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51957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51957A
CN112751957A CN202011589407.4A CN202011589407A CN112751957A CN 112751957 A CN112751957 A CN 112751957A CN 202011589407 A CN202011589407 A CN 202011589407A CN 112751957 A CN112751957 A CN 1127519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optical assembly
transmission member
electronic device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8940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51957B (zh
Inventor
齐永红
吕跃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8940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519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51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19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519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19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属于通讯设备技术领域。该电子设备包括设备壳体和光学模组,设备壳体具有设备内腔和与设备内腔连通的穿孔,光学模组可移动地设置于设备壳体,且光学模组能通过穿孔伸出至设备壳体之外或回缩至设备壳体之内。光学模组包括第一光学组件和与第一光学组件转动连接的第二光学组件。光学模组位于设备壳体之外时,第二光学组件相对于第一光学组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可转动切换。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位于第一光学组件相邻的两侧,第二光学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光学组件叠置于第一光学组件厚度方向的一侧。该方案解决了现有电子设备轻薄化发展受光学模组厚度限制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需求的提升,电子设备的性能持续在优化。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配置有拍摄功能更为强大的摄像模组。为了提高拍摄效果,目前的摄像模组的感光芯片的面积越来越大,摄像模组的镜头越来越长。这就导致摄像模组的高度越来越大。我们知道,目前的电子设备向着越来越薄的方向发展,很显然,摄像模组的厚度较大会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的发展趋势产生矛盾。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轻薄化发展受到光学模组厚度限制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设备壳体和光学模组,设备壳体具有设备内腔和与设备内腔连通的穿孔,光学模组可移动地设置于设备壳体,且光学模组可通过穿孔伸出至设备壳体之外或回缩至设备壳体之内;
光学模组包括第一光学组件、第二光学组件,第二光学组件与第一光学组件转动连接,并且在光学模组的至少部分处于设备壳体之外的情况下,第二光学组件相对于第一光学组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可转动切换;
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位于第一光学组件相邻的两侧,且在第二光学组件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二光学组件叠置于第一光学组件厚度方向的一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中,光学模组拆分为第一光学组件和第二光学组件,进而使得厚度较大的光学模组能够被容纳于有限厚度的空间里,以消除光学模组厚度对电子设备轻薄化设计的制约。具体的,第一光学组件与第二光学组件转动连接,且第二光学组件相对与第一光学组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翻转切换。当第二光学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光学组件与第一光学组件处于非叠置的状态,即光学模组的整体厚度缩小。当第二光学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光学组件与第一光学组件在厚度方向叠置,进而形成高质量拍摄的光学模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公开的光学模组伸出设备壳体的第一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公开的光学模组伸出设备壳体的第二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公开的光学模组的第一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公开的光学模组的第二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公开的光学模组爆炸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公开的铰链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公开的铰链机构与驱动机构的传动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公开的第一光学组件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公开的第二光学组件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公开的第一光学组件与第二光学组件叠置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公开的第一光学组件与第二光学组件叠置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公开的光学模组第一状态的剖切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公开的光学模组第二状态的剖切示意图。
图中:
100-设备壳体;
200-光学模组;
210-第一光学组件;211-第一镜筒;2111-第一容纳槽;212-第一镜片;213-定位槽;214-第一感光芯片;
220-第二光学组件;221-第二镜筒;2211-第二容纳槽;222-第二镜片;223-定位凸起;
230-铰链机构;231-铰链壳体;232-第一传动件;233-第二传动件;234-第三传动件;
300-驱动机构;
310-第一驱动电机;320-第四传动件;330-第五传动件;
400-升降机构;
410-丝杠;420-第二驱动电机;430-传动块;440-缓冲机构;441-缓冲弹簧;442-第二导杆;450-第一导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照图1至图13,本发明实施中公开的电子设备,包括设备壳体100和光学模组200,光学模组200设置于设备壳体100。设备壳体100为电子设备的基础构件。壳体的其中一个目的是为光学模组200提供安装基础。具体的,设备壳体100具有设备内腔和与设备内腔连通的穿孔,光学模组200可移动地设置于设备壳体100,且光学模组200可通过穿孔伸出至设备壳体100之外或回缩至设备壳体100之内。光学模组200设置在设备壳体100内能够避免光学模组200与外部物体发生摩擦,保护光学模组200。并且当光学模组200作为电子设备的前置摄像头时,还能提高屏幕占比,实现全面屏。
光学模组200包括第一光学组件210和第二光学组件220。具体的,光学模组200在厚度上拆分为第一光学组件210和第二光学组件220,进而可以通过调节第一光学组件210和第二光学组件220的位置使得光学模组200的整体厚度降低。
第二光学组件220与第一光学组件210转动连接,且第二光学组件220相对于第一光学组件21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可转动切换。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分别位于第一光学组件210相邻的两侧,且在第二光学组件220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二光学组件220叠置于第一光学组件210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即光学模组200是从厚度方向上将光学模组200拆分为第一光学组件210和第二光学组件220,进而使拆分后的两部分的厚度均小于拆分前的厚度,并通过切换拆分后两部分的相对位置,使得光学模组200的厚度降低。可选的,第一光学组件210的光轴与第二光学组件220的光轴共线,以使第一光学组件210能够通过第二光学组件220更好地对设备壳体100外部取景,提高光学模组200的取景质量。
为了避免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受到光学模组厚度限制,本发明从厚度上将光学模组200拆分为第一光学组件210和第二光学组件220,通过将第一光学组件210和第二光学组件220非厚度方向叠置,实现光学模组200厚度降低,以适用于轻薄化设计的电子设备。并且,利用第二光学组件220与第一光学组件210转动连接,使得第二光学组件220能够相对于第一光学组件210转动,并通过第一光学组件210和第二光学组件220相对转动实现第一光学组件210相对第二光学组件2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切换,即实现光学模组200的拆分和装配两种状态的切换。
上述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能够在厚度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安装更优光学性能的光学模组200,或者是,能够在维持光学模组200光学性能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电子设备的厚度,实现电子设备进一步轻薄化。进而在追求轻薄的设计趋势下,无需降低光学模组200光学性能,提高用户体验。
参照图1至图7,光学模组200还包括铰链机构230,铰链机构230连接第二光学组件220和第一光学组件210,以允许所述第二光学组件220相对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210转动。具体的,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手动拨动第一光学组件210或第二光学组件220,以实现第一光学组件210相对于第二光学组件2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切换。或者是,可以通过动力原件驱动第一光学组件210或第二光学组件220,使得第一光学组件210相对与第二光学组件220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切换。
第一光学组件210与第二光学组件220转动连接的方式有很多,例如:第一光学组件210与第二光学组件220之间可以通过柔性连接件连接,通过柔性连接件弯曲实现第二光学组件220相对于第一光学组件210翻转;另外,第一光学组件210与第二光学组件220还可以通过转轴铰接。
参照图6和图7,铰链机构230包括铰链壳体231、第一传动件232、第二传动件233和第三传动件234。铰链壳体231为第一传动件232、第二传动件233和第三传动件234提供安装基础。
铰链壳体231分别与第一光学组件210和第二光学组件220转动配合,以使第二光学组件220能相当于第一光学组件210转动。第一传动件232与第一光学组件210固定相连,第三传动件234与第二光学组件220固定相连,第二传动件233转动地设置于铰链壳体231,且第二传动件233位于第一传动件232和第三传动件234之间,第一传动件232和第三传动件234分别与第二传动件233传动连接。
当铰链壳体231相对于第一光学组件210转动时,第一传动件232带动第二传动件233转动,并由第二传动件233带动第三传动件234,进而带动第二光学组件220围绕第二光学组件220和铰链壳体231转动配合的转轴转动。上述实施例中,利用第二传动件233与第一传动件232和第三传动件234传动连接,使得铰链壳体231相对于第一光学组件210的转动能与铰链壳体231相对于第二光学组件220的转动同步进行。第二传动件233位于第一传动件232和第三传动件234之间,进而使得第三传动件234与第一传动件232的转动方向相反,即第二光学组件220转动的角度为铰链壳体231相对第一光学组件210转动角度和第二光学组件220相对铰链壳体231转动角之和,进而提高第二光学组件220的转动效率。
可选的,第一传动件232和第三传动件234与第二传动件233之间的传动比相同,以使铰链壳体231相对于第一光学组件210转动的角度能与铰链壳体231相对于第二光学组件220转动的角度相等。具体的,第二光学组件220与第二光学组件220平铺与设备壳体100内,当铰链壳体231围绕铰链壳体231与第一光学组件210连接处的转轴转动90°时,第二光学组件220转动180°。
为了提高第一传动件232和第三传动件234与第二传动件233之间传动比的稳定性,第一传动件232、第二传动件233和第三传动件234上均设置有传动齿,且第一传动件232和第三传动件234分别与第三传动件234啮合传动。具体的,第一传动件232、第二传动件233和第三传动件234为螺旋齿轮。当然,第一传动件232和第三传动件234与第二传动件233之间还可以通过链条、皮带等方式传动。
铰链机构230的种类有很多,本发明所述的铰链机构230还可以为活页。
电子设备还包括驱动机构300,驱动机构300与第一光学组件210固定相连,驱动机构300与铰链壳体231相连,驱动机构300驱动铰链壳体231转动。利用驱动机构300驱动铰链壳体231转动,能够简化光学模组200操作,提高电子设备的易操作性。
驱动机构300与第一光学组件210固定相连,使得驱动机构300能够随着第一光学组件210在设备内腔内滑移。
参照图7,驱动机构300包括第一驱动电机310、第四传动件320和第五传动件330,第五传动件330固定在铰链壳体231上,且第五传动件330的转动轴线与铰链壳体231的转动轴线同轴,第一驱动电机310与第四传动件320相连,第四传动件320与第五传动件330传动连接。
第四传动件320与第五传动件330传动连接的方式有很多,例如链条传动、齿条齿轮传动、皮带传动、齿轮箱传动,或万向节传动等。可选的,为了实现能够实现第二光学组件220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定位自锁,第四传动件320为蜗杆,第五传动件330为与第四传动件320可啮合的蜗轮。并且,由于蜗杆齿是连续不间断的螺旋齿,进而蜗杆上的螺旋齿与蜗轮齿啮合是连续不断的,蜗杆上的齿结构没有进入和退出啮合的过程,因此工作平稳,冲击、震动、噪音小。
参照图1和图2,第一传动件232、第二传动件233和第三传动件234均设置于铰链壳体231之内,第一光学组件210设置有第一容纳槽2111,第二光学组件220设置有第二容纳槽2211,铰链壳体231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容纳槽2111之内,铰链壳体231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二容纳槽2211之内。通过设置第一容纳槽2111和第二容纳槽2211,并将铰链壳体231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一容纳槽2111和第二容纳槽2211,能够缩小第一光学组件210与第二光学组件220之间的间隙,提高结构的紧密性。
参照图1至图5,铰链机构230为两个,两个铰链机构230沿第二光学组件220转动的转动轴间隔设置于第一光学组件210和第二光学组件220的连接处。
本发明所述的光学模组200可以为摄像头模组,还可以为指纹识别模组。
光学模组200包括感光芯片和镜片,感光芯片的大小对于光学模组200的光学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具体的,感光芯片越大,光学模组200的光学性能越优。但是感光芯片越大,对应的就需要更大的镜头匹配。为此感光芯片越大,就会导致光学模组200的厚度越大。
光学模组200从厚度上才分为第一光学组件210和第二光学组件220的方式有很多。
第一光学组件210包括第一感光芯片214和取景窗。第一感光芯片214与取景窗相对设置,以使第一感光芯片214能采集从取景窗进入的光线。可选的,第一光学组件210还包括镜片,以使得第一光学组件210能够独立完成取景。可选的,设备壳体100设有第一透光区域,在光学模组200位于设备壳体100之内的情况下,第一透光区域与第一光学组件210中的取景窗相对设置,即光学模组200在不伸出设备壳体100之外的情况下,可通过第一光学组件210完成取景。进一步的,第一透光区域设置有光学透镜。具体的,设备壳体100在第一透光区域设置有与光学透镜相适配的第一透光孔,光学透镜固定镶嵌在透光孔内。具体的,第一透光区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取景模式的光学透镜,例如:可以设置为用于大广角拍摄的镜头或微距增强拍摄的镜头。
第二光学组件220包括改善第一光学组件210的光学性能的镜片,以通过第二光学组件220在第一光学组件210厚度方向上与第一光学组件210叠置改善第一光学组件210的光学性能。具体的,第二光学组件220还可以设置有具有不同用途的镜片,进而实现不同的取景模式。例如第二光学组件220可以为大广角镜头或微距增强镜头。当然,光学模组200为摄像模组时,光学模组200不仅仅的适用于后置摄像头,还能够适用于前置摄像头,即第一光学组件210为前置摄像模组,第二光学组件220为前置摄像头增强镜头。
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光学组件210不包含镜片,即第一光学组件210与第二光学组件220在第一光学组件210厚度方向上叠置后才能完成取景功能。
参照图8至图13,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光学组件210包括第一镜筒211和第一镜片212,第一镜片212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在第一镜片212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第一镜片212可以沿第一光学组件210的光轴方向排列。第二光学组件220包括第二镜筒221和第二镜片222,同理,第二镜片222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在第二镜片222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第二镜片222可以沿第二光学组件220的光轴方向排列。第一镜片212安装于第一镜筒211内,第二镜片222安装于第二镜筒221之内,第一镜筒211的端面或第二镜筒221的端面设置有阻光结构。阻光结构设置有与第一镜筒211和第二镜筒221的筒口相适配的通孔,且在第二光学组件220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进入第二镜筒221的光线能够穿过阻光结构上的通孔,并进入第一镜筒211中。
具体的,在第二光学组件220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阻光结构位于第一镜筒211和第二镜筒221之间,且阻光结构上的通孔与第一镜筒211和第二镜筒221的筒口相对,以使阻光结构能够防止外部光线从第一光学组件210和第二光学组件220拼接处进入第一光学组件210中,以保证第一光学组件210取景质量。
可选的,第一感光芯片214与第一镜筒211固定连接,以使第一感光芯片214与第一镜筒211以及第一镜片212能够形成独立的模组,进而便于电子设备的装配。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感光芯片214和第一镜筒211均定位装配在设备壳体100上,以使保证第一感光芯片214能够与取景窗相对设置。
阻光结构有很多。例如可以为设置在第一光学组件210和第二光学组件220叠合面的密封圈,以通过密封圈对第一光学组件210和第二光学组件220叠合形成的间隙密封,达到阻止外部光线从第一光学组件210和第二光学组件220叠合处进入第二镜筒221和/或第一镜筒211,提高光学模组200的光学性能。
另外,阻光结构还可以通过第二光学组件220部分嵌入第一光学组件210或者第一光学组件210部分嵌入第二光学组件220中形成。具体的,第一光学组件210上设置有与第二光学组件220相适配的凹槽,第二光学组件220靠近第一光学组件210的一端部分嵌入凹槽内,使得第一光学组件210与第二光学组件220叠合处形成弯折缝隙,进而达到阻光目的。进一步可选的,第一光学组件210或第二光学组件220上设置有密封圈,以通过密封圈对第一光学组件210与第二光学组件220叠合处形成缝隙进一步密封,以提高第一光学组件210与第二光学组件220叠合处的阻光性能。
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感光芯片,第二感光芯片固定设置在设备壳体100内,设备壳体100与第二感光芯片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透光区域,第二透光区域与第二感光芯片相对设置,且当第二光学组件220缩至设备壳体100之内时,第二光学组件220位于第二感光芯片与第二透光区域之间。外部光线从第二透光区域进入第二光学组件220中,并被第二感光芯片采集。即当第二光学组件220位于设备壳体100内时,第二光学组件220可以与第二感光芯片构成独立于第一光学组件210的取景单元。可选的,第二透光区域设置有光学透镜。具体的,设备壳体100在第二透光区域设置有与光学透镜相适配的第二透光孔,光学透镜固定镶嵌在透光孔内。具体的,第一透光区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取景模式的光学透镜,例如:可以设置为用于大广角拍摄的镜头或微距增强拍摄的镜头。
参照图11,第二光学组件220和第一光学组件210中,一者开设有定位槽213,另一者开设有定位凸起223,在第二光学组件220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定位槽213与定位凸起223定位配合。定位凸起223内嵌于定位槽213中,一方面能够提高第一光学组件210与第二光学组件220装配的精确度,保证第二光学组件220的光轴与第一光学组件210的光轴重合,提高第一光学组件210与第二光学组件220叠置装配的稳定性;另外,通过定位凸起223嵌入定位槽213中,还能防止外部光线从第一光学组件210和第二光学组件220之间间隙进入,提高光学模组200的光学性能。
电子设备还包括升降机构400,升降机构400与光学模组200传动连接,且升降机构400驱动光学模组200伸出至设备壳体100之外或回缩至设备壳体100之内。升降机构400的一个目的是为光学模组200在设备壳体100内移动提供动力。
参照图3至图5,升降机构400包括丝杠410、第二驱动电机420和传动块430,第二驱动电机420固定设置在设备壳体100内,且驱动电机与丝杠410传动连接,并带动丝杠410转动。传动块430套设在丝杠410上,且与丝杠410通过螺纹配合,以通过丝杠410转动带动传动块430沿着丝杠410移动。具体的,可以通过调节丝杠410转动方向调节传动块430沿丝杠410移动的方向。传动块430与光学模组200传动连接,并带动光学模组200在设备壳体100内移动。可选的,升降机构400还包括第一导杆450,第一导杆450与丝杠410平行设置,第一导杆450与传动块430滑动配合,且传动块430沿着第一导杆450滑动。第一导杆450能够限定传动块430的传动方向,且能够保持传动块430的姿态,进而避免传动块430在传动过程中发生偏斜,减小丝杠410与传动块430啮合螺纹在传动过程中的磨损。
升降机构400还包括缓冲机构440,传动块430通过缓冲机构440与光学模组200传动连接。缓冲机构440的一个目的是,在光学模组200卡顿时,防止第二驱动电机420过载而受损。
缓冲机构440包括缓冲弹簧441和第二导杆442。第二导杆442与光学模组200固定连接,缓冲弹簧441套设在第二导杆442上,且缓冲弹簧441的内径大于第二导杆442的直径,以使缓冲弹簧441能够沿着第二导杆442伸缩。传动块430与第二导杆442滑动配合,且缓冲弹簧441的一端抵触在光学模组200上,另一端抵触在传动块430上。当丝杠410带动传动块430移动时,传动块430推动缓冲弹簧441,利用缓冲弹簧441推动光学模组200移动。当光学模组200卡顿时,缓冲弹簧441被压缩,进而防止第二驱动电机420过载。并且,缓冲弹簧441还能在光学模组200受到撞击时被压缩,进而使得光学模组200缩回设备壳体100内,达到保护光学模组200的目的。
升降机构400的种类有很多。具体的,升降机构400可以包括齿条和齿轮,齿条与光学模组200连接,齿轮与齿条啮合进而通过电机驱动齿轮转动,利用齿轮带动齿条推动光学模组200在设备壳体100内移动。另外升降机构400还可以为曲柄连杆机构、液压缸或气缸等。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医疗器械等,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电子设备的具体种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6)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壳体和光学模组,所述设备壳体具有设备内腔和与所述设备内腔连通的穿孔,所述光学模组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设备壳体,且所述光学模组能通过所述穿孔伸出至所述设备壳体之外或回缩至所述设备壳体之内;
所述光学模组包括第一光学组件、第二光学组件,所述第二光学组件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转动连接,并且在所述光学模组的至少部分处于所述设备壳体之外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光学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可转动切换;
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相邻的两侧,且在所述第二光学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光学组件叠置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厚度方向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模组还包括铰链机构,所述铰链机构连接所述第二光学组件所述第一光学组件,以允许所述第二光学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机构包括铰链壳体、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和第三传动件,其中,
所述铰链壳体分别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和所述第二光学组件转动配合,
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固定相连,所述第三传动件与所述第二光学组件固定相连,
所述第二传动件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铰链壳体,且所述第二传动件位于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三传动件之间,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三传动件分别与所述第二传动件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和所述第三传动件上均设置有传动齿,且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三传动件分别与所述第三传动件啮合传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和所述第三传动件均设置于所述铰链壳体之内,所述第一光学组件设置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二光学组件设置有第二容纳槽,所述铰链壳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之内,所述铰链壳体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之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固定相连,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铰链壳体相连,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铰链壳体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四传动件和第五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固定在所述铰链壳体上,且所述第五传动件的转动轴线与所述铰链壳体的转动轴线同轴,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第四传动件相连,所述第四传动件与所述第五传动件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传动件为蜗杆,所述第五传动件为与所述第四传动件可啮合的蜗轮。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机构为两个,两个所述铰链机构沿所述第二光学组件的转动轴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和所述第二光学组件的连接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模组为摄像头模组或指纹识别模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还包括第一感光芯片和取景窗,所述第一感光芯片与取景窗相对设置,第一感光芯片和所述取景窗之间设置有第一光学透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壳体设有第一透光区域,在所述光学模组位于所述设备壳体之内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透光区域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中的取景窗相对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感光芯片,所述第二感光芯片固定设置在所述设备壳体内,所述设备壳体与所述第二感光芯片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透光区域,所述第二透光区域与所述第二感光芯片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光学组件缩至所述设备壳体之内时,所述第二光学组件位于所述第二感光芯片与所述第二透光区域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学组件和所述第一光学组件中,一者开设有定位槽,另一者开设有定位凸起,在所述第二光学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定位凸起定位配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包括第一镜筒和第一镜片,所述第二光学组件包括第二镜筒和第二镜片,所述第一镜片安装于所述第一镜筒内,所述第二镜片安装于所述第二镜筒之内,所述第一镜筒的端面或所述第二镜筒的端面设置有阻光结构,所述阻光结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镜筒和所述第二镜筒的筒口相适配的通孔,其中:
在所述第二光学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阻光结构位于所述第一镜筒和所述第二镜筒之间,且所述阻光结构上的通孔与所述第一镜筒和所述第二镜筒的筒口相对。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光学模组传动连接,且所述升降机构驱动所述光学模组伸出至所述设备壳体之外或回缩至所述设备壳体之内。
CN202011589407.4A 2020-12-28 2020-12-28 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7519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89407.4A CN112751957B (zh) 2020-12-28 2020-12-28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89407.4A CN112751957B (zh) 2020-12-28 2020-12-28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1957A true CN112751957A (zh) 2021-05-04
CN112751957B CN112751957B (zh) 2023-08-08

Family

ID=75646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89407.4A Active CN112751957B (zh) 2020-12-28 2020-12-28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51957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929345U (zh) * 2012-10-17 2013-05-08 廖长春 交互式投影幕
CN104254220A (zh) * 2013-06-26 2014-12-3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4270557A (zh) * 2014-10-08 2015-01-07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
CN104883484A (zh) * 2015-01-23 2015-09-02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安防系统、安防摄像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CN104980541A (zh) * 2015-07-13 2015-10-1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模组和移动终端
CN105007088A (zh) * 2015-07-03 2015-10-2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05763780A (zh) * 2016-04-07 2016-07-13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具有补强线路板的感光装置和阵列摄像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CN108347564A (zh) * 2015-07-03 2018-07-3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旋转摄像模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10297378A (zh) * 2019-06-30 2019-10-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摄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0326280A (zh) * 2016-12-23 2019-10-11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阵列摄像模组及其应用
CN211047619U (zh) * 2019-12-09 2020-07-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726440A (zh) * 2020-06-17 2020-09-29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929345U (zh) * 2012-10-17 2013-05-08 廖长春 交互式投影幕
CN104254220A (zh) * 2013-06-26 2014-12-3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4270557A (zh) * 2014-10-08 2015-01-07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
CN104883484A (zh) * 2015-01-23 2015-09-02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安防系统、安防摄像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WO2016116009A1 (zh) * 2015-01-23 2016-07-28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安防系统、安防摄像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CN108347564A (zh) * 2015-07-03 2018-07-3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旋转摄像模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05007088A (zh) * 2015-07-03 2015-10-2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04980541A (zh) * 2015-07-13 2015-10-1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模组和移动终端
CN105763780A (zh) * 2016-04-07 2016-07-13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具有补强线路板的感光装置和阵列摄像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CN110326280A (zh) * 2016-12-23 2019-10-11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阵列摄像模组及其应用
CN110297378A (zh) * 2019-06-30 2019-10-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摄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211047619U (zh) * 2019-12-09 2020-07-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726440A (zh) * 2020-06-17 2020-09-29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伟娜: "高品质全景镜头的光学设计", 《数码世界》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1957B (zh) 2023-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25581B2 (en) Compact digital zoom camera and cellular phone having the same
JP4522334B2 (ja) 撮像装置及び携帯電子機器
US20060018654A1 (en) Optical system apparatus, camera and portable inform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CN112689075B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US20090066829A1 (en) Lens barrel, camera and mobile information terminal
CN112532840A (zh) 电子设备
CN111866229B (zh) 一种电子设备
US7324291B2 (en) Retractable type lens barrel
EP1856569A1 (en) Lens barrel, camera and mobile information terminal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13194179B (zh) 电子设备
CN113194180B (zh) 电子设备
CN113347342B (zh) 拍摄装置及电子设备
KR20090088327A (ko) 광학 장치의 차광 구조
CN111601026A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9976447B (zh) 功能组件、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US7130132B2 (en) Zoom lens barrel
CN101135761B (zh) 内置相机模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EP1701192B1 (en) Lens barrel, camera and mobile information terminal using the same
CN213305531U (zh) 电子设备
CN112751957A (zh) 电子设备
CN110913103B (zh) 一种电子设备
JP2007025312A (ja) 撮像モジュール及び携帯端末
CN112702492B (zh) 电子设备
CN112671960B (zh) 电子设备
CN102313960B (zh) 镜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