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54777A - 车辆被动安全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车辆被动安全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54777A
CN113954777A CN202111166690.4A CN202111166690A CN113954777A CN 113954777 A CN113954777 A CN 113954777A CN 202111166690 A CN202111166690 A CN 202111166690A CN 113954777 A CN113954777 A CN 1139547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vehicle
collision
target seat
passive safe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6669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54777B (zh
Inventor
李洁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R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R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R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R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6669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547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547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547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547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547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1/013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collisions, impending collisions or roll-over
    • B60R21/0136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collisions, impending collisions or roll-over responsive to actual contact with an obstacle, e.g. to vehicle deformation, bumper displacement or bumper velocity relative to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1/015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r position of passengers, passenger seats or child seats, and the related safety parameters therefor, e.g. speed or timing of airbag inflation in relation to occupant position or seat belt use
    • B60R21/01512Passenger detection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被动安全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相关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碰撞信息,根据碰撞信息确定车辆驾乘室内的目标座位;根据与目标座位的使用状态信息对应的控制策略,控制目标座位的被动安全系统。结合碰撞信息和座位使用状态信息对被动安全系统进行控制,可以针对每个座位的使用状态信息准确地控制被动安全系统。

Description

车辆被动安全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被动安全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在汽车发生碰撞时,通过被动安全系统可以有效地保护乘员,使其免受或减轻碰撞伤害。
然而,现有的车辆被动安全系统控制方法中,通常是仅仅利用碰撞信息进行被动安全系统控制。这种基于单一信息的控制方法不能准确地控制被动安全系统,容易造成被动安全系统不必要的启动,造成的人员二次伤害和导致维修费用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被动安全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相关设备,以提高控制车辆被动安全系统的准确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被动安全系统控制方法,方法包括:
获取车辆的碰撞信息;
根据所述碰撞信息确定车辆驾乘室内的目标座位;
根据与所述目标座位使用状态信息对应的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目标座位的被动安全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被动安全系统包括:前向气囊、侧向气囊和安全带中的至少一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与所述目标座位的使用状态信息对应的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目标座位的被动安全系统,包括:
在所述目标座位的使用状态信息为所述被乘驾对象占用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目标座位的侧向气囊点爆;
在所述目标座位的使用状态信息为所述被乘驾对象占用且未安装儿童座椅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目标座位的前向气囊点爆;
在所述目标座位的使用状态信息为被乘驾对象占用且未安装儿童座椅、所述目标座位的所述安全带使用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目标座位的安全带预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碰撞信息包括:碰撞强度和碰撞方位;
所述根据所述碰撞信息确定车辆驾乘室内的目标座位,包括:
在所述碰撞强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碰撞方位确定车辆驾乘室内的目标座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碰撞方位确定车辆驾乘室内的目标座位,包括:
在所述碰撞方位为车辆前方的情况下,确定车辆驾乘室内的前排座位为所述目标座位;
在所述碰撞方位为车辆侧方的情况下,确定靠近车辆驾乘室内碰撞侧的座位为所述目标座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靠近车辆驾乘室内碰撞侧的座位为所述目标座位的情况下,所述根据与所述目标座位使用状态信息对应的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目标座位的被动安全系统,包括:
抑制所述靠近车辆驾乘室内碰撞侧的座位的前向气囊点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碰撞信息包括:碰撞强度;
所述根据所述碰撞信息确定车辆驾乘室内的目标座位,包括:
在所述碰撞强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车辆驾乘室内的全部座位为所述目标座位。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被动安全系统控制装置,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辆的碰撞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碰撞信息确定车辆驾乘室内的目标座位;
控制模块,根据与所述目标座位的使用状态信息对应的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目标座位的被动安全系统。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如上述的装置。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被动安全系统控制设备,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被动安全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相关设备,能够在车辆受到撞击后,获取碰撞信息,根据碰撞信息确定车辆驾乘室内的目标座位;然后根据与目标座位使用状态信息对应的控制策略,控制目标座位的被动安全系统。结合碰撞信息和座位状态信息对被动安全系统进行控制,可以针对每个座位的状态信息准确地控制被动安全系统。这样,通过碰撞信息和座位使用状态信息关联控制被动安全系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启动被动安全系统,从而提高控制被动安全系统的准确性,降低二次伤害,减少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被动安全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被动安全系统控制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被动安全系统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意在解释本申请,而不是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车辆的被动安全系统(Passive Safety System)是指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对乘员进行保护的装备措施,以避免伤害或将伤害降到最低程度。通常车辆被动安全系统包括气囊和安全带。
当车辆发生碰撞或遇到意外紧急制动时,将产生巨大的惯性作用力,使驾驶员、乘客与车内的方向盘、挡风玻璃、座椅靠背等物体发生二次碰撞,极易造成对乘员的严重伤害,甚至将乘员抛离座位或抛出车外。安全带能将驾乘人员束缚在座位上,防止了二次碰撞,而且它的缓冲作用则能吸收大量动能,减轻驾乘人员的伤害程度。
本申请的被动安全系统控制方法适用于带有预紧功能的安全带。例如:预紧式安全带。
预紧式安全带(PRETENSIONER SEAT BELT):当车辆发生碰撞事故的一瞬间,乘员尚未向前移动时它会首先拉紧织带,立即将乘员紧紧地绑在座椅上,然后锁止织带防止乘员身体前倾,有效保护乘员的安全。它除了有普通安全带卷收器的收放织带功能外,还有控制装置和预拉紧装置,当车速发生急剧变化时,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加强对乘员的约束力,固定乘员在座位上,最大限度的降低伤害。
现有技术中,在车辆发生较严重碰撞时,通过被动安全系统可以有效地保护乘员,使其免受或减轻碰撞伤害。然而,现有的车辆被动安全系统控制方法中,通常是利用碰撞信息进行被动安全系统控制。这种基于单一信息的控制方法不能准确地控制被动安全系统,容易造成被动安全系统不必要的启动,造成的人员二次伤害和导致维修费用的增加。
例如,当车辆发碰撞时由碰撞传感器感知碰撞信号,并将信号传递给气囊控制器;气囊控制器依据碰撞强度判断、控制是否发出点爆指令;如达到点爆强度,控制器将点爆指令发给气囊和带有预紧功能的安全带;通过点爆气囊和带有预紧功能的安全带,起到保护车内乘员的作用。但是,在车辆座位上没有乘员时,气囊起爆和安全带预紧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增加维修成本;在座位上有乘员,但未系安全带时,安全带预紧容易造成附带伤害,增加维修成本;在使用儿童座椅时,安全带预紧可能造成对儿童的附带伤害,增加维修成本。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高准确性的被动安全系统的控制方法。
基于上述研究发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被动安全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下面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辆被动安全系统控制方法进行介绍。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被动安全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车辆的碰撞信息。
S102、根据碰撞信息确定车辆驾乘室内的目标座位。
S103、根据与目标座位使用状态信息对应的控制策略,控制目标座位的被动安全系统。
上述各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将在下文中进行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结合碰撞信息和座位使用状态信息对被动安全系统进行控制,可以针对座位的状态信息准确地控制被动安全系统。这样,通过碰撞信息和座位使用状态信息关联控制每个座位被动安全系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启动被动安全系统,从而提高控制被动安全系统的准确性,降低二次伤害,减少维修成本。
在S101中,获取车辆的碰撞信息,具体地可以是通过碰撞传感器感获取车辆的碰撞信息。
其中,碰撞信息可以包括碰撞强度和/或碰撞方位,碰撞传感器可以包括前碰传感器、后碰传感器和侧碰传感器。
例如,当车辆发生碰撞时,通过碰撞传感器获取车辆碰撞的强度信号,通过碰撞的强度信号可以确定碰撞强度;根据不同位置安装的碰撞传感器获取的碰撞信号可以确定车辆的碰撞方位。
在S102中,根据碰撞信息确定车辆驾乘室内的目标座位。具体地,目标座位与碰撞信息相关联,通过碰撞信息可以确定车辆驾乘室内需要启动被动安全系统的目标座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被动安全系统可以包括:前向气囊、侧向气囊和安全带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前向气囊是指保护方向为车辆纵向、安装在被保护乘员前向的气囊,例如主驾气囊、副驾气囊、主驾膝部气囊、副驾膝部气囊、后排乘员前的安全气囊等;侧向安全气囊是指保护方向为车辆横向、安装在被保护乘员侧向的气囊,例如主驾侧气囊、副驾侧气囊、主驾侧侧气帘、副驾侧侧气帘、后排乘员侧安全气囊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碰撞信息可以包括:碰撞强度和碰撞方位;
根据碰撞信息确定车辆驾乘室内的目标座位,包括:
在碰撞强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碰撞方位确定车辆驾乘室内的目标座位。
具体地,在碰撞强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说明车辆受到了严重的碰撞,需要启动被动安全系统,保护车辆驾乘室内的人员安全;然后根据车辆所受碰撞的碰撞方位来确定车辆驾乘室内需要控制启动被动安全系统的座位,可以避免启动不需要安全保护的座位的被动安全系统。
其中,碰撞强度的预设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不同车辆的被动安全系统性能可能有所不同,因此预设阈值的设定也有所不同,本申请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碰撞方位确定车辆驾乘室内的目标座位,可以包括:
在碰撞方位为车辆前方的情况下,确定车辆驾乘室内的前排座位为目标座位;
在碰撞方位为车辆侧方的情况下,确定靠近车辆驾乘室内碰撞侧的座位为目标座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靠近车辆驾乘室内碰撞侧的座位为目标座位的情况下,根据与目标座位使用状态信息对应的控制策略,控制目标座位的被动安全系统,可以包括:
抑制靠近车辆驾乘室内碰撞侧的座位的前向气囊点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车辆受到的碰撞方位为侧方碰撞时,座位上的驾乘人员受到的是侧面的冲击力,只需要点爆侧向气囊即可达到保护效果,因此,在确定靠近车辆驾乘室内碰撞侧的座位为目标座位的情况下,抑制抑制靠近车辆驾乘室内碰撞侧的座位的前向气囊点爆,可以避免启动前向气囊点爆而造成多余维修费用。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控制包括前向气囊和/或侧向气囊的被动安全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碰撞信息可以包括:碰撞强度;
根据碰撞信息确定车辆驾乘室内的目标座位,包括:
在碰撞强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车辆驾乘室内的全部座位为目标座位。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控制包括安全带的被动安全系统。
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二预设阈值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相同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在S103中,根据与目标座位使用状态信息对应的控制策略,控制目标座位的被动安全系统。具体地,预先根据座位的不同使用状态信息设计对应的被动安全系统的控制策略,可以根据目标座位使用状态信息确定对应的控制策略,对目标座位的被动安全系统进行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状态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座位是否被乘驾对象占用的信息;座位上的安全带是否使用的信息。
其中,座位是否被乘驾对象占用是指座位上是否有驾驶员或者乘员。
可选地,可以通过座位上安装的坐垫传感器获取坐垫的压力值,根据压力值可以判断出座位上是否有乘驾人员。
可选地,可以通过ISOFIX安全传感器确定座位上是否安装了儿童座椅,若安装了儿童座椅则可以确定占用座位的乘驾对象是儿童。
其中,ISOFIX(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 FIX)儿童安全座椅固定系统,是指一种儿童约束系统与车辆连接的一种系统。
可选地,可以通过安全带锁扣传感器确认座位上的安全带是否被使用。安全带锁扣传感器即安全带未系提醒传感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与目标座位的使用状态信息对应的控制策略,控制目标座位的被动安全系统,可以包括:
在目标座位的使用状态信息为所述被乘驾对象占用的情况下,控制目标座位的侧向气囊点爆;
在目标座位的使用状态信息为被乘驾对象占用且未安装儿童座椅的情况下,控制目标座位的前向气囊点爆;
在目标座位的使用状态信息为被乘驾对象占用且未安装儿童座椅、目标座位的安全带使用的情况下,控制目标座位的安全带预紧。
具体地,在汽车座位上没有乘驾对象或乘驾对象偏离座位时,启动侧向气囊点爆,会造成侧向气囊不必要的点爆,达不到保护驾乘人员的效果。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目标座位的使用状态信息为被乘驾对象占用的情况下,控制目标座位的侧向气囊点爆,可以有效避免在座位未被乘驾对象占用(即未乘坐乘员时),因为侧向气囊点爆造成的多余维修费用。
在汽车座位上的乘驾对象是儿童时,气囊的点爆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还可能会对儿童造成一定的伤害。而通过确定目标座位是否安装儿童座椅,可以判断出座位上的乘驾对象是否为儿童。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目标座位的使用状态信息为被乘驾对象占用且未安装儿童座椅的情况下,控制目标座位的前向气囊点爆,既可以避免在座位未被乘驾对象占用时启动前向气囊点爆,造成多余维修费用;还可以在座位的乘驾对象为儿童时,避免启动前向气囊点爆而造成的二次伤害。
在汽车座位上没有乘驾对象或乘驾对象偏离座位或者安全带未使用时,启动安全带预紧,达不到保护效果;而在汽车座位上的乘驾对象是儿童时,启动安全带预紧会对儿童造成伤害,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目标座位的使用状态信息为被乘驾对象占用且未安装儿童座椅、目标座位的安全带使用的情况下,控制目标座位的安全带预紧。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碰撞信息和座位使用状态信息关联控制被动安全系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启动被动安全系统,从而提高控制被动安全系统的准确性,降低二次伤害,减少维修成本。
以下结合一具体应用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当车辆发生碰撞时,通过以下步骤对车辆的被动安全系统进行控制:
S201、获取碰撞信息。通过碰撞传感器获取碰撞强度和碰撞方位。
S202、判断碰撞强度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假设第一预设阈值与第二预设阈值相等),若是,转到步骤S203;若否,则不启动被动安全系统。
S203、确定目标座位。根据碰撞方位确定第一目标座位(假设碰撞方位为左侧,则确定左侧座位为第一目标座位);将所有座位确定为第二目标座位。
S204、确定目标座位的使用状态信息(假设第一目标座位的使用状态信息为被乘驾对象占用且未安装儿童座椅,第一目标座位的使用状态信息为被乘驾对象占用且未安装儿童座椅、安全带使用)。
S205、根据与目标座位的使用状态信息对应的控制策略,控制目标座位的被动安全系统(根据预设控制策略,控制第一目标座位的侧向气囊点爆;控制第二目标座位的安全带预紧)。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被动安全系统控制方法,相应地,本申请还提供了车辆被动安全系统控制装置的具体实现方式。请参见以下实施例。
首先参见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被动安全系统控制装置300可以包括以下模块:
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车辆的碰撞信息;
确定模块302,用于根据碰撞信息确定车辆驾乘室内的目标座位;
控制模块303,用于根据与目标座位使用状态信息对应的控制策略,控制目标座位的被动安全系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车辆受到撞击后,获取碰撞信息,根据碰撞信息确定车辆驾乘室内的目标座位,根据与目标座位使用状态信息对应的控制策略,控制目标座位的被动安全系统。结合碰撞信息和座位状态信息对被动安全系统进行控制,可以针对每个座位的状态信息准确地控制被动安全系统。这样,通过碰撞信息和座位使用状态信息关联控制被动安全系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启动被动安全系统,从而提高控制被动安全系统的准确性,降低二次伤害,减少维修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座位的使用状态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座位是否被乘驾对象占用的信息;
座位上的安全带是否使用的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被动安全系统可以包括:前向气囊、侧向气囊和安全带中的至少一项。
在一些实施例中,碰撞信息可以包括:碰撞强度和碰撞方位;确定模块302具体可以用于:
在碰撞强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碰撞方位确定车辆驾乘室内的目标座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根据碰撞方位判断出需要对被动安全系统进行控制的目标座位,确定模块302还可以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在碰撞方位为车辆前方的情况下,确定车辆驾乘室内的前排座位为目标座位;
在碰撞方位为车辆侧方的情况下,确定靠近车辆驾乘室内碰撞侧的座位为目标座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模块303,可以用于在确定靠近车辆驾乘室内碰撞侧的座位为目标座位的情况下,抑制靠近车辆驾乘室内碰撞侧的座位的前向气囊点爆。
在一些实施例中,碰撞信息可以包括碰撞强度;
确定模块302还可以用于:
在碰撞强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车辆驾乘室内的全部座位为目标座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模块303,具体可以用于:
在目标座位的使用状态信息为被乘驾对象占用的情况下,控制目标座位的侧向气囊点爆;
在目标座位的使用状态信息为被乘驾对象占用且未安装儿童座椅的情况下,控制目标座位的前向气囊点爆;
在目标座位的使用状态信息为被乘驾对象占用且未安装儿童座椅、目标座位的安全带使用的情况下,控制目标座位的安全带预紧。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能够在车辆受到撞击后,获取碰撞信息,根据碰撞信息确定车辆驾乘室内的目标座位,根据与目标座位使用状态信息对应的控制策略,控制目标座位的被动安全系统。结合碰撞信息和座位状态信息对被动安全系统进行控制,可以针对每个座位的状态信息准确地控制被动安全系统。这样,通过碰撞信息和座位使用状态信息关联控制被动安全系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启动被动安全系统,从而提高控制被动安全系统的准确性,降低二次伤害,减少维修成本。
图3所示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单元具有实现图1中各个步骤的功能,并能达到其相应的技术效果,为简洁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被动安全系统控制方法,相应地,本申请还提供了电子设备的具体实现方式。请参见以下实施例。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401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402。
具体地,上述处理器401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者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可以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402可以包括用于数据或指令的大容量存储器。举例来说而非限制,存储器402可包括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HDD)、软盘驱动器、闪存、光盘、磁光盘、磁带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驱动器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一个实例中,存储器402可以包括可移除或不可移除(或固定)的介质,或者存储器402是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存储器402可在综合网关容灾设备的内部或外部。
在一个实例中,存储器40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在一个实例中,该ROM可以是掩模编程的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除P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EPROM)、电可改写ROM(EAROM)或闪存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
存储器402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盘存储介质设备,光存储介质设备,闪存设备,电气、光学或其他物理/有形的存储器存储设备。因此,通常,存储器包括一个或多个编码有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软件的有形(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存储器设备),并且当该软件被执行(例如,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时,其可操作来执行参考根据本公开的任意实施例的方法所描述的操作。
处理器401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器4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实现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S101至S103,并达到图1所示实例执行其方法/步骤达到的相应技术效果,为简洁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示例中,电子设备还可包括通信接口403和总线410。其中,如图4所示,处理器401、存储器402、通信接口403通过总线410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通信接口403,主要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各模块、装置、单元和/或设备之间的通信。
总线410包括硬件、软件或两者,将在线数据流量计费设备的部件彼此耦接在一起。举例来说而非限制,总线可包括加速图形端口(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AGP)或其他图形总线、增强工业标准架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前端总线(Front Side Bus,FSB)、超传输(Hyper Transport,HT)互连、工业标准架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无限带宽互连、低引脚数(LPC)总线、存储器总线、微信道架构(MCA)总线、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PCI-Express(PCI-X)总线、串行高级技术附件(SAT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局部(VLB)总线或其他合适的总线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总线4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总线。尽管本申请实施例描述和示出了特定的总线,但本申请考虑任何合适的总线或互连。
另外,结合上述实施例中的被动安全系统控制方法,本申请实施例可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来实现。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被动安全系统控制方法。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的被动安全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在车辆受到撞击后,获取碰撞信息,根据碰撞信息确定车辆驾乘室内的目标座位的使用状态信息,根据与目标座位使用状态信息对应的控制策略,控制目标座位的被动安全系统。结合碰撞信息和座位状态信息对被动安全系统进行控制,可以针对每个座位的状态信息准确地控制被动安全系统。这样,通过碰撞信息和座位使用状态信息关联控制被动安全系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启动被动安全系统,从而提高控制被动安全系统的准确性,降低二次伤害,减少维修成本。
需要明确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文所描述并在图中示出的特定配置和处理。为了简明起见,这里省略了对已知方法的详细描述。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和示出了若干具体的步骤作为示例。但是,本申请的方法过程并不限于所描述和示出的具体步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领会本申请的精神后,作出各种改变、修改和添加,或者改变步骤之间的顺序。
以上所述的结构框图中所示的功能块可以实现为硬件、软件、固件或者它们的组合。当以硬件方式实现时,其可以例如是电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适当的固件、插件、功能卡等等。当以软件方式实现时,本申请的元素是被用于执行所需任务的程序或者代码段。程序或者代码段可以存储在机器可读介质中,或者通过载波中携带的数据信号在传输介质或者通信链路上传送。“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介质。机器可读介质的例子包括电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设备、ROM、闪存、可擦除ROM(EROM)、软盘、CD-ROM、光盘、硬盘、光纤介质、射频(RadioFrequency,RF)链路,等等。代码段可以经由诸如因特网、内联网等的计算机网络被下载。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提及的示例性实施例,基于一系列的步骤或者装置描述一些方法或系统。但是,本申请不局限于上述步骤的顺序,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实施例中提及的顺序执行步骤,也可以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或者若干步骤同时执行。
上面参考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申请的各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被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以产生一种机器,使得经由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的这些指令使能对流程图和/或框图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动作的实现。这种处理器可以是但不限于是通用处理器、专用处理器、特殊应用处理器或者现场可编程逻辑电路。还可理解,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也可以由执行指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硬件来实现,或可由专用硬件和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车辆被动安全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车辆的碰撞信息;
根据所述碰撞信息确定车辆驾乘室内的目标座位;
根据与所述目标座位的使用状态信息对应的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目标座位的被动安全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安全系统包括:前向气囊、侧向气囊和安全带中的至少一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与所述目标座位的使用状态信息对应的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目标座位的被动安全系统,包括:
在所述目标座位的使用状态信息为被乘驾对象占用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目标座位的侧向气囊点爆;
在所述目标座位的使用状态信息为被乘驾对象占用且未安装儿童座椅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目标座位的前向气囊点爆;
在所述目标座位的使用状态信息为被乘驾对象占用且未安装儿童座椅、所述目标座位的安全带使用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目标座位的安全带预紧。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信息包括:碰撞强度和碰撞方位;
所述根据所述碰撞信息确定车辆驾乘室内的目标座位,包括:
在所述碰撞强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碰撞方位确定车辆驾乘室内的目标座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碰撞方位确定车辆驾乘室内的目标座位,包括:
在所述碰撞方位为车辆前方的情况下,确定车辆驾乘室内的前排座位为所述目标座位;
在所述碰撞方位为车辆侧方的情况下,确定靠近车辆驾乘室内碰撞侧的座位为所述目标座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靠近车辆驾乘室内碰撞侧的座位为所述目标座位的情况下,
所述根据与所述目标座位使用状态信息对应的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目标座位的被动安全系统,包括:
抑制所述靠近车辆驾乘室内碰撞侧的座位的前向气囊点爆。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信息包括:碰撞强度;
所述根据所述碰撞信息确定车辆驾乘室内的目标座位,包括:
在所述碰撞强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车辆驾乘室内的全部座位为所述目标座位。
8.一种车辆被动安全系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辆的碰撞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碰撞信息确定车辆驾乘室内的目标座位;
控制模块,根据与所述目标座位的使用状态信息对应的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目标座位的被动安全系统。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
10.一种车辆被动安全系统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1.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166690.4A 2021-09-30 2021-09-30 车辆被动安全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139547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6690.4A CN113954777B (zh) 2021-09-30 2021-09-30 车辆被动安全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6690.4A CN113954777B (zh) 2021-09-30 2021-09-30 车辆被动安全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54777A true CN113954777A (zh) 2022-01-21
CN113954777B CN113954777B (zh) 2023-04-21

Family

ID=79463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66690.4A Active CN113954777B (zh) 2021-09-30 2021-09-30 车辆被动安全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5477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79268A (zh) * 2023-03-31 2023-06-23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26990A (ja) * 2006-11-27 2008-06-05 Toyota Motor Corp 乗員拘束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01407201A (zh) * 2007-10-12 2009-04-15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具有车辆接触信息的碰撞后安全系统和方法
CN101746333A (zh) * 2008-12-02 2010-06-23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利用重量传感器的车辆乘客分类系统
CN106184092A (zh) * 2014-11-12 2016-12-0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保护车辆中的司乘人员的方法和系统
CN109421641A (zh) * 2017-08-28 2019-03-0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安全气囊控制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26990A (ja) * 2006-11-27 2008-06-05 Toyota Motor Corp 乗員拘束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01407201A (zh) * 2007-10-12 2009-04-15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具有车辆接触信息的碰撞后安全系统和方法
CN101746333A (zh) * 2008-12-02 2010-06-23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利用重量传感器的车辆乘客分类系统
CN106184092A (zh) * 2014-11-12 2016-12-0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保护车辆中的司乘人员的方法和系统
CN109421641A (zh) * 2017-08-28 2019-03-0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安全气囊控制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79268A (zh) * 2023-03-31 2023-06-23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54777B (zh) 2023-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86180B2 (ja) 乗員保護制御装置
CN103619677B (zh) 具有驾驶员辅助单元的机动车
EP2058180B1 (en) A method for predicting a vehicle rollover and activating an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
CN106671924B (zh) 用于车辆的安全气囊系统
US1051320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apting a seating position of an occupant of a vehicle
JP3783925B2 (ja) 自動車の乗員保護装置
US20120259515A1 (en) Method for activating and/or controlling at least one reversible restraining device
JP2002019555A (ja) 乗員保護装置
CN111086474A (zh) 用于面向后的座椅中的乘员的车辆安全气囊
JP6078325B2 (ja) 乗員保護システム
JP2004521014A (ja) ベルト引締力制限装置付き乗員拘束装置
US20150074969A1 (en) Integrated passenger airbag
CN113954777B (zh) 车辆被动安全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相关设备
US7204334B2 (en)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
US20070208474A1 (en) Safety Device and Method for a Motor Vehicle
US844272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lessening the consequences of an accident on a vehicle occupant
CN114715067B (zh) 车辆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储存介质
JP2005526655A (ja) 車両搭乗者を保護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190100177A1 (en) Method for changing a forward displacement of an occupant of a vehicle during braking of the vehicle and control unit
JP2019146518A (ja) ペット用保護装置
KR20120071995A (ko) 측면승객보호장치의 제어방법
CN112172724A (zh) 使安全气囊起爆的方法
US20220324402A1 (en) Vehicle side collision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
JP2003175797A (ja) 乗員保護システム
US20240051488A1 (en) Occupant Protec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Vehicle passive safety system control method, device, vehicle and related equipmen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421

Pledgee: SHANDONG WEIQIAO PIONEERING GROUP Co.,Ltd.

Pledgor: Shanghai Luok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17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