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93401A - 用于气溶胶供应装置的感应线圈 - Google Patents

用于气溶胶供应装置的感应线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93401A
CN113993401A CN202080039551.2A CN202080039551A CN113993401A CN 113993401 A CN113993401 A CN 113993401A CN 202080039551 A CN202080039551 A CN 202080039551A CN 113993401 A CN113993401 A CN 1139934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member
axis
configuration
wire
cr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3955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克·詹姆斯·沃伦
米切尔·托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coventures Trad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coventures Trad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coventures Trading Ltd filed Critical Nicoventures Trading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9934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34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6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6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 A24F40/465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duction hea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70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06Coil winding
    • H01F41/071Winding coils of special form
    • H01F41/073Winding onto elongate 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06Coil winding
    • H01F41/077Deforming the cross section or shape of the winding material while win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06Coil winding
    • H01F41/098Mandrels; 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1/00Details of electric heating devices
    • H05B1/02Automatic switch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apparatus ; Control of heating devices
    • H05B1/0227Applications
    • H05B1/023Industrial applications
    • H05B1/0244Heating of flui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10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furna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5B6/105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furna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using a susceptor
    • H05B6/108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furna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using a susceptor for heating a fluid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36Coil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36Coil arrangements
    • H05B6/362Coil arrangements with flat coil conduc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20Devices using solid inhalable precurs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And 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用于形成气溶胶供应装置的感应线圈,并且限定所述感应线圈的多股线能绕其缠绕的轴线。所述支撑构件的外表面包括用于接收所述线的通道。在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形成用于气溶胶供应装置的感应线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包括多个线股的多股线,其中,所述多个线股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可粘合涂覆物;围绕在限定轴线的支撑构件缠绕所述多股线;使可粘合涂覆物活化,使得所述多股线基本上保持通过所述支撑构件确定的形状;减小所述支撑构件在垂直于所述轴线方向上的截面宽度;并且从所述支撑构件移除所述多股线。

Description

用于气溶胶供应装置的感应线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形成用于气溶胶供应装置的感应线圈的方法、支撑构件、气溶胶供应装置感应线圈制造系统、感应线圈和系统。
背景技术
诸如香烟、雪茄等的吸烟制品在使用过程中燃烧烟草以产生烟草气溶胶。已经尝试通过制造在不燃烧的情况下释放化合物的产品来提供这些燃烧烟草的制品的替代物。这样的产品的示例是加热装置,加热装置通过加热而不是燃烧材料来释放化合物。材料可以是例如烟草或者可以含有或可以不含尼古丁的其他非烟草产品。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形成用于气溶胶供应装置的感应线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包括多个线股的多股线,其中,所述多个线股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可粘合涂覆物;
围绕支撑构件缠绕所述多股线,使得所述多股线被接收在形成在所述支撑构件的外表面中的通道中;
使所述可粘合涂覆物活化,使得所述多股线基本上保持通过所述通道确定的形状;
从所述支撑构件上移除所述多股线。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在用于形成气溶胶供应装置的感应线圈时使用的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限定所述感应线圈的多股线能绕其缠绕的轴线,其中,所述支撑构件的外表面包括通道以接收所述多股线。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气溶胶供应装置感应线圈制造系统,包括:
根据第二方面的支撑构件;
驱动组件,被构造为绕所述支撑构件的轴线旋转所述支撑构件,使得在使用中,所述多股线缠绕到所述支撑构件上。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气溶胶供应装置的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根据包括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方法形成。
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气溶胶供应装置的感应线圈,其中,所述感应线圈限定轴线并且包括绕所述轴线缠绕的多股线,并且其中,所述多股线的截面的最大横向尺寸大于最大纵向尺寸,其中,所述最大横向尺寸是在垂直于所述轴线的方向上测量的,并且所述最大纵向尺寸是在垂直于所述最大横向尺寸的方向上测量的。
根据本公开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气溶胶供应装置,所述气溶胶供应装置包括:
接受器,用于接收包括可雾化材料的制品的至少一部分;
加热组件,当所述制品被布置在所述接受器中时用于加热所述制品,其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
所述第四、第五和第十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感应线圈中的至少一个,用于产生变化的磁场以穿透感受器,从而引起所述感受器的加热。
根据本公开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形成气溶胶供应装置的感应线圈的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限定感应线圈的线能绕其缠绕的轴线,其中,所述支撑构件能在第一配置和第二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配置中,所述线能绕所述支撑构件缠绕,在所述第二配置中,所述支撑构件的垂直于所述轴线的截面宽度小于所述支撑构件处于所述第一配置时的截面宽度,从而有利于从所述支撑构件移除线。
根据本公开的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根据第七方面的支撑构件;
装置,被构造为使所述支撑构件在所述第一配置和所述第二配置之间移动。
根据本公开的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形成用于气溶胶供应装置的感应线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包括多个线股的多股线,其中,所述多个线股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可粘合涂覆物;
绕限定轴线的支撑构件缠绕所述多股线;
使所述可粘合涂覆物活化,使得所述多股线基本上保持通过所述支撑构件确定的形状;
减小所述支撑构件在垂直于所述轴线的方向上的截面宽度;
从所述支撑构件上移除所述多股线。
根据第十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气溶胶供应装置的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根据包括第九方面的方法的方法形成。
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和优点将从下面参考附图仅作为示例给出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中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气溶胶供应装置的示例的前视图;
图2示出移除外罩的图1的气溶胶供应装置的前视图;
图3示出图1的气溶胶供应装置的截面图;
图4示出图2的气溶胶供应装置的分解图;
图5A示出气溶胶供应装置内的加热组件的截面图;
图5B示出图5A的加热组件的一部分的特写图;
图6示出绕隔绝构件缠绕的第一感应线圈和第二感应线圈的透视图;
图7示出形成感应线圈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
图8示出用于形成感应线圈的制造设备的透视图;
图9A和图9B示出正形成感应线圈的透视图;
图10A是根据第一示例的支撑构件的图示;
图10B和图10C是图10A的支撑构件的一部分的特写图;
图11是根据第二示例的支撑构件的图示;
图12是根据第三示例的支撑构件的图示;
图13是根据第四示例的支撑构件的图示;
图14是根据第五示例的支撑构件的图示;
图15是根据第六示例的支撑构件的图示;
图16A是根据第七示例的支撑构件的图示,其中,支撑构件布置在第一配置中;
图16B描绘被线围绕的图16A的支撑构件;
图16C是图16A的支撑构件的截面图;
图16D是图16B的支撑构件的截面图;
图17A描绘布置在第二配置中的图16A的支撑构件;
图17B描绘被线围绕的图17A的支撑构件;
图17C是图17A的支撑构件的截面图;
图17D是图17B的支撑构件的截面图;
图18A是图16A的支撑构件的端视图;
图18B是图17A的支撑构件的端视图;
图19A是插入到示例支撑构件的空腔中的装置的截面框图;
图19B是从示例支撑构件的空腔中部分移除的装置的截面框图;
图20示出形成感应线圈的第二示例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气溶胶产生材料”包括在加热时提供挥发成分的材料,通常呈气溶胶的形式。气溶胶产生材料包括任何含烟草的材料并且可以例如包括烟草、烟草衍生物、膨胀烟草、再造烟草或烟草替代品中的一种或多种。气溶胶产生材料还可以包括其他非烟草产品,根据产品的不同,其可以含有或可以不含尼古丁。气溶胶产生材料可以是例如固体、液体、凝胶、蜡等形式。气溶胶产生材料也可以是例如材料的组合或共混物。气溶胶产生材料也可以被称为“可吸烟材料”。
已知这样的设备:加热气溶胶产生材料,以使气溶胶产生材料的至少一种成分挥发,以通常形成可以吸入的气溶胶,而不会燃烧或烧燃气溶胶产生材料。这样的设备有时被描述为“气溶胶产生装置”、“气溶胶供应装置”、“加热不燃烧装置”、“烟草加热产品装置”或“烟草加热装置”或类似物。类似地,还存在所谓的电子烟装置,其通常以液体的形式蒸发气溶胶产生材料,所述气溶胶产生材料可以含有或可以不含尼古丁。气溶胶产生材料可以是可以插入到设备中的杆、筒或盒等的形式或作为所述杆、筒或盒等的一部分提供。用于加热和挥发气溶胶产生材料的加热器可以设置为设备的“永久”部分。
气溶胶供应装置可以接收包括用于加热的气溶胶产生材料的制品。在此上下文中,“制品”是在使用中包括或包含气溶胶产生材料的部件以及可选择地在使用中包括或包含其他部件,所述气溶胶产生材料被加热以挥发气溶胶产生材料。使用者可以在制品被加热以产生使用者随后吸入的气溶胶之前将制品插入到气溶胶供应装置中。例如,制品可以具有预定的或特定的尺寸,所述尺寸被构造为放置在装置的加热室内,所述装置的尺寸被设计为接收制品。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限定一种形成用于气溶胶供应装置的感应线圈的方法。该方法以诸如利兹线(litz wire)的多股线开始。多股线是包括多个线股的线,并且用于承载交流电。多股线可以用于减少导体中的趋肤效应损耗,并且包括绞合或编织在一起的多个单独绝缘的线。这种缠绕的结果是使每股在导体外部的总长度比例相等。这具有在线股之间平均分配交流电的效果,从而降低线中的电阻。在一些示例中,多股线包括若干束的线股,其中,每束中的线股绞合在一起。线的束以类似的方式绞合/编织在一起。
在提供多股线之后,该方法包括围绕支撑构件缠绕多股线,使得多股线被接收在围绕支撑构件的外表面形成的通道中。支撑构件用作用于形成感应线圈的支撑件。例如,支撑构件可以是管状或圆柱形的,并且多股线可以绕支撑构件螺旋缠绕/环绕。
在本公开中,支撑构件具有围绕支撑构件的外表面延伸的通道。当多股线绕支撑构件缠绕时,通道接收多股线。通道中相邻匝之间的间距可以设定所形成的感应线圈的相邻匝之间的间距。因此,感应线圈呈现通过通道提供的形状。通道允许在制造期间更好地控制感应线圈的形状和尺寸。通道可以用于在形成感应线圈时将多股线相对于支撑构件保持在适当位置。
在一些示例中,通道可以是螺旋形的。螺旋形通道可以沿着支撑构件的轴线具有恒定或变化的螺距。通道可以被称为凹陷的引导路径或凹槽。支撑构件也可以被称为成形夹具或心轴。
多个线股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可粘合涂覆物。可粘合涂覆物是围绕线股的涂层,并且其可以被活化(诸如经由加热),使得多股线内的线股粘合到另外一个相邻的股。可粘合涂覆物允许多股线在支撑构件上形成为感应线圈的形状,并且在可粘合涂覆物被活化后,感应线圈将保持其形状。因此,可粘合涂覆物“设定”感应线圈的形状。在一些示例中,可粘合涂覆物是围绕导电芯的电绝缘层。然而,可粘合涂覆物和绝缘物可以是分开的层,可粘合涂覆物围绕绝缘层。在示例中,多股线的导电芯包括铜。可粘合涂覆物可以包括搪瓷(enamel)。
当多股线布置在通道中时,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使可粘合涂覆物活化,使得多股线基本上保持由通道确定的形状。多股线(现在呈感应线圈的形状)可以从支撑构件上移除而不会改变其形状。
可以执行上述方法以形成用于气溶胶供应装置的感应线圈。在一些示例中,装置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个感应线圈。每个感应线圈被布置为产生穿透感受器的变化磁场。如本文中将更详细讨论的,感受器是导电物体,其能通过变化磁场的穿透而加热。包含气溶胶产生材料的制品可以被接收在感受器内,或布置在感受器附近或与感受器接触。在被加热时,感受器将热量传递给气溶胶产生材料,从而释放气溶胶。
缠绕多股线并活化可粘合涂覆物的步骤可以包括改变多股线的至少一部分的截面形状。因此,当多股线被接收在通道中时,多股线的截面形状可以改变。因此,通道不仅可以设定线圈的尺寸(诸如各个匝之间的间距),而且还可以提供控制或改变多股线的截面形状的手段。
通道可以具有预定的截面形状,并且改变截面形状的步骤可以包括将预定的截面形状赋予到多股线。通道的使用提供了制造具有特定截面形状的多股线的简单且有效的方式。因此,通道的尺寸可以用作模具以用于根据需要对多股线进行成形。因为特定截面形状可以提供不同的加热效果,所以这是特别有用的。
将多股线引入到通道中并且使可粘合涂覆物活化的综合效果可以改变多股线的截面。
在一些示例中,支撑构件限定轴线,并且其中,缠绕的步骤包括绕轴线缠绕多股线。在一些示例中,支撑构件是细长的并且轴线是纵向轴线。改变多股线的截面形状的步骤可以包括将多股线的截面修改为使得多股线的截面具有与最大横向尺寸不同的最大纵向尺寸,其中,最大纵向尺寸是在平行于轴线的方向上测量的,最大横向尺寸是在垂直于最大纵向尺寸的方向上测量的。因此,支撑构件和通道可以用于形成感应线圈,其中,多股线具有非圆形或非方形的截面。例如,多股线的宽度可以小于或大于深度。如所提到的,这可以提供期望的加热效果。
在特定示例中,改变截面形状的步骤可以包括将多股线的截面修改为使得多股线的截面具有大于最大横向尺寸的最大纵向尺寸。因此,多股线具有这样的截面:在截面中,纵向延伸(在平行于感应线圈的磁轴的方向上)大于横向延伸(在垂直于磁轴的方向上)。因此,多股线可以具有平坦或矩形的截面,其中,多股线内的单独线沿着轴线延伸的程度大于沿着垂直于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程度。其他形状也可以具有这些尺寸。已经发现,这样的截面减少了感应线圈中的能量损失。
在替代示例中,改变截面形状的步骤可以包括将多股线的截面修改为使得多股线的截面具有小于最大横向尺寸的最大纵向尺寸。因此,多股线可以具有平坦或矩形的截面,其中,多股线内的单独线沿着轴线延伸的程度小于沿着垂直于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程度。这样的构造可以允许感应线圈沿着其长度具有更多的匝,或者可以允许在需要时降低加热效果。例如,可能有用的是,减少沿着感受器的特定区域中的加热效果。
所提及的最大纵向尺寸是指截面的在平行于(纵向)轴线的方向上可测量的最长纵向延伸。截面可以具有不规则形状,使得截面的纵向延伸可以在线中的不同点处变化。类似地,所提及的最大横向尺寸是指截面的在垂直于(纵向)轴线的方向上可测量的最长横向延伸。同样,截面可以具有不规则的形状,使得截面的横向延伸可以在沿着轴线的不同点处变化。在一些示例中,最大纵向尺寸可以被称为最大第一尺寸并且最大横向尺寸可以被称为最大第二尺寸。
修改多股线的截面形状可以包括在平行于轴线的方向上压制多股线,以增大多股线的密度。例如,通道可以具有随着朝向通道的基部的距离而减小的宽度尺寸,并且宽度的减小可以使得多股线中的单独的线在纵向尺寸上变得更加紧密。这种压制减少多股线的纵向延伸,并且可以意味着多股线的横向延伸增大。
使可粘合涂覆物活化可以包括加热支撑构件以使得可粘合涂覆物被加热。例如,在多股线绕支撑构件缠绕之后,可以加热多股线以使线股的可粘合涂覆物自粘合,使得感应线圈经历热固化。通过加热支撑构件,可以将热量均匀地传导至多股线。
该方法可以包括同时加热支撑构件和围绕支撑构件缠绕多股线。因此,加热与缠绕同时进行。在将多股线缠绕到支撑构件上的同时加热允许减少制造时间。在其他示例中,加热可以在多股线绕支撑构件缠绕之后或之前发生。
加热支撑构件可以包括将支撑构件加热到约150℃和350℃之间的温度,诸如约150℃和250℃之间或约180℃和200℃之间。因此,可粘合涂覆物可以在该范围内的温度下被活化。
在另一个示例中,可粘合涂覆物可以经由溶剂活化。
使可粘合涂覆物活化的步骤还可以包括在加热可粘合涂覆物之后冷却多股线。这会使得可粘合涂覆物冷却,从而设定感应线圈的形状。冷却多股线的步骤可以包括使空气通过多股线。例如,气枪或风扇可以将空气吹过多股线。使用气枪或风扇可以加快冷却过程。
在一个示例中,线股是Thermobond STP18(热粘合STP18)线,其能从新罕布什尔州的Elektrisola Inc.(益力素勒公司)商购。已发现这些线提供了用于气溶胶供应装置的良好适用性。例如,这些线具有相对高的粘合温度,使得装置中的加热感受器不会使得可粘合涂覆物重新软化。
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使支撑构件围绕支撑构件的轴线旋转,从而使多股线绕支撑构件缠绕。因此,可以转动支撑构件,从而将多股线拉到支撑构件上。这种旋转使感应线圈的制造更容易。例如,这避免了必须绕静态支撑构件移动线。
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在平行于轴线的方向上移动支撑构件(同时旋转支撑构件)。这允许多股线被接收在螺旋形通道中。在特定示例中,多股线的端部部分锚定在支撑构件的端部处或附近,使得多股线不会散开。
根据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形成气溶胶供应装置的感应线圈的支撑构件。支撑构件限定诸如纵向轴线的轴线,感应线圈的多股线能绕该轴线缠绕。支撑构件的外表面包括接收多股线的通道。例如,通道可以是螺旋形通道。
在一些示例中,通道具有在垂直于轴线的方向上测量的最大深度尺寸和在垂直于最大深度尺寸的方向上测量的最大宽度尺寸,并且最大深度尺寸不同于最大宽度尺寸。在一些示例中,最大深度尺寸大于最大宽度尺寸。因此,通道由此可以比其宽度深。当多股线缠绕到支撑构件上时,这样的通道可以将多股线牢固地保持在适当位置。比其宽度深的通道可以帮助避免多股线在通过使可粘合涂覆物活化而固定其形状之前意外地退出通道。在一些示例中,最大深度尺寸与最大宽度尺寸的比在约1.1和2之间(即,在约1.1和约2:1之间)。
在一些示例中,最大深度尺寸小于最大宽度尺寸。因此,通道由此可以比其深度宽。
通道可以包括通向线接收部分的渐缩口部。线接收部分被构造为接收多股线。线接收部分可以具有在垂直于轴线的方向上测量的最大深度和在垂直于最大深度的方向上测量的最大宽度,并且最大深度不同于最大宽度。在一些示例中,最大深度大于最大宽度。这允许形成具有小于最大横向延伸/尺寸的最大纵向延伸/尺寸的感应线圈。
在替代示例中,最大宽度可以大于最大深度。这允许形成具有大于最大横向尺寸的最大纵向尺寸的感应线圈。
线接收部分是通道的一部分,在多股线完全接收在通道中之后,该部分保持或邻接多股线。因此,线接收部分朝向通道的基部/基底定位。在通道赋予多股线预定形状的示例中,线接收部分是通道的赋予预定形状的一部分。渐缩口部限定用于将多股线引导到通道的线接收部分中的引导件。例如,渐缩口部具有朝向通道的基部减小的宽度尺寸(平行于支撑构件的轴线测量)。因此,渐缩口部允许多股线更好地对齐并接收在通道中。渐缩口部被布置为比线接收部分更远离轴线。渐缩口部可以通过斜切或倒棱的边缘提供。
所提及的最大宽度尺寸或最大宽度是指通道的在平行于(纵向)轴线的方向上可测量的最宽部分。通道可以具有不规则的宽度,使得通道的宽度可以在不同点处变化。类似地,所提及的最大深度尺寸或最大深度是指通道的在垂直于(纵向)轴线的方向上可测量的最深部分。通道可以具有不规则的深度,使得通道的深度可以在不同点处变化。
在特定示例中,最大深度与最大宽度的比在约1.1和2之间(即,在约1.1:1和约2:1之间)。已经发现,在该范围内的比允许控制感应线圈的加热效果,同时确保感应线圈内的多股线保持正确定向。可选择地,该比在约1.1和约1.5之间。该比可以在约1.1和约1.2之间。
在一个示例中,最大宽度在约1.2mm与约1.5mm之间。在一个示例中,最大深度在约1.6mm和约1.7mm之间。已经发现,在具有这些尺寸的线接收部分中形成的感应线圈特别适用于在气溶胶供应装置中加热。
在一些示例中,通道是螺旋形通道。
渐缩口部的表面可以具有第一表面梯度,线接收部分的与渐缩口部相邻的表面可以具有大于第一表面梯度的第二表面梯度。第一表面梯度和第二表面梯度是相对于轴线限定的。因此,渐缩口部具有比挨着渐缩口部布置的线接收部分的梯度更浅的梯度。较浅的梯度提供进入通道的平滑过渡,而不会在多股线被接收到线接收部分中之前无意地改变多股线的截面形状。在一个示例中,线接收部分的与渐缩口部相邻布置的表面基本上竖直布置(即,定向为垂直于轴线)。这种竖直布置可以提供将多股线包含并固定在通道内的手段。
在特定示例中,通道的基底是基本上平坦的或圆形的。也就是说,通道的基部是平坦的或圆形的。平坦的或圆形的形状可以使多股线容易地从通道中移除。
通道可以具有随着朝向通道的基底/基部的距离而减小的宽度尺寸。因此,通道是渐缩的,并且具有倾斜表面,这可以允许多股线在其被接收在通道中时更均匀地收缩/压制。通道的基部是通道的距支撑构件的外表面最远定位的部分。
支撑构件可以耐热大于150℃的温度。这允许将支撑构件加热到至少150℃的温度,从而可以经由加热使多股线的可粘合涂覆物活化。支撑构件可以通过例如金属制成,所述金属是热的良导体并且具有高熔点。例如,支撑构件可以包括钢、不锈钢或铝。例如,支撑构件可以具有大于约600℃、或大于约700℃、或大于约800℃、或大于约1000℃、或大于约1500℃的熔点。
根据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气溶胶供应装置感应线圈制造系统,其包括如以上示例中的任一个所述的支撑构件以及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被构造为使支撑构件围绕支撑构件的诸如纵向轴线的轴线旋转的驱动组件,从而在使用中使多股线缠绕到支撑构件上。驱动组件使支撑构件旋转,从而允许多股线缠绕到支撑构件上。驱动组件可以包括旋转的滚筒。
系统还可以包括用于将多股线供给到支撑构件上的线供给组件。在一个示例中,线供给组件是被动的,使得其仅将多股线保持在适当位置,同时驱动系统使支撑构件旋转。因此,旋转支撑构件将线拉到支撑构件上。被动的线供给组件简化了制造。在另一个示例中,线供给组件是主动的,并且主动地将线缠绕到支撑构件上。
驱动组件还可以被构造为使支撑构件在平行于轴线的方向上相对于线供给组件移动。例如,驱动组件可以使线供给组件相对于静态支撑构件移动,或者驱动组件可以使支撑构件相对于静态线供给组件移动。在特定示例中,驱动组件沿着平行于支撑构件的轴线定向的导轨移动滚筒(其固定到支撑构件)。
系统还可以包括用于加热支撑构件的加热器。例如,支撑构件可以被加热,使得多股线的可粘合涂覆物可以被活化。
系统还可以包括锚固件,所述锚固件被构造为当多股线缠绕到支撑构件上时相对于支撑构件保持多股线的一部分。因此,当支撑构件旋转时,锚固件固定多股线并阻止其散开。
在一个示例中,支撑构件包括螺纹外轮廓以用于接收多股线。因此,螺纹外轮廓形成通道,多股线可以被接收在所述通道内。
根据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气溶胶供应装置的感应线圈,感应线圈根据上述方法形成。
根据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气溶胶供应装置的感应线圈,其中,感应线圈限定轴线并且包括绕轴线缠绕的多股线,并且其中,多股线的截面具有大于最大纵向尺寸的最大横向尺寸,其中,最大横向尺寸是在垂直于轴线的方向上测量的,最大纵向尺寸是在垂直于最大横向尺寸的方向上测量的。
根据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气溶胶供应装置,其包括用于接收包含可雾化材料的制品的至少一部分的接受器以及用于在制品布置在接受器中时加热制品的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包括第四方面或第五方面或第十方面的感应线圈中的至少一个,以用于产生用于加热感受器的变化磁场。在一些示例中,加热组件包括能通过利用变化磁场穿透而加热的感受器。
根据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能够在两种或更多种配置之间移动的支撑构件。例如,支撑构件可以在第一配置和第二配置之间移动。如将显而易见的,改变构造/形状的支撑构件可以使形成的感应线圈更容易从支撑构件移除。如上所述,支撑构件可以限定感应线圈的线能绕其缠绕的轴线(诸如纵向轴线)。在第一配置中,线可以绕支撑构件缠绕,以形成感应线圈。在第二配置中,支撑构件的(垂直于轴线测量的)截面宽度小于当支撑构件处于第一配置时。因此,在第二配置中,支撑构件具有较小的截面宽度。已经发现,减小支撑构件的截面宽度(在已经形成感应线圈之后)允许更容易地从支撑构件移除感应线圈。例如,通过减小支撑构件的截面宽度,线/线圈可以至少部分地与支撑构件分离/拆分,使得感应线圈的移除不会在其移除时损坏感应线圈或使感应线圈变形。
在第一配置中,支撑构件具有第一截面宽度,在第二配置中,支撑构件具有第二截面宽度,其中,第一截面宽度大于第二截面宽度。
在一些示例中,线是多股线。
截面宽度是垂直于通过支撑构件限定的轴线测量的。该截面宽度可以沿着第二轴线测量,其中,第二轴线垂直于通过支撑构件限定的轴线。通过支撑构件限定的轴线可以是第一轴线。在支撑构件在形式上基本上是圆柱形的示例中,支撑构件的截面宽度(在第一配置中)等于支撑构件的直径。
在以上示例中的任一个中,线围绕支撑构件缠绕,以形成感应线圈。因此,线在其形成在支撑构件上之后成为感应线圈。
在一个示例中,支撑构件是整体式的,并且通过单个部件形成。然而,在其他示例中,支撑构件可以通过多个部件/零件形成。
在特定示例中,支撑构件的外表面包括用于接收线的通道。如上面所说明的,通道可以在线绕支撑构件缠绕时接收线。通道中的相邻匝之间的间距可以设定所形成的感应线圈的相邻匝之间的间距。在该特定示例中,支撑构件改变配置的能力更加有用。通道的性质意味着线延伸到支撑构件中,这使得难以从支撑构件移除感应线圈。例如,因为线至少部分地定位在通道内,所以将难以沿着支撑构件的长度滑动感应线圈。通过减小支撑构件的截面宽度,可以更容易地移除感应线圈。在一个示例中,截面宽度减少至少两倍通道的深度尺寸,以确保感应线圈具有足够的间隙。
通道可以具有平行于第二轴线测量的深度和平行于第一轴线测量的宽度尺寸。
支撑构件可以朝向第二配置偏置。因此,支撑构件可以“自动”重新配置为截面宽度最小的布置。当需要时,装置可以将支撑构件保持在第一配置中。
在特定布置中,支撑构件可以包括诸如一个或多个弹簧的一个或多个偏置机构,以使支撑构件朝向第二配置偏置。
支撑构件的外表面可以通过围绕轴线周向布置的多个段形成。因此,在一个示例中,支撑构件可以通过多个部件形成。通过移动这些段/部件中的一个或多个,支撑构件可以在第一配置和第二配置之间移动。
在一个示例中,每个段在平行于支撑构件的纵向轴线的方向上沿着支撑构件的长度延伸。
在支撑构件是基本上圆柱形的示例中,每个段可以具有弯曲轮廓,其弧长部分地绕支撑构件的外周延伸。
段可以邻接一个或多个相邻段。邻接提供更连续的外表面,还可以改善段之间的热传导。
当支撑构件在第一配置和第二配置之间移动时,多个段中的至少一个段可以被配置为相对于多个段中的相邻段移动。因此,如上所述,可以重新配置支撑构件。在特定示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段可以相对于相邻段旋转/枢转。
在一些示例中,仅段的子部分(subset)是可移动的。例如,支撑构件的仅一部分可以改变形状,而整个支撑构件仍可以具有减小的截面宽度。
多个段中的至少一个段可以经由铰链接合到多个段中的相邻段。因此,可以存在通过铰链接合的两个段。铰链提供一种移动相邻段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一个或多个铰链可以被偏置为使得支撑构件朝向第二配置偏置。
在一些示例中,多个段中的至少一个段没有永久性地连接到多个段中的相邻段。因此,并非所有段都可以永久性地连接(例如,经由铰链)。这允许当支撑构件从第一配置移动到第二配置时支撑构件的一端远离另一端移动。
在一些示例中,多个段中的至少一个段具有用于限制所述至少一个段相对于相邻段的运动的止动件,从而限制支撑构件能远离第二配置移动的程度。“止动件”确保当支撑构件从第二配置移动回到第一配置时,支撑构件仅移动到第一配置,而不会延伸超过该第一配置。“限制支撑构件能远离第二配置移动的程度”可以意味着截面宽度不会变得大于第一配置中支撑构件的截面宽度。止动件可以减少铰链(其连接两个段)在相反方向上弯曲的可能性。
在特定示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段的外表面包括突出部分,并且相邻段的外表面包括接收部分,以在支撑构件从第二配置移动到第一配置时接收突出部分。因此,“止动件”可以通过接收部分提供,并且运动受到接触接收部分的突出部分的限制。突出部分可以是唇缘或凸缘。每个段的外表面是距沿着支撑构件的中央延伸的纵向轴线最远的部分。
在一个示例中,在第二配置中,支撑构件呈螺旋形构造。例如,当支撑构件从第一配置移动到第二配置时,支撑构件可以在其自身上卷起或卷曲。在支撑构件包括多个段的示例中,段可以允许支撑构件被卷成螺旋形构造。当沿着支撑构件的纵向轴线观察时,螺旋形构造可能是最清楚的。
在一个示例中,在第一配置中,支撑构件可以限定用于接收装置的空腔,以将支撑构件保持在第一配置中。例如,可以将装置插入到支撑构件的中间,所述装置接合支撑构件以将其支撑在第一配置中。如果支撑构件朝向第二配置偏置,则这样的装置可以是特别有用的。因此,装置的移除可以使得支撑构件“自动”移动到第二配置,特别是在偏置力(当被施加时)下。
在一个示例中,装置是接触支撑构件的内表面的插入构件。插入构件可以沿着支撑构件的轴线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到空腔中,并且可以沿着轴线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移动。装置/插入构件可以具有锥形轮廓,从而当装置在第一方向上移动时,装置的最窄部分首先插入到腔中(当支撑构件处于第二配置时),并且在装置的较宽部分插入时,支撑构件的截面宽度逐渐增大,直到支撑构件处于第一配置。
根据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系统,其中,系统包括根据第七方面的支撑构件以及被构造为使支撑构件在第一配置和第二配置之间移动的装置。装置可以是插入到支撑构件的空腔中以将支撑构件保持在第一配置中的相同装置。
如简要提到的,装置可以是沿着轴线能移动的,以使支撑构件在第一配置和第二配置之间移动。这提供了一种通过简单的自动化和很少的移动部件来改变支撑构件的截面宽度的有效方式。
系统可以被构造为使得当支撑构件处于第一配置时,装置定位于支撑构件的空腔内沿着轴线的第一位置处,以将支撑构件保持在第一配置,并且当支撑构件处于第二配置时,装置定位于不同于第一位置的沿着轴线的第二位置。在一些示例中,在第二配置中,装置仍可以部分地定位于空腔内。在其他示例中,装置可以从空腔中完全移除。
系统可以包括用于将支撑构件朝向第二配置偏置的偏置机构。在一些示例中,偏置机构可以与支撑构件分开。在其他示例中,偏置机构可以是支撑构件的一部分。
根据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形成用于气溶胶供应装置的感应线圈的方法。方法包括:(i)提供包括多个线股的多股线,其中,多个线股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可粘合涂覆物,(ii)将多股线绕限定轴线的支撑构件缠绕,(iii)使可粘合涂覆物活化,使得多股线基本上保持通过支撑构件确定的形状,(iv)在垂直于轴的方向上减小支撑构件的截面宽度,以及(v)从支撑构件上移除多股线。
在示例中,围绕支撑构件缠绕线的步骤可以包括将线接收在通道中。
减小支撑构件的截面宽度的步骤可以包括使支撑构件在第一配置和第二配置之间移动,其中,当支撑构件处于第二配置时,支撑构件的垂直于轴线的截面宽度小于当支撑构件处于第一配置时的截面宽度。
减小支撑构件的截面宽度的步骤可以包括滚动支撑构件或折叠支撑构件。
在一个示例中,当支撑构件处于第一配置时,装置可以定位于支撑构件的空腔内沿着轴线的第一位置处,以将支撑构件保持在第一配置。当支撑构件处于第二配置时,装置定位于不同于第一位置的沿着轴线的第二位置。因此,使支撑构件在第一配置和第二配置之间移动的步骤可以包括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装置。
如所提到的,支撑构件的外表面可以通过绕轴线周向布置的多个段形成。因此,减小支撑构件的截面宽度可以包括相对于多个段中的相邻段移动多个段中的至少一个段。
在一个示例中,缠绕包括绕轴线缠绕多股线,从支撑构件移除多股线包括在平行于轴线的方向上相对于支撑构件移动多股线。当感应线圈被保持在适当位置时,支撑构件可以在平行于轴线的方向上移动。可替代地,可以移动感应线圈,而将支撑构件固定在适当位置。
根据第十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气溶胶供应装置的感应线圈,感应线圈根据包括第九方面的方法的方法形成。
图1示出用于从气溶胶产生介质/材料产生气溶胶的气溶胶供应装置100的示例。概括地说,装置100可以用于加热包括气溶胶产生介质的可更换制品110,以产生被装置100的使用者吸入的气溶胶或其他可吸入介质。
装置100包括壳体102(以外罩的形式),所述壳体围绕并容纳装置100的各种部件。装置100在一端处具有开口104,制品110可以通过开口104插入以通过加热组件来加热。在使用中,制品110可以完全或部分地插入加热组件中,在加热组件中,其可以被加热组件的一个或多个部件加热。
该示例的装置100包括第一端部构件106,所述第一端部构件包括盖108,所述盖能相对于第一端部构件106移动,以在没有制品110就位时关闭开口104。在图1中,盖108被示出为处于打开配置,然而,盖108可以移动到关闭配置中。例如,使用者可以使盖108在箭头“A”的方向上滑动。
装置100还可以包括使用者可操作的控制元件112,诸如按钮或开关,所述控制元件在被按压时操作装置100。例如,使用者可以通过操作开关112来打开装置100。
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电气部件,诸如插座/端口114,所述电气部件可以接收线缆以对装置100的电池充电。例如,插座114可以是充电端口,诸如USB充电端口。
图2描绘在移除外罩102并且不存在制品110的情况下的图1的装置100。装置100限定纵向轴线134。
如图2中所示,第一端部构件106布置在装置100的一端处,第二端部构件116布置在装置100的相对端处。第一端部构件和第二端部构件106、116至少部分地一起限定装置100的端表面。例如,第二端部构件116的底表面至少部分地限定装置100的底表面。在该示例中,盖108还限定装置100的顶表面的一部分。
装置100的最靠近开口104的端部可以被称为装置100的近端(或嘴端),这是因为在使用中,其最靠近使用者的嘴。在使用中,使用者将制品110插入到开口104中,操作使用者控制元件112,以开始加热气溶胶产生材料并吸取装置中产生的气溶胶。这使得气溶胶沿着流向装置100的近端的流动路径流过装置100。
装置的距开口104最远的另一端部可以被称为装置100的远端,这是因为在使用中,其是距使用者的嘴最远的端部。当使用者吸取装置中产生的气溶胶时,气溶胶从装置100的远端流出。
装置100还包括电源118。电源118可以是例如电池,诸如可充电电池或不可充电电池。电池与加热组件电联接,以在需要时提供电力并且在控制器(未示出)的控制下加热气溶胶产生材料。在该示例中,电池连接到将电池118保持在适当位置的中央支撑件120。
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电子模块122。电子模块122可以包括例如印刷电路板(PCB)。PCB 122可以支持至少一个控制器,诸如处理器和存储器。PCB 122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电轨道,以用于将装置100的各种电子部件电连接在一起。例如,电池端子可以电连接到PCB122,从而可以在整个装置100中分配电力。插座114也可以经由电轨道电联接到电池。
在示例装置100中,加热组件是感应加热组件并且包括经由感应加热过程加热制品110的气溶胶产生材料的各种部件。感应加热是通过电磁感应加热导电物体(诸如感受器)的过程。感应加热组件可以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感应线圈的感应元件以及用于使诸如交流电的变化电流通过感应元件的装置。感应元件中的变化电流产生变化磁场。变化磁场穿透相对于感应元件适当定位的感受器,并在感受器内产生涡流。感受器对涡流具有电阻,因此涡流抵抗该电阻的流动使得感受器被焦耳加热而加热。在感受器包含诸如铁、镍或钴的铁磁材料的情况下,感受器中的磁滞损耗也可以产生热量,即,由于磁性材料中的磁偶极子与变化的磁场对齐而引起的磁偶极子的取向变化而导致所述磁滞损耗。在感应加热中,与例如通过传导加热相比,在感受器内部产生热量,允许快速加热。此外,感应加热器和感受器之间不需要任何物理接触,从而提高了构造和应用的自由度。
示例装置100的感应加热组件包括感受器装置132(在本文中被称为“感受器”)、第一感应线圈124和第二感应线圈126。第一感应线圈和第二感应线圈124、126通过导电材料制成。在该示例中,第一感应线圈和第二感应线圈124、126通过诸如利兹线/线缆的多股线制成,所述多股线以大体上螺旋形的方式缠绕,以提供感应线圈124、126。利兹线包括多个线股,所述多个线股单独绝缘并绞合在一起以形成单个线。利兹线被设计为减少导体中的趋肤效应损耗。在示例装置100中,第一感应线圈和第二感应线圈124、126通过具有矩形截面的铜利兹线制成。在其他示例中,利兹线可以具有其他形状的截面。
第一感应线圈124被配置为产生用于加热感受器132的第一部分的第一变化磁场,第二感应线圈126被配置为产生用于加热感受器132的第二部分的第二变化磁场。例如,第一感应线圈124在平行于装置100的纵向轴线134的方向上与第二感应线圈126相邻。第一感应线圈和第二感应线圈124、126的端部130可以连接到PCB 122。
将领会的是,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感应线圈和第二感应线圈124、126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至少一个特性。例如,第一感应线圈124可以具有与第二感应线圈126不同的至少一个特性。更具体地,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感应线圈124可以具有与第二感应线圈126不同的电感值。在图2中,第一感应线圈和第二感应线圈124、126具有不同的长度,使得第一感应线圈124缠绕在感受器132上的部分比第二感应线圈126小。因此,第一感应线圈124可以包括与第二感应线圈126不同的匝数(假设各个匝之间的间距基本相同)。在又一示例中,第一感应线圈124可以通过与第二感应线圈126不同的材料制成。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感应线圈和第二感应线圈124、126可以基本相同。
该示例的感受器132是中空的并且因此限定接收气溶胶产生材料的接受器。例如,制品110可以插入到感受器132中。在该示例中,感受器132是管状的,并且具有圆形截面。
图2的装置100还包括隔绝构件128,所述隔绝构件可以为大体上管状的并且至少部分地围绕感受器132。隔绝构件128可以通过诸如塑料的任何绝缘材料构成。在该特定示例中,隔绝构件通过聚醚醚酮(PEEK)构成。隔绝构件128可以帮助使装置100的各种部件与感受器132中产生的热量隔绝。
隔绝构件128还可以完全地或部分地支撑第一感应线圈和第二感应线圈124、126。例如,如图2中所示,第一感应线圈和第二感应线圈124、126围绕隔绝构件128定位并且与隔绝构件128的径向向外表面接触。在一些示例中,隔绝构件128不邻接第一感应线圈和第二感应线圈124、126。例如,在隔绝构件128的外表面与第一感应线圈和第二感应线圈124、126的内表面之间可以存在小的间隙。
在特定示例中,感受器132、隔绝构件128以及第一感应线圈和第二感应线圈124、126围绕感受器132的中心纵向轴线同轴。
图3以局部截面示出装置100的侧视图。在该示例中存在外罩102。
装置100还包括支撑件136,所述支撑件接合感受器132的一端,以将感受器132保持在适当位置。支撑件136连接到第二端部构件116。
装置还可以包括在控制元件112内相关联的第二印刷电路板138。
装置100还包括朝向装置100的远端布置的第二盖/帽140和弹簧142。弹簧142允许第二盖140被打开,以提供到感受器132的通路。使用者可以打开盖140以清洁感受器132和/或支撑件136。
装置100还包括膨胀室144,所述膨胀室远离感受器132的近端朝向装置的开口104延伸。保持夹146至少部分地定位于膨胀室144内,以在被接收在装置100内时邻接并保持制品110。膨胀室144连接到端部构件106。
图4是在省略外罩102的情况下的图1的装置100的分解图。
图5A描绘图1的装置100的一部分的截面。图5B描绘图5A的区域的特写。图5A和图5B示出接收在感受器132内的制品110,其中,制品110的尺寸形成为使得制品110的外表面邻接感受器132的内表面。该示例的制品110包括气溶胶产生材料110a。气溶胶产生材料110a定位于感受器132内。制品110还可以包括诸如过滤器、缠绕材料和/或冷却结构其他部件。
图5B示出感受器132的外表面与感应线圈124、126的内表面间隔开距离150,所述距离是在垂直于感受器132的纵向轴线158的方向上测量的。在一个特定示例中,距离150为约3mm至4mm、约3mm至3.5mm或约3.25mm。
图5B还示出隔绝构件128的外表面与感应线圈124、126的内表面间隔开距离152,所述距离是在垂直于感受器132的纵向轴线158的方向上测量的。在一个特定示例中,距离152为约0.05mm。在另一示例中,距离152基本上为0mm,使得感应线圈124、126邻接并接触隔绝构件128。
在一个示例中,感受器132具有约0.025mm至1mm或约0.05mm的壁厚154。
在一个示例中,感受器132具有约40mm至60mm、约40mm至45mm或约44.5mm的长度。
在一个示例中,隔绝构件128具有约0.25mm至2mm、0.25mm至1mm或约0.5mm的壁厚156。
图6描绘装置100的加热组件的一部分。如上面简述的,加热组件包括在沿着轴线200的方向上彼此相邻布置的第一感应线圈124和第二感应线圈126。感应线圈124、126围绕隔绝构件128延伸。感受器132布置在管状隔绝构件128内。在该示例中,形成第一感应线圈和第二感应线圈124、126的线具有圆形或椭圆形的截面,然而,它们可以具有不同形状的截面,诸如矩形、正方形、“L”、“T”或三角形的截面。
轴线200可以通过感应线圈124、126中的一者或两者限定。例如,轴线200可以为感应线圈124、126中的任一者的纵向轴线。轴线200平行于装置100的纵向轴线134并且平行于感受器的纵向轴线158。因此,每个感应线圈124、126围绕轴线200延伸。
每个感应线圈124、126通过诸如利兹线的多股线形成,所述利兹线包括多个股线。例如,在每个多股线中可以有约50个到约150个之间的线股。在本示例中,每个多股线中有约115个线股。
每个单独的线股具有直径。例如,直径可以在约0.05mm和约0.2mm之间。在一些示例中,直径在34AWG(0.16mm)和40AWG(0.0799mm)之间,其中,AWG是美国线规。在该示例中,每个线股的直径为38AWG(0.101mm)。
在多股线具有圆形截面的示例中,多股线的直径可以在约1mm和约2mm之间。在该示例中,多股线的直径在约1.3mm和约1.5mm之间,例如约1.4mm。
如图6中所示,第一感应线圈124的多股线绕轴线202缠绕约6.75次,第二感应线圈126的多股线绕轴线202缠绕约8.75次。因为多股线的一些端部在完成整个匝之前远离隔绝构件128的表面弯曲,所以多股线不形成整数的匝。在其他示例中,可以存在不同的匝数。例如,每个多股线可以围绕轴线202缠绕约4到15次。
图6示出连续绕组/匝之间的间隙。例如,这些间隙可以在约0.5mm和约2mm之间。
在一些示例中,每个感应线圈124、126具有相同的节距,其中,节距是感应线圈的在一个完整绕组上的长度(沿着感应线圈的轴线200或沿感受器的纵向轴线158测量)。在其他示例中,每个感应线圈124、126具有不同的节距。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感应线圈和第二感应线圈124、126的内径长度为约12mm,外径长度为约14.3mm。在另一示例中,第一感应线圈和第二感应线圈124、126的内径可以在约8mm到约15mm之间并且外径可以在约10mm到约17mm之间。
图7描绘用于形成气溶胶供应装置感应线圈的方法300的流程图。这样的方法可以用于形成关于图2至图6描述的感应线圈124、126中的一个或两个。
该方法包括,在框302中,提供包括多个线股的多股线,其中,多个线股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可粘合涂覆物。例如,可以提供具有上述参数的多股线。如上所述,可粘合涂覆物是围绕线股的涂覆物,并且可以被活化(诸如经由加热),使得多股线内的股粘合到另一个相邻的股。可粘合涂覆物允许多股线在支撑构件上形成为感应线圈的形状,并且在使可粘合涂覆物活化后,多股线将保持其形状。因此,可粘合涂覆物“设定”感应线圈的形状。
该方法还包括,在框304中,围绕支撑构件缠绕多股线。例如,多股线可以以螺旋形的方式绕支撑构件缠绕。
图8描绘用于通过多股线形成感应线圈400的示例系统。如所示的,多股线402在被解开并绕支撑构件406缠绕之前可以初始地绕线轴404缠绕。在该示例中,滚筒408旋转并平行于导轨410移动,这使得多股线将沿着支撑构件406的长度缠绕。滚筒408和导轨410形成驱动组件的一部分,它们一起将多股线402缠绕到支撑构件406上。
在特定示例中,支撑构件406具有形成在其外表面中的通道。因此,当多股线402缠绕到支撑构件406上时,多股线402可以被接收在通道中。通道提供了更好地控制形成感应线圈400的多股线402的形状和尺寸的手段。通道可以围绕支撑构件406螺旋地延伸。
在一些示例中,通道具有赋予多股线402的特定截面形状。因此,通道可以充当“模具”使得多股线402呈现通道的形状。
图9A描绘了多股线402围绕支撑构件406缠绕的替代视图。此时,感应线圈400仅部分地形成,并且多股线402仍被缠绕到支撑构件406上。可以看到通道412围绕支撑构件406的外表面延伸。当多股线402绕支撑构件406缠绕时,其落入通道412中。因此,通道提供了一种精确地控制感应线圈400中相邻匝之间的间距。
图8和图9A还示出允许或控制将多股线402供给到支撑构件406上的线供给组件414。在一些示例中,如图8和图9A所示,线供给组件414是被动的。例如,如上所述,该系统可以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被构造为使支撑构件406围绕通过支撑构件406限定的纵向轴线416旋转。该系统还可以包括锚固件418,所述锚固件将多股线402的端部部分保持在适当位置。当驱动组件在由箭头420所示的方向上旋转支撑构件406并且在平行于纵向轴线416的方向上移动支撑构件406时,多股线402被牵引通过被动的线供给组件414并到达支撑构件406上。
在其他示例中,线供给组件414是主动的,并且主动地将多股线缠绕到支撑构件406上。例如,当线缠绕到支撑构件上时,线供给组件414可以围绕支撑构件406旋转。
稍后,图9B示出图9A的系统。此时,感应线圈400仍仅部分形成,但多股线402已更多次地绕支撑构件406缠绕。驱动组件使支撑构件406旋转,并且使支撑构件406在平行于纵向轴线416的方向422上移动,同时线供给组件414保持静止。在替代示例中,驱动组件可以在平行于纵向轴线416的方向上移动线供给组件414,而支撑构件406的纵向位移保持静止。在任一情况下,驱动组件相对于线供给组件414移动支撑构件406,以使得多股线402缠绕到支撑构件406上。多股线402继续缠绕到支撑构件上406直到感应线圈400具有期望的长度。多股线402可以使用切割工具424(如图8中所示)切割成一定尺寸。
当多股线402绕支撑构件406缠绕时,方法300还包括在框306中使可粘合涂覆物活化,使得多股线基本上保持通过通道提供的形状。替代地,框306可以在多股线402已经完全绕支撑构件406缠绕之后发生。在本示例中,多股线具有搪瓷可粘合涂覆物,并且经由加热被活化。因此,当多股线402保留在支撑构件406上和通道412中时,热量被施加到多股线402。例如,支撑构件406可以通过加热器(未示出)加热,这进而使得多股线402被加热。在一个示例中,多股线402被加热到约190℃的活化温度,这使得可粘合涂覆物的粘度变低。在预定时间后,停止施加热量,可粘合涂覆物开始冷却。在一些示例中,可以通过施加冷空气来加速冷却过程。例如,气枪或风扇可以使冷却/环境空气流过多股线402。随着可粘合涂覆物的温度降低,可粘合涂覆物的粘度再次变高。这使得多股线内的单独线股彼此接合。
在替代示例中,加热的空气在多股线402上方移动。例如,空气被加热到适合于使得可粘合涂覆物活化的活化温度,并且经由风扇或气枪移动穿过感应线圈400。
优选地,在任一示例中,在将多股线402绕支撑构件406缠绕的同时对多股线402施加热量。
在通道中接收多股线402并使可粘合涂覆物活化的组合效应使得通道412的截面形状被赋予给多股线402。例如,多股线402可以在被引入到通道412中之前具有特定的截面形状,并且可以在从通道412移除之后具有不同的截面形状。因此,通道412提供了用于改变多股线402的截面形状的手段。将关于图10-15描述具有不同预定截面形状的通道的各种示例支撑构件。
图10A描绘第一示例支撑构件500的侧视图。图10B描绘图10A的一部分的特写。支撑构件500限定纵向轴线502,多股线504可以绕所述纵向轴线缠绕。支撑构件500的外表面包括通道506以接收多股线504。
如图10B中最清楚地示出,该示例的通道506包括渐缩口部508和线接收部分510。渐缩口部508朝向支撑构件500的外表面布置并且线接收部分510朝向支撑构件500的中央径向地向内布置。在一些示例中,可以省略渐缩口部508。
渐缩口部508限定用于将多股线504引导到通道506的线接收部分510中的引导件。例如,如果多股线504在其被缠绕到支撑构件500上时没有与通道精确对齐,渐缩口部508的倾斜表面可以将所述多股线“漏斗”到通道506中。线接收部分510是通道506的一部分,在其完全被接收在通道506中时,其保持或邻接多股线504。
在本示例中,线接收部分510赋予多股线504预定的截面形状。图10B示出了多股线504在进入线接收部分510之前具有大体上圆形截面形状。当多股线504被完全接收在线接收部分510中时,多股线504可以在一个或多个维度上收缩,从而改变多股线504的截面。
如图10B中所示,通道506具有在垂直于纵向轴线502的方向上测量的最大深度尺寸512以及在垂直于最大深度尺寸512的方向上测量的最大宽度尺寸514。因此,最大深度尺寸512是通道506的总深度。在该示例中,最大深度尺寸512大于最大宽度尺寸514。总体而言,通道506具有随着朝向通道506的底部506a的距离而减小的宽度尺寸。类似地,线接收部分510的宽度尺寸随着朝向通道506的基部506a的距离而减小。
还如图10B中所示,线接收部分510具有在垂直于纵向轴线502的方向上测量的最大深度516以及在垂直于最大深度516的方向上测量的最大宽度518。因此,最大深度516是线接收部分510的总深度。在该示例中,最大深度512大于最大宽度514。由于这种特定形状,多股线504在平行于纵向轴线502的维度上被收缩/压制并且当线完全接收在通道506中时在垂直于纵向轴线502的维度上被拉长。因此,线接收部分510的截面形状被赋予给多股线504。因此,线504获得与通过通道506提供的相同的截面形状。
因此,所得多股线504具有大于最大纵向尺寸的最大横向尺寸。最大纵向尺寸是在平行于纵向轴线502的方向上测量的,并且最大横向尺寸是在垂直于最大纵向尺寸的方向上测量的。因此,多股线504的最大横向尺寸与最大深度516基本相同。类似地,多股线504的最大纵向尺寸与最大宽度518基本相同。
在特定示例中,多股线504在被引入到通道506中之前具有约1.4mm的直径。最大深度516为约1.7mm并且最大宽度518为约1.4mm。因此,在被接收在通道506中之后,多股线504的最大纵向尺寸保持约1.4mm。然而,多股线的最大横向尺寸增加到约1.7mm。因此,多股线504内的线股可以在平行于纵向轴线502的维度上变得更加密集。线股可以在它们移动时在垂直于纵向轴线502的维度上变得不那么密集。
在通道中接收多股线之后,并且在使可粘合涂覆物活化,以将通道的预定截面形状赋予给多股线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在框308中移除来自支撑构件的多股线。例如,多股线可以从支撑构件展开。如果线具有足够的弹性并且在展开后恢复其盘绕形状,则展开多股线本身以将其从支撑构件移除可以是适合的。可替代地,从支撑构件移除多股线可以包括以下项中的一者:(i)从线圈拧下支撑构件(即,通过在旋转和撤出支撑构件的同时保持线圈静止),或(ii)从支撑构件拧下线圈(即,通过在旋转和撤出线圈的同时保持支撑构件静止),或(iii)将线圈从支撑构件上滑下,反之亦然(如果线圈具有足够的弹性以越过通道的相邻槽之间的凸起部分)。在至少替代方案(i)和(ii)中,通道可以沿着支撑构件的长度具有恒定的节距和/或可以一直延伸到支撑构件的一端,以允许线圈更容易地与支撑件分离。
通过使用可粘合涂覆物设定多股线的形状,感应线圈即使在从支撑构件移除之后也基本上保持其形状。为了便于从支撑构件上移除,支撑构件可以通过多股线不牢固粘附到其上的材料形成或涂覆,使得多股线在活化处理期间也不会结合到支撑构件。例如,支撑构件可以通过金属制成。
在感应线圈已经形成并且从支撑构件移除时,感应线圈可以组装在装置100中。感应线圈可以被接收在隔绝构件128上。例如,感应线圈可以滑动到隔绝构件128上。
图10C描绘图10A的一部分的另一特写,以更清楚地示出渐缩口部508和线接收部分510。在该示例中,渐缩口部508的第一表面520具有第一表面梯度,线接收部分510的与渐缩口部508相邻的第二表面522a具有大于第一表面梯度的第二表面梯度。换言之,第一表面520的倾斜角524小于第二表面522a的倾斜角526。表面梯度和倾斜角度相对于纵向轴线502限定。较小的倾斜角度表示较浅/较小的梯度。渐缩口部508的较浅梯度为将被引导到通道506中的多股线提供平滑过渡。第二表面522a(即,与渐缩口部508直接相邻的表面)在该示例中是竖直的。在其他示例中,第二表面522a可以不是竖直的。例如,与渐缩口部508相邻的表面可以具有与第三表面522b的梯度相似的梯度。第三表面522b具有大于第一表面梯度的第三表面梯度和大于第一表面520的倾斜角524的倾斜角528。
图11描绘第二示例支撑构件550的侧视图。支撑构件550限定纵向轴线552,多股线554可以绕纵向轴线552缠绕。支撑构件550的外表面包括具有V形截面的螺旋通道556,以接收多股线554。
该示例的通道556包括连续的渐缩口部558和线接收部分560。即,渐缩口部558的第一表面具有第一表面梯度,并且线接收部分560的与渐缩口部558相邻的第二表面具有等于第一表面梯度的第二表面梯度。
在该示例中,线接收部分560赋予多股线554预定的截面形状。图11示出在进入线接收部分560之前具有大体上圆形截面形状的多股线554。由于多股线554被完全接收在线接收部分560中,多股线554可以在一个或多个维度上收缩,从而改变多股线554的截面。
在该示例中,如在图10B的示例中,线接收部分560的最大深度566大于线接收部分560的最大宽度568。由于这种特定形状,多股线554被收缩在平行于纵向轴线552的维度上,并且当线完全接收在通道556中时,所述多股线在垂直于纵向轴线552的维度上被拉长。因此,线接收部分560的截面形状被赋予多股线554。因此,多股线554获得通过通道556提供的相同截面形状。多股线554在那里具有大于最大纵向尺寸的最大横向尺寸。
图12描绘第三示例支撑构件600的侧视图。该示例的支撑构件600与图10A-11中所示的不同之处在于通道具有平坦的底部/基部。因此,通道606的最深部分是平坦的。示例性支撑构件600可以用于制造感应线圈,其中,多股线具有具有至少一个平坦侧面的形状,诸如矩形,并且具有大于最大横向尺寸的最大纵向尺寸。
如在前面的示例中,支撑构件600限定纵向轴线602,多股线604可以绕所述纵向轴线缠绕。支撑构件600的外表面包括通道606以接收多股线604。
通道606包括渐缩口部608和线接收部分610。在本示例中,线接收部分610赋予多股线604预定的截面形状。图12示出多股线604在进入线接收部分610之前具有大体上圆形的截面形状。当多股线604完全被接收在线接收部分610中时,多股线604可以在一个或多个维度上收缩,从而改变多股线604的截面。
在该示例中,线接收部分610的最大宽度618大于线接收部分610的最大深度616。由于这种特定形状,多股线604被赋予有最大纵向尺寸大于最大横向尺寸的截面形状。因此,多股线604获得与通过通道606提供的相同的截面形状。
图13描绘第四示例支撑构件650的侧视图。该示例的支撑构件650与图10A-12中所示的不同之处在于通道不具有渐缩口部,并且其具有圆形基部。因此,通道656的最深部分是圆形的。如在前面的示例中,支撑构件650限定纵向轴线652,多股线654可以绕所述纵向轴线缠绕。支撑构件650的外表面包括具有U形截面的大体上螺旋形通道656以接收多股线654。
在本示例中,线接收部分660赋予多股线664预定的截面形状。图13示出多股线604在进入线接收部分660之前具有大体上椭圆形的截面形状。当多股线604完全接收在线接收部分660中时,多股线654可以在一个或多个维度上收缩,从而改变多股线654的截面。在其他示例中,通道的圆形基部可以意味着多股线654基本上保持其原始截面形状。
如上所述,通道656不包括渐缩口部。即,通道656的口部658的宽度尺寸随着朝向线接收部分660的距离而大体上恒定。相反,线接收部分660的宽度尺寸随着朝向通道656的基部的距离而减小。
图14描绘第五示例支撑构件700的侧视图。该示例的支撑构件700类似于图13中所示的支撑构件,但是通道具有渐缩口部708。如在前面的示例中,支撑构件700限定纵向轴线702,多股线704可以围绕所述纵向轴线缠绕。支撑构件700的外表面包括大体上U形通道706以接收多股线704。
在本示例中,线接收部分710赋予多股线704预定的截面形状。图13示出多股线704在进入线接收部分710之前具有大体上圆形的截面形状。当多股线704完全接收在线接收部分710中时,多股线704可以在一个或多个维度上收缩,从而改变多股线704的截面。在其他示例中,通道的圆形基部可以意味着多股线704基本上保持其原始形状。
图15描绘第六示例支撑构件750的侧视图。该示例的支撑构件600具有平坦基部并且具有最大深度766大于线接收部分的最大宽度768的线接收部分760。如在前面的示例中,支撑构件750限定纵向轴线752,多股线754可以绕所述纵向轴线缠绕。支撑构件750的外表面包括通道756以接收多股线754。
通道756包括渐缩口部758和线接收部分760。在本示例中,线接收部分760赋予多股线754预定的截面形状。图15示出多股线754在进入线接收部分760之前具有大体上圆形的截面形状。当多股线754完全接收在线接收部分760中时,多股线754可以在一个或多个维度中收缩,从而改变多股线754的截面。
在该示例中,线接收部分760的最大深度766大于线接收部分760的最大宽度768。由于这种特定形状,多股线754被赋予有最大横向尺寸大于最大纵向尺寸的截面形状。因此,多股线754获得通过通道756提供的相同的截面形状。多股线754因此可具有大体上矩形形状。
上述示例中的支撑构件具有垂直于通过支撑构件限定的轴线的固定截面宽度。在其他示例中,支撑构件的截面宽度可以是可变的。将关于图16A-20描述具有可变截面宽度的示例性支撑构件。应当注意,上述示例中描述的支撑构件也可以结合那些示例中描述的特征具有可变的截面宽度。类似地,图16A-20中描述的支撑构件也可以具有上述示例中描述的任何特征。
图16A描绘可以在两个或更多个配置之间移动的示例支撑构件800。在图16A中,支撑构件800限定第一轴线802,诸如纵向轴线。第二轴线804被布置为垂直于第一轴线802。在图16A中,支撑构件800被布置在第一配置中,其中,支撑构件800具有第一截面宽度806。而支撑构件可以采用任何形状,在该示例中的支撑构件800具有圆柱形形状并且直径等于第一截面宽度806。
支撑构件800的外表面具有诸如螺旋形通道的通道808,其沿着支撑构件800的长度围绕第一轴线802延伸。如上所述,线可以围绕支撑构件800缠绕并且被接收在通道808内。在其他示例中,可以省略通道,并且线可以直接缠绕到支撑构件800的外表面上。在任一情况下,支撑构件800被布置在第一配置中,同时正在形成感应线圈。图16B示出绕支撑构件800缠绕的线810以形成感应线圈。
图16C示出沿着方向“A”观察的图16A的支撑构件的截面图。图16D示出沿着方向“B”观察的图16B的支撑构件的截面图。
在这些示例中,通道808沿着支撑构件800的长度具有可变的节距。换言之,相邻匝之间的间距可以沿着支撑构件800的长度变化。然而,在其他示例中,通道808可以具有恒定节距。
图17A描绘在已经减小支撑构件800的截面宽度之后以第二配置布置的支撑构件800。在图17A中,支撑构件800具有小于第一截面宽度806的第二截面宽度812。这可以经由许多不同的机制来实现,但是在该示例中,支撑构件已经通过滚动支撑构件800而压缩成螺旋形结构。图17A示出在没有线810的情况下的支撑构件800,而图17B示出在形成为感应线圈之后的线810。与图16B相反,图17B示出随着支撑构件800的截面宽度减小,线810(以及因此感应线圈)变松并且可以容易地从支撑构件800移除。感应线圈可以沿着支撑构件800的长度移动并且完全从支撑构件800移除。通过在已经形成感应线圈之后减小支撑构件800的截面宽度,感应线圈的移除不太可能损坏线圈的最终形状或使线圈的最终形状变形。
图17C示出沿着方向“C”观察的图17A的支撑构件的截面图。图17D示出沿着方向“D”观察的图17B的支撑构件的截面图。
返回到图16A,支撑构件800被示出为通过绕第一轴线802周向布置的多个段814形成。也就是说,每个段部分地围绕支撑构件800的外圆周/周长延伸。每个段814沿着支撑构件800在平行于第一轴线802的方向上的长度。段814能相对移动,以允许支撑构件800在第一配置和第二配置之间移动。
图18A示出当沿着第一轴线802观察时图16A的支撑构件800的端视图。因此,在图18A中,支撑构件800布置在第一配置中。图18B示出当沿着第一轴线802观察时图17A的支撑构件800的端视图。因此,在图18B中,支撑构件800布置在第二配置中。在图18A和图18B中,第一轴线802延伸到页面(page)中。
在该示例中,支撑构件800具有八个段,但在其他示例中可以具有更多或更少的段。标记了三个段814a、814b、814c以供参考。每个段具有至少部分地围绕支撑构件800的外圆周延伸的弧长818。因此,段围绕第一轴线802周向布置。
参考图18A,第一段814a布置成邻近第二段814b,并且第一段814a被构造为随着支撑构件800在第一配置和第二配置之间移动而相对于第二段814b移动。例如,第二段814b可以在方向816上相对于第一段814a旋转或枢转。图18B示出在朝向第一段814a旋转之后的第二段814b。为了实现这种旋转,相邻的段814a、814b可以经由铰链820连接。应当注意,为了简单起见,图18A和图18B中仅描绘一个铰链。其他若干段也可以经由铰链连接。此外,每对相邻段可以通过多个铰链连接。
第三段814c布置在第二段814b附近,并且第三段814c被构造为随着支撑构件800在第一配置和第二配置之间移动而相对于第二段814b移动。在该示例中,第二段814b没有永久地连接到相邻的第三段814c。相反,两个段814b、814c可以在处于第一配置时邻接,并且随着支撑构件朝向第二配置移动而被移开(如图18B中所示)。因此,第二段814b可以形成支撑构件圆周的一端,而第三段814c可以形成圆周的另一端。通过相对于彼此移动这两个段814b、814c,支撑构件800可以在第一配置和第二配置之间移动。在第二配置中,支撑构件800可以说是布置成螺旋/滚动配置,这是因为支撑构件的外边缘随着段的移动而向内盘旋。
在一些示例中,阻止段在与预期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枢转可以是有利的。例如,仅允许在箭头816的方向上旋转而限制在图18A中所示的箭头822的方向上旋转可以是有用的。为了限制该运动,每个段可以包括用于限制段相对于相邻段的运动的止动件。因此,止动件限制了支撑构件800能远离第二配置移动的程度(即,其不能移动超过第一配置)。为了提供止动件,每个段可以包括接收部分824,以与相邻段上的突出部分826互锁。除了通过铰链提供的支撑之外,组件的这种互锁阻止相邻段在相反方向上移动。接收部分可以为凹部或切除部分的形式,并且突出部分可以为与接收部分对接的唇部或末端的形式。在其他示例中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止动。
在该特定示例中,支撑构件800朝向第二配置偏置。即,在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支撑构件800将占据第二配置。在一个示例中,这是通过在相邻段之间提供偏置铰链820来实现的。例如,一个或多个铰链可以包括弹簧或其他偏置机构,以使得相邻的段朝向彼此旋转。例如,偏置铰链820可以使第二段814b在箭头816的方向上旋转。在其他示例中,弹簧或其他偏置机构可以与铰链分开。可以偏置铰链中的一些或全部。
为了在第一配置中保持支撑构件800,可以施加外力。例如,装置(未示出)可以在一个或多个位置向支撑构件800的内表面施加力。装置可以插入到支撑构件800的空腔830中。图18A中的箭头828示出向第二段814b的内表面施加力以保持该段与第三段814c邻接。由于铰链820的偏置性质,装置的移除(以及由此的力)使得第二段814b在箭头816的方向上旋转,并且支撑构件朝向图18B的第二配置移动。
在特定示例中,装置能沿着第一轴线802移动以使得支撑构件800在第一配置和第二配置之间移动。例如,当支撑构件800处于第一配置时,装置可以位于支撑构件的空腔830内沿着轴线802的第一位置,以将支撑构件800保持在第一配置,并且当支撑当构件800处于第二配置时,装置位于沿着轴线802的不同于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
图19A描绘示例性支撑构件800和插入到支撑构件800的空腔830中的装置832的截面侧视图。此处,装置832位于沿着第一轴线802的第一位置。在图19A中,支撑构件800布置在第一配置中并且装置830邻接支撑构件800的内表面以将支撑构件800保持在第一配置中。
图19B描绘在装置832已经在箭头834指示的方向上沿着第一轴线802移动之后的稍后时间的支撑构件800。装置832已经至少部分地从支撑构件800的空腔830中抽出,并且现在位于沿着第一轴线802的第二位置。在一些示例中,装置832可以从空腔中完全移除。
如图所示,装置832具有锥形轮廓,使得当装置832在方向834上移动时,装置832的较宽部分从腔中移除,从而使得支撑构件800的截面宽度减小直到支撑构件800处于第二配置。由于支撑构件800的偏置性质,支撑构件800重新配置。
图20描绘用于形成气溶胶供应装置感应线圈的方法900的流程图。
该方法包括,在框902中,提供包括多个线股的多股线810,其中,多个线股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可粘合涂覆物。如上所述,可粘合涂覆物是围绕线股的涂覆物,并且可以被活化(例如经由加热),使得多股线内的股线粘合到另一个相邻的股线。可粘合涂覆物允许多股线在支撑构件上形成为感应线圈的形状,并且在可粘合涂覆物被活化后,多股线将保持其形状。因此,可粘合涂覆物“设定”感应线圈的形状。
该方法还包括,在方框904中,绕限定轴线802的支撑构件800缠绕多股线。例如,多股线可以以螺旋形的方式绕在支撑构件800缠绕。
当多股线810绕支撑构件800缠绕时,方法900还包括在框906中使可粘合涂覆物活化,使得多股线基本上保持通过支撑构件800确定的形状(诸如通过通道808提供)。可替代地,框906可以在多股线810已经完全绕支撑构件800缠绕之后发生。
在缠绕多股线之后,并且在使可粘合涂覆物活化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在框908中,在垂直于轴线的方向上减小支撑构件的截面宽度。减小支撑构件的截面宽度可以包括使支撑构件在第一配置和第二配置之间移动,其中,当支撑构件处于第二配置时,支撑构件的垂直于轴线的截面宽度小于当支撑构件处于第一配置时。
在已经减小支撑构件的截面宽度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在框910中,从支撑构件移除多股线。
上述实施例应理解为本发明的说明性示例。设想了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应当理解,关于任何一个实施例描述的任何特征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描述的其他特征组合使用,并且也可以与任何其他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特征组合使用,或者任何组合任何其他实施例。此外,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以上未描述的等同物和修改。

Claims (47)

1.一种形成用于气溶胶供应装置的感应线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包括多个线股的多股线,其中,所述多个线股中的至少一个线股包括可粘合涂覆物;
围绕支撑构件缠绕所述多股线,使得所述多股线被接收于形成在所述支撑构件的外表面中的通道中;
使所述可粘合涂覆物活化,使得所述多股线基本上保持由所述通道确定的形状;
从所述支撑构件移除所述多股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缠绕和活化包括改变所述多股线的至少一部分的截面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道具有预定截面形状,并且改变所述截面形状包括将所述预定截面形状的至少一部分施加至所述多股线的至少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支撑构件限定轴线,并且其中,缠绕包括围绕所述轴线缠绕所述多股线;
改变截面形状包括:
修改所述多股线的截面,使得所述多股线的截面具有与最大横向尺寸不同的最大纵向尺寸,其中,所述最大纵向尺寸是在平行于所述轴线的方向上测量的,所述最大横向尺寸是在垂直于所述最大纵向尺寸的方向上测量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最大纵向尺寸大于所述最大横向尺寸;或者
所述最大纵向尺寸小于所述最大横向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改变所述多股线的截面形状的步骤包括在平行于所述轴线的方向上压制所述多股线以增大所述多股线的密度。
7.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使所述可粘合涂覆物活化包括加热所述支撑构件以使得所述可粘合涂覆物被加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加热与缠绕同时进行。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中,加热所述支撑构件包括将所述支撑构件加热到约150℃和350℃之间的温度。
10.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围绕所述支撑构件的轴线旋转所述支撑构件,从而使得所述多股线围绕所述支撑构件缠绕。
11.一种支撑构件,用于在形成气溶胶供应装置的感应线圈时使用,所述支撑构件限定轴线,所述感应线圈的多股线能绕所述轴线缠绕,其中,所述支撑构件的外表面包括通道,以接收所述多股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支撑构件,其中:
所述通道具有在垂直于所述轴线的方向上测量的最大深度尺寸和在垂直于所述最大深度尺寸的方向上测量的最大宽度尺寸;
所述最大深度尺寸与所述最大宽度尺寸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支撑构件,其中:
所述通道包括渐缩口部,所述渐缩口部通向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多股线的线接收部分;
所述线接收部分具有在垂直于所述轴线的方向上测量的最大深度和在垂直于所述最大深度的方向上测量的最大宽度;
所述最大深度与所述最大宽度不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支撑构件,其中,所述最大深度与所述最大宽度的比在约1.1:1和2:1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支撑构件,其中,所述最大宽度在约1.2mm和约1.5mm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支撑构件,其中,所述通道是螺旋形通道。
17.根据权利要求11至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支撑构件,其中,所述通道的底部基本上是平坦的或圆形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1至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支撑构件,其中,所述通道具有随着朝向所述通道的底部的距离而减小的宽度尺寸。
19.一种气溶胶供应装置感应线圈制造系统,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至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支撑构件;和
驱动组件,被配置为使所述支撑构件围绕所述支撑构件的轴线旋转,使得在使用中,所述多股线缠绕到所述支撑构件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所述系统还包括
线供给组件,用于将所述多股线供给到所述支撑构件上。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驱动组件还被配置为在平行于所述轴线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线供给组件移动所述支撑构件。
22.根据权利要求19至2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系统,所述系统还包括用于加热所述支撑构件的加热器。
23.根据权利要求19至2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系统,所述系统还包括锚固件,所述锚固件被构造为当所述多股线缠绕到所述支撑构件上时相对于所述支撑构件保持所述多股线的一部分。
24.一种用于气溶胶供应装置的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根据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的方法的方法形成。
25.一种用于气溶胶供应装置的感应线圈,其中,所述感应线圈限定轴线并且包括围绕所述轴线缠绕的多股线,并且其中,所述多股线的截面的最大横向尺寸大于最大纵向尺寸,其中,所述最大横向尺寸是在垂直于所述轴线的方向上测量的,并且所述最大纵向尺寸是在垂直于所述最大横向尺寸的方向上测量的。
26.一种支撑构件,用于在形成气溶胶供应装置的感应线圈时使用,所述支撑构件限定轴线,感应线圈的线能围绕所述轴线缠绕,其中,所述支撑构件能在第一配置和第二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配置中,所述线能围绕所述支撑构件缠绕,在所述第二配置中,所述支撑构件的垂直于所述轴线的截面宽度小于所述支撑构件处于所述第一配置时的截面宽度,从而有利于从所述支撑构件移除线。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支撑构件,其中,所述支撑构件的外表面包括用于接收所述线的通道。
28.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支撑构件,其中,所述支撑构件朝向所述第二配置偏置。
29.根据权利要求26至2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支撑构件,其中,所述支撑构件的外表面通过围绕所述轴线周向布置的多个段形成。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支撑构件,其中,所述多个段中的至少一个段被构造为随着所述支撑构件在所述第一配置和所述第二配置之间移动而相对于所述多个段中的相邻段移动。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支撑构件,其中,所述多个段中的至少一个段经由铰链连接到所述多个段中的相邻段。
32.根据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支撑构件,其中,所述多个段中的至少一个段没有永久地连接到所述多个段中的相邻段。
33.根据权利要求30至3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支撑构件,其中,所述多个段中的至少一个段具有用于限制所述至少一个段相对于相邻段的运动的止动件,从而限制所述支撑构件能远离所述第二配置移动的程度。
34.根据权利要求26至3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支撑构件,其中,在所述第二配置中,所述支撑构件处于螺旋形构造。
35.根据权利要求26至3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支撑构件,其中,当处于所述第一配置时,所述支撑构件限定空腔以接纳一装置,以将所述支撑构件保持在所述第一配置。
36.一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26至3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支撑构件;
被构造为使所述支撑构件在所述第一配置和所述第二配置之间移动的装置。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装置能沿着所述轴线移动,以使得所述支撑构件在所述第一配置和所述第二配置之间移动。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系统,所述系统被构造为:
当所述支撑构件处于所述第一配置时,所述装置位于所述支撑构件的空腔内沿着轴线的第一位置,以将所述支撑构件保持在所述第一配置;
当所述支撑构件处于所述第二配置时,所述装置位于沿着所述轴线的不同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
39.根据权利要求36至3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系统,所述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支撑构件朝向所述第二配置偏置的偏置机构。
40.一种形成用于气溶胶供应装置的感应线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包括多个线股的多股线,其中,所述多个线股中的至少一个线股包括可粘合涂覆物;
围绕限定轴线的支撑构件缠绕所述多股线;
使所述可粘合涂覆物活化,使得所述多股线基本上保持通过所述支撑构件确定的形状;
减小所述支撑构件在垂直于所述轴线的方向上的截面宽度;
从所述支撑构件上移除所述多股线。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中,减小所述支撑构件的截面宽度的步骤包括:
使所述支撑构件在第一配置和第二配置之间移动,其中,当所述支撑构件处于第二配置时,所述支撑构件的垂直于所述轴线的截面宽度小于所述支撑构件处于第一配置时的截面宽度。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中:
当所述支撑构件处于所述第一配置时,装置位于所述支撑构件的空腔内沿着所述轴线的第一位置,以将所述支撑构件保持在所述第一配置;
当所述支撑构件处于所述第二配置时,所述装置位于沿着轴线的不同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
使所述支撑构件在第一配置和第二配置之间移动的步骤包括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装置。
43.根据权利要求40至4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支撑构件的外表面通过围绕所述轴线周向布置的多个段形成,并且其中,减小所述支撑构件的截面宽度的步骤包括相对于所述多个段中的相邻段移动所述多个段中的至少一个段。
44.根据权利要求40至4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缠绕包括围绕所述轴线缠绕所述多股线;
从所述支撑构件移除所述多股线包括在平行于所述轴线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支撑构件移动所述多股线。
45.根据权利要求40至4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围绕所述支撑构件缠绕所述多股线包括将所述多股线接收在形成于所述支撑构件的外表面中的通道中。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缠绕和所述活化包括改变所述多股线的至少一部分的截面形状。
47.一种用于气溶胶供应装置的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根据包括权利要求40至46中的任一项的方法的方法形成。
CN202080039551.2A 2019-05-28 2020-05-27 用于气溶胶供应装置的感应线圈 Pending CN11399340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1907527.4 2019-05-28
GBGB1907527.4A GB201907527D0 (en) 2019-05-28 2019-05-28 Inductor coil for an aerosol provision device
GBGB1916297.3A GB201916297D0 (en) 2019-05-28 2019-11-08 Inductor coil for an aerosol provision device
GB1916297.3 2019-11-08
PCT/EP2020/064654 WO2020239812A2 (en) 2019-05-28 2020-05-27 Inductor coil for an aerosol provision devi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93401A true CN113993401A (zh) 2022-01-28

Family

ID=67385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39551.2A Pending CN113993401A (zh) 2019-05-28 2020-05-27 用于气溶胶供应装置的感应线圈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32894A1 (zh)
EP (1) EP3977816A2 (zh)
JP (2) JP7392917B2 (zh)
KR (1) KR20220002514A (zh)
CN (1) CN113993401A (zh)
AU (2) AU2020286112A1 (zh)
BR (1) BR112021023966A2 (zh)
CA (1) CA3141735A1 (zh)
GB (2) GB201907527D0 (zh)
IL (1) IL287844A (zh)
WO (1) WO2020239812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295893A1 (en) * 2021-03-20 2022-09-22 Shenzhen Eigate Technology Co., Ltd. Electromagnetic coil,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device comprising electromagnetic coil, and high-frequency induction heater comprising electromagnetic coil
WO2023085701A1 (en) * 2021-11-10 2023-05-19 Kt&G Corporation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85560A (ja) * 2003-09-08 2005-03-31 Showa Electric Wire & Cable Co Ltd リッツ線コイル
CN105307526A (zh) * 2014-05-21 2016-02-03 菲利普莫里斯生产公司 用于产生气雾的感应加热装置和系统
CN107735844A (zh) * 2015-06-12 2018-02-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心线圈绕线治具和空心线圈制造方法
CN109068729A (zh) * 2015-10-22 2018-12-21 菲利普莫里斯生产公司 气溶胶生成制品、气溶胶生成系统和用于制造气溶胶生成制品的方法
CN109588780A (zh) * 2018-09-30 2019-04-09 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采用锂电池供电的电磁感应加热器
CN109637771A (zh) * 2018-12-29 2019-04-16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感应线圈的固定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76931A (ja) * 1991-10-18 1994-03-18 Nippon Purobiimu Kogyo Kk 誘導電熱コイ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621676B2 (ja) 2001-11-29 2005-02-16 昭和電線電纜株式会社 電気コイルの巻線加工装置
JP2014183252A (ja) 2013-03-21 2014-09-29 Aisin Aw Co Ltd コイル巻回治具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コイル巻回装置
JP6103761B2 (ja) 2013-04-24 2017-03-29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コイルの製造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85560A (ja) * 2003-09-08 2005-03-31 Showa Electric Wire & Cable Co Ltd リッツ線コイル
CN105307526A (zh) * 2014-05-21 2016-02-03 菲利普莫里斯生产公司 用于产生气雾的感应加热装置和系统
CN107735844A (zh) * 2015-06-12 2018-02-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心线圈绕线治具和空心线圈制造方法
CN109068729A (zh) * 2015-10-22 2018-12-21 菲利普莫里斯生产公司 气溶胶生成制品、气溶胶生成系统和用于制造气溶胶生成制品的方法
CN109588780A (zh) * 2018-09-30 2019-04-09 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采用锂电池供电的电磁感应加热器
CN109637771A (zh) * 2018-12-29 2019-04-16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感应线圈的固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77816A2 (en) 2022-04-06
AU2023254977A1 (en) 2023-11-16
WO2020239812A2 (en) 2020-12-03
GB201907527D0 (en) 2019-07-10
US20220232894A1 (en) 2022-07-28
AU2020286112A1 (en) 2021-12-02
JP2023175831A (ja) 2023-12-12
IL287844A (en) 2022-01-01
KR20220002514A (ko) 2022-01-06
BR112021023966A2 (pt) 2022-01-18
JP7392917B2 (ja) 2023-12-06
CA3141735A1 (en) 2020-12-03
WO2020239812A3 (en) 2021-01-07
JP2022533990A (ja) 2022-07-27
GB201916297D0 (en) 2019-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3175831A (ja) エアロゾル供給デバイス用のインダクタコイル
JP7279184B2 (ja) エアロゾル供給デバイス
US20220183368A1 (en) Aerosol provision device
JP2023145600A (ja) エアロゾル供給デバイス
RU2801827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предоставления аэрозоля
JP7451550B2 (ja) エアロゾル供給デバイス
RU2806236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предоставления аэрозоля и система, содержащая та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вариант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