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00488B - 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及平板电脑 - Google Patents

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及平板电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00488B
CN113900488B CN202111419305.2A CN202111419305A CN113900488B CN 113900488 B CN113900488 B CN 113900488B CN 202111419305 A CN202111419305 A CN 202111419305A CN 113900488 B CN113900488 B CN 1139004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limiting
tablet computer
rear shell
connectio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1930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00488A (zh
Inventor
何守园
肖松林
迟长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Chuntex Elit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Chuntex Elit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Chuntex Elit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Chuntex Elit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1930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0048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004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004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004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004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及平板电脑,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包括前框、后壳、支架、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以及连接件,前框通过卡扣与后壳的卡槽配合连接在后壳的正面,支架转动连接于后壳的容纳槽内,第一转轴设置于支架的第一侧,并插设于容纳槽的其中一侧壁内,第二转轴设置于支架的第二侧,并插设于后壳的贯通缺口内,连接件的限位部被限位套设于第二转轴上,主体部可拆卸连接于后壳上,前框、后壳、支架、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及连接件均是由非金属材料制成;平板电脑包括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本发明提供的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可以降低成本,且简化结构,便于拆装支架,防止前框脱离后壳。

Description

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及平板电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及平板电脑。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具有高画质、体积小、重量轻、低消耗功耗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在电视、移动终端或者桌面显示器等电子产品中,在移动终端领域,特别是平板电脑领域,具体参见图1及图4,传统的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面板20'、金属支架12'以及金属外壳11'等部分,液晶面板20'组装在金属外壳12'内,金属外壳12'一般为铝等金属材质,在组装时,首先将液晶面板20'固定在金属外壳11'上,随后将金属支架12'的转轴13'与金属外壳11'连接。
进一步结合图2及图3,为了使金属支架12'稳固地支撑金属外壳11',在金属外壳11'上会设置三个金属转轴13',每个转轴13'的结构包括固定座131'、连接架132'、第一弧形轮133'、第二偏心旋转块134'、两活动支撑杆135'、第一枢接轴136'、第二枢接轴137'以及两滑动件138',其中,固定座131'与金属外壳11'连接,第二偏心旋转块134'与金属支架12'连接,固定座131'内设置有收容槽1310',连接架132'的一端通过两螺钉139'以及第一枢接轴136'固定连接于该收容槽1310'内,连接架132'的活动端与第一弧形轮133'滑动旋转,第二偏心旋转块134'包括第二弧形轮部1341'和第二连接部1342',第二弧形轮部1341'设置于两活动支撑杆135'之间,第二弧形轮部1341'滑动旋转于第一弧形轮133'上,并与两活动支撑杆135'转动连接,且第二连接部1342'与支架连接,两活动支撑杆135'通过第二枢接轴137'转动连接于收容槽1310'内,并通过两滑动件138'滑动旋转于收容槽1310'内,整个转轴13'的结构比较复杂,且包括十个零部件,为了使金属支架12'能够相对于金属外壳11'转动,需要三个转轴13'总共需要30个零部件,零件数量较多,且转轴的自身成本是比较高的,同时,装配线上需要的加工工位会相应增加,人工成本也会上升,最终导致平板电脑的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及平板电脑,以解决现有的平板电脑采用金属外壳导致转轴结构比较复杂,且零部件较多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包括:
前框,具有卡扣;
后壳,开设有卡槽,所述前框通过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的配合连接在所述后壳的正面,所述后壳的背面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其中一个侧壁上开设有贯通缺口;
支架,转动连接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支架具有第一侧及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
第一转轴,设置于所述支架的所述第一侧,并插设于所述容纳槽的其中一侧壁内,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支架的第一侧是一体成型的;
第二转轴,设置于所述支架的第二侧,并与所述第一转轴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转轴的远离所述支架的一端插设于所述贯通缺口处;以及
连接件,包括主体部及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被限位套设于第二转轴上,所述主体部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后壳上;
其中,所述前框、所述后壳、所述支架、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及所述连接件均是由塑胶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限位部的背离所述支架的侧面开设有第一端面齿,所述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还包括:
套接环,所述套接环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上,并位于所述限位部的背离所述支架的一侧,所述套接环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端面齿配合的第二端面齿;以及
螺母,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上,并位于所述限位部的背离所述支架的一侧,所述螺母用于与所述套接环抵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还包括:
限位凸起部,设置于所述限位部的朝向所述支架的一侧;
所述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还包括:
限位环,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上,并位于所述限位部的朝向所述支架的一侧,所述限位环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凸起部与所述限位槽的槽壁抵接。
可选地,所述后壳的背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通过所述贯通缺口与所述容纳槽连通;所述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还包括:
遮挡盖,封盖于所述贯通缺口和所述安装槽上,并与所述后壳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并盖于所述遮挡盖之下;
其中,所述遮挡盖是由塑胶制成。可选地,所述后壳的底侧开设有插接口,所述后壳的正面开设有用于容纳显示器主体的容纳腔,所述插接口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插接口的横截面口径由靠近所述容纳腔内向外逐渐增大,所述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还包括:
塑胶脚垫,所述塑胶脚垫穿过所述插接口后并容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塑胶脚垫与所述插接口过盈配合,所述塑胶脚垫包括置于所述后壳外的第一端和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于与安装平台接触。
可选地,所述塑胶脚垫包括:
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插接口内,并与所述插接口过盈配合;
倒钩部,具有第二端,所述倒钩部自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朝向所述容纳腔的方向延伸,所述倒钩部用于与所述容纳腔的腔壁抵接;以及
抵接部,具有第一端,所述抵接部自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朝背离所述容纳腔的方向延伸,所述抵接部用于与所述后壳抵接。
可选地,所述后壳包括:
本体部,所述本体部上设置有显示器主体;以及
多个折边部,自所述本体部的边缘朝向同一侧弯折延伸,所述折边部上开设有所述卡槽;
所述前框包括;
第一框条,所述第一框条对应所述折边部设置,且所述第一框条的朝向所述折边部的侧部设置有所述卡扣;以及
第二框条,自所述第一框条的一侧朝向所述容纳腔的方向弯折延伸,所述第二框条用于覆盖所述显示器主体的边缘。
可选地,所述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还包括:
背板,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位于所述显示器主体的朝向所述后壳的一侧;以及
主板,设置于所述背板的朝向所述后壳的一侧;以及
屏蔽盒,罩设于所述主板上,并与所述后壳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后壳还包括:
多个限位件,设置于所述本体部的朝向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屏蔽盒设置于多个所述限位件围合形成的区域内。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平板电脑,包括显示器主体以及上述所述的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所述显示器主体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本发明提供的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
1、前框、后壳、支架、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及连接件均是由塑胶材料制成,采用几乎全塑胶的结构来形成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突破了几乎全金属结构构成的技术瓶颈;
2、第一转轴与支架的第一侧是一体的,设置于支架的第二侧的第二转轴通过连接件限位,从而可以节省一个转轴,本申请创新性地将第一转轴与支架一体形成,第二转轴作为单独的零件与支架连接,通过两个转轴可以实现支架的转动,不但可以减少一个转轴的使用,而且不需要AB胶来将转轴与支架和后壳连接;
3、从转轴本身的结构上来说,第一转轴与支架是一体的,结构上很简单,第二转轴在结构上也是简单的,具体参阅下述对第二转轴的结构描述;
4、第二转轴的远离支架的一端插设于贯通缺口处,由于连接件的限位部限位套设于第二转轴上,当将连接件的限位部从第二转轴上拆卸下来后,第二转轴即可通过贯通缺口引至容纳槽外,便于拆卸安装;
5、前框包裹后壳的其中一个边缘处,在安装前框与后壳时,只需要挤压前框,使得前框的卡扣卡设于后壳的卡槽内,后壳可以拉住前框,防止前框脱离后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液晶显示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的转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相关技术中的转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相关技术中的液晶显示器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电脑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连接件、螺母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转轴、连接件、螺母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遮挡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电脑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电脑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二;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电脑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三;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塑胶脚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塑胶脚垫与后壳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8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后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1'-金属外壳;111'-后壳;1111'-卡扣;112'-前框;1121'-卡槽;12'-金属支架;13'-转轴;131'-固定座;1310'-收容槽;132'-连接架;133'-第一弧形轮;134'-第二偏心旋转块;1341'-第二弧形轮部;1342'-第二连接部;135'-活动支撑杆;136'-第一枢接轴;137'-第二枢接轴;138'-滑动件;139'-螺钉;20'-液晶面板;
10-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
11-后壳;1101-容纳腔;1102-容纳槽;1104-安装槽;1105-贯通缺口;111-加强筋;1110-第一连接孔;112-插接口;1131-连接筋;1132-凸起部;114-本体部;115-折边部;1151-连接段;1152-凸缘段;1153-卡槽;116-限位件;117-扣合槽;
12-支架;1201-第一侧;1202-第二侧;121-第一转轴;
131-第二转轴;1311-螺纹;132-连接件;1321-主体部;1322-限位部;1323-第一端面齿;1324-限位凸起部;1325-插接段;1326-弯折段;1327-第二连接孔;133-套接环;1331-第二端面齿;134-螺母;135-限位环;1351-限位槽;136-垫圈;137-遮挡盖;1370-遮挡部;1371-扣合部;
14-塑胶脚垫;1401-第一端;1402-第二端;141-第一连接部;142-倒钩部;143-抵接部;144-连接槽;
15-前框;151-第一框条;1511-卡扣;152-第二框条;
16-背板;
17-主板;
18-屏蔽盒;
20-显示器主体;
30-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5至图7,现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10进行说明。所述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10用于与显示器主体20连接以形成平板电脑,从而可以广泛应用在电视、移动终端或者桌面显示器等电子产品中。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结合图7至图10,该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10包括前框15、后壳11、支架12、第一转轴121、第二转轴131以及连接件132,下面对该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10的各部件做进一步的说明:
进一步结合图13及图14,前框15包裹后壳11,且前框15具有卡扣1511;
后壳11开设有卡槽1153,前框15通过卡扣1511和卡槽1153的配合连接在后壳11的正面。后壳11的背面开设有容纳槽1102,该容纳槽1102的其中一个侧壁上开设有贯通缺口1105;
支架12转动连接于容纳槽1102内,支架12具有第一侧1201及与第一侧1201相对的第二侧1202;
第一转轴121设置于支架12的第一侧1201,并插设于容纳槽1102的其中一侧壁内,该第一转轴121与支架12的第一侧1201是一体成型的;
第二转轴131插设于支架12的第二侧1202,即第二转轴131与支架12为分体结构,并与第一转轴121相对设置,第二转轴131的远离支架12的一端插设于贯通缺口1105处;
连接件132包括主体部1321和限位部1322,限位部1322被限位套设于第二转轴131上,主体部1321可拆卸地连接于后壳11上。
进一步地,前框15、后壳11、支架12、第一转轴121、第二转轴131及连接件132均是由塑胶材料制成。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平板电脑,进一步结合1、图2及图4,相关技术中的金属外壳11'、金属支架12'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这个是现有的技术趋势,为了使金属支架12'能够相对于金属外壳11'转动,需要三个转轴13'来实现,同时每个转轴13'需要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才能达到足够的强度,但是采用金属材料成本较高,由于金属制成的金属支架12'与金属外壳11'制程工艺较为复杂,也同时增加了成本,为了实现金属支架12'与金属外壳11'之间的连接,转轴13'的结构较为复杂,且转轴的两侧部需要分别金属外壳11'和金属支架12'粘贴,即采用AB胶进行粘贴,一方面AB胶的成本较高,另一方面,采用AB胶粘贴后需要静置一段时间待胶水固化,进一步提高了成本。
此外,相关技术的金属外壳11'一般包括前框112'和后壳111',且相关技术中的前框112'开设有卡槽1121',而在后壳111'上设置有与卡槽1121'配合的卡扣1111',当安装前框112'与后壳111'时,即需要将后壳111'上的卡扣1111'扣合于前框112'的卡槽1121'上,由于前框112'为中间中空的框架结构,后壳111'容易挤压前框112'从而导致前框112'变形发生弯曲,且后壳111'和前框112'均采用金属件制成,前框112'在发生弯曲变形后不会回弹,容易导致前框112'与后壳111'之间脱钩,因此为了防止前框112'与后壳111'之间脱钩,相关技术中的前框112'与需要与液晶面板20'粘贴在一起,从而提高前框112'的抗弯强度,防止在装配过程中前框112'因发生弯曲而导致前框112'脱离后壳111',但是将前框112'粘贴在液晶面板20'上后会导致前框112'不容易拆卸,即需要破坏前框112'的结构才能拆卸前框112'。
基于此,本申请采用几乎是全塑胶的结构的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10,通过系统工程对原来的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进行改进,改进的地方体现在下面几点:
1、前框15、后壳11、支架12、第一转轴121、第二转轴131及连接件132均是由塑胶材料制成,采用几乎全塑胶的结构来形成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10,突破了几乎全金属结构构成的技术瓶颈;
2、第一转轴121与支架12的第一侧1201是一体的,设置于支架12的第二侧1202的第二转轴131通过连接件132限位,从而可以节省一个转轴,本申请创新性地将第一转轴121与支架12一体形成,第二转轴131作为单独的零件与支架12连接,通过两个转轴可以实现支架12的转动,不但可以减少一个转轴的使用,而且不需要AB胶来将转轴与支架和后壳连接;
3、从转轴本身的结构上来说,第一转轴121与支架12是一体的,结构上很简单,第二转轴131在结构上也是简单的,具体参阅下述对第二转轴131的结构描述;
4、第二转轴131的远离支架12的一端插设于贯通缺口1105处,由于连接件132的限位部1322限位套设于第二转轴131上,当将连接件132的限位部1322从第二转轴131上拆卸下来后,第二转轴131即可通过贯通缺口1105引至容纳槽1102外,便于拆卸安装;
5、前框15包裹后壳11的其中一个边缘处,在安装前框15与后壳11时,只需要挤压前框15,使得前框15的卡扣1511卡设于后壳11的卡槽1153内,后壳11通过卡槽1153可以拉住前框15,防止前框15因变形脱离后壳11。
通过上述5个方面的改进,本申请研究出了一款重量轻的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10,重量轻体现在本申请背离金属制成壳体的技术趋势,而使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10采用几乎全塑胶结构,同时在转轴的结构上也足够简单,转轴的拆装也方便简单,前框15与后壳11的安装不易脱开。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结合图10及图11,连接件132的限位部1322的背离支架12的侧面开设有第一端面齿1323。
进一步地,该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10还包括套接环133和螺母134,套接环133套设于第二转轴131上,并位于限位部1322的背离支架12的一侧,套接环133上开设有与第一端面齿1323配合的第二端面齿1331;螺母134套设于第二转轴131上,并位于限位部1322的背离支架12的一侧。套接环133位于限位部1322与螺母134之间。该螺母134用于与套接环133抵接,通过旋紧螺母134使得该螺母134抵紧该套接环133上,使得套接环133上的第二端面齿1331与限位部1322上的第一端面齿1323紧密配合,从而可以提供扭力,即使得该支架12可以在不同的角度使用。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转轴131的远离支架12的一端上开设有螺纹1311,该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10还包括垫圈136,该垫圈136套设于第二转轴131上,且该垫圈136设置于连接件132的背离支架12的一侧。垫圈136位于套接环133和螺母134之间。通过将螺母134的内螺纹与第二转轴131上的螺纹1311配合,并朝向垫圈136的方向不断地旋转该螺母134,从而可以推动垫圈136抵接于套接环133上,进而抵紧于连接件132的限位部1322上,且通过调节螺母134旋入的程度,从而可以调节扭力的大小。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该连接件132还包括限位凸起部1324,该限位凸起部1324设置于限位部1322的朝向支架12的一侧,该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10还包括限位环135,该限位环135套设于第二转轴131上,并位于限位部1322的朝向支架12的一侧,限位环135和套接环133分设于连接件132的限位部1322的相对两侧。该限位环135上开设有限位槽1351,通过限位凸起部1324与限位槽1351的槽壁抵接,从而可以控制支架12旋转的角度,即可以根据需求设计合适大小的限位槽1351,从而可以实现支架12的不同旋转角度。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7至图9、图13,后壳11的背离容纳腔1101的侧壁开设有安装槽1104,该安装槽1104通过贯通缺口1105与容纳槽1102连通,即安装槽1104与容纳槽1102共用一个侧壁,该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10还包括遮挡盖137,该遮挡盖137封盖于贯通缺口1105和安装槽1104上,并与后壳11可拆卸连接,该连接件132固定于安装槽1104内并盖设于遮挡盖137之下,通过设置该遮挡盖137,可以遮挡位于安装槽1104内的连接件132和第二转轴131,有一定的美观效果,且该遮挡盖137采用塑胶材质制成,如此,可以减轻整个装置的质量。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参见图9及图12,该遮挡盖137包括遮挡部1370和扣合部1371,该遮挡部1370呈板状结构,且该遮挡部1370用于遮挡贯通缺口1105,扣合部1371自遮挡部1370的一侧朝向后壳11的方向延伸,后壳11上开设有与扣合部1371扣合的扣合槽117,当需要拆卸该遮挡盖137时,只需要挤压扣合部1371,并使得扣合部1371脱离与扣合槽117的扣合,并朝背离后壳11的方向推动遮挡盖137,从而实现了遮挡盖137的拆卸,当需要安装该遮挡盖137时,只需要朝向后壳11的方向推动遮挡盖137,并使得遮挡盖137上的扣合部1371扣合于后壳11上的扣合槽117内,从而实现了后壳11与遮挡盖137之间的安装,拆装方便。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遮挡盖137上开设扣合槽,后壳11上朝向遮挡盖137的方向延伸有与扣合槽扣合的扣合部,只要能够实现遮挡盖137与后壳11之间的扣合即可,在此不做限制。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结合图8、图9及图11,安装槽1104内设置有凸起部1132以及加强筋111,该凸起部1132朝向遮挡盖137的方向凸起,第一连接孔1110开设于凸起部1132上,加强筋111连接于凸起部1132外缘和安装槽1104的侧壁之间,如此能够加强凸起部1132的强度,通过设置凸起部1132,使得该凸起部1132能够容纳螺钉等紧固件的长度,避免螺钉过长干涉容纳腔1101内的其他部件。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件132的主体部1321通过锁螺钉的方式可拆卸连接于后壳11上,第二转轴131的远离支架12的一端穿过容纳槽1102的侧壁后容设于安装槽1104内,该安装槽1104的槽底壁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110,为了进一步避免第二转轴131脱离贯通缺口1105,连接件132的主体部1321上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孔1110同轴设置的第二连接孔1327,通过螺钉的紧固件依次穿过第二连接孔1327和第一连接孔1110,从而将连接件132安装于后壳11上,而连接件132的限位部1322套设于第二转轴131上,当拆卸该第二转轴131时,只需要拆卸螺钉即可。
进一步地,上述的主体部1321包括插接段1325和弯折段1326,插接段1325插设于安装槽1104的侧壁和凸起部1132之间,且该插接段1325的一端套设于第二转轴131上,弯折段1326自插接段1325的一侧朝向凸起部1132的方向弯折延伸,该弯折段1326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1327,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弯折段1326的数量为两个,相对应地,第二连接孔1327的数量为两个,那么每一个第二连接孔1327对应一个螺钉。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中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10,本申请使用几乎全塑胶的结构,在零件数量上有巨大突破,具体体现在如下几点:
1、第一转轴121与支架12是一体成型结构,第一转轴121不作为单独的零部件而存在,而是与支架12一体成型,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
2、在实现支架12相对于后壳11的转动方面,通过第一转轴121、第二转轴131、用于限位的连接件132、用于给支架12的第二转轴131提供扭力的套接环133和螺母134、用于实现角度限位的限位环135、垫圈136以及实现将连接件132可拆卸连接于后壳11上的螺钉,通过这七个部件就可以实现支架12的转动,零件数量达到最少,且结构意料不到地简单,而相关技术中的金属支架12'能够相对于金属外壳11'转动,需要三个转轴13'总共需要30个零部件才能实现,此外,相关技术中的转轴结构连接也比较复杂,由此可知,本发明中的平板电脑的壳体连接结构采用塑胶件不仅成本下降,且从根本上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转轴结构复杂且零部件较多的技术问题。
更进一步地,在实现几乎全塑胶的结构的前提下,实现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10的支架12相对于后壳11的转动,在本申请中,仅包括支架12、后壳11、第二转轴131、连接件132、套接环133、螺母134、限位环135、垫圈136以及实现将连接件132可拆卸连接于后壳11上的螺钉,不需要再有更多的零部件,达到零部件数量的最少化。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图15以及图16,后壳11的底侧开设有插接口112,其中,底侧指的是靠近地面的一侧,后壳11的正面开设有用于容纳显示器主体20的容纳腔1101,该插接口112与容纳腔1101连通,插接口112的横截面口径由容纳腔1101内向外逐渐增大,即该插接口112呈喇叭状。
进一步地,该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10还包括塑胶脚垫14,该塑胶脚垫14穿过插接口112后并容设于容纳腔1101内,且该塑胶脚垫14与插接口112过盈配合,塑胶脚垫14包括置于后壳11外的第一端1401和置于容纳腔1101内的第二端1402,第一端1401用于与安装平台接触,其中,该安装平台包括但不限于桌面。
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技术中的后壳一般采用铝等金属材质,且脚垫也采用金属制成的脚垫,其中,相关技术中的后壳是通过将铝材质的平板通过冲压的方式形成的薄壳的外形,且后壳上通过机加工的方式形成插接口,由于金属材质的后壳无法加工喇叭口的插接口,导致在安装脚垫时,为了方便脚垫穿过该插接口,需要将相关技术中的脚垫设计为一端尺寸较小,而另一端尺寸较大的结构,当由外而内安装脚垫时,即从后壳的外侧朝向容纳腔的方向安装脚垫,并将尺寸较小的一端穿过插接口,由于金属制成的脚垫变形较小,当采用由外而内的方式安装脚垫时,脚垫容易掉落,因此为了防止脚垫掉落,现有的方式是采用从里往外的方式安装脚垫,即将脚垫的尺寸较小的一端从容纳腔的内部穿过插接口,当脚垫的位于后壳外的一端与桌面等接触时,在桌面的挤压下很容易退回至容纳腔内,所以为了防止脚垫退回,需要在容纳腔内额外设置一个抵接件以压住脚垫,从而可以防止脚垫退回,但是无疑增加了零部件的数量。
而本实施例的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10可以在后壳11的底侧开设喇叭状的插接口112,并通过设置塑胶脚垫14,该塑胶脚垫14可以从外而内安装于后壳11上,其中,外指的是后壳11的背离容纳腔1101的一侧,且该塑胶脚垫14可以与插接口112过盈配合,一方面,从外而内安装塑胶脚垫14的安装方式便于安装,另一方面,不需要设置额外的抵接件压住脚垫以防止脚垫退回,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参阅图16,塑胶脚垫14包括第一连接部141、倒钩部142以及抵接部143,第一连接部141设置于插接口112内,并与插接口112过盈配合,倒钩部142具有第二端1402,该倒钩部142自第一连接部141的一端朝向容纳腔1101的方向延伸,该倒钩部142用于与容纳腔1101的腔壁抵接,从而可以限制该塑胶脚垫14脱落;抵接部143具有第一端1401,该抵接部143自第一连接部141的另一端朝背离容纳腔1101的方向延伸,该抵接部143用于与后壳11抵接,如此可以限制塑胶脚垫14退回容纳腔1101内。
进一步地,参见图17,该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10还包括连接筋1131,该连接筋1131设置于插接口112内,该连接筋1131的两端分别与插接口112相对设置的两侧壁连接,从而将插接口112隔成两个部分,塑胶脚垫14上开设有供连接筋1131插接的连接槽144,通过将塑胶脚垫14插设于连接筋1131内,进一步可以避免塑胶脚垫14从后壳11上脱落,其中,该连接筋1131通过裁切或者冲压的方式与后壳11一体成型。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结合图13、图14图18及图19,后壳11作为一体整体的零部件存在,该后壳11包括本体部114和多个折边部115,本体部114上设置有显示器主体20,多个折边部115自本体部114的边缘朝向同一侧弯折延伸,多个折边部115与本体部114围合形成容纳腔1101,折边部115上开设有卡槽1153。
其中,前框15作为一个整体的零部件存在,该前框15包括第一框条151和第二框条152,第一框条151对应折边部115设置,且第一框条151的朝向折边部115的侧部设置有卡扣1511,第二框条152自第一框条151的一侧朝向容纳腔1101的方向弯折延伸,该第二框条152用于覆盖显示器主体20的边缘,通过折边部115的设置能够拉住第一框条151,限制第一框条151脱离折边部115,进而可以限制后壳11与前框15之间的相对移动。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结合图21,该折边部115包括连接段1151和凸缘段1152,其中连接段1151与本体部114连接,凸缘段1152自连接段1151的远离本体部114的一端朝背离本体部114的方向延伸,凸缘段1152的厚度小于连接段1151的厚度,且该凸缘段1152的侧部开设有卡槽1153,第一框条151对应凸缘段1152设置,且该第一框条151与连接段1151抵接,通过第一框条151与凸缘段1152的配合,能够限制前框15与后壳11之间的相对移动,且第一框条151占用后壳11的空间,使得第二框条152尽可能地靠近显示器主体20的显示区,进而可以缩小第二框条152覆盖显示器主体20的非显示区的宽度,从而可以实现窄边框。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结合图7,该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10还包括背板16、主板17以及屏蔽盒18,其中,背板16设置于容纳腔1101内,并位于显示器主体20的朝向后壳11的一侧,主板17设置于背板16的朝向后壳11的一侧,屏蔽盒18罩设于主板17上,并与后壳11可拆卸连接,通过罩设于主板17上的屏蔽盒18,能够避免其他部件干扰主板17的信号。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结合图20,该后壳11还包括多个限位件116,多个限位件116设置于本体部114的朝向背板16的一侧,屏蔽盒18设置于多个限位件116围合形成的区域内,其中,该限位件116为限位扣,通过限位件116与屏蔽盒18的边缘卡接,在实现屏蔽盒18的限位的同时,便于拆装该屏蔽盒18,其中,该限位件116与后壳11是一体成型的。
在本申请中,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10可以仅包括支架12、后壳11、前框15、第二转轴131、连接件132、套接环133、螺母134、限位环135、垫圈136、实现将连接件132可拆卸连接于后壳11上的螺钉、遮挡盖137、塑胶脚垫14、背板16、主板17以及屏蔽盒18这些零部件,从零件数量上来看,达到零部件数量的最少化。后壳11作为一个单独的零部件存在,前框15作为一个单独的零部件存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平板电脑,参阅图7,该平板电脑包括显示器主体20以及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10,显示器主体20设置于容纳腔1101内。其中,显示器主体20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其中,下指的是靠近背板16的方向,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的组成均为现有的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在此不做赘述。
进一步地,参见图7,该平板电脑还包括按钮30,该按钮30设置于背板16的朝向后壳11的一侧,且该按钮30穿过后壳11,并露出后壳11,通过触摸该按钮可以实现对显示器主体20的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用于与显示器主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包括:
前框,具有卡扣;
后壳,开设有卡槽,所述前框通过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的配合连接在所述后壳的正面,所述后壳的背面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其中一个侧壁上开设有贯通缺口;
支架,转动连接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支架具有第一侧及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
第一转轴,设置于所述支架的所述第一侧,并插设于所述容纳槽的其中一侧壁内,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支架的第一侧是一体成型的;
第二转轴,设置于所述支架的第二侧,并与所述第一转轴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转轴的远离所述支架的一端插设于所述贯通缺口处;以及
连接件,包括主体部及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被限位套设于第二转轴上,所述主体部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后壳上;
其中,所述前框、所述后壳、所述支架、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及所述连接件均是由塑胶材料制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所述限位部的背离所述支架的侧面开设有第一端面齿,所述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还包括:
套接环,所述套接环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上,并位于所述限位部的背离所述支架的一侧,所述套接环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端面齿配合的第二端面齿;以及
螺母,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上,并位于所述限位部的背离所述支架的一侧,所述螺母用于与所述套接环抵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所述连接件还包括:
限位凸起部,设置于所述限位部的朝向所述支架的一侧;
所述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还包括:
限位环,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上,并位于所述限位部的朝向所述支架的一侧,所述限位环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凸起部与所述限位槽的槽壁抵接。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的背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通过所述贯通缺口与所述容纳槽连通;所述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还包括:
遮挡盖,封盖于所述贯通缺口和所述安装槽上,并与所述后壳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并盖于所述遮挡盖之下;
其中,所述遮挡盖是由塑胶制成。
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的底侧开设有插接口,所述后壳的正面开设有用于容纳显示器主体的容纳腔,所述插接口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插接口的横截面口径由靠近所述容纳腔内向外逐渐增大,所述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还包括:
塑胶脚垫,所述塑胶脚垫穿过所述插接口后并容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塑胶脚垫与所述插接口过盈配合,所述塑胶脚垫包括置于所述后壳外的第一端和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于与安装平台接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脚垫包括:
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插接口内,并与所述插接口过盈配合;
倒钩部,具有第二端,所述倒钩部自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朝向所述容纳腔的方向延伸,所述倒钩部用于与所述容纳腔的腔壁抵接;以及
抵接部,具有第一端,所述抵接部自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朝背离所述容纳腔的方向延伸,所述抵接部用于与所述后壳抵接。
7.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包括:
本体部,所述本体部上设置有显示器主体;以及
多个折边部,自所述本体部的边缘朝向同一侧弯折延伸,所述折边部上开设有所述卡槽;
所述前框包括;
第一框条,所述第一框条对应所述折边部设置,且所述第一框条的朝向所述折边部的侧部设置有所述卡扣;以及
第二框条,自所述第一框条的一侧朝向容纳腔的方向弯折延伸,所述第二框条用于覆盖所述显示器主体的边缘。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还包括:
背板,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位于所述显示器主体的朝向所述后壳的一侧;以及
主板,设置于所述背板的朝向所述后壳的一侧;以及
屏蔽盒,罩设于所述主板上,并与所述后壳可拆卸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还包括:
多个限位件,设置于所述本体部的朝向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屏蔽盒设置于多个所述限位件围合形成的区域内。
10.一种平板电脑,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器主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所述显示器主体设置于所述后壳的正面。
CN202111419305.2A 2021-11-26 2021-11-26 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及平板电脑 Active CN1139004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19305.2A CN113900488B (zh) 2021-11-26 2021-11-26 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及平板电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19305.2A CN113900488B (zh) 2021-11-26 2021-11-26 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及平板电脑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00488A CN113900488A (zh) 2022-01-07
CN113900488B true CN113900488B (zh) 2022-03-25

Family

ID=79195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19305.2A Active CN113900488B (zh) 2021-11-26 2021-11-26 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及平板电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004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51284B (zh) * 2023-05-11 2023-12-26 兴化市兴东铸钢有限公司 一种篦冷机篦板拼接用焊接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588953U (zh) * 2018-07-27 2019-03-08 中国长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壁挂式平板显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64799A (ja) * 2006-12-27 2008-07-17 Sony Corp 電子機器の筐体及びその筐体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5854431B2 (ja) * 2012-09-18 2016-02-09 Jfeメカニカル株式会社 装軌式車両の路面損傷防止具
US20160249472A1 (en) * 2015-02-20 2016-08-25 Incipio Technologies, Inc. Protective cover for mobile device having stand extending from internal surface
CN104932624A (zh) * 2015-07-11 2015-09-23 鲁杨 一种新型平板电脑
CN204759295U (zh) * 2015-07-11 2015-11-11 鲁杨 一种新型平板电脑
CN205193673U (zh) * 2015-11-24 2016-04-27 深圳市博本智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新型的平板电脑
CN208017508U (zh) * 2017-11-09 2018-10-30 苏州掌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探头夹的便携式超声设备支架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588953U (zh) * 2018-07-27 2019-03-08 中国长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壁挂式平板显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00488A (zh) 2022-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237599A1 (en) Flat panel display including a hinge assembly
EP2083313B1 (en) Liquid crystal module
CN113900488B (zh) 平板电脑壳体连接结构及平板电脑
JP5201964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US20110013347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4822299B (zh) 显示装置
EP2650718A1 (en) Display apparatus
US8050023B2 (en) Frame with a mounting ear,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fram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5013422B (zh) 电子设备
KR100782177B1 (ko) 디스플레이 모듈용 캐비넷
US20100321606A1 (en) Display casing capable of accommdating LCD panel modules of different sizes
US20020171783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nitor having simplified assembly process
KR100703167B1 (ko) 정보처리장치
KR20050073508A (ko) 패널 부재 유닛과 전자기기 및 부착 부재
US20130323981A1 (en) Transmission port module adapted to an electronic device
CN217544096U (zh) 曲面显示装置
US20060114368A1 (en) LCD module connecting mechanism
EP2144136B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8837133B2 (en) Display module
EP1830242A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reading out device housed i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3220077A (zh)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组装方法
CN216982240U (zh) 监护设备
CN212012854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1428333U (zh) 天线插拔模块固定结构及显示设备
CN220043862U (zh) 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