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10895A - 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10895A
CN113910895A CN202111222263.3A CN202111222263A CN113910895A CN 113910895 A CN113910895 A CN 113910895A CN 202111222263 A CN202111222263 A CN 202111222263A CN 113910895 A CN113910895 A CN 1139108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motor
rod
gear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2226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10895B (zh
Inventor
宋志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122226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108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108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108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108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108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clutc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comprising more than one electric mo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 B60K17/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系统,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有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一离合器连接有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有第一变速器,所述第一变速器连接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连接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分别设置在第一驱动轴上,所述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用于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切换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轴;所述第一驱动轴用于驱动汽车后轮,本发明的变速系统可以改善其耗电量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变速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在的新能源汽车最经济的速度是六十左右,之后速度越快越费电,原因就是没有变速装置,如果采用复杂的油车变速系统,油车变速体统所含有的齿轮组之间阻力过大,会影响电车续航,因此需要一款适合新能源汽车的变速装置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系统,为新能源汽车增加续航里程,减少新能源汽车在时速高于最经济时速时的用电量。
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系统,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连接第一离合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离合器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变速器输入端,所述第一变速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离合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离合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传动轴;
所述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分别啮合在第一驱动轴上,所述第一离合器和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离合器和第二电机分别用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切换并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轴;
所述第一驱动轴用于驱动汽车进行运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轴远离第一电机的一端与第二驱动轴啮合,所述第二驱动轴用于驱动汽车前轮;
所述第二传动轴远离第二离合器的一端与第一驱动轴啮合,所述第一驱动轴用于驱动汽车后轮。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离合器输入端,所述第三离合器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驱动轴;
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轴向外壁转动设置有第二变速器,所述第二变速器包括大直径齿轮,所述大直径齿轮远离第一电机的一面与第三离合器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大直径齿轮的一侧啮合有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离合器输入端,所述第四离合器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一驱动轴啮合。
优选的,所述第三离合器包括第一摩擦片、第二摩擦片、第三摩擦片,所述第一摩擦片转动设置在第一电机输出端的轴向外壁上,所述第一摩擦片的其中一面与大直径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摩擦片的另一面间隔设置有第二摩擦片,所述第二摩擦片固定设置在第一电机输出轴的一端,所述第二摩擦片的另一面间隔设置有第三摩擦片,所述第三摩擦片的另一面设置在第一传动杆远离第一传动轴的一端,所述第二摩擦片分别与第一摩擦片或第三摩擦片配合用于控制第一电机与第一传动杆的断开或连接,或控制所述第二变速器的接入或断开。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都设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四离合器内均设置有离合组件,所述离合组件包括飞轮,所述飞轮的其中一面分别设置在输入端上,所述飞轮的另一面抵接有摩擦盘;
所述飞轮远离输入端的一面均布有多个盖固定杆,多个所述盖固定板形成环形结构,所述盖固定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离合器盖,所述离合器盖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转动连接所述输出端;
所述摩擦盘与离合器盖之间设置有多个弹簧片,所述弹簧片设为Z字形结构,所述Z字形结构的一表面设置在所述离合器盖上,另一面设置在所述摩擦盘上;
所述摩擦盘靠近所述弹簧片的位置设置有多个压盘,多个所述压盘组成环形结构,各压盘远离摩擦盘的一面均设置有膜片弹簧,所述膜片弹簧远离压盘的一端沿输出端方向滑动设置在输出端上;
多个所述膜片弹簧形成喇叭结构,所述喇叭结构的大直径端朝向所述摩擦盘,小直径端在所述通孔内滑动;
所述膜片弹簧靠近压盘的一端与离合器盖之间设置有抵杆,所述抵杆与所述弹簧膜片用于调节所述摩擦盘与飞盘的间距。
优选的,还包括同步调节结构,所述同步调节结构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离合器的输出端和第二离合器的输出端,所述同步调节结构用于第二离合器分离或连接时第一离合器连接或分离。
优选的,所述同步调节结构包括同步杆,所述同步杆的两端分别活动设置在所述输出端上,所述同步杆的杆中间位置通过铰接轴与车体铰接,所述同步杆的一端设置有液压推杆,所述液压推杆用于所述同步杆一端向上抬起时另一端落下;
所述同步杆与离合器盖之间的输出端上转动设置有弹簧调节件,所述弹簧调节件包括同步器弹簧,所述同步器弹簧的一端设置在同步杆上,另一端设置有抵接套环,所述抵接套环的另一端抵接所述喇叭结构的小直径端,所述抵接套环和同步器弹簧均可在所述通孔内活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变速器包括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设置在第二传动轴靠近第二电机的一端,所述第二电机上设有变径齿轮,所述变径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由链条连接,所述变径齿轮用于改变驱动齿轮与变径齿轮的传动比。
优选的,所述变径齿轮由两组变径结构组成,所述变径结构包括套筒,所述套筒设置在第二电机上,所述套筒的周向外壁上摆动设置有多组撑杆,两所述撑杆与套筒形成三角形结构,所述三角形结构的顶端铰接在铰接块上,所述铰接块远离撑杆的一端设置有撑板,所述撑板设为弧面板,所述弧面板用于支撑所述链条;
变径齿轮两组所述变径结构的撑杆远离套筒的一端均铰接在相邻的同一铰接块上,两组所述变径齿轮结构相互配合,用于调节所述变径齿轮的直径。
优选的,两所述套筒之间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对称设置在所述套筒外壁两侧,所述调节杆为液压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与所述套筒相互配合,用于改变所述撑杆与套筒之间的夹角。
优选的,所述第一变速器与所述第二变速器均适用于一个或多个电机驱动的汽车。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为单电机或多电机变速系统,为一个第一电机驱动或一个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二电机可以为同一型号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也可以为低速电机,第二电机为高速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用于低速启动时工作,第二电机为车速达到最大经济速度时启动,所述第二电机设有第一变速器,所述第一变速器用于增大第二电机的输出转速,使得在高速行驶时能够更加省电,续航时间更长;
与现有新能源汽车相比,没有变速装置的情况下,汽车在达到最高经济速度后,耗电量持续增加,如果安装油车变速装置,则会大大增加传动结构的体积,压缩电池容量,同时油车变速装置的阻力也会影响电车续航,因此本发明的变速系统可以改善其耗电量大的问题。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双电机单驱动轴工作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双电机单驱动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双电机双驱动轴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离合组件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同步调节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离合器安装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第一变速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变径齿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调节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单电机单驱动轴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电机,2-第二电机,3-第一离合器,4-第二离合器,5-第一变速器,6-第二传动轴,7-第一传动轴,8-第一驱动轴,9-第二驱动轴,10-同步调节结构,11-飞轮,12-摩擦盘,13-弹簧片,14-抵杆,15-同步器弹簧,16-膜片弹簧,17-离合器盖,18-盖固定杆,19-压盘,20-抵接套环,21-同步杆,22-铰接轴,23-液压推杆,24-驱动齿轮,25-变径齿轮,26-链条,27-套筒,28-撑杆,29-撑板,30-铰接块,31-调节杆,32-输入端,33-输出端,34-第四离合器,35-第三离合器,36-第一摩擦片37-第二摩擦片,38-第三摩擦片,39-大直径齿轮,40-第一传动杆,41-第二传动杆,42-传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系统,包括:第一电机1、第二电机2,所述第一电机1输出端连接第一离合器3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离合器3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传动轴7,所述第二电机2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变速器5输入端,所述第一变速器5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离合器4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离合器4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传动轴6;
所述第一传动轴7与第二传动轴6分别啮合在第一驱动轴8上,所述第一离合器3和所述第一电机1、第二离合器4和第二电机2分别用于第一电机1第二电机2切换并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轴8;
所述第一驱动轴8用于驱动汽车进行运动。
该实施例中,该变速系统由低速转高速的步骤为:
a)汽车启动,第二离合器4将第二电机2与第二传动轴6分离,第一离合器3将第一电机1与第一传动轴7连接,此时由第一电机1驱动汽车前行;
b)当速度达到最大经济速度时,第一离合器3将第一电机1与第一传动轴7分离,第二离合器4将第二电机2与第二传动轴6连接,此时由第二电机2驱动汽车前行;
c)利用第一变速器5调节第二电机2的输出转速,提高汽车行驶速度。
该变速系统由高速转低速的步骤为:
a)利用第一变速器5调节第二电机2的输出转速,使得第二电机2输出转速与第一驱动轴7转速相等;
b)第二离合器4将第二电机2与第二传动轴6分离,第一离合器3将第一电机1与第一传动轴7连接,此时由第一电机1驱动汽车前行;
通过两个离合器对第二电机和第一电机进行切换使用,使得汽车行驶时超过最大经济速度由第二电机驱动,改善了普通电机在高速行驶时耗电量大的问题,所述第一变速器的设置增大了齿轮的传动比,使得第二电机的输出转速更高,在较小扭矩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更高的转速,进一步提高了电池的利用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所述第一传动轴7远离第一电机1的一端与第二驱动轴9啮合,所述第二驱动轴9用于驱动汽车前轮;
所述第二传动轴6远离第二离合器4的一端与第一驱动轴8啮合,所述第一驱动轴8用于驱动汽车后轮。
该实施例中,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分别用去驱动汽车的前轴和后轴,当汽车低速启动或者爬坡需要电机提供较大扭矩时,由第一电机驱动前轮行驶,此时汽车为前驱,获得更好的爬坡性能,当汽车处于最大经济速度时,通过第一离合器3将第一电机与前轴分离,第二离合器将第二电机接入到后轴上,由第二电机驱动后轮行驶,此时汽车为后驱,即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更好的操控性,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电机1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离合器35输入端,所述第三离合器35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传动杆40,所述第一传动杆40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驱动轴8;
所述第一电机1的输出端轴向外壁转动设置有第二变速器,所述第二变速器包括大直径齿轮39,所述大直径齿轮39远离第一电机1的一面与第三离合器35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大直径齿轮39的一侧啮合有第二传动杆41,所述第二传动杆4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离合器34输入端,所述第四离合器34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齿轮42,所述传动齿轮42与所述第一驱动轴8啮合。
该实施例中,当不需要变速时,所述第一电机1直接驱动第一驱动轴8,当需要变速时,闭合第四离合器34,打开第二变速器和第三离合器35,使得大直径齿轮39与第三离合器35连接,第三离合器与第一传动杆40断开,此时第一电机1驱动大直径齿轮39旋转,大直径齿轮带动第二传动杆41转动,第二传动杆41带动传动齿轮42转动,传动齿轮42驱动第一驱动轴8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三离合器35包括第一摩擦片36、第二摩擦片37、第三摩擦片38,所述第一摩擦片36转动设置在第一电机1输出端的轴向外壁上,所述第一摩擦片36的其中一面与大直径齿轮39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摩擦片36的另一面间隔设置有第二摩擦片37,所述第二摩擦片37固定设置在第一电机1输出轴的一端,所述第二摩擦片37的另一面间隔设置有第三摩擦片38,所述第三摩擦片38的另一面设置在第一传动杆40远离第一驱动轴8的一端,所述第二摩擦片37分别与第一摩擦片36或第三摩擦片38配合用于控制第一电机1与第一传动杆40的断开或连接,或控制所述第二变速器的接入或断开。
该实施例中,当第二摩擦片37与第一摩擦片36接触时,第二摩擦片37受第一电机1驱动而转动,第二摩擦片37转动带动第一摩擦片36转动,第一摩擦片36转动带动大直径齿轮39转动,大直径齿轮转动驱动第一驱动轴8转动,当需要断开第二变速器时,断开第四离合器34,此时将第三离合器35的第二摩擦片37与第一摩擦片36分离,第二摩擦片37与第三摩擦片38接触,此时第三摩擦片38带动第一传动杆40转动,第一传动杆40驱动第一驱动轴8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所述第一传动轴7和第二传动轴6都设有输入端32和输出端33,所述第一离合器3、第二离合器4、第四离合器34内均设置有离合组件,所述离合组件包括飞轮11,所述飞轮11的其中一面分别设置在输入端32上,所述飞轮11的另一面抵接有摩擦盘12;
所述飞轮11远离输入端32的一面均布有多个盖固定杆18,多个所述盖固定板18形成环形结构,所述盖固定板18的另一端设置有离合器盖17,所述离合器盖17上设置有通孔36,所述通孔36用于转动连接所述输出端33;
所述摩擦盘12与离合器盖17之间设置有多个弹簧片13,所述弹簧片13设为Z字形结构,所述Z字形结构的一表面设置在所述离合器盖17上,另一面设置在所述摩擦盘12上;
所述摩擦盘12靠近所述弹簧片13的位置设置有多个压盘19,多个所述压盘19组成环形结构,各压盘19远离摩擦盘12的一面均设置有膜片弹簧16,所述膜片弹簧16远离压盘19的一端沿输出端方向滑动设置在输出端33上;
多个所述膜片弹簧16形成喇叭结构,所述喇叭结构的大直径端朝向所述摩擦盘12,小直径端在所述通孔36内滑动;
所述膜片弹簧16靠近压盘19的一端与离合器盖17之间设置有抵杆14,所述抵杆14与所述弹簧膜片16用于调节所述摩擦盘12与飞盘的间距。
该实施例中,当需要使用离合器将电机与传动轴分离时,利用液压装置将膜片弹簧16靠近第一传动轴7的一端向飞轮11方向推动,此时由于抵杆14的作用,所述膜片弹簧16远离第一传动轴7的一端会向离合器盖17方向向上抬起,带动所述压盘19向离合器盖17方向靠拢,压盘19移动带动所述摩擦盘12向远离飞轮11方向移动,此时摩擦盘12与飞轮11分离,飞轮11转动即不会带动第一传动轴7旋转,当需要关闭离合器时,松开液压装置,此时膜片弹簧16靠近第一传动轴7的一端恢复原始位置,所述膜片弹簧16远离第一传动轴7的一端向飞轮11方向落下,此时压盘19带动摩擦盘12向飞轮11方向靠拢,由于所述弹簧片13和膜片弹簧16的作用,所述摩擦盘12抵接在所述飞轮11上,所述第一传动轴7在飞轮11的带动下旋转,即可完成闭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5所示,还包括同步调节结构10,所述同步调节结构10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离合器3的输出端和第二离合器4的输出端,所述同步调节结构10用于第二离合器4分离或连接时第一离合器3连接或分离。
该实施例中,所述同步调节机构的一端连接第一离合器3,另一端连接第二离合器,当调节机构开始工作时,一端的离合器闭合或断开后另一端会断开或闭合,两端的离合器同步进行,使得在行驶时操作更方便,稳定性更高,不会出现两个电机均接入到驱动轴上或均与驱动轴断开,提高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5所示,所述同步调节结构10包括同步杆21,所述同步杆21的两端分别活动设置在所述输出端33上,所述同步杆21的杆中间位置通过铰接轴22与车体铰接,所述同步杆21的一端设置有液压推杆23,所述液压推杆23用于所述同步杆21一端向上抬起时另一端落下;
所述同步杆21与离合器盖17之间的输出端33上转动设置有弹簧调节件,所述弹簧调节件包括同步器弹簧15,所述同步器弹簧15的一端设置在同步杆21上,另一端设置有抵接套环20,所述抵接套环20的另一端抵接所述喇叭结构的小直径端,所述抵接套环20和同步器弹簧15均可在所述通孔36内活动。
该实施例中,所述同步调节器的同步杆21与铰接轴22为杠杆结构,当液压推杆23将同步杆21的一端下压时,另一端则会向上抬起,当液压推杆23将同步杆21向第二传动轴6上的离合器盖17方向推动时,第二传动轴6上的同步器弹簧15带动抵接套环20沿着第二传动轴6方向向飞轮11靠近,所述膜片弹簧16在抵接套环20的作用下,在所述第二传动轴6上向垂直于飞轮11方向滑动,所述同步杆21另一端的膜片弹簧16则会向相反方向运动,直至第二传动轴6上的压盘19随膜片弹簧16向上抬起,摩擦盘12与飞轮11分离,第一传动轴上的摩擦盘12与飞轮11紧紧抵接时,即实现离合器同步调节的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9所示,所述第一变速器5包括驱动齿轮24,所述驱动齿轮24设置在第二传动轴6靠近第二电机2的一端,所述第二电机2上设有变径齿轮25,所述变径齿轮25与所述驱动齿轮24由链条26连接,所述变径齿轮25用于改变驱动齿轮24与变径齿轮25的传动比。
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机在驱动第二传动轴6转动时,增加变径齿轮25的直径,变径齿轮25向驱动齿轮24靠近,此时变径齿轮25与驱动齿轮24的传动比增大,即可实现使驱动齿轮24的转速更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9所示,所述变径齿轮25由两组变径结构组成,所述变径结构包括套筒27,所述套筒27设置在第二电机2上,所述套筒27的周向外壁上摆动设置有多组撑杆28,两所述撑杆28与套筒27形成三角形结构,所述三角形结构的顶端铰接在铰接块30上,所述铰接块30远离撑杆28的一端设置有撑板29,所述撑板29设为弧面板,所述弧面板用于支撑所述链条26;
变径齿轮25两组所述变径结构的撑杆28远离套筒27的一端均铰接在相邻的同一铰接块30上,两组所述变径齿轮25结构相互配合,用于调节所述变径齿轮25的直径。
该实施例中,两组变径齿轮25相邻的四个撑杆28顶端铰接在同一铰接块30上,一变径齿轮25上的撑杆28与另一变径齿轮25对应的撑杆28组成等腰三角形结构,当两套筒27靠近时,等腰三角形的底面减小,高度增加,使得撑板29与套筒27之间的距离增大,从而实现改变齿轮直径的目的,直径变化范围灵活,变化过程平缓,使得汽车在变速过程中能够有更平稳的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9所示,两所述套筒27之间设置有调节杆31,所述调节杆31对称设置在所述套筒27外壁两侧,所述调节杆31为液压调节杆31,所述调节杆31与所述套筒27相互配合,用于改变所述撑杆28与套筒27之间的夹角。
该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杆31设置在两套筒27上,所述调节杆31为液压调节杆31,其中一端连接液压缸,当调节杆31伸长时,所述撑板29与套筒27之间的距离减小,变径齿轮25的直径减小,使得变径齿轮25与驱动齿轮24的传动比减小,第二电机输出的转速减小,当调节杆31缩短时,两套筒27之间距离减小,撑板29与套筒27之间的距离增大,变径齿轮25的直径增大,变径齿轮25与驱动齿轮24的传动比增大,第二电机的输出转速增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0所示,所述第一变速器5与所述第二变速器均适用于一个或多个电机驱动的汽车。
该实施例中,第一变速器5和第二变速器均适用于多个电机驱动的新能源汽车,当电机数量超过两个时,利用所述第一变速器5或第二变速器与离合器相互组合,可以缓解汽车高速行驶时的耗电量大的问题,所述第一变速器5与第二变速器均可以为大直径齿轮驱动驱动轴行驶,减少了齿轮之间的摩擦力,降低能量损耗。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机(1)、第二电机(2),所述第一电机(1)输出端连接第一离合器(3)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离合器(3)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传动轴(7),所述第二电机(2)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变速器(5)输入端,所述第一变速器(5)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离合器(4)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离合器(4)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传动轴(6);
所述第一传动轴(7)与第二传动轴(6)分别啮合在第一驱动轴(8)上,所述第一离合器(3)和所述第一电机(1)、第二离合器(4)和第二电机(2)分别用于第一电机(1)和第二电机(2)切换并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轴(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7)远离第一电机(1)的一端与第二驱动轴(9)啮合,所述第二驱动轴(9)用于驱动汽车前轮;
所述第二传动轴(6)远离第二离合器(4)的一端与第一驱动轴(8)啮合,所述第一驱动轴(8)用于驱动汽车后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1)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离合器(35)输入端,所述第三离合器(35)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传动杆(40),所述第一传动杆(40)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驱动轴(8);
所述第一电机(1)的输出端轴向外壁转动设置有第二变速器,所述第二变速器包括大直径齿轮(39),所述大直径齿轮(39)远离第一电机(1)的一面与第三离合器(35)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大直径齿轮(39)的一侧啮合有第二传动杆(41),所述第二传动杆(4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离合器(34)输入端,所述第四离合器(34)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齿轮(42),所述传动齿轮(42)与所述第一驱动轴(8)啮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离合器(35)包括第一摩擦片(36)、第二摩擦片(37)、第三摩擦片(38),所述第一摩擦片(36)转动设置在第一电机(1)输出端的轴向外壁上,所述第一摩擦片(36)的其中一面与大直径齿轮(39)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摩擦片(36)的另一面间隔设置有第二摩擦片(37),所述第二摩擦片(37)固定设置在第一电机(1)输出轴的一端,所述第二摩擦片(37)的另一面间隔设置有第三摩擦片(38),所述第三摩擦片(38)的另一面设置在第一传动杆(40)远离第一驱动轴(8)的一端;
所述第二摩擦片(37)分别与第一摩擦片(36)或第三摩擦片(38)配合并用于控制第一电机(1)与第一传动杆(40)的断开或连接,或控制所述第二变速器的接入或断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7)和第二传动轴(6)都设有输入端(32)和输出端(33),所述第一离合器(3)、第二离合器(4)、第四离合器(34)内均设置有离合组件,所述离合组件包括飞轮(11),所述飞轮(11)的其中一面分别设置在输入端(32)上,所述飞轮(11)的另一面抵接有摩擦盘(12);
所述飞轮(11)远离输入端(32)的一面均布有多个盖固定杆(18),多个所述盖固定板(18)形成环形结构,所述盖固定板(18)的另一端设置有离合器盖(17),所述离合器盖(17)上设置有通孔(36),所述通孔(36)用于转动连接所述输出端(33);
所述摩擦盘(12)与离合器盖(17)之间设置有多个弹簧片(13),所述弹簧片(13)设为Z字形结构,所述Z字形结构的一表面设置在所述离合器盖(17)上,另一面设置在所述摩擦盘(12)上;
所述摩擦盘(12)靠近所述弹簧片(13)的位置设置有多个压盘(19),多个所述压盘(19)组成环形结构,各压盘(19)远离摩擦盘(12)的一面均设置有膜片弹簧(16),所述膜片弹簧(16)远离压盘(19)的一端沿输出端方向滑动设置在输出端(33)上;
多个所述膜片弹簧(16)形成喇叭结构,所述喇叭结构的大直径端朝向所述摩擦盘(12),小直径端在所述通孔(36)内滑动;
所述膜片弹簧(16)靠近压盘(19)的一端与离合器盖(17)之间设置有抵杆(14),所述抵杆(14)与所述弹簧膜片(16)用于调节所述摩擦盘(12)与飞盘的间距。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同步调节结构(10),所述同步调节结构(10)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离合器(3)的输出端和第二离合器(4)的输出端,所述同步调节结构(10)用于第二离合器(4)分离或连接时第一离合器(3)连接或分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调节结构(10)包括同步杆(21),所述同步杆(21)的两端分别活动设置在所述输出端(33)上,所述同步杆(21)的杆中间位置通过铰接轴(22)与车体铰接,所述同步杆(21)的一端设置有液压推杆(23),所述液压推杆(23)用于所述同步杆(21)一端向上抬起时另一端落下;
所述同步杆(21)与离合器盖(17)之间的输出端(33)上转动设置有弹簧调节件,所述弹簧调节件包括同步器弹簧(15),所述同步器弹簧(15)的一端设置在同步杆(21)上,另一端设置有抵接套环(20),所述抵接套环(20)的另一端抵接所述喇叭结构的小直径端,所述抵接套环(20)和同步器弹簧(15)均可在所述通孔(36)内活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速器(5)包括驱动齿轮(24),所述驱动齿轮(24)设置在第二传动轴(6)靠近第二电机(2)的一端,所述第二电机(2)上设有变径齿轮(25),所述变径齿轮(25)与所述驱动齿轮(24)由链条(26)连接,所述变径齿轮(25)用于改变驱动齿轮(24)与变径齿轮(25)的传动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齿轮(25)由两组变径结构组成,所述变径结构包括套筒(27),所述套筒(27)设置在第二电机(2)上,所述套筒(27)的周向外壁上摆动设置有多组撑杆(28),两所述撑杆(28)与套筒(27)形成三角形结构,所述三角形结构的顶端铰接在铰接块(30)上,所述铰接块(30)远离撑杆(28)的一端设置有撑板(29),所述撑板(29)设为弧面板,所述弧面板用于支撑所述链条(26);
变径齿轮(25)两组所述变径结构的撑杆(28)远离套筒(27)的一端均铰接在相邻的同一铰接块(30)上,两组所述变径齿轮(25)结构相互配合用于调节所述变径齿轮(25)的直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系统,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套筒(27)之间设置有调节杆(31),所述调节杆(31)对称设置在所述套筒(27)外壁两侧,所述调节杆(31)为液压调节杆(31),所述调节杆(31)用于改变所述撑杆(28)与套筒(27)之间的夹角。
CN202111222263.3A 2021-10-20 2021-10-20 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系统 Active CN1139108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22263.3A CN113910895B (zh) 2021-10-20 2021-10-20 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22263.3A CN113910895B (zh) 2021-10-20 2021-10-20 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10895A true CN113910895A (zh) 2022-01-11
CN113910895B CN113910895B (zh) 2023-04-25

Family

ID=79241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22263.3A Active CN113910895B (zh) 2021-10-20 2021-10-20 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10895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818907U (zh) * 2016-07-07 2016-12-21 张永峰 一种双轴驱动系统及配置了该系统的电动汽车
US20180009435A1 (en) * 2016-07-06 2018-01-11 Hyundai Dymos Incorporated Apparatus for driving rear-wheels of environment-friendly vehicle
CN108454392A (zh) * 2018-04-12 2018-08-28 青岛千钧投资企业(有限合伙) 电动车电机传动系统
JP2019143733A (ja) * 2018-02-21 2019-08-29 株式会社ユニバンス 車両用駆動装置
CN110949106A (zh) * 2019-11-15 2020-04-03 宝能(广州)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电动驱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1183053A (zh) * 2017-12-04 2020-05-19 宝马股份公司 混合动力传动系
CN111845315A (zh) * 2019-04-30 2020-10-30 博格华纳公司 用于车辆的传动系统
CN112805170A (zh) * 2020-05-19 2021-05-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驱动装置、双电机驱动系统、汽车、驱动装置的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009435A1 (en) * 2016-07-06 2018-01-11 Hyundai Dymos Incorporated Apparatus for driving rear-wheels of environment-friendly vehicle
CN205818907U (zh) * 2016-07-07 2016-12-21 张永峰 一种双轴驱动系统及配置了该系统的电动汽车
CN111183053A (zh) * 2017-12-04 2020-05-19 宝马股份公司 混合动力传动系
JP2019143733A (ja) * 2018-02-21 2019-08-29 株式会社ユニバンス 車両用駆動装置
CN108454392A (zh) * 2018-04-12 2018-08-28 青岛千钧投资企业(有限合伙) 电动车电机传动系统
CN111845315A (zh) * 2019-04-30 2020-10-30 博格华纳公司 用于车辆的传动系统
CN110949106A (zh) * 2019-11-15 2020-04-03 宝能(广州)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电动驱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2805170A (zh) * 2020-05-19 2021-05-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驱动装置、双电机驱动系统、汽车、驱动装置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10895B (zh) 2023-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97061B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
CN102202927A (zh) 用于多轴传动机动车的联接组件和驱动系组件
CN103863313B (zh) 动力系统控制方法
CN107650664A (zh) 一种带有双离合器的多模式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WO2019019293A1 (zh) 一种横置车辆驱动总成
WO2019192292A1 (zh) 一种纵置双动力源车辆驱动总成
CN104640729B (zh) 用于车辆的混合传动系、车辆、操作和改造方法
CN211335435U (zh) 双电机集成两挡amt双速平行轴二级带轮边减速电驱驱动桥
CN109519506A (zh) 电动汽车及其驱动系统
WO2024045549A1 (zh) 双电机混动变速箱及作业机械
CN113910895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系统
CN112519501A (zh) 一种双电机集成两档amt双速平行轴输出二级带轮边减速电驱驱动桥
CN106427511A (zh) 一种无动力中断amt电驱动结构
CN110145571A (zh) 无动力中断混合动力变速器
CN207809042U (zh) 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N209051300U (zh) 一种纯电分时同步四驱动力总成
CN205618574U (zh) 新型汽车用电流变自动离合器
CN211000772U (zh) 双电机集成两档amt双速平行轴输出二级减速电驱动桥
CN208343914U (zh) 新型混合动力耦合机构
CN112277611A (zh) 一种电动车辆及其集成驱动系统
CN105782280A (zh) 新型汽车用电流变自动离合器
CN113147354B (zh) 混合动力系统
CN206141299U (zh) 一种无动力中断amt电驱动结构
CN109278550A (zh) 一种纯电分时同步四驱动力机构
CN101648518B (zh) 电动车变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