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28067B - 一种水陆两栖全地形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陆两栖全地形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28067B
CN113928067B CN202111472702.6A CN202111472702A CN113928067B CN 113928067 B CN113928067 B CN 113928067B CN 202111472702 A CN202111472702 A CN 202111472702A CN 113928067 B CN113928067 B CN 1139280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body
shell
driving wheel
pairs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7270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28067A (zh
Inventor
曲振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ongchang High End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ongchang High End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ongchang High End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ongchang High End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7270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280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280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280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280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280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F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AMPHIBIOUS OR LIKE VEHICLES; CONVERTIBLE VEHICLES
    • B60F3/00Amphibious vehicles, i.e.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both on land and on water; Land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under water
    • B60F3/0007Arrangement of propulsion or steering means on amphibious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F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AMPHIBIOUS OR LIKE VEHICLES; CONVERTIBLE VEHICLES
    • B60F3/00Amphibious vehicles, i.e.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both on land and on water; Land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under water
    • B60F3/0061Amphibious 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of a particular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陆两栖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包括车体和螺旋桨装置,所述螺旋桨装置安装在车体的底部一侧,所述车体的两侧皆呈弧形,所述车体的侧面均匀装配有两对主动轮机构和两对从动轮机构,每对主动轮机构和从动轮机构皆呈车体的两侧分布,且两对主动轮机构分布在两对从动轮机构的两侧,主动轮机构包括减震器、联动机构、传动机构和轮胎机构,所述减震器的一端与车体活动连接,且所述减震器的另一端与联动机构活动装配,所述轮胎机构活动装配在联动机构的另一端上,所述车体的底部装配有翻转驱动机构。本发明在水中行驶可改变轮胎机构与车体呈水平,增加与水面接触面积,提高水中行驶稳定,降低行驶阻力。

Description

一种水陆两栖全地形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陆两栖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陆两栖全地形车。
背景技术
水陆两栖车是一种特种车辆,主要用于洪涝灾害等险情中的救援使用,水陆两栖车中的关键结构就是驱动车体的结构,目前水陆两栖车主要有履带驱动和轮胎驱动两种。
现有的轮胎驱动水陆两栖车,与普通车辆的轮胎区别在于,轮胎很大,既起到增加车体浮力的作用,还起到驱动车体移动的作用,水陆两栖车的轮胎表面有明显的凸起胎纹,轮胎在水中旋转,胎纹起到螺旋桨的作用,推动车体旋转,然而这种结构存在很大的弊端,首先,轮胎与车体是并行的,与水面的接触面积小,下水后,车体左右平稳性差,且在水中行驶阻力大,移动速度缓慢。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水陆两栖全地形车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陆两栖全地形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车体左右平稳性差,且在水中行驶阻力大,移动速度缓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包括车体和螺旋桨装置,所述螺旋桨装置安装在车体的底部一侧,所述车体的两侧皆呈弧形,所述车体的侧面均匀装配有两对主动轮机构和两对从动轮机构,每对主动轮机构和从动轮机构皆呈车体的两侧分布,且两对主动轮机构分布在两对从动轮机构的两侧,主动轮机构包括减震器、联动机构、传动机构和轮胎机构,所述减震器的一端与车体活动连接,且所述减震器的另一端与联动机构活动装配,所述轮胎机构活动装配在联动机构的另一端上,所述车体的内部固定有发动机和差速器,所述发动机的输出端与差速器的输入端相连,且所述差速器的输出端与传动机构的输入端相连,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与联动机构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车体的底部装配有翻转驱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车体的侧面均匀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减震器设置于第一凹槽内,第一凹槽内壁固定有第一连接桩,所述减震器的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一连接桩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衔接轴,所述衔接轴的两端皆穿过第一壳体并通过轴承与第一壳体转动连接,所述衔接轴的外表面套接有蜗杆,且所述减震器的输出端通过轴承与衔接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侧面固定有第二连接桩,翻转驱动机构由液压油缸和连杆组成,所述车体的中心处底部两侧皆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液压油缸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二凹槽的内壁转动连接,且所述液压油缸的另一端贯穿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与第二连接桩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主动轮和从动链轮,所述主动轮的两端皆通过转轴与第一壳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轮由蜗轮和齿盘固定连接组成,蜗轮与蜗杆啮合,齿盘上套设有链条,且所述链条的另一端套在从动链轮上。
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车体的外表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腔与车体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主动锥形齿轮,所述主动锥形齿轮的表面啮合有锥形从动齿轮,且所述锥形从动齿轮套接于衔接轴上,所述衔接轴穿过第二壳体并通过轴承与第二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差速器的输出端通传动轴与主动锥形齿轮相连。
优选的,所述轮胎机构包括轮毂,所述轮毂的中心处通过转轴与从动链轮相连,所述轮毂的外表面套接有轮胎。
优选的,两对主动轮机构之间装配有离合器,且两对主动轮机构之间通过离合器联动。
优选的,所述从动轮机构与主动轮机构的结构相同,区别在于,所述从动轮机构中通过衔接架取代传动机构,衔接架与车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在水中行驶可改变轮胎机构与车体呈水平,增加与水面接触面积,提高水中行驶稳定,降低行驶阻力。
(1)将轮胎机构通过联动机构与传动机构联动,并将液压油缸通过连杆与第一壳体联动,车体下水后,通过液压油缸推动连杆,使连杆带动第一壳体翻转,使轮胎机构与车体保持水平,大大增加与水面的接触面积,提高车体在水中的行驶稳定性,为水上救援提供更好的平台。
(2)在水中行驶可改变轮胎机构与车体呈水平,可降低整个两栖车在水中的行驶阻力,从而在不改变动力的前提下,提升了整个两栖车的水上行驶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A处结构侧视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轮胎机构的结构展开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1中B-B处结构侧视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图1中C-C处结构侧视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图2中衔接轴和蜗杆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中:1、车体;2、减震器;3、联动机构;31、第一壳体;32、主动轮;33、链条;34、从动链轮;35、衔接轴;36、蜗杆;37、锥形从动齿轮;4、传动机构;41、第二壳体;42、主动锥形齿轮;5、发动机;6、差速器;7、轮胎机构;71、轮毂;72、轮胎;8、液压油缸;9、螺旋桨装置;10、从动轮机构;11、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
一种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包括车体1和螺旋桨装置9,螺旋桨装置9安装在车体1的底部一侧,用于驱动车体1在水中行驶,车体1的两侧皆呈弧形,降低在水中的行驶阻力。
如图1-2所示,车体1的侧面均匀装配有两对主动轮机构和两对从动轮机构10,每对主动轮机构和从动轮机构10皆呈车体1的两侧分布,且两对主动轮机构分布在两对从动轮机构10的两侧,车体1要转弯时,其中一对主动轮机构的单侧刹车,另一对主动轮机构工作,即可以单侧刹车为原点转向。
主动轮机构包括减震器2、联动机构3、传动机构4和轮胎机构7,减震器2的一端与车体1活动连接,且减震器2的另一端与联动机构3活动装配,行驶时减震器2起到对联动机构3进行减振的作用,轮胎机构7活动装配在联动机构3的另一端上,车体1的内部固定有发动机5和差速器6,发动机5的输出端与差速器6的输入端相连,且差速器6的输出端与传动机构4的输入端相连,传动机构4的输出端与联动机构3的输入端相连,通过发动机5工作可将动力通过差速器6传递到传动机构4内,在发动机5与传动机构4之间通过差速器6联动,可避免左右轮胎机构7的速度不一而影响另一边,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阐述,再通过传动机构4驱动联动机构3,通过联动机构3将动力传递到轮胎机构7上,车体1的底部装配有翻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主动轮机构和从动轮机构10翻转,如图2-3所示。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车体1的侧面均匀开设有第一凹槽,减震器2设置于第一凹槽内,降低了减震器2对车体1行驶阻力的影响,第一凹槽内壁固定有第一连接桩,减震器2的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一连接桩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2-3所示,联动机构3包括第一壳体31,第一壳体31的内部设置有衔接轴35,衔接轴35的两端皆穿过第一壳体31并通过轴承与第一壳体31转动连接,衔接轴35的外表面套接有蜗杆36,且减震器2的输出端通过轴承与衔接轴35转动连接,使第一壳体31可以衔接轴35为原心旋转,第一壳体31的侧面固定有第二连接桩,翻转驱动机构由液压油缸8和连杆11组成,车体1的中心处底部两侧皆开设有第二凹槽,液压油缸8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二凹槽的内壁转动连接,降低了液压油缸8对车体1行驶阻力的影响,且液压油缸8的另一端贯穿设置有连杆11,连杆11与第二连接桩转动连接,通过液压油缸8内活塞杆伸缩,可推动联动机构3翻转。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第一壳体31的内部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主动轮32和从动链轮34,主动轮32的两端皆通过转轴与第一壳体31的内壁转动连接,主动轮32由蜗轮和齿盘固定连接组成,蜗轮与蜗杆36啮合,齿盘上套设有链条33,且链条33的另一端套在从动链轮34上,齿盘与从动链轮34通过链条33联动,蜗杆36与蜗轮配合可驱动主动轮32旋转,同时,还起到改变旋转方向的作用。
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3所示,传动机构4包括第二壳体41,第二壳体41与车体1的外表固定连接,且第二壳体41的内腔与车体1的内腔连通,第二壳体41的内部设置有主动锥形齿轮42,主动锥形齿轮42的表面啮合有锥形从动齿轮37,且锥形从动齿轮37套接于衔接轴35上,衔接轴35穿过第二壳体41并通过轴承与第二壳体41转动连接,差速器6的输出端通过传动轴与主动锥形齿轮42相连,通过主动锥形齿轮42驱动锥形从动齿轮37旋转,使蜗杆36跟着衔接轴35转动,且通过传动机构4传动,不影响联动机构3翻转运动。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轮胎机构7包括轮毂71,轮毂71的中心处通过转轴与从动链轮34相连,使轮胎机构7被从动链轮34驱动,轮毂71的外表面套接有轮胎72,轮毂71内装配有刹车机构(未示出),用于轮胎机构7的刹车,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阐述。
进一步的,两对主动轮机构之间装配有离合器(未示出),且两对主动轮机构之间通过离合器联动,这样,车体1内只需配备一个发动机5就可以驱动两对主动轮机构工作。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从动轮机构10与主动轮机构的结构相同,区别在于,从动轮机构10中通过衔接架取代传动机构4,因为从动轮机构10仅用作支撑车体1的作用,不起到驱动车体1移动的作用,衔接架与车体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衔接架起到对从动轮机构10进行支撑。
工作原理:陆地上行走时,通过发动机5驱动差速器6工作,差速器6通过输出轴驱动主动锥形齿轮42旋转,主动锥形齿轮42通过锥形从动齿轮37带动衔接轴35旋转,使蜗杆36通过蜗轮旋转,蜗轮通过齿盘带动链条33滚动,从而使从动链轮34驱动轮胎机构7旋转,带动车体1在陆地上行走,需要转向时,其中一对主动轮机构的单侧轮胎机构7刹车,另一对主动轮机构工作,即可以单侧刹车的轮胎机构7为原点转向。
行驶入水中后,通过液压油缸8工作,使连杆11通过第二连接桩推动第一壳体31翻转,使第一壳体31驱动轮胎机构7与车体1保持水平,大大增加与水面的接触面积,提高车体1在水中的行驶稳定性,再通过螺旋桨装置9工作,即可推动车体1在水中行驶。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再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4)

1.一种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包括车体(1)和螺旋桨装置(9),所述螺旋桨装置(9)安装在车体(1)的底部一侧,所述车体(1)的两侧皆呈弧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侧面均匀装配有两对主动轮机构和两对从动轮机构(10),每对主动轮机构和从动轮机构(10)皆呈车体(1)的两侧分布,且两对主动轮机构分布在两对从动轮机构(10)的两侧,主动轮机构包括减震器(2)、联动机构(3)、传动机构(4)和轮胎机构(7),所述减震器(2)的一端与车体(1)活动连接,且所述减震器(2)的另一端与联动机构(3)活动装配,所述轮胎机构(7)活动装配在联动机构(3)的另一端上,所述车体(1)的内部固定有发动机(5)和差速器(6),所述发动机(5)的输出端与差速器(6)的输入端相连,且所述差速器(6)的输出端与传动机构(4)的输入端相连,所述传动机构(4)的输出端与联动机构(3)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车体(1)的底部装配有翻转驱动机构;
所述车体(1)的侧面均匀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减震器(2)设置于第一凹槽内,第一凹槽内壁固定有第一连接桩,所述减震器(2)的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一连接桩转动连接;
所述联动机构(3)包括第一壳体(31),所述第一壳体(31)的内部设置有衔接轴(35),所述衔接轴(35)的两端皆穿过第一壳体(31)并通过轴承与第一壳体(31)转动连接,所述衔接轴(35)的外表面套接有蜗杆(36),且所述减震器(2)的输出端通过轴承与衔接轴(35)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31)的侧面固定有第二连接桩,翻转驱动机构由液压油缸(8)和连杆(11)组成,所述车体(1)的中心处底部两侧皆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液压油缸(8)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二凹槽的内壁转动连接,且所述液压油缸(8)的另一端贯穿设置有连杆(11),所述连杆(11)与第二连接桩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壳体(31)的内部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主动轮(32)和从动链轮(34),所述主动轮(32)的两端皆通过转轴与第一壳体(31)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轮(32)由蜗轮和齿盘固定连接组成,蜗轮与蜗杆(36)啮合,齿盘上套设有链条(33),且所述链条(33)的另一端套在从动链轮(34)上;
所述传动机构(4)包括第二壳体(41),所述第二壳体(41)与车体(1)的外表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壳体(41)的内腔与车体(1)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壳体(41)的内部设置有主动锥形齿轮(42),所述主动锥形齿轮(42)的表面啮合有锥形从动齿轮(37),且所述锥形从动齿轮(37)套接于衔接轴(35)上,所述衔接轴(35)穿过第二壳体(41)并通过轴承与第二壳体(41)转动连接,所述差速器(6)的输出端通过传动轴与主动锥形齿轮(42)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机构(7)包括轮毂(71),所述轮毂(71)的中心处通过转轴与从动链轮(34)相连,所述轮毂(71)的外表面套接有轮胎(7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两对主动轮机构之间装配有离合器,且两对主动轮机构之间通过离合器联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机构(10)与主动轮机构的结构相同,区别在于,所述从动轮机构(10)中通过衔接架取代传动机构(4),衔接架与车体(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CN202111472702.6A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水陆两栖全地形车 Active CN1139280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72702.6A CN113928067B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水陆两栖全地形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72702.6A CN113928067B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水陆两栖全地形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28067A CN113928067A (zh) 2022-01-14
CN113928067B true CN113928067B (zh) 2023-12-08

Family

ID=79288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72702.6A Active CN113928067B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水陆两栖全地形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280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41867A1 (zh) * 2022-01-27 2023-08-03 马纪成 一种水陆两栖车旋转结构及水陆两栖车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8870A (zh) * 2012-09-27 2013-01-02 冯计成 一种陆飞船
CN103029540A (zh) * 2013-01-15 2013-04-10 韦宗权 两栖车辆车轮液压弹簧折叠收放装置
CN204726507U (zh) * 2015-05-14 2015-10-28 刘庆峰 四轮变向行走系统
CN205059106U (zh) * 2015-09-23 2016-03-02 陕西宝鸡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水陆两栖摩托艇
CN205292167U (zh) * 2015-10-14 2016-06-08 沈攀 一种水陆两栖合叶式折合轮全驱动客货两用车
CN206475687U (zh) * 2017-01-19 2017-09-08 大连浦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两栖车的传动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020887D0 (en) * 2000-08-25 2000-10-11 Gibbs Tech Ltd Power trai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8870A (zh) * 2012-09-27 2013-01-02 冯计成 一种陆飞船
CN103029540A (zh) * 2013-01-15 2013-04-10 韦宗权 两栖车辆车轮液压弹簧折叠收放装置
CN204726507U (zh) * 2015-05-14 2015-10-28 刘庆峰 四轮变向行走系统
CN205059106U (zh) * 2015-09-23 2016-03-02 陕西宝鸡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水陆两栖摩托艇
CN205292167U (zh) * 2015-10-14 2016-06-08 沈攀 一种水陆两栖合叶式折合轮全驱动客货两用车
CN206475687U (zh) * 2017-01-19 2017-09-08 大连浦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两栖车的传动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28067A (zh) 2022-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28067B (zh) 一种水陆两栖全地形车
CN112389536A (zh) 一种汽车转向传动机构
CN1958375A (zh) 履带式多路况自动变形轮
US4768601A (en) Uneven ground vehicles
CN204236240U (zh) 大型拖拉机用前转向驱动桥
CN115071417B (zh) 一种全地形车摆臂动力驱动单元组件
CN201165197Y (zh) 微型汽车驱动系统
RU169383U1 (ru) Легкий колесный вездеход
CN1216272A (zh) 复式车轮
CN206367352U (zh) 水陆两栖全时六驱全地形车
CN111731038B (zh) 一种联桥驱动单元及基于联桥驱动单元的汽车升降桥
RU53227U1 (ru) Мотовездеход
CN203766931U (zh) 挖掘机行走装置
CN210083379U (zh) 一种全地形移动机器人用轮履可变形移动机构
CN110228540B (zh) 一种基于变位齿轮的履带式三角形/圆形变形轮机构
CN208530159U (zh) 动力车舟式驱动轮
CN217320660U (zh) 一种用于自行车上的差速模块
CN201261391Y (zh) 一种四轮摩托车后桥差速器总成
CN107089273B (zh) 一种可变位行走装置
RU2540893C1 (ru) Трансмиссия легкого колесного вездехода с бортовым поворотом
CN201195551Y (zh) 一种汽车转向驱动桥总成
CN117922224A (zh) 一种自适应山地凹凸不平复杂地形的四轮驱动异形车桥
CN216805022U (zh) 一种分体式布置驱动桥
CN1876404A (zh) 复式步行轮机构
CN205326798U (zh) 一种带圆柱螺旋齿式限滑差速器的拖拉机前驱动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