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25525A - 一种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25525A
CN114025525A CN202111152166.1A CN202111152166A CN114025525A CN 114025525 A CN114025525 A CN 114025525A CN 202111152166 A CN202111152166 A CN 202111152166A CN 114025525 A CN114025525 A CN 1140255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main body
middle plate
light
edg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5216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25525B (zh
Inventor
徐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5216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255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255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255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255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255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3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壳体组件包括:透光盖板和后盖。透光盖板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一边缘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具有相对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第一边缘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外周边缘相连且环绕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外周,所述第一边缘部朝向背离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外表面的方向延伸;所述后盖与所述透光盖板相对设置,且所述后盖与所述第一边缘部的远离第一主体部的一端相连,以与所述透光盖板限定出所述电子设备的壳体。根据本申请的壳体组件,整个壳体的结构更加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更新迭代、日新月异,各个电子设备厂商的竞争越发激烈,消费者对于电子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现有的电子设备的壳体结构复杂,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壳体组件中壳体的结构简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组件,用于电子设备,壳体组件包括:透光盖板和后盖。透光盖板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一边缘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具有相对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第一边缘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外周边缘相连且环绕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外周,所述第一边缘部朝向背离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外表面的方向延伸;所述后盖与所述透光盖板相对设置,且所述后盖与所述第一边缘部的远离第一主体部的一端相连,以与所述透光盖板限定出所述电子设备的壳体。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壳体组件,利用透光盖板的第一边缘部与后盖相连,以使得透光盖板和后盖限定出壳体,从而整个壳体的结构更加简单,而且省略了边框与后盖之间以及边框与透光盖板之间的装配,仅需装配后盖与透光盖板即可,可以简化装配工艺,提高装配效率。并且,由于第一边缘部的设置,增大了后盖的表面积,这样有利于选择与后盖相适应的显示屏,从而提高电子设备的显示面积,使得电子设备的侧边也具有一定的显示区域,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的全屏化设计和窄边框设计,可增大屏占比。此外,从电子设备的外观上来看,整机外观面均是透光盖板和后盖,视觉效果更好。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后盖包括第二主体部和第二边缘部,所述第二边缘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外周边缘相连且环绕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外周设置,所述第二边缘部朝向靠近所述第一边缘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边缘部的远离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边缘部的远离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一端相连。由此,壳体的侧壁由第一边缘部和第二边缘部共同限定出,这样一来,相比于采用第一边缘部限定出壳体的侧壁的方案来说,可以避免因第一边缘部朝向背离第一主体部的外表面的方向延伸的过长,而导致的透光盖板的加工难度大的问题,可降低透光盖板的加工难度,提高透光盖板的加工良率。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边缘部与所述第二边缘部之间通过第一胶粘部粘接相连。这样,连接工艺简单,便于操作,可以提高装配效率。并且,第一胶粘部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可实现透光盖板与后盖的可靠粘接,同时第一胶粘部具有良好的防水、耐油性能,第一胶粘部的设置可以提高透光盖板与后盖的密封性,从而提高对壳体内的诸如显示屏、主电路板和副电路板等电子设备的防水、防油的防护性能。此外,第一胶粘部具有稳定的外观效果和不同的颜色,可根据后盖的颜色和光泽度,匹配不同的液体胶以形成该第一胶粘部,实现后盖与第一胶粘部颜色的统一。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壳体组件包括:中板,所述中板位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层叠设置,所述第一边缘部朝向背离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外表面的方向延伸至所述中板的外周面所朝向的一侧,所述中板的外周面的与所述第一边缘部相对的部分与所述第一边缘部的内周面之间通过第二胶粘部粘接相连。这样,连接工艺简单,便于操作,可以提高装配效率。并且,第二胶粘部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可实现中板与透光盖板的可靠粘接,同时第二胶粘部具有良好的防水、耐油性能,第二胶粘部的设置可以提高中板与透光盖板的密封性,从而提高对位于中板与透光盖板之间的显示屏的防水、防油防护性能。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边缘部朝向靠近所述第一边缘部的方向延伸至所述中板的外周面所朝向的一侧,所述中板的外周面的与所述第二边缘部相对的部分与所述第二边缘部的内周面之间通过第三胶粘部粘接相连。这样,连接工艺简单,便于操作,可以提高装配效率。并且,第三胶粘部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可实现中板与后盖的可靠粘接,第三胶粘部具有良好的防水、耐油性能,第三胶粘部1的设置可以提高中板与后盖的密封性,从而提高对位于中板与后盖之间的电池、主电路板30和副电路板的防水、防油的防护性能。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胶粘部、所述第二胶粘部和所述第三胶粘部连接为一体,以形成胶粘部。连接工艺简单。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构成所述胶粘部的材料为液体胶。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中板的外周面的与所述胶粘部相对的部分具有凹凸结构。这样,当在中板的外周面设置液体胶时,可以提高液体胶的浸润效果,从而在该液体胶固化后,可以提高中板的外周面与第一边缘部之间的粘结强度以及中板的外周面与第二边缘部间的粘结强度,进而可以提高中板、后盖和透光盖板的连接强度。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中板的外周面的与所述胶粘部相对的部分形成有多个凹槽,每个所述凹槽沿所述中板的周向延伸,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中板的厚度方向间隔排布,所述多个凹槽以及相邻的两个所述凹槽之间的凸部限定出所述凹凸结构。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凹槽具有沿所述中板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在由所述凹槽的敞开口到所述凹槽的槽底壁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二槽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中板与所述后盖之间通过第一定位背胶相连。
第二方面,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所述的壳体组件和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在所述壳体内。
由于本申请第二方面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壳体组件,二者解决的技术问题相同,达到的技术效果相同。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屏与所述透光盖板之间通过第二定位背胶相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A0-A0线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壳体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6a为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在A1-A1线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b为图6a所示的电子设备的B处圈示部分的放大图;
图6c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局部剖视放大图;
图6d为本申请提供的再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局部剖视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0、电子设备;10、壳体组件;10a、壳体;11、透光盖板;111、第一主体部;112、第一边缘部;1121、第一凹坑;1122、第三凹坑;12、中框;121、中板;121a、安装槽;121b、凹槽;122、边框;13、后盖;131、第二主体部;132、第二边缘部;1321、第二凹坑;1322、第四凹坑;14、胶粘部;141、第一胶粘部;142、第二胶粘部;143、第三胶粘部;15、第一定位背胶;16、第二定位背胶;20、显示屏;21、第一显示屏部;22、第二显示屏部;30、主电路板;40、副电路板;50、电池;70、连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卸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其中,“固定连接”是指彼此连接且连接后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变。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位用语,例如,“内”、“外”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位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多个”是指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该电子设备100为具有显示功能的一类电子设备100。具体地,该电子设备100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个人数码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和可穿戴设备等电子设备。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0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0在A0-A0线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为平板手机。具体地,电子设备100包括壳体组件10、显示屏20、主电路板30、副电路板40、电池50和连接结构70。
需要说明的是,图1、图2和图3以及下文中的相关附图仅示意性的示出了电子设备100包括的一些部件,这些部件的实际形状、实际大小、实际位置和实际构造不受图1、图2和图3以及下文中的各附图的限定。
为了方便下文各实施例的描述,针对电子设备100,建立XYZ坐标系。具体的,定义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为Z轴方向,与Z轴方向垂直的方向分别为X轴方向和Y轴方向,并且X轴方向和Y轴方向垂直。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100的坐标系设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壳体组件10用于保护电子设备100的内部电路元件。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壳体组件10包括透光盖板11、中框12和后盖13。
透光盖板11呈平板状。具体的,透光盖板11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矩形平板、长圆形平板、圆形平板或椭圆形平板。透光盖板11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玻璃、塑料或陶瓷。
后盖13与透光盖板11层叠且间隔设置。后盖13呈平板状。后盖13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矩形平板、长圆形平板、圆形平板或椭圆形平板。后盖13的形状与透光盖板11的形状相适应。后盖13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玻璃、塑料或陶瓷。
中框12包括边框122和中板121,边框122围绕中板121的一周设置。中框12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即,边框122与中板121为一个整体结构。中框12也可以由边框122和中板121装配形成。边框122环绕在透光盖板11的外周和后盖13的外周。边框122可以通过背胶与后盖13相连。透光盖板11通过胶粘固定于边框122的台阶上。这样,边框122、后盖13和透光盖板11可构成电子设备100的壳体10a。
中板121层叠设置于透光盖板11和后盖13之间。中板121用作电子设备100的结构“骨架”,主电路板30、副电路板40、电池50等可以固定于该中板121上。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中框12也可以不包括中板121。
显示屏20位于透光盖板11与中板121之间。显示屏20与中板121可以通过背胶粘贴相连。显示屏20呈平板状。显示屏20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矩形平板、长圆形平板、圆形平板或椭圆形平板。显示屏20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20可以采用柔性显示屏,也可以采用刚性显示屏。例如,显示屏20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屏,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显示屏,或液晶显示屏(liquidcrystal display,LCD)。
主电路板30用于集成控制芯片。主电路板30固定于该中板121上的朝向后盖13的一侧表面上。示例性的,主电路板3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接、焊接等方式固定于该中板121上的朝向后盖13的一侧表面上。
控制芯片例如可以为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双倍数据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DDR)以及通用存储器(universal flashstorage,UFS)等。一些实施例中,主电路板30与显示屏20电连接,主电路板30用于控制显示屏20显示图像或视频。
主电路板30可以为硬质电路板,也可以为柔性电路板,还可以为软硬结合电路板。主电路板30可以采用FR-4介质板,也可以采用罗杰斯(Rogers)介质板,还可以采用FR-4和Rogers的混合介质板,等等。这里,FR-4是一种耐燃材料等级的代号,Rogers介质板为一种高频板。
副电路板40用于集成天线(比如5G天线)射频前端、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 bus,USB)器件、振子等电子元器件。副电路板40与主电路板30在Y轴方向上排布。副电路板40可以固定于中板121的朝向后盖13的表面。具体的,副电路板4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接、胶粘或焊接等方式固定于中板121的朝向后盖13的表面。
同理的,副电路板40可以为硬质电路板,也可以为柔性电路板,还可以为软硬结合电路板。副电路板40可以采用FR-4介质板,也可以采用罗杰斯(Rogers)介质板,还可以采用FR-4和Rogers的混合介质板,等等。
副电路板40通过连接结构70与主电路板30电连接,以实现副电路板40与主电路板30之间的数据、信号传输。其中,连接结构70可以为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circuit,FPC)。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结构70也可以为导线或者漆包线。
电池50位于主电路板30和副电路板40之间。电池50用于为主电路板30、副电路板40和显示屏20等提供电量。一些实施例中,中板121朝向后盖13的表面设有安装槽121a,电池50安装于该安装槽121a内。
电池5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电池或其他类型的电池。并且,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池5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也可以为一个,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池50的具体数量以及排布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如上文中所述的,在图1-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利用透光盖板11、边框122和后盖13构成电子设备100的壳体10a。然而,这种设置方式,不但导致壳体10a的结构变得复杂,装配工艺复杂,而且受限于边框122的尺寸,透光盖板11的尺寸无法进一步增大,并且透光盖板11和显示屏20为层叠设置的平板状,这样不利于电子设备100的全屏化设计和窄边框122设计,导致屏占比较低。
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请参阅图4和图5,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的立体图;图5为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100的壳体组件10的分解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0不再包括边框122,而是包括透光盖板11、中板121和后盖13。在其它一些示例中,壳体组件10也可以不包括中板121。
透光盖板11为透光件,透光盖板11的材质可与上述实施例中的透光盖板11的材质相同。
具体的,请参阅图5,并且结合图6a,图6a为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100在A1-A1线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透光盖板11包括第一主体部111和第一边缘部112。第一主体部111呈平板状。第一主体部111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矩形平板、长圆形平板、圆形平板或椭圆形平板。第一主体部111具有相对的内表面和外表面。这里,第一主体部111的内表面是指第一主体部111的朝向壳体组件10内部的一侧表面,第一主体部111的外表面即为第一主体的外观面。第一边缘部112与第一主体部111的外周边缘相连且环绕第一主体部111的外周设置。第一边缘部112朝向背离第一主体部111的外表面的方向延伸。第一边缘部112的截面呈曲线状。示例性的,第一边缘部112的截面呈圆弧形或椭圆弧形。具体的,透光盖板11为一体成型件。这样设置,可以简化加工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当然,本申请不限于,透光盖板11还可以是由多个部件分别独立成型后装配形成。
后盖13与透光盖板11相对设置,且后盖13与第一边缘部112的远离第一主体部111的一端相连,以与透光盖板11限定出电子设备100的壳体10a,中板121位于壳体10a内,且中板121与第一主体部111层叠设置。
这样一来,无需利用中板121的边框122连接在透光盖板11和后盖13之间,进而无需利用边框122作为壳体10a的一部分,而是直接利用透光盖板11的第一边缘部112与后盖13相连,以使得透光盖板11和后盖13限定出壳体10a,并且包裹中板121,从而整个壳体10a的结构更加简单,而且省略了边框122与后盖13之间以及边框122与透光盖板11之间的装配,仅需装配后盖13与透光盖板11即可,可以简化装配工艺,提高装配效率。并且,由于第一边缘部112的设置,增大了后盖13的表面积,这样有利于选择与后盖13相适应的显示屏20,从而提高电子设备100的显示面积,使得电子设备100的侧边也具有一定的显示区域,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100的全屏化设计和窄边框122设计,可增大屏占比。此外,从电子设备100的外观上来看,整机外观面均是透光盖板11和后盖13,视觉效果更好。另外,相比于采用金属等材质的边框122来说,边框122较重,省去边框122,还可以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电子设备100的重量。
请继续参阅图5和图6a,后盖13包括第二主体部131和第二边缘部132。第二主体部131呈平板状。第二主体部131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矩形平板、长圆形平板、圆形平板或椭圆形平板。第二主体部131的形状与第一主体部111的形状相适应。中板121位于第二主体部131和第一主体部111之间,且与第二主体部131层叠设置。第二边缘部132与第二主体部131的外周边缘相连且环绕第二主体部131的外周设置,第二边缘部132朝向靠近第一边缘部112的方向延伸。具体的,第二边缘部132的截面呈曲线状。示例性的,第二边缘部132的截面呈圆弧形或椭圆弧形。具体的,后盖13为一体成型件。这样设置,可以简化加工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当然,本申请不限于,后盖13还可以是由多个部件分别独立成型后装配形成。
第二边缘部132的远离第二主体部131的一端与第一边缘部112的远离第一主体部111的一端相连。由此,壳体10a的侧壁由第一边缘部112和第二边缘部132共同限定出,这样一来,相比于采用第一边缘部112限定出壳体10a的侧壁的方案来说,可以避免因第一边缘部112朝向背离第一主体部111的外表面的方向延伸的过长,而导致的透光盖板11的加工难度大的问题,可降低透光盖板11的加工难度,提高透光盖板11的加工良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后盖13的外形与透光盖板11的外形相同。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外观美观性。例如,后盖13与透光盖板11对称设置。
请参阅图6b,图6b为图6a所示的电子设备100的B处圈示部分的放大图。第一边缘部112与第二边缘部132之间通过第一胶粘部141粘接。具体而言,可以通过点胶工艺在第一边缘部112和第二边缘部132之间注入液体胶,待液体胶固化后可形成该第一胶粘部141。这样,连接工艺简单,便于操作,可以提高装配效率。并且,第一胶粘部141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可实现透光盖板11与后盖13的可靠粘接,同时第一胶粘部141具有良好的防水、耐油性能,第一胶粘部141的设置可以提高透光盖板11与后盖13的密封性,从而提高对壳体10a内的诸如显示屏20、主电路板30和副电路板40等电子设备100的防水、防油的防护性能。此外,第一胶粘部141具有稳定的外观效果和不同的颜色,可根据后盖13的颜色和光泽度,匹配不同的液体胶以形成该第一胶粘部141,实现后盖13与第一胶粘部141颜色的统一。
具体的,请参阅图6c,图6c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的局部剖视放大图。第一边缘部112的远离第一主体部111的一端端面设有第一凹凸部。这样,当在第一边缘部112与第二边缘部132的之间设置液体胶时,可以提高液体胶与第一边缘部112之间的浸润效果,从而在该液体胶固化后,可以提高第一胶粘部141与第一边缘部112之间的粘结强度,进而可以提高透光盖板11与后盖13的连接强度,提高透光盖板11与后盖13在XY方向的抗冲击能力。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加工制造,第一边缘部112的远离第一主体部111的一端端面还可以不设置该第一凹凸部,而是光滑的表面,例如,第一边缘部112的远离第一主体部111的一端端面为平面。
具体的,第一边缘部112的远离第一主体部111的一端端面形成有多个第一凹坑1121,以限定出第一凹凸结构。多个第一凹坑1121在第一边缘部112的周向上均匀间隔开设置。第一凹坑1121的设置,更加便于液体胶的储存,而且多个第一凹坑1121在第一边缘部112的周向上均匀间隔开设置,可以实现第一胶粘部141与第一边缘部112在第一边缘部112的整个周向上的粘结强度的均匀性,进而可以提高透光盖板11与后盖13在第一边缘部112的整个周向上的连接强度的均匀性,提高透光盖板11与后盖13在XY方向的抗冲击能力。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液体胶进入到第一凹坑1121内,在由第一凹坑1121的敞开口到第一凹坑1121的底壁的方向上,第一凹坑1121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由第一凹坑1121的敞开口到第一凹坑1121的底壁的方向上,第一凹坑1121的横截面积还可以保持不变。这样,结构简单。在其它另一些实施例中,在由第一凹坑1121的敞开口到第一凹坑1121的底壁的方向上,第一凹坑1121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大,这样可以便于液体胶储存在第一凹坑1121内,而不溢出。
可选的,第一凹坑1121可以通过计算机数控(Computerized Numerical Control,CNC)工艺或通过刻蚀工艺加工而成。由此,加工工艺简单。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在模具成型透光盖板11时,一并成型该第一凹坑1121。
具体的,请继续参阅图6c,第二边缘部132的远离第二主体部131的一端端面设有第二凹凸部。这样,当在第一边缘部112与第二边缘部132的之间设置液体胶时,可以提高液体胶与第二边缘部132之间的浸润效果,从而在该液体胶固化后,可以提高第一胶粘部141与第二边缘部132之间的粘结强度,进而可以提高透光盖板11与后盖13的连接强度,提高透光盖板11与后盖13在XY方向的抗冲击能力。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加工制造,第二边缘部132的远离第二主体部131的一端端面还可以不设置第二凹凸部,而是光滑的表面,例如,第二边缘部132的远离第二主体部131的一端端面为平面。
具体的,第二边缘部132的远离第二主体部131的一端端面形成有多个第二凹坑1321,以限定出第二凹凸结构。多个第二凹坑1321在第二边缘部132的周向上均匀间隔开设置。第二凹坑1321的设置,更加便于液体胶的储存,而且多个第二凹坑1321在第二边缘部132的周向上均匀间隔开设置,可以实现第一胶粘部141与第二边缘部132在第二边缘部132的整个周向上的粘结强度的均匀性,进而可以提高透光盖板11与后盖13在第二边缘部132的整个周向上的连接强度的均匀性,提高透光盖板11与后盖13在XY方向的抗冲击能力。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液体胶进入到第二凹坑1321内,在由第二凹坑1321的敞开口到第二凹坑1321的底壁的方向上,第二凹坑1321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由第二凹坑1321的敞开口到第二凹坑1321的底壁的方向上,第二凹坑1321的横截面积还可以保持不变。这样,结构简单。在其它另一些实施例中,在由第二凹坑1321的敞开口到第二凹坑1321的底壁的方向上,第二凹坑1321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大,这样可以便于液体胶储存在第二凹坑1321内,而不溢出。
可选的,请继续参阅图6c,多个第二凹坑1321和多个第一凹坑1121一一相对设置。由此,第一胶粘部141的位于相对应的第一凹坑1121和第二凹坑1321的部分在Z轴方向上的尺寸更大,从而可以提高透光盖板11与后盖13的粘结强度,提高透光盖板11与后盖13在XY方向的抗冲击能力。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第一凹坑1121和第二凹坑1321还可以是不相对的,也即第一凹坑1121和第二凹坑1321是错开的。
可选的,第二凹坑1321可以通过计算机数控工艺或通过刻蚀工艺加工而成。由此,加工工艺简单。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在模具成型后盖13时,一并成型该第二凹坑1321。
请继续参阅图6b和图6c,第一边缘部112朝向背离第一主体部111的外表面的方向延伸至中板121的外周面所朝向的一侧,中板121的外周面的与第一边缘部112相对的部分与第一边缘部112的内周面之间通过第二胶粘部142粘接相连。具体而言,可以通过点胶工艺将液体胶注入中板121的外周面与第一边缘部112的内周面之间,待液体胶固化后可形成该第二胶粘部142。这样,连接工艺简单,便于操作,可以提高装配效率。并且,第二胶粘部142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可实现中板121与透光盖板11的可靠粘接,同时第二胶粘部142具有良好的防水、耐油性能,第二胶粘部142的设置可以提高中板121与透光盖板11的密封性,从而提高对位于中板121与透光盖板11之间的显示屏20的防水、防油防护性能。
具体的,请参阅图6d,图6d为本申请提供的再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的局部剖视放大图。第一边缘部112的内周面设有第三凹凸部。这样,当在中板121的外周面与第一边缘部112的内周面之间设置液体胶时,可以提高液体胶与第一边缘部112之间的浸润效果,从而在该液体胶固化后,可以提高第二胶粘部142与第一边缘部112之间的粘结强度,进而可以提高中板121与透光盖板11的粘结强度。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加工制造,第一边缘部112的内周面还可以不设置该第三凹凸部,而是光滑的表面,例如,第一边缘部112的内周面为弧形面。
具体的,第一边缘部112的内周面形成有多个第三凹坑1122,以限定出第三凹凸结构。示例性的,多个第三凹坑1122在第一边缘部112的周向上均匀间隔开设置。第三凹坑1122的设置,更加便于液体胶的储存,而且均匀间隔开设置的多个第三凹坑1122,可以实现第二胶粘部142与第一边缘部112在第一边缘部112的整个周向上的连接强度的均匀性,进而可以提高透光盖板11与中板121在第一边缘部112的整个周向上的连接强度的均匀性。又示例性的,每个第三凹坑1122沿第一边缘部112的周向延伸成环形,多个第三凹坑1122在由第一主体部111的到第一边缘部112的方向上间隔开设置。例如,多个第三凹坑1122在由第一主体部111的到第一边缘部112的方向上均匀间隔开设置。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液体胶进入到第三凹坑1122内,在由第三凹坑1122的敞开口到第三凹坑1122的底壁的方向上,第三凹坑1122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由第三凹坑1122的敞开口到第三凹坑1122的底壁的方向上,第三凹坑1122的横截面积还可以保持不变。这样,结构简单。在其它另一些实施例中,在由第三凹坑1122的敞开口到第三凹坑1122的底壁的方向上,第三凹坑1122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大,这样可以便于液体胶储存在第三凹坑1122内,而不溢出。
可选的,第三凹坑1122可以通过计算机数控工艺加工或通过刻蚀工艺加工而成。由此,加工工艺简单。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在模具成型透光盖板11时,一并成型该第三凹坑1122。
请继续参阅图6d,第二边缘部132朝向靠近第一边缘部112的方向延伸至中板121的外周面所朝向的一侧,中板121的外周面的与第二边缘部132相对的部分与第二边缘部132的内周面之间通过第三胶粘部143粘接相连。具体而言,可以通过点胶工艺将液体胶注入中板121的外周面的与第二边缘部132相对的部分与第二边缘部132的内周面之间,待液体胶固化后可形成该第三胶粘部143。这样,连接工艺简单,便于操作,可以提高装配效率。并且,第三胶粘部143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可实现中板121与后盖13的可靠粘接,第三胶粘部143具有良好的防水、耐油性能,第三胶粘部143的设置可以提高中板121与后盖13的密封性,从而提高对位于中板121与后盖13之间的电池50、主电路板30和副电路板40的防水、防油的防护性能。
具体的,第二边缘部132的内周面设有第四凹凸部。这样,当在中板121的外周面与第二边缘部132的内周面之间设置液体胶时,可以提高液体胶与第二边缘部132之间的浸润效果,从而在该液体胶固化后,可以提高第二胶粘部142与第二边缘部132之间的粘结强度,进而可以提高中板121与后盖13的连接强度。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加工制造,第二边缘部132的内周面还可以不设置该第四凹凸部,而是光滑的表面,例如,第二边缘部132的内周面为弧形面。
具体的,第二边缘部132的内周面形成有多个第四凹坑1322,以限定出第四凹凸结构。示例性的,多个第四凹坑1322在第二边缘部132的周向上均匀间隔开设置。第四凹坑1322的设置,更加便于液体胶的储存,而且均匀间隔开设置的多个第四凹坑1322,可以实现第二胶粘部142与第二边缘部132在第二边缘部132的整个周向上的粘结强度的均匀性,进而可以提高透光盖板11与中板121在第二边缘部132的整个周向上的连接强度的均匀性。又示例性的,每个第四凹坑1322沿第二边缘部132的周向延伸成环形,多个第四凹坑1322在由第一主体部111的到第二边缘部132的方向上间隔开设置。例如,多个第四凹坑1322在由第一主体部111的到第二边缘部132的方向上均匀间隔开设置。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液体胶进入到第四凹坑1322内,在由第四凹坑1322的敞开口到第四凹坑1322的底壁的方向上,第四凹坑1322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由第四凹坑1322的敞开口到第四凹坑1322的底壁的方向上,第四凹坑1322的横截面积还可以保持不变。这样,结构简单。在其它另一些实施例中,在由第四凹坑1322的敞开口到第四凹坑1322的底壁的方向上,第四凹坑1322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大,这样可以便于液体胶储存在第四凹坑1322内,而不溢出。
可选的,第四凹坑1322可以通过计算机数控工艺或通过刻蚀工艺加工而成。由此,加工工艺简单。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在模具成型后盖13时,一并成型该第四凹坑1322。
可选的,第一胶粘部141、第二胶粘部142和第三胶粘部143连接为一体,以形成胶粘部14。具体而言,在电子设备100的实际装配过程中,通过点胶工艺将液体胶从第一边缘部112与第二边缘部132之间注入壳体10a内,然后从后盖13所朝向的一侧以及透光盖板11所朝向的一侧对电子设备100施加压力,由于液体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样液体胶可以流动至中板121的外周面与第一边缘部112之间以及中板121的外周面与第二边缘部132之间。并且,液体胶逐渐的充满第一边缘部112和第二边缘部132之间。多余的液体胶会从第一边缘部112和第二边缘部132之间溢出壳体10a外。将多余的液体胶擦除后,对位于中板121的外周面与第一边缘部112之间、中板121的外周面与第二边缘部132之间、以及第一边缘部112和第二边缘部132之间的液体胶进行固化,即可得到胶粘部14。这样,只需一次注胶操作即可实现中板121、后盖13和透光盖板11的相互连接,连接工艺简单,便于操作,可以提高装配效率。并且,胶粘部14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可实现中板121与透光盖板11、中板121与后盖13以及后盖13与透光盖板11的可靠粘接,胶粘部14具有良好的防水、耐油性能,胶粘部14的设置可以提高后盖13与透光盖板11的密封性,从而提高对壳体10a内的诸如显示屏20、主电路板30和副电路板40等电子设备100的防水、防油的防护性能。此外,胶粘部14具有稳定的外观效果和不同的颜色,可根据后盖13的颜色和光泽度,匹配不同的液体胶以形成胶粘部14,实现后盖13与胶粘部14颜色的统一。
具体的,请继续参阅图6b-图6d,中板121的外周面的与胶粘部14相对的部分具有凹凸结构。也就是说,中板121的外周面凹凸不平。这样,当在中板121的外周面设置液体胶时,可以提高液体胶的浸润效果,从而在该液体胶固化后,可以提高中板121的外周面与第一边缘部112之间的粘结强度以及中板121的外周面与第二边缘部132之间的粘结强度,进而可以提高中板121、后盖13和透光盖板11的连接强度。
具体的,中板121的外周面的与胶粘部14相对的部分形成有多个凹槽121b。每个凹槽121b沿中板121的周向延伸。多个凹槽121b沿中板121的厚度方向间隔排布。多个凹槽121b以及相邻的两个凹槽121b之间的凸部限定出凹凸结构。凹槽121b的设置,更加便于液体胶的储存,进一步提高液体胶的浸润效果,从而在该液体胶固化后,可以提高中板121的外周面与第一边缘部112之间的粘结强度以及中板121的外周面与第二边缘部132之间的粘结强度,进而可以提高中板121、后盖13和透光盖板11的连接强度,具体的,多个凹槽121b沿中板121的厚度方向均匀间隔排布。这样,可实现中板121、后盖13和透光盖板11三者之间在第二边缘部132的整个周向上的连接强度的均匀性。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凹凸结构的构造形式不限于此,在其他的一些示例中,还可以在中板121上设置凸起。又或者,还可以是通过使得中板121的外周面的粗糙度大于预设值的形式来实现该凹凸结构。
可选的,凹槽121b可以通过计算机数控工艺或通过刻蚀工艺加工而成。由此,加工工艺简单。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在模具成型中板121时,一并成型该凹槽121b。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液体胶进入到凹槽121b内以及便于凹槽121b的加工,凹槽121b具有沿中板121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在由凹槽121b的敞开口到凹槽121b的槽底壁的方向上,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在其它一些示例中,在由凹槽121b的敞开口到凹槽121b的槽底壁的方向上,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这样,结构简单。在其它另一些示例中,在由凹槽121b的敞开口到凹槽121b的槽底壁的方向上,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这样可以便于进入到凹槽121b内的液体胶储存在凹槽121b内,防止液体胶从凹槽121b内流出。
显示屏20为3D显示屏20。显示屏20的外周边缘位于第一主体部111的外周边缘与第一边缘部112的远离第一主体部111的一端之间。也就是说,显示屏20包括第一显示屏部21和第二显示屏部22,第一显示屏部21与第一主体部111层叠设置,第二显示屏部22与第一显示屏部21的外周边缘相连且环绕第一显示屏部21的外周设置,第二显示屏部22与第一边缘部112的靠近第一显示屏部21的部分相对。这样,可以增大屏占比,提高显示效果。
在利用第一胶粘部141连接后盖13与透光盖板11之前,为了保持电子设备100的外形,以便于在后盖13和透光盖板11之间点胶时,防止在点胶过程中,产生电子设备100的外形改变,中板121与后盖13之间通过第一定位背胶15相连,这样,可以利用第一定位背胶15对中板121与后盖13进行预定位,显示屏20与透光盖板11之间通过第二定位背胶16相连,这样,可以利用第二定位背胶16对显示屏20与透光盖板11进行预定位。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壳体组件(10),用于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光盖板(11),所述透光盖板(11)包括第一主体部(111)和第一边缘部(112),所述第一主体部(111)具有相对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第一边缘部(112)与所述第一主体部(111)的外周边缘相连且环绕所述第一主体部(111)的外周,所述第一边缘部(112)朝向背离所述第一主体部(111)的外表面的方向延伸;
后盖(13),所述后盖(13)与所述透光盖板(11)相对设置,且所述后盖(13)与所述第一边缘部(112)的远离第一主体部(111)的一端相连,以与所述透光盖板(11)限定出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壳体(10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13)包括第二主体部(131)和第二边缘部(132),所述第二边缘部(132)与所述第二主体部(131)的外周边缘相连且环绕所述第二主体部(131)的外周设置,所述第二边缘部(132)朝向靠近所述第一边缘部(112)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边缘部(132)的远离所述第二主体部(13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边缘部(112)的远离所述第一主体部(111)的一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缘部(112)与所述第二边缘部(132)之间通过第一胶粘部(141)(14)粘接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10),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板(121),所述中板(121)位于所述壳体(10a)内,且与所述第一主体部(111)和所述第二主体部(131)层叠设置,所述第一边缘部(112)朝向背离所述第一主体部(111)的外表面的方向延伸至所述中板(121)的外周面所朝向的一侧,所述中板(121)的外周面的与所述第一边缘部(112)相对的部分与所述第一边缘部(112)的内周面之间通过第二胶粘部(142)粘接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边缘部(132)朝向靠近所述第一边缘部(112)的方向延伸至所述中板(121)的外周面所朝向的一侧,所述中板(121)的外周面的与所述第二边缘部(132)相对的部分与所述第二边缘部(132)的内周面之间通过第三胶粘部(143)粘接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粘部(141)、所述第二胶粘部(142)和所述第三胶粘部(143)连接为一体,以形成胶粘部(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组件(10),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胶粘部(14)的材料为液体胶。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壳体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121)的外周面的与所述胶粘部(14)相对的部分具有凹凸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121)的外周面的与所述胶粘部(14)相对的部分形成有多个凹槽(121b),每个所述凹槽(121b)沿所述中板(121)的周向延伸,多个所述凹槽(121b)沿所述中板(121)的厚度方向间隔排布,所述多个凹槽(121b)以及相邻的两个所述凹槽(121b)之间的凸部限定出所述凹凸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壳体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21b)具有沿所述中板(121)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在由所述凹槽(121b)的敞开口到所述凹槽(121b)的槽底壁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二槽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11.根据权利要求4-10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121)与所述后盖(13)之间通过第一定位背胶(15)相连。
12.一种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10);
显示屏(20),所述显示屏(20)设在所述壳体(10a)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20)与所述透光盖板(11)之间通过第二定位背胶(16)相连。
CN202111152166.1A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40255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52166.1A CN114025525B (zh)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52166.1A CN114025525B (zh)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25525A true CN114025525A (zh) 2022-02-08
CN114025525B CN114025525B (zh) 2022-12-13

Family

ID=80055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52166.1A Active CN114025525B (zh)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2552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85055A (zh) * 2022-07-08 2022-08-0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件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62769A (zh) * 2018-03-09 2018-08-2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540600A (zh) * 2018-03-30 2018-09-1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10858853A (zh) * 2018-08-22 2020-03-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
CN110875968A (zh) * 2018-09-04 2020-03-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
WO2021093573A1 (zh) * 2019-11-15 2021-05-2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194163A (zh) * 2020-01-13 2021-07-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屏总成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62769A (zh) * 2018-03-09 2018-08-2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540600A (zh) * 2018-03-30 2018-09-1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10858853A (zh) * 2018-08-22 2020-03-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
CN110875968A (zh) * 2018-09-04 2020-03-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
WO2021093573A1 (zh) * 2019-11-15 2021-05-2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194163A (zh) * 2020-01-13 2021-07-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屏总成及终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85055A (zh) * 2022-07-08 2022-08-0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件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25525B (zh) 2022-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168971A1 (zh) 一种折叠组件、折叠显示终端
US9288294B2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display panel thereof
JP2014174551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を含む電子装置
US20140232609A1 (en) Window assembly for display device with antenna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8600425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135104B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装配方法
CN114025525B (zh) 一种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06953949B (zh) 前壳组件的制造方法、前壳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11405089A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13037894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8565538B (zh) 天线组件、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1481600U (zh) 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9787288U (zh) 闪光灯模组、摄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3067920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4906517U (zh) 摄像模组及其线路板
CN116052547B (zh) 一种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的装配方法
CN218274593U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0724992U (zh) 底座、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8539373A (zh) 壳体组件、天线组件、天线组件的制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07116683U (zh) 中框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09881917U (zh) 一种摄像头生产用高透光率保护装置
CN108539370A (zh) 壳体组件、天线组件、电子设备及加工方法
CN210093275U (zh) 壳体和电子设备
WO2020259136A1 (zh) 移动终端及其壳体
CN210324925U (zh) 一种具有多个摄像头通孔的背光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