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97310A - 一种无害化处理病死猪的菌制剂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害化处理病死猪的菌制剂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97310A
CN113897310A CN202111149160.9A CN202111149160A CN113897310A CN 113897310 A CN113897310 A CN 113897310A CN 202111149160 A CN202111149160 A CN 202111149160A CN 113897310 A CN113897310 A CN 1138973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organisms
group
fermentation
microorganism
bac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491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97310B (zh
Inventor
闫志英
蒋心茹
王新惠
吕青阳
毕列锋
许力山
何光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Jieneng Drying Equipment Co ltd
Chengdu Institute of Biology of CAS
Chengd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Jieneng Drying Equipment Co ltd
Chengdu Institute of Biology of CAS
Chengd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Jieneng Drying Equipment Co ltd, Chengdu Institute of Biology of CAS, Chengd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ichuan Jieneng Dry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4916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973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973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73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973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73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BDISPOSAL OF SOLID WAS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09B3/00Destroying solid waste or transforming solid waste into something useful or harml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复合菌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害化处理病死猪的菌制剂及其使用方法。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菌制剂,同时包括好氧发酵微生物和厌氧发酵微生物;所述好氧发酵微生物包括耐高蛋白质微生物和耐高脂肪微生物。本发明提供的菌制剂可简单、能耗低、产物安全、无二次污染地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实现了资源的回收利用,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无害化处理病死猪的菌制剂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复合菌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害化处理病死猪的菌制剂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生猪养殖中,猪的死亡率约为5%~10%;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病死猪,如不进行及时、有效、科学处理,则可能造成疫病扩散,对公共卫生环境及畜禽安全带来重大威胁。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即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将病死猪尸体分解并杀除猪体自身所携带的病毒的过程。现阶段我国常用的方法包括:1、深埋法。该方法最常用,利用土壤隔绝、防止病毒扩散,利用自然腐蚀作用消化死猪尸体。该法可一次性处理大量病死猪,成本低,操作简单,但存在诸多隐患和不足,容易造成环境二次污染。2、焚烧法。该方法能彻底消灭病原菌,耗时短,但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难闻气体,耗能大,且不可对病死猪进行回收利用。3、化制法,是在封闭的容器内利用蒸汽压力或干热压力处理病死猪尸体,具体处理时间短、处理量大、处理简单等优点;但成本较高,容易产生恶臭气体和污水。4、堆肥法,是将死猪尸体和辅料混合后,利用好氧微生物发酵分解有机物,并通过发酵产生的高温消灭病毒。该法成本低、操作简单、灭菌效果好、堆肥产物可作为有机肥,但处理周期往往长达数月,且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恶臭气体。
如果能提供一种新的无害化处理并可高效利用病死猪的方法,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害化处理病死猪的菌制剂及其使用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菌制剂,同时包括好氧发酵微生物和厌氧发酵微生物;所述好氧发酵微生物包括耐高蛋白质微生物和耐高脂肪微生物。
优选的,所述耐高蛋白质包括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
优选的,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o.13715。
优选的,所述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o.17215。
优选的,所述耐高脂肪微生物为铜绿假单胞菌。
优选的,所述厌氧发酵微生物为产乳酸和/或乙酸的微生物。
优选的,所述厌氧发酵微生物包括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
优选的,所述植物乳杆菌为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为2012年9月3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6495。
相应的,所述菌制剂在处理死亡动物中的应用。
优选的,使用厌氧发酵微生物进行厌氧发酵时,加入1~5%的糖。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耐高蛋白的益生菌株,通过好氧微生物发酵将猪肉水解为氨基酸、可溶性蛋白等,再通过厌氧微生物发酵,最终得到富含能刺激作物生长发育的多种酶系(蛋白酶、脂肪酶等)、多肽、氨基酸、小分子酸等多种益生成分的动物酵素。发酵终产物中各类有效成分种类丰富、含量高、且无需添加防腐剂就能长期常温保存;可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品质、改良土壤微生态环境。
具体而言,本发明在多种土壤益生菌类型中筛选出的耐高蛋白、高脂肪的菌种。在厌氧发酵中,为了配合复合菌剂B中的微生物发挥功能,特别添加了糖,从而使终产物获得更丰富的小分子酸和更长的保质期。
本发明提供的发酵工艺操作简单、能耗低、产物安全、无二次污染,在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基础上实现了资源的回收利用,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不同好氧微生物发酵猪肉后可溶性蛋白变化情况示意图;
图2为不同好氧微生物发酵猪肉后含固率示意图;
图3为不同厌氧微生物产酸能力示意图;
图4为表5组4、21、23、24和空白对照组发酵中pH变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用于酵解病死猪的微生物复合菌剂。所述微生物复合菌剂由复合菌剂A和复合菌剂B组成。
所述复合菌剂A为用于好氧发酵的微生物,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优选的方案为:按活菌比,铜绿假单胞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1~2:2~3:1~3;铜绿假单胞菌、解淀粉芽孢杆菌、芽孢杆菌的活菌量均为1×108~1×109CFU/g。
更优选的方案为:所述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为铜绿假单胞菌X7,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o.8983。所述铜绿假单胞菌的培养温度为25~42℃,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
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为解淀粉芽孢杆菌JX-6,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o.13715。该菌在LB培养基中的营养细胞为杆状,革兰氏阳性,长2~3μm、宽0.7~0.9μm;其菌落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平板培养为表面凸起,光滑无褶皱,菌落透明,边缘呈规则圆形,菌落粘性大,挑起有丝状。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培养温度为30~37℃。
所述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为枯草芽孢杆菌8-2,保藏编号为:CGMCCNo.17215。该菌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平板和E型发酵培养基琼脂平板上25~35℃培养1d均可大量生长,菌落表面凸起,表面不光滑有褶皱,菌落白色半透明,边缘呈不规则圆形,菌落表面有透明液滴,菌落粘性大,挑起有丝状。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培养温度为28~35℃。
所述复合菌剂B为用于厌氧发酵的微生物,包括: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所用微生物均为兼性厌氧微生物。优选的方案为:所述植物乳杆菌由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组成。优选的方案为:按活菌比,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3~5):(1~3);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的活菌量均为1×108~1×109CFU/g。
所述干酪乳杆菌可以市购或自行筛选获得。所述植物乳杆菌为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优选为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为2012年9月3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6495的微生物。该菌株在显微镜下观察,菌株细胞短杆状,菌落表面凸起,乳白色,表面粗糙,边缘不整齐。菌落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变为黄色,革兰氏阳性。最佳生长pH为6.5~7,在6.5%NaCl中不能生长。菌株不产生吲哚,不水解淀粉,不利用柠檬酸盐,不还原硝酸盐,不产生H2S,VP试验阴性。利用葡萄糖、果糖、蔗糖,不利用木糖、阿拉伯糖、甘露醇、乳糖、麦芽糖。所述植物乳杆菌的培养温度为30~35℃。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微生物复合菌剂的制备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将复合菌剂A中的各微生物培养至1×108~1×109CFU/g,按比例混匀;
2、将复合菌剂B中的各微生物培养至1×108~1×109CFU/g,按比例混匀。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微生物复合菌剂在酵解病死猪中的应用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预处理:将病死猪机械破碎至1cm~2cm;再利用高温高压对破碎处理后的病死猪进行灭菌,灭菌条件优选为:134℃、0.1Mpa~0.2Mpa下灭菌90min。灭菌完成后,按质量比病死猪:无菌水=1:1加入灭菌水。
2、好氧发酵:按1%~5%(V/V)加入复合菌剂A,发酵3~5天,优选为发酵至含固率降至30%以下。
3、厌氧发酵:按1%~5%(V/V)加入复合菌剂B,发酵3~5天,优选为发酵至pH降至5.0及以下。
优选的方案为:在厌氧发酵中,按质量比,添加1%~5%的糖;优选添加葡萄糖。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实施例涉及培养基和试剂如下:
(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酵母粉2g、牛肉膏5g、蛋白胨10g、氯化钠5g,pH=7.0,补水至1000mL,灭菌条件:121℃灭菌20分钟。
(2)MRS培养基的溶剂为水,溶质及浓度如下:酵母粉5g、蛋白胨10g、牛肉膏8g、葡萄糖20g、乙酸钠5g、柠檬酸二铵2g、吐温80 1mL、K2HPO4 2g、MgSO4·7H2O 0.2g、CaCO3 16g、MnSO4·H2O 0.05g、pH为6.3~6.8,补水至1000mL,灭菌条件:121℃灭菌20min。
实施例一:复合菌剂中的微生物筛选
1、复合菌剂A中微生物的选择。
(1)降解蛋白质能力的筛选。设置8个处理组,每组将病死猪瘦肉利用绞肉机进行破碎处理至50目,按猪肉与水质量比1:1加入灭菌水,利用高温高压对破碎后的物料进行133℃灭菌处理90min。10000转4℃离心,去掉上部脂肪固体后,剩余部分制成200g体系,再进行121℃、20min灭菌处理,获得猪肉培养基。再分别在各组猪肉培养基中加入解淀粉芽孢杆菌(图1的菌1)、苏云金芽孢杆菌(图1的菌2)、多粘类芽孢杆菌(图1的菌3)、枯草芽孢杆菌(图1的菌4)、铜绿假单胞菌(图1的菌5)、酿酒酵母(图1的菌6)、产朊假丝酵母(图1的菌7)、乳酸菌(图1的菌8)8种微生物(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为CGMCC NO.8983、解淀粉芽孢杆菌为CGMCC No.13715和枯草芽孢杆菌为CGMCC NO.17215);各微生物均以微生物培养液形式添加,培养液中活菌浓度均为3×108CFU/mL,培养液添加体积为总发酵底物体积的5%。同时设置空白组(添加等量无菌水)好氧发酵。好氧发酵3天后,测定各组猪肉物料中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蛋白测定方法:用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增减幅度=(发酵3天猪肉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发酵前猪肉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发酵前猪肉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各组物料中可溶性蛋白的增减情况如图1所示。结果显示:菌1(解淀粉芽孢杆菌)、菌4(枯草芽孢杆菌)、菌5(铜绿假单胞菌)、菌8(乳酸菌)均可明显增加物料的可溶性蛋白。
好氧发酵8天后,测定增加了物料可溶性蛋白的菌1组、菌4组、菌5组、菌8组物料中含固率。含固率测定方法为:各组发酵结束后,拆瓶,10000转、4℃离心,分离出固体和液体,含固率=固体重量/总重量。结果如图2所示。结果显示:含固率最低的为菌4组,降至29.43%;菌1组降低至32.70%,菌5组降低至35.38%。说明菌1(解淀粉芽孢杆菌)、菌4(芽孢杆菌)、菌5(铜绿假单胞菌)能在高蛋白猪肉培养基上生长繁殖,且水解效果好于其他微生物。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菌7(产朊假丝酵母)能合成蛋白质,发酵一定时间后,菌7将培养基中的游离氨基酸又合成了蛋白质固体,所以含固率呈上升趋势。
好氧发酵8天后,测定猪肉培养基上清液中各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中各数据单位为mg/mL。
表1各微生物发酵猪肉培养基后氨基酸含量变化情况对照表
名称 空白 菌1 菌4 菌5 菌7 菌8
磺基丙氨酸(Cya) 0.015 0.024 0.024 0.038 0.021 0.018
L-天冬氨酸(Asp) 0.038 0.217 0.197 0.176 0.002 0.022
L-苏氨酸(Thr) 0.037 0.020 0.270 0 0.001 0.051
L-丝氨酸(Ser) 0.036 0.074 0.116 0.383 0 0.057
L-谷氨酸(Glu) 0.054 1.189 1.210 0.914 0 0.056
甘氨酸(Gly) 0.077 0.200 0.427 0.266 0 0.028
L-丙氨酸(Ala) 0.169 1.168 1.059 0.517 0.010 0.058
L-胱氨酸((Cys)2) 0.056 0.206 0.267 0.215 0.076 0.058
L-缬氨酸(Val) 0.046 1.882 1.066 0.565 0 0.093
L-蛋氨酸(Met) 0.015 1.523 1.052 0.432 0.007 0.058
L-异亮氨酸(Ile) 0.015 1.956 0.996 0.449 0.001 0.080
L-亮氨酸(Leu) 0.031 3.215 1.990 0.91 0.003 0.128
L-酪氨酸(Tyr) 0.009 1.112 1.066 0.505 0.001 0.045
L-苯丙氨酸(Phe) 0.018 2.102 1.366 0.541 0.003 0.083
L-组氨酸(His) 0.188 1.137 0.854 0.325 0.135 0.228
L-赖氨酸(Lys) 0.034 0.186 2.303 0.912 0.010 0.085
L-精氨酸(Arg) 0 0.149 0.151 0 0.003 0.021
L-脯氨酸(Pro) 0.081 0.790 0.364 0.244 0.054 0.060
总量(mg/mL) 0.919 17.15 14.778 7.392 0.461 1.229
结果显示:菌1和菌4发酵后培养基中氨基酸总含量最高。同时结合发酵后可溶性蛋白增加情况及含固率结果,菌1和菌4能将灭菌完的猪肉固体水解为可溶性蛋白和氨基酸。
(2)耐高油脂能力的筛选。通过在猪肉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质量比(10%、20%、100%)的猪大肠,制成含油脂量不同的培养基。将步骤(1)中8种微生物分别划线在上述各培养基上,能正常生长的菌株标记为“√”,无法正常生长的标记为“×”,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各微生物耐油脂能力结果示意表
Figure BDA0003286561010000071
Figure BDA0003286561010000081
结果为,只有菌2和菌5能够在所有培养基中正常生长,因此菌2和菌5具有耐高脂肪的能力。
综合步骤(1)、(2)的结果,采用菌1、菌4和菌5组成复合菌剂A。
3、复合菌剂B中微生物的选择。农用动物酵素体系中,乳酸菌通过自身代谢产生乳酸、乙酸和氨基酸等有机酸,这些酸性物质具有螯合、酸溶和抑菌作用,可活化土壤中的矿质养分,且能显著降低环境pH值和Eh(氧化还原电位)值,对一些腐败菌和低温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从而延长农用动物酵素的保质期。因此,以产乳酸和乙酸能力强弱作为筛选复合菌剂B中微生物的指标。
将实验室的七种乳酸菌(市购芽孢乳杆菌,植物乳杆菌1:CGMCC No.6495,市购植物乳杆菌2,市购干酪乳杆菌,市购植物乳杆菌3,市购副干酪乳杆菌、市购植物乳杆菌4)通过MRS培养基活化后,分别接种至新的MRS培养基(液体)中,35℃、150rpm摇床培养24h,用液相色谱仪测定各组培养基中的乳酸和乙酸含量。结果如图3所示。选择乳酸和总酸含量更高的菌C(CGMCC No.6495)、D(干酪乳杆菌)组成复合菌剂B。
实施例二:微生物复合菌剂的制备及效果展示
1、制备复合菌剂A。复合菌剂A中各微生物均使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活化培养至活菌浓度为3×108CFU/mL。按表3的方式配置复合菌剂A。表2中各数值为各微生物菌液的体积比(即活菌比);例如,组4指按菌液体积比(或按活菌比),铜绿假单胞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1:2:2。其中,市购铜绿假单胞菌来自上海复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ATCC15442);市购解淀粉芽孢杆菌来自潍坊瑞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市购枯草芽孢杆菌来自上海复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ACCC 10627)。
表3各组复合菌剂A组成对照表
Figure BDA0003286561010000091
利用各组复合菌剂A对病死猪瘦肉进行发酵。具体步骤为:将病死猪瘦肉利用绞肉机进行破碎处理至50目,利用高温高压对破碎后的物料进行133℃灭菌处理90min。按物料与水质量比1:1加入灭菌水,进入好氧发酵工艺(用500mL锥形瓶装样品,通过透气塞通气,35℃,放摇床150rpm培养;后续好氧发酵工艺与此相同),加入发酵物料总体积5%的复合菌剂A,35℃、150rpm发酵3天。同时设置以等量无菌清水代替各组复合菌剂A加入物料中,作为空白对照组。发酵3天后,测定各组物料中的可溶性蛋白变化情况,结果如表4所示。
表4各组复合菌剂A发酵情况展示表
组别 可溶性蛋白变化情况
组1 +25%
组2 +23%
组3 +23%
组4 +26%
组5 +25%
组6 +20%
组7 +28%
组8 +25%
组9 +29%
组10 +23%
组11 +28%
组12 +30%
组13 +28%
组14 +22%
组15 +20%
空白对照组 \
2、制备复合菌剂B。复合菌剂B中各微生物均使用MRS培养基培养至活菌浓度为3×108CFU/mL。按表5的方式配置复合菌剂B。表2中各数值为各微生物的体积比(即活菌比)。表5中,植物乳杆菌1为CGMCC No.6495;植物乳杆菌2、3、4均来自市购。表5中数值为各微生物菌液的体积比(即活菌比)。
表5各组复合菌剂B组成对照表
组别 种类,份数 干酪乳杆菌
组a 植物乳杆菌1,3份 2份
组b 植物乳杆菌2,3份 2份
组c 植物乳杆菌3,3份 2份
组d 植物乳杆菌4,3份 2份
组e 植物乳杆菌1,1份 1份
组f 植物乳杆菌1,5份 2份
组g 植物乳杆菌1,6份 2份
组h 植物乳杆菌1,3份 4份
3、将病死猪瘦肉利用绞肉机进行破碎处理至50目,利用高温高压对破碎后的物料进行133℃灭菌处理90min。按物料与水质量比1:1加入灭菌水,进入好氧发酵工艺,加入复合菌剂A,35℃、150rpm好氧发酵。好氧发酵结束后,加入复合菌剂B,35℃厌氧发酵。或者同时添加复合菌剂A、B,35℃、150rpm好氧发酵后,再35℃厌氧发酵。本步骤所用复合菌剂A为步骤1中的组4。
厌氧发酵具体为:在超净工作台上操作把透气塞换成胶塞(不透气),并用封口膜把瓶口和塞子连接部分封住(无需单独进行除氧操作,因为加入的复合菌剂B中的微生物是兼性厌氧菌)。随后把处理好的锥形瓶放入35℃培养箱中进行厌氧发酵,每天定点摇匀一次直至发酵结束。
另外,发明人课题组在实验中发现:猪肉经两步发酵后获得的产品pH值趋近于中性,难以长期保存。如果在发酵时加入糖,则可以促进有机酸的生成,降低终产物pH值,从而延长产品保质期。
具体的,各组复合菌剂A、B及糖的添加情况如表6所示。表6中,各数值表示相对于发酵底物的体积比。
表6各组发酵所用微生物复合菌剂情况对照表
Figure BDA0003286561010000111
Figure BDA0003286561010000121
4、各组发酵效果如表7所示。并将表6中具有代表性的组4、21、22、23、24发酵过程中每天的pH变化情况制图如图4所示。需要说明的是,表7中记载的保鲜时间最长为6个月,是因为发明人目前只验证到6个月,而非保鲜时间只有6个月。事实上,保鲜时间为“6个月以上”组别在6个月时对应的物料还处于“性状均一、无异臭”状态,与发酵结束时的状态差异不大。另外,发明人发现,虽然添加了糖能够降低pH,但如果在好氧发酵阶段就添加糖,或者先将糖加到发酵底物中再进行后续操作,微生物就倾向于先发酵糖而非病死猪等发酵底物,导致最终pH的下降程度、可溶性蛋白变化情况等结果不如“在厌氧发酵阶段添加糖”的处理方式理想。
表7各组发酵效果对照表
Figure BDA0003286561010000131
测定效果最佳的表6组4中各类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未接种任何微生物前、已粉碎和灭菌的初始猪肉培养基中游离氨基酸总含量为1.02mg/mL),如表8所示。
表8处理组4发酵结束中物料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对照表
序号 氨基酸 含量(mg/mL)
1 Cya 0.059
2 Asp 0.747
3 Thr 1.450
4 Ser 0.227
5 Glu 3.539
6 Gly 1.050
7 Ala 2.723
8 (Cys)2 0.418
9 Val 2.459
10 Ile 3.638
11 Leu 5.720
12 Tyr 1.101
13 Phe 2.944
14 His 1.912
15 Lys 3.121
16 NH4 0.989
17 Arg 2.334
18 Pro 0.358
19 Met 1.952
合计 \ 36.74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变型、修改、替换,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菌制剂,其特征在于:同时包括好氧发酵微生物和厌氧发酵微生物;所述好氧发酵微生物包括耐高蛋白质微生物和耐高脂肪微生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菌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高蛋白质微生物包括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菌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o.1371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菌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o.172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菌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高脂肪微生物为铜绿假单胞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菌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发酵微生物为产乳酸和/或乙酸的微生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菌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发酵微生物包括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菌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乳杆菌为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为2012年9月3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6495。
9.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菌制剂在处理死亡动物中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使用厌氧发酵微生物进行厌氧发酵时,加入1~5%的糖。
CN202111149160.9A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无害化处理病死猪的菌制剂及其使用方法 Active CN1138973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49160.9A CN113897310B (zh)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无害化处理病死猪的菌制剂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49160.9A CN113897310B (zh)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无害化处理病死猪的菌制剂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7310A true CN113897310A (zh) 2022-01-07
CN113897310B CN113897310B (zh) 2023-05-05

Family

ID=79189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49160.9A Active CN113897310B (zh)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无害化处理病死猪的菌制剂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9731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59135A (ja) * 2000-08-22 2002-02-26 Takashi Doi 生ゴミ処理用分解処理剤及びこの分解処理剤を用いる生ゴミの処理方法
KR101044445B1 (ko) * 2011-02-23 2011-06-27 김선용 돈사 순환형 친환경 돈분뇨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WO2013038216A1 (en) * 2011-09-14 2013-03-21 Szegedi Tudományegyetem Production of biogas from protein-rich resources
CN110577905A (zh) * 2019-08-13 2019-12-17 百奥创想(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154680A (zh) * 2020-01-15 2020-05-15 北京中源创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微生物菌剂和微杆菌及它们的应用
CN111838408A (zh) * 2020-07-27 2020-10-30 山东百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功能氨基酸酵素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59135A (ja) * 2000-08-22 2002-02-26 Takashi Doi 生ゴミ処理用分解処理剤及びこの分解処理剤を用いる生ゴミの処理方法
KR101044445B1 (ko) * 2011-02-23 2011-06-27 김선용 돈사 순환형 친환경 돈분뇨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WO2013038216A1 (en) * 2011-09-14 2013-03-21 Szegedi Tudományegyetem Production of biogas from protein-rich resources
CN110577905A (zh) * 2019-08-13 2019-12-17 百奥创想(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154680A (zh) * 2020-01-15 2020-05-15 北京中源创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微生物菌剂和微杆菌及它们的应用
CN111838408A (zh) * 2020-07-27 2020-10-30 山东百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功能氨基酸酵素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国防等: "油脂废水生物处理研究进展", 《应用生态学报》 *
王有志: "《环境微生物技术》", 31 August 2008,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7310B (zh) 2023-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67320B (zh) 一种用于处理生活垃圾的复合微生物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11027A (zh) 一种高效降解餐厨垃圾的生物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86376B (zh) 一种高效发酵床用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47762B (zh) 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在餐厨垃圾中的应用
CN110591943B (zh) 一株产复合酶枯草芽孢杆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173225B (zh) 一种固态发酵植物性蛋白饲料制备蛋白饲料添加剂的方法
CN106190900A (zh) 一种地衣芽孢杆菌及其在餐厨垃圾中的应用
CN107541477B (zh) 一种利用乳酸菌发酵液培养光合细菌的方法
CN107176891A (zh) 一种能促进秸秆快速降解的生物制剂及其生产工艺
CN106754571B (zh) 一种复合微生物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38019B (zh) 一种复合菌剂及其发酵餐厨垃圾制备有机液体肥料的应用
CN110063406A (zh) 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发酵种子液、应用与豆粕发酵方法
CN109402013B (zh) 一种产脂肪酶的耐高温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在堆肥中的应用
CN115287202B (zh) 一株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菌及其在制备功能性饲料方面的应用
CN111533586B (zh) 一种鸡粪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18233A (zh) 一株暹罗芽孢杆菌及其微生物菌剂的制备与应用
CN103184174A (zh) 培养基中含腐植酸钠饲料用枯草芽孢杆菌生物制剂的生产
WO2023217056A1 (zh) 一种复合微生物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950483B (zh) 一种光滑假丝酵母及其在餐厨垃圾中的应用
CN106148233B (zh) 一种乳酸片球菌及其在餐厨垃圾中的应用
CN110607261A (zh) 高效降解羽毛的蜡样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2766587B (zh) 一种餐厨垃圾消减型乳酸菌及其应用
CN110195027A (zh) 烟草节杆菌zl-1及其堆肥低温发酵菌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892556A (zh) 利用即墨老酒的废酒糟制备的生物蛋白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66588A (zh) 一种餐厨垃圾消减型微生物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