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37547A - 车险事故处理方法、装置、系统以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车险事故处理方法、装置、系统以及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037547A CN114037547A CN202111387052.5A CN202111387052A CN114037547A CN 114037547 A CN114037547 A CN 114037547A CN 202111387052 A CN202111387052 A CN 202111387052A CN 114037547 A CN114037547 A CN 11403754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cident
- control center
- traffic control
- client
- vehi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06010039203 Road traffic accident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55 memory stor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8—Insuranc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3—Workflow collaboration or project management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Fina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公开了车险事故处理方法、装置、系统以及设备。通过预先打通的第一客户端和交通管制中心,在发生事故时,第一客户端向交通管制中心发起事故编号申请请求,并接收所述交通管制中心所返回的事故编号,进而获取第一事故数据和第一车辆标识,并发送包含所述第一事故数据、所述第一车辆标识和所述事故编号的判责请求至所述交通管制中心,以生成事故责任认定结果,随后接收所述交通管制中心所返回的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车险事故处理方法、装置、系统以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交通事故的数量也日趋增多。事故的现场取证、认责,以及在后期的保险认定、定损和赔付也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用户经常需要到各机构的现场去当面处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基于此,需要一种更便捷高效的车险事故处理方案。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车险事故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设备以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如下技术问题:需要一种更便捷高效的车险事故处理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在第一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车险事故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用户的第一客户端,包括:发送事故编号申请请求至交通管制中心;接收所述交通管制中心所返回的事故编号;获取第一事故数据,以及,获取与所述第一客户端预先关联的车辆账户中的第一车辆标识;发送包含所述第一事故数据、所述第一车辆标识和所述事故编号的判责请求至所述交通管制中心,以便所述交通管制中心生成事故责任认定结果,并将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发送至相关方,其中,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与所述事故编号对应,所述相关方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客户端、与所述第一车辆标识预先关联的保险机构和定损机构;接收所述交通管制中心所返回的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
在第二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另一种车险事故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二用户的第二客户端,包括:接收交通管制中心所返回的事故编号,其中,所述事故编号由所述交通管制中心基于第一客户端所发送的事故编号申请请求所产生;获取第二事故数据,以及,获取与所述第二客户端预先关联的车辆账户中的第二车辆标识;发送所述第二事故数据、所述第二车辆标识和所述事故编号至所述交通管制中心,以便所述交通管制中心生成事故责任认定结果,并将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发送至相关方,其中,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与所述事故编号对应,所述相关方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客户端、与所述第一车辆标识预先关联的保险机构和定损机构,以及,所述第二客户端、与所述第二车辆标识预先关联的保险机构和定损机构;接收所述交通管制中心所返回的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
与第一方面对应的,在第三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车险事故处理装置,应用于第一用户的第一客户端,包括:第一发送模块,发送事故编号申请请求至交通管制中心;第一接收模块,接收所述交通管制中心所返回的事故编号;第一获取模块,获取第一事故数据,以及,获取与所述第一客户端预先关联的车辆账户中的第一车辆标识;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发送包含所述第一事故数据、所述第一车辆标识和所述事故编号的判责请求至所述交通管制中心,以便所述交通管制中心生成事故责任认定结果,并将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发送至相关方,其中,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与所述事故编号对应,所述相关方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客户端、与所述第一车辆标识预先关联的保险机构和定损机构;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交通管制中心所返回的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
与第二方面对应的,在第四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另一种车险事故处理装置,应用于第二用户的第二客户端,包括:第二接收模块,接收交通管制中心所返回的事故编号,其中,所述事故编号由所述交通管制中心基于第一客户端所发送的事故编号申请请求所产生;第二获取模块,获取第二事故数据,以及,获取与所述第二客户端预先关联的车辆账户中的第二车辆标识;第二发送模块,发送所述第二事故数据和所述第二车辆标识至所述交通管制中心,以便所述交通管制中心生成事故责任认定结果,并将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发送至相关方,其中,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与所述事故编号对应,所述相关方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客户端、与所述第一车辆标识预先关联的保险机构和定损机构,以及,所述第二客户端、与所述第二车辆标识预先关联的保险机构和定损机构;所述第二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交通管制中心所返回的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
在第五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险事故处理系统,包括第一用户的第一客户端、交通管制中心、保险机构和定损机构;所述第一客户端,发送事故编号申请请求至所述交通管制中心;所述交通管制中心,基于所述事故编号申请请求生成事故编号,并返回所述事故编号至所述第一客户端;所述第一客户端,获取第一事故数据,以及,获取与所述第一客户端预先关联的车辆账户中的第一车辆标识,发送包含所述第一事故数据、所述第一车辆标识和所述事故编号的判责请求至所述交通管制中心;所述交通管制中心,生成事故责任认定结果,并将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发送至相关方,其中,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与所述事故编号对应,所述相关方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客户端、与所述第一车辆标识预先关联的保险机构和定损机构。
在第六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第一方面或者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第七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计算机读取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后,该指令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如第一方面或者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预先打通的第一客户端和交通管制中心,在发生事故时,第一客户端向交通管制中心发起事故编号申请请求,并接收所述交通管制中心所返回的事故编号,进而获取第一事故数据和第一车辆标识,并发送包含所述第一事故数据、所述第一车辆标识和所述事故编号的判责请求至所述交通管制中心,以生成事故责任认定结果,随后接收所述交通管制中心所返回的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从而实现智能和自动化的事故信息记录、认定、判责以及后续的保险处理,避免用户去线下进行等待、判责、赔付等流程,更为便捷高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涉及的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车险事故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车险事故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险事故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险事故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车险事故处理方法、装置、设备、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车险事故处理的流程中,通常会涉及到以下多方:事故发生的用户(可能是单人事故,例如第一用户倒车撞上了固定物;也有可能是双人甚至多人事故,例如,第一用户开车和第二用户追尾)、交通管制中心(负责责任取证和认定阶段)、定损机构(负责认定车辆的实际损失金额)以及保险机构(负责基于车险的类型确定用户的实际赔付金额)。
为了实现本申请的方案,用户(包括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需要基于自身对应的客户端关联自己的车辆账户(车辆账户和车辆标识一一对应),例如,用户可以通过相应的应用小程序关联自己的所有车辆账户。
车辆账户中已经预先存储了该车辆所签订的保险机构以及定损机构(例如可以是卖出该车的4S车辆售卖店),并且直接关联了该车辆标识所对应的车险订单号,授权车辆可以记录自己的数据移交交通管制中心进行判责,并授权交通管制中心将事故责任认定结果移交至自己的保险机构和定损机构。
如图1所示,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涉及的系统的架构示意图。该系统架构中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移动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等)中的客户端(包括第一客户端或者第二客户端)的小程序与车辆账户实现事先的关联,并在车辆的硬件设备中提供基础的数据共享和数据传输的能力,以及,通过客户端与交通管制中心、保险机构和定损机构实现数据上的授权和互联,以便在事故发生时即可以实现线上的相关处理。
如前所述,在发生交通事故时,有可能涉及到单方(第一用户)、也有可能涉及到多方(第一用户和至少一个第二用户),因此,对于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将从多个方面加以说明。
在第一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车险事故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用户的第一客户端。如图2所示,图2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车险事故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S201:发送事故编号申请请求至交通管制中心。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客户端而言,可以是发生了仅发生了涉及自身而不涉及其它车辆的事故,也可以是,发生了涉及其它车辆的事故。交通管制中心在可以基于预先的事故编号生成逻辑,生成相应的事故编号并返回给第一客户端。
S203,接收所述交通管制中心所返回的事故编号。
S205,获取第一事故数据,以及,获取与所述第一客户端预先关联的车辆账户中的第一车辆标识。
第一用户开车上路时,可以使用摄像头记录360度全景的情况(包括车辆所在地、事故基本情况等等),碰撞传感器记录碰撞数据(别人车辆碰撞我车、还是我车碰撞他人车辆以及碰撞的时间、位置和碰撞程度等等)。
同时,由于第一客户端预先关联的车辆账户预先关联,因此,还可以直接从车辆账户中获取得到第一车辆标识,车辆标识与车辆以及车辆账户一一对应,第一车辆标识即对应于第一用户当前所适用的发生事故的车辆。
S207,发送包含所述第一事故数据、所述第一车辆标识和所述事故编号的判责请求至所述交通管制中心。
管制中心在收到相应数据之后,即可以依据交通规则,判断追尾、变道等简单事故进行立案和判责处理,并生成与事故编号一一对应的事故责任认定结果,这个过程可以是人工处理也可以是自动处理。
在生成事故责任认定结果之后,基于第一用户的预先授权,此时即可以将事故责任认定结发送至第一客户端以及与第一车辆标识预先关联的保险机构和定损机构,以便后续进行定损和赔付处理。
S209,接收所述交通管制中心所返回的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
此时,在拿到判责结果以后,用户即已经可以离开现场,而无需在原地进行等待。后续若还需要定损或者赔付,也仍然可以在线上进行;若后续无需进行定损或者赔付,则该事故的处理流程即到此结束。
通过预先打通的第一客户端和交通管制中心,在发生事故时,第一客户端向交通管制中心发起事故编号申请请求,并接收所述交通管制中心所返回的事故编号,进而获取第一事故数据和第一车辆标识,并发送包含所述第一事故数据、所述第一车辆标识和所述事故编号的判责请求至所述交通管制中心,以生成事故责任认定结果,随后接收所述交通管制中心所返回的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从而实现智能和自动化的事故信息记录、认定、判责以及后续的保险处理,避免用户去线下进行等待、判责、赔付等流程,更为便捷高效。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果所述车辆事故涉及第二用户所驾驶的第二车辆时(第二用户也在前述系统中同样进行了相应的授权),那么第一客户端在发送事故数据至交通管制中心时,还需要获取第二车辆标识。第二车辆标识可以是第一用户在第一客户端手动输入的,也可以是自动识别第二车辆的车牌等方式获取的。
进而,第一客户端发送包含所述第一事故数据、所述第一车辆标识、所述第二车辆标识和所述事故编号的判责请求至所述交通管制中心。
由于第二客户端也预先关联了第二车辆标识,并预先对交通管制中心进行了授权,因此,交通管制中心可以通过第二车辆标识而获知第二客户端并与之通信。
此时,交通管制中心在生成事故编号时,则会同时发送事故编号至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以便第二客户端也发送相应的第二事故数据、第一车辆标识至交通管制中心,从而交通管制中心可以基于同于事故编号所返回的多方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更为准确的判责。
以及,在这种涉及到第二用户的情形下,交通管制中心对于生成的事故责任认定结果还需要对应的发送至第二客户端、与所述第二车辆标识预先关联的保险机构和定损机构,以便后续对第二客户端进行定损和赔付。通过该方式,在涉及到多个车辆的事故时,同样可以进行快速的线上处理,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适应性更广。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用户在获取第一事故数据时,可以通过第一客户端与车辆上的硬件进行数据自动的传输,由于行车记录仪实际上记录的数据时间范围一般比较长(可能是24不间断一直记录,并定时清除),此时则需要确定事故发生时刻,并获取在所述事故发生时刻之前的指定时间范围内的第一事故数据,其中,所述第一事故数据包括行车记录数据和/或碰撞传感数据。
事故发生时刻的确定方式可以是基于碰撞传感数据所感知的数据进行自动分析,而得到有剧烈震动数据的时间点作为事故发生时刻;或者,也可以是用户手动输入事故发生时刻。指定时间范围可以由用户预先设定,例如,在事故发生时刻的前后10分钟内的数据,或者,是默认设置为事故发生时刻之前的10分钟内的数据等等。通过该方式,可以精简上传至交通管制中心的数据的数据量,以及,可以获取更有效的事故数据进行上传,提高事故处理流程的准确度和效率。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果后续还需要进行赔付,则与第一车辆预先关联的定损机构可以基于接收到的事故责任认定结果对第一车辆进行定损,并将定损金额发送至保险机构。从而保险机构基于第一车辆的保险单号和定损金额来确定赔付金额,并第一客户端进行车险赔付,即将赔付金额转账至第一客户端。
当然,若定损机构还承担了额外的修车功能(例如,一般售车的4S店都可以对发生事故的车辆进行定损和修理),那么保险公司也可以对定损机构进行车险赔付,即将赔付金额转账至定损机构。通过该方式,后续的定损和车险赔付同样是可以在线上完成的,避免用户去线下的当面处理,更为便捷。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客户端也可以是被设置在第一车辆的硬件中,此时,第一车辆中可以采用预先训练的事故检测模型(可以是在第一车辆本地训练的模型,也可以是云端所训练并推送至第一车辆的模型),基于接收到的事故数据进行检测,当确认发生事故时,发送事故编号申请请求至交通管制中心。或者,也可以是在发生了事故之后,由第一用户手动发起操作,第一客户端接收所述第一用户的操作,发送事故编号申请请求至交通管制中心,从而可以满足各种情况下的用户需求,适应性更广。
在第二方面,当事故涉及到多辆车时,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车险事故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二用户的第二客户端,如图3所示,图3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车险事故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
S301,接收交通管制中心所返回的事故编号,其中,所述事故编号由所述交通管制中心基于第一客户端所发送的事故编号申请请求所产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客户端可以是多个。例如,假设一起交通事故涉及到4辆车,那么可以由其中的任意一位作为第一客户端发起事故编号申请请求,并在请求中携带有其余三辆车的车辆标识,从而其余的三个第二客户端均可以接收到交通管制中心随返回的事故编号。
S303,获取第二事故数据,以及,获取与所述第二客户端预先关联的车辆账户中的第二车辆标识。
对于第二客户端端获取事故数据的方式,可以参见第一客户端获取事故数据的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S305,发送所述第二事故数据、所述第二车辆标识和所述事故编号至所述交通管制中心。
在这个过程中,任意的第二客户端均可以发送自己的事故数据(即第二事故数据)、自己的车辆标识(即第二车辆标识)和所述事故编号至交通管制中心,以便交通管制中心可以根据事故编号所关联的各客户端所分别上传的事故数据进行判责。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第二客户端在上传数据时还可以包括其他方车辆的车辆标识,以便交通管制中心进行对比,避免造成事故方的遗漏或者错误关联。
同时,对于交通管制中心而言,每收到一份第二客户端所返回的相关数据,其都可以基于该第二客户端的第二车辆标识确定出与所述第二车辆标识预先关联的保险机构和定损机构,从而在生成事故责任认定结果时可以将其返回至所述第二客户端、与所述第二车辆标识预先关联的保险机构和定损机构,以便后续的定损和赔付
S307,接收所述交通管制中心所返回的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
与第一用户类似,当第二用户通过第二客户端在接收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时,已经可以离开现场,不必在原地等待。后续若有定损或者赔付也同样可以通过与第二客户端先关联的保险机构和定损机构进行线上赔付。
在第五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险事故处理系统,包括第一用户的第一客户端、交通管制中心、保险机构和定损机构;
所述第一客户端,发送事故编号申请请求至所述交通管制中心;
所述交通管制中心,基于所述事故编号申请请求生成事故编号,并返回所述事故编号至所述第一客户端;
所述第一客户端,获取第一事故数据,以及,获取与所述第一客户端预先关联的车辆账户中的第一车辆标识,发送包含所述第一事故数据、所述第一车辆标识和所述事故编号的判责请求至所述交通管制中心;
所述交通管制中心,生成事故责任认定结果,并将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发送至相关方,其中,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与所述事故编号对应,所述相关方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客户端、与所述第一车辆标识预先关联的保险机构和定损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涉及所述车辆事故的第二用户的第二客户端,所述交通管制中心,返回所述事故编号至所述第二客户端;所述第二客户端,获取第二事故数据,以及,获取与所述第二客户端预先关联的车辆账户中的第二车辆标识,发送所述第二事故数据、所述第二车辆标识和所述事故编号至所述交通管制中心;所述交通管制中心还用于,将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发送至所述第二客户端、与所述第二车辆标识预先关联的保险机构和定损机构。
进一步地,在所述系统中,与所述第一车辆标识预先关联的保险机构,基于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和所述定损机构的评估,确定车险赔付的金额,向所述第一客户端或者所述定损机构进行车险赔付;
进一步地,在所述系统中,与所述第二车辆标识预先关联的保险机构,基于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和所述定损机构的评估,确定车险赔付的金额,向所述第二客户端或者与所述第二客户端相关联的所述定损机构进行车险赔付。
基于同样的思路,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与上述方法对应的装置和设备。
在第三方面,如图4所示,图4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险事故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应用于第一用户的第一客户端,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401,发送事故编号申请请求至交通管制中心;
第一接收模块403,接收所述交通管制中心所返回的事故编号;
第一获取模块405,获取第一事故数据,以及,获取与所述第一客户端预先关联的车辆账户中的第一车辆标识;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401,发送包含所述第一事故数据、所述第一车辆标识和所述事故编号的判责请求至所述交通管制中心,以便所述交通管制中心生成事故责任认定结果,并将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发送至相关方,其中,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与所述事故编号对应,所述相关方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客户端、与所述第一车辆标识预先关联的保险机构和定损机构;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403还用于,接收所述交通管制中心所返回的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
进一步地,当所述车辆事故涉及第二用户时,所述第一发送模块401,获取第二车辆标识;发送包含所述第一事故数据、所述第一车辆标识值、所述第二车辆标识和所述事故编号的判责请求至所述交通管制中心,以便所述交通管制中心发送所述事故编号至与所述第二车辆标识预先关联的第二客户端,并将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发送至相关方;相应的,所述相关方还包括:所述第二客户端、与所述第二车辆标识预先关联的保险机构和定损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获取模块405,确定事故发生时刻;获取在所述事故发生时刻之前的指定时间范围内的第一事故数据,其中,所述第一事故数据包括行车记录数据和/或碰撞传感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支付模块407,接收所述保险机构的车险赔付,其中,所述车险赔付的金额由所述保险机构和所述定损机构基于接收到的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生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送模块401,采用预先训练的事故检测模型对获取得到的事故数据进行检测,当确认发生事故时,发送事故编号申请请求至交通管制中心;或者,接收所述第一用户的操作,发送事故编号申请请求至交通管制中心。
在第四方面,如图5所示,图5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险事故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应用于第二用户的第二客户端,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501,接收交通管制中心所返回的事故编号,其中,所述事故编号由所述交通管制中心基于第一客户端所发送的事故编号申请请求所产生;
第二获取模块503,获取第二事故数据,以及,获取与所述第二客户端预先关联的车辆账户中的第二车辆标识;
第二发送模块505,发送所述第二事故数据和所述第二车辆标识至所述交通管制中心,以便所述交通管制中心生成事故责任认定结果,并将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发送至相关方,其中,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与所述事故编号对应,所述相关方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客户端、与所述第一车辆标识预先关联的保险机构和定损机构,以及,所述第二客户端、与所述第二车辆标识预先关联的保险机构和定损机构;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501还用于,接收所述交通管制中心所返回的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
在第六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如图6所示,图6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第一方面或者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第七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计算机读取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后,该指令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如第一方面或者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20世纪90年代,对于一个技术的改进可以很明显地区分是硬件上的改进(例如,对二极管、晶体管、开关等电路结构的改进)还是软件上的改进(对于方法流程的改进)。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当今的很多方法流程的改进已经可以视为硬件电路结构的直接改进。设计人员几乎都通过将改进的方法流程编程到硬件电路中来得到相应的硬件电路结构。因此,不能说一个方法流程的改进就不能用硬件实体模块来实现。例如,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就是这样一种集成电路,其逻辑功能由用户对器件编程来确定。由设计人员自行编程来把一个数字系统“集成”在一片PLD上,而不需要请芯片制造厂商来设计和制作专用的集成电路芯片。而且,如今,取代手工地制作集成电路芯片,这种编程也多半改用“逻辑编译器(logic compiler)”软件来实现,它与程序开发撰写时所用的软件编译器相类似,而要编译之前的原始代码也得用特定的编程语言来撰写,此称之为硬件描述语言(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HDL),而HDL也并非仅有一种,而是有许多种,如ABEL(Advanced Boolean Expression Language)、AHDL(Altera Hardware DescriptionLanguage)、Confluence、CUPL(Cornell University Programming Language)、HDCal、JHDL(Java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Lava、Lola、MyHDL、PALASM、RHDL(Ruby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等,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是VHDL(Very-High-SpeedIntegrated Circuit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与Verilog。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清楚,只需要将方法流程用上述几种硬件描述语言稍作逻辑编程并编程到集成电路中,就可以很容易得到实现该逻辑方法流程的硬件电路。
控制器可以按任何适当的方式实现,例如,控制器可以采取例如微处理器或处理器以及存储可由该(微)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例如软件或固件)的计算机可读介质、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的形式,控制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微控制器:ARC625D、Atmel AT91SAM、Microchip PIC18F26K20以及Silicone Labs C8051F320,存储器控制器还可以被实现为存储器的控制逻辑的一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具体的,计算机例如可以为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何设备的组合。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说明书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说明书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说明书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说明书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说明书是参照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说明书,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设备、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说明书。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车险事故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用户的第一客户端,包括:
发送事故编号申请请求至交通管制中心;
接收所述交通管制中心所返回的事故编号;
获取第一事故数据,以及,获取与所述第一客户端预先关联的车辆账户中的第一车辆标识;
发送包含所述第一事故数据、所述第一车辆标识和所述事故编号的判责请求至所述交通管制中心,以便所述交通管制中心生成事故责任认定结果,并将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发送至相关方,其中,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与所述事故编号对应,所述相关方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客户端、与所述第一车辆标识预先关联的保险机构和定损机构;
接收所述交通管制中心所返回的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车辆事故涉及第二用户时,发送包含所述第一事故数据、所述第一车辆标识和所述事故编号的判责请求至所述交通管制中心,包括:
获取第二车辆标识;
发送包含所述第一事故数据、所述第一车辆标识值、所述第二车辆标识和所述事故编号的判责请求至所述交通管制中心,以便所述交通管制中心发送所述事故编号至与所述第二车辆标识预先关联的第二客户端;
相应的,所述相关方还包括:所述第二客户端、与所述第二车辆标识预先关联的保险机构和定损机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获取第一事故数据,包括:
确定事故发生时刻;
获取在所述事故发生时刻之前的指定时间范围内的第一事故数据,其中,所述第一事故数据包括行车记录数据和/或碰撞传感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保险机构的车险赔付,其中,所述车险赔付的金额由所述保险机构和所述定损机构基于接收到的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生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发送事故编号申请请求至交通管制中心,包括:
采用预先训练的事故检测模型对获取得到的事故数据进行检测,当确认发生事故时,发送事故编号申请请求至交通管制中心;或者,
接收所述第一用户的操作,发送事故编号申请请求至交通管制中心。
6.一种车险事故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二用户的第二客户端,包括:
接收交通管制中心所返回的事故编号,其中,所述事故编号由所述交通管制中心基于第一客户端所发送的事故编号申请请求所产生;
获取第二事故数据,以及,获取与所述第二客户端预先关联的车辆账户中的第二车辆标识;
发送所述第二事故数据、所述第二车辆标识和所述事故编号至所述交通管制中心,以便所述交通管制中心生成事故责任认定结果,并将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发送至相关方,其中,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与所述事故编号对应,所述相关方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客户端、与所述第一车辆标识预先关联的保险机构和定损机构,以及,所述第二客户端、与所述第二车辆标识预先关联的保险机构和定损机构;
接收所述交通管制中心所返回的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
7.一种车险事故处理装置,应用于第一用户的第一客户端,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发送事故编号申请请求至交通管制中心;
第一接收模块,接收所述交通管制中心所返回的事故编号;
第一获取模块,获取第一事故数据,以及,获取与所述第一客户端预先关联的车辆账户中的第一车辆标识;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发送包含所述第一事故数据、所述第一车辆标识和所述事故编号的判责请求至所述交通管制中心,以便所述交通管制中心生成事故责任认定结果,并将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发送至相关方,其中,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与所述事故编号对应,所述相关方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客户端、与所述第一车辆标识预先关联的保险机构和定损机构;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交通管制中心所返回的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当所述车辆事故涉及第二用户时,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获取第二车辆标识;发送包含所述第一事故数据、所述第一车辆标识值、所述第二车辆标识和所述事故编号的判责请求至所述交通管制中心,以便所述交通管制中心发送所述事故编号至与所述第二车辆标识预先关联的第二客户端,并将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发送至相关方;相应的,所述相关方还包括:所述第二客户端、与所述第二车辆标识预先关联的保险机构和定损机构。
9.如权利要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获取模块,确定事故发生时刻;获取在所述事故发生时刻之前的指定时间范围内的第一事故数据,其中,所述第一事故数据包括行车记录数据和/或碰撞传感数据。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还包括支付模块,接收所述保险机构的车险赔付,其中,所述车险赔付的金额由所述保险机构和所述定损机构基于接收到的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生成。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发送模块,采用预先训练的事故检测模型对获取得到的事故数据进行检测,当确认发生事故时,发送事故编号申请请求至交通管制中心;或者,接收所述第一用户的操作,发送事故编号申请请求至交通管制中心。
12.一种车险事故处理装置,应用于第二用户的第二客户端,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接收交通管制中心所返回的事故编号,其中,所述事故编号由所述交通管制中心基于第一客户端所发送的事故编号申请请求所产生;
第二获取模块,获取第二事故数据,以及,获取与所述第二客户端预先关联的车辆账户中的第二车辆标识;
第二发送模块,发送所述第二事故数据和所述第二车辆标识至所述交通管制中心,以便所述交通管制中心生成事故责任认定结果,并将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发送至相关方,其中,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与所述事故编号对应,所述相关方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客户端、与所述第一车辆标识预先关联的保险机构和定损机构,以及,所述第二客户端、与所述第二车辆标识预先关联的保险机构和定损机构;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交通管制中心所返回的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
13.一种车险事故处理系统,包括第一用户的第一客户端、交通管制中心、保险机构和定损机构;
所述第一客户端,发送事故编号申请请求至所述交通管制中心;
所述交通管制中心,基于所述事故编号申请请求生成事故编号,并返回所述事故编号至所述第一客户端;
所述第一客户端,获取第一事故数据,以及,获取与所述第一客户端预先关联的车辆账户中的第一车辆标识,发送包含所述第一事故数据、所述第一车辆标识和所述事故编号的判责请求至所述交通管制中心;
所述交通管制中心,生成事故责任认定结果,并将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发送至相关方,其中,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与所述事故编号对应,所述相关方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客户端、与所述第一车辆标识预先关联的保险机构和定损机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还包括涉及所述车辆事故的第二用户的第二客户端,
所述交通管制中心,返回所述事故编号至所述第二客户端;
所述第二客户端,获取第二事故数据,以及,获取与所述第二客户端预先关联的车辆账户中的第二车辆标识,发送所述第二事故数据、所述第二车辆标识和所述事故编号至所述交通管制中心;
所述交通管制中心还用于,将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发送至所述第二客户端、与所述第二车辆标识预先关联的保险机构和定损机构。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
与所述第一车辆标识预先关联的保险机构,基于所述事故责任认定结果和所述定损机构的评估,确定车险赔付的金额,向所述第一客户端或者所述定损机构进行车险赔付。
16.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387052.5A CN114037547A (zh) | 2021-11-22 | 2021-11-22 | 车险事故处理方法、装置、系统以及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387052.5A CN114037547A (zh) | 2021-11-22 | 2021-11-22 | 车险事故处理方法、装置、系统以及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37547A true CN114037547A (zh) | 2022-02-11 |
Family
ID=80138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387052.5A Pending CN114037547A (zh) | 2021-11-22 | 2021-11-22 | 车险事故处理方法、装置、系统以及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037547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637438A (zh) * | 2022-03-23 | 2022-06-17 |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ar的车辆事故处理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00419A (zh) * | 2013-07-30 | 2014-01-08 | 何则安 | 一种车险事故现场免人工查勘方法及其系统 |
CN108682010A (zh) * | 2018-05-08 | 2018-10-19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车辆损伤识别的处理方法、处理设备、客户端及服务器 |
CN109919140A (zh) * | 2019-04-02 | 2019-06-21 | 浙江科技学院 | 车辆碰撞事故责任自动判定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2019149021A1 (zh) * | 2018-02-01 | 2019-08-08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理赔业务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服务器 |
-
2021
- 2021-11-22 CN CN202111387052.5A patent/CN11403754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00419A (zh) * | 2013-07-30 | 2014-01-08 | 何则安 | 一种车险事故现场免人工查勘方法及其系统 |
WO2019149021A1 (zh) * | 2018-02-01 | 2019-08-08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理赔业务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服务器 |
CN108682010A (zh) * | 2018-05-08 | 2018-10-19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车辆损伤识别的处理方法、处理设备、客户端及服务器 |
CN109919140A (zh) * | 2019-04-02 | 2019-06-21 | 浙江科技学院 | 车辆碰撞事故责任自动判定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637438A (zh) * | 2022-03-23 | 2022-06-17 |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ar的车辆事故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14637438B (zh) * | 2022-03-23 | 2024-05-07 |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ar的车辆事故处理方法及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685007B2 (en) | Managing a vehicle incident | |
CN111968401B (zh) | 车位推荐方法及装置、停车场的车位预测方法及装置 | |
CN113709688A (zh) | 应用于车辆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3128508B (zh) | 基于车牌号的支付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8805601B (zh) | 一种识别用户、账号注册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12912918A (zh) | 用于管理共享车辆的方法、系统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4037547A (zh) | 车险事故处理方法、装置、系统以及设备 | |
CN110838955B (zh) | 用于调试etc在线申请功能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3411385B (zh) | 车辆信息采集方法及装置、车辆订单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2288502B (zh) | 电子乘车发票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2562100B (zh) | 一种用户绑定方法及装置 | |
CN114006924A (zh) | 车辆服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3160572A (zh) | 一种租车违章管理方法、装置和计算设备 | |
CN113672784B (zh) | 基于区块链的车辆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6523523A (zh) | 一种权限验证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 |
CN113674038A (zh) | 凭证权限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3538717B (zh) | 应用于车辆的交易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2766912A (zh) | 一种用户行程状态信息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12884925B (zh) | 多账户切换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1145386A (zh) | 一种基于区块链管理行车电脑数据的方法、设备及介质 | |
CN114148338A (zh) | 驾驶矫正处理方法及装置 | |
KR102469794B1 (ko) | 폐차장 관리 솔루션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7714509A (zh) | 车辆控制信号的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5690940A (zh) | 行车记录信息调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5238152A (zh) | 一种车辆用推荐方法、车载主机娱乐系统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