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38839A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38839A
CN114038839A CN202111288292.XA CN202111288292A CN114038839A CN 114038839 A CN114038839 A CN 114038839A CN 202111288292 A CN202111288292 A CN 202111288292A CN 114038839 A CN114038839 A CN 1140388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emitting
layer
display panel
color conve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8829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8829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3883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0388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388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7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 H01L25/075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the devices being arranged next to each other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0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位于衬底基板一侧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器件;发光器件包括多个发光区;发光区对应设置有电致遮光层;电致遮光层用于在电致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控制由发光区出射的光线的光通量;色转换层,包括多个色转换结构;色转换结构位于发光器件的出光侧;发光器件出射的至少部分光线经色转换结构后出射。本发明实施例在确保显示面板具有较高分辨率的前提下,能够减少显示面板中所设置的发光器件的数量,降低设计难度;且当发光器件为Micro LED时,能够减少发光器件的转移次数,从而提高转移良率,降低制备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显示设备的显示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通常显示设备的分辨率越高,其所呈现画面的精细程度越高,使得显示画面的显示质量越高。
然而,显示设备的分辨率越高,其显示面板中发光器件的数量越多,且发光器件的尺寸越小,这将大大增加设计难度。尤其是,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ED)显示设备,其分辨率越高,所需转移的Micro LED芯片的数量越多,这将增加对Micro LED芯片的转移次数,从而影响转移良率,增加制备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在确保显示面板具有较高分辨率的前提下,降低设计难度和制备成本。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包括:
衬底基板;
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包括多个发光区;所述发光区对应设置有电致遮光层;所述电致遮光层用于在电致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控制由所述发光区出射的光线的光通量;
色转换层,包括多个色转换结构;所述色转换结构位于所述发光器件的出光侧;所述发光器件出射的至少部分光线经所述色转换结构后出射。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通过在发光器件的不同发光区对应设置电致遮光层,且该电致遮光层能够在电致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控制由对应发光区出射的光线的光通量,以控制各发光区的发光亮度;同时,通过在发光器件的出光侧设置色转换层,使得发光器件出射的至少部分光线经色转换层的色转换结构后,能够转换为相应颜色的光,以使由发光器件的不同发光区出射的光线,能够呈现出不同的发光颜色;如此,将电致遮光层与色转换层的色转换结构相结合,能够使每个发光器件所在区域同时发出不同颜色和亮度的光线,即一个发光器件可以实现多个发光器件的发光功能,每个发光器件所在的区域可以单独作为一个像素单元,从而在确保显示面板具有较高分辨率的前提下,能够减少每个像素单元中所需设置的发光器件的数量,降低设计难度;尤其是,在发光器件为Micro LED时,因显示面板中所需设置的发光器件的数量减小,意味着能够减少对MicroLED的转移次数,从而提高转移良率,降低制备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相关技术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步骤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步骤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图1是一种相关技术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001包括衬底基板010、设置于衬底基板010上的多个发光器件020、位于发光器件020背离衬底基板一侧的色转换层030;该色转换层030包括多种不同颜色的色转换结构(031、032、033),其中各色转换结构(031、032、032)与各发光器件020一一对应设置。此时,与色转换结构031对应的发光器件020发出的光线经由色转换结构031后出射第一颜色的光线,与色转换结构032对应的发光器件020发出的光线经由色转换结构032后出射第二颜色的光线,与色转换结构033对应的发光器件020发出的光线经由色转换结构033后出射第三颜色的光线,以使得的不同的发光器件020所在的区域能够出射不同颜色和不同亮度的光线,进而使显示面板001实现彩色显示。
但是,由于现有技术的显示面板中每个发光器件所在的区域仅能够出射一种颜色的光,因此若要实现高分辨率的显示效果,则需要在显示面板中设置较多的发光器件,这将增加显示面板的设计难度。尤其是,对于Micro LED显示面板,其分辨率越高,所需转移的Micro LED芯片的数量越多,这将增加对Micro LED芯片的转移次数,从而影响转移良率,增加制备成本。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位于衬底基板一侧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器件;发光器件包括多个发光区;发光区对应设置有电致遮光层;电致遮光层用于在电致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控制由发光区出射的光线的光通量;色转换层,包括多个色转换结构;色转换结构位于所述发光器件的出光侧;发光器件出射的至少部分光线经色转换结构后出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发光器件的不同发光区对应设置电致遮光层,且该电致遮光层能够在电致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控制由对应发光区出射的光线的光通量,以控制各发光区的发光亮度;同时,通过在发光器件的出光侧设置色转换层,使得发光器件出射的至少部分光线经色转换层的色转换结构后,能够转换为相应颜色的光,以使由发光器件的不同发光区出射的光线,能够呈现出不同的发光颜色;如此,将电致遮光层与色转换层的色转换结构相结合,能够使每个发光器件所在区域同时发出不同颜色和亮度的光线,即一个发光器件可以实现多个发光器件的发光功能,每个发光器件所在的区域可以单独作为一个像素单元,从而在确保显示面板具有较高分辨率的前提下,能够减少每个像素单元中所需设置的发光器件的数量,降低设计难度;尤其是,在发光器件为Micro LED时,因显示面板中所需设置的发光器件的数量减小,意味着能够减少对Micro LED的转移次数,从而提高转移良率,降低制备成本。
以上是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基板10;位于衬底基板10一侧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器件20;发光器件20包括多个发光区(210、220);发光区(210、220)对应设置有电致遮光层21;电致遮光层21用于在电致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控制由发光区(210、220)出射的光线的光通量。
示例性的,以发光器件20包括两个发光区210和220为例。同一发光器件的不同发光区210和220的大小和光出射方向可以相同或不同;发光器件20的各发光区(210、220)均对应设置电致遮光层21。此时,设置于不同发光区(210、220)的电致遮光层21可以由不同的电致控制信号进行控制,使得设置于不同发光区(210、220)的电致遮光层21具有不同的光通量,以使发光器件20的不同发光区(210、220)呈现出不同的发光亮度,即发光器件20的不同发光区(210、220)能够具有不同的灰阶。
继续参考图2,发光器件20的出光侧还设置有色转换层30,该色转换层30包括多个色转换结构31,不同发光器件20的出光侧设置的色转换结构31的颜色可以相同或不同;发光器件20发出的光线经不同颜色的色转换结构后出射不同颜色的光线;其中,发光器件20出射的光线可以均经由色转结构31后出射,或者发光器件20出射的一部分光线经由色转换结构31后出射,另一部分光线不经色转换结构31直接出射。
示例性的,以每个发光器件20包括两个发光区210和220,以及发光器件20出射的一部分光线经由色转换结构31后出射,另一部分光线不经色转换结构31直接出射为例。发光区210处对应设置有色转换结构31,而发光区220处未对应设置色转换结构;此时,发光器件20的发光区210出射的光线经色转换结构31后出射,使得色转换结构31将发光器件20的发光区210出射的光线转换为其它颜色的光线,该其它颜色的光线与发光器件20本身出射的光线的颜色不同,而由发光器件20的发光区220出射的光线不经色转换结构,保持该发光器件20本身的出光颜色;如此每个发光器件20可以出射两种颜色的光线,即发光器件20自身的光线和经色转换结构31进行颜色转换后的光线,使得一个发光器件20可以相当于原来的两个发光器件,从而在使显示面板100具有较高分辨率的前提下,能够减少显示面板100中发光器件20的数量,进而降低设计难度,以及降低制备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发光器件可以为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 LED)或者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ED)等;色转换层可以包括光致量子点(quantum dot,QD)材料,此时发光器件激发色转换层中的量子点,从而出射与发光器件20本身的发光颜色不同的光线。
其中,当发光器件为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 LED)或者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ED)时,通常会在发光器件制备完成后,通过巨量转移技术,将发光器件转移至显示面板的衬底基板上,并将发光器件中的电极与衬底基板上的电极键合在一起。而在巨量转移的过程中,会因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导致一定概率的发光器件发生损坏,为不影响后续的显示效果,则需要对损坏的发光器件进行修复,且由于每次所转移的发光器件的数量是一定的,因此在显示面板中发光器件的数量较多时,需要进行多次转移,每次转移都会造成一定数量的发光器件发生损坏,使得需要修复的发光器件的数量增加,这将影响发光器件的转移良率,且需要较高的修复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个发光器件的不同发光区能够呈现不同颜色和不同亮度的光线,使得每个发光器件所在区域同时发出不同颜色和亮度的光线,即一个发光器件可以实现多个发光器件的发光功能,这使得每个发光器件所在的区域可以单独作为一个像素单元,从而在确保显示面板具有较高分辨率的前提下,能够减少每个像素单元中所需设置的发光器件的数量,即减少显示面板中所设置的发光器件的数量;因显示面板中所需设置的发光器件的数量减小,意味着能够减少对发光器件的转移次数,减少因转移而损坏的发光器件的数量,减少所需修复的发光器件的数量,从而提高转移良率,降低制备成本。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2,同一发光器件20中的电致遮光层21包括多个分别与不同发光区(210、220)对应的电致遮光结构(2110、2120),且各电致遮光结构(2110、2120)相互绝缘。
示例性的,继续以发光器件20包括两个发光区210和220为例。发光区210对应设置电致遮光结构2210,发光区220对应设置电致遮光结构2220;此时,电致遮光结构2210能够控制由发光区210出射的光线的光通量,而电致遮光结构2220能够控制由发光区220出射的光线的光通量。由于各电致遮光结构(2110、2120)相互绝缘,因此电致遮光结构2210和电致遮光结构2220所接收的电致控制信号可以互不影响,使得在电致遮光结构2210和电致遮光结构2220接收不同的电致控制信号时,能够分别控制不同发光区(210、220)出射的光线具有不同的光通量,使得同一发光器件20的不同发光区(210、220)呈现出不同的发光亮度,即呈现不同的显示灰阶。
其中,发光器件20中,设置于不同发光区(210、220)中的各电致遮光结构(2110、2120)可间隔设置,互不接触,以达到绝缘效果;或者,设置于不同发光区(210、220)中的电致遮光结构(2110、2120)之间可设置有绝缘体22,以使不同发光区(210、220)中的电致遮光结构(2110、2120)相互绝缘。当设置于不同发光区(210、220)中的电致遮光结构(2110、2120)之间可设置有绝缘体22时,该绝缘体22除具有一定的绝缘作用外,还可具有遮光作用,即绝缘体22可以为遮光绝缘体,以防止不同发光区(210、220)出射的光线之间发生串扰,提高各发光区(210、220)所出射光线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图2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示例性的附图,图2中仅示例性地示出了,发光器件20包括两个发光区(210、220),且发光器件20的各发光区(210、220)的出光面位于同一平面。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各发光区的出光面也可以连续但不共面,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发光器件20中,相邻两个发光区(210、220)的出光面(211、221)构成的第一内角θ的取值范围为:90°<θ<180°;其中,第一内角θ为相邻两个出光面(211、221)构成的夹角中朝向衬底基板10一侧的夹角。
示例性的,继续以发光器件20包括两个发光区210和220为例。发光区210的出光面211和发光区220的出光面221构成的第一内角θ大于90°且小于180°,即第一内角θ为钝角,发光器件20可以为下宽上窄的结构;此时,由发光区210的出光面211出射的光线L1依次经由设置于该发光区210的电致遮光结构2110和与该发光区210对应的色转换结构31后传播至显示面板100的出光侧1001,由发光区220的出光面221出射的光线L2经由设置于该发光区220的电致遮光结构2120后同样能够传播至显示面板100的出光侧1001;如此,能够防止发光器件20出射的光线朝向衬底基板的一侧,而影响发光器件20各发光区(210、220)出射的光线在显示面板100的出光侧1001处的发光亮度,即通过使发光器件20中各发光区(210、220)的出光面(211、221)出射的光线均能够传播至显示面板100的出光侧1001,确保各发光区(210、220)所出射的光线均具有较高的利用率,从而能够保证各发光区(210、220)的发光亮度,进而在确保显示面板100具有较高的分辨率的前提下,能够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另外,通过使发光器件20中,相邻两个发光区(210、220)的出光面(211、221)构成的第一内角θ在大于90°且小于180°的范围内变化,能够充分利用垂直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的空间,确保发光器件20的各发光区(210、220)的出光面(211、221)具有较大的尺寸的前提下,能够缩小发光器件20在其各发光区(210、220)的排列方向X上的占用空间,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100的分辨率。
需要说明的是,图2和图3均以发光器件20包括两个发光区(210、220)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示例性的说明;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发光器件中的发光区的数量还可以为三个或三个以上,其技术原理与发光器件包括两个发光区时类似,以下以发光器件包括三个发光区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示例性的,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与图2和图3相同之处,可参照上述对图2和图3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此处仅对图4与图2和图3不同之处进行示例性的说明。如图4所示,发光器件20包括三个发光区(210、220、230)。其中,发光区210处对应设置有电致遮光结构2110和色转换结构31,发光区220处对应设置有电致遮光结构2120和色转换结构32,而发光区230处仅对应设置有电致遮光结构2130,而未设置色转换结构,此时色转换结构31与色转换结构32可以为不同颜色的色转换结构,使得每个发光器件20的不同发光区出射的光线在显示面板的出光侧1001呈现为三种不同的颜色,即一个发光器件20可以实现原三个发光器件的功能,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显示面板100中所设置的发光器件的数量,降低显示面板的设计难度和制备成本。
同时,当发光器件20包括三个发光区(210、220、230),且相邻两个发光区(210与230、230与220)的出光面(211与231、231与221)构成的第一内角θ大于90°且小于180°时,同样能够使发光器件20中各发光区(210、220、230)的出光面(211、221、231)出射的光线均能够传播至显示面板100的出光侧1001,确保各发光区(210、220、230)所出射的光线均具有较高的利用率,从而能够保证各发光区(210、220、230)的发光亮度,进而在确保显示面板100具有较高的分辨率的前提下,能够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为便于描述,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均以发光器件包括三个发光区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4,发光器件20中,沿各发光区(210、220、230)的排列方向X,多个连续的发光区(210、220、230)、以及该发光器件20所处位置处的衬底基板10依次首尾相接构成封闭区域。如此,发光器件20的各发光区(210、220、230)均位于衬底基板10朝向显示面板100的出光侧1001的一侧,使得发光器件20各发光区(210、220、230)出射的光线均能够传播至显示面板100的出光侧1001,提高发光器件20各发光区(210、220、230)出射的光线的利用率。
示例性的,以发光器件20包括三个发光区(210、220、230)为例,发光器件20的发光区中可以包括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平行的正发光区230、以及位于正发光区230两侧并位于正发光区230与所述衬底基板之间的侧发光区210和220,且侧发光区(210和220)的出光面(211和221)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相交;此时,发光器件20可以为下宽上窄的梯形结构,从而能够充分利用垂直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的空间,确保发光器件20的各发光区(210、220、230)的出光面(211、221、231)具有较大的尺寸的前提下,能够缩小发光器件20在其各发光区(210、220)的排列方向X上的占用空间,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100的分辨率。
可选的,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发光器件20还包括发光层22,位于不同发光区(210、220、230)的发光层22连续且不共面。
示例性的,以发光器件20包括三个发光区(210、220、230)为例,位于发光区210的发光层22、位于发光区230的发光层22以及位于发光区220的发光层22沿X方向依次连接,且位于发光区210的发光层22所在的平面与位于发光区230的发光层22所在的平面相交,位于发光区230的发光层22所在的平面与位于发光区220的发光层22所在的平面相交。此时,不同发光区(210、220、230)出射的光线方向不同,使得发光器件20具有较大的出光角度;同时,在确保发光器件20具有较大的出光角度的前提下,通过将不同发光区(210、220、230)的发光层22设置为连续且不共面的方式,有利于简化发光层的制备工艺,并且能够充分利用Z方向上的空间,有利于减少发光器件在X方向上的尺寸,从而有利于增加显示面板100中所能够设置的发光器件10的数量,进一步确保显示面板100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此外,继续参考图5,发光器件20还应包括位于发光层22相对两侧的第一电极层23和第二电极层24,第一电极层23、发光层22以及第二电极层24构成PIN结,使得分别向第一电极层23和第二电极层24施加对应的驱动信号时,载流子能够分别从第一电极层23和第二电极层24注入发光层22,例如电子从第一电极23注入发光层22,以及空穴从第二电极层24注入发光层22,使得电子和空穴在发光层22复合发光。其中,当发光器件20中,位于不同发光区(210、220、230)发光层22连续且不共面时,位于不同发光区(210、220、230)的第一电极层23和第二电极层24也可以为连续且不共面的结构,此时每个发光区(210、220、230)的第一电极层23、发光层22以及第二电极层24均能够构成完整的PIN结,确保各发光区(210、220、230)均能够高效、稳定地发光。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5,当每个发光器件20的电致遮光层21包括位于不同(210、220)的第一电致遮光结构2110和第二电致遮光结构2120时,色转换层30可以包括第一色转换结构31和第二色转换结构32;此时,第一色转换结构31位于第一电致遮光结构2110背离发光层22的一侧;第二色转换结构32位于第二电致遮光结构2120背离发光层22的一侧;发光器件20出射的至少部分光线经第一色转换结构31后出射的光线与经第二色转换结构32后出射的光线的波长不同。
具体的,发光区210出射的光线经由色转换结构31到达显示面板100的出光侧1001后出射第一波长的光线,发光区220出射的光线经由色转换结构32到达显示面板100的出光侧1001后出射第二波长的光线;此时,第一波长的光线与第二波长的光线的波长不同,即第一波长的光线与第二波长的光线的颜色不同,例如第一波长的光线的颜色可以为红色、绿色和蓝色中的一种,第二波长的光线的颜色可以为红色、绿色和蓝色中的另一种。如此,每个发光器件20的不同发光区(210、220)出射的光线经由不同的色转换结构(31、32)后出射不同颜色的光线,使得一个发光器件20能够实现现有技术中两个发光器件的功能。
同时,通过将第一色转换结构31设置于第一电致遮光结构2110背离发光层22的一侧,能够使发光区210中的发光层22发出的光线能够依次经由第一电致遮光结构2110和第一色转换结构31后出射,防止发光区210中的发光层22发出的光线未经第一电致遮光结构2110和第一色转换结构31直接出射,或者仅经第一电致遮光结构2110和第一色转换结构31中的一个结构出射,而影响该发光区210的发光亮度和发光颜色,即通过在发光区210中依次设置发光层22、第一电致遮光结构2110和第一色转换结构31,能够确保该发光区210的发光准确性;同样的,通过将第二色转换结构32设置于第二电致遮光结构2120背离发光层22的一侧,发光区220中发光层22发出的光线能够依次经由第二电致遮光结构2120和第二色转换结构32后出射,能够确保该发光区220的发光准确性。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5,每个发光器件20的电致遮光层21还包括第三电致遮光结构2103;该第三电致遮光结构2130与第一电致遮光结构2110和第二电致遮光结构2120均位于不同的发光区,即第三电致遮光结构2130位于第三发光区230;该第三电致遮光结构2130背离发光层202的一侧未设置色转换结构。此时,发光区230中的发光层22发出的光线仅经第三电致遮光结构2130后直接到达显示面板100的出光侧1001。
示例性的,以发光器件20出射的光线为第三波长的光线为例,第一波长的光线、第二波长的光线以及第三波长的光线的波长各不相同,且第一波长的光线的颜色可以为红色、绿色和蓝色中的一种,第二波长的光线的颜色可以为红色、绿色和蓝色中的一种,以及第三波长的光线的颜色也可以为红色、绿色和蓝色中的一种。当第三波长的光线的颜色为蓝色时,发光器件20可以为蓝光LED芯片,此时,第二波长的光线的颜色可以为绿色,第一波长的光线的颜色可以为红色。如此,每个发光器件20的不同发光区(210、220、230)可以分别呈现红色光线、绿色光线和蓝色光线,红色光线、绿色光线和蓝色光线以不同的灰阶比例组合能够显示出不同的颜色,从而使得显示面板100具有较高的色域;同时,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每个像素单元需要三种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的情况,本发明实施例的每个发光器件20可以单独作为一个像素单元,即一个发光器件20能够实现现有技术中三个发光器件的功能,使得在减少发光器件20的数量的同时,还可以保证显示面板100仍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5,第三电致遮光结构2130位于第一电致遮光结构2110与第二电致遮光结构2120之间;如此,第一电致遮光结构2110、第三电致遮光结构2130和第二电致遮光结构2120沿X方向依次排列,互不影响,以能够分别控制各发光区(210、230、220)光通量,即分别控制各发光区(210、230、220)的发光亮度,使得不同发光区(210、230、220)能够具有不同的显示灰阶。
可选的,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三电致遮光结构2130背离发光层22的一侧表面203与色转换结构(31、32)的光出射面(301、302)齐平。
具体的,发光区210的发光层22发出的光线需要依次经由第一电致遮光结构2110和第一色转换结构31后由第一色转换结构31的光出射面301出射到达显示面板100的出光侧1001,发光区220的发光层22发出的光线需要依次经由第二电致遮光结构2110和第二色转换结构32后由第二色转换结构32的光出射面302出射到达显示面板100的出光侧1001,而发光区230的发光层22发出的光线仅需要经由第三电致遮光结构2130后由第三电致遮光结构2130背离发光层22的一侧表面203出射到达显示面板100的出光侧1001;通过使第一色转换结构31的光出射面301、第二色转换结构32的光出射面302以及第三电致遮光结构2130背离发光层22的一侧表面203保持齐平,能够使各发光区(210、220、230)出射光线的表面保持平整,确保各发光区(210、220、230)所出射光线的均一性,从而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均一性。
可选的,色转换结构的光入射面与该色转换结构对应的发光区中电致遮光层背离发光层的一侧的表面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0°≤α≤10°;电致遮光层背离发光层的一侧的表面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构成的第二内角
Figure BDA0003333999880000161
的取值范围为:
Figure BDA0003333999880000162
第二内角
Figure BDA0003333999880000163
为电致遮光结构背离发光层的一侧表面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构成的夹角中朝向发光层一侧的夹角。
具体的,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结合参考图6和图7,以发光器件10包括发光区210和发光区220,电致遮光层21包括第一电致遮光结构2110和第二电致遮光结构2120,色转换层30包括第一色转换结构31和第二色转换结构32为例。第一色转换结构31与发光区210对应,即第一色转换结构31位于发光区210中第一电致遮光结构2110背离发光层22的一侧,第一色转换结构31的光入射面303与第一电致遮光结构2110背离发光层22的一侧表面201相对;第二色转换结构32与发光区220对应,即第二色转换结构32位于发光区220中第二电致遮光结构2120背离发光层22的一侧,第二色转换结构32的光入射面304与第二电致遮光结构2120背离发光层22的一侧表面202相对。第一色转换结构31的光入射面303为该第一色转换结构31中接收发光区210中发光层22经由第一电致遮光结构2110后出射的光线的表面,第二色转换结构32的光入射面304为该第二色转换结构32中接收发光区220中发光层22经由第二电致遮光结构2120后出射的光线的表面;而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为与X方向平行的平面。
其中,以第二色转换结构32与发光区220中第二电致遮光结构2120的对应关系为例,通过将第二电致遮光结构2120背离发光层22的一侧表面202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构成的第二内角
Figure BDA0003333999880000171
设置为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90°,即第二内角
Figure BDA0003333999880000172
为锐角,能够确保该第二电致遮光结构2120背离发光层22的一侧表面朝向显示面板100的出光侧1001,使得由发光区220中发光层22发出的光线经由第二电致遮光结构2120后出射的光线能够朝向显示面板100的出光侧1001,从而能够使发光区220中发光层22发出的光线具有较高的光利用率;同时,通过将第二色转换结构32的光入射面304与第二电致遮光结构2120背离发光层22的一侧的表面202之间的夹角α设置为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10°,使得夹角α在一较小的角度范围内变化,即确保第二色转换结构32的光入射面304与第二电致遮光结构2120背离发光层22的一侧的表面202近似平行,使得由第二电致遮光结构2120背离发光层22的一侧的表面202各个位置到达第二色转换结构32的光入射面304的垂直距离保持一致,使得发光区220中各个位置处出射的光线的光程保持一致,提高发光区220的发光均一性;同时,当第二色转换结构32的光入射面304与第二电致遮光结构2120背离发光层22的一侧的表面202近似平行时,第二电致遮光结构2120背离发光层22的一侧的表面202出射的光线均能够经由第二色转换结构32进行颜色转换,从而能够提高光线的利用率。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色转换结构31和第一电致遮光结构2110与第二色转换结构32和第二电致遮光结构2120具有类似的设置方式,相同之处可参照上述对第二色转换结构32及其对应的发光区220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电致遮光层21包括电致聚合物层2101和设置于电致聚合物层2101内的遮光粒子2102;电致聚合物层2101用于在电致控制信号的控制下膨胀或收缩,以控制各遮光粒子2102之间的间距。其中,电致聚合物层2101可以由电致动聚合物材料(Electrically activatedpolymer,EAP)组成,不同的电致控制信号能够控制电致聚合物层具有不同的膨胀体积,例如该电致聚合物层2101能够根据不同的电致控制信号将体积膨胀至初始体积的150%-350%。
示例性的,以发光器件20包括三个发光区(210、220、230)为例;若需要发光区220具有较大的光通量,发光区230的光通量次之,发光区210具有较小的光通量,则发光区220中的电致聚合物层2101在电致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具有较大的膨胀体积,发光区220中的遮光粒子2202之间具有较大的间距,使得发光区220的电致遮光层21具有较大的透光面积,以使较多的光线从遮光粒子2202之间穿过,即发光区220出射的光线具有较大的光通量,使得发光区220具有较高的发光亮度;发光区230中的电致聚合物层2101在电致控制信号的控制下的膨胀体积小于发光区220中电致聚合物层2101的膨胀体积,发光区210中的电致聚合物层2101在电致控制信号的控制下的膨胀体积小于发光区230中电致聚合物层2101的膨胀体积,发光区230中的遮光粒子2202之间间距小于发光区220中的遮光粒子2202之间间距,发光区210中的遮光粒子2202之间间距小于发光区230中的遮光粒子2202之间间距,使得发光区230的电致遮光层21的透光面积次之,发光区210的电致遮光层21的透光面积较小,即发光区230出射的光线光通量次之,而发光区210具有较小的光通量,使得发光区230的发光亮度次之,而发光区210具有较小的发光亮度。相反,若需要发光区220停止发光,则需要控制发光区220中的电致聚合物层2101在电致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收缩至相邻两个遮光粒子2202之间不具有间隙,从而不会有光线透过发光区220中电致遮光层21。
如此,通过控制不同发光区(210、220、230)中的电致聚合物层2101膨胀或收缩,能够控制各发光区(210、220、230)中电致聚合物层2101的体积,以利用电致聚合物层2104的体积变化可以控制各遮光粒子2102之间的疏密程度,进而达到控制各发光区(210、220、230)出射的光线的光通量的目的。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8,遮光粒子2102包括具有反射功能的无机纳米粒子。其中,无机纳米粒子可以包括无机金属纳米离子,例如银或铝纳米粒子,其尺寸可以为30-150nm。如此,利用遮光粒子2102的反射功能,可以将传输至遮光粒子2102表面的光线进行反射后,再次利用,以提高发光器件20所出射光线的利用率。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8,电致聚合物层2101靠近发光层22的一侧表面为第一表面2001,电致聚合物层2101远离发光层22的一侧表面为第二表面2002,遮光粒子2102位于靠近第二表面2002的一侧。
具体的,光通量的大小主要与电致聚合物层2101中遮光粒子2102之间的间距相关,遮光粒子2102之间的间距越大,其光通量越大。由于电致聚合物层2101靠近发光层22的一侧的膨胀空间较小,而电致聚合物层2101远离发光层22的一侧具有较大的膨胀空间,这使得在电致聚合具层2101的膨胀体积一定时,电致聚合物层2101远离发光层22的一侧的体积变化量大于该电致聚合物层2101靠近发光层22的一侧的体积变化量。此时,若遮光粒子2102位于靠近第一表面2001的一侧,则遮光粒子2102之间的间距变化量较小,而在遮光粒子2102位于靠近第二表面2002的一侧时,遮光粒子2102之间的间距变化量较大;如此,相较于将遮光粒子2102设置于靠近第一表面2001的一侧,通过将遮光粒子2102设置于靠近第二表面2002的一侧,能够使得电致聚合物层2101具有较小的膨胀体积,就能够使透过该电致聚合物层2101的光线具有较大的光通量。若电致控制信号的电压与电致聚合物层2101的膨胀体积正相关,则在将遮光粒子2102设置于靠近第二表面2002的一侧时,有利于减小电致控制信号的电压;由于显示面板100功耗与电致控制信号的电压正相关,因此当电致控制信号的电压减小时,有利于显示面板100的低功耗。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8,显示面板100还包括遮光平坦层40,位于发光器件20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其中,遮光平坦层40包括与发光器件20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遮光平坦结构41,第一遮光平坦结构4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开口,第一开口露出色转换结构(31、32),以使得第一开口处的光线能够透过色转换结构(31、32),而未设置开口的位置处光线无法通过,从而能够防止不同两个色转换结构(31、32)所传输的光线产生串扰,而影响发光效果。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8,当发光器件20包括发光层22,电致遮光层21包括第三电致遮光结构2130,且第三电致遮光结构2130背离发光层22的一侧未设置色转换结构时,第一遮光平坦结构41还包括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露出第三电致遮光结构2130。
具体的,以每个发光器件20对应两个色转换结构(31、32),即第一色转换结构31和第二色转换结构32为例,第一遮光平坦结构41可以包括两个第一开口和一个第二开口,两个第一开口分别露出第一色转换结构31和第二色转换结构32,第二开口露出第三电致遮光结构2130,以使得设置光线能够透过第一开口处的第一色转换结构31和第二色转换结构32到达显示面板的出光侧1001,以及透过第二开口处的第三电致遮光结构2130到达显示面板的出光侧1001,而未设置开口的位置处的光线无法透过,从而能够有效解决因不同发光区中的光线串扰,而影响发光效果的技术问题。
可选的,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遮光平坦层40还包括多个光阻隔结构42,光阻隔结构42位于相邻两个发光器件20之间和/或位于相邻两个第一遮光平坦结构41之间。如此,通过光阻隔结构42能够阻挡不同发光器件20所处区域的光线相互影响,从而能够防止不同发光器件20所处区域处的光线之间产生串扰,进而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图9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示例性的附图,图9中仅示例性的示出了光阻隔结构42为位于相邻两个发光器件20之间的楔形结构,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光阻隔结构还可以是长方体、梯形体、三棱柱等形状,在能够防止不同发光器件所处区域处的光线之间产生串扰的前提下,本发明实施例对光阻隔结构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9,显示面板100还包括金属反射墙50,金属反射墙50位于光阻隔结构42与发光器件20和第一遮光平坦结构41之间,该金属反射墙50能够对发光器件20进行反射。如此,通过设置金属反射墙50能够将未到达显示面板100的出光侧1001的光线进行反射,以重新利用,从而能够提高发光器件20的光线利用率,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9,金属反射墙50靠近发光器件20的一侧表面为第一反射面501,从衬底基板10指向发光器件20的方向Z,第一反射面501与发光器件20的中心轴M之间距离呈递增趋势。其中,发光器件20的中心轴M为垂直与衬底基板100所在平面的轴线。如此,经由第一反射面501反射的光线朝向显示面板100的出光侧1001的方向传播,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提高发光效率。其中,金属反射墙50靠近发光器件20的第一反射面501可以为平面、曲面或台阶面,本发明实施例对金属反射墙50靠近发光器件20的第一反射面501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9,显示面板100还包括散射层60,位于色转换结构(31、32)与电致遮光层21之间。如此,发光器件20发射的光线经散射层60进行散射后到达色转换结构(31、32),使得色转换结构(31、32)所接收的光线更加均匀,而色转换结构(31、32)所接收的光线越均匀,经其转换后出射的光线也越均匀,从而能够使得到达显示面板100的出光侧1001的光线更加均匀,进而能够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均一性。
可选的,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包括阵列排列的多个像素电路70,位于衬底基板10与发光器件20之间。像素电路70包括第一晶体管71和至少一个第二晶体管72。发光器件20还包括第一电极层23,第一晶体管71的第一极接收驱动信号,第一晶体管71的第二极与发光器件20的第一电极层23电连接;第二晶体管72的第一极接收电致控制信号,第二晶体管72的第二极与电致遮光层21电连接。如此,通过控制第一晶体管71导通或关闭,能够控制驱动信号传输至发光器件20的第一电极层,以控制发光器件20进行发光;通过控制第二晶体管72导通或关闭,能够控制电致控制信号传输至电致遮光层21,以控制电致遮光层21所在发光区的光通量。
需要说明的是,图10中仅示例性的示出了每个像素电路70中的一个第二晶体管71,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像素电路70中设置的第二晶体管的数量可以与该像素电路70所驱动的发光器件20中发光区的数量相同,即当发光器件20包括三个发光区时,像素电路70中可设置三个第二晶体管,各第二晶体管与各发光区中所设置的电致遮光层21对应电连接,以使各发光区的电致遮光层能够在各第二晶体管所传输的各电致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控制各发光区出射的光线的光通量。
此外,继续参考图10,由于发光器件20的第一电极层与第一晶体管71的第二极位于不同的膜层,电致遮光层21与第二晶体管72的第二极也位于不同的膜层,因此第一电极层23需要通过过孔与第一晶体管71的第二极电连接,以及电致遮光层21需要通过过孔与第二晶体管72的第二极电连接;通常过孔的深度越大,该过孔的设置难度越大,此时可在第一电极层23与第一晶体管71的第二极之间,以及电致遮光层21与第二晶体管72的第二极之间设置搭接结构80,例如可在第一电极层23与第一晶体管71的第二极之间,以及电致遮光层21与第二晶体管72的第二极之间设置分别设置两个搭接结构81和82,使得从第一电极层23打孔至搭接结构81,从搭接结构81再打孔至搭接结构82,从搭接结构82再打孔至第一晶体管71的第二极,以将第一电极层23与第一晶体管71的第二极之间的过孔拆分为三个过孔,使得每个过孔均具有较小的深度,以降低打孔难度;同样的,可将电致遮光层21与第二晶体管72的第二极之间的过孔拆分为三个过孔,以降低打孔难度。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显示装置200可以包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该显示装置2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例如手表、手环等)、以及其它非便携设备的显示器等。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该显示面板相应的功能模块,能够达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未在上述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描述。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21)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基板;
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包括多个发光区;所述发光区对应设置有电致遮光层;所述电致遮光层用于在电致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控制由所述发光区出射的光线的光通量;
色转换层,包括多个色转换结构;所述色转换结构位于所述发光器件的出光侧;所述发光器件出射的至少部分光线经所述色转换结构后出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发光器件中的电致遮光层包括多个分别与不同所述发光区对应的电致遮光结构,且各所述电致遮光结构相互绝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器件中,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区的出光面构成的第一内角θ的取值范围为:90°<θ<180°;
其中,所述第一内角θ为相邻两个所述出光面构成的夹角中朝向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器件还包括发光层;位于不同所述发光区的所述发光层连续且不共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发光器件的电致遮光层包括第一电致遮光结构和第二电致遮光结构;所述第一电致遮光结构和所述第二电致遮光结构分别位于不同所述发光区;
所述色转换层包括第一色转换结构和第二色转换结构;所述第一色转换结构位于所述第一电致遮光结构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所述第二色转换结构位于所述第二电致遮光结构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
所述发光器件出射的至少部分光线经所述第一色转换结构后出射的光线与经所述第二色转换结构后出射的光线的波长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发光器件的电致遮光层还包括第三电致遮光结构;所述第三电致遮光结构与所述第一电致遮光结构和所述第二电致遮光结构均位于不同所述发光区;
所述第三电致遮光结构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未设置所述色转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致遮光结构位于所述第一电致遮光结构与所述第二电致遮光结构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致遮光结构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表面与所述色转换结构的光出射面齐平。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色转换结构的光入射面与该所述色转换结构对应的所述发光区中电致遮光层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的表面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0°≤α≤10°;
所述电致遮光层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的表面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构成的第二内角
Figure FDA0003333999870000021
的取值范围为:
Figure FDA0003333999870000022
所述第二内角
Figure FDA0003333999870000023
为所述电致遮光结构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表面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构成的夹角中朝向所述发光层一侧的夹角。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遮光层包括电致聚合物层和设置于所述电致聚合物层内的遮光粒子;
所述电致聚合物层用于在电致控制信号的控制下膨胀或收缩,以控制各所述遮光粒子之间的间距。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聚合物层靠近所述发光层的一侧表面为第一表面,所述电致聚合物层远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表面为第二表面;
所述遮光粒子位于靠近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粒子包括具有反射功能的无机纳米粒子。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遮光平坦层,位于所述发光器件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遮光平坦层包括与所述发光器件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遮光平坦结构;所述第一遮光平坦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露出所述色转换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器件包括发光层;所述电致遮光层包括第三电致遮光结构;所述第三电致遮光结构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未设置所述色转换结构;
所述第一遮光平坦结构还包括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露出所述第三电致遮光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平坦层还包括多个光阻隔结构;所述光阻隔结构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器件之间和/或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遮光平坦结构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金属反射墙;所述金属反射墙位于所述光阻隔结构与所述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一遮光平坦结构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反射墙靠近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表面为第一反射面;
从所述衬底基板指向所述发光器件的方向,所述第一反射面与所述发光器件的中心轴之间距离呈递增趋势;
所述发光器件的中心轴为垂直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轴线。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散射层;位于所述色转换结构与所述电致遮光层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阵列排列的多个像素电路,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与所述发光器件之间;
所述像素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第二晶体管;
所述发光器件还包括第一电极层;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接收驱动信号,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层电连接;
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接收所述电致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电致遮光层电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器件中,沿各所述发光区的排列方向,多个连续的所述发光区、以及所述发光器件所处位置处的所述衬底基板依次首尾相接构成封闭区域。
2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1288292.XA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40388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88292.XA CN114038839A (zh)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88292.XA CN114038839A (zh)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38839A true CN114038839A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36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88292.XA Pending CN114038839A (zh)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38839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99286A (zh) * 2022-07-12 2022-08-12 诺视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级分立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14899291A (zh) * 2022-07-12 2022-08-12 诺视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用于半导体器件的像素单元及其制作方法、微显示屏
CN116230733A (zh) * 2023-05-09 2023-06-06 江西兆驰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Micro LED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8335873A (zh) * 2024-06-13 2024-07-1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灯珠、灯板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99286A (zh) * 2022-07-12 2022-08-12 诺视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级分立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14899291A (zh) * 2022-07-12 2022-08-12 诺视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用于半导体器件的像素单元及其制作方法、微显示屏
CN114899291B (zh) * 2022-07-12 2022-10-25 诺视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用于半导体器件的像素单元及其制作方法、微显示屏
CN116230733A (zh) * 2023-05-09 2023-06-06 江西兆驰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Micro LED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8335873A (zh) * 2024-06-13 2024-07-1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灯珠、灯板和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38839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304901B1 (en) 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2651097B1 (ko) 발광 다이오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1778845B2 (en) Pixel array package structure and display panel
US20220352446A1 (en) Display device using micro le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09935599A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11769108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20220367757A1 (en) Display device using micro-led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11162200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851983A (zh) 有机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有机发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1370461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0498461C (zh) 电光装置、电光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1104856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230699A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7331693B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KR20200099037A (ko) 반도체 발광 소자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20220320060A1 (en) Light-emitting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471181A (zh) 一种发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模组和背光模组
KR20220021062A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타일형 표시 장치
KR20200095210A (ko) 반도체 발광 소자,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220127410A (ko) 표시 장치,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타일형 표시 장치
CN117832366A (zh) 发光单元、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CN114023908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11815765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921673B (zh) 用于显示的发光二极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