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09846A - 供电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供电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09846A
CN114009846A CN202111357297.3A CN202111357297A CN114009846A CN 114009846 A CN114009846 A CN 114009846A CN 202111357297 A CN202111357297 A CN 202111357297A CN 114009846 A CN114009846 A CN 1140098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power supply
aerosol
generating substrate
suppl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5729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春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Wenz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Wenz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Wenz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Wenz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5729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0984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0098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098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6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50Control or monitor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50Control or monitoring
    • A24F40/57Temperature control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电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设备。所述供电装置用于对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加热装置供电,所述供电装置包括壳体和电池,所述壳体用于与所述加热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壳体设有贯穿所述壳体的通气孔;当所述壳体与所述加热装置连接时,所述壳体通过所述通气孔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腔连通;所述电池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池用于对所述加热装置供电。所述气溶胶生成设备包括加热装置及上述的供电装置,所述供电装置与所述加热装置可拆卸连接。

Description

供电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供电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背景技术
卷烟燃烧的烟雾中含有焦油等有害物质,长期吸入这些有害物质会对人体产生非常大的危害。为了克服卷烟燃烧产生有害物质,出现了烟油电子烟、加热不燃烧电子烟等低危害的卷烟替代品。
其中,传统的加热不燃烧电子烟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冷凝液,存在电子烟的供电结构易被冷凝液侵蚀损坏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供电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本申请涉及一种供电装置,用于对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加热装置供电,所述供电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用于与所述加热装置连接,所述壳体设有贯穿所述壳体的通气孔;当所述壳体与所述加热装置连接时,所述壳体通过所述通气孔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腔连通;
电池,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池用于对所述加热装置供电。
上述供电装置使用时,供电装置的通气孔与加热装置的加热腔连通。这样的结构设置,一方面可以使加热腔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被烘烤时产生的冷凝液沿通气孔的孔壁流下,避免供电装置和加热装置上的器件被冷凝液侵蚀;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外部的气体由供电装置的通气孔顺利进入加热装置的加热腔,并同时利用通过通气孔的气体带走部分供电装置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有利于降低供电装置的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装置还包括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经所述通气孔穿设于所述壳体,所述壳体通过所述通气管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气管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壳体的导热系数。这样的设置可以确保供电装置整体所产生的热量集中传导至通气管,从而更好地利用经过通气管的气体将热量带走以降低供电主体的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气管的外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围合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电池的电池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气管呈圆柱状,且所述通气管的横截面与所述加热腔的横截面在形状和尺寸上相适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气孔的至少一个横截面的直径小于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的横截面的直径,当所述供电装置与所述加热装置连接时,所述通气孔的孔壁用于抵持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将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推入所述加热腔内。用户可以将气溶胶生成基质由进气口装入加热装置的加热腔,再将供电装置与加热装置连接,并使供电装置的通气孔与加热装置的加热腔连通。在此过程中,供电装置的通气孔的孔壁可以抵持气溶胶生成基质暴露在加热腔外的部分,以将气溶胶生成基质推入加热腔,进而确保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充分进入加热装置的加热腔,并防止气溶胶生成基质在使用过程中从加热腔内脱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气孔为锥形孔,所述通气孔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靠近所述供电装置用于与所述加热装置连接的一侧,所述第一端的孔径大于或等于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的横截面的直径,所述第二端的孔径小于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的横截面的直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气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的孔径大于或等于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的横截面的直径,所述第二孔段的孔径小于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的横截面的直径。由于通气孔的第一孔段的孔径大于或等于气溶胶生成基质的横截面的直径,当供电装置与加热装置连接时,气溶胶生成基质暴露在加热装置的加热腔外的部分可以伸入供电装置的第一孔段。由于第二孔段孔径小于气溶胶生成基质的过滤端的横截面直径,第一孔段过渡至第二孔段处的孔壁便可以抵持气溶胶生成基质远离加热腔的一端以将气溶胶生成基质推入加热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上盖,所述上盖用于与所述加热装置可拆卸连接。当其供电装置的电量不足时,用户可以直接将供电装置与加热装置分离,再将另一个电量充足的供电装置与加热装置连接,从而保证加热装置的持续工作。在此过程中,用户无需等待且操作方便,具有更好的用户体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盖开设有与所述通气孔连通的导向槽,在所述上盖与所述加热装置的连接过程中,所述导向槽的槽壁用于抵持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以使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沿所述导向槽的槽壁滑入所述通气孔内。当加热装置的加热腔内装有气溶胶生成基质,用户将供电装置与加热装置连接时,在导向槽的引导作用下,气溶胶生成基质暴露在加热装置的加热腔外的部分可以更为容易且顺畅地伸入供电装置的通气孔内。换言之,供电装置的通气孔无需与加热装置的加热腔完全对准,气溶胶生成基质暴露在加热装置的加热腔外的部分也可以在导向槽的引导下伸入供电装置的通气孔内,降低了用户在连接加热装置和供电装置的操作要求,使用户在操作上更为方便,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槽远离所述加热腔的一侧的开口边缘作圆角或倒角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盖设有电极孔及经所述电极孔穿设于所述上盖的电极,当所述供电装置与所述加热装置连接时,所述电池通过所述电极与所述加热装置电性连接。
本申请还涉及一种气溶胶生成设备,所述气溶胶生成设备包括加热装置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供电装置,所述供电装置与所述加热装置可拆卸连接。
上述气溶胶生成设备,当供电装置的电量不足时,用户可以直接将供电装置与加热装置分离,再将另一个电量充足的供电装置与加热装置连接,从而保证加热装置的持续工作。在此过程中,用户无需等待且操作方便,具有更好的用户体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内设有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围合形成所述加热腔,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多个加热单元和绝缘套,多个所述加热单元沿所述加热装置的轴向间隔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加热单元间通过所述绝缘套连接,所述加热单元用于加热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单元包括传热管及套设于所述传热管的发热元件,相邻两个所述传热管通过所述绝缘套连接,所述发热元件用于与所述供电装置电性连接以产生热量,并将热量经所述传热管传导至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上。发热元件通过套设的方式与传热管连接可以增大发热元件与传热管的接触面试,起到更好的传热效果,提升气溶胶生成基质的烘烤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设备的结构立体图,其中,供电装置与加热装置的进气端电性连接;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设备的另一结构立体图,其中,供电装置与加热装置分离,加热腔内装有气溶胶生成基质;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设备的另一结构立体图,其中,供电装置与加热装置分离,加热腔内未装入气溶胶生成基质;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的进气端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供电装置的结构立体图;
图7为图6所示实施例的供电装置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供电装置的另一剖视图,其中,通气孔呈锥形状;
图9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供电装置的另一剖视图,其中,通气孔呈阶梯状;
图10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气溶胶生成设备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设备的局部剖视图,其中,供电装置固定于加热装置的出气端;
图1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气溶胶生成设备;100、加热装置;101、进气口;102、加热腔;103、出气口;110、加热组件;111、加热单元;1111、传热管;1112、发热元件;112、绝缘套;200、供电装置;201、通气孔;2011、第一端;2012、第二端;2011、第一孔段;2012、第二孔段;210、供电主体;211、壳体;
212、电池;220、通气管;310、第一连接组件;311、底座;3111、第一限位凸台;3112、第一电极孔;312、第一磁性件;313、第一电极;320、第二连接组件;321、上盖;3211、限位凹槽;3212、第二电极孔;3213、导向槽;322、第二磁性件;323、第二电极;330、第三连接组件;331、
顶座;3311、第二限位凸台;332、吸嘴;20、气溶胶生成基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参阅图3至图7,本申请提供一种供电装置200,其用于对气溶胶生成设备10的加热装置100供电,加热装置100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20。供电装置200包括壳体211和电池220。壳体211可用于与加热装置100连接,且壳体211上还设有贯穿壳体的通气孔201。当壳体211与加热装置100连接时,通气孔201可以与加热装置100的加热腔102连通。电池212设于壳体211内,电池212用于对加热装置100供电。
上述供电装置200使用时,用户可以将其与加热装置100连接,并使得供电装置200的通气孔201与加热装置100的加热腔102连通。这样的结构设置,一方面可以使加热腔102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20被烘烤时产生的冷凝液沿通气孔201的孔壁流下,避免供电装置200和加热装置100上的器件被冷凝液侵蚀;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外部的气体由供电装置200的通气孔201顺利进入加热装置100的加热腔102,并同时利用通过通气孔102的气体带走部分供电装置200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使供电装置200的温度降低,这既有助于供电装置200的正常工作,又可以防止供电装置200的壳体由于温度过高给用户带来烫手的感觉,提升了用户体验。
具体地,加热装置100设有加热腔102及与加热腔102连通的进气口101和出气口103,加热腔102可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20。供电装置200与加热装置100靠近进气口10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供电装置200可用于为加热装置100提供电能。其中,气溶胶生成基质20可以是指可通过加热提供挥发成分的材料。例如,气溶胶生成基质20可以是指任何含有烟草的材料。更具体地,气溶胶生成基质20可以是指烟草、烟草衍生物、膨胀烟草、再造烟草或烟草替换物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当其供电装置200的电量不足时,用户可以直接将供电装置200与加热装置100分离,再将另一个电量充足的供电装置200与加热装置100连接,从而保证加热装置100的持续工作。在此过程中,用户无需等待且操作方便,具有更好的用户体验。此外,用户在使用前此气溶胶生成设备10前,可以将加热装置100和供电装置200分离,再将气溶胶生成基质20直接由加热装置100的进气口101装入加热腔102。待气溶胶生成基质20进入加热腔102后,再将供电装置200与加热装置100重新连接,这可以确保气溶胶生成基质20充分进入加热腔102,有利于提高气溶胶的生成效率和气溶胶生成基质20的利用效率。
请参阅图4、图5、图6和图7,加热装置100靠近进气口101的一端可以认为是进气端,且进气端设有第一连接组件310。供电装置200上设有第二连接组件320,供电装置200通过第二连接组件320与第一连接组件310可拆卸连接以与加热装置100的进气端电性连接或分离。其中,第一连接组件310和第二连接组件320的连接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吸连接、卡接、旋钮连接、螺纹连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
具体地,在如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组件310包括底座311和第一磁性件312,第一磁性件312连接于底座311,底座311设于加热装置100的进气端,底座311上开设有与加热腔102连通的通孔,即加热装置100的进气口101。第二连接组件320包括上盖321和第二磁性件322,第二磁性件322连接于上盖321,上盖321设于供电装置200。磁吸配合的方式使加热装置100和供电装置200在连接和拆分上更为方便。
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盖321开设有用于与通气孔201连通的导向槽3213,导向槽3213远离加热腔102一侧的开口边缘可作圆角或倒角处理,导向槽3213的槽壁用于抵持气溶胶生成基质20以使气溶胶生成基质20沿导向槽3213的槽壁滑入通气孔201内。当加热装置100的加热腔102内装有气溶胶生成基质20,用户将供电装置200与加热装置100连接时,在导向槽3213的引导作用下,气溶胶生成基质20暴露在加热装置100的加热腔102外的部分可以更为容易且顺畅地伸入供电装置200的通气孔201内。换言之,供电装置200的通气孔201无需与加热装置100的进气口101完全对准,气溶胶生成基质20暴露在加热装置100的加热腔102外的部分也可以在导向槽3213的引导下伸入供电装置200的通气孔201内,降低了用户在连接加热装置100和供电装置200的操作要求,使用户在操作上更为方便,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盖321形成有限位凹槽3211,底座311形成有第一限位凸台3111,上盖321通过限位凹槽3211与第一限位凸台3111限位配合以与底座311固定。这样的结构设置有利于提高供电装置200和加热装置100连接时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磁性件322位于限位凹槽3211外并沿上盖321的周向延伸呈环状,第一磁性件312沿底座311的周向呈环状并与第二磁性件322相对应。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使加热装置100上的第一磁性件312和供电装置200上的第二磁性件322在磁吸配合时具有更多的角度和更大的面积,即加热装置100和供电装置200磁吸连接,其相互间的磁吸力分布更为均匀,连接更为可靠。其中,第一磁性件312和第二磁性件322可以是磁铁。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磁性件312和第二磁性件322相吸配合时,第一磁性件312靠近第二磁性件322的一端与第二磁性件322靠近第一磁性件312的一端为异性磁极,或者,第一磁性件312和第二磁性件322整体为同性磁体。
进一步地,如图5、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座311还设有第一电极313和第一电极孔3112,第一电极孔3112开设于第一限位凸台3111的顶面,第一电极313经第一电极孔3112穿设于底座311。上盖321还设有第二电极323和第二电极孔3212,第二电极孔3212开设于限位凹槽3211的底部,第二电极323经第二电极孔3212穿设于底座311。当供电装置200与加热装置100的进气端连接时,加热装置100通过底座311上的第一电极313与上盖321的第二电极323相接触以与供电装置200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在如图4和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加热装置100上的底座311的第一限位凸台3111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形状呈弓形,且其弓形弧为优弧。相应地,供电装置200上的上盖321的限位凹槽3211与第一限位凸台3111在形状和尺寸上相适配。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确保加热装置100上的第一限位凸台3111与供电装置200上的限位凹槽3211连接配合时,第一电极313和第二电极323正好相对并接触,进而确保加热装置100与供电装置200能够实现电连接。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凸台3111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形状还可以扇形、半圆形等形状。换言之,第一限位凸台3111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形状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其旨在于第一限位凸台3111与限位凹槽3211连接配合时可以起到定位作用,以确保第一电极313和第二电极323能够实现电连接。
请参阅图3、图6、图7、图8、图9和图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供电装置200开设有通气孔201,供电装置200与加热装置100的进气端固定时,通气孔201与进气口101连通。如图10所示,这样的结构设置,有利于外部的气体由供电装置200的通气孔201顺利进入加热装置100的加热腔102,并同时通过通气孔201的气体带走部分供电装置200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有利于降低供电装置200的温度,还可以使加热腔102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20被烘烤时产生的冷凝液沿通气孔201的孔壁流下,避免供电装置200和加热装置100的部分器件(如第一电极313和第二电极323等)被侵蚀。
具体地,在如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供电装置200包括供电主体210通气管220。供电主体210形成有贯穿的通气孔201,通气管220经通气孔201穿设于供电主体210,且通气管220的导热系数大于供电主体210的导热系数,通气管220用于与加热装置100的加热腔102连通,加热腔102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20被烘烤时产生的冷凝液可以沿通气管220的内壁流下。其中,通气管220可以是铜管、合金管等导热率较高的金属管。这样的设置可以确保供电装置200整体所产生的热量集中传导至通气管220上,从而利用经过通气管220的气体将热量带走以降低供电主体210的温度。换言之,通气管220可以起到的作用至少包括:为冷凝液的排出提供通道、通气及散热。
请继续参考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供电主体210包括壳体211及设于壳体211内的电池212。通气管220沿壳体211的轴向从壳体211的中部贯穿,通气管220与壳体211的外壁围合形成用于容纳电池212的电池仓。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壳体211内用于容纳电池212的电池仓也可以是仅由壳体211自身的结构所形成。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气管220可以呈圆柱状,且通气管220的横截面与加热装置100的加热腔102的横截面在形状和尺寸上相适配。通气管220的孔径可以是7.8mm至8.1mm,加热装置100的加热腔102的孔径可以是7.8mm至8.1mm,可以认为通气管220和加热腔102的孔径的孔径大致相同。
请参阅图8和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供电装置200的通气孔201的至少一个横截面的直径小于气溶胶生成基质20的横截面的直径,通气孔201的孔壁用于抵持气溶胶生成基质20以将气溶胶生成基质20推入加热装置100的加热腔102内。当用户将供电装置200与加热装置100分离,将气溶胶生成基质20由进气口101装入加热装置100的加热腔102后,可以再将供电装置200连接至加热装置100的进气端,在此过程中,供电装置200的通气孔201的孔壁可以抵持气溶胶生成基质20暴露在加热腔102外的部分,以将气溶胶生成基质20推入加热腔102,进而确保气溶胶生成基质20可以充分进入加热装置100的加热腔102,且防止气溶胶生成基质20在使用过程中从加热腔102内脱出。
例如,在如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供电装置200的通气孔201为锥形孔,通气孔201具有第一端2011和第二端2012,通气孔201的第一端2011靠近供电装置200用于与加热装置100连接的一侧,且第一端2011的孔径大于或等于气溶胶生成基质20的横截面的直径,通气孔201的第二端2012的孔径的小于气溶胶生成基质20的横截面的直径。换言之,通气孔201的形状呈为一端大一端小,且通气孔201的直径较大的一端在位置上靠近供电装置200上的第二连接组件320。以气溶胶生成基质20是具有发烟段和过滤段的烟支为例,当烟支的长度大于加热装置100的加热腔102的长度时,用户将气溶胶生成基质20的发烟段一端沿加热装置100的进气端装入加热腔102后,由于用户对烟支的发烟段和加热腔102的对应关系不能完全把握,气溶胶生成基质20可能仍至少有部分发烟段位于加热腔102外,此时用户可以直接将供电装置200与加热装置100的进气端连接,在连接过程中,锥形通气孔201的孔壁便可以对气溶胶生成基质20的过滤段进行抵持以将气溶胶生成基质20进一步推入加热腔102内,以使发烟段完全位于加热腔102内。换言之,供电装置200和加热装置100的电性连接、加热腔102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20的装填到位可以仅由一个操作同步完成,操作上更为方便快捷,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又如,在如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供电装置200的通气孔201具有呈阶梯式分布的两段。以通气孔201具有呈阶梯式分布的两段时为例,通气孔201包括沿供电装置200的轴向依次排列的相互连通的第一孔段2011和第二孔段2012,且第一孔段2011的设置位置靠近供电装置200用于与加热装置100连接的一端。第一孔段2011和第二孔段2012均为圆柱状孔,且第一孔段2011的孔径大于第二孔段2012的孔径,第一孔段2011的孔径大于或等于气溶胶生成基质20的过滤段的横截面直径,第二孔段2012的孔径小于气溶胶生成基质20的过滤段。当用户已将气溶胶生成基质20装入加热装置100的加热腔102内,再将供电装置200的第一孔段2011所在端与加热装置100的进气端连接时,气溶胶生成基质20暴露在加热腔102外的过滤段便可以伸入供电装置200的第一孔段2011内。由于第二孔段2012的孔径小于气溶胶生成基质20的过滤段的横截面直径,因此,第一孔段2011过渡至第二孔段2012处的孔壁便可以抵持气溶胶生成基质20的过滤段以将气溶胶生成基质20的发烟段推入加热腔102内。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孔段2011的长度H,即用于抵持气溶胶生成基质20的过滤段的孔壁与供电装置200的上表面的距离,被设置为能够足以抵持气溶胶生成基质20的过滤段以使气溶胶生成基质20的发烟段完全进入加热装置100的加热腔102内。在其中一些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孔段2011的长度H可以是3mm至26mm。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供电装置200的呈阶梯式分布的通气孔201所具有的段数还可以是三段或三段以上,其旨在于使供电装置200与加热装置100的进气端连接时,气溶胶生成基质20至少有一部分可以伸入通气孔201中,并在通气孔201的孔壁抵持下进一步进入加热装置100的加热腔102内。
请参阅图1、图2、图10和图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装置100靠近出气口103的一端为出气端,出气端设有第三连接组件330,供电装置200通过第二连接组件320与第三连接组件330可拆卸连接以与加热装置100的进气端固定或分离。用户停止使用时,可以将供电装置200与加热装置100分离,再将供电装置200通过第二连接组件320与第三连接组件330连接以固定至加热装置100的进气端。换言之,当供电装置200不需要对加热装置100供电时,可以将供电装置200固定至加热装置100的出气端,保证气溶胶生成设备10的完整性,避免供电装置200丢失,便于用户下回使用此气溶胶生成设备10时可以及时找到供电装置200以启动加热装置100。
具体地,在如图2和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三连接组件330包括设于加热装置100的出气端的顶座331和吸嘴332,吸嘴332穿设于顶座331并与加热腔102连通。顶座331上设有用于与供电装置200的上盖321的限位凹槽3211限位配合的第二限位凸台3311。供电装置200上开设有通气孔201,供电装置200与加热装置100的出气端连接时,吸嘴332至少部分收纳于通气孔201内,即供电装置200可以通过通气孔201套设在加热装置100的吸嘴332上,这样的结构设置既可以利用吸嘴332对供电装置200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以提高连接可靠性,又可以借助供电装置200对吸嘴332起到保护作用。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10,本申请还涉及一种气溶胶生成设备10,其包括加热装置100和供电装置200。加热装置100设有加热腔102及与加热腔102连通的进气口101和出气口103,加热腔102可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20。供电装置200与加热装置100靠近进气口10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供电装置200可用于为加热装置100提供电能。
具体地,用户在使用前此气溶胶生成设备10前,可以将加热装置100的进气端和供电装置200分离,从而暴露加热装置100的进气口101以便加入气溶胶生成基质20。待将气溶胶生成基质20直接由加热装置100的进气口101装入加热腔102后,再将供电装置200与加热装置100连接,这可以确保气溶胶生成基质20充分进入加热腔102,有利于提高气溶胶的生成效率和气溶胶生成基质20的利用效率。待气溶胶生成基质20烘烤完毕,用户可以再将加热装置100的进气端与供电装置200分离,以便清理由气溶胶生成基质20所产生的残渣。例如,加热装置100的进气口101暴露后,用户可以将加热腔102内的残渣由进气口101倾倒出来,操作上方便快捷且清理效果好。当供电装置200的电量不足时,用户也可以直接将供电装置200与加热装置100分离,再将另一个电量充足的供电装置200与加热装置100连接,从而保证加热装置100的持续工作。在此过程中,用户无需等待且操作方便,具有更好的用户体验。
另外,当用户停止使用此气溶胶生成设备10时,即不需要供电装置200对加热装置100进行供电时,用户可以将供电装置200与加热装置100进气端分离以断电,再将供电装置200固定至加热装置100的出气端。这可以保证气溶胶生成设备10的完整性,避免供电装置200丢失,便于用户下回使用此气溶胶生成设备10时可以及时找到供电装置200以启动加热装置100。
请参阅图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气溶胶生成设备10包括控制单元(未示出),加热装置100内设有加热组件110,加热组件110围合形成加热腔102。加热组件110包括至少一个加热单元111,当供电装置200与加热装置100连接时,控制单元可以控制至少一个加热单元111按照第一功率工作以预热加热腔102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20。
具体地,在如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加热组件110包括四个加热单元111和三个绝缘套112,每个加热单元111包括传热管1111及套设于传热管1111的发热元件1112。四个传热管1111在加热装置100的内部沿加热装置100的轴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传热管1111间通过绝缘套112连接。当供电装置200与加热装置100连接时,供电装置200对发热元件1112供电以使发热元件1112产生热量并将热量经传热管1111传导至气溶胶生成基质20上。传热管1111在形状上优选圆管,发热元件1112通过套设的方式与传热管1111连接可以增大发热元件1112与传热管1111的接触面试,起到更好的传热效果,提升气溶胶生成基质的烘烤效率。
其中,传热管1111可以是由导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制成,例如,传热管1111可以是铜、铜合金等导热性能较好的金属制成。绝缘套112可以认为是直接由橡胶等绝缘材料制成,还可以认为是通过在绝缘套112的表面涂抹绝缘漆以起到绝缘效果,需要说明的是,绝缘套112起到绝缘效果的方式并不局限于文中所提及的方式。
当供电装置200与加热装置100连接时,控制单元可控制靠近加热装置100的出气端的加热单元111按照第一功率工作以预热气溶胶生成基质20。在接收到触发信号后,控制单元可控制靠近加热装置100的出气端的加热单元111按照第二功率工作以烘烤气溶胶生成基质20。以加入加热腔102的气溶胶生成基质20是具有发烟段和过滤段的烟支为例,可以认为,控制靠近加热装置100的出气口103的一端的加热单元111工作,是从气溶胶生成基质20的发烟段靠近出气口103的一侧开始烘烤。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固定”、“安装”、“相连”、“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于”、“设置在”或“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长度”、“宽度”、“厚度”、“轴向”、“径向”、“周向”、“竖直”、“水平”、“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其他的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征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描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Claims (15)

1.一种供电装置,用于对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加热装置供电,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用于与所述加热装置连接,所述壳体设有贯穿所述壳体的通气孔;当所述壳体与所述加热装置连接时,所述壳体通过所述通气孔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腔连通;
电池,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池用于对所述加热装置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装置还包括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经所述通气孔穿设于所述壳体,所述壳体通过所述通气管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壳体的导热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的外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围合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电池的电池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呈圆柱状,且所述通气管的横截面与所述加热腔的横截面在形状和尺寸上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的至少一个横截面的直径小于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的横截面的直径,当所述供电装置与所述加热装置的进气端连接时,所述通气孔的孔壁用于抵持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将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推入所述加热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为锥形孔,所述通气孔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靠近所述供电装置用于与所述加热装置连接的一侧,所述第一端的孔径大于或等于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的横截面的直径,所述第二端的孔径小于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的横截面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的孔径大于或等于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的横截面的直径,所述第二孔段的孔径小于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的横截面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上盖,所述上盖用于与所述加热装置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开设有与所述通气孔连通的导向槽,在所述上盖与所述加热装置的连接过程中,所述导向槽的槽壁用于抵持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以使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沿所述导向槽的槽壁滑入所述通气孔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远离所述加热腔的一侧的开口边缘作圆角或倒角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设有电极孔及经所述电极孔穿设于所述上盖的电极,当所述供电装置与所述加热装置连接时,所述电池通过所述电极与所述加热装置电性连接。
13.一种气溶胶生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装置及如权利要求1至12所述的供电装置,所述供电装置与所述加热装置可拆卸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内设有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围合形成所述加热腔,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多个加热单元和绝缘套,多个所述加热单元沿所述加热装置的轴向间隔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加热单元间通过所述绝缘套连接,所述加热单元用于加热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包括传热管及套设于所述传热管的发热元件,相邻两个所述传热管通过所述绝缘套连接,所述发热元件用于与所述供电装置电性连接以产生热量,并将热量经所述传热管传导至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上。
CN202111357297.3A 2021-11-16 2021-11-16 供电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Pending CN1140098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57297.3A CN114009846A (zh) 2021-11-16 2021-11-16 供电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57297.3A CN114009846A (zh) 2021-11-16 2021-11-16 供电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09846A true CN114009846A (zh) 2022-02-08

Family

ID=80064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57297.3A Pending CN114009846A (zh) 2021-11-16 2021-11-16 供电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0984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32625A1 (zh) * 2022-08-12 2024-02-15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气雾生成装置、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及控制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13586A (zh) * 2016-08-25 2016-12-14 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方法
CN206005953U (zh) * 2016-08-25 2017-03-15 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08813737A (zh) * 2018-07-11 2018-11-16 威滔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具备能量回收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及系统
CN109363242A (zh) * 2018-11-05 2019-02-22 冷朝阳 气溶胶生成系统及气溶胶生成装置和气溶胶生成制品
CN111067155A (zh) * 2020-01-21 2020-04-28 同济大学 一种基于热管技术的电子烟
CN112273734A (zh) * 2020-11-21 2021-01-29 深圳市艾维普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溶胶发生器
CN212911661U (zh) * 2020-05-25 2021-04-09 常州市派腾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3404851U (zh) * 2020-06-30 2021-06-11 常州市派腾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4629902U (zh) * 2021-03-17 2021-11-09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可拆卸储液件的气溶胶冷凝液回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13586A (zh) * 2016-08-25 2016-12-14 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方法
CN206005953U (zh) * 2016-08-25 2017-03-15 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08813737A (zh) * 2018-07-11 2018-11-16 威滔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具备能量回收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及系统
CN109363242A (zh) * 2018-11-05 2019-02-22 冷朝阳 气溶胶生成系统及气溶胶生成装置和气溶胶生成制品
CN111067155A (zh) * 2020-01-21 2020-04-28 同济大学 一种基于热管技术的电子烟
CN212911661U (zh) * 2020-05-25 2021-04-09 常州市派腾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3404851U (zh) * 2020-06-30 2021-06-11 常州市派腾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2273734A (zh) * 2020-11-21 2021-01-29 深圳市艾维普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溶胶发生器
CN214629902U (zh) * 2021-03-17 2021-11-09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可拆卸储液件的气溶胶冷凝液回收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32625A1 (zh) * 2022-08-12 2024-02-15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气雾生成装置、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121296A1 (zh) 雾化头、雾化器及其电子烟
CN113287793B (zh) 雾化装置
US11659865B2 (en) Portable vaporization module, device, container, and methods
US20220061387A1 (en) Electronic atomization device
WO2023011494A1 (zh) 气雾生成装置
WO2019140810A1 (zh) 烟嘴组件及电子烟
CN114009846A (zh) 供电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CN212590305U (zh) 电子烟及控制装置
CN210782908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0538934U (zh) 一种电子烟烟雾器及电子烟
CN216601678U (zh) 一种用于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CN216393068U (zh) 一种空气加热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6601674U (zh) 加热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CN114009845A (zh) 气溶胶生成设备及其使用方法、加热方法
KR20210138035A (ko) 에어로졸화 가능한 재료를 가열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장치를 배열하는 방법
CN114081212A (zh) 一种基于热空气流加热的气溶胶发生装置
WO2019033233A1 (zh) 一种烟具以及电子烟
CN113171736A (zh) 一种内托支架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EP3957201A1 (en) Electronic atomizing device
CN220607355U (zh) 雾化组件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2468056U (zh) 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8303454U (zh) 加热组件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3631054A (zh) 用于设备的外壳、设备以及方法
CN215586443U (zh) 一种内托支架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5501350U (zh) 干烧烟具及其雾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