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38364A -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显示系统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显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38364A
CN114038364A CN202111421224.6A CN202111421224A CN114038364A CN 114038364 A CN114038364 A CN 114038364A CN 202111421224 A CN202111421224 A CN 202111421224A CN 114038364 A CN114038364 A CN 1140383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trigger signal
enable
enabling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2122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38364B (zh
Inventor
高峰
訾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2122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383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383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383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383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383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001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using specific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9G3/02 - G09G3/36, e.g. using an intermediate record carrier such as a film slide; Projection systems; Display of non-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solely or in combination with 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e.g. digital display on projected diapositive as backgroun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027/0178Eyeglass typ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显示系统。该显示装置,包括:第一使能电路,与控制设备电耦接,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控制设备提供的供电电压生成第一触发信号,在所述第一触发信号的电压小于第一参考电压时,输出第一使能电压,响应于所述第一触发信号的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参考电压,输出第二使能电压;电源模块,与所述控制设备和所述第一使能电路分别电耦接,并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使能电压的控制下根据所述控制设备提供的供电电压输出第一电压;显示模组,与所述电源模块电耦接,并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电压的供电下进行显示。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显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显示系统。
背景技术
增强现实技术(AR)是促使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内容之间综合在一起的较新的技术内容,其将原本在现实世界的空间范围中比较难以进行体验的实体信息在电脑等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实施模拟仿真处理,叠加将虚拟信息内容在真实世界中加以有效应用,从而实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AR眼镜作为实现AR技术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广泛应用于安保、教育、健康医疗、广告购物及展示展览等领域。
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深入和拓展,人们对AR显示设备硬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清晰度越来越高、硬件尺寸越来越小、佩戴舒适性越来越高。显示驱动芯片(Bridge IC)和显示模组是AR显示设备里的核心器件,Bridge IC接收上位机(例如,手机、个人电脑(PC)等)的图像信号输入并将其转换为显示模组需要的点屏信号,然后驱动显示模组进行图像显示。
Bridge IC和显示模组对上电时序有着严格的要求,传统设计是在AR硬件上增加一个微处理器(MCU)模块,通过运行MCU程序精确控制Bridge IC和显示模组的上电时序。随着AR硬件尺寸的不断缩小,整机集成MCU的设计方式已不能满足小型化之后的尺寸要求,故MCU被移除,转而通过电路设计来实现延时特性和参数设置,进而实现Bridge IC和显示模组上电时序控制的目的。然而,这种延时电路设计存在一定缺陷。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显示系统。
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使能电路,与控制设备电耦接,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控制设备提供的供电电压生成第一触发信号,在所述第一触发信号的电压小于第一参考电压时,输出第一使能电压,响应于所述第一触发信号的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参考电压,输出第二使能电压;
电源模块,与所述控制设备和所述第一使能电路分别电耦接,并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使能电压的控制下根据所述控制设备提供的供电电压输出第一电压;
显示模组,与所述电源模块电耦接,并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电压的供电下进行显示。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系统,包括:
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装置;
控制设备,与所述显示装置电耦接,并被配置为:为所述显示装置提供供电电压和驱动信号。
本公开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第一使能电路根据控制设备提供的供电电压生成第一触发信号;
在所述第一触发信号的电压小于第一参考电压时,所述第一使能电路输出第一使能电压;
响应于所述第一触发信号的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参考电压,所述第一使能电路输出第二使能电压;
电源模块在所述第二使能电压的控制下根据所述控制设备提供的供电电压输出第一电压;
显示模组在所述第一电压的供电下进行显示。
本公开提供的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显示系统,通过利用第一使能电路来输出第二使能电压,避免第一触发信号的电压在爬升过程中处于不稳定态而导致的整机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示出了一种示例性电阻电容电路(RC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1B示出了图1A的电位点A、B的示例性时序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示例性显示系统的示意图。
图3A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示例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3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示例性使能电路的示意图。
图3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使能电压和触发信号的时序示意图。
图3D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性使能电路的示意图。
图3E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示例性电源模块的示意图。
图3F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示例性使能电路的示意图。
图3G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性使能电路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公开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为了实现AR设备小型化,将电路中的MCU移除,转而通过利用RC电路的延时特性和参数设置,实现Bridge IC和显示模组上电时序控制的目的。然而,由于RC电路在的电平上升沿爬坡时间较长,在逻辑0电平和逻辑1电平之间存在较长时间的不确定态,不能精确控制整机(Bridge IC和显示模组)的上电时序,偶尔会出现整机不能正常工作的现象,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图1A示出了一种示例性电阻电容电路(RC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如图1A所示,RC电路包括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该RC电路中形成两个典型电位点A、B。
图1B示出了电位点A、B的示例性时序示意图。
如图1B所示,当A点开始上电时,因为B点需要为电容充电,使得B点电位存在一个缓慢上升的过程直至其完成上电。从A点开始上电到B点完成上电,中间经过的时间就实现了上电电压的延时。
从图1B可以看出,B点的缓慢爬升作用起到了延时效果,但这个缓慢爬升过程中(Δt)会存在一个处于“0”和“1”之间的不稳定态。
这个不稳定态是由数字电路自身的基本原理决定的。数字电路分两种状态:逻辑“0”和逻辑“1”。当电压低于某一低电压阈值VL时,数字电路将该电压识别为稳定的“0”状态,而当电压高于某一高电压阈值VH时,数字电路将该电压识别为稳定的“1”状态,在这两个电压VL和VH之间,则为不稳定态(或不确定态)。一般地,芯片应尽量避免工作在该电压范围,以免引起识别和运算的错误。以CMOS数字电路为例,若芯片供电电压为VDD,则一般电压低于35%VDD,则为逻辑“0”,高于65%VDD,则为逻辑“1”。而35%VDD~65%VDD之间,即为不稳定态。
可以知道,RC电路的B点电位的缓慢上升过程中存在该不稳定态,若直接利用RC电路的B点电位来实现延时驱动,不能确定在处于不稳定态时什么时候发生逻辑“0”和“1”之间的翻转,容易导致上电时序不能精确控制,进而导致整机不能正常工作。
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显示系统,通过利用第一使能电路来输出第二使能电压,避免第一触发信号的电压在爬升过程中处于不稳定态而导致的整机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
图2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示例性显示系统100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显示系统100可以包括控制设备200和显示装置300。该控制设备200可以作为该显示装置300的上位机,并可以通过连接线与显示装置300实现电耦接,以向显示装置300提供供电电压和驱动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300可以是近场显示装置,例如,AR或VR设备。该控制设备200,可以是个人电脑(PC)、手机等设备。控制设备200,作为显示系统100的主控部分,可以是显示装置300的显示内容来源,并可以为显示装置300提供运算支持,同时给显示装置300提供电源(Power)供应。
图3A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示例性显示装置300的示意图。
如图3A所示,显示装置300可以包括使能电路、电源模块310、显示模组312和显示驱动芯片314。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300中未搭载MCU,从而可以更加轻便、满足小型化需求。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显示装置300的使能电路可以包括第一使能电路302。
如图3A所示,该第一使能电路302,与控制设备200电耦接,并可以根据控制设备200提供的供电电压Power-In生成第一触发信号。在该第一触发信号的电压小于第一参考电压时,第一使能电路302可以输出第一使能电压Ven1。进一步地,响应于第一触发信号的电压大于或等于该第一参考电压,第一使能电路302输出第二使能电压Ven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使能电路302还可以具有更具体的电路结构。图3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示例性使能电路302的示意图。
如图3B所示,该第一使能电路302可以包括第一延迟单元3022和第一比较单元3024。该第一延迟单元3022可以根据控制设备200提供的供电电压Power-In输出第一触发信号Vt1。该第一比较单元3024,与电源模块310和第一延迟单元3022分别电耦接,并可以比较该第一触发信号Vt1的电压和电源模块310提供的第一参考电压Vref1。在第一触发信号Vt1的电压小于第一参考电压Vref1时,第一比较单元3024可以输出第一使能电压Ven1。进一步地,在第一触发信号Vt1的电压爬升过程中,响应于第一触发信号Vt1的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一参考电压Vref1,第一比较单元3024可以输出第二使能电压Ven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使能电压Ven1为低电平信号,第二使能电压Ven2为高电平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延迟单元3022可以是第一电容电阻电路(RC电路,参考图1A),该第一电容电阻电路的输入端接收供电电压Power-In,该第一电容电阻电路的输出端输出该第一触发信号Vt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比较单元3024可以是电压比较器。
图3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使能电压和触发信号的时序示意图。如图3C所示,第一触发信号Vt1的电压存在一个缓慢上升的过程,在该过程中会出现前述的不稳定态,导致直接利用第一触发信号Vt1来为电源模块310提供使能信号容易出现不能精确控制电压从逻辑“0”跳转到逻辑“1”的时间节点。本实施例通过增加第一比较单元3024来比较第一触发信号Vt1的电压和第一参考电压Vref1并可以相应地输出第一使能电压Ven1或第二使能电压Ven2。例如,当第一触发信号Vt1的电压小于第一参考电压Vref1,第一比较单元3024会持续输出低电平信号(逻辑“0”),而当第一触发信号Vt1的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一参考电压Vref1,第一比较单元3024的输出信号发生翻转,此时输出高电平信号(逻辑“1”)。在整个过程中,并不会出现前述的不稳定态,而是在逻辑“0”和逻辑“1”之间快速翻转。只要选择合适的第一参考电压Vref1,就能很好地控制使能电压从逻辑“0”跳转到逻辑“1”的时间节点。
进一步地,如图3A所示,电源模块310,可以与控制设备200和第一使能电路302分别电耦接,并可以在第二使能电压Ven2的控制下根据控制设备200提供的供电电压Power-In输出第一电压V1。该第一电压V1可以是提供给显示模组312的特定供电电压(例如,用于给显示模组312的显示面板供电的1.8V/1A电源),由于其采用了第二使能电压Ven2来实现触发,因此可以精确控制第一电压V1的上电时间。
相应地,显示模组312,与该电源模块310电耦接,并可以在第一电压V1的供电下进行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A所示,显示装置300的使能电路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使能电路304。
该第二使能电路304,可以与控制设备200电耦接,并可以根据控制设备200提供的供电电压Power-In生成第二触发信号Vt2。具体地,在第二触发信号Vt2的电压小于第二参考电压Vref2时,第二使能电路304可以输出第三使能电压Ven3。随着该第二触发信号Vt2的电压上升,响应于第二触发信号Vt2的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二参考电压Vref2,第二使能电路304可以输出第四使能电压Ven4。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使能电路304还可以具有更具体的电路结构。图3D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示例性使能电路304的示意图。
如图3D所示,该第二使能电路304可以包括第二延迟单元3042和第二比较单元3044。该第二延迟单元3042,可以根据控制设备200提供的供电电压Power-In输出第二触发信号Vt2。该第二比较单元3044,与电源模块310和第二延迟单元3042分别电耦接,并可以比较第二触发信号Vt2的电压和电源模块310提供的第二参考电压Vref2并可以相应地输出第三使能电压Ven3或第四使能电压Ven4。例如,在第二触发信号Vt2的电压小于第二参考电压Vref2时,第二比较单元3044可以输出第三使能电压Ven3。进一步地,在第二触发信号Vt2的电压爬升过程中,响应于第二触发信号Vt2的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参考电压Vref2,第二比较单元3044可以输出第四使能电压Ven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使能电压Ven3为低电平信号,第四使能电压Ven4为高电平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延迟单元3042可以是第二电容电阻电路(RC电路,参考图1A),该第二电容电阻电路的输入端接收供电电压Power-In,该第二电容电阻电路的输出端输出该第二触发信号Vt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比较单元3044可以是电压比较器。
如图3C所示,第二触发信号Vt2的电压存在一个缓慢上升的过程,在该过程中会出现前述的不稳定态,导致直接利用第二触发信号Vt2来为电源模块310提供使能信号容易出现不能精确控制电压从逻辑“0”跳转到逻辑“1”的时间节点。本实施例通过增加第二比较单元3044来比较第二触发信号Vt2的电压和第二参考电压Vref2,当第二触发信号Vt2的电压小于第二参考电压Vref2,第二比较单元3044会持续输出低电平信号(逻辑“0”),而当第二触发信号Vt2的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二参考电压Vref2,第二比较单元3044的输出信号发生翻转,此时输出高电平信号(逻辑“1”)。在整个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前述的不稳定态,而是在逻辑“0”和逻辑“1”之间快速翻转。只要选择合适的第二参考电压Vref2,就能很好地控制使能电压从逻辑“0”跳转到逻辑“1”的时间节点。
类似地,电源模块310,还可以与第二使能电路304电耦接,并可以在第四使能电压Ven4的控制下根据控制设备200提供的供电电压Power-In输出第二电压V2。该第二电压V2可以是提供给显示模组312的特定供电电压(例如,用于给显示模组312的外围电路(Board)供电的3.3V/1A电源),由于其采用了第四使能电压Ven2来实现触发,因此可以精确控制第二电压V2的上电时间。
相应地,显示模组312,可以在第一电压V1和第二电压V2的共同供电下进行显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压V1和第二电压V2可以具有上电时间差。
图3E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示例性电源模块310的示意图。
如图3E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模块310,可以包括第一电源芯片3102、第二电源芯片3104、第三电源芯片3106、第四电源芯片3108。其中,第一电源芯片3102可以用于为显示模组312提供相应的电压。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源芯片3102,可以与控制设备200、第一使能电路302和第二使能电路304分别电耦接,并可以在第二使能电压Ven2的控制下根据控制设备200提供的供电电压Power-In输出第一电压V1,以及,在第四使能电压Ven4的控制下根据控制设备200提供的供电电压Power-In输出第二电压V2。具体地,第一电源芯片3102可以将供电电压Power-In转换成显示模组312所需要的第一电压V1和第二电压V2并在使能电压Ven2和使能电压Ven4的使能控制下将第一电压V1和第二电压V2输出到显示模组312。由于显示模组312的驱动信号的复杂性,第三电源芯片3106也可以用于为显示模组312提供相应的电压V5、V6,并可以参照前述设计来为第三电源芯片3106提供使能信号。第二电源芯片3104则可以用于为显示驱动芯片314提供相应的电压Vref1~4。第四电源芯片3108可以用于为各使能电路提供参考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使能电压所触发的电源的输出电压(例如,V1和V2)的上电的先后顺序以满足显示模组312的内部上电时序的要求(例如,显示模组312所需的AVDD电源(6V/150(mA))需早于AVEE电源(-6V/150(mA))的上电时间,例如,最少早1ms),可以对第一延迟单元3022和第二延迟单元3042的RC电路中的电阻和电容的参数进行设计,以使第一延迟单元3022输出的第一触发信号Vt1和第二延迟单元3042输出的第二触发信号Vt2具有不同坡度的电压上升曲线。进一步地,结合第一参考电压Vref1和第二参考电压Vref2的选择,实现第一电压V1和第二电压V2的上电顺序以及相应的时间差。
如图3C所示,可以看到,第一延迟单元3022输出的第一触发信号Vt1和第二延迟单元3042输出的第二触发信号Vt2具有不同坡度的电压上升曲线,可以通过设计延迟单元的R、C参数来实现。R、C参数设置参考RC电路工作原理,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其中,第二触发信号Vt2的坡度更缓,相应地,在不稳定态中停留的时间也更长。可以看到,通过将第二触发信号Vt2的电压到达第二参考电压Vref2的时间节点设置得晚于第一触发信号Vt1的电压到达第一参考电压Vref1的时间节点,可以使第一电压V1和第二电压V2具有先后上电顺序,并且,第一电压V1和第二电压V2的上电时间差为t。为了实现第二触发信号Vt2的电压到达第二参考电压Vref2的时间节点晚于第一触发信号Vt1的电压到达第一参考电压Vref1的时间节点,可以相应地对参考电压Vref1、Vref2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可以知道,对延迟单元的R、C参数以及参考电压Vref1、Vref2的设置,可以对第一电压V1和第二电压V2的上电时间差t进行设置。这样,通过计算配置不同参数的延迟单元的组合,可实现显示模组312的上电时序的稳定控制。
可以理解的是,当R、C参数合适的时候,选择相同的参考电压也能实现所需的上电时序,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电压可以为常用的标准电压值,例如,1.235V、1.5V、2.5V等,可以由高精度的基准电压源IC(例如,REF5025)提供。选择基准电压时需考虑和电路板上所有的电压等级兼容,基准电压值尽量接近或低于硬件供电IC输出的最低电压,以便于和其他电压值做比较运算。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300的显示驱动芯片(Bridge IC)314也需要由电源模块310来提供电压,进而也需要稳定的上电时序。
因此,显示装置30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三使能电路306。
如图3A所示,第三使能电路306可以根据控制设备200提供的供电电压Power-In生成第三触发信号Vt3。在第三触发信号Vt3的电压小于第三参考电压Vref3时,第三使能电路306可以输出第五使能电压Ven5。进一步地,响应于第三触发信号Vt3的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三参考电压Vref3,第三使能电路306可以输出第六使能电压Ven6。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使能电路306还可以具有更具体的电路结构。图3F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示例性使能电路306的示意图。
如图3F所示,该第三使能电路306可以包括第三延迟单元3062和第三比较单元3064。该第三延迟单元3062可以根据控制设备200提供的供电电压Power-In输出第三触发信号Vt3。该第三比较单元3064,与电源模块310和第三延迟单元3062分别电耦接,并可以比较该第三触发信号Vt3的电压和电源模块310提供的第三参考电压Vref3并输出第五使能电压Ven5或第六使能电压Ven6。例如,在第三触发信号Vt3的电压小于第三参考电压Vref3时,第三比较单元3064可以输出第五使能电压Ven5。进一步地,在第三触发信号Vt3的电压爬升过程中,响应于第三触发信号Vt3的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三参考电压Vref3,第三比较单元3064可以输出第六使能电压Ven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五使能电压Ven5为低电平信号,第六使能电压Ven6为高电平信号。可以知道,第三使能电路306可以实现与第一使能电路302相同的效果(参考图3C所示),即只要选择合适的第三参考电压Vref3,就能很好地控制使能电压从逻辑“0”跳转到逻辑“1”的时间节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三延迟单元3062可以是第三电容电阻电路(RC电路,参考图1A),该第三电容电阻电路的输入端接收供电电压Power-In,该第三电容电阻电路的输出端输出该第三触发信号Vt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比较单元3064可以是电压比较器。
进一步地,如图3A所示,电源模块310还可以在第六使能电压Ven6的控制下根据控制设备200提供的供电电压Power-In输出第三电压V3。该第三电压V3可以是提供给显示驱动芯片314的特定供电电压(例如,3.3V/1A电源),由于其采用了第六使能电压Ven6来实现触发,因此可以精确控制第三电压V3的上电时间。
相应地,如图3A所示,显示驱动芯片314,与控制设备200、电源模块310和显示模组312分别电耦接,并可以接收控制设备200发送的图像信号Video Signal,在第三电压V3的供电下,基于图像信号Video Signal为显示模组312提供驱动信号Display Signal。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A所示,显示装置300的使能电路可以进一步包括第四使能电路308。
该第四使能电路308,可以与控制设备200电耦接,并可以根据控制设备200提供的供电电压Power-In生成第四触发信号Vt4。具体地,在第四触发信号Vt4的电压小于第四参考电压Vref4时,第四使能电路308可以输出第七使能电压Ven7。随着该第四触发信号Vt4的电压上升,响应于第四触发信号Vt4的电压大于或等于第四参考电压Vref4,第四使能电路308可以输出第八使能电压Ven8。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使能电路308还可以具有更具体的电路结构。图3G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示例性使能电路308的示意图。
如图3G所示,该第四使能电路308可以包括第四延迟单元3082和第四比较单元3084。该第四延迟单元3082,可以根据控制设备200提供的供电电压Power-In输出第四触发信号Vt4。该第四比较单元3084,与电源模块310和第四延迟单元3082分别电耦接,并可以比较第四触发信号Vt4的电压和电源模块310提供的第四参考电压Vref4并输出第七使能电压Ven7或第八使能电压Ven8。例如,在第四触发信号Vt4的电压小于第四参考电压Vref4时,第四比较单元3084可以输出第七使能电压Ven7。进一步地,在第四触发信号Vt4的电压爬升过程中,响应于第四触发信号Vt4的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参考电压Vref4,第四比较单元3084可以输出第八使能电压Ven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七使能电压Ven7为低电平信号,第八使能电压Ven8为高电平信号。可以知道,第四使能电路308可以实现与第二使能电路304相同的效果(参考图3C所示),即只要选择合适的第四参考电压Vref4,就能很好地控制使能电压从逻辑“0”跳转到逻辑“1”的时间节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四延迟单元3082可以是第四电容电阻电路(RC电路,参考图1A),该第四电容电阻电路的输入端接收供电电压Power-In,该第四电容电阻电路的输出端输出该第四触发信号Vt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比较单元3084可以是电压比较器。
进一步地,如图3A所示,电源模块310还可以在第八使能电压Ven8的控制下根据控制设备200提供的供电电压Power-In输出第四电压V4。该第四电压V4可以是提供给显示驱动芯片314的特定供电电压(例如,1.8V/1A电源),由于其采用了第八使能电压Ven8来实现触发,因此可以精确控制第四电压V4的上电时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E所示,电源模块310的第二电源芯片3104,可以与控制设备200、第三使能电路306和第四使能电路308分别电耦接,并被可以在第六使能电压Ven6的控制下根据控制设备200提供的供电电压Power-In输出第三电压V3,以及,在第八使能电压Ven8的控制下根据控制设备200提供的供电电压Power-In输出第四电压V4。具体地,第二电源芯片3104可以将供电电压Power-In转换成显示驱动芯片314所需要的第三电压V3和第四电压V4并在使能电压Ven6和使能电压Ven8的使能控制下将第三电压V3和第四电压V4输出到显示驱动芯片314。
相应地,如图3A所示,显示驱动芯片314,可以接收控制设备200发送的图像信号Video Signal,在第三电压V3和第四电压V4的供电下,基于图像信号Video Signal为显示模组312提供驱动信号Display Signal。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电压V3和第四电压V4可以具有上电时间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使能电压所触发的电源的输出电压(例如,V1和V2)的上电的先后顺序以满足显示驱动芯片314的内部上电时序的要求(例如,显示驱动芯片314所需的3.3V/1A电源需早于1.8V/1A电源的上电时间,例如,最少早1ms),可以对第三延迟单元3062和第四延迟单元3082的RC电路中的电阻和电容的参数进行设计,以使第三延迟单元3062输出的第三触发信号Vt3和第四延迟单元3082输出的第四触发信号Vt4具有不同坡度的电压上升曲线。进一步地,结合第三参考电压Vref3和第四参考电压Vref4的选择,实现第三电压V3和第四电压V4的上电顺序以及相应的时间差。
参考图3C所示,可以知道,第三延迟单元3062输出的第三触发信号Vt3和第四延迟单元3082输出的第四触发信号Vt4也可以具有图3所示的类似的不同坡度的电压上升曲线,并同样可以通过设计延迟单元的R、C参数来实现。R、C参数设置参考RC电路工作原理,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其中,第四触发信号Vt4的坡度可以更缓,相应地,在不稳定态中停留的时间也更长。可以知道,通过将第四触发信号Vt4的电压到达第四参考电压Vref4的时间节点设置得晚于第三触发信号Vt3的电压到达第三参考电压Vref3的时间节点,可以使第三电压V3和第四电压V4具有先后上电顺序,并且,第三电压V3和第四电压V4的上电时间差为t。为了实现第四触发信号Vt4的电压到达第四参考电压Vref4的时间节点晚于第三触发信号Vt3的电压到达第三参考电压Vref3的时间节点,可以相应地对参考电压Vref3、Vref4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可以知道,对延迟单元的R、C参数以及参考电压Vref3、Vref4的设置,可以对第三电压V3和第四电压V4的上电时间差t进行设置。这样,通过计算配置不同参数的延迟单元的组合,可实现显示驱动芯片314的上电时序的稳定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节省布局空间,第一比较单元3024、第二比较单元3044、第三比较单元3064和第四比较单元3084可以采用同一个电压比较器来实现,只需将对应的输入信号对应连接到电压比较器的输入端即可。
前述实施例中仅以显示模组312和显示驱动芯片314的两个电压信号的上电先后顺序为例来进行描述。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显示装置300的显示模组312和显示驱动芯片314都可能存在很多需要设计上电时序的电压信号,参考前述实施例可以为任意的电压信号来提供所需的上电时序,只需在所需设置上电时序的信号之前参考前述的使能电路来提供使能电压即可。
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提高显示设备(例如,AR/VR设备)上电时序稳定性的硬件驱动方法。在RC电路的后端增加一个电压比较器作为逻辑处理环节,当RC电平的上升沿高于比较器参考电压Vref时,比较器输出端电压完成从0到1的快速翻转,解决了RC电路不确定态时间太长的问题,从而在未搭载MCU的显示设备中实现Bridge IC和显示模组上电时序的稳定控制,有效提高了显示设备上电启动的稳定性和运行稳定性,改善用户体验。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能够解决RC电路不确定态时间太长的问题。
图4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示例性方法400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400可以由显示装置300实施。如图4所示,该方法40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402,第一使能电路(例如,图3A的第一使能电路302)根据控制设备(例如,图2的控制设备200)提供的供电电压(例如,图3A的电压Power-In)生成第一触发信号(例如,图3B的第一触发信号Vt1)。
在步骤404,在所述第一触发信号的电压小于第一参考电压(例如,图3B的第一参考电压Vref1)时,所述第一使能电路输出第一使能电压(例如,图3A的第一使能电压Ven1)。
在步骤406,响应于所述第一触发信号的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参考电压,所述第一使能电路输出第二使能电压(例如,图3A的第二使能电压Ven2)。
在步骤408,电源模块(例如,图3A的电源模块310)在所述第二使能电压的控制下根据所述控制设备提供的供电电压输出第一电压(例如,图3A的第一电压V1)。
在步骤410,显示模组(例如,图3A的显示模组312)在所述第一电压的供电下进行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400,还可以包括:
第二使能电路(例如,图3A的第二使能电路304)根据所述控制设备提供的供电电压生成第二触发信号(例如,图3D的第二触发信号Vt2);
在所述第二触发信号的电压小于第二参考电压(例如,图3D的第二参考电压Vref2)时,所述第二使能电路输出第三使能电压(例如,图3D的第三使能电压Ven3);
响应于所述第二触发信号的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参考电压,所述第二使能电路输出第四使能电压(例如,图3D的第四使能电压Ven4);其中,所述第二触发信号的电压到达所述第二参考电压的时间节点晚于所述第一触发信号的电压到达所述第一参考电压的时间节点;
所述电源模块在所述第四使能电压的控制下根据所述控制设备提供的供电电压输出第二电压(例如,图3A的第一电压V2);
所述显示模组在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的供电下进行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400,还可以包括:
第三使能电路(例如,图3A的第三使能电路306)根据所述控制设备提供的供电电压生成第三触发信号(例如,图3F的第三触发信号Vt3);
在所述第三触发信号的电压小于第三参考电压(例如,图3F的第三参考电压Vref3)时,所述第三使能电路输出第五使能电压(例如,图3F的第五使能电压Ven5);
响应于所述第三触发信号的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参考电压,所述第三使能电路输出第六使能电压(例如,图3F的第六使能电压Ven6);
所述电源模块在所述第六使能电压的控制下根据所述控制设备提供的供电电压输出第三电压(例如,图3A的第三电压V3);
显示驱动芯片(例如,图3A的显示驱动芯片314)接收所述控制设备发送的图像信号(例如,图3A的图像信号Video Signal),在所述第三电压的供电下,基于所述图像信号为所述显示模组提供驱动信号(例如,图3A的驱动信号Dislplay Signal)。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400,还可以包括:
第四使能电路(例如,图3A的第四使能电路308)根据所述控制设备提供的供电电压生成第四触发信号(例如,图3G的第四触发信号Vt4);
在所述第四触发信号的电压小于第四参考电压(例如,图3G的第四参考电压Vref4)时,所述第四使能电路输出第七使能电压(例如,图3G的第七使能电压Ven7);
响应于所述第四触发信号的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参考电压,所述第四使能电路输出第八使能电压(例如,图3G的第八使能电压Ven8);
所述电源模块在所述第八使能电压的控制下根据所述控制设备提供的供电电压输出第四电压(例如,图3A的第四电压V4);
所述显示驱动芯片在所述第三电压和所述第四电压的供电下,基于所述图像信号为所述显示模组提供驱动信号。
前述实施例的显示装置300用于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相应的方法400,并且各方法实施例具有相应的显示装置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上述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公开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另外,为简化说明和讨论,并且为了不会使本公开实施例难以理解,在所提供的附图中可以示出或可以不示出与集成电路(IC)芯片和其它部件的公知的电源/接地连接。此外,可以以框图的形式示出装置,以便避免使本公开实施例难以理解,并且这也考虑了以下事实,即关于这些框图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细节是高度取决于将要实施本公开实施例的平台的(即,这些细节应当完全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范围内)。在阐述了具体细节(例如,电路)以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或者这些具体细节有变化的情况下实施本公开实施例。因此,这些描述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尽管已经结合了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描述,但是根据前面的描述,这些实施例的很多替换、修改和变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其它存储器架构(例如,动态RAM(DRAM))可以使用所讨论的实施例。
本公开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公开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使能电路,与控制设备电耦接,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控制设备提供的供电电压生成第一触发信号,在所述第一触发信号的电压小于第一参考电压时,输出第一使能电压,响应于所述第一触发信号的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参考电压,输出第二使能电压;
电源模块,与所述控制设备和所述第一使能电路分别电耦接,并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使能电压的控制下根据所述控制设备提供的供电电压输出第一电压;
显示模组,与所述电源模块电耦接,并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电压的供电下进行显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使能电路;
所述第二使能电路,与所述控制设备电耦接,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控制设备提供的供电电压生成第二触发信号,在所述第二触发信号的电压小于第二参考电压时,输出第三使能电压,响应于所述第二触发信号的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参考电压,输出第四使能电压;其中,所述第二触发信号的电压到达所述第二参考电压的时间节点晚于所述第一触发信号的电压到达所述第一参考电压的时间节点,所述第一使能电压和所述第三使能电压为低电平信号,所述第二使能电压和所述第四使能电压为高电平信号;
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第二使能电路电耦接,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第四使能电压的控制下根据所述控制设备提供的供电电压输出第二电压;
所述显示模组,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的供电下进行显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使能电路包括:
第一延迟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控制设备提供的供电电压输出所述第一触发信号;
第一比较单元,与所述电源模块和所述第一延迟单元分别电耦接,并被配置为:比较所述第一触发信号的电压和所述电源模块提供的第一参考电压,并输出第一使能电压或第二使能电压;
所述第二使能电路包括:
第二延迟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控制设备提供的供电电压输出所述第二触发信号;
第二比较单元,与所述电源模块和所述第二延迟单元分别电耦接,并被配置为:比较所述第二触发信号的电压和所述电源模块提供的第二参考电压,并输出第三使能电压或第四使能电压。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电源模块,包括:
第一电源芯片,与所述控制设备、所述第一使能电路和所述第二使能电路分别电耦接,并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使能电压的控制下根据所述控制设备提供的供电电压输出第一电压,以及,在所述第四使能电压的控制下根据所述控制设备提供的供电电压输出第二电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具有上电时间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三使能电路和显示驱动芯片;
所述第三使能电路,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控制设备提供的供电电压生成第三触发信号,在所述第三触发信号的电压小于第三参考电压时,输出第五使能电压,响应于所述第三触发信号的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参考电压,输出第六使能电压;
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第三使能电路电耦接,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第六使能电压的控制下根据所述控制设备提供的供电电压输出第三电压;
所述显示驱动芯片,与所述控制设备、所述电源模块和所述显示模组分别电耦接,并被配置为:接收所述控制设备发送的图像信号,在所述第三电压的供电下,基于所述图像信号为所述显示模组提供驱动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第四使能电路;
所述第四使能电路,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控制设备提供的供电电压生成第四触发信号,在所述第四触发信号的电压小于第四参考电压时,输出第七使能电压,响应于所述第四触发信号的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参考电压,输出第八使能电压;其中,所述第四触发信号的电压到达所述第四参考电压的时间节点晚于所述第三触发信号的电压到达所述第三参考电压的时间节点,所述第五使能电压和所述第七使能电压为低电平信号,所述第六使能电压和所述第八使能电压为高电平信号;
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第四使能电路电耦接,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第八使能电压的控制下根据所述控制设备提供的供电电压输出第四电压;
所述显示驱动芯片,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三电压和所述第四电压的供电下,基于所述图像信号为所述显示模组提供驱动信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三电压和所述第四电压具有上电时间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三使能电路包括:
第三延迟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控制设备提供的供电电压输出所述第三触发信号;
第三比较单元,与所述电源模块和所述第三延迟单元分别电耦接,并被配置为:比较所述第三触发信号的电压和所述电源模块提供的第三参考电压,输出第五使能电压或第六使能电压;
所述第四使能电路包括:
第四延迟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控制设备提供的供电电压输出所述第四触发信号;
第四比较单元,与所述电源模块和所述第四延迟单元分别电耦接,并被配置为:比较所述第四触发信号的电压和所述电源模块提供的第四参考电压,输出第七使能电压或第八使能电压。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第一比较单元、第二比较单元、第三比较单元和第四比较单元采用同一个电压比较器。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电源模块,包括:
第二电源芯片,与所述控制设备、所述第三使能电路和所述第四使能电路分别电耦接,并被配置为:在所述第六使能电压的控制下根据所述控制设备提供的供电电压输出第三电压,以及,在所述第八使能电压的控制下根据所述控制设备提供的供电电压输出第四电压。
12.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装置为近场显示装置。
13.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装置为虚拟现实设备或增强现实设备。
14.一种显示系统,包括:
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控制设备,与所述显示装置电耦接,并被配置为:为所述显示装置提供供电电压和驱动信号。
15.一种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第一使能电路根据控制设备提供的供电电压生成第一触发信号;
在所述第一触发信号的电压小于第一参考电压时,所述第一使能电路输出第一使能电压;
响应于所述第一触发信号的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参考电压,所述第一使能电路输出第二使能电压;
电源模块在所述第二使能电压的控制下根据所述控制设备提供的供电电压输出第一电压;
显示模组在所述第一电压的供电下进行显示。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第二使能电路根据所述控制设备提供的供电电压生成第二触发信号;
在所述第二触发信号的电压小于第二参考电压时,所述第二使能电路输出第三使能电压;
响应于所述第二触发信号的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参考电压,所述第二使能电路输出第四使能电压;其中,所述第二触发信号的电压到达所述第二参考电压的时间节点晚于所述第一触发信号的电压到达所述第一参考电压的时间节点;
所述电源模块在所述第四使能电压的控制下根据所述控制设备提供的供电电压输出第二电压;
所述显示模组在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的供电下进行显示。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第三使能电路根据所述控制设备提供的供电电压生成第三触发信号;
在所述第三触发信号的电压小于第三参考电压时,所述第三使能电路输出第五使能电压;
响应于所述第三触发信号的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参考电压,所述第三使能电路输出第六使能电压;
所述电源模块在所述第六使能电压的控制下根据所述控制设备提供的供电电压输出第三电压;
显示驱动芯片接收所述控制设备发送的图像信号,在所述第三电压的供电下,基于所述图像信号为所述显示模组提供驱动信号。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第四使能电路根据所述控制设备提供的供电电压生成第四触发信号;
在所述第四触发信号的电压小于第四参考电压时,所述第四使能电路输出第七使能电压;
响应于所述第四触发信号的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参考电压,所述第四使能电路输出第八使能电压;
所述电源模块在所述第八使能电压的控制下根据所述控制设备提供的供电电压输出第四电压;
所述显示驱动芯片在所述第三电压和所述第四电压的供电下,基于所述图像信号为所述显示模组提供驱动信号。
CN202111421224.6A 2021-11-26 2021-11-26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显示系统 Active CN1140383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21224.6A CN114038364B (zh) 2021-11-26 2021-11-26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显示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21224.6A CN114038364B (zh) 2021-11-26 2021-11-26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显示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38364A true CN114038364A (zh) 2022-02-11
CN114038364B CN114038364B (zh) 2023-12-12

Family

ID=80138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21224.6A Active CN114038364B (zh) 2021-11-26 2021-11-26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显示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3836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44912A1 (en) * 2009-03-26 2010-09-30 Green Solution Technology Co., Ltd. Controller and voltage detection enabling circuit thereof
CN205142258U (zh) * 2015-09-25 2016-04-06 上海矽昌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电控制系统
CN110544452A (zh) * 2018-05-28 2019-12-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供电时序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显示驱动电路、显示装置
CN211181608U (zh) * 2019-10-11 2020-08-04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时序控制电路及显示装置
CN112118000A (zh) * 2019-06-21 2020-12-22 爱思开海力士有限公司 接收器、接收电路、半导体装置和半导体系统
CN112636576A (zh) * 2019-10-08 2021-04-09 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44912A1 (en) * 2009-03-26 2010-09-30 Green Solution Technology Co., Ltd. Controller and voltage detection enabling circuit thereof
CN205142258U (zh) * 2015-09-25 2016-04-06 上海矽昌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电控制系统
CN110544452A (zh) * 2018-05-28 2019-12-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供电时序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显示驱动电路、显示装置
CN112118000A (zh) * 2019-06-21 2020-12-22 爱思开海力士有限公司 接收器、接收电路、半导体装置和半导体系统
CN112636576A (zh) * 2019-10-08 2021-04-09 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211181608U (zh) * 2019-10-11 2020-08-04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时序控制电路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38364B (zh) 2023-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25930B2 (en) 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to digital video
KR102221788B1 (ko) 고속으로 동작하는 디스플레이 구동 장치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CN110890073A (zh) 显示装置及操作显示装置的方法
US20040095305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KR101650779B1 (ko) 단일 칩 디스플레이 구동회로,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
JP2001222249A (ja) Ram内蔵ドライバ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表示ユニットおよび電子機器
JPH09232939A (ja) 導電線を通したデータ伝送中の電力損失を減少させる回路、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KR20180066375A (ko) 시프트 레지스터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장치
JP3150929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のパワーオフ放電回路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TW201717180A (zh) 顯示裝置
JP2005084483A (ja) 表示ドライバ、電気光学装置及び表示ドライバの制御方法
CN111404372B (zh) 电荷泵电路、芯片及终端
CN114038364B (zh)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显示系统
US20130234682A1 (en) Signal generation circuit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US717675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st power-on of the band-gap reference
CN114387923A (zh) 支持可变帧模式的显示装置
CN108986743B (zh) 显示装置、发光控制信号生成装置及方法
KR102334014B1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KR102292138B1 (ko) 연산증폭회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반도체 장치
US11962241B1 (en) Power voltage generator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KR20170079338A (ko) 게이트 구동회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CN101996577B (zh) 图像显示系统
CN220935025U (zh) 电源单元和包括电源单元的显示装置
CN219181410U (zh) 供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US20230196973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