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57802A - 一种独塔不对称斜拉桥高塔大跨度上横梁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独塔不对称斜拉桥高塔大跨度上横梁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957802A CN113957802A CN202111385113.4A CN202111385113A CN113957802A CN 113957802 A CN113957802 A CN 113957802A CN 202111385113 A CN202111385113 A CN 202111385113A CN 113957802 A CN113957802 A CN 11395780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struction
- concrete
- safety
- steel
- tem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7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8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6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6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7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5000017166 Bambusa arundinacea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5000017491 Bambusa tulda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41001330002 Bambuseae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5000015334 Phyllostachys viridis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9000011425 bamboo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9000011120 plywoo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0275 quality assur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2023 woo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10000002435 tendon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29910001294 Reinforcing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435 building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11150 reinforced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303 weig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194 climb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360 explo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iron(III)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Fe]O[Fe]=O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908 quality contro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15 formwork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spiromesifen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CC(C)=C1C(C(O1)=O)=C(OC(=O)CC(C)(C)C)C11CCCC1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41000196324 Embryophyta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746 Structural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915 air poll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HSFWRNGVRCDJHI-UHFFFAOYSA-N alpha-acetylene Natural products C#C HSFWRNGVRCDJHI-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73 ancho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796 beau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566 build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596 consolid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01000010099 disease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651 drink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5000020188 drinking water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616 electrical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125000002534 ethynyl group Chemical group [H]C#C*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049 fil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227 gr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440 grou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36571 hyd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703 hydr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372 label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068 load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813 municipal solid was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52 review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1100000279 safety data Toxicit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991 sco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04 segreg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265 semifinished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469 silicate ce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910 solid was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11 sol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23 solidif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352 surface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354 dail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3
- 230000003203 everyda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1268 re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13 prestressed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6 comp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28 premat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recting or assembling bridg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1/00—Suspension or cable-stayed bridges
- E01D11/04—Cable-stayed brid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独塔不对称斜拉桥高塔大跨度上横梁施工方法,本工法的实施可大大减少材料的用量,节约工程成本,牛腿支架在地面焊接完成后利用整体吊装的方式进行安装,保证了牛腿的焊接质量;现场采用卸荷块代替以往气割牛腿垫块的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减少施工人员高空焊接作业的风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独塔不对称斜拉桥高塔大跨度上横梁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公路、铁路的快速发展,桥梁结构在工程建设中的比例越来越大。我国已相继建成了多座大跨度斜拉桥,而大跨度斜拉桥必然涉及高塔上横梁的施工,考虑到上横梁施工的悬空高度大、体积量大,如何寻找一种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高塔上横梁支架施工方法,是建设者应该考虑的问题。目前来说,高塔上横梁施工支架有落地式钢管立柱支架、钢牛腿支架两类形式。相比而言,在高塔上横梁施工中,采用钢牛腿支架法具有钢材用量省、施工简便等优点。
本文结合蒙城县G237及S305蒙城绕城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中的涡河五桥施工为依托,采用塔梁同步现浇施工方法,上横梁支架采用“牛腿+卸荷块+分配梁+贝雷梁”法分层浇筑(竖向分层横向不分段)的总体方案施工,贝雷梁两端支撑于塔柱内侧的预装牛腿上。塔柱采用爬模施工,当塔柱施工到16#节段时,拆除塔柱内侧爬模模板,随后进行上横梁牛腿、贝雷梁和分配梁安装,加强型贝雷片在地面进行组装焊接,利用塔吊分阶段吊装至牛腿托架上。本工法对高塔大跨度上横梁施工中“牛腿+卸荷块+分配梁+贝雷梁”的施工方法进行详细阐述,以便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独塔不对称斜拉桥高塔大跨度上横梁施工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独塔不对称斜拉桥高塔大跨度上横梁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法特点
本工法上横梁支撑体系上横梁采用“牛腿+卸荷块+分配梁+贝雷梁”结构形式,内外侧模采用“竹胶板+方木竖肋+双拼槽钢横肋”的模板体系,由对拉螺栓进行连接。内侧顶模采用“竹胶板+方木+钢管支撑”的模板体系;
上横梁底标高98.324m、顶标高104.324m,单幅跨度为23.95m,上横梁与塔柱第16节段同时浇筑,主要受力结构采用3组贝雷梁形式,其中腹板下各有4片贝雷梁为一组,底板下有3片贝雷梁为一组。托架采用2H500*200型钢制作而成,支点位于贝雷梁斜杆交叉处,贝雷梁长度为23.95m,长加强型贝雷片端头直抵到塔柱混凝土壁,(加强型贝雷片的阴阳头与混凝土面之间加塞支垫),抵消塔柱水平力;上横梁采用分层浇筑、阶梯补张的方式,即在浇筑过程中根据浇筑高度补张底板处预应力(按设计值的30%、50%、100%进行补张),确保施工过程安全;支架拆除时通过调整卸荷块的高度使其与上横梁底部混凝土脱离,然后利用“钢丝绳+卷扬机”吊挂住底分配梁,将支架整体抬高2cm,将上横梁支架重量由塔柱转换成卷扬机承重,拆除分配梁底部的卸荷块与钢牛腿,最后通过钢丝绳配合卷扬机将贝雷梁下放到0#、1#号块上;
本工法的实施可大大减少材料的用量,节约工程成本,牛腿支架在地面焊接完成后利用整体吊装的方式进行安装,保证了牛腿的焊接质量;现场采用卸荷块代替以往气割牛腿垫块的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减少施工人员高空焊接作业的风险;
二、工艺原理
本工法上横梁支架体系由15mm竹胶板、10*10cm方木、I10a分配梁、贝雷梁、卸荷块、牛腿等组成;
(1)牛腿支撑为2H500*200型钢焊接加工而成,沿顺桥向共设置2排,间距4.3m。牛腿与第14节、第15节上的2cm厚预埋钢板进行满焊,在塔柱与牛腿间设置精轧钢连接,提供更好水平拉力,每个牛腿下设三根直径为100mm钢棒;
(2)每个牛腿上设置三个卸荷块,卸荷块由钢板焊接而成,通过φ32精轧螺纹钢连接,主要用于后期使支架顶部脱离上横梁底面混凝土,卸荷块顶部布置2H500*200型作为分配梁;
(3)加强型贝雷梁为主要受力结构采用3组加强贝雷梁形式,其中腹板下有4片贝雷梁为一组,底板下有3片贝雷梁为一组设置,贝雷梁支点设置斜杆交叉处,支点距塔柱边为5.3m,贝雷梁除在托架位置处长为15m,其他位置长为24m;
(4)贝雷梁上放置I10a,间距按60cm布置,在横梁腹板和隔梁处,I10a加密30cm布置,部分I10a工字钢外伸两侧横梁宽度各1.5m,作为后期悬挑操作平台使用,I10a上安放10*10cm方木+15mm竹胶板作为底模体系;
(5)上横梁内侧竖向模板结构形式采用15mm竹胶板+10cm方木竖肋@250cm+双拼[8背肋,对拉螺杆采用D20精轧钢。顶板下设纵横向间距0.9m满堂支架,支架顶设置0.9间距I10a工字钢,工字钢顶设置方木间距为30cm;
(6)上横梁混凝土方量大,本项目采用分层浇筑、阶梯补张的方式,即在浇筑过程中根据浇筑高度补张底板处预应力(按设计值的30%、50%、100%进行补张),确保施工过程安全;
(7)通过“钢丝绳+卷扬机”吊挂住底分配梁,拆除卸荷块与钢牛腿,然后将支架整体下放至0#、1#号块上;
(8)高空安全防坠棚在上横梁施工之前,在第二道临时支撑上做防坠棚,防坠棚采用“I10+竹胶板+φ20mm钢筋+钢丝网”的形式;
三、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1:测量定位;
S2:上横梁支撑体系塔设预压;
S3:底模安装;
S4:底板、腹板钢筋绑扎;
S5:内、外侧模板安装;
S6:检查验收;
S7:第一层混凝土浇筑(浇筑高度2m);
S8:底板预应力施工(张拉至70%);
S9:支架搭设、顶板模板施工;
S10:顶板钢筋绑扎;
S11:第二层混凝土浇筑(浇筑高度4m);
S12:养护;
S13:腹板、顶板预应力及底板二次预应力施工;
S14:预应力孔道压浆;
S15:支架拆除(整体下放);
(2)操作要点
①上横梁支撑体系
上横梁支撑体系上横梁采用“牛腿+卸荷块+分配梁+贝雷梁”的结构形式,主要受力结构采用3组贝雷梁形式,其中腹板下各有4片贝雷梁为一组,底板下有3片贝雷梁为一组;
②牛腿
按照方案尺寸进行型钢加工、并在地面进行牛腿架体整体焊接,采用塔吊将牛腿梁整体吊装至塔柱指定位置后安装精轧钢及钢棒,牛腿与预埋钢板之间进行满焊,同时检验牛腿梁是否满足要求;
③卸荷块
卸荷块由卸荷块1、卸荷块2和φ32精轧螺纹钢三部分组成,卸荷块1、卸荷块2钢板连接处采用满焊,之间采用点焊临时固结,通过精轧螺纹钢调节卸荷块的高度;
④分配梁
采用2H500*200型钢制作而成,在上横梁腹板下各设置一组施工托架,托架前端安置2H500*200横梁,用于搁置贝雷梁,支点位于贝雷梁斜杆交叉处,贝雷梁除在托架位置处长为15m,其他位置长为24m,24m长加强型贝雷片端头直抵到塔柱混凝土壁,(加强型贝雷片的阴阳头与混凝土接触位置需预埋钢板),抵消塔柱水平力;
⑤贝雷梁
加强型贝雷片在地面整体组装,贝雷片顶部增加一道、底部增加两道加强弦杆,采用双机抬吊法施工,先安装中间一组加强型贝雷片,再安装两侧加强型贝雷片,贝雷梁上放置I10a,间距按60cm布置,在横梁腹板和隔梁处,I10a加密30cm布置,I10a上安放10*10cm方木+15mm竹胶板作为底模体系;
⑥起重设备
根据项目总进度要求,及施工所需吊重荷载大小,选用两台性能良好的型号为QTZ125(ZJ6018)塔式起重机,该机为水平起重臂、小车变幅、上回转自升多用途塔机。额定起重功率为1250KNm,最大工作幅度40m,最大起升高度100-110米(两塔机高度不一);
(3)上横梁结构尺寸
上横梁长24m,宽6m,高9m,为单箱单室混凝土结构,宽6米,高6米,腹板壁厚0.6m,顶底板壁厚0.6m,中横隔板厚0.5m,顶底板设置16股、19股预应力钢束;
(4)安全防护
高空安全防坠棚在上横梁施工之前,在第二道临时支撑上做防坠棚,防坠棚采用“I10+竹胶板+φ20mm钢筋+钢丝网”的形式:
①吊装I10工字钢分配梁至临时横撑底面,每一米布置一道;
②吊装竹胶板至I10工字钢分配梁上,满铺;
③吊装φ20mm钢筋及钢丝网,在两侧分配梁梁端焊接φ20mm钢筋作为防护护栏,周边用钢丝网围设;
(5)混凝土浇筑施工
上横梁混凝土分两次浇筑完成,第一次浇筑高度为2m,第二次浇筑高度为4m,混凝土浇筑利用地泵输送入模,整个浇筑顺序遵循分段、分层、对称的原则,先浇筑塔柱位置,再浇筑横梁位置;
混凝土浇筑顺序:塔柱根部位置→箱室、隔梁腹板→箱室底板→箱室顶板,横梁节段对应塔柱位置浇筑方法同塔柱浇筑方法一样。横梁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先从腹板下料,底板混凝土不足部分利用输送泵直接浇筑;
对于混凝土浇筑施工,其具体浇筑步骤如下:
首先自横梁腹板下料,并通过腹板和底板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混凝土通过腹板流入底板,待腹板混凝土高度超过底板厚度不小于30cm并确认振捣密实后,停止腹板振捣,再利用输送泵直接对横梁底板泵送混凝土,至底板混凝土浇注完成;
在浇筑横梁位置时候,横梁位置出料口配置5台振捣棒,腹板混凝土浇注时,因为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比较大,预计在底板处可斜向流淌1米远左右,此时底板安排2台振捣棒,主要负责倒角流淌处的混凝土振捣,另外3台振捣器主要负责腹板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下料时按每层30cm左右分层,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得超过2.5h。当底板混凝土浇注完成继续浇注腹板混凝土时,振动棒不宜插入太深,避免扰动底板混凝土造成腹板混凝土自底板翻入;对冒出的混凝土,应待混凝土灌注完毕后再处理,避免因过早铲除,造成腹板混凝土继续流失,出现沟、洞等缺陷;
在浇筑腹板混凝土时,派有经验的人在箱内用小锤敲击内模,检查其振捣的密实情况,对混凝土填充不密实的地方,随时采取措施,确保混凝土填充密实;
(6)预应力施工
上横梁预应力束均设计为通长束,其布置位置主要为横梁腹板与底板、顶板相交处。其锚固点均设置在16节段塔柱外侧壁。上横梁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待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即先进行底板束预应力的张拉(张拉至30%),根据计算底板位置每束平均张拉力为2.52t,初张拉完成后,进行第二层混凝土浇筑,在浇筑过程中根据浇筑高度补张底板处预应力,使上部浇筑荷载能够更好的传递至两端塔柱,有效减少现浇支架的荷载,保证了高空施工的安全性;
上横梁第二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待强度、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的90%后,即进行预应力束的张拉,计算顶板位置每束平均张拉力为3.0t,张拉顺序为先中间后上下对称进行;
(7)支架拆除
上横梁全部施工完毕后,将支架予以拆除。由于上横梁混凝土已浇筑,三组贝雷梁位上横梁底部,操作空间有限,如果逐片拆除,需现将贝雷梁滑移拖出横梁范围,操作十分困难且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项目部决定将三组贝雷梁焊接成整体,然后利用钢丝绳整体下放技术;
进行支架拆除时,先将三组贝雷梁连接成整体,调整分配梁底部卸荷块的高度,使支架顶面脱离上横梁底部混凝土;然后通过四套下放系统(由卷扬机、垫梁、钢丝绳等组成),通过钢丝绳吊挂住底分配梁将支架整体抬升约2cm,拆除分配梁底部的卸荷块与钢牛腿;测量人员在施工平台上应同步观察上横梁支架是否水平,如发现未同步时应及时用对讲机呼叫指挥员进行对应的调整,待检查的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后方可利用下放系统逐步下放,待下放1.5m后,对上横梁底面进行修补,修补完成后将支架整体下放至0#、1#号块上进行拆除;
四、材料与设备
(1)材料
①施工用水: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地表水或地下水时应现场取水样送检;
②水泥:宜选择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的普通硅酸盐类水泥,施工时所用水泥应与配合比设计时所用水泥品牌、标号一致,并按规定的频率抽样送检;
③H型钢:采用强度为Q235、尺寸满足设计要求的H型钢;
④细砂:采用含泥量不大于5%的细砂(粒径<2mm)。现场设防雨、防潮水泥棚,堆砂场与地面间放置隔离布,砂不得直接堆放于地面上;
⑤粗砂:选用有一定级配的砂砾和中粗砂等散体材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cm;
⑥紧固螺栓:物理力学指标、强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高强螺栓;
⑦钢管:采用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强度等级为Q235B的钢管;
⑧钢板:采用尺寸、强度符合设计要求的钢板;
⑨钢筋:选用直径、强度、性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钢筋;
(2)设备
五、质量控制
(1)工程质量控制标准
本工法遵照执行的现行规范、规程、标准主要有:
①《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20);
②《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
③《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
④《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2011);
⑤《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 276-2012);
⑥《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2018]37号令;
⑦《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2011);
⑧《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F90-2015);
⑨《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2008);
(2)质量保证措施
①前期施工准备质量保证措施
1)施工前检验机具性能和施工工艺各项技术参数,并进行实际标定,有关技术参数及时提供给现场监理工程师,以作为控制现场施工质量的依据;
2)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现场测绘,并设置满足精度要求的固定坐标测试控制点;
3)严把材料关,对进场材料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现场复核、检测,严禁使用不满足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对存在锈蚀的钢筋或钢材进行除锈处理;
4)应对现场施工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技术论证,召开专家论证会对技术难点进行探讨分析,确保现场施工技术方案内容全面、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5)现场的控制点和主控线在使用前,必须经监理单位对现场的控制点和主控线进行复合并确认;
②高塔大跨度上横梁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上横梁施工前必须提前作好安全技术交底及现场口头交底,做到人人心中有数,事事按部就班;
2)上横梁所用的钢筋必须具备材质报告及出厂合格证书,各种型号与设计相符;
3)钢筋施工时应先按照设计图进行,保证钢筋位置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4)钢筋分段施工必须保证相邻钢筋接头的错开长度,钢筋绑扎、焊接时搭接长度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5)钢筋施工时注意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避免出现钢筋露筋,从而形成钢筋腐蚀通道;
6)确保预留孔道位置准确,为支架整体下放做准备;
7)模板设计时必须仔细校核面板、内外肋材料的变形,控制模板变形在规范范围内;模板拉杆受力计算准确,材料选用合理,杜绝“爆模”现象发生;
8)模板加工制作必须满足有关规范要求;
9)模板安装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位置准确,模板支撑采取专用防腐塑料垫块;
10)模板拉杆与预埋筋焊接必须满足规范要求,拉杆螺帽须拧紧;
11)混凝土开盘前检查各准备工作是否全部就绪,如砂石料、水泥、人员、设备等等;
12)用于浇筑混凝土的外加剂、骨料、水泥等需进行试验检测,通过实验确定最佳混凝土配合比,使其坍落度、粘稠度、初凝时间满足施工要求。同时为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除水泥应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外,在不降低混凝土标号的前提下,进行配合比试验,优选混凝土配合比;
13)混凝土振捣应分层逐点进行,防止漏振;
14)两层混凝土之间的施工缝应认真处理并清理干净,防止出现夹层;
15)对模板的准确安装定位,砼的搅拌、泵送入模、振捣、养护等工艺过程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控制。对现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做好每个关键工序的技术交底。通过保证各个工艺环节的工作质量来确保工程的质量;
③上横梁模板、支架搭设质量保证措施
1)模板吊装及转运:模板装转运过程中不得有尖锐的构件压在面板上或刮到面板上,以免面板刮伤损坏;吊装过程中注意对模板周边棱角的保护,不得破坏棱边棱角,以免模板拼缝处发生漏浆,装运时,模板起吊要均匀平衡受力,堆放平稳并进行固定,以免滑落;
2)模板安装:模板安装时,拼缝均需粘贴双面胶止浆,但胶带边口必须平于接缝边口线(否则混凝土会出现嵌缝的缺陷)或统一稍底于边口线且胶带必须拉顺直,确保接缝顺直良好;
3)拉杆安装:对拉拉杆的长度要和断面尺寸一致,在外螺母上紧模板时必须安排人员在模板内侧检查模板内面断面尺寸,确保与设计尺寸相符。模板受拉后断面尺寸过小,则造成内撑杆向外的力过大,易造成面板局部发生凹陷,因此模板断面尺寸控制到位后上紧外螺母即可;拉杆过松则造成尺寸偏大,因此同样也要将丝口拧满为止;
4)模板拆除:拆模和安装模板需安排同一批人员,以便于对模板保护;拆模时,模板起吊要平衡受力;在松拉杆时,各块模板需设置临时固定,以免模板突然倾斜或高空掉落;
5)模板施工及存放保护
④牛腿支架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塔柱施工时,进行牛腿支撑预埋钢板的定位安装及预留精轧钢和钢棒预留孔,进行混凝土浇筑,同时拆除塔柱内侧模板;
2)按照方案尺寸进行型钢加工、并在地面进行牛腿架体整体焊接(已在加工厂加工完成,并提供相应焊缝检测报告);
3)采用塔吊逐片进行牛腿梁的整体吊装,安装精轧钢及钢棒,并检验牛腿梁是否满足垂直度要求;
4)牛腿安装完成后,在牛腿托架的2H500*200型钢上搁置2H500*200型钢作为贝雷架拼装操作通道,一端焊接固结,另一端不固结,设置限位架固定(严禁两头固结);
5)贝雷片在地面分节段组装,采用单机起吊法,吊至到上横梁位置,在牛腿支架上逐节拼装,先安装中间一组贝雷片,在安装两侧贝雷片;
6)贝雷梁上放置I10a,间距按60cm布置,在横梁腹板和隔梁处,I10a加密30cm布置,I10a上安放10*10cm方木;
7)内外侧模采用竹胶板+方木竖肋+双拼槽钢横肋的模板体系,由对拉螺栓进行连接。内侧顶模采用竹胶板+方木+90*90钢管支撑的模板体系;
⑤混凝土灌注质量保证措施
1)浇筑混凝土前,应对侧模支撑架、模板、钢筋、预埋件和施工缝的处理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合面是否清理干净、是否充分湿润等,符合要求后方可浇筑混凝土。在混凝土浇筑期间,必须经常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的稳固情况,还须检查钢筋的保护层情况,防止因钢筋松动、移位导致混凝土表面露筋而影响混凝土内在及外观质量;
2)混凝土采用溜筒下料,避免因自由落体高度过大而产生混凝土离析;
3)混凝土浇筑时采取分层布料,严禁使用振捣棒赶料;混凝土分层间隔时间应控制在混凝土初凝时间以内,以防止形成冷缝;
4)振捣时振捣棒应快速插入混凝土内部,振捣棒移动间距约40cm,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10cm,同时保证振捣棒与侧模保持50~100mm的距离,振捣到混凝土开始泛浆和不冒气泡后缓慢提起振捣棒;
⑥混凝土防裂措施
1)加强混凝土保护层控制;
2)根据不同的高度优化其相应的混凝土配合比;
3)混凝土布料分层均匀,采用混凝土串通下料,不赶浆,加强混凝土振捣;
4)加强混凝土养护,针对冬季、雨季及夏季高温采取不同的养护方式;
⑦特殊天气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当遇到大风、大雨天不宜进行现场施工作业;
2)现场风速超过三级风焊接时,应采取遮蔽措施,焊接冷却的接头应避免碰到雨水;
3)现场施工时注意安全带的使用,用电作业注意防护,使用电焊时应检查焊接、焊把、电源线是否干燥,以保证施工安全;
4)平时加强职工素质教育,当大雨来临时,以便切时做好防雨、防雪措施;
5)构件产品尽量厂内加工,减少不利天气影响;
6)要保护好露天电气设备,防止雨雪淋和潮湿,要检查漏电保护装置的灵敏度;
7)做好施工场地的防涝、排水措施,准备足够的排水机具;
8)对机电设备、钢结构、爬架模板等堆放场地采取防雨、防潮措施;
9)与当地气象部门经常保持联系,随时获得气象资料,掌握年、月、日的降雨趋势,合理安排施工,尽量避免恶劣天气时施工;
10)混凝土浇筑前及时检查砂石料的含水量以调整配合比,浇筑时遇雨天时搭设雨棚,防止雨水冲刷混凝土;
11)加强混凝土养护工作;
⑧其他质量保证措施
1)建立健全质量专职机构,强化施工图纸会审工作
在施工图纸会审时,经常会出现投资方为了进行工程造价的控制,要施工单位提供图纸,然后经由设计院盖章走流程的现象,实际上并没有进行实际的工程项目考查,因而常常出现设置图纸不规范、实施不配套、剖面欠齐全、节点不详细等情况,因此项目经理部安质部、施工队安质室、工班兼职质检员,逐层把好工程质量关;
2)加强测量工作
测量班严格执行测量管理办法,坚持测量闭合复核制度,上排连接件、下排连接件安装时应提高高程测试的精度,按四等以上进行水准测量;
3)加强人员培训工作
开工前,对本工程所需的各工种人员进行上岗培训考核,经考核合格后方准上岗工作;
4)强化技术管理、大力开展科技攻关
建立以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施工队主管工程师为核心的技术负责制的技术管理体系,实行各级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
5)加强全过程的质量监控
开工前,由主管工程师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全体人员明确标准,做到心中有数地投入施工;确保所有进场材料性能及有关技术指标符合标准,把好源头质量关;
6)严把施工环节质量关
实行“五不施工”和“三不交接”制度。“五不施工”: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图纸及技术要求不清楚不施工;资料未经换手复核不施工;材料无合格证或试验不合格者不施工;上道工序不经检查签证不施工。“三不交接”:无自检记录不交接;未经专业人员验收合格不交接;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接;
六、安全措施
(1)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相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安全管理机构,保证安全工作自上而下有效的实施,由安全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2)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在安排、检查、落实施工任务的同时,必须兼顾和保证安全工作,把安全贯穿于施工全过程;
(3)坚持定期的安全教育、讲话和检查制度,设立安全监督岗,支持和发挥群众安全人员的作用;
(4)加强制度建设,和主要负责人员签订安全协议;
(5)实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所有分项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使操作人员明白操作要领,熟悉各个环节,并督促施工班组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措施施工;
(6)认真实施标准化作业,严肃施工纪律和劳动纪律,杜绝违章指挥与违章操作,保证防护设施的投入;
(7)落实承包责任制,安全生产是一项主要指标,把安全生产与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挂起钩来;
(8)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加强劳动保护;
(9)各种施工机械必须有安全操作牌,特种作业人员和小型机械操作手必须持证上岗。定期进行安全大检查,并及时消除隐患;
(10)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所发生的事故,使职工吸取事故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发生。所有机械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岗前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合格后发证,严禁无证上岗;
(11)凡与既有道路发生干扰的工地,保证运输安全又保证车辆畅通,主动与地方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并按有关规定做好安全防护;
(12)建立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全面、可操作,覆盖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并进行演练,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
(13)严格安全监督,建立和完善定期安全检查制度。施工现场严格按照“安全标准工地”的要求执行;
(14)抓好现场管理,坚持文明施工,保障人身、机械和器材的安全。施工危险地段要设置安全警示牌,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15)定期根据施工需要发放和检查施工所用的各项安全机具设备和劳动保护用品;
(16)用电安全管理
(17)机械设备安全:所有施工设备和机具在使用时必须由专职人员负责检查,并进行必要的试验和维修保养,确保状况良好。各技术工种必须经过培训且经考核取得合格证,方可持证上岗操作,杜绝违章作业。大型机械的保险、限位装置防护指示器等必须齐全可靠;
(18)防火、防爆安全管理
(19)施工区域的安全技术措施
(20)安全教育
a现场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和岗前教育,并建立好“三级教育卡”。外来劳务人员或转岗民工在经过安全培训教育后,方可上岗作业。每逢节假日或根据气候(季节性)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安全的教育,并把教育的内容记录在案;
b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要编制年度培训计划,结合施工特点合理安排职工进行教育培训和特殊工种的审证工作;
(21)特殊工种管理
a特殊工种人员(电工、焊工、起重工等)须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应认真审查特种作业人员的操作证件是否有效,无证或证书过期人员严禁上岗;
b特种作业人员应进行登记汇总,正确填写已审日期及下次复审日期,并附每位特种作业人员的证件复印件;
c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在特殊区域或特别危险场所工作,要先进行安全交底,并对操作人员和他人有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
(22)安全检查制度
a保证检查制度的落实,规定定期检查日期,项目部每周进行一次,作业班组每天进行一次。非定期检查视工程情况而定。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制定整改措施,定人限期整改,保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真正落实;
b坚持日常的安全巡视制度,重点抓好对危险源的控制,了解现场第一手安全资料,杜绝事故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七、环保措施
(1)文明施工保护措施
(2)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3)水环境保护措施
(4)噪声防护措施
(5)光污染控制
(6)固体废弃物料污染控制措施
(7)生态保护措施
(8)大气污染防止措施
(9)环境绿化:工程竣工为保证原有的面貌,需要搞好地面恢复,恢复原有植被,保持原有环境风貌的完整和美观;
(10)文物保护:加强全员文物保护意识教育,做到不损坏文物,对施工中发现地下文物,必须停工并及时上报文物主管部门,配合文物管理部门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待完全处理后方可恢复施工;
八、资源节约
(1)本工法在形成过程中始终贯彻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从精细化施工、模块化施工、节省能源等方面进行了资源节约技术创新;
(2)本工法支架拆除采用卸荷块、钢丝绳和卷扬机配合将支架整体下放至0#、1#号块上,可有效节约施工对动力资源的要求,节省动力资源;
(3)本工法用三组贝雷梁与牛腿作为支撑体系,大大降低了钢材的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作业人员高空作业的风险;
(4)本工法施工形成结构的整体性强,可有效减少后期修饰对资源的消耗;
九、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2)社会环境效益。
优选的,对于模板施工及存放保护,主要包括:
a.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棒不得接触到模板板面振捣,泵管等移动时也不能撞击到面板上,以防面板被破坏;
b.浇筑完成后及时将模板外侧残余混凝土清除,面板清理干净后涂抹脱模剂,用塑料布覆盖保护;
c.等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拆除模板系统的对拉杆及附着在模板上的堵头螺栓;
d.模板拆除后及时对模板进行检查,发现问题需及时修补,如:面板局部受损,棱角被破坏等,以免影响后续混凝土浇筑质量;
e.模板拆除后应及时进行确定爬架悬挂预埋件位置的工作,在此过程中,操作工人应严格按现场技术人员所提供的数据进行作业,同时值班技术员应跟班作业;
f.每次模板安装前,应通知测量测放相应施工节段的模板底标高;
g.模板按测量所放理论位置安装到位后,应及时通知测量复核;
h.应确保模板下口与已浇节段混凝土结合严密,同时应保证模板间接缝严密;
i.浇筑过程中应派专人观察模板的变形及偏位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j.模板存放要整齐、平整、垫实,避免在模板上堆积重物。
优选的,对于用电安全管理,主要包括:
a制订安全操作规程、电气安装规程、电气运行管理规程和电气维修检查制度,做好交接班、电气维修作业、接地电阻、手持电动工具绝缘电阻、漏电开关测试记录;
b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必须符合建设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输电线路必须采用三相五线制和“三级配电二级保护”,电线(缆)必须按要求架设,不可随地拖拉,各类电箱必须符合市政建委规定的标准电箱,总配电箱和分配电箱要求安装在适当位置,并要有接地保护措施,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0欧姆。执行“一机、一闸、一箱、一漏”制;
c在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专用保护零线相连接;
d变配电室要符合“四防一通”要求,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配置好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
e电器设备及输电线路安装完毕后,必须经技术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运行。夜间施工必须有电工值班,节假日或工作完毕后要切断电源;
f现场的手持电动工具和小型电器设备要有专人负责管理,电气设备进出仓库均要认真检查和验收,做好日常的检查、维修和保养工作,不准带病运转;
g低压线路架设和使用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照明线路、灯具等安装高度要符合规定高度;
h电工作业时应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并严格执行电气安全操作规程,做到持证上岗。电工作业必须严格贯彻“装得正确,用得安全,修得及时,拆得彻底”的十六字方针。夜间电工值班必须两人同时上岗;
i在用电区设醒目的“当心触电”等标志。
优选的,对于防火、防爆安全管理,主要包括:
a建立电工、焊工、木工、油漆工、危险品管理工、物资仓库管理工、加油站(油库)等防火责任制,明确重点防火部位,落实安全防火措施,配备足够灭火器材;
b要建立健全危险品、木工间、油库、物资仓库、氧气、乙炔气瓶等储运和使用的防火管理制度和夜间巡视制度。油库、危险品仓库和变配电间要独立设置,要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露天不准存放油桶和各种易燃易爆物品,危险物品必须入库;
c每个工地要明确重点防火部位,有严格防范措施,每月定期检查一次,做到有隐患及时整改,并有书面记录;
d施工现场消防器材要有专人负责保养,定期检查,并记录检查日期和责任人。油库及危险品库要重点配置;
e木工间、油库等易燃易爆场所,不准放置砂轮机、切割机、焊机等,并悬挂禁火警告标志,制订相应防火措施。电气作业场所制订电气安全防火措施。
优选的,对于施工区域的安全技术措施,主要包括:
a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并按规定配戴劳动保护用品,或安全带等安全防护设备;
b作业人员不得穿拖鞋、硬底易滑鞋进入施工现场;
c在作业区边缘应设置护栏或架设护网,且不低于1.2米,并要稳固可靠;
d施工作业搭设的扶梯、工作台、护栏、安全网等,必须牢固可靠;
e作业用的料具应放置稳妥,小型工具应随时放入工具袋,上下传递工具时,严禁抛掷;
f施工作业面应挂配醒目的安全警示牌,夜间施工必须有充足的灯火照明。
优选的,对于文明施工保护措施,主要包括:
a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设置各项临时设施,堆放各种材料、成品、半成品和机具设备的地方,场内布置合理,各种材料堆放整齐、有序;
b施工现场设置醒目的文明安全施工标语牌、警示牌。在行人、车辆通行的地方设置安全标识和安全防护设施;
c现场垃圾集中存放,及时清运,交叉口、路口设专人清扫,沿途不得泼洒,并保证施工现场车辆、行人通行和排水畅通;
d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应符合安全、清洁、通风、照明等要求;
e各施工机具设备有序停放,并持证操作,杜绝野蛮施工;
f施工现场用电线路和设施的安装、使用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要求,用电设备由专人操作,夜间照明良好,施工用水有组织排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工法的实施可大大减少材料的用量,节约工程成本,牛腿支架在地面焊接完成后利用整体吊装的方式进行安装,保证了牛腿的焊接质量;现场采用卸荷块代替以往气割牛腿垫块的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减少施工人员高空焊接作业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施工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上横梁支撑体系示意图;
图3为牛腿支架示意图;
图4为卸荷块示意图;
图5为塔柱上横梁结构示意图;
图6为塔柱上横梁平面图;
图7为塔柱上横梁侧面图;
图8为吊装竹胶板、吊装钢筋及钢丝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主要机械设备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9,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法特点
本工法上横梁支撑体系上横梁采用“牛腿+卸荷块+分配梁+贝雷梁”结构形式,内外侧模采用“竹胶板+方木竖肋+双拼槽钢横肋”的模板体系,由对拉螺栓进行连接。内侧顶模采用“竹胶板+方木+钢管支撑”的模板体系;
上横梁底标高98.324m、顶标高104.324m,单幅跨度为23.95m,上横梁与塔柱第16节段同时浇筑,主要受力结构采用3组贝雷梁形式,其中腹板下各有4片贝雷梁为一组,底板下有3片贝雷梁为一组。托架采用2H500*200型钢制作而成,支点位于贝雷梁斜杆交叉处,贝雷梁长度为23.95m,长加强型贝雷片端头直抵到塔柱混凝土壁,(加强型贝雷片的阴阳头与混凝土面之间加塞支垫),抵消塔柱水平力;上横梁采用分层浇筑、阶梯补张的方式,即在浇筑过程中根据浇筑高度补张底板处预应力(按设计值的30%、50%、100%进行补张),确保施工过程安全;支架拆除时通过调整卸荷块的高度使其与上横梁底部混凝土脱离,然后利用“钢丝绳+卷扬机”吊挂住底分配梁,将支架整体抬高2cm,将上横梁支架重量由塔柱转换成卷扬机承重,拆除分配梁底部的卸荷块与钢牛腿,最后通过钢丝绳配合卷扬机将贝雷梁下放到0#、1#号块上;
本工法的实施可大大减少材料的用量,节约工程成本,牛腿支架在地面焊接完成后利用整体吊装的方式进行安装,保证了牛腿的焊接质量;现场采用卸荷块代替以往气割牛腿垫块的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减少施工人员高空焊接作业的风险;
二、工艺原理
本工法上横梁支架体系由15mm竹胶板、10*10cm方木、I10a分配梁、贝雷梁、卸荷块、牛腿等组成;
(1)牛腿支撑为2H500*200型钢焊接加工而成,沿顺桥向共设置2排,间距4.3m。牛腿与第14节、第15节上的2cm厚预埋钢板进行满焊,在塔柱与牛腿间设置精轧钢连接,提供更好水平拉力,每个牛腿下设三根直径为100mm钢棒;
(2)每个牛腿上设置三个卸荷块,卸荷块由钢板焊接而成,通过φ32精轧螺纹钢连接,主要用于后期使支架顶部脱离上横梁底面混凝土,卸荷块顶部布置2H500*200型作为分配梁;
(3)加强型贝雷梁为主要受力结构采用3组加强贝雷梁形式,其中腹板下有4片贝雷梁为一组,底板下有3片贝雷梁为一组设置,贝雷梁支点设置斜杆交叉处,支点距塔柱边为5.3m,贝雷梁除在托架位置处长为15m,其他位置长为24m;
(4)贝雷梁上放置I10a,间距按60cm布置,在横梁腹板和隔梁处,I10a加密30cm布置,部分I10a工字钢外伸两侧横梁宽度各1.5m,作为后期悬挑操作平台使用,I10a上安放10*10cm方木+15mm竹胶板作为底模体系;
(5)上横梁内侧竖向模板结构形式采用15mm竹胶板+10cm方木竖肋@250cm+双拼[8背肋,对拉螺杆采用D20精轧钢。顶板下设纵横向间距0.9m满堂支架,支架顶设置0.9间距I10a工字钢,工字钢顶设置方木间距为30cm;
(6)上横梁混凝土方量大,本项目采用分层浇筑、阶梯补张的方式,即在浇筑过程中根据浇筑高度补张底板处预应力(按设计值的30%、50%、100%进行补张),确保施工过程安全;
(7)通过“钢丝绳+卷扬机”吊挂住底分配梁,拆除卸荷块与钢牛腿,然后将支架整体下放至0#、1#号块上;
(8)高空安全防坠棚在上横梁施工之前,在第二道临时支撑上做防坠棚,防坠棚采用“I10+竹胶板+φ20mm钢筋+钢丝网”的形式;
三、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1:测量定位;
S2:上横梁支撑体系塔设预压;
S3:底模安装;
S4:底板、腹板钢筋绑扎;
S5:内、外侧模板安装;
S6:检查验收;
S7:第一层混凝土浇筑(浇筑高度2m);
S8:底板预应力施工(张拉至70%);
S9:支架搭设、顶板模板施工;
S10:顶板钢筋绑扎;
S11:第二层混凝土浇筑(浇筑高度4m);
S12:养护;
S13:腹板、顶板预应力及底板二次预应力施工;
S14:预应力孔道压浆;
S15:支架拆除(整体下放);
(2)操作要点
①上横梁支撑体系
上横梁支撑体系上横梁采用“牛腿+卸荷块+分配梁+贝雷梁”的结构形式,主要受力结构采用3组贝雷梁形式,其中腹板下各有4片贝雷梁为一组,底板下有3片贝雷梁为一组;
②牛腿
按照方案尺寸进行型钢加工、并在地面进行牛腿架体整体焊接,采用塔吊将牛腿梁整体吊装至塔柱指定位置后安装精轧钢及钢棒,牛腿与预埋钢板之间进行满焊,同时检验牛腿梁是否满足要求;
③卸荷块
卸荷块由卸荷块1、卸荷块2和φ32精轧螺纹钢三部分组成,卸荷块1、卸荷块2钢板连接处采用满焊,之间采用点焊临时固结,通过精轧螺纹钢调节卸荷块的高度;
④分配梁
采用2H500*200型钢制作而成,在上横梁腹板下各设置一组施工托架,托架前端安置2H500*200横梁,用于搁置贝雷梁,支点位于贝雷梁斜杆交叉处,贝雷梁除在托架位置处长为15m,其他位置长为24m,24m长加强型贝雷片端头直抵到塔柱混凝土壁,(加强型贝雷片的阴阳头与混凝土接触位置需预埋钢板),抵消塔柱水平力;
⑤贝雷梁
加强型贝雷片在地面整体组装,贝雷片顶部增加一道、底部增加两道加强弦杆,采用双机抬吊法施工,先安装中间一组加强型贝雷片,再安装两侧加强型贝雷片,贝雷梁上放置I10a,间距按60cm布置,在横梁腹板和隔梁处,I10a加密30cm布置,I10a上安放10*10cm方木+15mm竹胶板作为底模体系;
⑥起重设备
根据项目总进度要求,及施工所需吊重荷载大小,选用两台性能良好的型号为QTZ125(ZJ6018)塔式起重机,该机为水平起重臂、小车变幅、上回转自升多用途塔机。额定起重功率为1250KNm,最大工作幅度40m,最大起升高度100-110米(两塔机高度不一);
(3)上横梁结构尺寸
上横梁长24m,宽6m,高9m,为单箱单室混凝土结构,宽6米,高6米,腹板壁厚0.6m,顶底板壁厚0.6m,中横隔板厚0.5m,顶底板设置16股、19股预应力钢束;
(4)安全防护
高空安全防坠棚在上横梁施工之前,在第二道临时支撑上做防坠棚,防坠棚采用“I10+竹胶板+φ20mm钢筋+钢丝网”的形式:
①吊装I10工字钢分配梁至临时横撑底面,每一米布置一道;
②吊装竹胶板至I10工字钢分配梁上,满铺;
③吊装φ20mm钢筋及钢丝网,在两侧分配梁梁端焊接φ20mm钢筋作为防护护栏,周边用钢丝网围设;
(5)混凝土浇筑施工
上横梁混凝土分两次浇筑完成,第一次浇筑高度为2m,第二次浇筑高度为4m,混凝土浇筑利用地泵输送入模,整个浇筑顺序遵循分段、分层、对称的原则,先浇筑塔柱位置,再浇筑横梁位置;
混凝土浇筑顺序:塔柱根部位置→箱室、隔梁腹板→箱室底板→箱室顶板,横梁节段对应塔柱位置浇筑方法同塔柱浇筑方法一样。横梁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先从腹板下料,底板混凝土不足部分利用输送泵直接浇筑;
(6)预应力施工
上横梁预应力束均设计为通长束,其布置位置主要为横梁腹板与底板、顶板相交处。其锚固点均设置在16节段塔柱外侧壁。上横梁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待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即先进行底板束预应力的张拉(张拉至30%),根据计算底板位置每束平均张拉力为2.52t,初张拉完成后,进行第二层混凝土浇筑,在浇筑过程中根据浇筑高度补张底板处预应力,使上部浇筑荷载能够更好的传递至两端塔柱,有效减少现浇支架的荷载,保证了高空施工的安全性;
上横梁第二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待强度、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的90%后,即进行预应力束的张拉,计算顶板位置每束平均张拉力为3.0t,张拉顺序为先中间后上下对称进行;
(7)支架拆除
上横梁全部施工完毕后,将支架予以拆除。由于上横梁混凝土已浇筑,三组贝雷梁位上横梁底部,操作空间有限,如果逐片拆除,需现将贝雷梁滑移拖出横梁范围,操作十分困难且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项目部决定将三组贝雷梁焊接成整体,然后利用钢丝绳整体下放技术;
进行支架拆除时,先将三组贝雷梁连接成整体,调整分配梁底部卸荷块的高度,使支架顶面脱离上横梁底部混凝土;然后通过四套下放系统(由卷扬机、垫梁、钢丝绳等组成),通过钢丝绳吊挂住底分配梁将支架整体抬升约2cm,拆除分配梁底部的卸荷块与钢牛腿;测量人员在施工平台上应同步观察上横梁支架是否水平,如发现未同步时应及时用对讲机呼叫指挥员进行对应的调整,待检查的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后方可利用下放系统逐步下放,待下放1.5m后,对上横梁底面进行修补,修补完成后将支架整体下放至0#、1#号块上进行拆除;
四、材料与设备
(1)材料
①施工用水: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地表水或地下水时应现场取水样送检;
②水泥:宜选择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的普通硅酸盐类水泥,施工时所用水泥应与配合比设计时所用水泥品牌、标号一致,并按规定的频率抽样送检;
③H型钢:采用强度为Q235、尺寸满足设计要求的H型钢;
④细砂:采用含泥量不大于5%的细砂(粒径<2mm)。现场设防雨、防潮水泥棚,堆砂场与地面间放置隔离布,砂不得直接堆放于地面上;
⑤粗砂:选用有一定级配的砂砾和中粗砂等散体材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cm;
⑥紧固螺栓:物理力学指标、强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高强螺栓;
⑦钢管:采用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强度等级为Q235B的钢管;
⑧钢板:采用尺寸、强度符合设计要求的钢板;
⑨钢筋:选用直径、强度、性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钢筋;
(2)设备
五、质量控制
(1)工程质量控制标准
本工法遵照执行的现行规范、规程、标准主要有:
①《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20);
②《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
③《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
④《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2011);
⑤《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 276-2012);
⑥《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2018]37号令;
⑦《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2011);
⑧《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F90-2015);
⑨《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2008);
(2)质量保证措施
①前期施工准备质量保证措施
1)施工前检验机具性能和施工工艺各项技术参数,并进行实际标定,有关技术参数及时提供给现场监理工程师,以作为控制现场施工质量的依据;
2)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现场测绘,并设置满足精度要求的固定坐标测试控制点;
3)严把材料关,对进场材料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现场复核、检测,严禁使用不满足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对存在锈蚀的钢筋或钢材进行除锈处理;
4)应对现场施工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技术论证,召开专家论证会对技术难点进行探讨分析,确保现场施工技术方案内容全面、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5)现场的控制点和主控线在使用前,必须经监理单位对现场的控制点和主控线进行复合并确认;
②高塔大跨度上横梁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上横梁施工前必须提前作好安全技术交底及现场口头交底,做到人人心中有数,事事按部就班;
2)上横梁所用的钢筋必须具备材质报告及出厂合格证书,各种型号与设计相符;
3)钢筋施工时应先按照设计图进行,保证钢筋位置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4)钢筋分段施工必须保证相邻钢筋接头的错开长度,钢筋绑扎、焊接时搭接长度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5)钢筋施工时注意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避免出现钢筋露筋,从而形成钢筋腐蚀通道;
6)确保预留孔道位置准确,为支架整体下放做准备;
7)模板设计时必须仔细校核面板、内外肋材料的变形,控制模板变形在规范范围内;模板拉杆受力计算准确,材料选用合理,杜绝“爆模”现象发生;
8)模板加工制作必须满足有关规范要求;
9)模板安装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位置准确,模板支撑采取专用防腐塑料垫块;
10)模板拉杆与预埋筋焊接必须满足规范要求,拉杆螺帽须拧紧;
11)混凝土开盘前检查各准备工作是否全部就绪,如砂石料、水泥、人员、设备等等;
12)用于浇筑混凝土的外加剂、骨料、水泥等需进行试验检测,通过实验确定最佳混凝土配合比,使其坍落度、粘稠度、初凝时间满足施工要求。同时为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除水泥应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外,在不降低混凝土标号的前提下,进行配合比试验,优选混凝土配合比;
13)混凝土振捣应分层逐点进行,防止漏振;
14)两层混凝土之间的施工缝应认真处理并清理干净,防止出现夹层;
15)对模板的准确安装定位,砼的搅拌、泵送入模、振捣、养护等工艺过程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控制。对现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做好每个关键工序的技术交底。通过保证各个工艺环节的工作质量来确保工程的质量;
③上横梁模板、支架搭设质量保证措施
1)模板吊装及转运:模板装转运过程中不得有尖锐的构件压在面板上或刮到面板上,以免面板刮伤损坏;吊装过程中注意对模板周边棱角的保护,不得破坏棱边棱角,以免模板拼缝处发生漏浆,装运时,模板起吊要均匀平衡受力,堆放平稳并进行固定,以免滑落;
2)模板安装:模板安装时,拼缝均需粘贴双面胶止浆,但胶带边口必须平于接缝边口线(否则混凝土会出现嵌缝的缺陷)或统一稍底于边口线且胶带必须拉顺直,确保接缝顺直良好;
3)拉杆安装:对拉拉杆的长度要和断面尺寸一致,在外螺母上紧模板时必须安排人员在模板内侧检查模板内面断面尺寸,确保与设计尺寸相符。模板受拉后断面尺寸过小,则造成内撑杆向外的力过大,易造成面板局部发生凹陷,因此模板断面尺寸控制到位后上紧外螺母即可;拉杆过松则造成尺寸偏大,因此同样也要将丝口拧满为止;
4)模板拆除:拆模和安装模板需安排同一批人员,以便于对模板保护;拆模时,模板起吊要平衡受力;在松拉杆时,各块模板需设置临时固定,以免模板突然倾斜或高空掉落;
5)模板施工及存放保护
对于模板施工及存放保护,主要包括:
a.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棒不得接触到模板板面振捣,泵管等移动时也不能撞击到面板上,以防面板被破坏;
b.浇筑完成后及时将模板外侧残余混凝土清除,面板清理干净后涂抹脱模剂,用塑料布覆盖保护;
c.等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拆除模板系统的对拉杆及附着在模板上的堵头螺栓;
d.模板拆除后及时对模板进行检查,发现问题需及时修补,如:面板局部受损,棱角被破坏等,以免影响后续混凝土浇筑质量;
e.模板拆除后应及时进行确定爬架悬挂预埋件位置的工作,在此过程中,操作工人应严格按现场技术人员所提供的数据进行作业,同时值班技术员应跟班作业;
f.每次模板安装前,应通知测量测放相应施工节段的模板底标高;
g.模板按测量所放理论位置安装到位后,应及时通知测量复核;
h.应确保模板下口与已浇节段混凝土结合严密,同时应保证模板间接缝严密;
i.浇筑过程中应派专人观察模板的变形及偏位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j.模板存放要整齐、平整、垫实,避免在模板上堆积重物;
④牛腿支架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塔柱施工时,进行牛腿支撑预埋钢板的定位安装及预留精轧钢和钢棒预留孔,进行混凝土浇筑,同时拆除塔柱内侧模板;
2)按照方案尺寸进行型钢加工、并在地面进行牛腿架体整体焊接(已在加工厂加工完成,并提供相应焊缝检测报告);
3)采用塔吊逐片进行牛腿梁的整体吊装,安装精轧钢及钢棒,并检验牛腿梁是否满足垂直度要求;
4)牛腿安装完成后,在牛腿托架的2H500*200型钢上搁置2H500*200型钢作为贝雷架拼装操作通道,一端焊接固结,另一端不固结,设置限位架固定(严禁两头固结);
5)贝雷片在地面分节段组装,采用单机起吊法,吊至到上横梁位置,在牛腿支架上逐节拼装,先安装中间一组贝雷片,在安装两侧贝雷片;
6)贝雷梁上放置I10a,间距按60cm布置,在横梁腹板和隔梁处,I10a加密30cm布置,I10a上安放10*10cm方木;
7)内外侧模采用竹胶板+方木竖肋+双拼槽钢横肋的模板体系,由对拉螺栓进行连接。内侧顶模采用竹胶板+方木+90*90钢管支撑的模板体系;
⑤混凝土灌注质量保证措施
1)浇筑混凝土前,应对侧模支撑架、模板、钢筋、预埋件和施工缝的处理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合面是否清理干净、是否充分湿润等,符合要求后方可浇筑混凝土。在混凝土浇筑期间,必须经常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的稳固情况,还须检查钢筋的保护层情况,防止因钢筋松动、移位导致混凝土表面露筋而影响混凝土内在及外观质量;
2)混凝土采用溜筒下料,避免因自由落体高度过大而产生混凝土离析;
3)混凝土浇筑时采取分层布料,严禁使用振捣棒赶料;混凝土分层间隔时间应控制在混凝土初凝时间以内,以防止形成冷缝;
4)振捣时振捣棒应快速插入混凝土内部,振捣棒移动间距约40cm,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10cm,同时保证振捣棒与侧模保持50~100mm的距离,振捣到混凝土开始泛浆和不冒气泡后缓慢提起振捣棒;
⑥混凝土防裂措施
1)加强混凝土保护层控制;
2)根据不同的高度优化其相应的混凝土配合比;
3)混凝土布料分层均匀,采用混凝土串通下料,不赶浆,加强混凝土振捣;
4)加强混凝土养护,针对冬季、雨季及夏季高温采取不同的养护方式;
⑦特殊天气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当遇到大风、大雨天不宜进行现场施工作业;
2)现场风速超过三级风焊接时,应采取遮蔽措施,焊接冷却的接头应避免碰到雨水;
3)现场施工时注意安全带的使用,用电作业注意防护,使用电焊时应检查焊接、焊把、电源线是否干燥,以保证施工安全;
4)平时加强职工素质教育,当大雨来临时,以便切时做好防雨、防雪措施;
5)构件产品尽量厂内加工,减少不利天气影响;
6)要保护好露天电气设备,防止雨雪淋和潮湿,要检查漏电保护装置的灵敏度;
7)做好施工场地的防涝、排水措施,准备足够的排水机具;
8)对机电设备、钢结构、爬架模板等堆放场地采取防雨、防潮措施;
9)与当地气象部门经常保持联系,随时获得气象资料,掌握年、月、日的降雨趋势,合理安排施工,尽量避免恶劣天气时施工;
10)混凝土浇筑前及时检查砂石料的含水量以调整配合比,浇筑时遇雨天时搭设雨棚,防止雨水冲刷混凝土;
11)加强混凝土养护工作;
⑧其他质量保证措施
1)建立健全质量专职机构,强化施工图纸会审工作
在施工图纸会审时,经常会出现投资方为了进行工程造价的控制,要施工单位提供图纸,然后经由设计院盖章走流程的现象,实际上并没有进行实际的工程项目考查,因而常常出现设置图纸不规范、实施不配套、剖面欠齐全、节点不详细等情况,因此项目经理部安质部、施工队安质室、工班兼职质检员,逐层把好工程质量关;
2)加强测量工作
测量班严格执行测量管理办法,坚持测量闭合复核制度,上排连接件、下排连接件安装时应提高高程测试的精度,按四等以上进行水准测量;
3)加强人员培训工作
开工前,对本工程所需的各工种人员进行上岗培训考核,经考核合格后方准上岗工作;
4)强化技术管理、大力开展科技攻关
建立以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施工队主管工程师为核心的技术负责制的技术管理体系,实行各级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
5)加强全过程的质量监控
开工前,由主管工程师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全体人员明确标准,做到心中有数地投入施工;确保所有进场材料性能及有关技术指标符合标准,把好源头质量关;
6)严把施工环节质量关
实行“五不施工”和“三不交接”制度。“五不施工”: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图纸及技术要求不清楚不施工;资料未经换手复核不施工;材料无合格证或试验不合格者不施工;上道工序不经检查签证不施工。“三不交接”:无自检记录不交接;未经专业人员验收合格不交接;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接;
六、安全措施
(1)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相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安全管理机构,保证安全工作自上而下有效的实施,由安全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2)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在安排、检查、落实施工任务的同时,必须兼顾和保证安全工作,把安全贯穿于施工全过程;
(3)坚持定期的安全教育、讲话和检查制度,设立安全监督岗,支持和发挥群众安全人员的作用;
(4)加强制度建设,和主要负责人员签订安全协议;
(5)实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所有分项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使操作人员明白操作要领,熟悉各个环节,并督促施工班组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措施施工;
(6)认真实施标准化作业,严肃施工纪律和劳动纪律,杜绝违章指挥与违章操作,保证防护设施的投入;
(7)落实承包责任制,安全生产是一项主要指标,把安全生产与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挂起钩来;
(8)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加强劳动保护;
(9)各种施工机械必须有安全操作牌,特种作业人员和小型机械操作手必须持证上岗。定期进行安全大检查,并及时消除隐患;
(10)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所发生的事故,使职工吸取事故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发生。所有机械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岗前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合格后发证,严禁无证上岗;
(11)凡与既有道路发生干扰的工地,保证运输安全又保证车辆畅通,主动与地方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并按有关规定做好安全防护;
(12)建立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全面、可操作,覆盖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并进行演练,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
(13)严格安全监督,建立和完善定期安全检查制度。施工现场严格按照“安全标准工地”的要求执行;
(14)抓好现场管理,坚持文明施工,保障人身、机械和器材的安全。施工危险地段要设置安全警示牌,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15)定期根据施工需要发放和检查施工所用的各项安全机具设备和劳动保护用品;
(16)用电安全管理
对于用电安全管理,主要包括:
a制订安全操作规程、电气安装规程、电气运行管理规程和电气维修检查制度,做好交接班、电气维修作业、接地电阻、手持电动工具绝缘电阻、漏电开关测试记录;
b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必须符合建设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输电线路必须采用三相五线制和“三级配电二级保护”,电线(缆)必须按要求架设,不可随地拖拉,各类电箱必须符合市政建委规定的标准电箱,总配电箱和分配电箱要求安装在适当位置,并要有接地保护措施,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0欧姆。执行“一机、一闸、一箱、一漏”制;
c在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专用保护零线相连接;
d变配电室要符合“四防一通”要求,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配置好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
e电器设备及输电线路安装完毕后,必须经技术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运行。夜间施工必须有电工值班,节假日或工作完毕后要切断电源;
f现场的手持电动工具和小型电器设备要有专人负责管理,电气设备进出仓库均要认真检查和验收,做好日常的检查、维修和保养工作,不准带病运转;
g低压线路架设和使用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照明线路、灯具等安装高度要符合规定高度;
h电工作业时应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并严格执行电气安全操作规程,做到持证上岗。电工作业必须严格贯彻“装得正确,用得安全,修得及时,拆得彻底”的十六字方针。夜间电工值班必须两人同时上岗;
i在用电区设醒目的“当心触电”等标志;
(17)机械设备安全:所有施工设备和机具在使用时必须由专职人员负责检查,并进行必要的试验和维修保养,确保状况良好。各技术工种必须经过培训且经考核取得合格证,方可持证上岗操作,杜绝违章作业。大型机械的保险、限位装置防护指示器等必须齐全可靠;
(18)防火、防爆安全管理
对于防火、防爆安全管理,主要包括:
a建立电工、焊工、木工、油漆工、危险品管理工、物资仓库管理工、加油站(油库)等防火责任制,明确重点防火部位,落实安全防火措施,配备足够灭火器材;
b要建立健全危险品、木工间、油库、物资仓库、氧气、乙炔气瓶等储运和使用的防火管理制度和夜间巡视制度。油库、危险品仓库和变配电间要独立设置,要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露天不准存放油桶和各种易燃易爆物品,危险物品必须入库;
c每个工地要明确重点防火部位,有严格防范措施,每月定期检查一次,做到有隐患及时整改,并有书面记录;
d施工现场消防器材要有专人负责保养,定期检查,并记录检查日期和责任人。油库及危险品库要重点配置;
e木工间、油库等易燃易爆场所,不准放置砂轮机、切割机、焊机等,并悬挂禁火警告标志,制订相应防火措施。电气作业场所制订电气安全防火措施;
(19)施工区域的安全技术措施
对于施工区域的安全技术措施,主要包括:
a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并按规定配戴劳动保护用品,或安全带等安全防护设备;
b作业人员不得穿拖鞋、硬底易滑鞋进入施工现场;
c在作业区边缘应设置护栏或架设护网,且不低于1.2米,并要稳固可靠;
d施工作业搭设的扶梯、工作台、护栏、安全网等,必须牢固可靠;
e作业用的料具应放置稳妥,小型工具应随时放入工具袋,上下传递工具时,严禁抛掷;
f施工作业面应挂配醒目的安全警示牌,夜间施工必须有充足的灯火照明;
(20)安全教育
a现场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和岗前教育,并建立好“三级教育卡”。外来劳务人员或转岗民工在经过安全培训教育后,方可上岗作业。每逢节假日或根据气候(季节性)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安全的教育,并把教育的内容记录在案;
b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要编制年度培训计划,结合施工特点合理安排职工进行教育培训和特殊工种的审证工作;
(21)特殊工种管理
a特殊工种人员(电工、焊工、起重工等)须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应认真审查特种作业人员的操作证件是否有效,无证或证书过期人员严禁上岗;
b特种作业人员应进行登记汇总,正确填写已审日期及下次复审日期,并附每位特种作业人员的证件复印件;
c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在特殊区域或特别危险场所工作,要先进行安全交底,并对操作人员和他人有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
(22)安全检查制度
a保证检查制度的落实,规定定期检查日期,项目部每周进行一次,作业班组每天进行一次。非定期检查视工程情况而定。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制定整改措施,定人限期整改,保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真正落实;
b坚持日常的安全巡视制度,重点抓好对危险源的控制,了解现场第一手安全资料,杜绝事故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七、环保措施
(1)文明施工保护措施
对于文明施工保护措施,主要包括:
a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设置各项临时设施,堆放各种材料、成品、半成品和机具设备的地方,场内布置合理,各种材料堆放整齐、有序;
b施工现场设置醒目的文明安全施工标语牌、警示牌。在行人、车辆通行的地方设置安全标识和安全防护设施;
c现场垃圾集中存放,及时清运,交叉口、路口设专人清扫,沿途不得泼洒,并保证施工现场车辆、行人通行和排水畅通;
d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应符合安全、清洁、通风、照明等要求;
e各施工机具设备有序停放,并持证操作,杜绝野蛮施工;
f施工现场用电线路和设施的安装、使用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要求,用电设备由专人操作,夜间照明良好,施工用水有组织排放;
(2)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3)水环境保护措施
(4)噪声防护措施
(5)光污染控制
(6)固体废弃物料污染控制措施
(7)生态保护措施
(8)大气污染防止措施
(9)环境绿化:工程竣工为保证原有的面貌,需要搞好地面恢复,恢复原有植被,保持原有环境风貌的完整和美观;
(10)文物保护:加强全员文物保护意识教育,做到不损坏文物,对施工中发现地下文物,必须停工并及时上报文物主管部门,配合文物管理部门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待完全处理后方可恢复施工;
八、资源节约
(1)本工法在形成过程中始终贯彻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从精细化施工、模块化施工、节省能源等方面进行了资源节约技术创新;
(2)本工法支架拆除采用卸荷块、钢丝绳和卷扬机配合将支架整体下放至0#、1#号块上,可有效节约施工对动力资源的要求,节省动力资源;
(3)本工法用三组贝雷梁与牛腿作为支撑体系,大大降低了钢材的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作业人员高空作业的风险;
(4)本工法施工形成结构的整体性强,可有效减少后期修饰对资源的消耗;
九、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2)社会环境效益。
实施例2:
蒙城县G237及S305蒙城绕城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PPP项目02标
(1)工程概况
蒙城县G237及S305蒙城绕城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PPP项目02标为蒙城县环城道路,项目总体走向自西北至东南,呈环形布设,路线起点位于现状 S203 与规划北环交叉处,终点位于乐土路,路线全长为11.621649公里。
涡河五桥主桥全长288m,采用(165+83+40)m独塔不对称斜拉桥,联塔分幅,塔梁固结,单幅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双边箱梁,主塔采用三柱式桥塔,辅助墩及过渡墩均采用柱式桥墩,主塔下部采用多边形整体式承台、群桩基础,辅助墩、过渡墩下部哑铃型承台、群桩基础。主梁采用分离式断面,单幅主梁全宽 26.35m,主梁中心处梁高2.6m,桥面2%横坡通过主梁整体旋转实现,标准段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双边箱梁;主塔采用三柱式桥塔,塔柱竖直,塔柱总高98.824m,塔肢下塔柱高21.324m,上塔柱高77.5m;边塔肢下塔柱高20.824m,上塔柱高78m,塔柱采用矩形截面。上横梁长24m,宽6m,高6m,为单箱单室混凝土结构,宽6米,高6米,腹板壁厚0.6m,顶底板壁厚0.6m,中横隔板厚0.5m,顶底板设置16股、19股预应力钢束,张拉上横梁采用牛腿支架法施工,上横梁与塔柱16节段同时浇筑。
(2)施工情况
从现场施工情况来看,本工法中采用超大牛腿作为支撑点,不但提高了支架的稳定性,而且在支架搭设过程中节省了钢材的用量;本工法中采用加强贝雷片作为承重梁,将上部荷载传递到牛腿上,贝雷片在地面拼装完成,通过塔吊完成安装,减少了高空支架搭设时间;本工法中上横梁采用分层浇筑、阶梯补张的方式,极大降低了上横梁二次混凝土浇筑荷载,提高了上横梁施工中支架的稳定性;本工法中支架拆除采用“卸荷块+钢丝绳+卷扬机”的方式,降低了高空作业焊接风险,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支架拆除的可操纵性和安全性;本工法在第二道临时横撑上做防坠棚,减少了高空坠物的风险,得到项目业主、监理单位的一致好评。
(3)应用效果
经经济效益分析,相比于与钢管支架施工,采用该工法施工共计节省成本16.12万元,节省工期月30天。同时,本工法施工较大的减小了高空作业时间,安全方面也得到了保障,社会效益突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独塔不对称斜拉桥高塔大跨度上横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法特点
本工法上横梁支撑体系上横梁采用“牛腿+卸荷块+分配梁+贝雷梁”结构形式,内外侧模采用“竹胶板+方木竖肋+双拼槽钢横肋”的模板体系,由对拉螺栓进行连接;
内侧顶模采用“竹胶板+方木+钢管支撑”的模板体系;
上横梁底标高98.324m、顶标高104.324m,单幅跨度为23.95m,上横梁与塔柱第16节段同时浇筑,主要受力结构采用3组贝雷梁形式,其中腹板下各有4片贝雷梁为一组,底板下有3片贝雷梁为一组;
托架采用2H500*200型钢制作而成,支点位于贝雷梁斜杆交叉处,贝雷梁长度为23.95m,长加强型贝雷片端头直抵到塔柱混凝土壁,(加强型贝雷片的阴阳头与混凝土面之间加塞支垫),抵消塔柱水平力;上横梁采用分层浇筑、阶梯补张的方式,即在浇筑过程中根据浇筑高度补张底板处预应力(按设计值的30%、50%、100%进行补张),确保施工过程安全;支架拆除时通过调整卸荷块的高度使其与上横梁底部混凝土脱离,然后利用“钢丝绳+卷扬机”吊挂住底分配梁,将支架整体抬高2cm,将上横梁支架重量由塔柱转换成卷扬机承重,拆除分配梁底部的卸荷块与钢牛腿,最后通过钢丝绳配合卷扬机将贝雷梁下放到0#、1#号块上;
本工法的实施可大大减少材料的用量,节约工程成本,牛腿支架在地面焊接完成后利用整体吊装的方式进行安装,保证了牛腿的焊接质量;现场采用卸荷块代替以往气割牛腿垫块的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减少施工人员高空焊接作业的风险;
二、工艺原理
本工法上横梁支架体系由15mm竹胶板、10*10cm方木、I10a分配梁、贝雷梁、卸荷块、牛腿等组成;
(1)牛腿支撑为2H500*200型钢焊接加工而成,沿顺桥向共设置2排,间距4.3m;
牛腿与第14节、第15节上的2cm厚预埋钢板进行满焊,在塔柱与牛腿间设置精轧钢连接,提供更好水平拉力,每个牛腿下设三根直径为100mm钢棒;
(2)每个牛腿上设置三个卸荷块,卸荷块由钢板焊接而成,通过φ32精轧螺纹钢连接,主要用于后期使支架顶部脱离上横梁底面混凝土,卸荷块顶部布置2H500*200型作为分配梁;
(3)加强型贝雷梁为主要受力结构采用3组加强贝雷梁形式,其中腹板下有4片贝雷梁为一组,底板下有3片贝雷梁为一组设置,贝雷梁支点设置斜杆交叉处,支点距塔柱边为5.3m,贝雷梁除在托架位置处长为15m,其他位置长为24m;
(4)贝雷梁上放置I10a,间距按60cm布置,在横梁腹板和隔梁处,I10a加密30cm布置,部分I10a工字钢外伸两侧横梁宽度各1.5m,作为后期悬挑操作平台使用,I10a上安放10*10cm方木+15mm竹胶板作为底模体系;
(5)上横梁内侧竖向模板结构形式采用15mm竹胶板+10cm方木竖肋@250cm+双拼[8背肋,对拉螺杆采用D20精轧钢;
顶板下设纵横向间距0.9m满堂支架,支架顶设置0.9间距I10a工字钢,工字钢顶设置方木间距为30cm;
(6)上横梁混凝土方量大,本项目采用分层浇筑、阶梯补张的方式,即在浇筑过程中根据浇筑高度补张底板处预应力(按设计值的30%、50%、100%进行补张),确保施工过程安全;
(7)通过“钢丝绳+卷扬机”吊挂住底分配梁,拆除卸荷块与钢牛腿,然后将支架整体下放至0#、1#号块上;
(8)高空安全防坠棚在上横梁施工之前,在第二道临时支撑上做防坠棚,防坠棚采用“I10+竹胶板+φ20mm钢筋+钢丝网”的形式;
三、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1:测量定位;
S2:上横梁支撑体系塔设预压;
S3:底模安装;
S4:底板、腹板钢筋绑扎;
S5:内、外侧模板安装;
S6:检查验收;
S7:第一层混凝土浇筑(浇筑高度2m);
S8:底板预应力施工(张拉至70%);
S9:支架搭设、顶板模板施工;
S10:顶板钢筋绑扎;
S11:第二层混凝土浇筑(浇筑高度4m);
S12:养护;
S13:腹板、顶板预应力及底板二次预应力施工;
S14:预应力孔道压浆;
S15:支架拆除(整体下放);
(2)操作要点
①上横梁支撑体系
上横梁支撑体系上横梁采用“牛腿+卸荷块+分配梁+贝雷梁”的结构形式,主要受力结构采用3组贝雷梁形式,其中腹板下各有4片贝雷梁为一组,底板下有3片贝雷梁为一组;
②牛腿
按照方案尺寸进行型钢加工、并在地面进行牛腿架体整体焊接,采用塔吊将牛腿梁整体吊装至塔柱指定位置后安装精轧钢及钢棒,牛腿与预埋钢板之间进行满焊,同时检验牛腿梁是否满足要求;
③卸荷块
卸荷块由卸荷块1、卸荷块2和φ32精轧螺纹钢三部分组成,卸荷块1、卸荷块2钢板连接处采用满焊,之间采用点焊临时固结,通过精轧螺纹钢调节卸荷块的高度;
④分配梁
采用2H500*200型钢制作而成,在上横梁腹板下各设置一组施工托架,托架前端安置2H500*200横梁,用于搁置贝雷梁,支点位于贝雷梁斜杆交叉处,贝雷梁除在托架位置处长为15m,其他位置长为24m,24m长加强型贝雷片端头直抵到塔柱混凝土壁,(加强型贝雷片的阴阳头与混凝土接触位置需预埋钢板),抵消塔柱水平力;
⑤贝雷梁
加强型贝雷片在地面整体组装,贝雷片顶部增加一道、底部增加两道加强弦杆,采用双机抬吊法施工,先安装中间一组加强型贝雷片,再安装两侧加强型贝雷片,贝雷梁上放置I10a,间距按60cm布置,在横梁腹板和隔梁处,I10a加密30cm布置,I10a上安放10*10cm方木+15mm竹胶板作为底模体系;
⑥起重设备
根据项目总进度要求,及施工所需吊重荷载大小,选用两台性能良好的型号为QTZ125(ZJ6018)塔式起重机,该机为水平起重臂、小车变幅、上回转自升多用途塔机;
额定起重功率为1250KNm,最大工作幅度40m,最大起升高度100-110米(两塔机高度不一);
(3)上横梁结构尺寸
上横梁长24m,宽6m,高9m,为单箱单室混凝土结构,宽6米,高6米,腹板壁厚0.6m,顶底板壁厚0.6m,中横隔板厚0.5m,顶底板设置16股、19股预应力钢束;
(4)安全防护
高空安全防坠棚在上横梁施工之前,在第二道临时支撑上做防坠棚,防坠棚采用“I10+竹胶板+φ20mm钢筋+钢丝网”的形式:
①吊装I10工字钢分配梁至临时横撑底面,每一米布置一道;
②吊装竹胶板至I10工字钢分配梁上,满铺;
③吊装φ20mm钢筋及钢丝网,在两侧分配梁梁端焊接φ20mm钢筋作为防护护栏,周边用钢丝网围设;
(5)混凝土浇筑施工
上横梁混凝土分两次浇筑完成,第一次浇筑高度为2m,第二次浇筑高度为4m,混凝土浇筑利用地泵输送入模,整个浇筑顺序遵循分段、分层、对称的原则,先浇筑塔柱位置,再浇筑横梁位置;
混凝土浇筑顺序:塔柱根部位置→箱室、隔梁腹板→箱室底板→箱室顶板,横梁节段对应塔柱位置浇筑方法同塔柱浇筑方法一样;
横梁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先从腹板下料,底板混凝土不足部分利用输送泵直接浇筑;
(6)预应力施工
上横梁预应力束均设计为通长束,其布置位置主要为横梁腹板与底板、顶板相交处;
其锚固点均设置在16节段塔柱外侧壁;
上横梁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待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即先进行底板束预应力的张拉(张拉至30%),根据计算底板位置每束平均张拉力为2.52t,初张拉完成后,进行第二层混凝土浇筑,在浇筑过程中根据浇筑高度补张底板处预应力,使上部浇筑荷载能够更好的传递至两端塔柱,有效减少现浇支架的荷载,保证了高空施工的安全性;
上横梁第二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待强度、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的90%后,即进行预应力束的张拉,计算顶板位置每束平均张拉力为3.0t,张拉顺序为先中间后上下对称进行;
(7)支架拆除
上横梁全部施工完毕后,将支架予以拆除;
由于上横梁混凝土已浇筑,三组贝雷梁位上横梁底部,操作空间有限,如果逐片拆除,需现将贝雷梁滑移拖出横梁范围,操作十分困难且存在较大的风险;
因此,项目部决定将三组贝雷梁焊接成整体,然后利用钢丝绳整体下放技术;
进行支架拆除时,先将三组贝雷梁连接成整体,调整分配梁底部卸荷块的高度,使支架顶面脱离上横梁底部混凝土;然后通过四套下放系统(由卷扬机、垫梁、钢丝绳等组成),通过钢丝绳吊挂住底分配梁将支架整体抬升约2cm,拆除分配梁底部的卸荷块与钢牛腿;测量人员在施工平台上应同步观察上横梁支架是否水平,如发现未同步时应及时用对讲机呼叫指挥员进行对应的调整,待检查的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后方可利用下放系统逐步下放,待下放1.5m后,对上横梁底面进行修补,修补完成后将支架整体下放至0#、1#号块上进行拆除;
四、材料与设备
(1)材料
①施工用水: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地表水或地下水时应现场取水样送检;
②水泥:宜选择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的普通硅酸盐类水泥,施工时所用水泥应与配合比设计时所用水泥品牌、标号一致,并按规定的频率抽样送检;
③H型钢:采用强度为Q235、尺寸满足设计要求的H型钢;
④细砂:采用含泥量不大于5%的细砂(粒径<2mm);
现场设防雨、防潮水泥棚,堆砂场与地面间放置隔离布,砂不得直接堆放于地面上;
⑤粗砂:选用有一定级配的砂砾和中粗砂等散体材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cm;
⑥紧固螺栓:物理力学指标、强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高强螺栓;
⑦钢管:采用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强度等级为Q235B的钢管;
⑧钢板:采用尺寸、强度符合设计要求的钢板;
⑨钢筋:选用直径、强度、性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钢筋;
(2)设备
五、质量控制
(1)工程质量控制标准
本工法遵照执行的现行规范、规程、标准主要有:
①《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20);
②《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
③《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
④《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2011);
⑤《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 276-2012);
⑥《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2018]37号令;
⑦《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2011);
⑧《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F90-2015);
⑨《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2008);
(2)质量保证措施
①前期施工准备质量保证措施
1)施工前检验机具性能和施工工艺各项技术参数,并进行实际标定,有关技术参数及时提供给现场监理工程师,以作为控制现场施工质量的依据;
2)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现场测绘,并设置满足精度要求的固定坐标测试控制点;
3)严把材料关,对进场材料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现场复核、检测,严禁使用不满足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对存在锈蚀的钢筋或钢材进行除锈处理;
4)应对现场施工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技术论证,召开专家论证会对技术难点进行探讨分析,确保现场施工技术方案内容全面、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5)现场的控制点和主控线在使用前,必须经监理单位对现场的控制点和主控线进行复合并确认;
②高塔大跨度上横梁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上横梁施工前必须提前作好安全技术交底及现场口头交底,做到人人心中有数,事事按部就班;
2)上横梁所用的钢筋必须具备材质报告及出厂合格证书,各种型号与设计相符;
3)钢筋施工时应先按照设计图进行,保证钢筋位置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4)钢筋分段施工必须保证相邻钢筋接头的错开长度,钢筋绑扎、焊接时搭接长度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5)钢筋施工时注意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避免出现钢筋露筋,从而形成钢筋腐蚀通道;
6)确保预留孔道位置准确,为支架整体下放做准备;
7)模板设计时必须仔细校核面板、内外肋材料的变形,控制模板变形在规范范围内;模板拉杆受力计算准确,材料选用合理,杜绝“爆模”现象发生;
8)模板加工制作必须满足有关规范要求;
9)模板安装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位置准确,模板支撑采取专用防腐塑料垫块;
10)模板拉杆与预埋筋焊接必须满足规范要求,拉杆螺帽须拧紧;
11)混凝土开盘前检查各准备工作是否全部就绪,如砂石料、水泥、人员、设备等等;
12)用于浇筑混凝土的外加剂、骨料、水泥等需进行试验检测,通过实验确定最佳混凝土配合比,使其坍落度、粘稠度、初凝时间满足施工要求;同时为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除水泥应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外,在不降低混凝土标号的前提下,进行配合比试验,优选混凝土配合比;
13)混凝土振捣应分层逐点进行,防止漏振;
14)两层混凝土之间的施工缝应认真处理并清理干净,防止出现夹层;
15)对模板的准确安装定位,砼的搅拌、泵送入模、振捣、养护等工艺过程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控制;
对现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做好每个关键工序的技术交底;
通过保证各个工艺环节的工作质量来确保工程的质量;
③上横梁模板、支架搭设质量保证措施
1)模板吊装及转运:模板装转运过程中不得有尖锐的构件压在面板上或刮到面板上,以免面板刮伤损坏;吊装过程中注意对模板周边棱角的保护,不得破坏棱边棱角,以免模板拼缝处发生漏浆,装运时,模板起吊要均匀平衡受力,堆放平稳并进行固定,以免滑落;
2)模板安装:模板安装时,拼缝均需粘贴双面胶止浆,但胶带边口必须平于接缝边口线(否则混凝土会出现嵌缝的缺陷)或统一稍底于边口线且胶带必须拉顺直,确保接缝顺直良好;
3)拉杆安装:对拉拉杆的长度要和断面尺寸一致,在外螺母上紧模板时必须安排人员在模板内侧检查模板内面断面尺寸,确保与设计尺寸相符;
模板受拉后断面尺寸过小,则造成内撑杆向外的力过大,易造成面板局部发生凹陷,因此模板断面尺寸控制到位后上紧外螺母即可;拉杆过松则造成尺寸偏大,因此同样也要将丝口拧满为止;
4)模板拆除:拆模和安装模板需安排同一批人员,以便于对模板保护;拆模时,模板起吊要平衡受力;在松拉杆时,各块模板需设置临时固定,以免模板突然倾斜或高空掉落;
5)模板施工及存放保护
④牛腿支架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塔柱施工时,进行牛腿支撑预埋钢板的定位安装及预留精轧钢和钢棒预留孔,进行混凝土浇筑,同时拆除塔柱内侧模板;
2)按照方案尺寸进行型钢加工、并在地面进行牛腿架体整体焊接(已在加工厂加工完成,并提供相应焊缝检测报告);
3)采用塔吊逐片进行牛腿梁的整体吊装,安装精轧钢及钢棒,并检验牛腿梁是否满足垂直度要求;
4)牛腿安装完成后,在牛腿托架的2H500*200型钢上搁置2H500*200型钢作为贝雷架拼装操作通道,一端焊接固结,另一端不固结,设置限位架固定(严禁两头固结);
5)贝雷片在地面分节段组装,采用单机起吊法,吊至到上横梁位置,在牛腿支架上逐节拼装,先安装中间一组贝雷片,在安装两侧贝雷片;
6)贝雷梁上放置I10a,间距按60cm布置,在横梁腹板和隔梁处,I10a加密30cm布置,I10a上安放10*10cm方木;
7)内外侧模采用竹胶板+方木竖肋+双拼槽钢横肋的模板体系,由对拉螺栓进行连接;
内侧顶模采用竹胶板+方木+90*90钢管支撑的模板体系;
⑤混凝土灌注质量保证措施
1)浇筑混凝土前,应对侧模支撑架、模板、钢筋、预埋件和施工缝的处理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合面是否清理干净、是否充分湿润等,符合要求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在混凝土浇筑期间,必须经常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的稳固情况,还须检查钢筋的保护层情况,防止因钢筋松动、移位导致混凝土表面露筋而影响混凝土内在及外观质量;
2)混凝土采用溜筒下料,避免因自由落体高度过大而产生混凝土离析;
3)混凝土浇筑时采取分层布料,严禁使用振捣棒赶料;混凝土分层间隔时间应控制在混凝土初凝时间以内,以防止形成冷缝;
4)振捣时振捣棒应快速插入混凝土内部,振捣棒移动间距约40cm,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10cm,同时保证振捣棒与侧模保持50~100mm的距离,振捣到混凝土开始泛浆和不冒气泡后缓慢提起振捣棒;
⑥混凝土防裂措施
1)加强混凝土保护层控制;
2)根据不同的高度优化其相应的混凝土配合比;
3)混凝土布料分层均匀,采用混凝土串通下料,不赶浆,加强混凝土振捣;
4)加强混凝土养护,针对冬季、雨季及夏季高温采取不同的养护方式;
⑦特殊天气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当遇到大风、大雨天不宜进行现场施工作业;
2)现场风速超过三级风焊接时,应采取遮蔽措施,焊接冷却的接头应避免碰到雨水;
3)现场施工时注意安全带的使用,用电作业注意防护,使用电焊时应检查焊接、焊把、电源线是否干燥,以保证施工安全;
4)平时加强职工素质教育,当大雨来临时,以便切时做好防雨、防雪措施;
5)构件产品尽量厂内加工,减少不利天气影响;
6)要保护好露天电气设备,防止雨雪淋和潮湿,要检查漏电保护装置的灵敏度;
7)做好施工场地的防涝、排水措施,准备足够的排水机具;
8)对机电设备、钢结构、爬架模板等堆放场地采取防雨、防潮措施;
9)与当地气象部门经常保持联系,随时获得气象资料,掌握年、月、日的降雨趋势,合理安排施工,尽量避免恶劣天气时施工;
10)混凝土浇筑前及时检查砂石料的含水量以调整配合比,浇筑时遇雨天时搭设雨棚,防止雨水冲刷混凝土;
11)加强混凝土养护工作;
⑧其他质量保证措施
1)建立健全质量专职机构,强化施工图纸会审工作
在施工图纸会审时,经常会出现投资方为了进行工程造价的控制,要施工单位提供图纸,然后经由设计院盖章走流程的现象,实际上并没有进行实际的工程项目考查,因而常常出现设置图纸不规范、实施不配套、剖面欠齐全、节点不详细等情况,因此项目经理部安质部、施工队安质室、工班兼职质检员,逐层把好工程质量关;
2)加强测量工作
测量班严格执行测量管理办法,坚持测量闭合复核制度,上排连接件、下排连接件安装时应提高高程测试的精度,按四等以上进行水准测量;
3)加强人员培训工作
开工前,对本工程所需的各工种人员进行上岗培训考核,经考核合格后方准上岗工作;
4)强化技术管理、大力开展科技攻关
建立以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施工队主管工程师为核心的技术负责制的技术管理体系,实行各级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
5)加强全过程的质量监控
开工前,由主管工程师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全体人员明确标准,做到心中有数地投入施工;确保所有进场材料性能及有关技术指标符合标准,把好源头质量关;
6)严把施工环节质量关
实行“五不施工”和“三不交接”制度;
“五不施工”: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图纸及技术要求不清楚不施工;资料未经换手复核不施工;材料无合格证或试验不合格者不施工;上道工序不经检查签证不施工;
“三不交接”:无自检记录不交接;未经专业人员验收合格不交接;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接;
六、安全措施
(1)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相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安全管理机构,保证安全工作自上而下有效的实施,由安全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2)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
在安排、检查、落实施工任务的同时,必须兼顾和保证安全工作,把安全贯穿于施工全过程;
(3)坚持定期的安全教育、讲话和检查制度,设立安全监督岗,支持和发挥群众安全人员的作用;
(4)加强制度建设,和主要负责人员签订安全协议;
(5)实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所有分项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使操作人员明白操作要领,熟悉各个环节,并督促施工班组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措施施工;
(6)认真实施标准化作业,严肃施工纪律和劳动纪律,杜绝违章指挥与违章操作,保证防护设施的投入;
(7)落实承包责任制,安全生产是一项主要指标,把安全生产与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挂起钩来;
(8)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加强劳动保护;
(9)各种施工机械必须有安全操作牌,特种作业人员和小型机械操作手必须持证上岗,
定期进行安全大检查,并及时消除隐患;
(10)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所发生的事故,使职工吸取事故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发生,所有机械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岗前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合格后发证,严禁无证上岗;
(11)凡与既有道路发生干扰的工地,保证运输安全又保证车辆畅通,主动与地方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并按有关规定做好安全防护;
(12)建立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全面、可操作,覆盖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并进行演练,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
(13)严格安全监督,建立和完善定期安全检查制度,施工现场严格按照“安全标准工地”的要求执行;
(14)抓好现场管理,坚持文明施工,保障人身、机械和器材的安全,施工危险地段要设置安全警示牌,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15)定期根据施工需要发放和检查施工所用的各项安全机具设备和劳动保护用品;
(16)用电安全管理
(17)机械设备安全:所有施工设备和机具在使用时必须由专职人员负责检查,并进行必要的试验和维修保养,确保状况良好,各技术工种必须经过培训且经考核取得合格证,方可持证上岗操作,杜绝违章作业,大型机械的保险、限位装置防护指示器等必须齐全可靠;
(18)防火、防爆安全管理
(19)施工区域的安全技术措施
(20)安全教育
a现场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和岗前教育,并建立好“三级教育卡”,外来劳务人员或转岗民工在经过安全培训教育后,方可上岗作业,每逢节假日或根据气候(季节性)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安全的教育,并把教育的内容记录在案;
b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要编制年度培训计划,结合施工特点合理安排职工进行教育培训和特殊工种的审证工作;
(21)特殊工种管理
a特殊工种人员(电工、焊工、起重工等)须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应认真审查特种作业人员的操作证件是否有效,无证或证书过期人员严禁上岗;
b特种作业人员应进行登记汇总,正确填写已审日期及下次复审日期,并附每位特种作业人员的证件复印件;
c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在特殊区域或特别危险场所工作,要先进行安全交底,并对操作人员和他人有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
(22)安全检查制度
a保证检查制度的落实,规定定期检查日期,项目部每周进行一次,作业班组每天进行一次,非定期检查视工程情况而定,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制定整改措施,定人限期整改,保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真正落实;
b坚持日常的安全巡视制度,重点抓好对危险源的控制,了解现场第一手安全资料,杜绝事故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七、环保措施
(1)文明施工保护措施
(2)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3)水环境保护措施
(4)噪声防护措施
(5)光污染控制
(6)固体废弃物料污染控制措施
(7)生态保护措施
(8)大气污染防止措施
(9)环境绿化:工程竣工为保证原有的面貌,需要搞好地面恢复,恢复原有植被,保持原有环境风貌的完整和美观;
(10)文物保护:加强全员文物保护意识教育,做到不损坏文物,对施工中发现地下文物,必须停工并及时上报文物主管部门,配合文物管理部门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待完全处理后方可恢复施工;
八、资源节约
(1)本工法在形成过程中始终贯彻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从精细化施工、模块化施工、节省能源等方面进行了资源节约技术创新;
(2)本工法支架拆除采用卸荷块、钢丝绳和卷扬机配合将支架整体下放至0#、1#号块上,可有效节约施工对动力资源的要求,节省动力资源;
(3)本工法用三组贝雷梁与牛腿作为支撑体系,大大降低了钢材的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作业人员高空作业的风险;
(4)本工法施工形成结构的整体性强,可有效减少后期修饰对资源的消耗;
九、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2)社会环境效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独塔不对称斜拉桥高塔大跨度上横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混凝土浇筑施工,其具体浇筑步骤如下:
首先自横梁腹板下料,并通过腹板和底板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混凝土通过腹板流入底板,待腹板混凝土高度超过底板厚度不小于30cm并确认振捣密实后,停止腹板振捣,再利用输送泵直接对横梁底板泵送混凝土,至底板混凝土浇注完成;
在浇筑横梁位置时候,横梁位置出料口配置5台振捣棒,腹板混凝土浇注时,因为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比较大,预计在底板处可斜向流淌1米远左右,此时底板安排2台振捣棒,主要负责倒角流淌处的混凝土振捣,另外3台振捣器主要负责腹板混凝土振捣,混凝土下料时按每层30cm左右分层,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得超过2.5h,当底板混凝土浇注完成继续浇注腹板混凝土时,振动棒不宜插入太深,避免扰动底板混凝土造成腹板混凝土自底板翻入;对冒出的混凝土,应待混凝土灌注完毕后再处理,避免因过早铲除,造成腹板混凝土继续流失,出现沟、洞等缺陷,在浇筑腹板混凝土时,派有经验的人在箱内用小锤敲击内模,检查其振捣的密实情况,对混凝土填充不密实的地方,随时采取措施,确保混凝土填充密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独塔不对称斜拉桥高塔大跨度上横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模板施工及存放保护,主要包括:
a.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棒不得接触到模板板面振捣,泵管等移动时也不能撞击到面板上,以防面板被破坏;
b.浇筑完成后及时将模板外侧残余混凝土清除,面板清理干净后涂抹脱模剂,用塑料布覆盖保护;
c.等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拆除模板系统的对拉杆及附着在模板上的堵头螺栓;
d.模板拆除后及时对模板进行检查,发现问题需及时修补,如:面板局部受损,棱角被破坏等,以免影响后续混凝土浇筑质量;
e.模板拆除后应及时进行确定爬架悬挂预埋件位置的工作,在此过程中,操作工人应严格按现场技术人员所提供的数据进行作业,同时值班技术员应跟班作业;
f.每次模板安装前,应通知测量测放相应施工节段的模板底标高;
g.模板按测量所放理论位置安装到位后,应及时通知测量复核;
h.应确保模板下口与已浇节段混凝土结合严密,同时应保证模板间接缝严密;
i.浇筑过程中应派专人观察模板的变形及偏位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j.模板存放要整齐、平整、垫实,避免在模板上堆积重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独塔不对称斜拉桥高塔大跨度上横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用电安全管理,主要包括:
a制订安全操作规程、电气安装规程、电气运行管理规程和电气维修检查制度,做好交接班、电气维修作业、接地电阻、手持电动工具绝缘电阻、漏电开关测试记录;
b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必须符合建设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输电线路必须采用三相五线制和“三级配电二级保护”,电线(缆)必须按要求架设,不可随地拖拉,各类电箱必须符合市政建委规定的标准电箱,总配电箱和分配电箱要求安装在适当位置,并要有接地保护措施,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0欧姆,执行“一机、一闸、一箱、一漏”制;
c在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专用保护零线相连接;
d变配电室要符合“四防一通”要求,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配置好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
e电器设备及输电线路安装完毕后,必须经技术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运行,夜间施工必须有电工值班,节假日或工作完毕后要切断电源;
f现场的手持电动工具和小型电器设备要有专人负责管理,电气设备进出仓库均要认真检查和验收,做好日常的检查、维修和保养工作,不准带病运转;
g低压线路架设和使用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照明线路、灯具等安装高度要符合规定高度;
h电工作业时应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并严格执行电气安全操作规程,做到持证上岗,电工作业必须严格贯彻“装得正确,用得安全,修得及时,拆得彻底”的十六字方针,夜间电工值班必须两人同时上岗;
i在用电区设醒目的“当心触电”等标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独塔不对称斜拉桥高塔大跨度上横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防火、防爆安全管理,主要包括:
a建立电工、焊工、木工、油漆工、危险品管理工、物资仓库管理工、加油站(油库)等防火责任制,明确重点防火部位,落实安全防火措施,配备足够灭火器材;
b要建立健全危险品、木工间、油库、物资仓库、氧气、乙炔气瓶等储运和使用的防火管理制度和夜间巡视制度,油库、危险品仓库和变配电间要独立设置,要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露天不准存放油桶和各种易燃易爆物品,危险物品必须入库;
c每个工地要明确重点防火部位,有严格防范措施,每月定期检查一次,做到有隐患及时整改,并有书面记录;
d施工现场消防器材要有专人负责保养,定期检查,并记录检查日期和责任人,油库及危险品库要重点配置;
e木工间、油库等易燃易爆场所,不准放置砂轮机、切割机、焊机等,并悬挂禁火警告标志,制订相应防火措施,电气作业场所制订电气安全防火措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独塔不对称斜拉桥高塔大跨度上横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施工区域的安全技术措施,主要包括:
a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并按规定配戴劳动保护用品,或安全带等安全防护设备;
b作业人员不得穿拖鞋、硬底易滑鞋进入施工现场;
c在作业区边缘应设置护栏或架设护网,且不低于1.2米,并要稳固可靠;
d施工作业搭设的扶梯、工作台、护栏、安全网等,必须牢固可靠;
e作业用的料具应放置稳妥,小型工具应随时放入工具袋,上下传递工具时,严禁抛掷;
f施工作业面应挂配醒目的安全警示牌,夜间施工必须有充足的灯火照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独塔不对称斜拉桥高塔大跨度上横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文明施工保护措施,主要包括:
a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设置各项临时设施,堆放各种材料、成品、半成品和机具设备的地方,场内布置合理,各种材料堆放整齐、有序;
b施工现场设置醒目的文明安全施工标语牌、警示牌,在行人、车辆通行的地方设置安全标识和安全防护设施;
c现场垃圾集中存放,及时清运,交叉口、路口设专人清扫,沿途不得泼洒,并保证施工现场车辆、行人通行和排水畅通;
d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应符合安全、清洁、通风、照明等要求;
e各施工机具设备有序停放,并持证操作,杜绝野蛮施工;
f施工现场用电线路和设施的安装、使用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要求,用电设备由专人操作,夜间照明良好,施工用水有组织排放。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385113.4A CN113957802A (zh) | 2021-11-22 | 2021-11-22 | 一种独塔不对称斜拉桥高塔大跨度上横梁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385113.4A CN113957802A (zh) | 2021-11-22 | 2021-11-22 | 一种独塔不对称斜拉桥高塔大跨度上横梁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57802A true CN113957802A (zh) | 2022-01-21 |
Family
ID=79471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385113.4A Pending CN113957802A (zh) | 2021-11-22 | 2021-11-22 | 一种独塔不对称斜拉桥高塔大跨度上横梁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957802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027036A (zh) * | 2023-08-11 | 2023-11-10 | 江苏全心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底板钢筋支撑施工方法 |
CN117193145A (zh) * | 2023-11-07 | 2023-12-08 | 江苏拉森智能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工考培设备的自动生产线电气控制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200320A (ja) * | 1998-01-19 | 1999-07-27 | Maeda Corp | コンクリート製主塔の水平梁の施工法 |
CN103898836A (zh) * | 2014-03-03 | 2014-07-02 | 中铁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 | 斜拉桥h型索塔高上横梁钢斜腿预应力支架施工方法 |
CN106677070A (zh) * | 2016-12-31 | 2017-05-17 | 中铁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高空大跨度重载横梁施工支架及施工方法 |
CN112942106A (zh) * | 2021-01-13 | 2021-06-11 | 中铁七局集团武汉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门式索塔施工方法 |
CN113445421A (zh) * | 2021-07-08 | 2021-09-28 | 中铁大桥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塔柱横梁支架整体下放施工方法 |
-
2021
- 2021-11-22 CN CN202111385113.4A patent/CN11395780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200320A (ja) * | 1998-01-19 | 1999-07-27 | Maeda Corp | コンクリート製主塔の水平梁の施工法 |
CN103898836A (zh) * | 2014-03-03 | 2014-07-02 | 中铁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 | 斜拉桥h型索塔高上横梁钢斜腿预应力支架施工方法 |
CN106677070A (zh) * | 2016-12-31 | 2017-05-17 | 中铁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高空大跨度重载横梁施工支架及施工方法 |
CN112942106A (zh) * | 2021-01-13 | 2021-06-11 | 中铁七局集团武汉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门式索塔施工方法 |
CN113445421A (zh) * | 2021-07-08 | 2021-09-28 | 中铁大桥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塔柱横梁支架整体下放施工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陈雄飞: "三塔柱门型斜拉桥预应力混凝土上横梁施工技术", 科技创新与应用 *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027036A (zh) * | 2023-08-11 | 2023-11-10 | 江苏全心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底板钢筋支撑施工方法 |
CN117193145A (zh) * | 2023-11-07 | 2023-12-08 | 江苏拉森智能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工考培设备的自动生产线电气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7193145B (zh) * | 2023-11-07 | 2024-01-05 | 江苏拉森智能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工考培设备的自动生产线电气控制方法及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184950B (zh) | 一种保通条件下桥梁原址改扩建新桥的施工方法 | |
CN113957802A (zh) | 一种独塔不对称斜拉桥高塔大跨度上横梁施工方法 | |
CN109826233B (zh) | 一种小直径观测井定型钢模板浇筑施工方法 | |
CN113931073B (zh) | 一种非对称超宽斜拉桥钢箱梁大悬臂翼缘施工方法 | |
CN112663774B (zh) | 无粘结预应力大直径钢筋混凝土薄壁圆形水池施工方法 | |
CN106703437A (zh) | 隔震托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7882321A (zh) | 大直径筒仓滑模施工工法 | |
CN105297630A (zh) | 一种主拱拱弧双肢钢管施工方法 | |
CN106760110A (zh) | 基于bim压型钢板‑钢筋混凝土空腹夹层楼盖施工工法 | |
CN113829465A (zh) | 一种桥梁工程预应力空心板预制施工工法 | |
CN113323359A (zh) | 一种新型花篮拉杆工具式悬挑架施工工法 | |
CN108342993B (zh) | 一种水中承台悬吊支撑平台及其施工工法 | |
CN113152262A (zh) | 一种桥梁独柱墩加固施工方法 | |
CN106592438B (zh) | 双柱墩和中系梁桁架整体移动施工方法 | |
CN108755665A (zh) | 围钻一体平台施工方法 | |
CN109594477A (zh) | 一种独墩大盖梁支架体系施工工艺 | |
CN206538685U (zh) | 双柱墩和中系梁桁架整体移动系统 | |
CN117431839A (zh) | 一种跨南水北调干渠管道桥现浇梁的施工工法 | |
CN112609584A (zh) | 一种用于智慧快速路的预制小箱梁安装施工方法 | |
CN112112074A (zh) | 无支撑大跨度双曲线跨城市高架桥钢箱梁分段施工的方法 | |
CN114164994B (zh) | 预制柱施工方法 | |
CN110847289A (zh) | 一种超深大跨径圆形取水泵房屋顶支架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4459670U (zh) | 一种超高现浇箱梁组合模架 | |
CN111236603A (zh) | 一种钢板网悬挑脚手架的综合性施工工法 | |
CN210712595U (zh) | 横穿公路水泥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