动带230、第二传动件220、镜头支架120驱动镜头110沿远离感光芯片的方向运动,从而使镜头110伸出。而拍摄结束时,驱动件400可依次通过第一传动件210、传动带230、第二传动件220、镜头支架120驱动镜头110沿靠近感光芯片的方向运动,从而使镜头110缩回。可以预见的是,此过程中第一传动件210和传动带230之间,以及第二传动件220和传动带230之间均为静摩擦力,以实现动力由驱动件400较为平稳的向镜头110传递。
而在拍摄过程中,如果镜头110受到外力作用,外力将从镜头110一侧向驱动件400进行传递,传递至第二传动件220处时,第二传动件220与传动带230之间产生滑动摩擦,这样镜头110将通过镜头支架120驱动第二传动件220运动,以使镜头110沿靠近感光芯片的方向运动,从而使镜头110缩回。
可见,通过第二传动件220与传动带230之间的滑动摩擦力,第二传动件220与传动带230之间将出现“打滑”现象,也能够卸除拍摄过程中镜头110受到的外力,进而避免摄像头模组中的零部件之间受挤压损坏。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案中,第一传动件210和第二传动件220均可以设置为带传动轮,且为整圆环结构,此处不再详述。
进一步地,驱动件400可以直接连接第一传动件210,以驱动第一传动件210进行运动。驱动件400也可以如图1和图2所示,设置传动机构还包括涡轮320和蜗杆310。
具体来说,第一传动件210设于涡轮320,比如第一传动件210和涡轮320设置为一体式结构,且第一传动件210可随涡轮320运动。蜗杆310连接驱动件400、且与涡轮320啮合。驱动件400可依次通过蜗杆310、涡轮320驱动第一传动件210运动,进而实现镜头110的伸缩,以最终实现拍摄成像的目的。
蜗杆310和涡轮320的设置可以实现换向传动,进而可以对传动机构的相关零部件进行合理布局,以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蜗杆310和涡轮320的设置可以对传动比进行调整,从而输出更大的扭矩于镜头110,以更好的操控镜头110的伸缩。
进一步地,在镜头110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涡轮320和蜗杆310可配合实现自锁,具体来说,涡轮320的螺旋升角应当小于蜗杆310的啮合齿的当量摩擦角,这样正常启动时驱动件400可以通过蜗杆310驱动涡轮320转动,而拍摄过程中镜头110受到外力时,镜头110无法通过涡轮320驱动蜗杆310转动。
换句话说,在镜头110受到外力时,由于涡轮320和蜗杆310的自锁作用,外力无法通过蜗杆310继续向驱动件400传递,以防止驱动件400反转。进而更为有效的保证在镜头110受到外力时,第一传动件210和第二传动件220之间可以进行图1所示的相对滑动,或者第二传动件220和传动带230之间可以进行图2所示的相对滑动。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涡轮320和蜗杆310也可以设置为非自锁结构,即涡轮320的螺旋升角大于或等于蜗杆310的啮合齿的当量摩擦角,转而通过驱动件400自身自锁的方式,也能够保证镜头110受到外力时,第一传动件210和第二传动件220之间,或者第二传动件220和传动带230之间可以相对滑动。
进一步地,如图1~图2所示,传动机构还可以包括联轴器500。驱动件400通过联轴器500连接蜗杆310。通常来说驱动件400的传动轴和蜗杆310的传动轴之间并无法直接匹配,故设置联轴器500进行两者之间的连接以提高兼容性,从而实现共同旋转以传递扭矩。
进一步地,对于图1所示的实施方案来说,联轴器500可以为柔性联轴器。这样在镜头110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镜头110依次通过镜头支架120、第二传动件220、第一传动件210、涡轮320、蜗杆310驱动联轴器500进行扭转形变。此种设置下,涡轮320和蜗杆310也可以为非自锁结构,即涡轮320的螺旋升角大于或等于蜗杆310的啮合齿的当量摩擦角,故在镜头110受到外力作用时,涡轮320可以通过蜗杆310驱动联轴器500。这样力的传递按以下顺序进行:
镜头110受到外力时,外力将由镜头110向驱动件400一侧传递;
外力传递至第二传动件220时,第二传动件220和第一传动件210之间通过“打滑”将外力卸除,与此同时,第二传动件220和第一传动件210之间产生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继续向驱动件400一侧传递;
滑动摩擦力传递至联轴器500时,联轴器500通过扭转形变将该滑动摩擦力卸除。
可以看出,第二传动件220与第一传动件210之间的“打滑”可以卸除镜头110受到的外力,而联轴器500的扭转形变可以卸除后续产生的滑动摩擦力,这样可以更好的防止摄像头模组内各零部件之间出现挤压损坏。
同理地,对于图2所示的实施方案来说,联轴器500也可以为柔性联轴器。这样,第二传动件220与传动带230之间的“打滑”可以卸除镜头110受到的外力,而联轴器500的扭转形变可以卸除后续产生的滑动摩擦力,这样可以更好的防止摄像头模组内各零部件之间出现挤压损坏。
本申请的第三种实施方案可以如图3所示,具体来说,传动机构可以包括第一传动件210、第二传动件220和联轴器500,联轴器500为柔性联轴器。
第一传动件210和第二传动件220相连,镜头支架120连接第二传动件220,联轴器500分别连接第一传动件210和驱动件400,
拍摄成像时,驱动件400可依次通过联轴器500、第一传动件210、第二传动件220、镜头支架120驱动镜头110沿远离感光芯片的方向运动,或者,驱动镜头110沿靠近感光芯片的方向运动。
而在拍摄过程中,在镜头110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镜头110依次通过镜头支架120、第二传动件220、第一传动件210驱动联轴器500发生扭转形变,以使镜头110沿靠近感光芯片的方向运动。
此种设置中,第二传动件220和第一传动件210将保持同步运动,而不会出现“打滑”现象,换句话说,第二传动件220和第一传动件210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会产生滑动摩擦力,比如第二传动件220和第一传动件210之间通过三角形传动带、齿形传动带进行连接以构成带传动机构,或者通过链条连接以构成链传动机构,以保证同步转动。
此种设置下,镜头110受到外力时,外力将向驱动件400一侧传动,并在传递至联轴器500时,通过联轴器500的扭转形变来卸除外力,从而避免摄像头模组中的零部件之间出现挤压损坏。
同样的,镜头110受到外力应当超过某一临界值后才能驱动联轴器500产生扭转形变,也就是说,如果只是轻微的触碰,镜头110依然可以保持有效的伸出状态,以防止干涉拍摄成像的进行,而出现如跌落等原因引起的较大磕碰时,镜头110才会驱动联轴器500产生扭转形变,以实现防止零部件挤压损坏。而该临界值也可以通过控制联轴器500的扭转形变系数来实现。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在外力解除后,联轴器500的扭转形变所储存的势能,可以驱动镜头110重新伸出,以实现镜头110的复位,这样摄像头模组在受到外力影响后可以迅速回复至拍摄状态,使得用户具有更好的体验感。
同理地,对于图3所示的实施方案来说,传动机构还可以包括涡轮320和蜗杆310。第一传动件210设于涡轮320、且可随涡轮320运动,蜗杆310啮合涡轮320,驱动件400通过联轴器500连接蜗杆310。
需要拍摄时,驱动件400可依次通过联轴器500、蜗杆310、涡轮320、第一传动件210、第二传动件220、镜头支架120驱动镜头110沿远离感光芯片的方向运动,或者驱动镜头110沿靠近感光芯片的方向运动,从而实现拍摄成像。
而在拍摄过程中,在镜头110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镜头110依次通过镜头支架120、第二传动件220、第一传动件210、涡轮320、蜗杆310驱动联轴器500发生扭转形变,以卸除所受到的外力。
此种设置中涡轮320和蜗杆310的设置类似于图1和图2的实施方案,即涡轮320和蜗杆310用于实现换向传动,以便传动机构更好的进行布局,并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涡轮320和蜗杆310的设置还能够提高传动比,以便传递更大的扭矩至镜头110,提高对镜头110的操控性能。
这里还需说明的是,在图3所示的实施方案中,蜗杆310和涡轮320也可以为非自锁结构,而驱动件400为自锁结构,这样涡轮320的螺旋升角大于或等于蜗杆310的啮合齿的当量摩擦角,故涡轮320可以通过蜗杆310驱动联轴器500,保证受外力时联轴器500的有效扭转形变。
进一步地,对于联轴器500的具体结构来说,联轴器500可以包括第一连接件510、柔性件520和第二连接件530,其中柔性件520用于连接第一连接件510和第二连接件530。第一连接件510用于连接蜗杆310,第二连接件530用于连接驱动件400。比如第一连接件510和第二连接件530均为连接法兰盘结构。而柔性件520设置为扭簧或者弹性条等结构,这里不再详述。
进一步地,在图3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对于第一传动件210和第二传动件220的具体结构来说,第一传动件210和第二传动件220上可以均设有多个啮合齿,比如第一传动件210和第二传动件220均为齿轮,这样第一传动件210可以啮合第二传动件220,第二传动件220可随第一传动件210运动,保证传动的有效可靠。
当然,由于镜头110的行程有限,故第二传动件220可以为不完整的齿轮结构,比如第二传动件220为弧度大于π/2的弧形齿条等,以保证在镜头110的伸缩行程内,第一传动件210和第二传动件220可以有效啮合即可。
请参考图5和图6,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摄像头模组。具体来说,电子设备还包括壳体600,壳体上开设有开口,摄像头模组设置于壳体600内,且摄像头模组的镜头110可以从开口中伸出或缩回。镜头110可以全部位于壳体600内且与开口正对,也可以部分伸出开口外。
如图6所示,当电子设备启动拍摄模式时,镜头110从壳体600的开口中伸出,并可以相对于壳体600伸缩,以增大调焦距离。
而如图5所示,当电子设备停止拍摄模式时,镜头110在外力作用(手动按压)或者驱动件400的带动下缩回壳体600内,以保证外观的一致性。
本方案提供的电子设备在拍摄过程中,即镜头110处于的伸出状态的情况下,如果不小心发生跌落,镜头110受到外力撞击能够及时缩回壳体600内,这样可以有效保护镜头110的安全,提高镜头110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电子游戏机等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电子设备的具体种类。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光芯片、驱动件、传动机构、镜头支架和镜头,
所述镜头与所述感光芯片相对设置、且可活动地设于所述镜头支架中,所述传动机构分别与所述镜头支架、所述驱动件相连,
在所述驱动件启动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传动机构至少部分朝第一周向转动,所述传动机构通过所述镜头支架带动所述镜头向远离所述感光芯片的方向移动;
在所述镜头受到外力时,所述镜头向靠近所述感光芯片的方向移动,所述镜头通过所述镜头支架驱动所述传动机构至少部分朝第二周向转动;
其中,所述第一周向和所述第二周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和所述镜头支架中的一者设有配合凸起,另一者设有螺旋导向槽,
所述配合凸起和所述螺旋导向槽进行螺旋导向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
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件相互接触,所述镜头支架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连接所述驱动件,
所述驱动件可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镜头支架驱动所述镜头沿远离所述感光芯片的方向运动,
在所述镜头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所述镜头通过所述镜头支架驱动所述第二传动件运动,以使所述镜头沿靠近所述感光芯片的方向运动,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第一传动件之间产生滑动摩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和传动带,
所述传动带为平型传动带,所述传动带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传动相连,所述镜头支架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连接所述驱动件,
所述驱动件可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传动带、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镜头支架驱动所述镜头沿远离所述感光芯片的方向运动,
在所述镜头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所述镜头通过所述镜头支架驱动所述第二传动件运动,以使所述镜头沿靠近所述感光芯片的方向运动,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传动带之间产生滑动摩擦。
5.根据权利要求3和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涡轮和蜗杆,
所述第一传动件设于所述涡轮、且可随所述涡轮运动,所述蜗杆连接所述驱动件、且与所述涡轮啮合,
所述驱动件可依次通过所述蜗杆、所述涡轮驱动所述第一传动件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镜头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所述涡轮和所述蜗杆可配合实现自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联轴器,所述驱动件通过所述联轴器连接所述蜗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为柔性联轴器,
在所述镜头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所述镜头依次通过所述镜头支架、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涡轮、所述蜗杆驱动所述联轴器进行扭转形变。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和联轴器,所述联轴器为柔性联轴器,
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件相连,所述镜头支架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联轴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驱动件,
所述驱动件可依次通过所述联轴器、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镜头支架驱动所述镜头沿远离所述感光芯片的方向运动,
在所述镜头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所述镜头依次通过所述镜头支架、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驱动所述联轴器发生扭转形变,以使所述镜头沿靠近所述感光芯片的方向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涡轮和蜗杆,
所述第一传动件设于所述涡轮、且可随所述涡轮运动,所述蜗杆啮合所述涡轮,所述驱动件通过所述联轴器连接所述蜗杆,
所述驱动件可依次通过所述联轴器、所述蜗杆、所述涡轮、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镜头支架驱动所述镜头沿远离所述感光芯片的方向运动,
在所述镜头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所述镜头依次通过所述镜头支架、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涡轮、所述蜗杆驱动所述联轴器发生扭转形变。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件上均设有多个啮合齿,所述第一传动件啮合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可随所述第一传动件运动。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头模组。
CN202111308313.XA 2021-11-05 2021-11-05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40400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08313.XA CN114040068A (zh) 2021-11-05 2021-11-05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PCT/CN2022/128647 WO2023078209A1 (zh) 2021-11-05 2022-10-31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08313.XA CN114040068A (zh) 2021-11-05 2021-11-05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40068A true CN114040068A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36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08313.XA Pending CN114040068A (zh) 2021-11-05 2021-11-05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40068A (zh)
WO (1) WO202307820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61327A (zh) * 2022-06-30 2022-09-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WO2023078209A1 (zh) * 2021-11-05 2023-05-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3213229A1 (zh) * 2022-05-05 2023-1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头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16509A (ja) * 1987-10-29 1989-05-09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可変焦点装置付カメラの鏡胴駆動装置
KR20000009826U (ko) * 1998-11-12 2000-06-05 이중구 줌 카메라의 배럴 구동장치
US20020146246A1 (en) * 2001-04-04 2002-10-10 Satoshi Miyazaki Zoom lens position control device
KR20080044525A (ko) * 2006-11-16 2008-05-2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CN101191890A (zh) * 2006-12-01 2008-06-0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JP2010231197A (ja) * 2009-03-02 2010-10-14 Tamron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202453572U (zh) * 2012-02-02 2012-09-26 贾怀昌 一种由电磁力驱动的可变光圈的光学镜头
JP2013029599A (ja) * 2011-07-27 2013-02-07 Canon Inc レンズ鏡筒及びそれを備える撮像装置
KR20160013755A (ko) * 2014-07-28 2016-02-05 마이크로엑츄에이터(주) 감시용 카메라 장치
CN205562929U (zh) * 2016-04-18 2016-09-07 黄嘉沐 外置式镜头对焦辅助装置
WO2019128590A1 (zh) * 2017-12-28 2019-07-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摄像头组件
CN111147632A (zh) * 2019-12-23 2020-05-12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镜头升降旋转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1147721A (zh) * 2019-12-26 2020-05-12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使用方法
CN112526700A (zh) * 2020-12-21 2021-03-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689075A (zh) * 2020-12-28 2021-04-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965200A (zh) * 2021-04-08 2021-06-15 中山联合光电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伸缩式变焦镜头
WO2021128166A1 (zh) * 2019-12-26 2021-07-01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使用方法
WO2021128167A1 (zh) * 2019-12-26 2021-07-01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使用方法
CN113109918A (zh) * 2021-05-10 2021-07-13 中山联合光电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可受力缩回的伸缩式变焦镜头及相机
CN113438402A (zh) * 2021-06-30 2021-09-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伸缩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33871B2 (ja) * 2004-05-10 2010-03-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807387B2 (ja) * 2011-05-25 2015-11-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影装置
CN214252718U (zh) * 2021-03-16 2021-09-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N114040068A (zh) * 2021-11-05 2022-02-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16509A (ja) * 1987-10-29 1989-05-09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可変焦点装置付カメラの鏡胴駆動装置
KR20000009826U (ko) * 1998-11-12 2000-06-05 이중구 줌 카메라의 배럴 구동장치
US20020146246A1 (en) * 2001-04-04 2002-10-10 Satoshi Miyazaki Zoom lens position control device
KR20080044525A (ko) * 2006-11-16 2008-05-2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CN101191890A (zh) * 2006-12-01 2008-06-0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JP2010231197A (ja) * 2009-03-02 2010-10-14 Tamron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3029599A (ja) * 2011-07-27 2013-02-07 Canon Inc レンズ鏡筒及びそれを備える撮像装置
CN202453572U (zh) * 2012-02-02 2012-09-26 贾怀昌 一种由电磁力驱动的可变光圈的光学镜头
KR20160013755A (ko) * 2014-07-28 2016-02-05 마이크로엑츄에이터(주) 감시용 카메라 장치
CN205562929U (zh) * 2016-04-18 2016-09-07 黄嘉沐 外置式镜头对焦辅助装置
WO2019128590A1 (zh) * 2017-12-28 2019-07-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摄像头组件
CN111147632A (zh) * 2019-12-23 2020-05-12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镜头升降旋转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1147721A (zh) * 2019-12-26 2020-05-12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使用方法
WO2021128166A1 (zh) * 2019-12-26 2021-07-01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使用方法
WO2021128167A1 (zh) * 2019-12-26 2021-07-01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使用方法
CN112526700A (zh) * 2020-12-21 2021-03-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689075A (zh) * 2020-12-28 2021-04-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965200A (zh) * 2021-04-08 2021-06-15 中山联合光电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伸缩式变焦镜头
CN113109918A (zh) * 2021-05-10 2021-07-13 中山联合光电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可受力缩回的伸缩式变焦镜头及相机
CN113438402A (zh) * 2021-06-30 2021-09-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伸缩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铁英;陈宇;鹿存跃;傅德永;胡笑平;李毅;田斌;: "螺母型超声电机驱动的集成透镜调焦系统",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no. 10, 31 October 2009 (2009-10-31) *
张凯华;: "镜头自动调焦驱动方式专利发展研究", 科学家, no. 08, 23 July 2016 (2016-07-23) *
王波;: "光学镜头中的驱动技术研究", 机械工程师, no. 02, 25 February 2007 (2007-02-25)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78209A1 (zh) * 2021-11-05 2023-05-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3213229A1 (zh) * 2022-05-05 2023-1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头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061327A (zh) * 2022-06-30 2022-09-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78209A1 (zh) 2023-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40068A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526700B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689075B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8953534A (zh) 一种传动组件和电子设备
US20080080853A1 (en) Lens barrel, camera, portable inform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image input device
US20060115255A1 (en) Lens barrel
CN113194179B (zh) 电子设备
US20240134251A1 (en)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7684130B2 (en) Lens device
US9417505B2 (en) Lens barrel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with a mechanism for absorbing an external impact
US8363336B2 (en) Lens barrel
CN113114910A (zh) 拍摄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702492B (zh) 电子设备
CN113114811B (zh) 电子设备
US20180054560A1 (en) Shutter apparatus, imag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for shutter apparatus, storage medium storing control program
CN113766111A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TWI424244B (zh) 鏡頭前蓋模組及其攝像裝置
CN216252988U (zh)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3138631A1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3025090A1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0132879A1 (zh) 一种摄像头组件及终端设备
CN112751957A (zh) 电子设备
CN114500779B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3916570A (zh) 外接式变焦模块及摄像装置
JP5573483B2 (ja) 往復移動機構および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