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39024B - 水系电池石墨电极材料的生产方法以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水系电池石墨电极材料的生产方法以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39024B
CN114039024B CN202111312785.2A CN202111312785A CN114039024B CN 114039024 B CN114039024 B CN 114039024B CN 202111312785 A CN202111312785 A CN 202111312785A CN 114039024 B CN114039024 B CN 1140390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material
unit
drying
drying units
p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1278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39024A (zh
Inventor
刘志海
陈振
杨胜贤
涂伯乐
周黄晴
文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ianji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Legion Electroni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ianji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Legion Electroni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ianji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Legion Electroni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ianji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1278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390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390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390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390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390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4/043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involving compressing or compaction
    • H01M4/0435Rolling or calende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36Accumulato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M10/05-H01M10/34
    • H01M10/3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4/0471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involving thermal treatment, e.g. firing, sintering, backing particulate active material, thermal decomposition, pyrolysi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系电池石墨电极材料的生产方法以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对初始电极物料进行预处理,得到预成型电极物料;对所述预成型电极物料依据第一预设尺寸进行压片处理,得到多个第一电极物料;对多个所述第一电极物料首尾依次连接后进行压合,得到第二电极物料;将所述第二电极物料依据预设层数进行层叠压合,得到目标电极物料;本申请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生产用于水系电池的石墨电极材料,提高了水系电池石墨电极材料的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水系电池石墨电极材料的生产方法以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系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水系电池石墨电极材料的生产方法以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化石能源的不断消耗及人类发展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发展可再生能源势在必行,将间歇式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转变为持续供能能源是发展可再生能源,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压力的关键,因此储能装置成为研究热点。二次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高电压等特性而得到广泛关注。然而传统的二次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采用有机电解液,电池存在易燃、有毒、制作成本高、组装条件要求严格等缺点,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水系电池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水系电池应用前景广阔。
石墨材料由于导电性好,所以可以作为水系电池的电极材料。同时,作为水系电池电极材料的石墨还会包含有乙醇等溶剂。现有技术中,如何利用包含有乙醇等溶剂的石墨材料制作水系电池的电极材料,还没有能够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生产的生产方法,使得以石墨作为水系电池的电极材料生产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水系电池的石墨电极材料的生产方法以及装置,用于提高该石墨电极材料的生产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水系电池石墨电极材料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0,对初始电极物料进行预处理,得到预成型电极物料;
S120,对所述预成型电极物料依据第一预设尺寸进行压片处理,得到多个第一电极物料;
S130,对多个所述第一电极物料首尾依次连接后进行压合,得到第二电极物料;
S140,将所述第二电极物料依据预设层数进行层叠压合,得到目标电极物料。
可选地,还包括步骤:
S150,对所述目标电极物料进行烘干以及整形,得到第三电极物料;
S160,对所述第三电极物料依据第二预设尺寸进行收卷。
可选地,步骤S150包括:
S151,利用一烘干装置对所述目标电极物料进行烘干;所述烘干装置包括多层烘干单元,每一所述烘干单元设有转向辊,以改变所述目标电极物料在相邻两层所述烘干单元中的行进方向;
S152,侦测所述目标电极物料与所述转向辊之间的距离;
S153,依据所述距离,对所述目标电极物料在所述转向辊对应烘干单元的后续烘干单元上的行进速度进行调整。
可选地,步骤S153包括:
当所述距离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将所述目标电极物料在所述转向辊对应烘干单元的后续所有烘干单元上的行进速度,按照第一预设梯度增大,直至所述距离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将所述后续所有烘干单元的行进速度与所述转向辊对应烘干单元的行进速度保持一致;
当所述距离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保持所述目标电极物料在所述转向辊对应烘干单元的后续所有烘干单元上的行进速度不变;
当所述距离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将所述目标电极物料在所述转向辊对应烘干单元的后续所有烘干单元上的行进速度,按照第一预设梯度减小,直至所述距离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将所述后续所有烘干单元的行进速度与所述转向辊对应烘干单元的行进速度保持一致。
可选地,每一所述烘干单元在沿所述目标电极物料的行进方向上的首端和尾端各设有一导辊;所述转向辊为相邻两烘干单元中一烘干单元尾端的导辊或另一烘干单元首端的导辊。
可选地,步骤S120包括:
对所述预成型电极物料多次重复执行双辊对压、翻折以及转向操作,得到多个第一预设尺寸的第一电极物料。
可选地,步骤S130包括:
利用吸盘装置沿着导轨,吸取多个所述第一电极物料,形成首尾连接结构;
依据第三预设尺寸对首尾连接结构中的所述第一电极物料进行连续辊压,得到第二电极物料。
可选地,步骤S110包括:
对初始电极物料进行双辊对压,形成片状的预成型电极物料。
可选地,步骤S160包括:
对所述第三电极物料的边缘进行位置监测,在检测到所述第三电极物料的位置偏离正确位置时,对所述第三电极物料的位置进行纠偏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水系电池石墨电极材料的生产装置,用于实现上述任一水系电池石墨电极材料的生产方法,所述装置包括控制模块、预成型机组、压片机组、接片机组以及压合机组;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预成型机组、压片机组、接片机组以及压合机组连接;
所述预成型机组用于对初始电极物料进行预处理,得到预成型电极物料;
所述压片机组用于对所述预成型电极物料依据第一预设尺寸进行压片处理,得到多个第一电极物料;
所述接片机组用于对多个所述第一电极物料首尾依次连接后进行压合,得到第二电极物料;
所述压合机组用于将所述第二电极物料依据预设层数进行层叠压合,得到目标电极物料。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水系电池石墨电极材料的生产方法以及装置通过对初始电极物料预成型之后,进行压片以及接片压合、层叠压合,然后烘干及收卷,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生产用于水系电池的石墨电极材料,提高了水系电池石墨电极材料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水系电池石墨电极材料的生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水系电池石墨电极材料的生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水系电池石墨电极材料的生产方法中步骤S150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水系电池石墨电极材料的生产方法中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水系电池石墨电极材料的生产装置中预成型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水系电池石墨电极材料的生产装置中压片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水系电池石墨电极材料的生产装置中接片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水系电池石墨电极材料的生产装置中压合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水系电池石墨电极材料的生产装置中整形机组和收卷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材料、装置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各方面。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用语“一个”、“一”、“该”、“所述”和“至少一个”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具有”以及“设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水系电池石墨电极材料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0,对初始电极物料进行预处理,得到预成型电极物料。该步骤包括:对初始电极物料进行双辊对压以及切割处理,形成片状的预成型电极物料。具体来说,该步骤可以利用辊压机、裁切机、传送带等设备来完成,切割过程中可以按照第四预设尺寸来裁切,示例性地,第四预设尺寸可以为长200mm、宽200mm以及高14mm。辊压过程中可以选用材质为45钢以及尺寸为直径150mm、长度500mm的压辊,裁切机可以选用在线横切装置。传送带可以采用玻纤增强特氟龙带。示例性地,传送带的宽度可以为500mm,厚度可以为0.25mm。本申请不以此为限。传送带可以采用伺服电机传动,有利于保证传输速度的精准度。
S120,对上述预成型电极物料依据第一预设尺寸进行压片处理,得到多个第一电极物料。该步骤包括:对上述预成型电极物料多次重复执行双辊对压、翻折以及转向操作,得到多个第一预设尺寸的第一电极物料。具体来说,该步骤是为了将预成型电极物料压成更薄的片状。将预成型电极物料每对压一次之后进行对折,然后沿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转动90°后,然后反复执行预设次数辊压、对折以及转向,直至达到上述第一预设尺寸。
该步骤可以利用压片机、折叠机构、转向机构、限位模具和传送带等设备来完成。限位模具用于在该步骤执行过程中对预成型电极物料进行限位,压片机用于辊压,折叠机构用于对预成型电极物料进行对折,转向机构用于对预成型电极物料进行转向。压辊的材质和尺寸可以与步骤S110中的压辊相同。压辊也采用伺服电机驱动。压辊产生的对预成型电极物料的压力范围为10N至1000N。传送带的材质和尺寸可以与步骤S110中的传送带相同。
示例性地,上述第一预设尺寸可以为长300mm、宽300mm以及高6.2mm。上述预设次数为4的倍数,比如可以为8次。本申请不以此为限。
S130,对多个上述第一电极物料首尾依次连接后进行压合,得到第二电极物料。具体来说,步骤S130包括:
S131,利用吸盘装置沿着导轨,吸取多个上述第一电极物料,利用辊压接片机再进行接片辊压,形成首尾连接结构。该首尾连接结构即为连续的物料带材。以及
S132,依据第三预设尺寸对首尾连接结构中的上述第一电极物料进行连续辊压,得到第二电极物料。
示例性地,步骤S130的执行主体可以分2组,每组1套辊压接片机,采用连续辊压,承接步骤S120过来的物料,通过吸盘装置,让物料片收尾相接,并压合连接成连续的物料带材。
本实施例中,上述压合过程中可以采用双辊对压的方式实施,压辊的材质和尺寸可以与步骤S110中的压辊相同。压辊也采用伺服电机驱动。压辊产生的对预成型电极物料的压力范围为10N至1000N。传送带的材质和尺寸可以与步骤S110中的传送带相同。吸盘装置主体可以采用不锈钢材料,配置海绵多孔吸盘以及真空发生器,通入压缩空气即可产生真空。示例性地,上述第三预设尺寸可以为宽400mm和高3.5mm。本申请不以此为限。
S140,将上述第二电极物料依据预设层数进行层叠压合,得到目标电极物料。具体来说,该步骤中将步骤S130得到的连续带材按照预设层数错位层叠后,即所有层的带材的接头错开,本实施例中采用多次压合的方式,每次压合后得到的结构的厚度呈阶梯式下降。这样有利于保证得到的目标电极物料的厚度的一致性和均匀性。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中,得到的目标电极物料的尺寸可以为宽400mm和高3.5mm。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4台辊压机进行热压,每台配置2支热压辊。热压辊的材质和尺寸可以与步骤S110中的压辊相同。热压辊也采用伺服电机驱动,采用电磁感应加热,加热温度范围为25℃至200℃。热压辊对第二电极物料产生的压力范围为10N至1000N。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公开了另一种水系电池石墨电极材料的生产方法,该方法还包括步骤:
S150,对上述目标电极物料进行烘干以及整形,得到第三电极物料。
以及S160,对上述第三电极物料依据第二预设尺寸进行收卷。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步骤S150包括:
S151,利用一烘干装置对上述目标电极物料进行烘干。上述烘干装置包括多层烘干单元,每一层为一个烘干单元。每一个烘干单元中设有转向辊,以改变上述目标电极物料在相邻两层烘干单元中的行进方向。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烘干单元包括至少一烘箱。目标电极物料在相邻两层烘干单元中的行进方向相反。每一上述烘干单元在沿上述目标电极物料的行进方向上的首端和尾端各设有一导辊。上述转向辊为相邻两烘干单元中一烘干单元尾端的导辊或另一烘干单元首端的导辊。
S152,侦测上述目标电极物料与上述转向辊之间的距离。该步骤可以利用距离传感器实现。以及
S153,依据上述距离,对上述目标电极物料在上述转向辊对应烘干单元的后续烘干单元上的行进速度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在另一实施例中,由于原材料密致度有误差,压延长度有微变,在各层烘干单元之间过渡的目标电极物料松紧度可能不一样,导致对生产品质造成不利影响。所以该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53可以包括:
当上述距离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将上述目标电极物料在上述转向辊对应烘干单元的后续所有烘干单元上的行进速度,按照第一预设梯度增大,和/或减小转向辊对应烘干单元的转速,直至上述距离等于上述第一预设阈值时,将上述后续所有烘干单元的行进速度与上述转向辊对应烘干单元的行进速度保持一致。这样可以防止目标电极物料产生褶皱等不良情况,影响产品的良品率。
当上述距离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保持上述目标电极物料在上述转向辊对应烘干单元的后续所有烘干单元上的行进速度不变。以及
当上述距离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将上述目标电极物料在上述转向辊对应烘干单元的后续所有烘干单元上的行进速度,按照第一预设梯度减小,和/或增大转向辊对应烘干单元的转速,直至上述距离等于上述第一预设阈值时,将上述后续所有烘干单元的行进速度与上述转向辊对应烘干单元的行进速度保持一致。防止目标电极物料产生拉断、断裂等不良情况。
如果通过增大后续所有烘干单元的转速来实现,那么在上述距离等于上述第一预设阈值时,就减小后续所有烘干单元的转速使其与转向辊对应烘干单元的转速一致。如果通过减小转向辊对应烘干单元的转速来实现,那么在上述距离等于上述第一预设阈值时,就增大转向辊对应烘干单元的转速使其与后续所有烘干单元的转速一致。反之类似,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同一烘干单元内的烘箱中的传送带行进速度是相同的。该步骤实现了根据前一烘干单元传送的目标电极物料的松紧,来调整后续烘干单元的转速,防止目标电极物料产生褶皱、断裂等情况,影响生产产品的品质。
该步骤中,由于对上述目标电极物料进行烘干之后,乙醇等溶剂基本挥发,材料有一定变形,所以需要进行整形操作。整形可以采用辊压的方式对目标电极物料进行压合,并按照第五预设尺寸对边部进行修整。示例性地,上述第五预设尺寸可以为宽400mm和高3mm。本申请不以此为限。
本实施例中,参考图4,上述烘干装置设有5层烘干单元,本申请采用多层结构的烘干装置设计,既节省了空间,同时实现目标电极物料自动翻边,确保烘干更加均匀。每一层具有一个烘干单元,每个烘干单元包含一个烘箱。上述目标电极物料进入烘干装置并在第一层烘干单元上传动后,经转向辊进入第二层,并以相同方式逐步通过第三、四、五层。由于目标电极物料包括乙醇等易燃易爆溶剂,烘箱采用防爆外壳,保证了烘干过程的安全性。图4中的箭头方向为目标电极物料的行进方向。
本实施例中,目标电极物料在烘干装置中的行进方向形成S型,有利于减小烘干装置的体积,进而有利于烘干装置以及石墨电极材料生产装置的小型化设计。
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烘箱的两端分别设置两个导辊401,导辊401之间设置多个加热辊402,两个导辊401之间依靠传送带传动,从而带动加热辊402传动。上述烘箱可以包含有箱体、箱门、保温材料、传送带、加热辊及排风系统。
箱体和箱门为夹层结构,夹层结构的中间层填充上述保温材料。传送带的材质和尺寸可以和步骤S110中的传送带相同。加热辊位于传送带的下方,并且与传送带相贴,可以将热量快速传入至目标电极物料。加热辊402可以选用材质为45钢以及尺寸为直径100mm、长度500mm。加热辊402的加热方式可以采用电磁感应加热,以及采用伺服电机驱动,加热温度范围可以为25℃至200℃。排风系统可以由防爆风机及风道组成,防爆风机可以用于将烘干装置内的热风抽出。
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烘干装置还可以包括报警器、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烘干装置内的温度数据,并将温度数据传输给控制器,当温度出现异常时,控制器控制报警器生成报警信号并发送出去,以减小因设备故障造成的产品损失。
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烘干装置还可以包括乙醇检测仪表和控制器,乙醇检测仪表和控制器电连接,乙醇检测仪表用于检测烘干装置内的乙醇浓度数据,并将乙醇浓度数据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乙醇浓度数据调整排风系统的排风量,以保证烘干装置不会产生爆炸风险,保证烘干装置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控制器根据一预设映射表调整排风系统的排风量,在该预设映射表中,乙醇浓度数据区间和排风系统的排风量具有一一映射的关系。并且,随着乙醇浓度数据的增大,排风系统的排风量也逐渐增大。从而利于快速排出乙醇,保证烘干装置的安全性。
上述第一预设梯度的取值区间可以为3~10m/min,第一预设阈值可以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需要进行设置,比如为3mm,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60可以包括:
对上述第三电极物料的边缘进行位置监测,在检测到上述第三电极物料的边缘位置偏离正确位置时,对上述第三电极物料进行纠偏处理。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超声波传感器探测上述第三电极物料的边缘位置。在检测到第三电极物料的边缘位置产生偏离后,将检测到的位置数据发送给纠偏控制器,纠偏控制器依据该位置数据控制纠偏执行马达进行收卷位置的调整。
示例性地,上述第二预设尺寸可以为宽400mm和高3mm。本申请不以此为限。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公开了另一种水系电池石墨电极材料的生产装置,用于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公开的水系电池石墨电极材料的生产方法。
本实施例中,上述装置包括控制模块、预成型机组、压片机组、接片机组以及压合机组。上述控制模块分别与上述预成型机组、压片机组、接片机组以及压合机组连接。
上述预成型机组用于对初始电极物料进行预处理,得到预成型电极物料。也即预成型机组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110。参考图5,预成型机组利用辊压机501对初始电极物料进行双辊对压。
上述压片机组用于对上述预成型电极物料依据第一预设尺寸进行压片处理,得到多个第一电极物料。也即压片机组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120。参考图6,压片机组利用压片机601对预成型电极物料进行压片处理。
上述接片机组用于对多个上述第一电极物料首尾依次连接后进行压合,得到第二电极物料。也即接片机组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130。参考图7,接片机组利用辊压接片机701对第一电极物料进行接片辊压。
上述压合机组用于将上述第二电极物料依据预设层数进行多次层叠压合,得到目标电极物料。也即压合机组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140。参考图8,压合机组利用辊压机801对第二电极物料进行多次层叠压合。预设层数可以为两层,并且层叠后的第二电极物料需要错位放置。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电极物料在上述预成型机组、压片机组、接片机组以及压合机组之间的传送,以及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控制器的功能。
在另一实施例中,水系电池石墨电极材料的生产装置还可以包括烘干机组、整形机组和收卷机组。烘干机组用于对上述目标电极物料进行烘干。参考图9,整形机组901用于对烘干后的目标电极物料进行整形,得到第三电极物料。也即烘干机组和整形机组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150。收卷机组902用于对上述第三电极物料依据第二预设尺寸进行收卷。也即收卷机组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160。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水系电池石墨电极材料的生产方法以及装置至少具有如下优势:
本实施例公开的水系电池石墨电极材料的生产方法以及装置通过对初始电极物料预成型之后,进行压片以及接片压合、层叠压合,然后烘干及收卷,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生产用于水系电池的石墨电极材料,提高了水系电池石墨电极材料的生产效率。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底部”、“纵向”、“横向”、“上”、“下”、“前”、“后”、“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结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个”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是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者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者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或者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水系电池石墨电极材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10,对初始电极物料进行预处理,得到预成型电极物料;
S120,对所述预成型电极物料依据第一预设尺寸进行压片处理,得到多个第一电极物料;
S130,对多个所述第一电极物料首尾依次连接后进行压合,得到第二电极物料;
S140,将所述第二电极物料依据预设层数进行错位层叠压合,所有层的带材的接头错开,得到目标电极物料;
还包括步骤:
S150,对所述目标电极物料进行烘干以及整形,得到第三电极物料;
S160,对所述第三电极物料依据第二预设尺寸进行收卷;
步骤S150包括:
S151,利用一烘干装置对所述目标电极物料进行烘干;所述烘干装置包括多层烘干单元,每一所述烘干单元设有转向辊,以改变所述目标电极物料在相邻两层所述烘干单元中的行进方向;所述目标电极物料进入烘干装置并在第一层烘干单元上传动后,经转向辊进入第二层;每一个烘箱的两端分别设置两个导辊,所述导辊之间设置多个加热辊;
位于相邻两层所述烘干单元之间的目标电极物料自然下垂;
S152,侦测所述目标电极物料与所述转向辊之间的距离;
S153,依据所述距离,对所述目标电极物料在所述转向辊对应烘干单元的后续烘干单元上的行进速度进行调整;
步骤S120包括:
对所述预成型电极物料多次重复执行双辊对压、翻折以及转向操作,得到多个第一预设尺寸的第一电极物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系电池石墨电极材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53包括:
当所述距离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将所述目标电极物料在所述转向辊对应烘干单元的后续所有烘干单元上的行进速度,按照第一预设梯度增大,直至所述距离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将所述后续所有烘干单元的行进速度与所述转向辊对应烘干单元的行进速度保持一致;
当所述距离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保持所述目标电极物料在所述转向辊对应烘干单元的后续所有烘干单元上的行进速度不变;
当所述距离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将所述目标电极物料在所述转向辊对应烘干单元的后续所有烘干单元上的行进速度,按照第一预设梯度减小,直至所述距离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将所述后续所有烘干单元的行进速度与所述转向辊对应烘干单元的行进速度保持一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系电池石墨电极材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烘干单元在沿所述目标电极物料的行进方向上的首端和尾端各设有一导辊;所述转向辊为相邻两烘干单元中一烘干单元尾端的导辊或另一烘干单元首端的导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系电池石墨电极材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30包括:
利用吸盘装置沿着导轨,吸取多个所述第一电极物料,形成首尾连接结构;
依据第三预设尺寸对首尾连接结构中的所述第一电极物料进行连续辊压,得到第二电极物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系电池石墨电极材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10包括:
对初始电极物料进行双辊对压,形成片状的预成型电极物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系电池石墨电极材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60包括:
对所述第三电极物料的边缘进行位置监测,在检测到所述第三电极物料的位置偏离正确位置时,对所述第三电极物料的位置进行纠偏处理。
7.一种水系电池石墨电极材料的生产装置,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系电池石墨电极材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控制模块、预成型机组、压片机组、接片机组以及压合机组;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预成型机组、压片机组、接片机组以及压合机组连接;
所述预成型机组用于对初始电极物料进行预处理,得到预成型电极物料;
所述压片机组用于对所述预成型电极物料依据第一预设尺寸进行压片处理,得到多个第一电极物料;
所述接片机组用于对多个所述第一电极物料首尾依次连接后进行压合,得到第二电极物料;
所述压合机组用于将所述第二电极物料依据预设层数进行错位层叠压合,所有层的带材的接头错开,得到目标电极物料。
CN202111312785.2A 2021-11-08 2021-11-08 水系电池石墨电极材料的生产方法以及装置 Active CN1140390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12785.2A CN114039024B (zh) 2021-11-08 2021-11-08 水系电池石墨电极材料的生产方法以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12785.2A CN114039024B (zh) 2021-11-08 2021-11-08 水系电池石墨电极材料的生产方法以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39024A CN114039024A (zh) 2022-02-11
CN114039024B true CN114039024B (zh) 2023-06-27

Family

ID=80143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12785.2A Active CN114039024B (zh) 2021-11-08 2021-11-08 水系电池石墨电极材料的生产方法以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39024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37879A (ja) * 2013-01-16 2014-07-28 Toyota Motor Corp 二次電池
WO2014117974A1 (de) * 2013-01-30 2014-08-07 Thyssenkrupp System Engineering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erzeugen von elektrodenfaltstapeln
CN106654154A (zh) * 2016-12-26 2017-05-10 浙江瓦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系离子电池极板制作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60155A (ja) * 1986-12-24 1988-07-02 Sharp Corp 黒鉛電極の製造方法
JP2000195504A (ja) * 1998-12-24 2000-07-14 Sony Corp ポリマ電池用電極材製造装置
CN102569731B (zh) * 2012-03-06 2014-01-01 深圳市赢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极片的涂布、辊压、分切一体机
WO2014175756A1 (en) * 2013-04-22 2014-10-30 Zakrytoye Aktsionernoye Obshchestvo "Elton" The carbon electrode and method of carbon electrode manufacturing
CN106654232B (zh) * 2017-01-20 2019-04-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二次金属锂电池负极用层状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8630883B (zh) * 2017-03-20 2020-10-0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压延装置
CN108855789A (zh) * 2018-07-04 2018-11-23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三层烘箱方式的涂布机
CN211757709U (zh) * 2019-11-13 2020-10-27 重庆天齐锂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超薄金属锂箔收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37879A (ja) * 2013-01-16 2014-07-28 Toyota Motor Corp 二次電池
WO2014117974A1 (de) * 2013-01-30 2014-08-07 Thyssenkrupp System Engineering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erzeugen von elektrodenfaltstapeln
CN106654154A (zh) * 2016-12-26 2017-05-10 浙江瓦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系离子电池极板制作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39024A (zh) 2022-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61303B (zh) 壓合電極組之新穎裝置及使用其所製備之二次電池
WO2022095392A1 (zh) 一种极片、制备方法、二次电池和生产设备
JP2012049543A (ja) エネルギー貯蔵装置の電極製造用ドーピング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極製造方法
KR101543057B1 (ko) 전극 조립체의 권취 장치
JP2013178951A (ja) 極板をセパレータで挟む装置
CN112117494A (zh) 层叠体及其叠片方法和应用
CN217009271U (zh) 二次电池用层压装置
WO2022179621A1 (zh) 电芯及叠片装置
JP2003017111A (ja) 二次電池および二次電池製造方法ならびに二次電池製造装置
CN114039024B (zh) 水系电池石墨电极材料的生产方法以及装置
CN217334143U (zh) 干法电极生产设备
CN105703016A (zh) 一种用于电池极片与隔膜粘结的热复合设备
JP5535755B2 (ja) 電極シート製造装置および電極シート製造方法
CN113725395B (zh) 集流体生产装置以及生产方法
JP2003045491A (ja) 二次電池製造方法および二次電池製造装置
CN114986864B (zh) 一种电池隔膜拉伸生产线及其拉伸方法
CN117063317A (zh) Z字形堆叠装置
CN215731849U (zh) 电池负极片预锂设备
CN112635700B (zh) 一种电池极组制备装置、电池极组制备方法及电池极组
JP2003059525A (ja) 二次電池製造方法および二次電池製造装置
CN205583067U (zh) 一种用于电池极片与隔膜粘结的热复合设备
CN113725396B (zh) 集流体生产方法以及生产装置
EP4120423A1 (en) Cell fabr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battery, and electrical apparatus
CN219873588U (zh) 干法制电极膜的制备装置及极片加工系统
CN112802985B (zh) 一种锂电池极片压膜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