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21241A - 绕组组件、车载充电器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绕组组件、车载充电器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21241A
CN113921241A CN202010658593.6A CN202010658593A CN113921241A CN 113921241 A CN113921241 A CN 113921241A CN 202010658593 A CN202010658593 A CN 202010658593A CN 113921241 A CN113921241 A CN 1139212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inductance
magnetic core
vehicle
transfor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5859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龙保川
吴斌
梁树林
王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5859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21241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212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212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2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rters located in the vehicle
    • B60L53/2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charging conver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01F27/26Fastening parts of the core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the core on casing or support
    • H01F27/266Fastening or mounting the core on casing o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01F27/306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7/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2207/20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绕组组件、车载充电器及车辆,绕组组件为集成绕组结构,绕组组件具有多个引脚端子,绕组组件包括:第一电感绕组,至少一个引脚端子与第一电感绕组电连接;变压器绕组,变压器绕组与第一电感绕组串联且电连接。根据本发明的车载充电器的绕组组件,通过将第一电感绕组和变压器绕组集成为一个独立部件,由此可以减少车载充电器的零部件个数,一方面易于使车载充电器实现小型化、高功率密度设计;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外接引脚的数量,从而可以节省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绕组组件、车载充电器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绕组组件、车载充电器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车载充电器(OBC)的高压回路中包括谐振电感L1,主变压器T1和谐振电感L2。其中,L1,T1和L2为彼此相互独立的器件。这种方式:整个电源系统体积增大,无法满足车载电子小型化、集成化、高功率密度的趋势;而且每个器件的材料无法共用,引脚需做额外的连接结构,造成器件的材料及加工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车载充电器的绕组组件,所述车载充电器的绕组组件具有集成度高、成本低的优点。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车载充电器,所述车载充电器具有如上所述的车载充电器的绕组组件。
本发明又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具有如上所述的车载充电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充电器的绕组组件,所述绕组组件为集成绕组结构,所述绕组组件具有多个引脚端子,所述绕组组件包括:第一电感绕组,至少一个所述引脚端子与所述第一电感绕组电连接;变压器绕组,所述变压器绕组与所述第一电感绕组串联且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充电器的绕组组件,通过将第一电感绕组和变压器绕组集成为一个独立部件,由此可以减少车载充电器的零部件个数,一方面易于使车载充电器实现小型化、高功率密度设计;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外接引脚的数量,从而可以节省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绕组组件包括:第一电感骨架,所述第一电感绕组绕设于所述第一电感骨架;第一磁芯,所述第一磁芯与所述第一电感骨架连接,所述第一磁芯的部分结构穿设于所述第一电感绕组内;变压器绕线骨架,所述变压器绕组绕设于所述变压器绕线骨架,所述变压器绕线骨架与所述第一电感骨架连接;第一磁路件,所述第一磁路件位于所述第一电感绕组和所述变压器绕组之间,所述第一磁路件具有第二磁芯,所述第二磁芯穿设于所述变压器绕组绕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感骨架的外周壁具有绕线槽,所述第一电感绕组绕设于所述绕线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感骨架具有两个间隔开的连接挂耳和两个间隔开的过线通道,所述连接挂耳设于所述绕线槽的一个侧壁,所述过线通道设于所述绕线槽的另一个侧壁,每个所述连接挂耳设有过线孔,所述引脚端子依次穿设于所述过线通道、所述过线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路件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变压器绕组的下方以支撑所述变压器绕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撑部连接,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连接部构造出L型结构,所述连接部夹设于所述变压器绕组和所述第一电感绕组之间,所述第二磁芯设于所述连接部的朝向所述变压器绕组的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绕组组件还包括:第一气隙垫片,所述第一气隙垫片粘接于所述第一磁芯朝向所述第一磁路件的侧壁面,且所述第一气隙垫片夹设于所述第一磁路件和所述第一磁芯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感绕组位于所述变压器绕组的一端,所述绕组组件还包括:第二电感绕组,至少一个所述引脚端子与所述第二电感绕组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绕组位于所述变压器绕组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感绕组与所述变压器绕组串联且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绕组组件还包括:第二电感骨架,所述第二电感绕组绕设于所述第二电感骨架,所述变压器绕线骨架与所述第二电感骨架连接;第三磁芯,所述第三磁芯与所述第二电感骨架连接,所述第三磁芯的部分结构穿设于所述第二电感绕组内;第二磁路件,所述第二磁路件位于所述第二电感绕组和所述变压器绕组之间,所述第二磁路件具有第四磁芯,所述第四磁芯穿设于所述变压器绕组绕内,所述第二磁芯和所述第四磁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磁芯和所述第四磁芯粘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绕组组件还包括:第二气隙垫片,所述第二气隙垫片粘接于所述第三磁芯朝向所述第二磁路件的侧壁面,且所述第二气隙垫片夹设于所述第二磁路件和所述第三磁芯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感骨架与所述第一电感骨架的构造相同,所述第二磁路件的构造与所述第一磁路件的构造相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充电器,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载充电器的绕组组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充电器,通过将第一电感绕组和变压器绕组集成为一个独立部件,由此可以减少车载充电器的零部件个数,一方面易于使车载充电器实现小型化、高功率密度设计;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外接引脚的数量,从而可以节省生产成本。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载充电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将第一电感绕组和变压器绕组集成为一个独立部件,由此可以减少车载充电器的零部件个数,一方面易于使车载充电器实现小型化、高功率密度设计;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外接引脚的数量,从而可以节省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绕组组件的主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绕组组件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绕组组件的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绕组组件的主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绕组组件的俯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绕组组件的电路原理图。
附图标记:
绕组组件100,
引脚端子12,第一端子121,第二端子122,第三端子123,第四端子124,
第一电感绕组13,
变压器绕组17,
第一电感骨架14,绕线槽141,连接挂耳142,过线孔143,过线通道144,
第一磁芯11,
变压器绕线骨架16,
第一磁路件24,第二磁芯15,支撑部241,连接部242,
第一气隙垫片23,
第二电感绕组20,
第二电感骨架19,
第三磁芯22,
第二磁路件25,第四磁芯18,
第二气隙垫片2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绕组组件100、车载充电器及车辆。
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充电器的绕组组件100,绕组组件100具有多个引脚端子12。如图6所示,引脚端子12可以为四个,且分别为第一端子121、第二端子122、第三端子123和第四端子124,其中,第一端子121和第二端子122可以与车辆的其中一组桥式电路(图6中的Q7、Q8、Q9、Q10为桥式电路的电气元件)电连接,第三端子123和第四端子124可以与车辆的其中另一组桥式电路(图6中的Q11、Q12、Q13、Q14为桥式电路的电气元件)电连接。
如图1、图2所示,绕组组件100为集成绕组结构且包括第一电感绕组13和变压器绕组17。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电感绕组13和变压器绕组17通过集成的形式构造成一个独立的部件,以供车载充电器使用,由此可以减少车载充电器的零部件个数,一方面易于使车载充电器实现小型化、高功率密度设计;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外接引脚的数量,从而可以节省生产成本。具体地,如图1、图2所示,至少一个引脚端子12与第一电感绕组13电连接,变压器绕组17与第一电感绕组13串联且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对第一电感绕组13和变压器绕组17时,可以包括两种绕法:1)第一电感绕组13的线圈绕制完后直接连续绕制变压器绕组17的原边绕组;2)变压器绕组17的原边绕组绕完后,直接连续绕制第一电感绕组13的线圈。这里,对引脚端子12的位置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如图2所示,引脚端子12为四个,其中两个引脚端子12设于第一电感绕组13,其中另外两个引脚端子12设于变压器绕组17。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充电器的绕组组件100,通过将第一电感绕组13和变压器绕组17集成为一个独立部件,由此可以减少车载充电器的零部件个数,一方面易于使车载充电器实现小型化、高功率密度设计;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外接引脚的数量,从而可以节省生产成本。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绕组组件100包括第一电感骨架14、第一磁芯11、变压器绕线骨架16和第一磁路件24。其中,第一电感绕组13绕设于第一电感骨架14,第一磁芯11与第一电感骨架14连接,第一磁芯11的部分结构穿设于第一电感绕组13内,变压器绕组17绕设于变压器绕线骨架16,变压器绕线骨架16与第一电感骨架14连接,第一磁路件24位于第一电感绕组13和变压器绕组17之间,第一磁路件24具有第二磁芯15,第二磁芯15穿设于变压器绕组17绕内。
如图1所示,为了方便将第一电感绕组13绕设置于第一电感骨架14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感骨架14的外周壁具有绕线槽141,第一电感绕组13绕设于绕线槽141内。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一电感骨架14具有两个间隔开的连接挂耳142和两个间隔开的过线通道144,其中一个连接挂耳142与其中一个过线通道144对应,其中另一个连接挂耳142与其中另一个过线通道144对应。每个连接挂耳142设有过线孔143,引脚端子12依次穿设于过对应的线通道144、对应的过线孔143,连接挂耳142设于绕线槽141的一个侧壁,过线通道144设于绕线槽141的另一个侧壁,由此便于对绕线位置进行限位、固定,从而易于构造出引线端子。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感绕组13和变压器绕组17具有共用磁路部分,共用磁路部分的磁通抵消。也即,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电感绕组13和变压器绕组17之间设置第一磁路件24。如图3所示,第一磁路件24可以包括支撑部241和连接部242。其中,支撑部241位于变压器绕组17的下方以支撑变压器绕组17。连接部242与支撑部241连接,支撑部241与连接部242构造出L型结构,连接部242夹设于变压器绕组17和第一电感绕组13之间,第二磁芯15设于连接部242的朝向变压器绕组17的表面。连接部242为第一电感绕组13和变压器绕组17之间的共用磁路部分,在连接部242处,共用磁路部分的磁通抵消。
为了方便调节第一磁路件24与第一磁芯11之间的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绕组组件100还可以包括第一气隙垫片23。其中,第一气隙垫片23粘接于第一磁芯11朝向第一磁路件24的侧壁面,且第一气隙垫片23夹设于第一磁路件24和第一磁芯11之间。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控制第一气隙垫片23的厚度即可调节第一磁路件24与第一磁芯11之间的距离,由此可以使绕组组件100适用于不同型号的车载充电器。
如图4、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绕组组件100还包括第二电感绕组20,至少一个引脚端子12与第二电感绕组20电连接。第一电感绕组13位于变压器绕组17的一端,第二电感绕组20位于变压器绕组17的另一端,第二电感绕组20与变压器绕组17串联且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电感绕组13、第二电感绕组20和变压器绕组17通过集成的形式构造成一个独立的部件,以供车载充电器使用,由此可以减少车载充电器的零部件个数,一方面易于使车载充电器实现小型化、高功率密度设计;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外接引脚的数量,从而可以节省生产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对第一电感绕组13、第二电感绕组20和变压器绕组17时,可以包括两种绕法:1)第一电感绕组13的线圈绕制完后直接连续绕制变压器绕组17的原边绕组,然后再绕制第二电感绕组20的线圈;2)第二电感绕组20的线圈绕制完后直接连续绕制变压器绕组17的原边绕组,然后再绕制第一电感绕组13的线圈。这里,对引脚端子12的位置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如图2所示,引脚端子12为四个,其中两个引脚端子12设于第一电感绕组13,其中另外两个引脚端子12设于第二电感绕组20。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绕组组件100还可以包括:第二电感骨架19、第三磁芯22和第二磁路件2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磁路件25与第一磁路件24的结构类似,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第二电感绕组20绕设于第二电感骨架19,变压器绕线骨架16与第二电感骨架19连接。第三磁芯22与第二电感骨架19连接,第三磁芯22的部分结构穿设于第二电感绕组20内。第二磁路件25位于第二电感绕组20和变压器绕组17之间。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电感绕组20和变压器绕组17具有共用磁路部分,共用磁路部分的磁通抵消。例如,如图4所示,第二磁路件25上夹设于第二电感绕组20和变压器绕组17之间的部分可以为共用磁路部分,再该部分结构处磁通抵消。
如图3所示,第二磁路件25具有第四磁芯18,第四磁芯18穿设于变压器绕组17绕内,第二磁芯15和第四磁芯18连接。进一步地,第二磁芯15和第四磁芯18粘接。例如,第二磁芯15和第四磁芯18可以通过胶水粘接。由此可以提升第二磁芯15和第四磁芯18连接稳定性。在一些实例中,第二电感骨架19设有绕线槽,第二电感绕组20绕设于绕线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绕组组件100还包括第二气隙垫片26。其中,第二气隙垫片26粘接于第三磁芯22朝向第二磁路件25的侧壁面,且第二气隙垫片26夹设于第二磁路件25和第三磁芯22之间。由此,通过控制第二气隙垫片26的厚度即可调节第二磁路件25与第三磁芯22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使绕组组件100适用于不同型号的车载充电器。
为了简化车载充电器的绕组组件100,减少绕组组件100的库存部件数量,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感骨架19与第一电感骨架14的构造相同,第二磁路件25的构造与第一磁路件24的构造相同。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芯11和第三磁芯22的构造也可以相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充电器,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载充电器的绕组组件100。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载充电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充电器、车辆,通过将第一电感绕组13和变压器绕组17集成为一个独立部件,由此可以减少车载充电器的零部件个数,一方面易于使车载充电器实现小型化、高功率密度设计;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外接引脚的数量,从而可以节省生产成本。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车载充电器的绕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组件为集成绕组结构,所述绕组组件具有多个引脚端子,所述绕组组件包括:
第一电感绕组,至少一个所述引脚端子与所述第一电感绕组电连接;
变压器绕组,所述变压器绕组与所述第一电感绕组串联且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器的绕组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感骨架,所述第一电感绕组绕设于所述第一电感骨架;
第一磁芯,所述第一磁芯与所述第一电感骨架连接,所述第一磁芯的部分结构穿设于所述第一电感绕组内;
变压器绕线骨架,所述变压器绕组绕设于所述变压器绕线骨架,所述变压器绕线骨架与所述第一电感骨架连接;
第一磁路件,所述第一磁路件位于所述第一电感绕组和所述变压器绕组之间,所述第一磁路件具有第二磁芯,所述第二磁芯穿设于所述变压器绕组绕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充电器的绕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感骨架的外周壁具有绕线槽,所述第一电感绕组绕设于所述绕线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充电器的绕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感骨架具有两个间隔开的连接挂耳和两个间隔开的过线通道,所述连接挂耳设于所述绕线槽的一个侧壁,所述过线通道设于所述绕线槽的另一个侧壁,每个所述连接挂耳设有过线孔,所述引脚端子依次穿设于所述过线通道、所述过线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充电器的绕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路件包括: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变压器绕组的下方以支撑所述变压器绕组;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撑部连接,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连接部构造出L型结构,所述连接部夹设于所述变压器绕组和所述第一电感绕组之间,所述第二磁芯设于所述连接部的朝向所述变压器绕组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充电器的绕组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气隙垫片,所述第一气隙垫片粘接于所述第一磁芯朝向所述第一磁路件的侧壁面,且所述第一气隙垫片夹设于所述第一磁路件和所述第一磁芯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充电器的绕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感绕组位于所述变压器绕组的一端,
所述绕组组件还包括:
第二电感绕组,至少一个所述引脚端子与所述第二电感绕组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绕组位于所述变压器绕组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感绕组与所述变压器绕组串联且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充电器的绕组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电感骨架,所述第二电感绕组绕设于所述第二电感骨架,所述变压器绕线骨架与所述第二电感骨架连接;
第三磁芯,所述第三磁芯与所述第二电感骨架连接,所述第三磁芯的部分结构穿设于所述第二电感绕组内;
第二磁路件,所述第二磁路件位于所述第二电感绕组和所述变压器绕组之间,所述第二磁路件具有第四磁芯,所述第四磁芯穿设于所述变压器绕组绕内,所述第二磁芯和所述第四磁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载充电器的绕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芯和所述第四磁芯粘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载充电器的绕组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气隙垫片,所述第二气隙垫片粘接于所述第三磁芯朝向所述第二磁路件的侧壁面,且所述第二气隙垫片夹设于所述第二磁路件和所述第三磁芯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载充电器的绕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感骨架与所述第一电感骨架的构造相同,
所述第二磁路件的构造与所述第一磁路件的构造相同。
12.一种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充电器的绕组组件。
1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载充电器。
CN202010658593.6A 2020-07-09 2020-07-09 绕组组件、车载充电器及车辆 Pending CN1139212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58593.6A CN113921241A (zh) 2020-07-09 2020-07-09 绕组组件、车载充电器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58593.6A CN113921241A (zh) 2020-07-09 2020-07-09 绕组组件、车载充电器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21241A true CN113921241A (zh) 2022-01-11

Family

ID=79232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58593.6A Pending CN113921241A (zh) 2020-07-09 2020-07-09 绕组组件、车载充电器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21241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60441A (ja) * 2006-09-01 2008-03-13 Tokyo Parts Ind Co Ltd インバータトランス
CN202918035U (zh) * 2012-10-22 2013-05-01 东莞创慈磁性元件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变压器、电感三合一装置
CN109087788A (zh) * 2018-07-19 2018-12-25 广东美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变压器
CN109378180A (zh) * 2018-12-20 2019-02-22 深圳市雅玛西电子有限公司 车载集成变压器
CN110062715A (zh) * 2019-01-11 2019-07-26 广东美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车载变压器及新能源汽车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60441A (ja) * 2006-09-01 2008-03-13 Tokyo Parts Ind Co Ltd インバータトランス
CN202918035U (zh) * 2012-10-22 2013-05-01 东莞创慈磁性元件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变压器、电感三合一装置
CN109087788A (zh) * 2018-07-19 2018-12-25 广东美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变压器
CN109378180A (zh) * 2018-12-20 2019-02-22 深圳市雅玛西电子有限公司 车载集成变压器
CN110062715A (zh) * 2019-01-11 2019-07-26 广东美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车载变压器及新能源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90029420A (ko) 노이즈 신호를 억제하기 위한 emc-필터
CN101047058B (zh) 线圈部件
US7961065B2 (en) Noise filter
US5977853A (en) Choke coil for eliminating common mode noise and normal mode noise
US10366823B2 (en) Coil component
US20080157914A1 (en) Lamp transformer assembly
US7948350B2 (en) Coil component
CN109215992A (zh) 磁性组件及包含该磁性组件的无线电能传输装置
US11908616B2 (en) Coil unit for inductively charging a vehicle
US5844461A (en) Isolation transformers and isolation transformer assemblies
CN109473255B (zh) 线圈装置
WO2019024584A1 (en) DEVICE FOR A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FOR A VEHICLE
US5629661A (en) Choke coil for eliminating common mode noise and normal mode noise
KR20190103953A (ko) 초크 장치 및 상기 초크 장치의 수용부
US8077005B2 (en) Aligned multilayer wound coil
CN113921241A (zh) 绕组组件、车载充电器及车辆
JP2019004589A (ja) シールド部材及び電力伝送ユニット
JP2019071748A (ja) 電力伝送ユニット
US11521787B2 (en) Coil component
CN113921242A (zh) 绕组组件、车载充电器及车辆
KR102154237B1 (ko) 차량용 공통 모드 필터
CN107768826B (zh) 机动车的天线单元与能量耦合装置的电磁脱耦装置
JP2019213186A (ja) 電子部品及び電子制御ユニット
JP4021746B2 (ja) 電源装置用コイル部品の基板実装構造
JP2013182927A (ja) コイル部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