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26974B - 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及换模设备的稳温及除尘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及换模设备的稳温及除尘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26974B
CN113926974B CN202110398114.6A CN202110398114A CN113926974B CN 113926974 B CN113926974 B CN 113926974B CN 202110398114 A CN202110398114 A CN 202110398114A CN 113926974 B CN113926974 B CN 1139269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ized fluid
external pressurized
input port
fluid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9811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26974A (zh
Inventor
侯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nyuey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nyuey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nyueya Co ltd filed Critical Kenyuey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9269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269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269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269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13/00Details of machines for forging, pressing, or hammering
    • B21J13/02Dies or mountings therefor
    • B21J13/03Die moun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5/0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air flow or gas flow
    • B08B5/02Cleaning by the force of jets, e.g. blowing-out cavi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13/00Details of machines for forging, pressing, or hamme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包含本体座,具有容纳空间及流体回路,流体回路具有主输入口及主输出口;以及滚轮,设置于容纳空间内;主输入口允许外部加压流体进入流体回路内,外部加压流体流经流体回路后于主输出口喷吹至滚轮上。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换模设备的稳温及除尘方法,包含:于换模设备的本体座设置流体回路,本体座具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设置滚轮,流体回路具有主输入口及主输出口;于流体回路设置主输入口,使主输入口允许外部加压流体进入流体回路内;以及于流体回路设置主输出口,使主输出口允许该外部加压流体流经流体回路后喷吹至滚轮上。

Description

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及换模设备的稳温及除尘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模具相关的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及换模设备的稳温及除尘方法,以稳定换模设备的温度及减少作业环境微粒、粉尘进入换模器内部干扰其滚轮运作的机会,达到解决换模设备零件因高温和作业环境微粒污染所产生的换模设备损坏问题。
背景技术
模具(Die)广泛应用各种制造业(例如塑胶及金属等制造业),通过一定加工手段使具有一定可塑性或流动性的材料依模具的构形而成形,特别在金属热锻造(Metal HotForging)的成形加工上,加工业者常使用数吨重的模具对加热后的金属胚料(例如碳钢为800~1200℃)以锤锻(Hammer Forging)或压锻(Press Forging)等方法使该金属胚料依模具的构形而成形;及为使已成形的金属胚料顺利脱模,会在送入加热后的金属胚料前,将如石墨粉(Graphite Powder)的脱模剂喷涂于模具的接触面上,使金属胚料于锤锻或压锻成形后较易以重力自模具脱离。由于金属热锻造加工使用的模具重量远超过40公斤的人力搬运限制,因此在该加工领域中,基于职业安全的考量,会建议加工业者使用适当的辅助器具更换、搬运模具(例如抬模器、移模臂或换模台车等,下合称“换模设备”),避免不必要的职业伤害(例如模具摔落)。
中国台湾地区的前案揭露一种移动模具的装置,其具有数个杆形滚轮位于两个臂板间,并具有卡定块以对形卡榫至冲压机机台的卡定块上,使该移动模具装置能自机台的台面水平延伸,以将模具移出、移入而进行更换及清理作业。
中国台湾地区的另一前案揭露一种模具移动器结构,其将滑轮设置于剖槽的中,以滑轮的滚动以使位于其上的模具较容易水平移出冲压机之外;以及为使其本体座能依现场加工进退模具的需要,其本体座内具有强力弹簧使本体座能上升及下降,以更换模具。此专利的模具移动器结构较上一段的移动模具装置具有上升及下降功能。
中国台湾地区的再另一前案揭露一种轨道式模具移动器,其将滚轮设置于上容置槽之中,以滚轮的滚动以使位于其上的模具较容易水平移出冲压机之外;以及为使其本体座能依现场加工进退模具的需要,其本体座内具有油压输入孔以输入加压油压以向下顶撑油压缸的活塞杆,使本体座能上升及下降,以更换模具。此专利的模具移动器结构相较上一段的模具移动器结构,差异点是在于此专利使用油压进行升降而非强力弹簧,而使操作者能通过油压控制模具移动器的升降高度。
但是上述前案存有部分缺点,以下逐一说明:
(一)由于实际加工需要,为能准确控制以对准冲压机平台的平面,较佳的换模设备以油压升降其高度,如以油压进行,则不可避免地使用油封件(例如O型环)以保持油压,而多数油封件以橡胶、塑料为主要材质,其耐热温度约70℃,但是加热后的金属胚料在送入冲压机时会短暂因物理热传导,使冲压机平台及换模设备的传递温度约至100℃~400℃,如此高温超过油封件的耐热温度,使油封件易老化、变形或脆化,干扰换模设备的正常油压运作;
(二)模具在脱模后,现场作业人员习惯使用加压气枪吹散模具内的残留脱模剂,致使吹散的脱模剂易落尘至换模设备的滚轮轮轴上,使换模设备的滚轮滚转不顺,造成现场作业人员须于每次换模时同时清理模具及换模设备(且换模设备轮轴位于换模设备内部,不易清理),减低作业人员使用换模设备的意愿,例如金属热锻造业使用的石墨粉,在锻造后可能会维持细粉状,或聚积成片状或其他形状,使现场作业人员以加压气枪吹散时,将飞落至换模设备的内部内产生上述问题。
基此,依现有的先前技术而见,目前仍欠缺一种能够有效达到(1)减少异常温度对换模设备内部元件影响;及(2)于每次换模时减少落尘影响的换模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使换模设备具有降(回)温的稳温功能,和/或减少模具更换时脱模剂清除作业所致的落尘或作业环境落尘的影响,和/或达到保养换模设备内部元件的效果。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换模设备的稳温及除尘方法,以使换模设备进行降(回)温的稳温,和/或减少模具更换时脱模剂清除作业所致的落尘或作业环境落尘的影响,和/或达到保养换模设备内部元件的效果。
为达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三种物的实施例,第一物的实施例为:一种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包含:
一本体座,具有一容纳空间及至少一流体回路,该流体回路具有至少一主输入口及至少一主输出口;以及
至少一滚轮,设置于该容纳空间内;其中该至少一主输入口允许一外部加压流体进入该流体回路内,该外部加压流体流经该流体回路后于该至少一主输出口喷吹至该至少一滚轮的其中一者;以及其中该外部加压流体非用于升降该本体座。
第二物的实施例为:一种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包含:
一本体座,具有一容纳空间及至少一流体回路,该流体回路具有至少一主输入口;
至少一滚轮,设置于该容纳空间内;以及
至少一间隔件,该至少一间隔件的每一者设置于该至少一滚轮的其中邻近二者;其中该至少一主输入口允许一外部加压流体进入该流体回路内;其中该至少一间隔件的其中至少一者具有一导引回路,该导引回路流通连接至该流体回路,该导引回路具有至少一子输出口;以及其中该外部加压流体流经该流体回路及该导引回路后于该至少一子输出口的至少一者喷吹至该至少一滚轮的其中一者;以及其中该外部加压流体非用于升降该本体座。
第三物的实施例为:一种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包含:
一本体座,具有一容纳空间;
至少一滚轮,设置于该容纳空间内;以及
至少一间隔件,该至少一间隔件的每一者设置于该至少一滚轮的其中邻近二者;其中该至少一间隔件的其中至少一者具有一导引回路,该导引回路具有至少一子输入口及至少一子输出口;其中该至少一子输入口允许一外部加压流体进入该导引回路内;其中该外部加压流体流经该导引回路后于该子输出口喷吹至邻近该间隔件的该至少一滚轮的其中一者;以及其中该外部加压流体非用于升降该本体座。
本发明另对上述三种物的实施例提供一油压整合方案:至少一油压回路,该至少一油压回路具有一油压输入端,该油压输入端允许一油压用油进入该油压回路内;以及至少一油压缸,该至少一油压缸的每一者流通连接至该油压回路,该至少一油压缸的每一者具有一活塞杆;其中该油压用油进入油压回路后加压于该活塞杆使该活塞杆升降,该活塞杆的升降变更该本体座的高度。
本发明另对上述三种物的实施例提供一压力平衡方案:其中该流体回路内具有一压力平衡回路,减低该流体回路内自该主输入口方向的该主输出口的第一者与最后一者的该外部加压流体压力差。
为达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本发明提供三种方法实施例,第一方法实施例为:一种换模设备的稳温及除尘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一)于一换模设备的一本体座设置一流体回路,该本体座具有一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内设置至少一滚轮;
(二)于该流体回路设置至少一主输入口,使该至少一主输入口允许一外部加压流体进入该流体回路内,该外部加压流体非用于升降该本体座;以及
(三)于该流体回路设置至少一主输出口,使该至少一主输出口允许该外部加压流体流经该流体回路后喷吹至该至少一滚轮的其中一者。
第二方法实施例为:一种换模设备的稳温及除尘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一)于一换模设备的一本体座设置一流体回路,该本体座具有一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内设置至少一滚轮;
(二)于该流体回路设置至少一主输入口,使该至少一主输入口允许一外部加压流体进入该流体回路内,该外部加压流体非用于升降该本体座;
(三)于该至少一滚轮的其中邻近二者间设置一间隔件,该间隔件具有一导引回路,该导引回路流通连接至该流体回路;以及
(四)于该导引回路设置至少一子输出口,使该至少一子输出口允许该外部加压流体流经该流体回路及该导引回路后喷吹至该至少一滚轮的其中一者。
第三方法实施例为:一种换模设备的稳温及除尘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一)于一换模设备的一本体座设置一间隔件,该本体座具有一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内设置至少一滚轮,该间隔件被设置于该至少一滚轮的其中邻近二者,该间隔件具有一导引回路;
(二)于该导引回路设置至少一子输入口,使该至少一子输入口允许一外部加压流体进入该导引回路内,该外部加压流体非用于升降该本体座;以及
(三)于该导引回路设置至少一子输出口,使该至少一子输出口允许该外部加压流体流经该导引回路后喷吹至邻近该间隔件的该至少一滚轮的其中一者。
本发明另对上述三种方法实施例提供油压整合方案,包含以下步骤:
(一)于该换模设备的该本体座设置至少一油压回路,该至少一油压回路具有一油压输入端,该油压输入端允许一油压用油进入该油压回路内;以及
(二)于该换模设备的该本体座设置至少一油压缸,该至少一油压缸的每一者流通连接至该油压回路,该至少一油压缸的每一者具有一活塞杆,该油压用油进入油压回路后加压于该活塞杆使该活塞杆升降,该活塞杆的升降变更该本体座的高度。
本发明另对上述三种方法实施例提供一压力平衡方案:于该流体回路内设置一压力平衡回路,减低该流体回路内自该主输入口方向的该主输出口的第一者与最后一者的该外部加压流体压力差。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的第一物的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本发明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的第一物的实施例的局部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3:本发明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第二物的实施例的局部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4:本发明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第三物的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5:本发明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第三物的实施例的局部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6:本发明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另一本体座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7:本发明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中设置气压平衡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局部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8:本发明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中设置气压平衡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局部俯视断面示意图。
其中:
10、30、40、60、80: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
11、31、41、61、81:本体座
12、32、42、82:间隔件
13、33、43、63、83:滚轮
14、34、64、84:流体回路
141、341、641、841:主输入口
142、642:主输出口
35、45、85:导引回路
351、451、851:子输出口
36、46、66:油压回路
361、461、661:油压输入端
362、462、662:油压缸
452:子输入口
363、463、663:活塞杆
631:滚轮填充块
853:压力平衡装置
8531:装置输入口
8532:装置输出口
8533:往复件
8534:往复弹簧
8535:止逆阀
8536:止逆阀座
体实施方式:
为简洁说明的必要,本发明以较佳实施例例示说明本发明的所有发明及申请专利范围,于解释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时,不应以该较佳实施例已记载而未于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记载的技术特征,当然认其属解释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的隐含要件。
详见图1及图2,图1及图2综合揭露一种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10,包含:
一本体座11,具有一容纳空间及至少一流体回路14,该流体回路14具有至少一主输入口141及至少一主输出口142;以及
至少一滚轮13,设置于该容纳空间内;其中
该至少一主输入口141允许一外部加压流体进入该流体回路14内,该外部加压流体流经该流体回路14后于该至少一主输出口142喷吹至该至少一滚轮13处。
在图1及图2的实施情形下,外部加压流体于主输入口141进入流体回路14内流动,在此流动过程中,如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10于换/抬模作业时因模具异于室温的温度(例如受金属胚料热传导影响使其温度达100℃~400℃)而温度过高时,流体回路14内的外部加压流体因属稳定温度(可为室温或指定温度或期待的温度范围内即可),而能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将热量自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10中带走;反之,如作业环境温度过低,实施者可使用高于低温作业环境温度的外部加压流体于该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10上,使其保温,达到不同的作业目的之需。实施者可通过对外部加压流体的温度、流速、压力等参数设定,使外部加压流体在不超出预期的温度范围内,达到对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的稳/控温效果。
接续前段的说明,外部加压流体在流体回路14内流动后,自主输出口142吹喷而出而远离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10。以图1及图2的实施例来说,主输出口142设置于滚轮13的底部,使外部加压流体于主输出口142吹喷而出时,因其流体压力,可清洁滚轮13的底部,该底部属一般现场作业时难以快速清洁之处,并将滚轮13上的落尘或脏污经由滚轮13与间隔件12的缝隙吹喷离开,达到除尘及清洁效果。此外,若实施者因流体回路14、滚轮13本体、滚轮13周围的表面的材质特性,需要上油、化学性清洁(或除污),可在不伤及流体回路14、主输入口141、主输出口142的结构的前提下,使用适当成分的流体或其流体组合(甚至于不同时序输入不同的流体),于设定适当的温度、流速、压力以前述方法输出/输入,而能同时达到保养流体回路14、滚轮13本体、滚轮13周围的表面的材质的效果。
需注意之处为:
(一)图1及图2中所未标示的“容纳空间”,系指“空间上”仅要求本体座11具有能容纳滚轮13设置的空间,为“空间上”的定义。如实施者以非如图1的“凹字一体成型”的本体座实施者(例如以两片夹心式的本体座实施),仍属于本发明的“本体座”的定义范畴;
(二)图1及图2虽标示间隔件12,但间隔件12在第一物的实施例中并非必需的特征,惟为强调本发明的需要,故以较佳的具有间隔件12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如实施者欲实施此较佳实施例,仅需使间隔件12设置在其邻近的两滚轮13之间,使滚轮13彼此间为间隔设置,以于输送模具时能平均分担模具的重量并较能达到输送模具的目的;
(三)本发明所谓“外部加压流体”,系指合适于除尘、清洁或稳温(冷却或保温)的任何适于产业使用(非限于金属热锻造业,可依行业特性不同而异)的气体或液体,甚至可依实际需求对外部加压流体设定不同的温度、流速及压力,或如需求简单时,仅使用室温(或常温)加压气体即可,以被输入至流体回路14后,自滚轮13的适当之处喷出,以对滚轮13进行除尘、清洁或稳温,以及对本体座11稳温,达到本发明所称的目的,如此的气体或液体,皆属本发明“外部加压流体”的解释范畴内;
(四)在图1及图2中,流体回路14虽以无障碍的单一直管表现而为说明,但实施者可依实际需求,将直管以气阀(Air Valve)或电磁阀等阀门分隔成数段,或将流体回路设计为非直管(例如曲管、W型等)或以数支直管所组合构成,或以他法进行调整,而皆属本发明的“流体回路”的定义范围内;
(五)于图1及图2中,流体回路14系于本体座11内以钻孔方式一体成型,但实施者可依实际组装的便利,在保留流体回路的密闭性下以拼接或其他合适方法形成所欲形成的流体回路构型,而皆属本发明的“流体回路”的解释范畴内;
(六)本发明所称对外部加压流体设定“温度、流速、压力”,并非要求实施者一律须对三者设定,若作业情形或使用需求许可,可仅设定部分流体参数(其余则依环境条件),亦属本发明的范畴内;
(七)于图2及本发明内绘有滚轮结构剖面的其他图式,系以轴心带有轴杆及滚珠的滚轮所例示说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滚轮的解释,实施者若使用其他不同结构的滚轮,或因实际需求使同一本体座内的滚轮彼此相异,仍应认属本发明的范畴内。
参见图3,图3揭露一种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30,包含:
一本体座31,具有一容纳空间及至少一流体回路34,该流体回路34具有至少一主输入口341;
至少一滚轮33,设置于该容纳空间内;以及
至少一间隔件32,该至少一间隔件32的每一者设置于该至少一滚轮33的其中邻近二者之间;其中
该至少一主输入口341允许一外部加压流体进入该流体回路34内;其中该至少一间隔件32的其中至少一者具有一导引回路35,该导引回路35流通连接至该流体回路34,该导引回路35具有至少一子输出口351;以及其中该外部加压流体流经该流体回路34及该导引回路35后于该至少一子输出口351的至少一者喷吹至该至少一滚轮33的至少一者。
同时地,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30更包含至少一油压回路36,该至少一油压回路36具有一油压输入端361,该油压输入端361允许一油压用油进入该油压回路36内;以及至少一油压缸362,该至少一油压缸362的每一者流通连接至该油压回路36,该至少一油压缸362的每一者具有一活塞杆363;其中该油压用油进入油压回路36后加压于该活塞杆363使该活塞杆363升降,该活塞杆363的升降变更该本体座31的高度。
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30与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10的差异点在于,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30具有间隔件32,间隔件32内具有导引回路35。外部加压流体自主输入口341输入流经流体回路34后,将流入与流体回路34流通连接的导引回路35,导引回路35再将外部加压流体导引至滚轮33的上侧处(如图3所示),使外部加压流体向滚轮33的上侧处切线方向吹喷,以清除滚轮33上侧处的落尘及脏污。此外,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30具有便于控制本体座31升降高度的油压系统,油压用油自油压输入端361输入后流经油压回路36,在实施者增加油压回路36内油压用油的压力时,该油压用油将顶推油压缸362内的活塞杆,使本体座31相对地被推升至预期高度;相对地,在实施者减少油压回路36内油压用油的压力时,因本体座本身的重力影响,使本体座31降回被推升前的高度。
需注意之处为:
(一)前段的油压系统并非仅能实施于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30,本发明所明文揭露及虽未明文揭露但属本发明范畴内的任何其他类型的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亦可实施,实施者仅须于实际实施时,对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内的所有特征通过合适的空间位置安排即可;
(二)图3中每一导引回路35虽仅有一子输出口351,但实施者可依实际需求,针对部分或全部导引回路设置两个以上子输出口351,产生较佳的吹喷效果,而属于本发明的范畴内;
(三)在图3的实施例中,流体回路34所使用的外部加压流体,与油压回路36所使用的油压用油,二者系属二事,于此实施例中,外部加压流体并非如油压用油用以加压于油压缸362内的活塞杆使其升降,而是用于对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特别是其中的滚轮)的除尘、清洁及稳温功能。
参见图4及图5,图4及图5综合揭露一种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40,包含:
一本体座41,具有一容纳空间;
至少一滚轮43,设置于该容纳空间内;以及
至少一间隔件42,该至少一间隔件42的每一者设置于该至少一滚轮43的其中邻近二者之间;其中该至少一间隔件42的其中至少一者具有一导引回路45,该导引回路45具有至少一子输入口452及至少一子输出口451;其中该至少一子输入口452允许一外部加压流体进入该导引回路45内;其中该外部加压流体流经该导引回路45后于该子输出口451喷吹至邻近该间隔件42的该至少一滚轮43的至少一者。
同时地,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40更包含至少一油压回路46,该至少一油压回路46具有一油压输入端461,该油压输入端461允许一油压用油进入该油压回路46内;以及至少一油压缸462,该至少一油压缸462的每一者流通连接至该油压回路46,该至少一油压缸462的每一者具有一活塞杆463;其中该油压用油进入油压回路46后加压于该活塞杆463使该活塞杆463升降,该活塞杆的升降变更该本体座41的高度。
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40与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10及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30的差异点在于,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40系以间隔件42内的导引回路45作为如流体回路14及流体回路34的功能,导引回路45的每一者具有至少一子输入口452,实施者可通过本发明申请时已知的方式,通过适当机构(例如快拆接头),将外部加压流体导入子输入口452内,并由子输出口451吹喷而出,以冷却、清洁滚轮43。由于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40中导引回路45的每一者具有至少一子输入口452,因此实施者可依其需求及喜好,仅使部分的子输入口452接引外部加压流体而吹喷部分的滚轮43,或简言之,仅使本体座41的一部区域受吹喷。油压回路46、油压输入端461及油压缸462的运作机制及各油压元件的彼此关系同油压回路36、油压输入端361及油压缸362,故不再赘述。
需注意之处为:
(一)实施者可依其喜好或需求,设计异于图5的V字型的导引回路,此种不同设计仍属于本发明的“导引回路”的定义范畴内;
(二)图5中,导引回路45系以无中间障碍的V字型结构所呈现,但实施者可依实际需求,将导引回路45以气阀(Air Valve)或电磁阀等阀门分隔成数段,或将流体回路设计为非V字型管(例如曲管、T型等)或以数支直管所组合构成,或以他法进行调整,而皆属本发明的“导引回路”的定义范围内;
(三)在图4中虽有表示油压回路46、油压输入端461及油压缸462,惟图4的实施例为较佳实施例,实施者如不实施上述油压元件,仍可实现导引回路44应有的冷却功能;
(四)图4内以每一个间隔件内皆设置导引回路、每一个导引回路皆设置子输入口(包含子输入口的L型气源接头)的理想实施例为例示说明,惟实施者亦可依实际需求,仅对部分间隔件实施导引回路,而仍属本发明的范畴内;
(五)在图5的实施例中,流体回路34所使用的外部加压流体,与油压回路36所使用的油压用油,二者系属二事,于此实施例中,外部加压流体并非如油压用油用以加压于油压缸362内的活塞杆使其升降,而是用于对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特别是其中的滚轮)的除尘、清洁及稳温功能。
参见图6及图7,图6及图7综合揭露一种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60,包含:
一本体座61,具有一容纳空间及至少一流体回路64,该流体回路64具有至少一主输入口641及至少一主输出口642;以及
至少一滚轮63,设置于该容纳空间内;其中该至少一主输入口641允许一外部加压流体进入该流体回路64内,该外部加压流体流经该流体回路64后于该至少一主输出口642喷吹至该至少一滚轮13的至少一者;其中该流体回路64具有一压力平衡回路643,减低该流体回路64内自该主输入口641方向的该主输出口642的第一者与最后一者的该外部加压流体压力差。同时地,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60更包含至少一油压回路66,该至少一油压回路66具有一油压输入端661,该油压输入端661允许一油压用油进入该油压回路66内;以及至少一油压缸662,该至少一油压缸662的每一者流通连接至该油压回路66,该至少一油压缸662的每一者具有一活塞杆663;其中该油压用油进入油压回路66后加压于该活塞杆663使该活塞杆663升降,该活塞杆663的升降变更该本体座61的高度。
额外地,图7所揭露的本体座61与本体座11、本体座31、本体座41的差别在于,本体座61所容纳滚轮63的空间,并非随其本体座61的长度线性平行延伸,而是针对滚轮63及滚轮填充块631所应占有的空间设计本体座61的容纳空间。滚轮填充块631系辅助滚轮63设置于本体座61的容纳空间内,滚轮填充块可与滚轮63组装以模块化生产,便利滚轮63的更换作业。
需注意之处为:
(一)在图7中虽有表示油压回路66、油压输入端661及油压缸662,惟图4的实施例为较佳实施例,实施者如不实施上述油压元件,仍可实现导引回路64应有的冷却功能;
(二)在图7的实施例中,流体回路34所使用的外部加压流体,与油压回路36所使用的油压用油,二者系属二事,于此实施例中,外部加压流体并非如油压用油用以加压于油压缸362内的活塞杆使其升降,而是用于对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特别是其中的滚轮)的除尘、清洁及稳温功能。
参见图8,图8揭露一种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80,包含:一本体座81,具有一容纳空间及至少一流体回路84,该流体回路84具有至少一主输入口841;
至少一滚轮83,设置于该容纳空间内;以及
至少一间隔件82,该至少一间隔件82的每一者设置于该至少一滚轮83的其中邻近二者;其中该至少一主输入口841允许一外部加压流体进入该流体回路84内;其中该至少一间隔件82的其中至少一者具有一导引回路85,该导引回路85流通连接至该流体回路84,该导引回路85具有至少一子输出口851;以及其中该外部加压流体流经该流体回路84及该导引回路85后于该至少一子输出口851的至少一者喷吹至该至少一滚轮的其中一者。同时地,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80的导引回路85更包含一压力平衡装置853,该压力平衡装置853包含一装置输入口8531及一装置输出口8532,该装置输入口8531容许该外部加压流体自导引回路85流入该压力平衡装置853内;一往复件8533设置于该装置输入口8531处;以及一往复弹簧8534连接至该往复件8533;其中该外部加压流体的压力未达该往复弹簧8534的弹力时,该往复件8533填塞该装置输入口8531使该外部加压流体不能于该压力平衡装置853内流通;以及其中该外部加压流体的压力逾该往复弹簧8534的弹力时,该往复件8533不填塞该该装置输入口8531使该外部加压流体于该压力平衡装置853内流通,该外部加压流体于该装置输出口流出。额外地,为发挥往复弹簧8534的功能及模块化、便利化压力平衡装置853的安装,压力平衡装置853更包含一止逆阀8535及一止逆阀座8536。
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80与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30的差异在于,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80在其导引回路85的流体路径上,额外地具有压力平衡装置853,并以压力平衡装置853的装置输出口8532作为输出外部加压流体,以对滚轮83冷却、清洁及除尘,如同子输出口351的功能。外部加压流体于流入导引回路85后,于自身压力充足时,可移动往复件8533的位置,使原本填塞装置输入口8531的往复件8533进行位移,以使外部加压流体流入压力平衡装置853内及于装置输出口8532流出而吹喷至滚轮83;于外部加压流体自身压力不足时,往复件8533因往复弹簧8534的弹力大于外部加压流体的推力而无位移情形而维持往复件8533填塞装置输入口8531的状态,致使外部加压流体不进入压力平衡装置853内而开始蓄压,蓄压充足后方能使往复件8533进行上述说明的位移,如此反覆,便可约略地稳定流体回路84内的压力。实施者可依实际需求,使用符合其弹力需求的各种往复弹簧8534,以设定开启装置输入口8531的开启压力阀值(Threshold),而皆属本发明的范畴内。往复件8533可为钢珠、橡胶球等其他于本发明申请时已知适于填塞洞口以防止或大幅减低流体渗入的各种构型及各种材质,不受本发明的例示所限制。止逆阀8535的功能系避免外部加压流体回流至压力平衡装置853内,止逆阀座8536的功能系容纳压力平衡装置853的其他部件用,以模块化、便利化压力平衡装置853的安装。
需注意之处为:
(一)图8虽未附如图3、图5、图7的油压回路36、46、66,惟此系为简略说明所致,实施者仍可依其需求,实施图3、图5、图7的油压回路于图8的实施例上,使其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同时具有压力平衡功能及升降功能,而仍属本发明揭露及解释范畴内;
(二)图8的往复件8534系以球体为例示说明,惟实施者亦可依其实际需求,使用不同但足以填塞装置输入口的形状的往复件,而仍属本发明揭露及解释范畴内;
(三)图8虽以往复弹簧8534的伸展以使往复件8533填塞装置输入口8531为例示说明,惟实施者可依其实际需求,使用以往复弹簧8534的缩拉以使往复件8533填塞装置输入口8531的方式实施或使用其他在本发明申请时已知但使用弹簧以外机制的压力平衡装置于本发明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内,而属本发明揭露及解释范畴内;
(四)图8虽以压力平衡装置853设置于间隔件82及导引回路85上的方式例示说明,惟实施者可依其实际需求,将压力平衡装置853设置于流体回路84上(特别地,设置在导引回路85及流体回路84的连接位置上,使装置输入口8531连接流体回路(甚至直接当成主输入口141、341、641、841使用)及使装置输出口8532连接导引回路,以管制外部加压流体流入导引回路85)及使导引回路85内的外部加压流体为经压力平衡的外部加压流体而吹喷至滚轮83上,而仍属本发明揭露及解释范畴内;
(五)图8虽区别标示装置输出口8532与子输出口851,但实施者应能理解本发明的装置输出口及子输出口仅为空间上的定义,如实施者以一个实体输出口结构同时表现装置输出口8532及子输出口851的功能,并不妨碍装置输出口8532及子输出口851的比对,仍应认属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内;
(六)图8中压力平衡装置853虽包含一止逆阀8535及一止逆阀座8536以例示说明,惟此系较佳的实施例(额外具有避免外部加压流体回流的功能),如实施者因止逆需求不大而不使用止逆阀8535及止逆阀座8536,仍属本发明揭露及解释范围内;
(七)图8的压力平衡装置853系对称设置于各滚轮83的邻近两侧(左侧及右侧),为标示的简便,仅就其中一组压力平衡装置853标示其各部件,惟实施者可依据其需求,使用不同结构或不同功能性的压力平衡装置,达到所预期的功效,而仍属本发明揭露及解释范畴内。
通过上述发明物的实施及说明,类似地,实施者可对现行换模设备依照以下的说明以本发明的方法进行改良,以达到本发明说明书所诉求的功效。
第一方法为:一种换模设备的稳温及除尘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一)于一换模设备的一本体座设置一流体回路,该本体座具有一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内设置至少一滚轮;
(二)于该流体回路设置至少一主输入口,使该至少一主输入口允许一外部加压流体进入该流体回路内,该外部加压流体非用于升降该本体座;以及
(三)于该流体回路设置至少一主输出口,使该至少一主输出口允许该外部加压流体流经该流体回路后喷吹至该至少一滚轮的至少一者。通过第一方法,实施者可使现有的换模设备达到与本发明第一物的实施例相同的功效。
需注意之处为:上述步骤(一)~(三)并不严格限制其顺序性,实施者亦可依实际需求先行实施非步骤(一)的其他步骤或将步骤顺序置换,而仍在本发明的范畴内。
第二方法为:一种换模设备的稳温及除尘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一)于一换模设备的一本体座设置一流体回路,该本体座具有一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内设置至少一滚轮;
(二)于该流体回路设置至少一主输入口,使该至少一主输入口允许一外部加压流体进入该流体回路内,该外部加压流体非用于升降该本体座;
(三)于该至少一滚轮的其中邻近二者间设置一间隔件,该间隔件具有一导引回路,该导引回路流通连接至该流体回路;以及
(四)于该导引回路设置至少一子输出口,使该至少一子输出口允许该外部加压流体流经该流体回路及该导引回路后喷吹至该至少一滚轮的至少一者。
通过第二方法,实施者可使现有的换模设备达到与本发明第二物的实施例相同的功效。
需注意之处为:上述步骤(一)~(四)并不严格限制其顺序性,实施者亦可依实际需求先行实施非步骤(一)的其他步骤或将步骤顺序置换,而仍在本发明的范畴内。
第三方法实施例为:一种换模设备的稳温及除尘方法,包含以下步骤:(一)于一换模设备的一本体座设置一间隔件,该本体座具有一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内设置至少一滚轮,该间隔件被设置于该至少一滚轮的其中邻近二者,该间隔件具有一导引回路;
(二)于该导引回路设置至少一子输入口,使该至少一子输入口允许一外部加压流体进入该导引回路内,该外部加压流体非用于升降该本体座;以及
(三)于该导引回路设置至少一子输出口,使该至少一子输出口允许该外部加压流体流经该导引回路后喷吹至邻近该间隔件的该至少一滚轮的至少一者。
通过第三方法,实施者可使现有的换模设备达到与本发明第三物的实施例相同的功效。
需注意者为:上述步骤(一)~(三)并不严格限制其顺序性,实施者亦可依实际需求先行实施非步骤(一)的其他步骤或将步骤顺序置换,而仍在本发明的范畴内。
此外,基于上述三个方法下,实施者可将油压升降组整合至利用该三个方法所改良的换模设备内,其整合方式包含以下步骤:
(一)于该换模设备的该本体座设置至少一油压回路,该至少一油压回路具有一油压输入端,该油压输入端允许一油压用油进入该油压回路内;以及
(二)于该换模设备的该本体座设置至少一油压缸,该至少一油压缸的每一者流通连接至该油压回路,该至少一油压缸的每一者具有一活塞杆,该油压用油进入油压回路后加压于该活塞杆使该活塞杆升降,该活塞杆的升降变更该本体座的高度。
基于上述三个方法下,本发明再提供一压力平衡方法:于该导引回路内设置一压力平衡装置,该压力平衡装置包含一装置输入口及一装置输出口,该装置输入口容许该外部加压流体自该导引回路流入该压力平衡装置内;一往复件设置于该装置输入口处;以及一往复弹簧连接至该往复件;其中该外部加压流体的压力未达该往复弹簧的弹力时,该往复件填塞该装置输入口使该外部加压流体不能于该压力平衡装置内流通;以及其中该外部加压流体的压力逾该往复弹簧的弹力时,该往复件不填塞该该装置输入口使该外部加压流体于该压力平衡装置内流通,该外部加压流体于该装置输出口流出。本发明另再提供一压力平衡方法:于该流体回路内设置一压力平衡装置,该压力平衡装置包含一装置输入口及一装置输出口,该装置输入口容许该外部加压流体自该主输入口流入该压力平衡装置内;一往复件设置于该装置输入口处;以及一往复弹簧连接至该往复件;其中该外部加压流体的压力未达该往复弹簧的弹力时,该往复件填塞该装置输入口使该外部加压流体不能于该压力平衡装置内流通;以及其中该外部加压流体的压力逾该往复弹簧的弹力时,该往复件不填塞该该装置输入口使该外部加压流体于该压力平衡装置内流通,该外部加压流体于该装置输出口流出至该导引回路。
经由本发明上述的详细说明,实施者可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及换模设备或换模设备的稳温及除尘方法,主要地解决金属热锻造业于使用习知换模设备时所面临的作业问题,以及其他温差作业环境的设备影响问题。可选地,实施者可在不实质减损本发明诉求的功效下,对本发明揭露内容或专利范围的一部或全部特征进行置换、改变或增删。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于本发明申请时技术水平下,在不实质减损本发明所欲诉求的功效下,对本发明申请专利标的所为的技术特征置换、简略、增减,皆应认属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例如:(一)实施方式以移模臂结构为说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的“换模设备”的解释;(二)本发明图式中具有油压升降组的换模设备,并不要求所有本发明的专利标的皆须具有油压升降组,无油压升降组的换模设备如符合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的文义及均等要件,仍属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三)本发明虽以金属热锻造业为主要的功效说明,惟实施者如以非高温的其他异常温度(例如低温或保持机台温度不受换模设备的常温影响)作业环境使用本发明的换模设备或其方法,仍应认属本发明的范畴内,实施者应能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使用在金属热锻造业,任何于移动重型物品且须稳温的行业皆可使用;(四)本发明虽以「换模」为其说明,惟实施者若以非模具的他物而使用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同或包含本发明实施例所载特征的设备进行物件移动时,仍应认该设备属本发明“换模设备”的文义范畴内,本发明“换模设备”并不仅以“实际执行换模”的设备为限,具有潜在换模性能的设备仍应包含其中。

Claims (9)

1.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本体座,具有一容纳空间及至少一流体回路,该流体回路具有至少一主输入口;
至少一滚轮,设置于该容纳空间内;以及
至少一间隔件,该至少一间隔件的每一者设置于该至少一滚轮的其中邻近二者之间;
其中该至少一主输入口允许一外部加压流体进入该流体回路内;
其中该至少一间隔件的其中至少一者具有一导引回路,该导引回路流通连接至该流体回路,该导引回路具有至少一子输出口;
其中该外部加压流体流经该流体回路及该导引回路后于该至少一子输出口的至少一者喷吹至该至少一滚轮的其中一者。
2.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本体座,具有一容纳空间;
至少一滚轮,设置于该容纳空间内;以及
至少一间隔件,该至少一间隔件的每一者设置于该至少一滚轮的其中邻近二者之间;
其中该至少一间隔件的其中至少一者具有一导引回路,该导引回路具有至少一子输入口及至少一子输出口;
其中该至少一子输入口允许一外部加压流体进入该导引回路内;
其中该外部加压流体流经该导引回路后于该子输出口喷吹至邻近该间隔件的该至少一滚轮的其中一者。
3.如权利要求1或2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更包含:
至少一油压回路,该至少一油压回路具有一油压输入端,该油压输入端允许一油压用油进入该油压回路内;以及
至少一油压缸,该至少一油压缸的每一者流通连接至该油压回路,该至少一油压缸的每一者具有一活塞杆;
其中该油压用油进入油压回路后加压于该活塞杆使该活塞杆升降,该活塞杆的升降变更该本体座的高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流体回路更包含一压力平衡装置,该压力平衡装置包含:
一装置输入口及一装置输出口,该装置输入口容许该外部加压流体自该主输入口流入该压力平衡装置内;
一往复件设置于该装置输入口处;以及
一往复弹簧连接至该往复件;
其中该外部加压流体的压力未达该往复弹簧的弹力时,该往复件填塞该装置输入口使该外部加压流体不能于该压力平衡装置内流通;以及
其中该外部加压流体的压力逾该往复弹簧的弹力时,该往复件不填塞该装置输入口使该外部加压流体于该压力平衡装置内流通,该外部加压流体于该装置输出口流出。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导引回路更包含一压力平衡装置,该压力平衡装置包含:
一装置输入口及一装置输出口,该装置输入口容许该外部加压流体自导引回路流入该压力平衡装置内;
一往复件设置于该装置输入口处;以及
一往复弹簧连接至该往复件;
其中该外部加压流体的压力未达该往复弹簧的弹力时,该往复件填塞该装置输入口使该外部加压流体不能于该压力平衡装置内流通;以及
其中该外部加压流体的压力逾该往复弹簧的弹力时,该往复件不填塞该装置输入口使该外部加压流体于该压力平衡装置内流通,该外部加压流体于该装置输出口流出。
6.换模设备的稳温及除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于一换模设备的一本体座设置一流体回路,该本体座具有一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内设置至少一滚轮;
于该流体回路设置至少一主输入口,使该至少一主输入口允许一外部加压流体进入该流体回路内,该外部加压流体非用于升降该本体座;
于该至少一滚轮的其中邻近二者间设置一间隔件,该间隔件具有一导引回路,该导引回路流通连接至该流体回路;以及
于该导引回路设置至少一子输出口,使该至少一子输出口允许该外部加压流体流经该流体回路及该导引回路后喷吹至该至少一滚轮的其中一者。
7.换模设备的稳温及除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于一换模设备的一本体座设置一间隔件,该本体座具有一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内设置至少一滚轮,该间隔件被设置于该至少一滚轮的其中邻近二者之间,该间隔件具有一导引回路;
于该导引回路设置至少一子输入口,使该至少一子输入口允许一外部加压流体进入该导引回路内,该外部加压流体非用于升降该本体座;以及
于该导引回路设置至少一子输出口,使该至少一子输出口允许该外部加压流体流经该导引回路后喷吹至邻近该间隔件的该至少一滚轮的其中一者。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模设备的稳温及除尘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以下步骤:
于该流体回路内设置一压力平衡装置,该压力平衡装置包含:
一装置输入口及一装置输出口,该装置输入口容许该外部加压流体自该主输入口流入该压力平衡装置内;
一往复件设置于该装置输入口处;以及
一往复弹簧连接至该往复件;
其中该外部加压流体的压力未达该往复弹簧的弹力时,该往复件填塞该装置输入口使该外部加压流体不能于该压力平衡装置内流通;以及
其中该外部加压流体的压力逾该往复弹簧的弹力时,该往复件不填塞该装置输入口使该外部加压流体于该压力平衡装置内流通,该外部加压流体于该装置输出口流出。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换模设备的稳温及除尘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以下步骤:
于该导引回路内设置一压力平衡装置,该压力平衡装置包含:
一装置输入口及一装置输出口,该装置输入口容许该外部加压流体自该导引回路流入该压力平衡装置内;
一往复件设置于该装置输入口处;以及
一往复弹簧连接至该往复件;
其中该外部加压流体的压力未达该往复弹簧的弹力时,该往复件填塞该装置输入口使该外部加压流体不能于该压力平衡装置内流通;以及
其中该外部加压流体的压力逾该往复弹簧的弹力时,该往复件不填塞该装置输入口使该外部加压流体于该压力平衡装置内流通,该外部加压流体于该装置输出口流出。
CN202110398114.6A 2020-06-29 2021-04-14 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及换模设备的稳温及除尘方法 Active CN1139269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21845 2020-06-29
TW109121845A TWI725883B (zh) 2020-06-29 2020-06-29 具流體迴路換模設備及換模設備之穩溫及除塵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26974A CN113926974A (zh) 2022-01-14
CN113926974B true CN113926974B (zh) 2024-04-19

Family

ID=76604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98114.6A Active CN113926974B (zh) 2020-06-29 2021-04-14 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及换模设备的稳温及除尘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26974B (zh)
TW (1) TWI72588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46438A1 (en) * 1999-04-19 2000-10-25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Die holder
WO2010062165A1 (en) * 2008-11-27 2010-06-03 Caterpillar Work Tools B.V. Extendable pressurized fluid coupler
CN103418593A (zh) * 2013-08-29 2013-12-04 天津市凯深电子有限公司 设有传送台的模具清洁装置
CN205165597U (zh) * 2015-12-02 2016-04-20 苏州格莱富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可调式举模器
TW201942490A (zh) * 2018-03-29 2019-11-01 日商Ntn股份有限公司 軸承裝置之冷卻構造
CN210497109U (zh) * 2019-07-19 2020-05-12 江苏神州万隆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氧化石墨电极抗氧化液烘干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026575D1 (de) * 1999-12-16 2006-05-04 Dai Ichi Seiko Co Ltd Werkzeug zum versiegeln mit kunststoff
JP4787317B2 (ja) * 2006-04-28 2011-10-05 パスカル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
KR20160130280A (ko) * 2014-04-08 2016-11-10 미쯔비시 레이온 가부시끼가이샤 몰드의 제조 방법 및 롤 형상 몰드의 제조 장치, 및 미세 요철 구조를 표면에 갖는 물품의 제조 방법
ITUB20151292A1 (it) * 2015-05-28 2016-11-28 Doteco S P A Apparato e metodo per produrre un film estruso in bolla
DE102018114939A1 (de) * 2018-06-21 2019-12-24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Lamelle für einen Luftausströmer eines Fahrzeugs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r Lamelle
TWM603409U (zh) * 2020-06-29 2020-11-01 肯岳亞股份有限公司 具流體迴路換模設備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46438A1 (en) * 1999-04-19 2000-10-25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Die holder
WO2010062165A1 (en) * 2008-11-27 2010-06-03 Caterpillar Work Tools B.V. Extendable pressurized fluid coupler
CN103418593A (zh) * 2013-08-29 2013-12-04 天津市凯深电子有限公司 设有传送台的模具清洁装置
CN205165597U (zh) * 2015-12-02 2016-04-20 苏州格莱富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可调式举模器
TW201942490A (zh) * 2018-03-29 2019-11-01 日商Ntn股份有限公司 軸承裝置之冷卻構造
CN210497109U (zh) * 2019-07-19 2020-05-12 江苏神州万隆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氧化石墨电极抗氧化液烘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25883B (zh) 2021-04-21
TW202200336A (zh) 2022-01-01
CN113926974A (zh) 2022-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26974B (zh) 具有流体回路换模设备及换模设备的稳温及除尘方法
US20160199886A1 (en) Parallel gripping devices in cleaning installations
CN113134830A (zh) 具有被动顺应性的机器人工具保持器
EP3781815B1 (de) Kompressorvorrichtung und kompressionsverfahren
TWM603409U (zh) 具流體迴路換模設備
US6408736B1 (en) Synchronizing cylinder assembly with equal displacement hydraulic cylinder
Rani et al. 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hydraulic scissor lift
KR20080084061A (ko) 중장비용 부싱의 제조장치 및 방법
CN117206522A (zh) 一种纺织机行走联结件烧结工艺及烧结设备
US20150375815A1 (en) System for removing pin of a track assembly
CN110732975B (zh) 一种凸轮轴高效机加工智能润滑降温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2045126A (zh) 一种铜件的锻造设备及其锻造方法
CN1894057B (zh) 锻造成形方法及装置
KR100306632B1 (ko) 대차의 높낮이 조절장치
US5062188A (en) Transfer apparatus for moving pallets using hydraulic lift
US7766073B2 (en) Die-casting apparatus
JP5078552B2 (ja) 複数の駆動シリンダを含むシステム
CN110640089A (zh) 一种静压造型线排气冒口自动吹扫机
DE102019107319A1 (de) Aufschmelzeinheit für eine Formgebungsmaschine, Formgebungsmaschine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solchen
CN106739115B (zh) 一种整体式液压冲压机的组装方法
CN204381091U (zh) 管件冷挤压成型机
CN116300324B (zh) 一种光刻机
CN201144924Y (zh) 一种气缸防进尘装置
CN107962457A (zh) 适用于密封件的高效加工装置
CN214023596U (zh) 一种便于替换的模具加工用钻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