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02343A - VOCs的浓度测定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VOCs的浓度测定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02343A
CN114002343A CN202111169323.XA CN202111169323A CN114002343A CN 114002343 A CN114002343 A CN 114002343A CN 202111169323 A CN202111169323 A CN 202111169323A CN 114002343 A CN114002343 A CN 1140023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vocs
concentration
measuring
phase electrochem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6932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德全
严义清
刘雨阳
严方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uremat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urema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uremat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urema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6932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0234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0023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0234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92718 priority patent/WO2023050825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28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25Colour; Spectral properties, i.e.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material on the light at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lengths or wavelength bands
    • G01N21/31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 G01N21/35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using infrared light
    • G01N21/3504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using infrared light for analysing gases, e.g. multi-gas analysi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04Preparation or injection of sample to be analysed
    • G01N30/06Prepa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VOCs的浓度测定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步骤:启动采样装置,以将待测样气中的VOCs通入气相电化学反应器,进行气相电化学氧化,转化为CO2;测定所述CO2的目标转化浓度,得到所述VOCs在所述待测样气中的碳计浓度。本发明实现了通过气相电化学反应器来将VOCs转化为CO2,该气相电化学反应器在使用时无需使用高纯度氢气,因此不涉及易燃气体安全管理的问题,从而消除了测定VOCs的浓度的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且简便易于操作。

Description

VOCs的浓度测定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物测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VOCs的浓度测定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挥发性有机物)主要通过GC-FID(Gas Chromatography-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来测定。
然而,在该测定的过程中,需要使用高纯度的氢气,而高纯度的氢气为极易燃气体,使得测定VOCs的浓度的过程中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VOCs的浓度测定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如何降低测定VOCs的浓度的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VOCs的浓度测定方法,所述VOCs的浓度测定包括:
启动采样装置,以将待测样气中的VOCs通入气相电化学反应器,进行气相电化学氧化,转化为CO2
测定所述CO2的目标转化浓度,得到所述VOCs在所述待测样气中的碳计浓度。
可选地,所述启动采样装置,以将待测样气中的VOCs通入气相电化学反应器,进行气相电化学氧化,转化为CO2之前,包括:
基于红外光学平台,测定待测样气中的CO2的原始浓度;
所述测定所述CO2的目标转化浓度,包括:
基于所述原始浓度测定所述CO2的目标转化浓度。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原始浓度测定所述CO2的目标转化浓度,包括:
基于所述红外光学平台,测定所述CO2的转化后总浓度;
计算所述转化后总浓度和所述原始浓度的差值,得到目标转化浓度。
可选地,所述基于红外光学平台,测定待测样气中的CO2的原始浓度,包括:
控制红外光源向待测样气所在气室发射预设波长的红外光;
获取红外检测器对所述红外光检测后得到的强度,并基于所述强度计算待测样气中的CO2的原始浓度。
可选地,所述启动采样装置,以将待测样气中的VOCs通入气相电化学反应器,进行气相电化学氧化,转化为CO2之前,还包括:
计算空气中CO2对应的影响值;
若所述影响值符合预设要求,则执行所述启动采样装置,以将待测样气中的VOCs通入气相电化学反应器,进行气相电化学氧化,转化为CO2步骤。
可选地,所述影响值包括零点影响值和量程点影响值,所述计算空气中CO2对应的影响值,包括:
分别计算第一预设浓度的零气对应的零点影响值和第二预设浓度的量程标气对应的量程点影响值。
可选地,所述VOCs为多组分有机物,所述启动采样装置,以将待测样气中的VOCs通入气相电化学反应器,进行气相电化学氧化,转化为CO2,包括:
启动采样装置,以基于色谱柱分离所述多组分有机物为多个单组分有机物,并将各所述单组分有机物分别通入气相电化学反应器,进行气相电化学氧化,转化为CO2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测定各所述单组分有机物对应的CO2的单组分转化浓度,得到气相色谱图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VOCs的浓度测定设备,所述VOCs的浓度测定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VOCs的浓度测定程序,所述VOCs的浓度测定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VOCs的浓度测定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VOCs的浓度测定程序,所述VOCs的浓度测定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VOCs的浓度测定方法的步骤。
与现有技术使用高纯度的氢气来测定VOCs的浓度,导致测定VOCs的浓度的过程中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相比,本发明通过启动采样装置,以将待测样气中的VOCs通入气相电化学反应器,进行气相电化学氧化,转化为CO2;测定所述CO2的目标转化浓度,得到所述VOCs在所述待测样气中的碳计浓度。本发明实现了通过气相电化学反应器来将VOCs转化为CO2,该气相电化学反应器在使用时无需使用高纯度氢气,因此不涉及易燃气体安全管理的问题,从而消除了测定VOCs的浓度的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且简便易于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发明VOCs的浓度测定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待测样气在测定系统的流向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检测CO2的浓度的检测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VOCs的浓度测定装置较佳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供一种VOCs的浓度测定方法,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VOCs的浓度测定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VOCs的浓度测定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该VOCs的浓度测定方法应用于个人计算机、终端等。为了便于描述,以下省略执行主体描述VOCs的浓度测定方法的各个步骤。VOCs的浓度测定方法包括:
步骤S10,启动采样装置,以将待测样气中的VOCs通入气相电化学反应器,进行气相电化学氧化,转化为CO2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2为待测样气在测定系统(采用抽取测量方式的系统)中的流向图,其中,测定系统由采样装置(样品采集和传输装置)、预处理设备、气相电化学氧化-非分散红外检测单元、废气参数监测单元、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和辅助设备等组成。其中,样品采集和传输装置主要包括取样探头、样品传输管线、流量控制设备和采样气泵等,可以理解,一般采用抽取测量方式的仪器均具备样品采集和传输装置;预处理设备主要包括微粒过滤器,即图2中的空气净化过滤器和粉尘过滤器;气相电化学氧化-非分散红外检测单元为利用电化学技术将VOCs转化成CO2(二氧化碳)再进行检测的单元,包括图2中的气相电化学氧化和红外光学平台;废气参数监测单元用于测量废气温度、压力、流速(或流量)和湿度等参数信息;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用于采集、处理和存储检测数据,并能按中心计算机(个人计算机、终端等)的指令传输检测数据和设备工作状态信息;辅助设备主要包括反吹净化及其控制装置和零空气预处理装置等。
需要说明的是,测定系统整体可以实现测量废气中VOCs的浓度、废气参数(温度、压力、流速或流量、湿度等),计算废气中污染物排放速率和排放量,以及显示废气对应的各种参数、图表,对于现场执法与在线数据,都可以通过数据、图文等方式传输至管理部门。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VOCs的浓度测定方法为该测定系统的控制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利用电化学技术将除甲烷以外的VOCs转化成CO2的过程,除甲烷以外的VOCs需要被彻底转化为CO2,而目前的VOC催化氧化技术无法在常温常压下完全实现该转化过程,CO2转化率较低。而本发明使用的气相电化学反应器能够在常温常压下将除甲烷以外的VOCs彻底转化为CO2,该气相电化学反应器包括电源、阳极、阴极、质子交换膜,质子交换膜设于阳极和阴极之间,且阳极、质子交换膜及阴极夹紧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FID(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除了存在安全问题外,其在检测过程中还需要配套载气、助燃气、过滤处理等装置,导致检测过程不方便;此外,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而且对设备的运行环境要求较高。可以理解,FID无法实现在线检测以及现场执法。而本发明的测定系统由于不使用高纯度的氢气,其结构相对简单,操作和维护方便,对运维和使用人员要求不高;并且由于检测过程不消耗药剂、不消耗氢气以及无需载气等辅助设施,若作为在线监测设备,对检测场地空间及环境要求相对较低,并且运行成本低,可运行于工况较为恶劣的场合。
需要说明的是,气相电化学反应器可以实现对不同种类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反应,转化为CO2,其化学反应式为:
Figure BDA0003290690880000051
可以理解,该氧化还原过程为将VOCs氧化成CO2和H2O,并释放反应热。
步骤S20,测定所述CO2的目标转化浓度,得到所述VOCs在所述待测样气中的碳计浓度。
在本实施例中,由上述化学反应式可知,根据物质守恒原理,作为氧化的产物之一的CO2所对应的碳计浓度直接反映了参加反应的有机物的碳计浓度。因此通过检测氧化反应前和后的CO2的浓度增量,可以实现对VOCs的浓度的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启动采样装置,以将待测样气中的VOCs通入气相电化学反应器,进行气相电化学氧化,转化为CO2之前,包括:
步骤a,基于红外光学平台,测定待测样气中的CO2的原始浓度。
在本实施例中,为消除待测样气中原有的CO2对测定结果的影响,通过确定待测样气中CO2的原始浓度来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2,确定待测样气中CO2的原始浓度的过程通过下述过程实现:首先控制二通电磁阀的X端与Y端断开,并控制三通阀的C端和B端接通,三通阀的C端与A端断开;其次,启动采样装置抽取待测样气(流量控制在稳定的范围内),以使该待测样气经粉尘过滤器过滤后,从三通阀B端进入到三通阀C端,并经过除卤器除卤后进入红外光学平台;红外光学平台对未经过氧化的待测样气中的CO2浓度值进行检测,测得(待检测数值稳定后)氧化前的CO2的原始浓度C1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红外光学平台,测定待测样气中的CO2的原始浓度,包括:
步骤a1,控制红外光源向待测样气所在气室发射预设波长的红外光;
步骤a2,获取红外检测器对所述红外光检测后得到的强度,并基于所述强度计算待测样气中的CO2的原始浓度。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3,在红外检测器或红外光源前安装一个适合分析气体(本发明为CO2)吸收波长的窄带滤光片,使红外检测器的信号变化只反映待测样气的浓度变化。以CO2分析为例,红外光源发射出预设波长(如1-20um)的红外光,通过一定长度的气室吸收后,经过一个4.26μm波长的窄带滤光片后,由红外检测器检测透过4.26um波长红外光的强度,通过该强度计算出待测样气中CO2的浓度。
具体地,当红外光光束通过待测样气时,待测样气中的气体分子会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光,参照图4,图4为CO2的红外光吸收峰图谱。其吸收关系服从朗伯-比尔(Lambert-Beer)吸收定律,该吸收关系对应的吸光度A可通过下述公式求得:
Figure BDA0003290690880000061
其中,I0、I分别为入射光及通过样品后的透射光强度;c为CO2的样品浓度;d为光程,即盛放溶液的液槽的透光厚度(气室的长度);k为光被吸收的比例系数;T为透射比,即透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
需要说明的是,当浓度采用摩尔浓度时,k为摩尔吸收系数,它与吸收物质的性质及入射光的波长λ有关。需要说明的是,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通过某一均匀非散射的吸光物质时,其吸光度A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及吸收层厚度d成正比。
所述测定所述CO2的目标转化浓度,包括:
步骤b,基于所述原始浓度测定所述CO2的目标转化浓度。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所述原始浓度测定所述CO2的目标转化浓度,包括:
步骤b1,基于所述红外光学平台,测定所述CO2的转化后总浓度;
步骤b2,计算所述转化后总浓度和所述原始浓度的差值,得到目标转化浓度。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确定待测样气中CO2的转化后总浓度的过程通过下述过程实现:首先控制三通阀的C端和A端接通,三通阀的C端与B端断开;其次启动采样装置,以使待测样气经粉尘过滤器过滤后,进入气相电化学反应器进行气相电化学氧化,再从三通阀的A端到三通阀C端,并经过除卤器除卤后,进入红外光学平台;最后通过红外光学平台对经过气相电化学反应器的待测样气中的CO2浓度进行检测,待数值稳定后,测得氧化后的CO2的转化后总浓度C2
将转化后总浓度C2减去原始浓度C1,得到CO2浓度差值(Cdt)(目标转化浓度),以Cdt计算出VOCs在所述待测样气中以碳为浓度表示的碳计浓度。
可选地,VOCs在特定的标准规范实施过程中,可表述为总烃,因气相电化学氧化不能氧化甲烷,故以Cdt计算出以碳为浓度表示的总VOCs的浓度值,无需扣除甲烷(CH4)浓度CCH4,直接可得到被检测气体中非甲烷总烃(NMHC)的浓度值,结果以碳计。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红外光学平台,测定CO2的转化后总浓度的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基于红外光学平台,测定待测样气中的CO2的原始浓度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启动采样装置,以将待测样气中的VOCs通入气相电化学反应器,进行气相电化学氧化,转化为CO2之前,还包括:
步骤c,计算空气中CO2对应的影响值。
进一步地,所述影响值包括零点影响值和量程点影响值,所述计算空气中CO2对应的影响值,包括:
步骤c1,分别计算第一预设浓度的零气对应的零点影响值和第二预设浓度的量程标气对应的量程点影响值。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标准气体通过标准气体入口进入,标准气体包括零气和量程标气。具体地,在零点处和量程点处检测CO2对测定系统的影响。具体地,在测定系统运行稳定后,进行测试操作,测试操作包括:首先记录测定系统的零点的示值a0和量程点的示值b0;其次通入规定浓度的量程标气(其中,丙烷标气浓度为(50%~80%)满量程值),并记录测定系统的示值ai、bi。其中,量程标气可通过稀释的方法获取。对于相同浓度的零气和量程标气按上述测试操作重复测试预设次数(例如3、4次等)。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设浓度包括20.8%氧气(背景气为氮气,示值为a0)、2000ppm二氧化碳+20.8%氧气(背景气氮气,示值为a1)和5000ppm二氧化碳+20.8%氧气(背景气氮气,示值为a2)。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预设浓度包括丙烷+20.8%氧气(背景气氮气,示值为b0)、丙烷+2000ppm二氧化碳+20.8%氧气(背景气氮气,示值为b1)和丙烷+5000ppm二氧化碳+20.8%氧气(背景气氮气,示值为b2)。
需要说明的是,零点影响值Iz通过下述公式(1)计算,
Figure BDA0003290690880000081
其中,
Figure BDA0003290690880000082
为第i种浓度(例如2000ppm二氧化碳+20.8%氧气)的零气经过预设次数的测试操作后的得到的平均值;
Figure BDA0003290690880000083
为零点(浓度为20.8%氧气)经过预设次数的测试操作后的得到的平均值;R为测定系统的满量程值;i为记录数据的序号(i=1~2)。
其中,量程点影响值Is通过下述公式(2)计算,
Figure BDA0003290690880000084
其中,
Figure BDA0003290690880000085
为第i种浓度(例如丙烷+2000ppm二氧化碳+20.8%氧气)的量程标气经过预设次数的测试操作后的得到的平均值;
Figure BDA0003290690880000086
为量程点(浓度为丙烷+20.8%氧气)经过预设次数的测试操作后的得到的平均值;R为测定系统的满量程值;i为记录数据的序号(i=1~2)。
步骤d,若所述影响值符合预设要求,则执行所述启动采样装置,以将待测样气中的VOCs通入气相电化学反应器,进行气相电化学氧化,转化为CO2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若零点影响值和量程点影响值均符合≤4%F.S的要求,则执行所述启动采样装置,以将待测样气中的VOCs通入气相电化学反应器,进行气相电化学氧化,转化为CO2步骤;若零点影响值和量程点影响值中存在不符合≤4%F.S的要求的影响值,则不执行所述启动采样装置,以将待测样气中的VOCs通入气相电化学反应器,进行气相电化学氧化,转化为CO2步骤。
进一步地,所述VOCs为多组分有机物,所述启动采样装置,以将待测样气中的VOCs通入气相电化学反应器,进行气相电化学氧化,转化为CO2,包括:
步骤e,启动采样装置,以基于色谱柱分离所述多组分有机物为多个单组分有机物,并将各所述单组分有机物分别通入气相电化学反应器,进行气相电化学氧化,转化为CO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启动采样装置,将含有VOCs的待测样气在汽化室汽化后通过惰性气体(即载气,也叫流动相)带入色谱柱,色谱柱内含有液体或固体固定相。由于待测样气中的VOCs中不同组分有机物的沸点、极性或吸附性能不同,因此每种组分有机物都倾向于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形成分配或吸附平衡,在载气的带动下,VOCs中不同组分有机物在运动中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或吸附/解吸附,先后流出色谱柱,从而完成不同组分有机物的分离,得到多个单组分有机物。
不同组分有机物先后进入气相电化学反应器,并氧化生成的CO2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f,分别测定各所述单组分有机物对应的CO2的单组分转化浓度,得到气相色谱图。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红外光学平台对该CO2的量(浓度)进行检测,得到各单组分有机物对应的CO2的单组分转化浓度。其中,CO2的量的大小与被测组分有机物的量或浓度成正比。将各单组分转化浓度在时间轴上展现,得到气相色谱图。
与现有技术使用高纯度的氢气来测定VOCs的浓度,导致测定VOCs的浓度的过程中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相比,本发明通过启动采样装置,以将待测样气中的VOCs通入气相电化学反应器,进行气相电化学氧化,转化为CO2;测定所述CO2的目标转化浓度,得到所述VOCs在所述待测样气中的碳计浓度。本发明实现了通过气相电化学反应器来将VOCs转化为CO2,该气相电化学反应器在使用时无需使用高纯度氢气,因此不涉及易燃气体安全管理的问题,从而降低了测定VOCs的浓度的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VOCs的浓度测定装置,参照图4,所述VOCs的浓度测定装置包括:
启动模块10,用于启动采样装置,以将待测样气中的VOCs通入气相电化学反应器,进行气相电化学氧化,转化为CO2
第一测定模块20,用于测定所述CO2的目标转化浓度,得到所述VOCs在所述待测样气中的碳计浓度。
可选地,所述VOCs的浓度测定装置还包括:
第二测定模块,用于基于红外光学平台,测定待测样气中的CO2的原始浓度;
所述第一测定模块20还用于:
基于所述原始浓度测定所述CO2的目标转化浓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测定模块20还用于:
基于所述红外光学平台,测定所述CO2的转化后总浓度;
计算所述转化后总浓度和所述原始浓度的差值,得到目标转化浓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测定模块还用于:
控制红外光源向待测样气所在气室发射预设波长的红外光;
获取红外检测器对所述红外光检测后得到的强度,并基于所述强度计算待测样气中的CO2的原始浓度。
可选地,所述VOCs的浓度测定装置还包括: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空气中CO2对应的影响值;若所述影响值符合预设要求,则执行所述启动采样装置,以将待测样气中的VOCs通入气相电化学反应器,进行气相电化学氧化,转化为CO2步骤。
可选地,所述影响值包括零点影响值和量程点影响值,所述计算模块还用于:
分别计算第一预设浓度的零气对应的零点影响值和第二预设浓度的量程标气对应的量程点影响值。
可选地,所述VOCs为多组分有机物,所述启动模块10还用于:
启动采样装置,以基于色谱柱分离所述多组分有机物为多个单组分有机物,并将各所述单组分有机物分别通入气相电化学反应器,进行气相电化学氧化,转化为CO2
可选地,所述VOCs的浓度测定装置还包括:
第三测定模块,用于分别测定各所述单组分有机物对应的CO2的单组分转化浓度,得到气相色谱图。
本发明VOCs的浓度测定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VOCs的浓度测定方法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VOCs的浓度测定设备。如图5所示,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结构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图5即可为VOCs的浓度测定设备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该VOCs的浓度测定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存储器1005,用户接口1003,网络接口1004,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可选地,VOCs的浓度测定设备还可以包括RF(Radio Frequency,射频)电路,传感器、音频电路、WiFi模块等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中示出的VOCs的浓度测定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VOCs的浓度测定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5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VOCs的浓度测定程序。其中,操作系统是管理和控制VOCs的浓度测定设备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程序,支持VOCs的浓度测定程序以及其它软件或程序的运行。
在图5所示的VOCs的浓度测定设备中,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连接终端,与终端进行数据通信;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后台服务器,与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VOCs的浓度测定程序,并执行如上所述的VOCs的浓度测定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VOCs的浓度测定设备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VOCs的浓度测定方法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VOCs的浓度测定程序,所述VOCs的浓度测定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VOCs的浓度测定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VOCs的浓度测定方法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设备,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浓度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VOCs的浓度测定方法包括:
启动采样装置,以将待测样气中的VOCs通入气相电化学反应器,进行气相电化学氧化,转化为CO2
测定所述CO2的目标转化浓度,得到所述VOCs在所述待测样气中的碳计浓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VOCs的浓度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采样装置,以将待测样气中的VOCs通入气相电化学反应器,进行气相电化学氧化,转化为CO2之前,包括:
基于红外光学平台,测定待测样气中的CO2的原始浓度;
所述测定所述CO2的目标转化浓度,包括:
基于所述原始浓度测定所述CO2的目标转化浓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VOCs的浓度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原始浓度测定所述CO2的目标转化浓度,包括:
基于所述红外光学平台,测定所述CO2的转化后总浓度;
计算所述转化后总浓度和所述原始浓度的差值,得到目标转化浓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VOCs的浓度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红外光学平台,测定待测样气中的CO2的原始浓度,包括:
控制红外光源向待测样气所在气室发射预设波长的红外光;
获取红外检测器对所述红外光检测后得到的强度,并基于所述强度计算待测样气中的CO2的原始浓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VOCs的浓度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采样装置,以将待测样气中的VOCs通入气相电化学反应器,进行气相电化学氧化,转化为CO2之前,还包括:
计算空气中CO2对应的影响值;
若所述影响值符合预设要求,则执行所述启动采样装置,以将待测样气中的VOCs通入气相电化学反应器,进行气相电化学氧化,转化为CO2步骤。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VOCs的浓度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响值包括零点影响值和量程点影响值,所述计算空气中CO2对应的影响值,包括:
分别计算第一预设浓度的零气对应的零点影响值和第二预设浓度的量程标气对应的量程点影响值。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VOCs的浓度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VOCs为多组分有机物,所述启动采样装置,以将待测样气中的VOCs通入气相电化学反应器,进行气相电化学氧化,转化为CO2,包括:
启动采样装置,以基于色谱柱分离所述多组分有机物为多个单组分有机物,并将各所述单组分有机物分别通入气相电化学反应器,进行气相电化学氧化,转化为CO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VOCs的浓度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测定各所述单组分有机物对应的CO2的单组分转化浓度,得到气相色谱图。
9.一种VOCs的浓度测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VOCs的浓度测定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VOCs的浓度测定程序,所述VOCs的浓度测定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VOCs的浓度测定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VOCs的浓度测定程序,所述VOCs的浓度测定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VOCs的浓度测定方法的步骤。
CN202111169323.XA 2021-09-30 2021-09-30 VOCs的浓度测定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0023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9323.XA CN114002343A (zh) 2021-09-30 2021-09-30 VOCs的浓度测定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CT/CN2022/092718 WO2023050825A1 (zh) 2021-09-30 2022-05-13 VOCs的浓度测定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9323.XA CN114002343A (zh) 2021-09-30 2021-09-30 VOCs的浓度测定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02343A true CN114002343A (zh) 2022-02-01

Family

ID=79922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69323.XA Pending CN114002343A (zh) 2021-09-30 2021-09-30 VOCs的浓度测定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02343A (zh)
WO (1) WO202305082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50825A1 (zh) * 2021-09-30 2023-04-06 深圳市普瑞美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VOCs的浓度测定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53652A (zh) * 2016-06-20 2016-10-26 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 监测甲烷、非甲烷总烃的方法及装置
US20160363573A1 (en) * 2015-06-11 2016-12-15 Live Fresh Inc. Non-methane total hydrocarbons analysis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same
CN109991187A (zh) * 2018-01-03 2019-07-09 佛山市南华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挥发性有机物浓度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CN110411973A (zh) * 2019-08-30 2019-11-05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一种检测气体中非甲烷总烃浓度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12602A (en) * 1993-06-14 2000-09-05 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alytical apparatus and instrumentation for on-line measurement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fluids
TW330240B (en) * 1997-06-28 1998-04-21 Ind Tech Res Inst Method for automatic detecting organic waste gas
US6165251A (en) * 1998-05-05 2000-12-26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On-line gas chromatograph with sample preparation, concentration, and calibration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race organic species from combustor flue gas
JP3502622B2 (ja) * 2001-12-18 2004-03-02 株式会社住化分析センター 気体中の揮発性有機化合物量の簡易定量法
CN102305816B (zh) * 2011-05-23 2013-07-31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采用pfc光电催化法测定环境气体中总有机气体浓度的方法
JP5995505B2 (ja) * 2012-04-27 2016-09-21 株式会社環境総合テクノス 揮発性有機化合物の成分分析方法
CN203732436U (zh) * 2013-10-30 2014-07-23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电化学催化氧化的总有机碳分析仪
CN103743693A (zh) * 2013-10-30 2014-04-23 浙江大学 基于电化学催化氧化的总有机碳分析仪及其方法
CN103852439A (zh) * 2014-03-28 2014-06-11 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挥发性有机物监测设备及方法
CN106290595B (zh) * 2015-05-29 2020-11-03 上海磐合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线监测方法
CN205067439U (zh) * 2015-09-15 2016-03-02 顾金华 一种VOCs浓度在线监测装置
CN105136992B (zh) * 2015-09-15 2017-01-25 顾金华 VOCs浓度在线监测装置及其VOCs浓度在线监测方法
CN105136958B (zh) * 2015-09-15 2018-04-10 顾金华 VOCs浓度在线监测装置
CN105675763A (zh) * 2016-03-01 2016-06-15 张开航 测定氯离子总有机碳的多功能色谱仪器和方法
CN106771299B (zh) * 2016-11-25 2023-05-26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测定固定污染源总有机碳的气体进样装置及其应用系统
CN207751868U (zh) * 2018-01-03 2018-08-21 佛山市南华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挥发性有机物浓度检测装置
CN110308211A (zh) * 2018-03-20 2019-10-08 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挥发性有机物在线检测仪和方法
CN110187018A (zh) * 2019-05-10 2019-08-30 天津大学 基于被动采样的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的检测方法
CN110187037B (zh) * 2019-07-04 2021-06-04 山东大学 环境空气中57种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测定系统及方法
CN114002343A (zh) * 2021-09-30 2022-02-01 深圳市普瑞美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VOCs的浓度测定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363573A1 (en) * 2015-06-11 2016-12-15 Live Fresh Inc. Non-methane total hydrocarbons analysis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same
CN106053652A (zh) * 2016-06-20 2016-10-26 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 监测甲烷、非甲烷总烃的方法及装置
CN109991187A (zh) * 2018-01-03 2019-07-09 佛山市南华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挥发性有机物浓度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CN110411973A (zh) * 2019-08-30 2019-11-05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一种检测气体中非甲烷总烃浓度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SO COPYRIGHT OFFICE: "ISO/FDIS 13199:2012 Stationary source emissions – Determination of 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TVOCs) in waste gases from non-combustion processes – Non-dispersive infrared analyser equipped with catalytic converter", INTERNATIONAL STANDARD, 26 July 2012 (2012-07-26), pages 1 - 5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50825A1 (zh) * 2021-09-30 2023-04-06 深圳市普瑞美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VOCs的浓度测定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50825A1 (zh) 2023-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pinelle et al. Review of portable and low-cost sensors for the ambient air monitoring of benzene and other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US6165347A (en) Method of identifying a gas
EP2906936B1 (en) Interference compensated photoionization detector
Petruci et al. Online analysis of H2S and SO2 via advanced mid-infrared gas sensors
Gaffney et al. Capillary gas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of nitrogen dioxide and PANs with luminol chemiluminescent detection
Toda et al. Field instrument for simultaneous large dynamic range measurement of atmospheric hydrogen sulfide, methanethiol, and sulfur dioxide
CN103499558A (zh) 一种用于测定水中汞浓度的系统及方法
WO2023050825A1 (zh) VOCs的浓度测定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Bai et al. Complex mixture quantification without calibration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 and a comprehensive carbon reactor in conjunction with flame ionization detection
US20160047783A1 (en) System for measuring carbon component contained in particulate matter
US5047352A (en) Selective chemical detection by energy modulation of sensors
US20040180448A1 (en) Analytical sensitivity enhancement by catalytic transformation
Kendler et al. Ultrafast gas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of organophosphor and organosulfur compounds utilizing a microcountercurrent flame photometric detector
CN105987989A (zh) 一种环境在线监测系统
Karhu et al. Enhancement of photoacoustic spectroscopy with sorption enrichment for ppt-level benzene detection
Hollowell Current instrumentation for continuous monitoring for SO2
Silva et al. Comparison of a gas chromatography-optical fibre (GC-OF) detector with a gas chromatography-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 (GC-FID) for determination of alcoholic compounds in industrial atmospheres
CN108717085A (zh) 一种用于原位评价金属催化剂还原性能的顶空萃取方法
Cleaver The analysis of process gases: a review
Liberti Modern methods for air pollution monitoring
CN101210913A (zh) 物质定量分析方法
EP2679983A1 (e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quantification of gaseous elemental mercury in a gaseous sample
Ohira et al. In situ gas generation for micro gas analysis system
Wang et al. A Convenient Method for the Direct Acquisition of Kinetic Rate Data for Catalytic Organic Reactions by Gas Uptake Measurements
Hollowell et al. Instrumentation for air pollution monitor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