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32446A - 烘干设备 - Google Patents

烘干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32446A
CN113932446A CN202111132042.7A CN202111132042A CN113932446A CN 113932446 A CN113932446 A CN 113932446A CN 202111132042 A CN202111132042 A CN 202111132042A CN 113932446 A CN113932446 A CN 1139324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cover plate
area
shell
dry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3204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宇
周小兵
梁洁永
陈佳兵
廖泓斌
林青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1113204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32446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324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324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3/00Air heaters
    • F24H3/02Air heater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 F24H3/04Air heater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the air being in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heating medium, e.g.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 F24H3/0405Air heater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the air being in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heating medium, e.g.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using electric energy supply, e.g. the heating medium being a resistive element; Heating by direct contact, i.e. with resistive elements, electrodes and fins being bonded together without additional element in-betwee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0052Details for air heaters
    • F24H9/0073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means for forcing the circulation of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02Casings; Cover lids; Ornamental pa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01Drying-air generating units, e.g. movable, independent of drying enclo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04Nozzle assemblies; Air knives; Air distributors; Blow box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ccessory Of Washing/Drying Machine, Commercial Washing/Drying Machine, Other Washing/Drying Machi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烘干设备。烘干设备包括:壳体组件,包括机壳和设置在机壳两侧的装饰盖板和进风盖板,装饰盖板与机壳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进风盖板与机壳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进风盖板具有进风孔,机壳具有出风孔,进风孔通过第一容纳腔与出风孔连通;风机组件,风机组件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以用于将位于进风孔处的气流输送至出风孔内;其中,第二容纳腔用于容纳烘干设备的附件,装饰盖板和/或进风盖板与机壳可拆卸地连接;进风盖板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与风机组件对应设置,第二区域与附件对应设置,第一区域的进风量大于第二区域的进风量。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烘干设备的进风效果较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烘干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家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烘干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电暖器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取暖产品,通常用于整个屋内的取暖。近年来,随着用户需求的增加和多样化,基于电暖器衍生出一系列派生产品,如干衣机、烘鞋器、暖被机等烘干设备。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烘干设备的进风格栅的进风效果较差,不仅影响电暖器的烘干效率,也导致用户的使用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烘干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烘干设备的进风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烘干设备,包括:壳体组件,包括机壳和设置在机壳两侧的装饰盖板和进风盖板,装饰盖板与机壳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进风盖板与机壳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进风盖板具有进风孔,机壳具有出风孔,进风孔通过第一容纳腔与出风孔连通;风机组件,风机组件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以用于将位于进风孔处的气流输送至出风孔内;其中,第二容纳腔用于容纳烘干设备的附件,装饰盖板和/或进风盖板与机壳可拆卸地连接;进风盖板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与风机组件对应设置,第二区域与附件对应设置,第一区域的进风量大于第二区域的进风量。
进一步地,烘干设备还包括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以用于对进入容纳腔内的气流进行加热;附件包括:出风管,出风管的位置可调整地设置,以具有安装在出风孔处的使用状态和位于第二容纳腔内的收纳状态;烘干设备还包括:电气元件,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电气元件与风机组件和加热装置均电连接。
进一步地,风机组件还包括:风道,具有进风口,进风口与进风孔连通;风机,设置在风道内;其中,进风孔为多组,多组进风孔沿进风口的径向间隔设置,各组进风孔包括多个沿进风口的周向和/或径向间隔设置的子进风孔;沿进风口的径向,各组进风孔中的子进风孔的孔径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子进风孔为圆孔、多边形孔及椭圆形孔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位于第一区域内的子进风孔的孔径d1大于位于第二区域内的子进风孔的孔径d2
进一步地,位于第一区域内的子进风孔的孔径d1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20mm。
进一步地,位于第二区域内的子进风孔的孔径d2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5mm。
进一步地,进风盖板包括顶板和与顶板连接的环形板,环形板围绕顶板设置,环形板朝向机壳的第一端面与机壳朝向环形板的第二端面相贴合设置。
进一步地,延伸板包括:第一板段,第一板段的第一端与机壳连接;第二板段,与第一板段的第二端连接且与第一板段之间呈夹角设置,第二板段位于第一凹部外;其中,第二板段朝向卡钩的表面为弧形面。
进一步地,进风盖板上设置有第三卡接部,机壳上设置有第四卡接部,第三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中的一个为第二凸起,第三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中的另一个为第二凹部,第二凸起伸入第二凹部内且与第二凹部限位止挡。
进一步地,第二凸起包括相对设置至少两个延伸臂,至少两个延伸臂之间形成变形空间,机壳上设置有相对设置的至少两个钩状部,至少两个钩状部之间形成第二凹部。
进一步地,延伸臂包括延伸臂本体、弧形臂和导向臂,延伸臂本体与进风盖板连接,延伸臂本体和导向臂分别设置在弧形臂的两端,弧形臂朝向第二凹部凸出,导向臂具有第一导向面,第一导向面用于与钩状部导向配合。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风盖板上与风机组件对应设置的第一区域的进风量大于与附件对应设置的第二区域的进风量,以确保风机组件内进入充足的气体。这样,在烘干设备运行过程中,大量气体进入风机组件内,改善了进风盖板的进风性能,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烘干设备的进风效果较差的问题,增大了烘干设备的进风量,以提升烘干设备的烘干效率,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烘干设备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烘干设备的爆炸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烘干设备的进风盖板的仰视图;
图4示出了图3中的进风盖板的侧视图;
图5示出了图2中的烘干设备的机壳与加热装置和风机组件装配后的俯视图;
图6示出了图5中的机壳与加热装置和风机组件装配后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中的烘干设备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2中的烘干设备的机壳与加热装置和风机组件装配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8中的机壳与加热装置和风机组件装配后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3中的进风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10中的进风盖板的C处放大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2中的烘干设备的机壳与进风盖板装配后的剖视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烘干设备的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图14示出了图13中的烘干设备的D处放大示意图;
图15示出了图13中的烘干设备的立体剖视图;以及
图16示出了图1中的烘干设备的俯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壳体组件;11、机壳;111、延伸板;1111、第一板段;1112、第二板段;112、钩状部;13、进风盖板;131、顶板;132、环形板;133、第一安装部;134、第一筋条;135、第二筋条;136、第一区域;137、第二区域;14、进风孔;15、出风孔;16、操作凸耳;17、过线孔;20、风机组件;21、风道;211、进风口;30、加热装置;41、第一卡接部;411、延伸臂;4111、延伸臂本体;4112、弧形臂;4113、导向臂;412、变形空间;42、第二卡接部;51、第一磁吸部;52、第二磁吸部;521、第一磁吸板段;522、第二磁吸板段;523、第三磁吸板段;60、第二安装部;61、第一板体;62、第二板体;63、第三板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烘干设备的进风效果较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烘干设备。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12所示,烘干设备包括壳体组件10、风机组件20及加热装置30。壳体组件10包括机壳11和设置在机壳11两侧的装饰盖板和进风盖板13,装饰盖板与机壳11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进风盖板13与机壳11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进风盖板13具有进风孔14,机壳11具有出风孔15,进风孔14通过第一容纳腔与出风孔15连通。风机组件20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以用于将位于进风孔14处的气流输送至出风孔15内。其中,第二容纳腔用于容纳烘干设备的附件,进风盖板13与机壳11可拆卸地连接。进风盖板13具有第一区域136和第二区域137,第一区域136与风机组件20对应设置,第二区域137与附件对应设置,第一区域136的进风量大于第二区域137的进风量。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风盖板13上与风机组件20对应设置的第一区域136的进风量大于与附件对应设置的第二区域137的进风量,以确保风机组件20内进入充足的气体。这样,在烘干设备运行过程中,大量气体进入风机组件20内,改善了进风盖板13的进风性能,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烘干设备的进风效果较差的问题,增大了烘干设备的进风量,以提升烘干设备的烘干效率,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烘干设备还包括加热装置30,加热装置30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以用于对进入容纳腔内的气流进行加热。进风盖板13与机壳11可拆卸地连接,装饰盖板与机壳11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且进风盖板13与机壳11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风机组件20和加热装置30均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第二容纳腔用于容纳烘干设备的附件,以使壳体组件10为夹层式结构。这样,当需要对附件进行取放或收纳时,用户或工作人员只需将进风盖板13从机壳11上拆下即可,进而解决了用户或者工作人员对现有技术中烘干设备内部零部件的维护或更换较为不便的问题,便于用户或者工作人员对附件进行操作,降低了用户或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装饰盖板与机壳可拆卸地连接。具体地,装饰盖板与机壳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且进风盖板与机壳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风机组件和加热装置均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第二容纳腔用于容纳烘干设备的附件,以使壳体组件为夹层式结构。这样,当需要对风机组件或加热装置进行维护时,用户或工作人员只需将装饰盖板从机壳上拆下即可,进而解决了用户或者工作人员对现有技术中烘干设备内部零部件的维护或更换较为不便的问题,便于用户或者工作人员对风机组件和加热装置进行操作,降低了用户或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装饰盖板和进风盖板均与机壳可拆卸地连接。具体地,装饰盖板与机壳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进风盖板与机壳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风机组件和加热装置均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第二容纳腔用于容纳烘干设备的附件,以使壳体组件为夹层式结构。这样,当需要对附件进行取放或收纳时,用户或工作人员只需将进风盖板从机壳上拆下即可;当需要对风机组件或加热装置进行维护时,用户或工作人员只需将装饰盖板从机壳上拆下即可,进而解决了用户或者工作人员对现有技术中烘干设备内部零部件的维护或更换较为不便的问题,便于用户或者工作人员对风机组件、加热装置以及附件进行操作,降低了用户或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机壳11也具有进风孔14,进而增大了烘干设备的进风量和进风面积,提升了烘干设备的烘干效率。
可选地,烘干设备为暖被机。
在本实施例中,附件包括出风管。其中,出风管的位置可调整地设置,以具有安装在出风孔15处的使用状态和位于第二容纳腔内的收纳状态。烘干设备还包括电气元件,电气元件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电气元件与风机组件20和加热装置30均电连接。这样,上述设置实现了电气隔离,以使电气元件和结构件分别位于不同的容纳腔内,当需要对风机组件20、或加热装置30、或电气元件进行维护时,用户或工作人员只需对装饰盖板进行拆卸,以使需要维护的零部件裸露在外即可,而不会对出风管造成影响;当需要对出风管进行取放时,用户或工作人员只需对进风盖板13进行拆卸,以使出风管裸露在外即可,而不会触碰到风机组件20、加热装置30及电气元件,进而实现了出风管和风机组件20、加热装置30及电气元件在壳体组件10内的独立设置,不仅能够避免用户或工作人员对出风管操作时触碰或者影响风机组件20、加热装置30及电气元件,也能够避免用户或工作人员对风机组件20、或加热装置30、或电气元件进行操作时触碰或者影响出风管,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1至图5所示,风机组件20还包括风道21和风机。风道21具有进风口211,进风口211与进风孔14连通。风机设置在风道21内。其中,进风孔14为多组,多组进风孔14沿进风口211的径向间隔设置,各组进风孔14包括多个沿进风口211的周向和/或径向间隔设置的子进风孔。沿进风口211的径向,各组进风孔14中的子进风孔的孔径逐渐减小。这样,上述设置使得与进风口211对应设置的进风孔14的孔径大于其余部分的进风孔14的孔径,进而增大了进风口211处的进风量,进一步增大了烘干设备的进风量和进风面积,提升了烘干设备的烘干效率。
可选地,子进风孔为圆孔、多边形孔及椭圆形孔中的至少一种。这样,上述设置使得子进风孔的形状更加多样性,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工况,也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加工灵活性。
在本实施例中,子进风孔为圆孔,以使子进风孔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进风盖板13的加工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风机组件20不在进风盖板13的正中间,进风盖板13具有中间区域和四周区域。中间区域主要为气流进风口,为了保证进风量足够,子进风孔的孔径较大(原则上不能过大,防止手指塞入)。四周区域的子进风孔对于进风量的需求基本无影响,配合外观将子进风孔设置为渐变式,由中间向四周逐渐减小。
可选地,子进风孔也可设置为同样大小排列。
如图16所示,位于第一区域136内的子进风孔的孔径d1大于位于第二区域137内的子进风孔的孔径d2。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一区域136的进风量大于与第二区域137的进风量,以确保风机组件20内进入充足的气体,改善了进风盖板13的进风性能,增大了烘干设备的进风量,以提升烘干设备的烘干效率。
可选地,位于第一区域136内的子进风孔的孔径d1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20mm。这样,上述设置不仅确保第一区域136内进入充足的气体,也能够避免用户的手指误入子进风孔中,提升了烘干设备的使用安全性。
可选地,位于第二区域137内的子进风孔的孔径d2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5mm。这样,为了避免进风带来的灰尘导致附件易脏,可将第二区域137内的子进风孔的尺寸设计小一点。
具体地,向外围延伸的子进风孔的孔径逐渐减小,可充分使得外界风从第一区域136的子进风孔进入,降低其他孔的进风量,即可实现降低附件区清理灰尘的频率,保障附件的清洁度。
如图2至图5所示,进风盖板13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41,机壳11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42,第一卡接部41和第二卡接部42中的一个为第一凸起,第一卡接部41和第二卡接部42中的另一个为第一凹部,第一凸起伸入第一凹部内且与第一凹部限位止挡。这样,第一凸起与第一凹部限位止挡,以实现进风盖板13和机壳11的卡接配合,在进风盖板13与机壳11进行装配的过程中,第一凸起伸入第一凹部内且与第一凹部限位止挡,以起到定位的作用,进而提升了进风盖板13和机壳11的装配精度。
可选地,第一卡接部41为一个,第二卡接部42为一个;或者,第一卡接部41为多个,第二卡接部42为多个,多个第二卡接部42与多个第一卡接部41一一对应地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41为两个,两个第一卡接部41沿进风盖板1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卡接部41为第一凸起。第二卡接部42为两个,两个第二卡接部42沿机壳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二卡接部42为第一凹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卡接部41的个数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第一卡接部41为三个、或四个、或五个、或多个。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卡接部42的个数不限于此,只要与第一卡接部41的个数一致即可。可选地,第二卡接部42为三个、或四个、或五个、或多个。
如图2至图4所示,进风盖板13上设置有第一磁吸部51,机壳11上设置有第二磁吸部52,第一磁吸部51和第二磁吸部52中的一个为永磁体,第一磁吸部51和第二磁吸部52中的另一个为磁铁,永磁体与磁铁磁性吸合。这样,上述设置使得进风盖板13与机壳11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拆装难度。
具体地,在进风盖板13与机壳11进行装配的过程中,先使得第一卡接部41和第二卡接部42卡接配合,以实现装配定位。之后,再使得第一磁吸部51和第二磁吸部52磁性吸合,进而实现进风盖板13和机壳11的装配。
需要说明的是,进风盖板13与机壳11的连接方式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进风盖板13与机壳11仅卡接配合。
如图12所示,第一凸起为卡钩,机壳11上设置有延伸板111,延伸板111与机壳11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第一凹部,卡钩伸入第一凹部内且与延伸板111限位止挡。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一凸起和第一凹部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烘干设备的加工成本和加工难度。
如图4所示,进风盖板13包括顶板131和与顶板131连接的环形板132,环形板132围绕顶板131设置,环形板132朝向机壳11的第一端面与机壳11朝向环形板132的第二端面相贴合设置。这样,上述设置提升了装配后的壳体组件10的密封性,避免灰尘、液体等通过进风盖板13和机壳11的连接处进入壳体组件10内。同时,上述设置使得壳体组件10的外观更加美观、整洁,提升了用户的视觉体验。
如图10和图11所示,进风盖板13还包括第一安装部133,第一安装部133具有安装口,第一磁吸部51设置在安装口内。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一磁吸部51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拆装难度。
如图6和图9所示,第二磁吸部52包括顺次折弯的第一磁吸板段521、第二磁吸板段522及第三磁吸板段523,机壳11上设置有第二安装部60,第二安装部6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板体61、第二板体62及第三板体63。其中,第二磁吸板段522设置在第二板体62上,第一磁吸板段521与第一板体61限位止挡,第三磁吸板段523与第三板体63限位止挡。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二磁吸部52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烘干设备的加工成本。同时,上述设置使得第二安装部60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
在本实施例中,风机组件20包括风道和设置在风道内的风机,风机为离心风机,以使风向转变90°,可以直接实现侧面进风、正面出风的效果,充分利用烘干设备的内部空间,保证进风流畅。
如图7所示,进风盖板13上设置有操作凸耳16,当用户或工作人员需要将进风盖板13从机壳11上拆下时,推动或拉动进风盖板13,以使第一磁吸部51和第二磁吸部52相互分离,进而实现进风盖板13和机壳11的拆卸。
如图7所示,壳体组件10还具有过线孔17,过线孔17用于供电源线穿过,以使烘干设备的内部走线更加整洁。
如图3所示,进风盖板13上设置有第一筋条134和第二筋条135。其中,第一筋条134设置在环形板132上,进而增大了机壳11和进风盖板13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升了壳体组件10的结构稳定性。第二筋条135不仅提升了进风盖板13的结构强度,也能够对设置在壳体组件10内的零部件进行限位。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中的烘干设备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进风盖板13与机壳11的连接方式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机壳11与进风盖板13之间通过第一卡接部41与第二卡接部42卡接、第三卡接部与第四卡接部卡接实现装配。
如图13至图15所示,第二凸起包括相对设置至少两个延伸臂411,至少两个延伸臂411之间形成变形空间412,机壳11上设置有相对设置的至少两个钩状部112,至少两个钩状部112之间形成第二凹部。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二凸起和第二凹部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烘干设备的加工成本和加工难度,也提升了烘干设备的结构稳定性。
如图13和图15所示,延伸臂411包括延伸臂本体4111、弧形臂4112和导向臂4113,延伸臂本体4111与进风盖板13连接,延伸臂本体4111和导向臂4113分别设置在弧形臂4112的两端,弧形臂4112朝向第二凹部凸出,导向臂4113具有第一导向面,第一导向面用于与钩状部112导向配合。这样,在延伸臂411插入至第二凹部内的过程中,延伸臂411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变形空间412减小。待弧形臂4112伸入第二凹部内后,两个延伸臂411恢复形变,以确保弧形臂4112能够与卡钩限位止挡。
具体地,卡钩具有第二导向面,在延伸臂411插入第二凹部的过程中,第一导向面与第二导向面相互接触,以使延伸臂411插入第二凹部的过程更加顺利。
如图13和图14所示,延伸板111包括第一板段1111和第二板段1112。第一板段1111的第一端与机壳11连接。第二板段1112与第一板段1111的第二端连接且与第一板段1111之间呈夹角设置,第二板段1112位于第一凹部外。其中,第二板段1112朝向卡钩的表面为弧形面。这样,上述设置增大了第一卡接部41和第二卡接部42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了二者之间的卡接可靠性,进而提升了壳体组件10的结构稳定性。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进风盖板上与风机组件对应设置的第一区域的进风量大于与附件对应设置的第二区域的进风量,以确保风机组件内进入充足的气体。这样,在烘干设备运行过程中,大量气体进入风机组件内,改善了进风盖板的进风性能,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烘干设备的进风效果较差的问题,增大了烘干设备的进风量,以提升烘干设备的烘干效率,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10),包括机壳(11)和设置在所述机壳(11)两侧的装饰盖板和进风盖板(13),所述装饰盖板与所述机壳(11)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所述进风盖板(13)与所述机壳(11)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所述进风盖板(13)具有进风孔(14),所述机壳(11)具有出风孔(15),所述进风孔(14)通过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出风孔(15)连通;
风机组件(20),所述风机组件(20)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以用于将位于所述进风孔(14)处的气流输送至所述出风孔(15)内;
其中,所述第二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烘干设备的附件,所述装饰盖板和/或所述进风盖板(13)与所述机壳(11)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进风盖板(13)具有第一区域(136)和第二区域(137),所述第一区域(136)与所述风机组件(20)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区域(137)与所述附件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区域(136)的进风量大于所述第二区域(137)的进风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设备还包括加热装置(30),所述加热装置(30)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以用于对进入所述容纳腔内的气流进行加热;所述附件包括:
出风管,所述出风管的位置可调整地设置,以具有安装在所述出风孔(15)处的使用状态和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收纳状态;所述烘干设备还包括:
电气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电气元件与所述风机组件(20)和所述加热装置(30)均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20)还包括:
风道(21),具有进风口(211),所述进风口(211)与所述进风孔(14)连通;
风机,设置在所述风道(21)内;
其中,所述进风孔(14)为多组,多组进风孔(14)沿所述进风口(211)的径向间隔设置,各组进风孔(14)包括多个沿所述进风口(211)的周向和/或径向间隔设置的子进风孔;沿所述进风口(211)的径向,各组进风孔(14)中的子进风孔的孔径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进风孔为圆孔、多边形孔及椭圆形孔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区域(136)内的子进风孔的孔径d1大于位于所述第二区域(137)内的子进风孔的孔径d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区域(136)内的子进风孔的孔径d1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20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二区域(137)内的子进风孔的孔径d2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盖板(13)包括顶板(131)和与所述顶板(131)连接的环形板(132),所述环形板(132)围绕所述顶板(131)设置,所述环形板(132)朝向所述机壳(11)的第一端面与所述机壳(11)朝向所述环形板(132)的第二端面相贴合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盖板(13)上设置有第三卡接部,所述机壳(11)上设置有第四卡接部,所述第三卡接部和所述第四卡接部中的一个为第二凸起,所述第三卡接部和所述第四卡接部中的另一个为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凸起伸入所述第二凹部内且与所述第二凹部限位止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包括相对设置至少两个延伸臂(411),至少两个所述延伸臂(411)之间形成变形空间(412),所述机壳(11)上设置有相对设置的至少两个钩状部(112),至少两个所述钩状部(112)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凹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臂(411)包括延伸臂本体(4111)、弧形臂(4112)和导向臂(4113),所述延伸臂本体(4111)与所述进风盖板(13)连接,所述延伸臂本体(4111)和所述导向臂(4113)分别设置在所述弧形臂(4112)的两端,所述弧形臂(4112)朝向所述第二凹部凸出,所述导向臂(4113)具有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用于与所述钩状部(112)导向配合。
CN202111132042.7A 2021-09-26 2021-09-26 烘干设备 Pending CN1139324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32042.7A CN113932446A (zh) 2021-09-26 2021-09-26 烘干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32042.7A CN113932446A (zh) 2021-09-26 2021-09-26 烘干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32446A true CN113932446A (zh) 2022-01-14

Family

ID=79276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32042.7A Pending CN113932446A (zh) 2021-09-26 2021-09-26 烘干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3244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77638B2 (en) Air-moving appliance including an attachment
CN106901482B (zh) 电机安装件
JP2006150060A (ja) ヘアドライヤー
CN215909438U (zh) 烘干设备
CN110464102B (zh) 手持式吹风机
WO2003000102A1 (en) Electricity roast meat machine structure
CN113932446A (zh) 烘干设备
CN215909439U (zh) 暖被机
CN212117386U (zh) 风嘴组件及手持吹风机
KR20050028290A (ko) 가열 조리기
CN214483609U (zh) 一种吹风机
CN215892535U (zh) 一种取暖器
CN217365345U (zh) 保温罩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5260393U (zh) 麦克风安装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3808208U (zh) 导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5906438U (zh) 干衣机
CN213786815U (zh) 烹饪器具
CN220916789U (zh) 一种可拆卸滤网的吹风机
CN212408870U (zh) 柜式空调器
CN212912904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217565184U (zh) 吹风机
CN212152848U (zh) 干簧管安装组件及干衣机
CN216788796U (zh) 一种用于吸油烟机的风机外罩及吸油烟机
CN214595561U (zh) 加热装置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3909854U (zh) 一种烘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