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68185A - 后视镜、后视镜的防眩方法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后视镜、后视镜的防眩方法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68185A
CN113968185A CN202111473442.4A CN202111473442A CN113968185A CN 113968185 A CN113968185 A CN 113968185A CN 202111473442 A CN202111473442 A CN 202111473442A CN 113968185 A CN113968185 A CN 1139681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hotosensor
photosensitive sensor
module
rearview mirr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7344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68185B (zh
Inventor
李文波
陈婉芝
冯鸿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7344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681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68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681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681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681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8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involving special optical features, e.g. avoiding blind spots, e.g. convex mirrors; Side-by-side associations of rear-view and other mirrors
    • B60R1/083Anti-glare mirrors, e.g. "day-night" mirrors
    • B60R1/088Anti-glare mirrors, e.g. "day-night" mirrors using a cell of electrically changeable optical characteristic, e.g. liquid-crystal or electrochromic mirr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后视镜。该后视镜包括显示模块、防眩模块和控制单元,防眩模块位于显示模块的出光侧,显示模块包括位于非显示区的第一光敏传感器和第二光敏传感器,第一光敏传感器用于检测从显示模块的出光侧入射的第一光信息,第二光敏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二光信息,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光信息和第二光信息控制防眩模块处于防眩模式或非防眩模式。本申请的后视镜将第一光敏传感器和第二光敏传感器集成在显示模块的非显示区,第一光敏传感器和第二光敏传感器与防眩模块形成配合位置关系,从而实现光敏传感,结构简单,在实现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了传感器寿命。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后视镜的防眩方法和车辆。

Description

后视镜、后视镜的防眩方法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视镜、后视镜的防眩方法和车辆。
背景技术
后视镜作为汽车驾驶员重要的安全辅助设备,作用是观察车后的车况。但是在强烈的反光下,容易造成司机的眩目,降低司机对速度和距离的感知力,进而引发事故。目前后视镜可通过光敏传感器件检测环境光线,根据环境光线调节后视镜的反射能力达到防眩的目的。如何设计一种结构简单的防眩后视镜成为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视镜、后视镜的防眩方法和车辆。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后视镜。所述后视镜包括显示模块、防眩模块和控制单元,所述防眩模块位于所述显示模块的出光侧,所述显示模块包括位于非显示区的第一光敏传感器和第二光敏传感器,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用于检测从所述显示模块的出光侧入射的第一光信息,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二光信息,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光信息和所述第二光信息控制所述防眩模块处于防眩模式或非防眩模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防眩模块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偏光片、第一基板、第一电极、液晶层、第二电极、第二基板和第二偏光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防眩模块包括第一控制区、透光区和遮光区,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相对所述透光区设置,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相对所述遮光区设置,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检测的所述第二光信息为基准光信息,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光信息和所述基准光信息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区处于防眩模式或非防眩模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防眩模块包括第一控制区、第二控制区和遮光区,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相对所述第二控制区设置,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相对所述遮光区设置,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检测的所述第二光信息为基准光信息,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光信息和所述基准光信息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区处于防眩模式或非防眩模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防眩模块包括第一控制区、第二控制区和第三控制区,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相对所述第二控制区设置,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相对所述第三控制区设置,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检测的所述第二光信息为基准光信息,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光信息和所述基准光信息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区处于防眩模式或非防眩模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防眩模块包括第一控制区、透光区和第三控制区,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相对所述透光区设置,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相对所述第三控制区设置,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光信息和所述基准光信息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区处于防眩模式或非防眩模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模块包括阵列基板,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均为底栅结构,所述阵列基板在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的位置均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衬底基板、第一栅极层、第一绝缘层、第一有源层和第一源漏极层。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防眩模块包括第一控制区和透光区,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相对所述透光区设置,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用于接收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防眩模块一侧入射的第二光信息作为基准光信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防眩模块包括第一控制区和第二控制区,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相对所述第二控制区设置,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用于接收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防眩模块一侧入射的第二光信息作为基准光信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模块包括阵列基板,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为底栅结构,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为顶栅结构,所述阵列基板在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衬底基板、第一栅极层、第一绝缘层、第一有源层和第一源漏极层,所述阵列基板在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所述衬底基板、第二源漏极层、第二有源层、第二绝缘层和第二栅极层。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模块包括阵列基板,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为底栅结构,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为顶栅结构,所述阵列基板在非显示区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衬底基板、第二源漏极层、第二有源层、第二绝缘层、栅极层、第一绝缘层、第一有源层和第一源漏极层,所述栅极层、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有源层和所述第一源漏极层形成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所述第二源漏极层、第二有源层、第二绝缘层和所述栅极层形成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阵列基板包括透明导电层,所述透明导电层连接所述第一源漏极层和/或所述第二源漏极层。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阵列基板包括信号引出线,所述信号引出线连接所述第一源漏极层和/或所述第二源漏极层。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模块包括液晶显示模块,所述后视镜包括背光模块,所述背光模块位于所述显示模块远离所述防眩模块的一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模块形成有通孔,所述通孔相对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设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模块包括光学透镜,所述光学透镜覆盖所述通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并联连接,多个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并联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和/或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为氢化非晶硅传感器,所述氢化非晶硅传感器的氢化非晶硅薄膜厚度为2000埃。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后视镜的防眩方法,用于上述实施方式任意一项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检测的所述第一光信息;获取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检测的所述基准光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光信息和所述第二光信息控制所述防眩模块处于防眩模式或非防眩模式。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方式所述的后视镜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检测的所述第一光信息;获取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检测的所述第二光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光信息和所述第二光信息控制所述防眩模块处于防眩模式或非防眩模式。
本申请的后视镜将第一光敏传感器和第二光敏传感器集成在显示模块的非显示区,第一光敏传感器和第二光敏传感器与防眩模块形成配合位置关系,从而实现光敏传感,结构简单,在实现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了传感器寿命。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后视镜中防眩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后视镜中防眩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光敏传感器的电路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后视镜中阵列基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后视镜中阵列基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后视镜中阵列基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后视镜中阵列基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后视镜中阵列基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光敏传感器工作的原理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光敏传感器工作在有光照及无光照情况下的电流与电压的变化关系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后视镜的防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后视镜的防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地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后视镜100。后视镜100包括显示模块10、防眩模块20和控制单元30。显示模块10包括非显示区11和显示区12。显示模块10包括位于非显示区11的第一光敏传感器13和第二光敏传感器14。第一光敏传感器13用于检测从显示模块10的出光侧入射的第一光信息,第二光敏传感器14用于检测第二光信息。防眩模块20位于显示模块10的出光侧(图1中的O1侧)。控制单元30用于根据第一光信息和/或第二光信息控制防眩模块20处于防眩模式或非防眩模式。控制单元30可以与防眩模块20外接设置(如图1所示),控制单元30也可以安装在防眩模块20的内部,在此不作限制。
具体地,第一光信息为从显示模块10的出光侧入射的光线1中携带的信息,例如可以为从后视镜100外界入射的光,可以包括红外光等不可见光和可见光。
第二光信息可以为基准光信息(如图1所示),或从显示模块10的背光侧O2入射的光线2中携带的信息(如图9所示)。
显示模块10包括层叠设置的阵列基板15和液晶层16。液晶层16位于显示模块10的显示区12。
防眩模块20包括第一控制区201和第一光敏传感器13和第二光敏传感器对应的区域202,防眩模块20中与第一光敏传感器13和第二光敏传感器14对应的区域是透明的,即此时,第一光敏传感器13和第二光敏传感器14对应的区域202可以无液晶及其它电路,如图1所示,确保能接收到外部光线。
请参阅图2和图3,防眩模块2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偏光片21、第一基板22、第一电极23、液晶层24、第二电极25、第二基板26和第二偏光片27。
第一偏光片21的透过轴为0°,即入射至第一偏光片21的光线能够完全透过该第一偏光片21。第二偏光片27为透反膜,第二偏光片27的透过轴为90°。
第一基板22可以为玻璃基板,第二基板26也可以为玻璃基板。第一电极23为上电极,第二电极25为下电极,液晶层24位于第一电极23与第二电极25之间。
液晶层24可以是电致变色材料等其他调光材料。
控制单元30用于根据第一光信息和/或第二光信息控制防眩模块20处于防眩模式或非防眩模式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当仅存在第一光信息时,控制单元30根据第一光信息控制防眩模块20处于防眩模式或非防眩模式;(2)当仅存在第二光信息时,控制单元30根据第二光信息控制防眩模块20处于防眩模式或非防眩模式;(3)当同时存在第一光信息和第二光信息时,控制单元30根据第一光信息和第二光信息同时控制防眩模块20处于防眩模式或非防眩模式。
控制单元30可以对入射光进行选择性的反射或透射控制,从而实现对光敏传感器进行选择性的遮挡,便于光敏参数的计算、对比以及不工作状态情况下的光敏传感器保护,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传感器的寿命。
控制单元30可以为电子控制器。控制单元30根据第一光信息和第二光信息同时控制防眩模块20处于防眩模式的原理为:当照射灯光照射在车内后视镜上,如果后面灯光大于前面灯光,电子控制器将输出一个电压到导电层上。导电层上的这个电压改变镜面电化层颜色,电压越高,电化层颜色越深,此时即使再强的照射光照到后视镜100上,经防眩目车内后视镜100反射到驾驶员眼睛上则显示暗光,不会耀眼。镜面电化层使光线的反射根据后方光线的入射强度自动持续变化,以防止眩目。
此外,可以理解地,防眩模式视镜固然能防眩目,但在从车库倒车出来时,由于车后面的光线较强而车前面光线弱,此时后视镜如变暗就不利于倒车时看清车后情况,因此,一些汽车便设计成当汽车挂倒档时能自动取消防眩目功能,或者也可以用开关手动取消该功能,即打开非防眩模式。因此,当车辆倒车时,防眩目车内后视镜防眩模式可以自动解除,并使得车辆的右外后视镜自动照射地面。
本申请的后视镜100将第一光敏传感器13和第二光敏传感器14集成在显示模块10的非显示区11,第一光敏传感器13和第二光敏传感器14与防眩模块20形成配合位置关系,从而实现光敏传感,结构简单,在实现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了传感器寿命。
此外,目前的后视镜是通过外置一个传感装置实现传感功能的,这种方式,一是占用体积大,二是需要额外购买传感装置和驱动装置,成本较高。本申请的后视镜100将光敏传感器内置,相较于外置传感器结构简单,成本更低。
请再次参阅图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防眩模块20包括第一控制区201、透光区2021和遮光区2022,第一光敏传感器13相对透光区2021设置,第二光敏传感器14相对遮光区2022设置,第二光敏传感器14检测的第二光信息为基准光信息,控制单元30用于根据第一光信息和基准光信息控制第一控制区201处于防眩模式或非防眩模式。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光敏传感器13在显示模块10的周边集成,如图1所示,即第一光敏传感器13在其显示模块10的非显示区11(PAD区)形成,在该显示模板10的非显示区11没有液晶,即,防眩模块20的透光区2021和遮光区2022为单基板区域。防眩模块20仅在第一控制区201有液晶。
此时,防眩模块20的液晶仅位于第一控制区201,第一光敏传感器13和第二光敏传感器14对应的透光区2021和遮光区2022无液晶及其它电路。防眩模块20中与第一光敏传感器13对应的透光区2021是透明的,如此,能够确保第一光敏传感器13能接收到外部光线。
请参阅图4,第一光敏传感器13(图4中的T1)和第一光敏传感器14(图4中的T2),第一检测传感器13用于检测第一光信息,第二光敏传感器14则被遮挡。第一光敏传感器13和第二光敏传感器14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第一光敏传感器13并联连接(图4中分别为131、132、133),多个第二光敏传感器14并联连接(图4中分别为141、142、143)。图4中第一光敏传感器13和第二光敏传感器14均以为3个为例进行说明,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后,第一光敏传感器13和第二光敏传感器14的数量还可以为其他数量,在此不作限制。
第一光敏传感器13即为感光器件T1,即感光器件T1可以接收光照。第二光敏传感器14可以是由基准薄膜晶体管构成的基准器件T2。基准器件T2的基准薄膜晶体管被显示模块10中的遮光层遮挡,将直流电信号输入基准器件T2,从第一信号线检测到的电流I2可以作为基准电流。
感光器件T1的感光薄膜晶体管的沟道区未被遮光层遮挡。当环境光照射到感光器件T1时,感光器件T1的特性会受到环境光的影响,第二信号线输出的电流I1会发生变化。然后,将从第二信号线检测到的电流I1与基准电流I2进行比对,可以确定环境光对感光薄膜晶体管的影响,从而能够得到环境光的亮度。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检测的精度,感光薄膜晶体管和基准薄膜晶体管的参数应保持一致,感光薄膜晶体管和基准薄膜晶体管的各组成部分(包括栅极、第一极、第二极、有源层)可以采用相同的材料并且具有相同的尺寸。
本申请的后视镜100设置有感光器件T1和基准器件T2,感光器件T1可以接收光照,基准器件T2被遮挡,环境光照射下,T1的阻抗会发生变化,则可以通过检测流过感光器件T1和基准器件T2的电流差异,即I1和I2的差值,对应到环境光亮度,完成环境光的检测。
请参阅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防眩模块20包括第一控制区201、第二控制区2023和遮光区2024,第一光敏传感器13相对第二控制区2023设置,第二光敏传感器13相对遮光区2024设置,第二光敏传感器13检测的第二光信息为基准光信息,控制单元30用于根据第一光信息和基准光信息控制第一控制区201处于防眩模式或非防眩模式。
具体地,请结合图2和图3,控制单元30用于根据第一光信息和基准光信息控制第一控制区201处于防眩模式或非防眩模式。即,控制单元30通过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5控制对应于第一控制区201和第二控制区2023的液晶,使得防眩模块20处于防眩模式或非防眩模式。
如图2所示,当对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5之间不施加电压(不加电)时,则位于第一控制区201和第二控制区2023的液晶的排列会变得混乱,阻止光线通过,从而光线不能进入防眩模块20下方与第二控制区2023对应的第一光敏传感器13中,此时后视镜100为非防眩模式。可以理解地,当不需要使用防眩膜式时控制后视镜100处于非防眩模式。
如图3所示,当对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5施加电压时(加电),位于第一控制区201和第二控制区2023的液晶的排列会变得有秩序,使光线容易通过,从而光线能进入防眩模块20下方与第二控制区2023对应的第一光敏传感器13中,此时后视镜100开启防眩模式,从而达到防眩效果。
如此,通过控制第二控制区2023的液晶排序,可以实现第一光敏传感器13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被遮挡,第一光敏传感器13在使用的时候则不被遮挡,从而提高第一光敏传感器13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防眩模块20包括第一控制区201、第二控制区2023和第三控制区2025,第一光敏传感器13相对第二控制区2023设置,第二光敏传感器14相对第三控制区2025设置,第二光敏传感器13检测的第二光信息为基准光信息,控制单元30用于根据第一光信息和基准光信息控制第一控制区201处于防眩模式或非防眩模式。
具体地,此时,第一光敏传感器13和第二光敏传感器14对应防眩模块20对应的区域均有液晶,也即是,可以通过控制第二控制区2023的液晶排序,可以实现第一光敏传感器13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被遮挡,第一光敏传感器13在使用的时候则不被遮挡。也可以通过控制第三控制区2025的液晶排序,可以实现第二光敏传感器14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被遮挡,第一光敏传感器14在使用的时候则不被遮挡。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的第一光敏传感器13和第二光敏传感器14的作用可以互换,即,当第一光敏传感器13不被遮挡,第二光敏传感器14被遮挡时,则第一光敏传感器13此时用于检测从显示模块10的出光侧入射的第一光信息,第二光敏传感器14此时用于检测第二光信息作为基准信息;当第一光敏传感器13被遮挡,第二光敏传感器14不被遮挡时,则第一光敏传感器13此时用于检测第二光信息作为基准信息,第二光敏传感器14此时用于检测从显示模块10的出光侧入射的第一光信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不需要第一光敏传感器13或第二光敏传感器14工作的时候,则不对第二控制区2023或第三控制区2025对应的液晶区域进行加电,因此,此时的第二控制区2023或第三控制区2025不是通透状态,第二控制区2023或第三控制区2025为阻挡光通过的状态,外界的环境光可以被反射或吸收,第一光敏传感器13或第二光敏传感器14不需要接收外部环境光,从而提高第一光敏传感器13或第二光敏传感器14寿命。
请参阅图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防眩模块20包括第一控制区201、透光区2021和第三控制区2025,第一光敏传感器13相对透光区2021设置,第二光敏传感器14相对第三控制区2025设置,第二光敏传感器14检测的第二光信息为基准光信息,控制单元30用于根据第一光信息和基准光信息控制第一控制区处于防眩模式或非防眩模式。
具体地,此时第一控制区201和第三控制区2025均有液晶。第二光敏传感器14相对于第三控制区2025设置,因此,相较于传统的在第二光敏传感器14上方直接加遮光材料(例如BM(Black Matrix)材料)的遮光方法,本申请的后视镜100在防眩模块20的第三控制区2025中加入液晶,并保持第三控制区2025区域不施加电压,就可以起到对第二光敏传感器14的遮光作用,在后视镜结构更为简单的同时,制作成本也大大降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显示模块10包括阵列基板15,第一光敏传感器13和第二光敏传感器14均为底栅结构,阵列基板15在第一光敏传感器13和第二光敏传感器14的位置均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衬底基板151、第一栅极层152、第一绝缘层153、第一有源层154和第一源漏极层155。如此,可以保证第一光敏传感器13能够接收到从显示模块10的出光侧入射的第一光线信息。即,此时,第一光敏传感器13和第二光敏传感器14相当于均为前置光敏传感器的作用。
请参阅图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防眩模块20包括第一控制区203和透光区204,第一光敏传感器13相对透光区204设置,第二光敏传感器17用于接收显示模块10远离防眩模块20一侧入射的第二光信息。此时的第一光信息和第二光信息包括光线强度等信息。
也即是说,此时的第一光敏传感器13相当于为前置光敏传感器,第二光敏传感器14则为后置光敏传感器。
此外,防眩模块20此时仅在第一控制区203具有液晶。透光区204不存在液晶,因此,第一光敏传感器13可以接收从显示模块10的出光侧O1入射的光线1。另外,第二光敏传感器17可以在第一光敏传感器13接收光线1的同时接收显示模块10远离防眩模块20一侧的背光侧O2入射的光线2。从而利用分别从显示模块10的两侧获取的光线实现光敏传感。
可以理解地,此时第一光敏传感器13可以检测光线1的光线强度,第二光敏传感器17可以检测光线2的光线强度。因此,此时可以检测光线1和光线2的光线强度的相对值差异,只要检测到该相对值差异超过预定阈值,则开启防眩功能,从而起到防眩效果。预定阈值可以是默认的数值,也可以是用户根据需要自行设定的数值,在此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防眩模块20包括第一控制区203和第二控制区205,第一光敏传感器13相对第二控制区205设置,第二光敏传感器17用于接收显示模块10远离防眩模块20一侧(背光侧O2)入射的第二光信息。此时的第一光信息和第二光信息也包括光线强度等信息。
此时,第一控制区203和第二控制区205均设置有液晶,因此,由前文可知,可以通过控制第二控制区205的液晶排序,可以实现第一光敏传感器13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被遮挡,第一光敏传感器13在使用的时候则不被遮挡,从而提高第一光敏传感器13的使用寿命。
另外,由于第二控制区205设置有液晶,图3中只有环境光线才能有效穿过,但也因为液晶可以过滤掉一半的光线,使得第一光敏传感器13对应接收的光线强度能够提前减弱一些,这对光敏传感起到一定保护作用,进一步提升了第一光敏传感器13的寿命。
请参阅图11,后视镜100还包括背光模块40,背光模块40位于显示模块10远离防眩模块20的一侧。背光模块40形成有通孔41,通孔41相对第二光敏传感器14设置。如此,第二光敏传感器14可以通过该通孔41接收背光模板40的远离防眩模块20的一侧的光线2,从而可以得到后视镜100另一侧光线的第二光信息。
请参阅图12,在其他实施例中,背光模块40还可以包括光学透镜42,光学透镜42覆盖通孔41。可以理解地,在背光模块40下方设置光学透镜42可以进一步汇聚显示模块10背光侧的光线。
因此,本申请的后视镜100可以选择性增加光学透镜,以提升第二光敏传感器17的采光能力,使得进入第二光敏传感器17的光线更集中,第二光敏传感器17的光线感应结果更准确。
上述实施方式中,当第一光敏传感器13作为前置光敏传感器和第二光敏传感器17作为后置光敏传感器时,请参阅图13,第一光敏传感器13和第二光敏传感器17设置于阵列基板15上,第一光敏传感器13采用底栅结构,第二光敏传感器17采用顶栅结构。阵列基板15在非显示区11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衬底基板131、第一栅极层132、第一绝缘层133、第一有源层134和第一源漏极层135。第一栅极层132、第一绝缘层133、第一有源层134和第一源漏极层135形成第一光敏传感器13。阵列基板15在非显示区11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衬底基板131、第二源漏极层172、第二有源层173、第二绝缘层174和第二栅极层175。第二源漏极层172、第二有源层173、第二绝缘层174和第二栅极层175形成第二光敏传感器17。
可以理解地,由于第二光敏传感器17为顶栅结构,即顶部为第二栅极层175,该栅极层为金属结构,可以将从显示模块10的出光侧O1入射的光线反射,即第二光敏传感器17不会接收从从显示模块10的出光侧O1入射的光线。相对应地,由于第一光敏传感器13为底栅结构,因此,第一光敏传感器13可以接收从显示模块10的出光侧O1入射的光线。
具体地,衬底基板131可以是玻璃基板。也即是,第一光敏传感器13和第二光敏传感器17都设置在衬底基板131上,如此,第一光敏传感器13和第二光敏传感器17共用一个衬底基板能够简化制造方法,使得显示模块10内部结构简单、且可以提高显示模块10的空间利用率。
第一源漏极层135为图13左上方所示的S(源极)和D(漏极)。第二源漏极层142为图13中右下方所示的S(源极)和D(漏极)。如此,第一光敏传感器13为底部为栅极(Gate)的底栅结构,第二光敏传感器17为顶部为栅极(Gate)的顶删结构,从而实现第一光敏传感器13接收图11或图12中从显示模块10的出光侧O1入射的光线,第二光敏传感器17接收图11或图12中从用显示模块10远离防眩模块20的背光侧O2入射的光线。
请参阅图14,在另一个示例中,阵列基板15在非显示区11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衬底基板151’、第二源漏极层152’、第二有源层153’、第二绝缘层154’、栅极层155’、第一绝缘层156’、第一有源层157’和第一源漏极层158’。栅极层155’、第一绝缘层156’、第一有源层157’和第一源漏极层158’形成第一光敏传感器13。第二源漏极层152’、第二有源层153’、第二绝缘层154’和栅极层155’形成第二光敏传感器17。
也即是,第一光敏传感器13和第二光敏传感器17结合形成为一体,如图14所示,如此可以进一步减小光敏传感器占用显示模块10中非显示区的空间,使得显示模块10的非显示区布局更加合理,此外,两个光敏传感器共用一个栅极形成一体结构,能够节约成本,还有利于两个光敏传感器的安装与拆卸。
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阵列基板15还可以包括透明导电层159’,透明导电层159’连接第一源漏极层158’和/或第二源漏极层152’。透明导电层159’也就是图14中的铟锡氧化物半导体透明导电膜(Indium Tin Oxides,ITO)导电层。
需要说明的是,图14中与第一源漏极层158’连接的透明导电层159’和与第二源漏极层152’连接的透明导电层159’可以是不同的两种导电材料,能够导电传递电信号即可。
可以理解地,第一光敏传感器13和第二光敏传感器17形成的一体结构器件的上方和下方能够同时能接受到外部环境光信号,两边的光信号可以转换为各自的电路信号,该电路信号可以是通过铟锡氧化物半导体透明导电膜(Indium Tin Oxides,ITO)引出,ITO作为纳米铟锡金属氧化物,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和透明性,可以切断对人体有害的电子辐射、紫外线及远红外线。因此,铟锡氧化物可以喷涂在玻璃、塑料及电子显示屏上,用作透明导电薄膜,同时还可以减少对人体有害的电子辐射及紫外、红外。该电路信号也可以直接用第一光敏传感器13或第二光敏传感器17本身的金属线引出。用第一光敏传感器13或第二光敏传感器17本身的金属线引出可以节约后视镜的制作成本,可以有效减少阵列基板15上的线路数量。
在另一个示例中,如图15所示,阵列基板15包括信号引出线,信号引出线连接第一源漏极层158’和/或第二源漏极层152’。该信号引出线为光敏传感器(TFT)本身的金属线。图15中示意的也仅仅是光敏传感器对应区域所在的阵列基板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图15中与第一源漏极层158’连接的信号引出线和与第二源漏极层152’连接的信号引出线可以相同,也可以是不同的两种引出线,能够传递电信号即可。
第一光敏传感器13和/或第二光敏传感器17为氢化非晶硅传感器,氢化非晶硅传感器的氢化非晶硅薄膜厚度为2000埃。
可以理解地,与单晶硅相比,a-Si对光更加敏感,光照后的光电导与没有光照时的暗电导的比值可达105数量级,这个比值也叫光敏性(Photosensitivity)。a-Si:H的光学带隙约1.7eV,如果光照能量大于a-Si:H的光学带隙,将在a-Si:H的扩展态上生电子空穴对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形成电流。10000埃厚的a-Si:H薄膜可以实现对太阳光谱的完全吸收。
因此,为了降低a-Si的光电导,TFT-LCD中的a-Si:H薄膜不能太厚,一般控制在2000埃左右,相应的光敏性在102数量级左右。
具体地,请参阅图16,在TFT器件的工作环境中,既有来自背光源的光照,也有来自外界的光照。如图16所示,这些反射光、杂散光在I-a-Si半导体中形成光生载流子,即电子空穴对e-h,电子往漏极方向移动,空穴往源极方向移动,从而形成空穴漏电流。光生载流子对TFT器件的漏电流影响是很明显的,如图17所示,光生载流子可以使漏电流有102个数量级的提升。
可以理解地,请再次参阅图16,在利用第一光敏传感器13和第二光敏传感器17对环境光进行检测时,是利用第一光敏传感器13和第二光敏传感器17中的沟道区域来检测光线,其中,有源层包括源极区、漏极区以及位于源极区和漏极区之间的沟道区域,源极区为有源层与源极接触的区域,漏极区为有源层与漏极接触的区域,沟道区域对应源极和漏极之间的间隙,为源极区和漏极区之间的部分。因此,至少需要去除沟道区域的靠近显示侧的遮光层以暴露出第一光敏传感器13和第二光敏传感器17中的沟道区域。
请参阅图18,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后视镜的防眩方法,用于上述任意一项实施方式所述的后视镜100,防眩方法包括:
01:获取第一光敏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光信息;
02:获取第二光敏传感器检测的第二光信息;
03:根据第一光信息和第二光信息控制防眩模块处于防眩模式或非防眩模式。
请参阅图19,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后视镜的防眩装置200。后视镜的防眩装置200包括第一获取模块210、第二获取模块220和控制模块230。
步骤01可以由第一获取模块210实现,步骤02可以由第二获取模块220实现,步骤03可以由控制模块230实现。也即是说,第一获取模块210用于获取第一光敏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光信息;第二获取模块220用于获取第二光敏传感器检测的第二光信息;控制模块230用于根据第一光信息和第二光信息控制防眩模块处于防眩模式或非防眩模式。
具体地,后视镜100的结构及第一光敏传感器和第二光敏传感器的结构和作用原理请参照前文,在此不作赘述。
本申请的后视镜的防眩方法及其装置可以将第一光敏传感器和第二光敏传感器集成在显示模块的非显示区,第一光敏传感器和第二光敏传感器与防眩模块形成配合位置关系,从而实现光敏传感,结构简单,在实现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了传感器寿命。
请参阅图20,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300。车辆300包括前文所述的后视镜100和处理器310,处理器310用于:获取第一光敏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光信息;获取第二光敏传感器检测的第二光信息;根据第一光信息和/或第二光信息控制防眩模块处于防眩模式或非防眩模式。
具体地,后视镜100的结构及第一光敏传感器和第二光敏传感器的结构和作用原理请参照前文,在此不作赘述。
本申请的车辆300可以将第一光敏传感器和第二光敏传感器集成在显示模块的非显示区,第一光敏传感器和第二光敏传感器与防眩模块形成配合位置关系,从而实现光敏传感,结构简单,在实现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了传感器寿命。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0)

1.一种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模块、防眩模块和控制单元,所述防眩模块位于所述显示模块的出光侧,所述显示模块包括位于非显示区的第一光敏传感器和第二光敏传感器,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用于检测从所述显示模块的出光侧入射的第一光信息,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二光信息,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光信息和所述第二光信息控制所述防眩模块处于防眩模式或非防眩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模块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偏光片、第一基板、第一电极、液晶层、第二电极、第二基板和第二偏光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模块包括第一控制区、透光区和遮光区,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相对所述透光区设置,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相对所述遮光区设置,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检测的所述第二光信息为基准光信息,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光信息和所述基准光信息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区处于防眩模式或非防眩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模块包括第一控制区、第二控制区和遮光区,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相对所述第二控制区设置,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相对所述遮光区设置,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检测的所述第二光信息为基准光信息,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光信息和所述基准光信息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区处于防眩模式或非防眩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模块包括第一控制区、第二控制区和第三控制区,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相对所述第二控制区设置,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相对所述第三控制区设置,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检测的所述第二光信息为基准光信息,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光信息和所述基准光信息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区处于防眩模式或非防眩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模块包括第一控制区、透光区和第三控制区,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相对所述透光区设置,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相对所述第三控制区设置,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检测的所述第二光信息为基准光信息,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光信息和所述基准光信息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区处于防眩模式或非防眩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包括阵列基板,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均为底栅结构,所述阵列基板在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的位置均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衬底基板、第一栅极层、第一绝缘层、第一有源层和第一源漏极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模块包括第一控制区和透光区,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相对所述透光区设置,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用于接收所述显示模块远离所述防眩模块一侧入射的第二光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模块包括第一控制区和第二控制区,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相对所述第二控制区设置,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用于接收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防眩模块一侧入射的第二光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包括阵列基板,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为底栅结构,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为顶栅结构,所述阵列基板在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衬底基板、第一栅极层、第一绝缘层、第一有源层和第一源漏极层,所述阵列基板在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所述衬底基板、第二源漏极层、第二有源层、第二绝缘层和第二栅极层。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包括阵列基板,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为底栅结构,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为顶栅结构,所述阵列基板在非显示区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衬底基板、第二源漏极层、第二有源层、第二绝缘层、栅极层、第一绝缘层、第一有源层和第一源漏极层,所述栅极层、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有源层和所述第一源漏极层形成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所述第二源漏极层、第二有源层、第二绝缘层和所述栅极层形成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包括透明导电层,所述透明导电层连接所述第一源漏极层和/或所述第二源漏极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包括信号引出线,所述信号引出线连接所述第一源漏极层和/或所述第二源漏极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包括液晶显示模块,所述后视镜包括背光模块,所述背光模块位于所述显示模块远离所述防眩模块的一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形成有通孔,所述通孔相对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包括光学透镜,所述光学透镜覆盖所述通孔。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并联连接,多个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并联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和/或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为氢化非晶硅传感器,所述氢化非晶硅传感器的氢化非晶硅薄膜厚度为2000埃。
19.一种后视镜的防眩方法,用于权利要求1至18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检测的所述第一光信息;
获取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检测的所述第二光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光信息和所述第二光信息控制所述防眩模块处于防眩模式或非防眩模式。
2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8所述的后视镜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检测的所述第一光信息;
获取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检测的所述第二光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光信息和所述第二光信息控制所述防眩模块处于防眩模式或非防眩模式。
CN202111473442.4A 2021-11-29 2021-11-29 后视镜、后视镜的防眩方法和车辆 Active CN1139681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73442.4A CN113968185B (zh) 2021-11-29 2021-11-29 后视镜、后视镜的防眩方法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73442.4A CN113968185B (zh) 2021-11-29 2021-11-29 后视镜、后视镜的防眩方法和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68185A true CN113968185A (zh) 2022-01-25
CN113968185B CN113968185B (zh) 2024-05-28

Family

ID=79590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73442.4A Active CN113968185B (zh) 2021-11-29 2021-11-29 后视镜、后视镜的防眩方法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68185B (zh)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6790A (zh) * 2008-05-21 2008-10-0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与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02160023A (zh) * 2008-09-19 2011-08-17 夏普株式会社 光传感器内置显示面板
KR20130065256A (ko) * 2011-12-09 2013-06-1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에프에프에스 방식 액정표시장치용 어레이기판 제조방법
CN103207490A (zh) * 2013-03-28 2013-07-17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7123654A (zh) * 2017-05-26 2017-09-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7248374A (zh) * 2017-06-30 2017-10-1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07329312A (zh) * 2017-08-14 2017-11-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阵列基板及显示器件
CN108615753A (zh) * 2018-08-02 2018-10-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208028063U (zh) * 2018-04-28 2018-10-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感光组件、阵列基板、显示装置
CN108735769A (zh) * 2018-08-25 2018-11-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08877689A (zh) * 2018-06-05 2018-11-23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具有其的液晶显示器
CN109887942A (zh) * 2019-03-01 2019-06-14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CN209607741U (zh) * 2019-05-07 2019-11-08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感光薄膜晶体管、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673380A (zh) * 2019-09-09 2020-01-10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1341808A (zh) * 2020-03-05 2020-06-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可见光通信装置
CN112086526A (zh) * 2020-09-01 2020-12-15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874439A (zh) * 2021-02-25 2021-06-01 北京京东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后视镜、后视镜模组及其防眩方法
US20210188173A1 (en) * 2019-12-19 2021-06-24 Fuzho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Anti-glar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rear-view mirror, and anti-glare method
US20210309152A1 (en) * 2020-04-07 2021-10-07 Beijing Bo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Rear-view mirror, anti-glare display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of rear-view mirror and storage medium
CN214523571U (zh) * 2021-03-18 2021-10-29 深圳秋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防眩目后视镜及汽车

Patent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4202A (zh) * 2008-05-21 2009-07-29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与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01276790A (zh) * 2008-05-21 2008-10-0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与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02160023A (zh) * 2008-09-19 2011-08-17 夏普株式会社 光传感器内置显示面板
KR20130065256A (ko) * 2011-12-09 2013-06-1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에프에프에스 방식 액정표시장치용 어레이기판 제조방법
CN103207490A (zh) * 2013-03-28 2013-07-17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7123654A (zh) * 2017-05-26 2017-09-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7248374A (zh) * 2017-06-30 2017-10-1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07329312A (zh) * 2017-08-14 2017-11-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阵列基板及显示器件
CN208028063U (zh) * 2018-04-28 2018-10-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感光组件、阵列基板、显示装置
CN108877689A (zh) * 2018-06-05 2018-11-23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具有其的液晶显示器
CN108615753A (zh) * 2018-08-02 2018-10-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8735769A (zh) * 2018-08-25 2018-11-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09887942A (zh) * 2019-03-01 2019-06-14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CN209607741U (zh) * 2019-05-07 2019-11-08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感光薄膜晶体管、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673380A (zh) * 2019-09-09 2020-01-10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20210188173A1 (en) * 2019-12-19 2021-06-24 Fuzho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Anti-glar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rear-view mirror, and anti-glare method
CN111341808A (zh) * 2020-03-05 2020-06-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可见光通信装置
US20210309152A1 (en) * 2020-04-07 2021-10-07 Beijing Bo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Rear-view mirror, anti-glare display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of rear-view mirror and storage medium
CN112086526A (zh) * 2020-09-01 2020-12-15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874439A (zh) * 2021-02-25 2021-06-01 北京京东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后视镜、后视镜模组及其防眩方法
CN214523571U (zh) * 2021-03-18 2021-10-29 深圳秋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防眩目后视镜及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68185B (zh) 2024-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048627B2 (ja) 表示装置
US808525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TWI448782B (zh) 顯示裝置
US8339526B2 (en) Vehicle rearview mirror assembly including a high intensity display
JP3716651B2 (ja) 表示装置
EP0146672B1 (en) Drive apparatus for a liquid crystal dazzle free mirror arrangement
WO2009145136A1 (ja) 表示装置
US20090128529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3820786B2 (ja) 光センサ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US868697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0456540B (zh) 调光器件及使用方法、制作方法、车窗、车载后视镜和汽车
WO2006118044A1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2007065243A (ja) 表示装置
WO2016138731A1 (zh) 后视镜
CN106739995B (zh) 遮阳板
CN214523571U (zh) 防眩目后视镜及汽车
WO2012046725A1 (ja) 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US20230213702A1 (en) Arrangement for converting light into electrical energy
CN113968185B (zh) 后视镜、后视镜的防眩方法和车辆
JP4110638B2 (ja) 表示装置
CN109860328B (zh) 光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JP5132126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220350184A1 (en) Photosensitive device and display panel
CN112394553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02211241A (ja) 液晶バイ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