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94647A - 设备控制系统、设备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设备控制系统、设备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994647A CN113994647A CN202080041813.9A CN202080041813A CN113994647A CN 113994647 A CN113994647 A CN 113994647A CN 202080041813 A CN202080041813 A CN 202080041813A CN 113994647 A CN113994647 A CN 11399464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gram
- execution
- execution mode
- control system
- us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7/00—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 G08C17/02—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using a radio lin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04L67/125—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involving control of end-device applications over a network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003—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 G06F11/3024—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where the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is a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003—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 G06F11/3006—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where the computing system is distributed, e.g. networked systems, clusters, multiprocessor system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003—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 G06F11/3037—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where the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is a memory, e.g. virtual memory, cach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065—Monitoring arrangements determined by the means or processing involved in reporting the monitored data
- G06F11/3072—Monitoring arrangements determined by the means or processing involved in reporting the monitored data where the reporting involves data filtering, e.g. pattern matching, time or event triggered, adaptive or policy-based reporting
- G06F11/3075—Monitoring arrangements determined by the means or processing involved in reporting the monitored data where the reporting involves data filtering, e.g. pattern matching, time or event triggered, adaptive or policy-based reporting the data filtering being achieved in order to maintain consistency among the monitored data, e.g. ensuring that the monitored data belong to the same timeframe, to the same system or componen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2—Monitoring with visual or acoustical indication of the functioning of the machine
- G06F11/324—Display of status information
- G06F11/328—Computer systems status display
-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40/00—IoT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G16Y40/30—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在用户向对设备进行远程控制的系统输入控制程序的情况下,不熟悉程序的用户难以输入执行程序所需的执行环境参数。设备控制系统(1)具备设备(21)和对设备进行远程控制的管理装置(10),管理装置(10)受理对设备(21)进行控制的程序,以多个执行模式之一即第一执行模式来执行所受理的程序,基于执行结果来决定向管理装置(10)的存储部(12)登记的执行模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设备进行远程控制的系统以及对设备进行远程控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有经由网络从服务器对信息家电设备进行控制的网络控制装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10300号公报)提供了一种在这种网络控制装置中能够在不针对每个制造商进行设备的控制设定的情况下简单地进行控制设定的网络控制装置。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用户向对设备进行远程控制的系统输入控制程序的情况下,不熟悉程序的用户难以输入执行程序所需的执行环境参数。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第一观点的设备控制系统对1个以上的设备进行远程控制。设备控制系统具备设备和管理装置。管理装置经由网络与设备连接。管理装置能够以处理性能不同的多个执行模式执行控制设备的程序。管理装置受理程序的输入,以第一执行模式执行所受理的程序。第一执行模式是多个执行模式之一。管理装置基于执行结果来决定执行程序的执行模式。
第一观点的设备控制系统基于以第一执行模式执行进行设备的控制的程序的结果来决定执行模式,因此能够以适当的执行模式执行进行设备的控制的程序。
第二观点的设备控制系统是第一观点的系统,管理装置具有CPU和存储部。管理装置将所受理的程序和所决定的执行模式登记于存储部。管理装置以所登记的执行模式执行在存储部中登记的程序,进行设备的控制。
在第二观点的设备控制系统中,管理装置不将执行时的执行模式登记于存储部,而是将通过执行而决定的执行模式登记于存储部。管理装置以登记的登记模式执行程序。
第三观点的设备控制系统是第一观点或第二观点的系统,管理装置在受理程序的输入时,也一并受理程序的实施条件的输入。管理装置在判断为程序的执行结果不满足实施条件时,决定以第二执行模式执行程序。第二执行模式与第一执行模式相比处理性能高。
在第三观点的设备控制系统中,根据预先输入的程序的实施条件来判断执行结果,因此能够更适当地判断程序的执行条件。
第四观点的设备控制系统是第一观点至第三观点中任一观点的系统,程序的执行时间是管理装置的处理时间与经由网络连接的设备的响应时间之和。
第五观点的设备控制系统是第一观点至第四观点中任一观点的系统,在基于第一执行模式的执行之后,对用户提示程序的执行模式、成本、和/或控制质量信息。程序的执行模式是指在基于第一执行模式的执行之后管理装置所决定的执行模式。成本是指以所决定的执行模式执行程序时的成本。
第六观点的设备控制系统是第五观点的系统,控制质量信息包含程序的执行时间。
第七观点的设备控制系统是第一观点至第六观点中任一观点的系统,程序的基于第一执行模式的执行时的执行时间是管理装置的处理时间与经由网络连接的设备的响应时间之和。系统在设备的响应时间超过规定值时,对用户进行警告。
第八观点的设备控制系统是第二观点的系统,CPU具有核和存储器。在执行模式的处理性能中包含CPU的工作频率、核数、存储器数。
第九观点的设备控制系统是第一观点至第八观点中任一观点的系统,还具备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设备连接。控制装置经由网络与管理装置连接。设备经由控制装置而被控制。
在第九观点的设备控制系统中,能够将多个设备连接于控制装置。因此,多个设备与管理装置的通信也被一元化,对于管理装置而言,能够总括地进行设备的控制。另外,通信被一元化,能够削减通信成本。
第十观点的设备的控制方法是基于设备与管理装置的设备的控制方法。管理装置经由网络与设备连接。管理装置能够以处理性能不同的多个执行模式执行控制设备的程序。管理装置在多个执行模式中的至少一个执行模式下接受程序的输入。管理装置以所受理的执行模式执行所受理的程序。管理装置基于执行结果,从多个执行模式中决定执行程序的一个执行模式。管理装置以所决定的执行模式执行所受理的程序,进行设备的控制。
第十观点的设备的控制方法基于以所受理的执行模式执行进行设备的控制的程序的结果来决定执行模式,因此能够以适当的执行模式执行进行设备的控制的程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设备控制系统1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变形例1的设备控制系统1a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设备的控制方法中向用户提示的画面的显示例。
图6表示在变形例2B的设备的控制方法中向用户提示的画面的显示例。
图7A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的一部分。
图7B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的一部分。
图8表示在第三实施方式的设备的控制方法中向用户提示的画面的显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1)设备控制系统1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设备控制系统1具有设备21、管理装置10以及用户终端41a、41b。设备21设置于建筑物。作为设备21的例子,是空调装置。管理装置10经由网络15与设备21以及用户终端41a、41b连接。管理装置10能够经由网络控制设备21。用户终端41a、41b是用户与系统1的接口。
在本实施方式的设备控制系统1中,管理装置10通过远程操作来控制设备21。
(2)设备控制系统1的各构成要素的说明
(2-1)设备21
设备21是设置于建筑物的设备。建筑物不限于建筑物内,也包括建筑物的屋顶、建筑物的周围等。建筑物可以是商业大厦、居住用公寓、高级公寓、公共建筑物、独户住宅等,没有特别限定。
作为设备21的例子,是空调装置、照明设备、换气扇等。作为空调装置,既可以将室外机和与室外机连接的多个室内机作为一个设备来处理,也可以将室外机和各室内机视为单独的设备。
本实施方式中的设备21设想为家庭用的空调装置21a~21c。空调装置21a配置于公寓的一个房间25。在房间25中,用户在室内,用户持有用户终端41a。在此,作为用户,不仅设想直接的设备21用户,还设想管理公寓的设备的人、承担设备21的维护或节能等服务的管理者,该管理者利用用户终端41b。
与设备21相关联地存在各种设备关联信息,换言之存在设备数据。设备数据是各设备21、或者配置在房间内外的传感器、其他数据。这些设备数据经由网络15而发送至管理装置10,并利用于设备21的控制。
(2-2)用户终端41a、41b
用户终端41a、41b包括用户接口的作用。
用户终端41a、41b经由网络15与管理装置10连接。用户终端41a、41b与管理装置10交换信息。
用户终端41a、41b是计算机。用户终端41a、41b是个人计算机、便携终端等。用户终端41a、41b具备CPU、存储器、输入部以及显示部。用户终端41a、41b可以是管理装置10的专用终端,也可以具有其他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通用的便携终端,特别是智能手机。
用户(直接的用户或设备21的管理者)向用户终端41a、41b输入控制设备21的控制指令。既可以由用户终端41a、41b双方输入控制指令,也可以仅由一方输入。在此,设备的管理者向用户终端41b输入控制设备21的控制指令。
(2-3)管理装置10
管理装置10具有CPU 11、存储部12以及其他电路。CPU 11与存储部12、其他电路共同进行运算、向存储部的存储、登记、数据、程序的接收、发送、程序的试运行、执行等各种处理。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到管理装置决定执行模式为止的执行称为试运行。管理装置10也可以是虚拟化的装置。CPU 11具有核和存储器。
管理装置10也可以由与本公开的管理服务的提供者不同的云服务提供运营商提供。云服务提供运营商提供的也可以仅是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包括硬件。云服务提供运营商提供的除了基础设施以外,也可以是平台。平台包括操作系统。
管理装置10经由网络15与设备21以及用户终端41a、41b连接。连接管理装置10和用户终端41a、41b的线路可以是专用线路,也可以是公共线路。专用线路也可以是虚拟专用线路(VPN)。线路也可以由云服务运营商提供。
管理装置10从设备21、其他设备获取设备数据。设备数据适当地活用于设备的控制。
管理装置10执行用于控制设备21的程序。具体而言,当管理装置执行设备的控制程序时,设备21的控制指令经由网络而发送至设备21。设备21的控制部基于接收到的控制指令来控制设备21的各部分。例如,在设备21为空调装置21a的情况下,基于变更室内风扇的风的朝向这样的控制指令,变更空调装置21a的挡板的倾斜。
管理装置10提供用户制作进行设备21的控制的程序的环境。更具体而言,管理装置10提供用于登记用户制作的脚本的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用户在用户终端41a、41b中输入用于控制设备21的脚本。
管理装置10具有用于执行进行设备21的控制的程序的、处理性能不同的多个执行模式。在此,处理性能包括CPU 11的工作频率、核数、存储器数等。例如,在管理装置10中,在执行程序时,在第一执行模式下,以CPU为1核、存储器为512MB执行,在第二执行模式下,以CPU为2核、存储器为2048MB执行。
当用户输入用于控制装置21的程序(脚本)时,管理装置10接收脚本。管理装置10还登记脚本,并存储在存储部12中。管理装置10从存储部12读出所登记的脚本,选择一个执行模式,执行进行控制的程序。
(3)设备控制系统1的设备控制
接着,使用图3的流程图对本实施方式的设备控制系统1对设备21的控制进行说明。
用户在用户终端41a、41b中输入控制设备21的程序、试运行时的处理性能和实施条件。更具体而言,程序以脚本的形式输入。处理性能是指CPU核的核数、工作频率、CPU的存储器的存储器数等。处理性能通过这些选择而与各执行模式对应。实施条件是指脚本最大执行时间等。管理装置10受理用户输入的程序(S101)。管理装置10将受理的程序、处理性能(执行模式)、实施条件暂时保存在CPU 11内的存储器中(S102)。
接着,管理装置10根据由用户指定的处理性能来选择执行模式(S103)。设在该步骤中选择出的执行模式为第一执行模式。
接着,管理装置10以第一执行模式试运行(执行)所保持的程序(S104)。
管理装置10一边执行程序,一边监视执行状态。监视的对象是程序的执行时间、CPU的使用率、存储器的使用率等。
在步骤S105中,基于试运行了程序的执行状态,管理装置10判定执行模式。换言之,决定是选择试运行的第一执行模式还是选择其他执行模式。
在步骤S105的判定中,以基于第一执行模式执行时的程序的执行状态进行判定。例如,通过执行时间进行判定。在执行时间为规定时间以下时,选择第一执行模式,在超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选择处理性能比第一执行模式高的第二执行模式。
在选择了第一执行模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6,将程序和第一执行模式登记、存储于存储部12。
在步骤S105中,在判断为不选择第一执行模式而选择其他执行模式时,进入步骤S107,将程序和所选择的执行模式(例如,第二执行模式)登记于存储部12。
无论在进入步骤S106的情况下,还是在进入步骤S107的情况下,接下来都进入步骤S108,管理装置10调用登记于存储部12的程序和程序的执行模式,通过以该执行模式执行程序,来进行设备21的控制。
(4)第一实施方式的特征
(4-1)
第一实施方式的设备控制系统1具有设备21和经由网络与设备21连接的管理装置10。管理装置10具有CPU 11和存储部12。管理装置10受理用户输入的控制设备21的程序(S101)。管理装置10具有执行用于控制设备21的程序的多个执行模式。
管理装置10以所选择的一个执行模式(第一执行模式)试运行所受理的程序(S104)。管理装置10基于试运行结果,判断基于第一执行模式执行程序是否适当(S105)。在判断为以第一执行模式实施是适当的情况下,将第一执行模式与程序一起登记到存储部12中(S106)。管理装置10以所登记的执行模式执行所登记的程序,进行设备21的控制(S108)。
在进行远程控制的管理装置10中,能够经由网络进行多个设备的控制。因此,用户有可能输入进行一起进行多个设备的控制等复杂的控制的程序(脚本)。第一实施方式的设备控制系统1针对控制程序具有多个执行模式,因此能够根据程序的复杂度、成本等选择适当的执行模式来执行。
另外,在设备控制系统1的用户中,也存在不熟悉执行程序所需的执行环境参数(处理性能、实施条件等)的用户。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一个执行模式试运行控制程序,决定适当的执行模式,因此即使用户指定了不适当的执行模式,最终也能够以适当的执行模式进行设备的控制。
(4-2)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设备控制系统1中,管理装置10与程序一起还一并受理程序的实施条件的输入(S101)。实施条件例如是指程序的执行时间为规定时间以下的条件。然后,进行程序的试运行(S104)。管理装置10在判断为程序的试运行结果不满足实施条件时,决定以处理性能比第一执行模式高的第二执行模式执行程序(S105)。
第一实施方式的设备控制系统1受理用户的实施条件的输入,基于试运行(S104)结果,以满足实施条件的方式决定执行模式(S105),因此能够实现符合用户的希望的控制规格。
(4-3)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设备控制系统1中,管理装置10在试运行了程序之后,将所决定的执行模式登记到存储部12。
第一实施方式的设备控制系统1在控制程序和执行模式的登记前进行试运行,因此能够登记更适当的执行模式。
(5)变形例
(5-1)变形例1A
如图2所示,变形例1A的设备控制系统1a具有管理装置10、控制装置30、设备21、用户终端42。管理装置10、设备21、用户终端42的功能几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变形例1A的设备控制系统1a还具有控制装置30。控制装置30与各设备21p~21r连接。控制装置30经由网络15通过通信线路与管理装置10连接。换言之,在变形例1A中,各设备21p~21r经由控制装置30与网络15、管理装置10连接。
在变形例1A中,当管理装置10执行设备21的控制程序时,控制指令被传递给控制装置30。控制装置30通过该控制指令来控制设备21。
另外,在变形例1A中,用户例如是建筑物的管理者。用户进行建筑物整体的设备21p~21r的控制。用户终端42也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控制装置30控制各设备21p~21r。
(5-2)变形例1B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用户在输入程序时,同时输入处理性能(执行模式)、实施条件。用户也可以输入程序(脚本),不输入处理性能(执行模式)或实施条件。
在变形例1B中,用户不预先输入处理性能(执行模式)。管理装置10在步骤S103中,基于用户输入的程序,选择程序试运行时的执行模式。变形例1B的其他结构与第一执行模式相同。
(5-3)变形例1C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用户输入的程序(脚本)、处理性能(执行模式)和实施条件被管理装置10受理,并暂时保存在CPU的存储器中(S102)。此时,程序也可以登记在存储部12中。
在变形例1C中,在步骤S102中,所受理的程序被登记在存储部12中。在变形例1C中,在步骤S106或S107中登记执行模式时,与已经登记的程序相关联地登记在存储部12中。
(5-4)变形例1D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管理装置10以第一执行模式试运行控制程序(S104),基于该试运行结果来决定要执行的执行模式(S105)。试运行可以为2次或3次以上。或者,不仅在第一执行模式下,在其他执行模式下也可以试运行程序。
变形例1D在步骤S105中判断试运行结果是否满足用户输入的实施条件。实施条件例如是指程序的执行时间是否为规定时间以下。在规定时间以下时,作为满足实施条件,决定以第一执行模式执行程序,并登记到存储部12中(S106)。在该情况下,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步骤S105中,在基于第一执行模式的试运行不满足实施条件时,以其他执行模式进行相同的控制程序的再次试运行。不满足实施条件时例如是程序的基于第一执行模式的试运行超过规定时间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作为其他执行模式,选择处理性能比第一执行模式高的第二执行模式来进行试运行。
变形例1D在基于第二执行模式的控制程序的试运行不满足用户指定的实施条件时,进一步进行基于第三执行模式的程序的试运行。这样,只要存在处理性能更高的执行模式,就重复程序的试运行,直到满足用户指定的实施条件为止。由于执行模式的数量一般是有限的,因此在有限的试运行中,无论满足还是不满足用户指定的实施条件,试运行都结束。
变形例1D的设备的控制方法在必要的情况下,能够反复试运行而接近更适当的执行模式。
(5-5)变形例1E
在第一实施方式、变形例1A~1D中,实施条件是指程序的执行时间是否为规定时间以下。实施条件并不限定于此。
在变形例1E中,实施条件是CPU的平均使用率。在步骤S105中,判断试运行结果是否为用户输入的CPU的平均使用率以下。
在变形例1E中,实施条件是CPU的平均使用率,但除此之外,也可以是程序的平均执行时间、CPU的最大使用率、存储器的平均使用率、存储器的最大使用率。
(5-6)变形例1F
在变形例1D中,对重复程序的试运行直到满足用户指定的实施条件为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在变形例1D中,没有特别地对程序的试运行次数设置限制。也可以预先对程序的试运行次数设置上限。
在变形例1F中,用户对程序的试运行次数设置上限。例如,在变形例1F中为3次。即使是3次试运行,在不满足实施条件时,也将该意思通知给用户。
在变形例1F中,对试运行次数设置了限制,但也可以不对试运行次数设置上限,而对实施试运行的时间设置上限。也可以对试运行次数和实施试运行的时间双方设置上限。
<第二实施方式>
(6)第二实施方式的设备控制系统1和设备21的控制方法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设备控制系统1中,管理装置10以第一执行模式试运行用户输入的设备控制程序,管理装置10判断是否选择第一执行模式。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设备控制系统1中,到以第一执行模式试运行程序为止,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设备控制系统1中,管理装置10在程序的基于第一执行模式的试运行后,向用户询问以哪个执行模式执行程序,决定用户选择哪个执行模式。
第二实施方式的设备控制系统1的结构与图1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设备控制系统1相同。使用图4的流程图对使用了第二实施方式的设备控制系统1的设备21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设备的控制方法中,到步骤S201~S204的程序的试运行为止的阶段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步骤S101~S104完全相同。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204中试运行程序后,管理装置10基于第一执行模式的试运行时的执行状态,选择适当的执行模式(S205)。然后,计算该执行模式的成本(S206)。适当的执行模式可以是第一执行模式,也可以是其他的执行模式。适当的执行模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执行状态没有特别的问题,则选择第一执行模式作为适当的执行模式。在管理装置10判断为执行状态存在问题时,选择处理性能更高的执行模式作为适当的执行模式。
接着,管理装置10将进行了成本计算的执行模式、其成本和控制质量信息提示给用户(S207)。在此提示的执行模式、成本和控制质量信息的组可以是1组,也可以是2组以上。具体而言,向用户终端42发送该执行模式、成本和控制质量信息,显示于用户终端42的显示部。
控制质量信息表示在以所选择的执行模式执行程序的情况下的系统的处理的裕度。控制质量信息包括处理执行时间、CPU平均/最大使用率、存储器平均/最大使用率等。在此,CPU是指管理装置10的CPU 11,存储器是指CPU 11内的存储器。
处理执行时间包括管理装置10的处理时间和经由网络15连接的设备21的响应时间。此外,设备21的响应时间包括网络15的连接响应时间和设备21的处理时间。网络15连接响应时间根据网络连接环境而大幅变动。网络连接环境例如包括5G、LTE、3G等通信方式。
在图5中示出在步骤S207中管理装置向用户提示的控制质量信息等的提示例。在图5中,显示所决定的执行模式、成本和控制质量信息。不一定需要显示这些全部,例如,既可以显示所决定的执行模式和成本,也可以显示所决定的执行模式和控制质量信息。在此,所决定的执行模式显示为第一执行模式。这意味着在步骤S205中选择了第一执行模式。接着,在图5的第二行中,显示在步骤S206中计算出的成本。在图5中,在第三行以下显示通过步骤S204的试运行(执行)得到的控制质量信息。在此,作为控制质量信息,显示程序的执行时间、用户对程序的执行时间输入的实施条件(规定值)、管理装置的处理时间、设备的响应时间、CPU平均使用率。
即使在满足实施条件的情况下,关于控制质量信息相对于该条件作为实绩值定量地为何种程度,也通过对用户提示信息,来支援用户选择执行模式。进而,若具体说明控制质量信息,则有如下的例子。设作为执行程序时的实施条件的CPU的平均使用率设定为70%以下。进行程序的试运行,实际值为68%。虽然实施条件已满足,但用户能够识别是临界的情况。用户能够考虑其他参数的结果,综合地判断执行模式的选择。
接着,被提示了执行模式、成本、控制质量信息的用户基于被提示的成本、控制质量信息,选择执行模式。用户选择的执行模式被输入到用户终端42,通过网络发送到管理装置10。管理装置10将用户的回答、换言之用户所选择的执行模式登记于存储部12(S208)。
管理装置10以登记的执行模式执行程序,进行设备21的控制(S209)。
(7)第二实施方式的特征
(7-1)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设备控制系统1中,在以第一执行模式试运行了程序之后,向用户询问以哪个执行模式执行程序,决定选择哪个执行模式。
设备控制系统1在向用户询问执行模式时,针对单个或多个执行模式,向用户提示执行模式、成本和控制质量信息。用户基于成本和控制质量信息来选择执行模式。管理装置根据用户的选择来选择执行模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设备控制系统1中,管理装置10向用户提示执行模式、成本和控制质量信息,因此用户能够考虑成本和控制质量信息来选择最佳的执行模式。
(8)变形例
(8-1)变形例2A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步骤S207中始终向用户提示所选择的执行模式、成本和控制质量信息的情况。也可以仅在步骤S205中选择了第一执行模式以外的模式的情况下向用户提示执行模式等。
更具体而言,在变形例2A中,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在步骤S204中,在以第一执行模式试运行程序的过程中,监视执行状态。其结果,在基于第一执行模式的程序的执行没有特别问题时,管理装置10选择第一执行模式。在此,没有问题是指例如程序的执行时间为规定的时间以下时。
在步骤S205中,在管理装置10仅选择了第一执行模式时,在步骤S206中不进行成本的计算。在步骤S207中,也不向用户提示执行模式等。管理装置10代替步骤S208而将第一执行模式登记于存储部12。
另一方面,在步骤S205中选择了第一执行模式以外的执行模式的情况下,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进入步骤S206~S208,登记用户所选择的执行模式。
变形例2A的其他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
(8-2)变形例2B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管理装置10以第一执行模式执行(试运行,S204)控制程序,并基于该执行(试运行)结果来决定要执行的执行模式(S205)。执行(试运行)可以为2次或3次以上。或者,不仅是第一执行模式,也可以基于其他执行模式执行(试运行)程序。
变形例2B在步骤S204之后,判断执行(试运行)结果是否满足用户输入的实施条件。实施条件例如是指程序的执行时间是否为规定值以下。在为规定值以下时,作为满足实施条件,决定以第一执行模式执行程序(S205)。在该情况下,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在基于第一执行模式的执行(试运行)不满足实施条件时,以其他执行模式再次执行相同的控制程序。不满足实施条件时例如是程序的基于第一执行模式的执行超过规定值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作为其他执行模式,选择处理性能比第一执行模式高的第二执行模式来执行。
在变形例2B中,在基于第二执行模式的控制程序的执行不满足用户指定的实施条件时,进一步进行基于第三执行模式的程序的执行(试运行)。这样,只要存在处理性能更高的执行模式,就重复程序的执行,直到满足用户指定的实施条件为止。由于执行模式的数量一般是有限的,因此在有限的执行中,无论满足还是不满足用户指定的实施条件,作为试运行的执行都结束。
在变形例2B中,经过这样的处理,管理装置选择程序的执行模式(步骤S205)。之后的步骤S206以后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
在变形例2B中,在图6中示出在步骤S207中向用户提示的执行模式、成本、控制质量信息的例子。
在图6中,“所决定的执行模式”显示为“第三执行模式”,可知在第三次的执行(试运行)中满足了实施条件。另外,也同时示出了选择了第三执行模式时的利用成本、控制质量信息。
<第三实施方式>
(9)第三实施方式的设备控制系统1和设备21的控制方法
第三实施方式的设备控制系统1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具备设备21和经由网络15与设备21连接的管理装置10。
使用图7A、7B的流程图对第三实施方式的设备21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步骤S301~S304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步骤S201~S204相同。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305中,判断步骤S304中的程序的基于第一执行模式的执行(试运行)结果是否满足用户指定的实施条件。具体而言,判断基于第一执行模式的执行时间是否满足小于规定值的实施条件。执行时间的规定值是指,如果是该控制内容的程序,则想要使执行时间为该程度以下的目标值。规定值也可以由用户在输入程序时一起输入,或者由管理装置10设定适当的值。
在步骤S305中,在执行时间小于规定值时,在步骤S306中选择第一执行模式,进入步骤S307~S310。第三实施方式的步骤S306~S310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步骤S205~S209相同。
在步骤S305中,在执行时间为规定值以上时,进入步骤S311。
在步骤S311中,判断在以第一执行模式执行程序(试运行)的执行时间内,设备的响应时间是否超过规定值。在步骤S311中使用的规定值可以与在步骤S305中使用的规定值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步骤S311中设备的响应时间小于规定值时,表示通过减小管理装置的响应时间,整体的执行时间低于规定值。在该情况下,管理装置10以处理性能比第一执行模式高的第二执行模式执行程序(S312)。在步骤S312之后,接着返回步骤S305,重复进行条件判定。
在步骤S311中,在设备的响应时间为规定值以上时,向用户提示警告和设备的响应时间(S313)。也可在设备的响应时间为规定值以上时,对用户进行警告,并且管理装置决定执行程序的执行模式。
在图8中示出在步骤S313中向用户提示的显示画面的例子。在图8中,显示所执行的执行模式、控制质量信息、对用户的警告信息。执行(试运行)的执行模式是第一执行模式。控制质量信息是以第一执行模式执行程序时的执行时间、用户对程序的执行时间输入的实施条件(规定值)、管理装置10的处理时间、设备21的响应时间、CPU平均使用率。另外,作为对用户的警告,在设备的响应时间下面显示“需要使设备的响应时间为5秒以下”。在步骤S313中,也可以显示警告和设备的响应时间中的任意一方。
程序的执行时间是管理装置10的处理时间与经由网络连接的设备21的响应时间之和。在设备的响应时间超过规定值时,即使管理装置10选择高处理性能的执行模式,也无法充分缩短执行时间。
此外,设备的响应时间包括网络连接响应时间和设备的处理时间。在设备的响应时间超过规定值时,网络连接响应时间花费时间的情况较多。网络(通信环境)的改善需要与管理装置10、设备21的改善不同地由用户另外进行,因此系统1向用户发出警告而催促通信环境的改善。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该理解为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公开的主旨以及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方式、详细内容的多样的变更。
标号说明
1:设备控制系统;10:管理装置;11:CPU;12:存储部;15:网络;21:设备;30:控制装置;41a、41b、42:用户终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10300号公报
Claims (10)
1.一种设备控制系统(1),其对1个以上的设备(21)进行远程控制,该设备控制系统(1)具备:
所述设备;以及
管理装置(10),其经由网络与所述设备连接,
所述管理装置能够以处理性能不同的多个执行模式执行控制所述设备的程序,
所述管理装置受理所述程序的输入,以作为所述多个执行模式之一的第一执行模式执行所受理的所述程序,基于执行结果,决定执行所述程序的执行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管理装置具有CPU(11)和存储部(12),
所述管理装置将所受理的所述程序和决定出的所述执行模式登记于所述存储部,以所登记的所述执行模式执行所述存储部中登记的程序,进行所述设备的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管理装置
在受理所述程序的输入时,还一并受理所述程序的实施条件的输入,
在判断为所述程序的执行结果不满足所述实施条件时,决定以处理性能比所述第一执行模式高的第二执行模式执行所述程序。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设备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程序的执行结果中包含所述程序的执行时间,
所述程序的执行时间是所述管理装置的处理时间与经由所述网络连接的所述设备的响应时间之和。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设备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设备控制系统在基于所述第一执行模式的执行之后,向用户提示所述程序的决定出的所述执行模式和选择了所述程序的所述执行模式时的控制质量信息和/或成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质量信息包括所述程序的执行时间、CPU平均/最大使用率、存储器平均/最大使用率中的至少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设备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程序在基于所述第一执行模式执行时的执行时间是所述管理装置的处理时间与经由所述网络连接的所述设备的响应时间之和,
所述设备控制系统在所述设备的响应时间超过规定值时,对用户进行警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CPU具有核和存储器,
所述执行模式的处理性能包括所述CPU的工作频率、核数、存储器数。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设备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设备控制系统还具备与所述设备连接的控制装置(30),
所述控制装置经由所述网络与所述管理装置连接,
所述设备经由所述控制装置而被控制。
10.一种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由经由网络与所述设备(21)连接的管理装置(10)执行,
所述管理装置能够以处理性能不同的多个执行模式执行控制所述设备的程序,
所述管理装置
在所述多个执行模式中的至少一个执行模式下受理所述程序的输入,
以所受理的所述执行模式执行所受理的所述程序,
基于执行结果,从所述多个执行模式中决定执行所述程序的一个执行模式,
以决定出的所述执行模式执行所受理的所述程序,进行所述设备的控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106716 | 2019-06-07 | ||
JP2019106716 | 2019-06-07 | ||
PCT/JP2020/022349 WO2020246594A1 (ja) | 2019-06-07 | 2020-06-05 | 機器制御システム、機器の制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94647A true CN113994647A (zh) | 2022-01-28 |
CN113994647B CN113994647B (zh) | 2023-11-17 |
Family
ID=73652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41813.9A Active CN113994647B (zh) | 2019-06-07 | 2020-06-05 | 设备控制系统、设备的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20245041A1 (zh) |
EP (1) | EP3955558B1 (zh) |
JP (1) | JP7448830B2 (zh) |
CN (1) | CN113994647B (zh) |
ES (1) | ES2963711T3 (zh) |
WO (1) | WO2020246594A1 (zh)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09179A (zh) * | 2001-09-17 | 2003-04-09 | 费舍-柔斯芒特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处理性能监控与处理设备监控及控制的合成 |
CN1417910A (zh) * | 2001-11-07 | 2003-05-14 | 株式会社东芝 | 配电设备的监视控制系统 |
CN101145111A (zh) * | 2006-09-11 | 2008-03-19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能使用专用按钮改变性能模式的计算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JP2008107944A (ja) * | 2006-10-24 | 2008-05-08 | Nec Electronics Corp | データ処理装置 |
CN101542519A (zh) * | 2007-01-16 | 2009-09-23 | 株式会社东芝 | 远程监控/诊断系统 |
CN102057357A (zh) * | 2008-06-11 | 2011-05-11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多处理器系统 |
CN102257469A (zh) * | 2008-10-10 | 2011-11-23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存储系统及用于控制存储系统的方法 |
CN102607105A (zh) * | 2011-01-21 | 2012-07-25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控制其室外单元的方法及具有空调的中央控制系统 |
CN107615190A (zh) * | 2015-05-27 | 2018-01-1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程序生成装置、程序生成方法及程序生成程序 |
JP2019008736A (ja) * | 2017-06-28 | 2019-01-1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サービス提供方法、サービス提供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サービス提供装置 |
US20190041830A1 (en) * | 2017-11-16 | 2019-02-07 | Intel Corporation | Self-descriptive orchestratable modules in software-defined industrial system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601489B2 (ja) * | 2001-09-06 | 2004-12-15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家庭用機器の集中制御システム |
JP2009110300A (ja) | 2007-10-30 | 2009-05-21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情報家電ネットワーク制御装置、情報家電ネットワーク制御システム、情報家電ネットワーク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2011013716A (ja) * | 2009-06-30 | 2011-01-20 | Nec Corp | プロセッササイジング装置、プロセッササイジング方法、およ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
-
2020
- 2020-06-05 JP JP2021524935A patent/JP7448830B2/ja active Active
- 2020-06-05 ES ES20818475T patent/ES2963711T3/es active Active
- 2020-06-05 US US17/615,794 patent/US20220245041A1/en active Pending
- 2020-06-05 CN CN202080041813.9A patent/CN113994647B/zh active Active
- 2020-06-05 WO PCT/JP2020/022349 patent/WO2020246594A1/ja unknown
- 2020-06-05 EP EP20818475.4A patent/EP3955558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09179A (zh) * | 2001-09-17 | 2003-04-09 | 费舍-柔斯芒特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处理性能监控与处理设备监控及控制的合成 |
CN1417910A (zh) * | 2001-11-07 | 2003-05-14 | 株式会社东芝 | 配电设备的监视控制系统 |
CN101145111A (zh) * | 2006-09-11 | 2008-03-19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能使用专用按钮改变性能模式的计算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JP2008107944A (ja) * | 2006-10-24 | 2008-05-08 | Nec Electronics Corp | データ処理装置 |
CN101542519A (zh) * | 2007-01-16 | 2009-09-23 | 株式会社东芝 | 远程监控/诊断系统 |
CN102057357A (zh) * | 2008-06-11 | 2011-05-11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多处理器系统 |
CN102257469A (zh) * | 2008-10-10 | 2011-11-23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存储系统及用于控制存储系统的方法 |
CN102607105A (zh) * | 2011-01-21 | 2012-07-25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控制其室外单元的方法及具有空调的中央控制系统 |
CN107615190A (zh) * | 2015-05-27 | 2018-01-1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程序生成装置、程序生成方法及程序生成程序 |
JP2019008736A (ja) * | 2017-06-28 | 2019-01-1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サービス提供方法、サービス提供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サービス提供装置 |
US20190041830A1 (en) * | 2017-11-16 | 2019-02-07 | Intel Corporation | Self-descriptive orchestratable modules in software-defined industrial system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955558B1 (en) | 2023-10-11 |
ES2963711T3 (es) | 2024-04-01 |
EP3955558A4 (en) | 2022-06-29 |
JPWO2020246594A1 (zh) | 2020-12-10 |
JP7448830B2 (ja) | 2024-03-13 |
WO2020246594A1 (ja) | 2020-12-10 |
US20220245041A1 (en) | 2022-08-04 |
CN113994647B (zh) | 2023-11-17 |
EP3955558A1 (en) | 2022-02-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319151B (zh) | 家电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 |
US20140067150A1 (en) | Automated demand response gateway | |
CN109974224B (zh) | 自适应场所使用需求的空调器、控制空调器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7608602B (zh) | 车载空调的控制方法、移动终端、控制系统及存储介质 | |
CN110687820B (zh) | 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0531633B (zh) | 基于智能家居操作系统的协同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
CN107505974A (zh) | 家庭用电防跳闸的控制方法、装置、家居系统及存储介质 | |
CN103716901A (zh) | 设备之间连接的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 |
CN109945296B (zh) | 空调器、家电设备的控制方法、家电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7421063A (zh) | 空调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器、系统及存储介质 | |
CN106919061A (zh) | 家电设备管理方法及装置 | |
US9560167B2 (en) | Network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server, and terminal | |
CN110986302A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终端、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 |
KR101343589B1 (ko) | 설비 관제 시스템 및 이의 운전 방법 | |
CN107421066B (zh) |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空调系统 | |
JP2010281466A (ja) | 設備機器およびその管理ユニット | |
US20090108084A1 (en)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
CN113994647B (zh) | 设备控制系统、设备的控制方法 | |
CN105020849A (zh) | 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9945387B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5200178B (zh) | 一种楼宇终端设备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7847718A (zh) | 空调器内部通信控制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2333058B (zh) | 设备监控方法、装置、系统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KR20070115451A (ko) | 공기조화기 관리 시스템 | |
CN113126510A (zh) | 家电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