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07183A - 定位方式的触发方法及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位方式的触发方法及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07183A
CN114007183A CN202010942759.7A CN202010942759A CN114007183A CN 114007183 A CN114007183 A CN 114007183A CN 202010942759 A CN202010942759 A CN 202010942759A CN 114007183 A CN114007183 A CN 1140071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indication information
target node
source node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4275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07183B (zh
Inventor
黄伟
李雪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8004920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0652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07442 priority patent/WO202202234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0071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071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071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071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3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mutual or relative loc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multiple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 targets or of distance threshol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定位方式的触发方法及通信装置,属于定位技术领域。其中,该触发方法包括:向目标节点发送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接收目标节点发送的定位反馈消息,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视距LOS条件;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定位方式。该触发方法通过由源节点根据与目标节点之间是否存在LOS径,进而判断后续定位流程具体采用的定位方式,能够在保证定位精度的基础上,避免大量的系统开销,提高定位的效率。

Description

定位方式的触发方法及通信装置
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7月28日提交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号为202010740596.4、申请名称为“一种显示5G图标的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位方式的触发方法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包括车联网、智能驾驶、室内导航定位、智慧工厂、智能仓储都对高精度定位有强的需求。除了这些垂直行业,消费类终端设备对高精度定位也有新的需求,包括物品定位跟踪、精准数据传输、智能支付、智能推送、智能钥匙等。
在很多场景下,待定位的源节点和目标节点并不需要相互之间的绝对定位信息(如绝对坐标)而只需要相对定位信息(如距离信息或角度信息)。但实际的很多场景下,有相对定位需求的双方之间并不存在视距(line of sight,LOS)径,从而会降低相对定位的定位精度。但与此同时,虽然相对定位双方之间并不存在LOS径,但如果能够基于周围设备的协作,则可以通过必要的信令交互人为的构建存在LOS径的多跳协作方式。协作定位能够突破相对定位中LOS径的限制,进一步提高非视距(non line of sight,NLOS)环境下相对定位的定位精度。然而,随着参与协作定位节点的增多,又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一定的系统开销。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定位方式的触发方法,通过由待定位的源节点基于与目标节点之间的LOS径存在状态,结合定位能力,确定采用与当前场景适用的相对定位方式或协作定位方式,能够解决系统开销大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定位方式的触发方法,应用于源节点,包括:向目标节点发送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接收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定位反馈消息,所述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视距LOS条件;当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采用协作定位;当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根据所述源节点和/或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定位方式。
其中,源节点可以为待定位的终端设备,如手机、电脑、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数据卡、传感器等设备。
可选地,源节点和目标节点可以通过3GPP侧行链路(sidelink)通信,或者通过Wi-Fi、蓝牙、超宽带UWB等方式进行通信。
可选地,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可以是本文中所说的用于定位测量的非周期参考信号。具体地,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包括但不限于:非周期PRS信号、非周期CSI-RS信号、非周期TRS信号等。
可选地,目标节点根据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判断与源节点之间是否满足LOS径条件,并将用于指示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LOS径条件的第一指示信息承载于定位反馈消息发送发送至源节点。
应理解,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LOS条件可以指: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存在LOS径。其中,当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满足LOS径条件时,代表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存在LOS径;当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步满足LOS径条件时,代表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不存在LOS径。
应理解,当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存在对无线通信信号造成遮挡的障碍物,会导致无线信号无法无遮挡地在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传输,此时,源节点和目标节点若采用相对定位,会使定位精度大大降低。因此,判断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存在LOS径,是判断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采用相对定位还是协作定位的重要因素。
本申请实施例所说的定位方式可以包括协作定位方式和相对定位方式。当确定所采用的定位方式后,可以利用该定位方式对应的具体的定位方法实现定位。
示例性的,当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采用协作定位方式时,可以具体采用以下定位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确定性协作定位、概率性协作定位、时间协作定位或空间协作定位等。
而当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采用非协作定位(即相对定位)方式时,可以具体采用以下定位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根据到达角AOA和到达时间TOA进行定位,根据AOA、出发角AOD和达到时间进行定位,多到达角(multi-AOA)定位或者多到达时间(multi-RTT)定位等。
根据上述触发方法,通过由源节点根据与目标节点之间是否存在LOS径,判断后续定位流程具体采用的定位方式,能够在保证定位精度的基础上,避免大量的系统开销,提高定位的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能力包括天线数量;所述根据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定位方式,具体包括:当判断所述源节点和/或所述目标节点的天线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采用相对定位方式;或者,当判断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的天线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采用所述多节点协作定位方式。
可选地,这里的定位能力可以指节点的天线数量。更进一步地,还可以包括节点支持的带宽等。源节点和/或目标节点可以支持多天线能力,当天线数量较多时,节点具有更强的定位能力。
可选地,这里的第一阈值例如可以是3。
应理解,当目标节点的天线数量较多时,天线能力较强,有足够能力基于源节点发送的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判断当前是否存在LOS径;或者,当源节点的天线数量较多时,天线能力强,有足够能力基于目标节点发送的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来判断是否存在LOS径。因此,天线数量较多时,能够提高选择定位方式的准确性。并且,当源节点与目标节点的天线能力较强时,在LOS径存在的情况下,能够实现高精度的相对定位。因此,为了实现在高定位精度的基础上,确定最优的定位方式策略,除了考虑源节点与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LOS径状态之外,源节点和/或目标节点的天线能力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进一步地,当源节点和/或目标节点的天线数量较多(如大于或等于3),源节点和/或目标节点能够根据到达角AOA和到达时间TOA,或者根据AOA、出发角AOD和到达时间TOA,或者多到达角(multi-AOA)定位或者多到达时间(multi-RTT)等多种定位方法执行相对定位方式,获得精准的定位结果。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的协作定位协商机制的架构可以如图1所示。当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不存在LOS径,也即无法不受遮挡地直接传输无线通信信号时,如果源节点与周围其他设备之间满足LOS径条件,该源节点可以借助与其他设备进行相对定位,在周围设备的协作下,实现与目标节点的定位。
根据上述的触发方法,当源节点与目标节点之间不存在LOS径时,采用协作定位;而当源节点与目标节点之间存在LOS径时,进一步基于源节点和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判断采用协作定位还是相对定位,该方法能够选择与定位场景适配的定位方式,并保证了定位的精度,避免无效的系统开销和时延等,优化了定位过程,提高了定位的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目标节点发送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接收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其中,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是目标节点发送的定位能力反馈信息(capabilityresponse)。
可选地,该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承载于定位反馈消息中;也可以设计为单独的信令流程发送至源节点。
具体如何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根据源节点、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所支持的定位方式数量等确定。其中,若目标节点所支持的定位方法数量较多,则该第二指示信息可能包括的定位信息书数量较大,此时,为精简定位反馈消息,可以单独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而不将第二指示信息承载于定位反馈消息中。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目标节点发送定位请求消息,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一时频资源。
其中,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为源节点发送至目标节点,用于使目标节点判断其与源节点之间是否存在LOS径的参考信号。
第一时频资源为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时频资源。换句话说,源节点在发送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之前可以先将第一时频资源的指示信息发送给目标节点,指示目标接在特定时频资源上接收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可选地,当源节点和目标节点支持的不同的定位方式对应的具体定位方法数量较少时,相应地定位能力指示信息一般也不会很多,此时,源节点可以将发送给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承载于定位请求消息中。
应理解,将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承载于定位请求消息中,发送给目标节点,可以精简通信流程,提高通信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可选地,当源节点和目标节点支持的与不同定位方式对应的具体定位方法数量较少时,相应地定位能力指示信息一般也不会很多,此时,目标节点可以将发送给源节点的第二指示信息承载于定位反馈消息中。
应理解,将第二指示信息承载于定位反馈消息中,发送给源节点,可以精简通信流程,提高通信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请求消息还包括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源节点的定位能力。
可选地,源节点在请求查询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时,还可以将自身的定位能力发送给目标节点。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相对定位反馈消息还包括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二时频资源;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五指示信息,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接收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根据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判断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所述LOS条件。
可选地,当目标节点的能力弱或天线能力不足时,即使源节点向目标节点发送的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该目标节点的能力也不足以支持其根据该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判断是否存在LOS径。此时,由目标节点向源节点发送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并指示其相应的第二时频资源。
其中,第二时频资源为目标节点向源节点发送的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时频资源。换句话说,目标节点在发送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之前可以先将第二时频资源的指示信息发送给源节点,指示源节点在特定时频资源上接收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
应理解,该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时频资源可以是目标节点发送给源节点,用于源节点判断其与目标节点之间是否存在LOS径的参考信号。
可选地,源节点解析出目标节点发送的信息为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的时频资源指示信息时,可以确定该目标节点在定位反馈消息中携带的第一指示信息无效或不可靠。
可选地,源节点在第二时频资源上接收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后,根据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判断其与目标节点之间是否存在LOS径。
具体地,源节点在完成LOS径检测后,可以只选择自身的检测结果确定LOS径的存在状态;或者,也可以结合自身的检测结果和第一指示信息,来确定LOS径的存在状态。换句话说,当目标节点所判断的LOS径存在状态指示信息无效或不可靠时,源节点此时可以不参考或部分参考目标节点发送的指示信息。
应理解,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提高LOS径存在状态的判断结果的准确性,有利于准确选取合适的定位方式,进而提高定位的准确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1比特信息表征,其中,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径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径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或者,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径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径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定位参考信号P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时频域跟踪参考信号TRS。
可选地,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可以通过以下至少一种方式传输至目标接节点,包括:物理测量链路控制信道PSCCH、物理侧行链路共享信道PSSCH、蓝牙、UWB信号等。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定位方式的触发方法,应用于目标节点,包括:接收所述源节点发送的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根据所述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确定所述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视距LOS条件;向所述源节点发送定位反馈消息,所述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视距LOS条件。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源节点发送的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根据所述定位能力请求消息确定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向所述源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源节点发送的定位请求消息,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一时频资源。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请求消息还包括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源节点的定位能力。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相对定位反馈消息还包括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二时频资源;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用于源节点判断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所述LOS条件。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1比特信息表征,其中,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径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径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或者,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径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径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定位参考信号P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时频域跟踪参考信号TRS。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定位方式的触发方法,应用于源节点,包括:向目标节点发送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定位测量参考信号;接收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定位反馈消息,所述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视距LOS条件,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二时频资源;根据所述第五指示信息,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接收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当根据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采用协作定位方式;当根据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根据所述源节点和/或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定位方式。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能力包括天线数量;所述根据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定位方式,具体包括:当判断所述源节点和/或所述目标节点的天线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采用相对定位方式;或者,当判断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的天线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采用所述协作定位方式。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目标节点发送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接收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目标节点发送定位请求消息,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一时频资源。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请求消息还包括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源节点的定位能力。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1比特信息表征,其中,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或者,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定位参考信号P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时频域跟踪参考信号TRS。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定位方式的触发方法,应用于目标节点,包括:接收所述源节点发送的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根据所述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向所述源节点发送定位反馈消息,所述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二时频资源;向所述源节点发送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源节点发送的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根据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向所述源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源节点发送的定位请求消息,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一时频资源。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请求消息还包括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源节点的定位能力。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1比特信息表征,其中,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或者,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定位参考信号P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时频域跟踪参考信号TRS。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节点,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向目标节点发送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定位测量参考信号;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定位反馈消息,所述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视距LOS条件;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定位方式。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当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采用多节点协作定位;当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根据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定位方式。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能力包括天线数量;所述处理单元还包括:当判断所述源节点和/或所述目标节点的天线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采用相对定位方式;或者,当判断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的天线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采用所述多节点协作定位方式。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目标节点发送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目标节点发送定位请求消息,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一时频资源。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请求消息还包括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源节点的定位能力。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反馈消息还包括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二时频资源;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五指示信息,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接收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判断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所述LOS条件。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1比特信息表征,其中,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径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径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或者,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径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径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请求消息通过物理测量链路控制信道PSCCH传输至所述目标节点;和/或,所述定位测量参考信号通过物理侧行链路共享信道PSSCH传输至所述目标节点。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节点,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源节点发送的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确定所述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视距LOS条件;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源节点发送定位反馈消息,所述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视距LOS条件。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源节点发送的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定位能力请求消息确定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源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源节点发送的定位请求消息,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一时频资源。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请求消息还包括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源节点的定位能力。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相对定位反馈消息还包括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二时频资源;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用于源节点判断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所述LOS条件。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1比特信息表征,其中,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径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径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或者,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径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径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请求消息通过PSCCH传输至所述目标节点;和/或,所述定位测量参考信号通过PSSCH传输至所述目标节点。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向目标节点发送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定位反馈消息,所述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视距LOS条件,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二时频资源;所述第二定位参考;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五指示信息,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接收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当根据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采用协作定位方式;当根据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根据所述源节点和/或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定位方式。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能力包括天线数量;所述根据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当判断所述源节点或所述目标节点的天线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采用相对定位方式;或者,当判断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的天线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采用所述协作定位方式。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目标节点发送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目标节点发送定位请求消息,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一时频资源。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请求消息还包括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源节点的定位能力。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1比特信息表征,其中,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或者,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定位参考信号P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时频域跟踪参考信号TRS。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节点,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源节点发送的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发送单元,根据所述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向所述源节点发送定位反馈消息,所述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二时频资源;向所述源节点发送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源节点发送的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发送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向所述源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源节点发送的定位请求消息,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一时频资源。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请求消息还包括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源节点的定位能力。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1比特信息表征,其中,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或者,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定位参考信号P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时频域跟踪参考信号TRS。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所述通信装置与其他通信装置进行信息交互,当程序指令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中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如前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方法在如下任一节点上的功能得以实现:所述源节点、所述目标节点。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介质具有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直接或者间接执行时,使得如前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实现方式中在如下任意装置上的功能得以实现:所述源节点、所述目标节点。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所述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当程序指令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中执行时,使得如前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实现方式中的触发方法在如下任一装置上的功能得以实现:所述源节点、所述目标节点。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在至少一个处理器中执行时,使得如前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实现方式中的触发方法在如下任一装置上的功能得以实现:所述源节点、所述目标节点。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定位方式的触发方法,通过目标节点向源节点反馈LOS径存在状态信息以及定位能力信息,由源节点基于这些信息确定后续具体采用哪种定位方式进行定位流程,也即在定位流程执行前,先基于一定信令流程选择更为适用当前定位场景的定位方式,能够在保证精度的情况下,避免不必要的并且大量的系统开销,提高定位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协作定位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能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方式的触发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定位方式的触发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定位方式的触发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定位方式的触发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请求信号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反馈信号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定位方式的触发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定位请求信号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定位反馈信号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定位方式的触发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定位反馈信号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节点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节点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及你进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多路”是指两路或多于两路。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护着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z,WLAN)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第五代(the 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节点为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通信装置,可以表示一个再分发点(redistribution point)或一个通信端点(如终端设备)。节点例如可以是用户设备、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节点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AD)、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是WLAN系统中的节点等。从产品形态上来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节点可以是无线通信能力(sidelink、WiFi、蓝牙、UWB等)传输能力的设备,特别是终端设备,如手机、电脑、平板、手环、智能手表、数据卡、传感器等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以节点为例进行说明,但本申请对此并不进行限定。随着智能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场景需要依托于精确的定位。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标准《TS 22.804positioningservice performance requirement in vertical domain》定义了8类定位场景,其定位需求包括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需求,定位精度需求涵盖了从5米到20厘米,并且对可靠性也提出了90%-99.9%的需求。在3GPP RAN#86会议中的Rel-17 NR Positioning的研究阶段(study item,SI)中,制定的目标为:在通用商用场景下,定位精度满足亚米级定位精度,定位时延为100ms;而在工业互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IIOT),定位精度需要达到20cm,定位时延需要达到10ms的要求。基于这种要求,3GPP标准正在积极推行标准化工作,包括基于3GPP蜂窝网络的无线定位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T)dependentpositioning)、基于卫星定位的定位技术(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基于非3GPP地面网络定位技术,比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定位、蓝牙定位、地面信标系统(terrestrial beacon system,TBS)定位、超宽带(ultra wideband,UWB)定位,以及混合定位技术等。
不管是哪种定位技术,多径干扰、时钟同步误差和需要丰富的定位锚点(3个及以上锚点)都可能成为限制定位精度的关键因素。其中,定位过程过程中的同步误差包括基站/卫星/接入点(acess point,AP)等多锚点之间的同步误差,也包括锚点(基站/卫星/AP等)与待定位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之间的同步误差。而其中,观测时间差值(observed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OTDOA)技术通过UE测量不同锚点的到达观测时间差能够有效解决定位锚点与定位终端的同步偏差问题,但要求锚点之间必须严格同步,否则定位精度很差;而多往返时间(multi-round trip time,multi-RTT)通过发送和接收信号来估计UE与多个锚点之间的RTT,并采用三边定位算法来估计UE的位置,其中,使用RTT估计锚点和UE之间的距离定位的好处是不需要考虑锚点之间的同步误差,然而缺点是需要使用额外的定位测量参考信号,从而增加了资源开销。
另外,由于现有的大部分定位技术都是基于三边定位算法或三角定位算法来进行位置估计的,这就要求相关的锚点数为3个及以上,这就可能导致部署成本的增加和频率效率约束下的锚点不足。以蜂窝定位为例,多锚点定位存在的两大限制约束因素为:(1)基站部署时考虑的小区频谱最大化(控制同频干扰),因此存在大量区域只能看到1-2个小区;(2)基站位置(天线位置)的不确定性。因此,如果能够实现单锚点/单站定位,这对蜂窝定位的易用性和成本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除此之外,多径效应和信号遮挡是影响到达时间(time of arrival,TOA)/到达时间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虽然随着无线定位系统的带宽越宽,其时域的时间分辨率越高,对多径信号相关处理后的分辨率越高,但由多径所带来的定位误差问题仍然不可避免。信号传播过程中受到多径影响,会导致接收机不能区分LOS和NLOS,处理时相关峰值发生偏移,使TOA估计出现误差;或者,信号传播过程中由于直射路径被遮挡,接收机收到反射、折射、绕射的无线信号,这同样会导致TOA的测量出现偏差;又或者,由于直射径信号弱导致相干处理的结果低于门限而不可用,无法得到准确的TOA数据。
为了消除多径效应对定位的影响,相关的技术有:(1)提高系统的灵敏度和动态范围,由于动态范围大的射频前端对噪声干扰的容忍性更大,会使多径误差减小。但这种方法对设备硬件的要求比较高。(2)对信道的LOS径和NLOS径进行鉴别,在定位计算时进行加权处理。但这种方式要求接收端能够准确的分辨LOS/NLOS径。(3)直接对有NLOS径引起的定位误差进行修正。但这种方法需要知道障碍物反射、折射、绕射信号的角度,采用光学原理和平面几何法将NLOS传播路径转化为等效的LOS传播。
一般来说,相比于绝对定位,相对定位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从概率角度来说,相对定位之间的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的距离比较近,存在LOS径的可能性大,因而潜在的定位精度比较高;2、由于相对定位只发生在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不需要定位服务器等第三方参与,因而信令交互流程较为简单,定位时延可以更短。
本质上来说,相对定位是一种单锚点定位技术,即只需要一个锚点就可实现UE定位。技术上,基于多径辅助的单锚点定位方法,能够实现高精度相对定位。通常基于单锚点技术实现高精度相对定位的前提包括:1、收发端能够分辨LOS径和NLOS径,并且基于分辨出的LOS径来进行TOA测量或RTT测量;2、收发端必须有一端要具备多天线能力(一般需要大于或等于3个天线),从而可进行到达角(angle of arrvial,AOA)或出发角(angle ofdeparture,AOD)测量,并联合LOS径上的到达时间(time of arrival,TOA)进行混合定位。
此外,在相对定位中,如果源节点和目标节点无法直接进行信令交互,实现LOS径定位,还可以借助其他设备的协作,实现LOS径的多跳协作定位方式。LOS径的多跳协作方式如图1所示:A想要和B之间进行相对定位,但由于A和B之间存在遮挡物,因而A和B之间不存在LOS径。但在A和B周围同时也存在C、E、F,并且A、C之间存在LOS径,C、B之间存在LOS径hC,B,A、E之间存在LOS径hA,E,E、F之间存在LOS径hE,F,F、B之间存在LOS径hF,B。因此源节点A可以先和C进行相对定位,然后C再和B进行相对定位,通过适当的信息交互后,A和B可以获得对方的相对定位信息;另外,源节点A也可以先和E进行相对定位,E和F进行相对定位,F和B进行相对定位,并通过A、E、F、B之间的信令交互就可实现A和B之间的高精度相对定位。
协作定位能够突破相对定位中LOS径的限制,进一步提高NLOS环境下相对定位的定位精度。但与此同时,随着参与协作定位节点的增多,不可避免会带来一定的系统开销,包括:(1)信令开销增加,不仅在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存在信令交互,各参与协作定位的节点之间以及参与协作定位的节点与源节点和目标节点都有信令交互,因而大大增加了信令开销;(2)定位时延增加,协作定位本质是多跳情况下的相对定位,因而定位时延会增加;(3)功耗增加,参与协作定位的节点需要进行信令解析和参考信号测量,因而不可避免带来额外的功耗增加。因此,一旦源节点和目标节点有相对定位需求之后,需要基于的一定的准则选择是直接进行相对定位过程还是进入协作定位过程,从而实现相对定位精度与代价开销之间的权衡。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位方式的触发方法。通过设计在目标节点反馈给源节点的相对定位反馈信号(relative positioning response)中携带用于指示两者是否满足LOS定位条件的指示信息,结合源节点和/或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使源节点判断接下来的定位流程采用相对定位方式还是协作定位方式,实现在满足有效的相对定位精度的前提下,降低系统开销。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说的相对定位是指待定位的源节点和目标节点无需借助周围其他节点协助,直接由源节点和目标节点相对定位的定位方式,例如,图1中A与B之间不存在障碍物时,两者能够直接进行相对定位;而协作定位是指如图1所示,需要借助周围节点协助,实现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的相对定位过程,其中,协作定位可以应用于NLOS径场景下或者应用于存在LOS径,但是源节点和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不支持直接相对定位的场景。为便于描述,本文用相对定位和协作定位来分别代表这两种定位方式。
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本申请可以用于具有侧行链路(sidelink)、Wi-Fi、超宽带(ultra wideband,UWB)、蓝牙等无线通信技术的设备之间的相对定位与协作定位场景。
其中,参与协作定位的各节点可以发送定位参考信号(positioning referencesignal,P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时频域跟踪参考信号(time/frequency tracking signal,TRS)等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并且可以具备多天线能力。
从网络拓扑结构来看,如果是基于蜂窝sidelink的相对定位与协作定位,各节点可以位于基站的覆盖范围之内,也可以位于基站的覆盖范围之外(如图2中的(a)图所示);如果是基于Wi-Fi的相对定位与协作定位,各节点可以位于AP的覆盖范围之内,也可以位于AP的覆盖范围之外(如图2中的(b)图所示);如果是基于蓝牙或UWB的相对定位与协作定位,节点即可以位于锚点的覆盖范围之内,也可以位于锚点的覆盖范围之外(如图2中的(c)图所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方式的触发方法可以应用于室内定位的场景中。如图3所示,以智能音箱进行定位为例,当用户使用两个智能音箱(智能影响1和智能音箱2)进行立体声播放时,智能音箱1和智能音箱2需要知道彼此的位置,但由于该两个音箱之间可能存在电视机等其他设备的遮挡,因此,智能音箱之间不存在LOS径。此时,智能音箱1可以通过房间内的其它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路由器等进行协作定位。换言之,如图3所示,智能音箱1可以先与平板电脑进行相对定位,平板电脑再与用户的手机或者智能手表进行相对定位,手机或者智能手表再与智能音箱2进行相对定位,最后实现智能音箱1和智能音箱2之间的定位。
示例性的,上述所说的智能音箱之间的协作定位方式可以发生在初次连接时。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源节点和目标节点还可以是多种其它设备,如源节点和目标节点分别为同一用户或不同用户的手机,此时,协作节点可以是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源节点和目标节点可以是具备定位功能以及无线通信能力的多种终端,而不仅限于上述示例中提到的设备。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方式的触发方法,在定位之前,源节点基于目标节点反馈的信息判断两者之间是否存在LOS径,并基于判断结果进行定位方式的选择,从而实现定位精度与代价开销之间的权衡,提高定位效率。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方式的触发方法的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源节点和目标节点,包括以下步骤:
S401,向目标节点发送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
其中,源节点可以是发送定位测量参考信号的待定位节点。
可选地,源节点和/或目标节点可以是具有多天线能力的终端。
这里的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可以是PRS、CSI-RS或者TRS等。具体地,这里的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例如可以是非周期PRS信号、非周期CSI-RS、非周期TRS信号等。
此外,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可以承载于定位请求消息中,如相对定位请求消息(relative positioning request);也可以在源节点向目标节点发送定位请求消息之后,作为单独的信令流程,发送至目标节点。
S402,接收目标节点发送的定位反馈消息,该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视距LOS条件。
可选地,当源节点向目标节点发送相对定位请求消息(relative positioningrequest)时,该定位反馈消息可以对应地是相对定位反馈消息(relative positioningresponse)。
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LOS条件。具体地,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LOS径状态指示信息,或LOS存在状态指示信息。本申请所说的LOS径条件可以是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存在LOS径。其中,当满足LOS条件时,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存在LOS径;当不满足LOS条件时,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不存在LOS径。
可选地,目标节点可以基于在步骤S301中接收到的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判断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LOS径条件。
其中,目标节点对LOS径的判断可以采用已有的多种方式,其判断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几种方式:(1)根据定位测量参考信号有效信号的莱斯因子和偏度两个统计特征值基于条件概率密度和阈值进行判断;(2)根据相位角度探索NLOS径和LOS径天线相位差方差变化规律;(3)根据天线间相位方差因子进行NLOS和LOS径的判断;(4)基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进行LOS径识别等。目标节点对LOS径的判断的流程可以参见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S403,当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确定源节点和目标节点采用协作定位方式;当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满足LOS条件时,根据源节点和/或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确定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的定位方式。
可选地,当源节点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判断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满足LOS径条件时,可以确定采用相对定位方式进行定位;或者,当源节点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判断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不满足LOS径条件时,可以进一步根据源节点和/或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确定采用协作定位方式进行定位。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说的定位能力可以主要是指节点的天线数量。此外,定位能力也可以包括节点支持的定位带宽,该定位带宽可以在确定定位方式之后影响最终采用的定位方法。以相对定位为例,如果源节点和目标节点的定位带宽大(比如支持100MHz),这也意味着时间分辨率强,因而可以采用TOA/TDOA/RTT等定位方法;如果源节点和目标节点的定位带宽小,这意味着对信号的时间分辨率弱,因而可以采用载波相位定位、角度定位定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方式选择的方法,源节点通过目标节点反馈的LOS径状态指示信息确定后续采用的定位方式,能够在保证定位精度的基础上,节省信令开销。
应理解,除了LOS径之外,相对定位的两端的定位能力也是影响定位精度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的定位精度,源节点在基于LOS径条件确定定位方式之外,还可以结合LOS径条件与源节点和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进行前述判断。
示例性的,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定位方式的触发方法的示意图。该方法在图4示出的步骤之外,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501,向目标节点发送定位能力请求信息,该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可选地,源节点可以在定位之前向目标节点发送定位请求消息,示例性的,该定位请求消息可以是相对定位请求消息(relative position request)。
该定位请求消息可以包括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一时频资源。该第三指示信息例如可以是非周期相对定位测量参考信号视频资源指示信息。
可选地,源节点向目标节点发送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目标节点在指定的第一时频资源上接收该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
可选地,源节点还可以向目标节点发送定位能力请求信息(capabilityrequest)。其中,该定位能力请求信息可以承载于定位请求消息;也可以设计为单独信令流程。
示例性的,当源节点和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较强,所支持的定位方式较多,相应的定位能力信息量会比较大,此时为了精简定位请求消息,可以将定位能力请求信息设计为单独的信令流程;或者,当源节点和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较弱,所支持的定位方式较少,相应地定位能力指示信息量较少时,为了精简定位流程,可以将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承载于请求请求消息发送至目标节点。
更进一步地,源节点还可以在该定位能力请求信息中携带第四指示信息,该第四指示信息可以是源节点定位能力指示信息,用于向目标节点指示源节点支持的定位能力。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所说的定位能力为节点的天线数量,此外,也可以包括节点支持的定位带宽等。
S502,接收目标节点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目标节点基于定位请求信息,向源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是目标节点定位能力反馈信息(capability response),用于向源节点指示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可选地,该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承载于目标节点向源节点发送的定位反馈消息中;或者,也可以设计为单独信令流程。
示例性的,当源节点向目标节点发送的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承载于定位请求消息中时,目标节点可以将该第二指示信息承载于定位反馈消息;或者,当源节点向目标节点单独发送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时,目标节点也可以单独向源节点发送该第二指示信息。
S503,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的定位方式。
可选地,源节点可以根据定位反馈消息和第二指示信息分别解析出LOS径存在状态的信息以及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信息,进而在LOS径存在时,根据源节点和/或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并基于预设准则进一步确定与目标节点之间的定位方式。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所说的定位方式可以包括相对定位或协作定位。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定位能力主要是指相关节点的定位能力,但也可以包括其他方面,例如节点支持的定位带宽等。
另外,源节点判断采取定位方式的预设准则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当源节点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判断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的满足在LOS径条件(存在LOS径),且源节点和/或目标节点的天线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确定源节点和目标节点采用相对定位方式,后续可进入相对定位流程。
或者,当源节点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判断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的满足在LOS径条件(存在LOS径),且该源节点和目标节点的天线数量均小于第一阈值时,确定源节点和目标节点采用协作定位方式,后续可进入协作定位流程。
可选地,这里的第一阈值例如可以为3。
由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目标节点根据源节点向源节点发送LOS径状态指示信息以及定位能力指示信息,然后由源节点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后续的定位流程。然而,当目标节点能力较弱,无法基于源节点发送的测量信号判断是否存在LOS径时,还可以向源节点发送第二时频资源指示,指示源节点在第二时频资源上进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的测量,由源端来进行LOS径检测。
示例性地,目标节点可以在定位反馈消息中携带第五指示信息,该第五指示信息可以是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二时频资源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时频资源。其中,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为目标节点发送至源节点,用于源节点判断其与目标节点之间LOS径状态的参考信号。
应理解,当源节点在目标节点发送的信息中解析出第五指示信息时,可以用于表示定位反馈消息中的LOS径状态指示信息(即第一指示信息)无效或不可信。
源节点在自己完成LOS径检测之后,可以只选择自己检测判断的结果;或者源节点也可以结合自己检测判断的LOS径状态结果以及从定位反馈消息中解析出的LOS径状态结果来决定LOS径的存在状态。
其中,当源节点只根据自己检测的LOS径是否存在的结果,判断后续定位流程的定位方式时,如图6所示,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601,向目标节点发送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
S602,接收目标节点发送的定位反馈消息,该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五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视距LOS条件,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二时频资源。
S603,根据第五指示信息,在第二时频资源接收目标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
S604,当根据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确定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不满足LOS条件时,确定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采用协作定位方式;当根据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确定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满足LOS条件时,根据源节点和/或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确定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的定位方式。
上述步骤S601、步骤S602和步骤S604分别与前述步骤S401至步骤S403类似,具体内容可以参见前述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不同具体场景下定位方式选择之前的通信流程进行详细地介绍。
其中一个可能的场景为:目标节点天线能力比较强,有足够能力基于源节点发给目标节点的测量参考信号判断当前是否存在LOS径的场景,目标节点此时有能力自己根据源节点发送的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判断与源节点之间是否存在LOS径,此时,目标节点发送给源节点的定位反馈消息中无需指示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的第二时频资源,源节点也不需要自己进行LOS径指示,而是直接获取定位反馈消息中的LOS径状态指示信息即可。
更进一步地,若此时源节点和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比较强,所支持的定位方法比较多,使得相应的定位能力信息量比较大,为了精简相对定位请求信号与应答信号,可以将定位能力请求信号与定位能力应答信号设计成单独的信令流程,而不是将定位能力请求指示信息与定位能力应答指示信息分别承载在相对定位请求信号与相对定位应答信号。
如图7所示,提供了应用于上述场景下的一种定位方式的触发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S701,源节点向目标节点发送定位请求消息。
其中,该定位请求消息可以是相对定位请求信号(relative positioningrequest)。
定位请求消息可以至少携带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为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一时频资源的指示信息,如非周期相对定位测量参考信号的时频资源指示信息。
可选地,定位请求信号的示意性结构可以如图8所示,源节点将需要用于目标节点进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的时频资源指示信息承载在相对定位请求消息中,并告诉目标终端。
S702,源节点向目标节点发送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
其中,该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可以是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包括但不限于:非周期PRS信号,非周期CSI-RS信号,非周期TRS信号等。
S703,目标节点向源节点发送定位反馈消息,该定位反馈消息携带第一指示信息。
可选地,目标节点接收定位请求消息,并在指定的第一时频资源上接收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目标节点基于接收到的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判断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存在LOS径。
目标节点向源节点发送定位反馈消息,该定位反馈消息至少携带第一指示信息,以指示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LOS径条件,也即是否存在LOS径。
示例性的,目标终节点例如可以根据源节点发送的非周期测量参考信号来进行LOS径存在与否的判断,并将判断出的结果承载在定位反馈消息中反馈给源节点。
可选地,定位反馈消息的一种示意性结构如图9所示,其中,目标节点反馈给源节点的定位反馈消息中的LOS径存在状态指示可以具体是指源节点和目标节点存是否存在LOS径的指示信息。
更进一步地,目标节点和源节点可以用1比特指示信息表征LOS径存在状态。比如如果存在LOS径,则用比特“1”表示;如果不存在LOS径,则用比特“0”表示。当然,也可以是如果存在LOS径,则用比特“0”表示;如果不存在LOS径,则用比特“1”表示。
S704,源节点向目标节点发送定位能力请求信息。
定位能力请求信息例如可以是相对定位能力请求信号(capability request)。
可选地,该定位能力请求信息还可以携带第四指示信息,该第四指示信息可以是源节点自己的定位能力指示信息,用于向目标节点指示源节点的定位能力。
S705,目标节点向源节点发送定位能力反馈信息。
目标节点接收源节点发送的定位能力请求信息,并响应于该定位能力请求信息,向源节点发送定位能力反馈信息。
其中,定位能力反馈信息携带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是目标节点定位能力指示信息(capability response),用于向源节点指示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S706,源节点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和定位能力反馈信息判断定位方式。
源节点根据上述步骤S703中接收到的定位反馈消息和步骤S705中接收到的定位能力反馈信息,分别解析出LOS径存在状态信息以及目标节点定位能力信息,并基于预设准则判断后续进入相对定位流程还是协作定位流程。
其中,源节点判断采取定位方式的预设准则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当确定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不满足LOS条件,即不存在LOS径时,确定源节点和目标节点采用多节点协作定位,后续可进入协作定位流程;
(2)当确定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满足LOS条件,即存在LOS径时,进一步判断源节点和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并根据定位能力确定后续定位流程中采用的定位方式。这里的定位能力可以主要是源节点和/或目标节点的天线数量,其中:
当源节点和/或目标节点的天线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确定源节点和目标节点采用相对定位方式,后续可进入相对定位流程。
或者,当该源节点和目标节点的天线数量均小于第一阈值时,确定源节点和目标节点采用协作定位方式,后续可进入协作定位流程。
可选地,这里的第一阈值例如可以为3。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例中,源节点发送的定位请求消息中没有携带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目标节点反馈的定位反馈消息中也没有携带用于指示目标节点定位能力的第二指示信息,源节点可以通过单独发送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来请求查询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而目标节点则可以将第二指示信息单独发送给源节点,使源节点获取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信息。其中,具体的承载方式可以参考R16版本中的蜂窝/基站定位中的能力请求(requestcapabilities)和能力反馈(provid capabilities)的指示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以3GPP侧边链路(sidelink)相对定位举例来说明具体的信令承载方式和测量参考信号设计。其中,相对定位请求信号可以通过物理侧边链路控制信道PSCCH(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PSCCH)信道中的2nd-SCI承载,非周期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可以为非周期PRS信号、非周期CSI-RS或非周期TRS信号,并承载在物理侧边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sidelink share channel,PSSCH)上。源节点可以通过PC5-RRC信令配置非周期CSI-RS测量参考信号以及目标终端的非周期CSI report的时频资源,相应的CSI上报以及相对定位应答信号可以通过MAC-CE完成。更进一步,这样的流程设计与信令格式不仅适用于网络覆盖外的方式(model2)下的sidelink相对定位,同时也适用于网络覆盖范围内的方式(mode1)下的sidelink相对定位。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定位方式的触发方法,通过目标节点向源节点反馈LOS径存在状态信息以及定位能力信息,由源节点基于这些信息确定后续具体采用哪种定位方式进行定位流程,也即在定位流程执行前,先基于一定信令流程选择更为适用当前定位场景的定位方式,能够在保证精度的情况下,避免不必要的大量的系统开销。
其中另一个可能的场景为:当源节点和目标节点所支持的定位方式较少,相应的定位能力指示信息较少时,为了精简定位流程可以将定位定位能力请求信息和定位能力反馈信息分别承载于定位请求消息和定位反馈消息中。
如图10所示,提供了应用于上述场景下的一种定位方式的触发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S1001,源节点向目标节点发送定位请求消息。
其中,该定位请求消息可以是相对定位请求信号(relative positioningrequest),该请求消息可以至少携带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为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一时频资源的指示信息,如非周期相对定位测量参考信号时频资源指示信息。
此外,该定位请求消息还携带定位能力请求信息(capability request),用于请求向目标节点查询其定位能力。
应理解,定位请求信号的示意性结构可以如图11所示,该定位请求消息中除了定位测量参考信号指示信息之外,还包括定位能力请求信息,也即指示目标节点向源节点提供自身支持的定位能力指示信息。
可选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中也可以包括源节点自身支持的定位能力,用于向目标节点提供源节点支持的定位能力。
S1002,源节点向目标节点发送定位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
其中,该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可以为包括但不限于:非周期PRS信号,非周期CSI-RS信号,非周期TRS信号等。
S1003,目标节点向源节点发送定位反馈消息,该定位反馈消息携带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
其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LOS径存在状态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LOS径条件,也即是否存在LOS径。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是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目标节点所支持的定位能力。
可选地,目标节点接收定位请求消息,并在指定的第一时频资源上接收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目标节点基于接收到的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判断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存在LOS径。
目标节点向源节点发送定位反馈消息,该定位反馈消息至少携带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以指示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LOS径条件,也即是否存在LOS径,以及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示例性的,目标节点例如可以根据源节点发送的非周期定位测量参考信号来进行其与源节点之间的LOS径存在与否的判断,并将判断出的结果承载在相对定位反馈消息中反馈给源节点。
可选地,定位反馈消息的一种示意性结构可以如图12所示,其中,目标节点反馈给源节点的定位反馈消息中的LOS径存在状态指示可以具体是指源节点和目标节点存是否存在LOS径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LOS径条件;定位能力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目标节点所支持的定位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用1比特指示信息表征LOS径存在状态。比如如果存在LOS径,则用比特“1”表示;如果不存在LOS径,则用比特“0”表示。当然,也可以是如果存在LOS径,则用比特“0”表示;如果不存在LOS径,则用比特“1”表示。
S1004,源节点根据定位反馈消息判断定位方式。
源节点根据上述步骤S803中接收到的定位反馈消息解析出LOS径存在状态信息以及目标节点定位能力信息,并基于预设准则判断后续进入相对定位流程还是协作定位流程。
其中,源节点判断采取定位方式的预设准则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当确定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不存在LOS径,即不满足LOS条件时,确定源节点和目标节点采用多节点协作定位,后续可进入协作定位流程;
(2)当确定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存在LOS径,即满足LOS条件时,进一步判断源节点和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其中:
当源节点和/或目标节点的天线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确定源节点和目标节点采用相对定位方式,后续可进入相对定位流程。
或者,当该源节点和目标节点的天线数量均小于第一阈值时,确定源节点和目标节点采用协作定位方式,后续可进入协作定位流程。
可选地,该第一阈值例如可以为3。
应理解,定位能力请求消息和定位能力反馈消息的设计可以参考R16版本中的蜂窝/基站定位中的能力请求(request capabilities)和能力反馈(provid capabilities)的承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相比于图7所示场景中通过额外的单独信令来承载定位能力请求信息与定位能力反馈信息,图10所示的实施例将定位能力请求信息与定位能力反馈信息分别承载在定位请求消息与定位反馈信号中。上述设计可以精简相对定位-协作定位协商的流程。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定位方式的触发方法,通过目标节点向源节点反馈LOS径存在状态信息以及定位能力信息,由源节点基于这些信息确定后续具体采用哪种定位方式进行定位流程,也即在定位流程执行前,先基于一定信令流程选择更为适用当前定位场景的定位方式,能够在保证精度的情况下,避免多余系统开销。
其中又一个可能的场景为:由于目标节点能力弱或天线能力不足,即使源节点给目标节点发送了用于定位测量的参考信号,该目标节点的能力不足以支持其基于测量参考信号来判断是否存在LOS径。在这种情况下,目标节点可以在发给节点的定位反馈消息中指示源节点在相应的时频资源上进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测量,由源节点来执行LOS径的检测。
该场景下,源节点如果在目标节点发送的信令中解析出定位测量参考信号时频资源(如非周期相对定位测量参考信号时频资源)指示信息,则表明反馈消息中的LOS径状态信息(即第一指示信息)无效或者不可信。此时源节点根据目标节点发送的时频资源指示信息以及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可以自己进行其与目标节点之间的LOS径存在状态的检测。源节点在自己完成LOS径检测之后,可以只选择自己检测判断的结果;可选地,源节点也可以结合自己检测判断的LOS径状态结果以及从反馈消息中解析出的LOS径状态结果来决定LOS径的存在状态。本实施例既可以基于图7对应的实施例的场景实现,或者也可以基于图10对应的实施例的场景实现。下文以基于图10对应的实施例的场景来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提供了应用于上述场景下的一种定位方式的触发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S1301,源节点向目标节点发送定位请求消息。
S1302,源节点向目标节点发送定位测量参考信号。
S1303,目标节点向源节点发送定位反馈消息,该定位反馈消息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和第五指示信息。
其中,步骤S1301至步骤S1303与步骤S1001至步骤S1003类似,具体说明可参见前述相应步骤的说明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但是值得注意的,步骤S1303的定位反馈消息除了携带前述所说的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以分别指示目标节点与源节点之间的LOS径存在状态和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之外,还携带第五指示信息。其中,该第五指示信息可以是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二时频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源节点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时频资源。
可选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为目标节点发送给源节点的定位测量参考信号,用于使源节点根据该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判断其与目标节点之间的LOS径存在状态,也即判断源节点与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LOS径条件。
当源节点在定位反馈消息解析出该第五指示信息后,可以表明当前收到的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LOS径存在状态无效或不可信。
区别于图10所示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由于目标节点的能力不足以支持其基于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判断与源节点之间的LOS径存在状态,其在步骤S1303中发送给源节点的定位反馈消息中携带的第一指示信息可能是无效或不可信的,因此,目标节点可以再向源节点发送用于LOS径判断的定位测量参考信号。
S1304,目标节点向源节点发送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
源节点基于接收到的目标节点发送的第五指示信息,在指定的第二时频资源接收对应的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
可选地,该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非周期PRS信号、非周期CSI-RS信号、非周期TRS信号等。
S1305,源节点根据第二指示信息并结合自身测量获取的LOS径存在状态信息,确定定位方式。
源节点根据自身基于定位参考信号定位测量参考信号获取的LOS径存在状态信息,结合解析出的定位反馈消息中的定位能力反馈信息,并基于预设准则判断接下来是进入相对定位流程还是进入协作定位流程。
可选地,源节点还可以结合定位反馈消息中的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以及自身基于定位测量参考信号获取的LOS径存在状态信息,基于预设准则判断接下来是进入相对定位流程还是进入协作定位流程。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定位反馈消息的结构可以如图14所示,除了包括LOS径存在状态指示信息、定位能力反馈信息外,还包括用于源节点进行LOS径判断的定位测量参考信号时频资源指示信息,其中,该定位测量参考信号例如可以是非周期测量参考信号。
区别于图7和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的信令流程设计与相对定位应答信号设计,本实施例在目标节点发送完定位反馈消息之后同时也发送用于源节点判断LOS径是否存在的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并且在定位反馈消息中指示非周期测量参考信号的时频资源。本实施例能够很好的解决由于目标节点能力弱或天线能力不足,无法基于相对定位测量参考信号来判断是否存在LOS径的情况。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定位方式的触发方法,通过目标节点向源节点发送定位测量参考信号以及该参考信号对应的时频资源,由源节点基于这些信息判断与目标节点之间是否存在LOS径,结合相关节点的定位能力进而确定后续具体采用哪种定位方式进行定位流程,也即在定位流程执行前,先基于一定信令流程选择更为适用当前定位场景的定位方式,能够在保证精度的情况下,避免多余系统开销。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该通信节点1500包括发送单元1501,接收单元1502和处理单元1503。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发送单元1501,可以用于向目标节点发送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
接收单元1502,可以用于接收目标节点发送的定位反馈消息,该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视距LOS条件。
处理单元1503,可以用于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的定位方式。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1503,可以具体用于:当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采用多节点协作定位;当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根据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定位方式。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定位能力包括天线数量;处理单元1503,还可以用于:当判断源节点和/或目标节点的天线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确定源节点和目标节点采用相对定位方式;或者,当判断源节点和目标节点的天线数量小于第一阈值时,确定源节点和目标节点采用协作定位方式。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发送单元1501,还可以用于向目标节点发送定位能力请求信息,该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接收单元1502,还可以用于接收目标节点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发送单元1501,还可以用于向目标节点发送定位请求消息,该定位请求消息包括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一时频资源。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定位请求消息包括定位能力请求信息,该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处理模块1503,还可以用于根据第二指示信息确定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定位请求消息还包括第四指示信息,该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源节点的定位能力。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定位反馈消息还包括第五指示信息,该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二时频资源;接收单元1502,还可以用于根据第五指示信息,在第二时频资源接收目标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
处理单元1503,还可以用于根据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判断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LOS条件。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用1比特信息表征,其中,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径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径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或者,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径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径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定位请求消息通过物理测量链路控制信道PSCCH传输至目标节点;和/或,定位测量参考信号通过物理侧行链路共享信道PSSCH传输至目标节点。
图1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节点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节点1600包括接收单元1601,处理单元1602和发送单元1603。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接收单元1601,可以用于接收源节点发送的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
处理单元1602,可以用于根据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确定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视距LOS条件。
发送单元1603,可以用于向源节点发送定位反馈消息,该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视距LOS条件。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接收单元1601,还可以用于接收源节点发送的定位能力请求信息,该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处理单元1602,还可以用于根据定位能力请求消息确定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发送单元1603,还可以用于向源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接收单元1601,还可以用于接收源节点发送的定位请求消息,该定位请求消息包括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一时频资源。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定位请求消息包括定位能力请求信息,该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定位请求消息还包括第四指示信息,该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源节点的定位能力。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定位反馈消息还包括第五指示信息,该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二时频资源;发送单元1603,还可以用于向源节点发送的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该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用于源节点判断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所述LOS条件。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用1比特信息表征,其中,当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LOS径条件时,第一指示信息为1;当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LOS径条件时,第一指示信息为0;或者,当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LOS径条件时,第一指示信息为0;当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LOS径条件时,第一指示信息为1。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定位请求消息通过PSCCH传输至目标节点;和/或,定位测量参考信号通过PSSCH传输至目标节点。
图1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该通信装置17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701、通信接口1702以及存储器1703,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所述通信装置与其他通信装置进行信息交互,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当程序指令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中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上文所述所述的定位方式的触发方法在如下任一节点上的功能得以实现:所述源节点、所述目标节点。
其中,处理器1701,通信接口1702和存储器1703通过总线1704互相连接。其中,总线1704可以是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总线1704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7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代码,当通信装置1700的处理器1701执行该程序代码时,通信装置1700执行上文所述所述的定位方式的触发方法在如下任一节点上的功能得以实现:所述源节点、所述目标节点。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1700中各个单元或模块的详细描述以及各个单元执行本申请任一方法实施例中源节点或目标节点执行的相关方法步骤后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本申请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或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上述任一个方法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或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上述任一个方法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节点、通信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芯片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方法对应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上文内容,本申请还提供如下实施例:
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定位方式的触发方法,其中,应用于源节点,包括:
向目标节点发送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
接收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定位反馈消息,所述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至少用于指示所述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视距LOS条件;
当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采用协作定位方式;
当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根据所述源节点和/或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定位方式。
实施例2,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触发方法,其中,所述定位能力包括天线数量;所述根据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定位方式,具体包括:
当判断所述源节点和/或所述目标节点的天线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采用相对定位方式;或者,
当判断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的天线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采用所述协作定位方式。
实施例3,根据实施例1或实施例2所述的触发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目标节点发送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接收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4,根据实施例1-3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发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目标节点发送定位请求消息,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一时频资源。
实施例5,根据实施例4所述的触发方法,其中,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6,根据实施例1-5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发方法,其中,所述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7,根据实施例4-6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发方法,其中,所述定位请求消息还包括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源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8,根据实施例1-7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发方法,其中,所述相对定位反馈消息还包括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二时频资源;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五指示信息,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接收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
根据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判断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所述LOS条件。
实施例9,根据实施例1-8中任选一实施例所述的触发方法,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1比特信息表征,其中,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或者,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
实施例10,根据实施例1-9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
定位参考信号P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时频域跟踪参考信号TRS。
实施例11,一种定位方式的触发方法,其中,应用于目标节点,包括:
接收源节点发送的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确定所述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LOS条件;
向所述源节点发送定位反馈消息,所述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所述LOS条件。
实施例12,根据实施例11所述的触发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源节点发送的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根据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向所述源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13,根据实施例11或12所述的触发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源节点发送的定位请求消息,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一时频资源。
实施例14,根据实施例13所述的触发方法,其中,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15,根据实施例12-14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发方法,其中,所述定位请求消息还包括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源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16,根据实施例11-15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发方法,其中,所述定位反馈消息还包括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二时频资源;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用于所述源节点判断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所述LOS条件。
实施例17,根据实施例11-16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发方法,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1比特信息表征,其中,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或者,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
实施例18,根据实施例11-17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发方法,其中,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
定位参考信号P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时频域跟踪参考信号TRS。
实施例19,一种定位方式的触发方法,其中,应用于源节点,包括:
向目标节点发送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
接收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定位反馈消息,所述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视距LOS条件,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二时频资源;
根据所述第五指示信息,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接收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
当根据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采用协作定位方式;
当根据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根据所述源节点和/或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定位方式。
实施例20,根据实施例19所述的触发方法,其中,所述定位能力包括天线数量;所述根据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定位方式,具体包括:
当判断所述源节点和/或所述目标节点的天线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采用相对定位方式;或者,
当判断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的天线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采用所述协作定位方式。
实施例21,根据实施例19或20所述的触发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目标节点发送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接收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22,根据实施例19-21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发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目标节点发送定位请求消息,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一时频资源。
实施例23,根据实施例22所述的触发方法,其中,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24,根据实施例19-23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发方法,其中,所述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25,根据实施例22-24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发方法,其中,所述定位请求消息还包括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源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26,根据实施例19-25中任选一实施例所述的触发方法,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1比特信息表征,其中,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或者,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
实施例27,根据实施例19-26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发方法,其中,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
定位参考信号P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时频域跟踪参考信号TRS。
实施例28,一种定位方式的触发方法,应用于目标节点,包括:
接收源节点发送的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向所述源节点发送定位反馈消息,所述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二时频资源;
向所述源节点发送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
实施例29,根据实施例28所述的触发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源节点发送的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根据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向所述源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30,根据实施例28或29所述的触发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源节点发送的定位请求消息,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一时频资源。
实施例31,根据实施例30所述的触发方法,其中,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32,根据实施例28-31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发方法,其中,所述定位请求消息还包括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源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33,根据实施例28-33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发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1比特信息表征,其中,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或者,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
实施例34,根据实施例28-33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发方法,其中,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
定位参考信号P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时频域跟踪参考信号TRS。
实施例35,提供了一种通信节点,其中,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目标节点发送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定位反馈消息,所述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至少用于指示所述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视距LOS条件;
处理单元,用于当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采用协作定位方式;当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根据所述源节点和/或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定位方式。
实施例36,根据实施例35所述的通信节点,其中,所述定位能力包括天线数量;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当判断所述源节点和/或所述目标节点的天线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采用相对定位方式;或者,
当判断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的天线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采用所述协作定位方式。
实施例37,根据实施例35或实施例36所述的通信节点,其中,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目标节点发送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38,根据实施例35-37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节点,其中,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目标节点发送定位请求消息,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一时频资源。
实施例39,根据实施例38所述的通信节点,其中,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40,根据实施例35-39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节点,其中,所述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41,根据实施例38-40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节点,其中,所述定位请求消息还包括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源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42,根据实施例35-41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节点,其中,所述相对定位反馈消息还包括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二时频资源;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五指示信息,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接收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判断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所述LOS条件。
实施例43,根据实施例35-42中任选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节点,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1比特信息表征,其中,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或者,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
实施例44,根据实施例35-43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节点,其中,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
定位参考信号P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时频域跟踪参考信号TRS。
实施例45,一种通信节点,其中,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源节点发送的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确定所述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LOS条件;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源节点发送定位反馈消息,所述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所述LOS条件。
实施例46,根据实施例45所述的通信节点,其中,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源节点发送的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发送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向所述源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47,根据实施例45或46所述的通信节点,其中,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源节点发送的定位请求消息,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一时频资源。
实施例48,根据实施例47所述的通信节点,其中,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49,根据实施例46-48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节点,其中,所述定位请求消息还包括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源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50,根据实施例45-49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节点,其中,所述定位反馈消息还包括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二时频资源;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用于所述源节点判断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所述LOS条件。
实施例51,根据实施例45-50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节点,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1比特信息表征,其中,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或者,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
实施例52,根据实施例45-51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节点,其中,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
定位参考信号P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时频域跟踪参考信号TRS。
实施例53,一种通信节点,其中,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目标节点发送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定位反馈消息,所述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视距LOS条件,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二时频资源;根据所述第五指示信息,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接收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
处理单元,用于当根据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采用协作定位方式;当根据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根据所述源节点和/或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定位方式。
实施例54,根据实施例53所述的通信节点,其中,所述定位能力包括天线数量;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定位方式,具体包括: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当判断所述源节点和/或所述目标节点的天线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采用相对定位方式;或者,当判断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的天线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采用所述协作定位方式。
实施例55,根据实施例53或54所述的通信节点,其中,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目标节点发送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56,根据实施例53-55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节点,其中,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目标节点发送定位请求消息,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一时频资源。
实施例57,根据实施例56所述的通信节点,其中,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58,根据实施例53-57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节点,其中,所述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59,根据实施例56-58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节点,其中,所述定位请求消息还包括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源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60,根据实施例53-59中任选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节点,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1比特信息表征,其中,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或者,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
实施例61,根据实施例53-60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节点,其中,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
定位参考信号P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时频域跟踪参考信号TRS。
实施例62,一种通信节点,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源节点发送的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向所述源节点发送定位反馈消息,所述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二时频资源;向所述源节点发送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
实施例63,根据实施例62所述的通信节点,其中,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源节点发送的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向所述源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64,根据实施例62或63所述的通信节点,其中,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源节点发送的定位请求消息,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一时频资源。
实施例65,根据实施例64所述的通信节点,其中,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66,根据实施例62-65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节点,其中,所述定位请求消息还包括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源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67,根据实施例62-66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节点,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1比特信息表征,其中,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或者,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
实施例68,根据实施例62-67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发方法,其中,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
定位参考信号P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时频域跟踪参考信号TRS。
实施例69,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终端或者终端中的芯片或者偏上系统,该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和其它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存储指令,当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以下步骤:
向目标节点发送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
接收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定位反馈消息,所述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至少用于指示所述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视距LOS条件;
当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采用协作定位方式;
当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根据所述源节点和/或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定位方式。
实施例70,根据实施例6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定位能力包括天线数量;当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以下步骤:
当判断所述源节点和/或所述目标节点的天线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采用相对定位方式;或者,
当判断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的天线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采用所述协作定位方式。
实施例71,根据实施例69或实施例7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当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以下步骤:
向所述目标节点发送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接收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72,根据实施例69-71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当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以下步骤:
向所述目标节点发送定位请求消息,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一时频资源。
实施例73,根据实施例7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74,根据实施例69-73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当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75,根据实施例72-74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定位请求消息还包括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源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76,根据实施例69-75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相对定位反馈消息还包括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二时频资源;当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第五指示信息,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接收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
根据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判断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所述LOS条件。
实施例77,根据实施例69-76中任选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1比特信息表征,其中,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或者,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
实施例78,根据实施例69-77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
定位参考信号P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时频域跟踪参考信号TRS。
实施例79,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终端或者终端中的芯片或者偏上系统,该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和其它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存储指令,当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以下步骤:
接收源节点发送的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确定所述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LOS条件;
向所述源节点发送定位反馈消息,所述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所述LOS条件。
实施例80,根据实施例7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当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以下步骤:
接收源节点发送的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根据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向所述源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81,根据实施例79或80所述的通信装置,当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以下步骤:
接收所述源节点发送的定位请求消息,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一时频资源。
实施例82,根据实施例8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83,根据实施例80-82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定位请求消息还包括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源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84,根据实施例79-83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定位反馈消息还包括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二时频资源;当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以下步骤:
向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用于所述源节点判断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所述LOS条件。
实施例85,根据实施例79-84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1比特信息表征,其中,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或者,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
实施例86,根据实施例79-85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
定位参考信号P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时频域跟踪参考信号TRS。
实施例87,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终端或者终端中的芯片或者偏上系统,该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和其它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存储指令,当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以下步骤:
向目标节点发送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
接收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定位反馈消息,所述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视距LOS条件,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二时频资源;根据所述第五指示信息,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接收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
当根据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采用协作定位方式;当根据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根据所述源节点和/或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定位方式。
实施例88,根据实施例8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定位能力包括天线数量;当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定位方式,具体包括:
当判断所述源节点和/或所述目标节点的天线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采用相对定位方式;
或者,当判断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的天线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采用所述协作定位方式。
实施例89,根据实施例87或8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当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以下步骤:
向所述目标节点发送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接收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90,根据实施例87-89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当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以下步骤:
向所述目标节点发送定位请求消息,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一时频资源。
实施例91,根据实施例9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92,根据实施例87-91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当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93,根据实施例89-91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定位请求消息还包括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源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94,根据实施例87-93中任选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1比特信息表征,其中,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或者,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
实施例95,根据实施例87-94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
定位参考信号P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时频域跟踪参考信号TRS。
实施例96,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终端或者终端中的芯片或者偏上系统,该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和其它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存储指令,当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以下步骤:
接收源节点发送的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向所述源节点发送定位反馈消息,所述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二时频资源;向所述源节点发送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
实施例97,根据实施例9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当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以下步骤:
接收源节点发送的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向所述源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98,根据实施例96或9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当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以下步骤:
接收所述源节点发送的定位请求消息,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一时频资源。
实施例99,根据实施例9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100,根据实施例96-99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定位请求消息还包括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源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101,根据实施例96-100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1比特信息表征,其中,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或者,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
实施例102,根据实施例96-101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发方法,其中,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
定位参考信号P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时频域跟踪参考信号TRS。
实施例103,一种通信系统,包括源节点和目标节点,其中,源节点用于向目标节点发送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
目标节点,接收源节点发送的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根据所述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确定所述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LOS条件;并向所述源节点发送定位反馈消息,所述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所述LOS条件;
源节点接收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定位反馈消息,所述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至少用于指示所述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视距LOS条件;当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采用协作定位方式;当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根据所述源节点和/或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定位方式。
实施例104,根据实施例103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定位能力包括天线数量;源节点根据所述源节点和/或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定位方式,具体包括:
当判断所述源节点和/或所述目标节点的天线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采用相对定位方式;或者,
当判断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的天线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采用所述协作定位方式。
实施例105,根据实施例103和实施例104所述的通信系统,源节点向所述目标节点发送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目标节点接收源节点发送的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根据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向所述源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源节点接收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106,根据实施例103至实施例105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系统,源节点向所述目标节点发送定位请求消息,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一时频资源。
目标节点接收所述源节点发送的定位请求消息,定位请求消息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一时频资源。
实施例107,根据实施例106,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108,根据实施例103至107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系统,所述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源节点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109,根据实施例106至108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系统,所述定位请求消息还包括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源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110,根据实施例103至109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系统,所述相对定位反馈消息还包括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二时频资源;目标节点向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用于所述源节点判断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所述LOS条件。
源节点根据所述第五指示信息,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接收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根据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判断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所述LOS条件。
实施例111,根据实施例103至110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系统,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1比特信息表征,其中,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或者,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
实施例112,根据实施例103至111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系统,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
定位参考信号P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时频域跟踪参考信号TRS。
实施例113,一种通信系统,包括源节点和目标节点,其中,源节点向目标节点发送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
目标节点接收源节点发送的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根据所述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向所述源节点发送定位反馈消息,所述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二时频资源;向所述源节点发送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
源节点接收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定位反馈消息,所述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视距LOS条件,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二时频资源;根据所述第五指示信息,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接收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当根据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采用协作定位方式;当根据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根据所述源节点和/或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定位方式。
实施例114,根据实施例113所述的通信系统,所述定位能力包括天线数量;源节点用于当判断所述源节点和/或所述目标节点的天线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采用相对定位方式;或者,当判断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的天线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采用所述协作定位方式。
实施例115,根据实施例113或实施例114所述的通信系统,源节点,用于向所述目标节点发送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目标节点,用于接收源节点发送的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根据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向所述源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源节点,用于接收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116,根据实施例113至实施例115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系统,源节点,还用于向所述目标节点发送定位请求消息,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一时频资源;
目标节点,还用于接收所述源节点发送的定位请求消息,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一时频资源。
实施例117,根据实施例113至实施例116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系统,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118,根据实施例113至实施例117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系统,所述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源节点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119,根据实施例116至实施例118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系统,所述定位请求消息还包括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源节点的定位能力。
实施例120,根据实施例113至实施例119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系统,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1比特信息表征,其中,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或者,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
实施例121,根据实施例113至实施例120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系统,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
定位参考信号P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时频域跟踪参考信号TRS。
实施例121,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34任一实施例所涉及的方法。
实施例1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34任一实施例所涉及的方法。
实施例123,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当该处理器执行指令时,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34任一实施例所涉及的方法。该指令可以来自芯片内部的存储器,也可以来自芯片外部的存储器。可选的,该芯片还包括输入输出电路。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通过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该流程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3)

1.一种定位方式的触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源节点,包括:
向目标节点发送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
接收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定位反馈消息,所述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至少用于指示所述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视距LOS条件;
当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采用协作定位方式;
当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根据所述源节点和/或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定位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能力包括天线数量;所述根据所述源节点和/或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定位方式,具体包括:
当判断所述源节点和/或所述目标节点的天线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采用相对定位方式;或者,
当判断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的天线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采用所述协作定位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目标节点发送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接收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触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目标节点发送定位请求消息,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一时频资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触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触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请求消息还包括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源节点的定位能力。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触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反馈消息还包括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二时频资源;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五指示信息,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接收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
根据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判断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所述LOS条件。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触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1比特信息表征,其中,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或者,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触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
定位参考信号P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时频域跟踪参考信号TRS。
11.一种定位方式的触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源节点,包括:
向目标节点发送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
接收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定位反馈消息,所述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是否满足视距LOS条件,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二时频资源;
根据所述第五指示信息,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接收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
当根据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采用协作定位方式;
当根据所述第二定位测量参考信号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根据所述源节点和/或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定位方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能力包括天线数量;所述根据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之间的定位方式,具体包括:
当判断所述源节点和/或所述目标节点的天线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采用相对定位方式;或者,
当判断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的天线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标节点采用所述协作定位方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触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目标节点发送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接收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触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目标节点发送定位请求消息,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一时频资源。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请求消息包括定位能力请求信息,所述定位能力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查询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16.根据权利要求11-15中任一项所述的触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反馈消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目标节点的定位能力。
17.根据权利要求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触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请求消息还包括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源节点的定位能力。
18.根据权利要求11-17中任一项所述的触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1比特信息表征,其中,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或者,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0;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不满足所述LOS条件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1。
19.根据权利要求11-18中任一项所述的触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定位测量参考信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
定位参考信号P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时频域跟踪参考信号TRS。
2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所述通信装置与其他通信装置进行信息交互,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中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或1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触发方法在如下任一节点上的功能得以实现:所述源节点、所述目标节点。
21.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介质具有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直接或者间接执行时,使得如权利要求1至10或1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触发方法在如下任一节点上的功能得以实现:所述源节点、所述目标节点。
22.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当程序指令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中执行时,使得如权利要求1至10或1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触发方法在如下任一装置上的功能得以实现:所述源节点、所述目标节点。
23.一种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至少一个处理器中执行时,使得如权利要求1至10或1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触发方法在如下任一节点上的功能得以实现:所述源节点、所述目标节点。
CN202010942759.7A 2020-07-28 2020-09-09 定位方式的触发方法及通信装置 Active CN1140071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80049201.9A CN116406520A (zh) 2020-07-28 2021-07-20 定位方式的触发方法及通信装置
PCT/CN2021/107442 WO2022022341A1 (zh) 2020-07-28 2021-07-20 定位方式的触发方法及通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405964 2020-07-28
CN202010740596 2020-07-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07183A true CN114007183A (zh) 2022-02-01
CN114007183B CN114007183B (zh) 2022-11-04

Family

ID=7992072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42759.7A Active CN114007183B (zh) 2020-07-28 2020-09-09 定位方式的触发方法及通信装置
CN202180049201.9A Pending CN116406520A (zh) 2020-07-28 2021-07-20 定位方式的触发方法及通信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49201.9A Pending CN116406520A (zh) 2020-07-28 2021-07-20 定位方式的触发方法及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14007183B (zh)
WO (1) WO202202234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312153A1 (en) * 2020-12-18 2022-09-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cation assistance data with line of sight condition for a link between a user equipment and a wireless network node
WO2023155887A1 (zh) * 2022-02-18 2023-08-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芯片系统
WO2023201628A1 (zh) * 2022-04-21 2023-10-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侧行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31612A1 (en) * 2022-08-12 2024-02-15 Apple Inc. Multi-rtt estimation for sidelink positioning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72345A1 (en) * 2022-03-08 2023-09-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ation for sidelink positioning and sidelink communication sessions
US20240061063A1 (en) * 2022-08-19 2024-02-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Joint network entity/user equipment-and-user equipment/user equipment ranging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3191A (zh) * 2009-06-15 2009-11-18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终端群协同定位方法
CN101583078A (zh) * 2009-06-15 2009-11-18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蜂窝定位方法
CN101772157A (zh) * 2008-12-30 2010-07-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终端辅助的下行定位方法
CN108375782A (zh) * 2018-01-18 2018-08-07 西北工业大学 基于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因子图协同定位方法
CN109257693A (zh) * 2018-08-02 2019-01-22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空间分析的室内协作定位方法
WO2019158187A1 (en) * 2018-02-13 2019-08-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echniques for cooperatively assisted location estim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93988B2 (en) * 2014-11-06 2017-10-17 Facebook, Inc. Alignment in line-of-sight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10091791B2 (en) * 2016-12-02 2018-10-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Vehicle positioning by signaling line-of-sight (LOS) vehicle information
CN106922018B (zh) * 2017-02-14 2020-06-23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方法和装置
EP3425418B1 (en) * 2017-07-06 2020-06-03 Mitsubishi Electric R&D Centre Europe B.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inghuishing line of sight from non line of sight in vehic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20057748A1 (en) * 2018-09-20 2020-03-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echniques for cooperative passive positioning
CN110426040A (zh) * 2019-07-08 2019-11-08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具有非视距识别功能的室内行人定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2157A (zh) * 2008-12-30 2010-07-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终端辅助的下行定位方法
CN101583191A (zh) * 2009-06-15 2009-11-18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终端群协同定位方法
CN101583078A (zh) * 2009-06-15 2009-11-18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蜂窝定位方法
CN108375782A (zh) * 2018-01-18 2018-08-07 西北工业大学 基于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因子图协同定位方法
WO2019158187A1 (en) * 2018-02-13 2019-08-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echniques for cooperatively assisted location estimation
CN109257693A (zh) * 2018-08-02 2019-01-22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空间分析的室内协作定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林等: "多径环境下多终端协作高精度定位算法",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312153A1 (en) * 2020-12-18 2022-09-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cation assistance data with line of sight condition for a link between a user equipment and a wireless network node
US11864060B2 (en) * 2020-12-18 2024-01-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cation assistance data with line of sight condition for a link between a user equipment and a wireless network node
WO2023155887A1 (zh) * 2022-02-18 2023-08-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芯片系统
WO2023201628A1 (zh) * 2022-04-21 2023-10-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侧行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31612A1 (en) * 2022-08-12 2024-02-15 Apple Inc. Multi-rtt estimation for sidelink position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06520A (zh) 2023-07-07
WO2022022341A1 (zh) 2022-02-03
CN114007183B (zh) 2022-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07183B (zh) 定位方式的触发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0012536B (zh) 用于终端设备的定位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381787B (zh) 用于波束成形通信系统中设备的网络定位的系统和方法
US20220271818A1 (en) Non-Line-of-Sight Path Detection for User Equipment Position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WO2021008581A1 (zh) 用于定位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US2021034528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User Equipment Positioning
CN113454924B (zh) 使用空间滤波器发送同步信息的设备
CN104871616A (zh) 包括具有多个接收点的测量节点的系统中的定位方法
US2023028851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Line of Sight (LOS) from Intensity Measurements
CN113747341A (zh) 一种定位方法、定位管理装置、接入网设备以及终端
US20230194647A1 (en) Conditional measurement reporting mode for positioning
US20240015693A1 (en) User equipment (ue) positioning
CN111869123A (zh) 用于高效波束管理的通信设备
EP4181537A1 (en) Multi-path single anchor point position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O2023193710A1 (zh) 信号极化处理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060215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rat-dependent positioning integrity
WO2022061802A1 (en) Angle calibration for cross-link interference angle-of-arrival estimation
WO2024027664A1 (zh) 载波相位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7440503A (zh) 定位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175304A (zh) 定位方法、设备、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6648964A (zh) 一种定位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