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03785A -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03785A
CN113903785A CN202111162175.9A CN202111162175A CN113903785A CN 113903785 A CN113903785 A CN 113903785A CN 202111162175 A CN202111162175 A CN 202111162175A CN 113903785 A CN113903785 A CN 1139037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pixel
island
islands
pixe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6217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健
马森
朱文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6217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0378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037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0378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14341 priority patent/WO2023051105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其中,显示面板包括像素阵列层和透镜阵列层。透镜阵列层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微透镜。像素阵列层包括多个像素岛,每一像素岛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子像素岛;每一子像素岛划分为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子像素组,每一子像素组在所述透镜阵列层上的正投影落在同一微透镜内。对于在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像素岛,在两者邻接处的至少一个子像素组内设置有不透光区,所述不透光区的宽度大于同一像素岛内其它子像素组中相邻子像素之间的间隙的宽度。在同一个子像素岛内,一个子像素组内相邻子像素之间的各个间隙能被其余子像素组内的各个子像素对应互补。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裸眼3D显示技术是让人无需借助辅助工具即可产生立体视觉感受的技术,其原理为两眼视差成像,即观看者的左眼和右眼分别接收具有微小区别的图像,经过大脑的分析整合,融合成一个完美场景,使观者感知画面物体的深度,进而产生立体感。3D显示技术提升了显示效果,也提升了观看者的舒适度。
相关技术中,基于彩色滤光薄膜法(WOLED+CF)制备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在行方向(X方向)进行了子像素的细分,并通过特定的结构设计,实现了3D显示的可视空间连续,消除摩尔纹。
然而,对于发光效率更高的精细金属掩膜版(FMM)工艺制备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由于制作工艺的限制,在相同的光学设计下,采用同样的像素结构,会导致部分视角出现空洞,造成摩尔纹,影响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以实现裸眼3D显示的连续可视空间。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像素阵列层和透镜阵列层;其中,
所述透镜阵列层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微透镜;
所述像素阵列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岛,每一像素岛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子像素岛,每一子像素岛包括多个子像素,且同一子像素岛内的各个子像素发光颜色相同;每一子像素岛划分为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子像素组,每一子像素组在所述透镜阵列层上的正投影落在同一微透镜内;
对于在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像素岛,在两者邻接处的至少一个子像素组内设置有不透光区,所述不透光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大于同一像素岛内其它子像素组中相邻子像素之间的间隙;
在同一个子像素岛内,一个子像素组内相邻子像素之间的各个间隙能被其余子像素组内的各个子像素对应互补。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同一个子像素岛内,一个子像素组中各个所述间隙的位置、数量以及宽度之和,分别与另外两个子像素组中各个子像素的位置、数量以及宽度之和对应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子像素岛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三个子像素组:第一子像素组、第二子像素组和第三子像素组,所述第二子像素组位于所述第一子像素组和所述第三子像素组之间,并且,所述第三子像素组内存在或不存在子像素。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子像素组远离所述第二子像素组的区域形成有不透光区,所述不透光区的宽度大于第一子像素组和第二子像素组内相邻子像素之间的间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不透光区的宽度≥38μm。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像素岛包括用于发射红光的所述第一子像素岛、用于发射绿光的第二子像素岛,以及用于发射蓝光的第三子像素岛,所述第一子像素岛、所述第二子像素岛和所述第三子像素岛沿第二方向排列。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沿第一方向排列的任意两个相邻的像素岛,两者的第一子像素岛位于同一高度,两者的第二子像素岛位于同一高度,两者的第三子像素岛位于同一高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沿第一方向排列的任意两个相邻的像素岛,分别记为第一像素岛和第二像素岛,其中,所述第一像素岛与所述第二像素岛内的各个子像素岛均不位于同一高度,并且,所述第一像素岛内的一个子像素岛在高度上远离所述第二像素岛内同种颜色的子像素岛。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同一子像素岛内,相邻子像素之间的间隙与子像素的宽度相等或不相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相邻子像素之间的间隙宽度≥4μm。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透镜的材质包括低折射率树脂和高折射率树脂,其中,所述高折射率树脂比所述低折射率树脂更靠近像素阵列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隔垫层,所述隔垫层位于像素阵列层和透镜阵列层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像素岛内发射不同颜色的子像素由不同的有机发光材料制得。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前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彩色滤光薄膜法(WOLED+CF)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像素排布图;
图2a为基于彩色滤光薄膜法(WOLED+CF)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发光光路图,图2b为图2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采用精细金属掩膜版(FMM)制备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像素排布图;
图4a为采用精细金属掩膜版(FMM)制备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发光光路图,图4b为图4a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的像素岛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显示面板的一个剖面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的多个像素岛排列示意图;
图8a为本申请实施例显示面板的光路图,图8b是图8a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的像素岛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的多个像素岛排列示意图;
图11a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显示面板的光路图,图11b是图11a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例。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彩色滤光薄膜法(WOLED+CF)和精细金属掩膜版(FMM)的蒸镀工艺是常见的制备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工艺。彩色滤光薄膜法(WOLED+CF)一般是基于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WOLED)结合彩色滤光膜(CF)的制备方法,首先通过制备白光发光有机发光二极管(WOLED)器件,然后通过彩色滤光膜(CF)得到三基色,再结合三基色实现彩色显示。
彩色滤光薄膜法(WOLED+CF)制备工艺中,其像素结构排布如图1所示。所述像素排布结构由列状排布的像素岛100’和透镜阵列层11组成,所述透镜阵列层11由列状排布的微透镜10组成。其中,像素岛100’a为沿X方向的第一列像素岛,像素岛100’b为沿X方向的第二列像素岛,依次类推;微透镜10a为沿X方向的第一列柱透镜,微透镜10b为沿X方向的第二列微透镜,依次类推。所述像素岛100’在行方向(X方向)细分为多个子像素1,各子像素1宽度W相同,间距G相等,且间距G与子像素的发光区域宽度W相等。所述一个像素岛100’的宽度与所述透镜阵列层11的两个微透镜10的宽度相等,并且设计同一个像素岛100’内各个子像素1与微透镜10的相对关系不构成重复单元,即多个子像素岛130中的子像素岛130R、子像素岛130G和子像素岛130B的相邻子像素1之间的各个间隙G能被其余子像素组150内的各个子像素1对应互补。即,子像素P2、子像素P4、子像素P6、子像素P8、子像素P10分别依次填充子像素P1与子像素P3之间的间隙、子像素P3与子像素P5之间的间隙、子像素P5与子像素P7之间的间隙、子像素P7与子像素P9之间的间隙、子像素P9与子像素P11之间的间隙。最终光路图如图2a、图2b所示,其中,图2b是图2a的局部放大图。可知该像素排布下,子像素发光区域相对两个柱透镜单元彼此穿插互补,使子像素出光方向在3D显示可视空间连续,摩尔纹消除。
相对于彩色滤光薄膜法(WOLED+CF)制备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运用精细金属掩膜版(FMM)的蒸镀工艺制备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发光效率更高。
然而,采用精细金属掩膜版(FMM)制备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工艺有一定要求,若采用与彩色滤光薄膜法(WOLED+CF)工艺相同的光学设计与像素结构,其像素结构排布如图3所示,可知一个像素岛100’的宽度与所述透镜阵列层11的两个微透镜10的宽度相等,多个子像素岛130中的子像素岛130R、子像素岛130G和子像素岛130B的子像素1在透镜阵列层11对应的区域内无法实现发光空间互补。虽然子像素P2、子像素P4、子像素P6分别依次填充子像素P1与子像素P3之间的间隙、子像素P3与子像素P5之间的间隙、子像素P5与子像素P7之间的间隙,但是子像素P7与子像素P9之间的间隙、子像素P9与子像素P11之间的间隙没有得到填充。对应的,其光路如图4a、图4b所示,其中,图4b是图4a的局部放大图。部分视角光路出现空洞,会导致摩尔纹的出现,无法实现与彩色滤光薄膜法(WOLED+CF)制备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同样的裸眼3D显示连续可视空间的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如图5、图6和图7,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像素阵列层13和透镜阵列层11。像素阵列层13和透镜阵列层11在第三方向Z(膜层沉积方向)层叠设置,位于不同的深度。其中,所述透镜阵列层11包括沿第一方向X(行方向)排列的多个微透镜10。
所述像素阵列层13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岛100,每一像素岛100包括沿第二方向Y(列方向)排列的多个子像素岛130,每一子像素岛包括多个子像素1。同一子像素岛130内的子像素1发光颜色相同。每一子像素岛130划分为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多个子像素组150,所述子像素岛130内的各个子像素对应划入各个子像素组150内,每一子像素组150在所述透镜阵列层11上的正投影落在同一微透镜10内。
在同一个子像素岛130内,一个子像素组150内相邻子像素1之间的各个间隙G能被其余子像素组150内的各个子像素1对应互补。
由于工艺的限制,每一子像素组150无法做到连续发光。本申请实施例利用同一子像素岛130内其它子像素组150的子像素1来填充该子像素组150内的发光空隙,从而使不连续发光的子像素组150等效为连续发光的像素结构。因而,上述设置的像素阵列层13在经过透镜阵列层11内多个微透镜10可实现3D连续显示效果。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位于同一行的相邻两个像素岛100:像素岛100a和像素岛100b。每一像素岛100的结构相同,下面以像素岛100a为例说明其结构。像素岛100a包括三个子像素岛130:第一子像素岛130R、第二子像素岛130G和第三子像素岛130B。所述第一子像素岛130R、所述第二子像素岛130G和所述第三子像素岛130B沿列方向Y顺次排列。其中,第一子像素岛130R用于发射红光,第二子像素岛130G用于发射绿光,第三子像素岛130B用于发射蓝光。对应的,第一子像素岛130R、第二子像素岛130G和第三子像素岛130B所包含子像素1的发光材料不同。第一子像素岛130R的子像素1a具有用于发射红光的有机发光材料,第二子像素岛130G的子像素1b具有用于发射绿光的有机发光材料,第三子像素岛130B的子像素1c具有用于发射蓝光的有机发光材料。因而,在以精细金属掩膜版(FMM)蒸镀工艺进行有机发光材料蒸镀时,要分三次制作,每次蒸镀一种发光颜色的有机发光材料。
对于位于同一行的任意两个相邻的像素岛100而言,发射同种颜色光线的子像素岛130在列方向Y上位于同一高度。以图5为例,像素岛100a中用于发射红光的第一子像素岛130R与像素岛100b中用于发射红光的第一子像素岛130R在列方向上位于同一高度;像素岛100a中用于发射绿光的第二子像素岛130G与像素岛b中用于发射绿光的第二子像素岛130G在列方向上位于同一高度;像素岛100a中用于发射蓝光的第三子像素岛130B与像素岛100b中用于发射蓝光的第三子像素岛130B在列方向上位于同一高度。
第一子像素岛130R、第二子像素岛130G和第三子像素岛130B除了发光颜色不同外,其它设置均相同。下面以任一个子像素岛130为例对其结构进行说明。
每一子像素岛130包括沿行方向X排列的三个子像素组150:第一子像素组150a、第二子像素组150b和第三子像素组150c。其中,所述第二子像素组150b位于所述第一子像素组150a和所述第三子像素组150c之间。各个子像素组150a、150b和150c中所包含的子像素1的数目可以不相等。甚至部分子像素组150内可以不设置子像素1。图5中,第一子像素组150a内设置有7个子像素1,6个间隙(每一个间隙均位于相邻两个子像素之间);第二子像素组150b内设置有6个子像素1,7个间隙;第三子像素组150c内未设置子像素1。
说明一点,文中所述的“间隙”并不表示两个子像素之间的空间未被任何固体或液体所填充,其仅在表示两个子像素未连接在一起,“间隙”仅指它们之间的空间。实际上,子像素之间的所述“间隙”通常都会被像素限定层、黑矩阵等不透光材料所填充。
第二子像素组150b内的6个子像素1的位置、宽度W,分别与第一子像素组150a内的6个间隙的位置、宽度G分别对应相等。第二子像素组150b内的6个子像素1的宽度W之和,与第一子像素组150a内的6个间隙的宽度G之和相等。这使得经过微透镜10后,第二子像素组150b内的6个子像素1所发光线能够很好填充第一子像素组150a内6个间隙对应的区域,实现此区域3D显示的连续。
类似的,第一子像素组150a内的7个子像素1的位置、宽度W,分别与第二子像素组150b内的7个间隙的位置、宽度G分别对应相等。第一子像素组150a内的7个子像素1的宽度W之和,与第二子像素组150b内的7个间隙的宽度G之和相等。第一子像素组150a内的7个子像素1能够很好地对应互补第二子像素组150b内的7个间隙。
类似的,第一子像素组150a内的7个子像素1和第二子像素组150b内的6个子像素1能够很好地对应互补第三子像素组150c的整个区域。
如前面所描述,利用精细金属掩膜版(FMM)蒸镀形成子像素1时,需在相邻像素岛的发射同种颜色的子像素1之间设置较大间距,该较大间距所对应的位置、空间通常会被不透光材料(比如,像素限定层材料或黑矩阵材料)填充,因而,本文中也将因应FMM工艺所设计的该较大间距所对应的位置、区域称作“不透光区”。图5中,第三子像素组150c内未设置任何子像素1,因而可被整体看作是所述不透光区或所述不透光区的一部分。所述不透光区的宽度要远大于同一子像素岛130内相邻子像素1之间的间隙的宽度G。所述不透光区的宽度通常要大于或等于38μm(微米),以获得较好的工艺效果。
在所述显示面板内,所有的子像素1的形状、大小等均可相同。同一子像素岛130内,相邻子像素1之间间隙的宽度G也可相等,并且所述间隙的宽度G可与每一子像素1的宽度W相等。相邻子像素1之间间隙的宽度G通常大于等于4μm。
透镜阵列层11中各个微透镜10的作用是对各个子像素1的出光角进行收缩,使各个子像素1的出光方向在空间上不出现重叠串扰。每个微透镜10可以是柱透镜,列方向Y是所述柱透镜的长度方向,在所述列方向上,每个微透镜10可以覆盖多个像素岛100,甚至可以覆盖一整列的像素岛100。
透镜阵列层11的制作过程可包括:采用聚乙烯对苯二甲酸脂(PE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树脂材料作为基材,在所述基材上通过紫外固化、压印等方式获得所需的透镜阵列层11结构。
以基材为树脂材料为例,所述透镜阵列层11可由高折射率树脂和低折射率树脂制作而成,其中,所述高折射率树脂位于靠近像素阵列层13的一侧,所述低折射率树脂位于远离像素阵列层13的一侧。
所述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隔垫层12,所述隔垫层12位于像素阵列层13和透镜阵列层11之间,用于实现透镜阵列层11的放置高度。所述隔垫层12优选为轻薄的树脂玻璃。
图7中显示了更多的像素岛100排布情况。每行中,排布有三个像素岛100:第一像素岛100a、第二像素岛100b和第三像素岛100c。每个像素岛100的结构和相邻像素岛100之间的位置关系均与图5中相同。
图8a和图8b是图5、图7显示面板的光路图,其中图8b是图8a的局部放大图。如图8a和图8b,并结合图5、图7,第二子像素组150b中的6个子像素1(子像素P2、子像素P4、子像素P6、子像素P8、子像素P10和子像素P12)分别依次填充第一子像素组150a中的6个间隙(子像素P1与子像素P3之间的间隙、子像素P3与子像素P5之间的间隙、子像素P5与子像素P7之间的间隙、子像素P7与子像素P9之间的间隙、子像素P9与子像素P11之间的间隙、子像素P11与子像素P13之间的间隙)。最终实现如图8a和图8b所示的等效连续发光效果。该像素岛结构设计可以增加像素岛100边缘部分光覆盖的面积,从而实现连续发光,有效地消除摩尔纹,保证显示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位于不同行的异色子像素岛130之间的间隙的宽度M均相等,并且大于相邻子像素1之间的间隙的宽度G。
在将上述像素岛阵列排布方式应用在27寸、分辨率为4K的显示面板上时,每一像素岛100的宽度可被设计为156μm。这是由显示面板的最终显示分辨率决定的,分辨率数即为像素岛数。
相应的,微透镜10的宽度为52μm,每一子像素组150的宽度也为52μm。
与此对应,子像素岛130内相邻子像素1之间的间隙的宽度G为4μm,这是由采用精细金属掩膜版(FMM)制备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工艺要求岛内子像素间距≥4μm决定的。
相应的,在所述子像素岛130内,每一子像素1的宽度W为4μm,与相邻子像素之间间隙的宽度G相等。
同一行中,相邻像素岛100的子像素之间的间距N为56μm,所述间距N的大小为微透镜10的宽度加上一个子像素间隙的宽度G。
相应的,位于不同行的异色子像素岛130之间的间隙的宽度M为20μm。这是由采用精细金属掩膜版(FMM)制备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工艺要求异色子像素岛间距≥20μm决定。
图9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像素岛100的结构示意图。除像素岛100外的其它结构均可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如图9,每一像素岛100包括沿第二方向Y(列方向)排列的多个子像素岛130,图中实施例中为三个:第一子像素岛130R、第二子像素岛130G和第三子像素岛130B。所述第一子像素岛130R、所述第二子像素岛130G和所述第三子像素岛130B沿列方向Y顺次排列。其中,第一子像素岛130R中的每一子像素1a用于发射红光,第二子像素岛130G中的每一子像素1b用于发射绿光,第三子像素岛130B中的每一子像素1c用于发射蓝光。
对应的,第一子像素岛130R、第二子像素岛130G和第三子像素岛130B所包含子像素1的发光材料不同。第一子像素岛130R的子像素1a具有用于发射红光的有机发光材料,第二子像素岛130G的子像素1b具有用于发射绿光的有机发光材料,第三子像素岛130B的子像素1c具有用于发射蓝光的有机发光材料。因而,在以精细金属掩膜版(FMM)蒸镀工艺进行有机发光材料蒸镀时,要分三次制作,每次蒸镀一种发光颜色的有机发光材料。
第一子像素岛130R、第二子像素岛130G和第三子像素岛130B内部子像素的分布、排列情形相同。
图10为更多像素岛100的排布情况。请参图9和图10,每一子像素岛130包括沿行方向X排列的多个子像素组150,图中实施例为三个:第一子像素组150a、第二子像素组150b和第三子像素组150c。所述第二子像素组150b位于所述第一子像素组150a和所述第三子像素组150c之间。各个子像素组150a、150b和150c中所包含的子像素1的数目可以不相等。子像素组150的数量与微透镜10的数量相等。每一子像素组150在所述透镜阵列层11上的正投影落在同一微透镜10内。
与前面实施例中不同,第一子像素组150a、第二子像素组150b和第三子像素组150c均设置有子像素1。因为要设置对应于FMM工艺的不透光区,第三子像素组150c内的子像素1的数量较少。所述不透光区设置在第三子像素组150c内远离第一子像素组150a、第二子像素组150b的区域。
在图9中,第一子像素组150a内设置有6个子像素1,5个间隙(每一个间隙均位于相邻两个子像素之间);第二子像素组150b内设置有5个子像素1,6个间隙;第三子像素组150c内设置有2个子像素1,3个间隙(2个像素间间隙和1个不透光区)。
第二子像素组150b内的5个子像素1的位置、宽度W,以及第三子像素组150c内的2个子像素1的位置、宽度W,分别与第一子像素组150a内的5个间隙的位置、宽度G分别对应。其中,第二子像素组150b内的第1个子像素1和第三子像素组150c内的第1个子像素1,对应第一子像素组150a内的第1个间隙的两个不同区域,并在叠加后填充满所述第1个间隙的整个区域。第二子像素组150b内的第2个子像素1和第三子像素组150c内的第2个子像素1,对应第一子像素组150a内的第2个间隙的两个不同区域,并在叠加后填充满所述第2个间隙的整个区域。第二子像素组150b内的第3个子像素1,对应第一子像素组150a内的第3个间隙,两者位置对应,且宽度相同。第二子像素组150b内的第4个子像素1,对应第一子像素组150a内的第4个间隙,两者位置对应,且宽度相同。第二子像素组150b内的第5个子像素1,对应第一子像素组150a内的第5个间隙,两者位置对应,且宽度相同。
第二子像素组150b内的5个子像素1和第三子像素组150c内的2个子像素1的宽度W之和,与第一子像素组150a内的5个间隙的宽度G之和相等。这使得经过微透镜10后,第二子像素组150b和第三子像素组150c的子像素1所发光线能够很好填充第一子像素组150a内5个间隙对应的区域,实现此区域3D显示的连续。
类似的,第一子像素组150a内的6个子像素1的位置、宽度W,以及第三子像素组150c内的2个子像素1的位置、宽度W,分别与第二子像素组150b内的6个间隙的位置、宽度G分别对应相等。其中,第一子像素组150a内的第1个子像素1和第三子像素组150c内的第1个子像素1,对应第二子像素组150b内的第1个间隙的两个不同区域,并在叠加后填充满所述第1个间隙的整个区域。第一子像素组150a内的第2个子像素1和第三子像素组150c内的第2个子像素1,对应第二子像素组150b内的第2个间隙的两个不同区域,并在叠加后填充满所述第2个间隙的整个区域。
类似的,第一子像素组150a内的6个子像素1的位置、宽度W,以及第二子像素组150b内的5个子像素1的位置、宽度W,分别与第三子像素组150c内的3个间隙的位置、宽度G分别对应相等。其中,第一子像素组150a内的第1个子像素1和第二子像素组150b内的第1个子像素1,对应第三子像素组150c内的第1个间隙的两个不同区域,并在叠加后填充满所述第1个间隙的整个区域。第一子像素组150a内的第2个子像素1和第二子像素组150b内的第2个子像素1,对应第三子像素组150c内的第2个间隙的两个不同区域,并在叠加后填充满所述第2个间隙的整个区域。第一子像素组150a内的第3至第6个子像素1和第二子像素组150b内的第3至第5个子像素1,对应第三子像素组150c内的第3个间隙的两个不同区域,并在叠加后填充满所述第3个间隙的整个区域。
由于工艺的限制,每一子像素组150无法做到连续发光。本申请上述实施例利用同一子像素岛130内其它子像素组150的子像素1来填充该子像素组150内的发光空隙,从而使不连续发光的子像素组150等效为连续发光的像素结构。因而,可实现3D连续显示效果。
位于同一行的相邻两个像素岛100在列方向上均可不处于同一高度。上述高度差可在显示效果上带来优点。如图10,第一像素岛100a与第二像素岛100b不位于同一高度,两者的高度差可以约为单个子像素1长度的一半。所述子像素1的长度指的是子像素1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长度。
在列方向所对应的高度方向上,第二像素岛100b的第三子像素岛130B低于第一像素岛100a的第一子像素岛130R,但高于第一像素岛100a的第二子像素岛130G,并且离第一像素岛100a的第三子像素岛130B最远。即,对于同行相邻的两个像素岛100而言,同色子像素岛130在上述高度方向上离得较远。
多个第一像素岛100a排成奇数列,多个第二像素岛100b排成偶数列。每一第一像素岛100a包括沿列方向顺次排列的第一子像素岛130R、第二子像素岛130G和第三子像素岛130B。每一第二像素岛100b包括沿列方向顺次排列的第三子像素岛130B、第一子像素岛130R和第二子像素岛130G。并且,偶数列的第二像素岛100b在列方向上比奇数列的第一像素岛100a低单个子像素长度的一半。这使得:每个子像素岛都在高度方向上与相邻像素岛的两个异色子像素岛有交叠,而远离相邻像素岛的同色子像素岛。相邻像素岛中同色子像素岛设置得较远,明显对FMM蒸镀工艺有益。
举例而言,位于偶数列的第三子像素岛130B与位于奇数列的第一子像素岛130R、第二子像素岛130G在列方向上存在交叠,而远离位于奇数列的同色第三子像素岛130B。位于偶数列的第一子像素岛130R与位于奇数列的第二子像素岛130G和第三子像素岛130B在列方向上存在交叠,而远离位于奇数列的同色第一子像素岛130R。位于偶数列的第二子像素岛130G与位于奇数列的第三子像素岛130B和第一子像素岛130R在列方向上存在交叠,而远离位于奇数列的同色第二子像素岛130G。
图11a和图11b是图9、图10显示面板的光路图,其中图11b是图11a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1a和图11b,并结合图9、图10,第二子像素组150b内的5个子像素P2、P5、P8、P10与P12,以及第三子像素组150c内的2个子像素P3与P6,分别对应填充第一子像素组150a内的5个间隙(子像素P1与子像素P4之间的间隙、子像素P4与子像素P7之间的间隙、子像素P7与子像素P9之间的间隙、子像素P9与子像素P11之间的间隙,以及子像素P11与子像素P13之间的间隙)。最终实现如图11a和图11b所示的等效连续发光效果。该像素岛结构设计可以增加像素岛100边缘部分光覆盖的面积,从而实现连续发光,有效地消除摩尔纹,保证显示效果。
在将上述像素岛阵列排布方式应用在27寸、分辨率为4K的显示面板上时,与上一实施例相同的是,每一像素岛100的宽度被设计为156μm,相应的,微透镜10的宽度为52μm,每一子像素组150的宽度为52μm。
相应的,位于不同行的异色子像素岛130之间的间隙的宽度M为20μm。这是由采用精细金属掩膜版(FMM)制备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工艺要求异色子像素岛间距≥20μm决定。
与此对应,子像素岛130的区域200对应的相邻子像素1之间的间隙的宽度G为4μm,而子像素岛130的区域200对应区域之外,相邻子像素1之间的间隙的宽度G为4μm(子像素间距宽度为子像素宽度)或8μm(子像素间距宽度为子像素宽度的2倍)。这是由采用精细金属掩膜版(FMM)制备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工艺要求岛内子像素间距≥4μm决定的。
相应的,在所述子像素岛130内,每一子像素1的宽度W为4μm。
相应的,相邻像素岛100的同色子像素之间的间距N为53.85μm,所述间距N的大小由位于同一行的相邻两个像素岛100在列方向上相差的子像素高度的一半来决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施例的公开后,很容易想到其它实施方案。本实施例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限于阐述范围,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防止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5)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像素阵列层和透镜阵列层;其中,
所述透镜阵列层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微透镜;
所述像素阵列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岛,每一所述像素岛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子像素岛,每一所述子像素岛包括多个子像素,且同一子像素岛内的各个子像素发光颜色相同;每一子像素岛划分为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子像素组,每一子像素组在所述透镜阵列层上的正投影落在同一微透镜内;
对于在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像素岛,在两者邻接处的至少一个子像素组内设置有不透光区,所述不透光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大于同一像素岛内其它子像素组中相邻子像素之间的间隙的宽度;
在同一个子像素岛内,一个子像素组内相邻子像素之间的各个间隙能被其余子像素组内的各个子像素对应互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同一个子像素岛内,一个子像素组中各个所述间隙的位置、数量以及宽度之和,分别与另外两个子像素组中各个子像素的位置、数量以及宽度之和对应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子像素岛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三个子像素组:第一子像素组、第二子像素组和第三子像素组,所述第二子像素组位于所述第一子像素组和所述第三子像素组之间,并且,所述第三子像素组内存在或不存在子像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子像素组远离所述第二子像素组的区域形成有所述不透光区。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透光区的宽度≥38μ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像素岛包括用于发射红光的所述第一子像素岛、用于发射绿光的第二子像素岛,以及用于发射蓝光的第三子像素岛,所述第一子像素岛、所述第二子像素岛和所述第三子像素岛沿第二方向排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对于沿第一方向排列的任意两个相邻的像素岛,两者的第一子像素岛位于同一高度,两者的第二子像素岛位于同一高度,两者的第三子像素岛位于同一高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对于沿第一方向排列的任意两个相邻的像素岛,分别记为第一像素岛和第二像素岛,其中,所述第一像素岛与所述第二像素岛内的各个子像素岛均不位于同一高度,并且,所述第一像素岛内的一个子像素岛在高度上远离所述第二像素岛内同种颜色的子像素岛。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像素岛排成奇数列,多个所述第二像素岛排成偶数列;
每一所述第一像素岛包括沿列方向顺次排列的第一子像素岛、第二子像素岛和第三子像素岛,每一所述第二像素岛包括沿列方向顺次排列的第三子像素岛、第一子像素岛和第二子像素岛;
位于偶数列的所述第二像素岛在列方向上比奇数列的第一像素岛低单个子像素长度的一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同一子像素岛内,相邻子像素之间的间隙与子像素的宽度相等或不相等。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子像素之间的间隙宽度≥4μm。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透镜的材质包括低折射率树脂和高折射率树脂,其中,所述高折射率树脂比所述低折射率树脂更靠近像素阵列层。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垫层,所述隔垫层位于像素阵列层和透镜阵列层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岛内发射不同颜色的子像素由不同的有机发光材料制得。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1162175.9A 2021-09-30 2021-09-30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39037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2175.9A CN113903785A (zh) 2021-09-30 2021-09-30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PCT/CN2022/114341 WO2023051105A1 (zh) 2021-09-30 2022-08-23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2175.9A CN113903785A (zh) 2021-09-30 2021-09-30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03785A true CN113903785A (zh) 2022-01-07

Family

ID=79190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62175.9A Pending CN113903785A (zh) 2021-09-30 2021-09-30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03785A (zh)
WO (1) WO2023051105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51105A1 (zh) * 2021-09-30 2023-04-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WO2023216541A1 (zh) * 2022-05-12 2023-11-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WO2023245551A1 (zh) * 2022-06-23 2023-12-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WO2024032461A1 (zh) * 2022-08-10 2024-02-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d显示装置和3d显示驱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59577B (zh) * 2019-08-21 2022-06-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0632767B (zh) * 2019-10-30 2022-05-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
CN111175982B (zh) * 2020-02-24 2023-01-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近眼显示装置和可穿戴设备
CN111323935A (zh) * 2020-03-06 2020-06-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N视点三维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3311594B (zh) * 2021-05-28 2022-08-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CN113903785A (zh) * 2021-09-30 2022-01-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51105A1 (zh) * 2021-09-30 2023-04-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WO2023216541A1 (zh) * 2022-05-12 2023-11-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WO2023216186A1 (zh) * 2022-05-12 2023-11-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WO2023245551A1 (zh) * 2022-06-23 2023-12-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WO2024032461A1 (zh) * 2022-08-10 2024-02-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d显示装置和3d显示驱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51105A1 (zh) 2023-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03785A (zh)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CN111223904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8384747B2 (en)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apparatus and colour filter therefor
US9395548B2 (en) Light output panel and device having the same
KR102602248B1 (ko) 광 필드 표시 장치
US9927624B2 (en) Display screen, in particular for autostereoscopy
JP2009139947A (ja) 3次元映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WO2001037579A1 (fr) Procede de presentation d'images en 3d et dispositif de presentation d'images en 3d utilisant ledit procede
KR20110096086A (ko) 오토스테레오스코픽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CN1904668A (zh) 裸眼可视立体显示器
WO2010070564A1 (en)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CN113692547B (zh)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
CN102356424A (zh) 驱动彩色顺序显示器的方法
US20070236619A1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KR20080098788A (ko) 입체영상 표시장치
CN216249824U (zh) 显示装置
CN108271013B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JP2012212079A (ja) 表示装置
JP2005234198A (ja) 立体視映像表示装置
US9549170B2 (en) Three-dimensional image display device
JP4098612B2 (ja) 三次元画像表示装置
JP2018128648A (ja) 立体像表示装置
JP2006330744A (ja) 三次元画像表示装置
WO2022198455A1 (zh)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
WO2022262323A1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