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40582B - 一种手持式吸尘装置及吸尘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持式吸尘装置及吸尘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40582B
CN113940582B CN202010689030.3A CN202010689030A CN113940582B CN 113940582 B CN113940582 B CN 113940582B CN 202010689030 A CN202010689030 A CN 202010689030A CN 113940582 B CN113940582 B CN 1139405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p
hand
air duct
dust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8903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40582A (zh
Inventor
倪祖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ngclea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ingcle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ngclea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Kingcle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8903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40582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38002 priority patent/WO202201197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9405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405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405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405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5/00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 A47L5/1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 A47L5/2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with rotary fans
    • A47L5/24Hand-supported suction clea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4Bags or the like; Rigid filtering receptacles; Attachment of, or closures for, bags or recepta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02A50/2351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M], e.g. carbon smoke microparticles, smog, aerosol particles, du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式吸尘装置及吸尘设备。该手持式吸尘装置包括机壳,机壳的一端延伸形成手持部,另一端延伸形成风道部,风道部内设置有风道,风道部上设置有风机以及与所述风道连通的风道入口;集尘杯,集尘杯包括杯体以及杯盖,杯体设置于机壳上,杯盖与杯体活动连接,风机能够驱动气流依次经过所述风道入口、风道和集尘杯后由风机的出风口排出;释放件,活动设置于机壳上;及传动组件,设置于机壳与风道之间,一端与释放件连接,另一端能够驱动杯盖相对杯体移动以打开杯体的杯口。使用者在需要清理杯体内的灰尘时,可以单手实现倒灰操作,使用方便,有利于提高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手持式吸尘装置及吸尘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式吸尘装置及吸尘设备。
背景技术
手持式吸尘装置因体型小巧,使用方便而被广泛应用。手持式吸尘装置包括机体以及集尘杯,使用时,手持式吸尘装置通过真空吸附的原理,将清扫位置处的灰尘等杂质吸入集尘杯内进行过滤,以达到清扫的目的。
现有手持式吸尘装置中,清理集尘杯内的灰尘一般需要双手操作进行倾倒处理,操作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手持式吸尘装置,能够实现单手倒灰操作,使用方便。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持式吸尘装置,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的一端延伸形成手持部,另一端延伸形成风道部,所述风道部内设置有风道,所述风道部上设置有风机以及与所述风道连通的风道入口;
集尘杯,所述集尘杯包括杯体以及杯盖,所述杯体设置于所述机壳上,所述杯盖与所述杯体活动连接,所述风机能够驱动气流依次经过所述风道入口、所述风道和所述集尘杯后由所述风机的出风口排出;
释放件,活动设置于所述机壳上;及
传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机壳与所述风道之间,一端与所述释放件连接,另一端能够驱动所述杯盖相对所述杯体移动以打开所述杯体的杯口。
其中,所述集尘杯与所述机壳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手持式吸尘装置还包括:
拆装机构,所述拆装机构能够将所述集尘杯与机壳锁定,且能够将所述集尘杯与所述机壳解锁。
其中,所述拆装机构包括:
锁定槽,设置于所述机壳上;
锁定件,活动设置于所述集尘杯内;
第三弹性件,与所述锁定件连接,所述第三弹性件能够驱动所述锁定件伸出所述集尘杯外,并伸入所述锁定槽内;及
触发件,与所述锁定件连接,并外露于所述集尘杯外,所述触发件能够带动所述锁定件缩回至所述集尘杯内。
其中,所述锁定件滑动设置于所述杯口处,所述杯盖上设置有避让缺口,所述触发件设置于所述避让缺口内。
其中,所述机壳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集尘杯卡接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锁定槽设置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上。
其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输出端,所述传动组件的两个输出端对称设置于所述拆装机构的两侧。
其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推杆,滑动设置于所述风道的外壁上,所述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释放件;
推块,滑动设置于所述风道的外壁上,并沿所述风道的外壁向下延伸,所述推块的顶端连接所述推杆,所述推块的底端伸入所述杯体内,并能驱动所述杯盖相对所述杯体移动以打开所述杯体的杯口;
所述推块或所述推杆具有复位功能。
其中,所述推块呈拱桥状,所述推块套设于所述风道的外壁。
其中,所述风道和所述机壳之间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至少盖设于部分所述传动组件外,走线通道位于所述盖板和所述机壳之间。
其中,所述盖板与所述风道的外壁连接并盖设于所述推块外。
其中,所述风道的外壁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推块滑动设置于所述定位槽内,所述盖板的顶面与所述风道的外壁平齐。
其中,所述风道的外壁和/或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导线的走线槽。
其中,所述集尘杯还包括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能够将所述杯盖与所述杯体锁定,以关闭所述杯体的杯口,所述传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锁定机构移动,将所述杯盖和所述杯体解锁。
其中,所述锁定机构包括:
第一卡接部,设置于所述杯盖上;
转动部,设置于所述杯体内;
第二卡接部,与所述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卡接部能够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以锁定所述杯盖和所述杯体;
受力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连接,所述受力部能够与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出端抵接;及
第一弹性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卡接部向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紧的方向转动;
所述传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受力部带动所述第二卡接部向与所述第一卡接部脱开的方向转动,以将所述杯盖和所述杯体解锁。
其中,所述杯体内分隔为集尘腔以及安装腔,所述锁定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
其中,所述杯盖上远离所述集尘腔的一端与所述锁定机构配合。
其中,所述安装腔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锁定机构。
其中,所述杯盖的一端与所述杯体转动连接,所述杯盖的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锁定机构配合,所述杯盖与所述杯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能驱动所述杯盖向打开所述杯体的杯口的方向转动。
其中,所述杯盖关闭所述杯体的杯口时,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锁定机构之间设置有间隙H。
其中,所述受力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均沿所述转动部的径向延伸,所述受力部沿所述转动部径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卡接部沿所述转动部的径向的长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吸尘设备,该吸尘设备能够根据需要选择使用状态,且该手持式吸尘装置能够实现单手倒灰操作,使用方便。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吸尘设备,包括清扫机头,还包括上述的手持式吸尘装置,所述清扫机头与所述风道部可拆卸连接。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持式吸尘装置及吸尘设备。该手持式吸尘装置中,使用者在需要清理杯体内的灰尘时,可以在单手握住手持部的同时,通过同一只手的手指(例如拇指或食指)移动释放件打开杯体,从而实现单手倒灰操作,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吸尘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手持式吸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手持式吸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手持式吸尘装置的爆炸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手持式吸尘装置未装配上盖时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开启机构与锁定机构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风道的部分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锁定机构与集尘杯配合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锁定机构与开启机构配合的部分结构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手持式吸尘装置未装配集尘杯时的主视图;
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机体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手持式吸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3是本发明提供的杯体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提供的手持式吸尘装置未装配上盖时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5是图14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图16是图7所示结构在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提供的手持式吸尘装置未装配杯盖时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提供的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提供的集尘杯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0是本发明提供的手持部处的爆炸图;
图21是图20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2是图20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
100、手持式吸尘装置;210、地刷机头;220、缝隙清扫机头;
1、机体;11、风道部;111、安装槽;112、连通口;113、卡扣;12、手持部;13、端盖;131、风道入口;132、对接孔;133、卡接槽;14、盖板;15、风道;151、走线槽;1511、压线块;152、推杆导向槽;153、定位槽;154、第一凸棱;155、第二凸棱;
101、上盖;1011、第一卡扣件;1012、第一插接部;102、下壳;1021、第二插接部;
2、集尘杯;21、杯体;211、集尘腔;212、安装腔;213、筋板;214、抵接部;215、导向套;216、限位槽;22、杯盖;23、锁定机构;231、第一卡接部;232、第二卡接部;233、转动部;234、受力部;235、弹性臂;24、隔板;25、密封件;
3、风机;31、出风口;
4、开启机构;41、释放件;421、推杆;422、推块;4221、连接部;4222、推动部;
5、电源;
6、导电机构;
7、拆装机构;71、触发件;72、锁定件;73、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尘设备,该吸尘设备包括手持式吸尘装置100和清扫机头,清扫机头与手持式吸尘装置100可拆卸连接。使用者在使用该吸尘设备时,可以根据待清扫位置的实际需要,选择单独使用手持式吸尘装置100或将手持式吸尘装置100与清扫机头配合使用。
进一步地,该吸尘设备包括至少两个清扫机头,以增加该吸尘设备的使用场景。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清扫机头包括但不限于地刷机头210和缝隙清扫机头220。
当地刷机头210与手持式吸尘装置100配合使用时,使用者通过手持式吸尘装置100带动地刷吸头沿地面滑动,以清扫地面。
缝隙清扫机头220具有扁平结构的端部,当缝隙清扫机头220与手持式吸尘装置100使用时,使用者可以通过握持手持式吸尘装置100带动缝隙清扫机头220在较狭窄位置移动,例如墙角或车厢内,从而完成较狭窄位置的清扫。
需要说明的是,地刷机头210和缝隙清扫机头220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本实施例中不再具体介绍。
可选地,缝隙清扫机头220可以与手持式吸尘装置100可拆卸连接。当在地刷机头210与手持式吸尘装置100配合时,缝隙清扫机头220可以安装于手持式吸尘装置100上,避免缝隙清扫机头220因单独摆放而丢失。
可选地,吸尘设备还可以包括支架,手持式吸尘装置100和缝隙清扫机头200均可以安装在支架上。
支架上设置有充电插座,手持式吸尘装置100在安装于支架上时,充电插座和手持式吸尘装置100可以通过充电口和充电插头进行配合,以便为手持式吸尘装置100充电。
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手持式吸尘装置100包括机体1、集尘杯2和风机3,集尘杯2和风机3均设置于机体1上。机体1包括机壳,机壳的一端延伸形成手持部12,另一端延伸形成风道部11,风道部11的端部设置有风道入口131,风道入口131与风道部11内的风道15(参见图14)连通,风道15、集尘杯2以及风机3依次连通。机体1的远离手持部12的一端与清扫机头的可拆卸连接。
使用手持式吸尘装置100时,使用者通过握持手持部12带动风道部11移动,使风道入口131沿待清扫位置移动。在风机3的作用下,集尘杯2的内部形成负压,待清扫位置处的灰尘等杂质将在该负压的作用下依次通过风道入口131和风道15进入集尘杯2中,通过集尘杯2中的过滤组件过滤杂质,杂质堆积在集尘杯2中,过滤后的气流通过风机3的出风口31排出。
本实施例中,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网以及海帕。进入集尘杯2内的气流首先经过过滤网进行初次过滤,之后再通过海帕进行二次过滤,以提高过滤效果。通过海帕进行二次过滤,可以过滤空气中99%的细微颗粒,让通过集尘杯2的空气净化后进入风机3内,减小二次污染。
为方便倾倒集尘杯2中的灰尘等杂质,集尘杯2包括杯体21以及杯盖22,杯体21安装于机壳上,杯盖22与杯体21活动连接,以便根据需要打开或关闭杯体21的杯口,杯体21通过过滤组件与风机3的进风口连接,以便过滤气流中的尘屑。
为方便使用者操作,使用者在正常握持手持部12时,风道15位于机体1的上部,控制手持式吸尘装置100启停或其他工作参数的控制键设置在风道部11上,从而方便用户单手握持手持部12时触发控制键,以调整手持式吸尘装置的工作状态。
在其他实施例中,控制键也可以设置在手持部12上。
为避免使用者在打开杯体21的杯口后,需要翻转手持式吸尘装置100使杯体21的杯口朝下设置,本实施例中,杯盖22位于风道15的下方,即使用者在正常握持手持部12的状态下,杯体21的杯口位于机体1的底部,打开杯盖22后,杯口已朝下设置,杯体21内的灰尘可以在重力作用下自动由杯口倾倒,使用者无需翻转调整杯口角度,使用更方便。
本实施例中,杯盖22的一端与杯体21转动连接,另一端能够通过锁定机构23与杯体21锁定。通过设置锁定机构23可以在手持式吸尘装置100正常使用时,保持杯口的关闭状态,避免灰尘洒出。
现有手持式吸尘装置在清理灰尘等杂质时,使用者需要一手握持手持部,另一手打开杯盖,双手倒灰操作不便。为使倒灰操作更便捷,本实施例中,手持式吸尘装置100能够实现一键倒灰,具体地,手持式吸尘装置100还包括用于打开杯体21的开启机构4。开启机构4包括释放件41和传动组件,释放件41活动设置在机壳上,传动组件设置在机壳和风道15之间,传动组件一端与释放件41连接,另一端能够与杯盖22配合,从而通过释放件41的移动,带动杯盖22相对杯体21移动,进而打开杯体21的杯口。
通过设置开启机构4,能够简化杯体21的杯口的打开过程,使用者只需移动释放件41即可,操作更便捷。
如图2所示,释放件41位于风道15的上方,杯盖22位于风道15的下方。使用者在需要清理杯体21内的灰尘时,可以在单手握住手持部12的同时,通过同一只手的手指(例如拇指或食指)移动释放件41打开杯体21的杯口,从而实现单手倒灰操作。释放件41位于风道1上方,方便使用者单手操作触发释放件41,使用者在倒灰时,可以大拇指位于手持部12上方并用于触发释放件41,其余四指位于手持部12的底部,单手操作更方便。杯盖22位于风道15的下方,打开杯口后无需调整倒灰角度,使用方便,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施例中,释放件41可以位于风道部11上且位于靠近手持部12的一端。一方面,释放件41设置在风道部11上,能够避免使用者握住手持部12时触碰释放件41,能够提高使用者的触感,避免误碰释放件41;另一方面,释放件41靠近手持部12,方便使用者在单手握住手持部12的同时,通过同一只手的手指(例如拇指或食指)触发释放件41移动打开杯体21,从而实现单手倒灰操作,使用方便,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施例中,释放件41可以为推钮,推钮与机壳滑动连接。使用者在需要打开杯体21的杯口时,通过推动推钮,即可通过传动组件带动杯盖22移动,操作省力。
在其他实施例中,释放件41还可以为按钮或旋钮,均可以方便用户操作。
在其他实施例中,释放件41也可以设置在手持部12上。
如图2和图3所示,为进一步方便用户清理集尘杯2内的尘屑等杂质,杯体21的远离手持部12的一端设置有开口,即杯口靠近风道入口131设置,杯盖22的底端与杯体21转动连接。使用者在倒灰时握持手持部12,风道入口131自然朝下设置,此时通过释放件41打开杯体21的杯口后,杯盖22不会位于杯口的正下方,杯体21内的灰尘等杂质将在重力作用下通过杯体21的杯口倒出,无需使用者调整杯体21的杯口朝向,从而进一步简化倒灰操作。
以风道入口131位于机体1的前端为例,杯体21位于机体1的底部,杯体21的杯口倾斜设置,杯口由杯体21的前端顶部倾斜向后延伸至杯体21的底部。按照上述方式设置杯口,一方面能够增大杯口的大小,方便灰尘倾倒;另一方面能够减小气流由风道15进入尘杯内时流动方向的偏转角度,使得气流在同样倾斜设置的杯盖22的引导作用下进入杯体21内,有利于维持气流的稳定性。
示例性地,杯盖22与杯体21可以通过转动轴实现转动连接,且转动轴可以位于杯体21沿长度方向的大致1/2位置处,以在增大杯口的基础上,保证集尘杯2内具有一定的集尘空间,避免集尘空间过小。
优选地,集尘杯2设置在机壳的底部。一方面能够避免集尘杯2遮挡视线,有利于使用者观察待清扫位置的清扫情况;另一方面,使用者在倒灰时,能够避免灰尘等杂质堆积在机体1上,有利于保持机体1外表洁净。
如图4所示,为方便机体1各结构的装配,机壳包括上盖101和下壳102,上盖101和下壳102可拆卸连接,以便安装或维护机壳内的各部分结构。风机3的外壳可以与下壳102为一体式结构,以减少零件数量,方便装配。
本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传动组件包括推杆421和推块422,推杆421的一端与释放件41连接,另一端与推块422连接,推块422能够相对风道15滑动,从而驱动杯盖22移动。推杆421设置在风道15的顶部并沿风道15内气体的流动方向延伸,从而将释放件41的移动向杯盖22方向传递。推块422由风道15的顶部沿风道15的外壁向下延伸,一方面能够避免推块422占用风道15内空间,保证真空吸附时的气体流量;另一方面能够将动力由风道15的上方向下方传递,从而驱动杯盖22相对杯体21转动。
为使推块422相对风道15滑动地更稳定,推块422可以呈拱桥状,使得推块422能够套设于风道15上,一方面能够使推块422避让风道15,充分利用机壳和风道15之间的空隙作为安装空间,避免推块422直接穿过风道15导致风道15内部空间减小;另一方面,拱桥状的推块422与风道15配合,可以使风道15的外壁对推块422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使推块422运动更稳定。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风道15的外壁上设置有定位槽153,推块422滑动设置于定位槽153内,一方面能够通过定位槽153限制推块422相对风道15滑动的极限位置,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小风道15与机壳之间的距离,从而控制手持式吸尘装置100的整体尺寸。
为避免推块422沿风道15的径向与风道15脱离,风道15的外壁上设置有盖板14(参考图5),盖板14设置在定位槽153的开口处,并将推块422夹持在盖板14和风道15的外壁之间,以实现推块422沿风道15的径向方向的定位。
此外,盖板14还可以防止推块422在滑动过程中局部翘起,有利于提高推块422运动的稳定性。
为减小推杆421占用机壳内部的空间,以及避免推杆421与导线相互干涉,推杆421的直径较小。为保证推杆421与推块422之间传动的稳定性,推块422上凸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与推杆421连接或抵接,以便通过推杆421的移动带动推块422的移动,有利于提高推块422运动的稳定性。
为避免推块422相对风道15沿周向转动,盖板14上设置有限位缺口,连接块可以滑动设置于限位缺口内,通过连接块和限位缺口的配合,实现对推块422的周向定位,使推块422运动更稳定。
进一步地,风道15的外壁上还设置有推杆导向槽152,推杆421可以滑动设置于推杆导向槽152内,通过推杆导向槽152引导推杆421的滑动方向,避免推杆421在移动过程中卡顿。
为使推块422的受力更均匀,推块422包括连接部4221及相对设置的两个推动部4222。连接部4221滑动设置于风道15的顶部,连接块设置于连接部4221,以与推杆421连接;连接部4221相对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推动部4222,推动部4222滑动设置于风道15的侧部,每个推动部4222的端部均能够与锁定机构23配合,以便将杯盖22与杯体21解锁。本实施例中,推杆421与连接部4221的中部的连接块连接,对称设置在两侧的推动部4222均能够与锁定机构23配合,能够提高推块422受力的均匀性,使推块422的滑动更平稳。
进一步地,开启组件还包括第一复位件,第一复位件能够在使用者松开释放件41后,驱动释放件41自动复位。本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件可以为弹簧,弹簧的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安装方便。
具体地,每个推动部4222均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一复位件,且两个推动部4222对应的第一复位件对称设置。第一复位件的一端与推动部4222抵接或连接,另一端与机壳或风道15的外壁抵接或连接。
使用者在推动释放件41时,释放件41通过推杆421向推块422施加推动力,推块422将克服第一复位件的弹性力而滑动,第一复位件一方面能够起到缓冲推块422的作用,避免推块422与锁定机构23接触产生较大冲力;另一方面,对称设置的第一复位件还能够避免推块422发生偏转,从而防止推块422在滑动过程中卡顿。
使用者松开释放件41后,第一复位件通过驱动推动部4222复位,依次实现推块422、推杆421以及释放件41的复位,以便使用者在倒灰后能够直接将杯盖22与杯体21锁定,无需手动驱动释放件41复位,简化使用者操作。
为避免第一复位件在变形过程中发生弯曲,风道15和/或推动部4222上均设置有复位安装柱,第一复位件可以套设于安装柱外,避免推块422因第一复位件弯曲而卡顿。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件也可以套设置推杆421外,通过推动推杆421复位,带动推块422和释放件41复位。
为提高手持式吸尘装置100的美观度,本实施例中,锁定机构23设置于杯体21内,推块422的底端能够穿过机壳上的通孔伸入到杯体21内,从而与锁定机构23配合,以完成杯体21与杯盖22的解锁。
如图8所示,锁定机构23包括第一卡接部231、第二卡接部232、转动部233、受力部234和第一弹性件。第一卡接部231设置于杯盖22上,转动部233固定设置于杯体21内,第二卡接部232与转动部233转动连接,第一卡接部231能够与第二卡接部232配合,使杯盖22位于关闭杯体21上的开口的位置,并将杯体21和杯盖22锁定;受力部234与第二卡接部232连接,能够与第二卡接部232同步相对转动部233转动,受力部234用于与推块422配合;第一弹性件弹性连接第二卡接部232和杯体21,第一弹性件能够驱动第二卡接部232向与第一卡接部231卡紧的方向转动。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一方面能够避免第二卡接部232与第一卡接部231脱开,提高以提高杯体21与杯盖22的锁定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杯盖22与杯体21之间的密封效果,避免杯体21内的灰尘外漏。其中,转动部233可以为转轴,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杯体21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卡接部232和受力部234可以为一体结构,并转动套设于转轴外。
在其他实施例中,转动部233、第二卡接部232和受力部234可以为一体结构,转动部233的两端与杯体21的内壁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231和第二卡接部232均为卡钩结构。当手持式吸尘装置100正常使用时,使用者可以将杯盖22压下杯体21,使第一卡接部231和第二卡接部232勾住,并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锁紧,结构简单,锁定方便且密封效果可靠。
当需要清理尘杯中的灰尘时,使用者通过推动释放件41,依次带动推杆421和推块422移动,推块422将通过推动受力部234带动第二卡接部232相对转动部233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卡接部232与第一卡接部231脱开,杯盖22和杯体21接触锁定,方便清理灰尘。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231可以为弹性结构,例如具有弹性的卡钩,第一卡接部231的弹性力能够使第一卡接部231和第二卡接部232保持锁紧状态。推块422可以通过与第一卡接部231配合,实现杯盖22和杯体21的解锁,对应地,第二卡接部232可以固定设置于杯体21内,锁定机构23无需设置受力部234和转动部233,有利于简化结构。
为使杯盖22能够在解锁状态下相对杯体21自动弹开并保持解锁状态,集尘杯2还包括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能够驱动杯盖22相对杯体21向打开杯体21的杯口的方向转动,从而在杯盖22与杯体21解锁后,能够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自动弹开,无需使用者手动转动杯盖22或手扶杯盖22以保持杯盖22的状态,使尘屑清理操作更简单。
可选地,第二弹性件可以为第二扭簧,第二扭簧套设在杯盖22与杯体21连接的转动轴上,其两个端部分别抵接杯体21和杯盖22,以驱动杯盖22相对杯体21转动,扭簧的结构简单、成本低,有利于控制手持式吸尘装置100的成本。
本实施例中,每个推动部4222均对应设置有一第二卡接部232,每个第二卡接部232均对应设置有与其配合的第一卡接部231,第一卡接部231位于杯盖22的同一端的相对两侧,有利于使杯盖22在与杯体21锁定时受力平衡,避免杯盖22因受力不均而产生应力集中,从而能提高杯盖22与杯体21之间的密封效果。
可选地,第一弹性件可以为第一扭簧,第一扭簧套设在转轴外。第一弹性件也可以为弹性臂235,弹性臂235的一端与转动部233连接,另一端能够在杯盖22关闭杯体21的杯口时与杯体21的内壁抵接,以使弹性臂235变形存储弹性势能,同样可以为第一卡接部231和第二卡接部232的配合提供锁紧力。
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优选为弹性臂235,因扭簧的体积较大,相比使用扭簧的方案,第一弹性件为弹性臂235可以节省安装空间,增大杯体21内的集尘空间,减小使用者清理尘杯的频率,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第二卡接部232、受力部234和弹性臂235可以为一体结构,能够减少锁定机构23的零件数,方便加工和装配。
因机壳上设置有多种控制键,多种控制键包括但不限于电源开关和调速按钮,为避免使用者在使用手持式吸尘装置时,误碰释放件41导致杯盖22转动将杯口的打开,杯盖22在关闭杯体21时,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与锁定机构之间设置有间隙H。
具体地,如图9所示,在释放件41未受外力状态时,推块422在第一复位件的作用下位于初始位置,推块422与受力部234之间设置有间隙H。
当使用者误碰释放件41而带动推块422移动时,推块422移动距离小于间隙H时,推块422与受力部234不接触,保证杯体21上的杯口处于关闭状态,从而避免使用者误碰释放件41导致杯口打开或杯盖22与杯体21密封不良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该间隙H的具体大小可以根据实际结构尺寸设置。
可选地,为方便使用者使用,电源开关、调速按钮和释放件41也可以根据使用频率设置具体位置,使得使用频率高的控制键相对靠近手持部12,以方便使用者操作,对应地,使用频率低的控制键相对远离手持部12,以避免使用者在操作过程中误碰。
示例性地,电源开关、调速按钮和释放件41可以在机壳上从上至下排列,以避免使用者误碰。
为进一步方便用户通过推动释放件41打开杯口,受力部234和第二卡接部232均沿转轴的径向延伸,且受力部234沿转动部233的径向的长度N小于第二卡接部232沿转动部233的径向的长度M,使得转动部233转动一定角度时,受力部234的端部的转动轨迹较短,而第二卡接部232的端部的转动轨迹较长,从而在释放件41移动较短距离时即可将第一卡接部231和第二卡接部232脱开,打开杯口。
使用者在打开杯口时,需要推动释放件41移动的距离短,能够方便使用者单手操作。
本实施例中,集尘杯2可拆卸安装于机体1上,从而可以将集尘杯2拆下后进行倒灰处理,以使集尘杯2的清洗更彻底,使用更灵活。
如图10和图11所示,机壳的底面设置有安装槽111,安装槽111内设置有与风道15连通的连通口112,杯体21沿风道15长度方向的两端可以分别与安装槽111的侧壁抵接,以将集尘杯2卡接于安装槽111内,杯体21上的进口与连通口112连通。
本实施例中,安装槽111的远离风道入口131的一端侧壁上设置有风机3的进风口,杯体21与风机3进风口抵接的一端上设置有出口,集尘杯2安装于安装槽111内时,风机3的进风口与杯体21的出口正对且连通。手持式吸尘装置100工作时,外部的气流经过风道入口131进入风道15后,通过连通口112进入杯体21中,过滤灰尘等杂质后的气流依次经过杯体21上的出口和安装槽111上的风机3的进风口,进入风机3内部并由风机3的出风口31排出。
通过将集尘杯2与机体1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方便清理集尘杯2内的过滤组件以及风机3的进风口,以提高手持式吸尘装置的清理效果。
为提高集尘杯2与机体1的定位效果,以方便集尘杯2与机体1的装配,安装槽111内设置有卡扣113,杯上对应位置设置有卡孔。安装集尘杯2时,将杯体21卡入安装槽111内时,卡扣113与卡孔卡接,从而方便将杯体21安装在风道部11上。
如图11所示,卡扣113可以为凸起结构。卡扣113在与卡孔配合时,通过将集尘杯2压向机体1,可以使卡扣113变形以插入卡孔中,之后与卡孔紧配合卡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卡扣113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只要能够与卡孔卡接配合以将集尘杯2固定于机体1上即可。
如图12所示,集尘杯2包括拆装机构7,拆装机构7能够将集尘杯2锁定于机体1上,以避免因集尘杯2安装不到位导致集尘杯2与机体1脱离,且能够在使用者需要清理集尘杯2内过滤组件以及风机3的进风口时,解除集尘杯2与机体1的锁定,从而方便取下集尘杯2后进行清理。
如图13所示,拆装机构7包括触发件71、锁定件72、锁定槽及第三弹性件。锁定槽设置于安装槽111的侧壁上,触发件71外露于集尘杯2外侧,锁定件72活动设置于集尘杯2内并与触发件71连接,第三弹性件能够驱动锁定件72移动,以使锁定件72的一端伸出集尘杯2外,并插入锁定槽内,从而将杯体21和机体1锁定。当需要拆卸集尘杯2时,使用者可以通过移动触发件71,带动锁定件72移动,使得锁定件72克服第三弹性件的弹力缩回至集尘杯2内,从而由锁定槽内移出,进而将杯体21与机体1解锁,方便用户拆卸集尘杯2。
通过设置拆装机构7,可以避免因装配不到位或用户误操作导致集尘杯2直接由机体1脱落,从而提高手持式吸尘装置的稳定性。
可选地,第三弹性件可以为弹簧,结构简单,成本低。触发件71可以为推扭,用户通过推动推扭将锁定件72移出锁定槽外,操作方便,所需推力小,用户操作手感好。
本实施例中,锁定槽设置于安装槽111的侧壁上,优选地,锁定槽设置在安装槽111的靠近风道入口131一端的侧壁上。当使用者使用手持式吸尘装置时,集尘杯2在重力作用下向风道入口131一端移动,有利于维持锁定件72伸入锁定槽的状态,从而提高对杯体21和机体1的锁定效果。
为使触发件71不被杯盖22遮挡,以便使用者拆卸集尘杯2,触发件71和锁定件72均滑动设置于杯体21内,杯盖22上与触发件71对应位置设置有避让缺口,触发件71设置于避让缺口内,以便使用者通过避让缺口移动触发件71。
在拆卸或安装集尘杯2时,通过触发件71带动锁定件72伸缩,锁定件72的伸缩不会影响锁定机构23与杯盖22的配合,因此杯盖22的打开以及集尘杯2的拆装为独立的两个动作。
为进一步避免集尘杯2的整体拆卸与杯盖22的自动打开相互干涉,拆装机构7设置在杯体21的中部,推块422的两个推动部4222以及与推块422配合的两个锁定机构23均对称设置于拆装机构7的相对的两侧,从而保证拆装机构7和杯盖22打开部分结构独立工作,互不干涉。
此外,通过设置避让缺口,拆装机构7与杯盖无受力接触,还能够避免锁定件72与锁定槽的配合导致杯盖22受力,从而有利于保持杯盖22的受力平衡,避免杯盖22部分受力集中影响杯盖22与杯体21的密封效果。
为避免触发件71在带动锁定件72移动时出现卡顿,杯体21内设置有导向套215,导向套215套设于触发件71外侧,以便为触发件71的滑动提供导向作用,以便避免触发件71卡顿并能够保证锁定件72与锁定槽的定位精度。
进一步地,导向套215内可以设置有导向轴,第三弹性件可以套设于导向轴外,以避免第三弹性件扭曲导致触发件71卡顿。
为避免触发件71在第三弹性件的作用下弹出安装腔212外,触发件71上还设置有限位部73,安装腔212内设置有限位槽216,限位部73滑动设置于限位槽216内,并能够与限位槽216的侧壁抵接,以避免触发件71与安装槽111脱离。
本实施例中,通过拆卸集尘杯2,一方面可以方便清理集尘杯2内部,使集尘杯2内的清理更彻底,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拆卸集尘杯2,将风机3的进口外露,以便清洗风机3的进口处的灰尘。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尘设备,其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以优化吸尘设备内部的线路排布。
为使使用者手持时更省力,电源5可以设置在手持部12内,风机3设置于机体1的底部且位于集尘杯2的靠近手持部12的一侧,方便风机3与电源5的连接以及风机3的进口与集尘杯2的连通。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使手持式吸尘装置100的重量集中在手持部12部分,减轻风道部11的重量,使用者握持更省力。
因清扫机头内具有辅助清扫的电器元件,当清扫机头与手持式吸尘装置100配合使用时,电源5需要与清扫机头连接,以便为清扫机头内的电器元件供电。
本实施例中,机体1还包括导电机构6(参见图4),导电机构6一端与电源5电连接,另一端能够与清扫机头电连接,以便在清扫机头与手持式吸尘装置100配合使用时,通过手持部12内的电源5为清扫机头供电。
具体地,导电机构6包括导线和对接组件,对接组件设置于机体1的远离手持部12的一端,且设置在机壳和风道15之间,机体1的端面在与对接组件对应位置设置有对接孔132,导线位于机壳和风道15之间,用于连通对接组件和电源5。清扫机头上对应设置有对接部,对接部与清扫机头内的电器元件电连接。
当清扫机头与手持式吸尘装置100配合时,清扫机头上的对接部能够伸入到对接孔132内,并与对接组件配合导通,实现清扫机头内的电器元件和手持式吸尘装置100内的电源5导通。
为保证吸尘设备的用电安全,对接组件包括导电触针以及设置在导电触针外的阻燃保护套,导电触针的至少部分设置在对接孔132内,阻燃保护套一方面可以防止吸尘设备使用过热或用电异常导致吸尘设备内部结构自燃,从而符合安全规范使用要求,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阻燃保护套实现对导电触针位置的固定,相比直接固定导电触针安装更方便。
可选地,阻燃保护套可以通过注塑方式一体成型于导电触针外,阻燃保护套与导电触针之间无需其他结构连接,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可选地,风道入口131的内壁上可以设置有卡接槽133(参见图2),清扫机头上设置有插接端,插接端上设置有卡接端。安装清扫机头和手持式吸尘装置100时,插接端插入到风道入口131内,且卡接端能够卡接在卡接槽133内,通过卡接端与卡接槽133的配合实现清扫机头与手持式吸尘装置100的固定。
具体地,卡接槽133的内壁上设置有卡接孔,清扫机头的卡接端上对应设置有卡接块,卡接端插入卡接槽133内后,卡接块与卡接孔卡接配合,以便将清扫机头与手持式吸尘装置100固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清扫机头与手持式吸尘装置100的可拆卸安装结构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只要能够实现可拆卸安装即可。
为提高吸尘设备的气密性,本实施例中,机体1的设置有风道入口131的一端外侧还设置有端盖13,端盖13套设在机壳的外侧,且端盖13与机壳的接触面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层,密封层可以封堵端盖13与机壳之间的安装间隙,避免风道15通过该安装间隙与机体1外部连通,从而提高吸尘设备的性能。
为避免风道15内的气流通过卡接槽133内壁上的卡接孔进入机壳和风道15的外壁之间,风道15的外壁上与卡接孔对应位置也可以设置有密封层,密封层罩设于卡接孔外,从而提高手持式吸尘装置100的气密性。
可选地,密封层可以由密封胶制成,密封胶不仅能够提高密封效果,而且还能够通过自身粘性提高机壳和端盖13的固定效果。
因导线与传动组件位于同一空间内,为避免传动组件与导线互相干涉,如图14和图15所示,盖板14至少盖设于部分传动组件外,容纳导线的走线通道位于盖板14和机壳之间。
通过设置盖板14,能够将导线和至少部分传动组件隔开,避免导线和传动组件相互干涉,保证传动组件的顺畅移动,避免导线缠绕在传动组件上,从而提高手持式吸尘装置100的可靠性。
因推杆421为长条结构,占用空间较小,导线在沿风道15的外壁走线时,可以与推杆421间隔设置,避免导线与推杆421接触磨损导致失效。而推块422跨设在风道15上,导线连接电源5和导电触针时必然会经过推块422,容易与推块422接触磨损。为此,本实施例中,导线和推杆421可以间隔设置,盖板14可以仅盖设在推块422的上方,以隔开推块422和导线,避免推块422与导线相互干涉。
为进一步将导线与传动组件隔开,如图14所示,风道15的外壁和/或盖板14上还设置有走线槽151,导线容纳在走线槽151内。通过设置走线槽151可以进一步固定导线的位置,避免导线移动,从而防止导线与传动组件干涉。
本实施例中,通过盖板14以及走线槽151,可以保证传动组件设置在机壳和风道15的外壁之间时,传动组件与导线互不干涉,以保证传动组件的正常传动,以及避免导线因与传动组件接触磨损而失效。
可选地,如图7所示,走线槽151的侧壁顶部还可以设置有压线块1511。压线块1511能够减小走线槽151的开口尺寸。固定导线时,按压导线使导线越过压线块1511挤入走线槽151内,之后压线块1511位于导线的上方,能够将导线压向走线槽151内,以阻止导线脱离走线槽151,从而提高对导线的固定效果。
进一步地,压线块1511可以为楔块,楔块的楔形面朝向走线槽151的另一侧侧壁,且楔形面与另一侧侧壁之间的距离由走线槽151外侧向内侧逐渐增大,以通过该楔形面将导线压向走线槽151内。
可选地,走线槽151的侧壁上可以设置有多个压线块1511,多个压线块1511可以均设置于走线槽151的同一侧侧壁,也可以交错设置在走线槽151相对的两个侧壁上。
为方便介绍,以风道15外壁上的走线槽151为第一走线槽,盖板14上的走线槽151为第二走线槽,则风道15上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一走线槽,推杆421滑动设置于两个第一走线槽之间。盖板14上对应每条第一走线槽均设置有第二走线槽,第一走线槽和第二走线槽连通。
本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风道15上的第一走线槽可以由风道15的外壁通过注塑工艺向风道15内侧弯曲形成,以在风道15的外壁上形成内凹的走线槽151的同时,在风道15的内壁上形成外凸的第一凸棱154,第一凸棱154沿风道15内的气流的流动方向延伸。走线槽151的该种成型方式,不仅加工方式简单,有利于保证风道15的强度,而且还能够同时成型第一凸棱154,第一凸棱154可以对风道15内的气流起到引导的作用,从而改变风道15内气流的流动状态,以达到稳流的效果。
同样地,推杆导向槽152可以由风道15的外壁向风道15内部弯曲形成,以在形成推杆导向槽152的同时,在风道15的内部形成第二凸棱155。推杆导向槽152的该种成型方式,不仅加工方式简单,有利于保证风道15的强度,而且一方面能够同时成型第二凸棱155,第二凸棱155可以对风道15内的气流起到引导的作用,从而改变风道15内气流的流动状态,以达到稳流的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小机壳与风道15的外壁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小手持式吸尘装置100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
本实施例中,导线通过第一走线槽与推杆421隔开,避免推杆421运动而与导线缠绕;导线通过隔板24与推块422隔开,避免推块422运动而与导线干涉,从而保证手持式吸尘装置100的正常工作。
盖板14盖设于推块422上时,盖板14的顶面与风道15的外壁平齐,从而使第一走线槽和第二走线槽圆滑连接,避免导线在由第一走线槽进入第二走线槽时弯曲或与棱角接触,从而防止导线磨损。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尘设备,其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以提高杯盖22与杯体21的密封效果。
因锁定机构23在锁定杯盖22和杯体21时,对杯盖22施加锁紧力,将导致杯盖22与锁定机构23配合的位置应力集中,进而导致整个杯盖22受力不均匀,将影响杯盖22与杯口的配合位置的密封效果,从而导致集尘杯2漏气,影响使用效果以及使用体验。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通过在杯体21内设置隔板24,将杯体21内部空间分隔为集尘腔211和安装腔212,对应地,将杯口分隔为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集尘腔211对应且连通,第二开口与安装腔212对应且连通,锁定机构23和拆卸机构7均设置于安装腔212内,锁定机构23中的弹性臂235能够与安装腔212的内壁抵接。杯盖22关闭杯口时,部分杯盖22(以下称为密封部)用于与集尘腔211配合密封,剩余部分杯盖22(以下称为锁定部)对应安装腔212,用于与锁定机构23配合。
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杯盖22上与锁定机构23配合的锁定部位于集尘腔211的外侧,锁定机构23对杯盖22施加的锁紧力集中于锁定部,从而能够减小杯盖22受到的锁紧力对密封部的影响,进而提高杯盖22对集尘腔211的密封效果。
为进一步提高集尘腔211与密封部的密封效果,如图18和图19所示,密封件25可以一体注塑于杯盖22上,加工工艺简单,无需额外设置结构固定密封件25,能够防止密封件25与杯盖22的安装位置发生变化,从而提高集尘腔211的密封效果。示例性地,密封件25为密封圈。
可选地,杯体21在与密封件25配合的位置设置有压筋,杯盖22在关闭杯体21的开口时,杯体21上的压筋可以抵接在密封件25上,以进一步提高杯体21与杯盖22之间的密封性能。
本实施例中,杯盖22的底端与杯体21转动连接,以使与杯盖22配合的锁定机构23靠近机体1设置,以便传动组件与锁定机构23配合实现杯盖22与杯体21解锁。杯盖22上远离集尘腔211的一端(即杯盖22的顶端)与锁定机构23配合,可以增大锁定机构23施加的锁紧力与集尘腔211之间的距离,从而进一步减少锁紧力对密封部的影响,避免与密封部接触的的密封件25受力不均,从而提高杯盖22对集尘腔211的密封效果。
此外,通过隔板24将杯体21内分隔为集尘腔211和安装腔212,可以将集尘杯2上的锁定机构23等部件设置于安装腔212内,可以避免集尘腔211的内壁存在过多的拐角或凸起,使得集尘腔211的侧壁平整,减少死角,从而避免集尘腔211死角处堆积尘屑,方便用户进行倒灰清理。
本实施例中,手持式吸尘装置100在正常使用时,隔板24位于集尘腔211的前侧,能够使集尘杯2内的灰尘堆积在隔板24与杯盖22之间的夹角内,当杯盖22打开时,堆积的灰尘能够直接掉落排出集尘腔211外,方便清理。
当杯盖22通过锁定机构23与杯体21锁定时,锁定机构23对杯盖22施加的力具有驱动杯盖22继续向关闭杯口的方向转动的趋势,此外杯盖22还会受到第二弹性件对杯盖22施加的弹性力,且该弹性力具有驱动杯盖22向打开杯口的方向转动的趋势,该弹性力会与锁定机构23对杯盖22施加的力相抵消,从而使杯盖22受到的力矩平衡,有利于密封件25受力均匀,从而提高集尘腔211的密封效果。
为了保证第一卡接部231和第二卡接部232的配合精度,从而保证集尘杯2的密封效果,安装腔212内还设置有卡接导向槽,第二卡接部232转动设置于卡接导向槽内,以保证第二卡接部232的位置不会发生偏移,从而提高第二卡接部232与第一卡接部231的配合精度。
如图18所示,安装腔212内相对设置有的两个筋板213,两个筋板213可以平行设置,可以呈夹角或垂直设置,两个筋板213之间形成安装第二卡接部232的卡接导向槽,两个筋板213分别位于转动部233轴向的两端,能够限制第二卡接部232的轴向位置,从而避免第二卡接部232位置偏移。
进一步地,安装腔212内还设置有抵接部214,抵接部214用于与弹性臂235抵接,以使弹性臂235储蓄弹性势能,从而为第一卡接部231和第二卡接部232的配合提供锁紧力。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尘设备,其在实施例一、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能够手持式吸尘装置100整体尺寸不变的基础上,增大风道15的截面面积,以提高吸尘设备的性能。
为尽量增大风道15的截面面积,以提高吸尘设备的性能,本实施例中,优化了机体1内功能部件的安装位置,以使结构更紧凑,从而使其余空间能够充分被风道15利用。其中,功能部件包括但不限于传动组件。
具体地,机壳与风道15外壁之间形成安放功能部件的安装区,且安装区沿风道15的长度方向与对接组件相对设置,能够使机体1内的功能部件集中在沿风道15长度方向的长条区域内,机壳内剩余空间更规整,剩余空间作为风道15使用时,能够尽量保证风道15的截面尺寸不变,一方面能够减少风道15需要避让的空间,避免风道15因避让结构导致的空间浪费,从而在手持式吸尘装置100整体尺寸不变的基础上增大风道15;另一方面能够减少风道15内部的拐角,有利于风道15内部气流稳定,且风道15加工方便。
可选地,至少部分传动组件设置于安装区内,以优化机壳内部结构布置,提高风道15对机壳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阻燃保护套、第一复位件和推动部4222沿风道15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并正对,端盖13的卡接槽133、连接部4221与推杆421沿风道15的长度方向排列并正对,有利于风道15充分利用机壳内的剩余空间,增大风道15的尺寸。
为方便上盖101与下壳102的拆装,上盖101与下壳102通过卡接固定,相比采用螺钉固定,能够避免螺钉拧紧程度不同,导致上盖101与下壳102安装不当,进而影响吸尘设备的性能。
具体地,如图20所示,上盖101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卡扣件1011,下壳102内设置有第二卡扣件,第一卡扣件1011能够伸入下壳102内与第二卡扣件卡接配合,有利于提高上盖101和下壳102的卡接固定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卡扣件1011的底端向机壳内侧弯曲形成弧形导向结构。组装机壳时,将上盖101放置于下壳102上,按压上盖101后,弧形导向结构将与外壳的内壁滑动抵接,以引导第一卡扣件1011变形并伸入到下壳102内,有利于降低机壳的装配难度,提高上盖101和下壳102的卡紧效果。
可选地,第一卡扣件1011和第二卡扣件中的一个设置有卡扣113,另一个设置有卡孔,通过卡扣113和卡孔的配合实现上盖101和下壳102的固定。
为提高第一卡扣件1011和第二卡扣件的定位精度,如图21和图22所示,上盖101沿风道15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插接部1012,下壳102设置有第二插接部1021,第一插接部1012能沿风道15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插接部1021插接配合,从而实现第一卡扣件1011和第二卡扣件的对准。
具体地,下壳102的靠近手持部1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插接部1021,第二插接部1021为插接块,上盖101上对应的一端设置的第一插接部1012为插孔。装配机壳时,上盖101倾斜设置并沿风道15的长度方向向手持部12方向滑动,使插接块插入到插孔内。当插接块插接到位后,插接块和插孔抵接限制上盖101继续滑动,此时第一卡扣件1011位于第二卡扣件上方,实现第一卡扣件1011和第二卡扣件的对位。之后再通过按压上盖101,可以使第一卡扣件1011伸入下壳102内与第二卡扣件配合。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21)

1.一种手持式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的一端延伸形成手持部(12),另一端延伸形成风道部(11),所述风道部(11)内设置有风道(15),所述风道部(11)上设置有风机(3)以及与所述风道(15)连通的风道入口(131);
集尘杯(2),所述集尘杯(2)包括杯体(21)以及杯盖(22),所述杯体(21)设置于所述机壳上,所述杯盖(22)与所述杯体(21)活动连接,所述风机(3)能够驱动气流依次经过所述风道入口(131)、所述风道(15)和所述集尘杯(2)后由所述风机(3)的出风口(31)排出;
释放件(41),活动设置于所述机壳上;及
传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机壳与所述风道(15)之间,一端与所述释放件(41)连接,另一端能够驱动所述杯盖(22)相对所述杯体(21)移动以打开所述杯体(21)的杯口;
所述集尘杯(2)还包括锁定机构(23),所述锁定机构(23)设置于所述杯体(21)内,所述锁定机构(23)能够将所述杯盖(22)与所述杯体(21)锁定,以关闭所述杯体(21)的杯口,所述传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锁定机构(23)移动,将所述杯盖(22)和所述杯体(21)解锁;所述杯体(21)内分隔为集尘腔(211)以及安装腔(212),所述锁定机构(23)设置于所述安装腔(212)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杯(2)与所述机壳可拆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式吸尘装置还包括:
拆装机构(7),所述拆装机构(7)能够将所述集尘杯(2)与机壳锁定,且能够将所述集尘杯(2)与所述机壳解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式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拆装机构(7)包括:
锁定槽,设置于所述机壳上;
锁定件(72),活动设置于所述集尘杯(2)内;
第三弹性件,与所述锁定件(72)连接,所述第三弹性件能够驱动所述锁定件(72)伸出所述集尘杯(2)外,并伸入所述锁定槽内;及
触发件(71),与所述锁定件(72)连接,并外露于所述集尘杯(2)外,所述触发件能够带动所述锁定件(72)缩回至所述集尘杯(2)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式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72)滑动设置于所述杯口处,所述杯盖(22)上设置有避让缺口,所述触发件(71)设置于所述避让缺口内。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式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槽(111),所述集尘杯(2)卡接于所述安装槽(111)内,所述锁定槽设置于所述安装槽(111)的侧壁上。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式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输出端,所述传动组件的两个输出端对称设置于所述拆装机构(7)的两侧。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推杆(421),滑动设置于所述风道(15)的外壁上,所述推杆(421)的一端连接所述释放件(41);
推块(422),滑动设置于所述风道(15)的外壁上,并沿所述风道(15)的外壁向下延伸,所述推块(422)的顶端连接所述推杆(421),所述推块(422)的底端伸入所述杯体(21)内,并能驱动所述杯盖(22)相对所述杯体(21)移动以打开所述杯体(21)的杯口;
所述推块(422)或所述推杆(421)具有复位功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持式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块(422)呈拱桥状,所述推块(422)套设于所述风道(15)的外壁;
所述推块(422)上凸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推杆(421)连接或抵接;
所述推块(422)包括连接部(4221)及两个推动部(4222),所述连接块设置于所述连接部(4221),所述连接部(4221)相对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所述推动部(4222),每个推动部(4222)的端部均能够与所述锁定机构(23)配合。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持式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15)和所述机壳之间设置有盖板(14),所述盖板(14)至少盖设于部分所述传动组件外,走线通道位于所述盖板(14)和所述机壳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持式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4)与所述风道(15)的外壁连接并盖设于所述推块(422)外。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持式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15)的外壁上设置有定位槽(153),所述推块(422)滑动设置于所述定位槽(153)内,所述盖板(14)的顶面与所述风道(15)的外壁平齐。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持式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15)的外壁和/或所述盖板(14)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导线的走线槽(151)。
14.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23)包括:
第一卡接部(231),设置于所述杯盖(22)上;
转动部(233),设置于所述杯体(21)内;
第二卡接部(232),与所述转动部(23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卡接部(232)能够与所述第一卡接部(231)卡接以锁定所述杯盖(22)和所述杯体(21);
受力部(234),与所述第二卡接部(232)连接,所述受力部(234)能够与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出端抵接;及
第一弹性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卡接部(232)向与所述第一卡接部(231)卡紧的方向转动;
所述传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受力部(234)带动所述第二卡接部(232)向与所述第一卡接部(231)脱开的方向转动,以将所述杯盖(22)和所述杯体(21)解锁。
1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式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杯口分隔为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集尘腔(211)对应且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安装腔(212)对应且连通。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手持式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22)上远离所述集尘腔(211)的一端与所述锁定机构(23)配合。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手持式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212)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锁定机构(23);
所述拆装机构(7)设置于所述安装腔(212)内,且所述拆装机构(7)位于所述两侧的锁定机构(23)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22)的一端与所述杯体(21)转动连接,所述杯盖(22)的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锁定机构(23)配合,所述杯盖(22)与所述杯体(21)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能驱动所述杯盖(22)向打开所述杯体(21)的杯口的方向转动。
19.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22)关闭所述杯体(21)的杯口时,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锁定机构(23)之间设置有间隙H。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手持式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部(234)和所述第二卡接部(232)均沿所述转动部(233)的径向延伸,所述受力部(234)沿所述转动部(233)径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卡接部(232)沿所述转动部(233)的径向的长度。
21.一种吸尘设备,包括清扫机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吸尘装置,所述清扫机头与所述风道部(11)可拆卸连接。
CN202010689030.3A 2020-07-15 2020-07-15 一种手持式吸尘装置及吸尘设备 Active CN1139405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89030.3A CN113940582B (zh) 2020-07-15 2020-07-15 一种手持式吸尘装置及吸尘设备
PCT/CN2020/138002 WO2022011971A1 (zh) 2020-07-15 2020-12-21 一种手持式吸尘装置及吸尘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89030.3A CN113940582B (zh) 2020-07-15 2020-07-15 一种手持式吸尘装置及吸尘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40582A CN113940582A (zh) 2022-01-18
CN113940582B true CN113940582B (zh) 2023-05-26

Family

ID=79326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89030.3A Active CN113940582B (zh) 2020-07-15 2020-07-15 一种手持式吸尘装置及吸尘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40582B (zh)
WO (1) WO20220119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69198A1 (zh) * 2022-03-11 2023-09-14 广东德尔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吸尘器的尘杯和吸尘器
CN115381327A (zh) * 2022-08-11 2022-11-25 新昌县美迪森智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灰尘收集功能的吸尘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3687A (zh) * 2017-12-23 2019-07-02 天佑电器(苏州)有限公司 吸尘器
CN209661515U (zh) * 2019-01-17 2019-11-22 苏州市春菊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吸尘器尘杯的底盖释放结构及吸尘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20608A (en) * 1988-08-08 1990-05-01 Emerson Electric Co. Portable hand held vacuum cleaner
US5850667A (en) * 1996-01-18 1998-12-22 Orsini; Joseph A. Extension handle for portable vacuum
JP6849400B2 (ja) * 2016-11-09 2021-03-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CN209826545U (zh) * 2018-04-13 2019-12-24 添可电器有限公司 手持式吸尘器
CN209172195U (zh) * 2018-07-17 2019-07-30 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吸尘器组件及其吸尘器
CN108618700A (zh) * 2018-08-15 2018-10-09 天佑电器(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吸尘器及其操作方法
CN110250991A (zh) * 2019-07-08 2019-09-20 炬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CN110604508A (zh) * 2019-10-22 2019-12-24 东莞市丽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尘杯释放机构
CN110680231A (zh) * 2019-10-25 2020-01-14 苏州意达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一键开启尘杯和杯盖的手持吸尘器
CN110664315A (zh) * 2019-10-25 2020-01-10 苏州川欧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吸尘器的一键式倒尘结构
CN110638369B (zh) * 2019-10-25 2023-10-27 苏州意达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一键分离尘杯组件的手持吸尘器分离方法
CN111184468A (zh) * 2020-02-24 2020-05-22 苏州聚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3687A (zh) * 2017-12-23 2019-07-02 天佑电器(苏州)有限公司 吸尘器
CN209661515U (zh) * 2019-01-17 2019-11-22 苏州市春菊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吸尘器尘杯的底盖释放结构及吸尘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40582A (zh) 2022-01-18
WO2022011971A1 (zh) 2022-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939556U (zh) 一种集尘杯、手持吸尘装置及吸尘设备
CN113940582B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装置及吸尘设备
RU2707408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чистки
KR101637684B1 (ko) 진공 청소기
JP2010508884A (ja) 真空掃除方法
CN116269031A (zh) 一种手持吸尘器
CN113940584B (zh) 一种便携手持式吸尘装置及吸尘设备
CN212913058U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装置及吸尘设备
CN214760864U (zh) 一种壁挂吸尘器收纳装置
CN113940581B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装置及吸尘设备
CN113749550B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CN210842839U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CN212939557U (zh) 一种手持吸尘装置及吸尘设备
CN212939554U (zh) 一种便携手持式吸尘装置及吸尘设备
CN213155648U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和清洁设备
CN106996600B (zh) 空调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
CN211681908U (zh) 集尘器
CN214433969U (zh) 一种手持吸尘器
CN213588155U (zh) 手持吸尘器
WO2023169198A1 (zh) 吸尘器的尘杯和吸尘器
CN215383661U (zh) 清洁装置
CN113749558B (zh) 一种清洁设备
CN215383660U (zh) 清洁装置
CN213850459U (zh) 一种用于清洁设备的延长杆和清洁设备
CN113749551B (zh) 一种清洁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