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17816A - 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17816A
CN113917816A CN202110776438.9A CN202110776438A CN113917816A CN 113917816 A CN113917816 A CN 113917816A CN 202110776438 A CN202110776438 A CN 202110776438A CN 113917816 A CN113917816 A CN 1139178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frame
unit
image forming
form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7643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滨崎隆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39178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178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19Fram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 G03G21/206Conducting air through the machine, e.g. for cooling, filtering, removing gases like ozon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80Details relating to power supplies, circuits boards, electrical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01Thermal arrangements, e.g. for cooling, heating or preventing overheating
    • H05K1/0203Cooling of mounted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6Thermal details
    • H05K2201/066Heatsink mount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9Shape and layout
    • H05K2201/09818Shape or layout detail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group of H05K2201/09009 - H05K2201/09809
    • H05K2201/09972Partitioned, e.g. portions of a PCB dedicated to different functions; Boundary lines therefore; Portions of a PCB being processed separately or different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c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Mount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包括被布置成支撑形成单元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用于覆盖第一框架的外表面部件以及布置在第一框架与外表面部件之间的电路板。电路板包括印刷板、布置在印刷板的安装表面上的第一电子构件、以及小于第一电子构件并布置在印刷板的安装表面上的第二电子构件。电路板被布置成使得安装表面面向外表面部件并且在与外表面部件的平面相交的方向上延伸。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各实施例的方面涉及一种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激光束打印机(以下简称为成像装置)借助电力操作,并包括设置有用于进行成像操作的电子构件的电子电路板。电子电路板包括用于以适当的电压和适当的电流向各部分分配输入电力的电源板 (低压电源板)、用于管控各操作的控制器板、和用于执行感测的感测板。在成像装置中使用的这些板中,电源板通常设置有尺寸相对较大的电子构件,因此可能需要宽阔的空间和屏蔽,以避免与布置在电子构件周围的电导体发生短路。已知电源板沿前表面设置有框架并且沿后表面设置有其他薄金属板以控制噪音。因此,根据电源板的布局,成像装置的尺寸增大。
在已知的技术中,由右侧板和供纸单元框架形成框架,供纸单元框架的侧表面布置在右侧板的侧表面的内侧(盒侧),并且电源单元的尺寸相对较大的部件(例如,变压器)布置在面向第二侧表面的位置处,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16-20932中所讨论的。通过这种方式,抑制了电源单元的突出。同时,建议防止在第二侧表面与盒之间产生不必要的空间,并且建议有效地利用装置内的空间。
不过,通过利用右侧板和供纸单元框架形成框架并将电子构件朝成像装置的内侧布置,可以减小成像装置的尺寸。然而,这种布置增大了框架构造的复杂性。由于板被布置成面向成像装置的外侧,因此要在板与盖之间布置额外的薄金属板,导致成本增大。
发明内容
根据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装置包括:形成单元,其被构造成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其被布置成将形成单元夹在中间并支撑形成单元;外表面部件,其用于覆盖第一框架;和电路板,其布置在第一框架与外表面部件之间。电路板包括印刷板、布置在印刷板的安装表面上的第一电子构件、以及小于第一电子构件并布置在印刷板的安装表面上的第二电子构件。电路板被布置成使得安装表面面向外表面部件并且在与外表面部件的平面相交的方向上延伸,并且第一电子构件与外表面部件之间的第一间隙比第二电子构件与外表面部件之间的第二间隙短。
通过下文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A和1B是各自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透视图。
图2A和2B是各自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内部构造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框架的透视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
图5A至5D是各自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局部剖视图。
图6A和6B是各自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源单元的透视图。
图7示出了在从右侧观察时的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装置。
图8A至8D是各自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源单元附近的剖视图。
图9A和9B各自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源单元。
图10A和10B各自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内部构造。
图11A至11C各自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内部构造。
图12A和12B各自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内部构造。
图13A至13C各自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空气管道。
图14A至14C各自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内部构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用于体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的构件的尺寸、材料、形状和相对布置将可依据根据本公开的装置的构造和其他各种条件按要求进行修改。本公开的范围不限于以下示例性实施例。
(成像装置)
下面将参照图1A和1B描述成像装置。图1A和1B是各自示出了彩色激光束打印机的透视图,彩色激光束打印机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示例。在图1A和1B中,坐标轴X被称为产品的前后方向,坐标轴Y被称为产品的宽度方向,坐标轴Z被称为产品的高度方向(竖直方向)。成像装置1的外表面由多个主要由非导体树脂制成的盖构成。非导体并不意味着绝缘体,而是意味着不具有高导电性的材料,例如金属。成像装置1的外表面盖包括顶盖2、右盖3(外表面部件)、左盖4、前门5和盒盖6。位于后表面的盖包括上后盖7a、后门7b、后门把手7c、和下后盖7d。前门5可打开且可关闭地设置于成像装置1的主体,以便能够更换盒21。盒盖6被一体地固定至盒9上,并且与盒9一起可插入且可移除地设置。后门7b 可打开且可关闭地设置于成像装置1的主体,以便能够进行卡纸恢复和内部单元更换。顶盖2固定至成像装置1的主体上,并且设置有用于堆叠打印的记录材料S(例如纸)的排出托盘81。右盖3固定至成像装置1的主体上,并且设置有吸气口3a、排气口3b(图13B)、和其中露出电力入口49的电源开口3c。连接到用于供电的外部电源(例如插座)的电缆被连接至电力入口49。左盖4设置有通信开口4a,该通信开口4a露出用于从外面插入和移除各种通信电缆的输入/输出 (I/O)端口55a。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盖的固定、打开和关闭以及分割构造应被视为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于此。每个盖可以一体地设置、被进一步分割、或可打开/可关闭地或固定地支撑。每个开口可以设置有与本示例性实施例不同的盖。
图2A和2B是各自示出了成像装置1的内部构造的透视图(盖未示出)。图3是示出了形成成像装置1框架的框架10的构造的透视图。框架10由导电金属板制成,并且主要由左框架11(第一框架)、右框架12(第二框架)、主框架13、扫描仪框架14和定影框架15构成。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左框架11和右框架12之间的空间被称为框架内空间,而左框架11和右框架12之外的空间被称为框架外空间。主框架13、扫描仪框架14和定影框架15布置在左框架11和右框架12 之间,并且通过与左框架11和右框架12结合而形成框架的一部分。
下面将参照图2A和2B描述成像装置中的各单元的布置和支撑。激光扫描仪19布置在扫描仪框架14的上部处并且由扫描仪框架14 支撑。驱动单元90主要布置在右框架12的外侧并且由右框架12支撑。驱动单元90的一部分穿透右框架12中的孔,以将驱动力传递至布置在框架内空间中的单元。电源单元100布置在右框架12的外侧和驱动单元90的下面,并且由右框架12和外围构件支撑。盒9布置在框架内空间中并且布置在主框架13下方。手动进给单元8被分为其间具有输送路径P2的上单元和下单元。上单元由主框架13支撑。分离单元40主要布置在框架内空间中,并且由主框架13、右框架12和左框架 11支撑。供给驱动机构44布置在右框架12底部的内侧,并且横跨右框架12连接设置在框架10内外的单元。初次转印单元30布置在框架内空间中、介于主框架13和扫描仪框架14之间、位于盒21的下方,并且由左框架11、右框架12和外围部件(未示出)支撑。二次转印单元60由左框架11和右框架12可摆动地支撑。当后门7b被打开时,二次转印单元60可以被移动至打开位置。当二次转印单元60移动到打开位置时,输送路径通向外部。定影单元70和排出单元80被形成为一个单元,并且被支撑在左框架11和右框架12的顶部的后侧处。控制单元55和高压单元56布置在左框架11的外侧,并且由左框架 11和外围部件支撑。
图4是示出了成像装置1的剖视图。成像装置1包括记录材料进给单元,该单元包括盒9、手动进给单元8、分离单元40、输送单元 50和排出单元80。成像装置1包括用于供给可以从盒9和手动进给单元8供应的记录材料S的两条不同路径。成像装置1包括始自于盒9 的进给口的输送路径P1、始自于手动进给单元8的输送路径P2、以及位于输送路径P1和P2下游的输送路径P3。
(对记录材料S的成像操作)
下面将描述成像操作。图5A是示出了分离单元40和输送单元50 的外围的剖视图。分离单元40包括进给辊41、分离辊对42、供给驱动马达43和供给驱动机构44。
在输送盒9中的记录材料S时,进给辊41与堆叠在盒9的堆叠板 9a上的记录材料S中的最上方记录材料S接触。然后,进给辊41转动,以向下游侧供给记录材料S。堆叠板9a由盒9可摆动地支撑,并且当盒9存放在成像装置1中时,堆叠板9a可摆动地将记录材料S 提升到可进给位置。分离辊对42包括分离输送辊42a和分离辊42b。分离输送辊42a与记录材料S的上表面接触,然后转动以施加使记录材料S向下游侧移动的输送力。同时,分离辊42b沿与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对记录材料S和后续的记录材料S施加阻力,从而不向下游侧输送多张记录材料S。一张记录材料S可以被分离辊对42输送到下游侧。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分离辊42b与扭矩限制器(未示出)连接,并且通过扭矩限制器的旋转阻力来分离记录材料S。然而,各实施例的方面并不限于在分离辊42b中使用的这种分离方法。适用方法的示例包括使用由分离垫施加的摩擦力的垫分离方法、以及分离辊42b从供给驱动机构44获得驱动力并在与分离输送辊42a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转动从而进行分离的延迟方法。
在从手动进给单元8输送记录材料S时,用户将记录材料S放在手动进给单元8中,以便能够使记录材料S经由手动进给口8a沿输送路径P2输送。图5B是示出了用于沿着输送路径P2输送记录材料S 的手动进给输送单元45的外围的剖视图。手动进给输送单元45包括上游输送前辊45a、上游输送前可旋转部件45b、下游输送前辊45c、下游输送前可旋转部件45d、和纸张检测标志46。因此,纸张检测标志46由记录材料S的前缘摆动,用于检测纸张检测标志46的旋转的纸张检测传感器(未示出)可检测到记录材料S插入至手动进给口8a 中。响应于纸张检测传感器检测到记录材料S被放在手动进给单元8 中,上游输送前辊45a和下游输送前辊45c开始转动。当记录材料S 进一步插入至上游输送前辊45a时,上游输送前辊45a和面向上游输送前辊45a的上游输送前可旋转部件45b夹持记录材料S,然后,上游输送前辊45a转动,以将记录材料S输送至位于下游侧的下游输送前辊45c。下游输送前辊45c和下游输送前可旋转部件45d夹持记录材料S,然后将记录材料S输送到位于下游侧的分离辊对42。在记录材料S到达分离辊对42之后,执行类似于在盒9中执行的操作。
下面将描述输送单元50。输送单元50主要包括输送辊51、输送可旋转部件52和输送传感器(未示出)。输送辊51借助输送可旋转部件52夹持从分离单元40供给的记录材料S,然后将记录材料S输送到下游侧。输送传感器检测由输送辊51输送的记录材料S的前缘并且调整(改变)输送辊51的旋转速度,以使得要在二次转印单元60处转印的图像的位置与记录材料S的位置在预定的范围内匹配。输送单元50从供给驱动马达43获得驱动力。
下面将描述成像单元20。成像单元20主要包括激光扫描仪19、盒21、初次转印单元30和二次转印单元60。图5C是示出了成像单元20的外围的剖视图。下面将描述由成像单元20执行的成像过程。盒21主要包括调色剂容纳容器22、调色剂供给单元23、感光鼓24、废调色剂容纳容器25、清洁单元26和充电辊28。盒21中的充电辊 28在旋转的感光鼓24的表面上施加电荷。激光扫描仪19用激光束适当地照射旋转的感光鼓24。通过电位差在感光鼓24上形成潜像。盒 21包括用于存储和容纳调色剂的调色剂容纳容器22,并且将调色剂容纳容器22中的调色剂从调色剂供给单元23供给至感光鼓24。当调色剂被转印至感光鼓24上的潜像时,在感光鼓24上形成了调色剂图像。成像单元20从驱动单元90的驱动马达91获得驱动力以转动和操作每个单元。
初次转印单元30主要包括中间转印带31、驱动辊32、张紧辊33、初次转印辊34、以及用于操作这些构件的机构和电偏压供给结构。中间转印带31由驱动辊32和两个张紧辊33支撑,从而在中间转印带 31上不会出现松弛。在中间转印带31的内周处设置有四个初次转印辊34。初次转印辊34被布置成可在初次转印辊34与中间转印带31 压力接触的按压位置和初次转印辊34与中间转印带31不接触的分离位置之间变化。在成像过程中,当初次转印辊34被设定到按压位置时,中间转印带31与感光鼓24压力接触。当施加电偏压时,感光鼓24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中间转印带31上。调色剂图像依次从盒21 的关于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感光鼓24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 上。于是,通过四种不同颜色的调色剂产生的彩色图像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1上。中间转印带31和驱动辊32也被用于二次转印单元60中。在调色剂已经从感光鼓24转印至中间转印带31上之后、即在成像之后,残留在感光鼓24上的调色剂被清洁单元26从感光鼓24上刮下。被刮下的调色剂被容纳在作为包括在盒21中的废调色剂存储单元的废调色剂容纳容器25中。
二次转印单元60包括中间转印带31、驱动辊32和二次转印辊61。驱动辊32和二次转印辊61隔着中间转印带31夹持从输送单元50输送的记录材料S,以使记录材料S经受转印和输送处理。当电偏压被施加至二次转印辊61并且记录材料S穿过中间转印带31与二次转印辊61之间时,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被转印到记录材料S上,并且在记录材料S上形成了基于调色剂的彩色图像。
下面将描述定影单元70。图5D是示出了定影单元70和排出单元 80的外围的剖视图。定影单元70包括作为压力辊的定影辊71和面对定影辊71以形成夹持部分的加热单元72。在定影单元70中,定影辊 71和加热单元72在夹持转印有彩色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S的同时转动,并且定影单元70向记录材料S施加热和压力,从而执行定影。加热单元72包括作为热源的加热器73、定影膜74、加热器支架75 和加热器支架支撑件76,并且提高定影辊71和加热单元72的温度。加热器支架75支撑加热器73并且可旋转地支撑定影膜74。加热器支架支撑件76支撑加热器支架75。加热单元72包括定影温度检测传感器(未示出),该传感器控制加热器的热值,使得由定影辊71和加热单元72形成的夹持部分达到预定的温度。在转印有图像的记录材料S 到达定影单元70之前,定影单元70被加热器加热到预定的温度。当记录材料S穿过定影辊71与其温度已达到预定温度的加热单元72之间时,由转印到记录材料S上的调色剂形成的图像被定影。预定的温度取决于装置所安装的环境、纸张类型和其他各种各样的条件。定影单元70从定影驱动单元78的定影驱动马达79获得驱动力,以转动用于纸张输送的各个构件。定影单元70包括用于从外部遮蔽加热单元 72的定影盖77。
下面将描述排出单元80。排出单元80主要包括排出辊82、排出引导件84和各种类型的纸张检测传感器。通过定影单元70在其上定影有图像的记录材料S被排出辊82和排出可旋转部件83夹持并输送。各种类型的纸张检测传感器检测输送的纸张的宽度和长度。位于排出单元80下游侧的排出托盘81堆放排出的记录材料S。
(电源单元)
下面将描述电源单元100的外围的构造。电源单元100是向成像装置1内的各个单元供电的电子电路板(低压电源板)。电力从电力入口49供应,连接到外部电源(例如插座)的电缆被连接至电力入口49。
图6A和6B是示出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源单元100的透视图。电源单元100主要包括电源板101、包括印刷铜箔线和跳线(未示出)的电路102、连接至电路102的电子构件103、以及附接至电子构件103的附属构件104。
用于电源板101的印刷板有各种类型,包括单面板、双面板和多层板。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下面将以单面板为例进行描述。用于电源板101的各种材料包括纸酚(paperphenol)、纸环氧树脂和玻璃。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将以纸酚制成的电源板101为例进行描述。单面板具有其上用导电材料(例如铜)印刷布线图案的电路表面101a(印刷表面)、以及与电路表面101a相反的安装表面101b。形成于电路表面101a上的电路(未示出)和电子构件103用导电材料(例如焊料和铜)连接。孔形成在电源板101中,并且电子构件103布置在安装表面101b侧,电子构件103的连接端子通过该孔突出到电路表面101a 侧。然后,用焊料连结电路和电子构件103,以实现电气和机械连接。在这个过程中,焊料流动过程是有效的,其中电子构件103的连接端子通过电源板101的孔突出到电路表面101a侧,并且在这种状态下,当电源板101在熔化的焊料浴槽上移动时焊料被吹起,以焊接电路和电子构件103。因此,尺寸相对较大的电子构件经常布置在安装表面 101b侧。
各种组件被附接至电源板101。例如,输出连接器包括用于输出初级电流的初级输出连接器103b、以及用于输出次级电流的次级输出连接器103h。
电路具有包括初级电路102a和次级电路102b的独立部分,初级电路102a主要使用从商用电源输入的初级电流,次级电路102b将初级电流的电压转换为次级电流的不同电压并且使用次级电流。初级电路102a和次级电路102b由边界线102c隔开。
电子构件103包括各种元件。尺寸相对较大的电子构件103的示例包括被经由电力入口49从外部供电的输入连接器103a、用于向外部输出电力的输出连接器103b、以及用于转换电压的变压器103c。尺寸相对较大的电子构件103的其他例示例包括肖特基势垒二极管 103d、电解电容器103e、变阻器103f和保险丝103g。具有大热值的小尺寸电子构件103还设置有用于冷却的热沉104a作为附属构件 104。由于热沉104a是由具有高热传导性的材料(例如铝和铁)制成的,因此冷却效果随着表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因此,热沉104a的材料和形状通常被选择以实现所需的性能,而其尺寸等于或小于安装在安装表面101b上的其他较大电子构件的尺寸。与成像装置1中的其他电路板相比,电源单元100经常设置有上述多个大尺寸的电子构件。然而,各实施例的方面不限于这些板、电子构件和附件,并且不一定需要设置所有这些元件。
图7示出了从左侧面观察时的成像装置1。图8A至8D是示出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框架10、右盖3和电源单元100的剖视图。图 8A是沿图7中的线A-A截取的剖视图。图8B是沿图8A中的线(b) 截取的剖视图。图8C是沿图8A中的线(c)截取的剖视图。如图8A 至8D所示,右框架12和右盖3平行地设置成在坐标轴X和Z的方向上延伸。图9A和9B示出了电源单元100的外观。
(坐标轴X’相对于坐标轴X的倾斜)
如图8A所示,当从Z’方向向-Z’方向观察电源单元100时,坐标轴X’平行于电源板101的平面并与坐标轴Y’和Z’正交地相交。换言之,坐标轴X’平行于安装表面101b,坐标轴Y’垂直于安装表面101b。
在电源单元100的电子构件103中,变压器103c(第一电子构件) 是最大的构件,即在+Y’方向上距作为基准平面的安装表面101b最高的电子构件103。变压器103c的中心线T1与坐标轴Y’平行地延伸(图 9A)。以中心线T1为边界线,包括电源板101的较大区域的一侧被称为a侧,而包括电源板101的较小区域的一侧被称为b侧。从a侧的板边缘到线T1的距离La被制成为大于从b侧的板边缘到线T1的距离Lb。
作为最高电子构件103的变压器103c在+Y’方向上距作为基准平面的安装表面101b具有高度(距离)H1,如图8A至8C、9A和9B 所示。变压器103c被布置成使得在坐标轴Y上到右盖3的最短距离是距离C1。同时,电解电容器103e(第二电子构件)在+Y’方向上距作为基准平面的安装表面101b具有高度(距离)H2。参照图9A所示的截面,电解电容器103e是在中心线T1左侧的a侧区域中仅次于变压器103c的次高电子构件103。电解电容器103e被布置成使得在坐标轴Y上到右盖3的最短距离是距离C2(图8C)。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电源板101被布置成使得平行于电源板101 平面的坐标轴X’与坐标轴X相交,因而变得与右框架12和右盖3不平行。更具体地,电源板101被布置成相对于右框架12和右盖3倾斜,使得高度H1和H2之间的差大于距离C2和C1之间的差。
(坐标轴Z’相对于坐标轴Z的倾斜)
如示出了从X方向到-X方向观察的电源单元100的图8B和8D 所示,坐标轴Z’平行于电源板101的平面并且与坐标轴Y’和Z’正交地相交。
在电源单元100的电子构件103中,变压器103c(第一电子构件) 是在+Y’方向上距作为基准平面的安装表面101b最高的电子构件103。变压器103c的中心线T2与坐标轴Y’平行地延伸(图9B)。以中心线 T2为边界线,包括电源板101的较大区域的一侧被称为c侧,而包括电源板101的较小区域的一侧被称为d侧。从c侧的板边缘到中心线 T2的距离Lc被制成为大于从d侧的板边缘到中心线T2的距离Ld。
作为最高电子构件103的变压器103c在+Y’方向上距作为基准平面的安装表面101b具有高度(距离)H1,如图8B中所示。变压器 103c被布置成使得在坐标轴Y上到右盖3的最短距离是距离C1。
同时,热沉104c(第二电子构件)在+Y’方向上距作为基准平面的安装表面101b具有高度(距离)H3。参照图9B所示的截面,热沉 104c是在中心线T2上部的c侧区域中仅次于变压器103c的次高电子构件103。热沉104c被布置成使得在坐标轴Y上到右盖3的最短距离是距离C3(图8D)。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电源板101被布置成使得平行于电源板101 平面的坐标轴Z’与坐标轴Z相交,因而变得与右框架12和右盖3不平行。更具体地,电源板101被布置成相对于右框架12和右盖3倾斜,以使得高度H1和H3之间的差大于距离C3和C1之间的差。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电源板101被布置成相对于X和Z轴三维地倾斜,如图8A至8D中所示。
(电源单元100的接地)
下面将描述电源单元100的接地。图10A和10B是示出了电源单元100和不包括外表面盖的成像装置1的透视图。为了使电源单元100 稳定操作,采用了接地。成像装置1通过经由插入电力入口49的电缆连接的外部电源的地线进行外部接地。然而,在成像装置1中设置了多条接地路径。因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电源板101设置有多个作为板侧的接地连接部件的板侧接地连接部件105,更具体地是三个板侧接地连接部件105a、105b和105c,如图6A中所示。相比之下,成像装置1的主体设置有分别对应于三个板侧接地连接部件105a、105b和105c的三个装置侧接地连接部件110a、110b和110c,作为装置侧的接地连接部件,如图10B所示。如上所述,在电源板101被附接至成像装置1的状态下,由于电源板101相对于右框架12是倾斜的,因此各板侧接地连接部件105a、105b和105c与右框架12之间的距离是不同的。更具体地,电源板101是倾斜的,使得在Y轴方向上到右框架12的距离朝+X方向逐渐减小(图8A和10B)并且朝-Z方向逐渐减小(图8B至8D)。因此,在电源板101附接至成像装置1的状态下,板侧接地连接部件105a最靠近右框架12,而板侧接地连接部件105c最远离右框架12。
相比之下,装置侧接地连接部件110a对应于其中电源板101最靠近右框架12的板侧接地连接部件105a,并且由右框架12形成。装置侧接地连接部件110b对应于板侧接地连接部件105b,并且由驱动单元90的驱动框架92形成。装置侧接地连接部件110c对应于其中电源板101离右框架12最远的板侧接地连接部件105c,并且由支撑分离单元40的供给驱动马达43的马达金属板48形成。
形成成像装置1的框架并具有导电性的框架10包括左框架11、右框架12、主框架13、扫描仪框架14和定影框架15。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马达金属板48和驱动框架92用导电螺钉(未示出)紧固和固定至右框架12。因此,马达金属板48和驱动框架92确保与右框架 12以及与框架10的连续性。
电力入口49由一体式的电源固定金属板49a支撑,该电源固定金属板49a用螺钉49b紧固并固定至马达金属板48。因此,电力入口49 被固定至马达金属板48并且还被固定至框架10。因此,马达金属板 48、即框架10通过导电螺钉49b而确保与电源固定金属板49a的连续性。此外,电力入口49被构造成使得电源固定金属板49a与通过插入电力入口49的电缆连接的外部电源的地线相连。
以这种方式,板侧接地连接部件105a通过右框架12的装置侧接地连接部件110a和电源固定金属板49a而与外部电源的地线连接并接地。板侧接地连接部件105b通过驱动框架92的装置侧接地连接部件 110b、右框架12和电源固定金属板49a与外部电源的地线连接并接地。板侧接地连接部件105c通过马达金属板48的装置侧接地连接部件 110c和电源固定金属板49a与外部电源的地线连接并接地。换言之,在接地连接部件中,板侧接地连接部件105c通过具有最少部件数量的路径连接到入口,而板侧接地连接部件105b通过具有最大部件数量的路径连接到入口。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通过使用用于将电源板101接地的构件,电源板101被布置成相对于右框架12倾斜、并且被固定至框架10上,以使得电源板101与右框架12之间的距离根据位置而变化。这种构造使得能够将用于将电源板101接地的部件也用作用于支撑电源单元 100的部件,从而消除了对额外部件的需求并减少了部件的数量。
尽管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多个部件用螺钉固定以确保连续性,但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只要通过导电部件的直接接触来确保连续性,也可采用非导电的螺钉。此外,各部件可以通过使用除螺钉以外的器件进行固定。
(驱动单元90)
图11A至11C示意性地示出了驱动单元90的构造。图11A示出了从-Y方向到+Y方向观察的驱动单元90和电源单元100。图11B示出了从-X方向到+X方向观察的驱动单元90和电源单元100。图11C 是沿图11A中的截面(c)截取的剖视图。
驱动单元90被布置成使得驱动单元90的一部分布置在右框架12 与电源单元100之间。驱动单元90主要包括驱动框架92、驱动马达 91、以及驱动传递机构93。
驱动框架92被固定至右框架12,以支撑驱动单元90的各个构件。驱动框架92设置有支撑线束109的线束引导件98(图2A和2B)。线束109包括线束109a、109b、109c和109d。线束109a连接驱动马达 91和控制板(未示出),线束109b连接定影驱动马达79和控制板。线束109c连接电源单元100和电源板101,线束109d连接驱动单元 90的分离螺线管97a和控制板。线束引导件98也用作屏蔽墙98a的一部分,该屏蔽墙是驱动传递机构93和电源单元100之间的分隔部(图 11C)。在线束引导件98的附近设置有障眼引导件99。障眼引导件99 包括屏蔽墙99a和障眼墙99b(如下所述)。屏蔽墙99a与屏蔽墙98a 一起用作驱动传递机构93和电源单元100之间的分隔部。
驱动传递机构93主要包括鼓驱动单元94、调色剂供给驱动单元 95、初次转印驱动单元96和分离驱动单元97,并且将来自驱动马达 91的驱动力传递至各个构件。鼓驱动单元94包括鼓驱动齿轮94a并与感光鼓24接合以便可旋转地驱动感光鼓24。调色剂供给驱动单元 95包括调色剂供给驱动齿轮95a并且被构造成将来自驱动马达91的驱动力传递至调色剂供应单元23以进行旋转,因而向感光鼓24供应调色剂。初次转印驱动单元96包括初次转印驱动齿轮96a,并且被构造成将驱动力从初次转印驱动齿轮96a传递至驱动辊32(图5C)。分离驱动单元97使初次转印辊34(图5C)可移动。更具体地,分离驱动单元97可以在按压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改变初次转印辊34的位置。按压位置是初次转印辊34推压中间转印带31以便能够将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24转印至中间转印带31的位置。分离位置是初次转印辊34从按压位置缩回且中间转印带31与感光鼓24分离的位置。
更具体地,带有电磁致动器的离合器被用作分离驱动单元97。分离驱动单元97包括用作电磁致动器的分离螺线管97a、其旋转受分离螺线管97a限制/允许的部分无齿的分离齿轮97b、以及由部分无齿的分离齿轮97b驱动的分离凸轮97c。分离凸轮97c被制成是可移动的,以使支撑初次转印辊34的支撑部件(未示出)滑动。更具体地,分离凸轮97c被构造成在分离电磁铁97a被打开时允许部分无齿的分离齿轮97b旋转并将驱动力传递至分离凸轮97c以使分离凸轮97c转动,从而改变初次转印辊34的位置。
下面将描述驱动单元90的每个构件的布置。鼓驱动单元94和调色剂供给驱动单元95被布置成隔着右框架12面对四个不同的盒21。分离凸轮97c被布置成隔着右框架12面对中间转印带31。初次转印驱动单元96被布置成隔着右框架12面对驱动辊32。如图11A所示,在驱动单元90中,鼓驱动单元94和调色剂供给驱动单元95被布置在竖向中心处,分离驱动单元97被布置在下部处,驱动马达91被布置在上部处。包括分离凸轮97c和分离螺线管97a的分离驱动单元97 被设置在电源板101与右框架12之间,并且被布置成隔着屏蔽壁98a 面对电路表面101a(图11C)。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驱动单元90的驱动传递机构93、更具体地是分离驱动单元97的分离螺线管97a被布置在右框架12与电源板 101之间的空间中。该空间是通过将电源板101布置成相对于右框架 12倾斜而获得的。更具体地,分离螺线管97a布置在框架10(右框架 12)的外侧。与电源板101平行于右框架12布置的情况和分离螺线管 97a布置在框架10(右框架12)内侧的情况相比,这种布置可以减少成像装置1在Y方向上的宽度。与电源板101和分离螺线管97a布置成在X方向上偏移的情况相比,这种布置还可以降低成像装置1在X 方向上的高度。这种布置还能够防止成像装置1的尺寸增大。
(供给驱动马达43和供给驱动机构44)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作为驱动单元的供给驱动马达43和供给驱动机构44的部分被布置在右框架12与电源单元100之间。图12A是示出了供给驱动马达43和供给驱动机构44附近的构造的透视图。图 12B是沿平面X-Y截取的示出了成像装置1的剖视图。供给驱动马达 43通过供给驱动机构44将驱动力传递至进给辊41、分离辊对42、手动进给输送单元45和输送单元50,以驱动这些单元。供给驱动机构 44包括用于操作进给辊41和分离辊对42的供给驱动齿轮组44a(未示出),用于操作手动进给输送单元45的输送前驱动齿轮组44b,以及用于操作输送单元50的输送后驱动齿轮组44c。大尺寸的供给驱动马达43被布置在电源单元100的后侧和右框架12的外侧,以方便连接电线束。另一方面,进给辊41、分离辊对42、手动进给输送单元 45和输送单元50被布置在右框架12的内部(其为纸张输送空间),以便输送纸张。因此,布置在框架10外侧的供给驱动马达43的驱动力经由供给驱动机构44被传递至布置在框架10内部的进给辊41、分离辊对42、手动进给输送单元45和输送单元50。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供给驱动机构44的由供应盖47(遮蔽构件)覆盖的供给驱动齿轮组44a的一部分布置在右框架12与电源板 101之间。通过以这种方式使供给驱动机构44的供给驱动齿轮组44a 的一部分与电源板101在Y方向上重叠,与供给驱动机构44的供给驱动齿轮组44a和电源板101布置成在X方向上偏移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X方向上的宽度。这种布置还能够防止成像装置1的尺寸增大。
供给驱动机构44的手动进给输送单元45布置在右框架12的向外突出的突起12a(图3)中,并且设置成面对电源单元100且右框架 12介于其间。右框架12的突起12a设置成突出到右框架12与电源板 101之间的空间内,并且手动进给输送单元45的一部分布置在突起12a 内。该空间是通过将电源板101布置成相对于右框架12倾斜而获得的。与在右框架12上不设置突起12a的情况相比,这种布置能够使成像装置1在Y方向上的宽度减少。这种布置还能够防止成像装置1的尺寸增大。
如上所述,成像装置1的尺寸可以通过将其他单元布置在右框架 12与电源板101之间的空间内而减小。该空间是通过将电源板101布置成相对于右框架12倾斜而获得的。
(空气管道)
下面将参照图13A至14C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空气管道的构造。电源板101上的一些电子构件在操作期间会发热。此外,每个电子构件都存在该构件可以正常操作的温度上限。如果有电子构件可能达到高温,则要进行控制以使温度维持在上限或以下。如果电源板 101周围存在很多空间,则可以预期通过自然对流产生的冷却效果。然而,最近人们要求减小成像装置1的尺寸。由于其他单元紧密且密集地布置在电源板101周围,因此很难在电源板101周围提供许多空间,使得很难期待通过自然对流产生的冷却效果。
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了将电子构件103的温度控制在预定温度或以下,设置风扇以将环境空气引入成像装置1中,然后将引入的环境空气吹向电源单元100的电子构件103以冷却电子构件 103。
图13A至13C和图14A至14C示出了成像装置1中的空气流。图13A示出了从成像装置1的外部吸气和向成像装置1的外部排气。空气流F0是通过从成像装置1外部吸气产生的,而空气流F5是向成像装置1外部的排出空气流。空气流F0是通过布置在右盖3上的带有百叶窗的吸气口3a进行吸气而产生的。空气流F5是在空气通过前门5与覆盖盒9的前表面的盒盖6之间的空隙排出时产生的。图13B 示出了盒盖6被移除的成像装置1。空气流F4是在空气通过布置在右盖3上的带有百叶窗的排气口3b排出时产生的。空气流F4穿过前门 5与覆盖盒9的前表面的盒盖6之间的间隙而变成空气流F5。图13C 是示出了成像装置1中的空气流的透视图。图13C示出了外表面盖(包括顶盖2、右盖3、左盖4、前门5和盒盖6)被移除的成像装置1。
图14A是示出了成像装置1中的空气流的剖视图。风扇121使叶片(未示出)转动以产生空气流,并且从具有百叶窗的吸气口3a吸气。由风扇121抽吸的空气被以通过由管道122形成的空气管道分支成空气流F1和F2的方式供给。空气流F1穿过管道122的内部并且从管道122的开口122b流到其中设置有盒21的区域以冷却盒21。空气流 F2从管道122的开口122c流到其中设置有电源单元100(电源板101) 的区域。在该区域中,空气流F2成为冷却电源单元100的空气流F3 (图14C)。通过电源单元100的空气作为下游空气流F4流动,然后被作为空气流F5排出到成像装置1的外部。图14B是示出了排气口 3b附近的剖视图。为了防止通过排气口3b直接从成像装置1的外部视觉地识别出电源单元100,在右盖3上的排气口3b附近设置了障眼引导件99的障眼墙99b。因此,在排气口3b附近,空气流F3以分支的方式穿过障眼墙99b上方和下方的路径,然后通过排气口3b排出。
下面将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利用空气流F3冷却电源单元 100的冷却构造。电源单元100被隔开电源单元100与驱动单元90以分隔空间的屏蔽墙98a以及构成外表面的右盖3和右框架12(框架10) 所包围,并且被构造成由通过该被包围空间的空气流F3冷却。
换言之,风扇121产生从电源板101的一侧流到另一侧的空气流F3。在电源板101的安装表面101b与右盖3之间的空间中流动的空气流F3进一步接触电子构件103,以比在电路表面101a与框架10之间的空间中流动的空气流F3更有效地冷却电子构件103。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空气流F3在安装表面101b与右盖3之间的流路截面中流动,更具体地是在从安装表面101b的Z方向上边缘到右盖3沿Y 方向延伸的上摺边与从安装表面101b的Z方向下边缘到右盖3沿Y 方向延伸的下摺边之间的截面中流动。
然而,如果电子构件103占据了流路截面,则允许空气流的截面面积减少,导致空气流的量减少。特别地,如果大尺寸的电子构件103 布置在空气流F3的上游侧、而小尺寸的电子构件103布置在空气流 F3的下游侧,则电子构件103的冷却效率下降。
更具体地,在其中布置大尺寸的电子构件103的上游侧,电子构件103占据了大部分的流路截面,因此允许空气流的截面面积减少,导致空气流的量减少。另一方面,在其中布置小尺寸的电子构件103 的下游侧,电子构件103占据小部分的流路截面,因此允许空气流的截面面积增大。然而,在其中布置大尺寸的电子构件103的上游侧空气流的量已减少。因此,在其中布置小尺寸的电子构件103的下游侧,空气流F3的流速下降,导致电子构件103的冷却效率下降。
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与由电源板101的安装表面101b 和面向安装表面101b的右盖3限定的平面Y-Z平行的截面在空气流 F3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之间有所区别,即下游侧的截面被做成大于上游侧的截面。换言之,电源板101相对于右盖3是倾斜的,使得该截面从-X方向侧朝+X方向侧逐渐增大。右框架12的突起12a和分离驱动单元97的分离螺线管97a设置在电路表面101a与框架10之间的空间中,以减小装置的尺寸。该空间是通过将电源板101布置成相对于右盖3倾斜而产生的。
进一步地,在布置于电源板101的安装表面101b上的电子构件 103中,大尺寸(高)构件布置在空气流F3的下游侧,小尺寸(短) 构件布置在空气流F3的上游侧。更具体地,电子构件103布置在安装表面101b上,使得电子构件103的高度(在Y’方向上的长度)从 -X方向朝+X方向逐渐增大。
更具体地,参考图8B中的沿图8A中的截面B-B截取的剖视图,在空气流F3的下游侧,布置有变压器103c,该变压器103c是在+Y’方向上距作为基准平面的安装表面101b最高的电子构件103。另一方面,参考图8C中的沿图8A中的截面C-C截取的剖视图,在空气流 F3的上游侧,布置有电解电容器103e,该电解电容器103e是在+Y’方向上距作为基准平面的安装表面101b仅次于变压器103c的次高电子构件103。
参照图8B,流路截面A1是指安装表面101b与右盖3之间的截面,更具体地是从安装表面101b的Z方向上边缘到右盖3沿Y方向延伸的上摺边与从安装表面101b的Z方向下边缘到右盖3沿Y方向延伸的下摺边之间的截面。同样,参考图8C,流路截面A2是指安装表面101b与右盖3之间的截面,更具体地是从安装表面101b的Z方向上边缘到右盖3沿Y方向延伸的上摺边与从安装表面101b的Z方向下边缘到右盖3沿Y方向延伸的下摺边之间的截面。空气流F3的下游侧的流路截面A1被做成大于空气流F3的上游侧的流路截面A2。
空气流F3的下游侧的流路截面A1被作为最高电子构件103的变压器103c占据,使得允许空气流的截面面积减少,导致空气流的量减少。同样,空气流F3的上游侧的流路截面A2被电解电容器103e占据,使得允许空气流的截面面积减少,导致空气流的量减少。然而,可以使关于流路截面A2的空气流减少量小于关于流路截面A1的空气流减少量。
因此,电源板101相对于右盖3倾斜,并且流路截面从空气流F3 的上游侧朝下游侧逐渐增大(A1>A2)。在这种构造中,空气流F3的上游侧的流路截面A1的截面面积增大。因此,即使布置大尺寸的电子构件103(例如变压器103c),空气也能被顺畅地引导,从而防止了空气流的量减少。另一方面,空气流F3的上游侧的流路截面A2的截面面积减少。因此,空气流F3可以均匀地流动,使得能够充分地冷却电解电容器103e。
由于成像装置1除了电源单元100之外还包括发热单元,因此装置中的温度经常变得比环境空气高。虽然最好是直接向电源单元100 引入环境空气以进行空气供应,但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如果加热构件布置在用于通过风扇将环境空气引入电源单元100的路径上,则不存在危害,因为只要空气温度低于电子构件103,就可以产生冷却效果。
如上所述,各实施例的方面提供了一种小尺寸的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具有设计好的电源布局并提供了有利的电源冷却效率。
尽管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应当理解,本公开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宽泛的解释,以涵盖所有这样的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20)

1.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形成单元,其被构造成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
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其被布置成将形成单元夹在中间并支撑形成单元;
外表面部件,其用于覆盖第一框架;和
电路板,其布置在第一框架与外表面部件之间,
其中,电路板包括印刷板、布置在印刷板的安装表面上的第一电子构件、以及小于第一电子构件并布置在印刷板的安装表面上的第二电子构件,
其中,电路板被布置成使得安装表面面向外表面部件并且在与外表面部件的平面相交的方向上延伸,以及
其中,第一电子构件与外表面部件之间的第一间隙比第二电子构件与外表面部件之间的第二间隙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第一电子构件是在电路板的垂直方向上距安装表面具有最大高度的电子构件,以及
其中,第二电子构件是在电路板的垂直方向上距安装表面具有仅次于第一电子构件的次高高度的电子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在电路板与第一框架之间布置有其他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其他单元包括用于将驱动力传递至形成单元的驱动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第一框架在其中电路板面对第一框架的位置处具有朝电路板突出的突起。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电路板包括低压电源板。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还包括构造成产生从电路板的一侧流向另一侧的空气流的风扇,其中,电路板与印刷板之间的间隙从空气流的上游侧朝下游侧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第一电子构件在电路板的垂直方向上距安装表面的高度与第二电子构件在电路板的垂直方向上距安装表面的高度之间的差大于第一电子构件和外表面部件之间的第一间隙与第二电子构件与外表面部件之间的第二间隙之间的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在电路板与第一框架之间布置有其他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其他单元包括用于将驱动力传递至形成单元的驱动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第一框架在其中电路板面对第一框架的位置处具有朝电路板突出的突起。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电路板包括低压电源板。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装置,还包括构造成产生从电路板的一侧流向另一侧的空气流的风扇,其中,电路板与印刷板之间的间隙从空气流的上游侧朝下游侧逐渐增大。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在电路板与第一框架之间布置有其他单元。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其他单元包括用于将驱动力传递至形成单元的驱动单元。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装置,在所述其他单元与电路板之间还包括用于覆盖所述其他单元的遮蔽部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第一框架在其中电路板面对第一框架的位置处具有朝电路板突出的突起。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电路板包括低压电源板。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还包括构造成产生从电路板的一侧流向另一侧的空气流的风扇,其中,电路板与印刷板之间的间隙从空气流的上游侧朝下游侧逐渐增大。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第一电子构件在空气流流动的方向上布置在电路板的中心的下游侧。
CN202110776438.9A 2020-07-09 2021-07-09 成像装置 Pending CN1139178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18718A JP2022022872A (ja) 2020-07-09 2020-07-09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118718 2020-07-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17816A true CN113917816A (zh) 2022-01-11

Family

ID=79173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76438.9A Pending CN113917816A (zh) 2020-07-09 2021-07-09 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672075B2 (zh)
JP (1) JP2022022872A (zh)
CN (1) CN113917816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57463A (ja) * 2002-11-08 2004-06-03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241013B2 (ja) * 2002-11-26 2009-03-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これに用いられるフレーム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092186A (ja) * 2003-08-08 2005-04-0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719592B2 (ja) * 2006-03-06 2011-07-06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ハーネスのクランプ構造
JP2009122452A (ja) * 2007-11-15 2009-06-0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64743A (ja) 2011-02-04 2012-08-30 Denso Corp 車載用電子機器
US8934807B2 (en) * 2011-11-30 2015-01-13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6020932A (ja) 2014-07-11 2016-0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71995B2 (ja) 2016-02-04 2020-03-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0289066B2 (en) * 2016-11-25 2019-05-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015219A1 (en) 2022-01-13
JP2022022872A (ja) 2022-02-07
US11672075B2 (en) 2023-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1127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plurality of exposure units
EP1418472B1 (en) Location of power supply and control boards in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66935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230324843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35460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uct
JP2008250212A (ja) 電気部品の冷却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EP2624073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3917816A (zh) 成像装置
JP673999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91506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fan for cooling a plurality of circuit boards
US20230244180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52028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mounting surface of an electronic circuit substrate that extends in a direction crossing an outer surface of a frame for efficient use of space
US2024006136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WI840695B (zh) 影像形成裝置
US928012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venting
JP202311116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5373245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16300355A (zh) 成像装置
CN116165856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110934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3591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