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98792A - 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98792A
CN113898792A CN202111286705.0A CN202111286705A CN113898792A CN 113898792 A CN113898792 A CN 113898792A CN 202111286705 A CN202111286705 A CN 202111286705A CN 113898792 A CN113898792 A CN 1138987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double
conveying pipe
material composite
materia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8670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修义
茹辉
许凯文
许群峰超
李成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i Weide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i Weide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i Weide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i Weide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8670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9879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987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879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9/00Rigid pipes
    • F16L9/003Rigid pipes with a rectangular cross-s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9/00Rigid pipes
    • F16L9/006Rigid pipes specially profil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9/00Rigid pipes
    • F16L9/14Compound tubes, i.e. made of materials not wholly covered by any one of the preceding group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包括内层和外层;从垂直于所述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的长度方向的任意横截面看,所述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是内层与外层两层复合组成,所述的内层与外层分别是两种不同塑料材料,所述的外层与内层之间存在一定的粘合力,所述的内层横截面的内边缘是封闭的四边形,所述的封闭的四边形围成所述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的内孔,所述内孔为所述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的沿其整个长度上的通孔;所述的外层包覆在内层的外围,所述的外层横截面是一个封闭的环形;本发明是为解决扎带或螺母定向输送的可靠性、长寿命、可视化、耐候性、更换容易、使用灵活等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设备的一种输送管设计,尤其涉及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
背景技术
为了解决散装扎带的自动捆扎技术难题,本人设计了多个自动捆扎技术方案,已经公开的本人在先设计的及其他已经公开自动扎带设备或者自动锁螺母设备均利用压缩空气通过输送管将扎带从主机输送到工作头,所述已经公开的方形截面输送管均单层材料的设计;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传统的单层材料的输送管设计及联结方法有以下缺陷:1. 如果材料太硬,工作头移动不方便;2. 如果材料太软,输送管的内孔的方形截面很难定型或者保持尺寸稳定性、一致性,而且如果受压、被踩踏、或者被扭转就更加容易导致内孔变形;3. 已经公开的扎带工具或者设备的输送管主要是为了实现扎带输送的基本功能问题,即解决“有无”的问题,但没有考虑以下多个关键要素:低摩擦系数、耐磨损、弹性、透明或者半透明(扎带在输送管内运行的可视性)、抗低温蠕变(塑料普遍存在低温形状记忆特性)、抗静电等;对于自动锁螺母设备同样需要用输送管将螺母从主机定向输送到锁螺母设备的工作头,与扎带自动输送的情形一样,一直以来,自动锁螺母设备也有与自动扎带设备相同的输送管的质量及可靠性问题。为了解决现有的自动扎带设备的扎带及自动锁螺母设备的螺母定向输送存在技术问题,经过多年实践总结,本人设计了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自动扎带设备及自动锁螺母设备的扎带或螺母定向输送的可靠性、长寿命、可视化、耐候性、更换容易、使用灵活等技术问题而设计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包括内层和外层;从垂直于所述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的长度方向的任意横截面看,所述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是内层与外层两层复合组成,所述的内层与外层分别是两种不同塑料材料,所述的外层与内层之间存在一定的粘合力,所述的内层横截面的内边缘是封闭的四边形,所述的封闭的四边形围成所述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的内孔,所述内孔为所述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的沿其整个长度上的通孔;所述的外层包覆在内层的外围,所述的外层横截面是一个封闭的环形。
除了后加工造成的形状改变之外,所述内孔为所述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的沿其整个长度上的大小及形状一致的通孔;所述的外层包覆在内层的外围,所述的外层横截面是一个封闭的环形;除了后加工造成的形状改变之外,所述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的外层的横截面的形状在整个长度上是一致的。
一般地,通过螺母的轴线的截面形状是矩形;对于扎带,因为脱模角的存在,一般地,在垂直于扎带长度方向的扎带头部的横截面是梯形;相应地,为了使得所述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内孔与被输送的螺母或者扎带头部保持较好的形状匹配,减少压缩空气泄漏,因此所述的四边形内孔横截面或者是矩形、或者是梯形;理想地,所述内孔的四条边设计是直边,但是由于加工过程中存在热应力、以及吹气冷却过程中存在的气涨作用,所述的四边形内孔的四条边或者有一定程度的变形,不一定会是理想的直边,只要保证扎带头部或者螺母能在所述内孔不出现翻转,所述的四边形内孔的四条边的变形是可以接受的;但实际控制所述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内孔横截面的四条边中对边的变形度误差控制在1.0mm以内。
或者是基于所述的四边形内孔横截面的四条边中的任意一条边上设计有沿所述输送管的长度方向的凸筋,以便消除变形的影响;塑胶件的变形常常是很难完全解决的顽疾,第一方面、设置所述凸筋的措施能提高所述内层的刚性、便于定型,减少变形,这是面对变形问题的直接措施;设置所述凸筋的第二方面目的是:利用所述凸筋的顶面代替变形的所述内孔的四边得到等效的近似理想的四边形,其意图是“允许所述内孔的四边变形,但四边的变形对功能毫无影响”,设置所述凸筋的第二方面目的一种巧妙避开问题的迂回策略,是“暗度陈仓”的解决问题的技巧。
为了提高所述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的内孔横截面的四条边的相邻边的角度的一致性及内孔横截面的四条边的相邻边的连接的刚性,所述内孔横截面的四边的相邻两边连接的角部采用圆角设计,所述圆角在R0.2mm-R1.2mm之间。
由于扎带在所述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的内孔中沿管子长度方向高速运动,所述的封闭的四边形内孔是工作表面,为了得到光滑的内孔表面、低摩擦系数、较好的耐磨特性,一般来说,材料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因此,所述内层材料选用硬度相对较高的材料,硬度相对较高的内层还能起到内孔定型的作用,硬度相对较高的内层能提高所述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抗压(被脚踩或者其他物体碾压)、抗扭转、抗永久变形、防止局部塌陷变形的能力。
所述外层材料主要起到保护内层的作用以及便于后加工用,所以所述外层材料选用相对较软的材料,使得所述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具备一定的柔性,如果所述外层材料也采用硬度相对较高的与内层相似的材料的话,容易导致所述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硬度过高、过于僵硬,兼顾内层的刚性定型及整体柔软性是所述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要设计成分层结构、采用不同材料复合的主要目的之一。
为了使得内孔材料纹路与管子长度方向一致以便提高内孔的耐磨性、及为了保证所述内孔形状及尺寸在整个长度上的一致性,所述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最合适的加工方式是采用双材料复合挤出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的内层的材料不仅选用硬度相对较高的材料,所述的内层的材料还要比所述外层的材料有相对较高的熔点、相对较低的收缩率(俗称“缩水率”),在成型过程中,采用两台挤出成型机器串联作业,先成型内层,并利用内层的材料有相对较高的熔点的特点,趁内层刚从熔融状态凝固还处于较高温度时成型外层,由于内层材料有较高的熔点,因此处于熔融状态的外层的材料温度不会对已经初步凝固定型的内层产生影响;由于所述的外层与所述的内层分别是两种不同的材料,在所述的外层与所述的内层的界面形成强大粘合力的机理如下:第一、利用外层及内层材料都处在高温状态的分子的活性,外层及内层之间的界面处的原子或分子会相互渗透、扩散,这种渗透、扩散作用会在所述界面处的原子或分子间交联粘着力,这是微观层面的作用力;第二、利用熔融状态的外层材料的流动性,外层的熔融态的流动填补已经初步冷却而形成的内层微观凹陷,从而在所述外层及内层之间的界面产生嵌合作用,这种嵌合作用力是介于微观与宏观之间;由第一种作用力及第二种作用力综合作用就能够使得所述外层与内层之间的界面具有很高的抗剥离强度,这种强度已经超过强力胶水粘结或超声焊接的强度,所述的第一及第二种作用力相比于胶水粘结或超声焊接还有以下优势:成本低、效率高、环保、无需附加工序、一致性好,不会出现局部没有粘结的情况,具有高可靠性;第三、由于所述外层的材料相对于所述内层的材料有较大的收缩率(俗称“缩水率”、即从熔融态到凝固冷却后的收缩系数),当所述外层及内层冷却后,所述外层会有相对较大的绝对收缩值,导致所述外层会对所述内层产生较大的抱紧力,所述的第三种作用力是宏观的作用力;因此本发明是充分利用所述外层及内层材料、工艺等多种物理特性的综合作用使得所述外层与内层形成强大的粘合力。
所述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的横截面的外层的外形横截面或者是圆形、或者是多边形或者能适用挤出成型的其它各种形状;如前所述,所述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最合适的加工方式是挤出成型,除了后加工,所述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的外层的横截面的形状在整个长度上是一致的。
优选地,为了提高可视性,方便及时发现扎带或者螺母是否在所述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内堵塞,所述的内层为透明或者半透明状;所述的外层材料为透明或者半透明状,所述的外层材料是相对所述内层材料较软的弹性体材料(外层材料起到辅助定型及用于后加工的加工余量所留的材料),所述的内层材料及外层材料复合后具有一定的透明度。
所述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双层材料复合后其透明或者半透明的程度为:当所述输送管内孔放置扎带或者螺母或者其他不透明物体,观察者从所述输送管的外部能看出所述输送管内的扎带头部或者螺母或者其他不透明物体的轮廓(即能判断所述输送管内是否有扎带或者螺母或者其他不透明物体的存在);或者,在灯光或者电筒的照射下,观察者从所述输送管的外部能看出所述输送管内的扎带头部或者螺母或者其他不透明物体的轮廓(即能判断所述输送管内是否有扎带或者螺母或者其他不透明物体的存在)。
所述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主要用于联结自动扎带设备的主机与工作头,或者用于联结自动锁螺母设备的主机与工作头,所述主机是负责供料、而工作头司职自动捆扎或者自动锁紧作用,所述工作头往往经常需要移动或者被安装在特定的高度或者特定的方位,为了确保联结可靠性,所述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至少在与所述工作头联结的一端以凸凹相对的方式与所述工作头的工作头联结件嵌合;考虑到联结的可靠性及防止在联结处出现急弯,有时工作头联结件需要设置的比较长起到保护作用,但所述工作头联结件的长度一般控制在400mm以内,相应地,至少在所述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的一端的距离端面位置尺寸不超过400mm处的外表面加工有一处或者多处凹槽或凹坑,所述凹槽或凹坑与所述工作头的工作头联结件以凸凹相对的方式嵌合,防止松脱;如果不考虑加工成本,通过加工去除大量材料的方法而保留局部表面使之成为相对局部凸起用于联结所述主机或者工作头,加工成局部凸起代替凹槽或凹坑是一个选项,是一个笨的方法,而不是优选方案。
优选地,所述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的至少一端的内孔的四个面加工成锥面,所述双层材料复合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的一端的内孔锥面与自动扎带设备的主机联结件的外锥表面配合,防止漏气;另外以锥面配合的方式方便将所述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快速与所述自动扎带设备或者自动锁螺母设备的主机实现快速联结或者快速拆卸;一般地,采用膨胀法加工所述内孔锥面,当将所述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的一端的内孔的四个面膨胀成锥面,相应地,所述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的一端的外层的外形也会成锥面,一般地,所述锥面的长度一般控制在100mm以内。
或者可选地,所述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与自动扎带设备或者自动锁螺母设备的主机相联结的一端也在外层设置凹槽或凹坑,所述的凹槽或凹坑与自动扎带设备或者自动锁螺母设备的主机联结件以凸凹相对的方式嵌合,防止松脱。
所述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双层材料复合后,具有一定弹性,即:如果将所述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在没有经过加工的地方弯曲180度,弯曲半径垂直于所述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的内孔截面的四边中任意一边,弯曲圆角半径在R50mm-R100mm之间并保持这个弯曲状态5秒-10秒后再释放,所述双层材料复合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会自动弹开并基本上回复到弯曲之前的状态,而且所述双层材料复合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不会在折弯的R50mm-R100mm圆角处产生明显的局部塌陷也不会在折弯圆角处发生断裂。
所述双层材料复合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双层材料复合后,具有一定的抗低温蠕变性能(或者称之为“抗低温形状记忆特性”),即,如果将所述双层材料复合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在常温下(约为25°C左右)卷成为直径为200mm-400mm的圆圈,并以所述200mm-400mm圆圈的状态在负30°C至负20°C下冷冻并保持2-4小时,无论在负30°C至负20°C的低温环境下还是再回到常温下释放形成所述200mm-400mm圆圈形状的外部约束力之后,所述双层材料复合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会自动弹开、并不会一直保持所述200mm-400mm圆圈的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采用两层材料复合而成,可以提供所述输送管的综合机械性能,比如:耐压、抗扭转、抗永久变形、防止局部塌陷变形等,减少对内层昂贵材料的使用;
2、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采用两层材料复合而成,内层材料内孔表面光滑耐磨,减少扎带或者螺母的输送阻力,大大提高输送管的使用寿命、及输送的可靠性;
3、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采用两层材料复合而成,具有一定透明性,提高工作可视性,减少堵塞故障,即使出现堵塞,能通过目视方式及时发现问题;
4、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采用两层材料复合而成,具有较宽的温度使用范围,即使在低温下也不会出现僵硬,提高自动化设备及自动工具对不同环境温度的适用性及耐候性;
5、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采用两层材料复合而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及柔性,提高自动化设备及自动工具的工作头使用的灵活性,尤其当所述自动扎带设备或自动锁螺母设备的工作头以手持方式工作时,所述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的柔性特点能大大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6、所述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以锥面配合的方式与所述自动扎带设备或者自动锁螺母设备的主机联结,实现快速联结或者快速拆卸。
7、本发明还提供了设计凸筋来改善变形、尤其是避开变形的影响,揭示如何避开惯性思维、利用简单方法迂回解决疑难杂症的技巧,揭示“暗度陈仓”的实际运用,展示了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应用示例,该方法也是本专利发明人在职业生涯中(包括多个大型知名跨国企业)采用简单结构或方法解决许多久治不愈的技术难题于无形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此强调作为思维方法(而不是结构本身)分享给社会读者;
8、最后、但是最有意义的是:本发明利用材料在从熔融态到凝固的相变过程中分子或原子的高度活性,在异种材料的界面形成可靠的微观或/及宏观的黏着强度(抗剥离强度)的方法能带给科技工作者启示、并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或者做更深层研究、运用于新材料研发或者运用于国防产品的研发,那么、本发明的社会价值远远高于本专利有限的权利主张或本发明具体运用的价值。
【附图说明】
图1 是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的轴测图;
图2是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的主视图、局部剖视;
图3是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的左视图;
图4至图7是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的左视图,展示截面的各种变形状态;
图8是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的左视图,展示凸筋;
图9与图10是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应用示例,展示所述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与主机及枪头的联结方式;
图11是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的左视图,展示外层的外轮廓形状;
图12是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的左视图,展示内层及外层均为壁厚均匀的设计;
图13是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的主视图,加工成局部凸起代替凹槽或凹坑;
图14展示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被弯曲的状态;
附图标记:00、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1、内层;2、外层;3、圆角; 4、凹槽或凹坑;5、内孔; 6、凸筋;7、局部凸起; 8、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的长度方向;9、扎带头部或者螺母、10、(自动扎带设备或者自动锁螺母设备)主机;11、主机联结件;20、(自动扎带设备或者自动锁螺母设备)工作头;21、工作头联结件;30、锥面; L2、最长对边长度;L1:最短对边长度;W2、最大对边宽度;W1、最小对边宽度。
除非特别说明,本文所指的“截面”或者 “横截面”,均是指:在垂直于所述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的长度方向8的截面所截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从垂直于所述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的长度方向8的任意横截面看,是内层1与外层2两层复合组成,内层1与外层2分别是两种不同塑料材料,内层1的横截面的内边缘是封闭的四边形,所述的封闭的四边形围成所述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的内孔5,所述内孔5为所述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的整个长度上的通孔;所述的外层2包覆在内层1的外围,所述的外层2与内层1之间存在一定的粘合力,所述的外层2的横截面是封闭的环形。
实施例2
理想地,所述的四边形内孔5的截面或者是矩形、或者是梯形,但是由于加工过程中存在热应力、以及吹气冷却过程中存在的气涨作用,如图4至图7所示,所述的四边形内层1的四条边或者有一定程度的变形,不一定会是理想的直边,只要保证扎带头部或者螺母能在所述内孔5不出现翻转,所述的四边形内孔5的四条边的变形是可以接受的;但实际控制所述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内孔5的截面的四条边中对边的变形度误差控制在1.0mm以内, 即最长对边长度L2与最短对边长度L1之差小于1mm,或者最大对边宽度W2与最小对边宽度W1之差小于1mm。
实施例3
如图4至图7所示,塑胶件的变形常常是很难完全解决的顽疾,如图8所示,或者是基于所述四边形内孔5横截面的四条边中任意一条边上设计有与所述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的长度平行的凸筋6,以便消除所述的四边形内孔5的四条边变形的影响,减少所述扎带头部或者螺母与所述内层1的接触面积,减少摩擦力; 如图8所示的多条凸筋6组合形成一个等效的内孔,对虚线所示扎带头部或者螺母9起到限位(防止扎带头部或者螺母在所述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翻转),所述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内孔的四条边即使变形也不会影响使用功能;第一方面、设置所述凸筋6的措施能提高所述内层的刚性、便于定型,减少变形,这是面对变形问题的直接改善措施;设置所述凸筋6的第二方面目的是:利用所述凸筋6的顶面代替变形的所述内孔5的四边得到等效的近似理想的四边形,其意图是“允许所述内孔5的四边变形,但四边的变形对功能毫无影响”,设置所述凸筋6的第二方面目的一种巧妙避开问题的迂回策略,是“暗度陈仓”的解决问题的技巧。
如图1及图3至图8所示,为了提高所述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内孔截面的四条边的相邻边的角度的一致性及内孔5的截面的四条边的相邻边的连接的刚性以及减少成型过程中的热应力,所述内孔5的截面的四边的相邻两边连接的角部采用圆角3设计,所述圆角3在R0.2mm-R1.2mm之间。
实施例3
如图1、图2、图9及图10所示,扎带在所述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的内孔5的中沿所述输送管的长度方向高速运动,所述的封闭的四边形内孔5是工作表面,为了得到光滑的内孔5表面、低摩擦系数、较好的耐磨特性,一般来说,材料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因此,所述内层1的材料选用硬度相对较高的材料,硬度相对较高的内层1还能起到内孔5定型的作用,硬度相对较高的内层1能提高所述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抗压(被脚踩或者其他物体碾压)、抗扭转、抗永久变形、防止局部塌陷变形的能力。
内层1的材料选用综合机械性能较好的材料,价格也比较贵,因此其厚度不宜太厚,一般取0.4mm-1.2mm。
所述外层2的材料主要起到保护内层1的作用以及便于后加工用,所以所述外层2的材料选用相对较软的材料,使得所述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具备一定的柔性,如果所述外层2的材料也采用硬度相对较高的与内层1相似的材料的话,容易导致所述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硬度过高、过于僵硬,兼顾内层1的刚性定型及整体柔软性是所述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要设计成分层结构、采用不同材料复合的主要目的之一。
为了使得内孔5表面的材料纹路与管子长度方向一致以便提高内孔5的耐磨性、及为了保证所述内孔5的形状及尺寸在整个长度上的一致性,所述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最合适的加工方式是采用双材料复合挤出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的内层1的材料不仅选用硬度相对较高的材料,所述的内层1的材料还要比所述外层2的材料有相对较高的熔点、相对较低的收缩率(俗称“缩水率”),在成型过程中,采用两台挤出成型机器串联作业,先成型内层1,并利用内层1的材料有相对较高的熔点的特点,趁内层1刚从熔融状态凝固还处于较高温度时成型外层2,由于内层1材料有较高的熔点,因此处于熔融状态的外层2的材料温度不会对已经初步凝固定型的内层1产生影响;由于所述的外层2与所述的内层1分别是两种不同的材料,在所述的外层2与所述的内层1的界面形成强大粘合力的机理如下:第一、利用外层2及内层1材料都处在高温状态的分子的活性,外层2及内层1之间的界面处的原子或分子会相互渗透、扩散,这种渗透、扩散作用会在所述界面处的原子或分子间交联粘着力,这是微观层面的作用力;第二、利用熔融状态的外层2材料的流动性,外层2的熔融态的流动填补已经初步冷却而形成的内层1微观凹陷,从而在所述外层2及内层1之间的界面产生嵌合作用,这种嵌合作用力是介于微观与宏观之间;由第一种作用力及第二种作用力综合作用就能够使得所述外层2与内层1之间的界面具有很高的抗剥离强度,这种强度已经超过强力胶水粘结或超声焊接的强度,所述的第一及第二种作用力相比于胶水粘结或超声焊接还有以下优势:成本低、效率高、环保、无需附加工序、一致性好,不会出现局部没有粘结的情况,具有高可靠性;第三、由于外层2的材料相对于内层1的材料有较大的收缩率(俗称“缩水率”、即从熔融态到凝固冷却后的收缩系数),当所述外层2及内层1冷却后,所述外层2会有相对较大的绝对收缩值,导致所述外层2会对所述内层1产生较大的抱紧力,所述的第三种作用力是宏观的作用力;因此本发明是充分利用所述外层2及内层1材料、工艺等多种物理特性的综合作用使得所述外层2与内层1形成强大的粘合力。
如图11所示,所述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的外层2的横截面的外轮廓或者是圆形、或者是多边形或者能适用挤出成型的其它各种形状;所述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最合适的加工方式是挤出成型,除了后加工所产生的形状改变之外,所述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的外层2及内层1的横截面形状在整个长度上是一致的。
如图12所示,优选地,所述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的外层2的横截面的外轮廓是外层2的横截面的内边缘的等距离偏移,这样有利于保证外层2壁厚均匀一致,减少热应力,减少变形;同样地,所述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的内层1的横截面的外边缘是内层1的横截面的内边缘的等距离偏移,这样有利于保证内层1壁厚均匀一致,减少热应力,减少变形。
实施例4
优选地,为了提高可视性,方便及时发现扎带或者螺母是否在所述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内堵塞,所述的内层1为透明或者半透明状;所述的外层2的材料为透明或者半透明状,所述的外层2的材料是相对所述内层1的材料较软的弹性体材料(外层2的材料起到辅助定型及用于后加工的加工余量所留的材料),所述的外层2及内层1复合后具有一定的透明度。
所述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双层材料复合后其透明或者半透明的程度为:当所述输送管内孔5内放置扎带或者螺母或者其他不透明物体,观察者从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的外部能看出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内的扎带头部或者螺母或者其他不透明物体的轮廓(即能判断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内是否有扎带或者螺母或者其他不透明物体的存在);或者,在灯光或者电筒的照射下,观察者从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的外部能看出所述输送管内的扎带头部或者螺母或者其他不透明物体的轮廓(即能判断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内是否有扎带或者螺母或者其他不透明物体的存在)。
实施例5
如图9及图10所示,所述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主要用于连接自动扎带设备的主机10与工作头20、或者用于联结自动锁螺母设备的主机10与工作头20,所述主机10是负责供料、而工作头20司职自动捆扎或者自动锁紧作用,所述工作头20经常需要移动或者被安装在特定的高度或者特定的方位,为了确保联结可靠性,所述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至少在与所述工作头20联结的一端以凸凹相对的方式与所述工作头20的工作头联结件21嵌合;考虑到联结的可靠性及防止在联结处出现急弯,有时工作头联结件21设置的比较长,但所述工作头联结件21的长度一般控制在400mm以内,优选地,在所述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的一端的距离端面位置尺寸不超过400mm处的外表面加工有一处或者多处凹槽或凹坑4,所述凹槽或凹坑4与所述工作头20的工作头联结件21以凸凹相对的方式嵌合,防止松脱。
如前所述,所述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最合适的加工方式是采用双材料复合挤出成型,挤出成型的产品特点是在垂直于产品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必须是一致的,在所述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产品制作局部凹槽或凹坑4比制作如图13所示的局部凸起要简单很多,因此,在所述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设置一处或者多处凹槽或凹坑4是优选项;如图13所示,如果不考虑加工成本,通过加工去除大量材料的方法而保留局部表面使之成为相对局部凸起7用于联结所述主机10或者工作头20也是另一个替代选项。
实施例6
如图9及图10所示,优选地,所述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的一端的内孔5的四个面加工成锥面30,所述双层材料复合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的至少一端的内孔5的锥面30与自动扎带设备或者自动锁螺母设备的主机联结件11的外锥表面配合,防止漏气;另外以锥面配合的方式方便将所述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快速与所述自动扎带设备或者自动锁螺母设备的主机10实现快速联结或者快速拆卸;一般地,采用膨胀法加工所述内孔5的锥面30,当将所述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的一端的内孔5的四个面被膨胀成锥面30,相应地,在与所述的加工成锥面30的内孔5的相同的一端,所述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的所述外层2的外形也会成锥面30,一般地,所述锥面30的长度一般控制在100mm以内。
或者可选地,所述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与自动扎带设备或者自动锁螺母设备的主机10相联结的一端也在外层2设置凹槽或凹坑或者加工出图13所示局部凸起7,所述的凹槽或凹坑4局部凸起7与自动扎带设备或者自动锁螺母设备的主机10的主机联结件11以凸凹相对的方式嵌合,防止松脱。
实施例7
如图14所示,所述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双层材料复合后,具有一定弹性,即:如果将所述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在没有经过加工的地方弯曲180度,弯曲半径垂直于所述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的内孔5的截面的四边中任意一边,弯曲圆角半径在R50mm-R100mm之间并保持这个弯曲状态5秒-10秒后再释放,所述双层材料复合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会自动弹开并基本上回复到弯曲之前的状态,而且所述双层材料复合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不会在折弯圆角处产生明显的局部塌陷也不会在折弯圆角处发生断裂。
实施例8
许多塑料材料具有低温形状记忆特性,尤其当被制作成管状、条状或者带状,所述的管状、条状或者带状塑料材料在常温下呈直线状态,如果将所述的管状、条状或者带状材料卷成圈并立即放置在负30°C至负20°C下冷冻并保持数小时再取出,即使释放外部约束力、即使回到常温下,所述卷成圈的管状、条状或者带状材料会继续保持僵硬的圈状,这种蠕变是在低温下产生并定型,因此称为“低温蠕变现象”或者称之为“低温形状记忆特性”(即,它记住了低温时的那个状态,需要重新加热到软化点温度才会退去记忆)。所述双层材料复合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双层材料复合后,具有一定的抗低温蠕变性能(或者称之为“抗低温形状记忆特性”),即,如果将所述双层材料复合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在常温下(约为25°C左右)卷成为直径为200mm-400mm的圆圈,并以所述200mm-400mm圆圈的状态在负30°C至负20°C下冷冻并保持2-4小时,无论在负30°C至负20°C的低温环境下还是再回到常温下释放形成所述200mm-400mm圆圈形状的外部约束力之后,所述双层材料复合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00会自动弹开、并不会一直保持所述200mm-400mm圆圈的状态。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的内层与外层分别是两种不同塑料材料,所述的外层与内层之间存在一定的粘合力,所述的内层横截面的内边缘是封闭的四边形,所述的封闭的四边形围成所述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的内孔,所述内孔为所述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的沿其整个长度上的通孔;所述的外层包覆在内层的外围,所述的外层横截面是一个封闭的环形。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边形内孔横截面或者是矩形、或者是梯形;所述内孔的四条边是直边或者所述内孔的四条边有一定程度的变形。
3.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孔横截面的四边的相邻两边连接的角部采用圆角。
4.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的至少一端并且距离端面位置尺寸不超过400mm处的外表面加工成至少有一处凹槽或凹坑或者加工成至少一处局部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的至少一端的内孔的四个面加工成锥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的加工成锥面的内孔的相同的一端,所述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的外层的外形也呈锥面。
7.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的外形横截面或者是圆形、或者是多边形;除了后加工造成的凹槽或凹坑或者局部凸起或者锥面之外,所述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的外层的外形在整个长度上是一致的。
8.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材料选用硬度相对较高的材料;所述外层材料选用相对于所述内层材料较软的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层材料及外层材料复合后具有一定的透明度,所述的透明度是指:在灯光或者电筒的照射下,能看出所述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内的扎带头部或者螺母的轮廓。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具有一定弹性,所述的弹性是指:将所述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在没有经过加工的地方弯曲180度,弯曲圆角半径在R50mm-R100mm之间并保持这个弯曲状态5秒-10秒后再释放,所述双层材料复合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会自动弹开并基本上回复到弯曲之前的状态,并且所述双层材料复合的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不会在折弯圆角处产生局部塌陷也不会在折弯圆角处发生断裂。
CN202111286705.0A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 Withdrawn CN1138987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86705.0A CN113898792A (zh)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86705.0A CN113898792A (zh)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8792A true CN113898792A (zh) 2022-01-07

Family

ID=79027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86705.0A Withdrawn CN113898792A (zh)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98792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40889A (en) * 1995-11-13 1997-06-24 Anderson; George Lug nut removal and storage device
JPH09178053A (ja) * 1995-12-28 1997-07-11 Kubota Corp 挿口に突部を有する管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69181A (zh) * 1995-10-06 1997-12-31 东海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带有粘结层的软管及其连接结构
EP1752699A2 (de) * 2005-08-13 2007-02-14 Becker Plastics GmbH Leitungsverbund zwischen einem Fitting und einem Verbundrohr sowie ei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 Leitungsverbundes
CN104033474A (zh) * 2014-05-30 2014-09-10 宁波高发汽车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软管
CN104845355A (zh) * 2008-12-31 2015-08-19 巴斯夫欧洲公司 含热塑性聚氨酯与聚酰胺6/66共聚物的制品
CN110848482A (zh) * 2019-11-29 2020-02-28 浙江鑫宙竹基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管道插口、具有该插口的管道及插口制备方法
WO2020179028A1 (ja) * 2019-03-06 2020-09-10 豊光産業株式会社 パイプ、及びパイプの製造方法
CN111645390A (zh) * 2014-03-10 2020-09-11 美国圣戈班性能塑料公司 多层柔性管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181A (zh) * 1995-10-06 1997-12-31 东海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带有粘结层的软管及其连接结构
US5640889A (en) * 1995-11-13 1997-06-24 Anderson; George Lug nut removal and storage device
JPH09178053A (ja) * 1995-12-28 1997-07-11 Kubota Corp 挿口に突部を有する管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1752699A2 (de) * 2005-08-13 2007-02-14 Becker Plastics GmbH Leitungsverbund zwischen einem Fitting und einem Verbundrohr sowie ei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 Leitungsverbundes
CN104845355A (zh) * 2008-12-31 2015-08-19 巴斯夫欧洲公司 含热塑性聚氨酯与聚酰胺6/66共聚物的制品
CN111645390A (zh) * 2014-03-10 2020-09-11 美国圣戈班性能塑料公司 多层柔性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33474A (zh) * 2014-05-30 2014-09-10 宁波高发汽车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软管
WO2020179028A1 (ja) * 2019-03-06 2020-09-10 豊光産業株式会社 パイプ、及びパイプの製造方法
CN110848482A (zh) * 2019-11-29 2020-02-28 浙江鑫宙竹基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管道插口、具有该插口的管道及插口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25675U (zh) 一种用于制造内肋增强外波纹型塑料缠绕结构壁管材的带材
CN107191693B (zh) 螺旋双峰结构波纹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13898792A (zh) 一种双层的两种材料复合的输送管
CN104141838A (zh) 柔性复合高压输送管
CN107830269A (zh) 具有支撑加强筋结构的螺旋波纹管及其制造方法
JP4857184B2 (ja) 可撓性セラミックスホース
CN201090848Y (zh) 一种塑料复合抗硫管材
CN207961768U (zh) 带两条垂直支撑筋的螺旋波纹管
CN206723713U (zh) 一种高耐磨谷物输送管
CN2844393Y (zh) 双向保护抽油杆接箍
CN210240810U (zh) 高耐磨复合增强聚乙烯结构壁缠绕管
CN208221800U (zh) 螺纹钢筋增强聚丙烯波纹管
CN211693833U (zh) 一种增强热塑性塑料管
CN215763742U (zh) 一种阻燃聚乙烯柔性复合管
JP5340798B2 (ja) 地中埋設管の製造方法
JP3257020B2 (ja) 耐摩耗性内面被覆管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791428Y (zh) 改进的增强型塑料波纹管
CN201895909U (zh) 一种管带机皮带接头的连接结构
CN211821127U (zh) 一种聚乙烯塑料复合软管
CN212273310U (zh) 一种共挤内衬柔性复合管
CN216643368U (zh) 直复合套管
CN210397977U (zh) 一种耐高压的聚乙烯压力管材
CN219755693U (zh) 一种气力输送粉状物料碳化硅陶瓷复合耐磨管道弯头
CN216404277U (zh) 一种耐高温自粘保护膜
CN211779465U (zh) 柔性复合耐磨连续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107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