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96510B - 非闭合胶路尾部收胶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非闭合胶路尾部收胶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96510B
CN113996510B CN202111252245.XA CN202111252245A CN113996510B CN 113996510 B CN113996510 B CN 113996510B CN 202111252245 A CN202111252245 A CN 202111252245A CN 113996510 B CN113996510 B CN 1139965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ue
path
gun nozzle
height
cl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5224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96510A (zh
Inventor
颜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s Intelligent Robot Changsh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s Intelligent Robot Changsh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s Intelligent Robot Changsha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ns Intelligent Robot Changsh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5224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965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96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65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965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65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1/00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1/26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performed by appl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from an outlet device in contact with, or almost in contact with, the surface

Landscapes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闭合胶路尾部收胶方法和应用,涉及点胶技术领域。该非闭合胶路尾部收胶方法,在胶路路径终点之前的第一位置处关闭胶枪嘴以停止点胶,胶枪嘴沿胶路路径正向移动至胶路路径终点后,先抬升一段高度以拉断胶路,后降低一段高度以对胶路进行回压,然后胶枪嘴从胶路路径终点沿胶路路径反向移动至第二位置处,抬升胶枪嘴,收胶完成;该收胶方法通过控制胶枪嘴在胶路路径尾端的运动轨迹以去除收胶尾部尖刺,改善由于正向移动和反向移动造成胶水靠近胶路尾部堆积的问题,该收胶方法能够很好的控制非闭合胶路的收胶形态,使得收胶部分胶路形态保持与整体胶路一致的匀称性,同时还能去除胶枪嘴残余胶量,达到控制胶重稳定的目的。

Description

非闭合胶路尾部收胶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点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非闭合胶路尾部收胶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闭合胶路是指胶路起点与终点重合的胶路,例如环形胶路等。而非闭合胶路正好与闭合胶路相反,是指起点与终点不重合的胶路,例如直线胶路、弧形胶路等。在点胶工艺中常采用关胶后压胶拖胶的工艺方法来完成胶路尾部收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闭合胶路的收胶。然而对于非闭合胶路,这种方法无法完美解决胶路尾部的尖刺与胶枪嘴残胶的问题。胶路尾部的尖刺也称收胶尖刺,是由于胶水的黏性,胶枪嘴在关胶后离开胶面时,由于内部应力,拉断胶路后形成尖刺(类似与橡皮筋拉扯时的效果),如图1所示。为此,本领域人员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尝试增加反向拖胶,即正向拖胶与反向拖胶相结合。但是实验发现,对于黏性过大的胶水,这种方法会导致尾段胶水被拖拽到前段,导致前段胶水堆积,尾段胶水不满(如图2所示)。且该现象在胶水用量多(比如胶枪嘴出胶孔径较大)的情况下更加明显。
故上述两种收胶的方法均无法解决收胶部分胶路形态保持与整体一致的匀称性与消除尖刺的目的。且由于尖刺是胶路拉断形成的,胶水内部应力为非线性,会导致胶枪嘴残余胶量不稳定,对于胶重要求较高的场合,控制胶重一致性的难度较高。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闭合胶路尾部收胶方法,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上述非闭合胶路尾部收胶方法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闭合胶路尾部收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胶枪嘴按照预设的非闭合的胶路路径进行点胶以在着胶面上形成胶路,在胶路路径终点之前的第一位置处关闭胶枪嘴以停止点胶,胶枪嘴沿胶路路径正向移动至胶路路径终点;
(b)当胶枪嘴到达胶路路径终点时,抬升胶枪嘴的高度以拉断胶路,然后再降低胶枪嘴的高度,胶枪嘴降低的高度不小于胶枪嘴抬升的高度,同时又不对胶路形态造成破坏;
(c)胶枪嘴从胶路路径终点沿胶路路径反向移动至第二位置处,抬升胶枪嘴,收胶结束。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步骤(a)中,胶枪嘴的点胶高度与胶枪嘴的孔径之比为(1.05~1.20):1。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步骤(a)中,所述第一位置处距胶路路径终点的距离与胶枪嘴的点胶高度的比值为(1.5~1.9):1。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步骤(b)中,胶枪嘴沿竖直方向抬升的高度至少为胶枪嘴的孔径的0.8倍。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步骤(b)中,胶枪嘴沿竖直方向降低的高度为胶枪嘴沿竖直方向抬升的高度和压胶高度的总和;
其中,所述压胶高度与胶枪嘴的点胶高度的比值为(0~0.2):1。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步骤(c)中,所述第二位置处距胶路路径终点的距离大于胶枪嘴的点胶高度,且小于胶路的总长。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点胶过程中的出胶速度与出胶的重量的关系如式(1)所示:
式(1):Vg=Wg/tg
其中,Vg为出胶速度,Wg为出胶的重量,tg为出胶的时间。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点胶过程中胶枪嘴的移动速度与胶路的总长的关系如式(2)所示:
式(2):V0=Lg/(tg- tdelay),
其中,V0为胶枪嘴的移动速度,Lg为胶路的总长,tg为出胶的时间,tdelay为在胶路路径起点时打开胶枪嘴到胶枪嘴开始沿胶路路径移动的时间间隔。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非闭合胶路尾部收胶方法在点胶领域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闭合胶路尾部收胶方法,在胶路路径终点之前的第一位置处关闭胶枪嘴以停止点胶,胶枪嘴沿胶路路径正向移动至胶路路径终点后,先抬升一段高度以拉断胶路,后降低一段高度以对胶路进行回压,然后胶枪嘴再从胶路路径终点沿胶路路径反向移动至第二位置处,抬升胶枪嘴,收胶完成;该非闭合胶路尾部收胶方法通过控制胶枪嘴在胶路路径尾端的运动轨迹以去除收胶尾部尖刺,改善由于正向移动和反向移动造成胶水靠近胶路尾部堆积的问题,该收胶方法能够很好的控制非闭合胶路的收胶形态,使得收胶部分胶路形态保持与整体胶路一致的匀称性,同时还能去除胶枪嘴残余胶量,达到控制胶重稳定的目的。
(2)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非闭合胶路尾部收胶方法的应用,鉴于上述非闭合胶路尾部收胶方法所具有的优势,使得其在点胶技术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非闭合胶路的一种收胶方法;
图2为现有技术中非闭合胶路的另一种收胶方法;
图3为本发明胶路路径上第一位置处的位置示意图;
图4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非闭合胶路尾部收胶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工艺路线图;
图5为本发明点胶高度(HGlueHeight)与压胶高度(HPressHeight)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非闭合胶路尾部收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胶枪嘴按照预设的非闭合的胶路路径进行点胶以在着胶面上形成胶路,在胶路路径终点之前的第一位置处关闭胶枪嘴以停止点胶,胶枪嘴沿胶路路径正向移动至胶路路径终点;
(b)当胶枪嘴到达胶路路径终点时,抬升胶枪嘴的高度以拉断胶路,然后降低胶枪嘴的高度,胶枪嘴降低的高度不小于胶枪嘴抬升的高度,同时又不对胶路形态造成破坏;
(c)胶枪嘴从胶路路径终点沿胶路路径反向移动至第二位置处,抬升胶枪嘴,收胶结束。
在本发明中,胶路是指胶枪嘴在着胶面沿预设路径或轨迹运动并点胶,胶水落于着胶面上后,形成的由胶水组成的、截面近似柱状、像线条似的形态分布于着胶面上的胶水形体。
胶路的上表面是胶水落于着胶面后,形成的柱状胶体的近似圆柱表面形态上远离着胶面的部分。也可以理解为胶路的上顶面。
胶路路径是指形成胶路的预设路径或轨迹。
点胶高度是指胶枪嘴在点胶时距离着胶面的垂直距离。
胶枪嘴沿胶路路径正向移动是指从胶路起点向终点方向移动,胶枪嘴沿胶路路径反向移动是指从胶路终点向起点方向移动。
具体的,步骤(a)中,在第一位置处关闭胶枪嘴以停止点胶,由于胶枪嘴有一定的点胶高度(即胶枪嘴距离着胶面有一定的高度差,文中简称HGlueHeight),故着胶面与胶枪嘴之间还悬有一段余胶(如图3所示)。此时胶枪嘴继续沿胶路路径正向移动从而使得着胶面与胶枪嘴之间悬有的余胶均匀的落于着胶面上,且余胶的长度与胶枪嘴在第一位置处继续沿胶路路径正向移动的距离(也就是第一位置处距离胶路路径终点之间的距离,文中简称LDragForward)大致相等。
步骤(b)中,当胶枪嘴到达胶路路径终点时,抬升胶枪嘴以进行收胶。胶枪嘴的抬升高度只要确保可以使得胶路拉断,让除粘于胶枪嘴上的胶之外的余胶均落于胶路上即可。此时,由于胶具有粘性,着胶面上的胶路尾部会被略微带起或拉出尖刺。
为了消除尖刺,降低胶枪嘴的高度使胶枪嘴回落,胶枪嘴沿竖直方向降低的高度不小于胶枪嘴沿竖直方向抬升的高度(文中简称HDragHeight),利用回落的胶枪嘴一方面将胶路尾部的尖刺压平,另外一方面使胶枪嘴余胶刮到胶路上。需要说明的是,胶枪嘴降低(回落)的高度以满足使胶枪嘴略高于或齐平已落于着胶面上胶路的上表面即可,而不会对胶路形态造成破坏(例如胶路不会被压瘪)。
步骤(c)中,回落的胶枪嘴从胶路路径终点沿胶路路径反向移动至第二位置处,此过程中,胶枪嘴的余胶会与现有胶路摩擦,余胶被均匀涂抹到胶路上,从而达到去除胶枪嘴余胶的目的,同时还避免由于正向移动和反向移动会造成胶水靠近胶路尾部堆积的问题,保持胶路形态的一致性。第二位置处,由于胶枪嘴早已不再点胶,且胶枪嘴的余胶基本被均匀涂抹到胶路上,此时抬升胶枪嘴,就不会再带出尖刺,即收胶结束,具体如图4所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闭合胶路尾部收胶方法,在胶路路径终点之前的第一位置处关闭胶枪嘴以停止点胶,胶枪嘴沿胶路路径正向移动至胶路路径终点后,先抬升一段高度以拉断胶路,后降低一段高度以对胶路进行回压,然后胶枪嘴从胶路路径终点沿胶路路径反向移动至第二位置处,抬升胶枪嘴,收胶完成;该非闭合胶路尾部收胶方法通过控制胶枪嘴在胶路路径尾端的运动轨迹以去除收胶尾部尖刺,改善由于正向移动和反向移动造成胶水靠近胶路尾部堆积的问题,该收胶方法能够很好的控制非闭合胶路的收胶形态,使得收胶部分胶路形态保持与整体胶路一致的匀称性,同时还能去除胶枪嘴残余胶量,达到控制胶重稳定的目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步骤(a)中,胶枪嘴的点胶高度与胶枪嘴的孔径的比值为(1.05~1.2):1。
胶枪嘴的点胶高度与胶枪嘴的孔径典型但非限制性的比值为1.05:1、1.10:1或1.20:1。
第一位置处的确定,也就是关闭胶枪嘴的时机较为关键。若第一位置处距胶路路径终点的距离过长,会导致停胶后落于着胶面上的胶路过细,若第一位置处距胶路路径终点的距离过短,会导致停胶后落于着胶面上的胶路过粗。故第一位置处距胶路路径终点的距离过长或者过短均会严重影响着胶面上的胶路的形态。故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步骤(a)中,第一位置处距胶路路径终点的距离与胶枪嘴的点胶高度的比值为(1.5~1.9):1,典型但非限制性的比值为1.5:1、1.6:1、1.7:1、1.8:1或1.9:1。
胶枪嘴抬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拉断胶路,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步骤(b)中,胶枪嘴沿竖直方向抬升的高度至少为胶枪嘴的孔径的0.8倍。
理论上,胶枪嘴沿竖直方向抬升的高度不设上限,但是考虑到生产效率问题,故胶枪嘴沿竖直方向抬升的高度只需要将胶路拉断即可。
胶枪嘴沿竖直方向降低的高度要大于或等于胶枪嘴抬升的高度,但是也不能过大。若胶枪嘴沿竖直方向降低的高度过大,会导致胶枪嘴与胶路上表面接触过深,破坏原本胶路的形态,在后续反向移动中会使胶路被刮瘪。若胶枪嘴沿竖直方向降低的高度过小(小于胶枪嘴抬升的高度),可能导致胶枪嘴距离胶路上表面过高从而无法接触胶路上表面,从而使得胶路末端会残留由于之前抬升时拉出的尖刺,然后胶枪嘴也会有尖刺状残余胶水;或者,胶枪嘴沿竖直方向降低的高度过小(小于胶枪嘴抬升的高度)可能使得胶枪嘴还是能与胶路上表面接触到,但是由于接触较少,那么胶枪嘴的残胶会在胶路上表面形成与原始胶路有明显层次区分的薄片状胶层,会影响胶路的均匀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步骤(b)中,胶枪嘴沿竖直方向降低的高度为胶枪嘴沿竖直方向抬升的高度和压胶高度(文中简称HPressHeight)的总和;
其中,压胶高度与胶枪嘴的点胶高度的比值为(0~0.2):1,优选为(0.01~0.2):1,典型但非限制性的比值为0.01:1、0.02:1、0.05:1、0.08:1、0.10:1、0.12:1、0.15:1、0.18:1或0.2:1。
压胶高度需小于点胶高度,具体如图5所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步骤(c)中,第二位置处距胶路路径终点的距离大于胶枪嘴的点胶高度,且小于胶路路径总长。
点胶过程中的出胶速度、胶枪嘴的移动速度等工艺参数与胶路要求有关,可根据胶路的实际需要进行相应调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点胶过程中的出胶速度与出胶的重量(简称胶重)的关系如式(1)所示:
式(1):Vg=Wg/tg
其中,Vg为出胶速度,Wg为出胶的重量,tg为出胶的时间。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点胶过程中胶枪嘴的移动速度与胶路的总长的关系如式(2)所示:
式(2):V0=Lg/(tg- tdelay),
其中,V0为胶枪嘴的移动速度,Lg为胶路的总长,tg为出胶的时间,tdelay为在胶路路径起点时打开胶枪嘴到胶枪嘴开始沿胶路路径移动的时间间隔。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非闭合胶路尾部收胶方法在点胶领域中的应用。
鉴于上述非闭合胶路尾部收胶方法所具有的优势,使得其在点胶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对比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闭合胶路(直线胶路)尾部收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胶枪嘴按照预设的非闭合的胶路路径进行点胶以在着胶面上形成胶路,在胶路路径终点之前的第一位置处关闭胶枪嘴以停止点胶,胶枪嘴沿胶路路径正向移动至胶路路径终点;
(b)当胶枪嘴到达胶路路径终点时,抬升胶枪嘴的高度以拉断胶路,然后再降低胶枪嘴的高度,胶枪嘴降低的高度不小于胶枪嘴抬升的高度,同时又不对胶路形态造成破坏;
(c)胶枪嘴从胶路路径终点沿胶路路径反向移动至第二位置处,抬升胶枪嘴,收胶结束。
其中,上述非闭合胶路(直线胶路)尾部收胶方法中所涉及到的工艺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3320612380000091
Figure BDA0003320612380000101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闭合胶路(弧线胶路)尾部收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胶枪嘴按照预设的非闭合的胶路路径进行点胶以在着胶面上形成胶路,在胶路路径终点之前的第一位置处关闭胶枪嘴以停止点胶,胶枪嘴沿胶路路径正向移动至胶路路径终点;
(b)当胶枪嘴到达胶路路径终点时,抬升胶枪嘴的高度以拉断胶路,然后再降低胶枪嘴的高度,胶枪嘴降低的高度不小于胶枪嘴抬升的高度,同时又不对胶路形态造成破坏;
(c)胶枪嘴从胶路路径终点沿胶路路径反向移动至第二位置处,抬升胶枪嘴,收胶结束。
其中,上述非闭合胶路(弧线胶路)尾部收胶方法中所涉及到的工艺参数如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3320612380000111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非闭合胶路(直线胶路)尾部收胶方法,除了步骤(b)中,胶枪嘴降低的高度小于胶枪嘴抬升的高度,即胶枪嘴沿竖直方向降低的高度为3.00mm,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为了比较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技术效果,特设以下实验例。
实验例1
采用实施例1-2和对比例1的尾部收胶方法分别进行三次平行实验,对采用各方法得到的出胶的重量(胶重)以及胶路形态进行检测或观察,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Figure BDA0003320612380000121
从表3中数据可以看出,点胶速度与胶枪移动速度固定不变时,胶重相对较稳定;当胶枪嘴沿竖直方向降低的高度无法满足将胶枪嘴残胶抹至已点出胶体时(对比例1),在其他参数一样条件下,胶重会少于实施例1设置,且胶路末端在形态上会有尖刺。此外,在对比例1中,由于胶水内部应力的不稳定,拉出尖刺及形成的胶枪嘴残胶高度的具备一定随机性,所以在对比例1下降参数条件下,胶枪嘴残胶有一定几率接触到已点出胶体表面,从而将部分胶枪嘴残胶擦到胶体上,导致胶重有向实施例1靠近的个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非闭合胶路尾部收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胶枪嘴按照预设的非闭合的胶路路径进行点胶以在着胶面上形成胶路,在胶路路径终点之前的第一位置处关闭胶枪嘴以停止点胶,胶枪嘴沿胶路路径正向移动至胶路路径终点;
第一位置处距胶路路径终点的距离与胶枪嘴的点胶高度的比值为(1.5~1.9):1;
(b)当胶枪嘴到达胶路路径终点时,抬升胶枪嘴的高度以拉断胶路,然后再降低胶枪嘴的高度,胶枪嘴沿竖直方向降低的高度为胶枪嘴沿竖直方向抬升的高度和压胶高度的总和;
其中,压胶高度与胶枪嘴的点胶高度的比值为(0~0.2):1;
(c)胶枪嘴从胶路路径终点沿胶路路径反向移动至第二位置处,抬升胶枪嘴,收胶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闭合胶路尾部收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胶枪嘴的点胶高度与胶枪嘴的孔径的比值为(1.05~1.2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闭合胶路尾部收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胶枪嘴沿竖直方向抬升的高度至少为胶枪嘴的孔径的0.8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闭合胶路尾部收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第二位置处距胶路路径终点的距离大于胶枪嘴的点胶高度,且小于胶路的总长。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非闭合胶路尾部收胶方法,其特征在于,点胶过程中的出胶速度与出胶的重量的关系如式(1)所示:
式(1):Vg=Wg/tg
其中,Vg为出胶速度,Wg为出胶的重量,tg为出胶的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闭合胶路尾部收胶方法,其特征在于,点胶过程中胶枪嘴的移动速度与胶路的总长的关系如式(2)所示:
式(2):V0=Lg/(tg- tdelay),
其中,V0为胶枪嘴的移动速度,Lg为胶路的总长,tg为出胶的时间,tdelay为在胶路路径起点时打开胶枪嘴到胶枪嘴开始沿胶路路径移动的时间间隔。
7.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非闭合胶路尾部收胶方法在点胶领域中的应用。
CN202111252245.XA 2021-10-26 2021-10-26 非闭合胶路尾部收胶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39965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52245.XA CN113996510B (zh) 2021-10-26 2021-10-26 非闭合胶路尾部收胶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52245.XA CN113996510B (zh) 2021-10-26 2021-10-26 非闭合胶路尾部收胶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96510A CN113996510A (zh) 2022-02-01
CN113996510B true CN113996510B (zh) 2022-10-18

Family

ID=79924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52245.XA Active CN113996510B (zh) 2021-10-26 2021-10-26 非闭合胶路尾部收胶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96510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14640A (ja) * 1997-05-19 1998-12-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接着剤の塗布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3198689A (zh) * 2021-05-18 2021-08-03 蓝思智能机器人(长沙)有限公司 一种点胶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8021938V0 (it) * 1980-05-30 1980-05-30 Tabu Spa Apparecchiatura per la stenditura di colle o vernici su materiali in foglio alimentati con avanzamento continuo.
JP4562412B2 (ja) * 2004-03-25 2010-10-13 東京応化工業株式会社 塗膜形成方法
JP4869729B2 (ja) * 2006-02-16 2012-02-08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高粘性流体塗布システム
JP4883109B2 (ja) * 2009-02-20 2012-02-2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樹脂塗布方法
CN108970908A (zh) * 2018-09-28 2018-12-11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滴胶方法及装置
CN111617933B (zh) * 2020-05-22 2022-03-08 梅卡曼德(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涂胶轨迹的获取方法及涂胶方法、装置和涂胶轨迹生成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14640A (ja) * 1997-05-19 1998-12-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接着剤の塗布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3198689A (zh) * 2021-05-18 2021-08-03 蓝思智能机器人(长沙)有限公司 一种点胶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定量点胶技术的研究进展;洪彬等;《信息化纵横》;20090825(第16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96510A (zh) 202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48519B2 (ja) 電池電極の製造装置、および電池電極の製造方法
CN113996510B (zh) 非闭合胶路尾部收胶方法和应用
EP2042325A3 (en)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7197600A (zh) 印刷电路板器件的制作方法
JP2001191005A (ja) 間欠塗布装置及び間欠塗布方法
CN100512981C (zh) 电池极片涂布方法
CN1832858A (zh) 静电吸引型流体排出装置
CN102974839A (zh) 化学沉积法制备纳米厚度片状银粉的方法
CN213501040U (zh) 一种中药饮片具有刮除机构的轧扁机
CN205851979U (zh) 一种锯片齿间毛刺的去除装置
CN208050026U (zh) 一种汽车涂料的高光色浆的三辊研磨机
CN102864472A (zh) 一种微射流电铸喷头
CN211208111U (zh) 一种电缆用硅油涂覆装置
JP6979632B2 (ja) 塗工方法および塗工装置
CN216284808U (zh) 一种防绕流且低黏附无残留分配液滴的上翘弯钝针头
JP2003165226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オリフィスプレート製造方法
CN204866384U (zh) 一种锂电池极片涂布装置
EP0926749A2 (en) Coating apparatus and coating method
CN111267395A (zh) 一种用于松散物料的均匀布料方法
CN216225089U (zh) 一种易于更换涂布辊的智能控制高精度薄膜涂布机
CN201728723U (zh) 用于幕式淋涂法制造多层陶瓷元件的卸料槽装置
CN215796905U (zh) 一种电感器上料装置
CN219309707U (zh) 一种连续挤压杆料在线剥皮装置
CN206689111U (zh) 一种金属端子电镀生产线用的清洗装置
CN204242542U (zh) 一种新型左右滚动自动换幅广告牌画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