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91590A - 中框和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中框和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91590A
CN113891590A CN202010619266.XA CN202010619266A CN113891590A CN 113891590 A CN113891590 A CN 113891590A CN 202010619266 A CN202010619266 A CN 202010619266A CN 113891590 A CN113891590 A CN 1138915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ddle frame
wire
coaxial line
clip
faste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1926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91590B (zh
Inventor
荣玉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neplus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neplus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neplus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Oneplus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1926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915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915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15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915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15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47Electrical details of casings, e.g. terminals, passages for cables or wi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框和移动终端。该中框包括中框主体和线夹,所述中框主体开设有线槽,所述线夹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线槽,所述线夹包括容纳槽和夹持部,所述夹持部设于所述容纳槽的侧壁,所述夹持部能够使所述同轴线抵持于所述容纳槽的内壁,以固定所述同轴线并使所述同轴线与所述中框主体电性连接。上述中框,通过线夹将同轴线夹持固定于中框主体的线槽内,并与中框主体电性连接。该种设置方式,由于无需在线槽的侧壁加工凸起结构,有效降低中框主体的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中框和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中框和包括该中框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手机产品的中框上会加工出用于安装同轴线的线槽。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同轴线与中框电性接触,以实现同轴线接地。其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方案是在线槽侧壁设计凸起结构,通过该凸起结构使得同轴线与线槽过盈配合,进而实现同轴线与中框的电连接。前述方案会增加中框的加工耗时,制造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中框的线槽侧壁增设凸起结构导致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中框和移动终端。
一种中框,包括中框主体和线夹,所述中框主体开设有线槽,所述线夹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线槽,所述线夹包括容纳槽和夹持部,所述夹持部设于所述容纳槽的侧壁,所述夹持部能够使所述同轴线抵持于所述容纳槽的内壁,以固定所述同轴线并使所述同轴线与所述中框主体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夹持部设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夹持部用于使所述同轴线与所述容纳槽的第二侧壁相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部与所述第二侧壁的间距小于所述同轴线的直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侧壁和底壁,所述夹持部设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夹持部能够使所述同轴线抵接于所述底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同轴线的直径为A,所述夹持部与所述底壁的间距为H,A–H=0.1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部和所述底壁围合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夹持部具有导向面,以便所述同轴线进入所述容纳空间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还包括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并连接于所述底壁,所述夹持部和所述第二侧壁的间距大于所述同轴线的直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夹还包括连接部,所述中框主体开设有装配槽,当将所述线夹安装于所述线槽内时,所述连接部容纳于所述装配槽内,并使所述线夹抵接于所述线槽的底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形成有导向斜面,当对所述线夹和所述中框主体进行装配时,所述导向斜面与所述中框主体相抵接,以将所述线夹导入所述线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夹还包括若干抵接部,所述抵接部设于所述第一侧壁,当将所述线夹装配于所述线槽内时,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线槽的内壁相抵紧。
一种中框,包括中框主体和线夹,所述中框主体开设有线槽,所述线夹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线槽,所述线夹包括夹持部,所述夹持部能够使所述同轴线抵持于所述线槽的内壁,以固定所述同轴线并使所述同轴线与所述中框主体电性连接。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所述的中框。
上述中框,通过线夹将同轴线夹持固定于中框主体的线槽内,并与中框主体电性连接。该种设置方式,由于无需在线槽的侧壁加工凸起结构,有效降低中框主体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中中框与同轴线的装配图;
图3为图2所示同轴线的截面图;
图4为图2所示中框的中框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中中框的剖视图;
图6为另一实施例中中框的剖视图;
图7为图6所示中框中线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线夹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又一实施例中中框的剖视图;
图10为图9所示中框的线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线夹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作为在此使用的“终端设备”指包括但不限于经由以下任意一种或者数种连接方式连接的能够接收和/或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
(1)经由有线线路连接方式,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 SwitchedTelephone Networks,PSTN)、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
(2)经由无线接口方式,如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
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终端设备可以被称为“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电子装置:
(1)卫星电话或蜂窝电话;
(2)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ystem,PCS)终端;
(3)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配备有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接收器的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
(4)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
(5)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等。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300包括中框100,该中框100包括中框主体10和线夹20,线夹20用于将同轴线200固定于移动终端300内,并使同轴线200与中框主体10电连接。同轴线200可以是移动终端300天线的同轴线200、也可以是功能按键的同轴线200,对于同轴线200的类型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同轴线200包括由内向外同轴设置的第一导电层211、绝缘层212及第二导电层213,绝缘层212位于第一导电层211和第二导电层213之间。其中,第一导电层211用于传输射频信号,第二导电层213用于屏蔽外部干扰信号。第一导电层211、绝缘层212及第二导电层213共同构成同轴线200的芯层210,同轴线200还包括包裹于芯层210外部的保护层,以避免第二导电层213与空气中的氧气以及水汽直接接触而被腐蚀。为进一步减少信号干扰,需要将同轴线200接地,具体设置方法为:将同轴线200部分区域的保护层剥离,以使芯层210裸露于外部,在芯层210外部套设一金属环220,同轴线200通过金属环220与中框主体10电连接,进而实现接地。同轴线200与中框主体10电性连接是指同轴线200的金属环220与中框主体电性连接。可以理解的,同轴线200上也可不设置金属环220,使同轴线200裸露于外部的第二导电层213与中框主体10直接接触或通过线夹20与中框主体10间接接触,以实现同轴线200与中框主体10的电性连接。
请再次参阅图2,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中框10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该中框100利用移动终端300的中框主体10实现同轴线200的接地。
请结合图1和图4,中框主体10用作移动终端300摄像头、电池和主板等元件的安装载体。具体的,中框主体10的中部设有电池仓12,电池仓12用于安装锂电池,以对移动终端300进行供电。移动终端300还包括后壳和显示屏310,后壳盖设于中框主体10上,用于遮挡安装于中框主体10的各个元件,显示屏310设于中框主体10背离后壳的一侧。
请参阅图2,中框主体10朝向后壳的一侧开设有线槽11,线夹20可拆卸连接于线槽11,同轴线200通过线夹20安装于线槽11内,以实现同轴线200的固定以及接地。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线夹20包括夹持部22,夹持部22使同轴线200抵持于线槽11的内壁11a,换言之,夹持部22到线槽11的内壁11a的间距小于同轴线200的直径。在本实施例中,同轴线200被夹持固定于线槽11和线夹20之间,防止同轴线200在线槽11内晃动而出现接触不良,并且,同轴线200与中框主体10直接接触以实现电性连接。线夹20的设置,使得同轴线200被夹持固定于线槽11内,并与中框主体10电性连接。由于无需在线槽11的侧壁加工凸起结构,有效降低中框主体10的制造成本。具体的,夹持部22为线夹20的侧壁部分隆起所形成的凸包,当线夹20安装于线槽11内时,凸包到线夹11的内壁11a的距离小于同轴线200的直径,使得同轴线200固定于凸包和线槽11的内壁11a之间。此外,凸包还可增加线夹20自身的强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或图9,线夹20包括容纳槽21和夹持部22,夹持部22设于容纳槽21的侧壁上,并用于将同轴线200抵紧于容纳槽21的内壁。在本实施例中,同轴线200被夹持固定于线夹20内,同轴线200通过线夹20与中框主体10间接接触,进而实现与中框主体10的电性连接。由于无需在线槽11的侧壁加工凸起结构,有效降低中框主体10的制造成本。可以理解的,线夹20为导电结构,从而同轴线200能够通过线夹20实现与中框主体10的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图6和图7,容纳槽2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21a和第二侧壁21b。夹持部22设于第一侧壁21a,夹持部22用于使同轴线200与容纳槽21的第二侧壁21b相抵接。在本实施例中,夹持部22与第二侧壁21b的间距L小于同轴线200的直径A,即同轴线200与容纳槽21过盈配合,使得同轴线200被固定于夹持部22和第二侧壁21b之间,避免同轴线200左右晃动或者沿轴向前后移动。进一步地,A-L=0.05mm,确保同轴线200被牢固卡合于线夹20的容纳槽21内,避免同轴线200脱离线夹20,同时保证同轴线200与线夹20的可靠接触。具体的,夹持部22为第一侧壁21a部分隆起所形成的凸包,凸包结构用于将同轴线200抵持于容纳槽21的第二侧壁21b,同时,凸包结构的设置,有利于增加线夹20的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夹持部22对同轴线200的夹紧力F1垂直于第一侧壁21a。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夹持部22对同轴线200的夹紧力F1与第二侧壁21b对同轴线200的夹紧力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轴线200被夹紧固定于夹持部22和第二侧壁21b之间,确保同轴线200与线夹20保持电性连接,同时避免同轴线200在线夹20内松动而使同轴线200上金属环的位置发生偏移,导致无法接地。
在其他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和图10,容纳槽21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侧壁21a和底壁21c,夹持部22设于第一侧壁21a,夹持部22能够使同轴线200抵接于底壁21c。在装配过程中,将同轴线200放入线夹20中,然后将同轴线200朝夹持部22和底壁21c形成的容纳空间25推动,以使同轴线200被夹持固定于容纳空间25内。进一步地,同轴线200的直径为A,夹持部22与底壁21c的间距为H,A–H=0.1mm,以使同轴线200被牢固卡合于夹持部22和底壁21c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夹持部22对同轴线200的夹紧力F11垂直于底壁21c。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夹持部22对同轴线200的夹紧力F11与底壁21c对同轴线200的夹紧力F21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轴线200被夹紧固定于夹持部22和底壁21c之间,确保同轴线200与线夹20保持电性连接,同时避免同轴线200在线夹20内松动而使同轴线200上金属环的位置发生偏移,导致无法接地。
进一步地,容纳槽21还包括第二侧壁21b,第二侧壁21b与第一侧壁21a相对设置,并连接于底壁21c,夹持部22和第二侧壁21b的间距L1大于同轴线200的直径A,方便将同轴线200放置于线夹20内。
请参阅图10,夹持部22和底壁21c围合形成容纳空间25,夹持部22具有导向面221,以便同轴线200进入容纳空间25内。导向面221与底壁21c的夹角为θ,θ<90°。
请参阅图5、图6或图9,当将线夹20安装于线槽11内,线槽11对线夹20在水平方向形成限位,以确保线夹20不会左右晃动,保证同轴线200或线夹20与中框主体10的电性连接。同时,线槽11对线夹20在竖直方向形成限位,以避免线夹20由线槽11脱落。需要说明的是,水平方向即图中所标示的X方向,竖直方向即图中所标示的Y方向。
线夹20整体与线槽11过盈配合,以实现对线夹20在水平方向的限位。具体的,线夹20沿X方向的尺寸大于线槽11沿X方向的尺寸。请参阅图7、图8或图11,线夹20还包括若干抵接部24,抵接部24设于第一侧壁21a,当将线夹20装配于线槽11内时,抵接部24与线槽11的内壁相抵紧。
进一步地,线夹20为由金属弹片弯折而成的一体结构,以形成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的线夹20,以便利用其弹性而可拆卸地连接于线槽11,而无需借助其他连接件。此外这种一体结构加工起来较为方便,一体结构的线夹20可以做得更为小巧,以减少对移动终端300内部空间的占用,并适合设置在中框主体10的线槽11内。
请参阅图5、图6或图9,线夹20还包括连接部23,中框主体10开设有装配槽13,当将线夹20安装于线槽11内时,连接部23容纳于装配槽13内。连接部23与装配槽13的内壁相抵接,线夹20的底壁21c与线槽11的底部相抵接,从而在竖直方向对线夹20进行限位,避免线夹20由线槽11脱落。请参阅图8或图10,连接部23形成有导向斜面231,当对线夹20和中框主体10进行装配时,导向斜面231与中框主体10相抵接,以将线夹20导入线槽11内。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0,线夹20还形成有导向部27,导向部27连接于底壁21c,导向部27相对于底壁21c形成一定的倾角,并且导向部27到第一侧壁21a的间距M小于线槽11的宽度,以方便将线夹20装配于线槽11内。
请参阅图11,线夹20上第二侧壁21b和底壁21c的过渡处设有若干凸楞26,以提高线夹20的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图6或图9,本发明中框100的装配过程如下:
(1)通过夹具固定中框主体10的位置。
(2)将线夹20的一端对准中框主体10的线槽11,沿Y方向推动线夹20,其中,线夹20上的导向部27以及设于连接部23的导向斜面231共同起到导向作用,以方便线夹20进入线槽11内。线夹20沿Y方向运动过程中,线槽11的内壁对线夹20产生挤压作用,使得线夹20发生一定程度的弹性形变,线夹20的总体积缩小,以便进行装配。
(3)线夹20运动到位后,线夹20的底壁21c抵接于线槽11的底部,此时,线夹20的连接部23与中框主体10上开设的装配槽13对准,在线夹20自身弹力作用下,连接部23进入装配槽13内。
(4)将同轴线200设有金属环220或者第二导电层213裸露的区域与线夹20的夹持部22对准,然后将同轴线200装入线夹20内,同轴线200的其他部分放置于线槽11内。
本发明中框100,通过线夹20将同轴线200夹持固定于中框主体10的线槽11内,并使同轴线200与中框主体10电性连接。线夹20与线槽11可拆卸连接,装配方便快捷。由于无需在线槽11的侧壁加工凸起结构,有效降低中框主体10的制造成本。线夹20采用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金属材质制成,以便利用其弹性而可拆卸地连接于线槽11,而无需借助其他连接件。线夹20与同轴线200过盈配合,从而使同轴线200被固定于线夹20内,由于线夹20为导体,可通过线夹20实现同轴线200与中框主体10的电性连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中框,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框主体和线夹,所述中框主体开设有线槽,所述线夹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线槽,所述线夹包括容纳槽和夹持部,所述夹持部设于所述容纳槽的侧壁,所述夹持部能够使所述同轴线抵持于所述容纳槽的内壁,以固定所述同轴线并使所述同轴线与所述中框主体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夹持部设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夹持部用于使所述同轴线与所述容纳槽的第二侧壁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与所述第二侧壁的间距小于所述同轴线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侧壁和底壁,所述夹持部设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夹持部能够使所述同轴线抵接于所述底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线的直径为A,所述夹持部与所述底壁的间距为H,A–H=0.1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和所述底壁围合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夹持部具有导向面,以便所述同轴线进入所述容纳空间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还包括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并连接于所述底壁,所述夹持部和所述第二侧壁的间距大于所述同轴线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还包括连接部,所述中框主体开设有装配槽,当将所述线夹安装于所述线槽内时,所述连接部容纳于所述装配槽内,并使所述线夹抵接于所述线槽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形成有导向斜面,当对所述线夹和所述中框主体进行装配时,所述导向斜面与所述中框主体相抵接,以将所述线夹导入所述线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还包括若干抵接部,所述抵接部设于所述第一侧壁,当将所述线夹装配于所述线槽内时,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线槽的内壁相抵紧。
11.一种中框,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框主体和线夹,所述中框主体开设有线槽,所述线夹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线槽,所述线夹包括夹持部,所述夹持部能够使所述同轴线抵持于所述线槽的内壁,以固定所述同轴线并使所述同轴线与所述中框主体电性连接。
12.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中框。
CN202010619266.XA 2020-07-01 2020-07-01 中框和移动终端 Active CN1138915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9266.XA CN113891590B (zh) 2020-07-01 2020-07-01 中框和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9266.XA CN113891590B (zh) 2020-07-01 2020-07-01 中框和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1590A true CN113891590A (zh) 2022-01-04
CN113891590B CN113891590B (zh) 2023-12-05

Family

ID=79012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19266.XA Active CN113891590B (zh) 2020-07-01 2020-07-01 中框和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91590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80634A (zh) * 2022-02-16 2022-08-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5086461A (zh) * 2022-08-23 2022-09-2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5348343A (zh) * 2022-10-19 2022-11-1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线卡结构和电子设备
CN116056374A (zh) * 2022-06-10 2023-05-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的中框及电子设备
CN116056402A (zh) * 2022-08-17 2023-05-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支架、手机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4786A (zh) * 2018-09-18 2019-01-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连接中框的同轴线组件、中框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09395736U (zh) * 2018-11-12 2019-09-17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卡扣及汽车
CN209545644U (zh) * 2019-05-23 2019-10-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同轴线组件、中框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10534931A (zh) * 2019-08-30 2019-12-03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线夹及电子设备
CN209929504U (zh) * 2019-07-26 2020-01-10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同轴线连接结构
CN110797678A (zh) * 2019-11-18 2020-02-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线夹、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0830622A (zh) * 2019-11-05 2020-02-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同轴线固定结构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4786A (zh) * 2018-09-18 2019-01-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连接中框的同轴线组件、中框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09395736U (zh) * 2018-11-12 2019-09-17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卡扣及汽车
CN209545644U (zh) * 2019-05-23 2019-10-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同轴线组件、中框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09929504U (zh) * 2019-07-26 2020-01-10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同轴线连接结构
CN110534931A (zh) * 2019-08-30 2019-12-03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线夹及电子设备
CN110830622A (zh) * 2019-11-05 2020-02-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同轴线固定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0797678A (zh) * 2019-11-18 2020-02-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线夹、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80634A (zh) * 2022-02-16 2022-08-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6056374A (zh) * 2022-06-10 2023-05-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的中框及电子设备
CN116056374B (zh) * 2022-06-10 2023-11-1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的中框及电子设备
CN116056402A (zh) * 2022-08-17 2023-05-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支架、手机和电子设备
CN116056402B (zh) * 2022-08-17 2023-10-2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支架、手机和电子设备
CN115086461A (zh) * 2022-08-23 2022-09-2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5086461B (zh) * 2022-08-23 2023-01-0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5348343A (zh) * 2022-10-19 2022-11-1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线卡结构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1590B (zh) 2023-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91590A (zh) 中框和移动终端
US10135121B2 (en) Antenna for portable device
US7656354B2 (en) Antenna apparatus for portable terminal
CN1392673A (zh) 无线电模块及具有该无线电模块的通信装置
CN209929504U (zh) 移动终端及其同轴线连接结构
EP1648045A1 (en) A battery contact system and wireless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CN1929197A (zh) 用于便携式终端的天线装置
US7985107B2 (en) Battery connector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CN112018505B (zh) 天线弹片、天线组件和电子装置
CN111541110B (zh) Usb接口及电子设备
CN111277683B (zh) 指纹模组的固定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08539389B (zh) 中框、移动终端及中框的制作方法
EP3484178B1 (en) Earphone socket, mounting structure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9067952B (zh) 移动终端设备及其受话器组件
KR20090079720A (ko) 외장 케이스 일체형 방송 수신용 안테나를 구비한 휴대용단말기
CN107749525B (zh) 耳机插座、安装结构及移动终端
CN110299613B (zh) 移动终端
CN217753492U (zh) 一种车载充电接头
CN100403595C (zh) 内置天线端子部件支撑装置
CN111064262A (zh) 移动电源
EP2669997A1 (en) Antenna apparatus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110798237A (zh) 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卡托及其卡座
US20130017861A1 (en) Antenna device for a portable terminal
CN215989250U (zh) 一种半弧形太赫兹接收及发射天线
CN109041555A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