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04395A - 充电控制装置、二次电池、电子设备以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充电控制装置、二次电池、电子设备以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04395A
CN113904395A CN202110522728.0A CN202110522728A CN113904395A CN 113904395 A CN113904395 A CN 113904395A CN 202110522728 A CN202110522728 A CN 202110522728A CN 113904395 A CN113904395 A CN 1139043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internal resistance
secondary battery
current
const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2272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口弘光
小菅正
大月秀记
福冈功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904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043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5Detection of state of health [SOH]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5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 G01R31/387Determining ampere-hour charge capacity or SoC
    • G01R31/388Determining ampere-hour charge capacity or SoC involving voltage measur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92Determining battery ageing or deterioration, e.g. state of heal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01M10/446Initial charging meas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48Detection of remaining charge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48Detection of remaining charge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H02J7/0049Detection of fully charged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9Charging or discharging for charge maintenance, battery initiation or rejuven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8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battery volt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充电控制装置、二次电池、电子设备以及控制方法。在实际使用中能够适当地更新二次电池的充满电容量。充电控制装置具备:电流测定部,测定二次电池的充电电流;检测部,在二次电池的充电中,基于由电流测定部测定出的充电电流来检测从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的切换;以及更新部,基于由检测部检测出的从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切换的时刻以后的充电容量来更新二次电池的充满电容量。

Description

充电控制装置、二次电池、电子设备以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控制装置、二次电池、电子设备以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若重复使用二次电池,则二次电池的状态逐渐变化并劣化。若由于这样的经年劣化,例如二次电池的充满电容量降低,则剩余容量的计算产生误差。因此,需要检测与经年劣化对应的二次电池的充满电容量的变化来更新充满电容量的值。作为检测与经年劣化对应地变化的二次电池的充满电容量的方法,例如存在如下的方法,在暂时完全放电之后直到成为充满电的状态为止进行充电,累计此时的充电容量来求出充满电容量(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24901号公报。
然而,若如上所述那样在检测二次电池的充满电容量时需要暂时完全放电,则在实际使用中很少使用到完全放电的状态,因此即使充满电容量变化,更新的频度也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在实际使用中能够适当地更新二次电池的充满电容量的充电控制装置、二次电池、电子设备以及控制方法。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充电控制装置具备:电流测定部,测定二次电池的充电电流;检测部,在上述二次电池的充电中,基于由上述电流测定部测定出的充电电流来检测从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的切换;以及更新部,基于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出的从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切换的时刻以后的充电容量来更新上述二次电池的充满电容量。
在上述充电控制装置中,也可以预先设定在充电中从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切换的时刻的充电率(充电容量相对于充满电容量的比例),上述更新部基于从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时刻到成为充满电状态为止的充电容量和预先设定的上述充电率来更新上述二次电池的充满电容量。
在上述充电控制装置中,上述电流测定部也可以以规定周期测定上述二次电池的充电电流,在上述电流测定部测定出的每个上述规定周期的充电电流的测定值比前次的测定值减少恒定值以上的情况连续了规定次数的情况下,上述检测部检测出从恒流充电切换到恒压充电这一情形。
在上述充电控制装置中,也可以还具备内部电阻测定部,该内部电阻测定部在上述二次电池的充电期间多次测定上述二次电池的内部电阻,上述检测部基于由上述内部电阻测定部测定出的上述内部电阻的变化来检测上述内部电阻的峰值,并一边参照检测出的内部电阻的峰值,一边检测从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的切换点。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充电控制装置具备:内部电阻测定部,在二次电池的充电期间多次测定上述二次电池的内部电阻;检测部,基于由上述内部电阻测定部测定出的上述内部电阻的变化来检测上述内部电阻的峰值;以及更新部,参照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内部电阻的峰值来更新上述二次电池的充满电容量。
在上述充电控制装置中,也可以还具备测定上述二次电池的电压的电压测定部,在上述二次电池的充电期间由上述电压测定部测定出的电压达到规定阈值的情况下,上述内部电阻测定部提高上述内部电阻的测定频度。
在上述充电控制装置中,也可以根据上述检测部检测出上述内部电阻的峰值这一情形,上述内部电阻测定部降低测定频度。
在上述充电控制装置中,也可以在由上述内部电阻测定部多次测定出的上述内部电阻的值的变化量为规定阈值以下的情况下,上述检测部检测为峰值。
在上述充电控制装置中,上述内部电阻测定部也可以通过在上述二次电池的充电期间暂时停止充电电流,从而基于停止前的上述二次电池的电压与停止中的上述二次电池的电压的差分来计算上述二次电池的内部电阻。
另外,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二次电池具备上述充电控制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电子设备具备上述二次电池。
另外,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充电控制装置中的控制方法具有如下的步骤:电流测定部测定二次电池的充电电流的步骤;检测部在上述二次电池的充电中基于由上述电流测定部测定出的充电电流来检测从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的切换的步骤;以及更新部基于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出的从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的切换的时刻以后的充电容量来更新上述二次电池的充满电容量的步骤。
另外,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充电控制装置中的控制方法具有如下的步骤:内部电阻测定部在二次电池的充电期间多次测定上述二次电池的内部电阻的步骤;检测部基于由上述内部电阻测定部测定出的上述内部电阻的变化来检测上述内部电阻的峰值的步骤;以及更新部参照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内部电阻的峰值来更新上述二次电池的充满电容量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式,在通常的二次电池的使用中也能够根据经年劣化而适当地更新充满电容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外观图。
图2是对电池的经年劣化对电池容量的影响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的充电特性的图表。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5是放大了从图3的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的切换部分的图表。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充电方式切换检测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充电特性中的内部电阻的变化的图表。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9是放大了图7的内部电阻为最小的点的部分的图表。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内部电阻峰值检测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充电容量的测定期间的3个例子的图。
图1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池单元的等效电路的电池的框图。
图1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部的内部电路的概况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内部电阻的测定时的电压、电流波形的图表。
图1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内部电阻测定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内部电阻的测定定时的第一例的图表。
图1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内部电阻峰值检测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内部电阻的测定定时的第二例的图表。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电子设备;20、20A…电池;210、210A…控制部;220…电池单元;211…电流测定部;212…电压测定部;213A…内部电阻测定部;215、215A…检测部;216、216A…计算部;217…更新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装置的概况进行说明。
图1是将本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搭载于内部的电子设备的外观图。图示的电子设备10是翻盖式(笔记本型)的PC(个人计算机)。此外,电子设备10也可以是平板型的PC、智能手机等。
电池20是用于向电子设备10供给电力的二次电池,能够通过从AC适配器30进行充电而重复使用。例如,电池20能够例示锂离子电池。在利用从电池20供给的电力使电子设备10进行动作的情况下,能够动作的时间取决于电池20的剩余容量。电池20的剩余容量(Remaining capacity)能够通过“充满电容量(FCC:Full charge capacity)”-“放电容量(Discharged capacity)”来计算。这里,电池20在重复使用时状态逐渐变化而劣化。若由于经年劣化,电池的充满电容量降低,则剩余容量的计算产生误差。
图2是对电池20的经年劣化对电池容量的影响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在该图中,纵轴表示电池容量,横轴表示时间的经过。在将初始的充满电容量设为“100”时,从充满电容量减去放电容量而得的容量成为剩余容量(A)。附图标记101所示的线表示伴随着与时间的经过对应的电池的劣化的充满电容量的变化。若不论充满电容量由于经年劣化而降低,从初始的充满电容量“100”减去放电容量来计算剩余容量,则成为错误的剩余容量的计算值(B)。通过从由于经年劣化而降低的充满电容量减去放电容量来计算剩余容量,能够得到正确的剩余容量的计算值(C)。因此,若在实际使用中没有根据经年劣化而适当地更新充满电容量,则电子设备10中显示的剩余容量的精度变差。
例如,在若如以往那样未从充分地放电的完全放电的状态充电到成为充满电的状态则不更新充满电容量的情况下,在实际使用中,由于成为完全放电的状态的机会较少,因此更新充满电容量的值的频度较少。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不成为完全放电的状态,也基于充电期间的一部分的确定的充电期间的充电容量来更新电池20的充满电容量,以在实际使用中也适当地更新充满电容量的值。
接下来,参照图3,对本实施方式的充满电容量的计算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池20的充电特性的图表。在该图中,将横轴设为充电时间,附图标记111所示的线表示充满电容量(FCC[wh])、附图标记112所示的线表示充电率(SOC:State ofCharge[%])、附图标记113所示的线表示电池电压(Vc[V]),附图标记114所示的线表示充电电流(Ic[A])。
在电子设备10中,设定对电池20进行充电时的最大电压和最大电流,以恒流充电(CC:Constant Current)进行充电直到电池电压达到最大电压为止,在达到最大电压之后移至恒压充电(CV:Constant Voltage)。在图示的例子中,时刻t0表示充电的开始时刻,时刻tc表示从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切换的时刻。另外,时刻tf表示判定为充满电状态的时刻。即,从时刻t0到时刻tc为止的期间T1是恒流充电的范围,从时刻tc到时刻tf为止的期间T2是恒压充电的范围。
从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切换的时刻的充电率为恒定的值,因此对从该时刻到成为充满电状态为止的期间T2的充电容量进行测定,将测定出的充电容量换算成充电率100%,由此能够计算充满电容量。这里,表示从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切换的时刻(时刻tc)的充电率为75%的例子。在该例中,若将从时刻tc到时刻tf为止(即,从充电率75%到成为100%为止)的期间T2的充电容量的测定结果设为C,充满电容量(FCC)能够通过以下的式1来计算。
FCC=C×(100/25)···(式1)
此外,关于从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切换的时刻的充电率,如果是相同电池则能够使用相同值(例如,75%),但在不同种类的电池中,因材料等的差异而不同。因此,向恒压充电切换的时刻的充电率根据电池的种类等而预先设定。
(电池20的结构)
以下,对电池20的具体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池20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电池20具备控制部210和电池单元220。控制部210构成为包含MPU(Micro 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单元)等。作为由MPU执行的处理的功能结构,控制部210具备电流测定部211、电压测定部212、检测部215、计算部216以及更新部217。
电流测定部211测定电池20的充电电流(Ic)和放电电流(-Ic)。电压测定部212测定电池20的电池电压(Vc)。检测部215在电池20的充电中,基于由电流测定部211测定出的充电电流而检测从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切换的点。例如,电流测定部211以规定周期测定电池20的充电电流。而且,检测部215基于由电流测定部211测定出的每个规定周期的充电电流的测定值的变化而检测从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切换的点。例如,在电流测定部211测定出的每个规定周期的充电电流的测定值从前次的测定值减少恒定值以上的情况连续了规定次数的情况下,检测部215检测出从恒流充电切换到恒压充电。此外,检测部215也可以使用设置于电池20的内部的热敏电阻(未图示)来检测电池20的内部温度。以下,参照图5和图6,对检测从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切换的点的处理的具体例进行说明。
图5是放大了图3所示的充电特性的图中的从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的切换部分的图表。在该图中,横轴表示充电时间,附图标记113所示的线表示电池电压Vc[V],附图标记114所示的线表示充电电流Ic[A]。在图示的例子中,电流测定部211以规定时间Δt(例如,10秒)的间隔(规定周期)测定充电电流。检测部215判定由电流测定部211测定出的Δt后的充电电流Ic相对于充电电流Ic的变化量ΔI是否为恒定值以上的减少,ΔI为恒定值以上的减少的情况连续了规定次数(例如,5次)的情况下(在图示中ΔI1、ΔI2、ΔI3、ΔI4、ΔI5全部为恒定值以上的减少的情况下),判定为从恒流充电切换到恒压充电,检测出从恒流充电切换到恒压充电这一情形。检测部215对检测出从恒流充电切换到恒压充电的时刻的时刻tc进行设定。此外,在图示的例子中,在ΔI为恒定值以上的减少的情况连续了5次的情况下检测出从恒流充电切换到恒压充电这一情形,但不限于5次,能够设定为任意的次数。
图6是表示对从本实施方式的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切换的点进行检测的充电方式切换检测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参照该图6,对电池20的控制部210执行的充电方式切换检测处理的动作进行说明。根据电池20的充电开始而开始该充电方式切换检测处理。
(步骤S101)
控制部210测定电池电压(Vc),进入步骤S103的处理。
(步骤S103)
控制部210判定在步骤S101中测定出的电池电压(Vc)是否为电压阈值(Vth)以上。该电压阈值(Vth)决定开始测定规定周期中的充电电流的变化的处理的时刻,预先设定为从对电池20进行充电时的最大电压下降了恒定电压后的电压。作为一例,对图5所示的充电特性的例子设定为电压阈值(Vth)=13.068[V]等。控制部210在判定为电池电压(Vc)小于电压阈值(Vth)的情况下(“否”),返回步骤S101的处理。另一方面,控制部210在判定为电池电压(Vc)为电压阈值(Vth)以上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105的处理。
(步骤S105)
控制部210在n=1时开始检测第一次的充电电流的变化的处理,进入步骤S107的处理。
(步骤S107)
控制部210测定充电电流(Ic),将测定出的充电电流(Ic)的值代入Ica。然后,进入步骤S109的处理。
(步骤S109)
控制部210对规定时间(Δt)进行计时,若经过规定时间(Δt),则进入步骤S111的处理。例如,规定时间(Δt)为10秒。
(步骤S111)
控制部210测定充电电流(Ic),将测定出的充电电流(Ic)的值代入Icb。然后,进入步骤S113的处理。
(步骤S113)
控制部210判定在步骤S111中测定出的充电电流的值Icb相对于在步骤S107中测定出的充电电流的值Ica的变化量ΔIn(例如,n=1)是否为预先设定的阈值(Ith)以上的减少。例如,控制部210在第一次(n=1)的充电电流的变化的检测中,计算ΔI1=Icb-Ica,判定是否为ΔI1≦-Ith。作为一例,阈值(Ith)为20mA。控制部210在判定为计算出的充电电流的变化量ΔI1为小于阈值(Ith)的减少(ΔI1>-Ith)的情况下(“否”),返回步骤S105的处理。另一方面,控制部210在判定为计算出的充电电流的变化量ΔI1为阈值(Ith)以上的减少(ΔI1≦-Ith)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115的处理。
(步骤S115)
控制部210判定是否为n=5、即判定充电电流的变化量ΔI1是否连续5次为阈值(Ith)以上的减少。控制部210在判定为n<5的情况下(“否”),进入步骤S117的处理。另一方面,控制部210在判定为n=5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119的处理。
(步骤S117)
控制部210在为n<5的情况下,使n增加1(例如,n=2),返回步骤S107的处理。然后,控制部210开始检测第n+1次(例如,第二次)的充电电流的变化的处理。
(步骤S119)
在为n=5的情况下,控制部210设定为从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的切换点。例如,控制部210检测出从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的切换,设定切换的时刻(时刻tc)。
返回图4,计算部216基于由检测部215检测出的从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切换的时刻以后的充电容量来计算电池20的充满电容量。例如,在控制部210中预先设定在充电中从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切换的时刻的充电率(例如,75%)。计算部216基于该期间的电池电压的测定结果和充电电流的测定结果来累计求出从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切换的时刻到成为充满电状态(例如,充电率75%~100%)为止(图3的期间T2)的充电容量C。然后,计算部216基于直到该充电率75%~100%为止的充电容量C,通过上述的式1来计算充满电容量(FCC)。
例如,在控制部210中预先设定电池20的充满电容量的初始值。然后,更新部217基于计算部216的计算结果来将电池20的充满电容量的初始值适当地更新为当前的设定值。即,更新部217利用根据经年劣化而由计算部216计算出的充满电容量的值来更新并校正预先设定的充满电容量的初始值。此外,更新也可以在每次计算部216计算充满电容量时进行,也可以仅在计算值比设定值降低的情况下(或者,在降低了恒定值以上的情况下)进行。
即,更新部217基于由检测部215检测出的从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切换的时刻以后的充电容量来更新电池20的充满电容量。具体而言,更新部217基于从由检测部215检测出的从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切换的时刻到成为充满电状态为止的充电容量、从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切换的时刻的充电率(例如,75%)来更新电池20的充满电容量。
此外,基于由电流测定部211测定出的每个规定周期的充电电流的测定值或者测定值的变化,由检测部215检测电池20的充满电状态。例如,也可以在充电电流的测定值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或者连续了规定次数成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检测部215判定为成为充满电状态。另外,也可以在充电电流的测定值的减少量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或者连续规定次数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检测部215判定为成为充满电状态。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电池20(二次电池的一例)具备控制部210(充电控制装置的一例)。控制部210在电池20的充电中测定充电电流,基于测定出的充电电流来检测从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的切换。然后,控制部210基于检测出的从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切换的时刻以后的充电容量来更新电池20的充满电容量。
由此,电池20即使未被完全放电也利用从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的切换,由此在实际使用中也能够利用使用频度高的充电区域的充电来掌握并更新充满电容量。因此,电池20在实际使用中能够适当地更新充满电容量。另外,即使电池20的充满电容量由于经年劣化等而变化,电池20或者电子设备10也能够始终向用户通知精度较高的剩余容量。
例如,预先设定在充电中从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切换的时刻的充电率。而且,控制部210基于从检测出的从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切换的时刻到成为充满电状态为止的充电容量和预先设定的充电率,来计算并更新电池20的充满电容量。
由此,电池20在充电中的期间,利用从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切换的时刻的充电率确定的情况,在实际使用中也能够利用使用频度较高的部分的充电来掌握并更新充满电容量。
另外,控制部210以规定周期测定电池20的充电电流,在测定出的每个规定周期的充电电流的测定值从前次的测定值减少恒定值(例如,阈值(Ith))以上的情况连续了规定次数(例如,5回)的情况下,检测出从恒流充电切换到恒压充电。
由此,电池20能够在充电中的期间,精度良好地检测从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切换的时刻。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利用二次电池的充电中的从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切换的点来计算并更新充满电容量,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二次电池的内部电阻的变化来计算并更新充满电容量。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充电特性中的内部电阻的变化的图表。在该图中,将横轴设为充电率(SOC[%]),附图标记121所示的线表示电池电压(Vc),附图标记122所示的线表示充电电流(Ic[A]),附图标记123所示的线表示内部电阻(IR[mΩ])。根据附图标记124所示的部分的充电率(SOC[%])的变化和内部电阻(IR[mΩ])的变化可知,内部电阻为最小的点与成为恒定的充电率的点一致。在图示的例子中,该内部电阻为最小的点处的充电率为80%。
即,通过检测出内部电阻为最小的点,将从内部电阻为最小的时刻到成为充满电状态为止的充电容量换算为充电率100%,由此能够计算充满电容量。这里,表示内部电阻为最小的时刻的充电率为80%的例子,因此若将从该充电率为80%的时刻到充电率为100%为止的充电容量的测定结果设为C,则充满电容量(FCC)能够通过以下的式2来计算。
FCC=C×(100/20)···(式2)
此外,关于该内部电阻为最小的点处的充电率,像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如果是相同的电池则能够使用相同的值,在不同种类的电池中有时由于材料等的差异而引起不同,因此根据电池的种类等而预先设定。
图8是表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一例的电池20A的结构例的框图。电池20A具备控制部210A和电池单元220。控制部210A具备电流测定部211、电压测定部212、内部电阻测定部213A、检测部215A、计算部216A、以及更新部217。此外,在该图中,对与图4的各部分对应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内部电阻测定部213A基于由电流测定部211测定出的充电电流和由电压测定部212测定出的电池电压等,而测定电池20A的内部电阻。
检测部215A基于在充电中由内部电阻测定部213A测定出的内部电阻的测定值而检测内部电阻的变化。例如,检测部215A检测充电中的内部电阻的峰值。例如,检测部215A检测充电中的内部电阻为最小的点。以下,参照图9和图10,对检测电池20A的内部电阻为最小的点的处理的具体例进行说明。
图9是放大了图7所示的充电特性的图中的内部电阻为最小的点的部分的图表。附图标记123所示的线表示内部电阻(IR[mΩ])。若充电率(SOC)为65%以上,则内部电阻测定部213A开始内部电阻的测定,以规定周期测定多次。内部电阻测定部213A若测定出从充电率(SOC)65%的时刻的内部电阻的测定值(IRa)减少了恒定值(例如,5mΩ)以上而得的值,则在该时刻(这里,充电率(SOC)为75%的时刻)以后移至以更细的间隔的测定。例如,每次充电率(SOC)增加1%时,内部电阻测定部213A测定内部电阻。基于这样测定的内部电阻的测定值(IRc、IRd),每次充电率(SOC)增加1%时,检测部215A计算内部电阻的变化量而检测内部电阻为最小的点。
图10是表示对本实施方式的电池20A的内部电阻为最小的点(峰值)进行检测的内部电阻峰值检测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参照该图10,对电池20A的控制部210A执行的内部电阻峰值检测处理的动作进行说明。根据电池20A的充电开始,而开始该内部电阻峰值检测处理。
(步骤S201)
控制部210A判定充电率(SOC)是否为65%以上。此外,由于在图7所示的充电特性的图表中充电率(SOC)为65%的点为电池电压(Vc)4.2V,因此控制部210A也可以根据电池电压是否达到4.2V而判定充电率(SOC)是否为65%以上。控制部210A在判定为充电率(SOC)小于65%(电池电压未达到4.2V)的情况下(“否”),重复步骤S201的处理。另一方面,控制部210A在判定为充电率(SOC)为65%以上(电池电压达到4.2V)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203的处理。
(步骤S203)
控制部210A测定内部电阻(IR),将测定值代入IRa。而且,进入步骤S205的处理。
(步骤S205)
控制部210A对规定时间(ΔtL)进行计时,若经过规定时间(ΔtL),则进入步骤S207的处理。此外,也可以取代规定时间(ΔtL)的经过,控制部210A根据充电率(SOC)增加了例如5%的情况而进入步骤S207的处理。
(步骤S207)
控制部210A测定内部电阻(IR),将测定值代入IRb。而且,控制部210A计算内部电阻的变化量ΔIR(ΔIR=IRb-IRa),进入步骤S209的处理。
(步骤S209)
控制部210A判定内部电阻的变化量ΔIR是否减少了恒定值IRth(例如,5mΩ)以上。控制部210A在判定为内部电阻的变化量ΔIR未减少恒定值IRth以上的情况下(“否”),返回步骤S205的处理。另一方面,控制部210A在判定为内部电阻的变化量ΔIR减少了恒定值IRth以上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211的处理。
(步骤S211)
控制部210A将最后测定出的内部电阻(IR)代入IRc,进入步骤S213的处理。最后测定出的内部电阻(IR)是指判定为内部电阻的变化量ΔIR减少了恒定值IRth以上时的IRb。在以后的处理中,每次充电率(SOC)增加1%时,控制部210A测定内部电阻,检测内部电阻的变化量ΔIR。
(步骤S213)
控制部210A判定充电率(SOC)是否增加了1%。控制部210A在充电率(SOC)未增加1%的期间(“否”)待机,在判定为增加了1%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215的处理。此外,上述的1%是一例,不限于此。
(步骤S215)
控制部210A测定内部电阻(IR),将测定值代入IRd。而且,控制部210A计算内部电阻的变化量ΔIR(ΔIR=IRd-IRc),进入步骤S217的处理。
(步骤S217)
控制部210A基于在步骤S215中计算出的内部电阻的变化量ΔIR,而判定是否是内部电阻为最小的点。例如,在内部电阻的变化量ΔIR为0mΩ以上且2mΩ以下的情况下(ΔIR=0mΩ或者0mΩ<ΔIR≦2mΩ),控制部210A判定为是内部电阻为最小的点。在判定为不是内部电阻为最小的点的情况下(“否”),控制部210A返回步骤S211的处理,将最后测定出的内部电阻的值IRd代入IRc。而且,控制部210A在充电率(SOC)增加了1%之后再次测定内部电阻(IR),判定是否是内部电阻为最小的点。另一方面,控制部210A在判定为是内部电阻为最小的点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219的处理。
(步骤S219)
控制部210A设定为充电中的内部电阻为最小的点。即,控制部210A设定为充电容量的累计开始点。
返回图8,计算部216A基于在充电中由检测部215A检测出的内部电阻为最小的点,基于从该内部电阻为最小的时刻到成为充满电状态为止的充电容量,来计算电池20A的充满电容量。例如,在控制部210A中,预先设定在充电中内部电阻为最小的时刻的充电率(例如,充电率80%)。计算部216A基于该期间的电池电压的测定结果和充电电流的测定结果而累计地求出在充电中从内部电阻为最小的时刻到成为充满电状态(例如,充电率80%~100%)为止的充电容量C。而且,计算部216A基于该充电率80%~100%的充电容量C,通过上述的式2来计算充满电容量(FCC)。
更新部217基于计算部216A的计算结果而将电池20A的充满电容量的初始值适当地更新为当前的设定值。即,更新部217利用与经年劣化对应地由计算部216A计算出的充满电容量的值来更新并校正预先设定的充满电容量的初始值。此外,也可以在每次计算部216A对充满电容量的计算时进行更新,也可以仅在计算值比设定值降低的情况下(或者,降低了恒定值以上的情况下)进行更新。
即,本实施形的更新部217根据基于在充电中由内部电阻测定部213A测定出的内部电阻的变化而确定的时刻以后的充电容量,来更新电池20A的充满电容量。具体而言,更新部217基于在充电中从由内部电阻测定部213A测定出的内部电阻为最小的时刻到成为充满电状态为止的充电容量和预先设定的充电率(例如,充电率80%)而更新电池20A的充满电容量。
像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电池20A(二次电池的一例)具备控制部210A(充电控制装置的一例)。控制部210A测定电池20A的内部电阻,根据基于充电中的内部电阻的变化而确定的时刻(例如,峰值)以后的充电容量,来更新电池20A的充满电容量。
由此,电池20A即使未进行完全放电,也利用充电中的内部电阻的变化,由此在实际使用中也能够利用使用频度较高的充电区域的充电来掌握并更新充满电容量。因此,电池20A在实际使用中能够适当地更新充满电容量。另外,即使电池20A的充满电容量由于经年劣化等而变化,电池20A或者电子设备10也能够始终向用户通知精度较高的剩余容量。
例如,预先设定在充电中内部电阻为最小的时刻的电池20A的充电率。而且,控制部210A基于在充电中从内部电阻为最小的时刻到成为充满电状态为止的充电容量和预先设定的充电率而更新电池20A的充满电容量。
由此,电池20A在充电中的期间,利用确定了内部电阻为最小的时刻的充电率的情况,在实际使用中也能够利用使用频度较高的部分的充电来掌握并更新充满电容量。
此外,检测部215A也可以取代检测在充电中内部电阻为最小的点或者在此基础上检测内部电阻为最大的点。例如,取代预先设定在充电中内部电阻为最小的时刻的电池20A的充电率(例如,80%)或者在此基础上预先设定内部电阻为最大的时刻的电池20A的充电率(例如,95%)。而且,计算部216A也可以取代基于在充电中从内部电阻为最小的时刻到成为充满电状态为止的充电容量来计算充满电容量,基于从内部电阻为最大的时刻到成为充满电状态为止的充电容量来计算充满电容量。另外,计算部216A也可以基于在充电中从内部电阻为最小的时刻到内部电阻为最大的时刻为止的充电容量来计算充满电容量。
图11是表示用于计算充满电容量的充电容量的测定期间的3个例子的图。(1)表示使用从内部电阻为最小的时刻(充电率80%)到成为充满电状态(充电率100%)为止的充电容量的测定结果C1来计算充满电容量的情况下的充电容量的测定期间。(2)表示使用从内部电阻为最小的时刻(充电率80%)到内部电阻为最大的时刻(充电率95%)为止的充电容量的测定结果C2来计算充满电容量的情况下的充电容量的测定期间。(3)表示使用从内部电阻为最大的时刻(充电率95%)到成为充满电状态(充电率100%)为止的充电容量的测定结果C3来计算充满电容量的情况下的充电容量的测定期间。
这样,预先设定在充电中内部电阻为最大的时刻的电池20A的充电率,控制部210A也可以基于在充电中从内部电阻为最大的时刻到成为充满电状态为止的充电容量和预先设定的充电率来更新电池20A的充满电容量。
由此,电池20A在充电中的期间,利用确定了内部电阻为最大的时刻的充电率的情况,在实际使用中也能够利用使用频度较高的部分的充电来掌握并更新充满电容量。
另外,也可以预先设定在充电中内部电阻为最小的时刻和最大的时刻各自的电池20A的充电率,控制部210A基于在充电中从内部电阻为最小的时刻到内部电阻为最大的时刻为止的充电容量和预先设定的充电率来更新电池20A的充满电容量。
由此,电池20A在充电中的期间,利用确定了内部电阻为最小的时刻和最大的时刻的充电率的情况,在实际使用中也能够利用使用频度较高的部分的充电来掌握并更新充满电容量。
此外,也可以将在充电中的内部电阻的变化中产生的多个峰值中的、最小或者最大的峰值以外的峰值作为开始充电容量的测定的点或者结束的点来使用。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利用电池20A的内部电阻的变化来更新充满电容量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内部电阻的测定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池单元220的等效电路的电池20A的框图。在该图中,对与图8的各部分对应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图示的内部电阻(IR)是电池单元220的内部的电阻成分。在充电中在内部电阻(IR)中流过电流,因此产生电压(V2)。因此,在流过充电电流(Ic)时(充电中)和未流过充电电流时(非充电中),电池20A的电池电压(Vc)不同。在充电电流(Ic)流过时,基于电池单元220的电压源的电压(V1)与由内部电阻(IR)产生的电压(V2=IR×Ic)之和为电池电压(Vc)。另一方面,在未流过充电电流(Ic)时,基于电池单元220的电压源的电压(V1)为电池电压(Vc)。因此,内部电阻测定部213A能够测定流过充电电流(Ic)时的电池电压(Vc)和未流过充电电流(Ic)时的电池电压(Vc),基于该差分来测定内部电阻(IR)。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210A的内部电路的概况的一例的示意图。控制部210A构成为包含MPU、SCP(Self Control Protector:自控保护器)、Safety IC、Thermistor、FET等。控制部210A在充电期间测定流过充电电流(Ic)时的电池电压(Vc),并且暂时地切断与朝向电池单元220的充电路径连接的FET,由此测定未流过充电电流(Ic)时的电池电压(Vc)。
内部电阻测定部213A通过在电池20A的充电期间暂时地停止充电电流,而基于停止前的电池20A的电压与停止中的电池20A的电压的差分来计算电池20A的内部电阻(IR)。参照图14,具体地进行说明。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内部电阻的测定时的电压、电流波形的图表。这里,将流过充电电流(Ic)时的电池电压(Vc=V1+V2)设为CCV(Closed Circuit Voltage:闭路电压)。另外,通过将FET暂时地控制为断开(Cut off),而将未流过充电电流(Ic)时的电池电压(Vc=V1)设为OCV(Open Circuit Voltage:开路电压)。内部电阻(IR)能够通过以下的式3来计算。
IR=(CCV-OCV)/Ic···(式3)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内部电阻测定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参照该图15,对控制部210A执行的内部电阻测定处理的动作进行说明。在电池20A的充电期间执行该内部电阻测定处理。(步骤S301)控制部210A测定电池电压(Vc=V1+V2),将测定值代入CCV。而且,进入步骤S303的处理。(步骤S303)控制部210A测定充电电流(Ic),进入步骤S305的处理。(步骤S305)控制部210A将FET控制为断开,停止对电池单元220的充电电流(Ic)的供给。而且,进入步骤S307的处理。(步骤S307)控制部210A测定电池电压(Vc=V1),将测定值代入OCV。而且,进入步骤S309的处理。(步骤S309)控制部210A将FET控制为接通,再次开始对电池单元220的充电电流(Ic)的供给。而且,进入步骤S311的处理。(步骤S311)控制部210A使用测定值CCV、OCV、Ic而通过式3来计算内部电阻(IR)。
控制部210A在电池20A的充电期间执行多次上述的测定处理。由此,内部电阻测定部213A在电池20A的充电期间多次测定电池20A的内部电阻。检测部215A基于由内部电阻测定部213A测定出的内部电阻的变化来检测内部电阻的峰值。例如,在由内部电阻测定部213A多次测定出的内部电阻的值的变化量为规定阈值以下(例如,0mΩ或者2mΩ以下)的情况下,检测部215A检测为峰值。
另外,内部电阻测定部213A在检测内部电阻的峰值时变更内部电阻的测定频度(测定周期)。如上所述,在测定内部电阻时暂时地停止充电电流,因此若始终以高频度进行测定则有时对直到成为充满电状态为止的充电时间带来影响。因此,在成为所检测的峰值附近的期间,通过以高频度进行测定而提高测定精度,在除此以外的期间,通过降低测定频度,而抑制对充电时间的影响。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充电期间的内部电阻的测定定时的第一例的图表。该图表示检测出内部电阻为最小(IRmin)的点(时刻tc)时的内部电阻的测定定时。在该图中,将横轴设为充电时间,附图标记131所表示的线表示电池电压(Vc[V]),附图标记132所示的线表示充电电流(Ic[A]),附图标记133所示的线表示内部电阻(IR[mΩ]),附图标记134所示的线表示充电率(SOC[%])。
内部电阻测定部213A在充电率(SOC)小于60%的期间T11中,以较低的周期(例如,每次SOC增加10%时)测定内部电阻(IR)。另外,若充电率(SOC)为60%以上,则内部电阻测定部213A提高内部电阻的测定频度。例如,若充电率(SOC)达到60%,则每次SOC增加1%时,内部电阻测定部213A测定内部电阻(IR)。此外,将充电率(SOC)为60%的电池电压(Vc)设定为规定阈值,在由电压测定部212测定出的电池电压(Vc)达到规定阈值的情况下,内部电阻测定部213A也可以提高内部电阻(IR)的测定频度。
另外,根据由检测部215A检测出内部电阻(IR)的峰值(为最小的点)的情况,内部电阻测定部213A降低测定频度,即,内部电阻测定部213A在充电率(SOC)小于60%的期间T11中降低测定频度,在充电率(SOC)达到60%之后直到检测出内部电阻(IR)为最小的点为止的期间T12,提高测定频度,在检测出内部电阻为最小的点之后再次降低测定频度。由此,能够一边提高检测点的精度,一边抑制对直到成为充满电状态为止的充电时间的影响(充电时间变长)。此外,内部电阻测定部213A也可以使期间T13中的测定频度比期间T11中的测定频度进一步降低。另外,内部电阻测定部213A在期间T13中,也可以随着充电时间的经过而逐渐降低测定频度,也可以停止测定。
此外,以下,将内部电阻的测定频度较低的测定模式也称为低周期测定模式,将内部电阻的测定频度较高的测定模式也称为高周期测定模式。
接下来,参照图17,对变更内部电阻的测定频度(测定周期)而检测出内部电阻为最小的点的内部电阻峰值检测处理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内部电阻峰值检测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根据电池20A的充电开始,而开始该内部电阻峰值检测处理。在开始时刻,设定为低周期测定模式。
(步骤S401)
控制部210A测定电池20A的内部电阻(IR)。具体而言,控制部210A执行图15所示的内部电阻测定处理,由此测定内部电阻(IR)。而且,进入步骤S403的处理。
(步骤S403)
控制部210A确认未流过充电电流(Ic)时的电池电压(Vc=V1)。该电池电压(Vc=V1)是在步骤S401中执行的内部电阻测定处理中测定出的电压。而且,进入步骤S405的处理。
(步骤S405)
控制部210A判定在步骤S401中测定出的电池电压(Vc=V1)是否为3.9V以上。该3.9V例如是充电率(SOC)达到60%时的电池电压(Vc=V1)的一例。即,控制部210A在该判定处理中判定充电率(SOC)是否达到60%。控制部210A在判定为电池电压(Vc=V1)小于3.9V的情况下(“否”),进入步骤S407的处理。另一方面,控制部210A在判定为电池电压(Vc=V1)为3.9V以上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409的处理。
(步骤S407)
控制部210A判定充电率(SOC)是否增加了10%。控制部210A在充电率(SOC)未增加10%的期间(“否”)待机,在判定为增加了10%的情况下(“是”),返回步骤S401的处理,测定电池20A的内部电阻(IR)。即,控制部210A在电池电压(Vc=V1)小于3.9V(图16的期间T11)时,每次充电率(SOC)增加10%时,测定内部电阻(IR)(低周期测定模式)。此外,每次该充电率(SOC)增加10%时进行测定的周期是低周期测定模式中的测定周期的一例,不限于此。另一方面,控制部210A在判定为充电率(SOC)增加了10%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409的处理。
(步骤S409)
控制部210A从低周期测定模式转移到高周期测定模式。而且,进入步骤S411的处理。
(步骤S411)
控制部210A将最后测定出的内部电阻(IR)代入IRc,进入步骤S413的处理。最后测定出的内部电阻(IR)是指在步骤S405中判定为电池电压(Vc=V1)为3.9V以上时的内部电阻IR的测定值。在以后的处理中,控制部210A在每次充电率(SOC)增加1%时测定内部电阻,检测内部电阻的变化量ΔIR。
(步骤S413)
控制部210A判定充电率(SOC)是否增加了1%。控制部210A在充电率(SOC)未增加1%的期间(“否”)待机,在判定为增加了1%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415的处理。此外,每次该充电率(SOC)增加1%时进行测定的周期是高周期测定模式中的测定周期的一例,不限于此。高周期测定模式的测定周期只要是比低周期测定模式的测定周期高的周期即可。
(步骤S415)
控制部210A测定内部电阻(IR),将测定值代入IRd。而且,控制部210A计算内部电阻的变化量ΔIR(ΔIR=IRd-IRc),进入步骤S417的处理。
(步骤S417)
控制部210A基于在步骤S415中计算出的内部电阻的变化量ΔIR,而判定是否是内部电阻为最小的点。例如,在内部电阻的变化量ΔIR为0mΩ以上且2mΩ以下的情况下(ΔIR=0mΩ或者0mΩ<ΔIR≦2mΩ),控制部210A判定为是内部电阻为最小的点。在判定为不是内部电阻为最小的点的情况下(“否”),控制部210A返回步骤S411的处理,将最后测定出的内部电阻的值IRd代入IRc。而且,控制部210A在充电率(SOC)增加了1%之后再次测定内部电阻(IR),判定是否是内部电阻为最小的点。另一方面,在判定为是内部电阻为最小的点的情况下(“是”),控制部210A进入步骤S419的处理。
(步骤S419)
控制部210A设定为充电中的内部电阻为最小的点。即,控制部210A设定为充电容量的累计开始点。而且,进入步骤S421的处理。(步骤S421)控制部210A从高周期测定模式返回到低周期测定模式。此外,控制部210A也可以返回到与步骤S401~S409的低周期测定模式相同的测定周期,也可以进一步成为低周期。另外,控制部210A也可以随着充电时间的经过而使测定频度逐渐降低,也可以在成为充满电状态之前停止测定。
此外,参照图16和图17,对在检测出内部电阻为最小的点时转移到高周期测定模式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检测出内部电阻的其他峰值时,同样转移到高周期测定模式。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充电期间的内部电阻的测定定时的第二例的图表。在该图中,与图16同样,将横轴设为充电时间,附图标记131所示的线表示电池电压(Vc[V]),附图标记132所示的线表示充电电流(Ic[A]),附图标记133所示的线表示内部电阻(IR[mΩ]),附图标记134所示的线表示充电率(SOC[%])。
在图示的例子中,除了内部电阻为最小(IRmin)的点(时刻tc)之外,在检测出内部电阻为最大(IRmax)的点(时刻tm)时也从低周期测定模式转移到高周期测定模式。另外,在检测出比内部电阻为最小的点靠前的两个峰值(IRp1、IRp2)时也从低周期测定模式转移到高周期测定模式。这样,在从检测对象的峰值的稍前的定时到检测出峰值为止的期间,控制部210A从低周期测定模式转移到高周期测定模式。成为检测对象的峰值也可以是内部电阻为最小的点、以及内部电阻为最大的点中的任意一方或者双方,也可以取而代之或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比内部电阻为最小的点靠前的峰值(例如,IRp1、IRp2等)。
像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电池20A(二次电池的一例)的控制部210A在电池20A的充电期间多次测定电池20A的内部电阻,基于测定出的内部电阻的变化来检测内部电阻的峰值。另外,控制部210A参照检测出的内部电阻的峰值来检测电池20A的充满电容量。
由此,电池20A能够精度良好地检测内部电阻的峰值。另外,电池20A通过检测内部电阻的峰值,即使未进行完全放电,在实际使用中也能够利用使用频度较高的充电区域的充电而精度良好地检测充满电容量。
另外,在电池20A的充电期间多次测定出的内部电阻的值的变化量为规定阈值以下(例如,0mΩ或者2mΩ以下)的情况下,控制部210A检测为内部电阻的峰值。
由此,电池20A能够容易且精度良好地检测内部电阻的峰值。
另外,控制部210A测定电池20A的电压,在电池20A的充电期间测定出的电池电压达到规定阈值(例如3.9V)的情况下,提高内部电阻的测定频度。
由此,电池20A仅在充电期间的一部分的期间提高测定频度,因此能够抑制对充电时间的影响,并且精度良好地检测内部电阻的峰值。
另外,根据检测出内部电阻的峰值的情况,控制部210A降低测定频度。
由此,电池20A在检测出内部电阻的峰值之后降低测定频度,因此能够抑制对充电时间的影响,并且精度良好地检测内部电阻的峰值。
此外,控制部210A通过在电池20A的充电期间暂时地停止充电电流,而基于停止前的电池20A的电压与停止中的电池20A的电压的差分来计算电池20A的内部电阻。
由此,电池20A能够容易且精度良好地检测内部电阻。
此外,控制部210A也可以基于多次测定出的内部电阻的变化来检测内部电阻的峰值,一边参照检测出的内部电阻的峰值,一边检测从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的切换点(点)。例如,电池20A也可以以内部电阻为峰值的时刻为基准来测定充电电流而检测从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的切换点,确认检测出的从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的切换点与内部电阻为峰值的时刻的时间上的相关性而确定从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的切换点。
由此,电池20A通过参照内部电阻的峰值,能够容易且精度良好地检测从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的切换点。因此,电池20A即使未进行完全放电,在实际使用中也能够利用使用频度较高的充电区域的充电而精度良好地检测充满电容量。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具体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的结构,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设计变更等。例如,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也可以任意地组合。
此外,上述的控制部210、210A在内部具有计算机系统。而且,也可以将用于实现上述的控制部210、210A各自具备的各结构的功能的程序记录于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记录介质,而使计算机系统读入并执行在该记录介质中记录的程序,由此进行上述的控制部210、210A各自具备的各结构中的处理。这里,“使计算机系统读入并执行记录于记录介质的程序”包含将程序安装于计算机系统。这里所说的“计算机系统”包含OS、周边设备等硬件。另外,“计算机系统”也可以包含经由包含因特网、WAN、LAN、专用线路等通信线路的网络而连接的多个计算机装置。另外,“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记录介质”是指软盘、光磁盘、ROM、CD-ROM等可移动介质、内置于计算机系统的硬盘等存储装置。这样,存储了程序的记录介质也可以是CD-ROM等非暂时性的记录介质。
另外,在记录介质中还包含为了分发该程序而设置在能够从分发服务器访问的内部或者外部的记录介质。此外,也可以是将程序分割为多个,在分别不同的定时进行下载后由控制部210、210A具备的各结构合为一体的结构、或者分发分割后的程序中的各个程序的分发服务器不同。而且“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记录介质”还包含像经由网络发送程序的情况下的成为服务器、客户机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RAM)那样,在恒定时间内保存程序的介质。另外,上述程序也可以是用于实现上述的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并且,也可以是能够通过与已经记录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的组合来实现上述的功能的、所谓的差分文件(差分程序)。
另外,也可以将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控制部210、210A所具备的各功能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作为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大规模集成)等集成电路来实现。各功能也可以独立地处理器化,也可以将一部分或者全部集成而处理器化。另外,集成电路化的方法并不局限于LSI,也可以由专用电路、或者通用处理器来实现。另外,在由于半导体技术的进步而出现代替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基于该技术的集成电路。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电子设备10为翻盖式的PC(或者,平板型的PC、智能手机)等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是利用来自二次电池的供电进行动作的设备,则不限于PC、智能手机。例如,电子设备10也可以是移动电话、游戏机、吸尘器、洗衣机、无人机、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自行车等。

Claims (13)

1.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具备:
电流测定部,测定二次电池的充电电流;
检测部,在所述二次电池的充电中,基于由所述电流测定部测定出的充电电流来检测从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的切换;以及
更新部,基于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从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的切换的时刻以后的充电容量来更新所述二次电池的充满电容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中,
预先设定在充电中从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切换的时刻的充电率,所述充电率是充电容量相对于充满电容量的比例,
所述更新部基于从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时刻到成为充满电状态为止的充电容量和预先设定的所述充电率来更新所述二次电池的充满电容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电流测定部以规定周期测定所述二次电池的充电电流,
在所述电流测定部测定出的每个所述规定周期的充电电流的测定值比前次的测定值减少恒定值以上的情况连续了规定次数的情况下,所述检测部检测出已从恒流充电切换到恒压充电这一情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中,
还具备内部电阻测定部,该内部电阻测定部在所述二次电池的充电期间多次测定所述二次电池的内部电阻,
所述检测部基于由所述内部电阻测定部测定出的所述内部电阻的变化来检测所述内部电阻的峰值,并一边参照检测出的内部电阻的峰值,一边检测从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的切换点。
5.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具备:
内部电阻测定部,在二次电池的充电期间多次测定所述二次电池的内部电阻;
检测部,基于由所述内部电阻测定部测定出的所述内部电阻的变化来检测所述内部电阻的峰值;以及
更新部,参照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内部电阻的峰值来更新所述二次电池的充满电容量。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中,
还具备电压测定部,该电压测定部测定所述二次电池的电压,
在所述二次电池的充电期间由所述电压测定部测定出的电压达到规定阈值的情况下,所述内部电阻测定部提高所述内部电阻的测定频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中,
根据所述检测部检测出所述内部电阻的峰值这一情形,所述内部电阻测定部降低测定频度。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中,
在由所述内部电阻测定部多次测定出的所述内部电阻的值的变化量为规定阈值以下的情况下,所述检测部检测为峰值。
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内部电阻测定部通过在所述二次电池的充电期间暂时停止充电电流,从而基于停止前的所述二次电池的电压与停止中的所述二次电池的电压的差分来计算所述二次电池的内部电阻。
10.一种二次电池,其中,
该二次电池具备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
11.一种电子设备,其中,
该电子设备具备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二次电池。
12.一种充电控制装置中的控制方法,具有如下的步骤:
电流测定部测定二次电池的充电电流的步骤;
检测部在所述二次电池的充电中基于由所述电流测定部测定出的充电电流来检测从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的切换的步骤;以及
更新部基于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从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的切换的时刻以后的充电容量来更新所述二次电池的充满电容量的步骤。
13.一种充电控制装置中的控制方法,具有如下的步骤:
内部电阻测定部在二次电池的充电期间多次测定所述二次电池的内部电阻的步骤;
检测部基于由所述内部电阻测定部测定出的所述内部电阻的变化来检测所述内部电阻的峰值的步骤;以及
更新部参照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内部电阻的峰值来更新所述二次电池的充满电容量的步骤。
CN202110522728.0A 2020-06-22 2021-05-13 充电控制装置、二次电池、电子设备以及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390439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07348A JP7027488B2 (ja) 2020-06-22 2020-06-22 充電制御装置、二次電池、電子機器、及び制御方法
JP2020-107348 2020-06-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04395A true CN113904395A (zh) 2022-01-07

Family

ID=76584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22728.0A Pending CN113904395A (zh) 2020-06-22 2021-05-13 充电控制装置、二次电池、电子设备以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1817732B2 (zh)
EP (1) EP3930139A1 (zh)
JP (1) JP7027488B2 (zh)
CN (1) CN113904395A (zh)
DE (1) DE102021115714A1 (zh)
GB (1) GB25997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358815A1 (en) * 2022-05-09 2023-11-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with estimating battery stat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47702A (ja) * 2000-12-15 2002-08-30 Yazaki Corp 車載用バッテリの開回路電圧演算方法及びその装置、車載用バッテリの充電容量状態検出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20100201323A1 (en) * 2009-02-12 2010-08-12 Sony Corporation Battery pack and battery capacity calculating method
US20120121952A1 (en) * 2008-09-11 2012-05-17 Yoshihide Majima Battery status detecting device and battery pack where the battery status detecting device is provided
JP2014045626A (ja) * 2012-08-28 2014-03-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充電制御装置
US20160190843A1 (en) * 2014-12-30 2016-06-30 Compal Electronics, Inc. Charging method and charg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06298B2 (ja) * 1992-08-11 2000-02-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残存容量計
JP3686776B2 (ja) 1999-03-30 2005-08-24 日立バッテリー販売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蓄電池の過放電防止装置
JP3649643B2 (ja) 2000-03-13 2005-05-18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の容量推定方法
JP2003224901A (ja) 2001-10-30 2003-08-08 Yamaha Motor Co Ltd 電池容量管理方法及びその装置、並びに車両動力用電池の容量管理装置
JP3872388B2 (ja) 2002-07-22 2007-01-24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充電状態検出装置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並びに充電状態検出方法、充放電制御装置
JP4817647B2 (ja) 2004-11-29 2011-11-1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の寿命判定方法。
JP4670831B2 (ja) * 2007-04-27 2011-04-13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自動車用バッテリ容量検知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電気自動車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5638779B2 (ja) * 2009-08-24 2014-12-10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の特性検出方法および二次電池装置
EP2555008A4 (en) 2010-03-30 2013-08-28 Honda Motor Co Ltd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BATTERY CAPACITY OF A SECONDARY BATTERY
JP5708668B2 (ja) 2013-01-18 2015-04-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蓄電システム
JP6180249B2 (ja) 2013-09-18 2017-08-16 Kyb株式会社 電池容量推定装置及び電池容量推定方法
WO2015115044A1 (ja) 2014-01-29 2015-08-0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池状態推定装置、及び電源装置
EP3447511A1 (en) * 2016-04-18 2019-02-27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State-of-charge calculation device, computer program, and state-of-charge calculation method
US20210336545A1 (en) * 2018-09-11 2021-10-28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Charging Control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47702A (ja) * 2000-12-15 2002-08-30 Yazaki Corp 車載用バッテリの開回路電圧演算方法及びその装置、車載用バッテリの充電容量状態検出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20120121952A1 (en) * 2008-09-11 2012-05-17 Yoshihide Majima Battery status detecting device and battery pack where the battery status detecting device is provided
US20100201323A1 (en) * 2009-02-12 2010-08-12 Sony Corporation Battery pack and battery capacity calculating method
JP2014045626A (ja) * 2012-08-28 2014-03-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充電制御装置
US20160190843A1 (en) * 2014-12-30 2016-06-30 Compal Electronics, Inc. Charging method and charg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2599766A (en) 2022-04-13
JP7027488B2 (ja) 2022-03-01
GB2599766B (en) 2022-11-23
US20210399567A1 (en) 2021-12-23
DE102021115714A1 (de) 2021-12-23
EP3930139A1 (en) 2021-12-29
GB202108878D0 (en) 2021-08-04
US11817732B2 (en) 2023-11-14
JP2022002460A (ja) 2022-01-06
US20240030732A1 (en) 2024-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5162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 capacity of a battery
EP1344074B1 (en) Battery capacity calibration
JP4161854B2 (ja) 電池残容量算出方法、電池残容量算出装置および電池残容量算出プログラム
JP7067566B2 (ja) 電池監視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電池監視方法
CN104698385B (zh) 电池状态计算装置和电池状态计算方法
EP3447511A1 (en) State-of-charge calculation device, computer program, and state-of-charge calculation method
JP5929778B2 (ja) 充電率推定装置および充電率推定方法
JPH1096749A (ja) バッテリ監視方法及び装置
US20150372514A1 (en) Electric storage device and deterioration determination method
KR20160051007A (ko) 개방전압 추정 장치 및 방법
US20180067167A1 (en) Storage system, storage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control program
JP2017096851A (ja) 満充電容量算出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満充電容量算出方法
US20240030732A1 (en) Charging controller, rechargeable battery,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JP2019013109A (ja) 蓄電システム
CN110068765B (zh) 电池容量的预估方法
US20150309122A1 (en) Battery state estimation method
TWI542115B (zh) 充電裝置及其充電方法
KR20160129617A (ko) 셀 밸런싱 방법 및 배터리 관리 시스템
JP6631377B2 (ja) 充電量算出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充電量算出方法
JP7238180B2 (ja) 充電制御装置、二次電池、電子機器、及び制御方法
JP2018146343A (ja) バッテリ管理装置及びバッテリ管理方法
KR20230157833A (ko) 배터리 상태 추정을 수행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이의 동작 방법
WO2021261442A1 (ja) 充電制御装置、二次電池、電子機器、及び制御方法
JP6034954B2 (ja) 二次電池の内部情報検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