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59945A - 一种轨道桥隧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轨道桥隧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59945A
CN113959945A CN202111229183.0A CN202111229183A CN113959945A CN 113959945 A CN113959945 A CN 113959945A CN 202111229183 A CN202111229183 A CN 202111229183A CN 113959945 A CN113959945 A CN 1139599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dge
plate
rotating
cylinder
dr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2918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59945B (zh
Inventor
袁志宏
康俊利
牛晓东
吴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Maglev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Maglev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Maglev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Maglev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2918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599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599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599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599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599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01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the optical investig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5/00Vessels or similar float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42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with arrangement for propelling the support stands on whee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轨道桥隧检测装置,涉及桥梁和隧道检测的技术领域,包括检测架、检测设备,检测架上转动设置有行走轮,检测架上设置有驱动装置,检测架上设置有与桥梁可拆卸连接的固定装置,检测架上设置有浮在水面上的浮力装置,浮力装置包括:浮力板,浮力板设置在检测架上且浮在水面上;控制机构,控制机构设置在检测架上且用于控制浮力板的充气或放气。本申请通过驱动装置启动带动检测架和检测设备移动,以此来对隧道和部分桥梁进行检测,然后控制机构启动对浮力板进行充气,使得检测架和检测设备浮动在河水上,因此检测架上的检测设备即能对河水上方的桥梁进行检测,从而降低了桥梁检测不到的概率,提高了检测设备的检测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轨道桥隧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桥梁和隧道检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轨道桥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桥梁、隧道检测装置是对桥梁、隧道定期探伤的一种设备;该设备主要通过高分辨率摄像头对桥梁、隧道混凝土表面的裂缝进行扫描检测,根据裂缝的形状、长短、宽窄、深浅以及所处的部位,判断桥梁、隧道的早期病害。
相关技术中,可参考申请公开号为CN111775851A的中国发明专利,其公开了桥梁、隧道智能检测车机械臂系统,其第一节机械臂、第二节机械臂和第三节机械臂相互之间通过丝杠副驱动、或控制,其力矩大、刚性高和稳定性好,机械臂能够根据需要加长、而不受限制,仅凭装在机械臂末端的相机或其它检测设备,就能对宽幅桥梁和大型隧道进行测量。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机械臂系统伸缩移动检测设备对桥梁进行检测,为了不干扰桥梁上的车辆通行,因此机械臂一般安装在位于桥梁的下方的河滩上,但是桥梁一般跨越河流,特别是跨越宽度较宽的河流时,机械臂伸缩很难覆盖整个桥梁,因此会出现部分桥梁检测不到的情况,从而导致检测设备对桥梁的检测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检测设备对桥梁的检测效果,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轨道桥隧检测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轨道桥隧检测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轨道桥隧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架、设置在检测架上的检测设备,所述检测架上转动设置有行走轮,所述检测架上设置有驱动行走轮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检测架上设置有与桥梁可拆卸连接的固定装置,所述检测架上设置有浮在水面上的浮力装置,所述浮力装置位于行走轮上方且位于检测设备下方,所述浮力装置包括:
浮力板,所述浮力板设置在检测架上且浮在水面上;
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设置在检测架上且用于控制浮力板的充气或放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装置启动带动行走轮转动,行走轮转动带动检测架和检测设备移动,以此来对隧道和部分桥梁进行检测,而当需要对河水上方的桥梁进行检测时,驱动装置启动带动检测架靠近河水,然后控制机构启动对浮力板进行充气,因此检测架移动进入河水中,而浮力板浮在河水上,使得检测架和检测设备浮动在河水上,因此检测架上的检测设备即能对河水上方的桥梁进行检测,从而降低了桥梁检测不到的概率,提高了检测设备的检测效果;
无需检测河水上的桥梁时,浮力板移动带动检测架移动,使得行走轮与河滩接触,然后驱动装置启动带动行走轮转动使得支撑架从河水中移出,然后控制机构启动控制浮力板放气,以此来便于对浮力板进行收纳,从而降低了浮力板在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干扰,提高了检测时的检测效率。
可选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
气泵,所述气泵设置在所述控制机构包括:
气泵,所述气泵设置在检测架上;
储气箱,所述储气箱设置在检测架上且与气泵连通并用于储存气体;
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设置在储气箱上且与浮力板连接;
出气管,所述出气管设置在浮力板上且与储气箱连通,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上分别设置有进气阀门和出气单向阀,所述出气单向阀使得气体只能进入储气箱内;
挤压组件,所述挤压组件设置在检测架上且用于对浮力板进行挤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泵启动使得气体进入储气箱内进行储存,而需要对浮力板进行充气时,打开进气阀门,储气箱内气体通过进气管进入浮力板内,以此来实现对浮力板进行充气,充气完成后,关闭进气阀门;而需要对浮力板进行放气时,挤压组件启动对浮力板进行挤压,浮力板内气体通过出气单向阀和出气管回流到储气箱内进行储存,浮力板内气体在气压作用下通过出气管进入储气箱内进行存储,挤压完成后,挤压组件远离浮力板,以此来实现对浮力板进行充气和放气,同时对气体进行回收利用,从而降低了能量的损失;同时进气阀门和出气单向阀的提高了浮力板充气或放气时的便利性,从而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检测时的检测效率。
可选的,所述挤压组件包括:
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竖向滑移安装在检测架上,所述检测设备设置在安装板上;
挤压螺杆,所述挤压螺杆转动设置在检测架上且与安装板螺纹连接;
挤压电机,所述挤压电机设置在检测架上且与挤压螺杆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挤压电机启动带动挤压螺杆转动,挤压螺杆转动带动安装板竖向移动,因此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检测设备的位置,以此来提高了检测设备检测时的便利性,提高了检测时的检测效率;同时对浮力板进行放气时,挤压电机启动带动升降板对浮力板进行挤压,使得浮力板的放气更充分,进一步提高了浮力板进行收纳时的便利性,而需要对浮力板进行充气,挤压电机启动带动升降板远离浮力板。
可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
转动板,所述转动板转动设置在检测架上;
固定气缸,所述固定气缸设置在转动板上;
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设置在固定气缸活塞杆上,所述固定气缸启动可带动固定杆穿过桥梁护栏缝隙;
固定板,所述固定杆设置在固定杆上且抵触在桥梁护栏上进行定位,所述固定板转动后可通过桥梁护栏缝隙;
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设置在检测架上且用于驱动转动板转动。
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设置在检测架上且用于驱动转动板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气缸启动带动固定杆和固定板穿过桥梁护栏的缝隙,然后转动组件启动带动固定杆和固定板转动,使得固定板抵触到桥梁护栏时,以此来对检测架位置进行定位,从而降低了检测过程中浮力板移动带动检测设备移动的概率,提高了工作人员检测过程中的安全性,也提高了检测时的检测效率。
而检测架需要移动时,转动组件启动带动固定板回转,然后固定气缸启动带固定板从桥梁护栏的间隙移出,因此检测架即能自由移动。
可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
转动气缸,所述转动气缸设置在检测架上;
转动齿条,所述转动齿条设置在转动气缸活塞杆上;
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设置在固定杆上且与转动齿条啮合,所述固定杆和转动齿轮移动时,所述转动齿轮与转动齿条始终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气缸启动带动转动齿条移动,转动齿条移动带动转动齿轮转动,转动齿轮转动带动固定杆和转动板上的结构进行转动,以此来实现转动气缸启动带动固定杆转动;而固定杆停止转动时,转动齿轮在转动气缸、固定杆和转动板的重力的作用下抵压在移动齿条进行定位,从而降低了固定杆在需要锁定时发生转动的概率,提高了固定板对检测架进行定位时的定位效果。
可选的,所述检测架上设置有驱动检测架移动的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
移动齿条,所述移动齿条滑移设置在检测架上;
移动电机,所述移动电机设置在检测架上;
移动齿轮,所述移动齿轮设置在移动电机的输出轴上且与移动齿条啮合;
第一移动气缸,所述第一移动气缸设置在移动齿条上且设置有吸附在桥梁上的第一吸盘;
第二移动气缸,所述第二移动气缸设置在检测架上且设置有吸附在桥梁上的第二吸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吸盘吸附在桥梁上来对移动齿条进行固定,而第二移动气缸启动带动第二吸盘远离桥梁,因此检测架可自由移动;而移动电机启动带动移动齿轮转动,移动齿轮带动检测架移动,检测架移动完成后,第二移动气缸启动带动第二吸盘吸附在桥梁上,以此来对检测架位置进行固定;然后第一移动气缸启动带动第一吸盘远离桥梁,接着移动电机反转带动移动齿条靠近检测架,以此来便于下一次继续移动检测架,移动完成后,第一吸盘吸附在桥梁,以此来实现驱动检测架、浮力板和检测设备移动。
同时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吸附在桥梁上,而且当检测架对隧道进行检测时,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还可以吸附在隧道上,以此来进一步对检测架位置进行定位,进一步提高了工作人员检测过程中的安全性,也提高了检测时的检测效率。
可选的,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
定位杆,所述定位杆设置在固定杆上,且所述固定杆穿过桥梁护栏缝隙后带动定位杆移至桥梁下方,而所述固定杆从桥梁护栏缝隙移出后带动定位杆移至桥梁外侧;
定位气缸,所述定位气缸设置在定位杆上;
定位吸盘,所述定位吸盘设置在定位气缸上且吸附在桥梁下表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杆移动穿过桥梁护栏缝隙后带动定位杆移至桥梁下方,定位气缸启动带动定位吸盘吸附在桥梁下表面上,以此来进一步提高了对检测架位置的定位效果;而检测架需要移动时,定位气缸启动带动定位吸盘远离桥梁,然后固定杆从桥梁护栏缝隙移出后带动定位杆移至桥梁外侧,因此检测架即能自由移动。
可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转动设置在检测架上;
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设置在行走轮上;
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设置在传动轴上且与第一锥齿轮啮合;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检测架上且位于浮力板上方并与传动轴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启动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转动带动行走轮转动,以此来实现驱动电机启动带动检测架移动;同时驱动电机位于浮力板上方,从而降低了河水与驱动电机接触而造成驱动电机损坏的概率,从而提高了驱动电机的寿命。
可选的,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对检测设备进行保护的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包括:
保护箱,所述保护箱设置在安装板上且顶端呈开口状态;
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设置在保护箱内底壁上;
升降板,所述升降板设置在升降气缸活塞杆上且检测设备设置在升降板上,所述升降板移动可带动检测设备移至保护箱内且移动可带动检测设备移至保护箱外;
盖板,所述盖板转动设置在保护箱上且挡住保护箱开口并通过联动组件与升降板连接在一起,当所述升降板带动检测设备移至保护箱内时,所述升降板移动带动盖板盖住保护箱开口,而当所述升降板带动检测设备移至保护箱外时,所述升降板移动带动盖板打开保护箱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气缸启动带动升降板带动检测设备下移,使得检测设备移至保护箱内,升降板移动带动盖板盖住保护箱开口,以此来对检测设备进行保护,从而降低了雨水对检测设备造成损坏的概率,提高了检测设备的寿命;而需要启动对检测设备进行检测时,升降板移动带动检测设备上移,而升降板移动带动盖板转动打开保护箱,以此来使得检测设备移出保护箱,从而即能使用检测设备进行检测,从而提高了使用检测设备时的便利性。
可选的,所述联动组件包括:
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升降板上;
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设置在盖板上;
联动杆,所述联动杆分别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板移动带动第一转轴移动,第一转轴移动带动联动杆移动,联动杆移动带动盖板转动,以此来实现升降板移动带动盖板转动。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驱动装置启动带动检测架和检测设备移动,以此来对隧道和部分桥梁进行检测,然后控制机构启动对浮力板进行充气,使得检测架和检测设备浮动在河水上,因此检测架上的检测设备即能对河水上方的桥梁进行检测,从而降低了桥梁检测不到的概率,提高了检测设备的检测效果;
2.通过打开进气阀门,储气箱内气体进入浮力板内进行充气,充气完成后,关闭进气阀门;而需要对浮力板进行放气时,挤压组件启动对浮力板进行挤压,使得浮力板内气体进入储气箱内进行存储,挤压完成后,挤压组件远离浮力板,以此来实现对浮力板进行充气和放气,同时对气体进行回收利用,从而降低了能量的损失;
3.通过第一吸盘吸附在桥梁上来对移动齿条进行固定,而第二移动气缸启动带动第二吸盘远离桥梁,因此检测架可自由移动;而移动电机启动带动检测架移动,然后第二移动气缸启动带动第二吸盘吸附在桥梁上,以此来对检测架位置进行固定;然后第一移动气缸启动带动第一吸盘远离桥梁,接着移动电机反转带动移动齿条靠近检测架,以此来便于下一次继续移动检测架,移动完成后,第一吸盘吸附在桥梁,以此来实现驱动检测架、浮力板和检测设备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中保护装置和联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对保护箱侧壁进行了剖视;
图3是本申请中驱动装置和浮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中浮力装置和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中固定装置、定位装置和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中固定装置、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中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检测架;11、检测设备;12、行走轮;121、转动轴;13、承载板;14、滑道;16、第一承载杆;17、第二承载杆;2、驱动装置;21、传动轴;22、第一锥齿轮;23、第二锥齿轮;24、驱动电机;3、浮力装置;31、浮力板;32、支撑杆;4、控制机构;41、气泵;42、储气箱;43、进气管;44、出气管;45、输气管;46、输气单向阀;47、进气阀门;48、出气单向阀;5、挤压组件;51、安装板;52、挤压螺杆;53、挤压电机;6、保护装置;61、保护箱;62、升降气缸;63、升降板;64、盖板;65、联动组件;66、第一转轴;67、第二转轴;68、联动杆;7、固定装置;71、转动板;711、转动杆;72、固定气缸;73、固定杆;74、固定板;75、转动组件;76、转动气缸;77、转动齿条;78、转动齿轮;8、定位装置;81、定位杆;811、倾斜段;812、水平段;82、定位气缸;83、定位吸盘;9、移动装置;91、移动齿条;92、移动电机;93、移动齿轮;94、第一移动气缸;95、第二移动气缸;96、第一吸盘;97、第二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轨道桥隧检测装置。
参照图1和图2,轨道桥隧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架1、设置在检测架1上的检测设备11,检测架1底端上转动安装有滚动在地面上的行走轮12,检测架1上设置有驱动行走轮12转动的驱动装置2,检测架1上设置与桥梁可拆卸连接的固定装置7,检测架1上设置有浮在水面上的浮力装置3,浮力装置3位于行走轮12上方且位于检测设备11下方。
参照图1和图3,检测架1长度方向与桥梁的长度方向平行,驱动装置2包括传动轴21、第一锥齿轮22、第二锥齿轮23和驱动电机24,其中两个行走轮12通过转动轴121连接在一起,传动轴21竖向转动安装在检测架1侧壁上,且传动轴21位于转动轴121上方。
参照图1和图3,第一锥齿轮22键连接在转动轴121上,而第二锥齿轮23键连接在传动轴21底端上且与第一锥齿轮22啮合;驱动电机24固定安装在检测架1上,且驱动电机24输出轴竖直向下设置并与传动轴21顶端连接。驱动电机24启动带动传动轴21转动,传动轴21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23转动,第二锥齿轮23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22和转动轴121转动,转动轴121带动两个行走轮12转动,以此来带动检测架1移动。
参照图1和图3,浮力装置3包括浮力板31和控制机构4,检测架1相对两侧壁上且位于行走轮12上方固定安装有水平的支撑杆32,且支撑杆32和检测架1长度方向平行,同时支撑杆32沿垂直于检测架1长度方向阵列设置有两个;浮力板31下表面固定安装在支撑杆32上表面上,浮力板31内部充有气体使得浮力板31和检测架1可浮动在河面上,浮力板31呈长方体状且长度方向与检测架1长度方向平行,浮力板31长度方向的两端与检测架1侧壁接触,而浮力板31宽度方向两侧壁突出于检测架1外。
参照图3和图4,控制机构4设置在检测架1上且用于控制浮力板31的充气和放气,控制机构4包括气泵41、储气箱42、进气管43、出气管44;检测架1侧壁上且位于浮力板31上方固定安装有承载板13,且承载板13位于检测架1远离驱动电机24一侧。
参照图4和图5,气泵41固定安装在承载板13上表面上,而储气箱42固定安装在承载板13上表面上,且储气箱42用于储存气体;气泵41上固定安装有与储气箱42连通的输气管45,输气管45上固定安装有输气单向阀46,输气单向阀46使得气体只能进入储气箱42内。
参照图4和图5,进气管43固定安装在储气箱42外侧壁上,而进气管43远离储气箱42的一端与浮力板31侧壁固定连接,而出气管44固定安装在浮力板31侧壁上,且出气管44远离浮力板31的一端与储气箱42上表面上固定连接,同时进气管43与储气箱42和浮力板31的内部连通,而出气管44与储气箱42和浮力板31的内部连通;进气管43和出气管44上分别固定安装有进气阀门47和出气单向阀48,同时出气单向阀48使得气体只能进入储气箱42内。
参照图3和图4,控制机构4还包括挤压组件5,挤压组件5设置在检测架1上且用于对浮力板31进行挤压,挤压组件5包括安装板51、挤压螺杆52和挤压电机53,安装板51竖向滑移安装在检测架1相对两侧壁上,且安装板51位于浮力板31上方,同时浮力板31竖向方向的投影位于安装板51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内。
参照图2和图4,检测设备11安装在安装板51上表面上,且检测设备11根据检测需要进行选择,检测设备11可以断面仪、裂缝仪或者其他。
参照图4,挤压螺杆52转动安装在检测架1侧壁上,且挤压螺杆52底端竖向伸至浮力板31下方,而挤压螺杆52顶端竖向伸至浮力板31上方,同时挤压螺杆52与安装板51螺纹连接;挤压电机53固定安装在检测架1侧壁上,且挤压电机53输出轴竖直向下设置并与挤压螺杆52顶端连接。
参照图4和图5,气泵41启动,气体通过输气管45进入储气箱42内进行储存,需要充气时,打开进气阀门47,储气箱42内气体通过进气管43进入浮力板31内对浮力板31进行充气,充气完成后关闭进气阀门47,而需要放气时,挤压电机53启动带动挤压螺杆52转动,挤压螺杆52转动带动安装板51移动,安装板51移动带动检测设备11竖向移动,以此来调节检测设备11的位置实现对桥梁不同位置进行检测;同时安装板51移动挤压浮力板31,使得浮力板31内的气体通过出气单向阀48进入储气箱42内进行储存,以此来对浮力板31进行放气。
参照图2和图4,安装板51上设置有对检测设备11进行保护的保护装置6,保护装置6包括保护箱61、升降气缸62、升降板63和盖板64;保护箱61固定安装在安装板51上表面上,且保护箱61顶端呈开口状态;升降气缸62固定安装在保护箱61内底壁上,且升降气缸62活塞杆竖直向上设置;升降板63固定安装在升降气缸62活塞杆上,且检测设备11固定安装在升降板63上表面上,同时升降板63移动可带到检测设备11移至保护箱61内,且升降板63移动可带动检测设备11移至保护箱61外。
参照图2和图4,盖板64转动安装在保护箱61顶端上,且盖板64挡住保护箱61顶端开口,盖板64通过联动组件65与升降板63连接在一起;联动组件65包括第一转轴66、第二转轴67和联动杆68,第一转轴66转动安装在升降板63上表面上,而第二转轴67转动安装在盖板64下表面上,且第一转轴66、第二转轴67和盖板64的转动方向轴线平行,联动杆68两端分别与第一转轴66和第二转轴67转动连接;当升降板63带动检测设备11移至保护箱61内时,升降板63移动带动盖板64盖住保护箱61开口,而当升降板63带动检测设备11移至保护箱61外时,升降板63移动带动盖板64打开保护箱61开口。
参照图1和图6,固定装置7沿检测架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且与桥梁护栏可拆卸连接。
参照图6和图7,固定装置7包括转动板71、固定气缸72、固定杆73、固定板74和转动组件75,转动板71,检测架1侧壁上且位于安装板51上方固定安装有扇形的滑道14,滑道14上转动安装有沿垂直于检测架1长度方向伸至滑道14远离桥梁一侧的转动杆711,转动板71固定安装在转动杆711远离滑道14的一端上,且转动板71倾斜向下伸至转动杆711和滑道14下方,同时转动板71和转动杆711在滑道14上的转动角度为90度。
参照图6和图7,固定气缸72固定安装在转动板71背离桥梁一侧的侧壁上,且固定气缸72活塞杆水平穿出转动板71外,而固定杆73同轴固定安装在固定气缸72活塞杆上,且呈扇形的滑道14的圆心位于固定杆73的轴线上,同时固定杆73远离固定气缸72的一端水平穿过滑道14下方且伸至靠近桥梁护栏一侧。
参照图6和图7,固定板74固定安装在固定杆73远离固定气缸72的一端上,且固定板74呈长方体状,同时桥梁护栏的缝隙大于固定板74的宽度且小于固定板74的长度,当固定板74呈竖直状态时,固定板74移动可带动固定板74穿过桥梁护栏的缝隙,而固定板74穿过桥梁护栏缝隙后转动90度,固定板74抵触在桥梁护栏上进行定位。
参照图6和图7,转动组件75设置在检测架1上且用于驱动转动板71转动,转动组件75包括转动气缸76、转动齿条77和转动齿轮78,检测架1相对的两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水平的第一承载杆16,两个转动气缸76分别固定安装在检测架1相背两侧壁上,且转动气缸76水平穿出检测架1外,同时转动气缸76活塞杆呈水平状态且轴线与固定气缸72活塞杆轴线垂直;转动齿条77水平滑移安装在第一承载杆16上表面上,且转动齿条77位于固定杆73下方,同时转动齿条77与转动气缸76活塞杆固定连接。
参照图6和图7,转动齿轮78键连接在固定杆73上,且转动齿轮78与转动齿条77啮合,同时固定杆73带动转动齿轮78移动时,转动齿轮78始终与转动齿条77啮合,且转动齿轮78在转动板71、固定气缸72、固定杆73的重力作用下抵压在转动齿条77上。
参照图6和图7,两个固定杆73上均设置有定位装置8,定位装置8包括定位杆81、定位气缸82和定位吸盘83,定位杆81包括倾斜段811和水平段812,倾斜段811固定安装在固定杆73上且位于检测架1和桥梁之间,同时倾斜段811底端倾斜向下伸至桥梁下方;水平段812一体设置在倾斜段811底端上,且水平段812远离倾斜段811的一端水平伸至靠近桥梁一侧。
参照图6和图7,定位气缸82固定安装在水平段812远离倾斜段811一端的下表面上,且定位气缸82活塞杆竖向穿过水平段812上表面外;定位吸盘83固定安装在定位气缸82的活塞杆上,当固定板74呈水平状态且抵触在桥梁护栏上进行定位时,固定杆73带动定位气缸82伸至桥梁下方,定位吸盘83吸附在桥梁下表面上进行定位;当固定板74转至竖直状态时,定位气缸82活塞杆呈水平状态,且固定杆73同时移动带动固定板74和定位气缸82移至桥梁外侧。
参照图6和图7,固定气缸72启动带动固定杆73和固定板74穿过桥梁护栏缝隙,而固定杆73带动定位气缸82移至桥梁下方,然后转动气缸76启动带动转动齿条77移动,转动齿条77移动带动转动齿轮78和固定杆73转动,固定杆73转动带动固定板74转动90度,固定板74抵触在桥梁护栏上对检测架1进行定位,而固定杆73带动定位气缸82转至竖直,定位气缸82活塞杆启动带动定位吸盘83吸附在桥梁下表面上,以此来对检测架1和浮力板31进行定位。
参照图6和图7,检测架1需要移动时,定位气缸82启动带动定位吸盘83远离桥梁下表面,然后转动气缸76启动带动固定板74回转90度呈竖直状态,然后固定气缸72启动带动固定杆73和固定板74穿过桥梁护栏缝隙移至桥梁外侧,而固定杆73移动带动水平段812、定位气缸82和定位吸盘83移至桥梁外侧。
参照图6和图8,检测架1相对一侧的侧壁上且位于第一承载杆16下方固定安装有第二承载杆17,且第二承载杆17长度方向与检测架1长度方向平行;检测架1上设置有驱动检测架1移动的移动装置9,移动装置9包括移动齿条91、移动电机92、移动齿轮93、第一移动气缸94和第二移动气缸95。
参照图6和图8,移动齿条91水平滑移安装在第二承载杆17上表面上,且移动齿条91的滑移方向与第二承载杆17的长度方向平行,同时移动齿条91位于第一承载杆16下方。移动电机92固定安装在第二承载杆17背离桥梁一侧的侧壁上,且移动电机92位于移动齿条91下方;移动齿轮93键连接在移动电机92输出轴上,且移动齿轮93与移动齿条91啮合。
参照图6和图8,第一移动气缸94固定安装在移动齿条91上表面上,而第二移动气缸95固定安装在检测架1侧壁上,同时第一移动气缸94、第二移动气缸95的活塞杆轴线和固定气缸72活塞杆轴线平行,且同时第一移动气缸94和第二移动气缸95的活塞杆均水平伸至靠近桥梁一侧,第一移动气缸94和第二移动气缸95沿检测架1长度方向阵列设置有多个,第一移动气缸94活塞杆上固定安装有吸附在桥梁侧壁上的第一吸盘96,而第二移动气缸95活塞杆上固定安装有吸附在桥梁侧壁上的第二吸盘97。
参照图6和图8,第一吸盘96吸附在桥梁上对移动齿条91进行定位,而第二移动气缸95带动第二吸盘97远离桥梁,然后移动电机92启动带动移动齿轮93转动,以此来带动检测架1朝向远离移动齿条91,检测架1移动完成后移动电机92停止运行,而第二移动气缸95带动第二吸盘97吸附在桥梁侧壁上,接着第一移动气缸94带动第一吸盘96远离桥梁,然后移动电机92反转带动移动齿条91朝向检测架1移动,使得移动齿条91回移到原位,以此来便于下一次检测架1的移动,最后第一移动气缸94启动带动第一吸盘96吸附在桥梁上,以此来实现检测架1和浮力板31在河面上移动。
本申请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驱动电机24启动带动检测架1移动,使得检测架1靠近桥梁或者隧道,而第一吸盘96和第二吸盘97吸附在桥梁或者隧道上对检测架1进行定位,检测设备11对桥梁或隧道进行检测,以此来提高了检测设备11进行检测时的稳定性。
需要对河面上的桥梁进行检测时,打开进气阀门47,储气箱42内气体通过进气管43进入浮力板31中对浮力板31进行充气,充气完成后关闭进气阀门47,然后驱动电机24驱动检测架1朝向河流移动,使得浮力板31和检测架1浮动到河面上,第一吸盘96和第二吸盘97吸附在桥梁上进行定位,因此检测设备11即能对河水上方的桥梁进行检测,从而降低了桥梁部分检测不到的概率,提高了检测设备11对桥梁的检测效果。
固定气缸72启动带动固定板74穿过桥梁护栏的缝隙,而定位气缸82和定位吸盘83移至桥梁下方,转动气缸76启动带动固定板74、定位气缸82和定位吸盘83转动90度,而固定板74抵触在桥梁护栏上,定位气缸82启动带动定位吸盘83吸附在桥梁下表面上,以此来对检测架1进行定位,提高了检测设备11对桥梁进行检测时的稳定性。
需要移动检测架1时,定位气缸82启动带动定位吸盘83远离桥梁下表面上,而转动气缸76启动带动固定板74、定位气缸82和定位吸盘83回转90度,然后固定气缸72启动带动固定板74、定位气缸82和定位吸盘83远离桥梁;接着第二移动气缸95启动带动第二吸盘97远离桥梁,移动电机92启动带动检测架1远离移动齿条91,然后第二移动气缸95带动第二吸盘97吸附在桥梁,接着第一移动气缸94启动带动第一吸盘96远离桥梁,移动电机92回转带动移动齿条91靠近检测架1,移动结束后,第一移动气缸94启动带动第一吸盘96吸附在桥梁上,以此来实现对检测架1和浮力板31的移动。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轨道桥隧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架(1)、设置在检测架(1)上的检测设备(11),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架(1)上转动设置有行走轮(12),所述检测架(1)上设置有驱动行走轮(12)转动的驱动装置(2),所述检测架(1)上设置有与桥梁可拆卸连接的固定装置(7),所述检测架(1)上设置有浮在水面上的浮力装置(3),所述浮力装置(3)位于行走轮(12)上方且位于检测设备(11)下方,所述浮力装置(3)包括:
浮力板(31),所述浮力板(31)设置在检测架(1)上且浮在水面上;
控制机构(4),所述控制机构(4)设置在检测架(1)上且用于控制浮力板(31)的充气或放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桥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4)包括:
气泵(41),所述气泵(41)设置在检测架(1)上;
储气箱(42),所述储气箱(42)设置在检测架(1)上且与气泵(41)连通并用于储存气体;
进气管(43),所述进气管(43)设置在储气箱(42)上且与浮力板(31)连接;
出气管(44),所述出气管(44)设置在浮力板(31)上且与储气箱(42)连通,所述进气管(43)和出气管(44)上分别设置有进气阀门(47)和出气单向阀(48),所述出气单向阀(48)使得气体只能进入储气箱(42)内;
挤压组件(5),所述挤压组件(5)设置在检测架(1)上且用于对浮力板(31)进行挤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桥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组件(5)包括:
安装板(51),所述安装板(51)竖向滑移安装在检测架(1)上,所述检测设备(11)设置在安装板(51)上;
挤压螺杆(52),所述挤压螺杆(52)转动设置在检测架(1)上且与安装板(51)螺纹连接;
挤压电机(53),所述挤压电机(53)设置在检测架(1)上且与挤压螺杆(5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桥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7)包括:
转动板(71),所述转动板(71)转动设置在检测架(1)上;
固定气缸(72),所述固定气缸(72)设置在转动板(71)上;
固定杆(73),所述固定杆(73)设置在固定气缸(72)活塞杆上,所述固定气缸(72)启动可带动固定杆(73)穿过桥梁护栏缝隙;
固定板(74),所述固定杆(73)设置在固定杆(73)上且抵触在桥梁护栏上进行定位,所述固定板(74)转动后可通过桥梁护栏缝隙;
转动组件(75),所述转动组件(75)设置在检测架(1)上且用于驱动转动板(71)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轨道桥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75)包括:
转动气缸(76),所述转动气缸(76)设置在检测架(1)上;
转动齿条(77),所述转动齿条(77)设置在转动气缸(76)活塞杆上;
转动齿轮(78),所述转动齿轮(78)设置在固定杆(73)上且与转动齿条(77)啮合,所述固定杆(73)和转动齿轮(78)移动时,所述转动齿轮(78)与转动齿条(77)始终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轨道桥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架(1)上设置有驱动检测架(1)移动的移动装置(9),所述移动装置(9)包括:
移动齿条(91),所述移动齿条(91)滑移设置在检测架(1)上;
移动电机(92),所述移动电机(92)设置在检测架(1)上;
移动齿轮(93),所述移动齿轮(93)设置在移动电机(92)的输出轴上且与移动齿条(91)啮合;
第一移动气缸(94),所述第一移动气缸(94)设置在移动齿条(91)上且设置有吸附在桥梁上的第一吸盘(96);
第二移动气缸(95),所述第二移动气缸(95)设置在检测架(1)上且设置有吸附在桥梁上的第二吸盘(9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轨道桥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73)上设置有定位装置(8),所述定位装置(8)包括:
定位杆(81),所述定位杆(81)设置在固定杆(73)上,且所述固定杆(73)穿过桥梁护栏缝隙后带动定位杆(81)移至桥梁下方,而所述固定杆(73)从桥梁护栏缝隙移出后带动定位杆(81)移至桥梁外侧;
定位气缸(82),所述定位气缸(82)设置在定位杆(81)上;
定位吸盘(83),所述定位吸盘(83)设置在定位气缸(82)上且吸附在桥梁下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桥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2)包括:
传动轴(21),所述传动轴(21)转动设置在检测架(1)上;
第一锥齿轮(22),所述第一锥齿轮(22)设置在行走轮(12)上;
第二锥齿轮(23),所述第二锥齿轮(23)设置在传动轴(21)上且与第一锥齿轮(22)啮合;
驱动电机(24),所述驱动电机(24)设置在检测架(1)上且位于浮力板(31)上方并与传动轴(21)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轨道桥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51)上设置有对检测设备(11)进行保护的保护装置(6),所述保护装置(6)包括:
保护箱(61),所述保护箱(61)设置在安装板(51)上且顶端呈开口状态;
升降气缸(62),所述升降气缸(62)设置在保护箱(61)内底壁上;
升降板(63),所述升降板(63)设置在升降气缸(62)活塞杆上且检测设备(11)设置在升降板(63)上,所述升降板(63)移动可带动检测设备(11)移至保护箱(61)内且移动可带动检测设备(11)移至保护箱(61)外;
盖板(64),所述盖板(64)转动设置在保护箱(61)上且挡住保护箱(61)开口并通过联动组件(65)与升降板(63)连接在一起,当所述升降板(63)带动检测设备(11)移至保护箱(61)内时,所述升降板(63)移动带动盖板(64)盖住保护箱(61)开口,而当所述升降板(63)带动检测设备(11)移至保护箱(61)外时,所述升降板(63)移动带动盖板(64)打开保护箱(61)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轨道桥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65)包括:
第一转轴(66),所述第一转轴(66)设置在升降板(63)上;
第二转轴(67),所述第二转轴(67)设置在盖板(64)上;
联动杆(68),所述联动杆(68)分别与第一转轴(66)和第二转轴(67)转动连接。
CN202111229183.0A 2021-10-21 2021-10-21 一种轨道桥隧检测装置 Active CN1139599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29183.0A CN113959945B (zh) 2021-10-21 2021-10-21 一种轨道桥隧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29183.0A CN113959945B (zh) 2021-10-21 2021-10-21 一种轨道桥隧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59945A true CN113959945A (zh) 2022-01-21
CN113959945B CN113959945B (zh) 2022-08-23

Family

ID=79465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29183.0A Active CN113959945B (zh) 2021-10-21 2021-10-21 一种轨道桥隧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5994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56891A (zh) * 2018-08-01 2018-12-07 董英山 一种桥梁裂缝自动检测方法
CN111257424A (zh) * 2020-03-15 2020-06-09 广西壮族自治区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一种桥梁内部裂缝无损检测设备
CN212688694U (zh) * 2020-04-29 2021-03-12 天津市交通科学研究院 一种低净空跨河桥梁外观缺损状况检测船
CN113075072A (zh) * 2021-03-26 2021-07-06 河南省育兴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桥梁混凝土结构检测装置
CN113447384A (zh) * 2021-06-24 2021-09-28 河南省豫通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桥梁混凝土结构检测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56891A (zh) * 2018-08-01 2018-12-07 董英山 一种桥梁裂缝自动检测方法
CN111257424A (zh) * 2020-03-15 2020-06-09 广西壮族自治区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一种桥梁内部裂缝无损检测设备
CN212688694U (zh) * 2020-04-29 2021-03-12 天津市交通科学研究院 一种低净空跨河桥梁外观缺损状况检测船
CN113075072A (zh) * 2021-03-26 2021-07-06 河南省育兴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桥梁混凝土结构检测装置
CN113447384A (zh) * 2021-06-24 2021-09-28 河南省豫通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桥梁混凝土结构检测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59945B (zh) 2022-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86215B (zh) 一种桥梁检测结构及其检测方法
CN111665262A (zh) 一种移动式桥梁裂缝检测装置
CN113915451A (zh) 一种管道巡检机器人
CN113959945B (zh) 一种轨道桥隧检测装置
CN212195220U (zh) 一种玄武岩开采用防残留自卸车厢
CN218955956U (zh) 一种轨道巡检机器人温度检测机构
CN112284665A (zh) 一种用于建筑钢结构模型抗震试验检测装置
CN114047325B (zh) 一种用于双层支撑桥梁的裂缝检测装置
CN216865324U (zh) 一种分体式空调冷凝水回收再利用装置
CN214368576U (zh) 一种水下管道智能巡检机器人
CN112986103B (zh) 一种混凝土透水系数检测装置
JP3843879B2 (ja) 横引きゲート
CN213448287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隧道积水清理设备
CN203583952U (zh) 一种新型简易侧摆举升式立体车库
CN114197547A (zh) 一种地铁基坑支护结构移动监测设备
CN109837878B (zh) 推进式河道环境治理清污方法
CN211947956U (zh) 一种新型桥梁检测设备
CN218875457U (zh) 一种隧道施工用检测臂
CN113252489A (zh) 一种桥墩侵蚀检测装置
CN111335134A (zh) 一种方便护理的桥梁
CN210293762U (zh) 一种冬季水环境检测用取水装置
CN216948077U (zh) 一种停车场入口防涝装置
CN220289883U (zh) 一种探测装置
CN220542673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排水管检验监测装置
CN219890377U (zh) 一种高速公路桥梁裂缝检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