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01365A - 水冷流道温度及流量检测系统及方法和流道参数测试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水冷流道温度及流量检测系统及方法和流道参数测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01365A
CN114001365A CN202111650112.8A CN202111650112A CN114001365A CN 114001365 A CN114001365 A CN 114001365A CN 202111650112 A CN202111650112 A CN 202111650112A CN 114001365 A CN114001365 A CN 1140013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channel
water
temperature
cooling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5011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01365B (zh
Inventor
付志臣
周飞飞
孙丽娟
杨仕桥
韩乃卿
徐辰阳
李新
周俊
丁虹
王炳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brigh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 C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brigh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brigh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 C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brigh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5011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013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013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013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013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01365B/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42622 priority patent/WO2023125607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HGRATES; CLEANING OR RAKING GRATES
    • F23H3/00Grates with hollow bars
    • F23H3/02Grates with hollow bars internally cool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5/00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 F23G5/44Details; Accessor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5/00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 F23G5/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HGRATES; CLEANING OR RAKING GRATES
    • F23H17/00Details of grates
    • F23H17/08Bearers; Frames; Spacers; Suppor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re-Detection Mechanism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Using Therm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测量、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冷流道温度及流量检测系统及方法和流道参数测试系统。本检测系统,包括:流道温控调节单元,其设置在水冷流道内的相应散热节点上,且通过感知的温度调节流经水冷流道中冷媒的流道,以带走各散热节点的热量;流量监控单元,安装于透明水冷腔室的进水口或出水口,以检测冷媒进出量;若干温度传感器,安装在透明水冷腔室的壳体处,以检测壳体温度;图像采集模块,采集水冷流道中的流道形态;控制模块。本发明能够方便、快捷的获得相应流道形态对应的冷媒进出量及壳体温度数据,为炉排片的流道提供设计依据。

Description

水冷流道温度及流量检测系统及方法和流道参数测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测量、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炉排片的水冷流道温度及流量检测系统及方法和流道参数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炉排炉作为一种焚烧设备,其对物料预处理要求低、尤其适于连续运行,若能将炉排炉用于焚烧一般工业固废,会产生巨大的综合效益,但一般工业固废的热值较高,现有炉排炉的炉排片难以承受如此高的温度。
因此,对于炉排炉来说,为炉排片降温尤其重要,但是降温所涉及到的参数种类繁多,目前对炉排片的流道还停留在数据仿真模拟上,无法获得精准的实测数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炉排片的水冷流道温度及流量检测系统及方法和流道参数测试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冷流道温度及流量检测系统,所述水冷流道由位于透明水冷腔室中的若干阻隔条分割构成;所述水冷流道温度及流量检测系统包括:流道温控调节单元,其设置在水冷流道内的相应散热节点上,且通过感知的温度调节流经水冷流道中冷媒的流道,以带走各散热节点的热量;流量监控单元,安装于透明水冷腔室的进水口或出水口,以检测冷媒进出量;若干温度传感器,安装在透明水冷腔室的壳体处,以检测壳体温度;图像采集模块,采集水冷流道中的流道形态;控制模块,与图像采集模块、流量监控单元和若干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以获得相应流道形态对应的冷媒进出量及壳体温度数据。
进一步,所述流道温控调节单元包括在散热节点的侧壁外周包裹有温感流道控片;所述温感流道控片采用双层结构,其中一层贴附于透明水冷腔室内的侧壁外周为主动层,另一层为被动层;当所述散热节点温度升高时,所述主动层受高温向被动层发生弯曲形变打开,以使温感流道控片的远侧边缘抵于位于该散热节点一侧阻隔条上的卡接倒角上,使该散热节点与该侧阻隔条之间的流道关闭;各散热节点上的温感流道控片分别向交替侧形变打开,以使水冷流道形成S型流道。
进一步,所述透明水冷腔室的横向截面为“亻”字形,包括水平段和倾斜段;若干所述阻隔条包括:“冂”字型隔板,其一长边设置在所述水平段,另一长边延伸至所述倾斜段;第一流道隔板,其设置在所述水平段,并连接水平段的“冂”字型隔板的长边和对应透明水冷腔室的侧壁,以形成水流通道;第二流道隔板,其为“L”型,设置在所述第一流道隔板的右侧,且其短边与对应透明水冷腔室的侧壁相连;第三流道隔板,其为长条型,设置在所述“冂”字型隔板的两长边之间,并与对应透明水冷腔室的侧壁相连;第四流道隔板,其为“L”型,设置在所述第一流道隔板的左侧,且其短边与对应透明水冷腔室的侧壁相连;所述进水口开设在所述第二流道隔板与对应透明水冷腔室的侧壁所围区域内;所述出水口开设在所述第四流道隔板与对应透明水冷腔室的侧壁所围区域内。
进一步,若干所述阻隔条还包括:第一导流板,其为“L”型,设置在所述第一流道隔板与所述第二流道隔板之间,以减缓涡流产生;第二导流板,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流道隔板的折弯处,以分流水流;第三导流板,其为“L”型,设置在所述第三流道隔板与所述“冂”字型隔板之间,以减缓涡流产生;第四导流板,其设置在所述第四流道隔板的折弯处与对应透明水冷腔室的侧壁之间,以分流水流;所述第四导流板与对应透明水冷腔室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以减缓涡流产生。
进一步,所述温感流道控片设置在所述散热节点最接近对应阻隔条的一端;所述卡接倒角开设在所述温感流道控片弹出方向的阻隔条上,以卡住弹出的温感流道控片。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水冷流道温度及流量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在透明水冷腔室的外围设置有热源;步骤S2,通过设置在水冷流道内的相应散热节点上的流道温控调节单元感知温度以调节流经水冷流道中冷媒的流道,带走各散热节点的热量;步骤S3,通过流量监控单元采集透明水冷腔室的进水口或出水口的冷媒进出量;通过安装在透明水冷腔室的壳体处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壳体温度;以及通过图像采集模块采集水冷流道中的流道形态;步骤S4,采集并保存相应流道形态对应的冷媒进出量及壳体温度数据。
进一步,所述流道温控调节单元包括在散热节点的侧壁外周包裹有温感流道控片;当水冷流道外围温度升高,所述温感流道控片受热发生弯曲形变打开,抵于对应的卡接倒角上,使该散热节点与该侧阻隔条的流道关闭,各散热节点上的温感流道控片分别向交替侧形变打开,从而使水冷流道形成S型流道;当所述炉排片本体温度降低,所述温感流道控片降温收缩,重新包裹对应的散热节点,从而使水冷流道恢复。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水冷炉排片的流道参数测试系统,所述水冷炉排片的壳体采用透明设置,以形成透明水冷腔室;所述透明水冷腔室内设置有若干阻隔条以形成水冷流道;所述流道参数测试系统包括:流道温控调节单元,其设置在水冷流道内的相应散热节点上,且通过感知的温度调节流经水冷流道中冷媒的流道,以带走各散热节点的热量;流量监控单元,安装于透明水冷腔室的进水口或出水口,以检测冷媒进出量;若干温度传感器,安装在透明水冷腔室的壳体处,以检测壳体温度;图像采集模块,采集水冷流道中的流道形态;控制模块,与图像采集模块、流量监控单元和若干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以获得相应流道形态对应的冷媒进出量及壳体温度数据。
进一步,所述流道温控调节单元包括在散热节点的侧壁外周包裹有温感流道控片;所述温感流道控片采用双层结构,其中一层贴附于透明水冷腔室内的侧壁外周为主动层,另一层为被动层;当所述散热节点温度升高时,所述主动层受高温向被动层发生弯曲形变打开,以使温感流道控片的远侧边缘抵于位于该散热节点一侧阻隔条上的卡接倒角上,使该散热节点与该侧阻隔条之间的流道关闭;各散热节点上的温感流道控片分别向交替侧形变打开,以使水冷流道形成S型流道。
进一步,所述温感流道控片设置在所述散热节点最接近对应阻隔条的一端;所述卡接倒角开设在所述温感流道控片弹出方向的阻隔条上,以卡住弹出的温感流道控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水冷流道温度及流量检测系统、水冷流道温度及流量的检测方法及水冷炉排片的流道参数测试系统,通过在透明水冷腔室设置若干阻隔条,以及通过流道温控调节单元感知的温度调节流经水冷流道中冷媒的流道,以获得温度与流道之间的关联数据,并且结合图像采集模块、温度传感器能够方便、快捷的获得相应流道形态对应的冷媒进出量及壳体温度数据,为炉排片的流道提供设计依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水冷流道温度及流量检测系统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水冷流道温度及流量检测系统的透明水冷腔室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水冷流道温度及流量检测系统温感流道控片未弹出时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水冷流道温度及流量检测系统温感流道控片弹出时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水冷流道温度及流量检测系统的控制框图;
图中:
透明水冷腔室100,水平段110,倾斜段120;
阻隔条200,卡接倒角210,“冂”字型隔板220,第一流道隔板231,第二流道隔板232,第三流道隔板233,第四流道隔板234,第一导流板241,第二导流板242,第三导流板243,第四导流板244;
散热节点300;进水口400;出水口500;
温感流道控片600,主动层610,被动层62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炉排片的水冷流道温度及流量检测系统,所述水冷流道由位于透明水冷腔室100中的若干阻隔条200分割构成;所述水冷流道温度及流量检测系统包括:流道温控调节单元,其设置在水冷流道内的相应散热节点300上,且通过感知的温度调节流经水冷流道中冷媒的流道,以带走各散热节点300的热量;流量监控单元,安装于透明水冷腔室100的进水口400或出水口500,以检测冷媒进出量;若干温度传感器,安装在透明水冷腔室100的壳体处,以检测壳体温度;图像采集模块,采集水冷流道中的流道形态;如图5所示,控制模块,与图像采集模块、流量监控单元和若干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以获得相应流道形态对应的冷媒进出量及壳体温度数据。
通过在透明水冷腔室100设置若干阻隔条,以及通过流道温控调节单元感知的温度调节流经水冷流道中冷媒的流道,以获得温度与流道之间的关联数据,并且结合图像采集模块、温度传感器能够方便、快捷的获得相应流道形态对应的冷媒进出量及壳体温度数据,为炉排片的流道提供设计依据。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流道温控调节单元包括在散热节点300的侧壁外周包裹有温感流道控片600;所述温感流道控片600采用双层结构,其中一层贴附于透明水冷腔室100内的侧壁外周为主动层610,另一层为被动层620;当所述散热节点300温度升高时,所述主动层610受高温向被动层620发生弯曲形变打开,以使温感流道控片600的远侧边缘抵于位于该散热节点300一侧阻隔条200上的卡接倒角210上,使该散热节点300与该侧阻隔条200之间的流道关闭;各散热节点300上的温感流道控片600分别向交替侧形变打开,以使水冷流道形成S型流道。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只在部分散热节点300上设置所述温感流道控片600,以调整水冷流道。大型炉排炉的通水量非常大,需要配备大功率水泵。直接将水流通道设置成S型会导致水流阻力增大,为了维持流量,水泵需要始终高功率运行。通过设置温感流道控片600:当透明水冷腔室100的温度较低时,温感流道控片600处于收缩状态,水流通道仍如图3中所示,水流阻力小,泵无需高功率运行,且足以对透明水冷腔室100进行冷却;
当透明水冷腔室100的温度较高时,温感流道控片600由于热传导升温而弹出,且被卡在对应的卡接倒角210中,将水冷流道分隔成S型流道,此时可提高水泵功率,使冷媒在S型流道中仍能保持一定流速。同时,水冷流道呈S型后,如图4中所示的,散热节点300背向水流向的一面的水流死角会被消除,该处也能被充分冷却。当透明水冷腔室100的温度降低后,温感流道控片600由于热传导降温而收缩,并从对应的卡接倒角210脱离、复位,水冷流道恢复原状。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水冷流道的结构具体可以包括:如图1所示,所述透明水冷腔室100的横向截面为“亻”字形,包括水平段110和倾斜段120;如图2和图3所示,若干所述阻隔条200包括:“冂”字型隔板220,其一长边设置在所述水平段110,另一长边延伸至所述倾斜段120;第一流道隔板231,其设置在所述水平段110,并连接水平段110的“冂”字型隔板220的长边和对应侧透明水冷腔室100的侧壁,以形成水流通道;第二流道隔板232,其为“L”型,设置在所述第一流道隔板231的右侧,且其短边与对应侧透明水冷腔室100的侧壁相连;第三流道隔板233,其为长条型,设置在所述“冂”字型隔板220的两长边之间,并与对应侧透明水冷腔室100的侧壁相连;第四流道隔板234,其为“L”型,设置在所述第一流道隔板231的左侧,且其短边与对应侧透明水冷腔室100的侧壁相连;所述进水口400开设在所述第二流道隔板232与对应侧透明水冷腔室100的侧壁所围区域内;所述出水口500开设在所述第四流道隔板234与对应侧透明水冷腔室100的侧壁所围区域内。
进一步,若干所述阻隔条200还包括:第一导流板241,其为“L”型,设置在所述第一流道隔板231与所述第二流道隔板232之间,以减缓涡流产生;第二导流板242,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流道隔板232的折弯处,以分流水流;第三导流板243,其为“L”型,设置在所述第三流道隔板233与所述“冂”字型隔板220之间,以减缓涡流产生;第四导流板244,其设置在所述第四流道隔板234的折弯处与对应侧透明水冷腔室100的侧壁之间,以分流水流;所述第四导流板244与对应侧透明水冷腔室100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以减缓涡流产生。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冂”字型隔板220、第一流道隔板231、第二流道隔板232、第三流道隔板233、第四流道隔板234,形成了水冷流道,可使从进水口400流入的冷媒按如图3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从上往下、从右往左,再从下往上、从左往右流过透明水冷腔室100,冷媒与透明水冷腔室100的各处均能充分进行热交换。
所述温感流道控片600设置在所述散热节点300最接近对应阻隔条200的一端;所述卡接倒角210开设在所述温感流道控片600弹出方向的阻隔条200上,以卡住弹出的温感流道控片600。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冷流道温度及流量的检测方法,包括:如实施例1中所述的水冷流道温度及流量检测系统;步骤S1,在透明水冷腔室100的外围设置有热源;步骤S2,通过设置在水冷流道内的相应散热节点300上的流道温控调节单元感知温度以调节流经水冷流道中冷媒的流道,带走各散热节点300的热量;步骤S3,通过流量监控单元采集透明水冷腔室100的进水口400或出水口500的冷媒进出量;通过安装在透明水冷腔室100的壳体处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壳体温度;以及通过图像采集模块采集水冷流道中的流道形态;步骤S4,采集并保存相应流道形态对应的冷媒进出量及壳体温度数据。
所述流道温控调节单元包括在散热节点300的侧壁外周包裹有温感流道控片600;当水冷流道外围温度升高,所述温感流道控片600受热发生弯曲形变打开,抵于对应的卡接倒角210上,使该散热节点300与该侧阻隔条200的流道关闭,各散热节点300上的温感流道控片600分别向交替侧形变打开,从而使水冷流道形成S型流道;当所述炉排片本体温度降低,所述温感流道控片600降温收缩,重新包裹对应的散热节点300,从而使水冷流道恢复。
本实施例2中提及的透明水冷腔室100内部流道检测方法见实施例1中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冷炉排片的流道参数测试系统,所述水冷炉排片的壳体采用透明设置,以形成透明水冷腔室100;所述透明水冷腔室100内设置有若干阻隔条200以形成水冷流道;所述流道参数测试系统包括:流道温控调节单元,其设置在水冷流道内的相应散热节点300上,且通过感知的温度调节流经水冷流道中冷媒的流道,以带走各散热节点300的热量;流量监控单元,安装于透明水冷腔室100的进水口400或出水口500,以检测冷媒进出量;若干温度传感器,安装在透明水冷腔室100的壳体处,以检测壳体温度;图像采集模块,采集水冷流道中的流道形态;控制模块,与图像采集模块、流量监控单元和若干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以获得相应流道形态对应的冷媒进出量及壳体温度数据。
所述流道温控调节单元包括在散热节点300的侧壁外周包裹有温感流道控片600;所述温感流道控片600采用双层结构,其中一层贴附于透明水冷腔室100内的侧壁外周为主动层610,另一层为被动层620;当所述散热节点300温度升高时,所述主动层610受高温向被动层620发生弯曲形变打开,以使温感流道控片600的远侧边缘抵于位于该散热节点300一侧阻隔条200上的卡接倒角210上,使该散热节点300与该侧阻隔条200之间的流道关闭;各散热节点300上的温感流道控片600分别向交替侧形变打开,以使水冷流道形成S型流道。
所述温感流道控片600设置在所述散热节点300最接近对应阻隔条200的一端;所述卡接倒角210开设在所述温感流道控片600弹出方向的阻隔条200上,以卡住弹出的温感流道控片600。
本实施例3中提及的水冷炉排片的流道参数测试原理见实施例1中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水冷流道温度及流量检测系统、水冷流道温度及流量的检测方法及水冷炉排片的流道参数测试系统,通过在透明水冷腔室设置若干阻隔条,以及通过流道温控调节单元感知的温度调节流经水冷流道中冷媒的流道,以获得温度与流道之间的关联数据,并且结合图像采集模块、温度传感器能够方便、快捷的获得相应流道形态对应的冷媒进出量及壳体温度数据,为炉排片的流道提供设计依据。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水冷流道温度及流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流道由位于透明水冷腔室(100)中的若干阻隔条(200)分割构成;
所述水冷流道温度及流量检测系统包括:
流道温控调节单元,其设置在水冷流道内的相应散热节点(300)上,且通过感知的温度调节流经水冷流道中冷媒的流道,以带走各散热节点(300)的热量;
流量监控单元,安装于透明水冷腔室(100)的进水口(400)或出水口(500),以检测冷媒进出量;
若干温度传感器,安装在透明水冷腔室(100)的壳体处,以检测壳体温度;
图像采集模块,采集水冷流道中的流道形态;
控制模块,与图像采集模块、流量监控单元和若干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以获得相应流道形态对应的冷媒进出量及壳体温度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流道温度及流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道温控调节单元包括在散热节点(300)的侧壁外周包裹有温感流道控片(600);
所述温感流道控片(600)采用双层结构,其中一层贴附于透明水冷腔室(100)内的侧壁外周为主动层(610),另一层为被动层(620);
当所述散热节点(300)温度升高时,所述主动层(610)受高温向被动层(620)发生弯曲形变打开,以使温感流道控片(600)的远侧边缘抵于位于该散热节点(300)一侧阻隔条(200)上的卡接倒角(210)上,使该散热节点(300)与该侧阻隔条(200)之间的流道关闭;
各散热节点(300)上的温感流道控片(600)分别向交替侧形变打开,以使水冷流道形成S型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冷流道温度及流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水冷腔室(100)的横向截面为“亻”字形,包括水平段(110)和倾斜段(120);
若干所述阻隔条(200)包括:
“冂”字型隔板(220),其一长边设置在所述水平段(110),另一长边延伸至所述倾斜段(120);
第一流道隔板(231),其设置在所述水平段(110),并连接水平段(110)的“冂”字型隔板(220)的长边和对应透明水冷腔室(100)的侧壁,以形成水流通道;
第二流道隔板(232),其为“L”型,设置在所述第一流道隔板(231)的右侧,且其短边与对应透明水冷腔室(100)的侧壁相连;
第三流道隔板(233),其为长条型,设置在所述“冂”字型隔板(220)的两长边之间,并与对应透明水冷腔室(100)的侧壁相连;
第四流道隔板(234),其为“L”型,设置在所述第一流道隔板(231)的左侧,且其短边与对应透明水冷腔室(100)的侧壁相连;
所述进水口(400)开设在所述第二流道隔板(232)与对应透明水冷腔室(100)的侧壁所围区域内;
所述出水口(500)开设在所述第四流道隔板(234)与对应透明水冷腔室(100)的侧壁所围区域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冷流道温度及流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若干所述阻隔条(200)还包括:
第一导流板(241),其为“L”型,设置在所述第一流道隔板(231)与所述第二流道隔板(232)之间,以减缓涡流产生;
第二导流板(242),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流道隔板(232)的折弯处,以分流水流;
第三导流板(243),其为“L”型,设置在所述第三流道隔板(233)与所述“冂”字型隔板(220)之间,以减缓涡流产生;
第四导流板(244),其设置在所述第四流道隔板(234)的折弯处与对应透明水冷腔室(100)的侧壁之间,以分流水流;
所述第四导流板(244)与对应透明水冷腔室(100)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以减缓涡流产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冷流道温度及流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感流道控片(600)设置在所述散热节点(300)最接近对应阻隔条(200)的一端;
所述卡接倒角(210)开设在所述温感流道控片(600)弹出方向的阻隔条(200)上,以卡住弹出的温感流道控片(600)。
6.一种水冷流道温度及流量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在透明水冷腔室(100)的外围设置有热源;
步骤S1,通过设置在水冷流道内的相应散热节点(300)上的流道温控调节单元感知温度以调节流经水冷流道中冷媒的流道,带走各散热节点(300)的热量;
步骤S2,通过流量监控单元采集透明水冷腔室(100)的进水口(400)或出水口(500)的冷媒进出量;通过安装在透明水冷腔室(100)的壳体处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壳体温度;以及通过图像采集模块采集水冷流道中的流道形态;
步骤S3,采集并保存相应流道形态对应的冷媒进出量及壳体温度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道温控调节单元包括在散热节点(300)的侧壁外周包裹有温感流道控片(600);
当水冷流道外围温度升高,所述温感流道控片(600)受热发生弯曲形变打开,抵于对应的卡接倒角(210)上,使该散热节点(300)与该侧阻隔条(200)的流道关闭,各散热节点(300)上的温感流道控片(600)分别向交替侧形变打开,从而使水冷流道形成S型流道;
当所述透明水冷腔室(100)温度降低,所述温感流道控片(600)降温收缩,重新包裹对应的散热节点(300),从而使水冷流道恢复。
8.一种水冷炉排片的流道参数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炉排片的壳体采用透明设置,以形成透明水冷腔室(100);
所述透明水冷腔室(100)内设置有若干阻隔条(200)以形成水冷流道;
所述流道参数测试系统包括:
流道温控调节单元,其设置在水冷流道内的相应散热节点(300)上,且通过感知的温度调节流经水冷流道中冷媒的流道,以带走各散热节点(300)的热量;
流量监控单元,安装于透明水冷腔室(100)的进水口(400)或出水口(500),以检测冷媒进出量;
若干温度传感器,安装在透明水冷腔室(100)的壳体处,以检测壳体温度;
图像采集模块,采集水冷流道中的流道形态;
控制模块,与图像采集模块、流量监控单元和若干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以获得相应流道形态对应的冷媒进出量及壳体温度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冷炉排片的流道参数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道温控调节单元包括在散热节点(300)的侧壁外周包裹有温感流道控片(600);
所述温感流道控片(600)采用双层结构,其中一层贴附于透明水冷腔室(100)内的侧壁外周为主动层(610),另一层为被动层(620);
当所述散热节点(300)温度升高时,所述主动层(610)受高温向被动层(620)发生弯曲形变打开,以使温感流道控片(600)的远侧边缘抵于位于该散热节点(300)一侧阻隔条(200)上的卡接倒角(210)上,使该散热节点(300)与该侧阻隔条(200)之间的流道关闭;
各散热节点(300)上的温感流道控片(600)分别向交替侧形变打开,以使水冷流道形成S型流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冷炉排片的流道参数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感流道控片(600)设置在所述散热节点(300)最接近对应阻隔条(200)的一端;
所述卡接倒角(210)开设在所述温感流道控片(600)弹出方向的阻隔条(200)上,以卡住弹出的温感流道控片(600)。
CN202111650112.8A 2021-12-31 2021-12-31 水冷流道温度及流量检测系统及方法和流道参数测试系统 Active CN1140013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0112.8A CN114001365B (zh) 2021-12-31 2021-12-31 水冷流道温度及流量检测系统及方法和流道参数测试系统
PCT/CN2022/142622 WO2023125607A1 (zh) 2021-12-31 2022-12-28 水冷流道温度及流量检测系统及方法和流道参数测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0112.8A CN114001365B (zh) 2021-12-31 2021-12-31 水冷流道温度及流量检测系统及方法和流道参数测试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01365A true CN114001365A (zh) 2022-02-01
CN114001365B CN114001365B (zh) 2022-04-05

Family

ID=79932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50112.8A Active CN114001365B (zh) 2021-12-31 2021-12-31 水冷流道温度及流量检测系统及方法和流道参数测试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01365B (zh)
WO (1) WO202312560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46833A (zh) * 2022-03-23 2022-06-21 山东艾瑞得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逆变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15751347A (zh) * 2023-02-13 2023-03-07 光大环保技术装备(常州)有限公司 水冷炉排温度和流量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WO2023125607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光大环保技术装备(常州)有限公司 水冷流道温度及流量检测系统及方法和流道参数测试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520A (zh) * 1994-02-07 1996-06-12 泰克弗姆工程股份公司 在一滑动炉箅系统中燃烧固体物质的方法
CN104154616A (zh) * 2014-08-15 2014-11-19 江苏申辰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07192900U (zh) * 2017-06-23 2018-04-06 福建金源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靓宝维c缓释结构
CN207230561U (zh) * 2017-07-07 2018-04-13 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中间隔墙水冷炉排片和焚烧炉
CN109041537A (zh) * 2018-08-30 2018-12-1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形状记忆合金驱动的自调节流道冷板及自调节方法
TWI673842B (zh) * 2018-10-24 2019-10-01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熱組件及主機板模組
CN209879340U (zh) * 2019-07-15 2019-12-31 上海迦锐自动化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冷却系统测试的多通道自动流量控制装置
CN113569364A (zh) * 2021-06-12 2021-10-29 武汉所为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暖通云边协同智能系统的仿真训练模型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29017B2 (ja) * 2010-04-15 2014-02-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給湯装置
CN204043937U (zh) * 2014-07-04 2014-12-2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服务器性能测试系统
CN110887680B (zh) * 2018-09-07 2022-03-11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水冷测试装置及其方法
CN113830314B (zh) * 2021-08-31 2023-03-21 深圳天鹰兄弟无人机创新有限公司 一种油电混合动力无人机增程器水冷散热系统
CN114001365B (zh) * 2021-12-31 2022-04-05 光大环保技术装备(常州)有限公司 水冷流道温度及流量检测系统及方法和流道参数测试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520A (zh) * 1994-02-07 1996-06-12 泰克弗姆工程股份公司 在一滑动炉箅系统中燃烧固体物质的方法
CN104154616A (zh) * 2014-08-15 2014-11-19 江苏申辰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07192900U (zh) * 2017-06-23 2018-04-06 福建金源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靓宝维c缓释结构
CN207230561U (zh) * 2017-07-07 2018-04-13 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中间隔墙水冷炉排片和焚烧炉
CN109041537A (zh) * 2018-08-30 2018-12-1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形状记忆合金驱动的自调节流道冷板及自调节方法
TWI673842B (zh) * 2018-10-24 2019-10-01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熱組件及主機板模組
CN209879340U (zh) * 2019-07-15 2019-12-31 上海迦锐自动化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冷却系统测试的多通道自动流量控制装置
CN113569364A (zh) * 2021-06-12 2021-10-29 武汉所为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暖通云边协同智能系统的仿真训练模型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5607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光大环保技术装备(常州)有限公司 水冷流道温度及流量检测系统及方法和流道参数测试系统
CN114646833A (zh) * 2022-03-23 2022-06-21 山东艾瑞得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逆变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14646833B (zh) * 2022-03-23 2023-05-02 山东艾瑞得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逆变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15751347A (zh) * 2023-02-13 2023-03-07 光大环保技术装备(常州)有限公司 水冷炉排温度和流量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CN115751347B (zh) * 2023-02-13 2023-04-07 光大环保技术装备(常州)有限公司 水冷炉排温度和流量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25607A1 (zh) 2023-07-06
CN114001365B (zh) 2022-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01365B (zh) 水冷流道温度及流量检测系统及方法和流道参数测试系统
Meng et al. Natural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of a straight-fin heat sink
CN103025120B (zh) 散热系统、散热方法及其电子设备
Ramakrishnan et al. Thermal analysis of cold plate for direct liquid cooling of high performance servers
CN101657778A (zh) 计算装置过滤器系统
Piasecka An application of enhanced heating surface with mini-reentrant cavities for flow boiling research in minichannels
CN106410315A (zh) 一种双向流电池热管理系统及电池热调节方法
Xue et al. High performance loop heat pipe with flat evaporator for energy-saving cooling systems of supercomputers
CN208688821U (zh) 一种散热性测试试验装置
CN111885904A (zh) 数据中心机柜散热系统及数据中心室
JP6712530B2 (ja) 熱電発電システム
CN111857298B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服务的计算机用散热装置
Otake et al. Heatsink design using spiral-fins considering additive manufacturing
Thrasher et al. Experiments on chimney-enhanced free convection from pin-fin heat sinks
TWI805297B (zh) 基於氫燃料電池之氣水分離裝置及其氫氣排放監測系統
JP2008051073A (ja) 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装置
CN113134398B (zh) 一种内套箱式环境试验设备
CN201449093U (zh) 冷冻循环用的检测器
Turkmen et al. Experimental and computational investigations of the thermal environment in a small operational data center for potential energy efficiency improvements
CN115751347B (zh) 水冷炉排温度和流量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CN207879431U (zh) 一种测试排气歧管振动的辅助装置
JP4161275B2 (ja) 熱源装置
Mercier et al. ANALYSIS OF TURBULENT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N COMPACT HEAT EXCHANGERS BY PSEUDO-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
JPH06318656A (ja) 集積回路素子の冷却装置
Mochizuki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pin-fin heat exchangers by automated transient testing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