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97754A - 一种车载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97754A
CN113997754A CN202111433491.5A CN202111433491A CN113997754A CN 113997754 A CN113997754 A CN 113997754A CN 202111433491 A CN202111433491 A CN 202111433491A CN 113997754 A CN113997754 A CN 1139977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aporator
fan
condenser
air conditioner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3349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凌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HVA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3349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9775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977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77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60H1/00514Details of air conditioning housings
    • B60H1/00521Mounting or fastening of components in housings, e.g. heat exchangers, fans, electronic regul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空调器,包括壳体、蒸发单元、冷凝单元以及压缩机,底座与外罩围设形成容纳腔,容纳腔具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进风口以及第二出风口;蒸发单元包括第一风机和蒸发器组件,且设置在第一进风口与第一出风之间形成的第一气流流通路径上,蒸发器组件包括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且位于第一风机与第一进风口之间,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分别具有靠近第一风机的第一侧以及远离第一风机的第二侧,第一蒸发器的第一侧与第二蒸发器的第一侧相互靠近,第一蒸发器的第二侧与第二蒸发器的第二侧相互远离,以使第一蒸发器的第二侧与第二蒸发器的第二侧之间形成朝向第一进风口的开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换热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空调器。
背景技术
整体式车载空调因其易过交检、结构紧凑等优点,在大卡车上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关技术中,整体式车载空调存在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换热效率的车载空调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空调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底座以及罩设在所述底座上的外罩,所述底座与所述外罩围设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具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进风口以及第二出风口的容纳腔,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之间形成第一气流流通路径,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形成第二气流流通路径;
设置在所述第一气流流通路径上的蒸发单元,所述蒸发单元包括第一风机和蒸发器组件,所述蒸发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第一进风口之间,所述蒸发器组件包括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第二蒸发器分别具有靠近所述第一风机的第一侧以及远离所述第一风机的第二侧,所述第一蒸发器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二蒸发器的第一侧相互靠近,所述第一蒸发器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二蒸发器的第二侧相互远离,以使所述第一蒸发器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二蒸发器的第二侧之间形成朝向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开口;
冷凝单元,所述冷凝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气流流通路径上;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蒸发器位于所述第二蒸发器与所述底座之间,所述第一蒸发器的第二侧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靠近所述第一风机的一侧。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宽度为L1,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宽度为L2,其中,L2≥1.5L1。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蒸发器与所述第二蒸发器之间的夹角为θ,其中,50°≤θ≤70°。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蒸发器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为γ,其中,30°≤γ≤50°。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蒸发器以及所述第二蒸发器均为两排并列翅片管束组成。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风机为离心风机。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载空调器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隔板,所述容纳腔包括第一子腔以及第二子腔,所述第一子腔位于所述隔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子腔位于所述隔板的另一侧;所述蒸发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子腔内,所述冷凝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子腔内。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凝单元包括所述冷凝器组件和第二风机,所述冷凝器组件包括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以及第三冷凝器,所述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二冷凝器以及所述第三冷凝器依次连接围设形成一侧敞开的安装腔,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安装腔的敞开处,所述第二风机位于所述安装腔内。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进风口包括第一子进风口、第二子进风口以及第三子进风口,所述第一子进风口、所述第二子进风口以及所述第三子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外罩上且分别朝向所述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二冷凝器以及所述第三冷凝器。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载空调器包括导流圈,来自所述第二风机的气流经所述导流圈导向所述第二出风口。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圈的一端与所述外罩的顶壁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底盘延伸。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风机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导流圈内。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风机包括与轴流风叶以及与所述底座连接的电机,所述电机具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轴流风叶驱动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凝器组件的高度为H1,所述轴流风叶的高度为H3;其中,H3≥(1/2)H1。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圈高度为H2,其中,H2≤(1/3)H1。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流风叶伸入所述导流圈的高度为H4,其中,(1/4)H3≤H4≤(1/3)H3。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缩机设置在所述第二子腔内。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载空调器包括罩设在所述底座上的隔热罩,所述隔热罩与所述底座围设形成所述第一子腔。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载空调器包括设置在所述外罩上的防护网,所述防护网盖设在所述第二出风口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空调器,通过在第一风机与第一进风口之间设置包括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的蒸发器组件,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分别具有靠近第一风机的第一侧以及远离第一风机的第二侧,第一蒸发器的第一侧与第二蒸发器的第一侧相互靠近,第一蒸发器的第二侧与第二蒸发器的第二侧相互远离,以使第一蒸发器的第二侧与第二蒸发器的第二侧之间形成朝向第一进风口的开口,由此,在提高第一蒸发器以及第二蒸发器与气流的接触面积的同时,还减小了蒸发器组件的进风阻力和提高了风场的均匀性,进而提高了车载空调器的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车载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车载空调器省略了外罩和隔热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底座与冷凝单元以及隔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
图6为图1所示的底座与蒸发单元以及隔热罩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车载空调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8为图7中C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壳体10;第一子腔10a;第二子腔10b;底座11;第一进风口11a;第一出风口11b;外罩12;第一子进风口12a;第二子进风口12b;第三子进风口12c;第二出风口12d;蒸发单元20;第一风机21;蒸发器组件22;第一蒸发器22a;第二蒸发器22b;冷凝单元30;冷凝器组件31;第一冷凝器31a;第二冷凝器31b;第三冷凝器31c;第二风机32;轴流风叶32a;电机32b;压缩机40;接水盘50;电控盒60;隔板70;导流圈80;隔热罩90;防护网100。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顶”、“底”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4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水平面”为基于附图4所示的平面,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请参阅图1至图8,包括壳体10、蒸发单元20、冷凝单元30以及压缩机40,壳体10包括底座11以及罩设在底座11上的外罩12,底座11与外罩12围设形成容纳腔,容纳腔具有第一进风口11a、第一出风口11b、第二进风口以及第二出风口12d的容纳腔,第一进风口11a与第一出风之间形成第一气流流通路径,第二进风口与第二出风口12d之间形成第二气流流通路径;蒸发单元20设置在第一气流流通路径上,蒸发单元20包括第一风机21和蒸发器组件22,蒸发器组件22位于第一风机21与第一进风口11a之间,蒸发器组件22包括第一蒸发器22a和第二蒸发器22b,第一蒸发器22a和第二蒸发器22b分别具有靠近第一风机21的第一侧以及远离第一风机21的第二侧,第一蒸发器22a的第一侧与第二蒸发器22b的第一侧相互靠近,第一蒸发器22a的第二侧与第二蒸发器22b的第二侧相互远离,以使第一蒸发器22a的第二侧与第二蒸发器22b的第二侧之间形成朝向第一进风口11a的开口;冷凝单元30设置在第二气流流通路径上;压缩机40设置在容纳腔内。
具体地,请参阅图4和图5,本申请实施例的蒸发器组件22包括第一蒸发器22a和第二蒸发器22b,第一蒸发器22a和第二蒸发器22b组合在一起使蒸发器组件22形成大致呈V形的整体结构,该大致呈V形的蒸发器组件22具有尖角端以及与尖角端相对设置的开口端,当蒸发器组件22设置在壳体10中,第一风机21相当于设置蒸发器组件22的尖角端,蒸发器组件22的开口端朝向第一进风口11a。
更具体地,请参阅图5,蒸发器组件22包括第一蒸发器22a和设置在第一蒸发器22a上侧的第二蒸发器22b,第一蒸发器22a从靠近第一风机21的一侧朝远离第一风机21的一侧向下倾斜设置,第二蒸发器22b从靠近第一风机21的一侧朝远离第一风机21的一侧向上倾斜设置,以使第一蒸发器22a远离第一风机21的一侧与第二蒸发器22b远离第一风机21的一侧形成朝向第一进风口11a的开口。
相关技术中,在整体式车载空调器的整体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存在蒸发器组件与气流接触面积小的问题,此时为了保证足够的换热量,一方面通过增加蒸发器的排数的布置方法,以满足换热量的需求,但蒸发器排数的增加,会导致风阻大,从而降低了换热效率以及性价比;另一方面通过增加蒸发器的尺寸,以满足换热量的需求,但蒸发器尺寸的增加,会导致冷凝器组件的尺寸的减小,从而降低了换热效率。
请参阅图4和图5,而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载空调器中设置的蒸发器组件22的第一蒸发器22a和第二蒸发器22b分别具有靠近第一风机21的第一侧以及远离第一风机21的第二侧,第一蒸发器22a的第一侧与第二蒸发器22b的第一侧相互靠近,第一蒸发器22a的第二侧与第二蒸发器22b的第二侧相互远离,以使第一蒸发器22a的第二侧与第二蒸发器22b的第二侧之间形成朝向第一进风口11a的开口,由此,形成了大致呈V形的整体结构,该大致呈V形的蒸发器组件22具有尖角端以及与尖角端相对设置的开口端,由此,在车载空调器的整体空间一定的情况下,V形的蒸发器组件22的设置,提高了蒸发器组件22与气流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车载空调器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当蒸发器组件22设置在壳体10中,由于第一风机21设置蒸发器组件22的尖角端,蒸发器组件22的开口端朝向第一进风口11a,由此,可以减小蒸发器组件22的进风阻力和提高风场的均匀性,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空调器,可以极大地提高车载空调器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蒸发器组件22包括第一蒸发器22a和设置在第一蒸发器22a上侧的第二蒸发器22b,第一蒸发器22a从靠近第一风机21的一侧朝远离第一风机21的一侧向下倾斜设置,第二蒸发器22b从靠近第一风机21的一侧朝远离第一风机21的一侧也向下倾斜设置,以使第一蒸发器22a远离第一风机21的一侧与第二蒸发器22b远离第一风机21的一侧形成朝向第一进风口11a的开口。
可以理解的是,请参阅图5,第一进风口11a的具体设置位置在此不做限制,只要能够与车厢内部连通即可,示例性地,第一进风口11a设置在底座11上,车载空调器通过底座11设置在车辆上,通过在底座11上设置第一进风口11a,以使第一进风口11a与车厢内连通,进而对车厢内的温度进行调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进风口11a设置在壳体10的其他部位上,例如设置在外罩12上。
可以理解的是,请参阅图5,第一出风口11b的具体设置位置在此不做限制,只要能够与车厢内部连通即可,示例性地,第一出风口11b设置在底座11上,车载空调器通过底座11设置在车辆上,通过在底座11上设置第一出风口11b,以使第一出风口11b与车厢的内部连通,进而对车厢内的温度进行调节。
其中,请参阅图图5,第一蒸发器22a位于第二蒸发器22b与底座11之间,第一蒸发器22a的第二侧位于第一进风口11a靠近第一风机21的一侧,气流从第一进风口11a进入空调器内,在第一风机21的作用下流经第一蒸发器22a或第二蒸发器22b进行换热,再从第一出风口11b流出。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第一蒸发器22a的宽度为L1,第二蒸发器22b的宽度为L2,其中,L2≥1.5L1,如此设置,在车载空调器的整体空间一定的情况下,不但提高了蒸发器组件22与气流的接触面积,另外,还减小了蒸发器组件22的进风阻力和提高了风场的均匀性,进而提高了车载空调器的换热效率。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第一蒸发器22a与第二蒸发器22b之间的夹角为θ,其中,50°≤θ≤70°,如此设置,在车载空调器的整体空间一定的情况下,不但提高了蒸发器组件22与气流的接触面积,另外,还减小了蒸发器组件22的进风阻力和提高了风场的均匀性,进而提高了车载空调器的换热效率。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第一蒸发器22a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为γ,其中,30°≤γ≤50°,如此设置,在车载空调器的整体空间一定的情况下,不但提高了蒸发器组件22与气流的接触面积,另外,还减小了蒸发器组件22的进风阻力和提高了风场的均匀性,进而提高了车载空调器的换热效率。
一实施例中,第一蒸发器22a以及第二蒸发器22b均为两排并列翅片管束组成,组成蒸发器组件22的翅片管束例如为铜管翅片,由于蒸发器组件22随着铜管翅片的排数增加,换热量增加,蒸发器组件22的风阻变大,因此,由两排并列的铜管翅片组成的第一蒸发器22a以及第二蒸发器22b,能够在保证具有足够换热量的情况下,防止蒸发器组件22的进风阻力不会过大,从而保证了风场的均匀性,进而提高了车载空调器的换热效率。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第一风机21为离心风机,蒸发器组件22在竖直平面上投影呈V形,离心风机位于蒸发器组件22的尖角端,且离心风机的旋转轴水平设置,离心风机的出风口朝向第一出风口11b,从而使得蒸发器组件22与离心风机之间的布局更加合理紧凑的同时,提高了蒸发器组件22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风机21为贯流风机,贯流风机位于蒸发器组件22的尖角端,且贯流风机的旋转轴水平设置。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7,车载空调器包括设置在底座11上的隔板70,容纳腔包括第一子腔10a以及第二子腔10b,第一子腔10a位于隔板70的一侧,第二子腔10b位于隔板70的另一侧;蒸发单元20设置在第一子腔10a内,冷凝单元30设置在第二子腔10b内。
通过在第一子腔10a与第二子腔10b之间设置隔板70,一方面,方便蒸发单元20和冷凝单元30的装配,另一方面,能够防止第一气流流通路径与第二气流流通路径上的气流彼此影响,例如,因为第一气流流通路径与第二气流流通路径上的气流的温差形成凝露或者提高出风温度、降低车载空调器的制冷效率。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车载空调器包括罩设在底座11上的隔热罩90,隔热罩90与底座11围设形成第一子腔10a。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蒸发单元20设置在第一气流流通路径上且位于第一子腔10a内,第一进风口11a与第一出风口11b之间形成第一气流流通路径,第一进风口11a与第一出风口11b设置在底盘上且位于隔热罩90内,因而,通过设置隔热罩90第一气流流通路径位于隔热罩90内,以使第一气流流通路径与第二气流流通路径上的气流隔开,进而能够改善第一气流流通路径与第二气流流通路径上的气流的温差形成凝露或者提高出风温度、降低车载空调器的制冷效率的情况。
具体地,请参阅图5,第二蒸发器22b的第二侧与隔热罩90抵接,以使从第一进风口11a流入的气流经蒸发器组件22换热后才进入第一风机21,进而提高了车载空调器的制冷效率。隔热罩90的外形与所对应的外罩12的局部外形大致相同,隔热罩90的拐角处具有圆滑弧面处理,如此能适配内第一风机21、蒸发器组件22、底盘以及外罩12的结构,另外,减小了第一气流流通路径上气流的风阻。
具体地,请参阅图4和图5,隔热罩90靠近隔板70一侧的侧壁与隔板70抵接,一方面,能够方便装配,另一方面,能够使得车载空调器的结构更加紧凑。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车载空调器还包括接水盘50,接水盘50位于底盘上与第一蒸发器22a之间,所以,当车载空调器工作时,蒸发器组件22上产生的至少部分冷凝水会流入接水盘50中,也就是说,通过设置接水盘50,可以极大地改善蒸发器组件22的排水效果。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7和图8,冷凝单元30包括冷凝器组件31和第二风机32。第二进风口与第二出风口12d之间形成第二气流流通路径,冷凝单元30设置在第二气流流通路径上,也就是说,气流从第二进风口流入,在第二风机32的作用下以使气流流经冷凝器组件31后从第二出风口12d流出,气流在流经冷凝器组件31时与冷凝器组件31进行换热。
相关技术中,冷凝器组件与底盘平行或倾斜一定角度放置,会影响第二风机的装配空间,因而,第二风机的风叶一般为多叶片、小叶高的轴流风叶,存在风量不足,冷凝器组件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凝器组件31包括第一冷凝器31a、第二冷凝器31b以及第三冷凝器31c,请参阅图2和图3,第一冷凝器31a、第二冷凝器31b以及第三冷凝器31c依次连接围设形成一侧敞开的安装腔,第二风机32位于安装腔内。
具体地,请参阅图2和图3,冷凝器组件31的一端设置在底盘上,冷凝器组件31的另一端沿远离底盘的方向延伸,即第一冷凝器31a与第三冷凝器31c相对设置在底盘上,第二冷凝器31b连接第一冷凝器31a以及第三冷凝器31c形成冷凝器组件31,冷凝器组件31沿竖直方向在底盘上投影呈U形,呈U形设置的冷凝器组件31能够提高换热面积,另外,第一冷凝器31a、第二冷凝器31b以及第三冷凝器31c环绕于第二风机32周侧,使得风场均匀,优选的,冷凝器组件31竖直设置在底盘上,提高了冷凝器组件31与气流的接触面积,另外,冷凝器组件31的这种布置形式,不会占用第二子腔10b的高度空间,因而,不会影响第二风机32的装配空间,也就是说,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更大的第二风机32,从而能够提高风量,进而提高了车载空调器的换热效率。
其中,请参阅图2和图3,隔板70位于安装腔的敞开处,一方面,方便隔板70和冷凝器组件31的装配,另一方面,能够防止第一气流流通路径与第二气流流通路径上的气流彼此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隔板70位于安装腔的敞开处”既包括隔板70与冷凝器组件31抵接,也包括可拆卸地连接,比如,两个零部件之间可以通过螺钉、螺栓等紧固件进行连接,还包括不可拆卸地连接,比如两个零部件之间可以焊接或一体成型。
相关技术中,车载空调器的第二进风口的进风主要从底面进风、侧面辅助进风,当车载空调器安装到顶部后,一方面,由于底面的第二进风口被遮挡,极大地影响第二进风口的进风,另一方面,存在进风不均匀的现象。
而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进风口包括第一子进风口12a、第二子进风口12b以及第三子进风口12c,请参阅图1和图2,第一子进风口12a、第二子进风口12b以及第三子进风口12c设置在外罩12上且分别朝向第一冷凝器31a、第二冷凝器31b以及第三冷凝器31c,也就是说,在外罩12上设置有与第一冷凝器31a、第二冷凝器31b以及第三冷凝器31c对应的第一子进风口12a、第二子进风口12b以及第三子进风口12c,外罩12三面进风,使得风场均匀和增大了换热面积,从而提高了冷凝器组件31的换热效率。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车载空调器包括设置在所述外罩12上的防护网100,防护网100盖设在第二出风口12d处。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二出风口12d朝上出风,第二出风口12d设置在外罩12的顶壁上,树叶等杂物容易进入车载空调器的风道内部,从而容易导致第二风机32损坏,进而导致冷凝器组件31损坏,进而降低了冷凝器组件31的换热效率等,通过在第二出风口12d处设置防护网100,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树叶等杂物进入第二出风口12d的现象,进而能够对车载空调器的风道内部的零部件起到保护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防护网100与外罩12的设置方式在此不做限制,即可以为一体成型,也可以为可拆卸地连接,比如,防护网100与外罩12之间可以通过螺钉、螺栓等紧固件进行连接,还可以为不可拆卸地连接,比如两个零部件之间可以焊接或一体成型。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第二风机32包括与轴流风叶32a以及与底座11连接的电机32b,电机32b具有输出轴,输出轴与轴流风叶32a驱动连接。轴流风叶32a的旋转轴为竖直设置,从而能够使气流从外罩12侧壁设置的第一子进风口12a、第二子进风口12b以及第三子进风口12c进入并流经第一冷凝器31a、第二冷凝器31b或第三冷凝器31c后从外罩12的顶壁设置的第二出风口12d流出,这能够使车载空调器的高度得到降低,或者能够选择较大型号的轴流风叶32a,进而提高风量。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8,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风机32减少了风罩的格栅,防护网100集成到外罩12上,进一步地降低了气流在第二气流流通路径上流动地的阻力。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风机32的电机32b与底座11连接,请参阅图8,输出轴与轴流风叶32a驱动连接,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吊装时风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风机32的连接结构更加稳定可靠,进而提高了车载空调器的使用性能。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车载空调器包括导流圈80,来自第二风机32的气流经导流圈80导向第二出风口12d,通过设置导流圈80,以将来自第二风机32的气流导向第二出风口12d,提高了第二气流流通路径上的气流流动效率,进而提高了冷凝器组件31的换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导流圈80的结构在此不做限制,只要能够使得来自第二风机32的气流经导流圈80导向第二出风口12d即可,示例性地,导流圈80的一端与外罩12的顶壁连接,另一端朝向底盘延伸,也就是说,导流圈80的内部形成导流通道,导流圈80靠近底座11的一端为导流通道的进风端,导流圈80远离底座11的一端为导流通道的出风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连接”既包括一体成型,也包括可拆卸地连接,比如,两个零部件之间可以通过螺钉、螺栓等紧固件进行连接,还包括不可拆卸地连接,比如两个零部件之间可以焊接或一体成型。
具体地,请参阅图8,第一冷凝器31a、第二冷凝器31b以及第三冷凝器31c依次连接围设形成一侧敞开的安装腔,隔板70位于安装腔的敞开处,导流圈80的另一端伸入第一冷凝器31a、第二冷凝器31b、第三冷凝器31c以及隔板70围设形成的区域内。
可以知道的是,请参阅图8,由于来自第二风机32的气流经导流圈80导向第二出风口12d,因而,第二出风口12d可以设置在外罩12的顶壁,且位于导流圈80在外罩12上围设的区域,也就是说,第二出风口12d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导流通道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以使来自第二风机32的气流经导流圈80导向外罩12的顶壁,进而从外罩12顶壁上的第二出风口12d流出。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第二风机32至少部分伸入导流圈80内,也就是说,轴流风叶32a的一部分伸入导流圈80内,以提高对气流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地提高了第二气流流通路径上的气流流动效率,进而进一步地提高了冷凝器组件31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轴流风叶32a位于导流圈80外,另外,轴流风叶32a与导流圈80的尺寸在此不做限制,也就是说,轴流风叶32a的外形尺寸可以比导流圈80的外形尺寸大,也可以比导流圈80的外形尺寸小。
一实施例中,由于冷凝器组件31竖直设置在底盘上,轴流风叶32a设置在安装腔内,冷凝器组件31的这种布置形式,不会占用第二子腔10b的高度空间,因而,不会影响轴流风叶32a的装配空间,也就是说,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更大的轴流风叶32a,从而能够提高风量,进而提高了车载空调器的换热效率,示例性地,请参阅图8,冷凝器组件31的高度为H1,轴流风叶32a的高度为H3,H3≥(1/2)H1,在车载空调器的高度一定的前提下,以使轴流风叶32a提供足够的风量。
一实施例中,可以知道的是,轴流风叶32a伸入导流圈80的高度太小,对气流的导向效果不好,第二进风口的进风效果较好,轴流风叶32a伸入导流圈80的高度太大,对气流的导向效果较好,但是会影响第二进风口的进风效果,示例性地,请参阅图8,轴流风叶32a伸入导流圈80的高度为H4,其中,(1/4)H3≤H4≤(1/3)H3,在车载空调器的高度一定的前提下,以使轴流风叶32a不但能够提供足够的风量,且对气流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一实施例中,可以知道的是,导流圈80的高度太低,对气流的导向效果不好,第二进风口的进风效果较好,导流圈80的高度太高,对气流的导向效果较好,但是会影响第二进风口的进风效果,示例性地,请参阅图8,导流圈80高度为H2,H2≤(1/3)H1,在车载空调器的高度一定的前提下,以使轴流风叶32a不但能够提供足够的风量,且对气流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压缩机40设置在第二子腔10b内,不会压缩第一子腔10a的空间,进而不会压缩蒸发器组件22的安装空间,从而能够保证蒸发器组件22与气流具有足够的换热面积,进而能够保证蒸发器组件22的换热效率。
具体地,请参阅图2,压缩机40位于第二子腔10b内且与第一冷凝器31a以及第三冷凝器31c平行设置,如此设置,不会压缩冷凝器组件31的安装空间,且冷凝器组件31包括第一冷凝器31a、第二冷凝器31b以及第三冷凝器31c,以使外罩12三面进风,减小了风道阻力,使得风场均匀和增大了换热面积,从而提高了冷凝器组件31的换热效率,另外,压缩机40位于冷凝器侧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水进入压缩机40。本申请实施例的蒸发单元20、冷凝单元30以及压缩机40的布置方式,使得车载空调器的结构紧凑,且提高了车载空调器的蒸发单元20和冷凝单元30的换热效率。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车载空调器包括电控盒60,电控盒60位于第一子腔10a内,且位于蒸发器组件22长度方向的一侧,一方面,不会阻挡气流在第一气流流通路径上的流动,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水进入电控盒60。
本申请提供的各个实施例/实施方式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车载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包括底座(11)以及罩设在所述底座(11)上的外罩(12),所述底座(11)与所述外罩(12)围设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具有第一进风口(11a)、第一出风口(11b)、第二进风口以及第二出风口(12d)的容纳腔,所述第一进风口(11a)与所述第一出风之间形成第一气流流通路径,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2d)之间形成第二气流流通路径;
设置在所述第一气流流通路径上的蒸发单元(20),所述蒸发单元(20)包括第一风机(21)和蒸发器组件(22),所述蒸发器组件(22)位于所述第一风机(21)与所述第一进风口(11a)之间,所述蒸发器组件(22)包括第一蒸发器(22a)和第二蒸发器(22b),所述第一蒸发器(22a)和所述第二蒸发器(22b)分别具有靠近所述第一风机(21)的第一侧以及远离所述第一风机(21)的第二侧,所述第一蒸发器(22a)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二蒸发器(22b)的第一侧相互靠近,所述第一蒸发器(22a)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二蒸发器(22b)的第二侧相互远离,以使所述第一蒸发器(22a)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二蒸发器(22b)的第二侧之间形成朝向所述第一进风口(11a)的开口;
冷凝单元(30),所述冷凝单元(30)设置在所述第二气流流通路径上;
压缩机(40),所述压缩机(40)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11a)设置在所述底座(11)上,所述第一蒸发器(22a)位于所述第二蒸发器(22b)与所述底座(11)之间,所述第一蒸发器(22a)的第二侧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11a)靠近所述第一风机(21)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载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蒸发器(22a)的宽度为L1,所述第二蒸发器(22b)的宽度为L2,其中,L2≥1.5L1;和/或,
所述第一蒸发器(22a)与所述第二蒸发器(22b)之间的夹角为θ,其中,50°≤θ≤70°;和/或,
所述第一蒸发器(22a)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为γ,其中,30°≤γ≤50°;和/或,
所述第一蒸发器(22a)以及所述第二蒸发器(22b)均为两排并列翅片管束组成;和/或,
所述第一风机(21)为离心风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空调器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11)上的隔板(70),所述容纳腔包括第一子腔(10a)以及第二子腔(10b),所述第一子腔(10a)位于所述隔板(70)的一侧,所述第二子腔(10b)位于所述隔板(70)的另一侧;所述蒸发单元(20)设置在所述第一子腔(10a)内,所述冷凝单元(30)设置在所述第二子腔(10b)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单元(30)包括所述冷凝器组件(31)和第二风机(32),所述冷凝器组件(31)包括第一冷凝器(31a)、第二冷凝器(31b)以及第三冷凝器(31c),所述第一冷凝器(31a)、所述第二冷凝器(31b)以及所述第三冷凝器(31c)依次连接围设形成一侧敞开的安装腔,所述隔板(70)位于所述安装腔的敞开处,所述第二风机(32)位于所述安装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风口包括第一子进风口(12a)、第二子进风口(12b)以及第三子进风口(12c),所述第一子进风口(12a)、所述第二子进风口(12b)以及所述第三子进风口(12c)设置在所述外罩(12)上且分别朝向所述第一冷凝器(31a)、所述第二冷凝器(31b)以及所述第三冷凝器(31c)。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空调器包括导流圈(80),来自所述第二风机(32)的气流经所述导流圈(80)导向所述第二出风口(12d)。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圈(80)的一端与所述外罩(12)的顶壁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底盘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载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机(32)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导流圈(80)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载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机(32)包括与轴流风叶(32a)以及与所述底座(11)连接的电机(32b),所述电机(32b)具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轴流风叶(32a)驱动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载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组件(31)的高度为H1,所述轴流风叶(32a)的高度为H3;
其中,H3≥(1/2)H1;和/或,
所述导流圈(80)高度为H2,其中,H2≤(1/3)H1;和/或,
所述轴流风叶(32a)伸入所述导流圈(80)的高度为H4,其中,(1/4)H3≤H4≤(1/3)H3。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40)设置在所述第二子腔(10b)内。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空调器包括罩设在所述底座(11)上的隔热罩(90),所述隔热罩(90)与所述底座(11)围设形成所述第一子腔(10a)。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空调器包括设置在所述外罩(12)上的防护网(100),所述防护网(100)盖设在所述第二出风口(12d)处。
CN202111433491.5A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车载空调器 Pending CN1139977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33491.5A CN113997754A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车载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33491.5A CN113997754A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车载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97754A true CN113997754A (zh) 2022-02-01

Family

ID=79930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33491.5A Pending CN113997754A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车载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97754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57249B1 (en) * 2001-04-11 2002-03-19 Airxcel, Inc. Vehicle rooftop air conditioner
CN203980461U (zh) * 2014-06-27 2014-12-0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风管式空调室内机
CN105783118A (zh) * 2016-03-18 2016-07-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空调
CN107120873A (zh) * 2017-06-30 2017-09-01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蒸发器组件、车载空调系统及车辆
US20180290520A1 (en) * 2015-06-23 2018-10-11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Evaporator unit for a rooftop air-conditioning system of a road-going vehicle
CN109237625A (zh) * 2018-07-28 2019-01-18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管机
WO2020103580A1 (zh) * 2018-11-19 2020-05-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2303733A (zh) * 2019-08-02 2021-02-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212555745U (zh) * 2020-09-28 2021-02-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道结构和驻车空调器
CN112728642A (zh) * 2020-12-31 2021-04-3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4874107U (zh) * 2021-04-15 2021-11-26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驻车空调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57249B1 (en) * 2001-04-11 2002-03-19 Airxcel, Inc. Vehicle rooftop air conditioner
CN203980461U (zh) * 2014-06-27 2014-12-0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风管式空调室内机
US20180290520A1 (en) * 2015-06-23 2018-10-11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Evaporator unit for a rooftop air-conditioning system of a road-going vehicle
CN105783118A (zh) * 2016-03-18 2016-07-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空调
CN107120873A (zh) * 2017-06-30 2017-09-01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蒸发器组件、车载空调系统及车辆
CN109237625A (zh) * 2018-07-28 2019-01-18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管机
WO2020103580A1 (zh) * 2018-11-19 2020-05-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2303733A (zh) * 2019-08-02 2021-02-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212555745U (zh) * 2020-09-28 2021-02-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道结构和驻车空调器
CN112728642A (zh) * 2020-12-31 2021-04-3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4874107U (zh) * 2021-04-15 2021-11-26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驻车空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90630B2 (en) Vehicle front end structure
US6883589B2 (en) Front end structure
US4926655A (en) Air conditioner unit suitable for mounting on the roof of a vehicle
US7998233B2 (en) Air cleaner unit for vehicle and fan shroud having the same
US20240021913A1 (en) Cooling module for an electric or hybrid motor vehicle, having a tangential-flow turbomachine with an additional heat exchanger
JP3371627B2 (ja) 車両用熱交換装置
CN114083954B (zh) 一种顶置式车载空调
CN219624176U (zh) 空调室外机
CN113997754A (zh) 一种车载空调器
JP4986696B2 (ja) 冷凍空調装置
JP2009113775A (ja) 車両用冷却装置
CN215705539U (zh) 驻车空调
EP1167165A1 (en) Front end structure
CN115342445A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US20240017586A1 (en) Cooling module for an electric or hybrid motor vehicle, having a tangential-flow turbomachine
WO2022037382A1 (zh) 嵌入式冰箱
CN217715188U (zh) 空调机
JPS6326293B2 (zh)
CN216915458U (zh) 一种制冷外机及包含其的冷藏车
CN219550701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9312505U (zh) 车辆的冷却系统与车辆
CN112154076B (zh) 机动车辆的通风装置
CN220771499U (zh) 冰箱
US11780321B2 (en) Cooling module for an electric motor vehicle, comprising a tangential-flow turbomachine
CN212081478U (zh) 一种工业除湿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