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04144A - 一种适配器及印制板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配器及印制板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04144A
CN113904144A CN202111108518.3A CN202111108518A CN113904144A CN 113904144 A CN113904144 A CN 113904144A CN 202111108518 A CN202111108518 A CN 202111108518A CN 113904144 A CN113904144 A CN 1139041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contact
conductor
printed board
elastic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0851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04144B (zh
Inventor
吉园园
汤江龙
刘苏行
张志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0851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041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041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041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041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041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6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配器及印制板连接器组件。适配器用于与插接印制板自下向上插接,包括绝缘体、接触件,接触件具有用于与插接印制板弹性接触的弹臂。至少两个前后布置的接触件形成接触件组,用于与插接印制板左侧弹性压触的弹臂与用于与插接印制板右侧弹性压触的弹臂配合夹持插接印制板,以实现适配器与插接印制板的导电连接。适配器的接触件组中至少一组的弹臂与插接印制板的左侧弹性压触,至少一组的弹臂与插接印制板的右侧弹性压触,使适配器上的至少两组接触件可以与同一个插接印制板插接,这样可以减少插接印制板的使用数量,简化印制板连接器组件的结构,解决了目前的印制板连接器组件结构较为复杂不利于小型化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适配器及印制板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配器及印制板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印制板连接器组件如图1所示,印制板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座100、插接印制板200、连接印制板300,插座100包括绝缘体400和成排的接触件500,接触件500一端设置有与连接印制板300连接的鱼眼针,另一端与插接印制板200插接,连接印制板200与插接印制板300垂直布置。一排接触件通常与一个插接印制板导电接触,实现高频信号的传输。结构较为复杂,不利于小型化和集成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配器,用于解决目前的印制板连接器组件结构较为复杂不利于小型化的问题;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适配器的印制板连接器组件。
本发明的适配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适配器用于连接插接印制板与适配的插头,适配器一端用于与插接印制板上下插接,另一端用于与适配的插头上下插接,适配器包括:
绝缘体;
接触件,一端为印制板插接端,另一端为用于与适配的插头同轴插接的插头插接端;接触件具有处于印制板插接端用于与插接印制板弹性接触的弹臂,弹臂用于与插接印制板左右布置,接触件包括接地导体和信号导体,接地导体和信号导体均设置在绝缘体上,所述弹臂包括设置在接地导体上的接地弹臂和设置在信号导体上的信号弹臂,接地弹臂和信号弹臂均用于与插接印制板弹性压触,信号弹臂与接地弹臂前后布置;
至少两个前后布置的接触件形成接触件组,接触件组设置至少两个,其中至少一个接触件组中各接触件的弹臂用于与插接印制板的左侧弹性压触,至少一个接触件组中各接触件的弹臂用于与插接印制板的右侧弹性压触,用于与插接印制板左侧弹性压触的弹臂与用于与插接印制板右侧弹性压触的弹臂配合夹持插接印制板,以实现适配器与插接印制板的导电连接。
有益效果:适配器的接触件组中至少一组的弹臂与插接印制板的左侧弹性压触,至少一组的弹臂与插接印制板的右侧弹性压触,使适配器上的至少两组接触件可以与同一个插接印制板插接,这样可以减少插接印制板的使用数量,简化印制板连接器组件的结构,解决了目前的印制板连接器组件结构较为复杂不利于小型化的问题。另外,适配器与插头插接配合,插拔寿命高。
进一步,至少两个接触件组形成同侧接触件集合,同侧接触件集合中接触件的弹臂均用于与插接印制板的同一侧弹性压触。同侧接触件集合包括至少两个接触件组,接触件集成化程度更高,插接印制板的利用率更高。
进一步,同侧接触件集合中至少两个接触件组左右布置,一个接触件组的各弹臂形成一个弹臂组,同侧接触件集合的弹臂组满足:左右相邻两弹臂组中一个弹臂组为外侧弹臂组,另一个为内侧弹臂组,内侧弹臂组处于外侧弹臂组与插接印制板之间,外侧弹臂组用于与插接印制板弹性压触的部位为外侧弹臂接触部分,内侧弹臂组用于与插接印制板弹性压触的部分为内侧弹臂接触部分,外侧弹臂接触部分处于内侧弹臂接触部分上侧。同侧接触件集合中的弹臂组内外布置,结构更紧凑。
进一步,接触件组有偶数个,且一半数量的接触件组的弹臂用于与插接印制板的左侧弹性压触,一半数量的接触件组的弹臂用于与插接印制板的右侧弹性压触。使插接印制板受力较为平衡。
进一步,同一个接触件组中相邻接地弹臂之间设置有信号弹臂。利用接地弹臂对信号弹臂进行屏蔽,提高抗干扰能力。
进一步,左右相邻的两个接触件组中的接触件前后错位排布:其中一个接触件组中的接触件中心线和另一个接触件组中的接触件中心线在与左右方向垂直的平面内的投影前后间隔。接触件布置更紧凑。
进一步,所述接地导体包括固定在绝缘体内的接地安装部,接地安装部呈半包围结构,所述信号导体包括固定在绝缘体内的信号安装部,信号安装部处于接地安装部内。接地安装部半包围结构,对信号导体的屏蔽效果更好。
进一步,接地安装部和信号安装部过盈装配在绝缘体上。装配方式简单。
进一步,接地安装部和信号安装部上设置有与绝缘体紧配合的倒刺。倒刺能够防止导体脱落,导体固定效果更好。
进一步,绝缘体包括基体和对弹臂限位的弹臂限位体,所述弹臂限位体上设有供弹臂装入的弹臂限位槽,所述弹臂限位槽的前后两侧槽壁用于与弹臂挡止配合。防止弹臂相互之间误触。
进一步,所述弹臂限位体与基体可拆固定连接。便于安装。
进一步,所述绝缘体包括基体和绝缘支撑体,基体上设有绝缘体孔,所述绝缘支撑体设置在绝缘体孔内,接地导体过盈插装至绝缘体孔内,信号导体过盈插装至绝缘支撑体内,绝缘支撑体与基体一体成型。简化绝缘体的结构,提高装配效率。
进一步,接地导体用于与插头外导体导电接触,信号导体用于与插头内导体导电接触,插头内导体处于插头外导体内且二者内外间隔同轴布置,所述接地导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接地弹性触脚,信号导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信号弹性触脚,接地导体通过接地弹性触脚与插头外导体导电接触,信号导体通过信号弹性触脚与插头内导体导电接触。通过弹性触脚与插头内导体导电,插拔力较小。
本发明的印制板连接器组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印制板连接器组件,包括适配器和与适配器插接适配的插头;
适配器用于连接插接印制板与插头,适配器一端用于与插接印制板上下插接,另一端与插头上下插接,适配器包括:
绝缘体;
接触件,一端为印制板插接端,另一端为与插头同轴插接的插头插接端;接触件具有处于印制板插接端用于与插接印制板弹性接触的弹臂,弹臂用于与插接印制板左右布置,接触件包括接地导体和信号导体,接地导体和信号导体均设置在绝缘体上,所述弹臂包括设置在接地导体上的接地弹臂和设置在信号导体上的信号弹臂,接地弹臂和信号弹臂均用于与插接印制板弹性压触,信号弹臂与接地弹臂前后布置;
至少两个前后布置的接触件形成接触件组,接触件组设置至少两个,其中至少一个接触件组中各接触件的弹臂用于与插接印制板的左侧弹性压触,至少一个接触件组中各接触件的弹臂用于与插接印制板的右侧弹性压触,用于与插接印制板左侧弹性压触的弹臂与用于与插接印制板右侧弹性压触的弹臂配合夹持插接印制板,以实现适配器与插接印制板的导电连接。
有益效果:适配器的接触件组中至少一组的弹臂与插接印制板的左侧弹性压触,至少一组的弹臂与插接印制板的右侧弹性压触,使适配器上的至少两组接触件可以与同一个插接印制板插接,这样可以减少插接印制板的使用数量,简化印制板连接器组件的结构,解决了目前的印制板连接器组件结构较为复杂不利于小型化的问题。另外,适配器与插头插接配合,插拔寿命高。
进一步,至少两个接触件组形成同侧接触件集合,同侧接触件集合中接触件的弹臂均用于与插接印制板的同一侧弹性压触。同侧接触件集合包括至少两个接触件组,接触件集成化程度更高,插接印制板的利用率更高。
进一步,同侧接触件集合中至少两个接触件组左右布置,一个接触件组的各弹臂形成一个弹臂组,同侧接触件集合的弹臂组满足:左右相邻两弹臂组中一个弹臂组为外侧弹臂组,另一个为内侧弹臂组,内侧弹臂组处于外侧弹臂组与插接印制板之间,外侧弹臂组用于与插接印制板弹性压触的部位为外侧弹臂接触部分,内侧弹臂组用于与插接印制板弹性压触的部分为内侧弹臂接触部分,外侧弹臂接触部分处于内侧弹臂接触部分上侧。同侧接触件集合中的弹臂组内外布置,结构更紧凑。
进一步,接触件组有偶数个,且一半数量的接触件组的弹臂用于与插接印制板的左侧弹性压触,一半数量的接触件组的弹臂用于与插接印制板的右侧弹性压触。使插接印制板受力较为平衡。
进一步,同一个接触件组中相邻接地弹臂之间设置有信号弹臂。利用接地弹臂对信号弹臂进行屏蔽,提高抗干扰能力。
进一步,左右相邻的两个接触件组中的接触件前后错位排布:其中一个接触件组中的接触件中心线和另一个接触件组中的接触件中心线在与左右方向垂直的平面内的投影前后间隔。接触件布置更紧凑。
进一步,所述接地导体包括固定在绝缘体内的接地安装部,接地安装部呈半包围结构,所述信号导体包括固定在绝缘体内的信号安装部,信号安装部处于接地安装部内。接地安装部半包围结构,对信号导体的屏蔽效果更好。
进一步,接地安装部和信号安装部过盈装配在绝缘体上。装配方式简单。
进一步,接地安装部和信号安装部上设置有与绝缘体紧配合的倒刺。倒刺能够防止导体脱落,导体固定效果更好。
进一步,绝缘体包括基体和对弹臂限位的弹臂限位体,所述弹臂限位体上设有供弹臂装入的弹臂限位槽,所述弹臂限位槽的前后两侧槽壁用于与弹臂挡止配合。防止弹臂相互之间误触。
进一步,所述弹臂限位体与基体可拆固定连接。便于安装。
进一步,所述绝缘体包括基体和绝缘支撑体,基体上设有绝缘体孔,所述绝缘支撑体设置在绝缘体孔内,接地导体过盈插装至绝缘体孔内,信号导体过盈插装至绝缘支撑体内,绝缘支撑体与基体一体成型。简化绝缘体的结构,提高装配效率。
进一步的,插头包括插头外导体和处于插头外导体内的插头内导体,插头内导体与插头外导体内外间隔同轴布置,接地导体用于与插头外导体导电接触,信号导体用于与插头内导体导电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接地导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接地弹性触脚,信号导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信号弹性触脚,接地导体通过接地弹性触脚与插头外导体导电接触,信号导体通过信号弹性触脚与插头内导体导电接触。通过弹性触脚与插头内导体导电,插拔力较小。
进一步的,所述插头内导体为插针,插头外导体具有导体套,插针处于导体套内。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体包括基体和绝缘支撑体,基体上设有绝缘体孔,所述绝缘支撑体设置在绝缘体孔内,接地导体过盈插装在绝缘支撑体外侧,信号导体过盈插装在绝缘支撑体内,绝缘支撑体与基体一体成型,绝缘支撑体通过上端与基体相连,下端与绝缘体孔的孔壁之间有供导体套插入的环形间隔。绝缘支撑体能够引导插头与适配器对插。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体包括基体和绝缘支撑体,基体上设有绝缘体孔,所述绝缘支撑体设置在绝缘体孔内,接地导体过盈插装至绝缘体孔内,信号导体过盈插装至绝缘支撑体内,绝缘支撑体与基体一体成型。简化绝缘体的结构,提高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印制板连接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印制板连接器组件具体实施例1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印制板连接器组件具体实施例1中插接印制板与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印制板连接器组件具体实施例1中接触件与插接印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印制板连接器组件具体实施例1中弹臂处于外侧弹臂组中的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印制板连接器组件具体实施例1中弹臂处于内侧弹臂组中的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和图6所示接触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印制板连接器组件具体实施例1中绝缘体与部分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印制板连接器组件具体实施例1中插头与接触件对插前的状态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印制板连接器组件具体实施例1中插头与接触件对插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印制板连接器组件具体实施例1中接触件的布局图;
图12是本发明印制板连接器组件具体实施例1中弹臂限位体与弹臂的装配图;
图13是本发明印制板连接器组件具体实施例1中弹臂限位体与弹臂的另一个装配图;
图14是本发明印制板连接器组件具体实施例1中弹臂限位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印制板连接器组件具体实施例1中接地导体和信号导体安装示意图;
图1中:100、适配器;200、插接印制板;300、连接印制板;400、绝缘体;500、接触件;
图2至图15中:1、插接印制板;11、第一弹臂配合部分;12、第二弹臂配合部分;2、插头;21、插头绝缘体;22、插头内导体;23、插头外导体;24、导向块;3、适配器;31、绝缘体;311、基体;312、绝缘支撑体;313、绝缘体孔;3131、接地挡止台阶;314、安装孔;3141、信号挡止台阶;315、插销;316、弹臂限位体;317、弹臂限位槽;3171、外侧弹臂限位槽;3172、内侧弹臂限位槽;32、导向孔;33、接触件;331、接地导体;3311、接地安装部;3312、接地弹臂;3313、接地安装槽;3314、接地弹性触脚;332、信号导体;3321、信号安装部;3322、信号弹臂;3323、信号安装槽;3324、信号弹性触脚;333、倒刺;334、接触凸起;34、接触件组;35、同侧接触件集合;36、外侧弹臂组;37、内侧弹臂组;4、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名词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描述而假定的位置关系,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相应零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相应零部件的限制。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印制板连接器组件的具体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印制板连接器组件用于与插接印制板1连接,印制板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头2和适配器3,插接印制板1自上向下与适配器3插接,插头2自下向上与适配器3插接。本实施例中,通过插头2与适配器3的对插代替连接印制板与适配器3的连接。插头2一端为与适配器3插接的插接端,另一端用于连接导线4。如图9和图10所示,插头2包括插头绝缘体21、用于传输信号的插头内导体22和用于接地的插头外导体23,插头内导体22固定在插头绝缘体21上,插头外导体23形成插头2的外壳,包裹住插头绝缘体21。本实施例中的适配器3能够连接插头2与插接印制板1。本实施例中,插头内导体22和插头外导体23形成插头2的接触件,插头2和适配器3的接触件均为高频接触件。
插头内导体22处于插头外导体23内且二者内外间隔同轴布置。本实施例中,插头内导体22为插针,插头外导体23具有导体套,插针处于导体套内。插头内导体22处于插头外导体23内能够减少外接对插头内导体22的干扰。本实施例中通过插头2与适配器3的插接配合,插头2与适配器3之间反复插拔的寿命更高,信号传输效果更好。
为了便于插头2与适配器3的插接,插头2上设置有导向块24,对应的适配器3的绝缘体31上设置有导向孔32,在插头2与适配器3插接的过程中,导向块24与导向孔32上下导向滑动配合。
如图2和图3所示,适配器3包括绝缘体31和接触件33,接触件33固定在绝缘体31上。接触件33具有用于与插接印制板1弹性接触的弹臂,在适配器3与插接印制板1插接完成后,弹臂与插接印制板1左右布置。接触件33一端为印制板插接端,另一端为与插头2同轴插接的插头插接端,弹臂处于印制板插接端。
如图4至图8所示,接触件33包括接地导体331和信号导体332,接地导体331和信号导体332均设置在绝缘体31上,接地导体331包括固定在绝缘体31内的接地安装部3311,接地安装部3311呈半包围结构,信号导体332包括固定在绝缘体31内的信号安装部3321,信号安装部3321处于接地安装部3311内。接地安装部3311和信号安装部3321均过盈装配在绝缘体31上。接地安装部3311和信号安装部3321上设置有倒刺333,提高接地导体331和信号导体332的牢固程度。
接触件33的弹臂有两种,分别为设置在接地导体331上的接地弹臂3312和设置在信号导体332上的信号弹臂3322,接地弹臂3312和信号弹臂3322均用于与插接印制板1弹性压触,信号弹臂3322与接地弹臂3312前后布置。接地弹臂3312处于接地安装部3311的上侧,信号弹臂3322处于信号安装部3321的上侧。
如图5和图6所示,接地安装部3311和信号安装部3321分均呈U形,接地安装部3311具有接地安装槽3313,信号安装部3321分具有信号安装槽3323,接地安装槽3313和信号安装槽3323均为U形槽,接地导体331和信号导体332安装在绝缘体31上后,信号安装部3321分处于接地安装部3311内,信号安装槽3323的槽口朝向接地安装槽3313的槽底。接地弹臂3312由接地安装槽3313的槽底壁向上延伸形成,信号弹臂3322由信号安装槽3323的槽侧壁向上延伸并向前弯折形成。信号弹臂3322和接地弹臂3312均为板状臂,板状臂的厚度方向为左右方向。信号弹臂3322与接地弹臂3312前后间隔布置。信号弹臂3322和接地弹臂3312上均设置有用于与插接印制板1弹性压触的接触凸起334,接触凸起334朝向插接印制板1凸出。
本实施例中,接地导体331用于与插头外导体23导电接触,信号导体332用于与插头内导体22导电接触。接地导体331上设置有两个接地弹性触脚3314,信号导体332上设置有两个信号弹性触脚3324,接地导体331通过接地弹性触脚3314与插头外导体23导电接触,信号导体332通过信号弹性触脚3324与插头内导体22导电接触,各接地弹性触脚3314呈中心对称布置,且各信号弹性触脚3324呈中心对称布置,各接地弹性触脚3314的对称中心线与各信号弹性触脚3324的对称中心线重合。本实施例中,两信号弹性触脚3324也满足平面对称,两接地信号弹性触脚3324也满足平面对称。
两个接地弹性触脚3314分别设置接地安装槽3313的两相对槽侧壁的下侧并向下延伸,接地弹性触脚3314与接地安装槽3313的槽壁一体设置。两个信号弹性触脚3324分别设置在信号安装槽3323两相对的槽侧壁上并向下延伸。如图5和图6所示,接地弹性触脚3314设置在信号弹性触脚3324的外侧,且接地弹性触脚3314与信号弹性触脚3324呈直线形布置。如图9和图10所示,插头2与适配器3插合后,插头外导体23与接地导体331实现屏蔽导通,插头内导体22与信号导体332实现信号导通。
与插头2对插时,两信号弹性触脚3324被插头内导体22撑开,两接地弹性触脚3314被插头外导体23撑开。这种插合方式降低了传统针孔插拔式的插拔力,同时保证插头2与适配器3的可靠导通。
本实施例中,绝缘体31包括基体311、绝缘支撑体312和对弹臂限位的弹臂限位体,基体311上设有绝缘体孔313,接地导体331自上而下插装至绝缘体孔313中,绝缘支撑体312一体连接在绝缘体孔313中,绝缘支撑体312上设有安装孔314,信号导体332自上而下过盈插装至绝缘支撑体312上的安装孔314中。绝缘支撑体312与基体311一体成型,减少绝缘体31数量,便于组装,提高组装效率,同时也减小尺寸,便于高度集成化设计。绝缘体孔313的上半段截面为方形,下半段截面为圆形,便于与插头外导体对插,同时上半段能够防止接地导体转动,接地导体稳定性更好。同理,安装孔的上半段截面也是方形,实现信号导体的止转,下半段截面也是圆形,便于与插头内导体的对插。绝缘支撑体312的上端与基体连接,绝缘支撑体312的下端为圆形且绝缘支撑体312与绝缘体孔313之间形成有供插头外导体23的导体套插入的环形间隔,通过绝缘支撑体312可以引导插头与适配器的对插。
如图15所示,绝缘体孔313内设置有与接地导体331下端挡止的接地挡止台阶3131,接地导体331插装至绝缘体孔313后,挡止台阶上朝上的挡止面与接地导体331挡止配合。安装孔314内也设置有信号挡止台阶3141,信号挡止台阶具有朝上的挡止面,对信号导体332挡止,安装孔314的下端孔口为扩口,扩口引导插针插入。支撑绝缘体312的下端外边沿设置有倒角,倒角引导导体套插入。
多个前后布置的接触件33形成接触件组34,一个接触件组34的弹臂形成一个弹臂组。本实施例中,同一个接触件组34中相邻接地弹臂3312之间设置有信号弹臂3322。接触件组34设置四个,其中两个接触件组34中各接触件33的弹臂用于与插接印制板1的左侧弹性压触,两个接触件组34中各接触件33的弹臂用于与插接印制板1的右侧弹性压触,用于与插接印制板1左侧弹性压触的弹臂与用于与插接印制板1右侧弹性压触的弹臂配合夹持插接印制板1,以实现适配器3与插接印制板1的导电连接。插接印制板1的左右两侧对应设置有与接触件33配合的接触部分。本实施例中,一个信号导体332通过一个信号弹臂与插接印制板1接触,各接触件33单独传输一路信号,相比现有技术中信号导体通过两个或者多个弹臂夹持印制板的方式,结构更简单。
四个接触件组34与一个插接印制板1适配接触,减少了插接印制板1的使用数量,简化了连接器的复杂性,便于系统的集成化、小型化,降低了产品的成本,也提升了产品的安装便利性。
弹臂用于与插接印制板1的同一侧弹性压触的各接触件33形成同侧接触件集合35,同侧接触件集合35设置两个,两个同侧接触件集合35均包括两个接触件组34。同侧接触件集合35中两个接触件组34左右布置。
同侧接触件集合35的弹臂组满足:左右相邻两弹臂组中一个弹臂组为外侧弹臂组36,另一个为内侧弹臂组37,内侧弹臂组37处于外侧弹臂组36与插接印制板1之间,外侧弹臂组36用于与插接印制板1弹性压触的部位为外侧弹臂接触部分,内侧弹臂组用于与插接印制板1弹性压触的部分为内侧弹臂接触部分,外侧弹臂接触部分处于内侧弹臂接触部分上侧。插接印制板1上设有与外侧弹臂接触部分接触的第一弹臂配合部分11和与内侧弹臂接触部分接触的第二弹臂配合部分12,第一弹臂配合部分11处于第二弹臂配合部分12的上侧。
如图5所示,同侧接触件集合35中,内侧弹臂组37中的弹臂长度小于外侧弹臂组36中的弹臂,外侧弹臂组36中的弹臂向内侧弯折,以使插接印制板1两侧的外侧弹臂组36夹紧插接印制板1。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安装较多的接触件33,同时使适配器3的体积更小,左右相邻的两个接触件组34中的接触件33前后错位排布,即左右相邻的两个接触件组34中,其中一个接触件组34中的接触件中心线和另一个接触件组34中的接触件中心线在与左右方向垂直的平面内的投影前后间隔。这样使得绝缘体31体积更小。同理,插接印制板1上与接触件33接触的部分也错位排布。
如图12至图14所示,绝缘体31包括对弹臂限位的弹臂限位体316,弹臂限位体316上设有供弹臂装入的弹臂限位槽317,弹臂限位槽317的前后两侧槽壁用于与弹臂挡止配合,以限制弹臂前后摆动。弹臂限位槽317的槽口朝左或者朝右,以使适配器与印制板插合后,弹臂能够左右摆动变形。
本实施例中弹臂限位体316设置两个,同侧接触件集合35共用一个弹臂限位体316,弹臂限位槽317与弹臂的数量一一对应,与外侧弹臂组36中的弹臂对应的弹臂限位槽为外侧弹臂限位槽3171,与内侧弹臂组37中的弹臂对应的弹臂限位槽为内侧弹臂限位槽3172。内侧弹臂限位槽3172为上下延伸的直槽,内侧弹臂限位槽3172的下端开口,避让内侧弹臂组中的弹臂。外侧弹臂限位槽3171为设置在弹臂限位体316上部的斜槽,与外侧弹臂上的倾斜段配合。弹臂限位体316还能够防止内侧弹臂组与外侧弹臂组相互误触。
为了便于加工和安装,弹臂限位体316与基体可拆固定,弹臂限位体316上设有与基体插合的插销315,基体上设有与插销适配的插孔,插销与插孔过盈配合。安装时,先安装带内侧弹臂的接触件,然后固定弹臂限位体316,最后安装带外侧弹臂的接触件。通过弹臂限位体316能够防止接触件33的弹臂被误触。
适配器装配过程中,将接触件强装至绝缘体中即可,安装方便快捷。印制板连接器组件使用时,将插头、适配器和插接印制板插接在一起,即可实现多路信号的传输。
本发明的印制板连接器组件的具体实施例2,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接触件组设置两个,两个弹臂组分别设置在插接印制板的两侧。其他实施例中,根据需要,接触件组可以是任意数量,接触件组的数量不限于偶数个,弹臂组设置三个时,可以两个弹臂组设置在插接印制板的一侧,一个弹臂组设置在插接印制板的另一侧。其他实施例中,弹臂组可以设置五组、六组等。
本发明的印制板连接器组件的具体实施例3,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同侧接触件集合中有两个接触件组,两组接触件一前一后,但是两个接触件组在垂直于前后延伸直线的平面内的投影不重合,同理,在满足插接印制板与适配器正常导通工作的前提下,可以根据需要布置接触件组的位置。
本发明的印制板连接器组件的具体实施例4,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同侧接触件集合中设置一个接触件组,接触件组中的接地弹臂长度大于信号弹臂的长度,插接印制板上与接地弹臂接触的部分靠上,与信号弹臂接触的部分靠下。
本发明的印制板连接器组件的具体实施例5,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一个接地导体设置两个接地弹臂,此时接触件中信号导体的信号弹臂均处于接地导体的接地弹臂之间。同理,其他实施例中,一个信号导体也可以设置两个信号弹臂。其他实施例中,接触件上弹臂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本发明的印制板连接器组件的具体实施例6,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左右相邻的两个接触件组中的接触件左右成列排布,接触件不进行错位排布。
本发明的印制板连接器组件的具体实施例7,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接地安装部的截面是C形、V形。其他实施例中,接地安装部还可以是全包围结构。
本发明的印制板连接器组件的具体实施例8,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接地安装部和信号安装部粘接固定在绝缘体上。
本发明的印制板连接器组件的具体实施例9,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绝缘支撑体与基体分体式结构,通过强装固定。
本发明的印制板连接器组件的具体实施例10,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信号导体上设置有与插头内导体适配的插孔,插头内导体插入插孔后实现插头与适配器的信号导通。其他实施例中,接地导体上也可以设置于插头外导体适配的插孔。
本发明的印制板连接器组件的具体实施例11,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接地弹性触脚设置三个,三个接地弹性触脚绕接触件的中心线均匀布置。其他实施例中,接地弹性触脚可以设置四个以上。同理信号弹性触脚也可以设置三个以上。
本发明的印制板连接器组件的具体实施例12,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插头内导体为插片,信号导体上设置信号弹性触脚在插头与适配器插接后夹紧插片。
本发明适配器的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中适配器的结构与上述印制板连接器组件任意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适配器的结构相同,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9)

1.一种适配器,其特征在于,适配器用于连接插接印制板(1)与适配的插头(2),适配器一端用于与插接印制板(1)上下插接,另一端用于与适配的插头(2)上下插接,适配器包括:
绝缘体(31);
接触件(33),一端为印制板插接端,另一端为用于与适配的插头(2)同轴插接的插头插接端;接触件(33)具有处于印制板插接端用于与插接印制板(1)弹性接触的弹臂,弹臂用于与插接印制板(1)左右布置,接触件(33)包括接地导体(331)和信号导体(332),接地导体(331)和信号导体(332)均设置在绝缘体(31)上,所述弹臂包括设置在接地导体(331)上的接地弹臂(3312)和设置在信号导体(332)上的信号弹臂(3322),接地弹臂(3312)和信号弹臂(3322)均用于与插接印制板(1)弹性压触,信号弹臂(3322)与接地弹臂(3312)前后布置;
至少两个前后布置的接触件(33)形成接触件组(34),接触件组(34)设置至少两个,其中至少一个接触件组(34)中各接触件(33)的弹臂用于与插接印制板(1)的左侧弹性压触,至少一个接触件组(34)中各接触件(33)的弹臂用于与插接印制板(1)的右侧弹性压触,用于与插接印制板(1)左侧弹性压触的弹臂与用于与插接印制板(1)右侧弹性压触的弹臂配合夹持插接印制板(1),以实现适配器(3)与插接印制板(1)的导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接触件组(34)形成同侧接触件集合(35),同侧接触件集合(35)中接触件(33)的弹臂均用于与插接印制板(1)的同一侧弹性压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同侧接触件集合(35)中至少两个接触件组(34)左右布置,一个接触件组(34)的各弹臂形成一个弹臂组,同侧接触件集合(35)的弹臂组满足:左右相邻两弹臂组中一个弹臂组为外侧弹臂组(36),另一个为内侧弹臂组(37),内侧弹臂组(37)处于外侧弹臂组(36)与插接印制板(1)之间,外侧弹臂组(36)用于与插接印制板(1)弹性压触的部位为外侧弹臂接触部分,内侧弹臂组(37)用于与插接印制板(1)弹性压触的部分为内侧弹臂接触部分,外侧弹臂接触部分处于内侧弹臂接触部分上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接触件组(34)有偶数个,且一半数量的接触件组(34)的弹臂用于与插接印制板(1)的左侧弹性压触,一半数量的接触件组(34)的弹臂用于与插接印制板(1)的右侧弹性压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同一个接触件组(34)中相邻接地弹臂(3312)之间设置有信号弹臂(3322)。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左右相邻的两个接触件组(34)中的接触件(33)前后错位排布:其中一个接触件组(34)中的接触件中心线和另一个接触件组(34)中的接触件中心线在与左右方向垂直的平面内的投影前后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导体(331)包括固定在绝缘体(31)内的接地安装部(3311),接地安装部(3311)呈半包围结构,所述信号导体(332)包括固定在绝缘体(31)内的信号安装部(3321),信号安装部(3321)处于接地安装部(3311)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接地安装部(3311)和信号安装部(3321)过盈装配在绝缘体(31)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接地安装部(3311)和信号安装部(3321)上设置有与绝缘体(31)紧配合的倒刺(333)。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绝缘体(31)包括基体(311)和对弹臂限位的弹臂限位体(316),所述弹臂限位体(316)上设有供弹臂装入的弹臂限位槽(317),所述弹臂限位槽(317)的前后两侧槽壁用于与弹臂挡止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臂限位体(316)与基体(311)可拆固定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31)包括基体(311)和绝缘支撑体(312),基体(311)上设有绝缘体孔(313),所述绝缘支撑体(312)设置在绝缘体孔(313)内,接地导体(331)过盈插装至绝缘体孔(313)内,信号导体(332)过盈插装至绝缘支撑体(312)内,绝缘支撑体(312)与基体(311)一体成型。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接地导体(331)用于与插头外导体(23)导电接触,信号导体(332)用于与插头内导体(22)导电接触,插头内导体(22)处于插头外导体(23)内且二者内外间隔同轴布置,所述接地导体(33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接地弹性触脚(3314),信号导体(332)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信号弹性触脚(3324),接地导体(331)通过接地弹性触脚(3314)与插头外导体(23)导电接触,信号导体(332)通过信号弹性触脚(3324)与插头内导体(22)导电接触。
14.一种印制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适配器(3)和与适配器(3)插接适配的插头(2),所述适配器(3)为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的适配器(3)。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印制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插头(2)包括插头外导体(23)和处于插头外导体(23)内的插头内导体(22),插头内导体(22)与插头外导体(23)内外间隔同轴布置,接地导体(331)用于与插头外导体(23)导电接触,信号导体(332)用于与插头内导体(22)导电接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印制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导体(33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接地弹性触脚(3314),信号导体(332)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信号弹性触脚(3324),接地导体(331)通过接地弹性触脚(3314)与插头外导体(23)导电接触,信号导体(332)通过信号弹性触脚(3324)与插头内导体(22)导电接触。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印制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内导体(22)为插针,插头外导体(23)具有导体套,插针处于导体套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印制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31)包括基体(311)和绝缘支撑体(312),基体(311)上设有绝缘体孔(313),所述绝缘支撑体(312)设置在绝缘体孔(313)内,接地导体(331)过盈插装在绝缘支撑体(312)外侧,信号导体(332)过盈插装在绝缘支撑体(312)内,绝缘支撑体(312)与基体(311)一体成型,绝缘支撑体(312)通过上端与基体(311)相连,下端与绝缘体孔(313)的孔壁之间有供导体套插入的环形间隔。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印制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31)包括基体(311)和绝缘支撑体(312),基体(311)上设有绝缘体孔(313),所述绝缘支撑体(312)设置在绝缘体孔(313)内,接地导体(331)过盈插装至绝缘体孔(313)内,信号导体(332)过盈插装至绝缘支撑体(312)内,绝缘支撑体(312)与基体(311)一体成型。
CN202111108518.3A 2021-09-22 2021-09-22 一种适配器及印制板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1139041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08518.3A CN113904144B (zh) 2021-09-22 2021-09-22 一种适配器及印制板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08518.3A CN113904144B (zh) 2021-09-22 2021-09-22 一种适配器及印制板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04144A true CN113904144A (zh) 2022-01-07
CN113904144B CN113904144B (zh) 2024-04-05

Family

ID=79029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08518.3A Active CN113904144B (zh) 2021-09-22 2021-09-22 一种适配器及印制板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04144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8798A (zh) * 2000-08-16 2002-03-0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电连接器与电路板之结合及其结合方法
US6589061B1 (en) * 2002-03-07 2003-07-08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Printed circuit board for straddle mount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pasting the same
CN101106229A (zh) * 2006-07-14 2008-01-16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接触端子部分布置为大致梯形形状的电子元件
US20090104800A1 (en) * 2007-10-19 2009-04-2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04348011A (zh) * 2013-07-23 2015-02-11 泰科电子公司 模块化连接器组件
CN104409906A (zh) * 2014-11-25 2015-03-11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轻插拔力高速传输电连接器
CN105938946A (zh) * 2015-03-03 2016-09-14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连接器
US20180090887A1 (en) * 2016-09-23 2018-03-29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mmon grounding
CN109672044A (zh) * 2017-10-16 2019-04-23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9962353A (zh) * 2017-12-14 2019-07-02 莫列斯有限公司 卡缘连接器
CN110690603A (zh) * 2019-09-10 2020-0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母座连接器、金手指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3169484A (zh) * 2018-10-09 2021-07-23 安费诺商用电子产品(成都)有限公司 高密度边缘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8798A (zh) * 2000-08-16 2002-03-0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电连接器与电路板之结合及其结合方法
US6589061B1 (en) * 2002-03-07 2003-07-08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Printed circuit board for straddle mount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pasting the same
CN101106229A (zh) * 2006-07-14 2008-01-16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接触端子部分布置为大致梯形形状的电子元件
US20090104800A1 (en) * 2007-10-19 2009-04-2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04348011A (zh) * 2013-07-23 2015-02-11 泰科电子公司 模块化连接器组件
CN104409906A (zh) * 2014-11-25 2015-03-11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轻插拔力高速传输电连接器
CN105938946A (zh) * 2015-03-03 2016-09-14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连接器
US20180090887A1 (en) * 2016-09-23 2018-03-29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mmon grounding
CN109672044A (zh) * 2017-10-16 2019-04-23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9962353A (zh) * 2017-12-14 2019-07-02 莫列斯有限公司 卡缘连接器
CN113169484A (zh) * 2018-10-09 2021-07-23 安费诺商用电子产品(成都)有限公司 高密度边缘连接器
CN110690603A (zh) * 2019-09-10 2020-0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母座连接器、金手指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04144B (zh) 2024-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70191B1 (en) Plug and connector assembly
US6814624B2 (en) Telecommunications jack assembly
US6835092B2 (en) Stack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enhanced grounding arrangement
US760449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ground piece
CN104600454B (zh) 插座电连接器
US20090042421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s
US20110151708A1 (en) Reduced-height wire to board connector
CN113078510B (zh) 连接器组件
KR20060065615A (ko) 전기 커넥터 시스템
US783751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s with vertically oriented contacts
CN210156669U (zh) 一种两侧解锁连接器组件
CN115347395A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112636102A (zh) 一种高速连接器
CN206225595U (zh) 连接器组件
CN113904146B (zh) 一种插座
CN212626356U (zh) 一种插座连接器
US20050266739A1 (en) Cable assembly having power contacts
US20120052716A1 (en) Wall plate assembly
CN113904144B (zh) 一种适配器及印制板连接器组件
CN215221056U (zh) 一种btb连接器公母座结构
CN109119787B (zh) 电连接器
CN216055507U (zh) 网络插座连接器
CN213243052U (zh) 线对板连接器组件
CN213401743U (zh) 一种多插口rj45高速连接器
CN220368176U (zh) 线缆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