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17174B -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风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风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17174B
CN114017174B CN202111292689.6A CN202111292689A CN114017174B CN 114017174 B CN114017174 B CN 114017174B CN 202111292689 A CN202111292689 A CN 202111292689A CN 114017174 B CN114017174 B CN 1140171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engine
difference
fan
threshold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9268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17174A (zh
Inventor
张顺
汪侃
周浩
贾江涛
刘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129268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171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171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171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171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171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02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cooling-air
    • F01P7/026Thermostatic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02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cooling-air
    • F01P7/0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cooling-air by varying pump speed, e.g. by changing pump-drive gear ratio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02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cooling-air
    • F01P7/08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cooling-air by cutting in or out of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25/00Measuring
    • F01P2025/08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风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车辆的发动机的实际温度和目标温度;根据所述实际温度和所述目标温度,得到所述发动机的温差;若所述温差不小于第一温差阈值,且所述温差小于第二温差阈值,以及所述温差的滞留时间不小于第一时间阈值,则在启动所述发动机的热管理模块后,启动所述发动机的风扇,并通过控制所述风扇的转速为第一转速,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其中,所述第二温差阈值大于所述第一温差阈值。该方法实现了对发动机冷却系统的风扇的精准控制,提高风扇的控制效率,保障了发动机的高效工作。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风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风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在正常运转过程中,为了将发动机保证在高效的工作区间,发动机的温度需要保持在合适的范围中。当发动机温度过高时,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冷却。发动机的冷却系统采用了热管理模块和电子风扇的水冷组合方式,在发动机工作时,通过热管理模块和风扇对发动机进行降温冷却。
目前,由于此风扇的控制较为复杂,大部分整车厂对风扇的控制基本是根据发动机的冷却液温度,进气歧管温度,变速箱油温和空调等来控制的。在正常运转过程中,风扇启动过早或者风扇风量过大,易于造成发动机水温偏低,发动机的油耗增加;风扇关闭过早或者风扇风量过小,易于造成发动机水温偏高,机舱热负荷增加,爆震倾向加剧,可能对发动机产生危害。因此,引发了发动机冷却系统的风扇的控制精度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风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发动机冷却系统的风扇的控制精度低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对发动机冷却系统的风扇的精准控制,提高风扇的控制效率,保障了发动机的高效工作的技术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风扇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车辆的发动机的实际温度和目标温度;
根据所述实际温度和所述目标温度,得到所述发动机的温差;
若所述温差不小于第一温差阈值,且所述温差小于第二温差阈值,以及所述温差的滞留时间不小于第一时间阈值,则在启动所述发动机的热管理模块后,启动所述发动机的风扇,并通过控制所述风扇的转速为第一转速,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其中,所述第二温差阈值大于所述第一温差阈值。
优选的,若所述温差不小于所述第一温差阈值,且所述温差小于所述第二温差阈值,以及所述滞留时间小于所述第一时间阈值,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实际温度不小于所述目标温度对应的第一标定温度时,通过控制所述风扇的转速为所述第一转速,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
优选的,在通过控制所述风扇的转速为所述第一转速,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后,还包括:
在通过控制所述风扇的转速为所述第一转速,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的过程中,若所述实际温度小于所述目标温度对应的第一迟滞温度,则关闭所述风扇,并通过所述热管理模块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其中,所述第一迟滞温度是根据所述第一标定温度和第一迟滞值确定的。
优选的,在通过控制所述风扇的转速为所述第一转速,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后,还包括:
若所述温差不小于所述第二温差阈值,且所述滞留时间不小于第二时间阈值,则将所述风扇的转速调整为第二转速,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其中,所述第二转速大于所述第一转速;
或若所述温差不小于所述第二温差阈值,且所述滞留时间小于所述第二时间阈值,以及当所述实际温度不小于所述目标温度对应的第二标定温度时,则将所述风扇的转速调整为第二转速,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其中,所述第二标定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标定温度。
优选的,在将所述风扇的转速调整为第二转速,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后,还包括:
在通过控制所述风扇的转速为第二转速,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的过程中,若所述实际温度小于所述目标温度对应的第二迟滞温度,则将所述风扇的转速调整为所述第一转速,并通过所述第一转速对所述发动机散热,其中,所述第二迟滞温度大于所述第一迟滞温度,所述第二迟滞温度是根据所述第二标定温度和第二迟滞值确定的。
优选的,在得到所述发动机的温差后,还包括:
若所述温差小于所述第一温差阈值,则启动所述热管理模块,并通过所述热管理模块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
优选的,所述通过所述热管理模块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包括:
若所述温差不小于所述第一温差阈值,且所述温差小于所述第二温差阈值,以及所述温差的滞留时间小于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则保持通过所述热管理模块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风扇的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辆的发动机的实际温度和目标温度;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实际温度和所述目标温度,得到所述发动机的温差;
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温差不小于第一温差阈值,且所述温差小于第二温差阈值,以及所述温差的滞留时间不小于第一时间阈值,则在启动所述发动机的热管理模块后,启动所述发动机的风扇,并通过控制所述风扇的转速为第一转速,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其中,所述第二温差阈值大于所述第一温差阈值。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车,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风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风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先获取车辆的发动机的实际温度和目标温度,再根据实际温度和目标温度,得到发动机的温差。得到温差后,需要对温差进行判断,根据判断结果对冷却系统中的风扇进行精准控制。若温差不小于第一温差阈值,且温差小于第二温差阈值,以及温差的滞留时间不小于第一时间阈值,则在启动发动机的热管理模块后,启动发动机的风扇,并通过控制风扇的转速为第一转速,对发动机进行散热,其中,第二温差阈值大于第一温差阈值。这里,在温差满足启动风扇时对应的温差阈值范围时,还需要满足温差的滞留时间的条件,才能启动风扇,通过风扇的第一转速对发动机进行散热。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不是仅仅通过温差来判断,还通过时间阈值来判断,为热管理模块提供发挥降温作用的空间,延迟风扇的工作,避免风扇在不必要的工况启动,实现对风扇的精准控制,提高风扇的控制效率,同时改善发动机油耗,保障了发动机的高效工作,提高用户的使用感受。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图形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风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风扇的控制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电动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实施例一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风扇的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该控制方法是对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风扇进行控制的,需要对发动机的冷却系统进行详细阐述,以便更清楚了解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风扇的控制方法。
如图2所示,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包括:车辆的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风扇、发动机、热管理模块、散热器和水泵。ECU分别与风扇、发动机、热管理模块和水泵进行电连接。热管理模块一端连接发动机,另一端通过散热器连接水泵,水泵的另一端连接发动机,形成循环回路。热管理模块的另一端还直接与水泵连接,形成旁通回路。风扇设置在发动机旁。还需要说明的是,图2是针对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绘制的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的缩略版原理图。
冷却系统在工作时,在循环回路活旁通回路中通注入冷却水,利用冷却水来传递热量;通过热管理模块,ECU实时控制冷却水在循环回路或旁通回路中的开度;ECU还实时控制风扇对发动机进行吹风降温。
下面,结合图1来详细介绍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风扇的控制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首先,执行步骤S101,获取车辆的发动机的实际温度和目标温度;
具体来讲,通过设置在发动机上的温度传感器,获得发动机的实际温度。并根据获取到的车辆的环境温度、环境压力、进气歧管的温度和辛烷值,以及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得到目标温度。
其中,车辆的环境温度、环境压力、进气歧管的温度和辛烷值,以及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可通过函数或算法得到目标温度。或是根据环境温度确定第一发动机温度,根据环境压力确定第二发动机温度,根据进气歧管的温度确定第三发动机温度,根据辛烷值确定第四发动机温度,根据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确定第五发动机温度,再从第一发动机温度、第二发动机温度、第三发动机温度、第四发动机温度和第五发动机温度中取平均值或最小值或中值得到目标温度。
接着,执行步骤S102,根据实际温度和目标温度,得到发动机的温差;
具体来讲,将发动机的实际温度AT和目标温度OT之间的差值作为温差TD,如TD=AT-OT,或TD=(AT-OT)×a,其中,a为权重取值,范围为0至1。
在得到发动机的温差后,需要对温差进行判断,具体判断过程如下。
在得到发动机的温差后,若温差小于第一温差阈值,则启动热管理模块,并通过热管理模块对发动机进行散热。其中,第一温差阈值根据实际需求而设置。
具体地,当温差小于第一温差阈值时,表明发动机的实际温度和目标温度差距不大,能够只通过热管理模块对发动机进行散热,以此来节省能耗,实现对冷却系统中的风扇的精准控制,提高风扇的控制效率和工作效率,同时保障了发动机的高效工作。
在通过热管理模块对发动机进行散热的过程中,防止风扇的过早启动,则当发动机的实际温度升高,温差增大时,延迟风扇的启动,在延迟的时间内仍然通过热管理模块对发动机散热。具体为:若温差不小于第一温差阈值,且温差小于第二温差阈值,以及温差的滞留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阈值,则保持通过热管理模块对发动机进行散热。其中,第二温差阈值大于第一温差阈值,第二温差阈值和第一时间阈值根据实际需求而设置。还需要说明的是,温差的滞留时间表示保持当前的温差时或保持温差增大时的预留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在通过热管理模块对发动机进行散热的过程中,防止风扇的过早启动,在将达到第一时间阈值内,仍保持通过热管理模块对发动机进行散热,以实现对冷却系统中的风扇的精准控制,提高风扇的控制效率和工作效率,同时保障了发动机的高效工作。
然后,执行步骤S103,若温差不小于第一温差阈值,且温差小于第二温差阈值,以及温差的滞留时间不小于第一时间阈值,则在启动发动机的热管理模块后,启动发动机的风扇,并通过控制风扇的转速为第一转速,对发动机进行散热,其中,第二温差阈值大于第一温差阈值。
具体地,当温差不小于第一温差阈值且小于第二温差阈值,以及温差的滞留时间不小于第一时间阈值时,表明发动机的实际温度和目标温度差距较大,不能只通过热管理模块对发动机进行散热了,需要启动风扇,通过热管理模块和风扇协同工作对发动机进行散热;并且,防止风扇的风量过大,需要控制风扇的模式为低速模式,即控制风扇的转速为第一转速,对发动机进行散热。其中,第一转速为风扇的低速模式,第一转速的具体转速值根据实际需求而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当温差不小于第一温差阈值且小于第二温差阈值,以及温差的滞留时间不小于第一时间阈值时,为了对发动机降温,采用热管理模块和第一转速的风扇对发动机进行散热,以此来节省能耗,实现对冷却系统中的风扇的精准控制,提高风扇的控制效率和工作效率,同时保障了发动机的高效工作。
当温差不小于第一温差阈值且小于第二温差阈值,以及温差的滞留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阈值时,此时也会出现需要启动风扇,通过风扇对发动机降温的情况。为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同时为了保证设定的第一时间阈值的合理性,若温差不小于第一温差阈值,温差小于第二温差阈值,滞留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阈值,以及当实际温度不小于目标温度对应的第一标定温度时,则通过控制风扇的转速为第一转速,对发动机进行散热。其中,第一标定温度是根据实际需求而设置,第一标定温度代表的是目标温度对应的启动风扇的低速模式的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了启动风扇,以及通过风扇的低速模式(即第一转速)对发动机散热的条件的合理性,不仅设置了当温差满足启动风扇的低速模式对应的温差范围,且温差的滞留时间不小于第一时间阈值时的条件,还设置了当温差满足启动风扇的低速模式对应的温差范围,而温差的滞留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阈值时的条件。进一步地,实现对冷却系统中的风扇的精准控制,提高风扇的控制效率和工作效率,同时保障了发动机的高效工作,还节省了能耗。
在通过控制风扇的转速为第一转速,对发动机进行散热的过程中,存在发动机的实际温度降低,温差减小,需要将风扇关闭,只通过热管理模块对发动机进行散热的情况发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若实际温度小于目标温度对应的第一迟滞温度,则关闭风扇,并通过热管理模块对发动机进行散热,其中,第一迟滞温度是根据第一标定温度和第一迟滞值确定的。
具体地,第一迟滞温度是通过第一标定温度和第一迟滞值作差得到的,第一迟滞值根据实际需求而设置。由于发动机的实际温度降低,温差减小,为了防止风扇的提早关闭,保证发动机的实际温度持续减小至目标温度,则延迟风扇的关闭。当实际温度小于目标温度对应的第一迟滞温度时,关闭风扇,并通过热管理模块对发动机进行散热,以此来实现对冷却系统中的风扇的精准控制,提高风扇的控制效率和工作效率,同时保障了发动机的高效工作。
在通过控制风扇的转速为第一转速,对发动机进行散热后,若温差不小于第二温差阈值,且滞留时间不小于第二时间阈值,则将风扇的转速调整为第二转速,即将风扇的转速从第一转速切换至第二转速,对发动机进行散热,其中,第二转速大于第一转速。
具体地,在通过控制风扇的转速为第一转速,对发动机进行散热后,当温差不小于第二温差阈值,且温差的滞留时间不小于第二时间阈值时,表示风扇的低速模式不能满足发动机的散热需求,需要通过启动风扇的高速模式对发动机进行散热,则将风扇的转速调整为第二转速,对发动机进行散热。第二转速为风扇的高速模式,第二转速的具体转速值和第二时间阈值根据实际需求而设置。第二时间阈值和第一时间阈值之间并没有必然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当温差不小于第二温差阈值,且温差的滞留时间不小于第二时间阈值时,通过风扇的高速模式对发动机进行散热,实现对风扇的精准控制,提高风扇的控制效率和工作效率,保障发动机的高效工作。
当温差不小于第二温差阈值,且温差的滞留时间小于第二时间阈值时,此时也会出现需要启动风扇的高速模式,通过风扇的高速模式对发动机降温的情况。为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同时为了保证设定的第二时间阈值的合理性,若温差不小于第二温差阈值,滞留时间小于第二时间阈值,以及当实际温度不小于目标温度对应的第二标定温度时,则将风扇的转速调整为第二转速,对发动机进行散热,其中,第二标定温度大于第一标定温度。第二标定温度根据实际需求而设置,第二标定温度代表的是目标温度对应的启动风扇的高速模式的温度。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同一个目标温度对应了两个标定温度,分别是第一标定温度和第二标定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了启动风扇的高速模式对发动机散热的条件的合理性,不仅设置了当温差满足启动风扇的高速模式对应的温差范围,且温差的滞留时间不小于第二时间阈值时的条件,还设置了当温差满足启动风扇的高速模式对应的温差范围,而温差的滞留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阈值时的条件。进一步地,实现对冷却系统中的风扇的精准控制,提高风扇的控制效率和工作效率,同时保障了发动机的高效工作,还节省了能耗
在通过控制风扇的转速为第二转速,对发动机进行散热的过程中,存在发动机的实际温度降低,温差减小,需要将风扇的高速模式切换为低速模式,通过低速模式对发动机进行散热的情况发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若实际温度小于目标温度对应的第二迟滞温度,则将风扇的转速调整为第一转速,即将风扇的转速从第二转速切换为第一转速,并通过第一转速对发动机散热,其中,第二迟滞温度大于第一迟滞温度,第二迟滞温度是根据第二标定温度和第二迟滞值确定的。
具体地,第二迟滞温度是通过第二标定温度和第二迟滞值作差得到的,第二迟滞值是根据实际需求而设置的。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迟滞值和第二迟滞值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关系,第二迟滞温度大于第一迟滞温度。由于发动机的实际温度降低,温差减小,为了防止风扇的风量过小,保证发动机的实际温度持续减小至目标温度,则延迟调整风扇的转速。当实际温度小于目标温度对应的第二迟滞温度时,将风扇的转速从第二转速切换为第一转速,并通过第一转速对发动机进行散热,以此来实现对冷却系统中的风扇的精准控制,提高风扇的控制效率和工作效率,同时保障了发动机的高效工作。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在本实施例中,先获取车辆的发动机的实际温度和目标温度,再根据实际温度和目标温度,得到发动机的温差。得到温差后,需要对温差进行判断,根据判断结果对冷却系统中的风扇进行精准控制。若温差不小于第一温差阈值,且温差小于第二温差阈值,以及温差的滞留时间不小于第一时间阈值,则在启动发动机的热管理模块后,启动发动机的风扇,并通过控制风扇的转速为第一转速,对发动机进行散热,其中,第二温差阈值大于第一温差阈值。这里,在温差满足启动风扇时对应的温差阈值范围时,还需要满足温差的滞留时间的条件,才能启动风扇,通过风扇的第一转速对发动机进行散热。因此,本实施例不是仅仅通过温差来判断,还通过时间阈值来判断,为热管理模块提供发挥降温作用的空间,延迟风扇的工作,避免风扇在不必要的工况启动,实现对风扇的精准控制,提高风扇的控制效率,同时改善发动机油耗,保障了发动机的高效工作,提高用户的使用感受。
实施例二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风扇的控制装置,如图3所示,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201,用于获取车辆的发动机的实际温度和目标温度;
第二获取模块202,用于根据所述实际温度和所述目标温度,得到所述发动机的温差;
控制模块203,用于若所述温差不小于第一温差阈值,且所述温差小于第二温差阈值,以及所述温差的滞留时间不小于第一时间阈值,则在启动所述发动机的热管理模块后,启动所述发动机的风扇,并通过控制所述风扇的转速为第一转速,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其中,所述第二温差阈值大于所述第一温差阈值。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控制模块203,用于:若所述温差不小于所述第一温差阈值,且所述温差小于所述第二温差阈值,以及所述滞留时间小于所述第一时间阈值,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实际温度不小于所述目标温度对应的第一标定温度时,通过控制所述风扇的转速为所述第一转速,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控制模块203,用于:
在通过控制所述风扇的转速为所述第一转速,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的过程中,若所述实际温度小于所述目标温度对应的第一迟滞温度,则关闭所述风扇,并通过所述热管理模块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其中,所述第一迟滞温度是根据所述第一标定温度和第一迟滞值确定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控制模块203,用于:
若所述温差不小于所述第二温差阈值,且所述滞留时间不小于第二时间阈值,则将所述风扇的转速调整为第二转速,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其中,所述第二转速大于所述第一转速;
或若所述温差不小于所述第二温差阈值,且所述滞留时间小于所述第二时间阈值,以及当所述实际温度不小于所述目标温度对应的第二标定温度时,则将所述风扇的转速调整为第二转速,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其中,所述第二标定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标定温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控制模块203,用于:
在通过控制所述风扇的转速为第二转速,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的过程中,若所述实际温度小于所述目标温度对应的第二迟滞温度,则将所述风扇的转速调整为所述第一转速,并通过所述第一转速对所述发动机散热,其中,所述第二迟滞温度大于所述第一迟滞温度,所述第二迟滞温度是根据所述第二标定温度和第二迟滞值确定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控制模块203,用于:
若所述温差小于所述第一温差阈值,则启动所述热管理模块,并通过所述热管理模块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控制模块203,用于:
若所述温差不小于所述第一温差阈值,且所述温差小于所述第二温差阈值,以及所述温差的滞留时间小于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则保持通过所述热管理模块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
由于本实施例所介绍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风扇的控制装置为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风扇的控制方法所采用的装置,故而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所介绍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风扇的控制方法,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施例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风扇的控制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其各种变化形式,所以在此对于该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风扇的控制装置如何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方法不再详细介绍。只要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风扇的控制方法所采用的装置,都属于本申请所欲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三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如图4所示,包括存储器304、处理器302及存储在存储器304上并可在处理器30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302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风扇的控制方法中的任一方法的步骤。
其中,在图4中,总线架构(用总线300来代表),总线30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300将包括由处理器302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304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300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306在总线300和接收器301和发送器303之间提供接口。接收器301和发送器303可以是同一个元件,即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302负责管理总线300和通常的处理,而存储器304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302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实施例四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第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文实施例一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风扇的控制方法的任一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风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车辆的发动机的实际温度和目标温度;
根据所述实际温度和所述目标温度,得到所述发动机的温差;
若所述温差不小于第一温差阈值,且所述温差小于第二温差阈值,以及所述温差的滞留时间不小于第一时间阈值,则在启动所述发动机的热管理模块后,启动所述发动机的风扇,并通过控制所述风扇的转速为第一转速,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其中,所述第二温差阈值大于所述第一温差阈值,所述温差的滞留时间表示保持当前的温差时或保持温差增大时的预留时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温差不小于所述第一温差阈值,且所述温差小于所述第二温差阈值,以及所述滞留时间小于所述第一时间阈值,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实际温度不小于所述目标温度对应的第一标定温度时,通过控制所述风扇的转速为所述第一转速,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控制所述风扇的转速为所述第一转速,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后,还包括:
在通过控制所述风扇的转速为所述第一转速,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的过程中,若所述实际温度小于所述目标温度对应的第一迟滞温度,则关闭所述风扇,并通过所述热管理模块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其中,所述第一迟滞温度是根据所述第一标定温度和第一迟滞值确定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控制所述风扇的转速为所述第一转速,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后,还包括:
若所述温差不小于所述第二温差阈值,且所述滞留时间不小于第二时间阈值,则将所述风扇的转速调整为第二转速,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其中,所述第二转速大于所述第一转速;
或若所述温差不小于所述第二温差阈值,且所述滞留时间小于所述第二时间阈值,以及当所述实际温度不小于所述目标温度对应的第二标定温度时,则将所述风扇的转速调整为第二转速,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其中,所述第二标定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标定温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风扇的转速调整为第二转速,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后,还包括:
在通过控制所述风扇的转速为第二转速,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的过程中,若所述实际温度小于所述目标温度对应的第二迟滞温度,则将所述风扇的转速调整为所述第一转速,并通过所述第一转速对所述发动机散热,其中,所述第二迟滞温度大于所述第一迟滞温度,所述第二迟滞温度是根据所述第二标定温度和第二迟滞值确定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得到所述发动机的温差后,还包括:
若所述温差小于所述第一温差阈值,则启动所述热管理模块,并通过所述热管理模块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热管理模块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包括:
若所述温差不小于所述第一温差阈值,且所述温差小于所述第二温差阈值,以及所述温差的滞留时间小于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则保持通过所述热管理模块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
8.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风扇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辆的发动机的实际温度和目标温度;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实际温度和所述目标温度,得到所述发动机的温差;
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温差不小于第一温差阈值,且所述温差小于第二温差阈值,以及所述温差的滞留时间不小于第一时间阈值,则在启动所述发动机的热管理模块后,启动所述发动机的风扇,并通过控制所述风扇的转速为第一转速,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散热,其中,所述第二温差阈值大于所述第一温差阈值,所述温差的滞留时间表示保持当前的温差时或保持温差增大时的预留时间。
9.一种电动车,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步骤。
10.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步骤。
CN202111292689.6A 2021-11-03 2021-11-03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风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40171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92689.6A CN114017174B (zh) 2021-11-03 2021-11-03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风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92689.6A CN114017174B (zh) 2021-11-03 2021-11-03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风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17174A CN114017174A (zh) 2022-02-08
CN114017174B true CN114017174B (zh) 2022-11-01

Family

ID=80060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92689.6A Active CN114017174B (zh) 2021-11-03 2021-11-03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风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1717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08609B1 (en) * 2001-10-31 2005-01-26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of engine cooling
DE50111700D1 (de) * 2001-11-30 2007-02-01 Borgwarner Inc Regelung für einen Lüfter eines Kühlsystems eines Verbrennungsmotors
JP4206008B2 (ja) * 2003-08-08 2009-01-07 キャタピラー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ファン回転数制御方法
BR112012001776A2 (pt) * 2009-07-27 2017-06-13 General Eletric Company sistema metodo e veiculo
CN111120072B (zh) * 2018-10-31 2021-10-26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系统以及发动机系统和车辆
CN109782827B (zh) * 2019-02-14 2021-10-12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散热控制方法及设备、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46105B (zh) * 2021-06-10 2022-09-06 深圳市永亿豪电子有限公司 车载高效风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17174A (zh) 2022-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01087B2 (en) Traction battery cooling system with coolant proportional valve
JP5945306B2 (ja) 車両用熱管理システム
US8346422B2 (e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EP2426023B1 (en) Control device for vehicle
EP4296096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fuel cell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method, vehicle and medium
US10124652B2 (en) Vehicular heat management system
CN107433859A (zh) 用于给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充电的系统和方法
JP2024516088A (ja) 車両及びその熱管理制御方法、装置、並びに記憶媒体
US10815869B2 (en) Vehicular coolant flow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US8948946B2 (en) Hybrid thermal system with device-specific control logic
CN115111179A (zh) 风扇功率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4017174B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风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1707966B2 (en) Heat request arbitration device, heat request arbitration method, non-transitory storage medium, and vehicle
WO2024066359A1 (zh) 电动汽车热量分配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6766876A (zh) 电动汽车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JP2011179460A (ja) エンジン冷却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
CN110116605B (zh) 车辆热能控制系统
US2018004375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oling fan control
US924767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coolant circuit thermally coupled to a power electronics device
US1140850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fluid, and vehicle system
CN118030587A (zh) 电子风扇的分级控制方法、装置和车辆
CN113895378B (zh) 一种热管理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热管理系统
CN116576015A (zh) 车辆发动机电动水泵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5863843A (zh) 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池管理系统
CN117507796A (zh) 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